時間:2023-09-27 09:40: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建設經濟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筆者關注當代中國社會的地方文化建設,特別是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在實踐過程中的互動。2010年5月至11月間,筆者在富陽進行了為期半年的采訪。以富陽為例,本文試圖理解和分析經濟發展目標下的地域文化建設及其特征。
打造“運動休閑之城”
――以文化建設引領經濟建設
富陽,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貫穿全境,成為富陽最著名的地貌特征,富春山水也因此成為富陽最核心的文化依存。從物質生活的層面來看,富陽是一個相對比較富裕的縣級市。2007年,新一屆富陽市委領導班子上臺,確定新的經濟發展目標的任務。在市委宣傳部主持下展開了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富陽人文精神調研。經過廣泛的討論和比較,最后“運動休閑之城”這一“名片”脫穎而出,被確定為富陽這個城市的新主題。
在經濟發展目的要求下,挖掘和調研地方文化特征,確立城市新主題,主要并不是為了文化本身的建設,而是為城市品牌的確立提供一定的文化的“合法性”,確定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特征?!斑\動休閑”這一“名片”顯然與富陽經濟發展的需要更為吻合:其一,富陽作為杭州的衛星城市,在經濟發展上需要考慮這一地域特色。所以當杭州提出打造“東方休閑之都”的口號時,富陽“休閑”的發展方向就基本已經被確定。其二,富陽要進行產業的轉型,即從工業發展轉型到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運動休閑之城”的打造也符合這樣的要求。其三,富陽的運動產業具有一定的基礎,比如羽毛球拍的生產等等;富陽的山水也比較適合運動產業的發展。換言之,“運動休閑”新主題的確定,貌似文化建設,實際上決定于富陽經濟建設的目標。
為保證“運動休閑”產業的文化底蘊,“運動休閑”被確立為富陽的新主題之后,還需要對地方文化進行重新詮釋。
富陽一位文化部門的官員總結說,“我們富陽文化的靈魂是山水”。他介紹說,富春江長68公里,在富陽境內就有52公里。富春江秀氣,兩岸青山,山勢緩和,尤其到了富陽 ,江面開闊,水流和緩。 “山水”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這位官員列舉“當年孫權父子踏浪而行”流傳至今的東吳文化;山水文化里面的山文化,包括了樵夫的文化;山水里面的水文化,包含了漁夫的文化;從樵夫文化里發展出來造紙文化。山水文化中還有歸隱文化,比如黃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圖》。富陽的山水文化,其實是一種多元的文化。
“運動休閑”被確立為富陽的新主題之后,這一多元的山水文化成為“運動休閑”的山水。山是可以登山的山,水是可以進行各種水上運動的水。上述文化部門的官員一再強調,“運動休閑”并沒有摒棄原有的文化。他說,“比如書法,原來是我們的技藝,現在是我們的休閑方式。以前樵夫打柴是為了謀生,現在行走山林是為了休閑。這是有傳承的。”
與“運動休閑”這一主題的確立一樣,用“運動休閑”來詮釋地方文化看似文化行為,其實也為經濟和商業的目標服務。 “運動休閑”是這個城市極力推出的品牌,富陽最具特色山水文化自然要標上這個品牌。這樣,富陽山水雖然是文化,更是一種商品。富陽市委領導直接把富陽山水看作是可以增值的財產,明確提出“我們不僅要賣產品,而且要賣山水”,(《富陽文刊》2009年11期13頁)這一商品經過“運動休閑”的包裝,蓋上“運動休閑”的商標,成為品牌,與一個球拍,一個花瓶一樣,可以推向市場。
在富陽打造“運動休閑之城”,很顯然仍然是以經濟發展為總目標的;但是,在這項宏闊的經濟建設展開的過程中,文化建設不可避免地進行著。第一,在“運動休閑之城”的打造計劃中,政府明確表明要以富陽的山水文化為底蘊。也就是說,以“運動休閑”產業發展為目標的經濟建設,是要落實在富陽既有的地方文化特征之上的。這樣,就需要一個以發掘、定義和詮釋地方文化為中心的文化建設,來配合經濟建設的發展,為“運動休閑”的經濟建設搭建平臺。第二,“運動休閑”的經濟建設發展起來以后,需要培養和發展“運動休閑”的文化環境來繼續配合和促進經濟建設。以旅游經濟的發展而言,要吸引游客到富陽來運動、來休閑,富陽就需要有運動和休閑的設施,營造運動和休閑的氣氛。而運動休閑設施的修建,運動休閑氣氛的營造就涉及到文化建設。這樣的文化建設就是經濟建設中的文化建設。其中文化建設服務于經濟建設的目標,從屬于經濟建設。
但是,對于這一經濟建設中的文化建設的認識和分析,我們可能需要仔細地觀察其真實的實踐過程。富陽“運動休閑之城”的打造是一個長時段、多層面的經濟建設,其中的文化建設也不免具有這樣的特征。因此,文化的建設呈現多樣的狀態。在文化建設受到經濟建設左右的同時,在一些時段、在某些方面的文化建設也可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樣,同樣是處于經濟建設中的文化建設,當我們看到文化建設的一些問題的同時,也可以看到文化建設一定的有效性。
“運動休閑”文化的打造
在這樣大規模大投入的以“運動休閑”產業為中心的經濟建設中,新的“運動休閑”文化也得到了不斷地打造。
比如在城區和農村一系列運動休閑設施的修建。就城區而言,沿富春江的濱江大道進行了整修,綿延數公里的濱江大道有綠地,有涼亭,成為百姓晨昏時間鍛煉的重要場所。秦望廣場,依濱江大道修建,從一個原來的魚塘成為百姓運動休閑的場所。在鄉村,靠山的村莊有登山道的修建,而一般的村鎮,都修建了籃球場等運動場地。很多富陽的居民反映“設施好多了,而且是開放的、免費的。挺好?!焙芏嗳苏f,“現在鍛煉的人肯定比以前多,我們以前想鍛煉,就是沒有地方?!?/p>
運動設施的建設還不局限于政府直接的投入,據運動休閑委員會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在富陽市對外招商的要求中,其中一條就是投資項目必須帶入“運動休閑”的元素。比如房地產開發商的投資,在修建住宅的同時,需要在小區中修建運動設施、運動會所等等。
運動設施修建的同時,政府和媒體還對運動休閑生活進行積極的引導。2008年初,《富陽日報》假日刊開始發行。一年之后,改名為《運動休閑》,由《富陽日報》和運動休閑辦公室合作出版?!哆\動休閑》為周刊,每個星期五出版。不僅專門對“運動休閑”和運動休閑委員會的有關咨詢進行報道,還專門對新開發的運動、旅游線路進行介紹,對各種休閑方式進行交流,內容十分豐富。
各種運動休閑活動以不同的方式展開。政府的目標是“每個月都要有大的賽事,每天都要有活動”。在這樣的要求下,市委市政府各部門都要基于自身特色,獻計獻策,努力為運動休閑出力。林業部門建設登山路線,在山區林間修健身道;農業部門致力于發展觀光農業;水利部門著手于發展水利風景區;婦聯也在三八節的時候舉辦了家庭親子運動會。文聯的一位干部稱自己的部門是邊緣單位,但是,對于一些“運動休閑”項目,“我們也做了很多的文化研究”。富陽有60多個運動協會,屬民間組織。這些協會與政府和運動休閑委員會聯系頻繁,政府會把一些“運動休閑”的活動交給協會去具體操辦。協會有涉及“運動休閑”的想法,也可以向政府申請資金進行。
政府還動用了一系列的杠桿加強“運動休閑”的氣氛。對富陽本地的企業,政府在政策上進行傾斜,鼓勵企業加入“運動休閑”的元素,大到把“運動休閑”做入企業的發展計劃,小到成立一支自行車隊。在廣大的鄉鎮,市政府改變了對鄉鎮的考核體系,鼓勵鄉鎮“運動休閑”活動的發展。對鄉鎮的考核,以前以工業為主,“運動休閑”以后,開始行用多重的標準,包括綜合型、工業發展型以及生態型。為一些不適宜發展工業,卻適合發展“運動休閑”的鄉鎮提供了考核上的保障?!斑@樣鄉鎮搞運動休閑就有了積極性”。運動休閑委員會的一位干部介紹農民百村籃球賽,說:現在富陽下屬村村都有籃球隊,百村籃球賽很有名。每個村往往從年初就開始準備,市里也開始籌集資金,成立組織。以前村里有人結婚,就是放電影,現在改成看籃球賽。開幕式也很壯觀。各鄉鎮出現了籃球隊的同時,村村出現了排舞?;@球隊定期舉行比賽,排舞成為籃球賽的預演。
三年多來,隨著富陽打造“運動休閑之城”這一經濟建設的進行,“運動休閑”文化的建設也在展開。富陽的文化面貌,物質與非物質的層面,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文化建設中的經濟烙印
很多富陽人對于這一“運動休閑”文化以及其建設的過程,提出了自己的感受、顧慮和擔心。
首先,從普通富陽居民的感受來看,“運動休閑”對于很多富陽人而言仍然是“浮在表面的”。很多人覺得“運動休閑”是政策,是別人的活動,和自己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這種“浮在表面”具有多層的內容和原因。
Y是在富陽市區開車的司機。他說:運動休閑是聽說過的,也知道舉辦了很多活動。但是,這些事情和我關系不大,我也就是接送一下客人。
Q是公務員,住在東吳公園附近,每日車進車出?!吧狭艘惶斓陌?,回家吃了飯,就想坐下來看個電視?!彼f,雖然運動設施是比以前好,但是“我用不上”。
H是一個已經退休的干部。他說,一年一度的富春江運動節場面浩大,他從電視上看到了江面上“很熱鬧”。但是,到現場去是要入場券的。入場券是運動休閑委員會發的,他是拿不到票的。這樣的運動節是為了宣傳的目的,所以來的都是“外面的人”和“有頭有臉”的人。
其次,從“運動休閑”文化建設的方式和過程來看,利用行政力量硬性攤派的特征也很明顯。B在農村工作多年,她談到百村籃球隊的情況時說,每個村子組建一個籃球隊,讓有些村子很為難。有的村子大,青年人多,有實力組建籃球隊;可是很多村子不具備這樣的實力。怎么辦?
與這樣的文化建設模式和過程有關,一些正在積極從事“運動休閑”活動,一些正在享受“運動休閑”文化的人們則有另外的擔心。2007年新的市委領導班子執政之后,出臺了“運動休閑之城”的打造措施。政府的大投入和各種政策保證了文化設施的大量修建,短期之內,有關“運動休閑”的活動此起彼伏。那么,這一切是不是會隨著這一屆領導班子的離任而煙消云散?下一屆新的市委領導班子來了以后,會不會有新的舉措?利用行政資源,會不會設立不同的建設目標?富陽市政府的一位領導說,我們的經濟建設是有延續性的,我們設立了30年的規劃,這是一個大的保證。我們也有小的規劃,比如五年的行動計劃等,這是一個小的保證。我們很多項目已經上馬,工程要進展,這就逼著我們向前走。這位領導還提到,老百姓的熱情是最重要的。群眾有需求,有利于老百姓的,我們就必須用心。但是,計劃可以改變,百姓的需求可以重新建立。如果行政領導和行政資源是文化建設的唯一主導,行政的改變自然會導致文化秩序的改變。所以,很多正在從事“運動休閑”的人們在心理上似乎都有一種觀望的態度。
以上問題,充分顯示出文化建設缺乏獨立性,而是受經濟建設目標支配的結果。富陽關于“運動休閑”的文化建設,本來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甚至就是經濟建設的一部分。為了建設以“運動休閑”產業為特征的新型經濟,“運動休閑”的文化建設就是在樹立一個招牌,所以自然地表現出更多宣傳的特征,而且宣傳的對象主要是對外的。其次,在當今的政治格局下,地方政府擔任了多重功能,行政管理之外,最核心的任務是地方經濟的發展。附屬于經濟建設的文化建設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帶上行政規劃的痕跡。
尋找富陽文化建設的獨立性
那么,在以上的特征之外,富陽的文化建設,即使是在經濟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是否可能存在獨立的個性?
獨立的文化建設首先應該有獨立的目標。就富陽“運動休閑”文化的建設而言,“運動休閑”的觀念、“運動休閑”代表的價值觀、“運動休閑”生活方式的推廣應該具有獨立性,獨立于以“運動休閑”產業為核心的經濟建設目標。當然,在一個社會范圍內進行的文化建設,需要其他社會領域的協作和支持。以運動休閑文化的建設來說,運動休閑文化的發展可能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制度上,比如需要相應的休假制度的保證。但是,這與文化建設成為經濟和行政的附庸顯然是不同的。
在計劃中,富陽“運動休閑”文化的建設本為經濟建設服務,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運動休閑”文化的建設本身還是得到了相對的認可。人們似乎逐漸地意識到“運動休閑”的文化主題本身具有相當積極的特征。在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的時候,如何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中加入運動的元素,如何學習健康積極的休閑方式,實際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課題。讓“運動休閑成為富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習慣”已經出現在官方的說法之中。 而“把群眾看作‘運動休閑之城’的最大受益者和擁護者,讓市民參與運動休閑,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也成為各種有關“運動休閑”的口號之一?!斑\動休閑”文化的建設似乎獲得了某種獨立的存在價值。
當讓“運動休閑成為富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習慣”成為一個獨立的目標的時候,“運動休閑”是什么的問題才開始凸顯。而在這之前,它的內容隨經濟建設的需要而定,并不具有個性。富陽市戶外運動協會是個民間團體,在富陽打造“運動休閑之城”的過程中,與政府多有合作。從資金上得到政府的支持。在其出版的協會雜志《山南水北》上,承擔了宣傳運動休閑的理念、傳播運動休閑知識以及敘寫運動休閑經驗的功能――比如“行走是一種感悟”,“團隊是一種精神”,“歷練是一種財富”,“休閑是一種心境”,以及“環保是一種關愛”等等。這種基于實踐的描述給予富陽“運動休閑”文化獨立的內涵,使得“運動休閑”文化構建獨立的價值和行為體系初見端倪。
上述例子也充分顯示出,實踐,最主要的是本團體成員的參與與實踐在文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運動休閑委員會的一位負責人說,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魅力的,沒有旅游的文化是沒有活力的。實際上,文化的活力并不來自于旅游者,而是來自于本團體成員。無論是文化的傳承,其中實踐者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祖輩積淀下來的文化,還是文化的發展和建設,其中實踐者以積極的姿態改變既有的文化格局,均是如此。首先,只有參與與實踐,文化建設的目標才能與團體成員建立相關性,才能成為團體的目標,而不是外來的和強加的目標。其次,實踐,并且是長時間的實踐,才是落實獨立文化建設目標的基本途徑。實踐是一個日常的甚至細節的過程,但是正是這樣耐心的日常的過程才能改變和培養觀念,才能改變和培養行為規范。
F是一位有魄力的干部,她說,富春江,老百姓以前只知道它能運泥沙,我們搞水上比賽,搞水上運動,百姓才認識到富春江還能夠休閑。這是觀念的改變。她還說,很多人現在覺得打工掙錢很重要,或者就是喜歡看電視,現在大家如果看到運動的好處,比如看到很多夫妻去自駕游,去登山,覺得很開心,大家的習慣就會改變。而一旦觀念改變,習慣形成,文化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的時候,文化建設的成果就不會因為各種外在因素的變化而更改。
富陽“運動休閑之城”的打造是一項復雜的綜合工程。仔細審視其中的文化建設,其實踐的層面也豐富多彩。在經濟建設的總體目標下,富陽的“運動休閑”文化的建設為經濟建設服務;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在一些層面和一些時段,文化建設仍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性。這樣,在實踐的過程中,“運動休閑”這一獨立的文化建設目標的實現也出現了可能的途徑。
關鍵詞:農村文化建設;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8-00-01
一、沙雅縣農村文化建設概況
通過調研,發現大多農村群眾尤其是少數民族群眾的業余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單一,參與時間少,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群眾的業余時間選擇看電視、聽廣播,受傳統文化觀念約束,中青年婦女平時以忙家務為主,很少參與當地文化活動。這些現象相對于目前農村經濟發展狀況,文化活動場所設施配置等方面存在利用率不高,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時間偏少等現象。
二、造成農村文化建設薄弱問題的原因
(一)各部門對農村的文化建設重視不夠。由于城鄉二元體制的影響,各級政府用于農村文化建設特別是軟件建設方面的投入偏低,致使本來文化建設基礎就薄弱的農村,更加捉襟見肘。文化站及村文化室僅靠中央和自治區專項經費來維持,文化活動開展不能保證正常有序開展。在人員素質方面,許多鄉鎮文化工作者年齡偏大、業務素質低等問題的普遍存在,導致基層文化建設隊伍整體功能較差。
(二)部分農村干部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這些干部只注重抓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認為只要經濟增長了,有了錢,就一切都好辦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忽視了文化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工作中將文化建設排在各項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經濟當主角,文化作配角,結果導致對文化建設工作領導不力,農村文化建設落后于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三、應對措施
針對農村文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人員素質較低等現狀,都成為影響農民文化生活的突出問題。如何使這些狀況得以改變,為農民文化生活添色,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制度上保障農民文化權益
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農民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和目的所在。各級地方政府要從維護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高度出發,樹立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農村文化建設的行政考核制度,在縣、鄉鎮政府崗位責任制年度考核中,加大農村文化考核的力度,切實把發展農村文化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納入基層領導干部目標責任考核。建立長效機制,從制度上努力保障農村的文化建設和農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根據農村文化活動特點,合理配置基層文化資源和功能,逐步構建覆蓋農村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村文化設施的綜合利用率,讓農民口袋富起來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也充實起來。
(二)機制上滿足農民多樣化文化需求
送文化下鄉,請農民自主“點菜”。建立政府文化產品采購機制,地方政府安排文化下鄉專項資金,對下鄉放映的影片、演出的節目、演出的團體,逐步實行政府采購,公開招標。要轉換觀念,改變過去免費送文化下鄉、演出內容和演出團體上級部門指定、農民沒有發言權的現象。要讓農民自主選擇所喜歡的演出劇目、影片以及其它文化活動內容。
針對農民求知愿望強烈的特點,在統籌城鄉發展中,政府要整合城鄉文化資源,利用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接收站點,提高學用利用率,把高質量的人文素質講座、科技知識培訓和經商之道講座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農民特別是中青年農民的文化素質,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
(三)實踐中挖掘和弘揚農村傳統文化
農村有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積淀,這些民間文化最適合農民的認知方式和審美習慣,與農民有著近乎天然的親切感。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實踐中,必須充分挖掘和大力弘揚農村現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民族文化資源,使其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有效載體。
積極開展節日民俗活動,增強民族民間文化的吸引力。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要充分認識到農民對傳統節日民俗活動特有的深厚的感情,更加廣泛開展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包括傳統的麥西來甫、叼羊、賽馬摔跤等傳統文體競賽活動,使之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使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在新農村建設中相映生輝,滿足農民群眾內在的文化需求。
(四)拓展農村圖書室服務功能,共享農村文化資源“大餐”
拓展圖書服務空間,讓各級圖書館與廣大農民“零距離”。當前農村,圖書閱讀已經上升為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比較迫切的文化需求。由于管理松散、圖書室不能正常開放,部分農家書屋、東風工程書籍被閑置在庫房及一些形同虛設的圖書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閱讀環境,建立完善的區域性圖書服務中心,增強圖書的利用率和圖書服務實效,形成覆蓋農村的流動圖書服務網絡。同時強化業務培訓輔導,讓文化干部與村級文藝骨干“零距離”。
1.企業文化是經濟建設的核心因素可以看出,企業能夠長遠持續的發展,除了企業經營戰略要與時俱進外,還需要企業內部的核心價值觀,即企業文化始終保持穩定不變,這種穩定存在于企業內部并且被企業員工普遍認同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經濟快速發展、企業成功的深層次因素,真正成功的企業其服務應以顧客為中心,在努力服務社會、增收經濟的同時,也應該尊重企業員工,平衡企業和社會及消費者的利益關系,鼓勵員工的創新性思想,這樣,企業文化在經濟發展中就體現出了其核心位置。
2.企業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成功除了管理人員的戰略選擇、管理理念的與時俱進,還需要員工的團結和凝聚力,而這種內部的精神需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加強和促進。建立適應經濟發展的企業文化是企業保持長遠利益和成功的關鍵,哈佛學者認為:“企業內部特定的管理理念及企業文化,是當今社會影響企業成果和業績的深層要素。”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內部因素,其對于企業經濟的發展的深層推動力,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營銷方向已轉向利用文化因素來促進經濟貿易,這已經是當代企業經營管理的轉變趨勢,經濟活動的開展往往不是單一個體,而是經濟、文化和政治的共同體,在這個信息和知識的時代,經濟的發展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企業文化的支持,任何一家企業想要獲得長遠的成功,都需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在市場競爭中利用企業文化來帶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3.企業文化與經濟共生互動從文化人類學角度,人類的一些經濟活動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文化活動,具有文化的意義,文化與經濟是相伴相隨的關系,每個企業的內部精神和文化各不相同,而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經濟的發展因適應與否的問題而起著促進或者制約的雙重作用。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們對于文化和精神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化在企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占據的份額也會隨之增加,甚至成為未來企業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具體來說,文化是人們心理默認的觀念或者規則,總的來說,企業文化和精神是企業的精神支柱,不同的社會背景和不同的市場,其企業文化的建設策略也不一樣,而企業文化對于經濟的影響和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如跨國企業能夠充分的體現文化與經濟的聯系,經濟全球化為跨國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了很多的機會,但是這種經濟全球化和多元化也導致了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之間因差異而存在一定的摩擦,這種摩擦也是導致跨國企業經濟損失和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共生互動的關系。
二、促進經濟與企業文化協同發展的措施
成功的企業一定要有較為積極和諧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種力量,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文化對企業興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從本質上來說,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但是就目前我國企業來看,存在著經濟發展與企業文化發展脫節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經濟高增長、快增長,而企業文化慢發展、低發展。企業的經濟發展逐年增長,然而企業文化建設跟不上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大多數的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不夠,企業內部沒有統一的規范,企業文化建設的慢發展和低發展與我國經濟的高發展的形勢極不協調。
其二,大多數企業只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企業員工的長遠發展,我國企業的年利潤逐漸增加,占據世界的前例,但是企業員工的發展和投資相對較少,對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一味的強調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不尊重企業員工,導致員工的工作動機外部化,對自身內部動機即工作的積極性不能持久。
其三,企業內部不重視企業員工對文化知識的吸收,缺乏鼓勵員工不斷學習的氛圍,企業強調員工需要創新,但是沒有響應的措施來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對于員工技能的培訓項目和日?;顒禹椖康闹贫ㄝ^為混亂,沒有規劃,同時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執行力不夠,員工對于企業的規范制度認同性不高,沒有形成對企業的歸屬感,凝聚力不強。但是,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導向作用、規范作用、約束作用、凝聚作用等,這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滯后偏離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初衷,制約了經濟的長遠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困難,需要讓經濟與企業文化建設協同并進。在深化企業體制改革,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戰略上,需要在堅持以顧客為本,尊重員工的基礎上,將企業文化的建設融入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縮短兩者之間的發展速度差距,推動經濟的發展。
三、促進經濟與企業文化協同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發展戰略協同企業文化建設與經濟的發展其最終的落腳點是企業的全面長遠發展,在企業新的發展階段,盡量避免重經濟輕文化的局面,需要更加注重企業內部文化、精神的建設,把企業經濟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放在同等地位,促進企業員工技能訓練、娛樂生活豐富、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的提高,全面推進企業經濟邁向更高水平的發展。
2.促進發展階段協同企業經濟建設需要企業管理人員結合社會背景、市場情況和企業資金實力來制定經濟發展的階段目標,而企業文化的建設也需要結合企業的管理理念和員工的實際情況來規劃相應的發展方向。在企業經濟建設的同時需要與企業文化建設相適應,從生存型全面向發展型轉變,促進企業的經濟水平達到每個階段的目標,同時企業文化建設的階段目標也要隨之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讓企業員工在收獲物質獎勵的同時,精神獎勵也得到滿足,這樣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才能持續,企業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格局發生了大幅度變化,這也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提供了更大的挑戰。但是企業在傳統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內容單一、枯燥等問題,一直影響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現階段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應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轉變思想政治工作觀念,不斷完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時間經營建設中所形成的,能夠將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及行為準則客觀性展現。以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對于增加企業凝聚性,調動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國有企業所特有的一種工作性質,企業文化建設卻是從發達國家企業經濟經營建設中所參考借鑒得來,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開展中一定會存在一定矛盾,首先就需要了解現階段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才能夠了解企業文化建設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F階段,企業所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使用的方法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并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作用發揮出來,部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還使用傳統工作方法,對于企業工作人員的熱點關心內容了解有限。
(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單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中需要依托思想政治觀念來開展,并且依靠載體對工作人員進行教育。部分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所使用的工作內容過于單一,單一性的工作內容降低了工作人員對于思想政治工作參與的積極性。思想政治工作開展中,必須與基層工作人員的生活困難相結合,工作內容不斷更新,與時代相結合,讓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找到目標。
(三)企業思想政治團隊落后。思想政治團隊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保證。思想政治團隊中的工作人員不僅僅需要具有敏捷性的觀察能力,還能夠擁有較強的新鮮事物接受能力。但是部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知識儲備落后,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三、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現階段,企業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面臨著較多的困難,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由于企業管理人員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認識不足,因此并沒有正確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積極性不夠。另一個原因是由于外來文化的影響。部分企業認為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之間并沒有任何關聯,在建設企業文化中對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視度不夠。其實企業文化建設能夠帶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夠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之間的能夠相互促進。建設企業文化就是創建企業市場經營建設中所具有的價值,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的就是讓全部工作人員都能夠積極參與到企業經營建設中來。因此,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在實際建設中都有一樣的目標,能夠相互促進補充。
四、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一)推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建設企業文化能夠為企業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工作人員工作中也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增加對于企業經營建設的認可,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起到推動性作用。企業文化能夠規范工作人員日常工作中的行為舉止,養成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提高工作人員的自身素養。企業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重視人的重要性,而企業文化又能夠提高企業工作人員文化素養,創建良好的企業經營建設形象,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推動企業現代化建設。這種新型的企業文化建設模式,對于企業經營建設發展具有重要幫助,對于提高工作人員自身文化素養也有很大的作用。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
(二)為企業思想政治建設開辟新道路?,F今企業經濟管理中不僅僅需要滿足人們對于經濟物質上的需求,還需要對人們的精神世界進行關注。企業基礎工作人員工作行為舉止是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建設企業文化能夠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將工作人員個人利益與企業經濟建設利益放在一起,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能夠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工作中,保證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最大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與企業文化建設基本一致,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都能夠促進企業經營建設。
(三)拓寬企業思想政治建設新思路。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經濟建設中的基礎,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對工作人員意識進行針對性指導,進而讓工作人員不斷完善自身文化建設,提高工作積極性。企業文化建設對于能夠將企業經營建設中價值觀集中性展現,也是社會主義文化技術建設中的重要組成,能夠增加企業工作人員的凝聚性,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過程中,能夠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想,拓寬思想政治工作空間。企業文化建設中能夠為企業提供各種精神內容,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的思想觀念,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動力,突破企業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枯燥工作方法,讓思想政治工作能夠與社會發展步伐相一致。
關鍵詞:新時期;新農村;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049-02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如果說經濟、環境等要素是新農村建設的“硬實力”,那么文化則是新農村建設的“軟實力”。它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規范農民群體行為和心理的功能,對廣大農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和行為習慣發揮著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破除保守習氣,克服傳統觀念,保證新農村經濟建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健康發展,才能增強農村的綜合實力。
一、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還相對滯后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之下,新農村文化建設呈現了較好的發展局面,為三農問題的解決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總體上說來,當前新農村文化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還不相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
1.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令人擔憂?!霸缟下犽u鳴,白天聽鳥啼,晚上聽狗叫”,這是許多農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由于社會所提供的文化公共產品不足,自己又無一定的經濟實力購買文化商品,因此文化生活貧乏、孤單和枯燥,給農村消極文化現象的產生、發展留下了太多的時間和太大的空間。在急劇的社會變遷中,來自現代化和城鎮化的理念極力要用都市文化來取代農村文化。同時,各種低俗和消極文化也乘虛而入,侵蝕農村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大量民歌無法得到傳承,傳統節目也在漸漸消亡,農村文化處于邊緣化的境地。
2.農村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文化動力。農民增收乏力,農村發展緩慢,農業弱勢地位難以得到解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問題盡管是復雜和多因素的,但農村文化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越來越不相適應也是其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表現出強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當前的市場經濟及現代價值的侵入,使農民傳統的生存價值邊緣化,農民作為自己生活的主體地位,被一種強有力的外來力量所壓抑和排斥,而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等重大方針政策,其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而要完成這一系列任務,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是關鍵。因此發展農村文化,全面提高農民素質,也成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
3.國際文化競爭日漸激烈呼喚新農村文化建設提速。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為代表的一批西方學者寫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著作,鼓勵美國將其現行的文化價值觀推廣到全世界,為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提供理論根據。他們斷言,文明沖突不可避免。并公開宣稱,美國的民主制度是人類歷史的終結,人類社會最終都要走向美國的模式,歷史將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抱有美國式的價值觀、民主自由與個人至上的人。這就無疑與我們中華文化追求的社會理想針鋒相對。
不僅如此,文化還作為世界經濟競爭的軟實力,日益成為國際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跨國企業的競爭中,國外許多大企業,進入中國并取得競爭地位就是依靠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優勢。農業是中國的弱勢產業,又是中國的命根子;農村是中國發展的難點,又是中國發展的希望所在,是中國政治經濟安全的大后方。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在農村,農村不僅要抵抗國際競爭的強勢沖擊,要在強大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穩定并贏得發展機會,更為重要的是要建設具有我們民族時代特色的農村文化,增強中國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實力,抵御國外強勢的文化侵蝕。
二、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1.農村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有機統一。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同樣要三大文明一起抓,既要有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環境面貌等硬件建設,更要有農村文化、村風民俗等軟件的要求,還要有基層民主等政治文明建設。因此:農村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僅是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評價新農村建設成敗的主要標準之一??梢赃@樣說,沒有農村文化的推進,就不可能真正地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2.農村文化與農村經濟是互為作用的有機體。物質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備條件,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為農村文化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同時也不可否認良好的文化氛圍能對經濟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農村文化反過來促進農村的經濟建設,良好的民風民俗、鄰里關系等文化內涵將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素質,改善農村投資環境。
3.農村文化有力地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村文化是農村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也是推進農村精神文明的主要力量。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也是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農村文化將以自身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改變著農村的生活習慣、鄰里關系、村風民俗,在繼承歷史的傳統文化積淀的基礎上,吸收當代文化健康科學的因子,推陳出新地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
三、如何加強新時期的農村文化建設
針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我們應從四個方面來著力加強新農村文化的建設。
1.重視突破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制度瓶頸。首先,要強化文化職能部門的獨立建設。過去縣鄉兩級文化部門很大程度上是“養人”式的文化運行體制,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到為農民提供文化服務中,特別是鄉鎮七所八站由于機構的精簡,文化站早已是名存實亡,致使鄉村文化體系“空殼化”運轉;其次,轉換鄉村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從政府行為上看,由于在文化建設方面不僅難以像經濟建設和招商引資一樣看到高樓大廈的崛起、工廠林立的壯觀,也不可能帶來立竿見影的財政收入和顯著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因此沿行的文化體制一向缺乏積極性。特別是當前的新農村建設,政府考慮的還是房屋規劃、公路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如何活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則很少投入。這樣就形成了今天這種怪現象:應該由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文化事業長期投入不足,應該由市場主導的經營性文化產業卻長期依賴政府?!罢鲥X辦、群眾圍著看”送去的“文化大餐”卻往往很不合農民胃口,農民并不領情,以致“來了就熱鬧,人走就茶涼”,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文化溫飽”。因此,唯一的對策只有政府充分認識到農村廣泛活躍的文化中介組織的重要性,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從當地的基礎和條件出發,將政府力量作用于社會力量,將時代資源嫁接于傳統資源,才能使政府力量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才能喚醒農民的參與熱情,從而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創造力。
2.重視選拔高素質的鄉村文化建設干部隊伍。在文化建設體制進一步理順的情況下,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應該是農村的高人、能人、強人和文化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者,更應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分子,他們應該集領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活動“專家”于一身。有這樣的身份和本領,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就能夠縱橫捭闔、得心應手。這給選拔鄉村兩級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鄉村干部培訓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通過傳授具有鄉土特色的文化知識和文化技能,讓他們去編織農村文化綠洲,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經濟發展;企業文化發展;協同
一、引言
企業文化和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廣義上講,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規范文化等;從狹義上講,企業文化是指一種企業意識形態,其中這個意識形態是以企業的價值觀為核心的,這些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及行為準則都是企業員工所認可的,而成功的企業其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一定是有一定凝聚力作用的,企業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企業的管理模式,這種現代的管理模式,能夠高度發揮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凝聚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企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美國學者弗蘭西斯曾經說過:“錢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和勞動,但是錢不能買到人的熱情,更不能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積極追求,但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這些都可以實現。”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對于現代企業經濟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二、經濟發展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
文化是人們心里默認的觀念、意識或者規則,經濟發展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發展的過程,了解文化在經濟中的作用對于了解不同企業文化促進經濟增長的路徑非常重要。實質上,企業文化與經濟是一種共生互動的關系。越來越多的實踐經驗證明,政府的經濟政策在社會的某個階段能否取得成功與文化有很大的聯系,這在企業中表現尤為突出。
1.企業文化是經濟建設的核心因素
美國學者戴維蘭德斯曾經說過:“如果經濟發展給了我們一些啟示,那么文化在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因素?!睆倪@可以看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哺育,世界500強企業管理歷史的演變過程證明,企業能夠長遠持續的發展,除了企業經營戰略要與時俱進外,還需要企業內部的核心價值觀,即企業文化始終保持穩定不變,這種穩定存在于企業內部并且被企業員工普遍認同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經濟快速發展、企業成功的深層次因素,真正成功的企業其服務應以顧客為中心,在努力服務社會、增收經濟的同時,也應該尊重企業員工,平衡企業和社會及消費者的利益關系,鼓勵員工的創新性思想,這樣,企業文化在經濟發展中就體現出了其核心位置。
2.企業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動力
企業成功除了管理人員的戰略選擇、管理理念的與時俱進,還需要員工的團結和凝聚力,而這種內部的精神需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加強和促進。建立適應經濟發展的企業文化是企業保持長遠利益和成功的關鍵,哈佛學者認為:“企業內部特定的管理理念及企業文化,是當今社會影響企業成果和業績的深層要素?!蔽幕鳛槠髽I發展的內部因素,其對于企業經濟的發展的深層推動力,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營銷方向已轉向利用文化因素來促進經濟貿易,這已經是當代企業經營管理的轉變趨勢,經濟活動的開展往往不是單一個體,而是經濟、文化和政治的共同體,在這個信息和知識的時代,經濟的發展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企業文化的支持,任何一家企業想要獲得長遠的成功,都需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在市場競爭中利用企業文化來帶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3.企業文化與經濟共生互動
從文化人類學角度,人類的一些經濟活動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文化活動,具有文化的意義,文化與經濟是相伴相隨的關系,每個企業的內部精神和文化各不相同,而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經濟的發展因適應與否的問題而起著促進或者制約的雙重作用。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們對于文化和精神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化在企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占據的份額也會隨之增加,甚至成為未來企業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具體來說,文化是人們心理默認的觀念或者規則,總的來說,企業文化和精神是企業的精神支柱,不同的社會背景和不同的市場,其企業文化的建設策略也不一樣,而企業文化對于經濟的影響和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如跨國企業能夠充分的體現文化與經濟的聯系,經濟全球化為跨國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了很多的機會,但是這種經濟全球化和多元化也導致了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之間因差異而存在一定的摩擦,這種摩擦也是導致跨國企業經濟損失和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共生互動的關系。
三、促進經濟與企業文化協同發展的措施
成功的企業一定要有較為積極和諧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種力量,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文化對企業興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從本質上來說,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但是就目前我國企業來看,存在著經濟發展與企業文化發展脫節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經濟高增長、快增長,而企業文化慢發展、低發展。企業的經濟發展逐年增長,然而企業文化建設跟不上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大多數的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不夠,企業內部沒有統一的規范,企業文化建設的慢發展和低發展與我國經濟的高發展的形勢極不協調。其二,大多數企業只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企業員工的長遠發展,我國企業的年利潤逐漸增加,占據世界的前例,但是企業員工的發展和投資相對較少,對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一味的強調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不尊重企業員工,導致員工的工作動機外部化,對自身內部動機即工作的積極性不能持久。其三,企業內部不重視企業員工對文化知識的吸收,缺乏鼓勵員工不斷學習的氛圍,企業強調員工需要創新,但是沒有響應的措施來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對于員工技能的培訓項目和日常活動項目的制定較為混亂,沒有規劃,同時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執行力不夠,員工對于企業的規范制度認同性不高,沒有形成對企業的歸屬感,凝聚力不強。但是,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導向作用、規范作用、約束作用、凝聚作用等,這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滯后偏離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初衷,制約了經濟的長遠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困難,需要讓經濟與企業文化建設協同并進。在深化企業體制改革,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戰略上,需要在堅持以顧客為本,尊重員工的基礎上,將企業文化的建設融入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縮短兩者之間的發展速度差距,推動經濟的發展。
促進經濟與企業文化協同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發展戰略協同
企業文化建設與經濟的發展其最終的落腳點是企業的全面長遠發展,在企業新的發展階段,盡量避免重經濟輕文化的局面,需要更加注重企業內部文化、精神的建設,把企業經濟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放在同等地位,促進企業員工技能訓練、娛樂生活豐富、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的提高,全面推進企業經濟邁向更高水平的發展。
2.促進發展階段協同
企業經濟建設需要企業管理人員結合社會背景、市場情況和企業資金實力來制定經濟發展的階段目標,而企業文化的建設也需要結合企業的管理理念和員工的實際情況來規劃相應的發展方向。在企業經濟建設的同時需要與企業文化建設相適應,從生存型全面向發展型轉變,促進企業的經濟水平達到每個階段的目標,同時企業文化建設的階段目標也要隨之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讓企業員工在收獲物質獎勵的同時,精神獎勵也得到滿足,這樣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才能持續,企業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3.促進發展體制協同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不能總是局限于與企業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上,還需要融合時代的需求。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滲透到社會領域,企業文化建設得以成功的關鍵在于獲得企業員工的一致認同,如果員工不能認同本企業的企業文化,那么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就不會強大,整個企業就像一盤散沙。推動經濟與企業文化的協同發展,還需要政府發揮其職能,深化改革,逐漸形成經濟與文化發展一體化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陳春花.企業文化管理[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2]曹世潮.文化戰略[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關鍵詞: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探索
一、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一)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構建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在于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實現全民的幸福生活。城鄉之間的資源不平衡是個長期現實存在的難題,要想構建和諧社會就要打破城鄉差距,尤其是盡快提高農村基層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發展農村經濟同時,還必須要適時滿足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提高中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畢竟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指引農村文化發展方向
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為農村基層群眾提供一個認識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的渠道,不但能滿足農村基層群眾精神需求,還能通過積極有益的文化內容對農村基層群眾進行潛移默化式的思想道德素養教育,使其能夠脫離“打麻將、斗地主”等不良活動,并自覺抵制“黃、賭、毒”等不良思想的侵蝕,促進農村基層文化向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邁步。
二、當前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狀況
近年來,我國為加快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支農、惠農的政策,以此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從現實情況來看,農村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相對于蓬勃發展的經濟建設仍然比較落后,尤其是在不斷滿足農村基層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方面,很明顯地滯后,城鄉之間的精神生活滿意度對比還相當懸殊。因此,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兩手抓好、抓牢,在搞好農村經濟建設的同時,搞好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用先進的群眾文化活動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從而讓農村經濟和文化建設得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展經濟”歷來都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從目前來看,各地政府工作的核心還主要放在發展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上。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由于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長期以來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重視。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一些文化部門還片面地將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理解為每年舉辦幾場下鄉演出、放幾場電影,組織幾場文藝比賽的膚淺層面,忽視對農村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的了解,在鄉鎮文化站建設、文化工作者培養,以及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知識培訓等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非常少,導致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受到嚴重制約,難以實現與經濟建設的同步良性發展。
(二)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嚴重匱乏
我國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內容大多都很單一、枯燥,許多地方的農村基層群眾娛樂方式還停留在看電視、聽廣播等比較簡單的娛樂活動上。尤其是一些落后的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任何文化基礎設施,而且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文化傳輸困難,上級文化部門組織的文化活動,如“三下鄉”等難以全面覆蓋,農村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矛盾相當突出。城鎮普及流行的廣場文化活動,由于客觀環境條件限制,很難延伸到農村,加上農村大量人員為了生計外出務工,眾多有文藝才能的人員流失,也讓本已很匱乏的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雪上加霜。文化基礎設施落后,文化人才缺乏,直接導致了許多農村基層群眾只能以“打麻將、斗地主”等不健康的活動方式進行勞作后的娛樂消遣,長此以往,不僅會帶壞農村原本純樸的社會風氣,甚至為農村基層 “黃、賭、毒”等不良現象的滋生埋下隱患。
三、發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素質
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政府方面要加強對農村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保障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落實到位,使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有條件、有場所開展。同時,要提高鄉鎮文化站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為農村基層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經常性地對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指導,避免一些農村基層群眾因缺乏有益的文化活動,整天沉溺在于“打麻將”、“斗地主”等不健康的活動上面,甚至粘染上“黃、賭、毒”的不良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