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40: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培訓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循證醫學教學培訓情況,以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方法:設計調查問卷,收集參加培訓的兩批學員反饋的意見,進行數據分析。結果:調查問卷回收率為86.7%,絕大多數學員認為培訓對他們的臨床和科研有幫助,并有意愿在將來繼續學習循證醫學,以及進行循證醫學的研究、推廣和教學工作。學員在培訓后應用最多的循證醫學知識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統計、檢索、查新等)、相關數據庫和醫學資源的應用、評價相關文獻和醫療方法、追蹤后效評價。建議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循征醫學,增加循征醫學實踐機會以及加強后續跟蹤指導。結論:今后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加實踐機會,加強后續跟蹤指導。
我國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方法,重知識傳授、重課堂教學、重教科書,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三基),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不足。由此培養出來的臨床醫學生,盡管基礎理論和基本訓練較好,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足川。
循證醫學是上世紀末發展起來的臨床醫學的規范化模式,其核心是所有臨床診斷和治療決策必須建立在最佳證據的基礎之上,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的最好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所得證據及正確應用結果以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將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培訓引人醫學生的臨床教學,希望能與傳統的醫學教學互補,通過這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培養醫學生適應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主動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獨立發現并解決臨床問題,始終以全球最新、最佳的臨床證據指導自己的實踐,使他們在打牢“三基”的基礎上,再添自主知識更新的“翅膀”,不斷成長為創新型醫學人才。
培訓在7月初學生進人通科實習、臨床輪及科研課題時開始.分為三個階段.時間約2年。第一階段:約3個月,進行循證醫學基本理念,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培訓。第二階段:約9個月,進行循證醫學相關課題的實踐。第三階段:約12個月,撰寫論文。
預期效果是:通過培訓的學員具有循證醫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思維,醫院初步建立以問題為基礎的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利用該模式初步培養一批具有循證醫學理念的科研人才儲備隊伍。
為了解培訓成效,總結培訓經驗,完善培訓質量,我們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主要對循證醫學的知曉度、運用循證醫學的能力、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等方面進行評價川。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了分析,現將反饋意見整理報告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南京市鼓樓醫院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及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該培訓選擇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學習的七年制本碩連讀醫學生及三年制的臨床醫學碩士生、博士生,采取自愿報名、隨機錄取的方法,選擇兩批共60人進行循證醫學教學培訓,每批培訓時間為兩年,分別為2005至200年,2006至2008年。
(二)方法
為總結引人循證醫學教學的經驗和成效,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在培訓班開課前發給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培訓結束后在學員完成研究生論文答辯后收回。重點收集學員在培訓前后對循證醫學的認識、培訓對臨床、科研的幫助、培訓后對循證醫學的應用、對培訓的意見反饋等情況,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
二、結果
兩批問卷回收率為86.7%,學員絕大多數認為該培訓對他們的臨床和科研課題有幫助。
(一)學員個人基本情況
學員中七年制本碩連讀的占46.2%,三年制碩士占46.2%,三年制博士占7.7%;培訓開始時處于實習期間的占57.7%,處于臨床輪訓期間的占11.5%,處于課題研究期間的占10%。
(二)培訓前對循證醫學的認識
培訓前學員100%知道循證醫學的存在,其中通過老師授課時提及知道的占53.8%,通過學校或醫院的相關講座或培訓知道的占34.6%,通過查閱文獻或資料時涉及知道的占23.1 %;培訓前其所在院校開設循證醫學課程的占19.2%,接受過循證醫學知識培訓的占26.9%,自學過循證醫學知識的占38.5%,在醫學學習過程中有老師應用過循證醫學教學的占61.5%。
(三)培訓后對循證醫學的認識
培訓后100%的學員認為有必要將循證醫學引人醫學教育。經過培訓,學員在臨床實踐方面得到的最大幫助在于指導醫療(88.5% ),在課題研究方面得到的最大幫助在于數據分析(72% )。學員認為比較恰當的培訓時機為課題研究階段和臨床課程階段(均為46.2% )(表1)。
(四)培訓后對循證醫學的應用
通過培訓,61.5%的學員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過循證醫學知識,72.0%的學員在課題研究中應用過循證醫學知識;76.9%的學員認為該培訓對其畢業課題有幫助。在臨床實踐中應用較多的循證醫學內容依次為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文獻檢索和查新等)(72% )、循證醫學相關數據和醫學資源的應用(64%);在課題研究中應用較多的循證醫學內容依次為評價相關文獻和醫療方法、追蹤后效評價(64% )、循證醫學相關數據和醫學資源的應用(60% )。在畢業課題中應用循證醫學較多的階段為綜述及論文撰寫階段(69.6%)和實驗室或臨床研究階段(47.8% ) 。
所有學員均有意愿在將來繼續學習循證醫學,96.2%的學員愿意在將來進行循證醫學研究、推廣以及教學工作。
(五)反饋意見
學員對培訓的教學內容和條件滿意率均在50%以上,不滿意率較高的有社會實踐安排(42.3 % )、實踐課程設置(34.6% )、師資隊伍建設( 26.9% )(表2)。
對培訓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環節.42.3%的學員認為其畢業課題中能應用循證醫學的科研項目太少,34.6%的學員認為培訓內容不夠全面.15.4%的學員認為培訓與科研、工作之間會出現矛盾如時間安排沖突等,7.7%的學員認為師資隊伍不夠強。
學員的建議有以下方面:①針對不同階段的學員規劃不同的培訓重點;②一些基本理論已經學習過,希望減少理論課程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分組實踐教學;③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循征醫學,增加循征醫學實踐機會;④在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階段最好能有老師的跟蹤指導。
三、討論
循證醫學的學術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對于指導政府的衛生決策和醫學教育,指導醫師的臨床實踐和臨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該在醫學教學階段即培養學生循證醫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當他們進人臨床學習后才能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將現有的最佳研究證據應用于醫療實踐。這對于培養創新型、研究型醫學人才,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本培訓試圖建立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培訓與臨床學習相結合。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學員在培訓后應用最多的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統計、檢索、查新等)、相關數據庫和醫學資源的應用、評價相關文獻和醫療方法、追蹤后效評價,說明這些內容是培訓的優勢,也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未來培訓應保持優勢并不斷完善。
由于醫院的臨床醫師精通循證醫學應用的人員不多,能夠對學員進行系統培訓的醫師更少,培訓的師資隊伍一部分是從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院校聘請,一部分是從醫院中招聘,導致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員對目前的實踐課程設置和社會實踐安排不太滿意,原因可能在于醫院能指導循證醫學實踐的老師較少,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臟內科、血液內科、婦產科等科室,導致選其他專業的學員得到的實踐指導較少。同時臨床醫師平時工作較忙,不能對學員的實踐作耐心細致的輔導。
一、實習學員應明確實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把全科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求工作主動,責任心強,操作認真。認真完成病歷書寫,自覺遵守培訓站和實習醫院的規章制度。尊敬師長,互相友愛,尊重病人,關心體貼病人。培訓學員實習目的不明確、實態度不端正、不尊重醫院領導和職工,不講禮貌,不參加學習和勞動,不注意清潔衛生,工作馬虎,不虛心,醫療作風差等情節輕者,給予批評教育,情節較重者,給予從嚴處理,社區培訓中心可做出停止實習的處理。
二、實習成績主要依照實習學員全科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診療技術,政治思想表現等多方面綜合評定,實習成績評定有大于等于一個科室不合格或醫院鑒定不合格,實習成績記零。
三、實習學員必須認真履行《實習生職責試行規定》,實習學員填寫的處方、檢驗單、證明單等必須先簽字帶習教師審閱簽章后生效。男實習學員在給女病人做體格檢查時,應有第三者在場。
四、實習學員應嚴格遵守作息時間,不得遲到、早退,無故不上班。生病、有事請假須經全科醫學培訓實踐教學管理辦公室同意,并履行請假手續。實習學員上班考勤由社區服務中心具體負責。實習全過程中,累計曠習超過一周者,病事假累計超過5周,該實習學員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補足實習時間,并將實習鑒定意見交回學培訓站管理辦公室。否則實習成績記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核醫學科輪轉的50名規培學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人。觀察組男性13名,女性12名,年齡22~26歲,平均(24.42±10.5 )歲;對照組男性12名,女性13名,年齡22~26歲,平均(24.08±0.63)歲。納入標準:學生對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為同一學習階段的學生;能熟練使用微信平臺。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學生。兩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傳統“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基礎上,采用PBL教學模式。教師根據小講課內容和臨床實際設計4~6個題目,由學生自主討論完成,之后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點評。觀察組在對照組教學方法基礎上,以微信平臺為依托進行PBL教學。教師在微信平臺上題目,全部學生參與討論,給出答案。在此期問,教師可適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在微信平臺上為每個討論題目設置對應的小欄目,記錄討論期問學生的信息。
1.3觀測指標
教師制作兩套難度水平相當的理論考試試卷和實踐操作考試試卷,分別于培訓前后由學生在規定時問內獨立完成,每套試卷滿分100分。
培訓后向觀察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方法的認可度。調查問卷選項分不認可、認可度一般、高度認可3項,認可度=高度認可/總例數,平均認可度=每項認可度/調查項目數。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培訓前后理論課考試成績和操作課考試成績比較
培訓前,兩組理論課考試成績和操作課考試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培訓后,對照組理論課考試成績和操作課考試成績無明顯變化,差異無顯著性((P> 0.05);而觀察組理論課考試成績和操作課考試成績明顯升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認可度
研究顯示,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認可度較高,平均認可度為81.60%。
3討論
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激發教師教學興趣的重要因素。但國內外最新研究均提示,無論是傳統課堂提問或新型PBL等教學模式,均受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限制。當教學模式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不高,師生問交流不暢0。本研究顯示,采用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對教學的認可度。
研究顯示,培訓后觀察組學生理論課考試成績和操作課考試成績明顯升高,且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微信是當前人們應用最廣泛的交流溝通工具之一,將其應用于醫學教育效果顯著。在教學方法上,微信公眾號能通過群發推送、參與共同討論等方式,促進師生之問的交流溝通;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由于微信平臺應用于醫學教育尚屬于創新舉措,學生對其感興趣和接受程度較高,能顯著提高學習參與度.微信平臺能記錄每位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存在的學習或心理問題,并及時解決。另外,將微信應用于教學,能加強學生對碎片化時問的利用,進而提高知識掌握程度。相關研究中,郭彩虹等叫守微信平臺與PBL教學模式聯合應用于腫瘤內科臨床教學,結果顯示出科時試驗組理論考試和病例分析成績均明顯提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
此外,微信平合PBL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教學的認可度。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學生認可度最高的項目為微信平合PBL教學方法“應積極推廣應用”,達92.00%,表明該教學方法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對此,本研究考慮可能是其更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且為學生之問的交流溝通創造了更好的環境,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提高了教學質量。
但是,采用微信平臺輔助教學可能會對某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帶教教師需要提供有效的監督和引導。綜上所述,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方法應用于核醫學規范化培訓,能顯著提升學生專業成績,并獲得其高度認可。
4小結
【關鍵詞】:臨床技能競賽;臨床醫學教育;醫學生;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5287(2016)01000603【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1002
醫學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學科,因此臨床技能培訓是臨床醫學生向一名合格臨床醫師轉變的關鍵步驟。但在醫療環境的改變、體制的改革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醫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機會逐漸減少?,F今社會對臨床醫師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加強臨床技能培訓已成為醫學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為此,衛生部聯合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學醫學部于2010年舉辦了第一屆主題為“奉學道、尚醫德、精醫術、展風采”的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旨在通過競賽活動,引領全國臨床醫學教育改革,促進醫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及時發現我國醫學生臨床技能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逐步規范我國醫學教育中的臨床技能操作將起到推動作用[1]。該文結合西京醫院參賽學員及教師的賽后總結,針對學校臨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臨床技能競賽對臨床實踐教學的影響及啟示。
1我國醫學院校臨床技能教育的現狀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醫學生的臨床實踐空間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時,醫學院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導致臨床實踐資源相對不足。再加上醫療環境的改變,患者對實習醫師的抵觸態度,導致臨床實踐機會大大減少。在這樣的環境下,醫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信心也會受到沖擊,從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醫學生的臨床實踐。一項調查研究表明,臨床實習階段約22.6%的學生潛心考研,71.6%的學生則忙于找工作[2],這樣一來,實習時間明顯被壓縮,且實習專心程度也大打折扣,臨床醫學生培養效果不盡如人意。
2臨床技能競賽的利弊
2.1臨床技能競賽的利處
2.1.1有助于提高臨床實踐教學水平,促進臨床實踐教學經驗的交流由于日常臨床工作及教學、科研任務的繁重,各院校、各學科的臨床教師缺乏互相之間交流學習的平臺,這對醫院人才培養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改進都是很大的阻礙。全國醫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為各大高校提供了一個相互切磋、經驗交流的平臺。各高等醫學院校教師相互學習,進行教學方法與經驗的交流,有助于將多種教學方法引入臨床技能教學中去,推動了臨床技能教學模式的發展和創新。2.1.2優化了教師自身教學水平,鍛煉了教師隊伍臨床技能競賽學生參賽的水平的高低凸顯的是各院校教師隊伍的水平。競賽促使各院校對技能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對參加臨床技能培訓的所有教師學校嚴格選拔、集中培訓以規范教師的臨床技能操作。定期開展臨床技能教學研討會,運用多媒體教學、真人模擬、人機對話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模擬訓練、病房實踐、角色互換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學效率,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2.1.3可促進相對統一的臨床技能操作標準的形成由于國內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各院校的醫療操作標準差異較大。臨床技能競賽融合了各參賽院校技能操作的優缺點進行相互補充,有助于確立全國范圍內同行普遍認可的針對醫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操作規范。同時隨著操作標準的確立,使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有標準可依,對醫學生打好臨床基本技能的基礎極為有利。2.1.4調整教學安排,重視實踐教學以往各大院校只注重醫學基本理論的教與學,對臨床技能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考核形式化,以致于技能培訓形同虛設。隨著醫療環境的改變,醫院對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操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技能操作較為熟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機會。因此,重置課程安排,開設臨床技能課程勢在必行。很多院校編寫臨床技能教材,增加實踐課程比重,對于臨床技能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內容及考核標準。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醫學生臨床技能的實踐與提高,使學生對醫學基本理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2.1.5促進了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臨床技能競賽不只是臨床操作技能的比拼,更是對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溝通能力、心理素質、應急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全方面的考驗。隨著競賽的開展,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考察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貫穿技能操作的始終,這對傳統醫學教育模式是一個極大的沖擊,促進了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
2.2臨床技能競賽的弊端
2.2.1臨床技能培訓的推廣受到限制由于參賽學生只占到應屆畢業學生極少的比例,同時受到教學成本及投入資源等因素影響,導致為競賽制定的大量、高強度的臨床技能培訓計劃不能普及。另外,競賽的性質可能會導致部分醫學院校過分追求比賽名次,使臨床技能培訓成為極少數人的精英教育,提高了極少部分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水平,但不能惠及全部醫學生[3]。這與臨床技能競賽的初衷背道而馳,也不符合醫學教育本質。因此,參賽選手的優異表現并不能代表院校的整體真實水平。2.2.2模擬臨床操作的限制性首先模擬臨床操作與臨床實際教學有較大差別,醫學生的人文知識、醫患溝通能力、臨床思維與決策能力等必須在床邊進行培養,以培養其真正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模擬臨床場景只能部分提高操作技能,與培養醫學生臨床基本能力有一定差別。其次,模擬臨床操作是死板、機械化的,并不能表現真實的臨床操作效果。由于每個考試環節時間緊張,考生只能快速地在各個得分點上進行操作,而其他非重要環節會有意識忽略,使得很多操作點到為止,與臨床實際操作相差較大。
3對臨床技能培訓的思考和建議
3.1相對固定教師隊伍,按周期進行人員更替
優秀的臨床帶教隊伍對于臨床技能教學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保證培訓質量的基礎。首先,應加強臨床教師隊伍的選拔和培訓,搭建一支專業的臨床技能教學團隊。不斷制定和完善培訓相關獎勵制度以保證其積極性和教學高質量運行。而教師也應及時學習新技術,與時俱進,優化自身教學能力。為了保證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和周期性的人員更替,可考慮每個相關專業選擇兩名高年資主治醫師或年輕的高級職稱臨床醫師作為教師,保證教學團隊的質量和活力。其次,臨床技能培訓也是對教師隊伍的鍛煉,因此可固定周期進行人員更替。比如:每年每個專業更換一名教師,這樣保證每年每個專業都有一名有經驗的教師和一名新教師。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可定期讓新教師接受鍛煉,逐步擴大臨床醫師參與的廣度,最終提高整個醫學院校教師隊伍的實力。
3.2注重平時本科基礎教育,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目前,大多數參賽院校對參賽學生的選拔是在實習之初,然后在培訓過程中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4人參賽隊伍,隊伍確定后再進行最后階段的沖刺培訓。這種選拔培訓方式有違臨床技能競賽的初衷,未達到全面推動本科醫學教育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應從本科醫學基礎教育、臨床見習、臨床實習這3個層面全面加強醫學生的教育,使其不僅醫學理論知識過硬,而且臨床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這樣,不僅使本科教育的整體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優中選優的選拔培訓,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切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相應激勵政策(如留校及優先就業,等)以調動全校學生廣泛參與的興趣和主動性。
3.3完善臨床技能培訓基地的建設
醫學院??梢砸耘R床技能競賽為契機,完善臨床技能培訓基地的硬件和軟件的建設。另外,延長訓練基地開放時間,使所有的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在訓練基地進行重復操作練習。學生之間相互比較,糾正對方操作的不當,提高技能訓練的質量。
3.4重視醫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我國醫學教育往往只注重專業教育,而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心理素質差的年輕醫師在競爭中往往不能正確把握自己,難以勝任工作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心理素質在臨床技能競賽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們發現,平時訓練時思維敏捷、動作熟練的學生,在競賽場這種緊張激烈的氛圍下,會出現出汗、手抖等一系列癥狀,甚至會出現操作的頻頻失誤,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最終嚴重影響競賽成績。因此,在平時的培訓中尤其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使其不僅能在競賽時臨陣不亂,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沉著穩重。
3.5開展電視轉播,注重賽后總結
通過電視轉播使沒有機會到現場感受和觀摩的人們也可以感受到賽場實況,使更多的師生對競賽有直觀的感受[4]。注重賽后的總結工作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在以往的培訓過程中有哪些優勢及不足。優勢該如何發揚,不足該如何彌補。我們還會在每次競賽結束后,組織參賽學生進行臨床操作視頻的錄制,用于第二年的競賽前培訓,從而保證了操作訓練的標準性和一致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視頻資料以后在全體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教育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臨床技能競賽的開展利大于弊。其不僅可以促使醫學院校完善臨床技能培訓基地的建設,而且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和醫學生臨床技能培訓的整體水平,提高醫學生進入臨床前的綜合素質,最終推動全國臨床醫學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厲巖,鄭競力,彭義香,等.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6):558562
[2]王麗媛,謝詠梅,汪志凌,等.醫學生敷衍臨床實習的調查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7):10110
[3]張津銘,劉春艷,劉文勵,等.醫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對臨床技能教育的啟示[J].醫學與社會,2013(4):8588
關鍵詞:消化內科;全科醫師;培訓;體會
為緩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較弱的長期矛盾,為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醫療怪圈,國家衛生部及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不斷探索,逐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醫療衛生政策,其中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就是解決這一突出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1]。經過轉崗培訓合格的全科醫師能為鄉鎮居民提供經濟方便、優質有效的全方位負責式醫療健康管理[2]。目前貴州省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嚴重滯后,主要問題表現在執業醫師嚴重不足,全科醫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具有全科醫學的執業(助理)醫師十分匱乏,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總體素質及學歷偏低,難以取得廣大鄉鎮居民的認可,造成了全省幾家大醫院人滿為患,像"急、慢性胃腸炎和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常見病、多發病患者也往大醫院擠,進一步加劇了看病難。所以為廣大基層培養"數量適宜、質量較高、結構合理"的全科醫學人才刻不容緩。
現就我院消化內科近2年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臨床帶教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和歸納,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建議,可以為其他培訓機構參考借鑒。
1培訓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培訓內容多,實踐課時少在內科疾病中,消化系統疾病最為常見,實踐性較強,基本技能培訓包括:問診、腹部體格檢查和腹腔穿刺術。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多,學員學習內容多,負擔重,但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教學大綱要求消化內科培訓時間僅僅2w,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培訓任務有一定難度。
1.2全科醫師學員方面全科醫師學員絕大部分來自偏遠的鄉鎮衛生院、私人醫院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總體素質和學歷偏低,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年齡跨度大,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均比較薄弱,對全科醫學的概念和相關理論知識認識不夠,少部分學員學習目標不明確,動機不純,認為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簡單,更有甚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3]。另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對培訓不夠重視,對培訓合格的學員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對醫院的長期發展缺乏市場意識,容易造成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所以基層醫療機構對學員的遴選要嚴格把關,對培訓合格的優秀學員要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
1.3培訓師資方面目前,全科醫師轉崗培訓主要由大型綜合教學醫院承擔,帶教老師一般都有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但部分老師對全科醫學的理念和全科醫師培訓的目的不清楚,對培訓質量不重視,部分老師沒有經過正規的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帶教方法一成不變,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去培訓這一特殊群體,其培訓質量可想而知[4]。造成帶教老師對培訓不夠重視的原因可能有:①大型教學醫院醫療任務和教學任務重,帶教老師時間和精力有限,在全科醫師培訓上的投入不足;②部分帶教老師沒有接受過全科醫學的師資培訓,所以教學方法和培訓手段不合理,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實用性[5];③培訓機構對帶教老師沒有采取相應的激勵和懲罰措施,容易造成部分老師在培訓上產生惰性,甚至產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錯誤思想。這樣一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培訓質量不盡人意,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目的就很難達成。
2培訓方法及對策
2.1培訓對象的遴選從近2年我院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情況看,學員專業背景參差不齊,大部分學員學歷層次低,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較差,臨床思維較窄。由于我院醫療工作繁重,帶教老師在培訓工作上的投入明顯不足,對學員的培訓缺乏針對性,存在??苹瘞Ы棠J剑斐刹糠只A較差的學員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后培訓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任務,有必要提高培訓學員的遴選條件。我們可以借鑒省外培訓機構的一些有益經驗,譬如:①基層醫療衛生工作3年以上;②具有良好的醫德,年度工作考核優良;③有醫學中專以上學歷,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④有一定臨床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⑤曾接受過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全科醫生在崗、骨干培訓,或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崗位培訓。另外筆者個人認為,培訓學員盡量為年輕醫師,因為年齡偏大的學員可能由于家庭方面等的因素,導致培訓時間難以得到保證。
2.2提高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俗話說"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所以提高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是培訓取得成功的關鍵,當前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培訓出一批合格的師資隊伍[6]。為了更好地承擔培訓工作,帶教老師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接受過正規的全科醫師師資培訓,要熟悉全科醫學的理念,要清楚全科醫師培訓的要求和目的;其次,帶教老師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最好由主治醫師以上人員組成;另外,帶教老師要有責任心,要關心、愛護學員,多與學員溝通,了解學員的醫學基礎及醫學經歷,拉近與學員的距離,因為學員大多來自偏遠的基層醫療機構,各方面的條件與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生差距較大,心里上處于弱勢,學習可能會比較被動。最后,醫院各個科室的帶教老師要組織起來進行討論,互相借鑒教學方式,總結教學經驗,以提高教學能力。
2.3因人而異,培訓形式多樣化由于學員參差不齊,醫學基礎和醫學經驗不同,帶教老師不能采取固定的教學模式,應與學員充分溝通,了解學員的醫學背景和學習訴求,重點是查缺補漏,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方式可以采取如下方法:①集中理論培訓;②臨床觀摩;③參與教學查房;④病案討論;⑤基本技能手把手帶教操作等。比如基本理論比較薄弱的學員,就應該加強理論培訓、教學查房和病案討論。在培訓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加強教學效果,促進理論聯系實際[7]。講解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比如講解黃疸一節中,就可以制作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在講解黃疸代謝這一復雜過程時,老師應盡量采用打比方、類比的教學方式,就比較直觀、形象生動,學員就容易理解,然后找一個合適的患者,帶著學員一起進行問診、查體和分析病歷資料,分析時啟發學員進行思維并適當提問,最后共同導出診斷和治療方案[8]。通過這樣的病例分析,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員的綜合分析和歸納能力[9]。又比如基本技能差的學員,在做腹腔穿刺的時候,先讓學員認真觀摩,待熟悉后老師選擇合適的患者,進行手把手帶教操作。所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只有個體化、教學形式多樣化、靈活化,才能提高培訓質量。全科醫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提高了,就可以為患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儀器檢查和化驗,從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10]。
2.4制定合理有效的評價考核制度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結束后,培訓質量怎么樣,需要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評價考核制度。學員入科時應進行入科考試,主要是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出科時除了考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實踐技能考試,考試結束后,老師現場給予解釋、講評,糾正學員不規范的技能操作。出科考核還應包括作風品行考核,比如工作態度、醫德醫風、遵章守紀等。為了督促帶教老師更好地完成培訓工作,也應對老師進行考核,包括責任心、教學方法和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的評價還可以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進行[11]。對考核優秀的學員和老師進行適當的獎勵。
總之,全科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成敗關乎基層醫療的健康發展,老師要根據學員的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內容,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加強基本技能教學,建立合理有效的雙向評價考核制度。同時,應探索更多更長效的教學形式,比如學員可以通過QQ、E-mail、微博、微信等現代通信方式與老師保持長期聯系,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為基層醫療提供實用、有效的醫學資源,以便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12]。
參考文獻:
[1]劉小平,路孝琴,黃亞芳,等.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中的問題與建議[J].繼續醫學教育,2010,24(6):4-6.
[2]翟萌,韓蘇閩.全科醫師更應重視知識獲取能力[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8):393.
[3]楊艷紅,裴漢軍,張杰梅.全科醫師臨床帶教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29(1):106.
[4]李春芳,李雪蘭.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婦產科帶教的實踐及體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1):109.
[5]景匯泉,李君,孟群.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和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4):1036-1038.
[6]饒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全科醫師培養現狀及探索[J].華西醫學,2012,27(11):1718.
[7]李全忠,覃泱.全科醫師心臟聽診的帶教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146-148.
[8]李紅平,王紅.消化內科診斷學教學淺談[J].醫學信息,2011,24(1):15.
[9]吳潔,李君君,徐剛.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3):358-360.
[10]Sarosi GA.My stethoscope[J].Ann Intern Med,2012,156(1):62-63.
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日本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對醫學教學模式改革開展了積極探索,并將一直推崇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轉變到“培養臨床能力型”的教學模式上來。結合西方的醫學教學改革經驗,日本一些高等醫學院校開始逐步推廣樣板核心課程和“PBL”教學模式。從2001年4月起,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了《醫學教育模式和核心課程教學內容指南》,供全國各醫學院校參考應用。樣板核心課程的實質就是要課程之間的聯系系統的進行課程整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挑選和改革,重點在加強臨床教學,其總體目標是培養優秀臨床醫師。根據2005年的調查,日本有66所醫學院校已經實施了《醫學教育模式和核心課程教學內容指南》。另外,日本一些醫學院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開始追求教授內容新穎化、考試內容和形式多樣化,從根本上革新了教學理念、學習理念。PBL教學法病案是線索,問題是平臺,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偏重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只充當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角色。其設計思路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PBL教學法的主要優勢在于:首先它能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其次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量當場暴露,并在討論中加深印象;另外它能鍛煉學生文獻檢索、邏輯推理、查閱資料、總結陳述等多方面能力。1990年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率先實行了PBL教學法,一些高等醫學院校緊跟其后,其中79所醫學院校中有63所(80%)已將PBL作為主要教學方法,另有13所院校正在計劃之中,各醫學院校PBL教學時段不同,但所有PBL方案均為與講座相結合的雜交型。PBL在注重培養臨床思維、強調實用性知識的傳授、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方面效果十分顯著。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和西安交通大學等院校對本科生臨床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開始重視起來,率先引進了PBL教學方法并進行大力地應用和推廣,隨后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對PBL教學方法也開始積極探索和嘗試,但由于教學資源和教學體制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仍沒有統一的模式。對于如何結合我國醫學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有效地開展和推廣PBL教學模式,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熱點話題,也是難點問題,這需要一批高等醫學院校和學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討以及一些部門的大力支持。
二、科研能力培養。
日本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十分重視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部分院校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機制。本科生的科研培養計劃被作為必須課安排到第四年進行,各院校首先向每位本科生介紹各個實驗室的科研內容、導師及實驗員的科研方向,本科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實驗室。進入實驗室后,實驗室安排導師介紹自己的實驗研究,并與本科生相互交流,本科生根據自己興趣選擇導師和相應的研究方向。然后在導師安排和指導下,本科生進行一些簡單實驗以熟悉實驗過程、實驗儀器及設備。之后本科生通過對實驗的熟悉和文獻學習,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開始實驗。實驗過程中,每周實驗開始前本科生都被要求匯報自己本周試驗計劃,并且實驗室將定期舉行研討會,會上學生向導師和其他實驗老師匯報自己實驗進展,聽取導師意見并進行總結。第四年結束后,院校將組織專家以答辯的形式對每位本科生的研究成果進行點評,本科生對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我國教育部和各高等醫學院校對于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也比較重視,專門設立了“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基金”等多項基金支持本科生的科研項目,并且部分高等醫學院校設立自己的基金支持本校學生的科研項目。本科生首先需要自行聯系一位或多位副教授以上職稱的老師作為自己項目的導師以及數名本科生形成科研團隊。團隊在導師指導下完成自己的項目計劃書,包括項目內容、時間、預期效果、經費預算等,并向學校組織的專家團進行匯報,經專家審核通過后學校發放經費開展項目,項目周期一般為一年。項目中期,專家組將對項目實行情況聽取本科生匯報。項目完成后,項目組并須向專家組遞交結題報告書,專家根據審核該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來決定是否給予結題。另一方面,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科研活動不作為必修課,而是在課余時間進行,這大大限制了醫學院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但隨著國家和各高等醫學院校在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視和在資金投入上逐年增加,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本科生會參加到科研項目中去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三、臨床技能培訓。
日本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生見習一般在第四年,實習在第五年。由于在第四年、第五年仍然穿插著基礎課程學習,所以臨床見習和實習周期相對較長。日本法律規定未獲得醫師資格的公民禁止進行醫學操作。各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的臨床技能培訓只能在學生和學生或者學生和老師之間模擬醫生與病人進行操作。這明顯限制了本科生對臨床診斷技能和操作方法的掌握。近年來,隨著標準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P)的出現,日本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臨床技能培訓的問題得到明顯緩解。經過培訓后的正常人在臨床教學或考試中充當病人,醫學生在模擬病人身上進行相應的診療操作,病人做出相應的表現,整個過程中,模擬病人擔當了評估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在我國,第三年下學期進行臨床技能培訓,臨床見習在第四年與專業課一起進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紀初,由于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不十分嚴格,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的見習和臨床技能培訓部分可以在病人身上進行,但隨著2002年4月4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關于“舉證倒置”的觀點提出以后,患者的權益開始得到充分維護的同時,本科生的見習和臨床技能培訓資源缺乏的問題也凸現出來。臨床技能培訓也從科室走進了臨床技能培訓中心,SP教學法開始推廣和應用。但由于需要臨床經驗豐富的人充當模擬病人而且培訓資源缺乏,目前只有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以及汕頭大學醫學院等少數院校開展,且大多數是以“學生標準化病人”(StudentStandardPatient,SP)的形式進行。
四、臨床實習。
日本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要求本科生在第五年開始進入臨床實習。平均為40周,共計1100學時左右。從2005年12月開始,日本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經過臨床技能培訓后,必須通過公共成效考試(TheCommonAchievementTest,CAT)考試才能進入臨床實習。CAT包括計算機考試(Com-puter-basedtesting,CBA)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兩部分組成,其內容根據樣板核心課程而定。日本的臨床實習分為三種:診療見習型、模擬診療型和診療參與型。日本的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臨床實習以診療參與型為主。住院醫師與實習生組成診療小組,實習生參加實際的日常診療活動中以提高實習生的臨床能力。各高等醫學院校對實習生采取觀察記錄、共用考試和OSCE進行考核。其中半數以上學校采取網絡版醫學測試(NationalBoardofMedicalExamination,NBME)進行。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臨床技能培訓結束后,學校將組織學生參加臨床技能考核,考核通過者才能進入臨床實習。醫學院校本科生一般第五年進入醫院實習,時間為一年。實習采取輪轉制,學生輪流在各科室實習,每個科室實習三個星期左右。在各科室實習期間,實習生由帶教老師一對一指導,并參與到帶教老師所在的診療小組中,且實習生需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病史詢問、病歷書寫、病人處理和一些常規操作。在每科室實習完畢后,經過出科考試,帶教老師給予評定并提出意見,然后科室負責人給予評定合格后,實習生方可轉往下一個科室實習。在一年實習結束后,實習醫院根據實習生表現,給予評定,評定不合格者不能畢業。
五成績考核和學位授予。
日本各高等醫學院校在第六年末自行舉行考試,一般為書面考試,也有OSCE形式,但考試內容不同,通過考試者將會頒給學士學位。在我國,各高等醫學院校在第五年結束后組織考試。大多數院校都有自己的規定,一般要求在五年內各科考試平均成績及格、實習合格者準予畢業并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六、畢業后安排。
在日本,當年畢業的本科生可參加當年舉行的國家醫師考試。國家醫師考試一般在每年的2月舉行,時間為3天,要求必須有完成本科醫學教育的證書才能報名參加考試??荚嚩嘁远囗椷x擇題的形式進行,分為必答題和選答題,必答題必須正確80%以上,選答題根據當年形勢而定??荚嚭细裾吆笫谟鑷裔t師執照。根據日本厚生省頒布的法令,強制要求所有獲得國家醫師執照者參加畢業后臨床培訓(man-datorypostgraduateclinicaltraining)或稱住院醫師培訓。畢業后培訓一般為期2年:第一年培訓內科(不少于6個月)、普通外科(不少于3個月)和急救醫學(包括麻醉);第二年培訓兒科(不少于1個月)、婦產科(不少于1個月)、精神醫學(不少于1個月)和社區醫療服務(不少于1個月)。培訓機構分為獨立醫院、協作醫院和行政醫院。獨立醫院為各高等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或者教學醫院,可單獨負責畢業后臨床培訓,而協作醫院和行政醫院必須聯合培訓。經過畢業后臨床培訓后,他們可選擇攻讀研究生而進行??婆嘤柍蔀橐幻麑?漆t生,也可以直接進入社區作一名全科醫生。
在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在第五年1月份可參加教育部組織的“研究生入學全國統一考試”,考試成績合格并被報考的高等醫學院校院校錄取者,可于本科畢業后進入該院校進行研究生階段學習。未參加“研究生入學全國統一考試”和參加考試但未被錄取者可選擇參加臨床工作。選擇參加臨床工作者可在所選擇醫院進行住院醫師學習,并參加“全國職業醫師資格考試”??荚嚪譃楣P試和臨床操作部分,兩部分均通過者,相關部門授予醫師執照和處方權,準予參加臨床工作。近年來,一些高等醫學院校結合國外經驗,形成了系統的住院醫師培訓計劃,培訓時間北京為5年,上海為3年。2013年起,我國將全面實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過培訓者頒給住院醫師培訓合格證,受訓者通過“全國職業醫師資格考試”后方可參加臨床工作。
1、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師資培訓
(1)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崗位培訓
醫學院校對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培訓能夠提升教育水平并且能夠突出全科醫學的思維理念強化全科醫學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崗位培訓主要針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這樣有利于提高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的臨床素質安排學生入社區進行實踐教學并對其進行考核等。對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進行崗位培訓提高了教育質量在強化全科醫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實踐教學確保教學質量。
(2)強化全科醫學教育師資隊伍能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強化全科醫學教育師資隊伍崖科醫學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互相溝通與交流提升全科醫學教師的質量。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定期對全科醫學的教育模式進行探討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或意見還可以系統開展全科醫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術進展講座積極鼓勵和支持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借助網絡參加學術會議或培訓提升全科醫學理論知識和技術提高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業務水平。
2、合理轉變全科醫學教育教學方式
全科醫學教育教學模式沿用了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周此全面轉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導學生把全科醫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社區中去學生在社區衛生服務站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全科醫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提高全科醫學教育質量。全科醫學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主要通過社區導向和一些基礎性問題對病例進行分析。通過對病例進行分析建立服務意識的教學活動焙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學習興趣,為學生畢業后進入社區醫療機構或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建立完善的全科醫學教師考評制度
提升全科醫學教師的質量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完善的考評制度在全科醫學教育培養新一代全科醫學綜合型人才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通過定期對全科醫學教師進行考核評價能夠提高全科醫學教師師資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對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的整體素質以及授課方式和教學大綱進行評價然后進行公開交流,使其能夠揚長避短互通經驗不斷提升全科醫學教育質量。
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