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4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下生態經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優越的氣候條件保山典型的立體氣候,充足的光、熱、水、氣,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樣的土壤類型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動植物生長繁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植被覆蓋率高且恢復能力強,有利于植物和蟲子的生長繁殖,為畜禽提供豐富的食物,全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適宜畜禽的野外活動和采食。
1.2豐富的林業資源全市林地總面積128萬hm2,森林覆蓋率62%,退耕還林(果)面積4.633萬hm2,泡核桃種植面積23.33萬hm2,紅花油茶1.333萬hm2,銀杏0.67萬hm2,豐富的林地資源為發展生態養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外,還有4萬hm2的茶葉,1萬hm2的咖啡和柑橘、荔枝、桂圓等經濟林果地可以發展林下生態養殖。
1.3實現林畜共生雙贏利用林果、林蟲、樹葉、草等供畜禽采食,畜禽糞便和吃剩余的草渣混合,快速分解利于植物吸收,起到及時補充土壤養分的作用。林地可以營造出空氣清新、涼爽舒適的環境,適宜畜禽生長,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藥物使用量。同時畜禽可以吃到林下“活食”和新鮮的野草,減少飼料消耗,降低飼養成本,還能生產出生態環保、健康無公害的畜產品,實現“畜-果-糞”的良性循環,有效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實現林畜共生,兩相得益。
2保山林下生態養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認識不夠,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和畜牧部門對林下養殖、林畜結合,開發林下資源生產優質生態畜產品的認識不夠到位,畜牧與林業部門溝通協調不夠,科技人員對林下生態養殖的研究不夠深入,一直只講林畜矛盾,沒有尋求共生雙贏的有效途徑,以至多年來引導性的資金投入較少,金融和社會資金投入得不到有效拉動。
2.2畜禽良種化程度不高養殖戶對優良品種不夠了解,長期按習慣進行選擇,良種化程度低,出欄率低,效益不高。
2.3技術欠缺對不同林地下飼養不同畜禽密度如何定,如何飼養才能發揮好的經濟效益,如何進行疾病預防,如何飼養、飼養多長時間才能達到優質生態等無直接經驗,都有待進一步摸索。
2.4零星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養殖戶靠自發飼養,產品量少,知名度低,沒有相應的企業或經濟組織幫助開拓市場,飼養出來的優質生態畜禽,飼養周期長,養殖成本高,優質不能優價,甚至養出來找不到合適的市場。
2.5基礎條件差林下養殖區域絕大部分都是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的地方,致使一些先進養殖技術無法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林下生態養殖規?;l展、集約化經營。
3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的對策
3.1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印發宣傳資料開展廣泛宣傳和進行正面引導,對發展林下養殖的意義、技術、模式及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的宣傳,讓更多農戶了解、認識林下態養殖發展前景。通過計算收入對比、邀請專家開展技術講座、召開戶主會和參觀考察等方式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激發群眾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的熱情和積極性。
3.2統籌安排,科學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政策引導的原則,把發展林下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結合、與無公害畜產品生產結合、與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結合、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結合,多模式、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林下養殖的發展潛力。
3.3培植龍頭,示范帶動培植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或養殖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帶動農戶發展林下養殖,建設生態養殖基地,開拓生態畜產品市場,開展生態畜產品加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大力推廣“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和幫助企業積極申辦無公害、綠色畜產品認證和優質畜產品產地認證,注冊商標,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做大做強保山畜產品“生態”品牌。著力發展一批基礎強、潛力大、機制新,規?;?、組織化程度高,發展能力強的示范場(戶)。加快提升林下生態養殖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種養平衡,實現清潔生產,全面提高全市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4強化服務,合力推進組織市、縣、鄉畜牧科技推廣技術服務隊,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深入實地搞好服務,開展各種養殖培訓,為林下養殖從業者送去實用的畜禽養殖技術,做到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針對性解疑答惑,努力提高養殖戶的科技素質,培育養殖能手和養殖致富帶頭人;不斷總結林下養殖的經驗,如養殖密度、養殖技術、最佳出欄時間、疾病防治等,增加科技含量;加強市場研究,建立完善預警分析平臺。通過網絡、手機短信等方式市場行業信息,引導養殖戶合理調整結構,實時銷售,及時補欄,增加收入。
一、林下經濟的定義
林下經濟是一種循環經濟,它是以林地資源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條件,選擇適合林下生長的微生物(菌類)和動植物種類,進行合理種植、養殖,以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達到林地生物的多樣性,從而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的一條新路子。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能源等多種項目的復合經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學的人工森林群落結構,維護生態安全,保障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林下經濟的發展優勢所在
1便于政策的執行
不論是哪個行業,對政策能夠有效執行是該行業發展的關鍵。國有林業是林業的主力軍,擁有相當多的優勢。比如,擁有較大面積森林資源,并且有企業管理方面的經歷和經驗,同時具有一定的人力資源優勢,有穩定的行政關系、兄弟單位關系、技術信息關系和市場關系,對于各種政策的理解和執行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有利于統籌林地整體經營
林下經濟是一種人工利用林地或改變森林群落結構的活動,因此這個活動既關乎生態安全也關乎林業資源的永續利用。林下經濟的發展不適合私人隨意的點狀,相互無聯系的布局,它的設計應該根據林地整體群落結構、林分、面積、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進行科學調查和設計,如果按生態群落的角度經營,一般來講不必密植,不必集中,盡量仿原生態進行種植。這樣的整體設計既是生態安全的需要,也是林業資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優化森林群落結構的需要。因此,林下經濟在整個林場內(或者整個林業局內)實現科學規劃、協調發展、可調度發展是相當必要的。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自我保護競爭,凝聚大力量才能夠快速實現發展。如此,只有以國有林場為主發展林下資源才有利于林下經濟發展的統籌安排和調度。
3有利于技術扶持
國營林場擁有自己的技術資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術網絡,對于發展林下經濟中獲得技術支持是重要的基礎。技術是維護和發展企業的重要因素,沒有技術,沒有更新技術的優勢就如同沒有了營養,沒有了營養的適時更新。
4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林場有很豐富的人力資源,也很容易調度利用人力資源,所以,對于林下經濟的發展,國有林場在人力資源上也是一個優勢。
三、全方位發展林下經濟
1發展能源型林下經濟
人類一些重要的能源面臨枯竭,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人們把能源開發的對象無奈地轉向了植物,玉米等農作物做了首選,但是這又嚴重地威脅了糧食安全。而能源草類植物的發現和利用有望極大地解決能源危機,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等國家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經驗,在林區發展能源型林下經濟將是大有前途的舉措。
2發展園林資源型林下經濟
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審美、養生、休閑、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城市化進程加快,交通、旅游、綠化產業隨之興起,園林苗木業做為城市綠化、美化、環保的重要構成異軍突起,發展強勁。而林區有大量的林地資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給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樺、油松、忍冬、山桃、刺楸、蘭草、刺玫薔薇、三葉草、珍珠梅、紫丁香、繡線菊、芍藥等。那么,在現有植物資源的前提下發展園林型的林下經濟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礎之上引進外來園林植物進行種植則更有前途。
3發展畜牧業型林下經濟
發展牧草地,池塘生態養殖,在林下可規模飼養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養雞、鴨、鵝、雁等禽類,在郁閉的林下飼養肉鵝、柴雞、烏雞、肉鴨等,放養、圈養均可,每年可養3—5茬,技術簡單,群眾易接受,市場潛力大,收益可觀,是發展畜牧型林下經濟的首要模式。
4發展林藥型林下經濟
在未郁閉的林地內種植較耐陰的中藥材,如白芍、板蘭、人參根等。也可以種植五味子、天麻、沙參、黨參、玉竹、貝母、靈芝等等。技術比較簡單,收益可觀。
5發展菜果型林下經濟
(一)生態林業穩步推進。2013年4月,我市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9月,榮獲 “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取得了創模、創森“雙豐收”的優異成績?!熬G滿八桂”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完成村屯綠化64個;完成城鎮綠化面積91.16萬平方米;完成千萬珍貴樹種送農家88萬株;完成高速公路1公里范圍內可視一面坡綠化305.5畝;完成山上植樹造林面積27.7萬畝;完成全民義務植樹785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84%,活立木蓄積量達3004萬立方米。
(二)林業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市林業達到243億元;林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07億元;木材加工和造紙產值達115億元;人造板產量達260.56萬立方米;木材生產量達233.93萬立方米;花卉產業產值達9億元;林下經濟產值達89.5億元,在全區排名第一,惠及林農147萬人。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自治區林業廳下達任務。
(三)生態惠民工程圓滿完成。新建戶用沼氣池23862座(戶),占全區新建成量70000座的34%,新建成量全區排名第一。戶用沼氣池總建成量超過38萬座,適宜入戶率超過50%。共兌現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管護補助645.59萬元,占任務的90.35%,兌現面積74.99萬畝,提前達到自治區績效考評標準85%以上的要求。
(四)森林資源保護成效顯著。全市森林火災受害率為0.072%,比上年降低0.01個千分點,無重大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為0.41‰,遠低于防控目標4.5‰,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率為99.1%,比自治區下達的指標提高了22%。
(五)林業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納入全區鄉鎮林業工作站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項目共18個,已全部落實建站用地并動工建設,完成主體17個,竣工11個。完成林業系統危舊房改造工程新開工任務180戶,占任務的100%;完成新建成任務145戶,占任務80戶的181.2%。
二、2014年工作計劃
2014年主要工作目標為:植樹造林19萬畝;全民義務植樹75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60.9%;森林蓄積量達3130萬立方米;林業產業總產值達267億元;木材產量達224萬立方米;林下經濟產值達95億元;林業固定資產投資109億元;新建沼氣池2萬座。為達到以上目標,我們將重點在以下五方面下工夫:
(一)在生態林業建設上下功夫。一是切實抓好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全力抓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建設,實行全方位、立體式綠化,不斷鞏固提升創森成果,借助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之機推進創森總規項目的實施。二是切實抓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要圍繞打造生態建設“升級版”,實施沿海防護林、九洲江流域水源林建設和石漠化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大力營造鄉土闊葉樹種、珍貴闊葉樹種和混交林。三是切實抓好農村能源建設和生態公益林管護兩大生態惠民工程。開展農村有機垃圾沼氣化處理項目試點,助推“美麗玉林·清潔鄉村”活動。繼續抓好生態公益林管護。
(二)在林業產業科學發展上下功夫。一要優化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突出林業產業區域發展重點,引導、鼓勵新建設的木材經營(加工)項目進入政府指定的工業園區或者集中區。二要加強引導服務。抓好招商引資和開放合作工作,擴大林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快我市林業產業發展。
(三)在林下經濟上下功夫。積極推進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加工和林下生態旅游等四大類林下經濟發展,推廣林藥、林菌、林花、林草、林禽、林蜂、林下藤芒加工、林下休閑旅游等八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加大林下經濟示范項目建設力度,充分發揮項目示范帶動作用。
關鍵詞:林下資源;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3302
1引言
近年來,金湖縣堅持把搞活林下經濟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來抓,充分挖掘和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實現空間循環再造和經濟社會效益雙贏。金湖縣積極利用現有成片林約40萬畝的資源推廣林地種植經濟作物、養殖生態畜禽等林經模式,繪就新的增收風景線,有效拓寬了林業發展空間,探索出一條林下經濟發展、生態旅游唱戲的成功之路。2012年全縣實施林下復合經營面積達到20萬畝,帶動農民創業就業5.2萬人,年增加農民收入 25.6億元,形成了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旅游、濕地旅游等多種經濟形態,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豐收,促進了林業可持續發展。
2主要舉措
2.1因勢利導,政策驅動
一是將向上爭取的林業、水產、畜牧業、農業等項目資金優先用于扶持林下經濟發展。二是信貸支持,通過林權抵押貸款、發放小額貸款等形式,激活多元化現代林業融資平臺,構建政府、金融、企業、農戶“多方合作、利益聯結”的擔保機制。通過林權抵押貸款解決林下經濟投入。
2.2依托媒體,科學引導
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成功模式、先進典型進行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激發其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二是充分利用林業、農業、水產、畜牧業技術推廣機構,全面系統研究總結林下復合經營模式、種養殖技術規程,推廣應用林牧、林糧、林漁、林藥、林菌、林菜、林草等林下經濟模式,積極開展農民林業生產、林下種養殖技術培訓。三是積極與高等院校、農林院所溝通,千方百計借助高校和農林院所的高端資源,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為林業及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經過技術指導,多種經濟模式逐步成型。一是印發資料。通過歷次的分析、對比,多次編印下發林農復合經營模式的技術資料,讓基層干群有較大的選擇余地。林下種植養殖模式編制成詳細技術資料下發,包括茬口安排、造林方式、種植密度等,并安排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二是推薦主要模式。通過實踐對比,將可靠性大、穩定性好、可操作性強、經濟效益高的12種主要模式進行集中推介,包括:楊樹―油菜―花生(山芋);楊樹―玉米―花生(大豆)―大棚蔬菜;楊樹―棉花―荷蘭豆;冬菜―楊樹―西瓜―花生―大豆;楊樹―西瓜―越冬菜;楊樹―中草藥(半夏);楊樹―花卉(石蒜);楊樹―綠化苗木;楊樹―家禽;楊樹―水產養殖―稻麥(小網格林網內的稻田養蟹);楊樹林地鏈式復合經營(林下養雞養蚯蚓);楊樹―食用菌。三是執行配套技術。楊樹栽植的密度為每畝11~17株,一般間種的株行距為4m×10m、6m×8m;涉及大棚建設的為4m×10m或6m×10m,如考慮大棚換位則為2m×20m、3m×20m;林禽套養可在林地建設棚室,也可在行距太小不能間種的林地進行放養。四是提供技術支持。充分利用送科技下鄉、基層干部培訓等機會,組織農業、林業等專業技術人員講解高效林農復合經營的栽培模式、方法、技術要點等,以不斷提高科學化經營水平。
2.3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的原則,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講求實效。把發展林下經濟與促進林木生長相結合、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相結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科學選擇種植、養殖模式,實現林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成熟的復合經營模式。針對新造林、中齡林、成熟林,考慮林地的不同郁閉度,選擇不同的復合經營模式。一是郁閉度0.2~0.5時,通風透光,間種蔬菜、水果和花生等經濟作物,間作花卉、花木。二是郁閉度0.5~0.9時,透光性不足,利用楊樹秋季落葉的特點,間種油菜或雪里蕻作為冬菜,或間作半夏、石蒜等耐蔭草藥、花卉。還可進行林禽套養,形成互生的生態系統,提高綜合效益。三是郁閉度0.9~1.0時,基本不透光,進行林菌套作,即林地套作高棚雙孢蘑菇,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經過多年的推廣實踐,林下間種收入超過純種糧的模式越來越多,林農綜合效益達到每年每畝純收入2000元的高效模式得到推廣,實現了以短養長、林農共贏。
2.4培育專業合作組織,推動規模發展
扶持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基地,創建發展一批經濟效益好、參與農戶多、市場前景廣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壯大一批規模大、品種優、帶動力強的大戶。同時加強市場研究,建立預警機制,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組織,以此推動林下經濟規模發展。目前,全縣已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71家,規?;?、專業化養殖大戶237戶,這些已經成為全縣林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閔橋鎮小橋村綠澤源綠殼蛋雞專業合作社承包了集體林地200畝,發展林下養雞,年飼養綠殼蛋雞5萬余只,注冊了“荷玉”牌商標,產品俏銷上海、蘇州、南京等長三角城市,實現年產值近千萬元,利潤200余萬元。黎城鎮個體工商戶萬素亭承包了徐梁村九組林地120畝,興辦了“金湖縣徐梁村林間種草養禽項目”。在高校專家教授的指導下,總結出林―經、林―農、林―禽和林―魚高效復合經營模式。當年投資25萬元,新建鵝、鴨舍400m2,雞舍150m2,在楊樹下種植菊苣、黑麥草、三月黃等牧草,累計養禽8.5萬只。預計當年可實現產值240萬元,純利30萬元。
2.5龍頭企業牽頭,保障林下經濟產品銷售暢通
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想方設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林下經濟效益;千方百計暢通營銷渠道,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市場營銷保障。通過招大引強,與全國農業龍頭企業雨潤集團合作創辦金湖縣福潤禽業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3000萬只肉禽,解決林下肉禽養殖出路問題;引資興建金湖縣綠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養殖牲豬10000多頭。以福潤禽業食品有限公司、綠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綠澤源綠殼蛋雞專業合作社林生態產業鏈為牽引,拉動農村大戶發展林下生態水禽等規模養殖,走以林養牧、以牧促林的增收之路,林下養殖牲豬10000多頭,林下養殖生態鴨達3000萬羽。林下經濟發展,既提高了林地綜合效益,又有效加強了對森林的撫育,長短效益相互補充,發展林下經濟“錢途”一片光明,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帶動農民就業創業達5萬人,也促進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6以短養長,效益突出,林下經濟成為林業的亮點
以林地高效復合經營為載體,充分發揮林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林下經濟已經成為增加林農收入、促進林業產業化的重要措施,林業產業已經成長為金湖縣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
(1)典型示范效應突出。閔橋鎮小橋村綠澤源綠殼蛋雞專業合作社、黎城鎮徐梁村林地種草養禽、雨潤集團合作創辦金湖縣福潤禽業食品有限公司,林下養殖生態鴨達3000萬羽,各種示范基地不斷涌現,成為全縣高效林農復合經營的樣板和全省林農復合經營的亮點。
(2)科技含量穩步提高。全縣各地通過林下土地經營權流轉進行林農復合經營,或大戶承包,或聯戶承包,進行規?;⒓s化經營,全縣林地利用率提高到90%。由于林地套種農作物,農民要正常地進行深翻、施肥、除草、灌溉、治蟲等田間耕作,從而為樹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達到以耕代撫的目的。同時,帶動林地的施肥、修枝、防病、治蟲等撫育措施進一步普及,全縣林地撫育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林下經濟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3)以短養長目標基本實現。從經濟效益上看,林地間作大棚食用菌畝均純收入是純糧農田的20倍左右,是純作食用菌1.2倍左右,且樹木對食用菌生產無影響,可以長期間作;林套反季節蔬菜純收入是純糧農田的10倍左右,是純作蔬菜大棚的1.3倍左右,楊樹冬季落葉對反季節蔬菜大棚的產量影響也相對較小,一般前5年皆可間作;林地間作油菜、花生、榨菜、西瓜等純收入是純糧農田的4~10倍,接近純作油菜等作物的1.3倍;半郁閉林地套養肉鴨、肉雞,每年每畝增加純收入600元以上,養殖因投入少而利潤率提高;建設微型林網、埂上植樹、溝中養魚、田內種糧,綜合效益提高60%以上。林地綜合效益的提高,實現了以短養長,綠化造林的成果得以鞏固,全縣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
2.7政府出地得綠,企業造林得益,農民管護得利,多
方共贏重點利用森林、濕地、荷文化和生態景觀發展生態莊園、森林人家等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生態旅游,不僅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吸引農民就業,而且為林下經濟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增加了農民收入。2013年,荷花蕩濕地游、白馬湖生態漁村、柳樹灣濕地公園、水上森林公園等景區景點接待游客近200余萬次,現在萬畝荷花蕩旅游一天銷售林副產品近20萬元,全縣已實現旅游收入近6億元。通過旅游的傳播途徑,進一步叫響了金湖的知名度,提升了江蘇的生態美譽度。
關鍵詞:國有林場;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S757.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1008102
1引言
林下經濟,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條件,選擇適合林下生長的微生物和動植物種類,合理開展種植、養殖、采集、森林旅游和林產品加工,從而實現農、林、牧資源共享,產業優勢互補,生態、經濟可持續循環發展的綠色、環保、健康、安全、節約型循環利用的經濟模式。林下經濟具有發展模式多、從業門檻低、經濟效益顯著的特點,是探索國營林場改革,促進綠色GDP增長的迫切需要。林下經濟產業是在林地資源的基礎上,以科技為依托,主要分為林下養殖和林下種植 2種模式,是對自然條件的充分利用。
2海寨林場發展林下經濟的基本情況
海寨林場位于云南省東部珠江源頭南盤江上游兩側,地理位置位于東經103°42′~104°5′,北緯25°9′~25°43′之間,經營面積分布在沾益、富源、陸良、馬龍、麒麟四縣一區境內,與16個鄉鎮,55個村公所的集體山林接壤。海寨林場地域上由幾個不相連的片區組成,南北長62 km,東西寬38 km,劃分為九龍山、五臺山、上東山、西山、海寨、滴滴水、下東山7個營林區。海寨林場地處滇東高原中部,屬烏蒙山系南延余脈,主要分布在曲靖沾益壩子周圍高原臺地上。成土母巖主要為石灰巖,個別地段有砂巖和頁巖。由于石灰巖的淋溶漏水作用,林場范圍內喀斯特漏斗和溶洞較為普遍,山頂多成石灰巖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山梁寬敞,山脊平緩不明顯,一般地形平緩,坡度6~15°,最高海拔2577 m,最低海拔1915 m,相對高差662 m。海寨林場氣候屬北亞熱帶山地季風半濕潤氣候類型,由于受海拔高差的影響,小氣候變化明顯。每年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潮濕,年平均氣溫14.5 ℃,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7.3 ℃,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19.9 ℃,極端最高溫33 ℃,極端最低溫-9 ℃;年平均降雨量1008.9 mm,年蒸發量2140.3 mm;年平均日照數2108.2 h;年均降雪天數5.3 d,年均降霜天32 d。
海寨林場土地總面積17721.0 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7073.9 hm2,在林場17073.9 hm2的林地中,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面積有7.3萬畝。在2016年,全場林下經濟總產值44.5萬元。林果業0.07萬畝,林果產量6.7 t,年產值20萬元;林藥業0.06萬畝,林藥產量5.2 t,年產值21萬元;發展林下養雞7000只左右,年產值3.5萬元。
3海寨林場發展林下經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目前,海寨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緩慢,規模小、模式少、品種單一。各林區、林點進行數量較少的雞、豬養殖,而且存欄量及產量都較??;林菜曾經做過規劃,但因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因素,只進行過試驗,沒有進行大規模發展?,F有周邊群眾及投資人借助林場的資源優勢開展森林旅游、林下養豬、養牛及羊。規模比較大的有南湖山、朗目山風景區、九孔橋生態旅游區、朗目山養殖區,玉支廓養殖場。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1基礎條件差,發展規模小,模式和品種單一
海寨林場森林資源多分布于高、遠、僻等山地。這些地方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直接影響和制約到林下經濟的規模化發展。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正處于起步階段,關于林下經濟發展的經驗還相當匱乏。目前職工發展的林下養殖還僅限于生態雞和一般家豬,養殖品種還顯單一,不能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自身發展方面的規模養殖和生態旅游尚是一片空白。
3.2資金不足,管理水平低,認識不到位
林下經濟缺乏整體的布局與規劃,缺少技術支持與指導、統一的協調與組織,在林業生產實踐中只是簡單的采集、出售活動,林下經濟發展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缺乏品牌經營。由于沒有經濟扶持政策投入,職工在發展林下經濟之初就缺乏啟動資金,在規?;洜I的進程中更缺乏資金支持,導致在發展新模式、引進新品種、發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絕大部分林下產品種植、養殖戶仍沿用傳統的養殖方式,對科學種、養殖技術掌握不夠,致使成本高、效益差。直接給林下產品的產量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部分職工對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優惠政策和市場前景等認識不夠,認為收益小,投資回收期長,缺乏⒂氳娜惹欏
4發展林下經濟的優勢
4.1政策的貫徹實施
林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依托,海寨林場在曲靖林業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示范和帶頭作用,因為林場擁有面積集中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有人力資源優勢,有企業管理的經驗,同時具有一定的技術支撐和資源能力,對于國家政策的貫徹和執行都有著優勢。
4.2林地統籌經營
要發展林下經濟,需要對林地的整體特征、自然條件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科學統籌與分析,制定出適合該地發展的林下經濟模式和發展規劃。既是生態平衡的需要,也是林業資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因此,林下經濟在整個林場內實現科學規劃、協調發展、可協調發展是相當必要的??梢阅哿α靠焖侔l展。以林場為主發展林下資源有利于林下經濟的統籌和調度。
4.3科技力量的扶持
有了政策和發展規劃的支持,發展林下經濟還需要科技力量的扶持。林場因有其獨特的技術優勢,也有屬于自己的技術網絡,是發展林下經濟中的技術保障,當然,在發展林下經濟的具體實踐過程中,還需要在實際操作中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以保障林下經濟的穩定發展。
5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從當前經驗和市場前景看,海寨林場林下經濟發展應重點推廣以下八種模式。一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種植苜蓿等牧草,用于發展養殖業;二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種植耐陰性野菜如蕨菜、刺苞頭等經濟作物;三是林菌模式,林下種植培育松茸、香菇、蘑菇等菌類;四是林藥模式,在林下種植三七、瑪卡、天麻、柴胡、黃芩、白芷等中藥材;五是林禽模式,在林下養殖雞、鴨、鵝等禽類;六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養或放養豬、牛、羊等家畜;七是林蜂模式,在林下養殖蜜蜂;八是森林旅游,充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發展森林休閑旅游。
6林下經濟發展思路及對策
6.1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加強領導責任制
林下經濟是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和發展林下經濟的關鍵在于管理和領導。首先,要不斷地完善和健全林下經濟的管理機制。林場專門成立發展林下經濟領導小組,設立組織管理機構,明確責任制,由場領導親自抓,負責林下經濟發展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部門領導直接抓,負責林下經濟發展的指導、技術服務及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召開林下經濟工作會議,以便部門之間相互了解工作信息、政策措施,探討發展戰略、舉措及目標任務,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障礙。
6.2加強基礎建設,改善發展條件
通過整合國營林場扶貧項目、生態移民項目、新農村建設項目和天保工程等各類生態工程建設項目,完善林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設施,為林下經濟的產業化、規?;l展提供有力的基礎保證。
6.3科學規劃,加大技術培訓
要嚴格按照各林區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布局,對林下經濟發展的區域進行科學布局,不斷地推廣和探索適合本場、本區發展的養殖模式和林間種植,從而進行分類指導,使林下經濟綜合效益得到不斷提高。讓林區職工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組織對林場員工定期的技術培訓,就林下經濟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和授課。成立技術服務組,分片負責定期下到林區進行林下經濟實用技術培訓與服務,解決職工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6.4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投資、扶持和補助林下經濟種養殖戶;設立林下經濟發展補助基金,對林下種養殖示范戶給予補助支持和資金獎勵;引進企業和個體商人資金,林場提供場地,走合作化發展的道路。
6.5加大政策宣傳
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對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技術、模式及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激發職工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鼓勵和扶持一批林下種養殖示范戶,引導和帶動更多的林區解放思想、增強信心,扎根林下經濟。
參考文獻:
[1]春林,邢付吉.云南省曲靖市國營海寨林場林下經濟發展[J].北京農業,2013(10):101~102.
[2]潘偉華.國有林場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福建林業科技,2012(9):148~150.
[3]姜海英.淺談林業經濟向林下經濟的轉移[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 9):189.
[4]姜海英.國有林場林業經濟向林下經濟轉移的方向[J].中國林業產業,2010(12):20~32.
關鍵詞:濱海新區;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086-03
1林下經濟
1.1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
林下經濟是通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可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既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間,又涵養、撫育了森林資源,實現了雙贏,是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綜合體現。林下經濟也為城鄉居民休閑、度假、旅游賦予了新的內涵。
林下經濟是農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發展林下經濟,對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
目前,林下經濟的模式主要有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經營加工、林下休閑度假4種模式。涉及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藥、林禽、林畜、林魚、林蜂、林下產品經營加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康復療養和養老養生等諸多產業。
1.3我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許多林區生態環境優良,自然風光優美,有許多特色鮮明的自然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這些林區逐漸成為城市人們的青睞之地。目前我國很多地區根據各地的資源特點,結合當地的水文、地質、土壤、氣象、人口規模和經濟狀況等生態經濟因素,發展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經濟。
東北三省及東西南各省部分地區,林下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并取得較高經濟效益。河北省邯鄲市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藥、林花、林兔、林蛙、林下鴕鳥、林蟬、林蝗、林菌等10余種動植物和家禽的林下經濟產業模式[1];云南省依托豐富的藥材、食用菌、森林野菜等資源優勢,已經逐漸發展起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和林下旅游等為主要模式的林下經濟產業[2];山東省臨沂市林下經濟主要有以速生豐產楊樹林下種植平菇、黑木耳、金針菇等的林菌模式,楊樹林下養殖肉鴨、肉鵝、本地雞等的林禽模式,以及本地蔬菜為主的林菜模式等[3];廣西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空間優勢,探索出了林菌、林藥、林花、林禽、林畜、林蜂、藤芒編織加工、休閑度假等8種模式,且不同區域因不同的地理因素發展重點不同[4];大興安嶺地區的林下經濟產業主要分為食用菌、堅果、漿果、林下養殖、森林野菜和北藥等,但這6種產業資源在林區各地呈現出了不均衡的分布,需要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分別規劃、分類經營[5]。
天津市地處北方平原少林地區,20世紀70~80年代,天津的靜海和大港地區大力發展棗糧間作立體栽培,形成了林下經濟的雛形,經濟效益不太明顯。到90年代,薊縣等區縣開始大力發展速生楊樹豐產林。楊樹栽植前3年,在林內套種黃豆、玉米等農作物,3年以后,隨著林分的郁閉開始嘗試在林下種植木耳、香菇綜合效益較明顯。進入21世紀,林木進入中齡林后,平原地區成片林地大幅增加,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有效地解決了林業生長周期長的問題,實現了林地經營長、短結合的良性循環。截至2010年底,全市5個區(縣),6382戶,2萬余人開展的林下種植、養殖面積達4萬畝,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形成了林禽、林菌、林草、林藥、林下蚯蚓等多種林下經濟模式。同時,各鄉鎮還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產業,使林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真正實現了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
2濱海新區林業發展現狀
天津濱海新區區域面積2270km2,大部分土地為鹽堿荒地,林木資源較少,集中連片的林地主要為防護林、森林公園、農業園區、經濟林和苗圃基地。發展林下經濟只是剛剛起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調整產業結構,使效益最大化,大力推廣和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都市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已引起新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并形成共識。
濱海新區現有鹽堿荒地1214km2,現有林地面積19581hm2,其中農村林地面積為10500hm2,城市綠地面積9081hm2,平均森林覆蓋率為8.6%,防護林總面積為3913hm2,經濟林總面積為5936hm2,四旁總面積為946hm2,灌木林總面積為105hm2。新區現有大型森林公園4處,共1500hm2,苗圃基地600hm2,發展林下經濟有一定潛力。濱海新區目前可開發利用實施林下經濟的林地面積可達8000hm2,其中,近期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面積近3000hm2,包括各大森林公園、中型苗圃基地、經濟林基地、農業產業園、水庫防護林等。這些林地大多長期以喬木和果樹為主的生態公益林和苗木繁育基地,林下少有小規模的種養殖,鮮有規?;拈_發經營。
3濱海新區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規劃
3.1林下經濟重點產業發展模式
林下經濟是都市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區的林下經濟發展要依托濱海新區、服務新區,必須首先服從城市的需要并為此服務,并進而實現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一體化關系。
3.1.1林下旅游休閑
林下旅游作為林下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產業,具有經濟增長快、附加值高、社會效益大、產業鏈長以及前景廣闊等特點。正是由于林下旅游休閑具備的這些特點,為了更好的促進林下旅游業的發展,必須要根據濱海新區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科學合理的制定發展目標,完善林下旅游所需的硬件建設,科學選擇開發林下旅游的林地資源,將林下旅游業發展為具有經濟發展功能、休閑觀光功能和文化凝聚功能的新興林下生態經濟。
充分發揮林下旅游的優勢條件,深入挖掘濱海新區本地民俗和地方特色,呈現鄉村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在發展初級林下旅游和農家樂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特色鮮明的純自然、原生態的文化休閑、旅游度假等項目。
目前,新區以森林布局和水系工程為主體的森林公園,如大港官港森林公園、塘沽森林公園等大中型公園已成為旅游休閑的熱點地區。林地的布局和提升改造有待于完善,前景廣闊。森林公園的旅游開發也帶動了周邊地塊的升值和房地產的發展。
3.1.2林下種植和養殖
林下種養殖為林下經濟中最早出現的產業。新區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種養殖業的高成本因素,削弱了與其他周邊地區的產業競爭能力。針對于此,首先從種養殖品種的選擇上要選擇高附加值、經濟價值高的新品種。其次要在科學論證和反復試驗的基礎上,摸索不同林下種養模式的最佳發展規模,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盲目擴大生產規模。
目前,新區露天林下經濟種養業只是剛剛起步。通過大膽嘗試,摸索積累經驗,比較典型的有新城果園、綠宜生態園、綠地蘭天等基地在林下探索養殖了大雁、雞等禽類和養魚、垂釣、葡萄保護地種植草莓間作繁殖花灌木等,但還未能形成規?;彤a業化。
3.2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濱海新區林下經濟發展只是剛剛起步,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根據現有條件,其蘊藏的潛力遠未開發出來,還存在有待完善、提高和解決的問題。
一是產業定位不合理、發展滯后。大多定位低端、產業重復、發展緩慢、種養模式單一,粗放經營、經驗不足,沒有形成規模和產業市場;二是產業合作和市場運作能力不強。市場運作機制不成熟、聯動性差,往往是生產出來的產品找不到市場,效益得不到保障,產業鏈短、附加值低;三是缺乏龍頭和典型企業帶動,處于盲目發展階段,規模化、產業化和系統化的林下經濟體系的形成還要經過較長發展階段;四是資金制約因素大。由于缺乏啟動資金,發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現有的一些養殖、種植戶,也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支持,在做大規模、延長產業鏈條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經濟發展缺乏后勁;五是缺少政策和科技支撐。缺少林下經濟的扶持政策,對科學種養技術掌握不夠,缺乏科技支撐,致使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熱度不高、信心不足。
3.3加快新區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3.1制定林下經濟發展規劃
結合新區林下經濟特色和優勢,完善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的編制。重點發展林下休閑旅游和種養殖,合理制定林下經濟發展目標,明確發展方向和規模。林下經濟是一門系統工程,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做好規劃和設計,實現近期和遠期目標、露天和保護地經營、種養殖方式等不同需求的合理布局和規劃十分重要。
3.3.2積極爭取林下經濟發展資金支持
通過確立林下經濟發展項目,積極爭取市及新區財政扶持資金。在林業產業發展項目中側重對林下經濟項目進行扶持。
3.3.3抓好林下經濟典型宣傳與推廣示范
積極培育一批林下經濟發展典型企業和大戶,在技術和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通過新聞媒體、科教宣傳、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認真總結、廣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先進典型,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作用,推動林下經濟全面發展。
3.3.4推廣實用技術,完善培訓體系
林下經濟科技推廣體系建設主要包括新發展模式、新品種、新栽植技術、新加工技術等的應用推廣。要從林下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向農民做好技術指導、技術咨詢工作,通過科技示范、技術培訓、科學普及、送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把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到林業生產實踐中。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走出去考察學習,積累經驗,為我所用。
4結語
發展林下經濟是提高林地的綜合產出效益,推動林業事業發展由傳統的單一林業向現代復合林業推進是濱海新區發展現代化林業和都市林業的必然趨勢。濱海新區林下經濟的發展僅是剛剛開始,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適合本地的發展模式,為構建濱海新區林業產業新格局及都市型林業產業的發展大膽嘗試,不斷創新,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石利平.邯鄲市林下經濟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河北林業科技,2011(4):66~67.
[2] 王學花,楊紅艷.云南省林下經濟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2,37(6):116~118.
[3] 戰臣祥,袁俊云,申鵬,等.山東省臨沂市林下經濟現狀與可持續生態發展研究[J].江蘇林業科技,2011,38(2):49~53.
關鍵詞 桉樹;養雞;林木;生長量
中圖分類號 S759.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172-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n different ages of Eucalyptus forest were discussed when the chicken were kept under it for about 2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e of 2 or 3 years old Eucalyptus forest could be promoted growth significant when the chicken were kept.As the keeping time went by,the difference was more obvious.The keeping pattern influence to the 3 years old Eucalyptus forest was the maximum.
Key words Eucalyptus;keeping chicken;forest;growth
廣西是桉種植大省,桉樹中熟林分郁閉,林中空間大,適合進行林下養殖。林下養雞是充分利用林地和林業資源發展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讓雞在林中自由覓食昆蟲和野草,并補喂五谷雜糧[1]。林下養雞產生的雞肉質量優質,口味佳,是當代無公害的食品;林下養糞直接作用于林地上,雞糞是優質的有機肥料[2],其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增加土壤肥力,節省林木成本,且雞糞肥效持久[3],從而促進了林木的生長。該文通過對不同林齡桉樹林下養雞模式對林木的影響進行研究,以為選擇最優林下養殖林分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廣西國有黃冕林場洛清江分場。選擇二至三年生桉樹林,造林密度為1 650株/hm2,桉樹林下植被草本層主要為五節芒、黃毛草、秀竹等,喬木層有少量的白背桐、桃金娘和鹽膚木等。位于北緯24°38′~24°52′,東經109°47′~109°56′,年平均氣溫20 ℃左右,年均降雨量約1 800 mm,年平均日照量約1 600 h,無霜期長達320 d以上。
1.2 試驗設計
選擇立地條件相同的二至三年生桉樹林分20 hm2樣地各2個,做套養和不套養處理。按照土雞900只/hm2的密度放養,養殖周期為5.5個月/批次,每年的3月林下不養殖,每年養殖2批次,養殖2年。在養殖過程中按技術要求進行疾病防疫、飼料投放、日常管理及銷售。
1.3 生長量調查
1.4 數據分析
用SPS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Tukey′s HSD檢驗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a=0.05或者0.01,概率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則認為存在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2.1 套養對林木生長量的影響
不同林齡桉樹林下套養土雞后,對林木生長量的影響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二、三年生桉樹林下套養土雞后,桉樹的胸徑和樹高生長量較對照都顯著提高,并隨著套養時間增加,較對照差異程度越大。套養后,桉樹胸徑和樹高較對照的增量分別在3.33%~4.88%和3.64%~4.79%,其中三年生桉樹林下套養土雞對林木胸徑和樹高影響作用最大。
2.2 套養對林木蓄積的影響
根據試驗數據,可得林下套養土雞林木的蓄積生長量,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二、三年生桉樹蓄積生長量都較對照提高,且隨著林下套養時間增加,其增量越大。套種2年后,二、三年生桉樹林的蓄積生長量分別提高14.72%、16.83%,即套養2年后,二年生蓄積增加了12.88 m3/hm2,三年生蓄積增加了21.45 m3/hm2。
3 結論與討論
在不同林齡桉樹林下套養土雞,桉樹的胸徑和樹高生長量較不套養差異顯著,其中三年生桉樹林下套養土雞模(下轉第176頁)
式最優。林下套養模式,對林木生長量的促進作用,其原因為林下養雞,雞糞直接作用于林地上,糞便是最好的有機肥,增加了土壤肥料[2],李秀珍等試驗結果表明:林下養雞林地的林木樹高和胸徑顯著的大于對照,是一種較優的林下模式,值得推廣[4]。但有學者研究表明,在同一個地點長期放養會造成土壤板結和影響植物生長[5],長期施用禽畜糞肥可能會導致重金屬在土壤中累積[6]。因此,在林下養雞時,要采用適宜的養雞密度和養殖周期,以避免不合理的養殖模式對林地環境造成破壞。
4 參考文獻
[1] 王宇欣,彭子恒,鄒永杰.江西省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測度與評價[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8(3):28-32.
[2] 羅藝,王陽銘,潘學華,等.林下生態養雞合理密度探索[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2(2):39-40.
[3] 李薇.林下草地放牧養雞對林草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09(11):215-217.
[4] 李秀珍,劉新華,杜建云,等.冀南地區林下養雞生態模式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3,28(3):27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