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40: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如今的高中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因而加強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學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對當代高中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高中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較激烈的階段, 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在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競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高中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生活經歷的缺乏等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高中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高中生良好行為培養的促進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個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沒的,特別是對當前高中生中在學習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經不起挫折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認識能力,可以教會學生學會自我心理疏導。這樣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個性,便具備了發展正常行為和預防問題行為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調動高中生自我矯正的積極主動性
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問題行為發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內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問題行為的矯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內在的積極因素。這就是高中生自我矯正的積極主動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過高中生暫時的、表面的行為現象去搜索本質,從發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為,深入到行為的深處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為動機。心理健康幫助高中生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積極的、發展的、閃光的、可愛的那一面,從而學會與自己的不良動機作斗爭,主動改變自己不良的個性和品德,主動和不良外界誘惑進行斗爭。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問題行為對高中生成長的最大危害是導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問題行為的發生也在于一些學生人格發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觀念的缺乏。因此,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應重視高中生人格與品德的發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與氣質的塑造、自我意識健全、價值觀念的發展應是培養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為重要.,應力爭做到使他們不僅知道自己應當遵循的道德行為規則是什么,而且要堅信這些規則是正確的,并決心以這些作為自己言行的準則。
三、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1.加強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體氛圍建設
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圍建設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提高,而且能夠推動更多的教師乃至全體教師參與心理輔導活動,以利于在學校營造起關心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能夠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心理狀態,塑造正確良好的行為習慣。
2.心理教育與德育結合
有效的德育與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對德育來說,是教育手段和諧;德育對心理教育來說,是人格發展升華。德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心理教育則是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個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礎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應注重將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品德教育是具體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標準,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應該培養學生內心對正確行為規范的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心理規范。只有將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的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
3.開設心理輔導課程
心理輔導課就是要與學生一起分擔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讓他們學會如何去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與疑問。通過心理教育課的開設,學生形成了關注與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自身的心理素質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確的行為規范自然而然就會樹立起來。
4.寓疏導于活動之中
關鍵詞:高中;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對高中生良好行為培養的促進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個性
有句格言說得好,性格即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一個人的性格狀況可以影響其生活及學習的質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沒的,特別是對當前高中生中在學習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經不起挫折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認識能力??梢越虝W生學會自我心理疏導。這樣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個性,便具備了發展正常行為,預防問題行為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能對自己的需要和動機、對外部的誘因、對社會行為規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正確的評價。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調動高中生自我矯正的積極主動性
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問題行為發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內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問題行為的矯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內在的積極因素。這就是高中生自我矯正的積極主動精神。我們應相信,高中生在發展過程中,尤其在社會化過程和社會適應過程中,無不存在如內部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存在這兩種因素的相互斗爭,而只是那些發生問題行為的高中生其消極的心理因素一時占了上風,削弱或掩蓋了積極因素,那些經常撒謊的高中生也有誠實的時候,那些好打罵同學的高中生也有熱愛集體珍重友誼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過高中生暫時的、表面的行為現象去搜索本質,從發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為,深入到行為的深處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為動機。心理健康幫助高中生,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積極的、發展的、閃光的、可愛的那一面,從而學會與自己的不良動機作斗爭,主動改變自己不良的個性和品德,主動和不良外界誘惑進行斗爭。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問題行為對青少年成長的最大危害是導致人格不良、浸蝕道德觀念,而問題行為的發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發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觀念的缺乏。因此,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應重視青少年人格與品德的發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與氣質的塑造、自我意識健全、價值觀念的發展應是培養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為重要,應力爭做到使青少年不僅知道自己應當遵循的道德行為規則是什么,而且要堅信這些規則是正確的,并決心以這些做為自己言行的準則。
二、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1)加強高中心理教育的整體氛圍建設
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其教育態度與方式。同時,心理教育實踐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就顯得十分重要。無論是哪一學科的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爭結合自己的所教學科將心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
在具體的學科教學工作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增強在學校行為活動中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與效果,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并直接提高學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圍建設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提高,而且能夠推動更多的教師乃至全體教師參與心理輔導活動,以利于在學校營造起關心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能夠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心理狀態,塑造正確良好的行為習慣。
(2)心理教育與德育結合
有效的德育與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進的。心理教育對德育來說,是教育手段和諧;德育對心理教育來說,是人格發展升華。德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心理教育則是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個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礎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應注重將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品德教育具體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標準,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應該培養學生內心對正確行為規范的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心理規范。只有將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的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
(3)開設心理輔導課程
心理輔導教育工作的目標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應開設心理輔導課。開設心理輔導課是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與感悟。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輔導課作為一種集體輔導形式,其內容也有所區別。如高一年級主要是納悅自己,適應教育,人際關系中的理解與信任問題。學會自我設計等:高二年級側重于社會責任感教育,學會自我賞識與自我暗示能力、應考心理輔導等;總之,是讓學生們討論、體味生活,感受真實的自我。
心理輔導課就是要與學生一起分擔成長的過程中的煩惱,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歡樂,更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與疑問。通過心理教育課的開設,學生形成了關注與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自身的心理素質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確的行為規范自然而然就會樹立起來。
(4)寓疏導于活動之中
在心理疏導上,應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導于活動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門學科,每一項活動中之中;通過有意識的場景設置,來讓學生置身于豐富的活動之中,獲得切實感受。為此,學??梢詫φn時結構進行了調整,開設一系列的活動課,如寫作興趣小組、生物興趣小組和體育活動小組等。學校還可以開展了一系列文體活動,如師生球類友誼賽、拔河比賽等等,從而為心理疏導創設情境,并可以對學生心理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總結:
良好的習慣的培養與塑造不僅是學生良好學習、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其積極影響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學生這些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學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離不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義不僅在于學校規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著眼未來,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幫助。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課程
高中生由于學習壓力大以及處于生理發育的成長期,情緒方面以及心理上會出現相應波動,此時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在其中發揮其調解學生心理壓力,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校本課程解決的是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對于此課程的打造應與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狀況相適應。下面,我們將從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開始,引出開發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一、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點
1.生理與心理發展的不平衡
高中時期的學生,生理發育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心理發育相對落后,因此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是錯位的。大多數高中生易于情緒化,遇到事情容易激動發怒,無法實現對自身情緒的正確掌控。而且高中生的心理大都十分敏感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這些心理特點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不能給予正確引導和控制,則會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帶來困擾。
2.逆反心理
這個時期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便是質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經歷了長時間被權威壓抑的小學和初中時代,進入高中時期的學生也不再安于接受外界為其設定的一切,而是習慣用反叛的眼光打量世界,這成為高中生的一個標志性心理。也說明了高中生的心理發育仍處于不成熟階段,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規范引導。
3.獨立意向顯著
進入高中后,學生的心理認知會產生相應變化,他們會認為在結束了九年義務教育之后,接下來的生活便要由自己掌控,由自己主宰,他們的獨立人格也已經形成,而且很容易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顯現出其成熟的一面,要求受尊重,不受父母和老師的干涉。這種獨立意向對他們行為產生著支配作用,如果不能對其獨立意向中較為反叛的心理進行正確引導,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研究開發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措施
1.建設主體形式――主題案例式心理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學校領導和老師依據本學校對于學生的成長要求以及學生的普遍心理狀況而編纂的適合本校學生使用的有關教材。主題案例式教材便是以案例的形式對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壓力狀況進行描述,案例有不同的主題,讓學生在多維度的案例中進行反思,對于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對于自身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了解,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受其干擾。
2.課程建設輔助形式――網絡空間與學生心理空間對話
廣州商學院廣東廣州510000
摘要 本次調查,對當代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了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嚴峻性以及兩個群體之間心理健康問題的區別和聯系。根據所發現的問題,找到了對應的主、客觀原因,提出解決措施。希望通過提出的建議能更好的幫助他們,使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成長充滿正能量。
關鍵詞 高中生;大學生;心理健康;變化;壓力
1 高中生和大學生心理差異現狀
1.1 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偏差
1.1.1 心理疾病的界定
調查統計與分析的結果顯示, 在高中生群體中有31.12%的被調查人員認為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是一種病,43.57%認為這不是一種??;而在大學生群體中有43.93%的被調查人員認為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是一種病,15.36%認為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不是一種病。
針對“你認為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是一種病嗎?”的問題,在心理學領域也有專門的解釋:按照由健康到出現心理疾病的不同程度把人的心理可分為:健康、亞健康、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在健康與疾病之間沒有截然的分界點,在兩個端點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空間,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們將這一中間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或者“第三狀態”[1]。
1.1.2 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的關聯度
有52.28%的被調查高中生和67.14%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受教育水平和個人心理健康有關聯。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被調查人員認為受教育水平和個人心理健康有關。
1.1.3 心理咨詢的接受與拒絕
52.7%的被調查高中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詢。37.14%的被調查大學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詢。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被調查的學生群體中有少數的同學對心理方面問題不能夠正確的認識。
1.2 選擇解決心理問題途徑的對比分析
對比發現高中生和大學生在應對挫折的心理防御機制的選擇在采取的措施相差不大。從調查中可以得出男生應對挫折的措施通常是向外排解情緒(轉移),或是向內壓抑自己(壓抑)。而女生多了自我安慰(想象)和把內心欲望轉化為建設性的活動(升華)兩個應對措施。
1.3 造成焦慮、挫折和壓力的對比分析
1.3.1 挫折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高中生有73.03%選擇采取轉移的方式應對挫折;有51.04%選擇壓抑;有39.83%的選擇想象;有30.29%選擇升華;5.81%的選擇投射。而在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有74.29%的大學生選擇情緒轉移,發泄(轉移)。而且該選項在高中和大學的數據統計中均處于第一。在大學生中位居第二的選項是自我安慰(想象)占59.64%。位居第三的是把內心欲望轉化為建設性的活動(升華)占51.43%。在大學生中位居前三位的選擇明顯高出此題的另外三項選擇至少20%,而這前三名與高中生相比。除了第一名轉移大致一致,其他選項都明顯說明大學生會采取更加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來應對挫折。
1.3.2 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據調查得出:73.44%的高中生心理壓力主要是來自于學業問題。66.43%的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源主要是來自于社會、就業前途。對比發現,學業給大學生帶來的壓力明顯低于高中生。
1.3.3 焦慮所產生的心理障礙
根據調查高中生有49.38%的人認為自己有恐懼癥。其次是恐慌癥占47.3%。由于造成焦慮的原因主要是遭受的挫折和各類壓力。所以根據挫折和壓力的來源不同可以得出產生的焦慮障礙也不同。
相比而言,大學生的焦慮障礙主要是強迫癥和廣泛性焦慮障礙,分別占44.29%和37.86%。近年來強迫癥在大學生中越來越廣泛,有強迫癥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儀式性的行為就會感到非常焦慮。廣泛性焦慮障礙是一種十分常見及廣泛的問題,在許多心理障礙中都存在這焦慮現象,但在廣泛性焦慮障礙中伴隨焦慮的并沒有與現實接觸不好或不當的思維等問題,焦慮是行為中突出的特點[2]。
1.4 高中生到大學生心理變化的對比分析
調查顯示有68.9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當前的心理健康與高中時期相比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有1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當前心理健康與高中時相比是變差的。通過對比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調查問卷,當代大學生與高中生由于壓力源不一樣,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也不一樣。但隨著閱歷的豐富,抗壓能力也有所提高。
2 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基本要求。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一種高效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行為適度,具有協調關系和適合環境的能力及性格。
3 措施分析
3.1 主觀方面
由于高中生與大學生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不同,以至于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也不同。因此面對問題時的解決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將從高中生與大學生兩個方面去探討解決措施。
3.1.1 高中生
(1)享受學習
對于學習,高中生每天面臨著看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試。生活學習自然缺乏樂趣。這種日復一日的學習固然枯燥無味,不過作為高中生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找出學習的樂趣,享受學習。
(2)態度端正
學生學習是為了自我增值,不為任何人,只為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轉換態度,本著對自己負責,去努力,完善自我,從而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端正學習態度。
(3)保持愉快心境,疏導不良情緒
以樂觀的心態對待學習,保持良好的心境。即使遇到失敗或挫折,也不要為其所困,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滿懷信心地爭取實現自己的目標。另外,學習之余可以通過體育運動,聽歌等方式疏導不良情緒。
(4)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高中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緊張的學習中,要特別注意科學用腦,改進學習方法,提倡“積極性休息”。即采取合理措施,讓大腦的各種神經細胞依次輪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
(5)培養興趣,豐富生活
學生們在學習之余,積極參加娛樂活動,使緊張生活得到調劑。這樣子不但能消除疲勞,還能松弛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增加生活樂趣。一個知識面寬、興趣廣泛、性格開朗、精神充實的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就強。
3.1.2 大學生
(1)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放棄擇業“一次到位”,“鐵飯碗”的舊觀念。在擇業時要看得長遠一些,學會規劃自己整個人生的職業生涯。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應采取“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
(2)充分認識職業價值
在考察社會需要的基礎上,樹立重自我職業發展、才能發揮、事業成功的職業價值觀。不要盲目選擇一些表面光鮮,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與其將來后悔,不如現在就改變自己,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以指導自己正確擇業。
(3)認識與接受職業自我
大學生就業中的許多心里困擾都與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接受職業自我有關,因此要主動了解自己喜歡的職業、需要的職業、擇業標準以及以目前的個人能力能的工作,慢慢地就會知道什么樣的工作更適合自己,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3.2 客觀方面
3.2.1 從學校方面來看
(1)就高中而言,面對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學校要改革教育方向,為學生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既不失主導作用,又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承認學生個別差異的基礎上,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價值,激發學生的潛能。
人人獻出一點力,改善社會大環境,減輕學業負擔。我們應努力在全社會推行面向未來的教育觀,提倡全面素質教育。教育的靈魂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僅表現為對新理論、新技術的發明,更不是盲目追求分數。而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種人格特征和精神狀態。
利用各種渠道開展多種心理咨詢方式。面對嚴峻的心理素質問題,高中學校部應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個學校都應有具備一定心理咨詢能力的教師,關心教育學生的各類組織要聘請具備心理咨詢資格的人設立心理咨詢機構為學生提供服務。
(2)就大學而言,本次社會實踐調查確立了以下幾點應對措施:營造良好的校園自然環境。改善教學資源,良好的環境能幫助人們養成寧靜、平和、豁達的心理品質。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人們在長時間高度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之后,思維速度和靈活性下降,出現疲勞現象。通過參與一些豐富的活動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掌握技能,也有利于為大學生減輕疲勞,獲得學習動力。
學校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加強培養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的觀念,宣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3.2.2 從家庭方面來看
在高中和大學時期,學生們往往能夠獨立思考、明辨是非,他們的頭腦中大多沿襲著家庭教育所賦予的人生觀,道德觀。在現實社會中,各個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影響著高中生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1)家長與孩子交流
父母應該更多的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微妙的心理變化,并且及時與孩子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交往學著換位思考。同時父母也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注重全面發展。
(2)家長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
在中國的一線二線城市,當前結婚率竟普遍高達30%?;橐霾皇莾蓚€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不要讓家長的錯誤讓孩子成了無辜的犧牲品,營造出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家長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在平時的交流中潛移默化的帶給孩子一些正能量,不給孩子灌輸不科學的封建迷信等。
(3)采取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別人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全抄。父母也應該尋找適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正確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關心孩子微妙的心理變化以便及時調整。
3.2.3 從社會方面來看
為應對社會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的道德和價值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導致社會上部分人在道德、精神等方面發生了種種病變,諸如一切向“錢”看、職業道德的缺乏、權錢交易泛濫、貪污腐化風行等對學生心靈造成污染,甚至他們也因此誤入歧途。
因此,社會方面應著眼于優化環境,通過打擊整治,震懾社會違法犯罪分子,及時鏟除社會環境中的不良誘因。清理整頓文化娛樂場所,凈化社會環境,嚴格監控管理游戲廳、歌舞廳網吧等經營性娛樂場所。
(2)大眾傳媒營造良好氛圍
大眾傳媒已滲入社會的每個角落和人類的每一項活動中,成為貫穿社會結構體系的一股無形而巨大的力量,已構成了心理健康成長發展的重要環境。
大眾傳媒營造良好的環境,第一任務是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正確的導向,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確立人生的目標、怎樣看待人生、怎樣看待得失上引導學生。
(3)改善社會心理環境
社會學家們指出,要治理好社會心理環境,須從社會與個人兩方面來努力。從社會角度而言,樹立正面榜樣來提倡有利于加強民族健康心理的東西;反對破壞社會心理環境的有害的東西。至于目前開展的政府官員與干部“三講”,搞好政府形象,提高社會精神文明,也都是改善與凈化社會心理環境的措施之一,應大力提倡,并保持下去。
(4)糾正現實中偏頗的社會認知
先如今,還有需多人把健康定義為狹義的生理方面的健康。這正是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偏差。人們重視生理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就這方面,各個組織機構有影響力的宣傳部門還需努力,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讓這個比較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問題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人們對心理教育問題的關注和重視。
4 總結
本次在對243 名高中生和289 名大學生進行了關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分析的研究,對我國高中生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差異的現狀進行了描述與初步思考。
從理論的角度,在高中生和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與自身實際情況的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縱向與橫向研究。從而明確了心理健康對二者的重要性以及培養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的迫切性。同時從實踐角度,分析了高中生與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偏差的現狀,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指出了造成高中生與大學生心理差異的原因,并從主觀與客觀方面對此現狀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我們的建議和措施能給廣大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孫智憑,初鳳林,柳建營.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論[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30.
[2]張厚粲.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272.
關鍵詞: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改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231-02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面臨著學習、戀愛、家庭沖突以及人際交往等多個問題,很多學生在處理這些問題中面臨著眾多的壓力,由于壓力排解不當,就造成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壓力的自我調節,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壓力,正確處理問題。
1 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及狀況
高中生處于青少年時期,此時期既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又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期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點,但其個性心理傾向尚不穩定,在心理發展過程中會展現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整體上看,高中生大存在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迷茫、抑郁、自卑等。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促進高中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高中學校對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1 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足
當前高中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視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課的開展主要是講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論,未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剖析和解決。高中學校心理健康課的數量比較少,大多數學生并不重視心理健康課,一些學生甚至逃課或者課上看其他書,導致心理健康課的效果不理想。
2.2 心理健康教育課效果不理想
心理健康課主要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應對壓力的能力。但是當前心理健康課的內容比較枯燥,形式也比較單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效果。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較早的,缺乏新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心理健康課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的方式開展,未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實踐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缺乏
當前高中學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師還是比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設。心理健康教師在教學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很多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并不會第一時間找到老師交流,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大都形同虛設,心理咨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書籍等資料,學生除了與教師交流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
3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受到學校的重視,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需要。學校應該積極配合,豐富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學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視的,一些學生從小生活在比較優越的環境中,對于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比較弱,對于這些學生需要加強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壓能力。一方面可以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為學生講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或者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應對困難和壓力的能力。另一方面舉辦一些課外活動,比如一些生活挑戰賽,或者體育活動等等,通過鍛煉學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學生應對壓力的能力。通過這些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學會保護自己,承受壓力和挫折,同時不斷激勵自己解決困難,進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2 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素質
心理健康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引導作用,正所謂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的正能量也會感染每一個學生。因此高中學校需要對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培訓,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還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將心理健康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問題。學校也可以聘請一些優秀的心理學家為教師和學生開展講座,組織教師學習一些比較優秀的教師講課視頻,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素養。
3.3 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課內容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學校應充分利用隱形教育資源,豐富生活內容,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交往中養成樂觀的情緒以及寬闊的胸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目的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平等、民主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課的開展需要豐富其內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課與其他課程不同,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和學生應該加強溝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除了講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同時還應該講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時除了教學之外還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學生,比如做一些互動游戲,通過小游戲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認識。另外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團體活動,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建立誠摯的友誼,這樣,學生就能像教師訴說自己的心理問題,教師就能幫助學生走出心理誤區,進而促使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3.4 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
心理咨詢室是比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雖然高中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是并未能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高中學校需要加大資金投入,為心理咨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書籍,或者一些治療設備等等,完善心理咨詢室的基礎設施。心理咨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心理疏導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詢室一直未能發揮作用,很多學生對于心理咨詢室存在一種抵觸心理。學校可以加強心理咨詢室的宣傳,鼓勵學生參與到心理咨詢室的活動中。心理咨詢活動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以及學生的人際關系等等,這樣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心理問題咨詢完之后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跟蹤反饋調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輔導。
3.5 重視家庭對高中生的影響
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日常行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起著一定的教育影響。家長應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級身心發展,為孩子營造和諧、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氣氛,為幫助中專生消除心理問題提供良好的家庭條件。
3.6 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從國家角度看,應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治歪風、樹正氣,各種媒體要宣傳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讓學生有正確的心理選擇,在創造游戲等中專生喜歡的節目時,應鮮明突出積極向上的主題,刻畫成人生活世界時應考慮曖昧、暴力對未成年人思想的影響。
4 結語
高中生由于處在特殊的成長時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增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今后需要進一步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加強師生之間的了解,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內容和形式,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學生應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包蕾.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成果[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 工作心理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235-01
人的黃金時期是高中階段,也是形成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積累知識、增長見識和提升自己的關鍵時刻。而學業壓力的加重和競爭環境的激烈,以及自身思維意識的發展,心理健康會容易出現問題。所以,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要積極引導學生朝著積極、健康的心理方向發展。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和學生是接觸時間是最長的,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為學生經常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及時的解答疑惑,要想做一個好的心理輔導老師,就要對心理知識有一定的基本掌握,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隨著國家日益關注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國家在一些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但是心理咨詢室發揮的作用是有效的,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但班主任更容易引導學生心理走向健康的方向。而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比成人出現心理健康疾病往往更多、更嚴重。因為我們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社會正在進行改革,這讓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等必然受到沖擊,大量的矛盾激化,使青少年在夾縫中飄擺不定。稚嫩的心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特定的條件,把青少年的心靈和手腳都束縛著,這讓人不得不擔憂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高中生,他們即將步入小型社會中,面對家長的期盼、升學的壓力等等,心理健康多多少少會出現問題,這都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重要[1]。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的實施
心理健康問題越大,顛覆性也越大。班主任有義務在工作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我們就要尋找正確的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有機結合
既然是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也要求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狀況是良好的,才能產生正面積極的效果來影響學生。班主任和學生要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相平等對待,才能傳遞正能量。班主任不要故作姿態,這樣會影響對學生的了解、溝通和相處。要在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輔導之間做好轉換,因為在管理班級時,班主任都愿意采取強權措施,從而加深了兩者的矛盾,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更好的開展。對班主任的培訓要加強,也要學會自己調節情緒找到共同點,對于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做到尊重與了解。對每個學生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對學生要不斷鼓勵,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定時定期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指明方向。班主任應該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協助學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引導他們走的方向,減輕學生的壓力,班主任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加強溝通和協調[2]。如小周同學是一名高二同學,平常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最近學習成績下滑快,上課經常跟老師對著干,經常有課任老師向班主任投訴他,于是班主任在課余時間找到小周,找了一個安靜的環境,與小周面對面的坐下,和藹的詢問小周為什么這么做,通過交談班主任知道,最近小周的爸媽一直當著小周的面吵架,吵得非常厲害,導致小周情緒異常,老師對小周進行開導后,給小周的爸媽打了電話,告訴他們小周的近況與情緒的波動,對他們進行了勸說。最后,小周上課時不再跟老師對著干,性格也開朗多了,學習成績也有所上升了。
2.做好陪伴與突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心理健康教育時,班主任要做好對學生的陪伴,就像影子一樣每時每刻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無時無刻的存在他們身邊,感覺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溫暖以及陪伴和愛護,促進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也絕對不能讓學生的高中路途上缺少陪伴,班主任就是一陣春風,吹走了學生的寒意。如高一的小吳班主任,對班級做了以下處理,首先關注優秀的學生和那些找不到自己位置和對未來失去信心的學生,以及不喜歡上學逃課、屢教不悔的學生和對網絡游戲上癮的學生,小吳班主任要家長進行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情緒和思想疏導,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然后,走進學生宿舍和精神世界中,進行深入談話與交流和學生成為朋友,一起共同成長,共同進步。這樣在班主任工作中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起到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問題。
突破,突破最重要的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時,班主任要做好對學生的重點突破,當然要從各個方面某進行突破,盡自己一切的力量幫助學生,解決學生的重點心理問題,讓學生們健康地發展心理,當然這里是指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容易出現精神問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極大不利,但如果真的出現問題了,我們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助他們[3]。如梁左(化名)是一名高二的學生,脾氣沖動、急躁,事事愿意搶占先頭,對老師進行頂撞,總是沉迷于幻想,甚至動手打人,如果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間長精神容易出問題。對于他要重點進行心理疏導,找到他的家長進行溝通并達成共識,進行藥物治理,找善于言談并心理健康的同學進行看望與交談,班主任要全程陪伴。最后,梁左的心理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脾氣也緩和不少,對老師也不頂撞了,跟同學相處也融洽了,之后考進了一個不錯的二本學校。
總結:做好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是不容易的。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和完善自己身上的不足。高中是學生的一個重要階段,身心發展還不成熟,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確保每一個高中生在以后的生活里都是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
參考文獻
[1]楊永彬等.高校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園地,2013,(12):172-173.
關鍵詞:賽前心理訓練;高中籃球聯賽;隊員配合
高中生個人心理就有一個不太穩定的狀態,毫無疑問個體的不夠成熟以及閱歷較少、經手的挫折程度不夠等方面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因而可以說現階段的籃球比賽中突發的心理狀況異常現象還是經常出現的。而作為外界的感知程度上也并不能夠在一開始就察覺出來,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發現和調節,從而會使得比賽的過程受到一定的影響??梢哉f任何一個位置,無論是前鋒、后衛或者中鋒出現心理不穩定的情況,個人及整體發揮都會大打折扣,等到發現問題并且換人的時候,恐怕已經產生了負面影響。因而預防措施才是最為重要的,保證賽前心理輔導,實際上對于比賽的效果來說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體育比賽前心理訓練簡述
對于高中生而言其心理狀態不穩定性,這和他們的年齡有著直接的聯系。高中生渴望受到承認并且發揮自己的價值,但是他們并不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并沒有什么真正的比賽經驗,也缺少對于團隊合作以及挫折重整的必要性認識,往往憑借自己的想法和自身微薄的經驗去做事,從實際效果來說并不理想。對于體育比賽來說,尤其是籃球這樣的團隊合作項目,實際上最重要的也并不是自己的表現,而是對于自己的份內職責做好貢獻,并且盡量的進行支援和輔助工作。比如說后衛需要盡可能的控球,而中鋒和前鋒需要對于籃板進行掌控和得分,因而任何隊員出現心理不穩定,都是對比賽的結果造成不良的影響。
心理問題直接會影響到運動員正常的發揮的,而且心理問題潛在隱蔽性,甚至本身都不容易進行覺察,往往自己都感覺不到發揮失常的原因何在。可以說這樣的狀況也使得臨時的調節作用降低,若賽前能夠做好心理訓練工作則賽場上隊員們的發揮會更好。
二、賽前心理訓練對于高中籃球聯賽的價值
1.改善學生的運動狀態
運動狀態的改善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由于實際上籃球比賽需要學生保持一個良性的狀態來應對比賽的考驗。因而實際上對于心理訓練來說也是需要對其所面臨的壓力以及一些其他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疏導,從而讓學生可以全身心地面對和參與到比賽中來,進一步改善自己的發揮,來保證整個團隊的效果。
籃球比賽本身就是團隊競技,因而心理訓練的除了需要滿足個人需求之外,更需要對于整個隊伍的心理狀況進行更好的調節來保證大家能夠對于自身的運動狀態以及信息方面有著更好的影響力。可以說在保證各方面的溝通以及調整好心理狀態之后,自身能夠在賽場上發揮的水平,也會進一步的加強的。
而且隊員的競技狀態是一個長期持續過程,如果說沒有及時調整,心理問題產生的負面效應將持續一段時間,并影響運動員之后的競技狀態,這樣就可能對整個高中生聯賽產生影響。
2.避免出現賽前焦慮現象影響到心理健康
實際上比賽本身就有可能對于隊員的心理狀況造成影響,而賽前焦慮癥狀可以說對于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相當的深遠的,如果因為自身的心理狀況導致發揮失常從而失敗的話,也的確容易陷入心理誤區,沒有及時的引導隊員將帶來一些嚴重問題。如果沒有對這方面進行及時的心理訓練以及保證對于心理狀況進行疏導工作的話,那么影響的不將是一場比賽,而是整個聯賽。
整體上看隊員的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比較脆弱的,想要完善對于心理健康的指導工作,就一定要做好賽前心理訓練工作,盡可能地事先給學生更好地開導以及埋下預防意識的工作。這樣即使并不能夠一時半會就起到效果,但后續工作也會更加的容易。毫無疑問現階段對于學生思想工作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進一步的加強重視。
三、對于賽前心理訓練的完善建議
1.做好整體性的統合工作
統合工作完善化對于團隊工作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因而想要發揮出實力并且保證效果就必須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并且對于團隊的配合以及協調方面做好規制?,F階段的心理輔導畢竟還是需要以大局為主,因而可以認為主體性的工作就是要對于整體狀態以及大家的集體情緒方面進行更好地引導,從而改善大家的精神狀況以及運動水平。并且對于內部問題進行及時的疏導排解,避免出現一些內部的不協調的情況,能夠保證自身和集體做到對于統合工作的完善性的話,實際上心理訓練將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就是在戰略上加強自信,戰術上注重研究,可以說良好的心態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發展的挑戰,而對于比賽來說,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況也是對于效果的必要保障。而且在維持這個良好的效果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于自身的合理配置以及發揮的分配方向方面,都是要做好的。
2.做好針對性的個別工作
心理訓練可以說雖然是從整體角度加強隊員對于心理問題的預防和控制的方法,但是毫無疑問高中學生本身的心理需求比較豐富,而且現實空間比較狹窄缺少充足的能力,這種矛盾性狀況也是需要進行解決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若這方面如果沒有有效的規制的話,那么就有可能導致無法無天的效果出現。因而作為教練以及工作人員來說,就需要對個體進行針對性訓練的工作,從而保證隊員能夠得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而且大部分隊員都渴望獲得認同,也有可能會忽視自身的基礎去強行行動。因而適當的調節是非常的有必要的,一定要讓他們能夠盡量的發揮能力,也不至于受到直接的挫折就氣餒,這樣才能夠有所成就。
綜合來看現階段的心理訓練對于高中生體育比賽來說是有重要的意義的,如果過度的忽略了心理因素的作用的話,那么的確可能對比賽或者是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通過賽前心理訓練將為運動員提供心理支持使他們更好發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