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發展勢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非常高興參加本次大會,與各國同仁一起審視近年來的世界糧食和農業形勢,共商全球糧農發展大計。
近年來,各國政府、國際社會為世界糧食和農業發展、消除饑餓和貧困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新的成效。
但世界糧食供求形勢也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面臨新的情況,世界糧食需求增長、價格普遍上漲、環境氣候變化以及生物能源產業興起等帶來了新的挑戰,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面臨更為復雜的局面。世界糧食和農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任務更為艱巨。
如期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目標”,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建議:發展中國家更加努力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農業發展的保障體系;發達國家采取更切實的行動,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糧食和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世界各國共同努力,進一步改善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實現到2015年使全球饑餓和營養不良人口減半的目標。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作為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和農業發展。近年來,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2-2年,糧食產量連續3年增長,今年又將獲得豐收,全年糧食總產將突破5億噸,實現連續4年增產。同時,其他主要農產品穩定增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農民收入連年增長,農村貧困人口數量穩定減少。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國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保持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結構平衡的壓力加大,中國政府將堅持不懈地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確保主要立足于國內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女士們,先生們:近幾年來,生物能源產業在一些地區方興未艾。我們將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生物質能源發展道路。堅持“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嚴格控制用玉米、植物油等糧油產品生產生物燃料,充分利用農業農村廢棄物,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和秸稈氣化、固化,適度發展能源作物。
農產品貿易越來越成為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世界農產品貿易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高額補貼、高關稅和規則不平衡,給發展中成員農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中國支持多哈宣言確定的農業談判長期目標和任務。我們認為新一輪農業談判要充分考慮發展中成員對保障糧食安全、維持農民生計、消除貧困等特殊關注,有效解決新成員的關注,切實提高發展中成員的市場準入機會。
關鍵詞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在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是國內外企業都要面對的熱點問題,也是綜合統計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我國的農業經濟領域,對農業經濟效益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尚不完善,評價種類多而且雷同,現有的評價指標很少能簡潔明了地反映出所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對我國農業經濟效益指標進行研究很有意義。
一、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的概念
(一)農業經濟效益的概念
農業經濟效益是指在農業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資料與產出的生產成果的數量或者貨幣化數量比值,在農業經濟活動中,經濟效益高就說明能用較少的生產資料生產出相對較多或者質量較好的產品,較大程度地意味著生產力的先進。
(二)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的概念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是以比較法為基礎的一種分析方法,一般以企業經濟效益現狀與各種標準進行比較,能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診斷,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客觀的評價。評價結果對企業的發展改進有一定的參照促進作用。
二、我國現有的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缺乏科學性
就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數量來看,種類很多,一個評價概念往往對應很多重復的評價指標,不夠精簡。也正是由于這種評價指標的數量眾多,導致在實際運用中經常出現漏項、誤差,影響評價的完整性以及準確度;從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組成內容來看,只有基礎指標和單方面評價指標,而單個指標只能反映某一個地區某一個方面的的內部農業經濟狀況,缺少了至關重要的綜合性評價指標,沒有綜合經濟效益的評價指標也就無法從整體上來進行地區的縱、橫向比較,現行的評價體系的設置缺乏科學性。
三、對我國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科學化改進的探討
針對我國目前農業領域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重復、單一的情況,我們有必要探討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以適應農業經濟的繁榮發展需要。
(一)合并重復的評價指標,增強實用性
對于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中內涵相同的不同名目的評價指標,我們要大刀闊斧地改革精簡,比如農業人均收入與農業人均產值就可以去一留一,同時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農業經濟效益指標,建立參考目錄,本文研究探討后將原有評價指標重新分為四類:1、利用單位面積產值來評價土地投入量生產效率。2、利用物資消耗產值率來評價物資投入產出率。3、利用農產品商品率來評價農業生產活動最終目的達成率。4、利用農業人均收入來評價勞動生產率。進行以上簡化后不僅有利于統計計算,也更能準確地表現評價內容,在具體評價中應該廣泛運用,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的科學化發展。
(二)增加農業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指標
1、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只能獨立的表現一個區域內經濟發展的狀況,沒有能表現地區之間對比評價的綜合評價指標,不利于指導農業經濟的發展。沒有比較就很難發現不足,不利于提升經濟效益。而增加農業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這一項內容,有利于對農業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橫向、縱向比較,既能完善我國的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又能推動農業經濟高效發展。2、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的具體內容增設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是為了計算某地區在某個時間段內的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在通過統計獲取各單項評價指標基礎數據后,利用基礎指標數據和相應的標準值比較,得出單項指數,最后將所有單項指數根據加權平均算法計算,所得結果就是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通過公式表述為: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Σ{(單項經濟效益指標值/相應經濟效益指標標準值)*權重數值}在具體運用中,如果算的某地區的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0%,大于100%,則表明該地區的農業經濟效益較好,小于100%,則表明經濟效益不景氣。同時,也可以利用上面公式計算出該地區往年的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通過不同年分之間的縱向比較,可以分析出該地區的農業經濟效益發展勢頭,能為下一年的經濟效益預測提供科學依據。另外,還可以利用公示計算出多個不同地區間同一時間段的農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通過橫向比較,得出地區間在農業發展上的經濟效益差距,有利于平衡發展的政策制定。結束語:經濟效益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能增強綜合國力,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農業領域也在發展中不斷地轉型升級,農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需要緊跟時展的步伐,通過不斷地完善評價指標,不斷地改革創新,以適應農業發展對評價體系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2002-2003年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關鍵詞:茶文化;休閑農業;特點;策略
1茶文化相關概念闡述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特征,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一種彰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文化。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謂,茶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內涵主要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2以茶文化類主題游談休閑農業發展的特點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茶文化不僅有利于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還可以讓自己的飲茶過程體現出文化氣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生活壓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夠遠離喧囂的城市,到更綠色、更接近大自然的農村去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正是由于人們這種思想和需求的轉變,使得休閑農業獲得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與傳統農業有很大的區別,雖然休閑農業與傳統農業都依賴于土地,但其側重點和服務內容卻有很大的不同。休閑農業是將農業發展成為旅游產業,在充分利用農業景觀資源以及農業生產資源的基礎上,將觀光、休閑和旅游打造成一體化休閑農業,最終組成為一種與傳統農業不同的新一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將傳統農業過渡成為休閑農業的過程中,為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讓當地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使人們獲得了幸福感和滿足感。在休閑農業發展之處,其重心主要放在了各種觀光旅游和綠色生態的農產品銷售方面,而未能有效利用傳統文化這種隱型消費產品。茶文化雖然是一種傳統文化,但是其影響力卻一直延續至今。飲茶已經成為很多現代人的日常行為之一,再飲茶的過程中評價茶更是很多茶友飲茶的關鍵步驟之一,所以具備一定的茶文化基礎并向其他茶友介紹一些茶文化的人往往更能受到別人的尊敬。飲茶往往會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而體驗休閑農業的樂趣也是很多人放松身心的一種方式。所以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以茶文化為主題,并置身于休閑農業中更有利于人們修身養性。從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特點可以看出,休閑農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融入茶文化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后,更是深化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內涵。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繼續深度挖掘農業資源的發展潛力,不僅有利于調整農業結構,為廣大的農民群體提供更優越的農業發展環境,同時還能極大地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具有綜合性質的休閑農業場所,游客不但能夠進行參觀、采摘、學習農作技巧,同時還可以深入地學習和了解農民的生活,享受鄉土情趣。正是由于休閑農業的這種特點,所以很多城鎮居民越來越喜歡在業余時間去體驗休閑農業的樂趣,到休閑農業場所住宿和度假。根據有關資料記載,最早的生態休閑農業起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左右。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使很多人感受到了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而與城鎮居民快速的生活節奏不同,農民的生活雖然不在像過去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與城鎮居民相比,其仍然生活的非常愜意,不用承受很大的生活壓力。很多城鎮居民為了釋放都市生活的壓力,就希望能夠像農民那樣過一些簡簡單單的生活,遠離城鎮的喧囂,親臨其境地感受一下舒適而祥和的鄉村生活。至此,最早起的生態休閑農業逐漸產生并逐漸在意大利、奧地利等地發展起來。在一段時間以后,休閑農業為逐漸受到歐美等國家的青睞,并掀起了一陣發展休閑農業的熱潮。同而對于休閑農業目前有都市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說法。以茶文化類主題談休閑農業發展更切合休閑農業的發展實際,同時也更符合休閑農業本身所具有的性質和特點。這是因為,首先茶本身就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飲品,與人工制造出的各種碳酸飲料不同,所以長期飲茶不僅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同時還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種非常健康而且可持續的飲品。休閑農業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綠色、環保、可持續的象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以茶文化類主題談休閑農業發展更具有象征性。而且很多游客到休閑農業觀光時習慣于飲一些用純天然、無污染的水源泡的香茶,這無疑顯露出人們對茶飲的喜愛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正是由于休閑農業行業光明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傳統農業地區為加入到了休閑農業行業。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地區的休閑農業非?;鸨?,基本上屬于“一票難求”的狀態;而有些地區的休閑農業就顯得非常的“凄涼”,即使用門可羅雀形容為不為過。事實上,決定一個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狀態的因素除了地理位置以外,人文因素也可能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獨屬于自己的文化,而休閑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產物,更是應該有支撐其穩定發展的文化要素。茶文化來源于人們的生活,而休閑農業作為人們體驗生活、感知生活的重要場所,其與茶文化有很深的關系。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茶文化作為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內在元素,讓人們在體驗美好的休閑農業時光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到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茶文化,這不僅可以深化休閑農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還可以進一步為茶文化賦予更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一、上半年工作
(一)農業與農村工作
年初,辦事處就制定了全年的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的思路及工作內容,并工作細化、責任到人。認真貫徹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營造發展氛圍。在村級財務、農業承包合同管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農民負擔監管,在農業補貼、農業保險、農業統計資料規范上報及各類項目編制上報等方面,做好服務。新農村建設項目數量和建設規模走在全市前列。上半年,全辦開展農業承包合同業務50起,規模土地流轉面積2處105畝;對村級財務進行審計;開展農業補貼對象調查、農業保險理賠,共理賠17.8萬元的油菜小麥災情損失。主要開展以下方面工作:
(1)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推進現代農業
鞏固提升現有的8個合作社,促進升級達標,增強帶動作用;繼續建設優勢產業基地,壯大龍頭企業。畜禽養殖得到合理發展,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8家,家禽養殖大戶170多戶,生豬規模養殖得到突破,戶數15戶。吊瓜種植面積達800畝;蔬菜種植規模得到發展,形成了特色產業,提升了市場競爭力。落花蕩的農家樂旅游經濟,保持健康發展,3A景區啟動建設。
(2)增加農業基礎投入,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
利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發動受益群眾開展水利興修,去冬今春以來,辦事處投入58萬元,全面完成總造價180余萬元的5項辦事處重點水利工程;新農村建設圍繞項目建設,開展7個自然村村莊整治及落花蕩美麗和諧鄉村建設。
(3)加強防控,減少農業災害損失
一是做好自然災害預防及抗災,針對洪水、干旱、大風、冷害等災害,提前制定了防范預案,確保處置及時,于汛期前開展了檢查,重點塘庫準備防汛物資;二是防范重大生物災害,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在田作物病蟲害防治1.5萬畝次,開展動物疫病春季防疫和夏季補針工作,口蹄疫、豬瘟免疫率達100%,家禽禽流感免疫率達100%。加強宣傳防范動物重點疫病和農作物病蟲害,開展防治技術培訓,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三是加強林政管理,部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森林防火各項工作措施,使全辦上半年沒有發生一例重大的火災。
(二)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1)全力做好拓展區及高速公路建設工作
上半年拓展區已完成征地面積1000余畝,司爾特項目建設場地平整工程已動工建設,現已場平面積450畝左右;已完成拆遷簽字協議90%。安置區已開始動工建設,另外,渡口村村級生態公益型公墓已投工建設,現已安置墓穴近300個。高速公路征地工作全面結束,拆遷工作完成93%。施工環境保障有力,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關鍵詞:特色,蔬菜,城郊,可持續
改革開放以年來,我國蔬菜生產發展迅猛,已成為農業生產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全國蔬菜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城郊型農業,就是以城市及其近郊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為依托,以鮮活農副產品為研究對象,以服務城市富裕農村和拓寬國內外市場為目標,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建立和發展農林牧副漁及其加工業,彼此結合又各有側重的綜合經濟結構,以創造最大量產品和最高的經濟效益,求得農業經濟的發展。而特色蔬菜是高臺蔬菜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向,不僅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安全環保,而且生產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在機遇和挑戰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高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1. 城郊型蔬菜基地特征
1.1城郊型蔬菜基地優勢
城郊型蔬菜基地優勢相對明顯:靠城近,交通便捷、運輸方便、銷售成本低;老菜區土地較為肥沃,基礎設施健全,溝渠路等配套設施齊備,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強;有一批種菜能手,具備技術水平高、市場意識強、市場應變能力強等優點。
1.2基地的近長期規劃影響發展
目前,影響國內蔬菜迅猛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思想觀念僵化,創新意識不強,缺乏長遠打算,生產設施和手段相對滯后,在激烈市場競爭面前主動出擊不夠;已劃入城區的老菜區將逐步被征用,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祛趨勢,而在相當長時間內不被征用的城郊型菜區的廣大菜農如何克服短期行為,解決不肯投入的問題是實現發展的關鍵所在。
2. 影響我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2.1相關制度不健全
標準化水平低,監測手段滯后,安全意識不強,專柜專營和準入機制不健全,優質不優價,不能發揮特色優勢和品牌效應。。
2.2市場導向不清晰
市場導向作用發揮不完全,農民種植特色蔬菜有一定的盲目性,如去年大面積跟風種植的洋蔥價格低、無市場。
2.3配套集成技術低下
設施農業技術配套集成水平低,效益提升不快,明顯影響了發展進程。
2.4利益分配有失公平
利益分配不夠公平合理,市場現代化、規范化管理程度低,壓級壓價和損害菜農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訂單農業合同惠民讓利的吸引力不強,農戶得利小企業轉利大,專業協會、經紀人和販銷隊伍作用有限,特菜外銷渠道不夠廣闊。
2.5規模定位模糊
特色蔬菜產業規模效益不夠準確,不能科學評價和反映特色蔬菜生產水平和經濟能力。
2.6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特色蔬菜加工分級啟步緩慢,規模小,包裝粗糙,特菜品位和價格優勢發揮不夠。
3. 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健全機制,實行目標管理
強化組織協調,制定鼓勵政策,健全激勵機制,推行目標管理,分級分產業負責,政府部門、龍頭企業、市場經營者和種植戶共同謀劃現代特色蔬菜的發展。
3.2構建共謀發展模式
發揮協會作用,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和經營者與農戶簽定訂單農業合同,合理均衡利益,既照顧好各方利益,又把壓級壓價損害農民利益現象降低到最小化。全力構建企民聯動、公平合理、互利共贏、共謀發展現代特色蔬菜的新局面。同時,合理區域布局,緊緊依靠龍頭企業和市場,著力實施品牌戰略。嚴格統計標準,按占地多少擠干水分報實面積,因樣點大小采用加權平均數計算產值效益,如實反映實際情況,為科學評價和決策提供依據。
3.2 建立院地合作的新機制,實現良性互動
利用地方優勢,同當地院所和政府以優勢互補、創新發展為基本原則,建立技術與行政“雙軌”制的管理模式,成立項目行政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實現“公司+基地+農戶”和“蔬菜銷售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方式。
3.3加強培訓,加快成果的轉化
政府部門必須培養一批具有戰略眼光的管理、科研人員,用以對不同區域的土壤承載力和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技術創新等的決策;對于具體實施者農民,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班來提高他們的整體科技意識和技能。。另外,從培育特色蔬菜示范典型和培訓菜農素質入手,加快推廣溫室集成技術,最大限度挖掘潛力,提升效益,緊密圍繞特色蔬菜基地培育,建立冬、夏季特色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點,創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優勢的高標準、高水平的新典型,帶動現代特色蔬菜基地建設。
3.4樹立市場觀念,調整種植結構,
引導農戶樹立市場觀念,用于調整種植結構,合理種植現代高效特色蔬菜,結合當地實際,有計劃、有重點種植品牌特色蔬菜。。同時,要鼓勵擴大特菜加工規模,精細包裝,分級上市,充分發揮特菜品位和價格優勢。實施蔬菜生產標準化,組織多方面力量,先就品種制訂產品標準和生產標準,實行產品等級制,對進入超市的蔬菜試行統一包裝,注明生產單位,采收日期,產品等級,提高蔬菜商品檔次,實現優質優價。
3.5重視安全環節,確保菜籃子工程
重視安全體系建設,狠抓產前、產中、產后的安全管理,提升蔬菜標準化水平,抓源頭斬毒源,杜絕禁用農藥流入田間;抓地頭凈化產區,杜絕菜田違規操作;抓源頭凈化市場,實行準入制度,杜絕有害蔬菜進入市場,加強蔬菜檢測,實行優質優價,確保菜籃子安全程度,保證消費者健康。
3.6強化市場能力,活躍流通領域
首先加強市場管理,發揮平臺優勢,合理引導農民種植市場大、效益好的特色蔬菜;其次利用快捷信息,優化交易環境,提升服務水平,釋放集散功能;再者探索公平公正的價格機制,實行專柜專營和準入制度,體現優質優價,保證菜農利益;第四是扶持專業經營和中介組織的發展,鼓勵支持特菜運
銷組織、販銷運銷戶和經紀人活躍流通市場,為特色蔬菜暢銷打開綠色通道。
3.7因地制宜建立創新基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緊緊抓住國家建立現代農業創新體系的歷史機遇,在當地建立區域特色明顯、集技術創新與示范為一體的試驗基地,并充分發揮試驗基地的示范和“催化”效益應,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功能。同時,注重產后加工,興辦多種形式的經濟實體,連接小生產與大市場。城郊型菜區人口密集,靠城近,信息靈,提倡一部分人從種菜行列中剝離出來專職從事賣菜,組成一支銷售大軍,推動全市蔬菜生產發展。
參考文獻:
[1] 郜慶爐,王立祥.西部地區農業資源優勢與特色農業產業化[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2,10(1):124-126.
[2] 吳志行,候喜林.我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向,長江蔬菜[J],2005.1:6-8
[3] 毛躍一.我國西南地區農業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05(1):103-105.
[4] 張真和.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中國蔬菜[J],2004,1:1-3
[5] 袁文.山東蔬菜發展可借鑒的經驗.蔬菜[J],2002,2:113-15
農業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仍存在諸多困難,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些困難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分析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中應用前景和應對策略。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農業發展;應對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中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把金融運用到互聯網業務中,以在傳統互聯網功能下再實現融通資金、管理風險、信息中介的作用,達到互聯網和金融的有機結合。1995年首家互聯網銀行SNFB成立,是互聯網金融起步的標志。2012年,互聯網金融浪潮席卷中國,人們對這個新型模式關注度逐漸升高。2013年,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呈現飛速發展勢頭,隨后幾年,該模式在各行各業不斷取得突破。迄今為止,歐洲70%以上的客戶選擇網絡銀行完成基本業務,中國的網絡渠道實現了50%以上業務,電子渠道正成為主流的業務方式。互聯網金融的應用前景引起各行業關注,可通過該模式的視角破解農業發展難題。農業互聯網金融融合了金融對資金使用的敏感性及互聯網提供的廣泛平臺,又注入農業屬性,開創了一個新領域。由于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中的應用具有農業的特性,農業互聯網金融應形成自己獨特的發展路徑,通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使農業互聯網金融不僅具備金融和互聯網的特性,還兼存農業具有的特色發展優勢。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農業應用問題
(一)我國農業發展的固有問題
第一,農產品過剩以及價格不穩定。由于國際競爭力低,大量的農產品只能自銷國內市場,我國主要消費地是城鎮,農產品的主要供應地是農村,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49.68%)少于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0.32%),而我國城市消費(占總消費86%)遠遠高于農村消費(占總消費14%),供需之間的地點和時間的差異常造成產銷過剩的問題。同時,我國農業發展存在斷層,農戶沒有農產品銷售渠道,往往只能等待中間商收購,常常造成某些區域產品供不應求而其他區域產品滯銷的問題,不僅使農產品生產過剩,還使價格存在區域性差異。第二,國際間農產品市場競爭加大。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其他國家輸入輸出農產品貿易增多,其中美國農業基本上以大面積的農場和牧場為主,其國土面積940萬km2,耕地有28億畝,而僅500多萬的農民卻為2.9億人口提供食物生存保障,且美國是世界范圍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因為規模化是美國的農業生產特點,農場主平均耕種面積達600英畝,其生產的農產品成本低、產量高,然而我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而耕地面積僅占1.43萬平方公里,人均耕地僅1.4畝,未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二分之一。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生產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生產中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較高,這種現狀下,我國糧食等農產品的出口的競爭力遠不及發達國家。第三,農產品供求之間的直接信息缺失。我國農產品的銷售多通過中間商的采購,不僅增加中間環節的流通成本,削弱農民的實際收益,還抬高了農產品價格。而“互聯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業態,農產品銷售的互聯網化有助于供給和需求的對接,使得供給需求隨市場變化同步,減少由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
(二)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中的推廣運用問題
我國的農業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低,而農業在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應用需要知識基礎為前提。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小、生產率低,大型機械化設備應用不高,農產品大多通過中間商收購買賣,少有未涉及網絡電商模式,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的接受程度是制約該模式在農業應用的瓶頸。同時,正因為這種模式市場未被深度開發,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中的應用將是一片藍海。
三、互聯網金融促進農業發展的應對策略分析
(一)創新營銷策略,提高核心競爭力
農業企業最核心的內在動力是產品品質,誠信經營加之適當的網絡營銷方式,可以迅速打開農產品銷售市場,擴大網絡市場占有率。以安徽小螞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具有生產育苗、種子配種、服務配送、生態觀光等多種新型業務,堅持“從農場到餐桌”原則,發展產業鏈平臺的“一條龍”服務。將互聯網金融模式貫穿于整個產業鏈,在企業與客戶之間建立直銷通路。同時開展農業園觀光和農業基地旅游創新業務,增大影響力的,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擴大了市場占有率。
(二)拓寬銷售渠道,豐富經營多樣性
應用互聯網與網絡技術能拓寬農產品的供銷渠道,爭取更大的發展平臺。社交軟件如微博提供了新型銷售渠道,而這種銷售渠道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更廣,能有效提高市場認知度,增加市場份額。農戶個人或企業應選擇在農村地區使用較為廣泛的社交軟件,建立公眾號并利用軟件轉賬以及支付功能,直接促成商品交易,并將產品直接郵遞到顧客身邊,降低中間環節的時間成本。此外,農產品企業或個人也可構建自身的網購平臺,如安徽的小螞蟻優選和厚土農牧有限公司都分別創建網站,開放會員注冊,與電子商務緊密接軌,結合農業服務性和高效性。
(三)規范農產品生產,贏得客戶的信任
農產品的規范生產可以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因此,現代農業生產中,可以利用互聯網使其逐漸規范化,減少人力、時間的消耗,提升生產效率。如小螞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專業的運營管理、物流及客服團隊,不僅實現企業規模化生產服務,同時贏的客戶的信賴與選擇??山柚ヂ摼W應用各種傳感器對作物的環境濕度、光照情況以及溫度進行分析觀察,通過農產品生長狀況圖片的拍攝,將農作物信息進行定時定位,通過綜合整理分析,判斷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使農作物的生長更規范、更科學、進而改變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問題,規范農產品的生產。
(四)創建農產品溯源體系,滿足客戶多樣性需求
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中的應用可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農產品預定、選購、配送等一系列需求。運用互聯網云端,建設多重監督的農產品溯源系統,比如農牧產品的生產記錄檔案及生產過程中的全程攝像傳遞。建立VIP手機客戶端以及建設現代農場互聯網,使得客戶在生產、運輸、銷售等每個環節都可以參與監督。云端在農業中的運用最終可以為有需要的顧客“定制”農產品,將種植養殖過程全程攝像,并傳遞到顧客的手機客戶端。在這種新媒體運用的情況下,客戶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的查看屬于自己的產品,還在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督作用。
作者:徐陽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張秀霞.淺析互聯網金融促進農村金融發展路徑[J].科學與財富,2015
[2]謝方舟.互聯網金融技術應用于農村金融的思考[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4
——思委米和蜂蜜推介
開頭語:
近年來,萬秀區突出特色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六堡茶、思委米、蜂蜜等已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品牌,今天,借“我為家鄉代言”活動契機,在這里我要重點推介萬秀區的“思委米”和甜蜜家蜂蜜。
一、思委米
萬秀區以夏郢鎮為核心,以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思良江休閑農業(核心)示范區和“思委米”產業(核心)示范區等為載體,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及富硒水稻等優勢農業。萬秀區“思委米”主要產自萬秀區夏郢鎮的“思委小盤地”,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在此基礎上,以梧州康明農業發展中心為主要單位,通過與其他兄弟縣市區簽訂“思委米”優質大米產業扶貧合作框架協議,建設了3萬畝富硒稻生產基地,年產量高達2萬噸,帶動5000多戶農戶,15000多人種植生產富硒稻,并以市場價高10%~15%收購農戶稻谷,促進農民群眾畝增收260元~800元,幫助群眾和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動力。
萬秀區“思委米”系列產品通過了綠色認證和富硒認證,獲得廣西名特優農產品金獎,是梧州市唯一獲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的綠色大米品牌,梧州市第一批特色食品、梧州好產品、梧州市十佳旅游商品。
二、蜂蜜
“什么樣的蜜源,孕育出什么的生命”“養出來的好蜂蜜——甜蜜家”。說到蜂蜜,就不得不提梧州甜蜜家蜂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有著兩百多年養蜂傳承的企業,是廣西水產畜牧行業重點龍頭企業,也是廣西農業產品化重點龍頭企業,更是全國蜂產品行業龍頭企業。該公司主要產品有洋槐蜜、蜂膠軟膠囊等,甜蜜家蜂蜜產品工業應用更廣泛(包括食品、煙草、中醫藥、動物飼養等)。公司常年與廣大蜂農合作,通過與11200多戶蜂農進行簽約和聯動,養蜂人員達43500多人,遍布中國23個省和3個自治區,其中,該公司從2003年至今,累積簽約梧州市養蜂戶約4300多戶,助農增收約2650萬元。該公司在2018年聯動蜂農產量達18.5萬噸,占全國蜂產品產量的41.3%,成為亞洲地區產能、加工能力、蜂產品應用領域第一的蜂產品深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