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的審美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藝美術往往受到它的實用性和制作條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制約,認識工藝美術的審美特征,首先要抓住這一實質。
一、適用性與審美性的有機結合是工藝美術的首要特征
工藝美術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它同建筑一樣,具有兩種基本的社會職能,即同時滿足人們生活上的實際需要和思想上美感上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藝品首先是適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臺燈,不能書寫的鋼筆,無論其外形裝飾多么精美,也是沒有審美價值的。正因為這樣,許多陳設工藝在設計上也就適用的方向發展,如裝飾用大型插屏可兼作擋風和分隔大型廳堂的屏風就是一例。但這并不否認單純裝飾用的工藝美術品的存在與發展。從廣義上說,裝飾用的陳設工藝其裝飾功能的發揮,即是它的適用性的一種體現。由此看來,日用工藝品的審美價值主要是通過適用性的發揮才得以完美體現的。而對陳設工藝品來說,它的適用性正是通過審美價值顯示出來的。在這里,“適用”是具體的,“美”是抽象的,這種“具體”和“抽象”的對立與統一,使得許多工藝美術品能歷經世事滄桑而永葆其環境的、歷史的、
社會的各種美的形態,適用與審美相結合,是工藝美術本質的、首要的特征。工藝美術品的審美性還同時受到工藝種類特性的制約。各類工藝品的審美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這類工藝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發揮。如雕刻是刀銼的藝術,必須根據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運刀方式,選用合適的工具,運用多樣的刻鏤技巧來完成雕刻制作。中國明代的“核舟”就充分發揮了這類工藝的特點。明末魏學曾有詳實記載,在一枚長而窄的桃核上,當時的藝人王叔遠,刻上了五個人、八扇窗,還刻出了一張船篷、一支船槳、一個火爐、一把壺、一卷書、一副念珠。更為奇特的是上面還刻有對聯,題名篆文共34個字。人物神態各異,刀痕細如蚊足,雕刻工藝如此精湛的發揮為古今作品中所罕見。因此,當我們在鑒賞工藝美術作品時,必須看其自身工藝特征在制作過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發揮程度,發揮程度越高,其工藝美學價值就越大。工藝美的效果不在于所用材料的貴賤。一粒金剛石、一塊純金、一支象牙就其經濟價值而言實屬很高,但在工藝美學的范疇中如果它們沒有被用來進行工藝創作,它們的美學價值也就同一粒核桃、一塊膠泥、一支竹子那樣等于零。因此,工藝美術鑒賞不能也不允許就工藝材料的貴賤來區分其藝術價值的高低,而是要視其材料是否合理、充分地利用、改造的水平來鑒別優劣。如石料的顏色不純,是原材料的嚴重缺點,有時可以使一件即將完成的雕刻工藝品毀于一旦。然而,我國玉雕藝人處理原材料斑痕的優良傳統就是所謂的“巧做”。換句話說就是審時度勢、因材施技。
因此,對原材料運用改造的合理與充分的程度,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審美效果。工藝制品的協調感體現于色彩和諧、大小適度、布局合理,以及與環境搭配的恰當等方面,這是工藝美的高級境界,即通常強調的一個“宜”字。當工藝品與其存放的環境也達到協調一致時,工藝品的協調美又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現。如人民大會堂湖南廳內的湘繡大插屏的布置,就極富湖南的鄉土情調。特別是雙面繡上那雙雙戲水的鴨子和朵朵出水的芙蓉,一下子就把人帶到了煙波浩渺的洞庭水鄉,引出許多美的聯想,情趣盎然,一派生機,收到了很好的審美效果。
二、工藝形象的象征性特征及有關因素
“工藝品主要以色彩、結構和形體造型來表現一定時代民族的寬泛而朦朧的情感氣氛。”它一般不是再現、摹擬客觀對象,即使以現實對象造型,也是把對象當作情感的外在形式而已,所以說,工藝美術品是人的本質感情對象化的產物。因此,我們只有透過工藝形象的外在形式去理解作品的內在情感,才能找到領悟象征意蘊的基本途徑。工藝形象的象征性與藝術類型的變化發展有關,而這種變化和發展又使工藝形象的崇高美有了展現的依據與可能。
關鍵詞: 工藝 美術 概念 分類 特征
工藝美術是美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它具有自身的美學特征,把握這些美學特征,無論是對于工藝美術創作還是對于工藝美術教學,都既具有重要的理論參照價值,又具有具體實踐的參照意義。為此,本文結合筆者個人多年來工藝美術的創作實踐與理性思考,對工藝美術作概要論述,以與工藝美術人共同關注、共同討論、共同分享。
一、工藝美術的概念
工藝美術又稱“實用工藝”,指在造型與外觀上具有明顯的審美價值,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美術品。
工藝美術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藝術品種之一,甚至成為人類發展史斷代的重要標志。例如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無論是石器、陶器,還是青銅器、鐵器,都屬于工藝美術范疇。
我國工藝美術品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之一,從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到奴隸社會時期的青銅器,到戰國、秦、漢時期的漆器和唐代的“唐三彩”,再到宋代的陶瓷工藝品,以及明代的木器、清代的景泰藍,構成了中華民族精彩絕倫的工藝美術品的“百科全書”,融歷史、文化、社會、科技、倫理、生活、民俗等多元知識為一爐,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與審美教育的“活教材”。
二、工藝美術的分類
工藝美術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包括除建筑以外的所有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美術品。其中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1.日常生活的實用美術品
日常生活的實用美術品,以實用為主,觀賞為輔,即在實用的基礎上兼有審美功能。例如美觀的玻璃器皿、繡花枕套、美觀的被面、床單、窗簾、門簾等等。
2.民間工藝美術品
民間工藝美術品,是在民間創作、流傳的工藝美術品,有的實用與觀賞兼顧,有的以觀賞為主、實用為輔。例如竹編器件、草編器件、柳編器件、麥桿編器件、蠟染織物、泥塑、木雕、剪紙、折紙、刺繡等等。這些工藝品使用的材料比較普通,制作工藝也比較簡單,價格比較便宜。但并不妨礙它們成為藝術珍品。例如泥塑中的天津泥人張、無錫的惠人泥人、黑龍江的海倫剪紙等,都成為藝術精品和藝術名品。
3.特種工藝美術品
特種工藝美術品,指采用的原料比較珍貴,制作工藝異常精細,價格也較為昂貴的工藝美術品,主要供觀賞與收藏之用。換言之,它們已不再具有實用價值,而主要是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了。例如瓷器、陶器、玉器、景泰藍器皿、象牙雕刻、根雕、發雕、微雕等等。
三、工藝美術的特征
工藝美術具有以下重要的審美特征。
1.民族性
民族性是藝術品的生命與靈魂。世界上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藝術品,都以民族性作為亮點與支撐。例如瓷器,英文為“china”,原意即為“瓷器”,后來成為“中國”,可見中國作為“瓷器之國”,其瓷器的審美特征以鮮明的民族性為重要內涵,無論是造型上,還是紋樣上,還是制作工藝上,都充滿獨特的民族性特征。
2.時代性
所有的藝術品,都是時代的重要標志,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中國的工藝美術品亦然,同樣以時代性作為重要的審美特征之一。例如殷商時期的青銅器,大多都是獸面紋(即“饕餮紋”),既像虎頭,又像牛頭,還像其他兇猛的獸類與令人恐怖的妖魔鬼怪,具有一種神秘美、猙獰美。實際上它象征著奴隸社會中奴隸主的權威,帶有明顯的奴隸社會的時代印記。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紋飾中已不再有“饕餮紋”,取而代之的是采桑、獰獵等紋飾,成為封建社會的重要標志。
3.造型性
關鍵詞: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審美特征
民間美術是世代相傳的藝術習慣,是經過幾千年的沉淀以及無數的人傳承和發揚而形成的,一種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審美意識,展現著一個民族的思想、信仰與美感。而在色彩承載的思想以及信仰在不斷的發展與演變中,逐步形成了民族藝術特有的固定模式?,F代文明的沖擊下,民間藝術的宗教與神性淡化,其所具有的民族化的審美標準是不會改變的。同時,這些審美標準也展現其自身的美學認知以及藝術經典規范,不斷推動著接下來的民間藝術的創新以及發展。
一、中國民間美術之色彩審美特征
1、帶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中國國土面積寬廣,同時地形較為豐富,分布著山地,平原,高原的,導致了各地氣候,環境等差異顯著。南北方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文化差異,存在著相當大的區別,這也就造成了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存在著較大的地域差異。從某一種程度上說,不同地域文化是形成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重要因素。由于取材、文化、作畫工具的差異,南北方的色彩審美存在一定的差異。北方性格粗獷,多大山,地廣人稀,色彩呈現出艷麗、夸張的特點,充分利用色彩向人們展示了北方人民的特點;而南方多河流,小橋流水,性格呈現溫潤婉約的特點。而色彩就表現出淡雅脫俗的色調。而這種南北方色彩審美的差異,卻在某一種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間美術發展的完整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從而更加突出了中國民間美術的張力,兩者對于中國民間美術的發展來說,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審美上的一個重要特征。
2、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現代美學將色彩分為冷色系和暖色系,這也是色彩所帶的人們的不同感覺而清新的簡單的劃分。可以說,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民間美術的創作者是人民群眾,其中大部分是在勞動生產的業余時間制作的,又主要為自己使用、欣賞,通常表現了他們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觀念。所以說,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同時也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在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民間美術創作也最為活躍,這也是表現勞動人民情感的一種方式。如中國春節前后用年畫、剪紙、春聯裝飾環境等等,借以色彩的象征手法,充分的渲染環境,表現當事人的情感訴求。當然了,這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所積淀的,這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得以長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顯著特征。這又是中國民間色彩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又一個顯著特點。
3、具有一定的裝飾性
中國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色彩與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無法避免的帶有著一定的裝飾性,充滿著生活氣息。比方說屋宇亭榭等等,我們在考慮它的實用性的同時,都摻雜著一定的色彩的搭配,這邊是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裝飾性所在。能夠將它的裝飾性和周圍大自然環境充分的融合一起,這便是中國民間美術色彩所最求的最高境界。從大的方面講,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帶有鮮明的東方文化特征,在講究色彩搭配的同時,更加注意美術色彩賦予的精神與情感。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裝飾性,是一種色彩與材料的高度融合,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僅考慮的是色彩帶給人們的感官體驗,同時還要綜合考慮所處的環境以及材質給人的視覺沖擊。而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運用,卻又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這就注定了其展現的多樣性以及復雜性。所以說,我們在中國民間美術色彩搭配中,不僅僅可以看到粗獷的線條,同時也可以看到細膩的構圖,這些的風格迥異的中國民間藝術能夠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裝飾著人們日常生活,形成帶有中國鮮明特征的色彩運用理念。
二、結語
中國民間美術色彩是世界美術色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所不可取代的地位。當然了,這是由于中國包括的地域和豐富多樣的地形特征所決定的。中國民間美術色彩不僅僅具備一般美術色彩學所有的特征,同時還帶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比方說他的地域性象征性以及裝飾性,這些都是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帶有中國鮮明特色的特征,這也是區別于其他國家民間美術色彩的重要方面。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這對于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研究材料、數量的限制,我們未能獲得更加準精準的分析。所以說,隨著大量研究人員的投入以及研究器材的使用,我們對于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特征的研究必將更加精準,這更加有利于我們傳承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必將為中國美術色彩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賦色道路,也是讓民間美術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的重要基礎與保障。
參考文獻
[1]田浩《試論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審美價值》,《大眾文藝》2013(05)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建筑業興起,人們迫切的想要提高生活質量,對室內的要求也顯著提高。由于我國現代室內設計沒有太長的發展歷史,在實踐的過程中受到了西方設計的沖擊與排擠,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發展受限。緊跟世界潮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了當今室內裝飾的難題。所以要把握中國傳統工藝可以充分拓展設計空間的特點,為現代室內裝飾提供借鑒。
一、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與特征
傳統工藝美術是指具有百年以上歷史傳統并且世代相傳技藝精湛的工藝技術,它需要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以及完整的工藝流程。工藝美術是我國傳統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歷史,是美術發展的原始形態。從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到明清時期的木工藝,充分顯示了傳統工藝實用與審美相統一的特征。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可以分為許多種類,按照工藝可以分為雕塑工藝、畫繪工藝、鍛冶工藝、剪刻工藝、燒造工藝、編扎工藝、髹飾工藝、織染工藝等幾大類。
工藝美術起源于社會的生產實踐,包括社會生產與勞動生活。最早的工藝美術生產出的工藝品就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我國的工藝美術具有實用與審美的統一性,是內在使用價值與外在審美特征的完美結合,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精神需要。我國的工藝美術還具有民族傳統性,可以反映中華民族自身獨具特色的審美取向,在世展的過程中積淀形成了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升華。材料工藝性也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特征,一般選用天然的材料,以手工制作為主,工藝流程完整固定。
二、現代室內設計的概況
室內裝飾是一種綜合性藝術,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室內環境舒適與方便的追求而出現的,創作的基本思想是以人為中心,強調使用功能與審美情調的融合,既重視空間的舒適性,又強調審美性。
室內裝飾設計是受實體羈絆的藝術、“戴鐐銬的舞蹈”;是使用特性和審美特性并重的藝術,要堅持功能與審美的統一;是強調形式美感的藝術,要淡化思想,突出凝練性;是體現設計個性的藝術,通過與眾不同的手法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
三、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融入與運用
中國傳統美術可以充分為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提供具有現實意義的運用參考。傳統工藝是為了美化生活而制作出來的,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種類繁多,與目前的多元化設計相契合。許多對生產工具裝飾的技藝具有科學性,可以激發設計師的靈感。主題寬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獨具特色的象征性符號滿足現代室內裝飾簡潔的視覺效果。中國傳統工藝與現代的設計具有很強烈的對比沖突性與差異性,可以增添建筑內部的時代感與民族感。由于工業產品的擠壓,目前的傳統工藝品已經變為小眾文化,將其融入到現代設計中是對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繼承最有效的方法。
傳統工藝美術在運用到現代室內設計的過程中,要符合室內裝飾的樸質特點,契合環境,適度裝飾,將裝飾融入環境,成為環境的亮點。設計風格要互相適應,與其他裝設的配合要相得益彰,具有整體美。在保持整體美的基礎上還要突出現代感。減少過于復雜的工藝品的運用,重視新工藝與新手法。遵循現代設計理念,使設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方法。在設計時,可以將傳統的造型直接引用到設計方案當中,也可以將傳統圖案進行重組或者結構,替換其材質。在充分掌握造型規律后,可以對傳統元素進行再創造以產生新的表現形式。將傳統工藝的精髓而非形式融入室內設計,實現裝飾中國化,在設計實踐上大力探索,推進美術進步。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將現代室內設計加入地方文化、主題、材質三個方面的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傳統工藝美術的不同方法綜合運用。
例如南京某酒店以宋朝時期的江南莊園為模板,將典雅華貴的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得恰到好處。
“大工業”,這里指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工業4.0是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由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所謂的工業4.0是指利用信息物體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對于工藝美術這類有著傳統悠久歷史、傳統工藝流程和技法、傳統藝術審美的的品種,將面臨很多挑戰。就目前的技術來講,大部分工藝美術審美的呈現樣式物化過程需要手工來實現,但審美過程卻可以通過這種生產模式來完成。比如,一件工藝美術品被買回家之后,擺放和裝飾功能僅僅是淺層次的審美,但工藝美術品的把玩和產品背后的文化探索和體驗往往是其高附加值所在。如果實打磨后穿成珠子,看似簡單的工藝和材料,一旦貼上“佛珠”“菩提子”等關鍵詞,審美層次立刻會與其對應的文化內涵聯系起來,從而達到深層次的審美。這是工業4.0中非常重要的軟性制造,也將個性化定制產品的精度、準確度大幅提高,這非常有助于工藝美術產品的開發。從工藝美術內部分析,其本身的審美功能也到了變革的時期。以往,我們一講到工藝美術,常會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等詞匯來描述,甚至成了專用形容詞,客觀來講,工藝美術伴隨著歷史發展,每個時期、每個朝代都有與之對應的變化,個人認為其演變過程及不同時代下審美內涵和行為方式的不同更有研究價值和傳承意義。不同時期下的審美物化形態一定能夠涵蓋一系列的時代特征,而當前時代特征與工藝美術的審美發展并不完全匹配,這是造成工藝美術自娛自樂、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脫離了時代,即是政府或者行業再多的支持和推動也無法改變其走向落魄的命運。可喜的是,工藝美術個體藝術家開始自發地嘗試和突破,年輕一代的從業者開始挑戰傳統和以往教育中得陳規戒律,這種勇氣和自信是工藝美術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
二、多元多層多維度:工藝美術的審美特征
第一,審美元素趨于多元化,開始顛覆以往某個工種或樣式相對單一的評判標準。當代藝術的時代性和批判性已滲透到藝術圈,工藝美術樣式也不可避免。以往的師徒帶教的教學方式中師傅似乎永遠是對的,而“大美術”帶來的沖擊對這種恒定不變的標準提出了質疑。客觀來講,這些標準能夠長久傳承下來是有其原因的,但這種傳承如果僅僅是把標準拷貝和復制,無疑是對歷史文化的不理解,這也導致了很多傳承藝術越傳越沒落。如果我們抱著質疑的態度,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緣由,重新找到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價值,更新當下的審美元素,某種意義上是對傳統精髓的保留、傳承和發揚。尤其是工藝美術分類繁復,各自的評判標準相對獨立,多元化的審美標準避免了由于樣式跨界造成的內涵沖突。第二,審美訴求趨于多層次化,美學原理主張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體驗,這種體驗過程就是審美過程的一種呈現樣式。工藝美術從之前的單一服務目標開始發生變化了如2.8億港幣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被劉益謙拍得后存放在上海保稅區,劉益謙根據這個原型,生產了一批可供商品買賣的復制品,“藝術品授權”這個名詞并不陌生,從審美特征來講,它就是審美行為的進行和拓展。從深層次來分析,一個陶瓷杯從視覺的圖案色彩紋理、觸覺的肌理手感到所有權獲得的心理滿足感,以及制造復制品推廣公眾的文化傳播促成的歷史使命感,一層一層深入,且每層之間包含著邏輯關系。試想,原本工藝美術無論是官方宮廷御用還是民間使用都限制重重,封建社會的體制下,工藝美術品從顏色樣式章法都有限制,審美自然無法達到如今的審美層次。第三,審美行為趨于多維度。如果你有一個2.8億的陶瓷杯,你會使用的多還是擺放看的多。這個問題引出了一個結論:工藝技法影響實用性,工藝內涵影響審美行為。工藝美術的特征決定了工藝美術外在的形式僅僅是作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審美個體去通過審美行為去體驗的。單純的以樣式或技術本身評價工藝美術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工藝美術品種木刻雕版工藝中經書經文的題材,作為標準印刷體的經書文字為何不用機器完成雕刻?電腦控制數字化加工技術的特點就是精確高效,以往沒有這個技術只能手雕,現在有了這個新的技術是否就可以取代手工呢?從技法層面看確實有其道理,但分析這門工藝的歷史淵源會發現即雕刻板遠不能代表這門工藝文化,文化內涵和技術工藝是一體的,無法獨立拆分?!按髷祿焙汀肮I4.0”有個相通點就是對需求的精確分析和到位的解決方案,很好地把工藝美術外在形式和內涵這兩個處在不同緯度的元素有機結合起來。通俗地講就是部分收藏家雖然花大價錢購買了工藝美術品,但他們根本不懂其文化內涵,片面地關注其物化形態的稀缺,其實這是對藝術品的糟蹋。但是通過“大數據”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收藏家們可以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懂”的工藝美術品種,更容易找到其價值意義。
三、結語
美術設計指在一定的審美觀念引領下,將某一種構想或計劃,進行視覺化、形象化的創作過程,其在影視造型的設計和制作中意義重大。電視廣告作為一種影視語言,無疑也同電影作品一樣,需要美術設計作為指導,或許在信息傳播媒體多元化的今天能獲得一席之地。首先,優秀美術設計指導下的電視廣告,能夠強化觀眾的記憶。電視廣告由于可以清晰地展現商品、模特兒的直觀形象而具有強烈的沖擊力、感染力、穿透力及較高的到達率與生活貼近等優勢,但是信息量小、轉瞬即逝是其一項致命的缺點。如何在只有15秒、30秒的時間內,準確傳達一定的信息量就是廣告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難題之一。美術設計的引入不僅能將畫面造型、人物造型、文字語言、色彩及時代風格賦予更強的視覺感染力,而且對瞬間抓取觀眾的記憶力和關注度,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梢?,一支優秀的電視廣告離不開美術設計的指導。其次,美術設計可以很好地統籌電視廣告各構成元素,使其在整體與局部達到高度的統一。語言、聲音、文字、形象、動作、表演是電視廣告的基本構成元素,如果不能在廣告創意產生之初就有一個統一性的策劃,似乎會與觀眾的審美經驗相背離。再次,科學的美術設計指導可以降低電視廣告的制作成本。電視廣告不僅受收視環境的影響大,而且費用昂貴,也是一大行業劣勢??茖W的美術設計指導不僅會大大降低時間制作成本,使整個拍攝過程有條不紊。而且,可以充分地運用電視媒體的感性特征,為企業塑造商品本身之外的品牌形象、產品文化、品位等非同質化特征。這些都無形中降低了電視廣告的制作成本。
二、形式美是電視廣告設計遵循的基本法則
電視廣告最終是以美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的一種影視語言,除了要展示出整個美學范疇共有的審美特性外,還要因其內容訴求和受眾,而展示出自身特殊的審美特性。無論如何,形式美法則仍然是電視廣告設計應遵循的美學規律。下面從電視廣告的基本要素:畫面造型、文字語言、民族色彩及畫面風格幾個方面加以闡釋。
1.電視廣告的畫面造型應講究和諧美。電視畫面造型指電視廣告中的非語言符號,包括圖像、圖畫、攝影照片、傳統特技畫面、數字電視畫面等。其中,圖像(實景圖像)是傳統電視畫面中最主要的非語言符號,即指電視畫面中的實人、實景和實物內容。數字電視畫面是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電視畫面的新形式,無論是傳統電視廣告畫面還是數字電視廣告畫面,都要講究均衡與變化的多樣統一性。在實際拍攝中,編導和攝像師要利用觀眾的視覺加重作用來制造畫面的均衡感。由于電視畫面是一個有邊框的平面,這樣就有一個中心點和一條中軸線,畫面景物的設計布局如果均衡悅目,畫面就給人一種嚴謹的穩定感和整體感,這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攝影師的拍攝構圖。無論畫面構圖元素單純還是復雜,電視畫面構圖中最重要的宗旨是突出主體形象,明確主置,處理好主體與陪體、主體與環境背景之間的關系,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分配好光線、色調等造型元素,以獲取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完美的電視畫面,從而使觀眾的欣賞過程在平穩和諧的心境中徜徉而行。例如,中國畫理論中講的“補白”,就是在畫面的空白處添加寥寥數筆,便產生引人注目的力量,視覺集中,因而視覺分量相對就重,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黃金分割率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起就在西方被認為是最完美的構圖法則,被廣泛運用于繪畫、雕塑、建筑藝術中,將黃金分割率運用到電視畫面構圖中,也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2.電視廣告中的色彩元素應引發觀眾的心理聯想,力求一種情感與象征效應。在電視廣告中,色彩有著特殊的審美意義,它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能影響廣告的情態。色彩跟圖像的關系就像標題與正文。圖像主要依靠色彩增加關注度。色彩象征通常引發人類情感上的美學效應,產生特定的心理作用??傊?,一支優秀的廣告,離不開均衡的色彩表現力,一方面色彩的情感與象征可以促使觀眾在欣賞廣告時由內而外散發一種精神層面的愉悅感,最終獲得雙方的共鳴效應,另一方面巧妙地處理主體與陪體的色彩對比關系,可以突出主體,使畫面的整體效果更加鮮明。
3.文字、語言等廣告信息應具有真實美特質。廣告訴求及廣告設計通過真實自然產生美感,這是廣告設計美學有的審美規律。國際廣告協會提出的衡量優秀廣告的五條標準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列出商品或服務的真實優點”。廣告創意者首先應明確一點:電視廣告中的藝術表現手法是以服務于客觀事實為宗旨的。即使作品中運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也是為了烘托產品的真實性。比如某護膚品廣告為了宣傳產品的神奇功效,打出“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廣告語,恰當地使用了幽默、戲謔的夸張手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如果是“眼貼膜,保證一周內皺紋全消”,這樣無度的宣揚就會成為虛假宣傳。
4.畫面風格要符合受眾群體的審美經驗。風格指某一時期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是藝術家在創作成果中所表現出的格調與特色。在當今信息時代,受眾群體的審美特點有了新的時代性要求,無論塑造何種畫面格調,代言人的氣質與商品品格的匹配,顯然是一個符合受眾審美經驗的基本前提??傊问矫婪▌t在電視廣告領域同樣適用。除此之外,電視廣告出彩的創意,也可以達到“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審美效果;廣告的特定訴求與受眾的特定欲求的純正歸一,也是一種單純美的訴求;廣告制作過程中的各方面,包括視覺元素、形式、功能的調理和規范,正是秩序美的體現。
三、結語
水彩課程既是基礎課也是主干課,和素描及其他專業課程聯系最為緊密,而且水彩畫工具簡單、作畫方便、成本低廉,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其水色交融的審美特質和中國傳統繪畫審美意韻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所以首先選擇水彩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能夠中西結合、承上啟下、以點帶面,加以各課程的優化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發揮功效,最終使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法與培養目標趨向一致。通過水彩畫綜合材料技法的學習和探索研究,從學生審美能力、表現意識、創作能力的培養等幾個方面著手,讓學生逐步加深對繪畫媒介、畫面形式語言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個性繪畫符號、增強水彩作品的風格多元化與當代精神內涵、提升作品藝術格調,借以激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專業綜合能力。
一、水彩綜合媒材多元建構與創作意識培養教學的背景
(一)創意思維及創作意識欠缺
地方師范類高校美術學當前的專業課程設置將繪畫基礎課與創作課相分離,教學內容單一且輕“藝”重“技”,不利于學生創意思維的拓展和創作意識的提升。
(二)“美術高考思維定式”的瓶頸
當前的美術高考考前培訓早已淪為應試教育,為提高專業過關率而要求考生對考試內容死記硬背,刻板教條、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藝術創造力,與藝術規律背道而馳,與現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通過此種訓練升入大學的學生審美素養停留在美術高考作業的水平上,美術思維僵化,創新意識被嚴重扼殺。如何扭轉學生的“美術高考思維定式”,成了擺在高校美術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二、水彩綜合媒材多元建構與創作意識培養教學的實施路徑
師范類高校美術教學應把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水彩教學的主要目標落到實處,并從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入手。
(一)改技法性教學為創造性教學,把創意思維、創作意識貫穿到水彩畫教學的每一環節
創作意識的植入——把基礎課改為創作式基礎寫生課。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用自己的藝術經驗、藝術觀念以及審美體驗,通過一定的藝術媒介和藝術語言,對現實生活進行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1]。低年級學生的繪畫實踐大多都是按老師擺好的靜物或者模特被動地進行摹寫,較少或從來沒有繪畫創作的經驗。因此,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全程參與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尤其是在基礎寫生課中要把創作意識的培養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有效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創作能力。
水彩靜物寫生是繪畫基礎訓練中非常有效的訓練方式,其長期的靜止狀態有利于學生在作畫的過程中分析研究對象的色彩、形體、質感、空間及畫面的構圖、筆觸、肌理、形式語言、審美內涵的表現。水彩靜物創作式寫生相對于水彩風景、人物題材的創作而言在各個方面更容易把控。
藝術來源于對生活的真誠體驗與感悟。在靜物題材的選擇上,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以新的視角發現司空見慣而又往往不易被人關注的、平凡而又獨具個性的物象,在自身生活及其周邊事物中發現美的存在。除了蔬果器皿等常用物體外,其他一切學生有感而發能夠打動自己、有視覺造型美感的物品均可入畫。在此過程中通過大量古今中外優秀靜物繪畫作品(不僅是水彩)的鑒賞分析,引導學生去發現、體會不同物象的特點和物理表征下所蘊含的審美元素,以及對此物象所產生的心理感受、情感因素。如梵高作品《一雙舊鞋子》,我們能從這一雙破爛不堪、沾滿田野泥濘的鞋子中體驗到藝術家不一般的情感,“鞋具磨損的內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著勞動步履的艱辛。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舊農鞋里,聚積著那寒風陡峭中邁動在一望無際的永遠單調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堅韌和滯緩”[2];油畫家忻東旺筆下的《大白菜》形象或低矮臃腫枝葉枯敗,或瘦峻挺拔枝青葉綠,作者將白菜這種平凡之物賦予了人的情感,從而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親切感人的力量;青年油畫家薛廣陳代表作《中國式風景》以超寫實手法精心描繪的卻是幾塊拆遷后廢棄不用的、沾滿了水泥和白色灰漿的半截磚頭,題材雖屬靜物,但在作者別樣的視角下呈現出了不一般的審美特質——中國傳統山水的精神意味;冷軍的《世紀末風景》系列把鐵絲網、干裂的泥土、醫療廢棄物等物體排列組合成世界地圖的形式描繪出來,暗示了后工業時代對環境和人的精神的異化。這樣學生在尋找題材的過程中便把自己的情感因素注入到了表現對象當中,藝術創作最重要的情感表現在其中得以初步體驗。
題材具備以后,靜物的擺放也要學生的充分參與甚至主導。這其實是藝術創作的構思節段,對于如何擺放靜物,教師可以提出建議而不可越俎代庖。對優秀作品的鑒賞臨摹借鑒如同和優秀藝術家的交流對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表現能力。因此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選擇優秀靜物畫作品作為參照,在擺設靜物的過程中,對不同物體的大小、角度、色彩、明暗、質感、位置等做反復調整,進一步加強對表現對象的審美認知、藝術表現語言及抽象構圖骨架建構的內在聯系。 經過前期的題材選擇、靜物構思擺放兩個節段,后期的藝術表達就相對順利很多。在此節段的教學當中,應遵循藝術教學規律,改原來對學生的統一要求為因人施教,根據每個學生對繪畫的感悟、審美傾向及表達能力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做到美術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即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藝術個性、鼓勵審美樣式的多元探索,激勵創新
,把學生學習水彩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大程度的調動起來。 (二)水彩綜合材料介入教學對學生創意思維、創作意識的提升
在當今世界的多元化語境下,狹隘的繪畫本體語言純粹觀越來越不符合當下藝術的發展趨勢。在視覺藝術領域,架上繪畫伴隨著各種文藝思潮的興起在媒體材料、審美特質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呈跨畫種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趨勢并逐步走向“綜合”,各畫種之間的邊界漸趨模糊,以致很多美術作品按傳統的材料特性分類法,很難判定它到底屬于什么畫種。由此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特設“綜合材料繪畫”獨立展區,標志著“綜合材料繪畫”已成為當代主流藝術門類之一,在美術界掀起了對不同材料、不同審美價值進行研究和學習的熱潮。
在此背景下,中國美術類高校單獨開設“綜合材料繪畫”專業的院校還不是太多,地方師范類院校開設此類課程的更是少之又少,與當下美術大的發展趨勢脫節嚴重。在地方師范類高校短時期內難以大幅調整課程設置體系的情況下,從現有課程當中融進綜合材料的教學,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傳統的材料表現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畫面效果的新視覺呈現,而綜合媒材及技法的的多元運用可以產生新的審美效果,改變學生對水彩傳統單一技法教學模式的麻木感,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個性發展,從而提升專業綜合能力,增強繪畫創作意識。
綜合材料如何介入水彩畫基礎教學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作意識,首先應該使學生明確了解綜合材料使用的兩種方式。一是先確定作品要表現的主題及想法,然后據此找尋合適的媒材進行表現;二是對某種材料產生極大興趣和感覺,然后根據此材料的物理屬性及審美特質進行相應的藝術表現。后者對材料的運用是建立在強烈的直覺基礎之上,因此作品中材料自身的表現與藝術表達相得益彰,使作品更富新意和感染力。作為美術工作者,對材料的審美屬性以及對材料在審美過程中所彰顯出來的不同審美特質的直覺和認知能力,反映著作者的審美直覺、審美天分和審美創造力。這種直覺和認知能力無論對于藝術家還是對學生來說都非常重要,它可以打破思維定式以及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恒常審美符號化的定式[3],使作品獨具創新精神而保持活力。
其次在教學實踐中,通過鑒賞分析中外水彩作品綜合媒材技法使用較為成功的范例,使學生了解材料表現的多種可能性,打開學生思路,根據范例舉一反三,提升自己對材料的直覺和認知能力,學會主動探索適合水彩表現的非傳統媒材技法。
如美國新現實主義畫家安德魯·懷斯的干筆水彩畫作品對非傳統媒材的使用就極其豐富,白粉顏料、礦石顏料、蛋清、膠水等媒材配合與之相應的特殊表現技法,打破了傳統水彩材料技法不能層層疊加深入刻畫的弊端,使畫面呈現出非同一般的肌理美感。廣東水彩畫家黃增炎長期致力于水彩新媒材的研究與實踐,他在水彩紙上以乳膠漆或丙烯做底,使載體粗糙堅硬耐水耐磨;在顏料中加入適量的膠合劑使顏料變得略顯粘稠,在繪畫工具上選用毛質粗硬的油漆刷子,這些非傳統媒材工具的使用加上作者深厚的美學素養,使其作品造型堅實、色彩微妙、筆觸縱橫捭闔酣暢淋漓、肌理豐富耐看,與傳統畫面效果大相徑庭,具有了一種漢朝石雕般沉雄博大的美學品格。水彩畫家張英洪經常利用油水分離的原理在畫面上制造斑駁陸離的肌理效果,其作品《陶頌》繪制時在顏料中加入少許油,使水油若即若離的附著在載體上而呈現出特殊的斑駁肌理,這種肌理恰如其分的表現了古陶表面紋理的渾厚滄桑,使畫面呈現出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審美特征。
十二屆全國美展水彩粉畫展中的部分作品也局部使用了不同的媒材介質,使畫面的表現力大為增強。如陜西陳振國作品《秋醉大巴山》中前景樹的處理用鋸末進行堆積,再以水彩染色,出現豐厚的肌理效果,更好的表現了物體的質感和量感;廣東顏蘇平作品《風起》的背景大量使用布紋拓印的手法造成新奇豐富的畫面效果,與畫面主題十分契合;天津單愛蘭作品《希翼》,底層大面積使用丙烯底料做了簡單大氣的肌理,厚重而簡潔,對烘托畫面的慘淡氣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山東段國鋒《象由心生之八》、浙江任祥芝《家·二聯》、遼寧劉金鑫《局中人之靜候一》等作品均使用不同媒材對基底做了不同肌理的塑造,再施以拼貼、拓印、干筆疊加等非傳統表現技法,使作品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審美效果。湖北邵昱皓《桌前—續集》則將透明水彩與不透明丙烯顏料結合,使背景色層更加均勻單純厚重,降低了繪制難度的同時卻增強了畫面效果,有利于作者主題意旨的表達。
由此可見,水彩畫作品中綜合材料創新性的合理使用,可以達到對物象形體、色彩、質感、肌理等方面藝術化的加強和純化,其目的不只是對物象的寫實再現,還有對視覺屬性背后精神層面的實現和超越。
再次,結合具體作業對水彩綜合材料的載體、媒介、工具等進行分析講解及試驗實踐,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了解熟悉水彩綜合材料使用過程中所彰顯出來的特殊效果,并恰當用這種特殊效果來表現物象的視覺審美特性。在作業過程中應該注意,水彩綜合媒介表現并非簡單地把多種材料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據媒材的特點,利用其外部特征所蘊含的審美元素并賦予新的形式和內涵,幫助物象實現從自然樣式到藝術美的形式構成轉化,使其產生新的視覺效果,給觀眾以新的審美體驗。
水彩綜合材料介入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探索跨學科、跨畫種的知識綜合融通和媒材技法的表現。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極力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闊視野,從個人的生活當中及其周邊環境中發現美的存在,拓展多種材料表現的方法,激勵學生發揮富有個性的藝術創造才能。
(三)改變水彩畫作業成績評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