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綠化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GIS;城市園林;綠化;研究;應用
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GIS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軍事、測繪、生產等領域,其是將地理特征信息以數字化三維模型的方式重新顯現,實現地理信息的使用、管理及查詢。隨著我國綠色城市化建設的發展,GIS技術逐漸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為此,有必要開展針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方面的應用研究。筆者主要將GIS技術與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相結合,詳細探討GIS技術在城市園林綠化規劃中的應用,以期找到合理的城市綠化規劃方法和方案。
1我國城市綠化規劃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開展創建園林城市建設活動以來,各個城市都日益重視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新的技術也逐漸應用到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來,其中GIS是比較新穎的一種地理信息管理技術。當前,我國城市綠化GIS規劃應用研究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我國當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鮮有數字化建設管理系統,多數還是以紙質圖紙文件進行管理建設
整個城市的園林綠化工作規劃性強,但是在具體管理時,程序繁瑣,且在具體查詢、管理上由于使用的是紙質文檔,查閱、翻新和改建極為不便,部分發達城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園林綠化數字管理系統,但是其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無法為城市綠化規劃布局提供預見性模型分析,且無法模擬城市園林建設效果,因此有必要將新型的地理信息技術GIS應用于城市園林建設之中[1]。
1.2我國目前城市園林規劃對質量重視不足
對全局的綠化分布規劃質量掌握得不夠全面透徹,而傳統的非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也無法實現對園林綠化規劃布局的全局管理和分類統計,應用于GIS可以很方便地實現全局綠化分布的規劃及分類統計,以及為進一步規劃發展提供基礎性數據和決策建議。
1.3評價指標單一
目前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評價指標過于單一,普遍采用綠化率等指標作為唯一的衡量和評價指標,這是不科學、不全面的,而應用GIS地理信息管理技術能夠對城市園林綠化規劃進行全面的統計和管理,依據相關基礎數據提供多個指標進行決策,如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年生長空間指數、人均綠地等,依托這些全面的評價指標能夠為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提供更加全面的管理依據。
1.4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生態效益并不明顯
由于傳統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模式依托于紙質文檔,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市綠化規劃缺乏統一的數據分析,這就有可能造成城市綠化效應疊加而造成生態效益不明顯的現象。因此,有必要借助于GIS園林綠化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城市綠化規劃的平衡管理作用[2]。
2GIS技術在城市園林綠化規劃中的應用研究
2.1GIS園林綠化數據庫系統的構建
園林綠地信息管理系統相當于GIS外殼與綠色生態環境空間數據庫一體化的專題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的建立過程就是收集、輸入、儲存及管理與城市綠色生態環境空間有關的空間地理數據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構建空間數據庫總體方案的研究、信息提取與數字化和構建屬性數據庫總體方案、數據庫的建立和數據庫的綁定。主要是利用來自衛星圖像數據文件、FoxPro關系數據文件和各種文本數據等所載荷的有關校園綠地信息,采用多種空間信息系統和軟件交融集成的數字化方法,將數據按一定聯系組建成一個統一體[3-4]。
2.1.1GIS規劃圖設計。由于傳統的紙質文檔管理園林綠化規劃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無法實施三維全效管理,對于園林綠地的規劃存在很大的人為主觀主導因素,無法科學全面地實施綠化規劃管理。而借助于GIS技術可以很方便地實現綠化規劃圖的設計,對不同類型的土地、適宜種植的綠化植物、種植后的綠化指標及效果等都可以實現全面管理。因此,可以借助于GIS技術對綠化規劃進行提前設計布局,同時借用GIS本身強大的數據庫管理功能,實現不同綠化規劃、不同區域、不同植被等信息綜合在一個空間數據庫中進行管理[5]。
2.1.2GIS數據庫設計。對于GIS數據庫的設計,與普通的數據管理數據庫設計稍有區別,不僅要實現各種綠化數據的分類設計,如土地類型數據、植被類型數據、綠化指標數據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將多種數據庫組織在同一個空間組織數據庫中,并且數據之間互相交叉,要實現交叉信息的有效鏈接,這就為GIS數據庫的設計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和挑戰。在實際進行GIS綠化數據庫設計時,首先,要構建合理的數據組織形式,一般數據的組織可以有樹形、網狀、關系型以及混合型組織結構,考慮到城市園林綠化數據庫的復雜性,這里選用混合型數據組織結構;其次,要為不同數據組織結構設計信息交叉點,以實現不同關鍵字的分類檢索,要實現這一功能,就必須合理設計關鍵字,既要確保不同空間位置信息的關鍵字不重復,同時還要確保一個關鍵字能夠將所有與之有關聯的空間位置信息和屬性全部串聯起來,實現數據的混合型組織結構。
2.2GIS綠化空間地理數據的組織
在構建了GIS城市綠化數據庫的基礎上,要實現對不同層次的數據信息在空間地理上的組織,真正實現GIS空間地理信息管理技術的優勢。而GIS城市綠化數據的空間信息的屬性又十分復雜,項目種類也多,因此如何組織GIS綠化空間地理信息數據的組織是實現城市綠化規劃建設的一大技術難題。
從具體的實現角度來說,要對綠化數據的空間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如大體可以分為綠地信息(包括綠化面積、經緯度坐標、朝向等屬性)、植被信息(包括植被種類、生長年限、綠化率等屬性)、街道信息(包括轄區街道名稱、街道數量等屬性)等多個子空間數據庫。對于子空間數據庫的信息組織和數據管理,目前GIS技術都是將幾何意義上的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分開來進行存儲,分別用文件和數據庫進行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向是應用面向對象的數學模型以及真正意義上的用數據庫來管理海量數據的空間數據倉庫技術[6]。
關鍵詞:無人機技術 省級園林城市 綠化測定
中圖分類號:P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10-0071-02
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縣城)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部署的具體行動,對建設綠色生態江西,營造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保持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為了加強建成區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舒適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本課題利用無人機低空航攝數碼技術開展了縣域綠化遙感測定工作,以檢驗城市綠化、創建園林城市工作的成果和檢查綠地系統規劃的執行情況,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復檢提供客觀數據。
1 研究目的
為全面查清蘆溪縣建成區范圍內的城市綠地及綠化覆蓋情況,配合“江西省園林城市”申報工作,采用無人機攝影遙感方法,通過RS、GIS、GPS和計算機網絡等技術方法,按照統一標準,統計各項指標數據,分析無人機遙感技術的優勢,檢驗該縣綠地規劃系統執行情況和城市綠化及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為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2 研究方法
2.1 區域概況
蘆溪縣位于江西省西部,東徑113°55′—114°16′,北緯27°25′—27°47′,境內東南面多山,地勢較高,西北低平。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里??h人民政府駐蘆溪鎮,建成區面積5.65平方公里,人口3.9萬。
林業資源現有樹木品種64科、400多種,藥用植物有500余種。全區活立木蓄積量200余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000余萬株。是萍鄉的重點產林區、茶葉區和中藥材區。
2.2 數據來源
2.2.1 影像獲取
無人機航攝系統具有靈活機動、高效快速、精細準確等特點,在高分辨遙感影像快速獲取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是傳統航空攝影手段的有力補充,彌補了現有衛星遙感、有人機航空遙感在及時性與精細度方面的不足(如表1)。
2.2.2 影像處理
根據技術要求,在提取綠化遙感解譯信息前需對原始影像進行像控、拼接、糾正、調色等預處理,使用于解譯的遙感影像色彩豐富、綠色植被信息特征突出。影像處理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圖資料,結合影像清晰的特征點,選點均勻分布,通過ERDAS軟件進行幾何糾正,誤差控制在一個像元。(2)無人機航攝原始影像為0.2米高分辨率數碼影像,滿足測定影像要求。(3)對影像的色相、亮度、飽和度進行處理,使顏色符合人工解譯效果。利用ERDAS遙感軟件對影像進行色彩增強處理,形成新的突出植被信息的影像文件。(4)由于獲取的影像數據覆蓋蘆溪縣建成區范圍,所以無需鑲嵌。
2.3 實施方案
2.3.1 分類體系(如表2,3,4)
2.3.2 信息提取
城市綠化信息的提取首先是綠化覆蓋范圍的圖斑勾繪。采用人機交互方式,以提高作業效率及準確率,依據《江西省城市綠化遙感測定細則(試行)》和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來勾繪,借助人工目視解譯等手段,對遙感影像中的綠色植被范圍進行判定。
(1)綠化覆蓋范圍勾繪。綠化覆蓋面積是指城市中喬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綠化覆蓋范圍一般采用計算機自動解譯再人工干預的方法,提取綠化覆蓋信息。選用遙感軟件eCognition對影像進行面向對象的分類,輸出分類結果,再結合人工目視解譯,對結果進行檢查并修改,剔除建成區范圍內的農田、菜地以及池塘浮萍等假植被覆蓋信息,獲得建成區范圍內真正意義上的綠化覆蓋信息。
(2)綠地范圍勾繪。綠地的判斷按照《江西省城市綠化遙感測定細則(試行)》對五大類綠地的定義執行。具體描述如下:1)公園綠地。解譯標志:參照綠地規劃確定公園名稱,顏色以墨綠色或綠色為主,形態上多以云朵狀的喬木林和面狀分布的花草地為主,有一定的藝術布局,規模較大。2)附屬綠地。解譯標志:顏色以墨綠色或淺綠色為主,分布于建筑物之間,有規律的排列,既有云朵狀樹冠的喬木,也有線狀、環狀或面狀的草地或灌木花草地。3)防護綠地。解譯標志:形態上呈現帶狀排列,色彩呈深綠色。如道路綠化用地主要分布于街道的兩旁或中間。4)生產綠地。解譯標志:呈綠色,幾何形態規則。同時,由相關部門提供劃定資料協助確認。5)其他綠地。解譯標志:一般是城市中間或的大片綠地,可結合影像周圍環境加以判斷。
(3)利用其他資料補充。利用建設局提供的綠地相關資料,對所勾繪的綠化覆蓋和綠地圖斑范圍進行核實和修改。在建成區范圍內,影像信息包含了多種地物信息,并且地物相互交織在一起,這對綠化綠地信息的提取帶來諸多干擾。所以需要其他來源的資料數據作為補充,以對綠化綠地范圍進行檢核及修改。
(4)屬性信息的輸入。綠地范圍確定后,需對勾繪的綠地圖斑進行屬性信息的確認。根據解譯標志及其他相關信息對所勾繪的圖斑進行歸類。因此,在進行屬性錄入前,對矢量數據的屬性結構做了一定設計,使得屬性錄入時既準確又快捷,統計綠地相關面積時實現了自動化。
3 成果分析
蘆溪縣建成區內的綠化三項指標基本達到省級園林城市的標準,建成區總體綠化情況良好;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總體布局趨于合理。但也存在新建居民小區和老城區綠地率偏小的現象。在新建居民小區、老城區改造過程中,加強綠地綠化建設,以及主干道和其他道路綠化帶建設及養護,并對建成區內的綠地綠化進行合理布局,努力促使蘆溪縣特有綠地生態系統的建設,提高園林綠化質量及面積。
將常規數據源的綠化測定的數據(采用衛星遙感影像作為數據底層)和用無人機航攝影像進行省級園林城市綠化測定的數據予以比較,不僅發現無人機航攝影像清晰、分辨率高等優點,而且其具備的垂直或傾斜攝影的技術能力,彌補了衛星遙感和普通航空攝影遙感獲取影像時遇到的建筑物遮擋問題,很好的界定各種綠地的范圍,保證了數據的精度,確保了省級園林城市綠化測定工作的順利實施(如圖1)。
關鍵詞 城市綠化;現狀;問題;對策;安徽鳳陽
中圖分類號 S73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5-0194-02
鳳陽縣隸屬于安徽省滁州市,地處淮河中游南岸,地理坐標為北緯32°37′~33°03′,東經117°19′~117°57′。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蚌埠市接壤。鳳陽縣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長江(淮河)防護林、萬里綠色長廊工程建設、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建設、平原綠化三期工程等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森林資源不斷增加,林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最近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的“生態強省”和“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更是明確了江淮丘陵區中的滁州市為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重點區域,以期增加和提高鳳陽縣森林面積和質量、森林覆被率和林木綠化率。作為帝王之鄉、明皇故里,鳳陽縣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僅為了綠化工程實施在廣大鄉村盡可能地增加森林面積還不夠,還應該同時提高城市綠化的檔次和品位,在改善全縣生態環境的同時盡可能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環境質量、提升綠色質量。
1 鳳陽縣城市綠化現狀
鳳陽縣是歷史名城,境內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有明皇陵、韭山洞、狼巷迷谷、明中都城遺址、龍興寺、鼓樓、小崗村等。在2012年上半年,為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美化和綠化城市,創建全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鳳陽縣以“城鎮建設提升年、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為主線,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全面加快城市建設步伐。與此同時,對城市綠化提出既要有特色,與城市建設相匹配,又要順應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鳳陽縣委、縣政府精心謀劃,組織城市園林景觀工程項目,促使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完工,搶趕工程進度,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助推城市跨越式發展,提高城市品位。目前,鳳陽縣已全面實施新城區濱河景觀、西華街北側景觀2項重點工程及園林綠化工作。濱河景觀綠化工程含園林綠化和景觀小品,景觀水系占地20.67 hm2,開放式公園3.67 hm2。全長2 200 m、寬78 m,總面積約21.26 hm2,總投資約6 300萬元。
2 存在的問題
2.1 城市規劃與園林綠化矛盾突出
鳳陽縣城區城市綠地所占比例極少且結構單一,在早期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時,隨意性比較大,并未將園林綠化納入整體規劃當中,或者雖已納入整體規劃但仍缺乏科學、長遠的理論體系指導,城市綠化規劃嚴重滯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道路在延伸和新建,城市人口由城區向周邊輻射,相應的城市園林綠化并沒有隨著這些擴展而增加,難以滿足城市居民休閑游玩方面的需求[1]。
2.2 植物種類及配置形式單一,群落結構簡單
鳳陽縣現有綠化植物種類逾150種,物種比皖東、皖北地區豐富,常綠植物較多,但比例不協調,部分樹種在鳳陽縣僅存幾株,且種類與綠化分布面積比例失衡。在城市道路綠化中,行道樹樹種應用種類更少,主要為意楊、懸鈴木、香樟等。在小區綠化景觀配置上,植物群落結構也較簡單,導致穩定性差,生態效益難以發揮。鳳陽縣境內行道樹一般都是單排種植,少數用作隔離帶的道路帶內以金葉女貞、大葉黃楊、圓柏等修剪構成的組團形式居多,此種道路植物配置的景觀效果不明顯,觀賞性不高。
2.3 季相植物景觀不豐富
在城市景觀中,植物是季相變化的主體,也是唯一能使人們感受到生命變化的風景。季節性的景觀體現為植物的季相變化,植物的四季變化既是其對氣候的一種特殊反應表現,同時也是城市園林景觀中人們感受最為直接的景致?,F代的城市園林景觀,除了為城市和居民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之外,其景觀的豐富度會對人們的生活和精神深處產生深遠的影響?!按夯?、夏蔭、秋色、冬綠”是對園林植物配置的總體景觀效果要求,重視植物的季相變化,可以認為是提高城市綠化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但目前鳳陽縣道路綠化及景觀綠化中存在的普遍情況是:春季觀花的喬、灌木樹種較少,秋季觀葉樹種較少,且彩葉樹種如槭樹科、大戟科、漆樹科的樹種更少,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在城市綠化中沒有充分發揮,城市生機和活力表現欠佳[2]。
2.4 地方文化特色不突出
隨著現代園林綠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提出文化內涵是園林的魂,讓文化氣息融入到園林建設中,應站在繼承傳統與塑造優秀文化的高度進行園林營建,尤其要將當地特有的文化通過園林營建進行挖掘與弘揚。鳳陽縣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故里、我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在通過園林植物配置表現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形成地方文化特色,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3 對策
3.1 強化綠化規劃設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城市綠化規劃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新建公共綠地進行科學選址,加強規劃深度,提高精品意識。具體規劃時應從當地的實際條件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保護現有的山水景觀,自然風貌與人工營造綠地相結合,做到點狀、線型、面狀綠地相結合。在綠化規劃中尤其要注意樹種配置規劃,科學、合理的樹種配置可以實現景觀特色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3]。
3.2 增加植物種類,豐富季相景觀
在城市綠化中,應適當增加植物種類以豐富季相景觀。如在道路綠化中增加適用于行道樹的植物種類,可避免道路景觀雷同;在城市園區、小區景觀綠化中增加觀花的喬、灌木植物種類和觀色葉植物種類,利用其形態、花期各異的特點,營造豐富的季相景觀效果。同時,重視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應用,以增加立體的景觀效果,加大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鄉土樹種的應用比例和應用范圍。
3.3 多措施拓展城市綠化空間
在現有條件下,應積極拓展城市綠化空間,這不僅是城市綠化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鳳陽縣落實“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要求。實施利用現有綠化骨架,加快城市綠地的改造力度,加強道路綠地及小區景觀綠化灌木層和草本層建設,完善喬灌草等多層次結合的植物復合生態群落,增加綠地的葉面積系數。努力挖掘綠化形式,提高綠量,將垂直綠化、立體綠化、拆墻透綠等綠化形式引入進來,變平面綠化為立體綠化,提高綠化整體效果,延伸城市綠化空間,改善城市環境[4]。
3.4 充分利用鳳陽縣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體現文化特色
由于鳳陽縣是明初國都,我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且在地理位置上處于南方的較北面,因此文化氣息可以用各類樹種造型來體現,而且選擇的位置也至關重要,一般選擇中心的廣場以及文化街區和公園等公開場合。加上一些體現皇城的小品結合一些文化景觀,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比較有用的地理和歷史優勢。同時注意小崗村周邊的園區綠化,結合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使綠化能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新風貌,充分發揮綠地景觀的地方特色。
3.5 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
鄉土樹種資源是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證,也是進行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礎材料。應該積極開發、合理利用鄉土樹種,以免造成樹木資源的浪費。要在保護鄉土樹種的基礎上,組成區域性穩定的植物群落,有節制地進行引種,形成多姿多彩的景觀。同時,應以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慎用所謂的名貴樹種。
3.6 創新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引進市場競爭機制,發揮園林、林業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對綠化的設計、施工環節實施公開招投標及項目監理制度。在園林植物引種、種苗繁殖、綠化苗木培育方面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規格植物園和苗圃以及專業戶的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在已建成的綠化養護方面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宣傳、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加強養護,實現園林綠化設計、種苗供應、施工、養護的全新運行機制。
3.7 合理配置樹種
結合鳳陽縣的自然條件,提出以下樹種配置方案:①基調樹種選擇上,要求形成全城統一基調和綠化特色,可選擇樹種有楓楊、香樟、女貞、樸樹、懸鈴木等。②在骨干樹種選擇上,要求各種色葉樹種有機組合,作為重點觀賞樹種體現整體的綠化理念和特色。可供選擇的樹種有紫荊、欒樹、桂花、日本晚櫻、雪松、臘梅、西府海棠、枇杷樹、紫葉李、銀杏、紅楓、喜樹、重瓣白木香、金銀花、紫花泡桐、木芙蓉、白玉蘭、大葉黃楊、廣玉蘭、合歡、杜仲等。③一般樹種可選擇抗性較強、易管理的樹種,如水杉、黑松、馬尾松、構樹、側柏、迎春、榆樹、楊樹等。
4 參考文獻
[1] 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綠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5):4499-4500.
[2] 朱仙釵.淺談中小城市園林綠化的對策與措施[J].綠色大世界,2009(3):6-8.
關鍵詞: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自然;和諧
1 從城市綠化大環境和居民居住小環境來說明這個問題
1.1 綠地景觀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可充分展示城市特色
從大環境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各部分的綠化基本上是從交通線來展現的。因而,街道綠化更能彰顯城市的“個性”和特點,也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作為“牡丹之鄉”的菏澤,可以以“牡丹”為媒介,在主要城區干道綠化欄里面種植易于管理的品種牡丹。這樣,在國際牡丹花會期間,慕名而來觀賞菏澤牡丹的游客,不僅能在牡丹園觀賞到牡丹花,而且,在剛進入我們的城市時,便能感受到牡丹花香、牡丹的魅力,加深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印象。因此,有特色的綠化,也是一張城市名片。當然,因為牡丹花開放的季節性,我們可以在綠化欄里面插種一些四季常開的花的品種,以達到城市居民的審美需求。
關于交通線上的綠化設計,樹種的選擇應該主要考慮生態價值較高、觀賞價值較高及養護管理容易的品種。①選擇生態價值較高的樹種。a選擇吸收有害氣體能力強的樹種:汽車尾氣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而植物就像“空氣凈化氣”,可吸收有害氣體。比如:黑槐、榆樹等。b選擇滯塵能力強的樹種:據測,在有綠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m高處空氣的含塵量比沒有綠化的街道上含塵量低56.7%。c選擇殺菌能力強的樹種:街道的空氣含菌量較高,園林植物能有效地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數量。松樹、樟樹、柏樹的減菌能力較強。d選擇降噪能力強的樹種:園林植物具有明顯的降噪作用。冠幅大、枝葉稠密、莖葉表面粗糙不平、分枝點距地面低的樹種減噪能力較強,如刺槐、油松等。②選擇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a選擇觀花和花期不同的樹種:花團錦簇的景象使人流連忘返,所以應選擇一些觀花樹種。b選擇彩葉及有特殊觀賞價值的樹種,如白樺、金柳等。③選擇養護管理容易的樹種。
城市園林綠化不僅給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而且也是維持和保護生態平衡的一種有效體現。建設園林城市,可以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并能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傊瑘@林綠化具有以下生態作用:①改善氣候,調節溫度。②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③降低噪音,提高環境質量。保護生態平衡的核心是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所以,城市綠化中,應該多種植一些適合本地氣候的樹木種類和各種花卉。
1.2 從城市居住的小環境來說,居住小區綠化,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小區綠化分為廣義綠化和狹義綠化。廣義的。泛指只要增加了植物,改善了小區的環境的種植栽培園林工程等行為都可以算是小區綠化。狹義的是指在廣義的基礎上增加了人為的評判標準,如該植物的存在,對環境的利弊分析。小區綠化設計,追求藝術與環境相結合、文化與自然相融合,充分體現生態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如果只是大面積種植草坪,樹木種類過于單調的綠化配置,致使生態效益低,是不符合住宅小區綠化建設的生態含量要求的。因此,小區的植物種植品種也要多樣化,既要喬木、灌木、草坪相結合,又要有色葉植物、香源植物和木本花卉,還得考慮鳥類等的需求,適當配植果樹,如棗樹、桃樹、石榴樹,既能觀花,又具有經濟實用性,還能吸引鳥類等生物。在植物的配置上要根據季節變化,綠化本著達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冬季期間,臘梅花)的綠化效果,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居住環境。
住宅小區的綠化景觀規劃布局的方法:①點、線、面相結合。以公共綠地為點,路旁綠化帶為線,住宅建筑的宅旁綠化為面,三者相結合,有機地分布在小區的環境中,形成完整的綠化系統。②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立體綠化可以選擇攀爬性或者垂掛植物。③綠化與水體相結合布置。在住宅小區的河流、池塘邊種植樹木花草,修建小游園或綠化帶。水中可種植荷花。④綠化與各種用途的室外空間場地、建筑及小品相結合布置。結合建筑墻面、基座等布置花壇等,利用植物間隙布置休息小場所。
著有《環境之美》一書的芬蘭美學家約·瑟帕瑪說:“只有兩種類型的風景是可以接受的,一種是人類尚未觸及的,另一種是已經達到了和諧的?!比祟惿形从|及的,是純凈的自然之美;已經被人類所觸及的,只有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稱之為風景。所以說,我們的綠化設計應該彰顯生態與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已成為最為關注的內容。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求我們堅持設計原則,利用發展戰略,規劃合理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為人們創造一個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1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概述
1.1城市道路
城市的形成產生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為人們日常出行提供方便,便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并與城市的外部道路聯系[1]。城市道路可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等,它是城市的骨架,連接城市的各個領域。
1.2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指在道路的兩側、綠化分隔帶以內等種植樹木、花卉等,達到隔離噪音、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目的[2]。
1.3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意義
城市道路綠化對城市的影響越來越突出,主要體現在:(1)綠化功能: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提高綠地率。(2)生態功能:城市綠化景觀的主要因子是植物,植物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具有遮陽功能,提高空氣濕度,促使城市系統之間的空氣流通。(3)美化功能:植物具有豐富的品種和季節變化,能降噪、除塵、空氣凈化,具有動感效果,提高城市質量。(4)規劃功能:植物種植具有分化交通路線的功能,使車輛和行人的安全得到保證[3]?!?/p>
2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問題分析
2.1植物品種單一
據調查顯示,植物種植單一是普遍現象,特別是行道樹一般選擇香樟、桂花、欒樹,品種單一,植物群落不穩定,缺乏生態效益,同時,觀賞性植物缺乏,景觀效果差。
2.2盲目選用外來植物品種
外來植物品種可以增添植物的豐富性,但沒有經過深入研究而盲目引進外來植物,由于植物不同的生活習性,導致引進植物存活率低,甚至死亡,浪費資源,從而造成經濟損失?!?/p>
2.3缺乏豐富的季相景觀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四季有景是現在植物種植所缺乏的,春天觀賞性的花灌木少,秋天觀葉的植物少,植物的觀賞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沒有展現城市的生機活力。
2.4忽視城市的安全性
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時,沒有充分進行現場調查,沒有與周邊環境進行分析和比較,種植時,植物與電力線路、排水管線發生沖突時,導致植物根系沒有伸展之地,導致植物長勢慢,甚至是死亡。若在刮風下雨天,有可能導致電線斷落,使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4]。
3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原則
3.1功能原則
不同等級道路綠化植物的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快速路植物種植以人們的生命安全和保護為前提,綠化帶具有適當的分級,建議臨路一側道路綠化帶厚度為20~30…m,臨邊建筑的綠化帶厚度為15~20…m,對30…m范圍的中間部分,活動場地銜接環道,穿插其中。同時,深入研究道路的現狀,創造一個舒適、合理的道路環境。
3.2生態原則
植物的生活特性是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科學挑選植物品種,構成合理的結構。不同的區位環境種植不同的植物,如在醫院、療養院種植具有殺菌和保健功能為主的樹木;街道綠化選擇易成活,對水、土壤和肥料要求不高,抗煙塵、樹干通直、枝葉繁茂健壯的樹木;濱水景觀選擇耐水濕植物,與水景協調等。
3.3以人為本原則
人是城市道路景觀綠化設計的主體,任何一種景觀設計的物理空間形式都不以環境設計為目的,最終它是針對人們的生活,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要充分考慮行人的存在。在以機動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城市道路綠化的人性化設計主要考慮車行的安全感,同時體驗與自然零距離的接觸,實現“景為人用,人為景迷”的效果。
3.4藝術性原則
藝術性是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所追求的,既能展現綠化的美感,又能通過綠化彰顯個性,是文化的象征。城市道路作為一個文化內涵的生態走廊,能讓人通過行車、步行了解一個城市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的特點,實現“車上的路要走,人在畫中游”的完美景觀效果。
3.5協調原則
道路綠化的協調原則有2層含義:一是在不同植物之間的協調,如植物之間的顏色、形狀、高度和適應性;二是把控道路的基礎設施,如排水、燃氣、電力等,控制與綠化之間的距離,以免發生沖突?!冻鞘械缆肪G化規劃與設計規范》[5]中主要內容如下。(1)樹木與架空線。設置在汽車的架空線,不應在大街綠地。當必須設置時,應確保增長空間不小于樹木的生長空間。在架空線路的樹冠下,應選擇開放的剪切品種。電力線導線與植物最小垂直距離見表1。(2)樹木與地下管線外緣最小水平距離見表2。(3)有關樹木及其他設施的道路綠化及最低水平距離規定見表3。
3.6整體性與連續性原則
城市中的每一條道路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它是一種共同的東西,形成城市的整體特征。從整體上看,不斷尋求差異,實現統一的景觀效果的變化。同時,兩邊的道路綠化景觀將街道周圍的景觀小品、景觀建筑、自然山水等作為一個系統考慮,相互補充,切忌對道路綠地進行隔離封閉的設計。這樣,它會產生一個良好的秩序感和整體性,創造標志性景觀[6]。
4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發展對策
4.1安全需求是綠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
城市道路綠化以提高植物物種的科學性為主旨,避免使用的物種和現有設施的城市之間的矛盾。同時,可以提高景觀的遮光、防眩光、除塵、降低噪音和其他影響。此外,在交叉路口和機動車車道外避免種植超高的植物,以免產生誤導和遮擋等。
4.2增加城市景觀綠化選用的植物種類,實現
景觀季相為了實現城市景觀的季節性豐富,增加對街道樹種的選擇量,例如可以增加觀花喬木和灌木樹種,使城市道路景觀豐富多彩。通過植物的形態特征和開花植物的差異,增加景觀效果。
4.3對綠化中選用的植物品種進行科學配置
減少城市道路污染,可以選擇適宜當地生態環境、抵抗力強、耐修剪的樹種,此類樹種易于管理,而且有很強的抗輻射和耐灰塵能力。城市綠化景觀設計時,根據施工現場環境和城市整體需求,引進外來植物品種進行科學栽植,豐富城市植物品種,為城市增添活力,提高城市的品味。
4.4城市道路景觀綠化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原則”是道路綠化設計的核心原則,景觀設計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結合不同城市的發展特點,不斷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征,從而展現城市的多樣性與差異性[7]。
5結語
關鍵詞:森林資源;森林清查;空間發展措施;分布趨勢
1.結果與問題分析
1.1森林資源貧乏,屬少林國家
據第七次全國森林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蓄積居第7位。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全國森林覆蓋率2036%,僅相當于世界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積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暫且不與林業發達國家相比,僅與鄰國相比,據統計除蒙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3國外,其余國家在上述三個指標中均高于我國。
1.2森林資源地理分布不均
由于受自然條件、人為活動、歷史原因以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森林資源地理分布極不平衡。主要表現在:東南部多,西北部少。在東北、西南邊遠?。ㄗ灾螀^)及東南、華南丘陵山地森林資源分布多,遼闊的西北地區、內蒙古中西部、西南,西
藏中西部以及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華北、中原及長江、黃河下游地區,森林資源分布少。
1.3有林地面積逆轉現象和森林破壞現象嚴重
清查間隔五年內林地轉為非林地的面積雖比第六次清查有所減少,但依然有83173萬2濫伐、超限額采伐、亂占林地、毀林開墾等問題嚴重。
1.4人工林面積大、發展快,但質量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人工林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蓄積量只有35m3,僅相當于全國林分平均每公頃蓄積量7806m3的448%,不足一半。人工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4901m3,齡組結構不盡合理,中幼齡林比例依然較大。
另外,全國大部分地區人工林樹種單一,純林比重較大,因而抗病能力差,一旦受害,損失將難以估量。
2.森林資源空間分布趨勢
從我國森林資源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提供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的產品功能出發,結合森林存在的問題,按照點、線、面的空間結構,提出我國森林資源空間分布趨勢。
2.1城市綠化、自然保護區及典型生態區建設
城市綠化是整個生態環境網絡建設的重要部分。主要目的是追求生態和社會效益。在認識城市綠化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對森林、植被的景觀價值的認識。樹木、森林是自然景觀的關鍵因素,使人們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森林的氣息;對森林、植被的公共衛生保健價值的認識。合適的喬、灌、草植被可凈化環境,提高居民的身體健康水平;三是對森林、植被的生態平衡的認識。城市中各種森林、植被發揮其生態平衡的作用,需要一定數量,根據不同城市有害物質的排放,確定城市綠化水平。
2.2重點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速生豐產林基地和防護林建設、荒漠化防治、退耕還林
天然林一直是我國木材的主要生產基地,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林建設是天然林保護的主要目的。森林可以有效地改善農業牧業生態環境,增強農牧業抵御干旱、風沙、干熱風、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促進高產穩產,所以三北及長江中下游防護林體系建設有重大意義?;哪乐伪Wo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控制土地沙化,防止荒漠化面積繼續擴大;二是治理沙化土地,減少沙化土地面積。退耕還林是實現森林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2.3非木質森林資源建設
森林資源除木質資源外,還包含大量的非木質林產品資源,如竹、藤、花卉、藥材、松脂、橡膠等。非木質資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分散性,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非木質林產品資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場機制,應以市場為主導,開展形式多樣的開發利用機制;非木質森林資源單位產量低,生產成本高,在不破壞天然資源得前提下,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開展天然資源的人工繁育,增加后備資源,夸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3.政策建議和發展措施
3.1大力挖掘土地資源潛力,實現森林覆蓋率的跨越
要增加森林覆蓋率,必須以林業用地作為基本物質基礎。森林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加強林地管理??梢詮囊韵路矫嬷郑撼浞掷没纳交牡?,實現綠化;要加強控制有林地逆轉現象的發生,加強林地利用管理;大力加強四旁綠化建設,加強綠色通道建設、平原綠化及城鄉綠化;把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灌木林地納入林業用地管理范圍;放寬政策,在實行退耕還林之外,允許低產農田和閑置用死植樹造林;加強防沙治沙和西部地區水利建設,由東到西擴大林草植被覆蓋面積,改善氣候,增加降雨,變不能利用的土地為可利用的土地。
3.2把握各區域森林發展特點,發展區域特色林業
東北地區,用材林地面積已基本到位,今后主要任務是提高用材林地質量,加強防護林建設,包括無林地的營造、殘次林的改良等。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珍貴野生動植物保護,發展珍貴用材樹種資源和非木質林產品資源;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以生態環境改善為只要目標,以水源涵養林和防風固沙等防護林為主,在條件具備的地區適當發展經濟林;華北及中原地區,加強農田防護林體系,減少旱、澇、風、沙等災害,同時提供一定的薪炭林,適當發展經濟林,加強特種林建設,保護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珍貴人文資源;南方集體林區,結合退耕還林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速生豐產林工程等加強建設,科學發展;華南熱帶地區,通過森林資源的合理配置,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大力營造高標準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熱帶珍貴闊葉用材林,規?;l展特種熱帶經濟林;西南高山峽谷地區,加強區域合理配置,使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等各林種比例更加合理,提高本地區森林覆蓋率,保護生物多樣性;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維持生態平衡,防止荒漠化,保障水資源安全,恢復、保護和發展該地區森林資源。
3.3調整和完善各項林業政策,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實現綠色
林業政策調動群眾參與公共綠色建設的積極性。生態建設不僅是林業部門的事業,還需要全社會力量的支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實施為調動社會一切力量造林提供了契機。我們應抓住這次契機,廣泛吸收各種資金、各種所有制形式積極參與,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主體,全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局面,實現由林業部門辦林到全社會辦林的跨越。(北京林業大學;北京;100083)
參考文獻
[1] .高度重視林業的改革和發展.2009.6.22會見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代表時的講話
[2] 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
[3] 江澤慧.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第六卷).科學出版社
[4] 賈治邦.林業重大問題調查研究報告.中國林業出版社
[5] 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
[6] 張煜星.中國森林資源1950―2003年結構變化分析.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6.11(28):80-89
關鍵詞:天津空港經濟區生態格局生態效益
Abstract: this paper choose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arried out the ecological pattern evaluation and ecological benefit estimate two projects research.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ecological pattern for a detail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based on this, the ecological benefit estimation, for airport economic zone to virescen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 provide basic research, and for the same type of afforesting area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s useful advice.
Keywords: tianjin airport economic zone ecological pattern ecological benefits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被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以及天津市整體規劃和長遠發展的要求,天津空港經濟區要建成生態宜居新城區,因而環境綠化的基礎地位和支撐保障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外對鹽堿地區的城市綠化評價研究已經成為熱點和趨勢,而生態格局評價和生態效益估算是綠化評價內容之一。本文在對天津空港經濟區生態格局評價的基礎上,對其生態效益進行了估算,旨在為空港經濟區綠化養護管理提供基礎研究,并為同類型區域的綠化系統養護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議。
1 空港經濟區景觀生態格局評價
1.1 景觀生態指標選取
通過定量分析景觀格局的構成,把對景觀的空間特征的研究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研究為景觀單元:景觀單元式是反映給定的各景觀類型的數量、面積、形狀及出現頻率的統計類空間特征:包括斑塊的面積比、數量比、分維度(形狀)與斑塊的頻率等。第二個層面研究景觀格局,反映各個景觀單元之間空間構成關系的特征,研究內容包括斑塊多樣性、連通度與破碎度等方面指標。根據不同的研究內容,選取相應的指標,對現狀景觀格局進行分析評價。
1.1.1 選取反映景觀單元層面的指標分別為
(1)斑塊面積比:各類景觀斑塊的面積之比,反映了各類景觀斑塊在整個景觀格局中的面積比重。一般來說,斑塊內的物質、能力與按快面積大小呈正相關,但這種相關性并非呈線型分布。
(2)斑塊個數比:各類景觀斑塊的個數之比,反映了各類景觀斑塊在整個景觀格局中的數量之比。d=N/A
(3)斑塊內緣比(S):是各類斑塊周長與面積之比,S=P/A,它反映斑塊的邊界效應,通常情況下,內緣比越大,斑塊與外界交流的界面就越大,與外界物質、能量溝通交流的程度就越高。
(4)最大斑塊指數:顯示最大斑塊對單一類型或整個景觀影響程度。
LPI=Max(a)/A 公式(1.1)
A是整個景觀中的面積的總面積。
(5)斑塊密度(破碎化指數):每平方公里的斑塊數,PD=N/A,斑塊密度可表征景觀破碎化程度,密度小,表明景觀較為完整,無明顯的破碎化現象。斑塊密度d是用于描述景觀空隙度,在一定意義上解釋景觀破碎化程度。
1.1.2 選取反映景觀布局層面的指標分別為
(1)Shannon景觀多樣性指數:是指景觀元素或生態系統在結構、功能以及隨時間變化的多樣性,反映了景觀的復雜性,當景觀類型所占面積比例相等多的時候,多樣性指數最大,各類景觀類型比例差異增大時候,指數減小,若類型單一,指數為0。
H=-∑PilnPi公式(1.2)
Pi是斑塊類型i在景觀中出現的概率,(通常以其出現的面積比例來估算)
(2)景觀優勢度指數:表示一種或集中類型斑塊在一個景觀中的優勢化程度,優勢度越小,表明各種景觀的地位相當,優勢度越大,表明其中一種或幾種景觀類型占優勢。
D=Hmax+H=lnN+∑PilnPi 公式(1.3)
(3)景觀均勻度指數:描述景觀中各組分的分配均勻程度,其值越大,表明景觀各組分的分配越均勻。趨勢接近1時,說明景觀中沒有明顯的優勢類型且各斑塊類型在景觀中均勻分布。
E=H/Hmax公式(1.4)
1.2 空港經濟區內景觀格局評價結果與分析
對比2001年和2005年的衛星照片,從景觀的總體特征來分析,空港經濟區的景觀空間格局在建設活動的干擾下,形成了集中連片、斑塊面積均勻、形狀簡單規則、有較強規律性的景觀,改變了場地原有的農田自然特征,與周邊土地利用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城市景觀及城市景觀生態系統在空間分布上的決定作用。綠地與水體在斑塊個數與面積上均較少,但內緣比相對較高,且有集中趨勢,與外界物質能量交換較城市功能用地較多,對生態貢獻價值較大。
(1)從斑塊的數量和類型分析,在空港經濟區的建設過程中,自然類型的農田、魚塘等斑塊快速向由道路系統分割的人工斑塊轉變,區域內斑塊數量大量增加,破碎化程度提高,而且這種分割帶有明顯的強制性和不可逆性。自然斑塊迅速向邊緣集中和退縮,在邊緣地區保留了自然斑塊特征,與周圍環境有一定連通。總體上,自然斑塊數量和面積都很少,人工景觀斑塊占絕對優勢。
(2)從景觀多樣性指數、優勢度指數來看,景觀多樣性指數低,優勢度大,人工景觀占絕對優勢。這會對整體的生物多樣性造成重要影響。因此,空港經濟區的建設是典型的城市化過程,道路系統成為區域規劃和景觀格局的引導性因素,景觀格局和景觀特征發生根本性變化,開發建設過程中缺乏對自然過程的尊重。
(3)為了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干擾,應對區域內敏感、重要的生態斑塊和戰略點加強保護,增加與外界的連通,保持連續的生態過程。如果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對自然過程的尊重,中斷了許多生態過程,導致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的銜接很差,將來會產生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必須從建設初期開始統一規劃區內綠地系統和自然保留地,形成覆蓋全區域的兼有防護、連通、隔離、保證指標功能的綠地系統,調整人工斑塊占絕對優勢的景觀格局,更多保留自然斑塊特征。這是空港經濟區建設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區域發展遇到的根本問題。這些問題會對空港經濟區的持續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針對其目前的景觀生態格局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宏觀調整和優化政策和措施。
2 空港經濟區綠化的生態效益估算
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定量評價,既是客觀闡明綠化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作用的具體指標,又是用以檢驗城市綠地質量而改進城市綠化的有效手段。由于國內外目前有關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報道,大量均為對個體綠地(如幾hm2林地或一片草地)的小氣候效益的零散研究。將城市綠地視為一個整體,全面系統地進行大范圍的城市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還很少。
空港經濟區雖處于建設初期,但快速的綠化建設對區域生態補償、環境保護都產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借鑒同類研究的經驗和數據,與空港經濟區的實際相結合,進行綠地生態效益的初步估算,是綠化現狀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新嘗試。
2.1 綠地生態效益估算
截止到2007年9月,空港經濟區的養管綠地面積為121萬m2,其中草坪面積達59.8萬m2。落葉喬木為59134株,常綠喬木為3031株,灌木為61517株,草坪為598172m2。
表1 單株喬木、灌木和1m2草坪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量
表2 空港經濟區綠地生態效益估算值
通過以上計算可以得到空港經濟區現狀的綠地生態效益:
每天吸收CO2為249噸,釋放氧氣為173.9噸,蒸騰水量為20474噸,蒸騰吸熱為4.2×105億j。需要說明的是:估算結果中,由于空港經濟區目前仍處于建設初期,許多植物屬于近期栽植,特別是落葉喬木的生長除部分毛白楊、懸鈴木、饅頭柳接近正常樹冠以外,絕大多數落葉喬木樹冠及葉面積小于定量測定的標準值,綠地生態效益估算值會高于實際值。
盡管這樣,從以上的估算也可以看出,目前空港經濟區的綠地系統已經發揮了相當重要的生態效益,而隨著時間的延續和綠地養護工作的穩定開展,園林植物生長會越來越好,發揮的生態效益也會越來越大。
空港經濟區目前有高爾夫球場和森林公園兩個大型的綠地斑塊,同時擁有沿環河西路的人工河道(自然度較高)生態廊道,這樣的斑塊和廊道對空港經濟區的降溫增濕以及滯塵等有很好的效果。據研究,當陽光輻射到樹冠時,有20%-50%的熱量反射到天空,還有35%被樹冠吸收,在夏季喬、灌、草結構的綠地氣溫比非綠地低3-5℃,濕度可以增加10-20%,良好的綠地系統對改善小氣候,提高環境舒適度具有重要作用。
2.2 綠地生態效益評價與分析
(1)空港經濟區的數百萬cm2綠地最為整體在區域內發揮生態功能,是對區域開發過程中生態補償的有效措施,雖然生態功能計算的標準值需要調整相關系數,但建設期內綠地的滾動增加,又使得納入效益估算的綠地面積遠遠低于實際面積,因此,空港經濟區內綠地的生態效益只能是估算值,這是建設初期的典型特征。
(2)空港經濟區內綠地除穩定發揮吸碳吐氧、降溫增濕等功能外,在吸滯灰塵方面具有特殊的意義。由于道路、廠房、地下管線等大量基礎設施施工,區內的二次揚塵經過道路綠化、河道綠化、塊狀綠地的阻隔和吸滯而大大降低,同時區內現有綠化對調節區域小氣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空港經濟區內以道路綠化為主的綠地形式,也影響了總體生態功能的發揮。按照中國農業大學李樹華教授等的研究結論[31]:當城市綠地面積為1-2hm2時,其具有一定的增濕效應,但降溫效果不明顯;當綠地面積為3hm2時,其降溫增濕效果較明顯;當綠地面積為5hm2時,其降溫增濕效果極其明顯;當綠地面積大于5hm2時,其降溫增濕效果極其明顯且恒定。因此,3hm2可以認為是城市園林綠地可以明顯發揮溫濕效益的最小面積。而空港經濟區內大量綠地是沿道路的線形布局,缺少塊狀綠地,使得降溫增濕效果大打折扣,這也是空港經濟區綠地規劃中遇到的一個根本問題。
(4)部分綠地生態效益明顯。如森林公園采用大量栽植喬木的做法,短期內快速增加綠量,綠地內降溫效果明顯;區域邊緣地區除保留自然河道外,還規劃了較寬的綠化緩沖帶,在綜合利用雨水、防止河道水污染、降溫增濕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中心區域保留原來的高爾夫球場和大片水面,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心生態核。中心大道綠地率達到60%,能有效阻滯道路污染,并緩解道路的熱島效應。
參考文獻
[1]趙林森,高則睿,城市行道樹經營成本效益數量化分析研究概述,西南林學院學報,2004,(3):62~67
[2]李鐵軍,李曉華,日本的植被變遷與綠化效果評價,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03,(3):47~48
[3]徐小玉,張雪松,張萍等,武漢市道路綠化帶植物景觀評價研究,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9~82
[4]劉濱誼,姜允芳,論中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誤區與對策,城市規劃,2002,(2):76~80
[5]劉濱誼,姜允芳,中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城市規劃匯刊,2002,(2):27~29
[6]魯敏,張月華,沈陽城市綠化植物綜合評價分級選擇,中國園林,2003,(7)
作者:郭生龍;
出生年:1978年;
性別:男;
籍貫:甘肅武威;
學位:風景園林碩士;
職稱:園林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