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微觀經濟學筆記整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理解;掌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290-02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890年,馬歇爾(1842 —1924)發表《經濟學原理》,初步建立20世紀微觀經濟學。這是對19世紀邊際效用論及其以前的庸俗經濟理論進行綜合的結晶。該理論率先采用“經濟學”以代替傳統的“政治經濟學”一詞,以完全競爭和充分就業為基本假定、運用邊際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系統闡述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創立了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構成20世紀微觀經濟學的主體,后經過20世紀中期的擴展,微觀經濟學不僅研究內容有所擴展,如增加了一般均衡理論、建立了福利經濟學,而且研究方法得到創新,如引入數理經濟分析法、博弈論等,還關注經濟理論的實踐應用。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稀缺性條件下社會經濟主體的決策與選擇問題。屬于“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西方經濟學”二級學科,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高等教育中,微觀經濟學不僅已經成為所有經濟類課程和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也成為大多數非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課程。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基礎性、思維性、理論性和實用性并重的課程,在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中具有平臺性和不可替代的基礎性意義
學習該課程要具備一定的《微積分》知識。要學好《微觀經濟學》,需要具備《微積分》的知識。這要求學生要把微積分課程學好,這對學習好《微觀經濟學》課程有很大幫助。而學習好《微積分》課程本身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上經管類的學生是文理兼收,特別是對于文科生,學好《微積分》非常困難?!段⒎e分》學不好,對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相關內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比如對于利用數學方法推導利潤最大化的原則,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有的學生在做題時,計算方法知道,可是由于沒有較好地掌握求導公式,導致計算出錯誤的結果。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該課程難度大?!段⒂^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組成部分,它的知識體系來源于西方。故《微觀經濟學》教材有國外的原版教材,還有把國外的書翻譯過來的教材,還有就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前兩種教材的思路都是西方人的,造成國內學生理解的困難。即便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其內容也都是西方的,其中的一些假設、案例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會讓學生感覺比較生疏,造成學生理解的困難。該課程中的很多概念、理論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接受起來難度大。此外,這門課的內容邏輯性強,前后章節聯系比較大,所以,如果前面的內容掌握不好,要學好后面的內容,更是難上加難。還有就是這門課所涉及到的圖形多,坐標的表示又與數學上所學的相反,這些都增加了這門課學習的難度。鑒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和基礎課,該課程都安排在大一下學期,而此時,這些學生剛接觸了一兩門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更是剛剛接觸。而對學生本身來說,因為這門課是考研課程,所以,一部分早早立志考研的學生,會下工夫去學;而對于其他學生,特別是把大量精力花在兼職上的學生,花在學習上的精力有限,就會選擇知難而退,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影響教學效果。
2.該課程內容多。《微觀經濟學》包含的內容很多,它包括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論、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和微觀經濟政策等等,而這些理論本身又各自包含很多內容,如市場論又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雖然這門課邏輯嚴密,學生們依然會覺得內容繁多,要全部掌握比較困難。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領域面非常廣闊,如數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等等,無論對老師或者學生,要求都很高,很多人望而生畏。
3.缺乏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大學教學活動中,老師一般都是站在講臺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坐在下邊聽邊記的教學形式,學生只能理解和記憶教師所講的內容,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記錄、整理和背誦課堂筆記上,很少有同學去主動學習和研究同課堂教學有關的經濟學知識,也很少能獨立進行社會調查和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經濟學的課堂上缺乏老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缺少學生與社會的雙向溝通。大多數教師也缺乏所教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講課的針對性也不強。
三、解決的對策
1.學好微觀經濟學應多做習題。做練習題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經濟學概念、原理的理解,然后再讓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解決所提出的經濟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啟發式和對比式教學。啟發式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啟發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實施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教師在轉變傳統教學方法觀念的時候,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中國本土案例興趣的教法。由于微觀經濟學理論性強的特點,應理論聯系實際,多運用本土化的案例開展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把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潛力挖掘出來,從而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觀經濟學》一些章節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如果注意對相關內容的對比,就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供給理論和需求理論的比較,二者的概念、影響因素等大都一一對應。又如,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在結構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消費者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以預算收入為約束條件,而生產者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一定的成本為約束條件;在幾何圖形的分析上,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和生產者的等產量曲線、消費者的預算線與生產者的等成本線具有相似的特征,消費者消費的均衡條件與生產者生產的均衡條件具有相似的形式等等。再如,在市場理論部分,不同類型市場的含義及長短期均衡的分析都具有相同的過程,如果在講解的過程中注意對比不同類型市場的異同,就非常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3.突出對圖形的講解。在《微觀經濟學》里,有大量的圖形。學生如果對這些圖形不理解,想死記硬背就太困難了,也會漏洞百出。而一旦學生理解了這些圖形,會幫助他們掌握相關的理論,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加強對圖形的講解,講清它的推導過程,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某個圖形是什么樣的,還要明白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同時,還要注重圖形和理論的結合,讓二者相得益彰,使學生能夠作到通過圖形來理解和闡述相關理論。比如在講解需求變動和需求量變動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時,就可以通過圖示法來說明。圖表可以清晰地說明了需求量變動是指由于商品本身價格變動引起的消費者購買量的變化,需求的變動是指商品價格本身不變情況下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動。又比如,在講解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時,把概念和畫圖結合起來,更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在講解斯威齊模型時,通過它的假設條件可以畫出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圖,結合圖形可以很清楚的推導出寡頭壟斷市場的價格剛性。此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問題。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很多名詞都有英文縮寫,也要求學生掌握。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縮寫,需要教師把這些概念的英文表達告訴學生,從而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又如,還可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經濟讀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包括經濟思想史,一些經典著作,反映經濟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如《經濟學動態》等,介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的書籍,還有經濟理論應用方面的書籍如茅于軾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等等。這樣即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聲音的大小、語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豐富程度、語言的幽默詼諧、板書的工整程度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傊?,《微觀經濟學》教學就像是一門藝術,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而作為任課教師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思考,經過不斷地改進,讓我們的教學趨向完善,進一步地提高教學效果。
4.穿插講解式案例教學。穿插講解式講授案例側重于講述與解釋方式呈現案例,用于說明和論證微觀經濟學原理與規律。教師在講解某一章節基本原理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案例作為理論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理論問題。這一形式主要用于理論講解過程中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如在講授“機會成本”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自己選擇就業還是就學來解釋,機會成本的含義就是當選擇了就學而放棄了就業,失去了四年就業應該獲得的最大收入,這個被放棄的最大收入就是就學的機會成本;在講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學生難以理解,就以學生自己喝水的親身體會為例,渴了喝第一杯水特別舒服、到第二杯舒服、到第三杯不舒服,甚至最后難受,以此講解說明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通過鄰居種花及工廠污染來講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通過“囚徒困境”和“田忌賽馬”等案例講授簡單的博弈論等等。此外,還可以引人國內外有關理解經濟學原理的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等作為案例,使學生真正在心理上“樂”起來。通過所學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感到了微觀經濟學就是身邊的學問,學習的興趣高漲,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微觀經濟學理論。但這一形式的案例不能過于復雜,最好是一些對重點、難點能闡述透徹的小案例。這要求教師自己能深刻地理解和思考現實生活,組織和積累一些案例,在課堂上能信手拈來。穿插式講授的方法主要是知識點案例,能起到加強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4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劉施揚.《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改革的探討[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2).
[3] 張秋.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科技經濟市場,2009,(8).
關鍵詞:經濟學原理;公共管理;課程改革
一、《經濟學原理》課程在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經濟學原理》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基礎必修先修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基石地位不容小覷。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更加深入地學習諸如《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土地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公共政策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等后續課程。可以說,《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效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后續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針對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經濟學原理》課程應培養學生掌握經濟社會的一般運行規律,強化對公共政策尤其是經濟政策目標的理解、分析和判斷能力,提高運用經濟手段解決現實公共事務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二、《經濟學原理》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優化課程設置。《經濟學原理》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數學功底做支持,然而我國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招生對象主要是文科學生,數學功底較弱,因此建議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建議將《經濟學原理》開設在第二學期,學生在學習《經濟學原理》之前應先修讀《高等數學》。同時,教師在《高等數學》課程的講授中應多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科特點相聯系,增加經濟應用方面的知識。此外教師在講授《經濟學原理》課程時可以給學生指定經濟史方面的課外參考書,便于學生們了解經濟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這有助于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學生在經濟學學習中產生畏懼的心理。(二)整合教學內容。經濟學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雖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而完整的理論,但其內容紛繁復雜,分支流派層出不窮,教學中難以面面俱到。教師在授課時應盡量參考國內和國外的教材并在保持其基本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整合教學內容、重構知識體例、甄選教學案例、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對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教學而言,在講解宏觀經濟政策時應引導學生討論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政府所出臺的財政、貨幣、產業、人口等各類政策的背景及其影響或意義,促進學生深刻理解其內涵和原理,能運用其靈活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和現象。(三)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運用與改革方面,力求創新,改革常規的以教師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扮演組織者、指導者和答疑者的角色,盡量創新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梢試L試采用以下教學方法:1.多媒體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結合經濟學教學中出現大量圖表和推導的特點,在運用板書的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PPT的進入退出功能將推導過程和解題步驟動態體現在學生面前。此外,對于當下出現的經濟社會現象以及經濟政策的出臺,通過播放新聞視頻呈現在學生面前,引發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經濟學不僅求是還能致用。2.語言啟發式教學,即教師在講解經濟學術語、理論乃至作業時,切不可自言自語,一氣呵成,而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理解和反饋情況,通過語言啟發和對比分析,層層深入,誘導學生在掌握的知識和理論基礎上,自己主動思考并得出概念和結論。3.沙盤互動式教學法,即教師在講授時,可以嘗試運用沙盤模擬教學將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既有對經濟學理論如何應用現實的探索,又有現場互動演練,突破長期以來經濟學只能理論講授而不能實驗的困境,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4.案例教學,即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生活中鮮活、形象的經濟學案例,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學生帶入特點經濟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案例的選擇可以是與某一知識點緊密聯系的隨堂案例,也可以是在某一章或某幾章的理論系統講授后,有意識選取的綜合性案例。通過案例教學,不僅能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還能提高學生剖析經濟現象、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5.任務驅動式的研討教學,即教師可以就經濟學理論中主流學派出現的觀點碰撞上以及當下的熱點經濟問題上,提前布置學生收集資料,查閱各主流學派的核心觀點,并通過精心設計與組織,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辯論,形成不同觀點的碰撞交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四)改革考核方式。1.加大平時考查的力度。重視對學生平時成績的管理,比如課堂出勤情況、筆記撰寫情況、課堂提問的回答情況、課堂研討的表現情況、案例教學的參與情況,課后任務的完成情況等。通過量化指標加強對平時表現的過程管理與考核,而非“一考定乾坤”,促使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的興趣,養成主動學習、及時學習的良好習慣。只有堅持從平時成績抓起,才能客觀公正地檢查學生對課程知識和理論的掌握情況。2.組織小組案例討論、實踐調查??梢詫⑿〗M案例討論的工作成果或學生的實踐調查報告作為平時成績,按比例納入總評。而期末考試則可采取更為靈活的形式,比如,根據經濟學領域內的某個熱點展開深度論述,收集、整理、匯總當下專家學者的觀點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見解等,這能很好地檢查學生平時的讀書情況以及知識積累的廣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張艷.應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0):114-115.
關鍵詞:文科背景學生;定量分析方法;啟發研討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1018502
1 引言
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學生選修“定量分析方法”課程,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提升人文和科技素質,為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而且是學生學好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自身的需要。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定量分析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對大量數據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和處理,找出事物深層特征及其規律性,認識公共管理乃至社會科學領域中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探求理論現象之間的邏輯關系。
2 課程開設的重要性和難點
2.1 重要性
對社會現象中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量的抽象,用定量方法去描繪其狀態和進程,是人類思維能力提高的重要標志。在科學史中,運用數學工具和計算技術定量地研究社會現象,逐步實現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體化,這曾經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外其他許多科學家、思想家所向往和追求的重要目標。運用定量分析方法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在現實中已為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采用,并已有一大批豐碩成果。
前些年從政管院畢業的學生,也曾反映由于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的知識,他們在閱讀有關論文時都感到困難。這些事實都彰顯了在公共管理及相關專業教學中開設“定量分析方法”課程的必要性。
2.2 難點
開設“定量分析方法”課程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戰。
對學生而言,要求學生具備“宏、微觀經濟學原理”、“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專業英語和計算機應用知識。文科知識背景的學生普遍感到欠缺上述先修知識。
而對授課教師而言,除了要求有比較寬泛的專業知識功底外,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對基本概念作深入淺出的講解,這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現行教材也難以完全適應公共管理類專業的需要。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管院把教好“定量分析方法”課程列為教學研究課題。筆者有幸成為這一教改課題組的教師成員。
3 改進教學模式的探索
教學工作是由兩個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探求)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系統性工程。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挖掘出每個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是教學工作成功的關鍵。為實現這一目標,課題組提出“啟發研討教學模式”。
如圖1所示,我們從教學全過程的四個方面、全方位地實施這一教學模式以改進教學:
(1)教學理念: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研討式;
(2)教學方法:改單一課堂講解為多種方式學習;
(3)教學內容:改以教材為核心為以知識點為核心;
(4)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調動各種教學手段。
具體實施中,可從六個方面著手。
3.1 化解學生畏難情緒,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原來講“定量分析方法”課程,一開始就介紹該課程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并給出先修課程的要求。部分數學基礎較差的同學聽到這里就被嚇住了,課后就提出這門課太難,不想學;有的甚至申請撤課。這使我們認識到,化解學生畏難情緒、調動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再次開課時,改進了講述方式,先從同學們關注的時事入題,鼓勵同學們參與討論,各抒己見。由于當時社會關注的熱點不同,討論的議題也有差異。比如去年,正遇上金融風暴,我們一上課先介紹了兩派經濟學家的不同觀點:A專家說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影響很大,我國經濟將受到嚴重沖擊;B專家說跟我國關系不大,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沒有什么影響。然后請同學們發表意見,大家七嘴八舌,無法形成統一意見。我們及時把討論引向正題,指出要對這個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就要學會經濟指標的計算和經濟發展趨勢的預測。再說到同學們做的社會實踐、對通過問卷調查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繪制統計圖表等方法和技巧,都可以通過學習“定量分析方法”課程逐步掌握,從而化解了學生的畏難情緒,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熱情。
得體的舉止、優美的板書是教師個人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贏得學生喜愛的一個重要條件。喜歡授課老師也會激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3.2 以知識點為核心,做好基本概念的講解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統計資料和指標,統計調查,概率與概率分布,參數估計與檢驗,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計量經濟模型”等內容作為主要知識點,每個知識點作為一個單元,是課堂理論教學的重點。講解時,側重原理的闡述和性質的辨析,弱化數學過程推導?!岸糠治龇椒ā钡绕胤椒ㄐ缘恼n程多源于國外,部分術語尚未形成統一的中文翻譯和表述符號,給同學們理解相關概念帶來困難。教師在授課時,注重給出重要術語的英文說法,這對術語符號(多源自英文說法的首字母簡寫)的理解和記憶帶來方便;同時介紹國內相關文獻中出現的不同中文譯文,解決了學生在看其他參考書時可能碰到的疑惑。有的知識點,涉及的數學知識較難,講解時適當擴展基礎知識,把先修課程和后學課程串起來,使同學們體會到各門課程之間的邏輯聯系,增強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對于暫時跟不上的同學,通過自學、課后輔導或網絡答疑來協助解難;另有個別以前學理科的同學,學過一些相關課程,覺得教的內容淺了,希望學得深一點,我們指導他們自學相關書目,這些同學的提高又進一步促進了全班同學的總體水平提高。
對過去一貫倡導的“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記筆記,課后復習”,保留其合理的內涵,注入新的元素。提前通知即將開課的班級,為他們指定參考書目和授課章節,要求他們利用假期時間復習有關的數學和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做到有備而學。上課講解時適當地提問,調動大家參與、思考的積極性。每節課下課前花幾分鐘小結,并提出下節課要講的問題,供同學們預習,課后的作業既有教材的習題,也有實際的案例。同學有了問題,除面對面答疑外,還通過電子郵件反饋,網上答疑。對其中有共性的問題和困惑,將在下一次課上講解。
3.3 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手段相比有許多優勢: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形象生動;還可以多場景地切換、縮放和重現,使課堂成為不受時空限制的虛擬世界,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定量分析方法”課程涉及較多的數據、圖表等,用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顯示,采用多媒體可以靈活顯現。
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要強調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交流和互動。首先,課件的形式要服從教學內容的需要,不能單純地追求動畫效果,致使學生感覺眼花繚亂,分散注意力;其次,要把握好節奏,使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講解同步;最后,講解要重點突出,語言要有激情,才能調動學生的感情,激發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
當然,多媒體課件不是萬能的,它不能替代板書,尤其在推導公式時,板書表現出獨特的長處。教師邊寫邊講,學生邊看邊記,啟發思考,易于理解記憶,決不能棄之不用。
3.4 注重實例教學,實現由實例到案例的學習
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首創的“案例教學法”,在培養應用型、實戰型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獨到的功能和效果?!鞍咐虒W法”以形象、生動的實例再現理論方法,以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不自覺地理解了有關理論與方法。
學習“定量分析方法”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管理與科研中的實際問題。在“案例教學法”的啟示下,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從注重“實例教學”入手,逐步開展“案例教學”。
教科書上的舉例、數據往往比較陳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地將其置換為學生身邊的事例。例如,在課后作業里用學習成績單、身高、性別等的數據;在講國民經濟統計中的總量指標時,直接引用國家統計局新的統計數據;學習抽樣調查時,利用學生自己做的社會調查的數據;在講解回歸分析、模糊評價等知識點時,還曾直接引用我們正在做的研究項目或者雜志上已發表的成果。這些做法既提高了學生的關注度,又直接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緊密結合專業,服務于專業,也有助于專業水平的提高。
當然,無論“實例”還是“案例”,都只是教學手段的一種,適當運用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要控制好“度”,否則就達不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這就要求選擇的例子要符合知識點的要求,教師應在課前讓學生預先了解事例的內容,提出相應的思考題;在課上的發言要注意到普及,要實現全班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教師要注意在討論離題時,及時提示和引導,使討論回歸正題;討論結束和作業完成后教師要及時歸納和總結,對案例做出分析和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完善案例報告。
3.5 學習專業軟件,提高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
計算機“Excel”、“EViews”和“SPSS”等實用軟件,是處理數據的優秀工具,深受學生的歡迎。學生雖然學過計算機課程,但實際操作能力較差。對于“定量分析方法”課程,我們采取課堂講解與上機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安排了1/3(即18個學時)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戰演練。通過實際操作,既解決了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中遇到的計算問題,又幫助學生理解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和定義。為了使學生更容易學習和掌握,在學習和借鑒現有操作手冊的基礎上,結合“定量分析方法”課程的實際,編寫了“Excel”、“EViews”操作手冊,手冊中圖文并茂地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步驟,舉例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實際進行案例分析。
每次上機實驗課,都結合具體案例演練。講解時,先只做簡單提示,給出最終要實現的結果,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看怎樣做出最終結果?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在機房里巡視,記下操作中的問題,然后歸類講解,強調操作的要點,指出容易出錯的地方。由于大家經過自己探索,出錯后又對比了正確做法,印象深刻。通過課上練習、作業題復習、案例中演練,學生都基本掌握了操作要領。
3.6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教好課程的關鍵
“定量分析方法”課程不僅要求教師應該具備必要的知識結構,還要求能對較枯燥理論作通俗易懂的講解。為了教好課,教師要全身心投入,認真備好課。盡量搜集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讓學生容易理解。
把課教好了,學生學到知識,教師有了成就感,這是對教師最大的回報。在這同時,教師通過教學,也通過向學生學習,不斷提高了教學技巧,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知識水準,實現教學相長。
4 結論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今后將在以下幾方面繼續改進:
(1)對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有待系統和深化,以提高學生對前沿性知識的認知能力。
(2)加強案例的搜集、整理,組建案例庫,實現案例與基礎理論的無縫對接。
(3)建立網上試題庫,給學生構建一個自練自判的學習環境。
(4)總結和梳理定量分析方法在公共管理實務中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5)整理和完善備課資料,提高課程講義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美]R•M•克朗.陳東威譯.系統分析和政策科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文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