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護理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07)10-0045-03
【摘要】目的:在循證護理的指導下探討適合老年肝病患者的基礎護理方案。方法:對40例住院老年肝病患者實行對照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干預,進行評價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按循證護理原則護理的患者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結論:循證護理是科學指導護理實踐的理論,是臨床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現代護理轉變的可靠依據,即有據可循的現代護理發展,對臨床護理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循證護理;老年肝??;基礎護理
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the preliminary practice which nurses in the old age clinical foundation
Yen Jianrong Hu Mindong Ji Weizheng Zhang Liping Zhang Jiaohong Meng Lingxiang
【Abstract】Objective:In follows under the instruction which the card nurses to discuss suits the old age patient's foundation to nurse the plan. Method:Is hospitalized the old age patient to 40 examples to implement the comparison to nurs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vention nurses the intervention,carries on appraises and carries on statistics processing. Finally:According to 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the patient effect which the principle nurses obviously to be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Conclusion: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is the science instruction nurses the practice the theory,is clinical take experiences as the foundation tradition nurses to the modern age nurses the transformation the reliable basis,namely has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age which may follow nurses the development,to clinical nurses has the very good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Key words】Evidence - Based Nursing;the elder liver disease ;basic nursing
循證護理( Evidence - Based Nursing,EBN) 直譯為“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它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運用現有的最好的科學護理措施對病人實施護理。長期以來受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臨床護士往往將老年肝病基礎護理與老年人護理相提并論,使得老年肝病基礎護理在某些方面進入了誤區。我中心自2005年03月至2006年09月期間,應用循證護理原則針對老年肝病的具體情況制定最合適的護理方案,通過檢索Cochrane 圖書館、Medline 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學的資料和證據,再將可信的科學證據、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以及病人的價值和意愿結合起來[1],制定有針對性的、合適的基礎護理計劃,為老年肝病患者提供適合個體需要的完整的基礎護理方案。
1 對象
1.1 對象:40 例老年肝病患者系本院重肝中心住院患者,診斷標準按1990 年第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學術會議所修訂,其中肝炎16 例(急性黃疸型肝炎9例、急性無黃疸型肝炎2 例、慢性活動型肝炎2例、慢性遷延型肝炎3 例) ;肝硬化24例(膽汁性肝硬化3 例,肝炎后肝硬化9 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肝癌6 例(原發性肝癌3 例,繼發性肝癌3例) 。男31 例,女9例,年齡60 - 84 歲。神智清楚,配合治療護理,患者家屬同意。
1.2 隨機分成對照和循征干預兩組,每組20例,在護理過程中針對病人實施護理具體決策時,對照組按照常規的護理模式,干預組則按照EBN制定出護理措施方案的來護理
2 循證護理方法
通過與病人交流,查閱病歷,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用藥療效及用藥后出現的不適癥狀作為研究依據,根據個體差異展開循證護理。
2.1 制定護理方案:循證護理是整體護理的延伸和完善,護士根據循證護理的3個要素,即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將三者結合,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同時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幫助個體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2.2 尋找臨床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肝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具有緩慢進行性發展、不易控制、易致命的消化系統疾病的特點,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護士通過與病人溝通,了解病人對肝病的認知情況、肝功能的監測情況、飲食、藥物治療情況,根據老年人的認知及記憶力差的特點,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肝病的基本知識、飲食指導、口服藥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及口腔護理、洗頭、翻身。
2.3 根據問題進行系統文獻檢索,尋找實證并付諸實踐。
2.3.1 由于老年肝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常表現為發乏力、食欲差、腹脹,加上老年患者肝臟合成功能差,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時間一般較長,并且老年人本身行動遲緩,因此口腔護理特別需要。老年人由于代謝慢,口腔易聚集食物殘渣,又有假牙,對照組常規每日一至兩次口腔護理,常在白天完成,以生理鹽水為主。而干預組則根據病人特點,制訂出用碳酸氫鈉為主做口腔護理液,將常規模式改在早晨和睡前做口腔護理,同時要求每餐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結果受到病人及家屬的極大認同。
2.3.2 在老年人的皮膚和頭發護理的要求中,對護理人員而言困難較大,老年人不喜歡翻身、扣背、洗頭。檢索Cochrane圖書館,Medline 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學的預防和促進褥瘡愈合[2]的系統評價,Meta - 分析及RCT 相關證據,制定了針對病人最適合的護理方案:一般常規要求兩小時翻身一次,但沒有考慮病人的舒適度,每周洗頭兩到三次。我們根據資料認為神智清醒的老年患者,四小時翻身一次沒有問題,而且在下午治療少的時候給予移離床位,坐在沙發或輪椅20至30分鐘,同時扣背。首先在心理上給予他們信心,認為他們不是臥床不起的人,常可以讓老年人主動的配合,效果很好。洗頭則應該每天在下午兩點到四點洗,將洗頭的時間縮短,可以將舒適度提高,老人反而易于接受。
2.3.3 開展肝炎病知識教育:采取多種方式宣教針對老年人近期記憶力差的特點,采取多種方式,激發病人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育者與學習者面對面易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且可根據病人的接受能力與需要進行有效宣教。如專題講座可系統講解肝病的知識;科普手冊、電視、錄像、圖片、專欄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使用范圍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進行個體或集體的健康教育。
2.3.4 飲食管理:有賴于病人的自身管理,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是同年齡組體重正常者的3倍,體重減輕4.5 kg,既可降低肥胖者的血壓,又能增加降壓藥的療效[3]。指導病人限制過量飲食,尤其強調不進高脂肪、高鈉、高熱量及油炸食品,鼓勵多食富含鋅、鈣的食物,魚類蛋白有促進腎小管排鈉和降壓的作用,并且屬于短鏈脂肪酸,易于消化又適當補充了所需要的蛋白質,可減少鈉的攝入。同時勸導病人戒煙限酒。
2.3.5 合理用藥指導:給病人講解按時用藥的重要性及用藥的方法,老年人由于記憶力減退,對用藥的目的、方法難以熟練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脾、腎功能的減退,其用藥的不良反應較年輕人高3倍~7倍。反復向病人講解按時用藥的重要性、用藥的方法,直到掌握并看著病人服完藥。同時可選用不同顏色的藥杯、鬧鐘提示等方式提醒病人按時準確服藥。講解藥物的副反應:利尿劑應用不當,可引起電解質紊亂;口服退黃將轉氨酶的藥物易引起胃部不適,老年人的藥物代謝和清除率下降,應從小劑量開始;合理選用口服藥,兼顧并存的相關疾病及其他危險因素的干預治療及護理.
2.3.6 心理循證護理:讓病人了解不良心理狀態與肝的關系,學會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整,消除負性情緒。對遇事易激動、性情暴躁的病人,指導其性格塑造,加強修養,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放松療法、傾聽音樂、興趣培養、催眠暗示等心理療法,使其保持樂觀情緒,消除社會心理緊張刺激,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達到治療和預防肝病的目的。
2.3.7 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用SPSS 8.0軟件處理,記數資料采用 t2檢驗
3 結果
經1個月的治療及護理,循證組病人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及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一:
表一 兩組病人護理干預后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及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
4 體會
4. 1 密切了護患關系:通過運用循證護理,護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觀感受,更加關心和體貼患者,減輕了老年患者的焦恐懼,有效預防了褥瘡、口腔潰瘍等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
4.2 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循證護理要求護士必須有熟練的臨床業務技能、扎實的基礎理論水平,護理科研能力及文獻檢索能力。同時還要求護士具備一定程度的外語水平,以利于外文資料的閱讀。通過循證護理的運用,提高了護士在臨床工作中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促進護士對相關專業技能和理論的學習,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4.3 運用并實踐了新的護理觀念:循證護理強調并突出了護理服務應建立在目前所能得到的客觀資料的基礎上,并且循證護理最大的特點就是評價護理計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它要求護士必須通過對患者客觀資料的收集和查找國內外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找到最佳的護理措施,先進的護理理念打破以往的生搬硬套教科書的護理方法及傳統護理模式,根據患者的客觀情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人治宜,對“證”護理,建立一個更好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紅.循證護理的發展與展望[J ].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 (11) :495.20 (11) :495.
[2] 張雪梅,薛嵐,郭菊紅. 老年褥瘡的循證護理[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3,3 (1) :54 - 55.
1.1對象
以山東省老年公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日間照料中心、社會福利中心、居家養老中心、家政有限公司等養老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為調查對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老年護理專業教育需求及課程設置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基本情況、接受專業教育情況、老年護理專業教育需求情況、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情況4個方面。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為0.86和0.76。
1.2.2資料收集方法
解釋調查目的,統一發放問卷,當場填寫,當場收回。調查者檢查問卷是否存在錯填或漏填現象,現場征詢意見并正確補填。共發放問卷62份,回收有效問卷5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1.9%。
1.2.3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錄入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完成各主要指標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進行描述。
2結果
2.1從業人員一般資料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女性39名(68.4%),男性18名(31.6%)。30~39歲和40~49歲兩個年齡段的人員占63.1%。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23人(40.4%),滿5年及以上的34人(59.6%)。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41人(71.9%),滿5年及以上的16人(28.1%)。初級職稱22名(38.6%),中級職稱23名(40.4%),高級職稱5名(8.8%),無職稱7名(12.2%)。養老機構工作人員52名(91.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4名(7.0%),三級綜合醫院工作人員1名(1.8%)
2.2接受專業教育情況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57.9%在接受學歷教育期間接受過老年護理課程學習;50.9%在老年護理課程學習中堅持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為1∶1;43.9%已經參加過老年護理崗位培訓,31.6%正在參加老年護理崗位培訓;73.7%認為培訓場所應選擇在養老機構;認為培訓對目前工作非常有幫助者占61.4%;認為目前現有知識能夠勝任工作者占73.7%,不太能勝任工作者占10.5%;培訓方式多以全脫產培訓為主(52.6%);培訓時最主要的方式是理論授課、實踐操作、案例分析。
2.3老年護理專業教育需求情況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87.7%認為非常有必要設置老年護理專業;針對三年制??茖W生,63.2%認為應該在第二年開辦該專業;42.1%認為最合適的學習期限為6個月;98.2%認為非常有必要培養老年護理從業人員;78.9%認為非常有必要讓老年護理從業人員接受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被調查者認為老年護理工作內容和需要掌握和強化的知識及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統計見表2~4。
2.4老年護理課程設置需求
被調查的57名從業人員中,85.9%認為有必要設置老年護理課程。課程的設置主要通過借鑒相關資料,并根據我院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修訂而成,力求體現老年護理人才服務的社會性、實踐性和服務意識性。主要包含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人文基礎課和實訓課。按照必要性等級排序,專業基礎課程得分前3位的分別為病理學基礎(75.4%)、藥物應用護理(75.4%)、生理學(73.6%)。專業核心課程得分前7位的分別為護理學基礎(100.0%)、急救護理學(100.0%)、老年護理學(98.3%)、精神護理學(98.2%)、老年居家護理(94.8%)、營養與膳食(94.8%)、老年保健學(94.7%)。人文基礎課程得分前3位的分別為人際溝通學(94.8%)、護理倫理與法規(91.3%)、中國養老傳統(91.2%)。實訓課程領域最必要的為老年人疾病護理指導(98.3%)。按照重要性等級綜合排序,專業基礎課程得分前3位的分別為生理學(73.7%)、藥物應用護理(70.1%)、病理學基礎(68.4%)。專業核心課程得分前8位的分別為護理學基礎(100.0%)、老年護理學(100.0%)、急救護理學(100.0%)、精神護理學(98.2%)、臨終護理學(96.5%)、康復護理學(94.8%)、老年居家護理(94.7%)、健康教育學(94.7%)。人文基礎課程得分前2位的分別為人際溝通學(94.8%)、中國養老傳統(91.2%)。實訓課程最重要的為老年人疾病護理指導(98.3%)。
3討論
3.1構建老年護理課程體系是培養老年護理人才的重要環節
本次調查中,87.7%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設置老年護理專業,98.2%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培養老年護理從業人員,78.9%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讓老年護理從業人員接受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由此說明,開辦老年護理專業并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勢在必行。近幾年來,一些高校開始培養老年護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并不能滿足老年人服務的需求。雖然目前已有不少院校意識到調整老年護理課程的重要性,應增添老年護理學及相關人文課程,但真正開辦老年護理專業課程的院校依然不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過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針對老年人、慢性病、臨終關懷患者的長期醫療護理服務模式,大力發展老年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所以,我們理應順應社會發展,逐步調整老年護理教育布局,努力提高人員學歷層次,以促進學科發展。
3.2完善老年護理課程設置是培養老年護理人才的關鍵
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需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點,反映老年醫學、老年護理領域的新成就、新技術、新動向,體現多學科的相互融合和滲透。調查顯示,在專業基礎課程中,生理學、藥物應用護理、病理學基礎被認為是最有必要設置的3門課程,體現了這3門課程和老年護理專業間重要的關系。在專業核心課程中,護理學基礎、急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被認為是最有必要設置的3門課程,老年人患病后的特點決定從業人員必須掌握老年人特色護理,必須具備扎實的急救技能和護理實踐操作技能。而健康評估排名比較靠后,與齊玉梅等調查不一致,這可能與本研究中被調查者大多在養老機構工作,本身比較偏重護理有關。在人文基礎課程中,人際溝通學被認為是最有必要設置的課程,說明一線人員已經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數老年護理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方面并沒有體現其特殊性。老年護理是新興的專業,也是特別的專業,對于該專業學生的培養理應具備特殊性。所以在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教育中,要加強該專業的課程改革,重點提高學生的核心工作能力,而核心工作能力的培養或提高離不開反復的實踐練習。因此,應加大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在仿真情境下的練習強度,同時適當提高人文基礎課程比例,努力將其培養成老年護理專業人才。
3.3加強核心工作能力培養是培養老年護理人才的重要標準
關鍵詞:吸入性肺炎;臨床分析;針對性護理
吸入性肺炎主要是指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和胃、食管的反流物誤吸入下呼吸道,達肺泡及終末呼吸道,而引發的肺部炎性病變。吸入是病原微生物進入下呼吸道的最常見途徑,吸入性肺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老年人發病最多, 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及我國國情:我國人口及老齡化占世界第一位,而吸入性肺炎在我國老年人中的發病率每年都在遞增,,因其患病率及病死率較高, 死亡率高低與吸入物質量、年齡和基礎疾病有關,該病越來越引起臨床重視。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特點又與成年人吸入性肺炎不同,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臨床癥狀不典型,多因進食水嗆咳誤吸入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由于老年人體弱,各臟器處于衰竭狀態,免疫力下降,并伴有多種基礎病,因而使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本文回顧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吸入性肺炎15例,對其臨床資料,護理分析討論如下。
1臨床資料
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我科資料完整的病例共15例次,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齡60~80歲,住院天數19d~113d,平均25d。
2 臨床表現
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癥狀:多有誤吸或嗆咳的病史,與誘因有關,初期無癥狀,可于吸入數小時后(多2h內)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因喉反射性痙攣和支氣管刺激而引發喘鳴,劇咳,呼吸困難,神志不清者吸入時常無明顯癥狀,與1~2d后突發呼吸困難,發紺,咳漿液性泡沫痰,帶血,食管和支氣管瘺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每于進食后出現痙攣性咳嗽和氣急。
15例患者均表現為發熱、咳嗽、胸痛、肺部羅音,X胸片為兩肺紋理增粗,散在斑片陰影等,但癥狀不典型,發熱一般為中等熱。15例患者中13例伴有基礎病, 占86%,其中11例伴有二種基礎病,占73%, 4例患者伴有一種基礎病占27%。伴隨基礎病是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特點之一。
3 治療和轉歸
15例吸入性肺炎,14例為混合性感染,普遍存在病情重,病程長,占96%,先確定基礎病癥再進行祛痰和對癥支持等前期治療,根據臨床經驗選擇高效廣譜抗生素及抗感染藥物,再根據病情變化并結合藥敏試驗、和相應的治療效果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少數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應給予人工氣道或呼吸機輔助通氣,療效判定:痊愈:體征和癥狀消失,血常規及體溫完全正常,X線復查肺部炎癥吸收完整。好轉:體征和癥狀未全部消失,體溫和血常規基本正常,X線復查肺部炎癥吸收較好。無效:體征、癥狀無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同時治療基礎病,加之患者多為年老體弱,所以愈后差。
4 護理
本組15例在基礎病的護理都采取普通護理,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暢方面進行護理,對重癥以及昏迷患者需采用頭部抬高、側臥位等護理措施。在預防方面,沒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這樣患者愈后較差,住院時間較長,治療費用高與死亡率較高。因此,尋求和探索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非常重要。
老年人要改變吃飽就睡的習慣,飯后最好散步或坐著輕微活動15~30min。睡眠時不宜采用平臥位,應采用頭部稍微抬高的右側臥位或半側臥位,以避免分泌物倒流進入氣管及支氣管內。對于長期因病臥床的老年人,家人在喂食時要注意,不要讓食物誤進入氣管,造成老年吸入性肺炎。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患者每天需勤做深呼吸,家屬應為患者拍背及定期翻身,并協助患者排痰。對痰多的患者,在鼻飼前需要充分清理呼吸道并吸凈痰液,如患者發生突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時,應隨時注意是否發生食物反流的情況,并注意觀察吸出物顏色和性狀,做好記錄,并盡量避免用力咳痰,咳嗽時需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脫出。
同時要預防腸道感染,每次鼻飼前應洗凈雙手,鼻飼用具清潔消毒,鼻飼液現配現用。管口塞每次注食后清洗,必要時可用酒精棉簽消毒后清洗。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變化常較迅速,應密切觀察呼吸,脈搏,血壓及體溫的變化,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應密切觀察患者缺氧情況的變化。
氧療法 吸氧療法是肺感染的一種重要輔助治療。對于一般輕癥患者,一般以低流量給氧為主。對于嚴重呼吸衰竭,血氧分壓嚴重降低者,可輔以短時間高流量給氧,但切忌長時間高流量供氧,以免氧中毒,抑制呼吸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老年人往往多臟器功能減退,造成患者焦慮,煩躁,沮喪,憂郁等心理特點。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如態度上要體現出關懷,尊重,真誠,使患者獲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滿足,產生樂觀,自信的心理,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5 分析討論
吸入性肺炎是一種常見的病癥,任何年齡都會發生,尤其多發與老年人。因為老年人肺活量以及肺的順應性都以下降,會引起肺的彌散性與動脈血氧分壓降低甚至發生阻塞障礙,另外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對下滑,防御功能降低,所以老年吸入性肺炎發病率占據很高位置。本組15例患者60歲以上就有10例,占67%。年老體弱是其重要特點之一。
15例患者中13例伴有基礎病,其中11例伴有二種基礎病,使醫護人員對預防吸入性肺炎發生缺乏足夠的重視。特別是伴有腦血管方面疾病的老年人,患此病癥比一般性老年細菌性肺炎的患者病情重甚至有死亡病例。吸入性肺炎的癥狀一般不明顯都是一般癥狀,如發熱,咳嗽,大多數都未發現典型癥狀,15例患者中發熱均為中等熱,咳嗽、胸痛、悶也不明顯,這就使得我們不能及時發現及治療,這就造成病情的加重,延誤治療最佳時機,相對死亡率會升高,也給我們護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由于吸入性肺炎多由混合菌感染,所以臨床治療常選用高效廣譜抗生素,治療費用高,住院時間長,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一定的負擔。 從15例患者的資料看,伴有兩種以上基礎病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死亡率較高,所以應加倍重視。進行社會護理干預,精神心理護理干預,健康教育,患者的護理,對護理人員進行教育與護理監測,加強運動及生活等方面護理,確??谇蛔o理,防止出現誤吸等情況,加強鼻飼管的管理,對患者及住院家屬進行護理講解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等。使其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相應的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及家庭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揚青敏.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護理及保健[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7,4:80-83.
[2] 張健.中國老年衛生服務指南[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1:209-212.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44-01
對于老年人群而言,因為身體機能表現出一定程度衰退,從而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概率相對較高。此種疾病呈現出易復發以及周期長的特點,并且往往伴有系列疾病癥狀,從而使得疾病治療時間呈現出一定程度延長,使得患者生存質量受到顯著影響,所以需要通過有效措施,將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提高[1]。本次研究將確定最佳方式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質量,以此說明綜合性護理干預推廣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9月收治的62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組;對照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齡分布范圍為63歲~83歲,平均年齡為(67.93±3.12)歲;病程分布范圍為2年~12年,平均病程為(6.73±0.46)年;觀察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齡分布范圍為62歲~85歲,平均年齡為(67.95±3.19)歲;病程分布范圍為2年~13年,平均病程為(6.79±0.49)年;此次研究均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對于知情同意書,所有老年慢阻肺患者以及家屬均完成簽署;對兩組老年慢阻肺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展開比較,結果呈現出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老年慢阻肺患者在進入醫院后,臨床明確護理方式后,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方式完成;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綜合性護理方式完成;對于對照組,主要通過觀察慢阻肺患者病癥表現、患者基本狀態以及介紹醫護知識等完成;對于觀察組:①要求護理人員同老年慢阻肺患者之間可以順利創建友好?o患關系,在了解其負性心理狀態下并且完成心理狀態評估后,通過溝通以及交流,針對患者內心的系列猜疑予以解答,從而確保老年慢阻肺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基本工作以最佳狀態進行配合[2]。②對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呼吸運動加以指導,將康復訓練力度充分加強,主要體現為呼吸體操、縮唇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幾方面。在對患者實際情況加以了解的情況下,就打太極、散步以及慢跑等運動加以指導,從而對于患者抵抗力增強以及呼吸循環系統改善做出保證。③針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疾病治療需求加以了解,之后針對性創建個性化飲食方案,以此對于患者的病情康復加以促進。④對患者給予用藥指導以及吸入療法指導;⑤對患者接受情況加以評價,并且需要展開補充以及強化指導干預工作,最終確保指導-評價-加強的持續循環臨床指導模式有效形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老年慢阻肺患者QOL評分結果。
1.4 判斷標準 對于兩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質量,主要選擇QOL測評量表完成評定。主要于焦慮癥狀、抑郁癥狀、社會活動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幾方面展開評定,最終獲得分數同患者生活質量表現為反比關系[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所有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結果展開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QOL評分)組間對比以x±s形式展開t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老年慢阻肺患者QOL評分結果低于對照組明顯,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患者在患有慢阻肺疾病后,自身器官功能會呈現出一定程度減弱,并且表現出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往往出現疾病治療護理不配合的現象,對此通過將護理工作力度加強,對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病癥狀態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證。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146-02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也在日益的嚴重,并且腦血管病患者也在逐漸的上升,嚴重的威脅到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生活質量,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間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針對于采取社區護理干預的措施進行護理服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社區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110例,將這110例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55例患者,分別命名為觀察組和對照組。110例患者有男50例,女60例,年齡在55~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歲。觀察組55例患者有男30例,女25例,年齡在5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歲。對照組55例患者有男20例,女35例,年齡在55~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歲。
1.2 方法
對對照組55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的方法,對觀察組55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進行社區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一是,飲食護理。飲食應遵循低鹽、低脂原則,合理營養。缺乏微量元素是病情進展的因素之一,要注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二是,行為干預。主要就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為患者提供技能活動,不僅愉悅患者的身心,還能夠有助于患者的康復[1]。三是,心理護理。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主要消除患者的憂郁情緒,增強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轉。四是,早期功能鍛煉。盡早進行功能康復鍛煉,效果顯著?;顒又w肌肉有助于增加腦灌注,改善腦組織供氧和代謝。方法:起坐、站立、行走訓練、進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訓練[2]。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主要癥狀基本恢復,回答問題準確,反應靈敏,定向力基本準確,生活可以自理。有效:主要精神癥狀有所減輕,回答問題基本正確,但反應遲鈍,生活基本自理。無效:主要癥狀無改變或病情進展,回答問題不正確,生活不能自理[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由表1可知,對觀察組55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采取社區護理干預的方法,顯效22例,占該組臨床總人數的40.0%,有效32例,占該組臨床總人數的58.2%,無效1例,占該組臨床總人數的1.8%,觀察組臨床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8.2%。對對照組55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顯效20例,占該組臨床總人數的36.4%,有效29例,占該組臨床總人數的52.7%,無效6例,占該組臨床總人數的10.9%,對照組臨床護理的總有效率為89.1%。
表1 臨床結果對比分析表[n(%)]
■
注:P
3 討論
在臨床醫學上,老年血管性癡呆是較為嚴重的疾病,嚴重者容易誘發患者的死亡。因此,需要明確老年血管性癡呆的主要臨床癥狀,需要做好相關的的預防工作[4]。另外,針對于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護理方面,需要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的需要,結合患者疾病的臨床特點,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才能夠不斷的促進患者病情上的好轉[5-7]。另外,在護理人員方面,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應該密切的觀察老年患者的細微變化,并且應該及時正確的進行判斷,及時的進行處理,才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的效果。在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家屬進行及時的溝通,提高患者家屬的安全意識,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
在該的臨床研究中,采用社區護理干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能夠提高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患者的智力、生活自理能力。②能夠增強家庭對患者的支持,幫助老年患者的康復。③通過采用心理護理的方法,能夠不斷的解決患者心理上的問題,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舒適護理;老年?。粦脙r值
老年人因組織結構老化、器官功能逐漸出現障礙、身體抵抗能力逐漸衰弱等原因,患有各種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系統性疾病等病癥的幾率較高;與衰老有關的,且與自身特點有關的一系列疾病可統稱為老年病。對護理的要求相對較高,其護理強調自身健康的維護、疾病的控制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性、個性化、創造性護理模式,以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愉悅狀態[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住院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400例(男283例,女117例),年齡60~80歲,平均(71.2±3.7)歲。伴有高血壓者182例,伴有高脂血癥者132例,冠心病者71例,糖尿病31例,腦卒中57例,骨質疏松73例。納入標準:年齡60歲以上者,至少患有一種老年病者,處于預后護理期者,接受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危重瀕死者,意識不清醒不能配合研究者。按照就診順序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20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護理方法 (1)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即按照常規護理路徑,據患者病情、身體狀況等資料,結合醫囑制定護理方案,對癥治療,給予治療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等,遵照執行醫院常規護理管理,行常規查房、消毒等。(2)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選用綜合素質較強的護理人員,行舒適護理教學,務必使護理人員充分掌握舒適護理的意義、方法、目的、標準。①動作輕柔、細致照顧:于翻身、按摩或放置便盆時,動作輕柔,特別注意保持皮膚完整;注意細節,如給患者給水時,注意水溫、水質,使用便盆時前用溫水洗涮,協助患者更換衣物時,選擇衣褲征求老年人意見等,在保障治療的基礎上以患者舒適為目的。②細心耐心:老年人因生理、心理、所處社會環境等原因,往往言語羅嗦,性格固執,特別是患病后出于對病情的擔憂,往往喜猜疑、抑郁、暴躁,此時應給予患者理解與關懷,態度溫柔;護理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患者多進行交流溝通,注意傾聽,切忌爭吵與不搭理。③用藥護理:老年人因病情特異,抵抗能力差,易致不良反應,護理時應提高監護的標準,用藥時時刻注意患者情況,用藥后,叮囑患者臥床休息,觀察數分鐘。④飲食護理: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飲食應在科學營養搭配的基礎上,減少對腸胃刺激、不易消化食物的攝入,宜少食多餐、細嚼慢咽。⑤皮膚護理:老年人易出現壓瘡,應定期清洗,選用寬松、柔軟、吸濕性強的內衣褲;按摩皮膚、定時翻身,避免摩擦、損傷。⑥疼痛護理:老年病患者多伴有疼痛癥狀,應對癥預防;如腹部疼痛者,應指導和緩呼吸,選取合適,食用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減輕腹脹,促進情緒穩定,分散注意力[2]。
1.2.2 研究方法 記錄患者資料,統計住院時間、基護次數,意外事故(摔倒、脫管等)并發癥、治療結局等情況;出院時行患者滿意度評分。
1.3 判定標準 患者滿意度評分:滿分為100分,90分及以上者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相關指標 實驗組人均住院時間、人均意外事故次數、人均并發例次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2.2 患者滿意度情況 實驗組非常滿意率、不滿意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基于"人本主義"思想提出的護理理念,旨在以一種整體性、個性化、創造性護理模式,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愉悅狀態,從而提高治療、康復效果,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3]。研究中實驗組提供的基護次數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護理效果及患者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實驗組,可見在舒適護理理念應用于老年病患者效用顯著。經過大量的臨床經驗總結,各醫院已形成一整套相關護理方法,但老年病患者病情各異,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差異較大,醫院開展舒適護理應據實際情況,科學管理,合理調配護理資源。
參考文獻:
[1]李亞靜,王素婷,李慧芳.舒適護理理論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32(12):281-282.
【關鍵詞】 老年;骨折;護理;心理狀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1.23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202-01
隨著我國老年化不斷嚴重,老年骨折患者越來越多,在骨折患者中主要為胸腰椎部和髖部骨折為主。這些患者大多都需要長期的臥床治療,患者會產生孤獨感,表現出抑郁痛苦和緊張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患者大多會擔心骨折導致的疼痛、生活不能自理和發生意外等。為此,應對老年骨折患者在基礎護理基礎上進行生理及心理綜合性護理,促進患者早日痊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9例為研究對象,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5.1±3.6歲;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51例?;颊吖钦鄣念愋椭饕獮椋汗晒穷i骨折,股骨粗隆下和間骨折?;颊咧聜脑驗椋核蛙嚨??;颊咴诠钦矍熬加懈哐獕骸⒛X血管疾病、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將89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4例,實驗組4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措施
1.2.1 對照組護理 患者在入院后進行常規的護理以及健康知識教育,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和功能鍛煉,根據醫囑進行常規的護理,主要內容為:定時測量患者體溫、呼吸、血壓、脈搏等,密切的關注患者病情,并記錄其飲食和排出物的量、給患者適度的翻身按摩,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個體性的護理,巡視間隔時間為1-2h。
1.2.2 實驗組護理 在對照組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熱情地接待病人,了解患者的性格等,耐心細致地聽取患者以及其家屬的意見,并積極迅速地解決。大多數老年患者都存在聽力和視力障礙,在向老年患者介紹檢查治療方式時要細心、耐心且表達清楚,盡可能地讓患者了解和理解。在進行日常性查房時,要多和患者進行交流,并使用敬語,獲取患者的信任,讓其能主動地配合治療。同時,對患者的家屬要進行必要的宣教,讓其明白和重視治療以及護理工作對患者的恢復情況的重要作用,給予全力的配合。對于情緒波動較大的患者,要進行心理輔導,指導他們進行自我調節,理解和尊重患者,對其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疑慮在治療前進行詳細的解釋,消除其顧慮以及其他不良的心理因素,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手術中的患者還要進行心理護理,消除其對手術的恐懼和焦慮,術后嚴格地控制患者情緒波動,讓其主動地接受和配合康復護理。幫助患者改變,預防壓瘡的發生,動作要輕柔避免引起患者疼痛。
1.3 療效的評定 根據焦慮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焦慮水平進行評定[1],無焦慮(<35分);輕微焦慮(35-54分);中度焦慮(55-65分);重度焦慮(>65分)。同時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焦慮程度降低(見表1),患者手術后康復訓練依從性提高,住院時間縮短,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實驗組95.7%遠超過對照組83.6%,不良反應發生率實驗組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傳統常規的基礎護理對于患者切身感受不重視,會導致患者因為各種外界的因素產生心理障礙,對治療的效果以及預后產生不良的影響。綜合護理模式是在基礎護理上具有個性化且人性化的護理模式,一般稱之為人文護理,可以有效地保證患者在生理及心理各方面均達到治療的要求,同時能極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和家屬經濟或者工作的負擔。同時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取得他們全力的配合,有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還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護士的工作負擔[2]。
3.2 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者喪失,很容易導致其情緒的改變出現心理問題,患者常會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激動、恐懼等,同時老年人性情大多比較怪癖,對周圍事物的反應緩慢,不易接受新事物,對于治療和護理工作不予以配合,上述的心理狀況多不利于治療,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指導,解除其心理障礙或者負擔,可以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取得預期的治療效果[3]。
3.3 綜合性護理在常規的護理基礎上加心理輔導和康復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自身的修養。老年骨折患者因長期臥床,極易導致栓塞性靜脈炎的發生,患者往往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血栓遠側靜脈壓的升高和血管壁滲透性增加會使血管內的液體外滲引發水腫,一般發生在足部和踝部,要及時地調整患者的臥位,將患肢抬高,給予局部硫酸鎂熱敷等。同時對患者伴隨癥如高血壓等進行對癥治療,預防出現意外。
綜上所述,對老年骨折患者給予住院后的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焦慮程度,提高其康復鍛煉效果,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洪,韓燕.老年骨折患者166例綜合護理體會[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121-122.
[2] 溫方方.老年骨折的綜合護理心得[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8):2742-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