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影像的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PBL教學法;逆向式教學改革;醫學影像專業;影像技術能力;影像讀片;學習能力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實習的60名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計算機法分組,每組收入30名。參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為20~23歲,平均年齡為(21.25±1.03)歲;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為(21.26±1.07)歲。比較參照組與實驗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采用傳統PBL教學法,在教學前,帶教教師選取適宜案例且將問題提出。之后將案例及問題資料發給實習生,使實習生按照案例先自己學習教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查找。上課時,安排實習生對案例及問題資料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對其進行評價和總結分析。實驗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采取PBL教學法開展逆向式教學改革,將PBL教學法開展之前,教師對問題進行設計,先預評估實習生對教學目的的掌握程度,并尋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對實習生開展針對性的理論相關知識培訓及強化,之后按照PBL教學法進行教學。
1.3相關指標
(1)調查及分析參照組以及實驗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的實習效果,采取理論與實踐相聯合的客觀結構臨床考試(OSCE)對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的實習效果開展評估,共100分,其中,影像技術能力項目有30分,影像讀片分析及報告項目有30分,學習能力項目有20分,醫學影像專業綜合素質項目有20分。(2)調查及分析參照組以及實驗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總計算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影像技術能力評分、影像讀片分析及報告評分、學習能力評分、醫學影像專業綜合素質評分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教學效果的滿意總計算率為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的實習效果比較
與參照組實習生比較,實驗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的影像技術能力評分、影像讀片分析及報告評分、學習能力評分、醫學影像專業綜合素質評分均較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總計算率比較
實驗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總計算率為96.67%,與參照組醫學影像專業實習生(80.0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字:醫學影像技術 畢業考核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法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隨著醫學影像學科和新設備的快速發展而建立的利用醫學影像設備獲取、處理和分析醫學影像信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技術支持的新專業。目前國內各醫學院校對四年制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的畢業考核,在內容、項目上各有千秋,沒有統一的標準。以往傳統的理論筆試存在很多弊端, 這種考試重知識輕能力,只能檢驗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無法檢查學生的臨床實際操作能力,制約著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1]。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概念始于1975 年,由英國Dundee大學的Harden 博士倡導,目前已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廣為應用[ 2] 。近年來,國內有部分醫學院校采用了OSCE模式來評價醫學生或護理專業學生綜合應用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的能力[3,4]。自2010年開始, 我院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本科學生的畢業考核進行了全面的改革, 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理論考試形式, 采取了OSCE 模式的綜合考核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考核對象
考核對象為我院2010~ 2014 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本科學生。分別為2010 屆48人;2011屆30人;2012 屆33人;2013屆21人;2014 屆36人。其中男生91名、女生77名;年齡21~ 24歲,平均( 22±0.8) 歲。所有學生都經過一年的臨床實踐學習并取得合格的實習成績,同時取得參加畢業考核資格。
2 考核方法
2.1考核內容與要求
第一部分:綜合筆試(時間120min)
綜合筆試由學校組織專家統一命題,采用100 分制,按40%納入畢業考核總成績。綜合筆試含基本理論考核( 占60 分) 和病例分析( 占40 分) 兩部分。
綜合考試的內容及要求如下: 基本理論考核主要由5 門主干基礎課―――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x線攝影技術、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組成,病例分析由1 例骨科病例和選做1 例相關專業病例組成。
第二部分:臨床實踐考核
畢業臨床實踐技能考核時間一般在學生實習結束返校后第2 周進行,采取三站式方法考核。臨床實踐技能考核按60%納入畢業考核成績。
第一站: X線片閱片( 時間10 min, 占30分):考試采用筆試,利用交互式閱片系統提供十個選擇題,內容為x線診斷病例,每個病例提供患者的一般情況,主訴,臨床表現,體征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要求學生選擇最可能的診斷。
第二站:CT、MR片閱片( 時間25 min, 占40分):考試采用現場膠片閱片,考生根據膠片所見書寫診斷報告,提出可能診斷。
第三站:x線攝影擺放(時間5 min, 占30分):選擇難易度相差不大的臨床常用X線攝影操作40題 ,采用抽簽制,每人抽選1 題。兩人一組,互為模擬病人,要求考生邊擺放邊講解,考官在考生進行操作時或操作后,提出相關問題。
2.2組織實施
每一站考核題目由教研室主任組織人員命題,實行考教分離??脊儆筛鹘萄惺疫x派,要求為講師以上職稱,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人員,我院教學部負責審核。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第一站統一進行,第二、三站由學生抽選題目,每一站考核都安排2名考官,一名為主考官。學生則由教務干事及班干部組織,按抽簽順序參加考核。
2.3 成績評定
臨床技能學生每站考完后,考核教師當場給予打分。 X線片閱片滿分30分,18 分以上為合格;CT、MR片閱片滿分為40 分,24分以上為合格;x線攝影擺放滿分30分,18 分以上為合格;每站考核分數低于相應合格線者,須進行該站的補考,補考仍不合格者須補實習1~2 周后再行補考。第二次補考不通過者不予以畢業。每站考核成績之和便是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最終考核得分。
3 討論
3.1促進了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
經過連續五年實施多站式臨床技能考核,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實習中更加重視臨床實踐操作,更加注重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
3.2以“考”促“教”
通過分站考核,可以發現我們在臨床實踐教學方面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如我們充分利用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臨床技能模擬實驗室,加強對見習、實習生的臨床技能培訓,有效提高了他們的動手操能力;通過考核,我們發現學生理論知識方面存在不足,說明我們的理論教學還有待加強。
3.3 解決“一元化”的問題,形成“多元化”的模式
多站式考核改變以往一張試卷決定最終畢業成績的做法,客觀上改變了以往醫學教育多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能力的培養做法。使學生由被動的應付考試,變為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對疾病錯綜復雜的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理,鑒別診斷及臨床技能操作,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經過對多站式考核不斷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我們將會建立一套符合專業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醫學影像學專業的特點及基本規律,將教學目的與考核內容、考核方式、考核途徑及考核原則等要素形成有機的組合,形成多層次、多功能、操作性強的結構系統。使其既符合國際醫學教育組織要求,又適合中國國情的醫學影像技術多站式考核模式。
參考文獻:
[1]白波, 李偉, 王家富. 高等醫學院校素質教育中的考試改革[ 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3( 3) : 15- 17.
[2]景匯泉, 張訓巍, 于曉松. 影響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因素分析[ J] . 中國考試: 研究版, 2005, 7( 1) : 22-23.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診斷;臨床應用
醫學影像包含了超聲、介入、MRI、CT及X線等多種不同門類的新興醫學技術,自X線在1895年被發現以來,臨床醫學影像技術經歷了快速的發展時期。而在此之前,醫療人員進行診斷時除了解剖之外,就是依靠視、觸、叩、聽診對病情進行了解。由于不同的影像檢查技術在應用方面的差異,使得每種檢查技術具備自身的特點,因而醫學影像診斷對于醫學影像技術的依賴性也不斷增加。本文對醫學影像技術和醫學影像診斷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并且從專業的互補性和獨立性兩個方面對醫學影像診斷中影像技術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探究。
1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專業互補性
醫學影像診斷離不開醫學影像技術的支持,二者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系。醫學影像技術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層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診斷的科學指導,而醫學影像診斷水平的提升同樣需要高水平的醫學影像技術作為保障。只有通過醫學影像診斷及時將結果反饋出來,才能逐步提升醫學影像技術水平。由于不同的醫學影像技術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別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學技術的專業性較高,例如超聲檢查、CT、MRI等方法各有特點,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對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與研究,能夠發現不同的技術各有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1]。對于疾病的診斷,并非通過醫學影像技術就能夠得出最準確的結論,有時僅通過一種影像學技術就能進行診斷,而采用其他的檢查方式則難以檢出異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學技術都能對一些疾病進行檢查,但也應當出于對患者經濟角度的考慮,選擇最為經濟且適合的檢查方法。
醫學影像技術和醫學影像診斷在本質上是緊密聯系的,并且二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促進各自的發展。隨著當前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醫學影像診斷和醫學影像及時之間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3]。在整個醫療環境中,隨著新業務、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性科學的出現及快速發展,使得醫學影像診斷與醫學影像技術之間實現了有效的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患者的治療周期,大大提升了醫療水平。
2醫學影像的專業獨立性
在醫學影像技術工作中,主要涵蓋以下4個方面;(1)是具有常規放射學,超聲醫學核磁共振及CT等系統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2)是具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電子學等有關理論知識;(3)是在疾病診斷中比較熟悉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應用;(4)是比較熟悉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技術和發展趨勢。
在醫學影像診斷工作中,主要涵蓋以下4個方面:(1)是比較熟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及現代醫學有關知識;(2)是在臨床疾病診斷中具有應用多種影像技術診斷的能力;(3)是對醫學影像領域的各種技術具有深入的認識了了解;(4)是對醫學影像學分支的有關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比較熟悉。
影像技術工作主要是為臨床影像診斷提供多角度、多方位準確可靠的醫學影像信息,為影像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影像診斷工作主要是詳細觀察、分析影像技術工作中所能提供的信息,對其進行綜合歸納,以獲得比較客觀的醫學診斷結論。
3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及展望
摘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PACS等現有條件,結合學校E-learning課程平臺為本專業師生建設一個網絡學習交流平臺,
>> 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平臺中實現師生實時交互的設計 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研究 網絡版醫學影像學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的開發與應用 數字化仿真實驗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激勵醫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基于Internet的醫學影像學多媒體實驗教學的改革 醫學影像學檢查在法醫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多視圖模式的醫學影像動態學習平臺的構建探索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建設 地方院校醫學影像學課程建設的體驗總結 醫學影像學發展方向與學科建設的探討 醫學影像學教學方法研究 芻議醫學影像服務平臺的構建與完善 醫學影像設備學網絡多媒體理論教學和模擬實驗教學探究 基于Matlab的醫學影像增強與邊緣檢測算法的實驗研究 虛擬儀器技術在醫學影像實驗課程中的應用及研究 醫學影像學的現狀及最新的進展研究 醫學影像學的臨床教學體會 解讀醫學影像設備學的教學方法 關于醫學影像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qq-pf-to=pcqq.c2c.
[2]林文建;江魁明.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平臺中實現師生實時交互的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
[3]郝金鋼,時常旺,段堂榮,劉建興.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現狀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2).
[4]馬著彬,陳澤龍,邱景,黃潔君,歐陽湘蓮,劉民英.如何構建《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資源庫》[J].西北醫學教育,2003,(03).
P鍵詞:醫學影像專業;醫學影像學;就業前景;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0-0029-02
一、引言
在影像專業發展之初,就業前景可謂一片大好,五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甚至可達到100%。而隨著醫學就業市場的不斷成熟和各大醫學高校對影像專業的擴招,使該專業就業率連年下降。本文以當前嚴峻的就業市場形勢為背景,分析未來影像專業就業市場的趨向,為該領域的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就業需求區間化發展
就業需求趨向于區間化發展,而不同于區域化。這不僅是地域單純劃分,還是在就業需求整體結構中多層次全面的三維立體分析,涉及到體制、經濟、專業特性、人文等多方面,故表現形式也多樣。對此,綜合其矛盾深度、影響力等將其分為三大類。
1.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就業需求區間化。近年,大型最新型影像設備在全國使用率逐年上升。三級甲等醫院高速螺旋CT,大場強MRI,各類彩色多普勒超聲設備均已成為常規配置。就設備而言,雖然不同區域的醫院整體水平都在提升,但在尖端配置上拉開了較大差距。許多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遠遠落后,然而沿海發達地區的尖端醫院大都以最新型醫學影像設備作為向患者彰顯自身醫療實力的證據。這就導致各地區就業導向性的差異也極其明顯,以及所需要的人才差異明顯。例如:2008年7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全國醫學影像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第五屆二次學術會議中,上海衛校、上海職工醫學院周進祝、胡兵、桑玉亭撰寫的論文《超聲技師培養制度的思考》認為,超聲醫學發展的必然規律是:醫技分離,能級分離,迫切需要分別培養診斷、技術專業的人才。而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唐陶富等人的科研論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主干課程模塊化改革研究初探》則表達了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對綜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然而,各大院校在醫學影像學的教育上很明顯投資相對較小,除了在大專院校和本科院校影像技術與影像診斷有不同側重以外,整體區域之間并沒有做到因地制宜,而且地區與地區之間人才流通性相對較差,更加劇了這種地域上人才培養泛化與就業區間化的矛盾。
2.大中型醫院與中小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就業需求區間化。近幾年,醫學影像學就業雖較樂觀,但具體到醫院合理利用人才和畢業生選擇進入醫院類型仍存在不小問題。大中型醫院對高學歷盲目要求。許多大中型醫院更是對應聘學生提出了學歷必須本科以上甚至碩士學位以上的要求,而這些醫院大多已經實現了醫技分離、診斷與技術分離,對于部分影像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未免過于嚴苛。出現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受到專業限制,不具備出診斷報告的資質,而醫學影像診斷專業學生雖具備出診斷報告的能力,但由于其專業的對口性窄、技術能力弱,又不具備完全承擔“瑣事”的能力,導致教育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另外,由于大中型醫院多醫技分離,對診斷醫師不僅需要極強的專業能力要求,對設備研發、科研創新等也有諸多要求。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小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需要的并非大中型醫院所提倡的具有極高專業診斷能力的人才,而是復合型實用人才。但是因為中小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條件所限,其專業的診斷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被白白浪費了。只有深刻的認識到大中型醫院與中小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就業需求的區間化并調整體制與人才培養,有利于解決中低學歷醫學影像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合理配置高學歷高水平的醫學影像人才資源。
3.醫院內部就業需求區間化。其實,這里所說的醫院內部就業需求區間化是醫學影像專業本身與其他醫療科室之間的區間化,是尚未明確區間之區間化,而筆者認為,此區間化迫在眉睫。醫學影像學在目前中國的醫院中,與臨床外科學相比仍然作為輔助科室。但近幾年的發展,介入核醫學臨床應用水平的提升,醫學影像學在臨床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大多數醫院醫學影像仍然定位為醫療技術部門。為此,無論是影像醫師還是臨床醫師,在實際操作中都面臨極大的障礙。面臨搶救患者和醫療事故追責的兩難選擇,影像醫師因其權限不明和職業內容合法性不明而束手無策。例如:放射科醫師在從事放射診斷中,要給某些患者使用一些造影劑和藥物,若在造影中發生過敏,必須立即注射搶救用藥物。如不給放射醫師處方權,患者就可能失去最寶貴的搶救時間,造成嚴重后果。臨床與影像職能劃分不明確,一方面導致臨床醫師與影像醫師交流受阻,醫療護理的連續過程中出現極大的斷層;另一方面導致醫學影像醫師受到掣制、新興醫療手段難于發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學生就業時,因為就業需求未能明確區間化,導致醫學影像專業受到輕視,不利于人才的培養與招募。
三、就業策略
1.以本科教育為基礎,擴大研究生教育。市場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逐漸從傳統的大影像、全方位、多功能向厚基礎、強能力、有專長的臨床應用型人才方面轉換。本科教育是重視全方位的基礎教育,畢業生不具備個人特色和專長,更加談不上強能力,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學生必須提高和完善自己。因此,學校應在穩定本科教育的基礎上擴大研究生教育。
2.加強學科建設,打造特色和品牌專業,培養高素質醫學影像人才,提高市場競爭力。品牌專業是高校的核心資源,是高校獲取競爭優勢的直接途徑,是贏得生存空間的關鍵。在培養人才和學科建設方面要與時俱進,改善教育,更新設備。堅持對傳統影像學的教育觀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內容、模式以及管理綜合配套改革。目前具有一系列一流硬件設備,如校園網絡系統和學校教學平臺等,充分使用互聯網、多媒體、遠程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全面實施醫學影像學信息化建設工程,使我校醫學影像學課程的軟、硬件教學環境與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3.控制U招并建立醫學影像青年專業教師擔任兼職班主任隊伍。目前專業招生每年60人左右,通過調查分析,目前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負擔已經過重,如再繼續擴招,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并影響就業,因此招生人數不宜太多。同時,醫學影像青年專業教師擔任兼職班主任隊伍,與學生多溝通聯系,形成上屆帶下屆的階梯隊伍。
4.加強學校和用人單位的溝通,積極發掘、拓寬就業渠道,廣泛搭建就業平臺。信息是基礎,廣泛準確的用人需求信息能使就業工作事半功倍。學??赏ㄟ^召開招聘會,以電話、網絡等多種渠道把握人才市場動態,掌握就業信息,爭取就業崗位,同時對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和聯系方式統計歸納,在學校內部網上運行,供學生參考。
5.加強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學校應加強思想教育,積極引導畢業生到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目前我國正大力發展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大量的人才,學校應引導學生去基層建功立業。
四、結語
在當前社會形勢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無論是科研、實習還是教學都應該是以就業為最終歸宿,以滿足社會需求、服務大眾為根本目的。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生,雖然就業壓力沒有那么大,但還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時刻關心醫學影像的日后發展,為日后打下扎實的就業基礎而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李延靜,高慧,閆偉.醫學影像結構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3,(14).
[2]唐陶富.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主干課程模塊化改革研究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2).
[3]李延靜,高慧,閆偉.醫學影像結構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3,(14).
[4]張在沛.適應就業需求,開展影像專業本科專業特長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4):14-15.
[5]牛志敏.淺談新形勢下醫學影像專業畢業生理想就業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6):14.
[6]趙宇.醫學影像青年專業教師擔任兼職班主任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08).
[7]趙宇.醫學影像專業就業現狀分析與前景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02).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Imaging Profession
SUN Xin-jie,SHI Yue,LIU Qin-chen,SONG Xu-ming,ZHAO Yu,ZHONG Shan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China)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作業設計;網絡;操作;調查
對醫學影像學教學而言,作業設計無疑極為重要。為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很多教師均會在作業設計方面多下功夫,希冀通過有效作業設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醫學影像學習興趣。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時發現,截止目前為止國內關于醫學影像教學的研究較多,但關于醫學影像學作業設計的研究卻較為鮮見。為豐富該領域理論研究,本文特針對醫學影像學的多元作業設計策略展開研究。醫學影像學的作業具體可采取如下設計策略:
1網絡型作業的設計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醫學影像學教師將更多目光集中于網絡型作業設計。所謂網絡型作業,即借助互聯網布置作業,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中完成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更具實效性,也更符合時展潮流。例如,執教“泌尿生殖系統造影”時,教師借助微信平臺設計了這樣兩道作業:①靜脈尿路造影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分別為什么?②子宮輸卵管造影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分別為什么?作業布置下去后,學生在微信平臺上答題,答題完畢后將答案發送至教師個人微信。這樣做法的優點是:學生不會出現相互間進行抄襲的情況。待學生將答案發送至教師個人微信后,教師可隨時審閱,并針對存在錯誤的地方給予及時指導。網絡型作業比傳統紙質作業更具時效性,避免統一收繳作業的麻煩。在具體作業設計實踐中發現,學生對網絡型作業的設計頗感興趣。對于教師每次布置的網絡型作業學生均能積極有效完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布置網絡型作業之前應提前通知學生,從而有效避免部分學生由于疏忽無法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
2操作型作業的設計
對于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僅掌握一些與醫學影像學相關的理論知識仍遠遠不夠。在此基礎上還應積極培養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為他們將來的就業與工作打下重要基礎。例如,執教“醫學影像報告的寫法”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操作型作業:請結合課堂教學所學知識,自主編寫一份醫學影像報告。作業布置下去后,同學們積極完成作業。第二天上課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自告奮勇地將自身寫作的醫學影像報告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要求學生說明自己寫作醫學影像報告的思路,闡述醫學影像報告寫作中應注意的關鍵問題。通過動手實踐及作業展示、討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進一步得以增強。又如,執教“CT”時,教師可布置這樣一道作業: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室積極進行CT檢查技術實踐,并將自身實踐過程寫成報告??偠灾?,操作型作業的設計更利于提升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更利于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操作型作業是一種極為有效的作業,值得醫學影像學專業教師積極踐行和應用。
3模擬教學型作業的設計
所謂模擬教學型作業,是指要求學生針對新課寫一份教案,并依據教案進行模擬教學。這樣的作業設計頗具新意,是一種極好的作業設計方式。通過模擬教學型作業的設計,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新課內容的理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執教“MRI”時,教師要求學生依據MRI新課內容自主完成一份教案,并依據教案分小組進行模擬教學。在模擬教學時,可由一名學生充當教師,其他學生從旁聽課。大家輪流充當教師角色進行模擬教學。為保障該作業能順利完成,教師還在每小組安排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讓組長監督組內同學積極完成該作業。作業完成后,在第二天上課時,教師將課堂教學分為若干個片斷,要求學生自告奮勇完成各個片斷的教學。由于之前已然進行過教學模擬,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同學們也表現得極好。模擬教學型作業的設計是符合醫學影像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通過設計這樣的作業,可讓學生產生更多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無形中感覺到;醫學影像學的知識學習并不是那么枯燥無味。
4調查型作業的設計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課程建設;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9-0150-01
隨著醫學影像學的內容及其涉及的領域和深度不斷擴大[1],醫學影像學對臨床診治的幫助越來越大,尤其隨著介入醫學的發展,醫學影像學從簡單閱片診斷,已經發展到利用學科知識獨立對疾病進行診治并取得良好醫療效果的階段,但這也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強課程建設,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知識,學會正確運用各種醫學影像診斷學診療技術,是當前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2]。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總結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以學生為中心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授課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學生。為此,必須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要堅持在教學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性教學,以加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上要實行“少而精”的授課原則,注重精選講授內容,突出重點,主要是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教給學生,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和內容,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進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師針對不足進行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我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都得到了培養和鍛煉,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重視影像解剖等基礎學科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臨床實踐與影像圖像三者有機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它以人體解剖知識為基礎,通過不同方式的人體成像技術發現病變,并對疾病的臨床過程、轉歸預后和治療效果進行互相印證、互相補充及綜合評價[3]。影像都是以人體不同部位各種器官的系統解剖和斷面解剖的結構形態為依據,解剖基礎知識貫穿在醫學影像學的始終。只有熟悉人體組織結構的正常形態,才能真正讀懂影像所表現出的信息。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典型的病例影像與正常的組織結構圖像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授課,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講授醫學影像學時需以影像解剖學為基礎,將二者有效結合來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過程中要以提高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強調影像、病理、臨床以及各種影像學技術的優勢互補
醫學影像征象既是組織病理變化的反映,也與患者的臨床病程和表現有關,三者的關系密不可分;單純依靠一種或幾種有限的影像知識在臨床應用中很難提高疾病的正確診斷率[4]。因此,在指導學生分析診斷病例時應特別要強調聯系病理學基礎,結合臨床表現對影像征象進行系統分析、判斷,最后得出結論。在教學中向學生強調臨床與影像的聯系,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診斷的檢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決臨床問題,同時要提示同學們注重病理學與醫學影像學的相互印證、對照,才能不斷促進醫學影像診療水平的提高。各種影像技術都有其優缺點,不能相互替代,應有機結合,則可優勢互補,有效反映病變的特征,提高診斷的正確率,作為1名全面發展的放射科醫生對它們都應掌握,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各種影像診斷方法的互相滲透和融合,讓學生學會根據各種檢查方法的優缺點進行必要的優化組合,從而有效解決各種臨床問題。
四、雙語教學是醫學影像學發展趨勢
總的說來,各醫學院校對雙語教學的重視不夠,沒有制定長期、系統和全面的雙語教學規劃,各院校、各學科自行其事,各自為政,根本沒有相應的課程建設計劃,但是醫學影像學作為生命科學中的一門重要交叉科學,其理論基礎、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機器設備基本由西方國家最先掌握,為了深入掌握醫學影像,必須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從更高的層面來講,我國的醫學影像學要發展、要充實,要提高我們的學術地位,要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就要與國際接軌,就得培養大批掌握雙語的專業人才。所以必須重視雙語教學在醫學影像專業中的重要作用,雙語教學在今后的醫學影像乃至很多相關教學中都會占據很重要的作用。
醫學影像學課程建設一直都在不斷發展總結中,上述教學方法在地方醫學院校醫學影像學教學中都發揮著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發揮這些教學方法的優勢,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醫學影像學的課程建設工作任重道遠,在教學中還要面臨諸多問題,因此還需要不斷努力,進一步提高醫學影像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小平,李坤成,許衛.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6,22(9):62-621.
[2]劉玉清.進一步提高影像學診治水平的幾點思考[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5,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