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基本治療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安宮牛黃丸;甘露醇;中風;中臟腑;中醫辨證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45
中風中臟腑是指由臟腑器官病變引起的中風, 臨床表現為突發性昏迷, 中風中臟腑疾病患者在治療后常遺留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問題, 對其生活質量和生命治療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安宮牛黃丸具有良好的醒腦開竅、鎮靜止痙的作用, 可以有效針對中風中臟腑的大部分病癥[1, 2]。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6日~2016年2月26日于本院就診的50例中風中臟腑患者, 隨機分為西醫組和中醫組, 各25例。中醫組男13例, 女12例;年齡最大70歲, 最小48歲, 平均年齡(59.7±6.5)歲;病程50 min~8 d, 平均病程(2.5±2.0)d。西醫組男15例, 女10例;年齡最大75歲, 最小56歲, 平均年齡(64.5±7.3)歲;病程1.5 h~6 d, 平均病程(1.8±1.5)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西醫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病癥急性期要保持治療環境和患者的安靜, 減少不必要的挪動, 保持吸氧和通氣, 避免患者因難以自主呼吸而出現呼吸衰竭;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通道通暢, 查看患者呼吸道內有無痰液堵塞, 對于咳痰不能自理的患者, 需要進行吸痰處理。病發48 h內不予進食, 一般采用鼻飼方式進行營養吸收;以冰帽亞低溫方式進行治療, 維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 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泌尿道感染問題、壓瘡等, 加強對急性潰瘍以及中樞性高熱情況的預防和監測, 針對患者的血糖、血壓和腦細胞情況采取對應的治療方式, 使用濃度為20%的甘露醇125 ml進行靜脈滴注, 每間隔8 h進行1次, 持續滴注治療3~7 d左右。
中醫組在西醫組基礎上使用安宮牛黃丸保留灌腸治療方式, 具體操作為:安宮牛黃丸(哈爾濱同一堂制藥廠), 2~3粒/次, 使用38~40℃的無菌溫開水調制成藥水, 每2~3粒藥丸調制50 ml, 將一次性插管插入患者, 采用右側臥位姿勢進行灌腸, 插入深度約為10 cm, 緩慢灌入, 藥液保留時間需在1 h以上, 2次/h。
1. 3 療效評定標準[3] 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24分;顯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增加>10分;有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4分者;無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計分增加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中醫組基本痊愈2例(8%), 顯效10例(40%), 有效9例(36%), 無效2例(8%), 惡化2例(8%), 總有效率為84%;西醫組基本痊愈1例(4%), 顯效7例(28%), 有效6例(24%), 無效6例(24%), 惡化5例(20%), 總有效率為56%;中醫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長期高血壓病史及腦動脈粥樣硬化癥的中、老年人, 素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氣虛血癖等證候, 臨床可見神志昏迷、肢體強痙、大小便閉, 兼有煩躁不寧、氣粗口臭、脈弦滑數等, 或見神志昏蒙、腑脹痞滿、喉間呢呢連聲、舌苔黃厚、脈象弦滑[4]。對于中風中臟腑疾病的治療, 在傳統甘露醇靜脈滴注治療方式的基礎之上增加安宮牛黃丸保留灌腸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并減少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 提高患者未來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中醫組基本痊愈2例(8%), 顯效10例(40%), 有效9例(36%), 無效2例(8%), 惡化2例(8%), 總有效率為84%;西醫組基本痊愈1例(4%), 顯效7例(28%), 有效6例(24%), 無效6例(24%), 惡化5例(20%), 總有效率為56%;中醫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對于中風中臟腑疾病的治療, 在傳統甘露醇靜脈滴注治療方式的基礎之上, 增加安宮牛黃丸保留灌腸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并減少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 提高患者未來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茆文莉.安宮牛黃丸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優先出版.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3):202-203.
[2] 厙宇, 郜巒.安宮牛黃丸在中風陽閉證中的應用.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2):323-324.
[3] 石景洋, 唐學敏.安宮牛黃丸治療中樞性高熱37例臨床觀察. 遼寧中醫雜志, 2012(4):485-486.
關鍵詞:頑固性咳嗽;補氣滋陰法;補氣滋陰止咳方
咳嗽為常見肺系疾患證候,常見于臨床慢性咽喉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擴張、慢性或急性支氣管炎等,既是獨立性疾病,又是肺系疾病癥狀。頑固性咳嗽指患者在無明顯肺系疾病情況下,發生病程持續>3 w的咳嗽。中老年人由于年齡較大,體質虛弱,抵抗力差,是該病的好發人群?,F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老年頑固性咳嗽66例,總結性分析補氣滋陰法治療的臨床效果,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社區收治的頑固性咳嗽66例,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實驗組中女12例,男21例,共33例,平均年齡(68.59±6.43)歲,年齡23~50歲,平均病程(10.51±1.21)年,7~14年。對照組中女13例,男19例,共33例,平均年齡(68.40±6.55)歲,62~85歲,平均病程(10.47±1.06)年,6.5~15年。兩組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驗組治療方式為中醫補氣滋陰法,對照組治療方式為西醫治療?;A方:茯苓15 g,黃芪30 g,五味子10 g,沙參20 g,山藥15 g,麥冬10 g,炙甘草10 g,生熟地12 g,杏仁10 g,百部10 g,桔梗10 g。若患者氣短、胸悶,則在基礎方中加入丹參30 g,并將黃芪用量調至60 g;若患者痰粘較難咳出,則在基礎方中加入瓜蔞10 g,川貝母10 g;若患者口渴咽干,則在基礎方中加入玉竹12 g,花粉12 g;若患者咳嗽嚴重,且痰中帶血,則在基礎方中加入山梔10 g,丹皮10 g。1次/d,1劑/次,水煎,分2次取汁,共400 ml,分早晚服用,治療共10 d。治療期間,叮囑患者停服其他消炎、止咳、化痰藥物,并忌食煎炸、辛辣、油膩食物。觀察兩組療效,并對比有效率。
1.3療效標準 無效:治療10 d后,頻繁持續性咳嗽、氣短、口干、胸悶、乏力和盜汗等癥狀較治療前無改善,或癥狀加重;好轉:治療10 d后,頻繁持續性咳嗽、氣短、口干、胸悶、乏力和盜汗等癥狀較治療前基本改善;有效:治療10 d后,頻繁持續性咳嗽、氣短、口干、胸悶、乏力和盜汗等癥狀消失。總有效率=(好轉+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93.94%,2例無效,占6.06%;12例好轉,占36.36%;19例有效,占57.58%。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是84.85%,5例無效,占15.15%;13例好轉,占39.39%;15例有效,占45.45%。兩組相比,實驗組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P
3討論
造成頑固性咳嗽的原因包括AGER、PNDs、慢性支氣管炎、服用ACEI、支氣管哮喘等。頑固性咳嗽具有反復發作、遷徙難愈等特點,積年月累可引起腎、肺、脾俱虛,對肺之宣發、氣血運行及津液輸布造成較大影響,可誘發肺脹或心并發癥等,危害嚴重。中醫研究中將該病列入咳嗽范疇,認為本病雖起外感,患者經對癥治療后癥狀可消失,但仍有咳嗽表現,氣短,胸悶,痰少,質粘,日久不愈,應用止咳藥及消炎藥效果不甚理想,將氣陰兩虛作為該病主要病機[1]。由于中老年人體弱,氣陰虧虛,病程較長,肺陰虧虛,造成虛熱內灼,且肺失潤降,而肺氣上逆,引起咳嗽;由于虛火灼津,肺損絡傷,故痰少,質粘;陰虛肺燥,津液無法濡潤上承,而口干;因肺氣虛導致氣短、胸悶。
中醫研究有"母病及子"理論,認為長期肺之虛火可耗傷腎精,而腎精虧損又能引起口干、咳嗽、盜汗、痰粘等,辯證屬于肺腎氣陰兩虛,主張治療時以補氣滋陰為主,潤肺止咳,補氣滋陰,化痰[2]。補氣滋陰止咳方為中醫常用方劑,方中成分有茯苓、黃芪、五味子、沙參、山藥、麥冬、炙甘草、生熟地、杏仁、百部、桔梗,其中黃芪具有益肺腎氣功效;麥冬、沙參可益肺腎陰;山藥、生熟地具有補益腎精功效,輔以茯苓可增強山藥化痰濁作用;桔梗、杏仁具有止咳、利咽、化痰、清肺功效;百部可止咳潤肺;炙甘草調和諸藥,起到止咳、補氣、潤肺作用[3]。在本研究中,實驗組經補氣滋陰法治療后,治療有效率為93.94%;對照組經西醫治療后,治療有效率為84.85%,實驗組明顯較高,表明補氣滋陰法是一種療效較好的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對頑固性咳嗽患者采用補氣滋陰法治療,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淑萍,周鳳銀,田朝霞.補氣滋陰法治療老年頑固性咳嗽45例[J].陜西中醫,2005,26(8):742-743.
[2]高國青.中醫藥治療頑固性咳嗽的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06,28(7):557-558.
關鍵詞:中醫綜合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偏癱;FMA評分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raditional medicine on the FMA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Methods 68 patients were separat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 on averag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ere with rout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 FMA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separately. Results FMA score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higher scores than control group, all of the differences were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routine method and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FMA scores were better, patient's daily life also improved.
Key words:Traditional therapy;Acute ischemic stroke;FMA scores
腦卒中是一種在腦部的血液循環中常見的障礙類疾病類型。該疾病的病情通常較急、且致殘及致死率高。近年來,對于該病的發病率進行統計發現,該概率呈現出一定程度上升的趨勢[1]?;加心X卒中疾病的患者通常在運動功能方面會出現較為嚴重的障礙,如何選取治療方案有效的治愈疾病,盡量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降低社會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負擔,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2]。本文分析了中醫綜合性的治療方案,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FMAu分可能產生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于確診患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偏癱的68例患者,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采取隨機分配的原則,平均的劃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實驗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齡(52.4±6.4)歲,病程為(8.4±1.3)d,體質指數為(23.8±3.7)kg/m2。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52.6±6.2)歲,病程為(8.6±1.5)d,體質指數為(24.6±3.2)kg/m2。對于兩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進行的分析發現P>0.05,表明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中患者采用常規的內科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病情特點,進行常規的血壓和血脂以及血糖的控制,并注意對患者進行抗血小板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的防治。實驗組中的患者采用以常規的內科治療作為基礎并結合中藥以及中醫康復等綜合治療的方式。中藥治療主要利用補陽還五湯進行加減治療法(藥物配方中包括18 g的綿芪,12 g的當歸尾以及桃仁、草紅花、地龍、赤芍、香果各10 g,此外,還需分別向配方中添加3~5條的水蛭以及蜈蚣。以上各種藥物進行煎制,分裝成若干袋,每袋150ml),患者每日早晚各服用藥物1次。兩組患者均需進行主動鍛煉,對患者的步行功能進行適當的鍛煉。保證患者2次/d,時間維持40 min左右。
1.3 FMA評定 患者治療之前、治療1 w、4 w、8 w以及12 w之后相應的情況進行FMA評分。FMA總評分設置為100分,其中上肢的總評分設定為66 分,下肢設定為34 分[3]。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19.0 軟件對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以x±s表示,行t檢驗。若P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FMA的得分情況均優于患者治療前的狀態,進行比較分析發現P0.05,表明相應數據間存在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此外,實驗組患者經過12 w治療之后的情況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的意義,見表1。
3 討論
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與提高,腦血管方面疾病的診治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增加,然而患者的疾病仍然沒有得到較好的根治[4]?;颊叩哪X神經系統若由于某些因素出現損傷,可能會進一步造成患者神經代謝的系統功能發生紊亂,最終導致腦卒中患者腦部出現水腫和栓塞。對其生活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在我國的傳統中醫療法中,有多種方式可對患者進行治療,例如推拿和針灸等治療法,也可結合中藥進行治療,研究表明相關方法均可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以及機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對患者腦功能情況的改善有較好的作用[5]。
本研究結果發現患者治療期間FMA得分均優于治療前,但治療前后的差異卻沒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實驗組患者經12 w治療的情況優于對照組。表明通過基礎治療結合中醫綜合治療,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且伴隨治療的進行,采用本方案進行治療的患者獲得更為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常規治療與中醫綜合的方式相結合,患病者的FMA 得分情況不僅有顯著的改善,日常的生活能力也獲得提高。
參考文獻:
[1]鄒銀波.中醫綜合護理措施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0):2751-2754.
[2]李凌凌.中醫綜合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2):124-124.
[3]朱媛.中醫綜合治療中風偏癱患者22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4):85-85.
【關鍵詞】中醫內科;社區;不完全性腸梗阻
不完全性腸梗阻指腸道內出現腸內容物阻塞現象,它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病癥,也是一種特殊的急腹癥,受梗阻的原因很多,多是由于糞塊、腫瘤、蟲團阻塞、手術疤痕粘連、炎癥等原因造成的。不完全性腸梗阻發病較快,且病情發展迅速,由于病情復雜,短時間內就能使病情惡化。不完全性腸梗阻剛發生時,會導致解剖學和功能失調,接著會發生腸壁循環障礙、體液和電解質丟失等,最后甚至使病人發生休克,該病具有突發性,且臨床特征演變迅速,若治療不及時,極易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及時診斷并采取相關措施解除梗阻對腸梗阻病情的延緩和治愈都有重大作用。我社區醫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治愈的26例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臨床效果顯著,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顯示我社區醫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共收治48例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26例患者被安排在觀察組,采用復方大承氣湯為主的中醫內科治療方式,并輔助于西藥治療,其中女患者12例,男患者14例;年齡分布在45-81歲之間,具有61.5歲的平均年齡。22例患者被安排在對照組,施以傳統西醫治療方式,其中女患者10例,男患者12例,年齡分布在43-78歲之間,具有60.5歲的平均年齡。兩組患者全部有持續性腹痛的臨床表現,并伴有腹脹、嘔吐及無排氣等現象。儀器檢查可知,腸鳴音明顯減弱,甚至消失,腹部有壓痛現象。X線顯示腸曲擴張影或氣液平面,由臨床特征可初步確定為機械性不完全性腸梗阻。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梗阻程度、年齡和性別上無顯著差異,P>0.05,統計學無意義。
1.2治療方法
1.2.1分析觀察組。觀察組26例患者施用大承氣湯灌腸為主的中醫內科治療方式,基本藥方如下:芒硝10g,桃仁15g,赤芍12g,厚樸15g,枳實15g,生大黃50g。治療時應對癥下藥,若患者出現熱重臨床癥狀,應加黃岑15g,金銀花20g,煎汁內服;若患者痛甚,應加川楝子10g;若患者惡心嘔吐嚴重,應加陳皮6g,竹茹10g。服藥通常為2劑/日,如果患者大便不通,臨床癥狀沒有顯著改善,晚上應用開水煽服60-80g生大黃。同時輔助以西醫治療,并針對有些患者的特殊病癥,對其進行禁食、胃腸減壓、抗菌素注射等治療。
1.2.2分析對照組。對照組22例患者全部施以普通西醫治療方式,給予禁食,胃腸減壓,維持電解質和水平衡,進行抗生素治療,支持靜脈營養等,并每天進行肥皂水灌腸一次。
1.3評判療效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顯著改善;好轉:有輕度腹痛、腹脹現象,腹部有輕度或沒有壓痛現象,無反跳痛現象,腸管經X線顯示正?;蜉p度脹氣;痊愈:排便及飲食已無大礙,腹脹、腹痛現象消失,腹部無反跳痛壓痛現象,腸鳴音恢復正常,氣液平面經X顯示消失。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并進行t檢驗,認為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2結果顯示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效果對比(例,%)
由上表可知,觀察組最終臨床效果顯著,有效率可達100%,表明中醫治療不完全性腸梗阻具有很大優勢,比較對照組效果,數據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根據中醫學理論,腸梗阻常表現為腸腑閉阻、氣血淤結,類屬腹痛、腸結范疇?!伴]、嘔、脹、痛”為臨床上四大癥狀,常以里證、實證、熱證等為臨床表現病機。中醫上有六腑以通為用、辯證論治的原則,治療不完全性腸梗阻時應以此原則為基礎,施以復方大承氣湯通里攻下、行氣化瘀。藥方以大黃為主要藥物,大黃能直達下焦,蕩滌胃腸積滯;如添適量芒硝,可使得大黃泄熱通便、軟堅潤燥;枳化、厚樸能實溫中下氣、化痰消痞,且能治療反胃嘔吐痞滿脹痛等;桃仁、赤芍活血化瘀、潤腸;此方能調理人體氣息平衡,幫助腸道恢復疏通,使人體重返瀉而不藏的體征特點。
本文對社區醫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48例不完全性腸梗阻臨床患者資料進行了分析,從兩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來看,其中中醫治療為主輔助以西醫治療的方式臨床效果明顯,療效顯著。西醫輔助治療時,先對患者進行胃腸減壓,糾正電解質紊亂、脫水及酸中毒等癥狀,進而對患者有效循環進行改善,西醫的治療可為中醫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結:由資料顯示,不完全性腸梗阻現象在社區病發率居高不下,應引起社區醫院的高度重視。本文針對這一現象,研究了中醫治療為主的臨床治療方式,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結果顯示,對患者實施以復方大承氣湯為主的中醫內科治療方式,并輔助以西醫治療,可保證患者100%治愈率。但是,不完全性腸梗阻具有突發性,因此上述方法治療無效時,應采用手術方式對病人進行及時治療。
參考文獻
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是較為常見的骨折后遺癥,一般指的是骨折經治療后或骨折愈合后遺留的并發癥,致使關節活動部分受限,而強直則是完全受限[1]。肢體腫脹程度和關節僵硬程度與骨折損傷包括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的嚴重程度有直接關系,臨床常見治療方式多為中藥以麝香活絡酊噴劑等方式為主,本次研究旨意使用中藥熏蒸治療方式,觀察記錄治療骨折后期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的改善臨床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3例骨折后期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且所有患者均屬骨折治療后遺癥,呈現不同程度的肢體腫脹、關節僵硬,排除排除心、腦、血管等器質障礙者、患有精神類疾病者。其中觀察組4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50.8±6.7)歲;對照組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1.7±5.8)歲。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行常規中藥麝香活絡酊噴劑治療,以麝香活絡酊噴劑(本院制劑)外用、噴于患處,每日4~6次,輕柔按摩;對照組患者使用中藥熏蒸治療,采用中藥熏蒸機(規格:176×91×135),使用10~25分鐘,溫度43°~46°之間,根據患者癥狀選擇中藥基本方:(1)上肢患肢方:紅花12g,羌活20g,制乳香15g,透骨草20g,荊芥10g,羌黃15g,續斷10g,威靈仙12g,細辛10g,蘇木10g,五加皮15g,伸筋草20g;(2)下肢患肢方:三棱15g,獲術10g,威靈仙10g,桑白皮10g,木瓜15g,細辛10g,海風藤12g,絡石藤12g,透骨草20g,劉寄奴10g,海桐皮15g,川牛膝20g,伸筋草20g。兩組患者療程為15天。
1.3 療效判定標準
經治療后,顯效:患者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基本消除,無明顯疼痛感,日常生活不受影響;有效:患者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未完全消除,呈消除趨勢,輕微疼痛感,日常生活輕微影響;無效:患者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未消除或加重,明顯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傆行?顯效率+有效率。經回訪統計,患者對于治療滿意度,,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60~90分,一般40~60分,差
1.4 統計學方法
本院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2.2 兩組患者滿意情況對比
3.討論
中藥熏蒸是中藥外治療法的一個分支,在臨床又被稱之為中藥蒸煮療法或中藥氣浴療的名稱。這種治療方法在我國一些少數名族地區,又被稱之為“洪雅”[2-3]。主要原理是以通過熱藥蒸汽為治療因子的物理與化學綜合性治療手段。且我國應用年代久遠,自先秦便有相關記載,趨于成熟是在清朝時期[4]。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中藥熏蒸漸漸普及化,比較常用于休閑保健、康復療養、臨床治療等諸多方面。
本次研究中使用中藥熏蒸對于治療骨折后期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確有顯著臨床療效,其治療方式主要通過蒸汽熏蒸,改善體內氣血循環,去除體內寒毒,對根除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肢體腫脹、關節僵硬等病狀尤其顯效。當前使用較多的中藥熏蒸機為全不銹鋼智能中藥煮蒸器,平均一包中草藥劑可連續使用10次左右,且能根據患者病狀與適應程度自行調整時間與溫度,較為人性化,而隨著機器的自行運作,堅持10天左右,癥狀明顯減輕,以7天為一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便能達到理想效果。且從本次研究患者滿意度中可以看出,患者對于中藥熏蒸治療方式滿意度相當高,因其治療方式的舒適度與在治愈病癥的同時為全身做一次清毒使患者飽受益處。
綜上所述,對于治療骨折后期肢體腫脹與關節僵硬,利用中藥熏蒸治療方式,效果較為顯著,在調理病狀的同時,對身體內部病毒也進行清理,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治愈效果,具有R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任朝偉. 中藥熏蒸治療骨折后期腫脹與關節僵硬的臨床效果評估及報道[J]. 中醫臨床研究,2015,33(13):122-123.
[2]吳兆沛. 用自擬的中藥方劑配合推拿療法治療骨折后期肢體腫脹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2016,08(05):25-26.
關鍵詞:中醫外科血管病活血化瘀法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497-01
在臨床上,中醫外科血管病是一種和現代醫學上的靜脈、動脈性血管病比較相似的疾病,比如脫癥、無脈癥等。這種疾病的主要臨床特點就是發病的速度較為緩慢,而且相關的病癥比較的頑固,一旦嚴重就有可能導致肢體殘缺。在治療的方法上,采用中醫的活血化瘀法,能夠極大的改善患者機體的血瘀高凝情況,并相應的縮短治療的時間。同時,還能夠加快治愈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療的效果,最終減少致殘患者的人數。
1中醫外科血管病證的主要臨床特點
1.1患者的膚色出現異常。一般情況下,中醫外科血管病患者在患病期間會出現所患部位青筋暴露,或青紫的現象。這些皮膚上表現出來的特征也就是患者發病時所會出現的顏色,在診斷病情時比較容易觀察出來。同時,這些病癥也是血瘀證的最基本的臨床癥狀,可以直接有效的診斷出這種疾病的相關情況。
1.2患者的舌頭、脈搏都出現異常。在臨床癥狀上,患者患有中醫外科血管病之后,就會相應的出現舌質絳色、暗紅或帶有瘀斑的癥狀,嚴重的患者還有可能出現舌下青筋顯露的情況。這幾種癥狀的出現,都極其的表明了中醫外科血管病患者的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征,對于疾病的治療和檢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3患者會出現肢體疼痛的感覺。這個特征是中醫外科血管病患者最為明顯和具體的特征,患者一般表現為四肢出現瘀血,肢體比較疼痛的現象。而且這種疼痛還表現出比較固定的特點,出現陣段性的疼痛感,并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較難以恢復。同時,這種疾病所表現出來的疼痛感,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所出現的疼痛感受也不一致。比如,因為寒冷所導致的疼痛,則是隨著寒冷的增加逐漸的加重,一旦遇到更為暖和的地方這種疼痛感就會慢慢的減輕。而由于熱所患的中醫外科血管病,就會相應的出現灼熱的感覺,并且隨著熱量的增加逐漸變得更加的嚴重,一旦遇到溫度較低的地方這種疼痛感就會減輕。
2活血化瘀法在治療中醫外科血管病的臨床應用
活血化瘀是我國中醫學上比較傳統的一種治療方法,對于這種比較典型的血瘀證的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病因的不同,其相應的治療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钛龅闹委煼椒?,在治療中醫外科血管病的臨床應用上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2.1內外治療相結合。在進行對疾病的治療中,活血化瘀除了可以有效的對患者進行內在治療的同時,還可以相應的進行外部治療。在進行對患者的外部治療上,主要是以中藥外洗的方法為主。這種外洗的方法能夠促使藥力直接的到達患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保證患者血氣的暢通,并最終疏通瘀血[2]。但是,在進行外治的時候,也要相應的進行正確的治療,外治主要可以分成熱洗和涼洗兩種方式。對于靜脈淤滯性疾病的外洗,一般先進行中藥的煎煮,再趁熱進行熏治和外洗;對于動脈淤血性疾病則應當先進行中藥煎湯溫洗,再逐漸的改成涼洗。對于患者疾病的不同發病原因,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也應當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法進行,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最有效的效果。
2.2先急后緩的治療。一般情況下,中醫外科血管病患者出現肢體疼痛為最嚴重的情況,這也是治療這種疾病最根本的地方。而當動脈瘀血性患者的病情發展到較為嚴重的程度時,通常都會出現肢體疼痛的現象,表現出非常難以忍受的狀況。因此,在進行這種狀況下疾病的治療時,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會先進行對這種疼痛的情況的治療,采用一些急止痛的活血化瘀湯藥進行治療,這些中藥主要有乳香、穿山甲和皂角刺等。
2.3寒熱相分開的治療。中醫外科血管病患者的發病原因,是進行治療的主要依據,而血瘀發生的原因主要存在由寒而致、由熱而致和寒熱相互交替作用而致。因而,在進行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時,就應當先進行對患者疾病寒熱原因的分析?;钛龅闹委煼椒ň妥⒅亓诉@一點,對患者疾病的治療進行了有效的寒熱原因的分析,再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治療[3]。比如,對于由于寒邪侵襲的動脈瘀血性疾病的治療,主要采用的是陽和湯或當歸四逆湯加味,進行對患者的散寒。
3結語
綜上所述,中醫學上的活血化瘀的方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能夠有效的治療中醫外科血管病。其相應采用的是辯證施治的方法,科學的體現了我國傳統中醫的治療理念?;钛龅闹委煼椒?,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的方法,能夠為中醫外科血管病患者帶去福音。在今后的治療工作中,應當靈活的使用活血化瘀法,根據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胡順金,曹恩澤,方琦.右旋糖酐-40合丹參注射液對腎病綜合征輔助治療作用的觀察[J].安徽中醫臨床雜志[J].2009,(06)
西方醫學診斷和治療的科學依據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式來確定病情,用大量不同藥物治療的結果歸納成為藥物治療方式,這樣的方式,治愈率會相對比較高,這也是為什么西方醫學受到普遍推崇和認可。
而中醫是一種典型的經驗科學,前人通過一代一代的傳授和積累形成自身經驗的診斷和治療秘方,這就是“一百個中醫有一百種藥方”的來由。中醫雖然不像西醫運用數據統計和分析,但是中醫由來已久,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積累本身就是一種大數據的沉淀,是中醫寶貴的財富。
由于西醫采用的統一診斷和治療模式,它的傳播和復制已經形成了一種流程和體制,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得到驗證。但是生命與事物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有很多相同點之外,每個生命體都有其獨特的細胞和經絡。如果是細胞和經絡的共同部分出現問題,采用西醫治療會得到很好的療效。
而很多疾病雖然為同類,由于細胞和經絡的不同,疾病的起因和治療方式就不一定完全一樣,這就導致很多西醫的治療方案并非是萬能的,就連感冒都沒有一個特效的西醫藥出現。還有那些普通癥狀比如說失眠等也無藥可治,有些疑難雜癥更是讓西醫束手無策。
而中醫采用的中藥陰陽調節,解決了部分西醫無法解決的慢性病,比如說糖尿病等,并且得到良好的效果。中醫采用的針灸和整骨等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頸椎病甚至帕金森等疑難雜癥。
前不久,我在北京見到了一位老中醫,他給我號脈后除了告訴我一些基本的身體狀況外,還說出我很多年前經常早晨三四點醒來,然后再無法入睡。
我驚呆了,這個11年前的事情居然通過號脈就能看出來。
那時,我是微軟中國區的總裁,工作壓力巨大,每天凌晨3點就醒來。雖然我很不愿意去回想那個時候的煎熬,但它的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時因為我太想把事情做好,太在乎這份工作了。在無藥可救之時,最后我問自己如果不做微軟中國總裁我會怎樣?結論是我還可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我想通了,我放下了,問題也解決了。
中醫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甚至被韓國爭搶注冊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面對更為規范化、流程化的西醫,中醫面臨巨大挑戰。中醫理論與研究不成系統,因為中醫的精髓更多的是通過一對一的傳承,中醫學校的學習也很難學到中醫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