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海洋產業發展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TOPSIS法;對策建議
一、產業競爭力研究基礎
(一)產業競爭力的內涵
產業競爭力,指某國或某一地區的某個特定產業相對于他國或地區同一產業在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持續獲利等方面所體現的競爭能力。產業競爭力的實質是比較的內容和比較的范圍。產業競爭力比較內容指的是產業競爭優勢,而產業競爭優勢最終體現于產品、企業及產業的市場實現能力。產業競爭力比較范圍指的是國家或地區,是一個區域的概念。因此,產業競爭力分析應突出產業集聚、產業轉移、區位優勢等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
(二)產業競爭力研究的理論基礎
產業競爭力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比較優勢原理和競爭優勢原理。比較優勢強調同一國家不同產業間的比較關系,而競爭優勢強調不同國家同一產業間的比較關系。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往往易于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比較優勢要通過競爭優勢才能體現。因此,產業競爭力的基礎性決定因素是比較優勢,而直接作用因素是競爭優勢。
1. 鉆石理論
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產業競爭力由生產要素、需要條件、相關和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機遇、政府六個要素共同決定。其中前四項是關鍵要素,后兩項是輔助要素,它們之間彼此互動(如圖1)。
(2)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
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分為顯示性指標和分析性指標兩類。
2. 顯示性指標,用以說明國際競爭力的結果,主要包括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兩個指標。顯示性指標可用數學公式進行計算,方法包括四種:一是“貿易專業化系數”(TSC);二是“出口績效相對系數”;三是“固定市場份額模型”指標(CMS);四是“顯示性比較優指標”(RCA)。
3. 分析性指標,用以解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因,反映的是競爭力已經得到顯示的解釋變量或未實現的競爭潛力,可分為直接原因指標和間接原因指標。其中,直接原因指標又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與生產率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勞動生產率、成本、價格、企業規模等;第二類是與市場營銷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品牌商標、廣告費用、分銷渠道等;第三類是與企業的組織管理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售后服務網點和全球質量保證體系等。間接原因指標主要是指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四要素”模型。
(一)海洋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建立
結合廣州市海洋發展情況,利用海洋資源、環境和人口為約束條件,選擇四個量化海洋經濟主導產業評價的基準指標:產業結構基準、市場競爭基準、效率基準、產業關聯基準。
1. 產業結構基準
衡量產業結構基準選取的是經濟彈性系數和產業集聚水平,經濟彈性系數可以反映出產業的發展和萎縮過程;產業集聚水映的是產業生產的集中程度。
(1)經濟彈性系數
產業經濟彈性系是指產業的相對變化量與國民經濟的相對變化量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η為產業經濟彈性系數,θi,t為i在t年的產值∑θ,為所有產業在t年的產值。
(2)產業集聚水平
hi=(xj/x)2,(j=1,2,3,4,...,n)
其中:xj表示j行業i的經濟活動水平,x為全國范圍內該行業的經濟活動水平
2. 市場競爭力基準
市場競爭力基準通常采用產業相對規模和產業環比增長速度來衡量,產業相對規模說明了目前產業的增長實力,產業增長速度則能說明產業的成長性。
產業相對規模m=Δy/y,其中:Δy表示該產業的增加值
產業增長速度v=yt/yt-1,其中:yt表示報告期產業增加值,yt-1為上一期產業的增加值
3. 效率基準
效率基準可以由勞動生產率、就業彈性來表示,勞動生產率反映產業生產的效率,就業彈性系數反映該產業對于整個經濟系統的就業的拉動。
勞動生產率e=xi/li,其中:xi和li分別為i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
就業彈性系數d=r/g,其中:r和g分別為廣州市就業人數增長率和海洋生產總值
4. 產業關聯基準
對產業關聯基準的測度,選取產業對地區經濟帶動率和產業貢獻度。都能反映出海洋各產業對地區經濟的拉動與貢獻作用。關于海洋產業間的關聯系數,采用了灰色關聯模型測度。
產業對地區經濟帶動率V=C*R,其中:C是產業貢獻率,R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產業貢獻度C=M.D,其中:M表示廣州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量,D表示廣州市國民生產總值增量。
(二)廣州市海洋產業指標測算及結果分析
1. 廣州市海洋產業指標測算
在指標測算中,主要使用2010~2013年廣州市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各主要產業產值、就業人數。根據上述指標計算公式分別對廣州市2011、2012年的四個基準進行測算,然后分別對2012年的廣州市主要海洋產業發展現狀和這2年的發展變動情況進行分析,測算結果(如表1):
2. 結果分析
(1)產業結構基準
從經濟彈性系數上看,2012年廣州市的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和濱海旅游業的經濟彈性均大于1,說明這些海洋產業發展處于增長階段,增長速度高于廣州市海洋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從變動趨勢上看,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和海洋船舶業處于增長狀態,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和濱海旅游業處于穩定階段,而海洋交通運輸業處于負增長狀態。
廣州市海洋產業集聚水平相對于全國來說,海洋化工業為低寡占型產業,其他均為競爭型產業。從發展趨勢看,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呈聚集趨勢,海洋生物醫藥業、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呈分散趨勢,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狀態。
(2)市場競爭力基準
廣州市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相對產業規模不大,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建筑工程低于1%;從發展趨勢上看海洋生物醫藥業呈上升趨勢,其余業均成下降趨勢。
從產業增長速度上看,海洋生物醫藥業增速比較大,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增長比較平穩,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船舶業增長速度有所下降。
(3)效率基準
從勞動生產率看,海洋化工業、海洋船舶業有所下降,這可能與宏觀經濟政策有關,其余產業均呈上升趨勢,正是科技創新在海洋產業發展的作用體現。
從就業彈性系數上看,海洋工程建筑業、濱海旅游業就業彈性系數較大,說明這些產業對勞動吸納的能力比較強,其他產業就業彈性系數比較低;從發展趨勢上看濱海旅游業有所增長,其余產業均呈下降趨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些產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而是海洋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海洋各產業中。
(4)產業關聯度基準
海洋醫藥生物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對廣州市地區的帶動作用比較大,其他產業帶動作用較小甚至呈現負帶動;從趨勢上看海洋醫藥生物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呈現增長趨勢,海洋工程建筑業呈穩定狀態,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船舶業呈下降趨勢。
海洋醫藥生物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貢獻度比較大,其他產業帶動作用較小甚至呈現負帶動;從趨勢上看廣州市海洋產業的貢獻度逐漸分散化,說明廣州市海洋產業的發展更加全面化,逐步走向多元化。
(三)基于TOPSIS的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
分別用A、B、C、D表示產業結構基準、市場競爭力基準、效率基準、產業關聯基準。用A1、A2表示經濟彈性系數和產業集聚水平;B1、B2表示產業相對規模和產業增長速度;C1、C2代表勞動生產率和就業彈性系數;D1、D2代表產業對地區經濟帶動率和產業貢獻度。采用調查、咨詢專家等指標賦權方法得到如下權重(如表2):
將數據正向化和標準化處理:
其中:xi表示標準化值;Xi表示原始值;Xmax、Xmin分別表示原序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將表1中數據標準化處理,然后根據TOPSIS進行測算,得出主要海洋產業發展評價得分(如表3、4):
(四)廣州市各主要海洋產業競爭力現狀
指標體系測算的結果顯示,2012年廣州市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位居海洋產業發展總得分前三位。說明,這些產業在現階段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處于快速成長期,對海洋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強大帶動力,符合海洋主導產業的選擇標準,適合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從我國主要海洋產業的發展趨勢看,廣州市主要海洋產業的得分和排名一直在變化。2011年排名前三的海洋產業有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和濱海旅游業。濱海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得分差距比較大,其他產業發展比較平穩。濱海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質量呈現大幅度的提升、其余產業發展質量正在穩步增長。
(五)關于廣州2013年濱海旅游業和港口運輸業與計劃單列市的比較
1. 濱海旅游業
以表5中可以看出,在計劃單列市中國外入境旅游這項中廣州占有很大的優勢,在國內旅游人數這項中廣州與其他計劃單列市并無明顯差距,而在國內外旅游人數這項中廣州次于大連、青島和寧波。從一定層面上反映出廣州的濱海旅游業與計劃單列市是旗鼓相當的。
2 .港口運輸業
從表6中可以看出,廣州的港口貨物運輸量僅次與大連,但是與領先于其他計劃單列市優勢并不是很明顯,而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排在深圳和大連之后與青島齊平。從一定的層面上看,廣州的港口運輸業略占優勢,但是優勢并不突出。
三、提升廣州市海洋產業競爭力的路徑選擇與政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對海洋產業的發展引導
海洋開發涉及眾多產業部門,包括港口、水產、運輸、石化及旅游等,各種產業活動之間有較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沖突,因此,要優化廣州市海洋產業結構,需充分考慮海洋開發活動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等,按照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做好海洋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規劃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指引作用,引導海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布局,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二)調整優化海洋產業結構
大力發展海洋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端臨海產業。圍繞廣州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建設工作,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醫藥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產業,著力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形成一批重大海工裝備和產品,壯大海洋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規模。突出發展涉海服務業。加快發展海洋運輸物流業、海洋旅游業、涉海金融、海洋科技教育、海洋文化體育和商務服務業,發展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和海上觀光旅游,同時,實現由夏季觀光向四季休閑度假的轉化,進一步提高濱海旅游產品層次,拓展產品內涵,提升海洋第三產業的引領和服務作用。穩定提高海洋第一產業。樹立品牌漁業、高效漁業和生態漁業發展理念,搞好漁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三)創新海洋產業投融資機制
拓寬海洋產業發展融資渠道。擴大海洋產業直接融資規模,依托政府財政資金探索建立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吸收機構和民間資本投入海洋產業發展,鼓勵工商資本、外商投資等進入海洋新興產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促進涉海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完善金融支撐體系。創新海洋保險種類與產品,提升海洋產業保險補償能力。創新信貸產品支持涉海項目建設。積極探索涉海抵押融資方式,推進海域使用權交易平臺建設。對海洋第一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給予政策性扶持,加大財政投入和稅費優惠措施,完善涉海政策性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完善保險保障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洋,豐愛平,劉大海,馬琳娜.基于聚類分析的山東半島沿海城市海洋產業競爭力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8(01).
[2]殷克東,王曉玲.中國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的聯合決策測度模型[J].經濟研究參考.2010(28).
[3]徐叢春,宋維玲,李雙建.基于波士頓矩陣的廣東省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特區經濟.2011(02).
[4]李曉光,崔占峰,王少瑾.藍色經濟區城市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02).
[5]王圣,張燕歌.山東海洋產業競爭力評估體系的構建[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 (07).
[6]扈丹平.我國海洋新興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7]孫林林,李同N,吳濤.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產業結構及其競爭力的偏離份額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05).
[8]吳姍姍,張鳳成,曹可.基于集對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中國沿海省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J].資源科學,2014(11).
【關鍵詞】特鋼;發展趨勢;研發方向;競爭優勢
前言:本文論述了當前鋼鐵行業鋼發展趨勢,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發展,高品質特鋼需求越來越大,現在逐步改善特鋼生產設備,選擇研發方向可以有利于企業在未來鋼鐵行業競爭中占據前沿地帶,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我國是鋼鐵生產大國,近年來粗鋼產量占世界的40%以上,而特鋼發展卻相對滯后。世界強國特鋼產量占粗鋼總量比例都在15%以上,而我國只略高于6%,在特鋼產品中技術含量較高的合金鋼占比我國僅為4.9%,遠低于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我國特鋼生產還以結構鋼等中低端產品為主,高速鋼、合金模具鋼等技術壁壘高、盈利能力強的高端鋼種主要依賴進口。隨著國內優秀特鋼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將會提升,業績將會不斷得到改善。
目前國內諸多特鋼生產設備只相當于國際上世紀90年代水平,生產效率低下,品種有限,在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上明顯跟不上國際步伐。隨著特鋼產業發展,設備面臨著升級換代,除了節能環保要求外,質量控制是我國特鋼行業將長期面臨的難題。另外技術水平脫節,自身技術研發能力不足且技術進口減弱,實驗室研發產品轉化時間過長等,都影響著特鋼的產能擴張。
特鋼按用途可分為結構鋼、軸承鋼、工具鋼、模具鋼、彈簧鋼、冷鐓鋼、特種合金等。結構鋼用于各類工業機械傳動件、緊固件、結構件等。特鋼對質量及性能的要求十分嚴格,使其產品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核能、軍工產品等特殊領域。
汽車、機械是特鋼的主要下游行業,其中汽車約占35%,機械約占24%,是特鋼行業最主要的兩個需求市場。汽車行業是特鋼目前最重要的應用領域,特鋼占比超過60%。以機械行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是國民經濟重大的基礎性產業,是特鋼消費的大戶,同時也是過去拉動特鋼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目前很多大型成套裝備制造的整機制造水平已達到世界一流,但關鍵配套零部件受限制的現象非常普遍,零部件自主化將促使相關材料開發加強,特鋼行業將受益。
高品質特鋼作為新材料重點領域之一,享受到其他新興產業帶來的巨大拉動效應,未來國內特鋼企業的發展趨勢應是加強研發,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能力,尋求進口替代?!笆濉逼陂g高性能特鋼作為獲得重點支持的六類新材料之一,成為促進特鋼子行業快速發展的催化劑。
高端裝備制造是未來驅動高端特鋼發展的核心動力?!笆濉备叨搜b備制造業發展上升到國家產業戰略層面,飛機、高鐵、海工、能源等總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萬億,高端特鋼市場需求將全面提速。同時高端制造的國際需求也將同步提升,我國高鐵、電網、風電等的建設成果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國際市場大門也隨之敞開。未來中國高端制造走出去的步伐會不斷加快,特鋼行業必將從中受益。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裝備制造業緊密相關,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本身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包括航空裝備產業、衛星及應用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高端裝備支撐。
目前國內裝備制造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據業內人士分析,對于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目前產業鏈不成熟制約海工裝備發展,現在中國已擁有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等海工裝備,但中國在建造這些海工裝備時,仍有很多配套產品必須依賴進口,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率較低。專家指出,以前中國海洋工程高端制造業多數是采用進口設備,現在更多的是如何把國產的和國外的結合起來,這種結合是可持續的,是最大限度聚集資源和能力的。
再比如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十二五”期間,201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這一比例要進一步提高到25%,并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制于人,產品可靠性低,產業鏈高端缺位,產業規模小市場滿足率低,產業體系不健全,相關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明顯滯后等。
2010年,在中國裝備制造三大產業中,機床工具業、儀器儀表產業、通用基礎件高端產品產值分別僅占30%、18%和5%。由此,中國每年均需要進口3000億美元左右的機械設備。目前,中國95%的高檔數控機床、70%的智能裝備依賴進口,自動化控制系統更是幾乎被進口產品壟斷。
與此同時,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等對裝備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未來5年~10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屆時,高端裝備所需的關鍵配套系統與設備、關鍵零部件與基礎件制造能力顯著提高,其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端裝備重點產業智能化率超過30%。到2020年,力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將由目前的8%左右提高到25%,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二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
高端裝備制造要求開發高強鋁合金等輕型合金材料、稀有金屬材料、裝備制造和重大工程需要的高品質特殊鋼。在開發高品質特殊鋼方面,要求“加快突破氣相沉積、等靜壓、先進熔煉、高效合成等材料先進技術和裝備”。這就要求冶金裝備制造業加大創新力度,開發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冶金裝備。
Abstract: A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from three aspect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ket demand and industrial scale using association and coupling model to analyze the land and marine logistics industry correlation and coupling degree of 11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2007-2013) in China. Research shows that:①The association degree of marine and land logistics industry was in the low moderate level. ②During the period, the speed of coupling of marine and land logistics industry decreased slowly on the whole. ③The volatility of marine and land logistics industry coupling in coastal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has declined.
關鍵詞:沿海地區;海陸物流產業;關聯度;耦合度
Key words: coastal regions;logistics industrial systems of marine and land;correlation degree;coupling degree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4-0094-02
0 引言
“十二五”規劃提出優化海洋產業,推進海陸統籌發展,大力推動了海洋產業發展,促進海陸產業的融合,這為海陸物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與融合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海洋物流產業與沿海其它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聯動性和耦合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物流產業的良好發展在海陸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當前,國內外學者針對海陸物流產業發展的研究較少。王艷玲[1]從經濟學理論出發以浙江省為例實證分析了區域物流資源整合與產業集聚聯動發展的有關機理,并提出發展路徑和措施;董曉菲[2]等運用灰色關聯度方法對東北地區沿海經濟帶海洋產業與內陸腹地各產業的疏密度進行分析,探究海陸聯動發展的內部驅動力與海陸產業鏈的構造;李健,滕欣[3]提出海陸產業系統耦合的概念,并構建海陸產業系統耦合協調評價指標體系,分析了海陸產業系統的互動關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沿海整體出發探尋海洋物流與陸域物流在產業關聯與耦合上的互動效應,運用灰色關聯模型對海陸物流聯動發展的各項指標進行關聯度評價,并借助耦合模型探討沿海11省市海陸物流耦合進程,從而提出促進海陸物流聯動發展對策,為我國沿海地區的海陸物流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發展建議。
1 模型數據來源與指標體系構建
1.1 指標體系構建與數據來源
陸域物流產業和海洋物流產業是復雜的產業系統,能體現物流產業系統的指標有很多,本文指標選取堅持科學規范、簡單明了、可獲得性的原則,從經濟發展、市場供需、產業規模三個方面選取評價指標,構建海陸物流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海洋統計年鑒(2008-2014)》、《中國統計年鑒(2008-2014)》,小部分缺失數據則采用回歸法進行補充。
1.2 模型選取
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能夠有效處理“少數據不確定性”問題,簡單易操作且具有小樣本優勢,可以對復雜、抽象系統多因素間相互作用進行有效分析。海洋物流產業和陸域物流產業的兩組序列分別為Hi和Lj。首先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對各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關聯系數是計算關聯度和耦合度的基礎,表示兩組序列在某個時刻或者區域的關聯程度,海洋物流產業指標與陸域物流產業指標在第k(k∈n,n為樣本數)個樣本點上的關聯系數為ξij(k),ρ∈[0,1]為取分辨系數,通常ρ=0.5。
3 沿海省市海陸物流產業系統耦合分析
為科學判斷海洋物流產業與陸域物流產業的空間耦合差異特征和程度,需要以沿海11省市省市作為比較空間,對海陸物流產業耦合狀態進行客觀系統性分析。故以沿海省市的海陸物流產業各具體指標為變量,2007-2013年各指標數值為樣本,經計算得出期間各省市的耦合演變歷程(圖1)。
根據沿海各個省市在2007-2013年期間海陸物流產業相互作用的耦合強度分析,耦合度波動范圍在[0.74,0.86]之間,海南和上海的物流產業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的同時,海陸物流產業處于高度協調發展狀態,從目前沿海各地區耦合強度分析,海南、上海、遼寧、天津和廣東等沿海省市的海陸物流產業處于高水平耦合階段,相互作用力大,產業間適應性好,在未來的海陸物流產業發展中,一方面構建海陸物流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促進兩大系統的有效銜接,另一方面應借鑒上海、海南等高耦合地區的發展經驗,加快海陸物流產業聯動發展步伐。
4 結論
當前我國沿海地區海陸物流產業關聯程度處于中度偏低水平,因此,實現海陸物流產業協調發展,應加強產業間的合作,優化物流產業結構,提升物流的集散和收發能力,促進海陸物流產業的有效銜接。在海陸物流產業耦合發展呈逐年遞減發展趨勢同時,遵循海陸物流產業耦合演進規律,建立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機制相協調的海陸物流產業耦合調控機制,以陸域物流產業帶動海洋物流產業升級,以海洋物流產業促進陸域物流發展,平衡海陸物流產業之間的差距,加快產業內部的耦合進程。
參考文獻:
[1]王艷玲.區域物流整合與產業集聚聯動發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11):78-87.
[2]董曉菲,韓增林,王榮成.東北地區沿海經濟帶與腹地海陸產業聯動發展[J].經濟地理,2009,29(1):31-35.
[3]李健,滕欣.天津市海陸產業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28(2):1-6.
[4]蓋美,劉偉光,田成詩.中國沿海地區海陸產業系統時空耦合分析[J].資源科學,2013,35(5):966-976.
[5]F.L. ALVES, L.P.SOUSA, M.ALMODOVAR,M.R.PHILLIPS.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a review of progress in Portuguese implementation [J].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3, Vol.13 (5) : 1031-1042.
究三大海灣地區的海洋經濟規??偭亢秃Q螽a業關聯效應的差異,運用多種預測模型預測未
來十年三大海灣間地區海洋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和貢獻的差異。結果顯示:三大海灣空
間地區海洋經濟差異呈現先增大后減小趨勢,2007年后呈現協調優化發展趨勢;濱海旅游
業、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油氣業、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漁業分別對應遼東灣、渤海灣、萊州
灣三大經濟區的拉動效應較大,形成各具區域特色的重要優勢海洋產業;據模型預測結果分析,
到2015年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地區海洋經濟比
重將分別達到34%、21%、25%;萊州灣、渤海灣的海洋經濟直接貢獻率分別平均以2%和1%的速度遞增,而遼東灣則平均以0.1%的速度遞減,到2020年遼東灣、渤海灣、
萊州灣的海洋經濟直接貢獻率將分別為36%、29%、46%。
關鍵詞 海灣空間;海洋經濟;產業關聯效應;差異分析
中圖分類號 F0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2)02-017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28
環渤海經濟區是我國目前沿海地區三大經濟區之一,是我國北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也是我國重要的海洋經濟區。渤海內有三個主要海灣,即: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由于海洋地理構成、自然資源賦存、科學技術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歷史發展基礎等不同,海灣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如何均衡協調發展渤海內三大海灣的區域海洋經濟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有關海洋經濟差異的研究多以省際為空間尺度,對海洋產業地域系統及三次產業結構的空間演變進行分析[1-3],少數學者從產業集聚空間變動的角度進行了一些差異性研究[4- 5]。本文以海灣地理完整性為研究邊界,研究分析遼東灣(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秦皇島)、渤海灣(唐山、天津、滄州、濱州、東營)、萊州灣(東營、濰坊、煙臺)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量規模、海洋產業關聯效應以及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并進行差異性對比分析,為制定區域性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政策與管理提供分析方法和決策參考。數據以所收集的海洋統計報表為準,跨海灣城市數據近似以大陸岸線比例系數分割處理。
1 海洋經濟規??偭坎町?/p>
2001-2008年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地區海洋生產總值(Gross Ocean Product,GOP)發展速度比較快(圖1),平均年遞增率2791%,相比各海灣地區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平均遞年增率19%,GOP的增速均超過GDP的增速,海洋經濟成為三大海灣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的基底與增長速度的不同,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和階段各異,差異較為顯著,為分析差異演變過程,引入泰爾指數法和變差系數法[6],泰爾指數和變差指數都是一個熵指數,反映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程度,熵指數越大,表示經濟發展的地區間差距越大,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泰爾指數:T=∑ni=1Xi∑ni=1X×lnXiX
,
變差系數:V=
∑ni=1(X-X)2n
X
式中:Xi為各海灣海洋經濟總產值,X為渤海海洋經濟平均值。
通過計算,結果(圖2)顯示:2001-2008年間,三大海灣海洋經濟差異呈現先增大后減小趨勢,2003-2007年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差異較大,以2005年為界,可以將海洋經濟差異演變劃分兩個階段:一是,2001-2005年三大海灣地區間海洋經濟差異逐漸增大,主要受首都大經濟圈、京津冀城市圈的快速發展對渤海灣地區推動作用,促進渤海灣地區海洋經濟發展,拉大了與其他海灣地區的差距,迎來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期;2004-2005年渤海灣地區進一步受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影響,差異急劇擴大。二是,2006年受遼寧沿海經濟帶、山東半島城市群對遼東灣、萊州灣的推動作用,差異急劇縮減;2007年后小幅度縮減,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進入均衡發展趨勢期。
環渤海經濟區是我國目前沿海地區三大經濟區之一,是我國北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也是我國重要的海洋經濟區。渤海內有三個主要海灣,即: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由于海洋地理構成、自然資源賦存、科學技術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歷史發展基礎等不同,海灣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如何均衡協調發展渤海內三大海灣的區域海洋經濟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有關海洋經濟差異的研究多以省際為空間尺度,對海洋產業地域系統及三次產業結構的空間演變進行分析[1-3],少數學者從產業集聚空間變動的角度進行了一些差異性研究[4- 5]。本文以海灣地理完整性為研究邊界,研究分析遼東灣(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秦皇島)、渤海灣(唐山、天津、滄州、濱州、東營)、萊州灣(東營、濰坊、煙臺)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量規模、海洋產業關聯效應以及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并進行差異性對比分析,為制定區域性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政策與管理提供分析方法和決策參考。數據以所收集的海洋統計報表為準,跨海灣城市數據近似以大陸岸線比例系數分割處理。
1 海洋經濟規??偭坎町?/p>
2001-2008年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地區海洋生產總值(Gross Ocean Product,GOP)發展速度比較快(圖1),平均年遞增率2791%,相比各海灣地區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平均遞年增率19%,GOP的增速均超過GDP的增速,海洋經濟成為三大海灣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的基底與增長速度的不同,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和階段各異,差異較為顯著,為分析差異演變過程,引入泰爾指數法和變差系數法[6],泰爾指數和變差指數都是一個熵指數,反映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程度,熵指數越大,表示經濟發展的地區間差距越大,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泰爾指數:T=∑ni=1Xi∑ni=1X×lnXiX
,
變差系數:V=
∑ni=1(X-X)2n
X
式中:Xi為各海灣海洋經濟總產值,X為渤海海洋經濟平均值。
通過計算,結果(圖2)顯示:2001-2008年間,三大海灣海洋經濟差異呈現先增大后減小趨勢,2003-2007年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差異較大,以2005年為界,可以將海洋經濟差異演變劃分兩個階段:一是,2001-2005年三大海灣地區間海洋經濟差異逐漸增大,主要受首都大經濟圈、京津冀城市圈的快速發展對渤海灣地區推動作用,促進渤海灣地區海洋經濟發展,拉大了與其他海灣地區的差距,迎來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期;2004-2005年渤海灣地區進一步受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影響,差異急劇擴大。二是,2006年受遼寧沿海經濟帶、山東半島城市群對遼東灣、萊州灣的推動作用,差異急劇縮減;2007年后小幅度縮減,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進入均衡發展趨勢期。
圖1 2001-2008年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生產總值變動
Fig1 Changes of gross ocean product of three bays, 2001-2008
圖2 2001-2008年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差異
Fig2 Difference of marine economic changes of three bays, 2001-2008
方春洪等:基于海灣空間的海洋經濟差異分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2年 第2期
2 海洋產業關聯效應差異
海洋經濟規??偭康牟町愔饕憩F為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產業發展程度及其關聯效應的不同。海洋產業關聯效應是指以灰色關聯理論為基礎,通過具體測算海洋產業要素與區域經濟要素之間的相關程度來分析海洋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關聯關系[7]?;疑P聯分析模型研究對象是兩個系統或是系統的兩個因素(原始因子和比較因子)隨時間變化時其方向和速度的關聯系數,關聯系數的大小體現了原始因子受比較因子的影響強弱,運用其對GDP與各海洋產業間時間序列的相對變化進行計算和比較。關聯系數計算公式:
ε0j(t)=Δmin+ΔmaxΔ0 j(t)+σΔmax
(t=1,2…,n)
式中, Δ0j(t)=X0(t)-Xj(t)為母序列與子序列之間的絕對差值;
Δmax=maxj maxiΔ0 j(t)
為母序列與子序列之間最大絕對差值,是系統整體性關聯空間的反映;Δmin= minjminiΔ0 j(t)為母序列與子序列之間的最小絕對差值;σ為分辨率,取σ=0.1。
通過2001-2008年數據均值化處理代入模型運算后,結果(表1)顯示:遼東灣地區對GDP拉動效應較大的海洋產業依次有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漁業;渤海灣地區對GDP拉動效應較大的海洋產業依次有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水綜合利用與電力業;萊州灣地區對GDP拉動效應較大的海洋產業有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油氣業。由此可見,渤海內三大海灣地區各自依據海洋資源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產業格局。
遼東灣地區濱海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關聯系數為0616 22,濱海旅游業產值在海洋經濟中比重較高,遼東灣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秦皇島、大連等國內知名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游客,對遼東灣地區的“食、宿、行、游、購、娛”的帶動作用較明顯;遼東灣地區海洋船舶工業發展較好,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系數為0508 44,2008年遼寧船舶工業總產值31324億元,居全國船舶工業第三位,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為龍頭形成的船舶產業集群,極大豐富了海陸產業聯動的產業鏈條,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渤海灣地區海洋交通運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關聯系數為0836 32,天津港、京唐港、黃驊等大港集中分布,2008年渤海灣海洋交通運輸業產值85億元,渤海灣是京津冀經濟區的核心區,也是對外貿易往來的重要出口之一;海洋油氣業對渤海灣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關聯系數為0726 35,海洋油氣業是渤海灣地區的重要海洋產業,2008年天津市海洋原油產量1 55715萬t,居全國首位,同時天津是全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基地。
萊州灣地區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關聯系數分別為0745 01和0716 92。海洋漁業是萊州灣地區傳統優勢產業,2008年漁業產值達19779億元,產業發展成熟且上下游關聯性強,隨著養殖技術不斷升級,其產業效益和產業帶動作用也不斷提高,海洋化工業是萊州灣地區重要支柱產業,濰坊市屬于全國海洋化工基地之一,2008年濰坊海洋化工業產值223.7億元;海洋交通運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關聯系數0.778 03,但受港址資源建設條件限制,港口規模不足,是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
同時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地區的海洋三次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性也有所不同。分別將各海灣地區2001-2008年海洋三次產業產值和地區GDP歷史數據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2)顯示:遼東灣和萊州灣兩地GDP發展均與海洋三次產業密切相關,相關系數在09以上,海洋三次產業的發展推動了GDP的增長;渤海灣地區GDP與海洋第二、三產業密切相關,尤其是海洋第二產業推動了GDP的增長,而海洋第一產業對其推動作用不明顯,相關系數不到06。相關性分析結果與各海洋產業關聯效應系數基本一致,從側面證實海洋產業關聯效應的合理性。
3 海洋經濟發展貢獻差異
隨著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經濟日益成為地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2008年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占當地GDP比重逐漸上升,其中遼東灣地區比重高于渤海灣、萊州灣兩地區,由1708%上升到3282%。為了更好把握未來海洋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采用二次曲線擬合法、一元回歸、冪函數、灰色理論(GM(1,1))模型同時結合各地“十二五”規劃[8-11]分別對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與區域經濟總值進行綜合均值預測,計算出三大海灣地區海洋經濟發展貢獻度(見表3)。
擬合預測結果(見圖3)顯示:未來十年萊州灣地區GOP占GDP比重上升趨勢更加強
烈,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有力推動下,將進入海洋經濟騰飛階段,到2015年和2020年比
重將分別達到25%、31%;渤海灣地區海洋資源開發強度高,“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大力發
展海洋新興產業,推動海洋經濟發展,預計到2015年和2020年渤海灣地區海洋經濟產值分
關鍵詞:轉型升級 旅游 跨越發展
隨著國家將旅游產業上升到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蓬萊市旅游產業迎來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蓬萊市發展旅游產業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塑造和提升“人間仙境、美酒之鄉、休閑天堂”的城市品牌為目標,積極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不斷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質量、規模檔次和綜合效益,加快推進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產業強市跨越、“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變。爭取到“十二五”末,年接待境內外游客7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因此,如何繼續“做大、做強、做優”旅游業,是擺在蓬萊經濟發展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搶抓機遇,增強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信心
2011年12月28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旅游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內旅游達到33億人次,入境過夜旅游9000萬人次,旅游消費穩步增長,相當于居民消費總量的10%,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審視旅游產業發展趨勢,盡管還面臨諸多挑戰,但總的判斷是機遇大于挑戰,實現旅游產業跨越發展有著堅實的基礎。
(一)產業新定位搭建發展新平臺
2009年12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將旅游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定位,其定位之高、地位之赫,史無前例,這標志著國家在今后將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政策及資金支持。各地紛紛出臺了許多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蓬萊作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也不例外,《蓬萊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蓬萊市“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和《蓬萊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意見》等多項規劃,為蓬萊旅游產業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必將促進旅游新的發展。
(二)經濟新趨勢帶來發展新契機
旅游業是有著經濟與社會雙重功能的綜合性產業,產業鏈已從傳統意義上的觀光、休閑和度假向商務、會展、文化、農業等眾多領域延伸,可以帶動交通運輸、商業零售、金融服務、郵電通信、文化娛樂、住宿、餐飲等多個行業的發展,越來越成為事關區域整體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據統計,旅游業關聯國民經濟109個產業、行業和39個部門,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5元;旅游投資每增加1元,可帶動其他行業投資5元,經濟增長產生乘數效應,是其他任何產業都難以比擬的。同時旅游業有利于擴大內需,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人力、土地、資源等合理配置。對傳承優秀文化、推進城鄉統籌、加快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新的經濟發展趨勢為蓬萊旅游產業跨越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可以推動旅游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消費新理念催生發展新概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旅游者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簡單的觀光游,自駕游、自助游、戶外拓展游等旅游形式,將更加注重追究高層次物質與精神享受,更加注重追逐旅游的文化性。拓展旅游外延、豐富旅游內涵已經成為旅游產業跨越發展的新期盼。蓬萊市擁有燦爛的神仙文化、海洋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和和平文化,發展這些文化底蘊深厚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對接,把文化和旅游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向文化要吸引力、要凝聚力、要效益,使文化活動和旅游發展進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良性軌道,旅游這種發展的全新要求可謂大勢所趨、適時而生,機遇難得。
(四)資源優勢提供發展新動力
蓬萊自然景觀秀美,歷史積淀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旅游產業發展具有四大優勢:一是濱海、歷史文化、鄉村田園等相結合的資源環境優勢;二是緊鄰經濟發達經濟區和主要客源的區位交通優勢;三是景區、城市、鄉村相互融合的空間組合優勢;四是周邊旅游資源相互支撐的區域優勢。這四大優勢,將助推蓬萊旅游產品從向觀光休閑復合型轉型、旅游產業向融合產業發展轉型、旅游品牌向國際知名的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轉型、旅游服務向人性化轉型。
二、抓住關鍵 剖析影響轉型升級發展因素
近年來,蓬萊市旅游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較之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德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未能理想的轉化為生機盎然的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和問題:
(一)旅游發展思想觀念陳舊
多年來該市一直位居省內一線旅游城市,原本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現已逐漸被周邊旅游城市“追兵”趕上。優勢總是在開拓創新中放大,差距總是在停滯不前中拉開。當前旅游發展已經邁進了創意時代,創意來源于思想的解放、來源于觀念的更新。蓬萊市發展旅游產業在思想認識上,缺少發展“全域旅游”的概念,思路僅僅停留在沿海區域和現有景區等板塊上,推動“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變的魄力還不足。要實現旅游發展思想的大解放,破除旅游業只能靠“老天爺賜予”、“老祖宗留下”的陳舊觀念,逐步實現旅游業由資源依賴向創意發展轉變,以新的視角、新的理念實現旅游發展的新突破。
(二)景區景點開發力度不足
海洋旅游項目不夠豐富,海洋旅游項目主要有蓬萊水城、海洋極地世界、八仙過海口等景區(點),以及部分海上觀光和沙灘休閑娛樂等一些小項目。生態資源開發不足,沒有形成功效完善的旅游景區,該市既有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如森林公園、艾山森林公園、溫石湯溫泉等,又有人文生態歷史旅游資源,如戚繼光故里、蓬萊閣西苑、田橫山文化公園、興瑞莊園、韓非樂園等。由于方案設計和開發資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除蓬萊閣、海洋極地世界外,大多數的旅游資源如蓬萊閣西苑景區和田橫山文化公園亟需完善,大多是觀光型產品,靜態的展示多,吸引游客參與的少,特別是能夠產生巨大吸引力和震撼力、促使游客全身心投入、忘卻自我、激起游客無限遐想和無限樂趣的參與性活動較少,產品結構較為單一。久而久之,會逐漸失去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生態旅游業向高層次和規模化進一步發展。
(三)旅游營銷促銷層滯后
對外的旅游宣傳促銷景點,更多的是集中在蓬萊閣、海洋極地世界和八仙過??诘炔糠种攸c景區(點)上,而對于蓬萊閣西苑、田橫山公園、興瑞莊園、艾山森林公園、韓菲樂園等已初具規模的旅游景點宣傳促銷工作明顯滯后,導致這些景點著名度不高,難以形成旅游熱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無法達到有機的統一。
(四)交通缺乏旅游專線
該市旅游資源豐富,但地理位置相對疏散,有的景區距離蓬萊城區相對較遠,最近的田橫山文化公園和蓬萊閣西苑距離市中心也有四公里左右,而最遠的艾山國家森林公園距離市區有50公里。大多旅游的參與者主要是收入較為穩固、可以享受法定節假日和雙休日的城鎮居民。作為蓬萊境內的第一山---艾山,但卻因為交通問題制約了多少人導致無法開展“一日游”,身臨其境、親身材驗一下艾山的旖旎風光,這致使本地居民參與性受到制約,無法形成人氣。
另外在硬件設施上,存在旺季賓館接待能力不夠、停車場承載能力不足、部分景點缺少規范標志等問題。在產業培育上,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互動還不夠強,在景區運營上,存在各自為戰、各行其是的現象,資源沒有形成優化配置,合力不夠。旅游形象外延性差,由于蓬萊與周邊城市如青島、威海、長島等缺乏旅游分工與合作,導致旅游景點開發雷同現象嚴重,在游客心目中產生背景替代效應,嚴重影響了蓬萊差異化旅游形象的形成
三、明晰思路,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認清全市旅游產業發展的優勢和短板,堅持統籌發展、全面發展,解決制約旅游長久發展的弱項和問題。
(一)科學規劃,構筑全域旅游新格局
科學的規劃決定發展的方向。全域旅游是一種新的旅游理念和發展模式。所謂全域就是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旅游綜合體來打造,產業培育要與旅游相銜接,基礎設施建設要與旅游相配套,城鄉開發要與旅游相適應。無論是舊城、舊村改造,還是新城、社區建設,都要充分考慮旅游功能,植入旅游基因,賦予旅游內涵,促進城鄉建設和旅游發展的和諧共生。該市城鄉旅游資源豐富,完全具備發展全域旅游的條件。堅持以山海為形、以文化為魂,發揮“古閣、仙山、碧海、葡園”等資源優勢,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力打造四大旅游板塊,即突破發展葡萄與葡萄酒特色旅游,積極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重點打造北部歷史文化和濱海休閑、中部葡萄與葡萄酒地域風情、南部生態農業和康體養生以及“蓬萊美麗鄉村”特色游四大板塊,努力形成“山海呼應、城鄉交融、全域覆蓋”的大旅游格局。另外文化娛樂、商貿物流、運動保健、醫療養生、會展博覽、休閑創意等高端旅游業態,要進一步開拓提高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二)大抓項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投入的強度決定發展的速度。項目是經濟發展的載體,抓旅游同樣離不開項目載體。要圍繞“ 吃、住、行、游、購、娛、教”七要素,謀劃好面上的工作,做好線上的文章,設計好點上的項目,做到點、線、面融合,吃、行、住配套,游、購、娛銜接,促進旅游產業六要素構成之間的協調與優化發展。要配套建設旅游標識系統、自駕游服務系統、旅游交通系統、旅游酒店餐飲業、旅游商品加工銷售系統;通過合作經營、入股等多種方式建設星級飯店、餐館,大力提高旅行社網絡經營能力;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加快建設城市停車場、道路交通指示牌、公共廁所等配套服務設施,規范和完善旅游標識,增強城市的旅游服務功能。
(三)聚集人才,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決定發展的成敗。要加大旅游人才培養、選拔和引進力度,努力建設一支素質良好、規模適當、結構合理、與旅游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要優化和配強旅游行政管理領導班子,定期對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干部進行輪訓,進一步加強對旅游景區、旅游飯店、餐飲企業、農家樂等從業人員的培訓,全面推行旅游勞動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開展導游服務技能、飯店服務技能等行業技術比武和大練兵活動,培養推出一批名導游、名服務員、名廚師等。要采取對外招聘和送出去委培等方式,加快培養高層次旅游研究人才、中高級導游、規劃人才、營銷人才、工藝品紀念品設計人才、信息化人才和中高級旅游行政管理等人才,依托重大旅游項目、工程,引進一批緊缺的旅游人才。
(四)整合營銷,加大旅游宣傳力度
強大的營銷決定發展的廣度。針對游客數量穩步提升,區域競爭激烈,必須進一步創新營銷模式,以更大的宣傳力度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提高蓬萊旅游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是集中開展品牌營銷。旅游品牌是游客對旅游城市的第一印象,也體現出城市旅游發展的最重要特征和亮點。應牢牢把握“人間仙境、美酒之鄉、休閑天堂”這一旅游形象品牌,在各級媒體持續投放城市形象廣告片,放大城市品牌效應。二是廣泛開展合作營銷。搞好區域聯動和景區間合作,以與長島、招遠、龍口等城市捆綁營銷為基礎,由近及遠,形成以蓬萊為核心輻射周邊的二日游、三日游。充分發揮旅行社橋梁和紐帶作用,建立“旅行社+景區+飯店”一條龍的旅游營銷模式,實現長期穩定的可持續合作,互利雙贏。三是探索開展網絡營銷。加強蓬萊旅游網站建設,著力打造集信息提供、宣傳營銷、電子商務、旅游產品質量信息等功能于一體的網上服務平臺,加強與國內主流網站的深度合作,建立旅游微博,及時旅游動態、宣傳特色亮點、回應網民關注。
(五)凝聚合力,強化旅游發展保障
堅實的保障決定發展的基礎,要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統籌協調、建立機制,充分發揮旅游部門的主力軍作用,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支持旅游產業發展;扶持有條件的旅游企業組建旅游集團,旅游飯店、旅行社組建企業聯盟,在旅游中心城市設立分支機構,通過資本運營等方式向連鎖化、集團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協調安排旅游產業發展用地,保障重點旅游項目建設;認真落實國家、省、煙臺市扶持旅游產業發展的有關稅收政策,縮小旅游企業各項成本費用;創新金融產品,強化商業性開發景區信貸支持與服務;形成促進旅游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為旅游產業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樊香芝.旅游者旅游心理探析[J].河南農業. 2010,(16)
【關鍵詞】游艇產業 可行性 發展定位 政策建議
海南省發展游艇產業的可行性
經濟可行性。按照國際慣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經濟開始萌芽;達到6000美元時,游艇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等5個省市已突破6000美元。盡管目前海南省的人均GDP尚未達到3000美元的“關口”,但由于獨特的區位和氣候特點,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對全國旅游消費群體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紤]到游艇活動的特點,海南省完全可以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超前發展游艇經濟。
此外,根據《海南省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5年海南人均GDP將達到37835元,按當前匯率折合5530美元;2020年達到72850元,按當前匯率折合10650美元。從這一發展趨勢看,海南省也具備發展游艇產業的經濟基礎和市場潛力。
政策可行性。游艇經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9年1月1日,交通部頒布《游艇安全管理規定》,這是我國唯一一個部級游艇管理法規,有助于規范我國的游艇業管理;同年12月1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把郵輪游艇等旅游設備制造業納入了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2010年8月26日,國家海事局《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實施意見》,使得游艇檢驗登記更加靈活、境外駕駛證可以互認、境外游艇出入更加便利,為游艇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海南省發展游艇產業也具有政策優勢。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0年6月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在這兩個文件中,涉及游艇產業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濱海旅游城市逐步建設完善游艇基礎設施,在主要內河預留旅游航運通道和游艇碼頭發展空間;開展海島觀光、海上休閑運動、郵輪游艇等旅游項目;完善游艇管理辦法,適當擴大開放水域,做好經批準的境外游艇停泊海南的服務工作;重點發展海上游艇、輕型水上飛機、房車、越野和戶外運動裝備、潛水設備、高爾夫用具等旅游裝備制造;積極引進大型船舶企業到洋浦工業區和金牌港經濟開發區發展游艇產業;適當擴大國務院已經批準的五個海港口岸水域開放范圍,設立游艇停泊點和游艇活動區域;加快重點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郵輪母港基礎設施和游艇碼頭建設等。
技術可行性。游艇產業是一個融合制造業和服務業互動發展的體系,分為四大部分:游艇設計、游艇制造業、游艇消費服務業和其他關聯產業。
在游艇制造方面,目前海南省的勞動力成本較國內沿海發達地區具有明顯的優勢,在船舶工業生產、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具備一定基礎,同游艇制造密切相關的海南臨高金牌港船舶修造基地已經投產。此外,依靠開放的投資環境,通過與外商合資合作,海南省也可以充分發揮境外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國際市場信息優勢,發展游艇設計業和制造業。
在游艇旅游服務業方面,海南省的優勢更加明顯。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成立于2005年7月,是我國較早開發的國際游艇會,也是海南省第一家私營游艇會所,2010年4月舉辦了首屆“海天盛宴”水上游艇展,參會客戶達6000余人。目前擁有會員300多個。海南美源??跒硣H游艇會成立于2010年3月,是海南第二家私營游艇會所,曾舉辦博鰲國際旅游論壇2010年??谟瓮Ы洕黧w論壇。這些游艇俱樂部在游艇航行培訓、維護保養、補給、會員服務、游艇商貿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此外,海南省還組織過“游艇俱樂部發展與海洋旅游業開發國際研討會”和“國際游艇拉力賽”等各種形式的品牌宣傳活動,很好地拓展了游艇產業鏈條。
海南省發展游艇產業的優勢條件
優越的區位條件。海南省緊連我國的華南、西南地區,處于泛珠江三角經濟圈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兩大充滿活力的經濟區域之間。作為泛北部灣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毗鄰港澳和東盟貿易區,位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它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隔南海相望,緊靠環球洲際航線,是連接我國大陸和東南亞的重要樞紐。依托南海諸島及海南島,海南省游艇產業的發展獲得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區位條件。
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海南省海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東方夏威夷”之稱。一項關于“2010年旅游者出游意愿”的調查顯示,旅游熱門目的地有三亞(39%)、麗江(30%)、九寨溝(25%)和香港(49%)。海南省已經成為國內休閑度假的首選地區。而在海洋旅游文化的帶動下,海南還擁有部分國際游艇拉力賽黃金航線(三亞—湛江—珠?!钲诤骄€),更是有助于推動游艇產業的發展。
獨特的氣候條件。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亞熱帶地區,與美國夏威夷、邁阿密處在相同緯度上,全年氣候宜人,平均水溫適宜。北部地區近海海水表層平均水溫為25.2℃,月平均最低水溫為18.8℃;南部地區近岸海水表層年平均水溫為27.2℃,月均最低水溫22.7℃。良好的水溫條件,使海南成為我國開展游艇運動的最佳地區。
快捷方便的交通網絡。目前,海南省已基本建成環島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綜合交通網絡,并不斷朝向無縫銜接、高速高效方向發展。到2015年,全省將形成以環島高鐵、“田”字型高速公路為主干,國道為輔線,省道與主要景區的觀光通道為延伸,升級達標的農村公路為補充的快捷交通網絡,形成島內“2小時旅游交通圈”。在機場建設方面,海南省已實現與39個國內外大中城市的通航,目前還著力推進??诿捞m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的改擴建工程,并準備開工建設博鰲機場和籌備建設西部民用機場。
較好的消費市場需求。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其自身也具備發展旅游經濟和游艇經濟的市場需求。從我國深圳、珠海、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到海南沿海十二縣市的時間,基本上在3小時左右;海南省也是我國旅游航線分布密集的區域,深圳和香港每天到海南的航班甚至超過10班;海南還擁有星級酒店超過250家,其中五星級酒店超過30家,正在建設中的五星級酒店還有幾十家。此外,根據《海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各縣市旅游區將達45個,這也為游艇旅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海南省游艇產業發展建議
建立省級統籌協調合作機制。目前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都在積極研究如何發展海南游艇產業,但缺乏統一的領導小組。建議省政府盡快建立游艇產業發展的組織機構,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臺。
編制全省游艇產業發展規劃。省級各相關部門應該共同編制海南的游艇產業發展規劃,規范指導各市縣游艇經濟發展。鑒于國內還沒有成功的游艇產業鏈發展案例,可以委托國內外專業咨詢公司同時開展平行研究,充分利用國內外智力資源,為決策層提供科學化、國際化的決策依據和切實可行的規劃實施方案。
游艇產業發展規劃可以由省發改委牽頭,聯合省交通運輸廳(港航管理局)、省旅發委、省住建廳、省海洋漁業廳、省工信廳、省口岸辦等單位共同編制,在編制過程中,要充分征求海事、船檢和各口岸查驗單位的意見,以規范指導各市縣游艇經濟發展。
抓好招商引資,促進游艇產業集群發展。海南省政府應盡快出臺扶持游艇設計業、修造業政策,利用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在有條件的市縣工業園區發展游艇設計業和修造業。要研究建立游艇產業化基地,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游艇制造企業,增強企業技術研發和設計能力,鼓勵本地游艇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培育游艇產業集群。要積極延伸產業鏈條,盡快凝聚產業集群要素,打造游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各級政府要努力培育良好的市場環境,積極推動組建行業性的游艇協會;支持游艇展覽、賽事等活動;制定措施促進游艇產業集群發展等。
重視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建立自主創新體系。要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吸引高技術專業人才;利用海南省大中專院校資源,建立人才培養培訓機制,為企業提供技術、專業人才支持。要鼓勵企業建立自主創新體系,積極研發產業核心技術,促進游艇產業技術升級。
關鍵詞 高密度 養殖技術 水產
中圖分類號:S96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是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應運而生的產物,并且注定了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向智能化轉化的必然趨勢,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已經給我們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效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漁業發展成就輝煌,特別是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成功解決了我國城鄉居民“吃魚難”問題,而且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文對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操作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做出了詳細論述。
1國內外水產養殖的現狀
水產養殖最為發達在世界范圍來看屬亞洲,主要有以下諸國: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我國已經列入世界上從事水產養殖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列,具有豐富的養殖經驗,廣泛的養殖技術普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重新調整了發展重點,明確確立了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因此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產業發生了巨大的布局變化,已從長江、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區和傳統養殖區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養殖品種多樣化、優質化,并且海水養殖的種類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實現了海珍品全面發展;我國已進行大規?;?、自動化養殖的水產品種類已達50多種,工廠化養殖、生態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等高密集度水產養殖得到了迅速發展。從各項數據顯示來看我國水產養殖業已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前農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目前有4800萬噸水產品全球供人類消費,源自水產養殖僅占45%,而全球人口在迅速增加,估計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20億人,假設人均消費量還是維持不變的話,到那時所需水產品數量將增至約8500萬噸。分析全球當下水產養殖已達到最大產量水平,所以發展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是填補水產品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徑。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漁業這方面更需要不斷地開發新資源,因此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是我國水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世界水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并且會迅速向智能化轉化。
2國內外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和發展的概況
由于改革開放政策,實現了我國水產業的巨大發展,我國水產業在國際上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且對國際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和發展上起到了強大的促進作用。我國水產業在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不能忽視的地位。
中國漁業類型由捕撈業為主向養殖業為主的轉變已率先完成了。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科技新興養殖行業開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產養殖就是一個剛興起的科技水產養殖行業,我國由于改革開放的促進,我國的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國漁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經濟進步對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極大地拓展了水產養殖的生產領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3)提高了增強了開發新資源、新品種的能力。
(4)高度促進了漁業生產方式的變革。
3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的一些相關簡介和分類
高密度養殖技術就是利用湖泊、水庫、河溝等,改變以往的養殖方式,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科學管理,以達到更高效、環保的養殖。其種類可分為:網箱養魚、圍欄養魚、流水養魚
4我國高密度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及展望
根據對我國資源現狀的分析,進一步擴大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生產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但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漁業水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并不斷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體系;不完善的水產養殖種苗培育體系,不合理的養殖品種結構;漁業基礎設施薄弱,以及不夠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的產業鏈結構。就是這些問題,對我國漁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極大地制約作用,更是水產養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針對以上問題,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便是順應時代的必然產物,是水產業的發展趨勢。下面是就高密度水產養殖的發展趨勢的幾點分析:
(1)注重改善養殖生態環境,發展健康養殖,提高養殖效率
(2)進一步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加強優良品種開發利用
(3)不斷加強水生生物營養與飼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飼料的使用
(4)積極開發技術設施養殖,發展高效養殖業并向智能化方向轉變
5總結
網箱養魚十幾年來迅速發展,已成為海水、淡水魚類養殖的主要生產方式,所以高密度養魚技術將是一種必然趨勢。重點研究海、淡水工廠化養殖技術,解決相關的養殖工藝、水質控制和凈化處理、增溫、自動控制等工藝及設備;開發相關的養殖工程設施和自動控制技術,把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快速走向智能化,引領中國水產業再次飛躍,不過也更是因此而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蔣高中.20世紀中國淡水養殖技術發展變遷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8.
[2] 胡海燕.水產養殖廢水氨氮處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