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金融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現代金融學專業的發展對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加強實踐教學是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應從思想認識、培養計劃、師資隊伍以及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入手,加強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點學科是理工科,雖說開設了金融學專業,但對金融學的發展重視不夠,投入較少,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無法滿足學生實踐的需求,因此,實踐教學成為工科院校金融學教學中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嚴重制約了應用型金融教學。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素質不高,很難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強調教學計劃的完整性,而忽略實踐教學內容的關注
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社會對金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對每級學生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包括金融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學時和學分要求,有些高校過分追求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實踐環節之間的比例關系,對實踐性的學時和學分也有相應的要求。目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做為課程組成部分的各類實驗課、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學年論文、金融模擬實習、生產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但這些實踐環節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明確規定,規定了實踐環節總學分的上下限,各實踐環節也有規定。加之過分強調“寬口徑,厚基礎”,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英語、高等數學、思想政治類等公共基礎課所占比重過大,勢必要壓縮專業課時,與專業課相匹配的實踐環節內容的完成很難得以保證。
2.實踐教學時間過短
目前,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中,理論教學仍占主體,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薄弱,各教學環節相對分散,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性環節。有些實踐性環節一般安排在理論課結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氣過熱,寒假忙于過春節,一些實習單位并不是很樂意接受,實踐時間大打折扣,與理、工、農、醫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相比,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時間和效果就很難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指導老師隊伍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金融學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高質量的師資不能局限于高學歷、高職稱,普通高等院校師資為了應對教育部的教學評估,引進人才時更注重學歷要求,目前擔任專業課的任課教師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學歷,高學歷人才雖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到高校,從理論到理論,缺乏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以及職稱的評定,更多注重的理論教學學時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師很難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知識的更新,導致教師缺乏進行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不佳,這樣的師資隊伍怎能符合當今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長期以來校內實驗室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滯后。為此,2005年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開辦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以及將實驗室建設作為本科教學評估的重點考核內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視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金融學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以金融模擬實驗室為主,它只是各高校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學專業要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難度大,一些重點高校以打包形式獲批國家級經濟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投入較大,學校投入也有較大的積極性,而對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側重點卻不同,因此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在各高校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實驗內容較少等問題突出。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實踐教學基地,但揭牌儀式多,實習內容少,由于金融機構的工作任務比較繁重,接受學生實習會影響到他們的自身工作,加之實習多安排在假期,學生數量多且集中,實踐基地往往很難一次性接收,有些實習單位分批安排實習,但學生整個假期將被占用,實習帶隊教師時間也捆得過死,很難利用假期時間從事科研活動,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激勵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從而造成學生和老師的實習積極性不高。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我國加入wto后,外資金融機構大量進入我國,金融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業的競爭可以說是金融人才的競爭,金融業務的開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隨著金融業競爭的激烈性和復雜性,對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學本科畢業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適應金融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就必須明確實踐教學在金融學本科體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綜合能力和素質為主線,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安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構建一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以下4個層面:專業技能的訓練、專業課程設計與實驗、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寫作、專業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實踐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職業素質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1.專業技能的訓練
專業技能是從事金融學專業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語口語、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數據處理、金融軟件的操作、點鈔、珠算、銀行會計實務操作等。尤其應針對銀行電腦漢字輸入、點鈔及偽鈔鑒別、計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標準來安排,技能訓練考核標準參照工商銀行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學生熟練掌握后走上銀行工作崗位上手更快。
2.專業課程模擬操作與實驗
金融學專業課程主要包含銀行、證券投資、保險三大類,這些課程實務操作性都很強,可根據各課程的性質,在學習該課程理論課后,適時開設專業課模擬實驗,通過建立的校內金融模擬實驗室進行。目前有一些軟件開發公司已開發出一些實際操作性較強的的金融軟件,如股票模擬交易系統、期貨外匯模擬交易系統、商業銀行綜合業務模擬系統、國際結算模擬系統、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模擬系統等軟件,通過全方位的仿真模擬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論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理論教學不再枯燥無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
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都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運用,是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鞏固和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學年論文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字數要求比畢業論文更少,但要求論文格式規范,符合本科生學位論文的要求,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堅實基礎。畢業論文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可根據畢業實習搜集到資料撰寫畢業論文,質量上應比學年論文要求更高,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
實習是金融學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實習主要包括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可采取集中與分散、校內與校外等多種組織形式進行。生產認識實習一般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后,學生經過三年的金融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金融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生產認識實習,可加深學生理解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同時也是找出差距的學習機會,學生更能明確今后努力方向,主動調整學習目標,為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它是對學生大學四年所學理論知識的大檢閱,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大演習??刹扇№攳弻嵙暤哪J?,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同時,可根據畢業論文的要求,搜集資料為畢業論文撰寫提供現實素材,寫出的論文才能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畢業論文大肆抄襲現象。
三、加強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
1.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
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金融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論知識,熟練和掌握外語及計算機等基本技能,有較強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wto,按照協議,我國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開放金融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基金機構以及保險機構,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和業務不斷擴大,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融業越向縱深發展,對金融人才復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應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以及實踐教學指導書,學生可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達到教育部對師資的評估要求,我國高校引進教師時,過分強調學歷、職稱,無形中淡化了對實踐經驗的要求,這些老師雖具有高深的理論知識,但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應逐步實現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整體優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第一,學校應制定教師培養計劃,每年安排教師有一定時間到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從事相關部門的主要工作,熟悉該單位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從事科研活動。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實驗管理中來的實驗隊伍。要求實驗室人員參加崗位技能培訓,取得相應培訓資格證。第三,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國外的應用型大學在聘請教師時,常常把實踐經驗看作一項重要的條件,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所有教授來自工業企業,都具有工程師資格。高等院校引進一批學歷層次高、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從事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工作,也可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或實驗教學顧問,優化師資結構。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業務技能的師資隊伍,培養應用型金融學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調動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在金融學教學中實踐教學只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補充,實踐教學未能起到真正作用,這種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崗位聘任和職稱評定方面給予傾斜,以提高教師指導實踐的積極性。對于實踐經驗缺乏的教師,應加強自身實踐經驗的提高,同時,還必須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實踐的意識,在實踐過程中應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將來求職的關聯度,還可以聘請本專業有一定影響力的校友現身說法,以激發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性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還可縮短學生由學校人向職業人和社會人轉變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今后人生發展。
4.增加學生實踐時間,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較強的二級學科,且具有金融行業分布的廣泛性,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應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在學生四年的金融學理論學習的同時,應安排總計不少于1年的時間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內模擬實驗室,可通過購買相應的軟件,實現銀行、證券、保險等多方位的模擬操作,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模擬到時實務工作情景,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還可彌補金融企業因業務資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實習效果不佳情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與金融機構簽訂長期合作協定,建立穩定的企業、學?!半p向互助”的實踐教學基地,金融企業能夠直接參與人才培養和人才選拔,節約人才選拔成本和培訓費用,也可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金融企業的了解,從而實現學校、企業與學生的共贏。
參考文獻:
[1]王家華,汪祖杰. 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的思考 南京省計學院學報 2007(2)
[2]王東升. 金融業發展與實用型金融人才培養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揚、戴序. 構建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 現代商業 2008(17)
一、實踐教學對應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養的意義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需要越來越多具有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強,并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的金融從業人員,這些都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得以實現。
一是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定位中我們可以知道,應用型本科是需要培養貼近社會實際需要的專門人才,因此應用型金融學本科畢業生不僅僅需要基本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教學工作不可偏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需要通過實踐教學得以實現。
二是實踐教學是從理論上升到實踐的必由之路。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學以致用,也就是實踐。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如何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指導實踐,是培養學生利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和培養參與到社會建設的優秀品質,并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為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社會創造條件。
三是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力的有效途徑。實踐教學具有廣泛性和立體性的特點,這些是培養學生創新力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實踐能力,創新力就無從談起,隨著金融業的高速發展,金融業對于從業人員創新力的要求更是不斷提升,創新力的基礎是實踐能力,而實踐教學恰恰是形成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四是實踐教學的更深層次還在于大學生如何培養職業修養和職業行為規范的有效方式,使大學生更快的從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金融是經濟之本,更注重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金融人才的綜合素質,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所以,在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培養中,實踐教學是金融學專業必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學生必須完成本專業所要求的所有實踐教學內容,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途徑
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得以實現:
(一)課堂中實踐教學
此類實踐教學活動是在校內課堂上或校內實驗室環境內,以理論解釋和模擬演練為基礎來進行的實踐教學,其主要形式有“案例式教學”,這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結合授課內容,選擇與之相關的近期中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當下的時事往往是學生所了解并想迫切知道原因的;另一方面,運用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去進行分析、推理并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及時發現不足并對其進行彌補,提高學生們分析與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創新力,并且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這也是日后學生工作中所需要提升的方面?!罢n程實驗教學”是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安排,根據需要對課程組織一定學時的實驗內容,教師設計好既定的實驗項目和要求,運用實驗室的硬件和教學軟件進行模擬金融交易,通過學生的實驗報告等來測定學生對金融知識的把握和解決實際問題,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課堂外的實踐教學
課堂外的實踐教學是以提升學生職業意識、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力為主要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梢圆扇∫韵聨追N形式來得以實現:“金融模擬競賽”,在校園內組織形式多樣的金融模擬類競賽,在學生范圍內大力宣傳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例如模擬炒股、模擬外匯操作、模擬期貨交易等,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參與金融實踐的興趣,使其對金融操作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創新力都有所鍛煉和提升,并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選拔優秀學生參加更高層次的競賽,為學生們對外交流創造條件,增加學校的知名度,以及查找差距;通過課外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制定“投資與理財規劃書”,讓學生在遵循國家金融及投資方向等相關政策和法規,通過運用課堂上所學的金融類基礎理論,模擬對企業、家庭或個人的投資與理財規劃書,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公文寫作能力和提升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為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金融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財工具的能力;舉辦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同學對金融熱點問題的關注度,提高社會責任感;舉辦“金融知識講座”學校或院系可邀請相關的金融監管部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以及金融專家、學者等圍繞某一金融問題舉辦講座,這樣學生不僅能及時了解金融時事動態,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識,而且能接觸到許多真實且有代表性的金融案例和數據,培養學生的金融興趣和數據分析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實際金融工作奠定基礎。
(三)校外實踐教學
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比不可少的教育環節。校外實踐教學是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為平臺,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現場認知實習”,組織學生到金融機構去感受金融職場氛圍和環境,這種往往是在模擬環節中無法實現的,使學生從心理上更早的培養職業意識;“參觀金融實務流程”,即由現場專業職場人員講解并進行實務演示,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并全面了解金融操作的基本流程;“專業技能訓練”通過設立模擬銀行或模擬證券公司等,或與金融企業合作設立代培基地,對學生進行專項技能訓練,例如銀行柜臺業務操作能力訓練、保險業務操作能力訓練,這種專業技能訓練要根據教學需要和金融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四)社會調查
這是學生利用校園所學的知識如何加以應用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檢驗方式,同學們利用寒暑假或校外實習的機會,通過實地走訪調查,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調研、分析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提出合理化建議,這種方式有效的提高學生認識和觀察社會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學生步入社會進入職場進行前期鍛煉。也是學生們進一步運用綜合理論知識和綜合職業技能,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過程。
(五)畢業實習
這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到相應的實習單位進行一段時間的實地鍛煉,從事與職員一樣的經營管理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也是對學生實踐技能和學校的培養模式的一次檢驗;同時學生與教師的參與也能幫助金融企業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利用教師的理論研究參與金融企業的課題研究和金融產品開發與營銷提供理論支撐,使校企之間有一個良性的互動和交流,也為日后的教學改革和知識的更新打下基礎。
(六)課題研究的參與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教師的兩大基本職能,但在科研中往往學生參與較少或總是被動參與,因此高校教師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應結合課程內容要求和具體實際情況,選擇優秀的、能力較強的學生或學生團隊,嘗試讓其參與其中,這種實踐過程比單純的案例分析或者模擬操更具有現實感,對學生而言更加真實和具有價值意義,會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的發揮,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提升學生的理論功底,為日后的進一步深造學習打下基礎。
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保障措施
實踐教學能否順利實施和達到教學的目的和效果,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與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具有較高理論造詣和扎實的應用能力的師資力量,是應用型本科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知識的更新和獲得渠道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和金融創新工具的日新月異,金融對經濟乃至世界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并得到廣泛重視的條件下,對金融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有較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力,并能將這些傳授給學生,因此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應該更多地增加實踐經驗,應廣泛與金融機構、企業加強聯系與溝通,熟悉行業的最新動態,條件允許的話,通過校企合作和學校扶持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到金融機構鍛煉;同時,學校應鼓勵來自金融機構、企業等各類金融機構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來學校進行實踐指導,聘任兼職教師也是改善學校師資力量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
(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建設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金融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管理水平也直接體現了一個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條件,是培養綜合素質高級金融人才的有力保障,因此近些年來,國家、省市對于高校的教學基地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實踐教學基地為實踐教學提供完備的、有序的、真實的實踐場所,包括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校內基地著重模擬職場的場景和流程,訓練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能,以此來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應本著目標具體化、環境職業化、管理現代化的目標設立,使實踐教學基地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貼近現實;校外基地是利用社會資源,把學生放到金融企業經營、管理的第一線去學習和鍛煉,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體會一個從業人員的感覺,通過職感的培養和真實的業務操作,使其知識、能力、素質在實踐中得以增強和提高,進而達到社會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由于金融領域的特殊性質,往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需要學校積極進行多方面溝通與洽談,努力構建互惠雙贏的長期校企合作關系,使金融機構和企業成為學校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學校也要發揮自身科研能力和培養教育優勢,為金融機構和企業解決現實問題和為職工進行培訓,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共同建設高質量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三)制度建設
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必須有一系列規章制度作為保障,并嚴格按照制度運行,使教學得到全過程的管理和監控。為了保證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之后能夠正常開展并保障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建立完善、多元和嚴謹的教學管理體系,并以強有力的運行機制來作為保障,把每一環節的實踐教學工作都能落實到位。這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教學文件,并以此為依據來規范各種教學行為,指導教學活動,對未達到要求的教學行為起到約束;實踐程序管理,為了完成實踐教學大綱中提出的教學目標和實現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實踐內容,應對實踐操作進行規范化、模塊化,使教學更加合理、有序。建立激勵機制,過去長期以來,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為了適應實踐教學體系的要求,必須建立一套有利于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行的獎懲機制,例如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和經費劃撥等教學實務上向有實踐教學環節教師和部門傾斜;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管理環節,應建立科學的考核方法,針對不同的實踐階段、形式和內容采取不同類型的考試形式,如在沿襲傳統的筆試、模擬操作等常規考試形式外,還可以進行專題大作業、專題綜合實踐等綜合型考試等多種創新形式的考試模式。
參考文獻
[1]齊美東.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措施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5):192-193.
[2]唐志武.地方高等院校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0(6):103-105.
[3]滿雪東.淺談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J].商業經濟,2011(10):122-124.
[4]房紅.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2):176-179.
關鍵詞:非金融專業金融教學;教學內容改革;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157-02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現代經濟可稱為金融經濟時代,因此金融學課程在財經類院校本科教學的培養方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本科生一般都會開設金融學相關課程,有的稱為《貨幣銀行學》,有的稱為《金融學》,并且在其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當前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在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探究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當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金融學教學的當務之急。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選取和教學內容編排不夠合理。目前國內多數院校都選擇《貨幣銀行學》作為財經類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的唯一課程。國內比較這方面的經典教材是黃達老先生主編的全國優秀教材《貨幣銀行學》(2003年改版以后更名為《金融學》),其他各校自編教材從內容上看基本也秉承該教材的體系。這些教材基本都偏重于宏觀金融,而對于微觀金融則關注不夠。而且全國同類教材結構體系過于趨同,缺少針對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特色教材。從各高?!敦泿陪y行學》或《金融學》的教學大綱來看,教學內容基本可以分為五大板塊:一是金融基礎理論,包括貨幣、信用和利率等內容;二是金融市場和機構介紹,包括對不同金融子市場的簡介、對不同金融中介機構的簡介;三是貨幣理論和政策,包括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等相關理論和政策;四是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關問題,包括金融抑制、金融創新、金融監管等內容;五是與國際金融相關的內容,包括外匯和匯率、國際收支平衡等內容。這樣的內容設計看似面面俱到,但正因為內容過于龐雜,而非金融專業對金融學課程的課時安排一般只有一學期36課時或54課時,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就是走馬觀花式的簡單介紹,難以突出重點和專業特色,學生學后可能就是記住一些專業名詞,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特征和規律還是摸不著頭腦,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未體現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目前國內高校非金融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學》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對于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金融學》只是其專業基礎課,在學習完這門專業基礎課后,還將進一步學習金融學專業的不同分支學科課程,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等,會對在貨幣銀行學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普及金融知識式教學而言,由于缺乏后續課程對相關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因而需要在這一門課內使其對金融運行規律和機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社會上的金融現象基本可以做出較為正確的解讀,并且對于其本專業的學習可以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而從目前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設計來看,顯然難以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此外,授課教師基本來自于金融系或金融學院的專業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有所側重,而是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沒有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教學內容改革沒有跟上金融實踐的發展。高校教學改革是年年在談,年年在研究,但往往談得較多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改革卻談得不夠。特別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教學內容改革顯然落后于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一方面是我國的金融改革實踐如火如荼、日新月異,另一方面卻是金融學教學內容十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這些金融實踐的發展,需要在金融學教學中加以體現和解讀,而如果沿用傳統教材的內容體系,過于強調貨幣發展、銀行運行和貨幣政策等內容,忽視對微觀金融運行機理的分析,則會使學生因所學內容與實踐脫節而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
二、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其原因其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認識上的原因。
1.新教材的建設因循滯后,缺乏前瞻性。從金融學教材建設來看,一方面過于注重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的延續性,沒有根據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大膽進行內容設計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國內社科領域的研究大多重務虛而輕務實,亦即重宏觀而輕微觀,致使在教材內容選擇和設計上還是偏重貨幣均衡、貨幣政策、通貨膨脹、金融發展等宏觀內容。而我國多層次金融市場發展以后,對于非金融專業學生感興趣的有關內容,金融中介理論等微觀金融方面的知識卻沒有在教材中得到應有體現。國內難以編出適合多種需要的優秀教材,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金融學教材由于各種原因難以直接作為非金融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因此,作為金融學教科書,教學內容設計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學生學習后能基本掌握金融的運行邏輯和規律,不致投身社會后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金融現象而手足無措。
關鍵詞:金融學教學;優化路徑;非金融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0-0274-02
一、本科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大一統”非金融專業,未能體現各專業的學科特點
1.教材選用的大一統。目前,我國高校在《金融學》這一門課程的教材選用上,對于非金融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沒有區分,都用的都是大一統的教材。但是《金融學》這門課程對于金融專業和非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先行和后續課程的安排設置是存在很大區別的。對于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在《金融學》后續的課程設置上還會開設金融學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諸如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保險學等。這些課程的后續學習對于《金融學》中所學的內容會得到更深層次的鞏固和拓展。金融學專業的本科生對于這一門課程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對非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金融學》的后續課程更多是其本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和方向課。
2.教學模式缺乏專業特點。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教學而言,一是對于講授的內容僅僅是在有些章節的深度比較金融學本科專業的要求略淺;二是講授內容的量與講授時間之間,只能是更加側重于對金融知識的普及式教學;三是非金融專業學生,其后續課程是各自本專業的主干課和方向課,同時由于在講授該門課程時沒有結合本專業的特點,使得《金融學》這門課程既不能有助于學生后續專業的學習,又不能對《金融學》知識進行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導致學生在《金融學》在課程結束后對于該門學科的進一步學習出現斷層,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二)純粹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環節
1.教學內容滯后?,F在知識經濟時代金融環境日新月異、金融事件層出不窮、金融技術翻天覆地,而金融學教學內容十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教學內容改革顯然落后于金融實踐的發展。這些金融實踐的發展,需要在金融學教學中加以體現和解讀。如果沿用傳統教材的內容體系,那么在強調貨幣發展、銀行運行和貨幣政策等內容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微觀金融運行機理的分析以及客觀現實金融事件和金融環境變化的重大視點問題闡釋,那么這樣會更加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加深學生對教學理論內容的深入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呆板。金融專業本科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后,開設的后續課程中有具體的金融實務操作的實驗課程,對學生的金融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能力有一定的幫助。而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學生而言,在現有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之下,純粹就是理論知識的羅列、理解,對于現實中的問題,如何來進行操作,沒有講授和教學的安排。
二、本科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改進的原則
(一)體現學科專業的差異性
尊重各個不同專業的差異性,按照學科門類或者是一級學科或者是二級學科在金融學教學大綱上應進行區別。這樣金融學作為學科基礎課,那么對于學生后續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能夠起到基礎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對金融學實踐的實際運用上有具有交大的可能性。
(二)注重實踐性教學作為補充
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盡管《金融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但對于非金融專業的本科學生而言,教學的深度較之于金融專業教學內容略淺,不需要講解太深的金融理論。而另一方面,非金融專業本科學生也會面臨金融行業的就業機會,那么他們也需要在具備一定金融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實踐操作能力。這就需要在《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中增加實踐教學的環節,在保持完整的、基礎的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兼顧一定的實踐教學環節。只有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具備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三、改進本科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的路徑選擇
(一)社會資源共享,推動實踐教學
高等學校作為培養社會各行業所需人才的基地,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作為社會人才的后備群體,在其學習期間就應該廣泛了解和獲取社會市場信息。對于學生專業學習而言,也就需要了解行業的現狀和實體案例,這些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有些教師在社會團體中有一定的兼職,那么可以讓學生獲得相關的信息;有些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實習相關行業企業;而后者對于現實教學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梢云刚埾嚓P部門的政府官員、銀行高管等社會精英擔任名譽教授、兼職教師等,不定期以講座、沙龍、論壇等方式作為日?!督鹑趯W》教學內容的補充,向學生講解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金融事件,推動金融學實踐教學的進步。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理論教學
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使得我們可以以最低成本享用大量的公共資源。其一,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媒體資源平臺,收集到第一手經濟金融領域中發生的金融案例,建立金融案例數據庫。讓學生自愿組織學習小組,應用所學的金融學基本知識和理論、基本分析方法進行課堂討論或案例分析,任課教師進行的點評,著力培養非金融專業學生運用金融基本知識分析金融現象、金融問題,并嘗試解決的能力。其二,可以利用遠程教育系統,不定期的組織學生選聽著名大學《金融學》的有關課程。接受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使學生了解金融學發展的前沿理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達到雙語教學的效果。
四、結論
通過上文的闡釋不難發現,現有金融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缺乏實踐培訓、沒有各專業差異性的不足,改進金融學教學的路徑選擇包括,加強學校與金融企業的合作,加強雙方的人才互動交流,開展實驗室教學方式,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等。
參考文獻:
[1]林偉君.校內模擬銀行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339-442,448.
[2]楊曉蘭,王雁茜,金雪軍.在金融教學中應用實驗經濟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以購買力平價理論檢驗為例[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3):59-63.
[3]吳英杰.后危機時代的高校金融教學改革:理論發展與實踐模式[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4):126-129.
【關鍵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日益發展的金融業不僅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上升,而且對金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果出現:一方面,國內許多金融機構面臨金融專業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有相當一批金融學專業畢業卻面臨就業壓力,就業形勢嚴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滿足金融部門的需要。
而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與其教學體系息息相關,教學體系的優劣會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影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教學體系問題突出,主要體現為,在金融學教學中,盲目采用重點大學、研究型大學的培養模式,沒有過多考慮自身的教學條件及環境、師資水平等方面存在著不足,沒有很好體現出其辦學目標和突出地方院校的特色,在金融人才培養上脫離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為培養人才特色,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服務地方經濟金融,那么,如何改革其教學體系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本科專業教學體系的現狀
(一)課程體系設置缺陷
專業課設置缺乏系統性考慮,課程之間缺少必要的銜接與協調,教材的選擇無統一規劃而是由任課教師個人選擇教材。過分強調金融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偏重于宏觀金融的教學,微觀金融課程和實務性課程相對不足。這樣不僅容易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整,而且由于課程的理論較多,導致人才培養上仍然延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知識傳授方法。這種只注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不足的教學方式,忽視了金融學專業的實用知識技能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結果,脫離了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本科專業培養應用性金融人才的目標。
(二)課程內容少而陳舊
專業知識和教學內容陳舊,缺乏豐富性和新穎性,且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充實滯后于金融業務的發展,很難適應新時代經濟、金融發展的需要。教師上課參考書籍少,一般一門課一本書,教師上課內容涉及面窄,學生掌握的知識淺浮。
專業選修課設置較少,往往不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設置,與現實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充分反映金融學前沿理論的進展。
(三)教學方法單一
金融學專業教學方法落后,主要采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很少運用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教學和實際調研等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能力、個性和素質的培養。同時,考核方式仍以死記硬背的“記憶性”考核為主,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
(四)教學設施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教育經費緊張,金融專業教學的硬、軟件設施建設往往無能顧及,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教學設施差,不僅不能順利地開展模擬教學,而且不能進行產學研結合。
同時,由于自身知名度不大,很難與校外的金融機構簽署了實習、實訓基地協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五)師資隊伍建設重視不夠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也是培養能力的決定因素,而要培養出應用型金融人才,就必須要有一支應用型的教學團隊。而新建本科院校中金融學專業教師一部分從碩士或博士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另一部分來源于升本前的教師,其自身缺乏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師資隊伍建設不足表現為:(1)金融專業師資隊伍的結構欠缺,如教師們的知識結構、學緣結構、學歷結構和層次結構等不完善;(2)金融專業師資力量不強,如不少教金融學的教師是非金融專業出身的,導致教師本身對金融學研究不深;(3)教師任課隨意性大,上課課程跨度寬,教師自己對所任課程鉆研不夠;(4)缺乏“雙師型”教師。
二、基于應用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設計
(一)以行業為導向合理構建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教學體系的核心部分,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應本著基礎知識以夠用為度,注重實踐教學,以滿足行業需要的原則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并能及時調整課程體系。
1.對于課程的總體設計應該是基礎適度,強化實踐課程
基礎理論課程的內容深度、學時比例以夠用為度。專業課程要能夠根據行業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最新趨勢進行及時調整,以縮小行業技能需要與學校教學之間的差距。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數,使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在內容上與行業發展實際緊密相連,突出實用知識技能的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課程設置要體現層次性、系統性,突出應用性
在公共基礎課中,要強化培養學生的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并要求學生掌握或了解相關的金融軟件,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金融業國際化、電子化、信息化的發展。公共選修課既要體現專業的延伸性和學科的交叉性,又要注重與學生就業的相關性。例如為提高學生的溝通談判能力可開設金融公關、銀行營銷等課程使學生處理金融業務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要強化專業方向,突出前沿性。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在課程的內容安排上,應緊跟未來經濟、金融業發展的客觀實際,及時增加新的內容,開設新的專業課程,以保證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合理調整宏、微觀金融課程比例,增加培養學生的市場分析能力、投資理財能力和業務操作技能的課程。專業選修課可根據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方向,采用“模塊化”的方式設置。加強課堂外教學內容建設,例如對現實經濟、金融熱點問題,可邀請金融業的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
實踐課程體系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為出發點,可分為課程專項基本操作訓練、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和實習等部分。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以傳統的“以教室為場地、以教師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已不適應金融業發展需要,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創新多元化教學手段和開放型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方法由傳授知識型轉變為培養能力型,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入不同的教學形式,如理論課較強的專業課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手段,以增強課堂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對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證券投資學、金融期貨實務、外匯交易等金融投資課程)可采取模擬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熟練運用多種專業軟件工具開展金融統計分析和預測,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可采用任務教學和項目教學。例如教師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教研項目,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特定的實踐調研活動。采用任務教學和項目教學法,教師要有計劃地及時給予指導。同時,要激勵、支持學生的創意,鼓勵學生主持科研項目。
(三)精心組織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要體現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重,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使他們具備適用的金融業務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使得教學內容立足課本,又不局限于課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銜接性與實用性,體現時效性與針對性,即要緊隨金融業的發展,及時把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引入教學內容。
做好教材建設規劃,精心選用優秀教材,完善教材信息跟蹤與評價機制,逐步完成與課程配套的教材、參考教材、實驗指導書、題庫等資料的建設,從源頭上保證教學內容的質量和效果。健全考評機制,規范教學行為,調動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培養造就一支治學嚴謹、結構合理,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教學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是完善教學體系的基礎。
1.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啟動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公開招聘高學歷優秀人才、鼓勵教師進修、訪學、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等方式,優化教師結構,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2.建立教學科研專項基金,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科研活動,申報重點科研課題。以科研促進教學,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
3.通過與地方金融業及其他相關行業橫向交流的途徑,鼓勵教師到金融機構或相關企業從事項目研究或進行掛職鍛煉,提高年輕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同時可聘請地方金融機構或企業實踐能力強的專家或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開展實務、實訓和專題講座。
4.加大教學團隊的培養力度,整合教師力量,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梯隊建設。建設一支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結構優化,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奉獻和創新精神的教學團隊,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五)加強教學設施建設
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建設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業務的模擬操作實驗室,及配置相應的模擬實驗軟件,用于教學、科研、實踐教學。同時,爭取與地方金融機構和公司企業建立密切聯系,通過簽署實習、實訓基地協議,實現資源共享。
三、結論
改善金融專業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有助于其教學體系的建設,可有效促進金融學專業學生操作技能、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建立一套能使教學目標與行業對金融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學體系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需要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機構及相關企業和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不斷的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史瑛.從金融產業發展看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新鄉學院學報,2009(05).
[2]劉明顯.地方性財經院校金融學教學改革探討[J].市場論壇,2008(10).
[3]于長福,奚道同,郭強.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商業經濟,2010(04).
[4]王昊.新建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03).
[5]顧驊珊.經濟學專業“立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嘉興學院學報,2009,21(4).
(一)法商學院學生群體的特殊性
概括來說,法商學院的學生身上既具有當代普通高校大學生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更有該群體本身鮮明的特點。
1.家庭經濟環境較好,但學習基礎薄弱
獨立學院的學生具備了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家庭收入能夠承擔比普通高校高兩三倍的學費。大多數學生的家境是比較好的,其中部分學生甚至自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開著跑車上學,選擇上大學對于他們來說,父母的意愿更多于自己的意愿,從而造成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第二,學習基礎薄弱。由于部分學生基礎弱,缺乏自信,加上學習動機不明,動力不足,這類學生容易出現得過且過、松懈厭學等情緒。
2.社會能力較強,并渴望得到認同
法商學院的學生雖然在高考成績上不如一本、二本的學生,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很多學生從小家境較好,生活優越、見多識廣,因此他們興趣廣泛,多才多藝,而且頭腦靈活,善于走出校園,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很強。在學校的各項比賽、晚會等活動中,許多學生能自主聯系贊助商,成功解決活動經費的問題,并且擅長駕馭型的組織活動,從中表現出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在這些活動中,他們經常主動邀請老師以評委或嘉賓身份參加活動,以肯定他們的能力。
(二)法商學院教師群體的特殊性
1.教師教學任務重
隨著高校的擴招,法商學院在校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多。但是,與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相比,法商學院師資的數量卻沒有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法商學院師資的數量增長與獨立學院學生數量的增長不同步,師資數量的增長遠遠滯后于學生數量的增長,使得法商學院的師資數量日益呈現緊缺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法商學院教師教學任務的加重。法商學院教師的超負荷工作,難以保證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不利于獨立教學改革的進行。
2.師資的年齡結構不盡合理
法商學院青年教師年齡大部分在35歲以下,母體高校委派的教師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上,導致獨立學院師資的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現狀。其中,法商學院的青年教師大都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為法商學院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但是,由于青年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大都是在從書本到書本,在書本中探討教學內容,缺乏生產、管理、服務的實踐,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此外,由于青年教師在高校的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其整個學習過程與現實生活相脫離,不利于獨立學院青年教師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交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導致其教學重點傾向于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利于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法商學院教學管理的特殊性
1.教學管理重點與教學改革的不一致性
法商學院作為獨立學院在教學管理上十分重視教學秩序的管理,具體來說對于課堂的形式、時間、課時、紀律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空間與自由。
2.教學評價與教學改革的不一致性
針對教學管理的重點,在教學評價上更多的以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為首要的評價因素,也即是以上課時間,課堂管理,教學任務的完成為評價重點,教學效果更多的以學生的主觀評價為主,這樣無形中給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中增添了極大風險與壓力。
二、法商學院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過程中的主要困難
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觀念滯后、能力不足和精力有限。具體表現為:
(1)陳舊教學觀念根深蒂固,觀念滯后。
相當部分老師對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認識停留在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上,認為只是教學手段、教學技術問題,沒有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關系到新型人才培養的戰略問題。
(2)教師實際能力提升空間小,能力不濟。
相當部分老師接受培訓、實踐以及科學研究等提升機會少,在合理、正確組織實施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能力不足。
(3)教師精力有限,不愿意投入。
近年來,隨著法商學院招生規模的擴大,教師普遍承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及教務工作,導致部分教師或無心或不力嘗試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另一方面,從學院管理的角度來看存在的難題是僵化的教學管理不利于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體表現為:(1)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大多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在實踐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激勵機制。目前教師面臨的狀況主要是開展教學研究回報率低,開展教學方式方法創新風險大,這使得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研究并未形成一種氛圍。(2)對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足。教務管理的重點在于保持教學秩序,強調教師準點上下課、學生到課率、課程作業、課堂管理等,缺少系統化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最終是否掌握基本教學方式方法,主要靠教師的自行摸索。
三、對法商學院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教學方式方法應該以學生為本
1.教學方式方法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法商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活潑,價值選擇多樣,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和他們平等討論,以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去吸引學生,引導他們從多種選擇中整理出一個核心價值觀,而不是“灌輸”什么觀念。
2.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不能回避學生反映的問題
任何改革都無法保證一定成功,只有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保證改革的效果,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必須直面學生在改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有好的效果。
(二)轉變教學方法方法應該以教師為主體
完成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就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信任、緊密依靠廣大教師,努力營造出教師大膽創新,積極轉變的態勢。
1.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對教學的重要影響。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采用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得到生動活潑、創造性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2.把握好學生學習的認知能力,注重學科融合互補,加強通識教育。
教無定法,教無定規??梢圆捎?ldquo;導入式”、“導學式”、“參與式”、“討論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安排好課堂結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上下呼應,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同時,要從學科的整體發展與綜合化出發,合理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整合、重組課程無疑是構建培養方案時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要做到將人文精神的培養滲透到所有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教學中去,完成通識教育的基本目標。
(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應該以教學管理改革為保障
1.轉變思想觀念與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
教學管理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照搬,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在思想上由傳統的管理理念向現代的管理理念轉變。教學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政策指導、檢查監督的職能,逐步將教學管理的中心工作由教學過程轉移到教學目標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制度管理和教學結果管理為主的體制上來。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新的管理意識,要由過去的約束型管理轉變為引導型管理,由指揮轉變為服務,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現代教學管理意識。
2.建立激勵與約束檢查機制,促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
(1)建立激勵制度
增加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例如,實行教學改革評估與獎勵,培養、選拔創新課程帶頭人,實行課程建設獎勵、教學成果獎勵等。
(2)建立約束檢查機制
調動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例如對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堅持進行檢查制度,堅持領導聽課制度,開展督導組聽課制度,教學方式方法工作評價考核、獎勵制度等。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
[摘要]:本文說明了國內高校金融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在介紹和分析國外高校金融學教育特點的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國內高校金融學教育理念,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思考和建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金融學是一門具有特殊地位的學科,具有極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全面開放,中國金融業不但面臨著外資金融企業在國內的強大競爭壓力,還必須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顯然,當前形勢下國家必須加大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來的金融業從業人員不僅要懂現代金融實務,熟悉國際金融市場慣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資管理和金融企業管理,能夠進行金融創新產品設計,通曉英語、計算機、法律、電子商務等相關知識。金融網絡化與工程化的發展,給新世紀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挑戰。我國的金融教育是一種建立在傳統金融產業,特別是傳統銀行業基礎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將原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合并為“金融學(含:保險學)”專業,既反映了這樣的認識,也是當前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礙。而現代金融學教育的開展還面臨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高校培養的大多數金融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經濟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最終必將影響我國金融業的業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的高校迫切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金融學教育模式,在和國際接軌的同時改革金融學教學方法,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和創造出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學教育體系。
一、國外金融學教育的特點
盡管西方各國不同高校的金融學本科教程在培養目標上各有側重,但它們之間亦有共同點,例如都十分強調培養學生寬廣而扎實的理論基礎(既包括通識教育的知識,也包括專業理論基礎),同時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面向實際工作的能力,強調本人學識和能力的增加與對經濟和社會做貢獻兩者的結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學教育特別強調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需要相結合,不少西方國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養的學生滿足社會上各種組織不同層次的需要”或“能夠在爭取良好的職位時有足夠的競爭力”作為培養的目標提出來,這其實真正體現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實質目的。而反觀我國高校的金融學教育,正是由于這個目標不夠明確,才會過多的給學生灌輸一些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無用的知識,而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實現自我價值。
多數西方國家的大學都認同本科階段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因此,它們的教學計劃都十分注重通識教育,即培養學生廣泛的文化意識,這當然也會反映在金融學這樣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學科中。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會要求金融系學生在頭連年里學夠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類的基礎課程,甚至還需要學習文學、寫作、數學、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課程部分和金融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主要由經濟學類、金融類、會計類、管理類及市場營銷類等課程組成,其金融學專業課程包括金融會計、公司金融、投資學、衍生證券和金融中介機構等。這樣的教育模式強調基礎和能力的培養,輔以良好的教學,就能把學生培養成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與國內金融學教育的一個很大不同在于,國外大學的金融學專業都是以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投資和公司財務為主,而不是以宏觀金融,即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為主的。
國外高等學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大體上都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前,一般均有十分嚴密的前導課程安排,以保證學生在修學高級課程之前已經掌握充分的理論基礎和前導知識。比如,在學習金融經濟學課程前,一般都要求學生修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學習公司理財課程之前,學生一般都要將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等課程修學完畢;學習金融工程之前,必須學完投資學等,這既能保證每門課的授課質量和教學要求的嚴格貫徹,又能指導學生在種類繁多的課程中進行選擇。(2)專業課程設置十分豐富多采。國外高校在金融學課程的設置上一般分為兩個層次:專業必修課一般只有3到4門。盡管課程的命名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貨幣經濟學,金融市場,公司金融,投資學和期貨期權這幾個方面。而專業選修課可以根據客觀實際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學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長設置。這些課程有的緊密聯系實際,有的緊緊扣住金融學前沿理論的進展,有的課程國際化色彩濃厚,都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為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專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益。(3)國外高校金融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的內容,一般都會涉及該課程應該涵蓋的金融學理論和知識點,這一點對于保證金融學本科生完整的知識結構至關重要。但是與每一門專業課程所具備的廣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關理論的深度則是參差不齊的,有的課程緊緊圍繞現代金融學前沿理論,例如資產定價理論。而一般的課程,由于其出發點主要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這些課程往往重介紹輕分析、重實踐少理論,例如固定收益證券,房地產金融等。(4)在國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學專業課程中,都十分強調實踐環節。最為簡單的就是強調通過課程作業,包括作文、小課題、案例分析等,強化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還會安排金融和統計軟件的學習和練習,案例研究,學生講述,乃至社會調查等。比之課堂講授,這些方式的優點都是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與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的差距是明顯的,課程體系不合理,教材陳舊,教學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進的地方,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對金融學這個學科的內容和辦學目標的認識問題。
二、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國加入WTO意味著我國的各類金融機構將在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下,直接與國外金融機構進行市場化、國際化的競爭,同時,我國的宏觀金融監管也必須走向國際化,融入國際金融協調、監管過程中。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門順應時代的呼喚,培養出既熟悉本國金融運行的特點和規律,又通曉國際金融規則和慣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競爭、國際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說勢在必行,根據以上分析,這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首先,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須在對照國外教學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培養目標上實現突破,才能保證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成功。具體而言,就是在教育觀念上要實現以傳授知識為主到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在培養目標上要實現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到以培養綜合素質以及能夠適應社會各種需要的金融學通才為目標的轉變。
其次,全面與國際接軌,以現代金融學為核心規劃金融學教育體系。徹底轉變我國金融學科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為主的教學思路,突出微觀金融學為主的辦學方向,強化微觀金融類課程建設。根據金融學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的特點,在注重金融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使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識結構體系的同時,建立起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讓學生不僅僅是學到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培養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未來個人發展和工作打下厚實的基礎。
第三,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面對金融全球化、網絡化、技術化的趨勢,金融學本科教學必須做到與法學、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多門學科的交叉融合。這既是金融學科發展所需,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再生能力。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調節市場運行和交易行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礎就是法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背景下,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對培養金融人才尤為重要。金融活動通常以數理模型為基礎,缺乏較高深的數理知識,不僅很難登其堂奧,更不用說去設計和開發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傳統方式進行的融資和支付業務,為電子化、信息化、系統化、工程化的現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學科成為了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一體的新型邊緣科學。外語和計算機更是跟隨金融學科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識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種學習能力。我們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階段解決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使學生文理交叉,理工結合,知識結構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們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增強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第四,革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紤]到金融學科更具有實證和實用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于一般的理論解釋,而應更注重對現實問題的認識和判斷。對于像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保險學等宏觀類課程,可在著重講授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的基礎上,通過組織課題討論、撰寫小論文和學術報告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于像公司融資、金融機構經營與管理、投資理論等微觀類課程,應突出其應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點,可通過案例教學、聘請業務人員授課、模擬實驗等手段,增強學生對業務知識的感性認識、理解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質量的金融學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保證。由于現代金融學的引進是很晚的事情,國內高校金融專業的師資隊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從事金融學教學的教師,需要對各種金融經濟理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社會對各類金融人才的需求狀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正是通過教師與社會及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各種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才能得以醞釀并付諸實施。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需要從海外引進人才,更應該立足于師資的培訓,以及通過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進師資隊伍的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張亦春蔣峰,中外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比較及啟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聰,提高金融學科教學水平的思考,暨南學報,2001年6月,pp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