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09:52: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管理職業精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者簡介]周紅梅(1970-),女,河南許昌人,西華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體育教學與訓練。(四川成都610093)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1-0132-01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我國在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但現有從業人員的素質偏低,較高層次的旅游專業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的服務性管理人才奇缺。自20世紀90年代起,旅游業已經發展成世界第一大產業,全世界1/10的就業崗位是旅游業提供的,到2017年,我國每年將增加旅游從業人員100萬人,各高等院校旅游專業畢業生必將成為旅行社、旅游飯店等旅游企事業單位引進的主要對象。時代和市場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應用性旅游服務接待與經營管理類人才。培養高素質旅游從業人員對于我國旅游大省經濟騰飛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時代和市場呼喚高素質旅游從業人員,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修養,對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有基本認識,熟悉國家有關旅游法規,熱愛旅游事業,掌握扎實的旅游專業理論基礎,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較強的現代服務意識,并且能夠熟悉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具備以上職業素養,形體與體育課程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為適應國內對高素質的應用性旅游服務接待與經營管理類人才需求,高校旅游專業學生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健康優美的外形、優雅得體的行為舉止、良好的個人修養、良好的職業風范以及良好的行業適應性等。高校的師資力量和課程開設必須跟上企業的需求和時代的步伐,培養出具備專業知識、專業素養的旅游業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開設形體課程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影響
1.高校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設形體訓練課程的目的。高校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設形體訓練課程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自己,促進身心協調、健康發展,提高審美能力和表現力,增強對生活的熱愛和自信心,為走向社會參與競爭創造條件。形體訓練的主要特征是施教者以人體生理科學原理、美學原理為指導,對學生進行以身體訓練為主要手段,以發展專項素質為基礎,以塑造健康優美的形象為核心,以提高形體的控制力與表現力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與優雅氣質為目的進行的教學過程。形體課程的芭蕾基礎訓練部分內容、基本舞步的部分內容以及有氧運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增強力量和耐力素質。通過形體課程學習,能夠改變學生形體動作不合理的原始狀態,提高身體靈活性,培養良好的姿態和節奏感,增強可塑性和學生形體的表現力,使學生掌握形體素質的基本訓練和技巧方法,以達到良好的形體效果。
2.人的良好發展對個體精神素質和內在品質的依賴越來越強。從職業教育的角度來說,具備職業實踐所需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標志著從學業成功走向職業成功。層次全面的旅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如學習個人形象、接人待物、舉止風度、儀式禮儀、禮俗文化知識,形成由外顯到內涵、由行為到心靈、由個體到職業、由禮俗到文化等。形體訓練課應體現形體訓練與服務接待禮儀相結合的特點,使學生具有健康優美的外形,使所學知識更加切合實際,操作能力增強,挖掘學生的旅游天賦,形體訓練課程可增加必要的實訓課時,通過對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主要姿態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個體儀態和規范的動作要領,改變儀態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完善個體形象,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加自信心,增強就業的競爭實力。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開設體育課程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影響
1.高校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設體育課程的目的。高校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設體育課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體發展,增強體質,進行思想品質教育,使學生了解體育的本質,學會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自我監督的方法,培養集體協作精神,運用所學知識欣賞體育競賽。
2.體育課程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很有幫助。在旅行社、旅游飯店等旅游企事業單位和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經營管理、接待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不但要有較好的旅游從業意識,對旅游市場的開拓精神和競爭意識也顯得尤為重要。在體育活動中,成功與失敗、剛強與膽怯、自制與沖動、個人與集體的情感體驗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的絕佳機會,更是積累人生經驗的最佳方法與手段。時代需要高素質應用型旅游服務接待人才、市場需求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符合職業要求的經營管理類人才。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課程正是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職業教育根本使命的重要方式。體育能使人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競爭與合作、勇于進取的拼搏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提升個人魅力和自信心。實踐性強是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課程開設應著重培養學生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必備的職業素養。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成功為導向,積極探尋旅游管理專業的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引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從學業成功走向就業成功。培養高素質旅游人才應該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這就要求把重點放在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活的經驗、學習生命的意義上。體育是體驗人生最深刻、最直接、最生動的活動,學生感受人生的權利與義務、進取與退縮、激情與理性的機會比學校其他活動多。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形成強健體魄,也形成人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體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強烈的上進心和歸屬感、端正的就業態度,這些都是符合職業要求的必不可少的職業素養。
3.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未來職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需要有好的身體素質。學生應具備良好的歷史、人文素質,此外良好的身體素質也是支撐導游的工作程序的基本條件,如接待計劃、接團服務、旅游沿途講解、入店服務、商定日程、旅游沿途活動設計與組織等,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體力消耗較多,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具備良好的體力和耐力。在此基礎上,體育課程的設置要具有獨特的作用,使體育活動成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強健體魄、鍛煉意志、增強耐力的最佳方法與手段。
4.體育課程的實踐活動中,導游服務常見突發事件的處理實訓很重要。處驚不亂,臨危不懼,有秩序地疏散人群,避免擁擠,最大限度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是一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的體育課程可以直接安排與自救、逃生相應課時,將預防地震、火災的逃生、自救和互救動作滲透到體育課訓練科目中,讓學生在實戰模擬中掌握正確的“逃生”技能。在教學實踐中,要創設相關的災害場景與氛圍,設計一定的障礙,放置一些道具,讓學生了解在工作場所的火場、地震、暴力等突發事件中相應的逃生方法與技能,系統地掌握正確的“逃生”技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體育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重點點撥,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既能得到身體綜合素質訓練,又能學到遇險自救及救護傷員知識,掌握相對應的疏散路線,提高團隊的逃生生還率。通過體育課程實踐活動,增強身體素質,加強組織紀律觀念,提高勞動技能,就業能力也隨之增強。通過開設專門的體育自救、互救與逃生課,培養具有開闊視野、富有同情心、勤于思考、愛護環境、保護自然、具備良好職業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
形體與體育課程開設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使學生建立自信心、提升人格魅力,增加學生的競爭實力和就業能力。旅游專業在校的學習者和職業教育工作者要明白,任何職業教育基本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要反映職業實踐所要求的“做”或“行動”,這也決定著“教”與“學”的標準,進行科學的就業規劃,并積極付諸實踐和努力,能夠盡快實現職業成功。
[參考文獻]
[1]朱政.淺論我國學校體育對學生的影響[J].成功(教育),2008(3).
[2]向智星.形體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關鍵詞]獨立院校旅游管理教育機制
[作者簡介]朱瑞雪(1976-),女,遼寧本溪人,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教務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天津300384)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8-0097-02
一、獨立院校的含義和影響
1.獨立院校的含義。獨立院校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興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這里的新機制和新模式主要是指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作為申請者與社會團體,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進行的本科層次教育。
2.獨立院校模式對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建立“旅游管理”這一分支學科,設立之初主要是為酒店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開設這一專業的大多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內容以實務操作和服務技能為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界開始意識到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開始由單純應用走向研究層次,進入本科教育階段。獨立院校同樣進行本科教育,可是如果單純追隨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的教育方式,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必然會下降;如果仿照高職高專教育,雖然畢業時的就業競爭力得到提高,但是過于強調實踐操作技能培養,而沒有幫助學生掌握應有的系統學習能力和規劃能力,在長遠的發展中學生們仍然會喪失優勢。
針對獨立院校模式對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這一影響,建立起與傳統一本、二本學校不同的教育定位,依據學生的學習訴求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構建適合三本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機制,是幫助學生在未來發展中獲得核心競爭優勢的基礎。
二、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現狀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的性質,所以針對目前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現狀這一問題,筆者從學生和用人單位兩個角度進行了調查。
1.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現行教學機制的評價。參與本次調研的學生是我院旅游管理專業2006級學生,受訪時他們已經完成了所有專業課程的學習,部分同學有實習經驗。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實際有效問卷為175份。從問卷回答情況來看,封閉型問題回答情況較好,部分被調研對象沒有完成開放型問題。調研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學生對專業課程組成的評價,二是學生對目前教學方式的評價。
調研數據顯示,學生對于較多專業課程的設置是認可的,認為學習這些課程很重要,對自己今后工作有幫助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課程不受學生歡迎,特別是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旅游財務管理,旅游調研方法等。不受學生歡迎的原因是:第一,這些課程難度較大;第二,學生認為參加工作時,這些課程教授的內容沒有用武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關注的重點是有意思的課程或能夠直接使用所學知識的課程。
根據學生對現行教學機制的評價,可以發現學生并不將課程體系設置和今后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僅僅關注眼前的收益。筆者擬對課程體系設置進行調節,通過采用模塊化課程體系設置和職業生涯引導機制來不斷深化學生認識,提高學習自主性,實現解決這一問題的目的。
2.用人單位對現行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機制的評價。本次調研所涉及的被調研對象均來自我院合作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既有飯店、旅行社,也有景區景點和郵輪公司。用人單位對三本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機制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畢業后工作表現進行的,既有對學生語言能力、服務意識的好評,但同時存在較多的不滿。用人單位認為,與經驗豐富的從業者相比,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缺乏職業意識,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從學生到服務人員的角色轉換比較緩慢;缺乏職業能力,比如服務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團隊精神等;知識結構不合理,具體體現在專業知識偏向理論。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幫助學生清晰認識旅游行業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程度,是構建三本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機制所要完成的目標,學生激勵機制和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共同作用,將有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
三、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機制設計
模塊化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模塊和操作模塊,其作用在于提高獨立學院學生實踐能力,滿足初期需求;同時加強學生的理論深度,著眼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其中,理論模塊主要包括理論素養和國際化視角兩個部分;操作模塊則包含語言技能、專業技能和服務技能三個部分。
1.理論素養。理論素養培養體現在以下三個層次:第一,掌握本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國家有關旅游方面的方針、政策,初步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體實施體現在專業課的設置中;第二,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同時涉及工商管理的部分核心課程,使學生獲取跨專業、跨學科的學習機會,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的設置中;第三,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獨立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體體現在學生課程論文、畢業論文的完成及參加相關競賽中。
2.國際化視角。經濟全球化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國公司、國際交流合作數量的增加對旅游管理國際性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針對本專業中一些專業課,采用雙語授課方式進行;(2)通過參加國際培訓培養優秀教師的國際化視角;(3)幫助學生爭取海外實習機會;(4)與國際相關院校合作,協助學生完成更高階段的國際學歷教育。
3.語言技能。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一線服務過程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直接接觸,語言技能就成為旅游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首先,需要強化在第一、第二學年的基礎英語教學,特別是聽說方面;其次,開展專業課的雙語教育,通過一門語言作為媒介來達到掌握學科知識的目的,進而使學生了解多元文化;最后,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第二外語,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競爭力。
4.專業技能。專業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共同構成了旅游管理專業技能培訓課程體系,其中專業課主要培養學生的旅游行業意識,懂得旅游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后續學習提供理論支持和基礎保證;專業限選課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涉及旅游企業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酒店設施、餐飲、酒水、導游技巧等;專業任選課可以為學有余力同學進一步完善個人技能或發展個人專長提供幫助。
5.職業精神。旅游行業屬于服務業,除了對學生服務技能的要求,還特別需要學生具備職業精神,即強烈的服務意識、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職業精神的培養除了理論講授外,更多需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因此,培養雙師型教師是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
四、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激勵機制設計
1.激勵機制的構建原理。在學生激勵機制的構建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定的運作原理,包括公平性和適宜性。不公平的激勵方式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或憤怒的情緒,而不適宜的激勵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冷漠心理,都對激勵作用的發揮產生消極影響。
2.激勵機制的構建方式。對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學生的精神激勵方式,應根據綜合性激勵模型的原理設計,即人的工作或學習績效以及滿意度會受到角色概念的影響。在學科教育之初,使學生清晰地理解旅游專業的本質特點,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構建學生自我精神激勵體系。在學習過程中,依據旅游管理專業特點,科學設置目標,如學習目標與實踐目標并重,利用公平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忠誠度,并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期望與結果的關系。在物質激勵方面,除一般的獎學金設置外,加強校企合作,如允許旅游企業設立專業性的獎學金、助學金,以強化學生對專業企業的歸屬感,降低人才流失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獨立學院模式使社會資源與高校資源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旅游管理專業則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關系,引入企業激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和旅游企業架起一座共同發展的橋梁。采用新的激勵方式,一是實習成績計入學年評優;二是旅游企業在學生實習中發現和選拔人才,優秀學生可以直接留在實習地點就業,并獲得較高的職業起點;三是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使學生明確努力方向,以職業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旅游管理專業職業生涯引導機制設計
1.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構建。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構建,是通過整個本科專業教育順序的調整完成的。通常,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次序是“三年理論學習+半年酒店實習”,針對獨立學院,建議開展“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循環模式,具體表現在三輪循環當中。
第一輪循環是學生在第一學年基礎課學習后專業基礎課學習前,利用暑假時間完成為期兩周的認知實踐。認知實踐的主要方式是參觀旅游企業,參加相關講座,邀請部分本專業畢業生座談,使學生對旅游企業的經營方式和人才需求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指導第二學年對專業基礎課的學習。
第二輪循環要求學生在進入到核心專業課的學習之前,必須完成一定工作小時的實踐操作,主要安排在第二學年的暑假或課余完成,使學生充分理解理論對于實際操作的重要指導意義。
第三輪循環要求學生在實習基地完成半年左右的專業實踐,安排在第三學年的暑假和第四學年第一學期,其目的是讓學生依據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與各自指導教師商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加深學生對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認識和對實踐的感受,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由此融會貫通,深化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意義。通過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引導,使學生們能全面系統地了解旅游行業的經營運作情況,并掌握相關的操作與管理技能,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很快進入角色,平穩地實現由學校走向社會的人生轉換。
本文依據獨立學院的特點,提出了一些對三本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機制改進的建議。當然,教育機制的創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還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學生特點、學科發展的不斷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
[參考文獻]
[1]何建民.旅游管理教育與學科建設的國際經驗與我國問題及發展設想[J].旅游科學,2006(20).
[2]何健偉.淺論我國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養的調適[J].高教探索,2003(3).
關鍵詞:旅游管理;人文素質;培養;措施
旅游業是應用性、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其服務性質、服務對象、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決定了它是一項人文內涵豐富的文化事業。這要求旅游行業所有的從業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外,還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尤其是相應的人文素質。因此,加強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文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養急劇增加的過程中, 高職旅游專業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正成為21 世紀旅游發展中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 但外延發展過快, 影響內涵建設, 部分高職院校在條件并不具備的情況下搶生源、搶市場, 導致教學思想、師資力量、教材設備、實踐基地等建設嚴重滯后,教學的各個環節也無法精細化, 使得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教育遭到忽視,出現了我們高職旅游專業人才水平面臨著良莠不齊, 特別是人文素質明顯偏低的的窘況。
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基本內涵
人文素質通常是指掌握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所表現出的一些內在修養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文知識
人文知識是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類型,是人類總體知識構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以語言(符號)的方式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豐富的人文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優良的知識結構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人文知識,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內涵,才能真正從人類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業、發展旅游業。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個人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的內在支撐,是人文素養的最高層面,具有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的核心,是一個人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們的學生才會擁有充實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熱愛旅游事業,關心旅游者,才能引導旅游者并與之一起,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人文行為
一個人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體悟,喚起對人的生命本身帶有終極性質的追問,養成崇高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這種內在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體現在外在的行為上即是人文行為。如果說人文知識是一個人具有人文素養的前提和基礎,人文精神是一個人的內在養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為則是表現在一個人的具體行動和實踐上。人文知識的內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為。我們學生的人文行為應表現在:他的知識是豐富的,他的心胸是寬廣的,他的舉止是文雅的,他的行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會和大自然。
二、高職旅游專業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原因
1.高職旅游專業教育中存在著過分突出“職業屬性”而忽視人文素質的現象令人堪憂, 人文科學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強。對人才素質評估體系的不合理, 對學校教育質量和人才評估以定量化的方式為主, 忽視了塑造和評估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情懷, 削弱了對人文素質的培養。
2.教學內容不夠科學合理, 教學方法方式單一。高職教育針對的是較高層次的社會實際應用性職位崗位, 這種教育的針對性,決定著它的市場導向性。而市場經濟講求的時間觀念和效益意識, 注重實用主義。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對人才效益的發揮具有急切企求心理, 即希望上崗者能立竿見影的發揮作用。為了迎合市場的這種需求, 職業教育中教與學雙方面都出現了功利主義泛濫的現象。人文傳統被淡化, 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長期偏重于學生技能的訓練, 沒有有效地把科學知識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來,沒有對學生的教育形成整體人文氣氛。
3.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等非功利的知識缺乏興趣, 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知之甚少, 對世界文化了解不夠, 缺乏歷史的觀念、民族的認同感和廣闊的胸懷。那些可直接、快速產生“效益”的知識才受到廣泛重視。不少總是以“有用” ( 實用并直接有用) 為標準?!坝杏谩眲t選、則學。
4.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由于過分突出“職業屬性”因而忽視人文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忽視人文教師的培養和引進; 造教育力量的不足, 教學水平不高, 直接后果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課程教學效果不佳。上述現象使得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的重點過于集中在某些知識和技能方面, 而忽視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正因如此, 造成了向社會輸送的人才人文素質欠缺, 服務質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質教育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1.人文素質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為本”,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謂人文素質,就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而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促使學生內化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它是以培養學生優良人文精神為使命的教育類型,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專業教育,而是專門教育;不是職業教育,而是職責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主要趨向
進入21世紀后,許多國家都認識到,在追求技術文明的同時,繼承和弘揚人類傳統美德和優秀價值觀念同樣極為重要。因此,在調整課程結構的改革中,許多國家再次注重對未來社會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養,通過倫理、哲學、文學、歷史、經濟、美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教育,強調認識和汲取民族的傳統文化精華,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學、音樂、傳統文化豐富和充實現代學校課程,以陶冶情操,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顯然,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主要趨向。
四、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與教育措施
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建立學生人文素質評估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應轉變傳統觀念,實行以人文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并建立大學生人文素質的評估體系,完善對學生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思想道德、社會活動參與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標。將定性指標與定量評分相結合,追蹤考證,對大學生進行綜合測評,盡可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況。
2.加強師資力量,提高教師人文修養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示范作用和榜樣力量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文教育應高度重視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專業課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專業課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發掘專業學科中的人文、歷史背景,在專業教育中貫徹人文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寬教育內容和形式,正確處理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
要結合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環境及社會環境,靈活變動或補充教學內容。因此,學校應當把當地的人文資源、人文資源的開發現狀以及社會環境等知識納入正常教學之中,盡量提高學生對當地旅游資源的認識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專業教學活動與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旅游業實際聯系起來。并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當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機結合。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人文氛圍
優秀的校園文化是素質教育的良好平臺,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起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這需要我們以現代化的觀念去引導,以物質化的環境去美化,以經典性的活動去演繹,以科學性的制度去維護。使學生在這種良好的環境和傳統的熏陶中,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5.實行校企聯合,強化旅游管理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增強自身的人文素質
旅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既需要學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也需要學生具有相應的旅游業務組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視與行業組織之間的聯系,主動與企業溝通,加強交流,促進校企合作。使學生都能夠擁有實踐理論、展示才華、完善知識結構,尤其是進一步認識和體驗旅游業人文內涵的平臺,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成才,不斷增強自身的人文素質。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出適應現代旅游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我們必須不斷地探索,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努力提升我國旅游服務的質量,為社會輸送優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務人才。
參考文獻:
[1 ] 屈曙光. 高職旅游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 j ].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2008, (6).
[2]李偉麗.導游素質教育于課堂教學[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12).
進入大眾旅游代,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是人才的競爭,是職業素養的競爭。職業素養是人們在職業活動和職業教育中形成和表現出來了綜合素質,是職業的內在規范和要求,促進人們在職業中全面可持續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主要由旅游職業意識、旅游職業行為習慣、旅游職業知識和旅游職業能力四部分構成。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的提升,對于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方面,職業素養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就業創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身心素質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基礎,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基于此,我們應從以下四方面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
一、加強學生敬業愛業的思想教育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應堅持教育學生要努力踐行“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旅游業核心價值觀?!坝慰蜑楸荆罩琳\”的旅游業核心觀是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旅游業核心價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和完善了現代旅游服務業核心標準,也是促進旅游從業人員努力工作、奮發有為的精神動力。
我國旅游業步入平穩較快發展時期,入境旅游市場平穩回升。2015年,入境旅游人數1.34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136.5億美元,我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由于文化教育、民族、風俗習慣、的不同,入境旅游者很想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和建設成就,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扮演中國文化的解讀者角色,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國的國民形象。旅游從業人員要向入境旅游者宣傳和介紹中國文化,必須牢固樹立“愛國”意識。
旅游業服務的對象就是游客,游客是旅游從業人員的衣食父母,游客與旅游從業人員存在著休戚與共的關系。這就要求旅游人員樹立“游客為本”思想,始終把游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全身心地為游客服務,游客就會獲得更多美的享受,真正感受到旅游從業人員的關心和服務,從而在游客的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時也把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樹立起來了。
加強學生的愛崗敬業教育,就要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塑造“至誠”形象,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玩得開心快樂,明白消費、放心消費。塑造“至誠”形象,要求學生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始終把游客放在第一位,在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在對游客的關愛中創造價值。同時,塑造“至誠形象”,還必須要有創品牌意識,金杯、銀杯都不如游客的口碑,每個旅游從業人員都要注重創品牌,樹形象,砸了品牌,損壞了形象,不僅砸了市場,也砸了自己的飯碗。
二、強化學生旅游職業素養,敬業精神的教育
進入全域旅游時代,旅游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應用型旅游人才。但是現實卻存在旅游人才供需錯位的矛盾,一方面許多旅游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旅游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人。制約全省旅游長遠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人才嚴重缺乏,旅游服務工作,難以得到大學畢業生的青睞,即使進了旅游企業工作也是不安心。尤其是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對酒店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自己是本科畢業生,應該從事酒店和管理工作,就業崗位應該是管理層,一線服務員應該是??粕踔粮蛯哟稳怂龅氖录?,對基層工作崗位不屑一顧,認為做基層服務員是大材小用,埋沒人才,從而導致學生進入酒店工作后跳槽現象異常嚴重。據權威統計,每年至少有80%大學畢業生面臨轉行。
為此高等院校應站在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度,始終不渝的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的教育。
首先,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職業都是為社會服務,為大大眾服務的,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崗位,踏踏實實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一定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
其次,要從小事做起,從日常平凡的工作做起,不能好高騖遠。這正如老子所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為其大”。就拿當前眾多畢業生眼望的金融業來說,很多大學生不也是從當銀行柜員等基層做起,數別人的鈔票難道就比酒店工作高檔嗎?
第三,進入全域旅游時代,旅游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旅游行業就業前景廣闊,旅游專業畢業生應從實際出發,從基層工作崗位出發,拋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想象,沉下心來做事,一定能夠在旅游行業做自己的一片天地。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培養自己的敬業精神,就會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業。
第四,鼓勵教育學生注重旅游職業的生涯規劃。高校要經常聘請省內外著名旅游企業家、旅游從業人員、優秀老員工進校以身示教,安排同學們到本地著名旅游企業參觀發展史,拜訪老員工,與老員工屈膝交談,用優秀老員工的事跡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從他們的職業生涯中看到希望、看到發展、看到未來。
三、對旅游專業學生要進行四個能力的提高教育
(一)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辨別能力
由于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和思想素質的不同,旅游從業人員之間的差異較大,參差不齊。而且,由于家族的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旅游從業人員對金錢、物質、人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中也不乏不明是非的員工。因此,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學生來說,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不要受老員工的影響,出現站隊伍、分幫派隨大流,搞破壞、說壞話、占便宜等不良風氣,否則會可能影響學生的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不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
大學生提高辨別能力,就是要有自己是非觀和價值觀,能判斷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能說,哪些不能說。提高辨別能力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學旅游企業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和考慮自己的言行,用管理者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二)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旅游從業人員的免疫力,是指旅游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遇到游客的指責,刁難等情況,被同事誤解了,受委屈了,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用平常心對待生活和工作,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旅游行業,由于大學想問題和做事情的角度、高度不同,尤其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游客,語言溝通有一定的障礙,再加上信息的不對稱,溝通技巧欠缺,往往會出現“誤解”、“委屈”等情況,如果沒有良好的免疫力,很多人不能經受住這種冤枉,就會導致工作帶著陰影,影響工作效果。
提高免疫力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把這些誤解、委屈當成工作過程的小插曲,合理的或者叫鍛煉,不合理的當作磨煉;另一方面,站在對方的角度,以對方的責任換位思考,相信誤解和委屈總會會消除的,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忍耐力
忍耐力是指忍受疼痛和苦難的能力,旅游從業人員在沒有機會時,應不急躁,不浮躁,靜得下來繼續積累,并在學習、工作中等待機會,把握機會。有的學生在短期時間內工作積極,深得游客贊揚,同事們反映也很不錯,就產生要加工資,要提拔等之欲望,當這些欲望未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不安心甚至萌生跳槽換單位等想法和舉動。結果適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
提高忍耐力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在隱忍中堅持的人才是有成就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白做什么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個過程,學精一門,比什么都似懂非懂要好得多。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要學會在忍耐中發展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能。同時,積極向外拓展,多向老員工、前輩們虛心請教,學習前輩們如何在隱忍中一如既往嚴格要求自己,如何在隱忍中提高水平。
(四)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就是在實習、工作中跳出原在校對學習的認識,真正融入旅游企業的學習,工作氛圍,掌握企業工作中的學習技巧。
[關鍵詞]科學精神;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
一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中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一)科學精神的內涵
國內外對“科學精神”這一概念進行的專門探討并不少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大,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問題引起了不少關注,例如秦元海、趙一鋌、吳薇、張瀟等多位學者都曾分別對科學精神進行了理論闡釋[1-4]。雖表述略有差異,但基本都認同“質疑、求真、思考和創新”等核心內涵??偨Y前人研究結果,可以認為科學精神在本質上是對待問題的一種態度和精神信念,面對具體理論學說與現實問題時表現為“不盲聽盲從、不唯師、不唯書”,而是依靠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或創新方法。這種敢于質疑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是與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強弱緊密相關的。就旅游管理專業而言,能抓住旅游行業的特殊性,針對其具體現象和問題能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反思,敢于在前人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的態度與信念,即為旅游領域中的科學精神。這是推動旅游科學和旅游實踐不斷取得進步的核心力量。
(二)科學精神與旅游創新能力的互動關系
科學精神首先是指不盲目崇拜權威、敢于質疑和創新的精神;其次是這種精神會促使一個人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理性創新的潛在能力。懷疑精神驅使我們去發現問題,但只發現問題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思考和創新,探尋改進措施、方法和途徑。完成一次懷疑與創新,就是科學精神的一次發揚與體現。創新能力也就是在這樣的實際活動中反復磨煉而逐漸得到增強的。就旅游行業從業人員而言,科學精神與旅游創新能力的互動邏輯關系更加明顯。由于旅游管理專業是尚不成熟的新興專業,無論是社會實踐發展,還是學科發展,都處于摸索和不斷創新改進的階段。長期以來,從本科到碩士教育層次,國內旅游高等教育長期呈現出“供需錯位”現象,即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旅游企業招聘者總在抱怨找不到理想的人才。面對旅游專業畢業生就業時出現如此“相悖”的現象,高校不應一味埋怨當前的旅游企業過于挑剔,而應在人才培養方面適時做出自我調整,培養學生具備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和實踐創新潛力。在旅游行業,實操經驗與技能是就業基礎,而旅游創新能力則是從業者的發展潛力。旅游專業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標就是培養具有旅游行業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而要實現增強其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首先就必須培養和強化其科學精神。
二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中強化科學精神培養的緊迫性
(一)就業狀況反映出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
隨著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已經升級演變為更多、更貼切行業實踐需要的細化專業。然而從社會現實看,旅游管理本科和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并不太理想。由于這些畢業生對本專業認可度并不高,自認為缺乏明顯的從業競爭優勢和職業發展前景[5],所以大多數旅游專業畢業生選擇跳入其他行業就業[6,7]。與此同時,卻有大量的非旅游專業學生投身旅游行業工作,例如外語類專業學生考取外語導游證,比旅游專業學生做外語導游更具有競爭力;還有一些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生也紛紛在旅游行業就業,他們的從業表現和旅游專業畢業生相比并沒有太大差距??傊?,旅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反映出旅游專業的專業技術壁壘并不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并不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與旅游專業學生缺乏突出的創新能力分不開的,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強化則必須以強烈的科學精神為支撐。旅游專業研究生教育的重點任務在于增強其旅游創新能力,進而提升旅游就業競爭力。顯然,以提升旅游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首先就應塑造和強化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旅游行業實踐迫切需要具備科學精神的從業者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旅游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近幾年更是日新月異,主要表現在:一是從國務院、原國家旅游局和相關部門下發的多項文件可以看出政府在持續不斷地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二是旅游消費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國家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已經超過50億人次;三是旅游企業集團并購行為頻現,其他行業領域的企業也紛紛進軍旅游業,旅游競爭日趨激烈;四是各地方政府重視旅游業已經成為常態,不重視旅游業則是非常態。目前是政府主導驅動旅游業成為熱點、旅游市場消費成為熱潮、旅游企業跟進形成熱流。雖說我國旅游業發展在總體上是“形勢一片大好”,但具體到微觀,國內眾多旅游企業經營并不十分景氣,可以說是“宏觀報喜、微觀報憂”。例如在酒店業、景區游覽業中占多數的中低等級企業的經營狀況并不理想,而收益良好的主要是占少數的高等級酒店和旅游景區。造成這樣兩極分化的狀況說明我國大多數中小型旅游企業缺乏旅游競爭力,而缺乏競爭力的關鍵在于缺乏創新型人才。在這樣的旅游業發展環境下,從國家到地方,再到各旅游企業,都迫切需要具有科學精神的時代“弄潮兒”,需要大量具有旅游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
(三)旅游理論與實踐的深入結合急需更多具有科學精神的專業人才
在旅游實踐飛速發展的同時,理論學界也在不斷涌現新思潮新理論。這些新名詞、新理念、新理論都是與旅游實踐相結合,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的創新和發展。例如旅游遮蔽效應、產業融合理論是在旅游實踐基礎上的理論總結;文化創意旅游理念是將創意產業、創意思維在旅游領域中的運用;智慧旅游是在智慧技術支撐下,將智慧城市理念在旅游業中的運用,并衍生出智慧酒店、智慧景區等一系列新理念;而“旅游+”理念則是在“互聯網+”實踐基礎上提出的;當前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更是對旅游業發展整體升級的模式創新。然而這些新理論都還不夠成熟和完善,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要充分發揮旅游理論對旅游實踐發展的指導作用,就客觀需要更多具有科學精神的專業人才進行深入探索和創新。
三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中的科學精神培養思路
在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應把培養科學精神放在首位,在培養方案上以職業化、能力化和專長化為導向,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實踐教學的數量與質量,在課堂教學上注重解決旅游實踐問題能力的提升。
(一)培養方案層面的科學精神培養總體指向
高職高專類旅游高等教育具有明顯的職業實操化導向,而旅游本科和碩士教育則需要注重旅游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從社會實踐狀況看,旅游管理研究生畢業生需要一定實操技能基礎,更需要較強的思考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案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總體規劃,是實現專業教育目標的戰略性總綱,指導著課程設置、教學過程等具體問題。在培養目標上,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應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培養,努力培養出有創新頭腦的“思考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執行者”。在培養方案中,在素質、知識和能力培養基礎上,需要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觀的引導,提升其對旅游行業的認可度,減少流向其他行業就業的可能性[8]。在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應圍繞培養學生在旅游領域中的科學精神為目標,以增強旅游創新能力為主線,使學生從專業學習中不斷獲取專業優勢感,進而愛上旅游行業。
(二)專業課程設置上的實踐導向
要增強學生的旅游創新能力,首先必須增強其專業實踐應用能力。專業課程是對培養方案的具體化落實,是專業教育的內容框架。由于不同旅游類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略有不同,所以在特定培養方案指導下設置而成的專業課程體系也必然各有差異。但在設置專業課程的整體思想上,都需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為導向,考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旅游實踐應用與創新機會。一方面應設置更多貼近旅游社會現實的實踐類課程,另一方面在同一課程的教學環節上,應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為學生提供更多解決旅游實踐現實問題的機會。
(三)專業教學過程中的科學精神培養
專業課程教學是對專業教育的貫徹實施。旅游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側重點,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發現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是進行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任課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具體手段上都應積極發動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必須相信并做到“Lessismore”,即教學重點不在于講解多少內容要點,而在于能否啟發學生進行質疑與思考,推進其參與到教學問題當中,重點在于使學生掌握思考問題與創新改進的技能與方法,以此增加教學吸引力[9]。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逐漸形成質疑和思考的習慣,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逐步提升創新能力。總之,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教學應貫穿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同時使其增加專業自信心以及對行業的認知度和認可度。
四基于科學精神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學實施路徑
課堂教學是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構建知識體系的具體化落實,是培養和強化科學精神的核心環節。以增強學生的旅游創新能力為驅動力的課堂教學應在培養學習習慣、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三方面得到體現。
(一)培養形成勇于質疑和勤于思考的習慣
就旅游業而言,無論是實踐發展還是理論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比以前進步很多,但同時也在很多方面表現出“新興與不成熟”的特點。例如近年興起的智慧旅游概念正在逐步滲透到酒店、景區、旅游交通等領域,但其理論研究還不成熟、不成體系,而且實踐應用也是在部分地區、部分企業的探索性應用。對于這些不成熟的旅游業新概念新理念,還有大量的理論發展與實踐運用空間。這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投入其中,探尋當前的不足,不斷對其優化。從心理學視角看,習慣是行為的持續強化和慣性表現。質疑和思考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持續產生創造力。反過來,隨著創新能力的增強,也更容易產生質疑和思考的習慣。作為具有活躍思維的年輕人,學生只要勤于思考,就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靈感和創造力,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傊?,在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中必須著重培養學生形成敢于質疑和勤于思考的習慣,在逐步強化科學精神的過程中增強其旅游創新能力。
(二)在理論教學中拓展質疑和創新空間
理論教學是旅游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對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而言,他們不僅需要知道“是什么”,還必須明白“為什么”。但這并不是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充分條件。在進行旅游理論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客觀闡釋現存理論學說及其爭議,鼓勵和引導學生去質疑和思考這些理論的適用性,例如“有什么限制性條件?有何不足?還有哪些改進的余地?”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線索,思考“從哪些視角和路徑去思考和嘗試創新”,幫助學生拓展思考空間。通過參與式、互動式、討論式理論教學,對現存理論舉一反三,讓學生形成勇于創新的意識,這才能進一步激發其創新潛能。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旅游行業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大量劇增。目前,各教育層次相繼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來滿足市場對該行業人才的需求,包括許多獨立學院。然而研究發現,用人單位對于高校輸送的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并不滿意。許多企業認為這些本科生在職業素養、實踐與動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許多不足。目前,廣西共有19所本科院校面臨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局面(包括8所獨立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以下簡稱“相思湖學院”)創立于2002年4月,現正積極將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試點方式由“專業集群轉型方式”向“學校整體轉型方式”轉變,以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
在此背景下,論文以相思湖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旅游管理專業2010-2014屆旅游管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開展就業競爭力狀況的研究調查工作,擬為推動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提高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建構獨具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
二、問卷調查基本情況分析
在2016年11月-12月期間,總共向我院343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發放了343份調查問卷,回收178份,有效問卷178份,有效回收率為51.9%。其中2010屆畢業生占10.67%、2011屆畢業生占19.66%、2012屆畢業生占19.1%、2013屆畢業生占24.72%、2014屆畢業生占25.84%;旅游管理方向占71.91%,酒店管理占28.09%,其中還有同學同時選擇3+1二外(a.泰語、b.印尼語、c.越南語、d.老撾語、e.其他)學習的畢業生占79.21%。男女比例分別為20.79%,79.21%。問卷調查主要從“畢業生基本信息、就業情況調查、專業設置意見”等三個方面進行調查。其中就業調查主要包括工作單位、崗位、選擇該行業原因、薪酬等方面。此外,178位畢業生中,有7名選擇讀研深造,所以該7人不記入就業調查范圍。
三、相思湖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分析
(一)旅游管理學生就業競爭優勢
1.綜合素質較高,具有一定發展潛力
根據調查,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畢業2-6年內成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比率以此為2010屆占75.34%、2011屆占52.63%、2012屆占40%、2013屆占37.5%、2014屆占21.95%,這說明我院學生綜合素質較高,能夠在基層經過一段時間磨練之后,有能力勝任相應的管理崗位,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2.學習能力較強,崗位適應度高
首先,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積極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比如導游證、人力資源證、會計證、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證書、計算機一級/二級證書、駕駛證、普通話等級證書等。學生獲得證書能力強,能夠從事除了旅游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比如人力資源、會計、金融、教師類等。學生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較強,四六級考試通過率相對其他三本院校而言較高;學生畢業后積極報考公務員考試,目前在政府機構工作的畢業生14.62%;此外,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考研的人數為總專業人數的5%左右,在本次調查中讀研人數占到總調查人數的4%。
3.“3+1”小語種培養模式初見成效,優勢明顯
我院3+1小語種培養模式,讓學生不僅掌握了旅游管理相關的知識,還增加了一項外語技能,相對全國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學生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學生能夠將小語種與旅游業結合,填補旅游行業小語種緊缺的空白;此外,還能從事與非旅游企業的小語種相關工作。從調查來看,目前12%的畢業生從事與小語種相關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翻譯、外教等崗位。
4.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及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提高是推動創新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需要。在被調查畢業生中,我院旅游管理專業有2.34%的畢業生正在進行自主創業。這些畢業生能夠積極努力的在自主創業路上探索,是不可忽視的一種競爭優勢。
(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競爭劣勢
1.動手能力不夠,實踐能力不強
由于我院建校歷史較短,旅游實訓室的建設較為滯后,在2011年以前,我系旅游實訓室使用效率很低,主要原因就是專業教師只專注于理論方面的教學,對于酒店擺臺、鋪床等實踐操作能力并不重視,導致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足。而在校友調查中,84.8%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理論太多,實踐太少;47.37%表示實習過程監督力度不夠,實習走過場;45.61%實訓設施基礎差,利用率低。這一調查結果正證實了這一點,不過,目前我院也已經開逐步改進實踐教學方面的不足。
2.與旅游相關崗位的適應環境能力較差
許多獨立學院的學生家境較為優越,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從基層干起。旅游企業在安排畢業生崗位時一般都是將本科生與高職、甚至中職生一起安排在企業一線基層,如餐飲服務員、前臺接待員、禮賓員、宴會服務員等,一線崗位的艱辛讓許多畢業生難以適應;在調查中24.56%的畢業生因為工作強度大而未選擇與從事與旅游相關的行業。此外,旅游行業的崗位晉升需要更多的實踐積累,許多本科生表示,在就業時其上司的年齡包括學歷都比他們低,內心有些難以平衡,上司的一些作法自己很難認同,導致在處理與上司的關系時很被動;于是紛紛跳槽改行。
3.自身定位不明確,缺乏旅游職業認同感
在前面的調查中,68.42%的畢業生未從事與旅游相關的行業足以說明部分的學生對于旅游相關職業缺乏一定的認同感,內心不喜歡從事旅游相關的工作。而40%左右的學生一開始選擇了專業對口的旅游工作,但是人數卻逐年流失,除了缺乏旅游職業認同感之外,學生自身定位不明確也是一個原因之一。雖然旅游管理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旅游企業中高級管理人才。但如上文所述,旅游行業實踐性強,要做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不僅需要管理理論知識,更需要有在實踐中培養相關的綜合素質。但許多學生無法忍受在基層的幾年鍛煉,看不到自己未來的一個職業發展空間,進而放棄了在本行業繼續奮斗的毅力。
四、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建議
(一)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1.突出基礎課程教學
目前,旅游學、旅游管理學、旅游經濟學、旅游地理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社會學、旅游市場學七門課是國外旅游院校普及開設的基礎理論性課程。但我院目前所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的公共專業課程只有“旅游學概論、導游業務、旅游政策與法規、旅游市場營銷、旅游心理學”,在基礎課程上開設得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科基礎知識的把握上并不扎實。因此,在后期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應該加強基礎課程的設置。
2.不可忽視綜合素質的拓展
在畢業校友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勝任了許多與旅游行業聯系不大的工作,這得益于我們學院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增加了較多依托經濟類和管理類的學科基礎課,比如管理學、會計學、應用文寫作等,而畢業的校友有77.19%的人認為我們在今后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拓展。此外,應結合互聯網+背景,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能力。
3.堅持“3+1”培養模式,重視外語及計算機能力的培養
畢業生所在企業對于員工知識要求的重要四項中,語言或寫作知識占49.71%,計算機知識占46.78%,英語或第二外語占32.16%、企業管理知識占35.67%;可見我院堅持“3+1”培養模式是學院有別的同類院校的特色所在(學生入學后,可自由選擇1門外語進行系統化學習,3年在國內學習,1年在語言對象國學習),而加強外語水平、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也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特別是英語口語交流以及一些基礎的計算機軟件操作,如office、PPT、Photoshop、CorelDraw等都應該進行基本的掌握。
(二)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操作技能
在畢業生調查中,60.8%的學生認為旅游專業學生應該加強專業技能的訓練。實踐教學環節,側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首先,還應充分依托學院的資源,在我院形體房、旅游實訓室、調酒實訓室等實習基地進行教學課程的技能訓練;第二,主動與旅游企業合作,積極在校外實踐基地進行教學活動,提高和增強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第三,鼓勵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的同時,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積極各類“導游比賽”“飯店技能操作大賽”等比賽。第四,鼓勵學生積極考取導游人員資格證書、飯店崗位技能證書等相關職業證書。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流師資隊伍
在畢業生調查中38.01%認為應該提高師資力量水平,36.84%認為本專業在辦學中存在師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這表明本專業教師在教學能力,專業能力上還有待加強。目前,我院已經出臺了相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也積極通過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強對專業教師的培訓、建立兼職教師隊伍等方法來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突出職業教育,做好就業指導
首先,從學生入校開始,就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忠誠度,通過課堂、實踐教學、校企合作等形式讓同學盡早進入職業角色的體驗中,使其畢業后對從事的行業有一定了解,能夠對其職業長遠發展的規劃。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摘 要】近年來我國旅游業飛速發展,提高了對旅游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要求。采用問卷調查方和層次分析法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進行調查分析,發現職業能力構成中權重由高到低分別是專業知識與技能、個性心理素質、社會能力、基本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社會能力較高,基本能力和專業知識與技能較差,學生職業能力不能滿足企業需要。
關鍵詞 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
基金項目:塔里木大學高等教育教學項目“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TDGJ1319)。
作者簡介:馬麗霞(1980—),女,甘肅酒泉人,碩士,講師,從事旅游管理教學工作。
0 引言
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可以為社會提供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和素質高的管理人才,所以用人單位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正確認識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水平和現狀,有利于針對性地提升旅游管理本科學生職業能力。新疆的旅游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推動下必將迅速發展,尤其南疆的旅游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本區旅游專業人才數量缺乏,質量更有待提高,塔里木大學作為南疆唯一一所綜合性高等學府,將成為新疆各大旅游企業選拔旅游人才的首選之地,自2006年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以來,共有6屆畢業生。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進行調查分析,旨在了解學生職業能力的優勢和不足,為學校培養目標提出建議,令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學術界對職業能力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界定,不同領域不同學者對職業能力的構成有不同看法,認為職業能力是有效完成某項活動比較穩定的本領[1],也是順利完成職業活動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2-4],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特點,本文認同職業能力是個體將所學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而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旅游管理職業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以及旅游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相關能力,這幾方面的能力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已有研究從旅游職業能力的不同構成上進行評價[5-9],多是在定性評價基礎上提出建議和對策,本文從基本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個性心理素質以及社會能力這幾方面出發,憑借定性定量分析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進行職業能力調查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層次分析法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進行職業能力評價。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將對決策層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10]。層次分析法一般分為 5 個基本步驟: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層次總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1.2 問卷調查法
向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學生和用人單位相關人員發放問卷,以便了解學生本人對自身職業能力的認識,以及教師和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能力高低的評價。首先依據旅游管理職業能力構成以及本地區特點編制問卷,其次對塔里木大學教師、用人單位管理人員、本校大三、大四以及部分畢業生三方面進行數據收集。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32份,其中有效問卷121份,有效率91.67%。
2 結果與分析
2.1 評價體系構建
本文將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分為基本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個性心理素質、社會能力4方面指標構成綜合評價體系(如表1)。
職業能力各級評級指標的權重值確定是通過教師及學生賦分所得,先算出各指標層的層次單排序權重值,進行一致性檢驗。其中,A-B矩陣的檢驗,一致性比率CR=0.0110,最大特征根λmax=4.0292,通過一致性檢驗;B-C各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如表2)。在此基礎上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教師、用人單位和本校大三、大四以及部分畢業生三方面進行數據調查,結合各項權重得出綜合得分(如表3)。
從表2可看出,在二級指標中權重最高的是專業知識與技能,最低的是基本能力,個性心理素質與社會能力居中,在權重總排序中服各因子得分排序依次為:服務操作能力、管理能力、誠信度、溝通表達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專業理論知識、應變能力、旅游規劃能力、計算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意志力、判斷推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寫作能力、英語應用能力、進取精神,說明服務操作能力在工作中是最重要的,其中管理能力、誠信度、溝通表達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得分排在前五,說明在工作中這幾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而進取精神、英語應用能力,寫作能力相比其他能力在工作的重要性不突出。
3.2 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綜合得分
3.3 數據分析
3.3.1 基本能力分析
基本能力是從事各種職業活動都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總排序權重值0.1578,在四項基本能力中處于最后位置。在基本能力中,權重值最高的是計算機能力,說明科技快速發展,計算機能力已成為從事職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其次是判斷推理能力和寫作能力。
從表3看,基本能力評價方面,用人單位打分最高,學生本人打分最低,其中教師對判斷推理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比用人單位打分高,說明教師認為學生這兩項能力在學校表現比計算機能力和寫作能力要好,而用人單位則認為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寫作能力較好,說明學生在學校運用判斷推理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較多,在單位運用計算機和寫作能力較多,導致兩者評價有差別,而學生打分均比前兩者低,說明這些能力還沒有達到學生本人的預期能力。
3.3.2 專業知識與技能分析
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從事旅游相關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要求,也是從事旅游相關工作的核心能力,權重為0.3662,是四項職業能力中權重值最高的。在專業知識與技能中,權重最高的是服務操作能力,說明服務操作能力與另外三項能力相比,處于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是管理能力和專業理論知識。
從最表3看,專業知識與技能評價方面,教師打分最高,學生本人打分最低,其中專業理論知識和服務操作能力教師打分高于用人單位,說明學生在學校的專業理論知識在老師看來是較好的,同時教師認為學生的服務操作能力也較好,但通過實踐,用人單位認為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并沒有預期的好,相反認為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旅游規劃能力比另兩項能力要好,說明學生沒有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正確的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影響到服務操作能力,導致教師和用人單位打分出現差距,專業知識與技能中的四項能力學生打分均低于前兩者,說明在實踐中學生同樣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并不滿意。
3.3.3 個性心理素質分析
個性心理素質的權重值僅低于專業知識與技能,其中的誠信度和自我認知能力權重較大,說明在職業活動中,認清自我,與人交往講究信用都是很重要的。
從表3看,個性心理素質評價方面,教師打分最高,學生打分最低,單位打分居中,個性心理素質中各項能力教師和用人單位打分較一致,但教師對學生的滿意度較高,用人單位滿意度較低,說明學生在校時個性心理素質的各要素表現差距不明顯。
3.3.4 社會能力分析
社會能力的權重大于基本能力,其中權重較大的依次是溝通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從表3看,社會能力評價方面,教師打分最高,其次是用人單位,學生本人打分最低,雖然教師打分稍比用人單位高,但教師和用人單位打分差距非常小,說明教師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社會能力評價基本一致,學生本人打分同樣均比前兩者要低,說明學生對自己的社會能力滿意度沒有教師和用人單位高。
從總分看,教師、用人單位打分差距較小,趨于一致,前兩者和學生打分差距較大,但教師對學生職業能力評價最好,學生本人評價最低,企業打分居中,教師打分僅有寫作能力、計算機能力、管理能力和旅游規劃能力比用人單位打分低,且差距都非常小,其他得分均比用人單位高,所以教師打分總分要比用人單位高,而學生打分僅有環境適應能力和誠信度高于用人單位打分,其他能力得分均比用人單位低,所以最后得分最低。
4 結論
從權重看,基本能力是職業活動中的基礎能力,重要程度不突出,專業知識與技能是職業活動中的核心能力,尤其是服務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個性心理素質是職業能力中的關鍵能力,社會能力是職業活動的重要能力。
從綜合得分看,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社會能力較高,基本能力和專業知識與技能較差,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教師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最好,學生評價最低,用人單位評價居中,教師、用人單位評價差距較小,說明這兩者評價較為客觀。學生評價與兩者差距稍大,說明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學生本人看來,并沒有達到本身對自己的要求,也可能學生不自信或對自己評價較謹慎,導致評價與前兩者有差距。
參考文獻
[1]張洪峰.大學生能力培養的研究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5:2.
[2]趙光忠.職業能力概念及相關問題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09,41(4):25-16.
[3]楊菊.高校飯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1:12.
[4]于淑艷.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能力構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11.
[5]馮波,蘇建軍.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構成與測評分析[J].運城學院學報,2014,32(1):102.
[6]秦遠好,干婷,郭利華.旅游管理本科學生能力構成及其認知差異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5):114.
[7]楊艷麗.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2):153-154.
[8]李麗.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9.
[9]韋褔巍,黃榮娟.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大眾科技,2014,16(17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