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09:5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次生災害防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切實做好雨雪冰凍次生林業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保障林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安全,國務院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公告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災區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雨雪冰凍災害對林木種苗、未成林造林、幼齡林的防寒防凍,野生動植物保護,病蟲害治理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帶來的嚴重影響,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認真做好次生林業災害的防治工作,確保預防到位、處置及時、應對有力。
二、突出重點,嚴密防范。一要抓好林木種苗的防寒防凍,繼續做好春季造林種子、苗木的準備和受凍害苗木、未成林造林的補植。二要做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完善防治預案,防止森林病蟲害大面積爆發。三要加強受災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傷病野生動物的救助,強化監管,嚴防不法分子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四要盡快開展受災林木損失狀況調查和評估,科學制定受災林木清理方案,依法有序開展受災林木清理,并嚴防借機亂砍濫伐,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五要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雨雪量大的地區要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全力排查雨雪冰凍災害引發可燃物載量增多帶來的火災隱患;雨雪量較少的地區要嚴密防范因干旱引發森林火災。要盡快重建倒塌的了望塔(臺)、中繼臺等防火設施,確保各項防范措施及時到位。六要加強巡查,做好鳥禽流感等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七要強化森林旅游的管理,雨雪冰凍災害后,要對森林旅游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排查,消除不安全隱患。
三、制定預案,健全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對可能發生的次生林業災害,制定應急預案。要實行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相結合,建立靈敏的信息報告反饋溝通機制,切實做好重點部門和部位的檢查排查工作,一旦發生次生林業災害,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果斷處置,把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加強宣傳,正確引導。各地要加強雨雪冰凍次生林業災害預防知識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防范意識。發現次生林業災害隱患,在及時查明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時,要迅即通報,組織、引導林區人民群眾積極應對。
關鍵詞:滑坡 城市 地質災害 防災減災
中圖分類號:P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103-01
經濟的高速發展加快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等地質災害也越來越多。前人研究表明,山區的城市極易發生滑坡和崩塌,地質構造復雜且巖石易破碎風化的地區及暴雨中心區域易于發生泥石流,以灰巖為主的基巖地區則容易發生巖溶塌陷。在上述地質災害中,滑坡受控于地質、地貌、水文、地形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盡管某些城市正常情況下很難發生滑坡,但是深基坑的開挖等人類活動也可以引發滑坡。因此,人們在城市防災減災的工作中一直予以了滑坡的高度關注。鑒于此,該研究對前人關于滑坡的定義、分類及研究成果進行了綜合評述,旨在為進一步的生產實踐提供借鑒。
1 常見的城市自然災害
在城市化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人類自身對環境的破壞加劇了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強度。城市自然災害是指“以城市為承災體,對城市居民的生命、財產、生存安全和各項工程設施造成危害的自然災害”。前人研究顯示,城市自然災害種類繁多并主要包括:(1)城市洪水災害;(2)城市地震災害;(3)城市氣象災害(如暴雨、雷暴、雪災、雹災、熱帶氣旋、風災等);(4)城市海洋災害(如風暴潮、海嘯、赤潮等);(5)城市地質災害(如泥石流、滑坡、地裂縫、崩塌、地面沉降等)等幾大類。在我國,滑坡、洪災、地震、臺風和沙塵暴五大類被認為是對城市造成結構性破壞和交通災情的自然災害。
2 滑坡及其穩定性
2.1 滑坡
滑坡是指在邊坡上的大量土體或巖體的邊界產生剪切破壞。它具體表現為土體或巖體在重力或者其它力的作用下沿軟弱面發生整體下滑?;律婕皫r土物質的范圍從數立方米的小下滑到數平方公里和上百立方米地層的巨大滑動。滑坡的形式通常包括深層滑動和淺層滑動,而根據相對位移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淺層軸向滑坡、淺層橫向滑坡、深層圓弧滑坡。
2.2 邊坡的穩定性
開展邊坡的穩定性分析有助于判斷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前人研究中已經提出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大類方法:
(1)定性分析法主要有自然歷史分析法、工程地質類比法、圖解法、專家系統等:①自然歷史分析法是根據邊坡發育的地質環境、邊坡發育歷史中的各種變形破壞跡象,對斜坡的穩定狀況和發展趨勢作出定性評價;②工程地質類比法是參考已有的工程邊坡穩定性狀況及影響因素,結合有關設計和治理等經驗,通過類比相似性和差異性來評價邊坡的穩定性的一種分析方法。③圖解法有諾模圖法和赤平極射投影法兩類,前者是用諾模圖來表示影響邊坡穩定性參數之間的關系并得到邊坡穩定系數,后者利用赤平極射投影原理來通過作圖反映邊坡失穩邊界條件。
(2)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極限平衡法,它是根據不同的假定以及滑動面的形態來確定穩定性,具體包括瑞典圓弧法、Fellenius法、普遍條分法、Bishop條分法、Morgenstern-Price法等,它們均可以用來計算復合破壞的滑坡。
3 滑坡對城市的影響
城市防災在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以后才被作為一門學科予以關注,而從城市層面上關注災害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活動。在各種城市地質災害中,滑坡常常因某些城市少見而被忽視。然而,滑坡給城市帶來的破壞卻常常非常巨大。在滑坡發生以后,還會誘發出的一系列災害并被被稱為滑坡次生災害,它們主要包括滑坡引發的“涌浪及阻斷河流次生災害、對生命線工程的次生災害、對土地資源的次生災害等”。這些災害可以破壞交通線路,危害道路生命線系統中的隧道涵洞,造成橋梁等交通設施的破壞等。國務院于1998年批準的《中國減災規劃》特別強調了要加強中國特大城市的減災問題研究,而1999年施行的《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則對城市防災減災提出了要求。上述條文都對滑坡在城市防災減災中的意義予以了高度重視。
4 結語
經濟的高速發展加速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而人類在該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則加劇了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強度。以城市為承災體的自然災害被稱為城市自然災害,它包括洪水、地震、氣象、海洋和地質災害?;略谏絽^城市中屬于一類常見的地質災害,它具體表現為土體或巖體在重力或者其它力的作用下沿軟弱面發生整體下滑,它對城市的危害極為嚴重。人們提出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大類方法開展邊坡的穩定性分析,這將有助于判斷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此外,國家層面也對滑坡在城市防災減災中的意義予以了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曲良艷.我國城市主要自然災害類型及其防災綠地規劃設計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2] 丁俊,魏倫武,賴紹民,等.我國西南地區城市地質災害與防治對策[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4(S1):125-128.
[3] 劉慧.滑坡作用下埋地管線反應分析[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4] 陳濤.滑坡引發的次生與衍生災害危險性評估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2.
[5] 楊春林.降雨致滑坡作用下山地城市埋地管道風險分析[D].重慶:重慶大學,2013.
[6] 徐波.城市防災減災規劃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7.
一、 梳理高頻考查內容,確立備考重點
高效的復習,關鍵在于準確地確立備考的重點,以較少的復習量換取較好的復習效果。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認真地研究過去幾年的高考試題,排查、梳理高頻考查內容,并據此推測今后可能的考查內容。具體梳理時,可參見下表所示的形式。
根據自然災害的特點和成因,大體可以把自然災害分為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四大類型。從上述統計表可以看出,近六年的高考考題,除2012年的考題涉及海洋災害和地質災害中的部分知識外,其余各年考題涉及的知識全部集中在氣象災害這一種類型上,對災害類型的考查較為單一。這種命題選擇極為罕見,個中緣由我們難以猜測,卻足以說明氣象災害這種災害類型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六年來對氣象災害的考查一直都在進行,但對具體災害的考查,
每年并不相同,旱災―澇漬―火災―臺風―寒潮―洪災,依次進行,逐年變換。除2009年的“火災”變相考查“旱災”外,其余年份,基本上不重復。
從具體的問題來看,高考試題對具體知識的考查也非常集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引發的次生災害、防治措施。其中,對“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的考查頻率最高,除2009年外,其他五年皆作為重點考查。而對自然災害的特點、直接危害等內容考查的很少。
二、 合理預測考查方向,追求精準備考
針對上述的知識考查特征,在備考時可進行合理預測,適當刪減、整合,兼顧一般,突出重點,力求精準備考,提高復習質量。
1. 強化對氣象災害的復習。在眾多的自然災害類型中,氣象災害無疑是高考考查的最主要的類型,備考時應把其作為重點中的重點來對待。復習時,可根據其具體的災害形式,將其進一步劃分為“干旱”“洪澇”“寒潮”“臺風”“沙塵暴”
等若干小專題。
需要說明的是,地質災害的相關內容盡管一直很少考查,但該種災害對社會經濟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普遍
且巨大,《考試說明》重點強調了這部分內容,全國新課標卷也對其常有考查。因此對該種災害,我們還是要一如既往地予以重視,尤其是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具體災害類型要格外關注,不抱僥幸心理,謹防萬一。對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則可以
做一般性復習。
2. 合理推測可能再考查的具體氣象災害形式。對具體氣象災害的選擇上,命題老師
有著一個綜合的考慮――盡量避免對某一單一知識的重復考查,所以在具體災害的考查上體現出依次進行、逐年變換的特點。對此,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如果命題老師繼續考查氣象災害
知識,其可能性有兩種,一是選擇“沙塵暴”“暴雨”等尚未考查過的氣象災害進行命題,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再進行新一輪的考查。因此,“沙塵暴”“暴雨”等氣象災害應作為下一步備考的重點,而對已考過的各種氣象災害,則應關注其尚未考查過的角度。
3. 突出對“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引發的次生災害、防治措施”等高頻考查內容的復習。針對考題的具體設問主要集中在上述幾個方面的特征,備考時,我們對每一種災害類型的復習都要突出這幾個方面。在進行基本知識的復習時,尤其要注重對每一種災害的成因分析,通過成因總結特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邏輯歸納和縝密推理
的思維能力。在進行針對性訓練時,則要重視對此類題目答題方法的指導,適當建立必要的答題模板。
如在回答2008年的“說明圖示澇漬災害空間分布形成的原因”一問時,應先了解澇漬災害的空間分布狀況,
然后再進一步分析其原因。在讀圖了解其空間分布狀況時,要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的原則,即先從大范圍區域上宏觀地了解澇漬災害的主要分布狀況(我國東部),而后再進一步觀察澇漬最嚴重的小范圍“極值區(河流中下游沿岸)”;在具體分析原因時,則要注意從影響澇漬災害的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河流等)、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等)兩大方面綜合考慮,尋找其與災情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還應注意,答題模板的建立只是提供答題的一般思路,具體答案的組織一定要結合具體區域的特征和圖示信息
進行,不可簡單套用。
【關鍵詞】泥石流;公路;養護
一、泥石流的特點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積、體積和流量都較大。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3個條件:其一,流域內有豐富的、松散的固體物質;其二,流域內谷坡陡、溝床比降大;其三,溝谷的中、上游區有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和湖泊、水庫決潰等提供充分的水源。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對公路等的破壞是很嚴重的。
二、對我段管養路段加強公路養護的重要性
在筆者所工作的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位于甘肅南部,隴南市西北部,東接禮縣,南連武都,西鄰舟曲,北靠岷縣,地處西秦嶺、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交匯的復雜構造帶,境內最高海拔4154米,最低海拔1138米,地質情況復雜,水毀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宕昌公路管理段養護的G212線k320~k384路段又處在亞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發地帶,每年4月到10月是水毀泥石流高發期,我段在這一時間段既要做好公路養護工作,又要做好水毀、泥石流阻斷交通搶險工作。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時,宕昌公路管理段管養路段也遭受嚴重水毀,泥石流堆積達3萬余方,交通多處中斷,搶修工作的及時開展和事后公路的養護工作至關重要。
三、公路的日常養護
公路養護應該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以預防性養護為主,使公路和沿線的附屬設施的技術狀況良好。應當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總結問題產生的原因。特別是對于泥石流易發地段,應該有更高標準的養護措施。
1、制定科學的養護方案
制定科學有效的養護方案,對于破壞的路段應該及時進行修復,維持路面的平整和暢通。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養管也是發展”的指導思想,充分認識養護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做到建養并重,保證公路養護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養護單位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設立專業的養護機構和部門,務必使得部門機構“設有所用,用有所得”,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能并且賦予一定的管理權力。另外,公路段要時常進行經驗總結,找出一套適合自己養護的合理、有效的施工理論和經驗。特別是在泥石流多發地段的公路,更應該總結以前的工作經驗,制定一套適合自身公路養護的方案。
2、強化隊伍素質
公路的養護也需要有一批高素質,高水平專業技能和管理知識的人才,對于泥石流等多發地區的路段,公路的養護工作更加需要專業人員,專業人員應該能了解公路管養段內的地質情況,對泥石流的特點、特征有所了解,熟悉遇到泥石流后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應急措施,現場次生災害的分析等。管理人員應該能在泥石流和滑坡發生后,統一進行人員的調動、現場的指揮等工作,形成一支有文化,有專長的專業人員和管理隊伍。在日常工作中,要積極加強對所有員工的培訓,讓員工能掌握新的技術,新的救援方法,能采用新的設備,通過培訓,讓專業化的人才能站出來,能提高養護單位的綜合能力。
3、提高機械化程度
公路的養護,也需要一批先進的設備,對于落后的設備應該淘汰出市場,積極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對于資金缺乏的單位,應該采取辦法和措施,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從而購買新的機械設備。特別是在泥石流和滑坡易發生的地段,對于一些主要的關鍵通要道的公路養護,更應該配備先進的設備,提高機械化的程度,遇到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能更快的修復公路,爭取救援的時間。泥石流過后的公路養護也需要有先進的機械設備,能加快公路早日恢復正常的運行。
四、泥石流發生后公路的搶修和養護工作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時,宕昌公路管理段管養路段也遭受嚴重水毀,泥石流堆積達3萬余方,交通多處中斷。國道212線是蘭州通往舟曲的重要通道,接到信息后我段立即啟動了水毀應急預案,調集8臺大型機械和68名職工緊急趕往水毀路段進行搶修。經過連夜奮戰,于當日上午10時全面搶通了道路。打通國道212線后,我們在第一時間打通了外界通往舟曲縣城的道路,為救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保證了武警官兵和救災物資的順利通行。通過這次事件后,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在泥石流等災害發生后,應該及時對災情的發展做出預測,不能盲目的進行搶險工作,要立即指定切實可行的救援和公路搶修方案,避免次生災害造成更大人員傷亡,多預備幾套應急方案,現場遇到特殊情況立即改用其他的救援和搶修方案。
2、方案制定后,采用進行的搶修設備和機械趕往救援現場,工作人員應該有足夠的食品保證,做好防護措施,保證自身生命的安全,統一服從領導的安排,在夜間救援的過程中,光源應該充足,確保救援工作能順利的進行。
3、現場救援和搶修的時間很寶貴,因為泥石流沖毀公路后,直接影響到交通運輸,救災物資等到達指定的地方,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中,國道212線關系著舟曲縣與外界的聯系,此段公路的打通,為救災所贏的時間就是贏得了更多的生命。
4、泥石流過后,經分析次生災害不會發生,及時做好公路的養護工作,采取合理的排導技術進行公路泥石流的防止措施。
五、小結
泥石流屬于典型的公路水毀類型及水毀過程,災害性主要體現在泥石流毀損公路路基、路面及相關建筑物,在泥石流易發公路段,更應該采取科學的公路養護手段,遇到泥石流后能迅速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搶修,進行公路的養護。同時應該加強對泥石流事故處理的工作總結,加強對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的研究和防治,建構相應的系統理論。
參考文獻
[1]陳光林. 山區公路路線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公路交通技術,2004,(03) .
[2]陳永才,陳廷方,易發成. 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線泥石流災害及防治對策[J]. 巖土工程界,2008,(12) .
[3]陳洪凱,馬康,馬永泰,唐紅梅.《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設計指南》梗概[J]. 公路,2005,(11) .
各鎮、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責任體系,切實加強領導,落實鎮、村防治責任,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要嚴陣以待,全力以赴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指導,一旦發生突發災情、險情,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快速高效做好人員搜救指導、災情調查、險情分析、次生災害防治和應急處置工作。要重點檢查南部山區的各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變化情況,加強地質狀況監測,認真分析判斷其發展趨勢,提出合理建議,確保群眾安全。
二、進一步加強汛期排查巡查
各鎮、各有關部門對人群密集區開展經常性險情巡回檢查,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可能構成威脅的隱患點要全部納入監測預警范圍,落實監測責任人;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企事業單位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要安排專人盯守巡查。要加強各項防災措施的檢查落實,查找薄弱環節,落實應急預案,重點檢查規定出現險情征兆時的預警信號、受威脅群眾的撤離路線和臨時避險場所的落實情況,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范圍,設立警戒警示標志標線。發現險情,應果斷實施臨時避險,撤離相關人員,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三、進一步加強汛期預警預報和監測工作
各鎮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前期地質災害排查結果,加強溝通聯絡和信息共享,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掌握雨情、水情信息,分析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根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及時告知所在村組、監測責任人和受威脅的群眾。特別要根據氣象預警預報判斷發生險情災情可能性大和較大時,加強值班,加密監測,做好防范避險工作??h上將在汛期內不定期對預警預報和監測工作進行檢查或電話抽查。
四、進一步加強汛期群測群防工作
各鎮和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群測群防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人員隊伍。要為群測群防人員配備簡便實用的監測預警設備,給予適當的經費補貼,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夯實監測責任。同時,加強對群測群防人員和受威脅群眾的防災避災知識技能培訓,提高其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應急能力。
關鍵詞:礦山環境 問題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5(c)-0138-01
1 礦山開采對礦山環境造成的主要危害
1.1 礦山開采活動會占用周邊大量土地
無論礦山開采采用露天還是地下的方法,都需要占用大量的礦山周邊土地。例如選礦場地,冶煉場地,為防止由于采礦發生次生災害建立的圍堰等,這些土地在開采時被占用,開采后也可能無法復原遭到破壞。
1.2 礦山開采對礦山山體本身的破壞
礦山開采是一個巨大的經年累月的工程,它會對山體斜坡,植被甚至水文的走向造成重大影響。有些影響或破壞力雖然暫時或者表面看不出來,但它們的危害長期隱秘存在,具備一定條件時就會誘發地質災害,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1.3 廢氣,廢水,廢礦渣對水土和空氣造成污染
雖然國家對礦山開采排放廢氣,廢水和廢礦渣有嚴格的監管,但現實是在利益驅動下,開采活動中產生的“三廢”很多都沒有經過達標處理就排放到礦山周邊,采礦廢水廢礦渣對土壤的污染可能幾百年也無法復原,受污染的地表水滲入地下污染到人們可能直接飲用的地下水,危害到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而開采活動中產生的廢氣,主要是一些有毒有害氣體,被人吸入后易造成慢性病,同時對礦山上空及周邊地區空氣造成污染,嚴重的會引起酸雨,酸雨所引起的災害又更為嚴重并且更難治理。
1.4 礦山開采破壞了原本的生態自然景觀
礦山開采特別是露天開采造成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壞,原本郁郁蔥蔥,現在黃沙裸石,如果礦山處于城市周邊,不但影響城市美觀,等大風一起,黃沙飛舞,還會嚴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在交通干線旁,甚至會引發嚴重交通事故。
2 現階段礦山環境出現嚴重問題的幾個原因
2.1 沒有建立起專門的礦山環境保護法律制度
雖然在《礦產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中對礦山開采時關于礦山環境保護有一些原則性指導,但對一些具體性操作和懲罰沒有規定。礦山開采者造成污染,由于礦產資源所有者不清晰無法及時處理處罰;對于如何防治礦山污染沒有提出具體措施并形成有效監管制度,等到開采后出現問題在處理為時已晚;各種關于礦山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政出多門,既多又散,既有不同部門的法規,又有不同地方的制度,甚至還有村級的辦法。
2.2 不能對礦山開采時產生的環境破壞進行專業防治
對于礦山開采企業來說,礦產資源的開發是主要的,對開發過程中產生的環境破壞缺乏必要的技術投入。例如“三廢”的處理往往采用簡單的化學處理,而不是國際上推崇的清潔環保的物理處理。作為礦山開采的“第三方”,專業的礦山環境治理公司在我國還是相當缺乏的。
2.3 部分礦山開采企業及個人唯利是圖,無序無證開采
近幾年,礦產開采的巨額利潤吸引一大批企業及個人投入其中,其中很多開采前未進行環境評估,開采時不進行必要的環境保護措施,開采后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及破壞不治理,特別是一些無證無序開采,有關部門根本無法監管。
2.4 對礦山開采技術、環境保護及治理技術缺乏必要支持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多樣,不同的礦山地質要采用不同的開采技術,不同的礦產資源需要不同的開采流程方法,先進的開采技術及工具不但能降低開采成本還能將破壞程度降低。環境保護及治理技術的提高,能有效減低礦山開采造成的破壞,盡快盡量恢復礦山周邊生態系統?,F階段,我國對開采技術,環境保護及治理技術的投入還遠遠不夠,不能滿足礦產資源開發的需要。
3 采取必要措施,加強礦山環境的保護及治理
3.1 逐步建立完善專業的礦山環境保護及治理的法律法規
顯然,礦山環境保護及治理這樣一個專業性強,關系到礦產資源所有者,開發者,環境保護監管者、執法者,以及礦山周邊群眾的系統性工程,在《礦產資源法》及《環境保護法》的原則性規定之外,有必要建立專門的行政法規,規范約束各個層面所有利益人的行為,明確相關方責任和義務,嚴厲處罰有法不依者。對礦山開采的一系列過程,要有專門的a規章制度來規范,首先是制度上的“防”,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降低礦山開采、礦山環境保護及治理的成本。
3.2 積極鼓勵成立專業的礦山環境治理公司
礦產資源的開采是一個系統工程,無論是前期準備,開發過程,還是開采后期,對環境保護都需要資金技術及人力投入。對一些小的采礦企業,這些都是缺失的。即使是大的國有的采礦企業,為了利潤率的考慮也會對這些投入盡量壓縮。一方面要在法律層面強制執行,加強監管;另一方面可以鼓勵成立專業的治理公司,使得采礦企業以較小的投入獲得專業的效果,降低環境保護及治理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專業的治理公司可以從一開始就進入到礦山開采的環境保護治理,在技術上進行“防”,對開發過程進行指導監督,對產生的環境問題及時處理,最大限度減少開采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破壞。
3.3 加大礦山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提升有關人員的環境保護觀念及技能
可以使用一些礦山環境遭到破壞引發的各種自然災害的圖片展示,提醒人們礦山環境保護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也可以展示對環境保護不力的一些犯罪案例,警醒人們不要以身試法。同時,對參與礦山開采的人員不但要加強法律知識培訓,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還要加強環境保護技能培訓,提升在開采時環境保護的觀念及技能。對一些環境保護及治理方面做得好的企業及個人要大力表彰,做的不好的要堅決處理。做到“有獎有罰,獎罰分明”的執法效果,打擊一些企業及個人的僥幸心理。
3.4 極力提升礦山開采技術、對環境保護及治理技術研究加大支持
使用一些落后的開采技術,不但增加了礦山環境治理的成本,危害到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而且還會造成礦產資源的浪費。采用先進的開采設備,優化采礦工藝流程、技術,提升了礦產開采的效率,有效降低開采過程中次生災害的發生幾率。同時要加大對環境保護及治理技術的研發、引進力度,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加大適合我國不同地形,不同地質的有針對性的技術開發支持,竭力減少因礦山開采造成的環境破壞、氣候污染以及地質災害等。
4 結語
礦產資源的開采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但是,礦產資源的開采又會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應該運用各種專業的技術手段,合理開發礦產資源,對礦山環境加強保護及治理,營造“礦產開發”、“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一)地質災害現狀
我市山地特征普遍,地質構造復雜,地形起伏大,巖石軟弱破碎,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市是一個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的地區,屬全國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域之一,全市地質災害分布范圍廣、暴發頻繁、危害嚴重,特大地震后,使全市地質災害進一步加劇。
根據各縣(區)國土資源局和各鄉鎮排查,地震引發我市次生地質災害點7507處,造成147人遇難,468人受傷,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8.51億元;省內外地質災害專家共159人協助我市共對1659處重要次生地質災害開展應急排查評估,其中:滑坡589處,崩塌456處,泥石流22處,地裂縫108處,地面塌陷3處。根據以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成果,全市地震前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1506處,地震后專家排查的地質災害隱患1659處,其中地震前已有加劇的420處,地震新引發的1239處,目前全市經專家排查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共2745處。
震后次生地質災害在全市八縣一區均有分布,區、為極重區,其他縣區為嚴重區。受地震和長期余震、降雨等影響,震前地質災害易發區部分老滑坡復活加劇,同時引發大量新的滑坡、崩塌和地裂縫,
(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我市地質災害在區域分布的總體趨勢是西南密集、向東北逐漸減弱,地震使這種差異性加劇,全市地質災害密度由北向南呈遞增趨勢加大,根據排查結果,在以下區域集中分布:
1、白龍江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白龍江沿岸、、一帶,為地震極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區內山高坡陡,重力侵蝕強烈,巖石軟弱破碎,植被較差,地震后崩塌、滑坡數量約占全市的60%以上,主要以基巖滑坡、堆積層滑坡和第三系、白堊系紅土層滑坡等類型為主,大中型滑坡數量眾多,大多不穩定,尤其在化馬——角弓——外那——臨江一帶,以及北峪河流域安化——馬街(漢林)——城區一帶最為嚴重;泥石流沿白龍江河谷連續分布,以白龍江兩河口——透坊段和支流北峪河流域最為發育,有較大泥石流200多處,如北山9條溝、北峪河、漢林溝、甘家溝、石門溝、火燒溝等;透坊——臨江段巖層較完整,漸為減弱,有較大泥石流40多處,其中臨江東風溝、尚家溝、蔣馮溝、橋頭燕兒溝等泥石流溝危害最為嚴重。
2、白水江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白水江沿岸石雞壩——城——碧口一帶河谷及近山區,為”地震極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崩塌、滑坡數量眾多,以基層滑坡為主,受持續余震和降雨影響,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多次發生較大災情險情,如南山、北山滑坡崩塌群;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為主,以——石雞壩、碧口——中寨之間最為發育,如關家溝、賈昌溝、鐵樓溝等,地震后多次爆發,造成嚴重損失。
3、西漢水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西和、、段西漢水流域河谷地區,為地震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次重點防治區域。大多數滑坡系第四系堆積坡殘物組成,分布密度高,以漾水河流域、西和東南部土石山區、東南部黃土丘陵區和西南部土石山區最為發育,地震后造成災害較嚴重。泥石流主要有粘性、稀性和黃土泥流,以西漢水干流的順利峽——建村河段及其支流白家河,漾水河沿岸及雷家壩——之間的黃土泥石流區最為發育,爆發較為頻繁,受地震影響較大,危害也較為嚴重。
4、嘉陵江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包括、兩當、和部分區域,嘉陵江支流河谷及近河谷山區,為地震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次重點防治區域。地貌以山區盆地、丘陵、中低山為主,山體巖石較為堅硬,植被較好,滑坡、崩塌較不發育,災害一般.但地震后該區域地質災害明顯加劇,一些原來不屬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堅硬巖分布地段也引發了數量巨大的崩塌、滾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及其支流永寧河、青泥河、燕子河等支流河谷及兩岸地區,暴發頻率低,危害一般,部分區域較為嚴重。
5、礦區和公路沿線易發區
公路沿線一直是我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地震后山體滑坡、崩塌、坍塌和滾石數量眾多,毀壞公路設施、堵塞交通,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巨大,如212國道、江武公路和各縣(區)主要縣鄉公路沿線山區地段。礦區因露天開采、礦石、廢渣不合理堆放,加上地震致使土石松動,極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西成礦區的六巷、廠壩、畢家山、洛壩等鉛鋅礦區,等金礦區。
二、地質災害威脅對象和范圍
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威脅著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廠磚企業、電站、通訊和輸油管道等生命線工程的安全。地震發生后,根據各縣(區)國土資源局和和鄉鎮排查,地震引發地質災害點7507處,造成死亡147人,受傷468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8.51億元;根據專家組《市地震災后應急排查總結報告》,全市排查地質災害1659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共有30.9萬人受到威脅,占全市總人口275.75萬人的11.2%,威脅資產44.15億元,按照威脅對象和范圍,主要有一下三類:
1、威脅人口密集區的地質災害點:共有1178處,典型地質災害如南山崩塌群、北山泥石流,嚴重威脅和城區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威脅生命線工程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396處,以中小型居多,大型零星分布,地質災害的穩定型以不穩定居多,基本穩定的僅有少量。險情等級以小型居多,中型次之。主要威脅212國道以及大部分呢的省道及縣鄉道路。
3、威脅重要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有6處,威脅對象主要包括水庫、礦山、風景名勝區和地質公園。地質災害的規模以中小型為主,穩定性差,險情等級以小型為主,但需及時進行應急處理。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近幾年全市極端氣象現象多發,據氣象部門預測,全市降水量明顯增多,大范圍大到暴雨和連天集中降雨天氣增多,加上地震和持續余震影響,預測爆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加大,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重點防范期為:
1、滑坡、崩塌、地裂縫主要防范期:該類地質災害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降水誘發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縫等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6月一10月為主要防范期,強降雨和持續降雨多發,當降水達到一定強度時,就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災害;2—3因冰雪融化、凍土消融,目前已發生幾起滑坡、崩塌災害,以北部雪凍嚴重的西和、、等縣較為嚴重;人為因素和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復雜,因此應當全年防范。
2、泥石流主要防范期:泥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市的降水特點,確定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為6月至10月。因地震造成江河溝谷中積聚了大量的固體物質,預測暴發災害性泥石流的危險增大。
3、地面塌陷的主要防范期:我市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基本為地下采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采礦的強度、開采規模、開采形式等有關,該類災害全年均應防范。礦區應加強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
地質災害防治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今年是我市《地震災后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實施的第二年,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年,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嚴峻、工作任務艱巨。各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務必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緊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實施管理和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兩項核心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及早部署安排,進一步落實責任,明確職責,全面實施、全力抓好和完成本年度年度實施計劃確定的項目建設任務,切實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抓緊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各縣(區)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結合震后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本年度工作任務,會同發改、財政、建設、水利、交通、預警、防洪等部門,加快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編制、報批與工作;要在總結震后應急救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進一步明確各相關部門應急救援的職責,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對轄區內重點地質災害隱患區域,要按照《地震災后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報告》中專家提出的防治意見,制定具體隱患點的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全力做好方案的實施工作。
(三)全力抓好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中央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是全市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災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力爭在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各縣(區)政府務必要充分認識項目實施的艱巨性、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編報好項目年度實施計劃,科學統籌、合理安排、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協調推進,全面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力爭盡早完成項目建設任務。政府主要領導要對項目建設工作負總責,發改、國土、財政等部門要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共同做好項目申報審批、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政府及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及時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項目實施不出問題。為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項目實施依法、有序、快速推進,市政府近期將出臺《市地震災后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各縣(區)務必嚴格按照《辦法》規定的項目論證、申報審批、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程驗的相關程序和要求,嚴格執行項目管理責任制、招投標制,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資質備案審查制等各項治理,切實做好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項目實施,大力提升全市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和能力,及早實現防災減災的目標。
(四)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7月份市政府印發《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實施意見》以來,全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已初步建立,但目前還很不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的責任和措施還沒有落實到位。在今年地質災害年度實施計劃中,將群測群防建設列為重要建設項目,安排了專門經費給予保障,各縣(區)務必要按照《意見》要求,編制好群測群防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加強對基層鄉鎮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指導,將監測預警、防災避險的責任分解到鄉鎮、村社以及危險區的學校、醫院、廠礦、工程建設單位和企事業單位,建立覆蓋全市重要隱患點、防災責任人明確、監測預警措施完善、聯絡通訊暢通的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
(五)做好汛期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工作
每年汛期是地質災害防范的關鍵時期,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建設、水利、交通、防洪、救災等部門,在地質災害應急排查評估的基礎上,結合今年地質災害詳查、專業監測點和示范區建設項目的實施,在配合專業地質單位開展好詳細調查工作的同時,繼續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工作。要重點排查人口密集的城鎮鄉村、江河沿線、交通干線、重點設施、礦區渣場、尾礦庫等區域,排查要確保不留死角。特別對威脅大、危害嚴重、不穩定的重特大隱患點,專家排查建議需要搬遷避讓的隱患點,要作為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重中之重,按照專家組排查防治建議,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志,下發防災避險明白卡,制定專項防災預案,安裝管護好簡易監測設備,確定專人巡查監測責任人,落實好監測預報、搬遷避讓等各項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
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是地質災害預防的一項重要制度和措施,也是今年全市實施的重要項目之一,各縣(區)國土資源部門要力爭在今年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及早將項目建設成果應用到汛期預警預報中。國土部門要繼續與同級氣象部門共同配合,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對所轄區域內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成災范圍和影響程度作出預報,廣播電視部門要適當增加廣播電視播放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時間,使政府有關部門和人民群眾及時了解地質災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七)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制度和責任體系建設
各縣(區)要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災情速報制度、月報制度等各項制度,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將制度和責任體系建設貫穿到地質災害防治的各個方面,分級負責、層層落實,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每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上,確保各項防災措施及時、有效落實。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國土資源部門在汛期要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市、縣(區)國土資源局汛期值班電話見附表),保持24小時通訊聯絡,一旦出現災情,必須迅速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立即組織應急調查、險情評估、群眾轉移等搶險救災工作,同時按照災情速報制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立即將災情速報上級各有關部門。對有災情險情不及時報告、接到災情險情報告不及時處置、防災制度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發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員責任。
(八)加強對工程建設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監控
各縣(區)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關于“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規定,加強災后重建項目、集中安置點和各種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備案工作,為建設項目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保障。要加強對各重點礦區、公路沿線、水庫、河道、削壁建房、挖土采砂等工程建設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監控,對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特別是礦區地質災害恢復治理工作,要按照國土資源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和《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做好本年度保證金提取和繳存,加大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監管力度,確保今年全市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取得較大成效。
(九)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
各縣(區)要要將宣傳培訓工作作為地質災害預防的一項重要措施,組織專門技術力量,繼續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宣傳培訓力度。要加強對基層鄉鎮、國土資源所、重點村社干部和監測預警人員的培訓,使基層干部群眾掌握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提高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責任感,增強了抗震救災各部門之間配合協作和應急反應能力;要重點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的農村、山區和人口密集區的宣傳,力爭做到人人知道地質災害前兆、監測方法、報警方式、躲避路線、自救常識等基本防災知識,切實提高人民群眾防災意識和能力。特別是災后重建點的宣傳,要以認識災害、避讓災害、安全選址建房為主,確保群眾災后重建的房屋不受地質災害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