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09:5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區急診急救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院前急救 延伸 可行性
Courtyard to administer first aid and to extend feasible discussion
Du Chengzhong Wang Hongyan
Abstract: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took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medical service system the most important link,to the dangerous serious illness morbidity initial period fast,effective,processes properly has receiv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unanimous atten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medicine development,enable the dangerous serious illness to obtain the early time,in front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my courtyard tries out from 2003 the courtyard in front of administers first aid extends forward to the villages and towns hospital,the village medical office and the community medical station,explored in front of a courtyard in the emergency operation new mentality.Through the discussion,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in the existing first aid network pattern,extends forward the first aid time has become feasible.
Keywords: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Extends Feasible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072-01
院前急救作為急診醫療體系的首要環節,對急危重病員發病初期的快速、有效、妥善處理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一致關注。為了促進急診醫學的發展,使急危重病員得到最早期、最有效的院前急救,我院從2003年起試行將院前急救向前延伸到鄉鎮醫院、村醫務室及社區醫療站,探索一條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新思路。通過探討,院前急救在現有的急救網絡模式中,把急救的時間向前延伸已成為可行。
1 建立急救網絡平臺
院前急救是指病人在發病現場和轉運途中接受的處置,包括對急癥的處理、正確的轉運、現場心肺復蘇等.在鄉村及社區醫療站由于人員素質及技術設備條件限制,致使院前死亡率居高不下。為了使院前急救能夠延伸到鄉村及社區醫療站,首先必須建立急救網絡平臺。
1.1 急救信息網絡平臺。從2003年開始建立的我市120急救救援中心,是一個以120急救調度中心和市直三家醫院急救中心共同組成的急救網絡平臺,本市除縣醫院外,市內三家醫院的急救任務統一由120救援調度中心調度指揮,每家醫院的急救中心都分別劃分有所管轄區的社區及鄉鎮服務范圍,如遇有呼叫120的危急癥病人,通過120救援調度中心根據病人所在的區域指派所劃分的醫院前往救治,(以行政劃分,服從病人意愿的原則)如遇大的急救事件,120調度中心可指派多家醫院同時救援。
1.2 急救技術支援平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醫院成立專家技術支援平臺。利用平常醫院組織的專家們與鄉鎮醫院及社區醫療站進行義診及培訓時的機會,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建立專家通迅錄。當遇到緊急危重病員時,在現場搶救的醫生如需要技術支援時,可直接聯系相關專家進行遠程技術支援指導搶救[1]。另外,醫院院前急救醫生接到120調度中心出診令后,迅速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并指導投入搶救。并告訴搶救的注意事項,做好急救后送通道的清理準備。通過急救技術支援使院前急救的妥善、快速、有效的處理向前延伸了一大步。
2 建立院前急救培訓機制
院前急救工作的好壞主要在人才。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盡早著手[2]。合理的培養人才,需要長期的計劃和管理做保障才能完成。
2.1 臨床工作與急診實踐相結合。一名急診專業人才首先要具備較高的臨床工作綜合素質,首先要在臨床工作和各科室輪轉3-5年,多進行一些基本技能操作訓練,熟練掌握先進醫療設備、儀器的使用方法,并能操作。然后再到急診第一線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根據本院的實踐總結,院前急診工作人員不能隨意流動太大,即要有相對的穩定,又要有適當的調整。穩定期(急診科工作期)至少是1-2年,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每位急診工作人員的臨床工作能力和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有利醫院的發展。人員調整應遵循逐漸更替的原則,確保急診工作集體的整體技術水平不下降。
2.2 理論學習與現場搶救相結合。目前本地區實行的是院、鄉、村三級急救網絡模式,城市是院、社區二級模式,雖然有這種模式存在,但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醫務人員由于平時對急危重病人見的少,處理的也少,在真遇到搶救時多有手忙腳亂現象。醫院在計劃院前急救培訓時,由科教科和社區醫療科共同組織,并上報市衛生局,把三級急救網絡中的人員有計劃的組織輪訓,每期10-20天,每年舉辦一次培訓。內容以“2005國際心肺復蘇(CPR)與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為主。輪訓期間可到院前急救現場參與搶救,如心肺復蘇等。通過理論學習和技術培訓,不斷更新提高基層醫療隊伍的院前急救水平,使院前急救工作切實在搶救的最早期發揮最大的效率。
2.3 社區義診與健康急救教育相結合。醫院每季度都要抽調各科室專家下社區進行義診,義診的目的一是診療。二是宣傳,通過各種形式發放各種健康教育小冊子,講解急救及防病知識,把急救知識普及到社區居民,以此提高社區的全民急救知識水平[3]。
3 下發及贈送急救設備及器材
醫院根據現有的能力,逐漸幫助鄉鎮及社區醫療站配備各種急救設備,如救護車、便攜式除顫儀、頸托等。方便現場搶救人員快速有效的實施搶救及后送。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探討逐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接軌的高效運行的急救網絡模式,以實現現場搶救與快速轉運相結合,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相結合,綜合醫院與??铺厣嘟Y合的一體化醫療急救網絡。院前急救在現有的急救網絡模式中,把急救的時間向前延伸已成為可行。
參考文獻
[1] 陳官華.電話指導心肺復蘇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 山東醫藥,2010,50(14):91-91
【關鍵詞】培養;全科醫師;社區急救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們對健康保障的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各地逐步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和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S),二者的完善與發展是對傳統社會醫療衛生系統的必要補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故提高全科醫師的社區急救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全科醫師是接受過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訓練、經過考試合格的新型??漆t生,他們必須樹立整體醫學觀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掌握系統整體性的思維方式,能熟練運用全科醫學的基本原則并在實踐中整合內、外、婦、兒等各臨床??频闹R和技術以及行為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著重于解決社區常見健康問題,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以個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以預防為導向的連續性、綜合性、協調性、整體性、個體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體化的醫療保健服務。
1現狀
目前階段,在我國各地建立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培養了大批服務一線的全科醫師,而醫療服務過程的不同階段,全科醫師有不同的職責,基本概括為:(1)醫療服務職責 包括社會各種人群提供基礎的醫療保健 (2)對臨終病人,慢性病人及老人等重點人群的醫療保健 (3)社區家庭出診 (4)社區衛生工作的職責及其他來自政府的職責。雖然如此,但目前社區醫療提供的服務項目相對單一,對社區內日益增多急危病的救治手段相對欠缺,在面對社區內的危重疾病時,大多數社區醫療組織顯得束手無策,只有呼叫120進行院前急救,所以人們在對急危重癥病人初期救治需求更加迫切的同時,也對社區醫療結構和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但現階段醫療基礎薄弱,醫療資源配置失衡,急救體制,設施行為標準不盡規范,以全科醫師為主的社區醫護人員,缺乏專門的社區急救醫療教育,整體上理論基礎相對較差,對危重疾病的認知水平有限,特別是對專業的急診急救醫學知識掌握更少,亟待培訓[3]。大型綜合醫院急救中心多由于城市居民區分散,急救半徑長,道路擁擠等因素,使急救反應時間長?,F有的急救網絡與社區缺乏聯系,對社區情況了解不夠,院前急救醫師與社區全科醫師缺乏溝通,導致院前急救醫師常獨自在現場面對各種復雜情況,難以有效組織社區醫療資源進行綜合救援。
2重要性
2.1社區急救是社區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區的逐步建立與發展,據統計83.27%的急救突發事件發生在社區,所以社區醫療服務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提供的服務已不再局限,將承擔更多的院內醫療服務和社區急救工作。其中危重癥病人的先期救治是否到位成了衡量一個社區醫療水平的標準,社區急救進一步延伸和完善了社區醫療服務[4]。
2.2社區急救是急救成功與否的根本保證:社區內急危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有文獻報道,急危重癥病人死于原發病的
2.3社區急救是全科醫師必須掌握的技能:社區急救逐步轉變了以往坐等急救的傳統觀念,在送醫療救護到病人身邊的創新思路中前進了一大步,但社區急救技術并不能完全獨立于各醫學專業技術之外,在全面掌握各專業技術的基礎上,為各種危重病癥的平穩過渡,專業治療的延續和深入創造有利時機,對于社區的全科醫師來講,亦只有全面系統學習掌握各相關專業知識,才能在社區環境中為更多的病人提供及時準確的救治服務。
3設想
3.1由當地衛生部門統一指導,在現有的120急救網絡模式上與社區聯網,建立一套統一可行的社區急救醫療運作機制,加強各醫院急診急救醫師與社區全科醫師的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交流工作心得,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法規并逐步完善。故有專家推薦:在加強城市急救的同時,各地應因地制宜,將急救醫學與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相結合,以便更好的為廣大群眾服務[5]。
3.2加大社區全科醫師急救理論知識的培訓,我們提倡以地方的高等醫學院校為主導,依托其附屬臨床醫院急診科或急救中心,加強對廣大社區醫護的理論知識的更新和充實,培養一大批能立足于社區的全科醫師,為基層人民群眾生命保駕護航。
3.3結合當地情況,使各個大型綜合醫院所輻射的社區能與其結成幫扶對象,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定期培訓所轄社區全科醫師,做好傳幫帶,提高他們的現場急救技能,使之能熟練掌握急救設備的使用,培養成為院外急救的得力助手。
3.4創建由120統一指揮調配的社區急救網點,本著就地搶救就近轉診的原則,加強各社區的現場救治能力。合理配置現有急救醫療資源,依靠社會支持,全民參與,增大社區等基層急救設施和裝備的投入,將急救理念延伸到社區生活的各個方面。
綜上所述,全科醫師社區急救能力的提高在院外急救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在中國急救醫學走向國際化的今天,它的普及和發展是我們廣大急診和社區同仁所共同面對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楊萍芬,陳志.論城市院外急救網絡社區化.中國急救醫學,2001,10:619-620
[2]余玲,熊光華,萬體華,等. 院前急救4740例病種分析.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3 (12):1824
[3]劉林成,鄢春梅,任義. 淺論院前急救與全科醫生在社區急救的協作. 中國全科醫學,1999,2(6):501-502
【關鍵詞】 社區居民;院前急救;培訓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first aid knowledge training in commun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raise the public sense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first aid as well as the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technique through the first aid knowledge training in community.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 community.The emergency care knowledge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can be conducted by means of multimedia teaching,publicity material spreading and first aids drilling and related realia of dummy.Results The eligible rate of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about first aid in the community was 25.32% pre-training and 93.43% post-training.The rate about first aid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technique was 18.0% pre-training and 90.73% post-training.The improvement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Trai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mmunity and then penetrate into different public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ublicity material spreading and first aids training,it canimprove the public sense and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the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technique in the first aid.
【Key words】 Community; First aid; Training
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救助,縮短救助時間是院前現場急救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殘率的關鍵。院前搶救成功的核心問題是呼救響應間期、呼救反應間期和開始現場搶救時間[1],急救人員的質量和數量是保證院前急救正確及時有效實施的重要因素。由于院前急救中,現場第一目擊者多為社區居民,因此對這些非專業人員進行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在倡導全民參與的院前急救中顯得尤其關鍵。我院于2006年6月到2009年12月對本區管轄的社區進行綜合評估,并進行了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6年6月到2009年12月我院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對本區管轄的社區分別進行了兩次不同人群的公眾急救意識和知識的調查。同時在此期間完成居民急救知識培訓5426人次,并對其中的928人進行培訓前后的考核。
1.2 調查方法 按調查內容統一設計自填式調查問卷表格。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是否知道“120”醫療急救電話、是否愿意呼叫救護車、是否學過急救知識、是否會心肺復蘇術、是否會創傷急救、是否愿意學習基礎生命支持技能等。兩次分別發放調查問卷4315份和4176份,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4038份和3997份,總有效回收率為94.6%。
1.3 培訓對象 從接受調查的社區居民中,隨機選取愿意接受急救知識培訓的5426名人員進行培訓,男2835名(52.25%),女2591名(47.75%),年齡為10~69歲。
1.4 培訓內容 培訓的內容包括急救呼叫和撥打120電話,氣道開放術,心肺復蘇初級救生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術,常見意外傷害如氣管異物、溺水、觸電、燒燙傷等的急救常識。
1.5 培訓方法 每期培訓班學員人數大約為100人左右,培訓班授課教師均由從事院前急救工作的主治醫師擔任,教學水平為科普層次,培訓過程中準備進口復蘇安妮模擬人3套,型號為310045。教學采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方式,并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培訓學員觀看過多媒體和教師的示教后,在培訓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單人心肺復蘇6次,同時每兩個人一組,互相進行創傷包扎訓練,教師觀看并指導糾正動作要領。
1.6 培訓考核及合格標準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接受培訓中的928人進行培訓前后考核,考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書面的急救知識小測驗,60分以上為合格。另一部分為實際急救操作,標準為:①正確的判定呼吸心跳驟停;②正確的開放氣道清除口腔異物;③正確的口對口人工呼吸;④正確的胸外心臟按壓部位;⑤胸外心臟按壓頻率80~120次/min;⑥正確的實施者的姿勢;⑦正確的包扎手法。達到全部7項主要指標者為合格,1項不達標者為不合格。
1.7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問卷調查結果 兩次社區居民的調查問卷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基本相同。年齡為10~69歲,文化程度包括:大專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學、其他。職業包括:警察、司機、工人、商人、教師、干部、學生、退休人員等。知道“120”醫療急救電話的為6508名,占81%。接受過心肺復蘇急救培訓者32名,占0.4%,學過創傷急救的有103名,占1.28%。表示愿意學習急救技能的為3572名,占46.7%。
2.2 培訓前后考核結果 通過考核發現,接受培訓人員在培訓后對于急救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合格率均有明顯提高(P
表1
培訓前后考核比較
項目
培訓前培訓后
及格人數合格率及格人數合格率
書面測試23525.32%86793.43%
實踐操作16718.00%84290.73%
3 討論
隨著我國急救體系的不斷完善,現代院前急救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院前急救網絡系統。院前急救培訓的最終目的是使患者盡早獲得更好的醫療干預[2]。因此,要想切實提高院前急救系統的實施效率,使社區居民掌握院前急救基本知識,充分發揮現場第一目擊者關鍵的作用已刻不容緩。但是,目前我國社區居民的急救知識普及明顯不足,據報道,2007年北京市掌握急救技術的人僅為1/150,這和發達國家如美國要求的1/3以上公民學會院前急救技術的比例相比還相差很遠;并且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區之間公眾急救培訓普及的比例也有差異[3]。另外我國社區居民對于“120”急救電話的認知度較低也反映了我國社區居民對于急救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很不理想,對于居民的急救知識的普及需要加強。
急救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由于社區居民對急救知識的運用率較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對社區居民采用講座的形式,可以主要講解一些常見病的急救。對一些特殊人群,如公安人員,導游,駕駛員等,由于他們的工作活動面廣,接觸的人群多,接受培訓后有可能成為積極施救的第一目擊者,并能通過他們對其周圍的人群起到間接傳授作用,應該重點進行教育[4]。在院前急救培訓的內容上,主要參考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項目,主要以心肺復蘇和外傷急救四大技術為主,通過在實踐中借鑒國外在院前急救培訓上的優勢和經驗[5]。值得注意的是,在施教過程中,教員要加強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對緊急危重傷病員,最寶貴的搶救時機是在院前,對于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殘率極其關鍵。同時要強調社區居民的高度責任感,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是每一個“第一目擊者”不可推卸的責任,社區居民在危急的情況下要勇于承擔施救責任。另外教員要注意消除參與者自身的憂慮。部分學員不情愿實施院前急救,主要原因是學員缺乏自信,其次是怕承擔責任、恐懼、憂慮、怕受感染疾病等,這些問題必須在院前急救課程中給予解釋,以消除參與者自身的憂慮[6]。
經過三年多的培訓和調查,我們認為,以社區為基礎,深入到不同的人群進行院前初級急救知識培訓,將宣傳與培訓指導相結合,提高公眾的現場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7],使社會公眾在突發事件的現場急救中能正確運用急救知識與方法,參與現場搶救,為救治傷員贏得寶貴時間,對于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和健康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賈晨光,宋建亭.29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體會.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7):412.
[2] 朱一龍,陳蝦,趙云鵬.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實施院前急救的特點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7,10(18):1542-1543.
[3] 蒲曉煜,馬靜,席淑華.國內外公眾院前急救培訓現狀及我國院前急救培訓展望.護理雜志,2009,26(4B):39-40.
[4] 王野,李遠建,楊彬.對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識培訓的探討.四川醫學,2010,22(12),1198-1199.
[5] 桂莉,周彬,霍正祿,等.美英日德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縱觀.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1,13(6):325-326.
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 急診科,山東青島 266041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措施在提高老城區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該院120急救中心按綜合措施進行院前心肺復蘇的184例心臟驟停患者(觀察組)的臨床資料,并與2010年4月—2011年10月按常規出診進行心肺復蘇的175例心臟驟?;颊撸▽φ战M)的臨床資料進行對照,比較二組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184例心跳呼吸驟停患者中,復蘇成功19例,成功率為10.33%;對照組175例患者中復蘇成功8例,成功率為4.57%。結論 采用綜合措施明顯提高了老城區院前心肺復蘇的成功率。
關鍵詞 綜合措施;心肺復蘇(CPR);心跳呼吸驟停;心肺復蘇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5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3(c)-0079-02
Comprehensive Measures in the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Role of the Old City of Pre Hospital
YU Zengzhi MA Zhaolin TIAN Xuelian HAN Yanche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dao, Emergency Dept,Qingdao 266041,China
[Abstract] Obi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ion of comprehensive measure i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old city. Methods Analyse clinical data of 184 cases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patients with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y comprehensive measure (observation group)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t between April 2012 and October 2013, at the same time, analyse clinical data of 175 cases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patients with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y conventional measure (control group)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t between April 2010 and October 2011,compare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1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cardiac arrest,resuscitiation was successful in 19 cases, the success rate is 10.33%, the control group of 17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cardiac arrest,resuscitiation was successful in 8 cases, the success rate is 4.57%.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measu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he success rate of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old city.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measure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ardiac arrest;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作者簡介]于增智(1965-),男,山東青島人,學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急診臨床工作。
心跳驟停是危重病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數十年來全世界醫學界不遺余力地在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中總結經驗,改進搶救技術,復蘇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但整體成效仍不容樂觀[1]。該院所處的老城區,居民樓無電梯、高齡患者多,復蘇成功率更低。社區居民、包括社區診所的醫務人員對正規的心肺復蘇方法知之不多,使120車到達前實施心肺復蘇的比率及成功率很低。該研究選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該院收治的1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兼顧了院前復蘇的各個環節,采取了綜合性的措施,明顯提高了老城區院前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4月—2013年10月該院120中心按綜合措施進行院前心肺復蘇的184例心臟驟停患者(觀察組),男98例,女86例,年齡23~87歲、平均71.86歲;選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按常規出診進行心肺復蘇的175例心臟驟?;颊撸▽φ战M),男95例,女80例,年齡13~89歲,平均70.3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病情無明顯差異。除外接診時已死亡的病歷。
1.2 心臟驟停診斷標準
無意識,無脈搏,無呼吸。心電圖表現為心室顫動、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停搏、無脈心電活動[2]。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2010心肺復蘇指南進行復蘇。觀察組除按2010心肺復蘇指南外,有以下措施。
①建立120分中心下屬的社區急救網絡:把出診區內的部分社區門診作為小的急救單元,在120車到達之前,由診所醫務人員進行初步心肺復蘇。
②初步心肺復蘇培訓:對社區居民、社區門診的醫務人員、心腦血管患者家屬、人員較多的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由他們對病人進行初步心肺復蘇。
③120司機熟悉出診區域的詳細路線,爭取快速到位,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④對易發生猝死的高?;颊甙l放急救卡,卡上寫明診斷、住址、電話,讓病人隨身攜帶。
⑤對出診醫護人員進行規范心肺復蘇培訓。
⑥增加及更新部分院前急救設備。
1.4 CPR成功標準
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復:可聽到心音,觸及大動脈搏動,心電圖示竇性、房性(房顫、房撲)或交界性心律;瞳孔變化:散大的瞳孔回縮變小,對光反射恢復;按壓時可捫及大動脈搏動(頸動脈、股動脈);收縮壓達60 mmHg左右;發紺的面色、口唇、指甲轉為紅潤;腦功能好轉:肌張力增高、自主呼吸、吞咽動作、昏迷變淺及開始掙扎[2]。
1.5 復蘇無效判斷標準
經心肺復蘇已歷時30 min以上者,仍無意識,瞳孔仍散大或固定,心跳和呼吸仍未恢復,心電圖顯示心電靜止[2]。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觀察組復蘇例數184例,成功例數19例、成功率10.33%,對照組復蘇例數175例,成功例數8例、成功率4.57%,兩組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2 =5.46,P=0.02),見表1。
②觀察組總復蘇例數184例,社區醫生及非醫務人員現場復蘇8例、占總復蘇病人的4.35%;對照組總復蘇例數175例,社區醫生及非醫務人員現場復蘇3例、占總復蘇病人的1.71%,社區醫生及社區居民現場實行心肺復蘇比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c2 =4.48,P=0.04),見表2。
③觀察組120急救反應時間較對照組縮短(t=1.655,P=0.03),發病到開始復蘇時間較對照組縮短(t=1.655,P=0.02),見表3。
4 討論
心跳驟停是危重病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具有較高病死率。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CP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CP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近年來,國內外都在探索提高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的方法,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心肺復蘇成功率仍然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從病人心臟驟停到得到有效復蘇的時間太長。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是否能成功,是由心跳驟停到開始復蘇之間的時間差決定的[3]。從心臟驟停向生物學死亡的演進,主要取決于心臟驟停心電活動的類型和心臟復蘇的及時性。室顫或心室停搏,如在頭4~6 min內未給予心肺復蘇,則預后很差。如在頭8 min內未給予心肺復蘇,除非在低溫等特殊情況下,否則幾無存活[4]。復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研究證明全身各重要臟器對缺血的耐受極限不盡相同。其中對全身各組織器官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大腦對缺氧極度敏感,耐受極限為4~5 min,為復蘇能否成功的臨界點。如能在這段時間內開始復蘇,并在8 min以內采用了除顫技術,可獲得40%的存活率。超過10 min患者將可能植物生存[5]。本研究中,通過建立社區急救網絡,使每一個120急救單元有了分布在社區的分單元,社區醫師在120車到達之前可以對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先行心肺復蘇,將院前急救前移至社區,縮短了心臟驟停到開始復蘇時間及急救反應時間。
在院前急救中,心跳驟?;颊叩牡谝荒繐粽叨嗍腔颊呒覍偌斑^路群眾等非急救醫務人員,多不能進行有效CPR。若現場目擊者即刻實施CPR搶救,這將大大縮短CPR開始時間,極大提高CPR搶救成功率。因此,要大力普及和加強CPR標準化訓練,既要提高急救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更要加快普及公共場所人員CPR知識。文獻顯示,第一目擊者參與CPR 能顯著減少從發病到CPR 的時間,提高存活率[6]。在發病地點沒有及時復蘇的患者在急診室復蘇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心臟驟停的患者在現場和轉運時是否施行生命支持的復蘇術是決定預后的重要因素。CPRP技術已經在全球普遍開展培訓教育,尤其在發達國家已滲透到社區及家庭。中國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是方興未艾。所以,CPRP培訓教育成為全球關注問題,是20世紀醫學在全社會普及得最為廣泛、成功的一項救命技術,是“最為成功的公共健康的開端” [1]。在本研究中,通過下社區對社區門診的醫務人員、社區居民、心腦血管病人家屬進行初步心肺復蘇培訓,使他們初步掌握了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本研究觀察組的184例病人共有8例在120車到達之前由社區門診的醫務人員或社區居民對患者進行了心肺復蘇,占總復蘇病人的4.35%;對照組的175例病人共有3例在120車到達之前由社區門診的醫務人員或社區居民對患者進行了心肺復蘇,占總復蘇病人的1.71%。觀察組的社區醫生及社區居民現場復蘇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院前急救中目擊者參與CPR 的比例很低,與國內報道相當[7]。
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在醫院外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僅有4%[8],該研究觀察組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10.33%,較對照組4.57%明顯提高,也明顯高于文獻報道的平均水平。該研究針對老城區對院前急救帶來的不利影響,兼顧了院前心肺復蘇的各個環節,采取了綜合性的措施,來提高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最終結果顯示,綜合措施明顯提高了老城區院前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春盛.急診醫學 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202.
[2]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122(suppl 3):S639-S870.
[3] 陳文元,湯琪.220 例心跳呼吸驟?;颊咝姆螐吞K術后的預后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 1) : 137-138.
[4]陳灝珠,林果為,王古耀.實用內科學[M].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422—1423.
[5]吳太虎,王運斗,何忠杰.現代院前急救與急救裝備[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3:14.
[6]Herlitz J,Bang A,Gunnarsson J,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sed alive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hange in outcome over 20 years in the community of Goteborg,Sweden[J].Heart,2003,89: 25-30.
[7]郭榮峰,翟永梅,周振,等.2001-2005 年上海市區院前-院內心肺復蘇狀況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6,15(11): 1049-1050.
世界上急診醫學發展最早的是美國。美國人發現在朝鮮和越南戰爭中由于戰場和途中的及時急救,受傷士兵的存活率大大高于因車禍而送至缺乏專業急診醫師的醫院急診室的患者。于是1968年成立美國急診醫師協會(AmericanCollegeofEmergencyPhysicians,ACEP),1972年美國國會頒布加強急救工作法案。1979年急診醫學正式被確定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并成為美國各醫學院校醫科學生必修課程。美國有急診醫師進修學院,各省、州衛生當局下設急診醫療服務辦公室,負責計劃和組織對危重病、創傷、災害等突發事故進行急救并提供技術援助,同時負責領導、培訓和考核急救工作人員。美國急診醫師實行全科醫師制,目前每年有近3萬急診??漆t師在全國6000多個急診室為約1億急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全美國共劃分為304個急診醫療體系行政區,并相互聯結成急救網[1]。日本的急救中心可通過電腦和無線電通訊與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級醫療機構和中心血庫進行緊密聯系,可隨時了解急診患者應診的科室是否需要急診手術及急救醫院的空床情況等,以便使急診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最合適的醫院獲得治療。英國有140多個處理急診的專業醫療機構,英國皇家醫學院設置急診醫學專業課程,全國統一呼救電話號碼為“999”。急診室、急救中心實行全科醫師制,全面電腦化管理。法國的院前急救工作全由以麻醉醫師為主的醫師負責,全國統一急救電話號碼為“15”,接到呼救電話,由中心值班醫師判斷病情后決定采用何種類型救護工具到現場搶救。危重患者往往需要配備有現代化監護急救設備的監護型救護車,在現場經醫師、護士搶救,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再護送到合適的醫院[2]。我國現代急診醫學的發展不過20多年的歷史。1980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簡稱衛生部)頒發(80)衛醫字第34號文件“關于加強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見”,1984年6月又頒發了(84)衛醫司字第36號文件“關于《醫院急診科(室)建設方案(試行)》的通知”,推動了我國大中城市急診醫療體系及綜合醫院急診科(室)的建立和發展。目前,絕大多數縣級以上醫院建立了急診科(室),大醫院都建立了重癥監護病房(ICU),配備了一定的專業隊伍。全國有100多個大中型城市有一定規模的急救中心,統一急救電話號碼為“120”。中華急診醫學學會成立于1986年12月。同時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也批準設立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點,少數醫科大學相繼成立了急診醫學教研室,將急診醫學列入醫學本科、大專、護理學專業的課程[3]。
急診醫學的范疇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也稱初步急救(firstaid),包括現場急救和途中急救?,F場的最初目擊者首先給患者進行必要的初步急救,如徒手心肺復蘇、清除呼吸道異物等,然后通過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站)呼救,在進行不間斷現場急救的同時等待急救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急救主要依靠具有初步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公民來完成。因此,向廣大公眾進行急救知識和操作的培訓是急診醫務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院前醫療急救包括急救醫療技師所進行的現場急救和途中救護,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進行的醫療活動,其目的是維持患者的主要生命體征并盡可能快速平穩地將患者送往醫院急診室[4]。
二、復蘇學
復蘇學是針對心搏、呼吸驟停的搶救,現代復蘇學經過數十年的實踐,有了較快的發展,尤其是心、肺、腦復蘇技術的改進、普及和規范化,使復蘇成功率不斷提高。
三、危重病
醫學危重病醫學作為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義是受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在配備有先進監護設備和急救設備的ICU中,對繼發于多種嚴重疾病或創傷的復雜并發癥(如急性器官損害)進行全面監護及治療。
四、災害醫學
災難是突然發生的,在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也使得大批人員受到傷害。如地震常造成多發傷、感染、休克,洪水造成溺水、胃腸道傳染病、眼病、皮膚病,火災造成燒傷、感染、休克,而交通事故(航空、公路、鐵路)造成多發傷等。如何有效、迅速組織搶救,減少人員傷亡,防止急性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即研究人群受災后的醫療急救以及災害預防等有關的醫學叫災害醫學。災害醫學涉及所有臨床醫學及預防醫學[5]。
五、創傷學
創傷是青年人(<44歲)中的第1位死亡原因。如在美國每年約有14.5萬人死于創傷,3倍于此數的人傷殘,醫療及各種開支達幾千億美元。在我國目前每年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超過10萬人。創傷作為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害的常見重要原因,已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對創傷后患者死亡高峰的發現和研究促進衛生行政部門在各地建立更多創傷急救中心[6]。
六、毒理學和急性中毒
研究和診治各類急性中毒是急診醫學的重要內容。在美國,每年各州或城市中毒咨詢中心可接到近200萬個中毒咨詢電話,其中約25%的患者去急診或住院治療,5萬多患者因病情危重而進入ICU。在我國,據估計在城市急診患者中5%與急性中毒有關,在農村每年10多萬人死于農藥中毒。隨著每年世界上成千上萬種各類新化學產品不斷出現、各國的工業化加強和環境污染的加重,中毒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診斷、治療和預防急性中毒是這門學科的重要內容,其往往涉及職業病學、毒理學和法醫學等多學科內容,是一門新興的發展迅速的臨床學科[7]。
七、急診醫療
管理學如何組織急救網絡,建立有效的現代化急救呼救和通訊系統,研究和配備各種救護傷病員的搶救設備和交通工具,規范化培訓急診急救專業人員等都是急診醫療管理學的內容。具體包括急診醫療行政管理、質量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急診醫療培訓與教育、急診醫療經濟學等,其中很重要的是對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的研究及如何加以完善。
八、現代EMSS
如上所述,在事故現場或發病之初即對傷病員進行初步急救,然后用配備急救器械的運輸工具將其安全、快速護送到醫院急診室接受進一步搶救和診斷,待其主要生命體征穩定后再轉送到ICU或專科病房,這種把院前急救、院內急救和加強監護治療這三部分有機聯系起來,以更加有效地搶救急危重癥傷病員為目的的系統叫做EMSS[4](見圖1)。EMSS是目前各國研究最多、發展最快的急診醫學領域之一,從急救通訊工具的現代化以及急救中心和各級醫院急診室的電腦化和網絡化,到院前多方位、立體(空中)救護,EMSS已發展成為高效、發達的急救醫療系統[8]。
急診醫學作為一門臨床??频奶攸c和不平衡發展
急診醫學??圃谌蚍秶鷥鹊陌l展目標定位于培訓正規專業急救隊伍和制定專業培訓計劃。與其他臨床專業相比,急診醫學專業就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診療指南而言是一門相對新興的學科,需要憑借多系統交叉、多學科交流融合,是在不斷實踐中摸索出的一條獨特的??瞥砷L之路。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即成立了急診醫學專業和學科,從時間和專業技術來講,與世界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急診醫學??频牟罹嗖⒉蝗缙渌麑I領域那樣顯著,這為我國急診醫學專業的發展并與國際接軌創造了一定的先決條件。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地理和人口需求不同,對急診醫學專業的發展要求有很大差別。例如,在歐美等高福利國家,急診醫學專業以不斷提高心肺復蘇質量、院前急救效率、建立各臨床??崎g互助“綠色通道”和普及全民急救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主。這些國家憑借經濟優勢和財力,致力于將高科技和先進裝備運用于團隊醫療急救和急救體系的建設[1]。以色列等一些長期處在戰爭或恐怖活動威脅的中東國家的急診、急救發展模式側重于重大創傷立體救護和急性化學中毒的診治。而對于自然災害多的地區和國家,急診醫學中的災害醫學分支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于同一國家或地區,時代背景的變化也會影響急診醫學亞專業的發展方向,例如美國的急救知識和全民急救普及教育因受“911”事件等一系列恐怖活動影響,比原來更強調防恐方面的急救知識內容[9]。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與國際水平日趨接近。很多臨床專業從落后世界發達國家幾十年到已基本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專業已在國際上處于先進地位。那么,急診醫學如何結合經濟發展提升整體醫療水平,創新性地努力建設并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呢?
我國急診醫學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急診醫學作為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部分,在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生命、應對災害和突發事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由于各種因素如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高,各種突發事件、災害和交通事故造成創傷的增多,新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的產生,更使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院前急救
如何盡快建立快捷、有效的我國院前急救系統,規范和高質量地運作各地的“120”急救中心已成為衛生行政部門的一項重要、緊迫的工作。雖然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省、地、縣三級城市院前急救初級服務系統和急救網絡,人員、通訊、車輛裝備得到了一定的充實和改善,一些急救中心的功能已從單純運輸型轉變為急救與快速轉運為一體的急救醫療型,但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院前急救的資源投入存在較大差距,各城市院前急救發展也極不平衡,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就我國院前急救可持續發展而言,還存在急救立法、網絡建設、培訓與科研、管理運作、區域性協作、國際間交流、災害應急救援等諸多問題需要探討和解決。
二、醫院急診科(室)
醫院急診科(室)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間環節,也是醫院內急救的第一線。我國目前一般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都建立了急診科,有固定編制的醫師和護士,配備了相應的急診設施和急救器材,方便了急危重癥患者的就診。總的來說,急診科的應急能力和急救醫療水平綜合反映了一所醫院的管理、醫療水平和特色。可喜的是,2009年國家衛生部頒布了《醫院急診科建設規范》,對醫院急診科的設置、儀器配備、人員要求和培訓作出較為詳細的規定,為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起了催化劑的作用[8]。然而這些年來我國醫院急診科(室)卻普遍存在著基礎設施陳舊、老化,不能適應現代急診醫療需要[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期間國內不少醫院急診室成為疾病傳播的場所],新建急診科(室)又缺乏國家權威的設計標準和規范,院內急救的專業運轉模式各地混亂不統一,不能很好地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群體群傷的急救需要,急救專業醫護隊伍不專、不穩等諸多問題。上海某大醫院所做的一項急診患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大醫院急診科(室)普遍患者眾多(特別是老年患者),疾病譜廣,涉及各個系統臟器,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真正的急危重患者所占的比例不高(浪費一定的醫療資源來充當夜門診的角色),需要住院的急診患者入院困難,不得不在觀察室等待一定時間方可住入各相關??撇》?。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急診就診制度(符合急診的情況才予以就診),完善社區醫師制度,提前分流一部分急診患者,加強社區一、二級醫院力量,幫助三級醫院分擔一些常見病的患者。要加大對廣大普通群眾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急診的真正含義,不要盲目地急診就醫,浪費醫療資源。對于“120”急救系統來說,應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送往不同級別的醫院,做到既不浪費醫療資源也不耽誤患者病情。在醫院內部,要理順各??婆c急診科的關系,對急診患者的去向必須建立一條“綠色通道”,由急診科統籌安排患者,其次,還可以同周圍的一、二級醫院合作,將一些病情較輕、已經穩定的患者轉至那里進一步治療。充分體現急診醫學“搶救生命、穩定病情、緩解癥狀、安全轉診”的醫療實踐特點。
三、重視急診的醫療行政管理
急診的醫療行政管理包括急診醫療質量管理、人才資源管理、急診信息管理、急診醫療經濟學、急診計算機運用等方面。具體如制定急診范圍,急診醫療各種規章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急診搶救醫療常規、急診醫療流程和工作程序等),如何保留急診醫師和護士,急診病例資料管理,急診患者咨詢與投訴管理,急診醫療事故差錯及其防范,急診科的安全保衛,涉及法律問題的傷病員處理辦法,急診醫療成本與效益,等等。另外,還必須積極開展急診醫學的教學和培訓,培養急診醫學專業醫師和護士,重視急診的管理和科研,如進行有關急癥病因、發病機制、病程、診斷和治療的研究,研究如何使急診患者就診流程更優化合理,如何提高急診的質量并做好質量控制[5]。
四、加強醫院急診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最近,衛生部專門就加強急診搶救和提高應急能力向全國醫療機構發出通知,強調必須提高急救中心和醫院急診科對災情、事故的應急能力和日常急救工作水平。縣、區級以上綜合醫院原則上均應成立突發事件搶救組,由院長或業務副院長、醫務處(科)主任、急診科主任擔任正、副組長,進行組織指揮,搶救治療和后勤保障等,具體負責院內急診工作的組織、協調并實施一線搶救和分類救治。要認真制訂災害和突發事件院內急診保障預案,忠實執行“通知及時、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協調合理、及時報告”的傷病員急診處置搶救原則,在最短時間內啟動EMSS,調集醫院所有可調動的醫療資源,安全有效、全力以赴地救助傷病員。
五、建立急診專科醫師認證體制,努力培養急診醫學的專業人才和隊伍
急診醫學涵蓋了廣泛的臨床醫學知識背景和多學科操作技能。急診服務對象是危、急、重的傷病員。“時間就是生命”,急診醫師通常需要掌握包括創傷復蘇、高級心臟生命支持和呼吸道管理以及綜合內科??圃\治能力(內科學各??疲缰委熜呐K病發作(心臟科)、管理困難呼吸道(麻醉學)、放置胸腔引流管(心胸外科)、急診超聲波檢查(影像科)、縫合復雜的裂傷(整形外科)以及處理宮外孕(婦產科)等。急診科醫師還需要通曉幾乎所有??祁I域的常用藥物。在美國和加拿大,需要4~5年的時間培養一名急診專科醫師。在美國,目前有近10個急診醫學專科醫師和學術組織,包括ACEP、美國兒科急診醫學(AmericanAcademyofEmergencyMedicine,AAEM)、ACOEP(AmericanCollegeofOsteopathicEmergencyPhysicians)、急診醫師協會(AssociationofEmergencyPhysicians,AEP)、EDPMA(EmergencyDepartmentPracticeManagementAssociation)、ABEM(AmericanBoardofEmergencyMedicine)等,足見急診醫學學科以及急診??漆t師學術生涯在醫學界的地位和急診專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有些發達國家,急診醫師還根據社會和地區的差異分為家庭急救醫師和臨床急救中心醫師,這樣更便于按需培養人才[4]。因此,對從事急診工作醫護人員素質和崗位職責往往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應熱愛急診工作,有奉獻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其次要有良好的醫德和心理素質,能冷靜處理各種緊急情況和事件。第三,急診科醫護人員將向全科醫護方向發展,實行全科醫師、全科護理制。因為急診服務對象是患急性疾病任何年齡的傷病員,這些急癥包括各臨床醫學學科。通常急診患者來急診時首先遇到急診醫護人員,而有些急癥,如多臟器功能不全、多發性創傷、急腹癥等常涉及多個??频膯栴}。因此急癥患者先由全科急診醫師作緊急診斷處理,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心肺復蘇,維持患者的生命和主要臟器功能,需要??漆t師處理的,再由急診全科醫師請??漆t師會診處理。最后,急診醫護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臨床技能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術和各種急救儀器的操作應用。同時要完善急診專業醫師的專業晉升機制,盡快實施急診醫學專業醫師準入制,建設和增加急診醫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培養急診醫學的高級人才。
社區緊急救護(簡稱社區急救):治傷、病者發生了危及生命的各種情況后,在院急救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在社區獲得的及時有效的初步醫療救護。社區急救如能進行科學有效地急救處置,將會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現將社區急救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社區急救人員必須有良好的醫德,精湛的技術,過硬的心理素質
當社區居民發生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時,社區急救人員必須迅速到達救治現場,面對各種復雜的情況時,尤其是大型突發事件時,急救人員應沉著冷靜以精湛的技術,緊張而有序的救治病人,爭取時機真正體現“時間就是生命”。同時做到尊重病人,尊重生命。
2 注重社區急救護理人員的培養
為了提高社區急救的護理質量及適應發展,注重技術培養,我院定期舉辦社區急救培訓班,學習心肺復蘇術,現場創傷的救護技術,各種常見意外傷害和急癥的緊急處理技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等,使社區醫護人員的社區急救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不斷更新、補充和提高,更好地為社區居民的生命保駕護航。
3 急救護理的內容
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必須在短時間內對疾病作出判斷,根據病情需要有條不紊的搶救病人,護理人員要積極配合醫生,熟練的使用各種搶救設備,認真執行醫囑,對口頭醫囑要重述,(保留空安瓶,以便核對。)在迅速打開靜脈通路、吸氧、包扎、固定等完成后,要密切觀察病情, 生命體征及病情的動態變化,急重癥病人病情復雜,變化快,所以護理人員與病人接觸的每個細節都可能dui提高治療效果,提共最重要的臨床資料,幫助醫師確定修改及補充救治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急救原則
4.1 嚴格執行各種技術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搶救中不能因為病人病情危重而簡化操作程序,搶救中嚴格執行醫囑,防止事故、差錯的發生。
4.2 搬運護理原則
搬運前快速評估現場和傷情,根據患者的情況及現場環境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搬運時應及時快速安全、動作輕柔,避免不必要的震動,一般應先止血、包扎、固定后搬運,除非現場情況危險需要緊急移動,搬運過程患者要適宜,如腹部損傷患者應取屈膝仰臥位,開放性氣胸患者應取半臥位,昏迷患者應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腦脊液漏患者應頭部適當抬高15-30。搬運過程注意觀察傷情,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不要無目的地搬運患者,尤其是頸椎、脊柱損傷患者。
4.3 心理護理
作者:徐麗娜
【關鍵詞】災害救援;護理人員;培養
【中圖分類號】R-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65-02
1、災害救援護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1]
災害救援護理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的培訓和學習,技術過硬,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且經常從事急救工作的人員。
1.1、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災害救援現場條件通常十分艱苦,生活資源缺乏,且救援期間工作強度極大,工作時間沒有規律,若不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將很難以承擔如此重任。
面對災害現場的各種慘烈的災害場景,對救援人員心理上的沖擊也是很嚴重的。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情緒會感染周圍的同事和災區群眾,對災害救援工作帶來積極的影響,所以災害救援護理人員必須具有積極而穩定的情緒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時還應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溝通技巧,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全心全意救助傷者。
1.2、專業技能要求
災害救援護理人員必須是護理專業畢業的經過專業的培訓的優秀的護理人員,應通曉如何進行應急搜救、應急救援、應急醫療救助,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常見醫療護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各種野外條件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
1.3、災害救援護理人員人選的選擇
在國外多以社區護士、公眾健康護士和急診科護士作為災害救援護士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可考慮以急診科和ICU這兩個科室的護理人員作為基本人員組成,根據災害種類也可以考慮納入骨科護士,因為這些科室的護理人員具有較豐富的急救經驗,骨科護士在外傷救護方面較為專業。
2、災害救援護理人員在救援過程中需要擔負的重任[2]
護士是急救醫療體系中的中堅力量,在災害救援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災害的不同時期,護士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2.1、災害前預防和準備階段
護士作為急診醫療體系的組成人員,要參與災害醫學救援組織結構的建設和修改,災害救援計劃的制定;參與醫療、護理設備的維修配備;參與建設災害救援系統所需專業人才的培訓和設備,以及公眾的健康教育,包括災害自救和互救知識、傳染病的預防等。
2.2、災害暴發的應對階段
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的主要任務包括尋找、救護傷(?。﹩T;對傷員進行分類,實施現場急救;參與運輸和疏散傷(?。﹩T等。災害造成的傷(?。﹩T往往是成批出現,數量很難預測,傷情復雜多變。在救治條件差、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護士應以搶救生命為主,積極主動開展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固定等救護工作,同時協作醫生進行傷員分類。在傷員的運輸途中,要嚴密觀察危重傷病員的病情變化,維持生命、減輕疼痛。同時護士還要在保證難民的基本醫療和流行病的疫情監測、報告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3、災害結束恢復階段
護士參與住院傷病員的治療護理,參與傷病員和社會公眾的災后心理應激評估、咨詢疏導和災害后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對公眾進行相關疾病預防知識的宣教等。
3、目前我國災害救援護理人員素質及裝備現狀
3.1、災害護理知識匱乏
目前我國護理人員對災害護理的知識普遍掌握不足。許多研究表明,災害救援時護士缺乏有效的應對技能和相關知識,缺乏災害應對的相關教育,缺乏基本的緊急醫療和災害醫學訓練。由于缺乏相應知識的繼續教育和技術的培訓,護士在災害醫學救援時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2、災害救援裝備落后
在災害醫學救援中,護理裝備的數量、質量和組織模式與災害中醫療護理保障的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我國的護理裝備存在質量落后、數量不足等問題,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與現代的社會醫療保障需求不相適應,嚴重影響護士發揮作用,影響快速保障和傷員救治水平。
4、對災害救援護理培訓的一些設想
4.1、結合救援實踐經驗,加強災害護理學培訓
對于災害救援護理人員的培訓時結合救援護理實踐經驗,培訓內容不能只限于護理學和醫學救援的專業范疇,還應進行災害救援專業知識的培訓,可由參加過救援工作的護理人員利用照片、錄像以及實際案例等講授救援中的實際經驗,通過這種模式的培訓,可使護理人員更深入地了解救援護理工作的特點,激發參與救援工作的熱情,強化儲備和積累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還應該組織開展各項應急演練,和實際技能操作訓練等。
4.2、加強心理救援知識的培訓
對在職的護理人員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護理及心理救援知識培訓班,或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教學手段,積極開展遠程災害醫學教育,使各地護理人員在當地便可以學習到有關災難護理學知識和心理干預技能,最好能夠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并且加強人際溝通能力的訓練,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通過接受災難護理學教育,使知識得到“重組”,當發生災情時,在對受災患者救護過程中同時實施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及其親屬順利渡過心理應激期,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保障事后良好的社會適應[3]。
4.3擴大應急救援護理隊伍,培養急救專科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