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重癥醫學科護理團隊介紹
時間:2023-09-26 09:50: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重癥醫學科護理團隊介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目的 探究SBAR模式在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員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我院重癥醫學科15名護理人員進行SBAR模式交接班培訓,并將培訓前3個月(2020年1~3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設為常規模式組,培訓后3個月(2020年4~6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設為SBAR模式組,比較兩組交接班效果評分及滿意度。結果 常規模式組與SBAR模式組交接班效果評分分別為(17.25±1.43)分、(21.42±1.14)分,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0.05);滿意度分別為82.00%和96.00%,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0.05)。結論 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員應用SBAR模式進行交接班,有利于提高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員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滿意度。關鍵詞:重癥醫學科 護理人員 交接班 SBAR模式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是病情相對危重的患者,重癥醫學科患者流動性大,病種多,病情復雜,護士交接班對患者有一定影響。一旦交接班出現失誤,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導致患者死亡。重癥監護患者的多項指標變化快,病情復雜,班次增多。護理人員交接環節在患者監護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防止交接工作的準確性和高效性,避免安全隱患。為全面提升交接班質量,降低溝通不暢帶來的護理風險,在交接過程中,為確保交接護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患者的各方面情況,確保后續護理干預的有效性,應更加重視交接工作。護理班次對保證患者的持續質量和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SBAR是情況、背景、評估和建議的首字母縮寫,分別表示正在發生的事情、導致它的原因、我認為的問題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它[3-4]。因此,選擇我院急診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實施SBAR模式,觀察應用效果。本研究通過調查我院SBAR模式交接班培訓前后各3個月(2020年1~6月)的護理人員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滿意度,進一步探討了SBAR模式在護理人員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入選我院重癥醫學科15名參加SBAR模式交接班培訓的護理人員,年齡27~37歲,平均年齡(31.73±1.82)歲;本科15名。將SBAR模式交接班培訓前3個月(2020年1~3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設為常規模式組,SBAR模式交接班培訓后3個月(2020年4~6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設為SBAR模式組。常規模式組:男68例,女32例;年齡55~89歲,平均年齡(67.45±10.62)歲。SBAR模式組:男65例,女35例;年齡62~88歲,平均年齡(67.76±10.56)歲。經統計學分析,兩組一般資料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1.2 方法常規模式組以傳統模式進行交接班工作,主要由口頭交代患者的病情狀況及治療方式。SBAR模式組運用SBAR模式進行交接班。(1)首先要建立相應的交接班模板,需要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當前患者的床位信息,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過敏史,特別是對于一些異常結果,要進行專門處理。評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精神狀態,并對患者病情可能伴隨的風險進行預防性治療。了解患者的一些基本生命體征,對患者的護理措施提出一些重點建議,并處理一些護理措施。應特別注意患者是否有精神疾病、醫療糾紛、支付困難,以及部分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對護士進行規范化溝通模式培訓,成立相應的溝通小組,包括護士長、責任護士、責任護士等,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并介紹一些培訓方法。全面分析和介紹標準化溝通的應用意義和方法,使護理人員都認識到SBAR模式的應用價值。之后根據模板進行規范化溝通,在交接班時將患者基本信息及相應的護理內容標注在相應的表格上,并在交接班期間使用模板進行SBAR模式溝通,進行準確的病情評估和進一步的護理治療。(2)制定交接順序:通過對SBAR溝通方式的研究,根據病房的特點,在原有交接班次的前提下,制定新的交接順序,并在交接班次內容中分解SBAR的具體步驟。(3)SBAR培訓:在SBAR培訓中,核心是護士長,需要引導全區護士積極參與SBAR溝通模式培訓過程,并根據具體案例模擬情景培訓進行考核反饋。這樣,每一位護士在護理班次中都能對SBAR溝通模式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4)交接班流程:首先,護士在交接前需要按格式填寫簽名,然后需要仔細說明具體交接內容,交接結束后必須反復確認最終交接,如果有問題,需要在備注中說明。(5)效果評價:比較分析交接不良引起的輸入事件、不良事件、患者滿意度和護士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況。比較實施SBAR前后的效果。每周隨機選擇2~3例患者檢查護士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護士態度、責任心、技術、知識教育、患者回答等。1.3 效果評價(1)自行設計調查表,對SBAR模式交接班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交接班效果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說明交接班效果越好。(2)調查兩組患者對交接班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級別,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病例×100.00%。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為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2.1 交接班效果評分常規模式組、SBAR模式組交接班效果評分分別為(17.25±1.43)分、(21.42±1.14)分,比較有統計學差異(t=9.1212,P<0.05)。2.2 交接班滿意度常規模式組、SBAR模式組交接班滿意度分別為82.00%和96.00%,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表1 兩組交接班滿意度的對比
3 討論重癥醫學科交接班是護理人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國際醫療機構認可聯委會對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統計,發現一半以上的原因是溝通不暢,即溝通過程中對患者的現狀、病史、評價和治療沒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癥狀嚴重,相應的治療周期較長,而且這些患者大多有認知障礙,因此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實際,由于患者數量較多,護士需要同時針對不同患者開展護理工作。在交接過程中,為了推動交接護士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患者的方方面面,為了無縫地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護理干預,更需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在臨床護理交接班過程中實施了以患者為中心的SBAR溝通模式,明確了患者臨床基礎數據、診斷數據、康復現狀、治療方案、康復情況等方方面面,讓護士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患者的綜合情況,有效保障后續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結合此次觀察可以看出,借助這種溝通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重癥醫學科護理交接班工作的綜合素質。SBAR溝通模式是保證信息準確傳輸的一種溝通方式。將其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可以規范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如轉崗護士全面匯報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相關信息,而轉崗護士負責認真記錄,雙方在轉崗后再次確認,一方面有助于護理人員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信息傳遞中出現差錯或遺漏,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保障。從一定角度看,SBAR溝通模式可以引導護士有針對性地采集數據,突出交接過程中的交接內容。它不僅可以節省護士的接班時間,而且有助于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從而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達到準確傳遞信息、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的目的[5],安全和有效的醫療護理依賴于團隊成員之間可靠和完整的溝通,這是造成醫療傷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SBAR模式組交接班護理人員的交接班效果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較高,與常規模式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見SBAR模式在護理人員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令人滿意。主要是因為第一,規范的SBAR交接模式提高了交接班次的質量,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有賴于團隊成員之間可靠、完整的溝通[5-6]。標準化交接模式提供了更系統、更結構化、更集成、更有重點、更全面的交接模式,讓交接班信息在護士與護士之間準確、完整地傳遞,讓護理工作得以延續。它對患者的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實踐證明,規范的交接模式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管理質量。第二,規范的SBAR交接模式提高了醫護人員對交接尤其是早班的滿意度,這對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標準化的SBAR交接模式引導護士系統收集數據,聚焦交接[7-8]。在充分傳遞交接班信息的同時,避免了不必要信息的傳遞,提高了醫師對護士交接的滿意度,緩解了護士的壓力,提高了護士對SBAR交接班模式的接受度。同時,臨床實踐表明,SBAR交接模式雖然增加了心理、社會、應急等內容,但減少了不必要信息的傳遞,交接更具邏輯性和組織性。第三,規范的SBAR交接模式提高了護士綜合管理患者的能力。將心理、社會、緊急問題內容引入標準化的SBAR交接模式,引導護士關注患者的心理、社會和急迫問題,系統地對患者進行評估。讓護士更全面地了解患者情況,包括家屬的需求,提高護士綜合管理患者的能力[9-10]。綜上所述,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員應用SBAR模式進行交接班,有利于提高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員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滿意度。參考文獻[1]王慶玲.SBAR溝通在老年危重患者護理中應用的倫理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9,29(8):871-873.[2]楊雪利,李葉戌子,鄭玲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搶救護理中的問題分析及應用全程干預+結構化病情交班干預對策的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860-862.[3]郭秀娟.SBAR模式在急診科危重癥交接班應用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3):190-191.[4]陳倩倩,徐淑英,包燦麗,等.SBAR交班模式在急危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刊,2018,53(4):445-448.[5]何孟君.基于SBAR溝通模式在神經外科病房護理交接班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3):130-131.[6]田輝珍,沈有錄,韓玉娟,等.SBAR模式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3):211-215.[7]易江,羅建衛,廖代英.SBAR模式交班表在危重患者晨交班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1):168-170.[8]牛建佩,胡少華,常小霞,等.危重患者實施SBAR標準化床旁交接班模式的設計及應用[J].罕少疾病雜志,2019,26(5):88-90,110.[9]張玉,卞慧娟.電子化SBAR交接班模式在急診搶救室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6):157-160.[10]陳佳云,陳翠,張允,等.SBAR模式對胰腺重癥病房護士病情掌握能力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8,17(9):65-69.
多年來,丁惠國主任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優良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態度為患者服務著……
充分發揮專業學科優勢
據記者了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消化中心是該院的重點專業學科,是首都醫科大學消化病學系、傳染病學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消化系病)重點培育學科和國家衛生和計劃委員會傳染病重點???,承擔著首都醫科大學傳染病學本科、七年制教學任務及內科學(消化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任務,還承擔了北京市傳染病的防控、應急會診任務,全國傳染病內鏡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技術支持工作。
丁惠國主任介紹說,目前,肝病消化中心包括2個病房、北京市肝病消化內鏡會診治療中心和肝病消化研究室,在國內最早開展傳染病合并胃腸病、膽管及胰腺疾病的內鏡診斷與治療,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該中心先后承擔國家及北京市等重大科研項目。在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其并發癥的臨床診斷、治療與研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的防治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合并腹水、糖尿病、營養不良、肝性腦病,肝臟移植術后膽道并發癥,原發性肝癌早期鑒別診斷與篩查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年均門診約8萬人次,年均住院患者約3000人次。在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自發性腹膜炎并發癥的防治及肝癌早期診斷與篩查等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初步形成了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丁惠國主任接著回顧說,佑安醫院于1988年在國內傳染病醫院率先成立消化專業組,1993年正式成立肝病消化科,2006年更名為“肝病消化中心”。經原北京市衛生局批準,2000年成立北京市肝病消化內鏡會診治療中心。內鏡中心擁有國內最先進的高清晰電子胃鏡、放大胃鏡、大腸鏡、十二指腸鏡、超聲胃鏡、鼻胃鏡、膠囊內鏡,能夠熟練開展內鏡微創診治技術,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病合并消化性潰瘍、肝移植術后膽道并發癥以及肝病梗阻性黃疸的診斷及食管靜脈曲張的內鏡下套扎和硬化治療預防出血,胃腸息肉切除術,膽道梗阻時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括約肌切開、放置支架、球囊擴張及內鏡下網籃取石等,痛苦小,效果顯著。目前,消化內鏡中心普通胃鏡檢查患者每年可達6000例次至7000例次,內鏡下微創介入治療在全國傳染病??漆t院屬領先水平,成功率達到95%以上。
丁惠國主任表示,肝病消化中心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未來將建設一個“技術精湛、服務優良、設備完善,以本專業疑難危重癥患者為重點的專病種特色和學科優勢,集診治、保健、康復及預防一體化的肝病消化中心”。到2020年,將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培訓、醫療救治、科學研究、信息服務的肝病消化臨床診治研究中心。在肝硬化及其并發癥的臨床救治與基礎研究方面,重點研究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病理生理變化及其機制,探討和評價臨床防治新方法和策略。通過實施該人才培養計劃,力爭到2017年,使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進一步降低,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肝硬化Child A、Child B、Child C級患者病死率分別為
篩查肝癌新方案研究
取得初步成果
記者了解到,在丁惠國主任的帶領下,肝病消化中心長期致力于提高臨床危重癥及疑難肝病患者醫療救治技術,已形成了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專業特色和良好的社會口碑,實現了門診及住院病人年診治量增加20%的目標,近5年來床位使用率>100%;該中心還積極開展醫療新技術和新項目(小兒AIDS患者食管擴張術、肝炎肝硬化患者并發癥診治新技術、肝癌篩查新技術),肝癌早期診斷率達到70%,終末期肝病患者病死率進一步下降。肝病消化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救治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可,保持了該學科在全國傳染病??漆t院的帶頭地位。
談及該中心科研方面的成就,丁惠國主任介紹說,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北京市科技計劃及首都發展基金的資助下,他們從肝炎肝硬化篩查肝癌的新方案研究,已經取得初步成果。該項目已建立肝癌高危人群1694例(肝炎肝硬化576例、慢性乙型肝炎1118例)的隊列。采用“GPC3+AFP+超聲”間隔3個月1次的篩查新方案,對31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隨訪研究發現,早期肝癌(BCLC A)占68.8%,顯著高于傳統篩查方案或未篩查者,為完善我國肝癌篩查規范和防治技術標準,提供了重要證據。
對此,丁惠國主任繼續介紹說,目前臨床證據表明,早期肝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療(包括手術切除、肝移植、射頻消融),5年生存率高達75%。然而,80%以上的肝癌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姑息性介入等非手術治療,嚴重影響其預后,5年生存率不足15%。因此,早期診斷是降低肝癌病死率的關鍵。加強經肝炎肝硬化發展至肝細胞癌過程中早期預警指標的研究,建立適合臨床轉化應用的篩查新方案與規范監測,對在肝硬化患者中更多地發現早期肝癌意義重大,是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病死率的關鍵。
甲胎蛋白(AFP)一直是肝細胞肝癌篩查、診斷的標志物,但其最佳診斷臨界值仍有爭議。以血清AFP 20 ng/ml作為HCC篩查臨界值,診斷HC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41%~65%和80%~94%,但部分良性肝病、胃腸道惡性腫瘤中AFP 也有升高,且30%~40% HCC中AFP陰性(AFP
保障學科穩定、可持續發展
作為編委,丁惠國主任完成了由中華醫學會組織的《中國醫學百科大全書》(門靜脈高壓及肝臟血管疾?。┖汀陡闻K病病學新進展》等專著的編寫工作,提高了醫院及個人在國內的學術影響力和地位。另外,作為北京醫學會及中華醫學會肝病、消化及內鏡專業的委員,他還為全國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在丁惠國主任的組織下,該中心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波特蘭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已培養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24名,同時重視各級醫護人員的培養,2名副主任醫師獲得了2013年北京市衛生局高層次衛生人才學科骨干培養計劃及消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為人才梯隊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人才培養是未來5年本學科建設和發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本學科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有利保障。” 丁惠國主任說,未來5年,該學科將努力鼓勵研究生、青年骨干依托國家及北京市重大課題、關鍵臨床救治技術等創新活動,培養高素質人才。積極培養或引進與重點學科建設相適應的技術骨干,使本學科點的學科隊伍的職稱、年齡、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具備參與國際技術合作研究和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的能力,在國內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和較高的學術地位。到2017年,該學科具有教授職稱人員將達到2名,副教授職稱人員將達到4至5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3到4名,同時將為國內培養相關專業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丁惠國主任認為,醫生道德、學術水平是醫療衛生領域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醫務人員,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必須抓好的根本所在。深入加強科室醫護人員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醫德風尚,傳承仁醫仁術的為醫之道,深化“以病人為中心和以醫務人員為本的人性化服務”意識,實現醫患和諧的良好氛圍,對科室的長遠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古代名醫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首先強調了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只有精湛的醫術、出色的臨床工作,才能解救患者于病痛之中。因此,必須加強學科內涵建設,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丁惠國主任在介紹該科室的工作經驗時說:首先,要強化核心制度的完善與建設。開展床邊帶教,專業輪轉,嚴格執行危重病討論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會診制度等醫療核心制度,確保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其次,要強化制度執行與監管。強化醫療和護理的質量控制,加強醫療護理安全責任防范意識,加強監督制約機制,嚴格執行醫療護理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技術操作規程,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醫療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安全隱患,防范醫患糾紛,杜絕醫療事故。
丁惠國主任介紹說,科室注重引進并運用臨床適宜新技術,以臨床促進轉化醫學發展。在未來幾年,科室將初步建立一支能參與國際合作研究和具備國際交流能力的學科團隊,在國內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和推廣內鏡微創新技術在傳染病診治中的應用,保持該技術在全國傳染病專科醫院的帶頭地位。為進一步提高重要臟器的監測與支持水平,鞏固??苾瀯?,每年開展一項新技術,通過高新設備帶動發展或引進高新技術,促進學科發展,搭建高水平的臨床危重癥肝病救治平臺。同時,科室試行績效考核制度,建立肝病消化中心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科室的良性發展,不僅需要好的帶頭人,還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監督管理機制作為后盾??冃Э己说哪康氖枪膭顑炐?,督促落后,促進科室成員全面發展,促使全科人員既要業務精,又要做醫、教、研工作的管理行家,從而提升醫務人員的綜合能力。
在采訪中,丁惠國主任還介紹了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的經驗。他們實行競爭聘用、競爭崗位機制,使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扎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制定科學有效的激勵制度,促使每位醫生都能成為臨床加科研型的綜合人才。
“加強科室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的工作氛圍也很重要。”丁惠國主任說,通過醫院網絡及慢性病管理系統、健康教育和學術交流及努力參加全國、北京市的專業學術團體等擴大對外宣傳活動,可以在同行間擴大影響,提高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加強科室團隊及文化建設,深化“團結協作、人人為科、科系人人,以科為家”的科室文化理念,有助于推動學科發展。
【關鍵詞】 教學培訓團隊;護理臨床教學;質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7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114-02
我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甲醫院,開放床位1560張。護理臨床教學的任務主要包括護生實習、新護士的崗前培訓、護士規范化培訓、繼續護理學教育、護理進修生培訓等[1]。護生和護士是護理臨床教學的主要對象。年均接收省內外醫學院校護生150余名;隨著醫院體制改革和發展壯大,年輕護士日漸增加,目前聘用護士占全院護士總數的49%,其中1-3年年資的護士占全院護士總數的35%;臨床教學任務繁重。為適應新形勢要求,提高護理臨床教學質量,2009年護理部組建了護理教學培訓團隊,在護理臨床教學方面加大了培訓管理力度,充分發揮培訓團隊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 教學培訓團隊的選拔與培養
1.1 師資準入標準 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熱愛護理專業,熱心教學,為人師表,具備優良的政治素質及職業道德,專業技能熟練,表達、溝通、組織能力較強,具有較好的教學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勝任專業授課任務及教學安排。
1.2 選拔方式 自愿報名,科室推薦,護理部審核,擇優選拔,集中培訓,綜合考核,動態管理,并吸納省、市、局級技能競賽獲獎選手加入。
1.3 規范教學管理流程 護理部成立教學培訓管理小組,將教學培訓團隊成員根據專業能力及個人特長,分設基礎教學培訓組(理論教學組、技術教學組、禮儀教學組)、專科教學培訓組(危重癥護理小組、氣管管理小組、皮膚傷口小組、靜脈輸液小組、護理科研小組)等。各小組根據護理部總體培訓計劃及各院校實綱的要求,分別制定切實可行教學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以大課堂、專題培訓、教學查房、護理會診、疑難病例討論等形式,對公共基礎、??普n程與操作項目進行講座、培訓、演練及考核。
1.4 教學能力培訓 每年有計劃選送團隊帶教老師,參加全國臨床護理教育、??谱o理培訓班及學術會,邀請專家來院進行教學科研、護理禮儀、教育心理學、專業前沿知識等講座,護理部定期對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學習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制度、護理查房技巧、急救技能、新理論、新技術等,豐富教學理論;通過參加護理查房、護理會診、疑難病例討論、講課測評、情景模擬教學、考試考核等,提高臨床能力及教學水平。
2 教學培訓的實施
2.1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 加強護理教學設施建設,配備先進教學設備,精選并統一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和急救技能訓練項目,統一操作評分標準,作為全院護士規范訓練、考核的項目。技術教學小組分期分批示教、培訓考核,人人達標過關。
2.2 理論與制度培訓 制定落實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突出專業內涵、注重實踐能力、適應臨床需求的分層次培訓考核計劃,采取“分類施教、講求實效、形式多樣、重點突出”的訓練原則,以病人為中心,以護士核心能力為重點,采取貼近臨床的情景模擬、角色轉換、引導式、體驗式、預見性培訓與應急演練,將護士的溝通能力、病情評估、技術操作、健康教育、人文關懷等溶于示教程序中,著力提高護士床邊綜合護理能力。對應急梯隊、機動庫護士、病房帶教老師的進行專項培訓,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綜合業務與帶教能力。
2.3 護理骨干培訓 參加??平虒W培訓組的學習,根據工作需求及個人興趣,加入危重癥護理小組、氣管管理小組、皮膚傷口小組、靜脈輸液小組、護理科研小組等,開展??魄把刂R交流、疑難病例討論、會診、科研選題、新技術推廣等,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同時,帶動并指導全院臨床護理工作。
2.4 新護士崗前培訓 護理部制定培訓計劃,培訓團隊各小組根據計劃安排,各負其責,對培訓項目,如醫院規章制度、醫德醫風、法律法規、禮儀規范、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等[2]分別進行講座、示教、考核。
2.5 技能競賽選手的訓練 每年選派優秀選手參加省、市(局)組織的護理技能競賽,賽前由教學培訓團隊對選手進行理論、技術、禮儀等強化訓練考核,根據老師專業技術特長,實行競賽項目責任制,增強責任心和榮譽感,提高訓練效果和競賽成績。
2.6 護生教學培訓
2.6.1 入院教育 將護生進入臨床前的入院教育作為常規納入教學計劃,由培訓團隊負責實施,包括醫院的環境介紹、醫院發展歷史、規模、規章制度、組織結構和人員構成、《實習守則》、護士行為禮儀規范、職業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基礎護理技術強化訓練等。
2.6.2 實習期間技能培訓 在各科室分層次目標教學的基礎上,培訓團隊遴選常用基礎護理與急救技術項目、危重癥疾病護理常規、核心制度等,制定教學計劃,以大課的方式,每月組織理論講座、操作示教,并現場考核。每季度組織教學大查房或情景模擬教學等。定期深入病區了解實習情況,督導各科實習計劃的落實,并根據實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查缺補漏。
2.6.3 畢業論文指導與綜合考核 對本科護生,根據教學計劃及論文意向,指定指導老師,共同進行論文題目、內容確定與文獻檢索,指導完成資料收集、數據統計與論文撰寫,護理部組織審核、修改。根據各院校實習時間,有計劃進行實習末期的綜合考核。
3 結 果
3.1 護士的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教學培訓團隊組建5年來,護士技術操作考試85分通過率由82.5%提高到98.2%,理論考試75分合格率由68.2%提高到93.8%,聘用護士年度考核優秀率逐年提高,已有104人通過考核轉為正式護士。住院患者對護士的態度和技術滿意度均>97%。53人參加省、市、局護理技能競賽,榮獲一等獎31人次、二等獎29人次、三等獎23人次,18人榮獲省、市、局護理崗位標兵或崗位能手稱號,6人立功受獎;18項護理技術被評為市級特色護理技術,9人榮獲市級臨床型特色專家稱號;72名護理骨干先后走上護士長、科護士長及職能部門中層管理崗位。
3.2 護生臨床帶教質量提高 護生實習平均綜合成績由68.45±11.23提高到76.89±12.43(p
4 討 論
4.1 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護理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及管理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3]。教學培訓團隊的組建,注重了帶教老師的選拔,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傳統觀念,通過自愿報名、科室推薦、護理部考核等程序進行綜合評價,選拔臨床經驗豐富,教學知識全面,愛崗敬業,責任心強,專業能力精湛以及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護理骨干加入培訓團隊,并實行動態管理,以老帶新,逐漸充實、壯大護理師資隊伍。目前,我院教學培訓團隊50人,集全院護理隊伍精英,分設基礎教學培訓組與??平虒W培訓組,承擔著全院護士、護生的教學培訓工作。
4.2 為臨床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素質的護理團隊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保證[3]。教學培訓團隊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制定實施不同的教學培訓計劃,有明確的教學培訓目標,做到了因材施教,培訓方式貼近臨床,培訓效果顯著。提升了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促進了護理人才的成長;帶動了科室整體帶教水平,使護生綜合考試成績、對整體教學效果及帶教老師滿意度提高,有力保障了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教學培訓團隊的建立和實踐,是對護理臨床教學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對于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加強護理隊伍能力建設,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潘紹山.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261.
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本院2011年l—l2月共收治85例輸入性惡性瘧疾,患者均是從非洲歸國的男性勞務人員,年齡23~55歲,平均(37.2±7.6)歲?;颊呔现腥A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的《瘧疾防治手冊》(第三版)的診斷標準。將2011年7一l2月入院的45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實施CNP,將2011年l一6月入院的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2組在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用藥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1.2.1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評估惡性瘧疾的診療特點,收集所需資料,向醫院提出申請,得到醫院授權并支持CNP的開展。由醫療、護理、輔助科室的工作人員組成臨床路徑發展小組(CPDT),通過查閱文獻和病歷,設計完成惡性瘧疾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具體內容如下。第1天:按蟲媒傳染病隔離患者,加強防蚊、滅蚊措施,衛生處置,入院介紹(環境、制度、主管醫護人員、設施及使用方法),護理評估,監測生命體征,血涂片找瘧原蟲,予患者準確服用抗瘧藥物雙氫青蒿素哌喹片,首劑2片,劑后8、24、32h各2片(重癥患者青蒿琥酯針劑靜推,首劑加倍,連用5d),并輔以對癥支持治療,臥床休息,清淡飲食,穩定情緒。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輸液過程中注意各環節,減少致熱反應,做好留置管的護理,防止醫源性感染。第2天:完善相關檢查,正確留取標本,準確用藥,抽搐者給予鎮靜劑,重度貧血患者輸入濃縮紅細胞,監測病情(生命體征、熱型及體溫升降方式、意識狀態、瞳孔變化、腦膜刺激征、貧血體征、皮膚顏色、尿色、尿量、有無腰痛及其他伴隨癥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瘧疾發作時,急重癥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使用床欄,保證患者安全,防止意外損傷,發冷期保暖,高熱期綜合使用物理及藥物降溫措施,使體溫控制在38℃以內。出汗期溫水擦浴,更換被服,防止受涼,多飲水,多食清淡食物,注意口腔護理,給予心理支持。第3~5天:臥床休息為主,適量床邊運動,觀察病情變化、藥物療效及有無不良反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熱者給予高熱量流質、半流質飲食,嘔吐不能進食者靜脈補充營養,健康教育,講解疾病及相關藥物知識。第6~10天:遵醫囑復查,根據結果調整用藥,對癥治療,指導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鐵豐富食物,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講解預防知識。出院當天停醫囑,送聯系卡,交代出院注意事項,記錄患者聯系電話以便回訪并做健康指導。臨床路徑表完成后,培關臨床人員。
1.2.2實施2組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臨床護理模式;實驗組實施CNP.實驗組責任護士應用護理路徑表實施護理,對已完成的內容打“√”并簽名;對未完成的內容打“x”,記錄病情、護理措施并交班;護理中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取得配合;每天護士長、主管護師和責任護士要同時進行護理查房,檢查各項內容落實情況;如路徑實施過程中發生變異,值班護士要詳細記錄,經CPDT成員分析討論后更新路徑,保證持續、動態的有效護理;患者出院時發放“患者滿意調查表”。
1.2.3評價指標①住院天數;②并發癥發生率;③健康知識知曉率,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主要癥狀、預防措施等;④患者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業務水平、關愛患者、護理管理、健康教育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和總結rt-PA靜脈溶栓治療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31例,均行rt-PA靜脈溶栓治療。在溶栓前、溶栓過程中以及溶栓后進行科學護理。結果 溶栓24小時后,28例癥狀、體征好轉(90.3%),1例無效(3.2%),2例出現溶栓后出血(6.5%)。結論 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在靜脈溶栓治療過程中,實施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能夠提高溶栓治療效果,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418-02
【基金項目】武警后勤學院科研創新團隊項目( 編號: WHTD201308-2)。
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致殘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發病率還呈增長趨勢[1]。急性腦梗死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筆者回顧性分析了31例應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護理過程,旨在探討和總結rt-PA靜脈溶栓治療護理對策。
1 臨床資料
1.1 溶栓入選標準 (1)前循環發病6h內,后循環發病9h內;(2)頭顱CT檢查無顱內出血,無大面積腦梗死;(3)臨床癥狀及體征持續時間超過1h,NIHSS評分3-24分;(4)患者家屬同意靜脈溶栓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5)排除:有活動性出血或出血傾向;有顱內出血史;近3個月內有頭部外傷史、腦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近2周內有較大外科手術史,近1周內有動脈穿刺史;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
1.2 一般資料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31例,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及溶栓標準[1]。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44~80歲,平均(55.8±8.3)歲。前循環急性腦梗死患者26例,后循環急性腦梗死患者5例。
1.3 溶栓流程:(1)所有患者均在神經重癥監護室住院治療,溶栓前完善血常規、生化、凝血四項、血氣分析、血栓彈力圖、心電圖、心臟超聲、頭顱CT及頭顱MRI檢查。(2)給予rt-PA溶栓治療,總劑量0.9mg/Kg(最大劑量90mg),先將總劑量的10%在1min內靜脈推注,剩余劑量在1h內靜脈滴入。(3)rt-PA滴注完后0.5h及2h復查血栓彈力圖,24小時后復查頭顱CT。
1.4 結果 溶栓24小時后,28例癥狀、體征好轉(90.3%),1例無效(3.2%),2例出現溶栓后出血(6.5%)。
2 護理措施
2.1 溶栓前護理
2.1.1 患者由門急診入院,給予吸氧、心電監護,全面檢查患者,包括神志、瞳孔、語言、肢體活動、皮膚黏膜等。在最短時間內完善各項化驗及檢查,準備好rt-PA及搶救藥品及物品。
2.1.2 對意識尚清的患者,注意加強心理護理,向其介紹治療成功病例,緩解其緊張害怕的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對家屬做好解釋溝通工作。
2.1.3 盡量不做有創操作,如下胃管、尿管、深靜脈穿刺置管,等。
2.2 溶栓中護理
2.2.1 rt-PA的監管 根據患者體重,精確計算rt-PA劑量,用注射用水稀釋,其中總劑量的10%在1分鐘內靜脈注射,剩余劑量在1小時內靜脈滴注。滴注過程要單獨使用一條靜脈通路,滴注時要勻速。
2.2.2 血壓的監管 溶栓治療的整個過程血壓應控制在一定范圍,避免較大波動,一般要求血壓控制在185/110mmHg以內,同時避免血壓過低。血壓監測在最初2h內15min一次,6h后30min一次。發現血壓過高、過低,及時通知醫生。
2.2.3 神經系統體征的監管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征象,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瞳孔、肢體活動、有無嘔吐等情況并及時記錄,配合醫生進行神經功能評估。
2.3 溶栓后護理
2.3.1 繼續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神經系統體征,觀察全身有無出血征象,如皮膚及粘膜有無出血點及瘀斑,痰液及嘔吐物有無出血,等。及時監測凝血功能,rt-PA滴注后0.5h及2h監測血栓彈力圖,快速、準確反映患者凝血機制。
2.3.2 溶栓后早期康復護理及心理護理至關重要,可促進患者恢復,減少感染及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3]。指導偏癱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注意患者吞咽情況,必要時給予下胃管,防止誤吸;有焦慮等不良情緒患者,注意及時心理護理。
2.3.3 溶栓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三大主要并發癥有出血、再灌注損傷和血管再閉塞[4]。若患者出現頭痛、意識障礙加深、瞳孔變化、噴射性嘔吐、血壓突然升高等情況,應立即通知醫生,復查頭顱CT。本組病例中,2例溶栓后出血患者,1例表現為意識障礙加深,1例表現為單側瞳孔散大。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關鍵在于恢復腦血流,挽救半暗帶區,預防腦梗死面積進一步增大[5]。rt-PA是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首選藥物,2008年ECASS-3試驗結果表明,rt-PA靜脈溶栓治療預后好,顱內出血發生率低,約2.4%[1,6]。
一般來說,rt-PA靜脈溶栓治療都應在神經重癥監護室里進行。監護室里有必要的監護設備,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其次,與普通病房相比,監護室醫護人員配備更充足,能保證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溶栓治療,且能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另外,沒有家屬的陪伴,患者可以靜心地接受治療,加之有護士的專業心理護理,可以避免患者情緒及血壓波動。
縮短患者發病到溶栓治療的時間是溶栓治療的關鍵,做好溶栓護理觀察是溶栓治療成功的重要保障。護理人員應盡快建立靜脈通道,迅速及準確輸注rt-PA,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指導??傊?,在靜脈溶栓治療過程中,實施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能夠提高溶栓治療效果,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雜志,2010,43(2):146-153
[2]許建芬.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觀察和護理[J]. 海南醫學雜志,2010,21(15):113-114
[3]黃海燕, 張麗華, 沈碧玉, 等.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靜脈溶栓治療腦梗死的早期轉歸及護理對策[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544-1546.
[4]秦承輝, 王波, 羅巍. 羥乙基淀粉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 現代實用醫學,2013,25(8):856-858.
[關鍵詞] 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護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8(b)-0062-04
[Abstract]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adverse events in the intensive medical department,so the research on this kind of problem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By retrieving UEX related document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 th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ideas introduced in recent years. Derived analysis is the incidence rate of UEX was decreased, but from the "zero extubation rate" there is a certain distance, the management of UEX has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system. And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society demands more and more medical worker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zero error rate" for nurses,looking for a UEX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medical environment may be one of the directions of nursing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cheal intubation; Unplanned extubation ; Nursing care; Nursing management
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X)一直是重癥醫學護理難點。UEX是指患者故意或無意自行將氣管插管拔出或由于醫護人員操作不當等醫源性因素導致意外脫管[1]。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對氣管插管UEX發生現狀、護理管理現狀、引進的管理方法及理念三方面進行綜述,為尋找適合我國國情的UEX管理體系提供理論依據。
1 氣管插管UEX發生現狀
1.1 氣管插管UEX發生頻率
文獻報道計算UEX發生頻率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每100例氣管插管患者中發生UEX例數,即發生率,國內多采用此種計算方法。國內氣管插管UEX發生率為:2006年沈梨等[2]對國內研究報道綜述UEX發生率為5.4%~15.5%,2015年韓艷等[3]對國內近十年UEX發生率綜述為0.2%~14.6%。國外氣管插管UEX發生率:2004年Moons[4]報道UEX發生率為4.2 %~8.3%,2013年Kiekkas[5]報道UEX的發生率為0.5%~14.2%。從UEX發生率來看國內外文獻基本相符,并且呈下降趨勢。葛向煜等[6]報道氣管插管UEX發生率中位數,1990~1999年為10.8%,2000~2005年為8.5%,2006~2011年為7.6%。氣管插管UEX發生率呈下降趨勢,可能與近年來引進管理方法與理念,進行質量持續改進有關。第二種是每100個插管日中發生UEX例數,即發生密度。國外文獻利用較多。近幾年國內也逐漸有學者采用。國外文獻報道氣管插管UEX發生密度0.40~2.60例[7-8]。
1.2 氣管插管UEX危害
UEX分為自行拔管和意外拔管,以自行拔管多見[9]。有資料統計[4],自行拔管占91.7%,意外拔管占8.3%。發生UEX后,重新置管率較計劃拔管高,而意外拔管后再插管率較自行拔管高[6]。這可能因為自行拔管患者意識水平較高,部分患者可利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或吸氧。但意外拔管是患者在運送或護理操作時導管意外脫落,患者大多自主呼吸能力差,處于鎮靜或昏迷狀態,因此再插管率就高。UEX重新置管患者病死率可達25%[10],比未發生UEX患者高7倍[11]。Lee等[12]報道,重新置管者較未重新置管者機械通氣時間和入住ICU時間延長,重新置管者死亡率較未重新置管者高,但是重新置管2 h內兩組在血壓、呼吸頻率、心率、吸氧濃度、PH值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很多研究報道UEX與醫院死亡率無正相關[13~15],更有報道UEX無需重新置管者死亡率更低[14]。因此UEX的危害程度與是否需要重新置管有關,而是否會導致患者死亡主要與其當時狀態、醫務人員技術、插管難易程度、原發病等有關。
1.3 氣管插管UEX發生高危人群
意識不清作為 UEX發生高危因素,已引起重視。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GCS評分分值越高,患者自行拔管風險越高[4,16] 。因此,對于意識水平較高的氣管插管患者,更要嚴密觀察,加強宣教。
通過研究發現[11,15~19],老人,A-PACHEⅡ評分高、急診術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醫院感染患者等是拔管高危人群。而國外文獻提及ICU中與疾病相關的高UEX發生率可能與置管時間長有關[20],APACHEⅡ評分與UEX發生無關,≤60歲患者發生率更高[21],長期在ICU男性更易發生UEX[11]。
2 氣管插管UEX護理管理現狀
氣管插管UEX是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 年版)》,明確要求將人工氣道脫出例數作為重癥醫學科質量監測指標。國內很多醫院已經有了關于UEX預防措施、應急預案、上報流程及相關制度。2013年原衛生部頒布《患者十大安全目標》對UEX等不良事件提倡主動上報、無責上報。盡管如此,很多醫院不良事件瞞報、漏報現象嚴重,尤其是縣、民營醫院[22]。造成這一現象主要原因可能是護士認為上報流程繁瑣,上報工作沒有價值,團隊成員間無形的內部壓力等。練敏等[23]提出護士感受科室安全文化越積極,不良事件報告執行意向越高,相反就越低。很多醫院上報工作流于形式,管理者在分析原因時,往往歸因于護士責任心不足,其實很多時候是管理體系問題。有資料調查顯示[24] ,56%的被調查者認為醫療錯誤的發生是系統原因,而并非個人。因此管理者要檢視UEX管理系統,優化UEX工作流程或環節,提升員工素質,形成良好的科室文化。
目前,國內外關于氣管插管UEX管理,多是分析原因,針對原因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如改進固定方法,應用鎮靜-躁動量表,使用自我拔管風險評估工具,ICU 氣管插管患者交流需求量表,實施撤機、鎮靜和鎮痛協議,改良約束方法等[25~27]。對UEX尚未形成系統化、規范化管理,尤其在約束等問題上還存在爭議。國內和臺灣學者多傾向使用約束,而在歐洲肢體約束被認為是UEX發生最主要因素[28]。這可能與國情不同有關,因此尋找適合我國國情,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的UEX管理體系可能是今后護理研究方向之一。
3 引進的管理方法及理念
隨著醫院管理理念進步和患者自主意識增強,對護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很多管理方法及理念被引入氣管插管UEX管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氣管插管UEX發生率,現將這些管理方法及理念分別介紹如下:
3.1 PDCA
PDCA循環是管理學中一個通用模型,依照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處理 (action)科學程序進行質量管理。四個過程周而復始,一個循環結束,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運用PDCA降低UEX發生率文獻很多。呂魏瀟等[29]通過回顧性研究645例氣管插管患者及其家屬,報道實施PDCA 循環管理法使氣管插管UEX發生率由 4.31%下降至 1.78%,患者家屬的滿意度由 67.26%提升至 90.94%。
3.2 PDSA
戴明博士將PDCA中的第三步”檢查”改成”學習”,提出既要重視質量改進,也要重視組織學習,認為"學習"比"檢查"更恰當。Merkel等[13]報道應用PDSA,使UEX發生率降至0.58%。
3.3 品管圈(QCC)
QCC是由同一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小組,組員相互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程序,應用各種品質管理工具,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達到持續質量改進的目的。具體方法是成立品管圈小組,組員通過頭腦風暴選定主體,然后對現狀進行分析,設定目標,分析原因,制訂措施并實施,效果確認,檢討及改進,最后制訂下一步工作計劃。QCC形式較活潑,可增強組員團隊意識,鼓舞士氣,目前很多醫院已自發形成各種形式品管圈。黃彩云等[30]運用QCC使UEX發生率由6.97%下降至2.36%,且提高了圈員綜合能力。
3.4 FOCUS-PDCA
FOCUS-PDCA程序主要包括發現(Find)、組織(Organize)、澄清(Clarify)、理解 (Understand)、 選 擇 (Select)、 計 劃 ( Plan)、 實 施(Do)、檢查(Check)和執行(Act)9個步驟,是PDCA循環進一步延伸。徐曉梅等[31]用FOCUS-PDCA分析ICU日常工作程序中影響UEX因素,采取措施并追蹤評價,結果發現有效降低了UEX發生率。
3.5 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指對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進行處理和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這種管理理念分為PPRR四個步驟,即預防(Prevention)、準備(Preparation)、反應(Response)、恢復(Recovery)。王亞莉等[32]對本院ICU 210例患者實施危機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UEX的危害,全面提升ICU患者護理質量。
3.6 失效模式與效果分析(FMEA)
FMEA是前瞻性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國航空業,在醫療行業發展歷史較短。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成立FMEA小組,組員討論所有相關危險因素,選擇RPN最高的10個失效模式,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制訂改善措施并實施。應用FMEA時,常會出現組員意見不統一、討論結果有失偏頗的情況,因此需收集資料全面,做好組員協調工作,參考多方意見,經過比較得出最佳結論。谷茜等[33]通過FMEA方法分析氣管插管UEX發生原因,制訂對策,指導臨床護理人員工作,減少氣管插管患者UEX發生。
3.7 集束化護理
集束化干預策略(bundles of care)是近年 ICU 專業新名詞,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證依據的治療及護理措施處理某一種難治的臨床疾患。集束化護理理念最早應用于ICU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陳媛媛[34]將集束化護理理念引入預防氣管插管UEX中,為預防UEX創造最佳臨床實踐指南。集束化護理前提是采用高證據干預措施,而臨床尚缺乏高質量證據支持,因此它的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3.8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
RCA是找出事件安全管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實施改進計劃, 它能夠幫助利益相關者發現組織問題癥結。有研究報道[35]應用RCA,降低了UEX發生例數及重置導管發生率,有效保障了置管患者安全。
3.9 Bow-Tie安全風險分析法
用繪制領結圖的方式來表示事故、事故發生的原因、導致事故途徑、事故后果以及預防事故發生措施之間的關系。它具有高度可視化、允許在管理過程中進行處理的特點。Monika等[36]引用Bow-Tie安全風險分析法,有利于UEX臨床工作的改進。
3.10 其他
有文獻報道FAST HUGS BID理念,風險管理、FMEA結合RCA、醫護合作、六西格瑪等方法及理念被應用于UEX的防范中,有效減少了UEX的發生,全面提高了ICU患者的護理質量。
4 小結
近幾年通過學者對氣管插管UEX不斷研究,其發生率呈下降趨勢,但距零拔管率還有一定距離,尚未形成統一的氣管插管UEX管理體系。社會對醫務工作者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患者對護士“零犯錯率”要求,尋找一種符合目前醫療環境的UEX管理方法可能是今后護理研究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 Jarachovie M,Mason M,Kerber K,et al. 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in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medical intensivecare unit [J].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l,20(4):304-312.
[2] 沈犁.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68-71.
[3] 韓艷,魏麗麗.ICU患者非計劃性拔管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5):598-602.
[4] Moons P,Sels K,De Becker W,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deliberate self-extuba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J]. Intensive Care Med,2004,30(7):1348-1355.
[5] Kiekkas P,Aretha D,Panteli E,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clinical review [J]. Nurs Crit Care,2013,18(3):123-134.
[6] 葛向煜,朱曉玲,胡雁,等.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現狀和發生時段的系統評價[J].護理研究,2014,28(4):1274-1277.
[7] de Groot RI,Dekkers OM,Herold IH,et 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after unplanned extubations on the ICU:A case-control study [J]. Crit Care,2011,15(1):R19.
[8] DP Coppolo,JJ May. Self- extubations. A 12-month experience [J]. Chest,1990,98(1):165-169.
[9] da Silva PS,Fonseca MC. 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s inthe intensive care unit:systematic review,critical appraisal,and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J]. Anesth Analg,2012,114(5):1003-1014.
[10] Carrion MI,Aguso D,Marcos M,et al.氣管內插管,胃管和中心靜脈導管的意外拔除[J].世界醫學雜志,2000, 4(8):9-12.
[11] Bouza C,Garcia E,Diaz M,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orally intubated medica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Heart and Lung,2007, 36(4):270-276.
[12] Lee TW,Hong JW,Yoo JW,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xperience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Single Tertiary Hospital [J].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2015,78(4):336-340.
[13] Merkel L,Beers K,Lewis MM,et al. Reducing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the NICU [J]. Pediatrics,2014, 133(5):1367-1372.
[14] de Groot RI,Dekkers OM,Herold IH,et al. Risk factors andoutcomes after unplanned extubationson the ICU:a case-controlstudy [J]. Critical Care,2011,15(1):R19.
[15] 陳媛媛.集束干預措施在預防 ICU 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8):34-36.
[16] Chang LY,Wang KW,Chao YF. Influence of physical restrainton unplanned extubation ofintensive care patients :acase-control study [J]. Am J Crit Care,2008, 17(5):408-415.
[17] 袁艷,鄭漢陽.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氣管插管意外拔除現況分析[J].護理雜志,2013,30(14):28-30.
[18] Chang LC,Liu PF,Huang YL,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unplanned endotracheal selfextubation of hospitalized intubat-ed patients:a 3-year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J]. ApplNurs Res,2011,24(3):188-192.
[19] Chuang ML,Lee CY,Chen YF,et al. Revisiting 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J]. PloS one,2015,10(10):e0139864.
[20] Kapadia FN.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I-Cus [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4,30(12):2289.
[21] Ayllo'n Garrido N,Rodríguez Borrajo MJ,Soleto PG,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patients in the ventilator weaningphas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J]. Enferm Clin,2009,19(4):210-214.
[22] 龍艷芳,李映蘭,郭燕紅,等.我國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現狀與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5):16-20.
[23] 練敏,陳湘玉.護士不良事件報告認知與態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29-32.
[24] Garbutt J,Brownstein DR,Klein EJ,et al. Reporting and disclosing medical errors:pediatricia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7,161(2):179-185.
[25] 范春芳,顧玲妹,朱文亞.重癥監護室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 21(3):152-154.
[26] 王聯.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4):2038-2039.
[27] 高露青,黃麗華.氣管插管患者發生自我拔管的護理策略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6,15(1):27-30.
[28] Benbenbishty J,Adam S,Endacott R. Physical restraint use inintensive care units across Europe:the PRICE study [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0,26(5):241-245.
[29] 呂魏瀟,張旭珍,童向紅.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和患者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99-102.
[30] 黃彩云,覃紅梅.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8):47-49.
[31] 徐曉梅,楊萍,陳侶琳.FOCUS-PDCA程序在預防ICU患者非計劃性拔管(UEX)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9):42-43.
[32] 王亞莉,何劍.危機管理在降低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2,13(12):74-75.
[33] 谷茜,王楓,周景祺,等.失效模式與效果分析防范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的作用[J].上海護理,2015,15(3):29-33.
[34] 陳媛媛.集束干預措施在預防 ICU 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8):34-36.
[35] 錢援芳,徐東娥.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979-980.
【摘要】目的:提高臨床護生帶教質量,同時提高帶教老師的自身素質和帶教水平,提高患者的滿意率和臨床護理質量。方法:合理選拔帶教老師,提高帶教老師自身素質,合理運用語言和溝通技巧,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結合本??铺攸c,對護生評估、因人施教,將依法行醫和護理風險防范貫穿于護生帶教過程中,提高每位護士的帶教意識。結果:帶教老師的自身素質和帶教水平提高,護生護理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由原來85%提高到96%,患者的滿意度和臨床護理質量隨之提高。結論:護生帶教存在問題的對策制定合理有效,提高護生教學質量,提高實習質量。
【關鍵詞】護生帶教;問題;對策
護生臨床實習階段,是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過渡階段,是他們將所學的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時期,是培養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關鍵階段。普外科患者數量多,重癥多,急診多,病種復雜,其臨床癥狀各異,體征多變,有些患者還涉及到內科、婦產科、泌尿科、小兒外科等多學科問題[1],在外科領域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普外科是每一個實習護生實習必經的科室,基礎操作多,術前后病人護理工作繁重,所以也是煅練護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實習基地之一。針對我科實習護生帶教中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1 臨床資料
2005~2007年普外科實習女護生80人,年齡17~20歲,平均18歲。
2 存在問題
2.1 帶教老師自身素質: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實習護生的學歷也由以往中專生轉為大多數是大專生甚至本科生,護士更新換代的頻率也有所加快,而許多臨床帶教老師的學歷相對偏低,存在中專帶大專、大專帶本科、甚至中專帶本科的情況,這樣,帶教老師的知識結構有限,能力也參差不齊,隨著科學的不斷更新,高檔儀器的引進,新技術的開展,如不提高自身素質,很難滿足護生的要求,無法適應需要。部分帶教老師帶教責任心不強,帶教意識不強,個別帶教老師不樂意帶教。
2.2 教學方式方法欠妥,未突出??铺厣浩胀饪频奶攸c是患者數量多,重癥多,急診多,病種復雜,其臨床癥狀各異,體征多變,有些患者還涉及到內科、婦產科、泌尿科、小兒外科等多學科問題,基礎操作多,手術前后病人護理工作繁重。在帶教中,一部分教師只注重操作而忽略了理論,使護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很多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部分教師擔心護生會出錯或動作慢,凡事親力親為,使護生動手機會減少,以致獨立操作能力差;一部分教師帶教過于刻板,教學方式一成不變,不能因人而異,使護生的潛能不能更好地發揮,不注重護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更好地帶動護生的積極性。
2.3 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方式欠妥:有的教師只顧講而護生是否聽進去并不清楚,有的教師在進行帶教時,由于說話的語氣及態度的分寸把握不好,有可能打擊護生積極性,甚至自尊,在患者面前尤為突出,這樣會形成護生對教師的反感、憎恨或對抗。
2.4 缺乏對護生的評估,未能因人施教: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使一些基礎知識差的學生也能考入衛生類院校,導致近年來實習護生綜合素質有一定下降,大部分護生為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工作中未能進入護士角色,不能正確地理解護理工作的性質和含義,怕苦怕臟怕累。此外,護生的年齡約17~20歲,大多為90年代后的護生,90年代后的護生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動手能力強;張揚自我個性,相對較缺乏團隊忠誠感。護生來自不同的院校,具有文化層次不同、教學質量不同、師資不同,且各院校的護生經輪科實習后,到達普外科時所經過的實習科室不同,已掌握的臨床護理知識和技術不同。大部分帶教老師在護生入科時未對護生進行評估而直接對其“帶”與“教”,因而導致帶教效果事倍功半。
2.5 未能對護生實行風險管理,提高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由于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高,部分帶教老師法律意識淡漠,護理人員緊缺,壓力大,普外科輸液量大,工作任務重,管道多,無菌要求嚴,PICC置管及靜脈留置針的廣泛使用,帶教別是實習后期放松對護生的管理,讓護生單獨操作,但由于學生缺乏工作責任感,基礎理論知識差,缺乏臨床經驗,極易發生護理差錯;忽視或侵犯病人的隱私權、知情同意權,如未經得病人同意的情況下,暴露病人的隱私部位,向護生講解或操作演示;或未經得病人同意讓護生進行操作;忽視保護性醫療制度,帶教中不注意效果評價的環境和方式,在護生在為病人進行操作中或操作結束時,帶教老師當場進行評價,逐一指出存在問題,一旦治療效果不佳或發生感染跡象時,病人便認為是護生操作不當引起,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2.6 忽略非帶教護士對護生的影響:非帶教老師在工作中的言語、舉止、服務態度也同樣會影響護生對護理工作的看法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生進換藥室未戴口罩或操作時違反無菌原則,帶教老師看到應給予指出。有時學生回答說別的老師都這樣。
3 對策
3.1 對帶教老師的選拔條件:熱愛護理專業,工作責任心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醫德修養;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取得護師以上資格,從事本科護理工作3年以上;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分析力,豐富的普外科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及技能,良好的交流溝通技巧;具備教學能力,有一定的教學經觀念,樂意帶教者。
3.2 提高帶教老師自身素質:通過組織帶教老師學習理論知識,開展護理科研與技術培訓、外出進修等繼續教育項目,函授、自學等途徑獲得大?;虮究茖W歷,努力掌握護理專業知識、新技術、高新儀器的操作,了解本專業的醫療水平、相關社會人文知識等,不斷完善自己;強調帶教老師的模范表率作用,要求帶教老師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嚴謹、認真、求實、創新、奉獻,充分體現對護理專業的熱愛,以自已的行為影響護生。
3.3 結合本??铺攸c進行帶教:普外科的實習時間為3~4w,但由于普外科病人多,病種復雜,手術前后護理工作繁重,而護理人員相對緊缺,護生往往被當做勞動力使用,到實習結束時也不知在該科應學些什么、學到了什么,因此,護生到達本科室后,除了用1~2d時間讓護生熟悉本科室環境外,應告訴她在本科常見病及護理有些什么,應掌握、熟悉和了解些什么,實習工作中應重點注意無菌和查對等,讓護生有一個目標,然后,在帶教中隨見隨做隨講,如術前備皮時,講解備皮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不同手術的備皮范圍,接術后病人時,講解術后病人的護理、傷口護理及各引流管的護理等,結合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2],講完后提問,如講解完甲亢病人的術后護理,隨后逐一提問:甲亢術后可能會出現什么并發癥?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并發癥?如何預防和處理這些并發癥?如此引導護生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3.4 合理運用語言和溝通技巧:帶教老師的語言要準確、簡煉、規范、語音清晰、發音準確、語調平緩,使用文明語言,與護生交談時,不能是單向的溝通,多鼓勵護生提問,允許護生表達他們的思想和見解,提問護生時,語言要圍繞主題,語氣和藹,還應善于運用身體語言,輔以點頭、微笑或拍護生的肩等。
3.5 對入科護生評估,因人施教:應評估其心理特點、理論水平、動手能力、學習態度及對實習的要求,實行因人施教[3]。對于初進醫院的護生,剛剛接觸實際的護理工作,對工作和周圍環境有陌生感,對實際操作有新鮮感和神秘感。大多存在想盡快掌握護理操作技能,急于求成的心理特點。作為帶教老師,應熱情耐心地幫助護生消除緊張陌生感。各項操作都細致耐心的講解示范,嚴格按要求規范護生操作。重點抓好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對于其他科來的護生,應了解其已經去了哪些科、掌握了什么知識,然后因人施教。對于基本掌握了護理工作基本知識和一般技能,容易產生松懈的情緒,這時帶教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腳踏實地、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在提高技術操作技巧的基礎上,重視提高護生的生活護理與心理護理,使護生對醫護人員內涵理解更加深刻。帶教中可采用“一看二練三放手”,鼓勵護生多看多做多問,同時多向護生講解理論知識,可將自己在臨床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傳授給護生,及時發現護生的優點給予表揚,工作中注意培養其團體精神及敬業奉獻精神。
3.6 將依法行醫和護理風險防范貫穿于護生帶教過程中:在護生帶教過程中,向護生講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知識,操作中注意無菌技術及查對制度,要求護生任何一項操作都必須在老師的監督指導下完成,并且在操作前,告知如不遵守操作規程,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及法律責任,讓學生養成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的良好習慣。在帶教中,帶教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實習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并要培養學生的誠實品質,發生差錯及時報告以便及時處理,絕不隱瞞,以免錯過最佳的處理時機,對發生的錯誤行為,及時與學生交談,并組織討論,與學生一起分析發生錯誤的原因,以杜絕類似情況的發生。在需要病人實體進行教學講解操作之前,帶教老師應先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向病人講解臨床教學的重要意義,所需病人提供的檢查或觀察部位時間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同時培養護生的溝通技巧、觀察能力、心理素質,從而使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強。
3.7 提高每位護士的帶教意識:召開帶教會議,強調每一位護士都是老師,不管有沒有帶教任務,都應積極主動地協助做好帶教工作,規范每一項護理技術操作,為護生樹立榜樣,發現護生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指正。
【參考文獻】
[1] 王瓏,黃桂芳,林茜.加強入科介紹對普外科實習護生的作用.福建醫學雜志,2005,6.
[2] 吳紅花,王穎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內科學見習中的應用.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