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09:5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印刷技術基本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設計師在制作出一個好的平面設計作品后,所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將其生產出來,做出成品。然而,由于印前知識不足的原因,許多設計師在將作品提交印刷工廠制作時不能滿足生產要求常常被退回,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印刷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它按材料的不同還可分為:紙品印刷、塑料印刷、金屬材料印刷、玻璃制品印刷、特殊材料印刷等種種。由于平面設計師常常碰到的是紙品的印刷,那么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必須掌握基本的印刷知識。
一、輸出前必需了解的知識
一般的輸出公司都能夠很好地兼容PC、MAC機,輸出途徑多樣化:CD、DCD、DVD、MO、SDK、QQ、msn、移動硬盤、在線輸出。輸出軟件:phtoshop、CorelDraw、FreeHand、IIIustrator、Fit、Page-Make、InDesign等,已包括了我們常用的平面軟件,而常用的辦公軟件Word、Wps、Excel等由于其主要針對的是文字方面的排版,因此雖然也可進行輸出,但輸出后的效果很難掌握,應盡量避免。
二、數據輸出時必須掌握的知識
(一)文字
由于現在國內字庫種類繁多,輸出中心并不一定能齊備。因此,無論是PC或MAC制作的文件,在字體的使用上,我們都建議使用常用的如方正、漢儀、文鼎等字庫。必須使用且較少使用的字體應隨文件拷貝到輸出中心。矢量文件的字體可進行轉曲后再傳,但要注意由于字體使用不當造成筆劃相交的地方出現空心或亂碼。筆劃較細的文字應盡量避免是用三個以上的顏色,同樣道理在四色的底圖上也應盡量避免出現白色的細筆劃的文字。
(二)頁面
頁面應按成品尺寸開,出血應做在頁面以外,宣傳單頁的出血一般為3mm,書籍類的出血應質詢印刷公司,包裝盒類的出血至少在5mm以上。遇到拼大版時,更是要根據實際紙張的大小進行拼接以免加大成本。如想確保成品內的圖文在裁切時不被裁到,其必須離裁切線3mm以上。
(三)色彩
由于膠印機的印刷多為四色印刷,因此,我們在制作文稿時應將圖片的色彩選定為CMYK色,RGB色在輸出時會難以控制。如果因設計的需要有專色(專金、專銀、專色等)時,必須與出片公司加以溝通,防止出錯。色塊的運用上盡量少使用滿版的色塊或深色塊,淺色的底圖或底紋的使用上網點最好大于10%。
(四)拼版
幾年前,由于沒有拼版軟件,許多設計師對畫冊的拼版問題極為頭痛,隨著技術的進步,此項工作已可交由電腦完成。但設計師在制作前應與印刷廠加以溝通,最好的方法是由印刷廠提供拼版折手。
三、印刷時注意的內容
我們許多設計者常抱怨,印刷出來的印品與自己設計的東西相差懸殊,認為是印刷廠在印刷時出了錯,沒能按照自己提供的樣稿進行印刷。實際上他并不知道不同的紙張、不同的油墨、不同的印刷機、不同的印刷師傅、甚至不同的曬版機做出的印品都各不相同。特別是數碼打樣的普及,使得多數設計師過份的依賴數碼樣,但由于數碼打樣墨與傳統印刷墨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物理成分,印刷品是不可能與數碼樣完全一致的。為了避免出現較大的差異,在打樣上如時間、價格允許,我們應盡量打傳統樣,特別是對紙張要求較特殊的印品(雙膠紙上印四色,圖案色彩較灰暗,銅版紙上印四色,圖案較光亮,如圖案印在硫酸紙、金銀卡等特種紙上時效果更難掌握)。在印刷時,如有可能最好上機簽樣。
也許我總結的內容還不夠全面,但我認為作為平面設計的從業人員,必須掌握印刷基本知識已是不爭的事實了?,F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印刷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數碼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憑借其短、平、快的優勢不斷地沖擊著傳統膠印市場。設計師的作品在設計好后如無印后加工程序,已可以達到按需印刷,也就是說,我想要多少就可印多少,印數精確到個位數,許多傳統印刷的工序已可拋棄不用。像我所處的城市傳統打樣已完全被淘汰了,但是由于數碼印刷的價格及印力相對于傳統印刷機來說還是有不足之處。而且,一切的印刷品始終是要通過印刷設備這個終端進行輸出,因此,平面設計人員在設計時除對傳統印刷的注意事項必須加以掌握,還是需要對印刷行業的發展變化加以了解。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印刷工程印后加工技術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印后加工技術》是印刷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緊密結合印刷工程專業特點和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深入研究該課程整體知識理論布局的基礎上,認真探究提高《印后加工技術》課程質量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分析了課程的特點,優化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與實踐。
印后加工技術是印刷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系統闡述了印后加工技術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功能性與操作性共存的綜合特點。因此,探索并采用與學生的專業特點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一直是我們研究和探討的主要內容,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教學中如何優化教學內容,采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1印后加工技術課程的特點,優化和整合教學內容
印后加工技術是一門工藝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與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原理聯系工藝,使學生對印后加工技術有一個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在印后加工技術方面,新技術層出不窮,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要不斷地將印刷技術中相關的新技術與新工藝等內容融人到課程中。建立適應現代印刷本科教育的合理的印后加工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科要求,知識結構合理,注意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緊密結合前沿技術,優化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做好該課程與其他課程間的銜接。嘗試將實驗課程建設成為演示、驗證和實際操作三種類型實驗模塊,以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并將教師的一些科研成果融人課堂教學中。為此,要制定較科學的、切實可行的、內容反映學科新發展的教學大綱,并能依據技術的不斷發展,適時修訂。
2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是我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合理完善、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印后加工技術作為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功能性與操作性共存的核心課程,在教學方法選擇上,必須重點考慮這些因素:既可以深化理論教學,為學生奠定扎實深厚的理論基礎;又能夠強化實踐教學方法的運用:啟發式教學、如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性,又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印后加工技術課程所設置的基本教學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需運用哪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總結,根據課程體系中各部分內容的教學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
(1)啟發式教學??蓡l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學生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在求解過程中進一步思考,培養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講授書籍裁切這一工藝時,簡裝書和精裝書都可需要,但由于涉及的工藝安排不同,裁切在簡裝書和精裝書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課程的內容安排是先講授簡裝書的裁切工藝,在后續課程中講到精裝書的裁切工藝時,就要啟發學生簡裝書的裁切與此處的裁切有何不同?為何這樣處理?以此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給學生以方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完善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實行案例教學的宗旨是為了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有意識地讓學生去發現、分析、處置、解決面對的具體問題。案例教學的具體功能表現為:一是案例教學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最佳方法??梢杂行У乜s短學生從課堂到社會的距離,通過案例教學得到“實踐”錘煉的機會;二是案例教學能夠深化學生知識理論體系的獲得。適宜的案例可以使學生產生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覺,在獲得逼真“實感”樂趣的同時,可以透過現象探尋本質,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識;二是案例教學可以成為理論聯系實際的工具。利用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感性知識、進而有的放矢地將其與學習到的知識理論融為一體,進行模擬“演練”,獲得“理論指導實踐”的特殊體驗。
(3)現場教學與模擬教學。采用部分現場教學的方法,可以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適當地選擇一些章節內容,在實驗室或生產現場結合設備具體講解,讓學生動手從實踐中學習,學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學習熱情。此外,模擬教學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圖片、錄像和模擬仿真工作過程等,使學生對印后加工的工藝流程產生更為直觀的認識,從而彌補因到生產現場實踐可能遇到的“知識節點”難以全面展現等實際問題。
3利用多種手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講授、板書,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采用的方式是黑板加粉筆的形式,這種教學信息量較少,不能滿足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有些課程內容用語言和粉筆很難表述清楚,且學生實踐知識薄弱,造成了難于理解,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教學手段也必須進行改革,否則難以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也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手段上,采用板書、實物、多媒體教學軟件三位一體的方法,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來取長補短,達到和諧統一的最佳教學效果,深化了學生對印后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
4結語
一、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即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品質。教學中應注意介紹科學發展歷史中國內外主要科學成就,挖掘教材中的化學史料,結合教材介紹我國古代化學發明與創造。如火藥發明、印刷技術、造紙術、“濕法冶金”、制作陶器……等等?,F代有結晶牛胰島素合成、“候氏制堿法”及我國豐富化學資源。國家強大正需要同學們去努力,去開發。這些都是很好愛國主義教材,它能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奮斗?;瘜W本身性質變化規律就是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運動觀的好題材。質量守恒定律、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變、白磷自燃等都是破除迷信觀念、樹立科學世界觀的好例子。
正確的人生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熱愛是一種動力因素,培養學生追求知識的情感和意志往往會使學生受益終生,這比單純地追求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訂閱《科學畫報》、《國外科技動態》等高新技術成果刊物,向學生介紹科學技術各領域的新進展、新趨勢,如美國“探路者”登上火星過程,每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科學家的成就等。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在向他招手,產生向上拼搏攀登科學高峰的欲望,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執著的進取精神與博大的胸懷。
二、身體心理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衛生習慣以及掌握提高身體心理素質的科學方法?;瘜W家們許多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堅持實踐、百折不撓的實例,是這種心理素質的很好例子。如介紹元素周期表、苯結構由來等,使學生認識科學上進步的,道路是多么曲折。
通過對身邊同學比較,分析學習成績差異的原因,會發現不是智力因素。智商一般同學相差不大,不會影響學習質量,主要是缺乏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沒有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只要有信心,從基礎開始一步一步學過來,就自然會有興趣。如化學奠基人——道爾頓出身貧窮家庭,刻苦自學,不斷實驗,在探索中建立了偉大學說——原子論。
三、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時發展智力和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教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式教學。如摩爾的引入設問:物質由什么構成?有多少個?如何把宏觀與微觀聯系起來?科學家引入一個“物質的量”其標準為每摩爾含有阿佛加德羅常數個微粒。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如銅鋅原電池實驗改為:鋅與鋅在稀H2SO4中、鋅與銅在稀H2SO4中、鋅與碳在稀H2SO中、鋅與碳在酒精中,從而得出原電池構成三個條件。這樣學生聽起來有興趣,思維活躍。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質組成、性質、結構等都是由實驗確定的。在教學中要培養和發展的各種能力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充分運用邊講邊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規范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尊重事實和老老實實的作風,不僅是思想品質問題,也是科學精神、文化素質的基本特征和體現。要教育學生誠實,不說假話、精益求精,不斷追求科學真理。拉瓦錨擺脫了傳統的錯誤理論束縛,尊重事實,尊重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變化關系,對實驗作了科學分析和判斷,創立了燃燒的“氧化說”,了“燃素說”,使化學前進了一步。
四、勞動技能素質教育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選修課、課外活動等,將化學知識和化學科技活動相結合,開闊視野,有利于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1.化學講座:能擴大學生們的視野,豐富化學學習內容。如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環保、化妝晶、候德榜與氨堿法等。
2.組織外出參觀:社會調查是加強化學與生活聯系重要形式,如參觀化工廠、水泥廠、農場及科研單位,請有關人員在參觀時進行講解,使學生認識化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3.化學競賽:以各種形式對學生分類輔導,定期舉辦校化學知識競賽、智力競賽;以年級為單位采用搶答、必答、抽簽等方式進行。
關鍵詞:美術作品;欣賞;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0-0222-02
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術欣賞課,使學生從多角度欣賞、認識美術作品的材質之美、形式之美和內容之美,使學生從欣賞認識中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掌握運用語言、漢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而作為美術欣賞課的一名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豐富靈活的教學形式,以豐富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充分發揮美術欣賞的優勢。
一、美術欣賞的方式
由于現代的美術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強調發展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加上教科書印刷技術的提高,目前美術課本中美術欣賞的內容盡可能挑選有代表性的世界名作,體現出教材的審美價值。美術欣賞在美術教學中分為專題美術欣賞、隨堂美術欣賞和參觀欣賞三種方式。
1.專題美術欣賞是利用整節課時,圍繞某一個階段或某一美術種類進行全面的介紹、賞析、使學生較系統、較深入地了解有關這一美術類別作品的特點、相關的文化背景,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
2.隨堂美術欣賞。隨堂美術欣賞,貫穿于一節課的始終,環環相扣。隨堂欣賞課流程:首先,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然后,確定教學重難點;最后,選擇隨堂欣賞的作品,并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領學生感悟欣賞。上好一節隨堂欣賞課實為不易。所以隨堂欣賞有效與否,對一節課的成敗是至關重要的。隨堂欣賞反映在實際教學中包括:實物、圖片、文字、影像的欣賞內容。這些內容對達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參觀美術欣賞。參觀欣賞是組織學生參觀美展、博物館,或參觀城市建筑,依據教學側重點的不同,可組織不同的參觀點。有的重在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有的重在啟發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等等。但是由于客觀條件所限,目前參觀欣賞僅在少數有條件的學??梢蚤_展。
那么,欣賞課要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握應用的時機與尺度。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實施:
1.比較法。將實物照片與美術作品進行比較,發現概括、夸張、變形、添加等表現方法的應用。將寫實與非寫實作品進行比較,啟發開闊學生思路。通過比較同一內容,不同的表現形式的作品欣賞后,可以選出自己喜歡的創作形式。比如,達?芬奇所繪制具有神秘微笑的《蒙娜麗莎》與達達主義畫派代表畫家杜尚的《長胡子的蒙娜麗莎》,兩幅作品通過教師引導比較,讓學生區分理解兩者的異同。
2.歸類法。將所欣賞的內容歸類出示,讓學生自己找尋發現其中的規律。例如《清明上河圖》與《簪花仕女圖》同列之下總感覺沒什么聯系,可其實兩幅作品都說明了美術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是信息的載體。誠如我們從《清明河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宋代的社會風俗、建筑制式、貿易的方式等。同樣也可以從《簪花仕女圖》中看到反映唐代宮廷生活的某個側面,通過服裝、發式進而體會其生活方式、社會時尚和審美趣味。
3.電教法。充分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從不同角度選用不同作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突破教學重難點。比如,對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的解讀,可利用phtoshop軟件來分析畫家的這一經典名作。具體可以將作品中的一個人物的面部進行分解,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塊面,再用PPT課件中的動畫動態演示。這樣可以使學生們較為輕松地理解畢加索作品的構成規律,既而讀懂立體繪畫,這種直觀的演示勝過語言的多種描述。
二、美術欣賞的教學
1.教學設計。一節美術欣賞課中有許多美術作品,而課程的時間有限,只能有所側重地去選擇、分析作品,可圍繞作品的構圖、色彩、線條、構圖等進行分析。圍繞作品的題材進行賞析。平鋪直敘地逐一分析既不能讓學生學會欣賞,也不受學生歡迎。因此需要找出一個欣賞的側重點,并設計一個有創意的教學方案。同樣是美術欣賞教材,可以有所側重或側重于一個畫種的發展演變史,如中國畫欣賞中可以結合中國畫由人物到山水到花鳥的興衰歷程;也可以突出分析某一流派的某幾個著名畫家及其代表作,如突出介紹后印象主義的塞尚、高更、凡高三位藝術家,而簡述其前后的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或著重介紹某一國家某一時代最有造詣的幾位人物畫家,而簡述其他靜物、風景畫家等。所以,教師要整體地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教材中各作品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才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
2.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依據教學目標在對教材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而確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學內容。它的突破是一節課必須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一節課的中心,是貫穿于一節課的靈魂和主線。重點內容往往也是學生最難理解的知識點。如果學生掌握了重點,這節課就算成功了。那么,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呢?
(1)課前認真備課、抓教材重點。美術欣賞課不像美術常識課那樣強調教學的知識性、科學性、邏輯性,而更富有情感性、審美性和趣味性。為此,美術教師要能很好地掌握美術史的知識和相關的文化科學知識,同時也需要深入地鉆研教師參考用書、熟悉教材,找出課中的要點。同時還要分析學生,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教師在上課前應先“吃透教材”認真閱讀教材、理解教材內容,抓住教材重點,使知識系統化。再“吃透學生”,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發展水平,有了課前充分合理的教學準備,才能為教學重點的突出提供有力的條件。(2)以板書設計為突破口、突出重點。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縮影,具有很強的示范和引導作用。課堂中學生一眼看到,所以就能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了然。例如: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課的知識點為例,從課程中提煉出最關鍵的、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是:①中國古代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的主要特點。②中國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點。③欣賞古代繪畫與雕塑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3.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一般說來,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也要按照教學目標的四個領域來設計,即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創造性目標和情感目標。以一節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課為例,這樣來設定其教學目標:(1)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我國古代繪畫、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和主要特點。(2)選擇一件你喜愛的中國古代美術作品(可以從課本中或其他地方選擇繪畫或雕塑作品),寫出從形式、內容以及文化層面等方面的賞析短文。(3)通過學習后,談談對我國古代繪畫、雕塑藝術成就的感想。這三條教學目標全面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四個領域。其中都包含了美術欣賞的認知目標和技能目標;而對美術作品的全面欣賞并表達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是一種再創造的行為,同時體現出創造性目標和情感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著中國古代藝術欣賞,又能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這是該課中最為深刻而崇高的情感目標。
4.教學創新。傳統教學冠以“貼標簽”牽強的說教方法并不是高明的教學手段。同時也難以適應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當代學生喜歡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希望在愉悅中接受知識。古人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所以除了欣賞教學之外,如果還能加以讓學生動動手,畫一畫、做一做、參加集體創作活動。讓學生們大膽地表現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利于培養創造力。
三、美術欣賞的問題
美術作品欣賞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欣賞,對教師來說是賞析。因此,美術作品欣賞課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一系列的審美活動,其中,作為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教師是溝通學生與美術作品之間的橋梁,其任務是引導學生去觀察、感受、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識,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理解階段。美術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時代背景需要教師的介紹和分析。作品所表現的事物可以讓學生去觀察、嘗試分析。
2.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要引發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真實情感。欣賞美術作品始終伴隨著欣賞者的情感,教師的講述會不由自主地帶有個人的感彩,會影響左右學生的情感。因此教師不要對作品作過多的評述,更不能帶有太濃重的情感色彩,而應該比較客觀地引導學生去觀察、感受和分析,通過討論引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從而產生真切的審美體驗。
3.教師要設計好一系列問題。欣賞美術作品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認識去補充、豐富作品的內涵。為了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思考,教師根據所欣賞的美術作品的特點和學生的能力,事先設計好一系列有趣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和講授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和思考,使學生學會欣賞。
4.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看法。常言道“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學生自身觀賞、分析和討論,學生對美術作品必然見智見仁,會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的看法或評價。只要是學生的真實感受,教師就應該給予尊重和認可。絕對不要輕易地將專家或教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因為,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本無統一的標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學生會慢慢懂得作品真正的內涵。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減少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通過以上美術欣賞課堂的教學實踐,認識到:美術欣賞沒有固定的模式,同時也不能成為困惑我們的問題,而應在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探索。同時深感作為一名教師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大,要不斷研究和探索新知,不斷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水平,盡我所能地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關鍵字:德國;職業教育;職業基礎教育年
德國是世界職業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世界享譽盛名。其職業教育體系結構完善,形式多樣,效率較高。經職業教育培育的大批優秀人才為德國經濟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職業教育被稱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支柱”。職業基礎教育年(Berufsgrundbildungsjahr)①是德國職業學校教育的第一年,其任務明確、定位合理、課程設置廣泛、授課形式靈活,為學生未來的專業深造與職場就業奠定厚實的基礎, 并使學生對因技術升級、產業革新可能導致的職業變化有較強、較快的適應能力。在目前我國知識經濟初現端倪、技術升級日新月異、產業革新風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對德國職業基礎教育年的研究,能對“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辦學方針指導下的我國職業教育有借鑒意義。
一、歷史軌跡
職業基礎教育年的最初萌芽可追溯至19 世紀初的進修學校。1816 年北德意志聯邦頒布工商條例,規定18 歲以下的學徒必須接受進修學校教育,培養讀、寫、算等文化能力,對學生進行廣泛的職業基礎教育肇始于此。進修學校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時間里, 逐漸發展成為在職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場所。1919 年《魏瑪憲法》第145 條規定了普及進修學校義務教育至18 歲的原則。1920 年,德國全國學校大會將進修學校定名為“職業學?!?。[1]1949 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后, 職業技術教育有了很大發展, 政府把職業學校作為法定的義務教育場所。
1958 年起, 德國在各州開始試設一年制職業基礎學校,社會各界反映良好。1969 年8 月14 日頒布的《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的第一年作了法律上的闡述:學制一年,屬三年職業義務教育中的第一年,稱為“職業基礎教育年”。這是“職業基礎教育年”第一次正式見諸法律條文。
進入20 世紀70 年代, 德國開展了一場廣泛、深入而持久的關于職業基礎教育政策與理論方面的大討論,教育界、工商界都普遍意識到要加強職業基礎教育。1970 年,聯邦和各州共同委任的德國教育審議會制定了《教育結構計劃》,就德國教育發展提出了“四個目標”、“七個建議”,其中第六條建議就是“在中等教育第一階段后的第十一學級設職業基礎教育年”。[2]1973 年以后,德國又陸續頒布了《教育總體計劃》、《聯邦政府關于職業教育改革要點》以及《關于職業基礎教育年的框架協定》這三個對后來德國職業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的政策法規。其中《關于職業基礎教育年的框架協定》對職業基礎教育年的任務作了更加明確的規定。1978 年5 月19 日,德國政府通過修正協議,正式在全國實施職業基礎教育年。同年,德國政府規定給已完成九年或十年義務教育的青年以全日制職業基礎訓練。職業基礎教育年開始受到社會各界重視,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德國職業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階段。
二、職業基礎教育年的辦學特色
(一)入學條件
職業基礎教育年的招生對象是已完成普通義務教育的青少年?!蛾P于職業基礎教育年的框架協定》對職業基礎教育年的入學資格作了規定:所有離開普通教育學校、中學教育第一階段結束后的十年級畢業生。也就是說在學制系統的第十一年強制實施職業基礎教育。依此規定,在德國,任何離開普通教育的畢業生都必須接受為期三年的職業教育,在第十一年強制實施職業基礎教育,這一規定既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地實現了無縫銜接,又為受教育者進一步接受專業職業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任務與定位
職業基礎教育年的任務就是要教給學習者共通的基本職業技能,為以后從事多樣的職業活動打好基礎。它介于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被賦予了普通教育和專業職業教育之間的“連接”功能,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專業職業教育作鋪墊。
德國職業教育系統包括職業準備教育、職業教育、職業進修教育以及職業改行教育。職業基礎教育屬職業準備教育,在德國1969 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中對此表述為:“職業基礎教育的第一階段應該視為為進一步實施的職業專業教育打下寬廣基礎的階段,向受教育者傳授盡可能廣泛的職業活動領域所共同具有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和行為方式,從而為從事多樣的職業活動做準備”。[3]這一表述在德國職業教育史上首次從法律上確立了職業基礎教育。[ LunWenDataCom]
(三)課程設置
《教育體系結構計劃》中關于職業基礎教育的設想是:“職業教育應該為通向更高水平(層次)的不同的專業化的道路打下寬廣的專業與文化教育的基礎”,[4]基于這種構想,職業基礎教育年的課程設置廣泛。入讀職業基礎教育年的學生學習分屬13 個職業領域的基本技能與技巧課程, 即經濟與管理、金工技術、電工學、建筑技術、木工技術、紡織技術與服裝加工、化學、物理和生物學、印刷技術、裱糊技術和房間布置、保健、營養與家政、農業等,共涉及220 門職業。各職業領域的課程分為三個方面:(1)普通課,包括德語、社會學、體育、宗教;(2)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課;(3)選修課。目的是在各職業領域中,介紹一個寬廣的、具親緣關系的、職業共需的職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判斷能力,并加深普通教育, 為進一步接受專業訓練打好共同的基礎。其作用在于使學習者具有職業上的應變能力和適應不斷提高的、訓練職業的專業要求。[5]為他們進一步選擇和接受各種專業職業教育作好準備,打好基礎。
(四)授課形式
職業基礎教育年的學生,在日常學習別強調實踐活動,嚴格要求學生學會基本功,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每個學生不但都要接受嚴格的文化理論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嚴格的實踐操作訓練和實習訓練。職業基礎教育年通常由全時制職業學校②或通過企業訓練與職業學校訓練相結合的“雙元制”形式來完成。實施學校與企業協作式職業基礎教育的學校,采用部分時間制教學,每周教學2 天,其余時間則接受企業培訓。
職業基礎教育年近200 年的發展歷史表明,它對培育“口徑寬”、“基礎厚”的職業工人是大有裨益的。雖然職業教育基礎年的某些授課內容,也因科學技術飛速發展, 企業部門生產要求不斷變化,目前出現了職前培訓跟不上要求的問題,這也是整個德國職業教育目前所處的困境。德國職業教育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以彌補,如在職業教育中增設普通教育課程內容??傮w而言,職業基礎教育年在可以預計的未來將因其課程設置的相對廣泛,任務與定位明確,確定職業培訓的“關鍵性素養”(Schlussequalifikation),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因技術升級、產業革新對勞動力市場的要求,必將繼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歡迎。
三、對職業基礎教育年的幾點評價
職業基礎教育年作為德國三年職業義務教育的第一年,為學生進一步接受專業職業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綜觀職業基礎教育年的任務與定位、課程設置與授課形式, 我們可以看出它的優勢所在:
(一)通過實施職業基礎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從而滿足未來的就業體系的需要實施職業基礎教育年可提高職業教育的有效性,傳授職業中的“關鍵性因素”,培訓各種職業共通的“核心技能”,避免過早的專業化,確保在未來的職場上, 從業人員的通用能力有更大的拓展空間。在不能完全預計到未來工作變化的情況下,如何使教育內容與未來的工作相適應,職業基礎教育年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取的方式方法。
(二)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職業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特別是在技術升級、產業革新日新月異,知識爆炸的當今社會,不同技術相互交織在一起,經過職業基礎教育年培訓的學生,在完成三年職業教育進入勞動力市場后,無需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教育與培訓,就可提高自己的技能,適應因職業結構的變動而造成的工種變化,企業也可縮短對職業工人的培訓時間,從而有效降低培訓成本,迎合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社會對未來勞動力市場的要求。
(三)秉承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優點,職業基礎教育年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職業基礎教育年接受教育,每個學生不但都必須接受嚴格的文化理論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嚴格的實踐操作訓練和實習訓練,在實際操作技術方面,都比較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從根本上杜絕理論脫離實踐,如“紙上談兵”、“眼高手低”現象的發生。經過職業基礎教育年培訓的學生,在三年職業義務教育結束后,無需再經過長時間的熟悉業務過程,就可直接作為一個熟練工人或技術工人參加工作。
(四)職業基礎教育年的學生因所學內容廣泛,不但能獨立勝任工作,而且可以成為多面手“德國的機器操作員和其他車間工人承擔的任務,要比他們的英國同行廣泛得多,他們能夠更好地滿足高質量標準,并且能一以貫之?!盵6]即使可能因一時某一工種人才飽和,也可在其他領域謀得一職,大大降低了培訓后失業的風險。職業基礎教育年的課程設置可使離開學校的學生獲得更多的簽訂合同的機會。[7]
(五)職業基礎教育年有助于學生為將要進行的專業職業教育奠定理論基礎,做好實踐準備職業基礎教育年不是中等教育的“死胡同”,它屬于三年職業義務教育中的第一年,處于德國教育體系的第二階段?!八_實為教育水平較低的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機會,通過學習可以使這些學生獲得好的成績,并且為他們接受更高一級的教育提供了條件。”[8]學生在職業基礎教育年所學的內容相對淺顯,但涉及面廣,這為日后的“專、精、尖”專業職業教育鋪墊了厚實的基礎。
比較而言, 我國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急功近利,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所學的內容、技能,往往囿于某一工種或職業,針對性太強。而我國職業教育目前盛行的“訂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一旦受到技術升級、產業革新的沖擊,其求職領域將大受限制。我國目前也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但學校制的培養模式客觀上使學生遠離了生產第一線,而集中安排的生產實習又不利于學生及時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2002 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近年來,已經有學者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寬基礎,活模塊”的職教課程理念,“多工種,職業群”的非定向培養模式,提高“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9]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規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學習和借鑒德國職業基礎教育年中的可取之處,必將有助于實現我國職業教育在新世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論/文/網 LunWenData/Com]
注釋:
①也有學者將其翻譯成“職業預備教育年”或“職業基礎學年”.
②在德國,凡整周(星期日除外)全天安排課的學校稱為全日制學校; 凡一周僅有一兩天上課的學校稱為部分時間制學校; 凡整周僅在下午一兩點以前安排上課的學校稱為全時制學校.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221.
[2]吳文侃,楊漢清.比較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32.
[3][4]徐涵.德國關于職業基礎教育的教育理論與教育政策的討論[J].職教論壇,2004(2)上:63,64.
[5]教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30.
[6]T·胡森.教育大百科全書(第4 卷)[Z].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