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7:27: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自然災害防治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科學管理;營林技術;要素
1營林生產災害的種類和防治方法
1.1營林對雨雪冰凍災害的防治方法
營林過程受雨雪冰凍災害,在任意地區是不可避免的,其受災程度除與雨雪冰凍天氣持續時間,海拔,地形地貌有關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災環境條件下,森林經營水平,營林質量,營林健康狀況、營林技術方法、對造林樹種的選擇等因素影響,也與受到的不同程度的災害有著直接的關系。天然林木比較抗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人工營林比較易受雨雪冰凍災害的影響,特別是人工純林受災影響最重,其經濟損失也大。我省過去營造的速生豐產林絕大多數都選為杉木純林,如果再贏林中它的初植密度過大,撫育間伐不及時,就會使樹木為爭奪陽光,使樹高生長較快,但樹冠幅較小,時間一長就會使樹形成高、徑、冠的比例失調,梢部木質化程度低,在冬季,當樹冠積雪達到一定重量時,林木之間由于互相擠壓,易形成大面積倒伏和折梢。毛竹純林未實施鉤梢,由于枝杈過多,滯雪量過大,易造成毛竹爆裂和翻樁。
1.2營林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要做到利用科學管理營林,開發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對林區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突出營林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為主,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堅持因地制宜,充分運用生物、物理、天敵等相輔相成系統的防治方法,要堅決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大力提倡防治無公害防治方法,把森林,病蟲害控制在不成災水平,以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營林速生豐產,那個及效益的目的。
2面對營林生產中易受災害的做法
2.1做好森林病蟲鼠害調查工作
認真地調查森林病蟲害,掌握森林病蟲害種類、種群及發展趨勢,并探討其發生的規律,為科學準確的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防治方法的制定以及天敵的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及時認真做好森林病蟲的種類、數量、分布、營林被害程度的分析。
2.2抓住科學、合理、有效防治方法
根據營林生長狀況、危害程度及癥狀,正確鑒定森林病蟲種類,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環境中的生長規律,抓住最佳防治時機,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達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時把森林病蟲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2.3物理機械防治法
人為進行捕殺、阻隔、誘殺、高溫處理及應用遙感等新技術進行防治稱為物理機械防治,這種方法具有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便于開展群眾性工作等特點;但此種方法的工效低費工、局限性大,應根據規律及勞力情況具體掌握。
2.4天敵防治法
是利用自然界中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線蟲、蜘蛛、食蟲鳥以及其它食蟲動物等有益生物來控制病蟲害。此方法對維持生態平衡,對森林病蟲害有長期抑制作用。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3營林的防災減災方法分析
雖然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但人類可以利用自然造福,一是加強科學預測提前預警做好防范方法,將災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學營林。對于受災林地清理和造林要更新方案。遵循林業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分類實施,不搞一刀切。注重營林清理與科學經營、自然恢復與人工恢復相結合,扎實推進林業災后恢復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隨意破壞現有植被,要強調現有植被的保護和利用,對斷梢嚴重的營林,針葉樹仍有5~6盤枝條的或闊葉樹潛伏芽萌發能力較強的樹種,其在營林地不宜全面伐除,應只清除折斷和翻樁樹木,防止造成人為對生態環境破壞。同時應及時補植與當地條件相適應的樹種,以利形成異齡復層林。對折斷倒伏嚴重無培育前途的營林,應及時全部伐除更新造林。因此應調整撫育間伐政策,對撫育間伐材應取消限額管理,取消各種稅費,給予政策扶持,鼓勵林農加大投入適時進行中幼林撫育間伐,營造健康森林,提高營林抵抗自然災害能力。
4結束語
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p>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營林技術管理
1.林木雨雪冰凍災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凍災害,其受災程度除與雨雪冰凍天氣持續時間,海拔,地形地貌有關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災環境條件下,森林經營水平,林分質量,林分健康狀況、營林技術措施、造林樹種選擇等因子同災害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天然林比較抗雨雪冰凍災害,人工林較易受雨雪冰凍災害,特別是人工純林受災最為嚴重,經濟損失也大。過去營造的速生豐產林絕大多數為杉木純林,初植密度過大,撫育間伐不及時,樹木為爭奪陽光其高生長較快,冠幅較小,形成高、徑冠比例失調,稍部木質化程度低,當樹冠積雪達到一定重量時,林木之間由于互相擠壓,易形成大面積倒伏和折梢。毛竹純林未實施鉤稍,枝叉過多滯雪量過大,造成毛竹爆裂和翻樁。調查發現闊葉樹比較抗雨雪冰凍災害,特別是落葉闊葉樹,針葉樹和一些常綠闊葉樹易受雨雪冰凍災害。人工林受災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適地適樹的原則科學地選擇造林樹種。選擇樹種時,只重視樹種的經濟性能,忽視了樹種是否與造林地環境條件相適應,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氣象條件是否適合,忽視了樹種的抗氣象災害能力,沒有足夠重視樹種的形態特征、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在抗雨雪冰凍方面的特點,偏面追求營造經濟價值高的速生樹種,例如在海拔800 米左右的陰坡或迎風面營造大面積的杉木純林,極易造成冰雪災害。
2.林木病蟲鼠害的防治
2.1做好森林病蟲鼠害調查。認真地調查森林病蟲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蟲鼠害種類組成及種群動態及發生發展趨勢、森林病蟲的變化情況,探討其發生發展規律,為科學準確的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敵的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及時認真做好森林病蟲鼠的種類、數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 抓住科學、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據林木生長狀況、危害程度及癥狀,正確鑒定森林病蟲種類,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環境中的生長規律,抓住最佳防治時機,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達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時把森林病蟲鼠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2.3 物理機械防治法。人為進行捕殺、阻隔、誘殺、高溫處理及應用遙感等新技術進行防治稱為物理機械防治,這種措施具有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便于開展群眾性工作等特點;但此種措施工效低、費工、局限大,應根據規律及勞力情況具體掌握。
2.4 天敵防治法。結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線蟲、蜘蛛、食蟲鳥以及其它食蟲動物等有益生物來控制病蟲害。此措施對維持生態平衡,對森林病蟲害有長期抑制作用。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5 生物及仿生物藥劑防治森林病蟲鼠。
建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避免化學防治帶來的環境污染,大力提倡無公害防治。防治時選擇生物藥劑和仿生藥劑進行森林病蟲鼠的除治,是實現林業生態文明的重要步驟。
3.林木的防災減災措施分析
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人類能夠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為人類造福,一是加強科學預測提前預警做好防范措施,將災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學營造林,這是防災減災重要措施之一。
受災林地清理包括受災林木清理和造林與更新方案。要遵循林業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分類實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與科學經營、自然恢復與人工恢復相結合,扎實推進林業災后恢復重建。同時應及時補植與立地條件和環境相適應的樹種,以利于形成異齡復層林早日發揮生態功能。對折斷倒伏嚴重
無培育前途的林分應及時全部伐除及時更新造林。
調查發現,片林受災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梢姾侠淼牧址置芏龋仁翘岣吡址稚a力的需要,也是防災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過大,雖可提前郁閉,但樹勢弱,木質化程度低,冠、徑、根系生長比例失調,抗災能力差。進行合理的樹種混交搭配,盡量避免營造純林?;旖涣植粌H能夠提高防雨雪冰凍災害能力,還能有效提高防病蟲害、防火功能。營造混交林要做到針闊、喬灌、落葉常綠的有機搭配。其次要強調栽植點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較均勻樹冠。本次災害中,林緣、溝邊等邊際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樹木偏冠,雪壓承載力不勻所至。并大力提倡營造異齡復層林,提高林分穩定性。積極推行“近自然”森林經營方法,對現有林分,尤其是殘次、低產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現代林業生態學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規律,減少人為干預,發揮森林自身生態功能,采取補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進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經營技術措施,引導和促進林地向異齡林,復層林、混交林方向發展,形成穩定的,復雜的,更高級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益,實現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林業可持續森林經營方向的轉變。
1.我國應對突發性事件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及管理中的問題
水源地的保護關系到千家萬戶。我國目前對水源地的保護在法律規定上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端ā芬蠼嬘盟幢Wo區制度,《水污染防治法》明確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劃定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其他等級保護區。在生活飲用水源受到嚴重污染、威脅供水安全等緊急情況下,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采取強制性的應急措施。另外,1989年國家環境保護局、衛生部、建設部、水利部、地質礦產部還共同頒發了《關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這些法律和法規性文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針對污染可能帶來的問題而提出的保護性和管理性要求。雖然《水法》除了防治污染外還提出了防止水源枯竭、保證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的要求。如何應對突發性事件,我國目前只有原則要求而沒有詳細的規定,體現在:1)對突發性事故的種類沒有詳細劃分,對應對突發事件缺乏技術支持(包括技術導則、技術設備等);2)我國水源地的管理部門各不相同,有水利部門管的、建設部門管的,有地方管的、也有流域管理部門管的;同時我國水源工程設施管理與水源地的水質管理分離、水量調度與水質管理分離、原水管理與城市供水系統管理分離。在這樣的管理分割和分離的狀況下,如果出現突發性事件,牽涉部門多,應急反應將大打折扣,統一行動艱難;3)我國飲用水水源地總體狀況及其供水系統未開展全面評估。過去對水源地的評估雖然至少包括水質狀況的評估和工程安全方面的評估,但是這兩個方面沒有聯系在一起,評價的結論往往是針對正常工作狀況,對應急反應能力部分還不夠詳細具體,特別是輸水管網、原水處理和配送系統,甚至廢水處理系統的評估,幾乎近于匱乏;4)應急保護信息不完整或決策時信息不足,將難于滿足決策需要;5)我國水源地的保護與公眾利益似乎還沒有建立必要的聯系,使用者和供應者之間似乎只有買賣關系,應急情況下的保護對策和公眾應該知道的應急對策都還沒有必要的聯系渠道。
2.美國“9•11”事件后加大對飲用水水源地及其基礎設施保護工作的做法值得借鑒
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遭到的襲擊后,美國總統簽署了反恐怖法,其全稱為《公眾健康安全和反恐怖準備及應對法》,該法規于2002年6月12日實施。其實,早在1998年,前總統克林頓就簽署了關于美國重要基礎設施保護的總統令。在這個總統令中,美國確定水及水工程是受國家保護的重要的基礎資源和設施系列,規定美國國家環保局和美國大城市水局聯合會為水安全方面的領導機構,美國水工協會為提供技術支持的部門。按照上述法律和法令,同時也由于“9•11”事件的發生,美國飲用水水源地及其基礎設施的保護工作大大加快了步伐?!?•11”事件后,美國對針全國水源地的保護開展了大量工作,并使其中許多內容寫進了《反恐法》,如美國環保局完成的《基本威脅報告》中,描述了類似恐怖事件侵襲模式,評價了水系統單元的脆弱性和各種相關因子。美國《反恐法》共分6個部分,其中第五部分為飲用水保障和安全。專門對飲用水的保障和安全進行了規定,如對供水人口在3300人以上的供水系統提出了5項新的保障要求。按這一規定,美國90%以上的人口都在此服務區內?!斗纯址ā穼ι鲜龉┧到y的5項要求是:必須實施脆弱性評價,保證提交給國家環保局的評價報告其數據具有法律效力,脆弱性報告必須提交給國家環保局,根據脆弱性報告準備或者修改應急對策,保證應急對策計劃的數據準確。美國供水管理部門在進行脆弱性評估報告的編制中必須檢查供水系統可能存在的危險或者可能遭到恐怖襲擊后帶來的污染,評估范圍包括:供水管道和輸水系統,地理障礙物,供水收集系統,前處理和處理系統,存儲和配送基礎設施,電子計算機和其他自動裝置系統,使用、存儲和處理有毒化學物質方面,操作和維修系統。上述系統在脆弱性評價報告中都必須給出評價結論。評價報告要求采取以下步驟得出其脆弱性程度的結論:供水系統的特性,包括主要供水目標和供水任務;確認并且排列出最不利結果以避免其發生;確定關鍵的、可能遭到惡意攻擊而引起不良后果的供水系統部分;評價發生這種惡意攻擊的可能性(以百分比計);評估反惡意攻擊措施;分析目前存在的危險并且制定減少危險發生的優先計劃。供水管理部門在完成脆弱性評價報告后,要根據評價報告準備應對和防范應急事件的對策計劃(規劃)。應急對策計劃還要告訴公眾遇到恐怖事件襲擊后應該怎樣行動,以及和遇到自然災害的行動區別。對于美國來說,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遇到自然災害時往往告訴大家用水要先煮沸,但是遇到恐怖襲擊時就要告訴大家是否可以使用水龍頭里的水。2002年11月,美國大城市水局聯合會領導下的水信息和分析中心正式運轉,不僅面向飲用水供水管理部門,也面向污水處理部門。中心將向水管理部門提供與聯邦政府國家安全部門和法律實施、環境和公共健康部門的聯系渠道,幫助供水管理部門評價潛在危險和采取對策,同時也分析一些突發事故報告。從中美兩國應急對策的差別看到的是管理水平的差距。我國社會和大眾還沒有把水源地的保護放在一個很高和很重的位置,這里面既包括我們的生活習慣等文化意識上的差距,也包括我們技術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因素。
3.結語
【關鍵詞】科學營林;管理;防治措施
1.營林工作的意義
1.1利于水土保持
植樹造林工作對于保持水土平衡有著積極的意義,如若地方植被覆蓋率低,在雨季就可能造成泥沙流入河,毀壞田地,填高河床,淤塞入???,危害比較大。而要緩解水土流失這一現象,植樹造林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1.2能夠防風固沙
風沙的危害在于會埋葬田園,將城市變為廢墟。而要對風沙襲擊進行抵御,造林護林就十分必要,從而有效削弱風力。防護林的存在,會將風速減弱70%以上。如在一定相隔距離,進行許多林帶的排列,輔以草地,就可以將刮起沙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有效的防風固沙。
1.3獲取額外價值
營林工作的開展可以獲取許多的額外價值,除樹林的巨大用處之外,不少的藥材、水果都屬于林產品,新碳、橡膠、茶葉等更是來自于林木??梢哉f,營林工作在植樹造林,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亦額外收獲了寶貴的自然珍饈。
1.4可以有效清除安全污染
相關統計表明,1年中,667m2樹林可以吸收2~6萬kg的灰塵,可吸收一氧化碳67kg/d,并釋放氧氣48kg。1個月吸收的二氧化碳有毒氣體4kg。且兩晝夜中,667m2地的松柏可以分泌殺毒菌2kg,可以將痢疾、白喉、傷寒、肺結核等病菌殺死。對于保持空氣結晶,清除安全污染的貢獻巨大。
1.5服務于人類生活環境
營林工作的有效落實,可以美化生活環境,減少城市噪音,保持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為人類提供一個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的理想場所,更好地滿足人們隨著經濟發展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質要求。
2.林木病蟲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蟲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營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為主,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堅持因地制宜,充分運用生物、物理、天敵等相輔相成的系統防治措施,防止環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無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蟲鼠害控制在不成災的水平,以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林木速生豐產的目的。
2.1做好森林病蟲鼠害調查
認真地調查森林病蟲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蟲鼠害種類組成及種群動態及發生發展趨勢、森林病蟲的變化情況,探討其發生發展規律,為科學準確的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敵的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及時認真做好森林病蟲鼠的種類、數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抓住科學、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根據林木生長狀況、危害程度及癥狀,正確鑒定森林病蟲種類,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環境中的生長規律,抓住最佳防治時機,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達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時把森林病蟲鼠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2.3物理機械防治法
人為進行捕殺、阻隔、誘殺、高溫處理及應用遙感等新技術進行防治稱為物理機械防治,這種措施具有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便于開展群眾性工作等特點;但此種措施工效低、費工、局限大,應根據規律及勞力情況具體掌握。
2.4天敵防治法
結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線蟲、蜘蛛、食蟲鳥以及其它食蟲動物等有益生物來控制病蟲害。此措施對維持生態平衡,對森林病蟲害有長期抑制作用。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5生物及仿生物藥劑防治森林病蟲鼠
建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避免化學防治帶來的環境污染,大力提倡無公害防治。防治時選擇生物藥劑和仿生藥劑進行森林病蟲鼠的除治,是實現林業生態文明的重要步驟。
3.林木的防災減災措施分析
受災林地清理包括受災林木清理和造林與更新方案。要遵循林業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分類實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與科學經營、自然恢復與人工恢復相結合,扎實推進林業災后恢復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隨意清除現有植被,要強調現有植被和目的樹種的保護和利用,對斷梢嚴重林分,針葉樹仍有5-6盤枝條的或闊葉樹潛伏芽萌發能力較強的樹種,以及每畝有50-60株正常樹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應只清除折斷和翻樁樹木,以防止造成人為對生態環境破壞。同時應及時補植與立地條件和環境相適應的樹種,以利于形成異齡復層林早日發揮生態功能。對折斷倒伏嚴重無培育前途的林分應及時全部伐除及時更新造林。
調查發現,片林受災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梢姾侠淼牧址置芏?,既是提高林分生產力的需要,也是防災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過大,雖可提前郁閉,但樹勢弱,木質化程度低,冠、徑、根系生長比例失調,抗災能力差。
進行合理的樹種混交搭配,盡量避免營造純林?;旖涣植粌H能夠提高防雨雪冰凍災害能力,還能有效提高防病蟲害、防火功能。營造混交林要做到針闊、喬灌、落葉常綠的有機搭配。其次要強調栽植點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較均勻樹冠。本次災害中,林緣、溝邊等邊際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樹木偏冠,雪壓承載力不勻所至。并大力提倡營造異齡復層林,提高林分穩定性。
積極推行 “近自然”森林經營方法,對現有林分,尤其是殘次、低產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現代林業生態學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規律,減少人為干預,發揮森林自身生態功能,采取補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進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經營技術措施,引導和促進林地向異齡林,復層林、混交林方向發展,形成穩定的,復雜的,更高級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益,實現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林業可持續森林經營方向的轉變。
4.總結
總之,林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營林工作,充分認識到營林工作的重要意義,加強對營林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探析,切實創新營林工作方法,實施科技營林,提高林業競爭實力,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為營林工作保駕護航,以促使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是提高工人積極性的關鍵。撫育間伐原本是營林性質,而非經營性質,其在營林過程中要通過對其樹種的選擇來進行相應的管理措施,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增加社會環境保護措施和保護質量。鼓勵林農加大投入適時進行中幼林撫育間伐,營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災害能力。 [科]
【參考文獻】
[1]劉士榮.營林生產應適應市場經濟的牽動[J].吉林林業科技,1994(3).
[2]王治林,蔡鴻啟.關于我區林價問題的幾點認識[J].新疆林業,1990(4).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 地質災害 防治
當前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與土地規劃建設工作有效的聯系到一起,因此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及減災防災的需求都難以得到滿足。我國地質災害頻發,這對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都造成了極大的阻礙,我國在防治地質災害方面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從土地規劃入手,將二者有效的聯系到一起,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夠建立起完善的體系。
1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綜合體系建設的現狀
1.1工作成就
從整體上來看,近年來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已經逐步形成了體系,第一,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相關的法律體系,從法律層面上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保障;第二,我國關于地質災害問題展開的調查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這能夠為防治工作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技術被應用到了地質災害的預防與監測工作中,為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技術支持;第四,我國針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應急預案,預案日臻完善;第五,隨著研究的加深,我國災后重建與災后保障工作的規范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2工作問題
雖然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不能忽視在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使災害防治措施脫離現實需求,防治過程中并沒有提到具有實質性預防的措施。首先,我國關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規劃既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沒有良好的技術支撐,整個規劃僅從防災、治災的角度出發,考慮范圍具有局限性,不能夠利用多學科知識建立具有綜合性與交叉性的科學規劃;其次,我國防災規劃的落實不到位,很多規劃僅停留在表面上,地方政府不能夠帶頭落實這些規劃,因此其指導價值并不強;再次,我國雖然在法律層面上對防災規劃予以了方向指導,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防災工作并沒有與城市規劃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等聯系起來,對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考慮,各部門缺乏必要的交流與溝通,所有的規劃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因此在各部門的工作可能存在相悖之處;最后,我國的防災規劃雖然已經初步形成體系,但是該體系并不成熟,關于地區地質環境、減災防災等資料的數據庫并沒有被有效的建立起來,有些數據庫雖然存在,但是其數據老舊,更新并不及時,因此數據的借鑒意義與價值并不強。另外,在規劃中并未明確的提出如何對減災土地進行有效的開發,相關政策與制度缺失。
2通過土地利用規劃防治地質災害的途徑
2.1從法律層面上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到土地規劃中
災害防治法案是相關工作展開的必要保障與指導,我國第一部相關法規于2003年出臺,《條例》的提出促使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逐步向著法制化與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但是該《條例》的理論性、綱領性與原則性較強,缺乏對細節的規劃,其實用性較差。為了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水平與質量能夠得到提升,應當對相關內容進行細化,針對防災減災中可能涉及到的財政金融措施、災后應急與重建對策、災害預防、防災預案制定等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標準。
我國應當在借鑒國外經驗以及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細則進行完善,首先應當將災害評估制度應用到土地規劃中,并將這一制度納入到各項規劃中,加強對災害的評估力度;其次,要對災害風險區進行合理的劃分,劃分的結果應當應用到災害防治規劃與應急預案中,從而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與財產損失;再次,在完善與細化條例的過程中,應當綜合考慮國家內部的其它法律法規,分析各法律間是否有不相符或者相悖的地方,如有不合理之處應當及時予以修正,保證防災條例能夠與相關法律相融合,保證能夠銜接得當;最后,為了使條例能夠真正落實,地方政府應當以當地建設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在總條例的指導下制定與當地實情相符合的實施細則以及應急預案,保證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保證工作的有序性與合法性。
2.2將地質災害區劃工作納入到土地利用規劃中
近年來地質局加強了對地質災害危險點與隱患點的調查,并基本掌握了地質災害分布與發育的規律,這為相關防治工作的展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但是其細節信息卻并不全面,信息的更新也不夠及時。地質災害發生區,尤其是泥石流、滑坡等災害發生的區域,其地質、地貌相對復雜,繪測環境艱難,由于缺少資金與技術的支持,僅有少部分地區制作了大比例尺的地質災害分布圖,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國對地質災害的研究深度還不夠,對地質災害并不能進行有效的評估,在防治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數據支持。
我國應當將地質災害區劃工作作為土地利用規劃的一部分,根據災害區的區劃成果,城市與城鎮規劃人員能夠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的對地域、地域用途等進行合理的規劃,提高城市建設與城鎮建設的規范性與安全性,避免因地質災害而發生較為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傷。在規劃設計中,我國可以借鑒澳大利亞與瑞士的建設經驗,根據這些國家制定的指南與實踐規則,制定出符合我國發展情況的技術指南,使地質災害頻發區能夠合理的對區域進行規劃建設。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國土資源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部門應當嚴肅對待用地審批工作,在批復前需對建設用地的地質情況進行評價,如其利用價值與危險性等,從而對災害進行及時的預防。
2.3建立全面的框架支持系統
為了保證防災減災工作的順利進行,應當建立全面的框架支持系統,第一是強大的理論基礎;第二是要必要的技術支持;第三是合理的政策支持,三者者協調配合,共同形成立體的框架支持系統。
從理論上來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系統性,防治工作涉及到地質學、規劃學、生態學、土壤學、社會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等眾多方面的知識。在實際的防治工作中,相關人員應當掌握全面的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制定防治工作中所需的制度、原則以及規劃,保證防治工作的科學性。
從技術上來說,第一,需建立綜合性的規劃系統,及時更細數據庫;第二,應當建立風險評估系統,保證規劃建設的協調與合理;第三,應當建立災害預警系統,對災害進行實時監測;第四,需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對重災區進行重點防護;第五,需提高防治工程的建設技術水平,提高防護力度,降低災害損失,例如在泥石流重災區應當建設明硐、隧道以及導流堤等。
從政策的角度來說,即是上文提到的減災法案、應急法規、土地利用政策與規劃等,健全的法律體系能夠極大的提高災害的防治水平。
3結語
隨著經濟建設的廣泛開展,自然災害的發生率也有所提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以土地利用規劃為基礎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我國也應當融入這一趨勢,從政策、理論、技術等眾多方面進行建設與完善,提高自身的防災減災能力。
參考文獻:
[1]秦送玲.基于土地利用規劃的地質災害防治研究[D].海南大學,2015.
[2]韋仕川,欒喬林,黃朝明,谷秀蘭.地質災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規劃軟措施研究綜述及展望[J].自然災害學報,2014(03).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病蟲害;防治
1病蟲害防治的作用
1.1保障林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龐大的森林體系包含了多種多樣的生物與自然條件,其自我調節能力相對強些,但是這種調節對于病蟲害的發生還是無法完全抵御的。所以,將病蟲害控制在可排除的范圍內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任由病蟲害蔓延下去,林業的生態系統將受到嚴重威脅。
1.2有利于樹木質量的提高
病蟲害的發生會破壞森林中樹木的生長,致使很多樹木質量不達標,無法砍伐為人類供應木材。從另一個視角來說,如果因為病蟲害不能從所種植的林木上獲取木材,這將導致很多樹木被殘忍砍伐,破壞了林業的整體生態環境。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能保證林木的整體質量,提升林木使用率,也同時能夠提高森林承載力。
1.3間接降低其他森林問題的發現概率
防治病蟲害就是森林觀測的過程,觀測人員還要長期收集并分析森林內的每一項數據。通過這樣的觀測,觀測人員對森林的進一步了解,對動物棲息、植物生長、氣候變化等諸多因素都會有更多掌握。在進行病蟲害監測時,需要做化驗分析,得出的數據會提供相應信息,進而顯化出森林中當前存在的問題,可降低森林問題概率的發現。
2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2.1加強病蟲害防治的教育普及工作
生態林業的建設是為了國家林業能得到可持續性的發展。完成林業建設目標,就需要加強森林的養護,在整個過程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就特別重要。每個部門都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真正意識到病蟲害給樹木帶來的傷害。切實做好林業教育的宣傳,有關部門也要全力支持林業部門的工作,呼吁大眾主動做好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減少病蟲害對森林造成的損害。
2.2做好森林養護工作
做好森林養護工作,首先是對要種植土地的土壤進行檢測,針對需要的土壤環境來改良土地,逐步改變土壤里的化學成分,進而減少蟲害。需要時還可以給土地翻整,方便清理地上雜物,為樹苗生長創造優質的土地環境,為綠化工作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樹木生長初期,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各政府部門都要對幼林的養護工作給予重視。加強對幼林生長環境的關注,監測幼林需要的營養物質是否在合理范圍內,定期進行幼林的清理,為幼林創造好的生長條件。作為政府部門也要全力支持綠化,積極宣傳植樹造林政策,確保資金的有效投入,使幼林的保護工作能高效實行。有關林業部門和農業部門也要強化植樹造林的主要意義的宣傳,結合現實要求,增加樹木品種的培養與林地種植。定期開展養護人員的有關培訓,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植物保護和生長的專業知識,學會科學護理綠植,從而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質。運用科學護理法來進行植樹造林的撫育管理,這樣做能提升林地的效率和整體造林質量。
2.3做好監測工作
樹木生長時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病蟲害,嚴重的會引起樹木死亡,因此,一經發現病蟲害就要把握時機去治理。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能夠使用無人機遙感技術,通過紅外觀測測出不同森林區域的病蟲害。因為不同地區病蟲害發生的種類不一樣,樹木發生病蟲害之后也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一些樹木葉子遇到病蟲害會變黃,甚至是沒有光澤,同類樹木在不同階段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遙感技術還能判斷樹木中的病蟲害是發生在哪個階段,按照病蟲害的情況分別去治理。迅速控制好病蟲害,防止災害擴大,可以有效地降低林木的損失。
2.4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更新
為了預防樹木染上病蟲害,多數人都會使用農藥來噴灑,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科學的,農藥用多了沒辦法降解,就會直接滲入到土壤,對地下水或河水造成污染。因部分地區濫用農藥,使土地被污染,肥力下降,致使植被大量減少,水土容易流失,帶來自然災害。所以,要更新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大生物防治法的運用力度。
2.5采用混交林技術防治森林病蟲害
混交林技術也是生物防治技術的一個種類,由于以往人工純林種植可選的樹種單一,食物鏈形成簡單,如發生病蟲害就會傳染給整片森林,使經濟林大面積受損。所以,在進行人工林栽培時,應該根據本地區情況,選擇不同類型植物,形成相對復雜的混合林,從而形成的食物鏈也會比較豐富一些。當病蟲害發生時,可以讓工作人員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去反應,迅速控制病蟲害的繼續蔓延。
關鍵詞:煤礦;地質工作;坐標系統;高程;地質災害
一、煤礦地質圖的坐標系統與高程
對經過煤田地質勘探得到的原始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編制而成的各種地質圖件,統稱為煤礦地質圖。煤礦地質圖件是煤田地質勘探的主要成果,是了解煤層賦存條件、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的必要資料,錘破是煤礦開采設計和生產建設的主要依據,是礦井安全生產和有效進行技術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礎資料。因此,正確認識和運用地質圖件是從事煤礦工作的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
1.坐標系統
為了準確反映地質圖件的地理位置,地質圖必須具有坐標系統。
(1)地理坐標系。地面上一點的位置,在地球表面上通常用經度、緯度表示,某點的經緯度稱為該點的地理坐標。
(2)平面直角坐標系。顎破廠家在礦區的小范圍內,若用地理坐標表示地面點的位置不很方便,通常采用平面直角坐標來表示地面點的相對位置。平面直角坐標系由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組成。
2.高程
地面任意一點至水準面的垂直距離稱為該點的高程,也稱為該點的第三坐標。由于選取的水準面不同,高程又可分為絕對高程和相對高程。絕對高程又稱海拔或標高,是地面上任一點至大地水準面的垂直距離。
我國大地水準面是以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起算面。相對高程是地面任一點至假定的圈1-14平面直角坐標系水準面的垂直距離。任意點的高程以水準面為準,高于水準面的標高為正,低于水準面的標高為負。兩點間的高程差稱為高差,以絕對值表示。
二、煤礦地質災害及防治
我國的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產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我國的煤礦開采,不僅技術設備和開采方式落后,在管理制度與體制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
(1)我國煤礦地質災害的現狀
什么是煤礦的地質災害簡單來說,就是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引發的破壞性的地質災害。煤礦地質災害是煤礦災害最為主要的種類之一,也是發生幾率最大的災害,屬自然災害,不僅會對煤炭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有可能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煤礦地質災害總的來說,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煤礦開采引起的山體滑坡、地面坍塌以及泥石流災害;第二,由于煤礦開采引起的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污染等水資源方面的災害;第三,由于煤礦開采引起的瓦斯爆炸、地震、礦井突水等災害。
(2)煤礦地質災害的成因和特征
1、煤礦地質災害的成因
煤礦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歸納總結后可以看出有如下幾個方面:其一、在煤礦的開采作業過程中,不嚴格按照規范制度進行開采,并且,在開采過程中并沒有開展災害預防工作。其二,在煤礦的開采作業中,單方面的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產量最大化,只重經濟效益,忽視科學安全的開采方法。
2、煤礦地質災害的特點
不可預見性是煤礦地質災害的特征之一,所以在處理礦山的關閉時,很容易就會留下災害隱患。其主要災害有地面沉降、地裂縫、地面坍塌等,更有可能引發山體開裂和滑坡等較為嚴重的災害。這一類災害往往不會很快發生,而會在礦山關閉后過了一段時間才顯現出來,如果這類災害發生,便會對當地居民造成巨大的傷害。
(3)煤礦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1、山體滑坡。由于煤礦在開采作業過程中會堆放大量的矸石,這些矸石嚴重破壞了山坡坡體的原始應力平衡,是造成山體滑坡的主要原因。
2、瓦斯突出。由于煤礦在開采作業過程中,會將地下煤礦儲氣封閉系統進行破壞,從而使得瓦斯氣體不能游離和吸附于密閉的煤層縫隙中,進而產生瓦斯突出的災害現象。
3、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由于煤礦在開采作業過程中,需要排出大量的空區地下水,這種做法會使得地下水分布變得極為不均衡,從而使地下空區出現水力坡和大面積降落漏斗的現象,從而引發地面沉降和地面坍塌。
4、礦井突水。在煤礦開采作業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災害就是礦井突水,因其具有涌水量大和水勢兇猛以及損失巨大等特點,所以應當得到更高的重視和更有效的預防。 (一覽煤炭文庫)
5、泥石流。煤礦礦山發生泥石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泥石流會危及到煤礦開采人員的安全,另一方面泥石流會危害煤礦礦山周圍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的安全。
6、煤礦礦坑突水。煤礦礦坑突水現象常常發生,對煤礦的安全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以煤礦山為主,發生的突水事故多數是由于對煤礦進行濫采亂挖造成的,給礦井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4)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1、各個地方相關部門以及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地質災害的宣傳教育活動,將當地人民的防災意識提升起來。在遇到煤礦地質災害時,人們能夠有效地組織起來進行自我防護。
2、在煤礦開采作業時,當地有關部門應當聯合開采企業對地質環境進行保護,大力加強地質災害的管制管理。讓煤礦開采避開人口高密度地區,避開建立有生命線工程設施的地區,避開建筑物密集地區,避開山體穩定性不高的地區,嚴格監督開采企業,保證合理科學的開采,盡可能的減少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
3、煤礦的地質災害,雖然有一定的自然屬性和偶然性,但仍舊可以找出其內在的一些規律。所以,做到科學的管理以及預報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4、政府部門應當發揮其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定期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實地檢查研究,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出一系列的防治規劃和計劃;加強行政管理力度,對當地煤礦企業要加強管理,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檢測制度與機構,建立并完善當地的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
5、查明活動構造,努力做好減災、防災工作,查明活動構造是做好減災、防災工作的重要基礎,同時各個種類的地質災害都是以活動構造為地質背景的,而人類進行采礦過程中,會加速活動構造的進行,進而使致災速度加快,最終使致災程度更加嚴重。
6、積極構建通風系統,降低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目前,無論是國有、集體煤礦企業,還是私人企業,都必須要執行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實行機械通風、上行通風、分區通風,同時逐步健全瓦斯檢查的相關制度,完善安全監控系統,及時對超限的、積存的瓦斯礦井進行處理,絕對禁止攜帶香煙、打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礦井中必須要選擇安全性強、防爆性強以及礦用安全火花型的儀器設備,在放炮之前,必須要對礦井的瓦斯含量進行檢測。
(5)注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