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40: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道德教育的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小同大異
差距逐漸加大是在20世紀初到中國的改革開放的這段時期,日本美式的教育模式,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義,在結合本國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下推行了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反觀中國,中國堅持的道德教育理論,卻逐漸地拋棄了很多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東西,加上改革開放后,迅速地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受到西方主流意識的沖擊,在沒有中國自身傳統道德的約束下,中國的道德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盛行,社會問題重重。
2.道德教育的課程安排類似,但是內容安排不同
由于中日兩國同處東亞,且隔海相望,又都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兩國的德育課程安排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兩國都開設有專門的關于培養學生道德的理論和實踐課程,直接或間接的提高和培養學生們的道德情操、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等有關道德方面的教育。這點就是模仿美國的道德教育學習,因此在國外,是沒有思想政治教育課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從表面上看,兩國進行的課程大同小異,但是事實上,兩國對這些形式上一樣課程的內容安排卻是迥然不同的。日本教育是十分注重細節問題的。中國思想品德課則是集體主義,為了集體利益要放棄個人利益。到了現在,在了解了更多關于國家滄桑改變的歷史知識之后,才更加的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的有了愛國主義的榮辱感。小學談愛國,高中大學了,反過來強調要文明,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地吐痰。一直強調的愛國主義,讓多少知識分子在有了足夠的能力之后依然決絕的離開了養育自己多年的祖國,去了國外發展。發人深省的是,日本和我們的德育教育內容安排恰恰相反,他們是個人—家庭—社會—國家,而我們則是國家—社會—家庭—個人。
3.道德教育途徑的多樣性與單一性
日本不僅重視學校德育的作用,而且非常重視家庭和社會的德育功能。可以說,日本的道德教育是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聯合下進行的。日本的學校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由于日本社會經濟的急速發展,價值觀多樣化趨勢的加快,使得家庭、社區范圍內的道德教育機能發展相對滯后,因此開展道德教育的同時,有必要謀求學校、家庭和社區的三位一體化的道德教育。三者的作用是不同的,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
(1)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日本家庭的道德教育就是注重了這一點,把學校的道德教育落實到實踐的生活中。受西方家庭道德教育影響,日本的家庭道德教育也很注重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的尊重和公平,和中國的慈母嚴父不同,日本的家庭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他們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們相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以道德的熏陶。
(2)社區范圍內的道德教育。社區的德育,則是指社區為各類教育活動的開展和體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機會,由于支持社區活動者多為年長者,他們用豐富的人生經歷教育社區的孩子,對孩子們的道德健全發展,起到很好的配合的作用。中國的社區教育做得還遠遠不夠,中國應試教育體制自身的制約,家長為了孩子成才,把多數的空余時間給孩子安排上了收費高昂的各類輔導班,很少去顧及孩子本身的天性。
二、日本的道德教育對我國高校輔導員道德教育工作的啟示
中國和日本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和文化也各有差異,在德育內容和目標要求上自然是不同的。日本中小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徑有其獨到之處,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鑒。吸取精華,棄其糟粕。結合我國大中小學校德育教育的實踐,筆者提出如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1.兼收并蓄,博采眾長
人不能忘根,國家不可忘本。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吸取他國優秀的教育經驗,同時結合自身的傳統文化進行愛國主義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日本受到了多方道德的沖擊和影響,但是他們都吸收了其中的精髓,吸取了其中的長處。另一方面,他們始終沒有拋棄自己民族的傳統美德,真正做到了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本國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國有著更悠久更厚重的歷史,不能被我們這一代人遺忘,需要重拾祖先遺留下來的美德,發揚優良的傳統。同時,理論教導我們要改革開放,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敢于打破陳規,那么輔導員就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理論形式,要學習和借鑒日本乃至西方的道德教育的模式,我們就要敢于接受西方的自由思想,民主思想,而不是流于形式,浮于口頭。
2.各種教育力量要形成合力
以學校道德教育為主,家庭道德教育和社會道德教育為輔的教育模式,全面推進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水平。需要家庭和社會配合輔導員來進行孩子們的道德教育,輔導員和家長之間要加強交流,及時解決孩子們的不道德行為。另外,社會也要提供給青少年一個和諧的平臺,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生和社會團體進行道德實踐活動,弘揚主旋律,加大道德輿論的引導,對不道德的行為要給予一定的批評教育。
3.道德教育內容要深入,要具體
高校教育內容盡管也很豐富,但是其深刻性和實效性都尚有不足,日本道德教育的經驗告訴我們,進行道德教育內容可以更深刻,更具體。
(1)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要適應大學生學生的特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強課外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課外活動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陣地,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擴充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4.道德理論灌輸和道德實踐體驗相結合
關鍵詞:中職幼師;職業道德教育;問題;對策
目前中職幼師專業面對著較大的發展機遇,同時學前教育也成為了社會所關注的主要內容,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地區經常被報導有各種關于幼師體罰兒童的新聞,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師的職業道德素養不高,而職業道德教育在中職幼師學生畢業之后的工作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職幼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所出現的主要問題
1、首先是學校方面的問題。對于中職幼師學校來說,部分學校在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建設和教學方法上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對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不重視,目前大部分中職幼師專業只是將重心放在技能提升和理論教育上,在職業道德課程上的建設不足。首先,職業道德教育沒有被作為教學的核心,有針對性的列入教學內容當中,一般情況下,學校都將專業技能的學習作為幼師培養的重點內容,對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于職業道德培養這些比較長遠的問題來說,一般作為選修課程草草帶過,同時也沒有道德素質作為衡量學生綜合成績的內容;另外,部分學校的授課教師由于對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重視程度較低,對崗位職業道德的認識較少,并且沒有根據時代的發展來對職業道德教育體系進行相應的更新和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就會相應的較為匱乏。對于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方法來說,普遍較為單一死板,教學的過程缺乏體驗和互動,這就導致職業道德教育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職業道德教育與技能課程不同,職業道德教育更多的需要來自本質的感染和熏陶,加上相應的理論指導,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就目前的職業道德教育來講,其課堂往往以口頭說教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效果較差[1]。
2、社會家庭原因。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對于幼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影響是較為明顯的,在現在的社會的當中,利益分配是主流的價值觀,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這樣的價值觀始終沒有本質的變化,這就持續的影響著幼師學生的心理,使其在道德和利益之間產生相應的矛盾和沖突,加上目前幼師的整體收入和職業地位不高,使幼師學生在這樣矛盾當中很容易失去本性,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同感也會逐漸降低;另外在家庭方面來說,幼師學生的年齡較小,過少的經歷使其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并不深刻,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在遇到心理沖突的時候,往往缺少辨別的能力。
3、學生個人方面的原因。經過相關的調查可以發現,目前幼師專業大部分為女生,這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職業缺少一定的認同感,另外部分幼師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對之后的職業生涯并不期待,部分幼師學生常常以“高級保姆”來形容自己的職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對職業道德的認識程度不深,同時也缺少相應的興趣。
二、改進中職幼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對策
針對以上的敘述,發現影響中職幼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社會、學校和個人方面,所以,需要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分析,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
1、建立完整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職業道德教育對于中職幼師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內容,來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方向,制定相應的職業道德體系,而這種體系的建立,需要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個方面的輔助,其主要方法為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輔,學校內部需要用相應的理論指導和交流體驗來提高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加學生對幼師職業的認同感,同時也需要家庭的輔助,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樣幾個方面的影響下,幼師學生才能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2]。
2、改變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學校應該提高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核心教學內容,列入到教學體系當中,其次,學校應該更新現有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以此來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進行培養;另外,由于中職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職業性,所以說,實踐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梢越M織進行崗位實習,結合校內外資源來進行階段性的職業道德教育。比如,在對職業道德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在不同的時期,需要安排不同的教育內容,在一年級的時候,需要向幼師學生講解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并且安排學生進行幼兒園的參觀和學習,使其建立初期的職業道德觀念;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生在具有一定職業道德觀念的時候,學校則可以安排學生到相應的幼兒園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體驗,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體會職業道德在幼師職業當中的重要性;而三年級則是學生的實踐期,在這段時期當中,學校應當實時觀察學生的動態和思想,并且結合學生的平常表現和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的職業道德教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道德素養,并且盡快適應幼兒教師工作。在這樣三個階段的職業道德培養下,學生不僅能夠對職業道德有著較大的認同感,同時教育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證[3]。
三、結束語
針對目前中職幼師專業的教育現狀,職業道德教育是其中一項重要且困難的教學內容,針對目前中職幼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所出現的主要問題,學校應該多方面結合,并且根據幼師專業的職業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幼師職業的認同感,提高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
作者:郭偉澤 單位:河北省機電工程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楊斌.中職幼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導刊,2013(4):61-63.
【論文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社會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講道德的事情,所以我們要通過對比中西方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發現中國學校在道德教育這方面仍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吸取經驗,促進我國學校的道德教育能更全面的發展,使我們祖國接班人的素質得到不斷地提高。
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
眾所周知,“道德”這一術語源于拉丁語。起初意味著傳統的習慣之意。而“倫理”的源于希臘語,即風俗、習慣、傳統型慣例。所謂“道德”可以界定為:“作為某社會對其社會成員或成員相互間的行為的一種約束,為公眾所認可的規范的總體。它并不伴有諸如法律那樣的外部強制力,而是一種個人的內在的精神力量?!边@就是說,構成社會的人們旨在制約行為的一般公認的規范總體,就是“道德”。然而,這不過是道德的一個側面而已。就是說,作為社會現象和社會來看,道德是那個時代某集團所承認的行為準則的總體。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旨在發展“善”,培養“好孩子”、“好公民”。不過,這種“好孩子”、“好公民”是從社會的角度提出來的主張。從個體角度看,尊重個人、實現人格才是它的目的。降生于世的人,為了生存就必須有基本的能力。但教育教育的目標終究是完美人格的實現。每個人必須對自身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正確的思考、判斷并能付諸實踐。
二、學校的道德教育
在現在的社會中,學校是影響兒童最深的一個地方之一,大部分兒童都是在學校學習到很多知識,并且為以后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兒童在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里的一切都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在人的一生中,不僅僅只有學習知識這一件事情,學會做人比學習知識則顯得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有知識,不講道德,那將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認為,道德的教育才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靈魂。
現代學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道德教育就構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撐整個生命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長,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發展都會受到限制??梢?,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規定了道德教育的統攝性。實際上,居有統攝狀態的道德教育又必然是通過滲透的方式而非依賴于獨立時空展開的。在此問題上還存有誤區,很多人認為,只有安排了單獨的時空,道德教育才會有了現實的抓手,這在實際的學校教育生活中就表現為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活動在時空設置上的沖突。其實,正如德羅布尼斯基所認為的那樣,道德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現象,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侵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道德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種復雜的滲透的方式完成的,而由此產生的影響最終也就變成人的內在穩定的心性品質。
1.西方學校的道德教育(以美國為例)
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與美國國家的性質具有很大的關系。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多民族的國家。美國的年輕,體現出它較少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注重現實,具有進取奮進的特性。美國的多民族,反映出它的多元性文化共存,具有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特點。因此,美國提倡的總的道德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全體國民具有這種特性的美國精神。美國又是一個分權制的國家,各州掌管各自的教育事務。因此,很難整體性地描述出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這是因為在美國根本就能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學校道德教育的大綱或計劃。然而,通過各州教育改革的文獻和對道德教育的規定的及各州學校實施的道德教育方案,也可以大致勾畫出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轉貼于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較注重愛國家、對國家忠誠的教育。美國并不在學校中大張旗鼓地向學生宣傳要愛國、要對國家忠誠,而主要注重的是通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思想意識和基本技能,塑造具有愛國精神或沒有精神的一代人。通過學習沒有政治體制、法律制度、國家行政體制及功能、多元化、國家決策過程以及比較美國與其他類型國家的差別,是學生更好地了解美國的國情。注重通過國際理解、交流等國際主義教育,使學生了解美國在國家上的地位和影響以及其他國家的關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培養有責任心的公民這一目標,在美國的學校中倒是較為明確提出的,并通過專設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人都享有法律上規定的各種文件、義務和責任,懂得尊重他人、遵守各種法律規定、履行自己的承諾等,培養學生具有自我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2.中國學校的道德教育
個人品德是個人在道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自我完善、自覺的和穩定的傾向。個人品德與政治觀點等不同,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容易產生共同的理解,不易產生明顯的分歧。這部分內容即古人“修身”的內容。學校道德教育中的個人品德教育,應進行現代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教育;進行中華傳統美德和文明社會應具備的品德教育。其主要內容是:正直、善良,誠實,寬容。這些品質為人們所公認,并容易在行為中表現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僅僅把這方面的品質看成是對他人生活的適應,而不是主體人生活的需要,那么這種道德就必然是表面的,注重法律的。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炭嗲趭^,珍惜時間,有責任感,堅持不懈是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責任感、有毅力、自制力這方面的品質雖然被教育者認為是重要的,但學生卻并不容易意識到,同時也是最難具備的。這類品德更多地突出了道德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能力,其特點是不易通過短時間的道德行為表現出來,甚至沒有特定的道德行為作為其載體。這方面的品德體現出學生對于其個人行為和個人欲望的控制能力,是內在的。
家庭,是學生的安身立命之地;家庭,也是學生的真情愛意之田。社會在進步,人心更重要;家庭在變革,美德值萬金。家庭美德教育的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珍愛家庭、孝敬父母、勤勞儉樸及文明禮貌的教育。人的生活從家庭開始。教育學生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家人,尊敬、關心父母,聽從他們的教導和指點。無論大中小學生都要參加家務勞動,培養勞動觀點和勞動習慣,珍惜勞動成果。學生有條件的可以勤工儉學,以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教育學生在生活上力求節儉樸素,不追求奢侈享受。雖然有的學生家庭生活條件較好或很好,但還是提倡勤儉樸素,在生活上不要攀比,不要追求高消費;在生活上要互相謙讓,互相照顧,這樣家庭才能安寧幸福。
參考文獻
傳統教師在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采用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僅導致學生對道德教育理論知識掌握薄弱,而且思維逐步固化,學習壓力較大,逐漸削弱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產生心理問題。為了有效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道德教育教師要能夠以教材內容為主,心理健康知識為輔進行融合性教學,從而引導學生能夠在具體實踐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心理,并由此獲得道德教育知識,提高道德教育學習效率,最終達到一舉兩得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如下方式: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選擇上,特別是在班級或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選擇既是個體心理健康的核心,又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礎的健全人格為中心的內容。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為什么活著”“我想參加到班集體中去”等。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從道德教育的視角中尋找一些合理的思想方法,主動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清一些似是而非的價值觀念。最后,每周在道德教育課堂中給學生分享一位道德楷模的事跡,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及心理狀態。
二、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整合
教師在教學中要認識到,道德教育理論唯有結合實踐才能發揮其功效,心理健康不僅存在于課堂之上。因此,教師不可以只將目光局限在課堂上進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獲得感悟,有效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1]。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的鍛煉,學生就能夠真正學會調節心理健康問題,并深刻認識掌握道德教育教學知識,促進個人發展。例如,邀請學生在周末的時候和筆者一起參與了“我是小交警”“我是清潔工”和“綠色環保校衛隊”等活動。學生的道德發展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實現,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從中獲取情感體驗,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責任心,使學生形成“對社會講公德”的美德,成為現代文明情操與道德行為基本一致的社會人。另外,學生參與這些認知性實踐、社會性實踐,能夠獲得和諧發展,極有利于學生形成心胸寬廣、樂觀豁達、進取向上的品質,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配合下進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家庭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環境之一,學生的道德教育觀念常與父母的日常德行相關聯,而家庭情況又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反向作用于學生的道德教育實踐。因而,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還要注重學生在家庭內的表現。因此,教師需要和學生的家長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并和家長形成默契的配合,促使學生在家庭可以獲得和學校同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2]。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定期邀請學生家長進入校園進行交流,并鼓勵家長參與親子活動。學生與家長更多的互動,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態的良好保持也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教師也應定期家訪,深入掌握學生家庭教育狀況,并與學生父母一同制定培養方針,通過家校合作,將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層次地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道德教育教師,要認識到小學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重要性。教師不僅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課余時間進行先進教學理念的學習,而且需要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有效參考班級學生的現狀。由此,學生才能夠在小學階段真正促使自身的道德教育素養與心理健康狀態達到社會的要求,并為今后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作者:王曉莉 單位:蘭州新區秦川鎮保家窯小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道德教育;“和”;解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4-0251-02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長期的文明創造中形成了優良的傳統道德文化和道德規范。今天我們學習發揚其中優秀的傳統美德,加強對公民、特別是青少年的道德修養建設,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我們結合傳統道德規范中“和”的思想談談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問題。
一、傳統道德教育中“和”的本義
“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表達了一種和諧平衡的哲學理念。《尚書?堯典》有“協和萬邦”、“律和聲”,《多方》有“自作不知,爾惟和哉”、“不克敬于和”等記載,可見已將“和”作為一種和諧安定的狀態,也是天下太平的體現?!掇o源》注釋:“和,順也,諧也,平也,不剛不柔也?!薄吨杏埂吩?“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笨梢姾偷谋玖x為協調和諧,適度之義。
“和”在傳統道德教育中,意思有二,一是做出的行為符合規范、節度。這最初來自音樂。如別人唱歌你來打拍子,正好和上,是為中節;發而皆中節,就叫和。就行為來說,符合了規范的要求,就是和。二是指多種不同的成分、因素按照一定的規則和關系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當然,和不是盲目附和,也不是不分是非,更不是無原則的茍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就是此意。在行為處事上,孔子認為和是允許有矛盾、有意見的,但只要能夠在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之下達到統一和和諧即可。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和是一種根本的目的,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內在精神?!岸Y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即可說明這一點。
二、目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不“和”因素
1.道德教育規范不“和”。長期以來,我們的德育效果不明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教育的行為規范不是恰如其分的,內容不具體、不適當,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行為目標不“和”,這使得他們感到很隔膜很遙遠,于是對待教育就無動于衷,德育自然就流于形式了。
2.道德教育知行不“和”。在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中,家長、老師長期以來偏重于知識道理的教育灌輸,忽視行為實踐的落實,忽視對青少年道德品質的養成教育。如在學校常出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往往是“坐而論道,不能起而行”,知行不統一;還有很多家庭,把孩子供奉成小皇帝,霸氣十足,自私任性非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稍不如意還要發脾氣使性子,更不用說道德品質的養成教育了。
3.家庭、學校、社會三教不“和”。在對青少年道德教育實踐中家庭、學校、社會往往是不溝通、不聯系、不協調、不配合,三教不“和”。我們知道,和對于音樂來說,各種樂器和曲調的高低、強弱、快慢、長短、清濁如果能夠和,就會奏出美妙的樂章。和對于做飯來說,各種佐料配合得好,就會做出美味佳肴。那么如果家庭、學校、社會能夠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解決矛盾和斗爭方法不“和”。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父子之間、家庭學校之間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和斗爭問題,這時雙方往往不能和諧統一,拿不出可行的方法來解決,結果矛盾還是矛盾,問題不能得到解決。
三、運用“和”法進行道德教育
以上存在的問題是不利于青少年道德素質的提高,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利于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究其原因就是不 “和”,因此我們在現代的道德教育中就要落實和法思想進行道德教育,具體如下:
1.“和”的德育內容要適當、具體、生活化。落實道德教育就要從“天上”降到“人間”,回到現實;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在“和”字上下工夫,做文章。比如尊敬老師可具體規定為見到老師問好、上課注意聽老師講課、不說話、不做小動作等。從最起碼的、最容易的入手,尋找德育目標與學生內心情感需要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獲得道德體驗和道德進步,從身邊小事做起,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提升學生道德行為能力。
2.“和”的德育實踐活動要大力開展。道德教育過程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知行統一的過程。道德教育要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效果,離不開人們的道德實踐,只有在道德實踐中,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化為內在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質。因此,家長和學校要經常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和諧的道德實踐活動中,比如學??山M織學生到法院考察,體驗公民的責任;到革命紀念地掃墓,提升愛國情感;到敬老院幫老人干活,培養愛心等。
3.“和”的德育要貫穿家庭、學校、社會三教過程之中。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學校要主動和經常性地與社會保持聯系,共同組織開展一些有益于提高廣大青少年思想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參加公益活動,如學雷鋒運動等;家庭也要緊密配合學校的道德教育,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家庭形成其樂融融的和睦團結氛圍,父母起模范作用,上孝父母,下愛子女,善待兄弟姐妹,感染孩子,切實落實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學??山⒌掠W絡,表揚有愛心、善貢獻的感人事跡,鼓勵團結互助、愛集體、舍己為人的行為,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家庭、學校、社會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對青少年的道德素質教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好學生、家庭的好孩子、社會的好公民。
生態道德教育教導人們,不僅人對人的社會行為,而且人對環境的自然行為均要受到倫理評價;不僅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還要恰當地對待人與自然的利益關系,擺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因此生態道德教育將以一種更為寬闊的道德視野,教育和引導人們學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享用自然、享用生活。生態道德還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態道德意識,是現代社會衡量一個人全面素質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在生態德育教育過程中它是圍繞生態平衡、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三個要素展開的。在生態道德教育過程中,通過生態德育理念的灌輸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對自然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學會感恩和尊重自然,履行對自然的責任,節約保護自然資源,樹立綠色生態理念。
生態道德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生態審美意識,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豐富情感,實現對生態美的不盡追求與創造,使學生以生態審美意識引導科學技術和人類實踐,創造出自然美與人造美融為一體的生態環境。
生態道德教育倡導綠色消費理念。生態道德理念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起綠色消費理念,指導學生在購買、使用商品過程中,在節約有度的前提下,追求接近自然,以獲得主體消費的自然美感、健康、安全為指向的一種生態消費方式。其基本消費理念是節約、自然、健康、安全、可持續性。
生態道德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可以是圖片展示形式。這是一種直觀的直接的視覺教育形式,可利用反映當前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現象的圖片,把客觀的事實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圖片展覽,以激發學生生態道德意識。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問題分析
1.虛擬教育內容形式單一
很多學校的虛擬空間的德育內容基本是從傳統德育中照搬過來,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趣味性的內容比較少,很多學生都不感興趣,德育效果非常不理想。
2.道德教育自覺性不強
很多高校并沒有自覺應用新媒體手段來開展大學生道德教育工作。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只有極少數高校建立了專門的德育網站,很多高校都是在校團委等的網絡界面上挪出一小部分用于道德教育,多數是以宣傳為主,很難吸引學生。由于受到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一些德育工作者不善于運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開展德育工作,新媒體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3.大學生道德選擇與自律狀況不良
新媒體信息量大、內容復雜、監管困難,等等。這要求大學生要有良好的道德選擇能力和自律能力。但很多大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和自律能力比較差,很容易受到新媒體不良信息的影響。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1.樹立新媒體教育新理念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道德教育理念已經無法適應大學生德育工作的發展,這主要是有以下原因:第一,新媒體環境相對開放,學生可以接觸到海量信息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味強調傳統德育的一元主導理念,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會與學生的實際相脫節。第二,在新媒體空間內,不同的主體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如果強調教師主體作用,就會打破這種平等,影響互動的有效進行。為此,我們應該以新媒體傳播規律為依據,調整德育的內容、方法等,堅持整體育人和一元主導、包容多樣的教育理念,有效提升新媒體德育的效果。
2.完善新媒體教育內容形式
新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容和途徑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新媒體應該積極拓展德育內容,在保證完成傳統德育內容如法律法規、思想政治理論、身心健康以及道德規范等之外,還要增加新的德育內容,如信息素養教育、媒體文明教育等。此外,還要創新德育的途徑,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首先,新舊媒體之間應該廣泛合作,將媒體的德育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其次,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讓大學生能夠正確篩選和運用媒介信息;最后,建設現代倫理規范,引導和約束大學生的道德行為,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自律精神。
3.創新新媒體教育隊伍建設
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推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道德教育隊伍建設是非常關鍵的。大學生道德教育隊伍包括政府、新媒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學校這三個機構的相關人員,這三個機構的人員分別存在信息化水平低、德育意識淡薄等諸多問題,這會對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造成阻礙。因此,應該強化道德教育隊伍建設,宣傳、教育等部門應該對相關人員加強信息化教育;幫助以社會網站為主的新媒體企事業單位的相關人員更好地認識德育的重要性,發揮新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有針對性地提高道德教育隊伍的整體素質,更好地為大學生德育工作服務。
4.健全新媒體教育評價機制
傳統德育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的德育評估來實現的,這種評估方式針對的是學校,但是卻沒有對社會德育和家庭德育進行評價,久而久之,社會和家庭對大學生德育的重視程度降低,大學生的德育工作基本都由學校來承擔,這在無形之中會降低德育效果。為此,應該完善德育評價體系,實現政府、學校、社會以及家庭合作共育,推動大學生道德教育科學發展。
總之,新媒體的發展為大學生思想德育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各高校應該在廣泛應用新媒體開展德育的同時,提高學生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克服新媒體帶來的諸多問題,提高德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