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40: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臨床醫學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20世紀50年代末,一些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逐漸成為這些國家及地區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患者的增多,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壓力,急切需要政府、社會做出相應的應變措施,全科醫學應運而生。全科醫學主要面向社區與家庭,是融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及人文社會學等的一門綜合性醫學學科[1]。全科醫學不僅是疾病診治的研究,還是對疾病的病因預防、康復保健、人文關懷等一系列的研究。隨著醫學文化體系及醫學模式的進一步發生轉變,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成為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2]。該模式不僅認識到病人因素,還考慮到病人的環境因素以及由社會因素帶來的對疾病的影響。全科醫學于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入國內,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大高等醫學院校及三甲綜合醫院起步與發展[3]。由于我國人口數量眾多,全國各地的基層醫院對全科醫生需求越來越大,出現了全科醫生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全科醫學經過幾十年的摸索與發展,我國培養全科醫生的主要模式為“5+3”,即5年的臨床醫學教育+3年的全科規范化培訓,還有基礎醫療衛生人員通過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后獲得全科醫生的執業資格等培養模式[4]。想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全科醫生,全科醫學的教育體系尤為重要。我們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教學的經驗,總結全科醫學教育與臨床醫學教育之間的區別,提出不同的看法,為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建言獻策。
一、全科醫學教育與臨床醫學教育的區別
(一)教學的目的和對象不同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我們要清楚以下幾個問題:我們的教學對象是誰,我們面對的學生基礎水平怎么樣,我們將培養出什么類型的學生等。臨床醫學專業性強、臨床醫學教育實用性強,因為我們培養的對象是臨床醫學生,畢業后主要進入二級或三級的醫院工作,這些醫院的病人大多數從基層醫院轉診而來,他們的病情有的危重,有的疑難,這要求臨床醫生的臨床理論知識扎實深厚,學以致用,從容處理這些疑難危重病人。而全科醫學的教學主要面對的人群是全科醫學生,無論是“5+3”教育模式,還是全科醫學轉崗培訓方式,完成結業后服務的對象是社區和家庭,主要的工作任務是預防保健、疾病防治等,治療的疾病多為一些常見病與慢性病。全科醫學生要求掌握臨床知識的廣度,不要求其深度,整體上看全科醫學生對臨床醫學知識的掌握度要求更高,對于一個全科醫學教師來說,要求掌握臨床醫學知識更全、具備的教學能力更強,全科醫學教師不僅要帶動學生掌握醫學專業知識,還要幫助學員掌握分析疾病發生發展的前因后果、影響疾病的環境社會因素,才能全面地處置病人、合理地預防疾病的發生。
(二)教學內容和方式的不同
臨床醫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將臨床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包括內外婦兒等各門學科的知識點。臨床醫學教學方式主要通過面授。臨床醫學教學首先通過理論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各個學科的縱向知識,然后是學生進入臨床科室見習、實習,進行臨床醫學實踐。全科醫學教學與臨床醫學教學的主要區別在于教學內容上的不同。全科醫生培養一般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全科醫學理論學習,主要內容為全科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腫瘤學、計算機基礎等;第二階段為內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皮膚科學、康復醫學等臨床專業理論學習;第三階段為社區實踐[5]。全科醫學的教學方式也不同,雖然全科醫學教學理念由臨床醫學教學發展而來,全科醫學教學大多通過面授方式講解理論知識,但是全科醫學教學發展至今已數十年的歷程,目前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如以病例導向討論學習、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轉課堂學習法、全景式教學、慕課形式教學、社區學習等[6-9]。這些新穎的教學方式不僅減少了教師的備課時間,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課前預習理論知識、課間激烈討論或者是辯論,最后通過老師的總結方式加深和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會快速輕松適應這種教學方式,這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全科醫學教育的現狀
全科醫學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醫學教學,教學的進步才有醫學教育的發展。然而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國家政策傾斜、政府宣傳,學校、教師對全科醫學的重視力度,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識等。全科醫學教育的現狀與不足具體有以下方面。
(一)國家的政策支持
國家一直重視全科醫學的建設,目前全科醫學建設有長足的進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學基地以舊改新、設備設施陳舊以及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全科醫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全科醫學發展初期沒有更好的落腳點,全科培訓基地選址偏僻,教學設施陳舊。在全科醫學發展初期,人們的普遍認識是全科醫學帶來的經濟效益不高,從而全科醫學的發展在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及醫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視。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國家出面,國家加大資金的投入用于基礎建設,并予以政策性傾斜,降低報考全科醫學的考生錄取門檻、畢業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對全科醫學科的大力宣傳,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全科醫學前期建設投入是巨大的,全科醫學對人類生命健康、社會進步將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對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視
部分高等醫學院校比較重視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培養與投入,全科醫學教育相對薄弱。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講授方式仍然是全科醫學教學的主流。以板書、幻燈片形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樣會存在諸多弊端,如學生不能抓住學習的重點、注意力不集中、課后容易遺忘知識點等情況。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理論課教師大多為中級以上臨床醫師經過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合格后上崗教學,教學過程或多或少采用臨床醫學教學思維上課,缺乏全科醫學的全局觀與大局觀,影響全科醫學的教學質量。全科醫學教學的發展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引入新的教學方式才可能使全科醫學教育突飛猛進地發展。
(三)全科醫學生的認識
全科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科認識不足,對全科醫學的學習價值觀理解不深刻,對于自己的未來發展沒有很好的規劃。有研究發現,定向全科醫學生職業成熟度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較高者僅約13.0%[10]。由此看出,一門學科教育不僅要有對學生理論技能的培訓,還要有思想政治的培養。全科醫學的思想教育對一名全科醫生尤為重要。全科醫學生要轉變傳統的臨床醫學思維觀念,學生需要熱愛和充分理解全科醫學這門學科,全科醫學更多是服務于社區與基層,走家串戶、建立健康檔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實際是保障人類健康的偉大事業。
三、全科醫學教育的未來發展與需要
(一)對全科醫學教育事業的重視
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教育事業的基礎,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根據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建設多層級的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包括三級醫院、縣級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2010年6月國家印發了《關于發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計劃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醫學人才。2011年7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發展目標。經過正規系統培訓以及定向性培養安排,目前全科醫學教育初見成效。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學科發展需要注重全科醫學教育的師資培養。“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新的學科發展之初,教師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醫學師資的綜合能力是培養高素質全科醫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師資隊伍主要來源于高校全科醫學基礎課教師、臨床教師和全科教學基地教師。作為獨立單位的教師,在承擔全科醫學教育工作中有著各自的優缺點。一些教師從未接受過系統、全面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且缺乏全科醫學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導和培養學生的全科醫學思維。我們需要通過制訂優惠政策、創建良好的教育環境、引進全科醫學人才等措施來加強對全科醫學師資隊伍的建設。腫瘤學、計算機基礎等;第二階段為內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皮膚科學、康復醫學等臨床專業理論學習;第三階段為社區實踐[5]。全科醫學的教學方式也不同,雖然全科醫學教學理念由臨床醫學教學發展而來,全科醫學教學大多通過面授方式講解理論知識,但是全科醫學教學發展至今已數十年的歷程,目前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如以病例導向討論學習、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轉課堂學習法、全景式教學、慕課形式教學、社區學習等[6-9]。這些新穎的教學方式不僅減少了教師的備課時間,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課前預習理論知識、課間激烈討論或者是辯論,最后通過老師的總結方式加深和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會快速輕松適應這種教學方式,這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全科醫學教育的現狀
全科醫學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醫學教學,教學的進步才有醫學教育的發展。然而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國家政策傾斜、政府宣傳,學校、教師對全科醫學的重視力度,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識等。全科醫學教育的現狀與不足具體有以下方面。
(一)國家的政策支持
國家一直重視全科醫學的建設,目前全科醫學建設有長足的進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學基地以舊改新、設備設施陳舊以及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全科醫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全科醫學發展初期沒有更好的落腳點,全科培訓基地選址偏僻,教學設施陳舊。在全科醫學發展初期,人們的普遍認識是全科醫學帶來的經濟效益不高,從而全科醫學的發展在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及醫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視。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國家出面,國家加大資金的投入用于基礎建設,并予以政策性傾斜,降低報考全科醫學的考生錄取門檻、畢業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對全科醫學科的大力宣傳,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全科醫學前期建設投入是巨大的,全科醫學對人類生命健康、社會進步將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對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視
部分高等醫學院校比較重視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培養與投入,全科醫學教育相對薄弱。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講授方式仍然是全科醫學教學的主流。以板書、幻燈片形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樣會存在諸多弊端,如學生不能抓住學習的重點、注意力不集中、課后容易遺忘知識點等情況。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理論課教師大多為中級以上臨床醫師經過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合格后上崗教學,教學過程或多或少采用臨床醫學教學思維上課,缺乏全科醫學的全局觀與大局觀,影響全科醫學的教學質量。全科醫學教學的發展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引入新的教學方式才可能使全科醫學教育突飛猛進地發展。
(三)全科醫學生的認識
全科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科認識不足,對全科醫學的學習價值觀理解不深刻,對于自己的未來發展沒有很好的規劃。有研究發現,定向全科醫學生職業成熟度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較高者僅約13.0%[10]。由此看出,一門學科教育不僅要有對學生理論技能的培訓,還要有思想政治的培養。全科醫學的思想教育對一名全科醫生尤為重要。全科醫學生要轉變傳統的臨床醫學思維觀念,學生需要熱愛和充分理解全科醫學這門學科,全科醫學更多是服務于社區與基層,走家串戶、建立健康檔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實際是保障人類健康的偉大事業。
三、全科醫學教育的未來發展與需要
(一)對全科醫學教育事業的重視
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教育事業的基礎,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根據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建設多層級的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包括三級醫院、縣級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2010年6月國家印發了《關于發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計劃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醫學人才。2011年7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發展目標。經過正規系統培訓以及定向性培養安排,目前全科醫學教育初見成效。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學科發展需要注重全科醫學教育的師資培養?!皫熣撸詡鞯朗跇I解惑也”,一個新的學科發展之初,教師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醫學師資的綜合能力是培養高素質全科醫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師資隊伍主要來源于高校全科醫學基礎課教師、臨床教師和全科教學基地教師。作為獨立單位的教師,在承擔全科醫學教育工作中有著各自的優缺點。一些教師從未接受過系統、全面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且缺乏全科醫學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導和培養學生的全科醫學思維。我們需要通過制訂優惠政策、創建良好的教育環境、引進全科醫學人才等措施來加強對全科醫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爭.淺談全科醫學概論教學的體會[J].青年時代,2016(21):173.
[2]湯志萍,黃婉霞,王富云.現代醫學模式對我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啟示[J].中外醫學研究,2014(32):153-155.
[3]徐靜,周亞夫,葛運運,等.國外全科醫學教育和全科醫生培訓情況分析及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7):3155-3158.
[4]王良君.關于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9):5-6.
[5]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我國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創新研究”成果報告[J].大學(學術版),2012(4):84-89.
[6]齊殿君,張聯紅,王爽,等.“以病例為中心、問題為基礎、社區為導向”全科醫學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4):418-420,424.
[7]陳英,趙磊.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全科醫學基本方法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18):195-197.
[8]楊琳琳,謝軍,王大明,等.全景式教學在全科醫學臨床教學中的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0,19(7):847-851.
[9]陳沁竹,徐王國,王燕.慕課結合傳統教學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10):1013-1017.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主要通過學習預防醫學課程來了解和掌握疾病的預防知識,大體分為兩種模式:(1)以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營養衛生和統計學方法為主要內容的“大公共衛生”教學模式,教材采用全國高校統編規劃教材《衛生學》,本質是預防醫學專業課“三大衛生”的壓縮版;(2)以“三大衛生”和流行病學、統計學方法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模式,教材為全國高校統編規劃教材《預防醫學》。綜觀國內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現狀,無論選用上述哪種教學模式,其教材和課程設置都不能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1)教材內容很難體現臨床醫學專業的需要,學和用難以有機統一;(2)全科醫學、社會醫學、循證醫學、康復醫學、健康管理學等內容在教學中涉及較少或不涉及,不利于培養學生預防醫學的群體觀、診斷疾病的整體性思維、社區預防和慢性病防控的理念;(3)教學以大課理論講授為主,案例教學、實驗課與社區實踐太少或缺乏,學生學習預防醫學知識的興趣不大、主觀能動性不強,多數為了完成學分而學習該課程。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仍普遍存在重臨床、輕預防,重“治現病”,忽視“治未病”的現象,致使臨床醫學生難以從“以診斷和治愈疾病為中心”的理念中解放出來,更談不上樹立“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
2我國醫療機構中臨床醫生實施健康教育的現狀
長期以來,預防醫學理念難以融入臨床診療的理論與實踐之中,導致臨床醫學與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難以融會貫通,有機結合,以致在醫療機構的臨床常規工作流程中缺乏或者很少涉及健康教育內容。大多數臨床醫生認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是自己的職責,而實施健康教育相關的預防措施與己關系不大,導致臨床醫生不能承擔向社會提供整體衛生服務的責任,醫療機構也難以完成集預防、診療、康復和保健為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功能。這可能是導致我國在某些慢性病防控上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80%的腫瘤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新發胃癌患者中,僅30%左右為早期胃癌(日韓為85%),5年生存率為65%(日韓為95%以上),提示我國胃癌防控水平明顯落后日本與韓國。此外,我國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控制率均很低,嚴重影響了對這些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此現狀的成因眾多,但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以健康為中心”、“預防重于治療、防治結合”理念長期缺位,導致涉及預防醫學的課程設置不能與時俱進、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建設滯后等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3教學改革的初步設想
3.1強化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調整優化現有課程設置體系
在抗擊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型傳染病過程中,所暴露出的我國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特別是醫護人員預防意識欠缺、應急處理不當以及感染率高等問題,迫使我們不得不對我國醫學院?,F行的預防醫學教育進行認真而全面的反思。臨床醫學專業主要培養與疾病作斗爭的一線醫務人員,他們除了診治疾病外,還應具備及時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因此,臨床醫學專業應以培養防治結合的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為目標,以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改革現行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將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等內容進行合理安排、使之相互滲透、交叉、有機整合;使臨床醫學生在校期間除疾病診治外,還能系統了解個體預防、群體預防、三級預防、疾病監測以及疾病相關危險因素控制等預防醫學相關知識,牢固樹立以健康為中心,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觀念,培養醫學生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的能力,為畢業后能夠勝任整體衛生服務工作奠定基礎。
3.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型預防醫學教師
教師是創新教育的具體執行者,在創新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創新型教師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學成果,將其積極應用于教學中,并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的教師?;跁r展對臨床和預防醫學教育的要求,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的創新型教師必須是能夠不斷將預防、控制疾病,保護增進健康,延長壽命的最新科學技術成果,結合臨床診治經驗運用于教學之中,并不斷總結與完善教學方法的教師。可見,創新型預防醫學教師隊伍建設應該遵循預防與臨床并舉,防治結合的原則,逐步改變傳統的純預防醫學背景的師資結構,建設一支具有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和社區衛生服務等專業交叉或職業背景的創新型教師團隊。
3.3加強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建設,增強醫學生的疾病預防觀念
我國的醫學七年制教育始于1988年,由各醫科院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其錄取分數線穩居中國醫大各招生專業榜首,且呈連年攀升之勢。同時根據國家制定的七年制學生培養目標,各校也制定了具有政策傾斜性的教學培養計劃,如中國醫科大學,醫學課程使用英語授課并用英文考試;采用中文統編和外文兩套教材并行教學;各學科都配備最強的師資力量;進入碩士專業選擇階段時配備各附屬醫院強勢學科的優秀帶頭人擔任研究生導師。同時為保證英語教學的順利實施,學校要求全部七年制學生在大一下學期和大二上學期分別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此外還安排大學英語精讀、泛讀課程,全面講授TOEFL英語的詞匯、聽力、閱讀理解等,保證七年制學生的英語水平[1]。七年制這種集中優勢資源扶植重點的培養模式成為許多醫學院校的辦學指導方針,同時各醫學院校根據自身資源與特點,也逐漸總結出一套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如華中科技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11種教學與教學管理運行方式、3種教學管理方式、2種辦學特色,簡稱“11•3•2”的七年制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在教育部組織的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中,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2]。山東大學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優化課程設置、改善教學資源配置、精簡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出的學生人文社科知識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科學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強,參加工作后適應性強、進步快、發展潛力大,深受用人單位歡迎[3]。
隨著七年制教育模式的普遍開展,我國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已經形成雙語教學、雙語測試、滾動淘汰的專業教學特色。帶教教師一致反映七年制學生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強,雙語教學的知識接受狀況良好,不論是階段性考核還是綜合測評七年制成績都令人滿意。從前十屆七年制畢業生的畢業去向看,大部分就職于省級及以上大型臨床醫療機構,部分畢業后直接出國深造,少部分在大六時考取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臨床醫學博士。從事臨床工作的畢業生大部分很快成為本學科的青年骨干,其中一些目前已成為專家級學術帶頭人;部分已走上醫院或大學的領導崗位,成為專業和領導能力兼備的新生代管理人員;還有少部分畢業生轉行從事商業、金融、IT等行業,不論他們身在國外或國內,也不論他們從事工作的性質,七年制畢業生都表現突出、成績斐然,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好評,被認為具有適應未來科技競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4]。
一項為了客觀評估七年制畢業生的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七年制畢業生在醫療、教學、科研等諸多方面都比五年制畢業生有較強優勢,特別體現在教學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和邏輯性、運用新技術能力、科研意識、掌握前沿科學知識深度、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相關學科知識面、外語水平等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本科生有優勢[5],這說明本碩連讀七年一貫制是培養高級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與綜合大學合并之后,可以建立人文、理醫結合培養高級醫學人才的最佳模式,使學生在校內學到相關的多學科的知識,這是以前不可能辦到的。1995年在我國首批七年制學生畢業之際,教育部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工作檢查和評估,七年之后的2002年又進行了第二次檢查評估。二次評估的結果與第一次相比顯示我國的七年制醫學教育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七年制教育獲得進一步發展、辦學模式特色突出并呈現多樣化的特點等一系列成果[6]。
二、醫學七年制教學的發展與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七年制醫學教育的辦學規模也迅速擴大,開辦院校由最初的15所發展至超過半百,年招生人數也由1988年的數百人發展至近萬人。招生規模的擴大造成了生源素質的參差不齊,學生上課效果不如擴招之前的生源,尤其是地方性單科醫學院校由于存在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管理等因素的制約,嚴重影響著臨床七年制學生培養的質量[7]。雖然在招生方面與五年制相比仍有優勢,但是隨著八年制臨床醫學博士的擴招,同時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醫療環境惡化等狀況的影響,醫學在本科生學習的熱門專業地位有所下降,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在高考專業的橫向競爭力明顯削弱;受學校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所限,七年制從基礎授課到臨床實踐的資源優勢地位也不再突出;隨著省市級以上大型綜合醫院人員趨向飽和、醫務工作者的學歷普遍提高、畢業生逐年增多,七年制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優勢有所下降;另外七年制的培養目標和學制特點決定了其專業課程學時和臨床實踐時間偏少、科研水平不高,因此與統招5+3的碩士相比在選擇研究生課程和導師方面沒有優勢。此外用人單位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七年制畢業生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基本功方面尚待加強,在協作精神、人際交往等方面也有不足,特別表現在敬業精神、對病人態度、協作精神、應急能力、臨床基本操作、臨床技能嫻熟程度、師者操行、貫徹大綱精神、調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5]。
三、醫學七年制教學未來之路
針對以上醫學七年制教學出現的問題,結合我國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筆者對今后醫學七年制的教學進行了以下思考:
1.依托綜合性大學優勢,進一步推進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與國際接軌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梢钥紤]推廣八年制醫學博士的教學模式,與國外的M.D.(MedicalDoctor)概念接軌。近年來我國教育部在少數擁有綜合實力優勢的醫學院校已經嘗試推廣八年制醫學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八年制頗受有志于臨床工作的學生青睞,畢業生也很受用人單位的認可。
2.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師資與學科優勢,進一步加強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教育,優化課程結構,開設各類選修課,強化素質教育。
1.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環境的總體得分情況表2顯示本校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環境總分及五個維度得分均處于評分標準中較好這個檔次。5個維度的平均得分率均高于70%,說明本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教育環境各維度的知覺較高。
2.臨床醫學教育環境知覺高于4分和低于3分的單項表3顯示第2、12、15項高于4分;第4、17、25項低于3分(其中4、17、25項為反向記分,即分數越高表示越反對這個說法;分數越低表示越贊同這個說法)。
二、討論與對策
1.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教育環境知覺的總體感受表2顯示,教育環境總分為179.59±19.40,得分率71.84%,說明本校教育環境總體處于較高水平,學生對教育環境總體上比較滿意,這與單天明等研究結果一致。教育環境中各維度的得分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教師知覺、學習知覺、環境知覺、學術自我知覺、社交自我知覺。其中學生對教師的知覺得分率最高,社交知覺得分率最低。這可能是由于本校教學管理者積極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教學課程質量評價、教師測評、教學方法改革、教育問題評議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管理,促進了學生與教師的主動溝通并使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能夠根據反饋信息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本校采用視頻教學、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更多與教師交流的機會,拉近了師生距離,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社交方面的自我知覺相對較低,這可能是由于高校學生來源廣,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和地區差異顯著,加之醫學生的時間精力不足、自我意識強化等原因,使得學生在社會交往上面臨不少困難。調查中發現臨床醫學生的心理壓力大,迫于考試壓力、考研及就業壓力使得較多醫學生大部分時間都集中在課本知識的學習上,而社交娛樂的時間相對較少,從而與人交流溝通的時間相對較少。這提示高校要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引導學生培養社交能力,提高學生的社交藝術。
2.臨床醫學教育環境處于優勢的單項表3中高于4分的單項顯示,在教師知覺的維度里,學生認為教師知識豐富,能掌握大量的有效資料,把握有效信息,使課堂容量變大,從而學生的視野隨之開闊。另外,教師豐富的基礎知識可以隨時應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的觀點加以引導,使課堂效率提高。在環境知覺維度里,學生認為學校嚴格按課程表安排教學,這可能與本校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而聘請高職稱、高年資的教師或教管人員成立督導組有關。督導專家深入教學第一線,不定期檢查授課計劃、隨堂聽課、與師生交流、抽查實驗作業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教學過程,嚴格把關教學進度。在社交維度里,學生在學校有一些好朋友。而表2顯示學生社交知覺相對較低,這說明學生在學校中的好朋友是他們主要的社會交往,這與王建等研究結果一致。這提示高校90后已成為校園學生的主體,這批學生代表著獨立性、多樣性與差異性日益增強,貼近實際,充滿時代信息的校園文化生活才能滿足學生發展成才的需要。高校可以增加文化藝術類、科技創新類、實用技能類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生命力,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臺。
3.臨床醫學教育環境處于劣勢的單項表3中低于2分的單項顯示,在學習知覺的維度里,學生感到太疲倦而無法用心學習課程,并且教學過分強調死記硬背。說明學生學習策略存在問題,學習感到疲憊而學習效果不佳。大學課堂信息量大,難度高,有的學生繼續延用高中的學習方法,對大學的選修課、必修課、考察課不知如何合理分配時間,如何用力,而無法明確學習目的;也有一些學生平時學習放松,考前瘋狂突擊,勉強過及格線,學習動機不強,自我效能感偏低。這就提示高校教師和學生都必須認識到學習動機、學習策略重要性。
1.1農村基層衛生資源狀況
《2009年福建省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顯示,2009年末,我省衛生機構總數6984個(含個體診所,不含村衛生室),衛生機構床位總數104189張,衛生技術人員12744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1957人,注冊護士47604人。全省共有鄉鎮衛生院877個,床位22013張,占全省衛生機構床位總數的21.13%;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0646人,占全省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16.20%,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966人,占全省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17.26%;注冊護士5752人,占全省注冊護士總數的12.08%;其中中心衛生院153所,床位7273張,衛生技術人員6356人。我省共有村醫療點19627個,執業(助理)醫師1717人,注冊護士266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8192人。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農村基層衛生資源的普及率較低,衛生人力不足問題突出。
1.2農村基層衛生人才構成情況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2008年,我省鄉鎮級衛生機構的人員以中專學歷為主,占54.83%,大?;蚋呗殞W歷的占19.91%,無學歷人員占21.52%;鄉鎮級衛生機構的人員以初級職稱為主,占63.53%,鄉鎮衛生院取得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僅占14.85%,無職稱人員占20.62%。全省衛生人員以年齡在40歲以下的為主(達60.95%),省級和地市級衛生機構年齡在40歲以下的衛生人員占65.00%左右,而縣區級和鄉鎮級衛生機構衛生人員的比例在58.00%左右,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鄉鎮級衛生機構學歷層次和職稱等級偏低,無學歷和無職稱人員還占有相當比例,整體素質較低,人員隊伍相對老化。
2原因分析
2.1城鄉二元差距致使衛生資源分布不平衡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陸續出臺,農村基層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各項基礎條件大幅改善,交通、生活日益便利,城鄉差距越來越小。但城市聚集優質資源的效應,致使優秀人才在農村基層“留不住”[3],城鄉衛生資源的差別依然很顯著。
2.2醫學生自身定位不準確,就業期望值過高
雖然我們在招生宣傳、新生入學和就業指導時一再強調,臨床醫學專業??平逃饕囵B的是面向農村基層的醫學專門人才。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醫學生擇業觀念陳舊,追求優越、舒適、便利的城市生活,擇業定位在城市、醫院及經濟效益好的單位,有的醫學生寧愿放棄所學專業,也不愿到農村基層就業,人為造成醫學生“下不去”。
2.3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缺乏配套的人才培養措施
剛走出校門的醫學生充其量只能是“半成品”,臨床知識技能不熟練,普遍缺乏臨床工作經驗。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本身就缺乏高水平的臨床帶教醫生,且病源、病種及基本醫療設備也相對不足,這就無法給這些剛畢業的醫學生提供繼續教育和培養的條件,即使把新畢業的醫學生招進來了也“用不上”,還可能影響這些醫學生的成長、進步和發展。
3建議
3.1堅持政府主導,建立面向農村基層臨床醫學生訂單定向培養制度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決定從2010年起,連續3年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這是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對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從現階段農村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情況來看,這一政策的覆蓋面還必須進一步擴大,并且延續推行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從根本上緩解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才匱乏、素質不高的問題,確?;菁皬V大農村基層。這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認真貫徹落實好這一政策措施,結合區域衛生規劃,研究制訂農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計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組織實施好農村衛生人才的訂單定向培養工作,為農村基層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適宜衛生人才。
3.2建立全科醫生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基層臨床醫生規范培訓
面向農村基層的臨床醫學生要按全科發展方向培養,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臨床能力培養,以適應農村衛生工作的需要[4]。各級政府要設立全科醫生培訓專項經費,保證全科醫生培訓工作的經費投入,依托二級以上醫院建立一批功能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對農村基層現有臨床醫生實施全科醫生崗位培訓、骨干培訓,同時組織開展全科醫生培養,保證新畢業醫學生經規范培訓后進入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提高農村基層臨床醫生的能力素質和水平[5]。
3.3推行縣鄉聯動、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拓寬農村基層
醫務人員交流發展空間針對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人事關系收歸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h級衛生行政部門按職責負責鄉鎮衛生院人員、業務和經費的管理,在縣級機構編制、人事行政部門宏觀管理、指導和監督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鄉鎮衛生院人員進行調配和交流。鄉鎮衛生院依照衛生行政部門的委托履行本轄區內衛生管理職責,在向農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的同時,承擔對村衛生所的業務管理和指導職責。
我們的研究重點就是關于情商理論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問題,了解當前臨床醫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探討情商理論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實現途徑,推動臨床醫學教育改革深入發展。
情商理論臨床醫學教育醫學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臨床醫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醫生的個人品德、處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臨床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情商理論作為個人品德塑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被逐漸的應用到臨床醫學教育事業之中,為培養全面合格的臨床醫學接班人提供公共先進德爾教育方法和理念,促進臨床教育實踐的發展。
一、情商理論的內涵
情商是情感商數的簡稱,又被稱之為情緒智能,最早于1990年由美國新罕布什爾和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薩羅維和梅耶教授提出的,后經過美國心理學家戴尼爾·高爾曼的發展運用逐步形成了現在意義上的EQ理論,并將其以通俗的方式編繪成了《情緒智能》一書,EQ理論從此應運而生。
在高爾曼的EQ理論中包括五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自我覺察力,即認識自我情緒的能力;二是駕馭自我情緒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勵的能流利;四是覺察、識別、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五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目前情商理論已經具備了非常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應用案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針對當前臨床醫學教育的現狀,引入情商理論的理念和方法,并用情商理論輔助臨床醫學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當前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在鍛煉學員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
情商是人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素養之一,能夠幫助他們正確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當前很多的醫院都發生過各種的醫療糾紛問題,這雖然有可能是由于醫療事故所引起的,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很多醫生在與患者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方面存在著缺陷??偟膩碚f,目前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在鍛煉學員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醫學生在醫患溝通能力上存在不足。在臨床醫學領域中,與醫患者之間建立維護良好的關系,與他人收集和共享信息,以有效的幫助病人緩解病情、穩定家屬的情緒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相關資料顯示,因醫患溝通不良或是障礙引起的醫療糾紛中,35%是由于醫務人員不恰當的溝通所導致的。而當前我國的教育實際在培養醫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上并沒有有力的措施,很多的醫學生不夠正確的了解患者的情緒和心理,不掌握醫患溝通的藝術和技巧,因而無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二)臨床教學方法和醫風醫德教育在實踐中存在不足。醫風醫德教育對于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導向,培養學生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醫學高校在一方面的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政治色彩濃厚,不能夠正確的培養醫學生的得到品行,對于臨床領域了解不足。
(三)臨床醫學生存在特殊的情緒心理問題。醫務人員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常見的情緒心理問題與普通勞動者之間相比具有其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人格偏態等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學生時期的情商學習是今后工作崗位上解決壓力和心理問題的重要措施,若是處理不慎將可能會引起更為復雜的心理問題。
三、情商理論用于臨床醫學教育的實踐方法
情商理論是一個較新的概念,隨著專家學者的不斷完善發展,它已經被逐漸的推廣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了顯著的效果。在臨床醫學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應用好情商理論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應用EQ理論。在臨床醫學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對情商理論的應用綜合的進行把握,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促使廣大的學生能夠積極的思考、大膽的質疑,真切的感受教師的熱情與希望,鼓勵學生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奮進。
(二)及時關注臨床醫學生的情緒心理問題。醫務人員的情緒問題重在預防,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越的外在環境,引導學生正確的把握自我的情緒,緩解負面的情緒,從而使學生逐漸的構建起一套適用于自身的完善的情緒疾病預防技巧,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適應臨床醫療崗位。
(三)對學生進行EQ理論及方法的教育。教授EQ理論不單單是讓學生完善自我人格,正確評價與接納他人,更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學會與患者、病人家屬及同僚之間的溝通,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能夠從容的面對各方面的問題,正確地處理醫患之間的關系,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的發生。
四、結語
縱觀高等醫學教育體系,臨床教學階段是最容易產生沖突和矛盾的教學環節。在此教學階段,醫學生需要逐步開始進行直接專門針對患者的臨床醫療工作。關于醫學生在臨床實踐操作過程中的具體的工作范疇是哪些,沒有明確的規定在我國當前法律中有所體現。當前的臨床教學要求都是根據醫學教育培養方案和臨床教學大綱制定的。如進行規范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練習書寫規范大病歷、基礎臨床實踐操作、標準醫療文書的書寫等。醫療工作以及何種程度的醫療操作是醫學生可以承擔的,我國目前的醫療法律法規中沒有做出具體規定。當前臨床醫學生醫療工作范疇上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醫學生在緊急醫療出現的情況下能否擁有處置權;法律是否認可醫學生書寫的醫療文書的效力;一些應由執業醫師進行的醫療診療操作如由醫學生承擔是否得到法律的允許。目前的法律法規中關于以上問題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能否在法律的保護下進行合理合法的臨床教學對于醫療效果與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這樣的問題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也會為醫患糾紛的產生埋下禍根。
2相關醫療法律法規現狀分析
分析相關的法律法規,臨床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對象有主體有不同。這樣的情況決定了不同主體在醫療活動中醫療責任的承擔是有著顯著的差別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都明確了何種類型何種級別的醫療工作者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臨床帶教教師在醫療過程中的權利以及義務都是有詳細全面的法律法規作為標準的。但是,醫學生在臨床學習期間進行的醫療活動是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和保護的,只有通過對學生的醫德醫風、醫學倫理都方面的教育來規范醫學生的行為,這樣的約束力度和保護力度顯然是不夠的。技術含量高、風險大是臨床醫療工作的一大特點,風險因素存在在醫療診療活動的各個方面。衛生部、教育部聯合頒發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在醫學教育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生的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經鑒定,屬于醫方原因造成的,由臨床教學基地和相關醫療機構承擔責任。因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指導不當而導致的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臨床帶教教師或指導醫師承擔相應責任?!痹谂R床教學過程中出現違反醫療規章制度的行為,其臨床教育基地和臨床帶教教師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也給臨床教師與臨床教育醫療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3臨床教學管理針對現狀的對策
3.1加強醫德醫風
教育當前,在醫院實習的學生為獨生子女的居多,不善于與人溝通、不會主動關心旁人、缺少人文關懷、以自我為中心成為了他們的通病。在對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與臨床能力培養同樣重要的是醫德醫風的教育?!氨WC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全心全意服務于患者”是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過程中最為基本的職責。臨床醫學教育要將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教育貫穿始終,不斷強化意識,不斷規范行為。臨床帶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言傳身教,要在進行實踐操作教學過程中同時進行醫德醫風教育。選擇臨床帶教教師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過硬的思想素質,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情操,使醫學教育盡可能的與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講課過程中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潛移默化的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臨床帶教教師要以身作則展現嚴謹的工作作風,充分利用臨床教學過程中的示教機會以身作則,保持和諧的醫患關系,提倡學生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樹立良好醫德醫風觀念。要讓學生理解作為醫生所必須具備的社會責任感,救死扶傷、解決患者的病痛是醫生的天職。在醫學生準備進入臨床實踐學習階段之前,首先要讓其樹立感恩之心,要感謝為我們提供學習平臺的患者,患者不是臨床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道具而且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特別教師,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到知識與技能。尊重患者才能獲得患者的信任、理解與支持,才能有機會成長為優秀的醫療工作者。
3.2強化法制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