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能源動力專業就業方向
時間:2023-09-25 11:4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能源動力專業就業方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能源與動力工程 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253-02
能源動力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迅猛發展,化石能源日趨枯竭,能源短缺以及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證能源的可持續供應,對能源科技提出了新的挑戰。能源科技發展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專門人才。高等學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應不斷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內容優化,為能源動力行業培養出滿足行業要求的專門人才。根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以及行業發展趨勢,中國礦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優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成文,與同行交流。
一、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面臨的挑戰
1.能源動力學科領域的拓展對人才知識結構提出了新要求
2012年,教育部對本科專業的招生門類、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從2013年起,全國本科專業將按照2012版教育部新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招生。專業名稱的改變,并不僅僅是改變了稱謂,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該專業內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來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強調的是熱能與動力的轉換,而現在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涵蓋的范圍則更寬廣了,由過去傳統的能量轉化與利用領域,發展到今天的能源生產、燃燒污染治理、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多個領域,與化學、環境工程等學科的交叉關系越來越密切。近些年來,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方興未艾,形成了龐大的研究隊伍和產業,如太陽能、風能、垃圾發電,脫硫脫硝等行業,為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急需高校能提供這方面的人才?,F有的專業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能源動力行業時展的要求,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然而,在目前培養計劃中總學分壓縮、課程門數減少的情況下,增加新領域課程,必將會對原有的課程設置造成沖擊。
2.人才培養的“寬口徑”和“零距離”之間存在矛盾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一個寬口徑專業,涵蓋了原來的熱能工程、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熱力發動機、制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能源工程和冷凍與冷藏等,這些專業在內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皩捒趶健迸囵B模式避免了過去那種專業面過于狹窄的問題,使人才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增強了就業的適應性,這也直接產生了不利的方面。在目前專業課程門數和學時都有限的情況下,畢業生在哪一方面都不專,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在工作現場還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實習過程,很難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由于缺乏完善的崗前培訓和有效的繼續教育制度,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一般不樂意接受“寬口徑”的畢業生,希望畢業生一畢業能盡快勝任工作崗位,甚至是“零距離”對接[1]。
3.課程體系設置模式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喜好厭惡,如有的喜歡動力機械,有的喜歡制冷空調,還有的喜歡熱力發電;另外,對個人的發展方向也有不同選擇,如有的要考研,有的要就業,還有的要創業。高等教育應該支持大學生個性化發展,在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設置上應該提供他們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發展方向和未來從事的職業。目前課程體系設置模式單一,所有學生四年學習的課程幾乎都一模一樣,教學內容差別不大,學生幾乎都是一個培養模式,不能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4.實踐教育環節與課程教學之間存在沖突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深入貫徹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上的講話精神,為了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高校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拓展,在實踐育人工作總體規劃、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系統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實踐育人特別是實踐教學依然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薄弱環節,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要求還有差距。在總學分和學時減少的情況下,如果一味地強化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學分,則不得不壓縮理論課程的學分和學時,甚至得減少理論課程門數,這樣培養的人才很難做到“厚基礎”, 違背了人才培養目標。另一方面,實踐教育環節和理論教學環節相脫節,必然影響實踐教育環節的效果。此外,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應及時更新。國外高水平大學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反映本學科新的研究領域和前沿技術。如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將MEMS技術引入了換熱器課程,將先進的能量轉化技術,如燃料電池、生物質能轉換、熱電轉換等引入了熱力學課程。和國外相比,我們教學內容就顯得陳舊,不利于人才培養。
二、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內容優化措施
1.增設新領域核心課程,完善人才知識結構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要根據能源動力學科新的拓展領域,廣泛深入調研,充分了解能源動力專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涉及的主要學科領域,掌握新領域的學科內涵和新興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以確定未來人才必備的知識結構。在滿足總學分和學時限制的條件下,補充完善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優化教學內容,將新領域的課程與原專業課程整合,制定適應學科領域擴展、滿足未來人才市場需要的課程體系,使畢業生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2.按專業大類統一基礎課程設置,分設專業方向模塊
在課程體系設置中,為了解決學生專業知識結構寬泛而不專的問題,還是要分設專業方向[2]。但為了防止回到以前的老路,防止專業面過于狹窄,不同專業方向的通識教育課和專業大類基礎課程應統一設置。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設置不同的模塊化課程,每個專業模塊化課程的門數不宜過多,設3-4門,10個學分左右即可,同時設置大量應用性強的專業選修課,強化實踐環節,這樣就解決了“寬口徑”和“零距離”之間的矛盾。
3.建立柔性的課程體系,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
建立柔性的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構建多樣化、課程設置分層次,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3]。通過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模塊,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對未來從事行業預期和職業喜好加以選擇。培養計劃分研究型和應用型?!把芯啃汀迸囵B計劃的學時分配適當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傾斜,實踐教育環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皯眯汀迸囵B計劃的學時分配應適當向傳授專門應用技術的專業課傾斜,實踐教育環節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所學專業知識的能力。同時,增加選修課程門數,選修課程也分研究型和應用型,滿足畢業生繼續深造和就業的不同需要。
4.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相結合
在強化實踐環節的同時,一定要保證理論課程有足夠的學分和學時。在總學分減少和實踐學分增加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壓縮德育課程學分,保證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學分。同時,改革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類課程都設置課程設計環節,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同時開展課程設計,通過工程設計將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另外,及時修訂教學大綱,與時俱進,及時將本學科最新的研究領域、前沿技術在教學內容上得到反映。
三、結束語
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內容優化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在高等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要解決的問題,有和其它專業共性的方面,也有其特殊性。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要滿足國家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要求,可以借鑒其它專業成功的改革經驗,還要結合專業自身的特點,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張力,楊晨. 能源動力類專業工程教育改革初探,中國電力教育,2011,(21):152-154
[2]于娟, 吳靜怡. 能源動力專業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與實踐,中國電力教育,2011,(27):158-160
[3]方文彬. 試論大學課程體系個性化,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5):131-133
關鍵詞:CDIO;項目;課程體系
1將CDIO引入能源動力類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全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包括個人的學科知識和推理能力、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工程系統能力與現代企業對工程人才的需求相適應。以往大學課程體系的設置過分注重單學科課程的理論性和知識的系統性,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教材知識為主,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目標性不強,往往被動接受,學生的主動性難以調動,不適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學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工程應用的能力。理論學習和工程應用相脫節,學生感覺學習理論空洞,不知如何應用,畢業生缺乏工程實踐設計能力,不能滿足現代企業需求,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針對這種現狀,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能源動力類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將理論課程與實踐環節相互關聯,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勢在必行。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能源動力類課程體系的構建
沈陽理工大學能源動力類課程體系以項目設計為主線,項目分為3個層次,一級項目貫穿于整個本科教育階段,使學生完整的得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等方面的系統訓練,一級項目所包含的知識、能力由二級、三級項目和課程組成。一級項目設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初級階段是工程導論項目,這個項目讓一年級的新生了解能源動力類產品的構思、設計、實施、運行4個過程的生命周期,高級階段即畢業設計,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能源動力類產品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的完整過程,一級項目包含本專業主要核心課程,體現本專業主要能力。二級項目是一組課程的知識的綜合應用,引導一組相關課程的學習,重點突出某項能力要求。三級項目則是針對單門課程的綜合實驗和課程設計,增強學生對該門課程內容的理解。沈陽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以應用大型工程軟件進行車用內燃機及其零部件產品設計、開發和制造的能力培養為特色,以熱工、力學和機械理論為基礎,以計算機和控制技術為工具,培養既具有動力機械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具有扎實的內燃機方向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汽車發動機研究、設計、制造、試驗以及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實現上述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沈陽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基于CDIO理念的二級項目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三級項目課程體系見表1。另外,在此基礎上,還開設了工程崗位實踐和生產實習等實踐課程,讓學生深入到企業,了解相關生產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與現代企業的運轉過程及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和標準。
3案例解析基于CDIO能源動力類課程體系改革的實施方案
3.1項目的實施方案
為保證基于CDIO課程體系的運行,課程的安排以階段項目為中心組成課程模塊,使學生通過課程模塊的學習能夠順利完成階段項目。一級項目第一階段:在學習工程設計導論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由指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制定一個典型零部件或機構的初步設計計劃書,并由指導教師向學生講解CDIO的內涵與思想,使學生了解CDIO理念及工科學生應具備的學科知識和推理能力、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以及完成這一項目需要哪些知識模塊和能力,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及將要參與的CDIO實踐活動具備初步的認識,從而有目的的學習,通過具體的實踐過程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解決問題。一級項目第二階段:進行概念模型設計—零部件三維實體造型和虛擬裝配結合二級項目1完成,初步了解產品結構,學會應用建模工具描述產品,掌握基本的工程基礎知識。一級項目第三階段:進行零部件的細致設計、系統及零部件的理論分析、虛擬試驗及制造工藝設計結合二級項目2完成,學會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基礎性以及專門性工程知識綜合應用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并得出實證性結論,為復雜工程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創造、選擇適當的現代工程及信息技術工具(包括仿真和建模工具)將其應用于復雜的工程活動中。一級項目的第四階段:高級階段即畢業設計—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能源動力類產品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的完整過程,進一步體驗設計與創新。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除了使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工程知識、學科知識,產品、過程、系統的建造能力外,還可以通過企業調研、工作任務分析會、小組合作、項目階段總結項目技術文檔的編制、項目匯報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包括語言交流、書面交流、圖表交流、電子及多媒體交流)、終身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2學習效果考核
為保證學習質量,每一階段的項目都要有項目成果,編寫相應的技術文檔和項目總結報告,項目取得了預期效果方可進行下一階段。考核注重學生在個人人際交往能力,產品、過程、系統建造能力以及學科知識等方面的學習。
3.3工程實踐場所保障
支持和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學習產品、過程、系統的建造能力,學習學科知識。汽車實驗中心包括熱工基礎實驗室、汽車構造實驗室、汽車電子實驗室、汽車振動實驗室、發動機綜合性能實驗室、車輛故障診斷、檢測及維護實驗室、汽車及其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藝實驗室面向學生全面開放,學生進入實驗室只需進行登記,就可在實驗室開展實踐、實驗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實踐、實驗場所。
3.4教師教學能力保障
要求教師均有企業實踐經歷,參與企業的生產過程,教師通過企業鍛煉提高個人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產品、過程、系統建造能力。另外教師也組成指導團隊,由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組長,定期開展教學研討,通過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不斷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能力。
4課程體系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1)教學改革實踐得到了學生的肯定,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已畢業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2)學生學習方式及學習興趣發生了轉變,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討、合作、有目的的學習轉變,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在校期間,很多學生設計、制造出多項創新設計成果。(3)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改革成果得到學校的認可。如內燃機原理課程被評為校優秀課,內燃機原理課程改革獲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關鍵詞:熱能;動力機械;能源;環境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一、熱能動力機械專業的高技術性
大型的熱能動力設備,系統非常復雜,集機械、電力、電氣、電子、液壓、計算機等多學科于一體,自動化程度很高。從生產上來看,熱力設備的運行基本上實現了自動、遠動控制和計算機監視。全計算機控制已基本實現,并是今后的發展方向?;痣姀S的鍋爐、汽輪機及其輔機的運行,早已是自動控制或遠動操作,新建的大型火力發電機組應用了計算機控制,如30MW汽輪發電機組,正常運行時鍋爐產蒸汽量在100t/h以上,鍋爐本體的高度超過som,燃煤達10t/11以上,若用人力來燒這樣的鍋爐是根本無法實現的,但是采用集散控制系統,實現全計算機控制,一臺鍋爐有兩名操作人員就夠了。對于工業鍋爐,亦采用機械進煤的方式,運用自動或遠動控制其運行。冶金、化工等行業的熱力設備,也具有相當高的自動化水平。可見,熱力設備的運行,采用了大量的高尖技術。熱力設備一般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工作,要搞好熱力設備的安全運行,必須經常地進行維護和定期的大小修,為了提高熱能利用效率,必須利用新技術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利用先進管理手段進行管理,因此,需要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
二、常用的熱能動力機械
動力機械是把能量轉化為機械能而做功的機械裝置。其中,由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械稱為熱能動力機械。常用的熱能動力機械有三種。一是燃氣輪機。燃氣輪機的工質是燃氣和空氣。這種機械的主要特點是運行平穩,機動性好,噪音污染小。所以應用廣泛。未來燃氣輪機會向提高效率、利用核能發展燃煤技術的方向發展。二是蒸汽機。說到動力機械就不得不說蒸汽機。蒸汽機的工質是蒸汽,它是將內能轉化為功的裝置。蒸汽機的產生曾引起了世界上重要的“工業革命”。跨入21世紀之后,才漸漸被內燃機和汽輪機取代了領先地位。蒸汽機的使用之所以持續了兩個多世紀歸功于它對所有燃料都可以由熱能轉化成機械能。但是蒸汽機的運作依賴于笨重龐大的鍋爐,因此最終被輕巧靈活的內燃機所取代。三是內燃機。內燃機是將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因為燃料在機械內部直接燃燒,所以稱為內燃機。內燃機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熱機,它以汽油或輕柴油作燃料,雖然熱效率高,但熱料消耗率高,而且內燃機噪聲是動力設備噪聲的主要來源。因此,未來內燃機的發展將注重于提高機械效率,減少噪聲,降低排放量來嚴格要求燃料的清潔度,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三、我國的熱能動力工程發展現狀
我國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受蘇聯教育體制的影響,專業分割很細。在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中就先后包括鍋爐、電廠熱能、內燃機、渦輪機、風機、壓縮機、制冷、低溫、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冷凍與冷藏、水能動力工程、水電站動力裝置、水電站動力設備、水能動力及其自動化、機電排灌工程、水能動力與提水工程以及工程熱物理等幾十個小專業,形成了以工業產品生產引導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格局,一定程度上與我國當時的發展相互適應。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國民經濟體制發生很大的變化。社會對人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要求,1993年7月國家教委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幾十個小專業壓縮為9個專業,即熱能工程、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熱力發動機、制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能源工程和冷凍與冷藏。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新專業目錄進一步將以上9個專業合并為1個,即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從原來的幾十個專業合并為1個專業,全國現在有120多所高校設有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熱動主要研究熱能與動力方面,是跨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等學科領域的工程應用型專業。熱動主要學習機械工程、熱能動力工程和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本專業涵蓋的產業領域十分廣泛。能源動力產業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又在各行各業中有特殊的應用,也是國家科技發展基礎方向之一。能源動力領域人才教育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根本利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需求和經濟分配狀態的變化、科技發展的趨勢、對本專業的生源、就業等形成了挑戰,更是熱能動力專業教的關鍵。同時,熱動還是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可見熱動是現代力工程的基礎。
四、動力機械帶來的環境污染及解決辦法
動力設備引起的環境問題主要有熱污染、噪聲污染和空氣污染。熱污染是指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能量以熱能形式傳給環境,造成大氣和水被污染的現象。尤其是火力發電廠、核電站、造紙廠排放出來的含有大量廢熱的氣體和液體對水生植物和魚類生存繁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各種有害成分還會隨著水資源的流動被陸地上的樹木,蔬菜吸收,進而被人類食用,引起重大的流行疾病等。要減少工業廢物的余熱對環境的影響,就要減少排放,并且充分利用余熱,或者尋找和開發新能源。使用清潔的水能,風能不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還保護了環境。
1、空氣污染也叫大氣污染
從近年來的全國霧霾天氣可以看出,空氣質量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諝馕廴局苯佑绊懥巳藗兊某鲂小4髿馕廴驹磥碜杂诠I廢氣、汽車尾氣、居民生活供暖設備等。在大城市中,汽車、火車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它們消耗煤或石油產生的直接排放進空氣的廢氣,是霧霾天氣的主要“兇手”。而且近幾年的許多極端天氣也是因大氣污染引起的。空氣污染的防治要靠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調整能源結構,植樹造林等都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辦法。
2、噪聲污染
動力機械等設備運行時由于機械振動而形成噪聲。噪聲污染短期內或許沒有太大傷害,但處于這樣的環境一段時期后就會使生物的聽力受損,嚴重的還會誘發多種疾病。因此,防治噪聲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對污染源來說需要降低聲源噪音,控制噪音傳播。而對于人們來說,可以采用吸音設備來阻擋噪聲的傳播。
六、熱能動力工程的發展方向
1、熱能動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環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熱能與動力測試技術、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燃燒污染與環境、動力機械設計、熱力發電廠、熱工自動控制、傳熱傳質數值計算、流體機械等知識。
2、熱力發動機及汽車工程方向
掌握內燃機(或透平機)原理、結構,設計,測試,燃料和燃燒,熱力發動機排放與環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論,內燃機電子控制,熱力發動機傳熱和熱負荷,汽車工程概論等方面的知識。
3、制冷低溫工程與流體機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溫原理、人工環境自動化、暖通空調系統、低溫技術學、熱工過程自動化、流體機械原理、流體機械系統仿真與控制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掌握該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調系統、低溫系統,制冷空調與低溫各種設備和裝置,各種軸流式、離心式壓縮機和各種容積式壓縮機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結束語
熱能動力工程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推動了人類從人力勞動向機械生產的“進化”。作為國民生產的動力,能源已經成為了每家每戶的必需品。其中,熱能是能量傳遞和動力機械領域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種能源形式之一。而現在隨著熱能轉化裝置以及動力機械的廣泛應用,已經出現了許多全球化的問題。本文針對熱能動力工程的相關設備和環境保護做一些基本介紹,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黃益軍.淺談熱能動力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8).
【關鍵詞】 熱能動力 能源 鍋爐仿真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熱能和動力工程在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了保證技術的完善性和全面性,還需要進步的研究和改進。而在工業發展過程中鍋爐成為其重要的熱能動力設備,但是鍋爐煙氣排放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同時也增加了排煙管的熱量。本文主要針對熱能動力在鍋爐和能源中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和概括。
1 熱能動力工程的研究發展方向
熱能動力工程的研究也是科學領域中重要應用型專業,主要針對熱能源和動力的發展方向和應用型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由于其專業的重要性,我國基本上有上百個院校已經開設了有關專業課程,以此培養關于此方面的科學型人才。現代化熱動能專業是依據舊版的流體機械工程和熱能工程以及動力機械、水利水電工程、能源工程等結合而成。熱能動力屬于機械工程研究項目,主要學習的內容是有關機械類、熱動工程、工程熱物理等的知識理論技術。并通過理論力學、傳熱學、電子電工技術、工程制圖、熱工測試技術等的專業學習方向和相關研究發展方向讓學習或研究人員能夠具備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和熱工測試等熱能動力工程理論方面的知識和實驗技能。從而熟悉的掌握制冷裝置、動力機械工程等能夠準確的制定設計制造實驗研究方向。
并且就業面比較廣,其中包括電廠熱能自動化、電廠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過程以及流體機械自動化等的發展方向。現代化動力工程的基本訓練內容就是熱能動力學,由此可以看出,熱動是現代化動力工程的基礎。在上述基礎上熱能動力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專業知識體系,發展和研究的空間比較大,能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分析探究。
2 熱能工程技術在能源方面存在的問題
能源動力工業化發展與我國國民經濟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是我國支柱型產業。能源問題越來越受全球人類關注,能否再生,能否采用更好的方法節約能源,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已是當前社會各界談論的熱點話題。能源的發展利用涉及到我國多個領域和大型企業高科技技術應用,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整體發展的重要命脈。
風機是一種有有多個葉片的能進行軸旋轉的機械,能將施加在葉片上的旋轉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氣體的流動,并應用于工程機械。風機的應用及其廣泛,如發電廠、工業爐通風、車輛、船舶等用來排熱、引風等的作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電站的容量也在不斷增加、并且運轉速度也越來越高、要求效率高無心愛你路故障發生、同時要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對此電機在電站的使用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安全可靠、還要提高運行效率,避免在運行過程中出現葉片和旋轉軸損壞或是電機燒壞等的現象,以免長期下去造成事故發生,甚至是經濟損失嚴重。
3 爐內燃燒控制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工業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也不斷的向自動化發展,逐漸轉變成為一種具有先進高科技技術含量的信息監測系統,在設備的管理水平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工業爐中的連續加熱爐也得到了實際應用,改變以往的燃料燃燒和能源消耗的轉化熱量應用,使得生產技術工技術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發展。
工業爐中燃料的控制技術很重要,高科技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已經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手動控制。目前現代化連續加熱爐爐型主要為分兩種,其中推鋼式加熱爐可以采用燃料自動控制的方式進行加工。
推鋼式加熱爐自動控制系統方式主要分為兩種空燃比例連續控制和雙交叉限幅控制。雙交叉限幅控制系統主要是通過系統中安裝的溫度傳感器將系統檢測到的溫度轉變成一種信號,其信號的數據值就是實際溫度。該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燃燒控制器、燃氣流量閥以及燃氣流量計等主要構件??杖急壤B續控制系統是通過氣體裝置將將所要檢測的范圍進行合理的檢測,然后將所檢測的數據傳輸給PLC編程技術,并將之前設定的值進行比較,最后將分析得出的數據值按照4-20mA的電信號分別對燃氣或是空氣閥、動力閥的開度做以適當的調整,以此有效的對燃爐中的燃氣比例和溫度進行合理的控制。該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PLC編程技術、空氣或燃氣比例閥、燃料控制器、氣體分析裝置等。兩種方式共同的特點就是燃料控制器都是其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工業燃爐自動化控制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裝置。
4 關于軟件仿真鍋爐風機葉片的研究
工業鍋爐中的風機葉片旋轉的的內部機械流場具有較強的不定性,比較復雜。因此,對鍋爐風機進行詳細的實驗研究比較困難,其中涉及的細節比較繁瑣,在當前研究成果中對其力學解釋和分析方法還不夠完善。一些關于鍋爐研究中的流動分離等現象,是目前迫切研究的重要內容。研究過程中需要建立比較可靠的實驗模型和數值模擬,以此對機械流場內部作以詳細的分析。為了準確的對鍋爐風機葉片旋轉的空氣流動情況進行探究,利用軟件建立二維數值模擬實驗的方式。其軟件數值模擬實驗首先要創建二維模型,然后再根據所提供的數值劃分成網格的形式,再設定邊界區域,利用這些相關條件對輸出的網格進行求解,求解過程中可以利用求解器。最后將求解出的結果在建立一個二維數值模擬,對空氣來留角下的流動進行模擬求解,將得出的結果與速度矢量圖做以分析比較,得出鍋爐風機葉片分離和攻角之間的關系。
5 結語
上述主要是對熱能動力工程在鍋爐和能源方面發展情況分分析和探討,進一步說明了熱能動力在現代化科技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各領域應用的廣泛性。
參考文獻:
[1]周武,莊正寧,劉泰生,顧杰,夏華澄.切向燃燒鍋爐爐膛結渣問題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4).
[2]寧玲玲,劉秉鉞.造紙廠動力鍋爐排污的節能[J].黑龍江造紙.2009(4).
[3]羅自學,梁培露,周懷春,陳世和.引入輻射能信號的鍋爐氧量尋優控制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23).
關鍵詞:學業輔導;成長成才;深度輔導
作者簡介:許云燕(1986-),女,湖南張家界人,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助教;丁文?。?976-),男,浙江上虞人,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講師。(北京 102206)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9-0120-02
一、學業輔導的定義
學業輔導可以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這已是教育界普遍認可的原理。與學業輔導相關的理論在20世紀開始蓬勃發展,著名的有蘇霍姆林斯基的智育理論、贊科夫試驗教學論體系中的教學原則、巴班斯基教學最優化理論中對學習技能的研究、斯卡特金關于自學指導的研究等。[1]
隨著上述理論的不斷豐富,學業輔導的實踐也在不斷開展。在美國,部分高校將學業輔導界定為“大學里以個體或者團體為單位,對學生所開展的以學術為導向的輔導咨詢工作”。很多地方也將這種學術輔導稱之為學業指導。我國教育界名人楊驀、馬超山早期曾用以下五個方面來界定學習指導:一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教育,使學生樂于學習、愿意學習、主動學習;二是通過向學生傳授“學習”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對象、學習條件等),使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獨立學習;三是就其方式來說,主要是結合各學科內容的教學(即滲透式);四是就其目的而言,其根本在于增強學習活力,發展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五是學習指導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活動。[2] 筆者認為以上理論多是將學業輔導定義為以提高學生掌握課堂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為目標的各類教學實踐活動,對于高校學生來講,這些定義較為狹窄。加之我國很多高校目前尚無明確的學業輔導定義,主要是以幫助成績落后的學生取得學習進步為目標的幫困補差工作,缺少促進學生發展的相關內容。[3]因此,高校學業輔導可以定義為: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及各類學科特點,發揮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號召優秀學生發揮自身影響力,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實踐活動。
二、開展學業輔導的必要性
華北電力大學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在進校即確定了自己的專業,但學生在高中畢業時對大學的專業設置并不十分了解,填報志愿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講師、教育學博士楊艷玲認為,對專業不了解導致新生在學習的適應過程面臨的壓力較大。據楊艷玲對一些理科專業大學新生的訪談得知,“課程多”和“內容難”是上課后的突出感受。學業受挫后,一些學生對學習喪失了中學時的“自我勝任感”,容易產生自卑、焦慮和厭學情緒。
1.學生在專業學習與規劃方面缺少有效指導
在填報志愿時,很少有學生對自己的性格、愛好和專長進行分析,而是盲目地選擇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2003年復旦大學對該校二年級學生的調查表明:部分學生入學前的專業選擇有點盲目,有36.7%的學生曾經產生過轉專業的念頭,其中“74.8%是因為‘興趣’而想改專業”。[4]北京大學陳向明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對該校教師和2000屆本科畢業生的調查發現,40.1%的被調查學生在四年中曾經有過換專業的念頭,主要原因是“很多同學當時對專業不了解,選擇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進入大學之后才發覺并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對于現行的劃分專業的方法(即錄取時劃分專業的做法)只有極少的教師和學生表示同意,分別為6.9%和5.3%?!倍?013年6月份,某調查機構也披露了一項針對大學在校生的調查數據,僅有29.5%的人表示滿意自己當年的高考專業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還有29.5%的人表示不滿意。針對“如果不滿意自己的專業怎么辦?”這一問題,在調查中,73.2%的人選擇接受現實,9.9%的人選擇跨專業考研,另有8.4%的人則試圖轉換專業。目前很多大學對轉系轉專業采取了越來越寬松的政策,然而對于選擇大學就讀專業這個可能決定一生的重大問題,如果都依靠進入大學后的轉專業來實現,顯然不現實。
2.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忽視基礎課學習
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通常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從有嚴格的學習規劃與要求的環境到完全自主自由的選擇課程學習的環境,大多數學生對大一的課程重視程度都不同,而在大學教學安排中,基礎課程幾乎全部集中在大一階段,整個大學階段學習成績的好壞與這些基礎課程的學習情況息息相關?;A課程雖然與高中有所關聯,但在難度、深度和廣度上遠遠超出高中階段的知識,這些基礎知識是大學后續學習的基礎。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時間相對于中學而言很靈活,屬于個體自己支配的時間較多,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容易在迷茫的適應過程中耽誤了基礎課學習,從而影響以后學習的基礎。從大一開始實施學業輔導,帶領新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課程,是學生適應大學生活的必修課。為此,需要有一套比較全面系統的學生學業輔導體系,以期學生入校后能夠迅速適應自由性很強的學習環境,能夠在參與學業輔導與接受學業輔導的過程中,更加詳細地了解所學專業課程,及時認清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解決學生專業和課程選擇時的迷茫困惑。同時,大學階段是人生中的關鍵時期,一個人專業的選擇、綜合素質的培養、多方面能力的鍛煉和人格的最終定型從某種程度上講都發生在大學階段。因此,開展大學生學業輔導和學習指導,對大學生、學校和社會很有必要。
三、學業輔導在學生成才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學業輔導不僅對學習困難生有極大的幫扶作用,同時也能極大地激發學業困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優秀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發展,推動高校優良學風建設。
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完成大學階段的學業,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經過前期的大量調研和精心籌備,華北電力大學學生處、教務處于2013年3月開始在學校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一年級學生中全面啟動學業輔導試點工作。試點輔導的課程選取學校大一新生的兩門重點課程,即“高等數學”和“工程制圖”,學業輔導員由院系選的學習成績優秀、學有余力、具備較強責任心和良好表達能力的高年級學生擔任。截止到2013年6月,華北電力大學學業輔導試點工作已開展三個多月,目前學校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2012級工圖課程已經結課并考試完畢,“高等數學”課程輔導持續至16周,學校學業輔導工作在推動大一新生了解本專業基礎課程,盡早明確本人的學業規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在高年級選拔兼職學業輔導員的方式,輔導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為2012級學生做課后答疑,相比僅僅只有教師上課答疑的情況,兼職學業輔導員的配備,為學生們提供了更便利的專業課程咨詢途徑,提高了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2012級學生的工圖課程成績。就縱向而言,2012級與2011級學生相比,成績有了很大提升,不及格人數降低至平均每班一人左右,同時85分以上人數平均每班有4人;從橫向上而言,與第一學期的無全班通過的結果相比,本學期全部通過的班級達到四個,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業輔導工作確有其實效性。
2.降低不同學生在專業基礎課程上的差距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往往不知道自己學什么、怎樣學、成績下滑怎樣補救、專業困惑如何解答等,這對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培養思考能力產生了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和就業、擇業問題的解決。通過學業輔導能夠讓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廣泛接觸,讓高年級學生,或者是本年級學業規劃較成熟、專業掌握程度較高的學生對其他學生加以正確引導,以自身實例幫助被輔導學生盡早適應大學生活、掌握大學基礎課程、了解專業前景、進行合理的學業規劃,從而降低學生之間的學習成績差距,形成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
3.為大學四年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門以后,全員參與學校制度化、規范化的學業輔導,不僅能及時了解專業課程內容,同時也能在加深專業認知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決策創造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自我發展、自我規劃等綜合能力,為進一步實現人才強國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4.有利于深度輔導工作的科學化與精細化
對大學生開展深度輔導工作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項重要要求。輔導員要做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的引導者和教育者,就必須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有所了解。由于“90后”學生主動性差,自我分析能力較弱,輔導員在深度輔導時找到切入點比較困難,這樣會使深度輔導的效率大打折扣。通過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業輔導,兼職學業輔導員在課下與學生的交流頻繁,同時與輔導員保持信息溝通,有利于輔導員從學生學業問題中順勢而為,尋找突破點,使得深度輔導從被動轉為主動,有利于打破與學生的交流瓶頸,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一個更為廣闊的互動平臺。
5.進一步推動兼職學業輔導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
當前很多高校提倡“全員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以期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的良好環境。在“育”與“學”的互動過程中,強調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外界的互動,互相生成有效信息。[5]“全員育人”的目的是使教育和學習的過程成為知識理解、融會貫通、提煉、升華的過程,“全員育人”環境的創造需要有信息交流、有效互動的平臺或載體。這就要求學校教師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展開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實現“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
學業輔導應涵蓋指導者與學生間良好的互動,在保證被輔導班級養成良好學習風氣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優秀學生的全面發展,兼職輔導員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專業以及大學整體規劃的認知,與被輔導班級一起進步。因此,在整個學業輔導的實踐過程中,以教師為指導,兼職學業輔導員為橋梁,學生為主體,有效地加強了專業教師、輔導員以及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種“多相互動”的模式,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為兼職學業輔導員的技能提升和教師教學方法的修改提供了依據,推動了大學有效實施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
四、結論
華北電力大學自2013年年初開始在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開展學業輔導試點工作,學校旨在通過選拔優秀學生擔任兼職學業輔導員、配套安排學業輔導教室,從課程答疑、制度管理與思想教育引導入手,督促學習困難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盡可能預防學生出現留級、退學、開除學籍等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的情況。同時通過加強“愛心、信心、耐心”教育,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提升自我發展,幫助被輔導學生在學習上不掉隊。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探索通過多種有效方法打造學校特色的學業輔導模式,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作為輔導員,從最初的專業介紹、課程介紹到后期的專業學習指導、課后學業輔導、就業方向選擇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積極響應和認可。學業輔導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將學業與學生成長成才相結合,不僅能有效利用和整合各種學習資源,避免學生時間精力的浪費,還能在推動學生形成大學整體規劃和鍛煉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教師與其他年級兼職學業輔導員的正確引導下,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減少盲目與浮躁,讓其明確學業目標,推動個人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強.高校學習輔導工作的理論綜述與實踐初探[J].輔導員工作創新論文集,2003,(6):120-121.
[2]楊騫,馬超山.學習指導的意義探微——兼談學習指導的理論依據[J].教育科學,1996,(1):21-24.
[3]尹冬梅,張端鴻.學習輔導:高校學生工作的新內容[J].思想理論教育,2006,(7).
關鍵詞:工程燃燒學;教學實踐;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金晶(1963-),女,山東濟南人,上海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熱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教授;胡曉紅(1980-),女,浙江麗水人,上海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講師。(上?!?0009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1K12301001)、2011~2012年度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核心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11000050)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3-0053-02
“工程燃燒學”課程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自1999年以來,“工程燃燒學”一直是上海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保┠茉磁c動力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之一,面向能源與環境工程、動力機械工程、制冷與空調工程以及工程熱物理四個專業方向,同時面向環境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專業。
“工程燃燒學”是一門內容豐富、發展迅速、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由于燃燒過程實質上是耦合了流動、傳熱以及熱力相變的復雜化學反應過程,所以其內容涉及傳熱學、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等多門學科知識,是一門具有復雜性和多學科交叉性的課程?!肮こ倘紵龑W”的學習既需要學生首先掌握較為深入的其他專業基礎課程,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深入淺出、易于理解的教學方法進行講授。[1]多年來我?!肮こ倘紵龑W”教學團隊,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索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教學途徑。
一、更新教學內容
上海理工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的特色專業,得到了“國家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的支持,同時也是上海市教學高地。經過多年來的積累和精煉,形成了鮮明的教學結構和特色,這種特色也保持到了“工程燃燒學”教學中。
目前,無論是燃燒理論還是燃燒技術,仍然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本課程立足專業特色,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和更新。本教學團隊在我校張松壽主編教材《工程燃燒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7)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熱動專業的培養目標,綜合考慮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等院校1999年以前相類似的按照二級學科劃分的能源動力類專業結構體系特點,以及新的本科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逐漸淡化原有的二級學科色彩、強調拓寬專業口徑的特色,對教材進行充實和改編,并于2008年重新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工程燃燒學》。此教材已在我校多屆學生中使用,反應良好。
能源與動力工程中的主要設備,如鍋爐、燃氣輪機、內燃機、吸收式制冷設備等均涉及燃燒技術方面的問題。該課程從工程實際出發,系統介紹燃燒的基礎理論,著重講述各種燃料的燃燒現象及機理,為學生提供理解、分析和控制各種熱力設備中燃燒過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識,了解燃燒學的工程應用,同時也為以后從事燃燒系統及設備的設計、運行和控制,防治和減少燃燒排放物對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礎?!肮こ倘紵龑W”課程的重點是燃燒的基本理論、基本計算以及運用燃燒學的知識及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運用燃燒學的基本知識及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也是教學的難點,涉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講課藝術都有較高的要求。
授課內容既著重于系統地闡述與燃料燃燒過程有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又重點介紹固、液、氣燃料燃燒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能夠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工程應用背景知識,并通過相應的配套實驗教學獲得感性認識和實踐機會,強調“工程燃燒學”課程的工程應用性,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素養。
目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燃燒技術也不例外。如利用先進的激光技術,現代質譜、色譜等光學,化學分析儀器,研究了燃燒過程的各種機理,改進了燃燒試驗方法,提高了測試精度,使燃燒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飛躍的發展。近年來計算機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可以求出各種理論數學模型解的可能性,從而把燃燒理論與錯綜復雜的燃燒現象有機地聯系起來,使燃燒學科上升到系統理論的高度。[2,3]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適時對于一些最新的燃燒技術(如富氧燃燒技術、化學鏈燃燒技術等)和燃燒理論的發展動態進行介紹,力求追蹤當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將當代燃燒學科發展過程中的新成就、新思想和新發展及時傳授給學生,不斷開拓學生視野。
鑒于該課程的重要性,在專業培養計劃中一方面安排了較多的課堂教學學時,另外,還安排了教學實驗。目前,我?!肮こ倘紵龑W”理論教學學時為64學時,實驗教學內容共16學時。
二、強化教學實踐環節
“工程燃燒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高校的實驗室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良好場所。學生親自參與教學實踐環節,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本課程重點、難點的理解與掌握。
我校能源動力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其中建有熱能與動力工程模型館,陳列包括燃燒器、各種電站和工業鍋爐等燃燒設備教學模型幾十余件,供學生現場觀摩、研究,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燃燒設備結構和工作原理的認識。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教學建設的發展,我校對專業主干課程愈來愈重視。2011年我院借助“十二五”內涵建設契機,投入100多萬元用于“工程燃燒學教學實驗室”建設,先后購置了元素分析儀、熱重分析儀、工業分析儀、灰熔點儀、自動量熱儀等設備。目前,已建成的“工程燃燒學教學實驗室”可開設“煤的元素分析及工業分析”、“發熱量測定”、“程序點火、火焰監測及顯示”、“煙氣分析”、“燃燒調整及燃燒效率”、“灰熔點測定”、“火焰傳播速度測定”、“可燃氣體爆炸極限測定”、“鍋爐熱平衡實驗”等多學時教學實驗。
學院還配備了機房,開發了“火焰傳播實驗”、“爐內過程實驗”、“流化床原理實驗”等部分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以解決“工程燃燒學”實驗裝置投資高且不可能達到實驗臺套數要求的問題,并利用動力工程實驗中心CFD實驗室資源開發出“工程燃燒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課程,作為相應實驗課程的有力補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燃燒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理解。
在實驗教學方面,為了加強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采用了個性化教學方法,建立了學生課外學習的第二課堂,組織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入實驗室學習和參加導師的科研實踐;同時注重科研實驗向教學實驗轉化,實現了開放式、多元化教學,并與科研、工程實踐有機結合,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
按照基本型、先進型(本科意義上)、綜合型、設計創新(開放)型四部分設計實驗內容和組織實驗設備。實驗室全天開放,學生可以事先進行實驗預約,采用專職實驗人員與研究生相結合的方式,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實踐機會。
積極與行業中典型企業建立產學研聯合體,延伸了大學生實習和社會實踐的實驗教學空間,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知識和對最新科學技術發展的了解;積極進行校企技術合作、學術交流、工程項目聯合開發及科研成果的生產力轉化,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提升了學生實踐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學院先后與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有限公司、上海工業鍋爐研究所、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備研究院、上海外高橋發電廠等3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教學實踐基地。
三、結論
針對“工程燃燒學”課程內容涵蓋面廣、抽象難懂、實用性強、教學難度大等特點,開展了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工程燃燒學”課程通過合理安排、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強化教學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目前企業反饋的情況來看,我校在相關部門工作的畢業生以較強的動手能力、出色的適應能力、勤奮的工作態度獲得了良好的口碑,這充分體現了我校“工程燃燒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曹玉春,吳金星,焦森林.熱能動力工程專業“燃燒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10,(4):69-71.
>> 基于產業鏈的高職專業群構建研究 電力營銷隊伍的政工建設路徑研究 “專業群對接產業鏈”模式下的營銷專業建設探索 基于國際貿易產業鏈的商務英語經貿專業群的構建 基于產業鏈的專業群管理體系構建 對接高鐵產業鏈建設軌道類專業群的實踐探索 基于EPON技術的電力物聯網的建設路徑初探 電動汽車電能需求引致的電力產業鏈碳排放計量研究 電力安全生產保障下的行為建設路徑研究 葛根資源能源化生態產業鏈的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新疆旅游產業鏈優化路徑研究 圍繞產業鏈構建專業群管理體系研究 文科高職專業群建設路徑探析 基于網絡的現代綠色農業產業鏈示范區建設的研究 基于產業鏈下的村鎮空間聯動建設規劃研究 基于產業鏈視角的農產品品牌建設研究 電力勘測設計企業全產業鏈發展戰略研究 基于生態位的移動商務產業鏈研究 基于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外貿電商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電力設備安全運行的保障制度建設路徑探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基于電力產業鏈的能源電力專業群建設路徑研究 基于電力產業鏈的能源電力專業群建設路徑研究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釗")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能源電力專業群建設要以區域經濟發展和電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為導向,以重點建設專業為核心,加強專業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以課程體系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教師團隊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為重點,積極探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湖南區域經濟和電力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能源電力專業群 電力產業鏈 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5-0056-03
為了進一步調整改造專業布局,實現專業建設資源集聚和優化,提高專業服務產業能力,2014年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根據電力行業特點,面向電力生產、電力供應產業鏈,選擇以火電廠集控運行專業為核心,重點投入優先建設能源電力特色專業群,對接提升電力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本文以能源動力專業群建設路徑為例對專業群建設路徑進行探討分析。
一 結合區域經濟和電力行業背景進行專業群人才需求分析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湖南區域經濟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全省GDP總量仍保持10%以上的增速,人均GDP排名位于全國第19位?!笆濉逼陂g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戰略,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四個湖南”、長株潭(3+5)城市群建設、加速崛起湘南、扶植發展大湘西、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隨著湖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省電力工業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
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極大地帶動了電力工業產業鏈(發、輸、配、供、用)的人才需求。據推算,“十三五”期間湖南發電企業至少需補充火電廠集控運行、熱工檢測及控制技術專業人才3000人左右。據湖南省電力公司人才招聘戰略計劃,“十三五”期間湖南電網將補充高壓輸配電線路專業技能人才1000人左右,供用電技術專業技能人才1500人。
二 完善“學擬實操、場廠交替”工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依托行業、服務行業;對接企業、提升企業”的辦學定位,依托電力行業,擴大電力企業參與學院人才培養的深度與廣度,開展與省內電力企業的戰略合作,實施專業共建、基地共享、人才共育,拓展專業教學空間和學生學習空間,創新并完善“學擬實操、場廠交替”工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專業群特點,充分利用校建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推行“學習情境與工作情景、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相融合”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利用校內實訓基地,通過“移植”電力企業電力設備檢修、運行、施工、維護工作場景,引入行業標準、崗位職責、工作任務,“模擬”崗位工作全過程,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式教學,實現“做中教、做中學”,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利用省內各電力企業實習基地,開展企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讓學生了解工作任務,熟悉崗位職責,對接行業標準,感受真實工作環境,提高學生職業適應能力。采用校內學訓一體與企業實際工作交替進行的分段教學組織模式,讓學生邊學邊工作,能力螺旋式上升。
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理念,建立“三元主體”(學院、企業、職教機構)的評價工作機制,從職業能力標準、職業能力實現載體和職業能力判斷方法三個維度,按照崗位對接性、職業階段性、能力發展性、評價開放性的原則,在本專業群按學年開展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實踐,確定學生各階段的能力水平。通過職業能力評價實踐,推動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創新,指導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促進學生在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全面發展,不斷提升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 優化“基礎模塊+專業模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采用“基礎模塊+專業模塊”的模式構建能源電力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課程群的建設,以實現專業群內各專業建設目標的統一性、課程結構的優化性、資源利用的共享性、資源配置的集成性、教學管理的功能性,提升學院整體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
1.基于學生可持續發展構建“基礎模塊”
針對能源電力特色專業群,按照培養社會人的要求,突出培養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基于社會的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圍繞電力產品的特點,整合電力生產各環節共同必須的基本素質,建立“基礎模塊”。
2.圍繞專業群崗位核心能力構建“專業模塊”
圍繞專業群對應的崗位群核心能力要求,根據各專業技術領域的不同特點,針對不同的專業(或專門化方向),以工作任務或工作過程為依據,圍繞工作任務或工作過程必須、夠用的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綜合本專業(或專門化方向)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構建“專業模塊1”,“專業模塊1”的課程全部實行行動導向教學,促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另外,學生可根據專業要求、個人興趣特長和就業需要構建在“專業模塊2”內的清潔能源包和電力新技術包中對課程進行限選,主要實現按不同職業方向進行人才分流培養,以解決專業群內各專業的崗位遷移能力問題。
3.大力推進群內共享型和專業內特色型優質核心課程建設
按照“核心課程建設促進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推動群體發展、群體發展拉動人才成長、人才成長帶動產業提升”的原則,在“專業模塊”中選取泵與風機運行與維護、汽輪機設備及檢修、單元機組運行、輸配電裝置安裝與調試、輸配電裝置繼電保護、輸配電線路運行與維護等6門課程作為群內共享型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另外,群內每個專業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在“專業模塊”中選擇四門核心課程加以建設,引領帶動專業群課程建設。
4.基于專業群建立“分級管理、開放共享”的課程開發與管理機制
依據專業群的建設理念,專業建設與課程管理模式的調整是必須的。首先要打破以專業劃分教研室的禁錮,建立專業間的聯系與溝通,實現共享型課程的師資共享、課程資源共享、場地資源的共享。其次要建立課程分級開發、分級管理機制,建立學院、教務處、系部、教研室對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方向的四級管理機制。
四 大力推進開放共享型數字化教學培訓資源建設
依托職教新干線,在專業群內建立20門主干課程的教學資源庫,以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供師生共享;建立10門優質核心課程的虛擬實訓室;建立對接現場的培訓資源平臺;開設雙向互動型的能源電力類專業論壇。
1.建立共享的教學資源庫
建立群內20門優質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庫、網絡試題庫、案例庫,完善教學素材,包括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供教師學生共享。
2.加強微課程和MOOC課程建設
配合學院學分制建設,在專業群基礎模塊中選擇3門課程開展MOOC課程建設,在核心模塊或方向模塊內,每個專業選擇3門課程開展微課課程建設,將其建成含學生參與、反饋、作業、討論和評價于一體的網絡課程。
3.建立培訓資源服務平臺
建立能源電力群各崗位及職業鑒定相關工種的職業資格標準、技能鑒定和培訓考核題庫以及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等資源,并根據企業現場要求及時更新;建立培訓師資信息庫。
五 強化“內外輪訓,分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
1.“內外輪訓,分層遞進”的三階段實踐教學體系框架
職業基本技能實訓。以電廠、變電站、供電所等企業認識實習(識崗),促進學生認識電力系統主要設備、崗位職責;以鉗工、電工等職業技本技能訓練學生培養學生刻苦、細致的勞動態度和工作作風。
職業專項技能實訓。專項能力的培養分為兩層:第一層,校內擬崗實訓(擬崗),在校內實訓基地,模擬崗位的工作情景,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專項技能;第二層,學生在校內完成擬崗實習后,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跟班實習(跟崗),進一步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標準,提高專業技能。
職業綜合技能實訓。在校內完成畢業設計,通過考試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再到校外頂崗實習,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為就業奠定基礎。
2.確定各階段的實訓項目及內容
實訓項目源于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通過現場調研,設置各階段實訓內容,構建或模擬現場工作環境,體現現場作業流程和崗位標準,對綜合實訓項目應強調工作過程的完整性。
3.構建“提升產業、互利共贏”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采用校企合作共建方式,在現有的37個實訓室基礎
上,新建、改擴建11個實訓室,建成對接發電、輸電、供電企業生產一線的“五化”(設備現場化、生產真實化、作業標準化、功能多樣化、場地開放化)綜合性大型校內實訓基地,構筑能源電力類專業群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平臺,并確保校內實訓開出率達100%。
六 打造一支“行家帶頭、專家施教”的電力職教團隊
以熱能動力設備及應用核心專業帶頭人為引領,實行“雙專業帶頭人”制,發揮專業互補、校企人才互補優勢,由6名專業帶頭人及具有行業影響的5名現場專家組成能源電力專業群帶頭人隊伍。
核心專業帶頭人通過培養,進一步掌握能源電力產業發展趨勢、專業群建設方向,具有協調各專業發展方向、調動校內合作資源的能力,并具備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達到省級專業帶頭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