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40: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和社會效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5年是“超級女聲”取得空前成績的一年。李宇春的異軍突起讓“超級女聲”的影響力瞬間上升到國際地位。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平民偶像能像李宇春這樣如此神速地躥紅國際舞臺。2006年的“超級女聲”在做強做大“超女”品牌的同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使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駕齊驅,步步為贏。特別是面對2006年中國泛濫的電視選秀市場,“超級女聲”依然憑借其穩固的市場占有率,良好的品牌影響力,獨到的市場化運作,以及千百電視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節目策劃等等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繼續穩坐電視選秀節目和娛樂節目“龍頭老大”的寶座。無論是“超級女聲”品牌的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還沒有哪一檔選秀節目能夠企及。
一、社會效益是前提
作為主辦方的湖南衛視一直以來都是走在娛樂最前沿的省臺,是娛樂界的領頭羊,風向標。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能把一檔娛樂選秀節日做到具有國際影響力,其商業操作、策劃、包裝等等,無疑都是成功的。但“超級女聲”成功后所引發的嚴重跟風現象應當是湖南衛視最感頭痛的事情。特別是“超級女聲”的節目賽制被一大批選秀節目所克隆,很多類似電視選秀節目動不動就PK,A進B的晉級賽被廣泛盜用。有些節目更加直接,連節目的程序都不去修改,而直接套用“超級女聲”的操作模式。眾多此類行為加劇了電視選秀節目的惡性競爭,同時也凸現了我國對于產權保護方面的不健全。而這也正從另一個方面凸現了“超級女聲”的優勢。尤其是純女性比賽和整體的比賽賽制、規則等方面,都是咱們中國電視工作者智慧的結晶。否則,也不會出現異常重視品牌保護的國際大型傳媒機構要購買“超級女聲”的電視節目制作模式和純節目帶的情況。
這里所要闡敘的媒介的社會效益,依我看來就是“超級女聲”這個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了。試問,在社會影響力已經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我們還用得著發愁經濟效益這等問題了嗎?大量涌入的廣告贊助商,爭相的為能得到欄目的黃金時間段而拼得你死我活。在招商會上,一千萬一千萬的叫價爭奪,那更是屢見不鮮的事情。當然這幕后笑的最開懷的沒過于湖南衛視以及天娛傳媒了。姑且先不談這些,總之,能滿足受眾的節目就是好節目。正如吳海榮說道的“滿足受眾的需求并不必然導致損害傳媒的社會效益;滿足受眾的要求既是傳媒社會效益的要求的基礎。也是傳媒經濟效益的要求和基礎;滿足受眾的需求并不必然產生傳媒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矛盾,相反,正是二者相互統一的要求和基礎”。超級女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湖南衛視能把一檔娛樂節目在短短三年的時間早做到國際影響,其商業操作、策劃等等,無疑都是非常成功的。
而這一娛樂節目之所以風馳電掣般的風靡華夏大地,引得無數男女高聲尖叫,其中最主要打動大家的原因,應該就是一“超女精神”了。而它最具特點的體現就是:在時下年輕一代缺少信仰的時候,“超女”給了她們激勵,激勵她們勇于拼搏、自強不息,讓每一個有夢想的女孩有了一個施展拳腳的空間,并讓她們在同一個競爭平臺上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曾經有這樣的說法;我想唱歌可是不敢唱,小聲哼哼還得東張西望。如今,“超級女聲”完全顛覆了那個時代的烙印,給“超女”足夠的表現空問,讓自由歌唱成為精神煥發、積極進取的奏鳴曲。而每一個到“超級女聲”舞臺的人都是需要勇氣的。從18歲到80歲,無論年齡差異多大,地域差異有多大,她們都在“超女”的舞臺上想唱就唱,唱得響亮。這應該也是21世紀的中國人精神面貌的一個縮影。就象每個人部在找尋屬于自己的快樂。在“超級女聲”舞臺上,快樂是屬于大家的,不管歌唱得怎么樣,開心、快樂無疑是最重要的??梢哉f,“超級女聲”是一場署名快樂的精神盛宴。當然,“超女”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誠如今年年度總冠軍“尚雯婕”的黑馬傳奇,所能映證的是:只有平凡的人才能創造奇跡,打拼出人生的精彩。
同樣,站在“超女”舞臺上的每一位超女都是堅強的。面臨一場場殘酷的PK,她們用她們的堅強感染并激勵了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堅強。
超女感動天下。“快樂中國,感動中國”,是湖南衛視的品牌宗旨。在這個“娛樂并營銷著”的時代,大眾早已開始了他們的狂歡,這種狂歡是自發的,不由自主的。生活中充滿意趣,生活中充滿向往,生活中充滿歡樂,生活中充滿微笑的意味。參加這個狂歡的不僅是大眾,同樣還要有商家,他們的“上帝”需要他們同樣提供感動與快樂。
人的一生是在故事中度過的。故事的本質是要通過情節感動人心。在媒介經營當中注入戲劇性,將使其在必要的時候像戲劇情節那樣曲折、突如其來或激動人心!“超級女聲”
真正做到讓粉絲們一次又次地在“PK故事”中被感動。每位超女都是粉絲們自己選出來的明星,都是一個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生動、感動人心的勵志故事,這應該就是“超級女聲”成功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當“超女”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一起為“超女”吶喊助威的時候;當“超女”們走進聾啞學校,和聾啞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在湘南出現災情的時候,“超女”們站在了公益舞臺上,為災區群眾募捐的時候……太多的公益之舉,讓“超級女聲”的意義又更加的深遠了。
總之,能夠讓中國人感動并快樂的品牌,很有可能成為中國馳名品牌:能夠讓全世界感動并快樂的品牌,很有可能成為國際著名品牌。品牌的影響力越大,社會效益也就越大,同時創收也就越來越可觀了。由此,社會效益作為成功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
二、經濟效益是基礎
關鍵詞:市政項目工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市政項目工程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關的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目前我國市政項目工程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市政項目工程整體施工技術水平比較低,獲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比較低,難以滿足市政項目工程施工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進行有關提高市政項目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法的研究是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
1 市政項目工程發展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現在我國已經進入城市化發展的關鍵性階段。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我國在2011年全國城鎮人口已經超過人口總數的二分之一,按照西方國家發展的經驗來看,此時我國的城市建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并且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的市政項目工程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這對于促進我國城市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推動了我國體制機制的改革工作
近些年來,我國加大了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的力度,促使我國市政項目工程數量大幅度增加,從而推動了我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發展。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在最近這幾年投入在城市建設方面的資金已經遠遠超過世界銀行推薦的城市建設投資的最低標準。而且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我國市政項目工程多集中于和環境保護相關的工程類型中。國家在市政項目工程方面投資力度的加大,不僅促進了市政項目工程的發展,同時也對推動我國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市政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
自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國在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工作就沒有停止過,不斷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以及公交車輛等數據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過研究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城市居民生活的實際情況不難發現,我國城市居民生活服務質量一直是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以后,上升的速度明顯加快。此外,市政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也不斷促進我國市政項目工程的發展,使其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3)市政項目工程建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于市政項目工程建設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市政項目工程建設方法改革十分必要。市政項目工程建設方法改革依托于現代科學技術,從而使得市政項目工程建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對于城市化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2 市政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市政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我國市政項目工程總體水平偏低。雖然我國市政項目工程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但相比于國際先進水平而言,我國市政項目工程建設的整體水平還是比較低。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指標和國際指標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市政項目工程建設整體水平較低也是導致我國市政項目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較低的一個原因。
第二,我國市政項目工程區域差異比較大。我國區域發展嚴重失衡,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從而促使了該地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進而使得該地區的市政項目工程數量比較多,且水平相對而言也是比較高的。而在西部一些城市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受經濟發展的限制,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不夠,從而也就影響了市政項目工程的建設,進而使得我國不同地區的市政項目工程建設出現較大的差異性。
第三,我國市政項目工程類型發展不均衡。市政項目工程類型包括很多種,如道路工程、燃氣工程、污水處理工程等。從理論角度來說,這些工程都屬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應是同步發展的。但由于我國早期經濟能力有限,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主要以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這就使得我國的市政項目類型比較單一。近些年來,人們加大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國家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也逐漸向環衛設施傾斜,從而促使我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市政項目工程數量增多。但總體上來看,還是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的。
(2)市政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原因
第一,我國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融資渠道單一,從而影響了我國在市政項目工程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我國在市政項目工程方面的投資主要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有一小部分來源于企業自籌。這種融資方式獲得的資金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從而影響了我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進行。
第二,我國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方面的制度還不完善。政府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問題,從而影響了企業進行市政項目工程建設的盈利能力。此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也影響了我國行業監管工作的進行,從而使得市政項目工程建設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第三,企業自身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負責市政項目工程施工的企業在內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從而使得管理工作難以按照預期的目標進行,難以保證市政項目工程建設的質量,最終影響了市政項目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 提高市政項目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途徑和方法
(1)政府應改變市政項目工程的融資的現狀
政府應承擔起融資的重任,減少企業的經濟壓力?,F在市政項目工程融資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政府應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解決措施。首先,如果在經濟發展比較發達的城市,政府應采用多元化的融資方式,主要是利用社會資本進行投資,這樣不僅能減輕政府的投資壓力,同時還能使社會民眾獲得很好地投資回報。其次,如果在經濟發展水平中等的城市,政府應采用以市場為主,政府引導的融資模式,政府主要負責投資行為的監管。最后,如果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城市,政府應采用政企結合的融資模式,實施政府和企業共同經營管理的方法,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一點政府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變市政項目工程壟斷的局面,降低融資的成本。
(2)政府應加強對市政項目施工企業的監管
政府應在市政項目工程建設之前以業主的身份和施工企業簽訂合同,明確規定雙方在市政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權利、責任,避免出現市政項目工程施工質量方面的問題。
(3)政府應對城市空間進行合理布局
要想實現市政項目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市政項目工程建設之前就應做好規劃工作,對城市的空間進行合理布局,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對城市空間進行合理布局也需要考慮到城市的發展情況,不同的城市采用不同的空間布局方法。第一,在高級配置的城市進行市政項目工程建設要采用集約的空間布局方式。高級配置的城市空間有限,舊的市政項目工程比較多,在新建的過程中要對城市空間和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第二,在中級配置的城市進行市政項目工程建設要采用適度超前的空間布局方式。中級配置的城市未來的發展空間比較大,進行市政項目工程建設的可能性很大,為了實現市政項目工程的社會效益要為以后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留有空間;第三,在低級配置的城市進行市政項目工程建設要采用擴展式的空間布局方式。低級配置城市的市政項目工程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市政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還有很大的建設空間,在進行市政項目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以某條軸線為基礎不斷向外擴展。
4 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政項目工程建設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F階段,我國的市政項目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強對市政項目工程的研究,探索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王華,蘇春海.市政建設項目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經濟評價的實例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3):28-32.
【關鍵詞】經濟性;電力系統;智能電網
0 引言
由于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增長,新型能源系統正在從一個集中式和連續性的系統,轉化為一個分散式、間歇性的系統,為了提高運行的靈活性和效率,我們可以站在電力價值鏈的需求側尋找“隱藏”的靈活性的應用。需求側管理(DSM)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DSM在本文被定義為一種機制,用來控制非時間關鍵的需求或一個較長時間內保持常數的需求的控制。它要求消費者通過改變其目前的消費模式來提供靈活性。
觀察DSM對于為了靈活性而進行的行為改變的影響是有必要的。為了設立試點項目以加強這一必要的觀察,本文進行了關于DSM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兩項研究。這兩方面受到DSM設備設計的影響,并提出研究結果。最后,提出了采取的措施并實施進行、制定結論和建議。
1 經濟方面
能源轉型的趨勢將給一些基礎設施和市場帶來挑戰。因為(高峰)需求的預期增長,必須要升級已老化的基礎設施。由于無法大規模地儲存電力,電力的供求必須始終平衡,這就給市場帶來挑戰。間歇式能源出力的不可控性和不確定性,給維持供求之間的平衡帶來困難。另外,消費者擁有的分布式發電的應用導致電網更加不平衡。
在當今的自由電力市場,不同的參與者對DSM有不同的興趣。風電場對DSM能夠有助于他們的預測而感興趣。另外,在國家現貨市場購買電力的聚集戶或零售商可以利用DSM察看現貨市場上的價格波動。DSO對DSM感興趣是因為可以利用其減少高峰用電需求,并提高電網使用效率以及推遲電網投資。
DSM試點項目的目標制定如下:
(1)盡可能高效、就地使用當地生產的可持續電力;
(2)盡可能高效地使用當地電網容量;
(3)每天將電價波動發送給消費者。
通過將它們解釋為期望的行為,才得以將這些目標通過DSM設備實現。
2 社會方面
能源轉型帶來了社會方面的挑戰,具體體現在對創新帶來的文化變革的本能抵制,以及對可能發生的影響價值鏈中不同參與者地位變化的抵制。消費者將為了達到目標而進行的行為改變進行放大,這也使得消費者成為關注的焦點。由于必要的行為改變是多樣的,DSM設備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被認為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是基于儀器開發的前期接入用戶。通過定性消費者研究和影響來研究消費觀念,目的是為了滿足DSM設備開發所需,為達到所需的靈活性而促進新行為的采用。
評價當前電力消費行為和預期因變化帶來的困難。改變用電行為的第一個困難是,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參與程度很低,因此常?;趦r格基礎作出決策。第二個困難則是,由于缺乏溝通數據,消費者一般不太可能知道他們的消費價格,或不了解他們的用電量。傳統電表是隱藏在電柜里,而且很難看得懂。因而對信息的反饋就成為用電行為改變的基本模塊之一。
3 靈活性需求的設計
當前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改變所要達到的目標,將是本文設計的基礎。我們假設行為變化需要一些儀器設備使其實現,并能夠提供足夠的激勵。下面將這些設備按照技術,激勵,互動和傳播進行分類。
3.1 技術
研究表明,自動化DSM最有可能成功。雖然參與者對提供靈活性更感興趣,但他們自身幾乎不想發揮積極的作用。我們需要開發硬件,和使靈活性需求自動化的決策算法。盡管事實上我們優先選擇自動化技術,還有一些相關顧慮,比如失控,潛在的技術風險,隱私風險,失去舒適性以及根本不能提供靈活性。這些憂慮在技術發展和互動中需要特別注意。
3.2 激勵
需要考慮兩方面的適當激勵:滿足所尋求的情感獎勵和物質獎勵。直到現在,靈活性激勵的設計的考慮仍更多的停留在物質獎勵方面。而在情感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質獎勵:
(1)經濟獎勵(減免賬單,現金回贈);
(2)獲得新的硬件和軟件;
(3)情感獎勵;
(4)好的感覺(例如社會認可,平息不滿);
(5)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收集環保品并捐贈給綠色能源倡議者或其它組織,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獲得成就感(例如分數、級別、獎勵等)。
3.3 互動
從用戶需求的角度來講,必須控制好人機界面的設計,而對這些人機界面的設計應該能夠支配系統其余部分的設計,因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界面就是系統。另外還必須要給用戶提供一個簡單而運行高效的系統。這可以用作完成簡單任務或引導用戶行為達到預期效果,且需要滿足所需的獎勵(參考“激勵”)。
3.4 傳播
有人爭論道:雖然初次的公開展出對于傳播行為變化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往往不能被觀眾所喜愛,而且會產生抵觸。津貼當然能使人開心的,但是并不經常能夠引導至預期的行為。我們需要一個有說服力的傳播來使產品能夠被觀眾所熟知、所接受,甚至激發起購買的欲望。這就需從以下內容轉移焦點:
做對環境有益的事,可通過現在開始使用綠色電力;
當住宅分布式發電變得更普及時,盡可能高效的使用自己發的電;
當電力或者關鍵時刻的電力變的非常昂貴時,可以節約大量的金錢。
4 實施執行
為了在一個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參與的試點項目中展示其可能性并研究DSM設備的效果,世界上的某些公司開始進行了實際項目的研究。荷蘭的Enexis公司已經在其供電范圍內推出了一個戰略研究項目。第一步是找到Enexis供應區域內的建設開發項目,并需要積極與商業項目開發商,房產公司以及市民的接觸和會談。
在這些得到鞏固并且彼此的目標得到統一之后,還要尋求與能源零售商的聯系,以便獲得客戶關系管理、消費賬單還有消費者對項目的互動等專門知識。比如某財團已經在荷蘭兩個新開發地區建立了一個智能電網示范項目,這兩個地區是: 250套公寓以及布雷達市內的60套半獨立房屋。該財團由一個項目開發商(Heja),一個荷蘭能源零售商(Greenchoice)和DSO Enexis組成。這個組織將聯合開發并建設必要的設備來靈活調度這些房屋和公寓里的用電。
5 結論及評價
靈活性需求對于我們未來能源系統的承受能力、可靠性和可持續性是相當重要的。每個參與者對DSM的期待都有所不同,并且成本和收益并非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參與者們需要清楚地理解他們對DSM的興趣以及不同的目標,以便真正達到為公共目標服務。
DSM設備的開發需要許多學科的共同努力,因為沒有一臺設備可以單獨實現為達到靈活性需求而進行的行為轉變。需要開發出不同的設備,每個設備能夠完成部分目標。此外,為更具靈活性的用戶提供更低的合同價格又是一個方面。為了使靈活的需求側管理方案獲得成功,整體分析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Strbac,G.Demandside management:Benefits and challenges[J].Energy Policy ,2008,36:4419-4426.
關鍵詞:出版企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0月16日
長期以來,出版社作為事業單位,主要以公益為目的,追求的是社會效益。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目前大部分國有出版單位已完成轉企改制,成為市場經濟中的公司制企業。而企業一般是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組織。轉變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后,如何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成為擺在出版企業面前的首要問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論述,明確了今后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
公司法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轉制后的出版企業屬于公司制企業,必然要遵守公司法,從而就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出版企業既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又要承擔社會責任。出版企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責任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至今沒有人進行過系統的論述。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引起人們的思考,為轉制后的出版企業提供理論指導。
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
經濟效益對于企業來講主要是經濟利益,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利潤。這一點在學界及實務界基本上有共同的認識,本文對此不作贅述。但對于社會效益,人們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社會效益的解釋是:“各種經濟活動及科學技術、教育、文學、藝術等在社會上產生的非經濟性效果和利益”。按此解釋,效益分兩種,一種是經濟效益,一種是社會效益,兩者是相對的。本文認為這一概念的表述是比較科學的。我們以此為基礎對兩者之間的關系做一探討。
經濟效益雖然和社會效益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但兩者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關系。有些情況下,企業追求社會效益,會減少經濟效益,但很多情況下企業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也促進了經濟效益的提升。在汶川地震中,王老吉捐款1億元,因而成為很多網友心目中的偶像。借助汶川大地震,王老吉在產品上市的推廣上做足了功夫?!芭律匣稹⒑韧趵霞币粫r間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廣告詞。王老吉因此不但贏得了品牌推廣,還贏得了2008年營利120億元,比2007年超營30億元;另一方面,企業只有在獲得經濟利益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創造經濟效益。很難想象,一個連年虧損,發不出工資,自身難保的單位怎么會去創造社會效益。當然,不乏有些盈利較好的企業為富不仁,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完全不顧社會效益的創造,但這樣的企業不會有大的作為,不會成為百年企業。因此,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者不是對立的,兩者雖然在有些時候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當從長遠來看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
1、企業社會責任概述。英國學者奧利弗?謝爾頓首次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概念,他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應該與其經營者滿足企業內外各類人需要的責任聯系起來,企業社會責任包含道德因素。自此之后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不斷深入,其中以1984年美國經濟學家弗里曼提出的利益相關者理論為代表,也為大多數人所認同。他將利益相關者定義為:“一個組織里的相關利益者是可以影響到組織目標的實現或受其實現影響的群體或個人”。該理論認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投資人、職工、上下游供應商、消費者、社會和政府等。
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都有不同形式的投資或承擔不同的風險。企業不應僅僅追求維護投資人的經濟利益,對職工、社會、政府等的利益也要維護,此即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標準“SA8000”雖然飽受爭議,但他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道德規范國際標準,適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業,不同規模的公司,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認證機構審核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國際標準。這一標準雖然沒有體現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他的理論基礎正是弗里曼提出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因此,本文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指企業對投資人、職工、上下游供應商、消費者、社會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做應負的責任。這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是屬于廣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由于長期以來人們更注重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現在通常人們提及的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指狹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即企業對投資人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本文遵循現在人們的常用提法,所討論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指狹義上的社會責任。
2、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出版企業既要履行社會責任,又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那么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就是維護了職工、消費者的利益,也就是承擔起了對社會和政府所應負的責任,最終會產生社會效益。如果一個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就一定不會產生社會效益。如果企業了創造社會效益,那就意味著企業履行了對職工、社會等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如果企業沒有創造社會效益,那他一定沒有履行社會責任。因此,可以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就會產生社會效益,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就意味著企業必須要履行社會責任。結合前述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短期內可能會減少經濟效益,但從長期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的提高又會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出版企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其實就是作為出版企業首先要履行社會責任,產出社會效益,同時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那么,對于出版企業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三、如何正確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
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后,其生產的文化產品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用于交換的商品,但文化產品又具有不同于物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對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有重要影響。文化產品與其他商品不同,其品質與經濟效益之間并不完全具備正相關關系。在大多數情況下,文化產品越好,群眾就越歡迎,經濟效益就越好,社會效益也就越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達到了有機的統一,這種產品我們稱之為大眾商品。但有些水平高雅、格調上乘、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的作品,社會效益很高,但由于其觀眾和讀者并不多,其經濟效益顯然很低,這種產品我們稱之為高雅作品。有些作品思想性差,審美價值低,其社會效益很不好,反而有害,但經濟效益卻很好,這種產品我們稱之為粗俗作品。
出版企業有別于單純的物質生產企業,是精神傳播與物質生產的統一,其產品不僅是一種物質產品,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種精神產品,由此其承擔的社會責任除了一般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之外,還需承擔一定的特殊責任。對于一般企業應承擔的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公益捐贈等社會責任,人們的研究(相關文獻)較多,本文不作探討。出版單位作為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承擔著政治導向責任、文化建設責任以及社會倫理建設責任。其生產的產品首先要擔當起精神產品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創造社會效益。
首先,出版企業不能“一切向錢看”,為了獲得經濟效益,出版低級庸俗、內容粗制濫造的文化產品。這是出版企業不能碰的紅線,也是履行社會責任最基本的前提。
其次,在轉企改制的今天,出版企業對于經濟效益的追求也可以毫不避諱,畢竟在當今權威部門組織的全國“文化企業30強”評選中經濟指標占所有評選指標的50%以上。出版企業應在把握社會主旋律的基礎上,積極研究市場,把握群眾消費心理,多出人們喜聞樂見的好產品,即人們常說的暢銷書、常銷書,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出版企業應當充分利用良好的發展環境,抓住機遇,勇于創新盈利模式,開展多元化經營,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
最后,出版企業要始終不忘承擔政治導向,弘揚主旋律,挖掘祖國優秀文化,傳承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責任。出版企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緊緊把握時代脈搏,高揚主旋律,做好主題出版;出版企業要堅持深入挖掘祖國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擔負起積累文化、傳承文明的文化使命。出版企業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先進知識,引導社會倫理,做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排頭兵。然而,出版企業在承擔這些社會責任的時候,常常因為銷量小而經濟效益不好。但作為企業,又必須考慮經濟利益,此時就會遇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矛盾。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設立了包括“國家出版基金”、“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在內的多項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實施了“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等多項出版工程。國家為出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搭建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出版企業對于社會效益好,而經濟效益差的出版產品,要積極申報申請資金支持,補償出版成本。出版企業既履行了社會責任,又不損失經濟利益,但卻創造了社會效益,提高了社會知名度,培育了企業良好的形象,增強了消費者的認可度,從而帶動企業出版產品銷售量的增加,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何樂而不為呢?可見,出版企業履行了社會責任,也就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關鍵詞] 體育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體育和經濟的關系,表現為體育和財政之間的關系,體育是純消費部門。國家財政對體育投入的多少,既影響了體育事業發展和增長的速度與結構,又間接地決定了體育增長對經濟增長影響力的大小。在體育產業發展中如何看待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問題,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處理不妥,勢必影響體育產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一、體育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作為矛盾對立體,二者是相對獨立的概念,沒有主次之分,其地位應是平等的
體育的經濟效益是指人們在體育投資這一經濟活動中,勞動的占有和消耗與所取得有用成果的比較,即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它的實質是指在體育勞務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以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和占有,獲取盡可能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在這一點上,與一般產品的經濟效益沒有什么差別。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屬于經濟學研究的范疇。
體育的社會效益,是指體育產品大都是精神產品,其產品的主要功能是增強人民體質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其實質是體育產品所產生的社會效果。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屬于社會文化娛樂范疇。
由于它們所屬的范疇不同,作為相區別的一面,二者是沒有主次之分的,其地位應是平等的??砷L期以來,人們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把追求經濟效益同“小人喻于利”,同“資產階級的唯利是圖”聯系在一起,把追求社會效益同“君子喻于義”,同“社會主義優越性”聯系在一起,本能地給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涂上了色彩,分出了等級。受其影響,體育被看成是純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業,體育經費完全靠國家撥款,只講投入不講產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資――福利分配――投資萎縮”的經濟流程。由于沒有經濟效益做基礎,勢必影響體育社會效益的實現。直到今天,在體育場館實行多種經營,提高經濟效益的問題上,“有27.5%的人認為體委部分領導對場館實行多種經營,創收盈利心存顧慮?!币虼?,要正確處理體育產業發展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必須從思想認識上擺脫極“左”思想的束縛,還經濟效益以本來面目。
二、體育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作為相互聯系的一面,其關系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研究的領域不同而有不同的涵義
1.就微觀而言,在體育產業的經營開發中,應該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兼顧體育的社會效益。
在這里,體育的經濟效益就是微觀經濟效益,即體育單個經營單位的經濟效益。同企業一樣,應該把經濟效益當作自己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把利潤視為企業的生命。這不是由個人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運作的必然結果。
體育作為產業進行開發,走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企業化道路,這說明推向市場的體育產品是商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必須遵循社會經濟運行規律,即以利益為杠桿,通過公平競爭,等價交換,優勝劣汰,最終實現對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體育產業的高速運作。因此,各體育經營單位必然想方設法,在盡可能降低勞動占有和勞動消耗的條件下,爭取盡可能多的利潤。與之相適應;經營者還必須兼顧體育的社會效益,要服務對路,增添花色,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檔次,滿足人們豐富多彩的體育需要,唯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更長遠的經濟效益。
目前,在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由中外合資、外商獨資及其他國內大公司,個人投資興辦的一些商業性俱樂部、網球館、高爾夫球場、體育健身娛樂中心等體育產業。這些投資主體的共同特征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經營主體,他們經營體育的目的動機是顯而易見的。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占領市場,一些有遠見的投資者似乎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在提高體育的社會效益方面下功夫,像高薪聘請外藉球員、本國優秀運動員,以及培養二、三線梯隊等,目的當然是服務于經濟效益。
有人認為,體育勞務產品和其他產品不一樣,是精神產品,具有公益性,即使是進入市場的部分也是堅持社會利益與經濟利益相結合,以社會效益為主。不錯,體育勞務產品是精神產品,具有公益性,但體育產品之所以能走向市場,成為商品,從某種角度而言,恰恰是因為它的公益性。廣泛的社會性、權利性、公正性,才使得體育勞務產品具備了交換的價值。
綜觀當今體壇,高水平的運動競賽已成為一種金光閃閃的商品。一些大商家、公司、企業紛涌而上,競相為之大灑金錢。他們的目的和動機當然不是為了實現體育的公益性,而是把體育的公益性、社會性當作可利用的手段,通過現代傳播媒介,讓體育充當出色的廣告載體,獲取超額利潤。像每年為體育投入3000萬馬克的奔馳公司的信條就是:對體育界投入的錢越多,獲取的利潤越多。
可以說,正因為有了體育勞動創造精神產品的這種廣泛的社會性、公益性,才有了商家爭先恐后的投入,帶動了廣闊的市場需求,才有了體育市場的開辟和繁榮,也使得體育商品的價格扶搖直上。就拿發行體育彩票來說,當今許多國家都把發行體育彩票作為扶持體育事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籌集大量的資金,靠的就是體育競賽商品的價值,其使用價值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公益性,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并給體育帶來滾滾財源。
由此可見,就微觀而言,在體育產業的經營開放中,堅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兼顧社會效益,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市場經濟規律運行的必然結果。就目前而言,我們只有承認這個事實,才能充分顯示“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體育改革精神,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關心體育,投資體育,促進體育商業化的發展,為最終實現體育的社會效益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2.從宏觀而言,發展體育產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體育為人民服務,為國民經濟服務的宗旨,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經濟效益服從服務于社會效益。
從宏觀而言,體育產品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不能作為商品推向市場,諸如學校體育、職工體育,其基本任務是解決人口素質問題,福利性、義務性突出。像人們健身必備的基礎設施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若按市場經濟規律自由支配,其生產建設將無法進行。這就需要國家無償投入,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漸增加投入的比重。這一點我國體育法第41條已做了明文規定,即“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體育事業經費、體育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边@里充分顯示了人民政府把體育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但筆者認為這屬于國家宏觀調控的范疇。與微觀領域的產業經營開發,堅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沖突。我們鼓勵微觀搞活,追求經濟效益、賺取更多的利潤,這并非壞事。國家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辦法從經營者手中提取豐厚的利潤,再把它投資到體育的福利性方面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樣既可以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又可以加速體育商業化進程,使體育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三、體育社會效益能否實現,體育產業能否健康發展,并不取決于經濟活動本身,而取決于法制的健全和完備,取決于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
在有些人看來,如果在體育產業發展中,堅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勢必會產生唯利是圖、斤斤計較、金錢至上、腐朽墮落等不良風氣,就會犧牲體育的社會效益,也不利于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而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上述問題似乎就可以避免。其實,事實并非如此。
眾所周知,西方許多國家把追求利潤當作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提和歸宿。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不顧體育的社會效益。以美國的《健康公民2000年》為例,該計劃700多頁,通篇都是對實施目標的陳述,其中包括3個總目標,22個子目標,47個次子目標和300個再次一級的目標。這些規定似乎并不亞于我們。
至于體育產業能否健康發展,也不取決于經濟活動本身。我們國家堅持把體育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樣產生了為名利服用興奮劑,為了金錢而弄虛作假、招搖撞騙等問題,同樣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拜金主義思潮。這都有力地說明了,在物欲橫流的市場經濟大潮面前,體育產業能否健康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是否就必然犧牲社會效益,并不取決于經濟活動本身是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還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而是取決于法制的健全完備。市場經濟是利益的經濟,同時又是法制的經濟。在微觀經營中,誰都可以為追逐利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前提必須光明正大、遵紀守法。這就要求在微觀搞活的同時,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即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政策去引導、規范人們的利益行為,再配之以有效的監督,就能妥善地處理宏觀與微觀領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聯系。
總之,在看待和處理體育產業發展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時,一定要注意,從思想觀念上擺脫“左”傾思想的束縛,從理論研究上分清宏觀與微觀不同的領域。
參考文獻:
[1]趙鋼.《關于我國對外開放的體育場館實行經營型管理問題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5(2):9
關鍵詞: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管理創新
1 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價值取向的背離
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不一致,就造成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價值取向的背離。在我國,這種價值背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片面強調經濟效益,忽視企業社會效益。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社會效益意識很差,例如前段時間在這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中播出的關于一些企業閑置污水處理設施,直接排放污水臭水,不但污染了環境,而且還在社會上和群眾中造成了惡厲影響,閑置設施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省錢,但這樣做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千方百計提高經濟效益,但在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方面卻不舍得投入,即使某些企業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但產生社會效益并不是企業的主觀意圖,而是一種客觀行為。正因為部分企業拒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導致社會上某些人產生了畸形的仇富心理。
1.2 采取不正當競爭方式,損害企業整體形象。有不少企業為在市場競爭中獲利,采取拼命降價、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等不正當的競爭方式,在獲得短期利益的同時,也影響了企業的長期收益。前些年,“溫州制造”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壞的影響,溫州企業花費了很大的努力,才扭轉了制假的社會形象。而由于國內企業自相殘殺,中國產品在國際上市場的聲譽也不是很好,這是忽視社會效益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明證。
1.3 公眾缺乏信任感,企業經營活動受到置疑。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巨大的經營壓力之中,股東支持者開始懷疑企業是否應提供無回報底線的捐錢;被裁的員工不明白為何企業在自稱生存困難的情況下還花費巨大特別是公司高層們對經費的盤撥。
1.4 國家制度規范缺失,企業投入難以取得經濟回報。為數不少的企業主動投資一些既能產生重大社會效益、又能使企業獲益的項目。比如,西部沙產業、草產業,發展沙棘加工、奶牛養殖、生態旅游等項目,上接市場、下引農戶,使經濟、生態、社會發展和農民致富相結合。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門對企業參加生態建設的熱情缺乏理解和支持,企業在貸款、土地租賃、項目審批等方面都困難重重,影響了企業的預期收益。更有甚者,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到權力部門的非法阻撓,使企業既回報社會又獲得一定收益的美好愿望破產。
2 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諧統一的現實可行性
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讓企業自己發展,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盡管企業社會效益和企業利潤并不總是一致的,但是二者還是會相互促進的。也就是說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還要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這樣才能保證企業長久的發展下去。我們一定要以企業社會效益經營理念為指導,強調企業管理創新的社會價值取向。
2.1 社會效益是企業獲得長期利益的重要保證。企業和用戶、社會的關系是客觀的,失去這種關系,也就不能稱之為企業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怎樣對待用戶,是不是重視社會效益,關乎著企業的長期利益。如果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不擇手段,不注重維護用戶的利益,從長期看公司的形象、品牌認知度、美譽度都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不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日本三菱2001年發生了帕杰羅事件,召回了全球范圍內的135萬輛車,卻將8萬輛在華的三菱車排除在外。這種處理方法就很不明智,直接導致三菱在華的品牌認知度和忠誠度迅速下降。
2.2 社會效益是企業無形的資產。企業的公益形象,是能使所有者和經營者依托有形資產獲得更多效益的特殊的無形資產,它具有促進企業有形經濟資產原子裂變式增長和使企業產生凝聚人心魅力的功能。企業在安排自身經營決策時要重視“公益訴求”的形象效益,不能采取不正當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私益訴求”,甚至“不義訴求”的經營模式。TCL集團創業伊始就把自身發展放到整個信息化大局中去考慮,以“提升全民素質、讓中國進入互聯網世界”為己任。TCL電腦科技公司總經理楊偉強說:“企業只有滿足社會的需求,注重社會效益,才能體現其價值?!币源藶槌霭l點,TCL集團旗下的億家家網站也將大力發展遠程教育,主動承擔起提高全民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社會責任。TCL集團通過贊助活動對受眾施加的品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也將起到經濟的推動作用。
2.3 社會效益需求是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有人將企業對技術的需求劃分為5種,即:安全性需求、贏利性需求、獨立性需求、超常發展需求和社會效益需求,這些需求呈階梯形結構,最高層次就是社會效益需求。我國很多企業贊助希望工程,參與光彩事業,也是為了回報社會。所以,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就是社會效益需求,它同樣是企業發展的目標,還體現著企業的價值。
2.4 優秀企業成功地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互動發展。企業對社會作出無償回報的問題,某世界著名的管理學家曾經說過:“慷慨大度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重要武器之一?!苯浵嚓P專家分析得知,成功的企業,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影響是相互的,二者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構成一種優良品質循環。在我國,已有不少個案證明了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可以相互促進的。
3 強化企業管理創新社會價值取向的幾點建議
影響企業管理創新價值取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要強化企業管理創新的社會效益意識,就必須多管齊下,形成企業注重社會效益的濃厚氛圍。
3.1 國家要有完善的政策措施。在企業經營者還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情況下,要想提高企業經營者的思想認識,首先需要國家政策的推動。
3.2 理論界要形成系統的企業管理創新理論?,F在企業管理創新的理論多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核心的企業管理創新,很少觸及企業管理創新社會效益的論題,這樣就不能使企業管理創新的社會價值取向深入人心。
3.3 企業經營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企業經營管理者特別要清楚的是,對于企業來講,社會效益和企業長期利益并不沖突,因此可以通過擴大社會效益來贏得更多的企業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建立國家創新體系,但是這要求我們以企業為主體,這樣才能使企業充滿活力。知識管理就是要促進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研究單位之間的聯系,使各種相關的知識都能夠聯系起來,推動知識傳播,最終實現創新。知識管理需要有一個較好的環境來促進創新。
當前,我們正處于信息化的時代,企業分工最主要就取決于技術上,而不是資源,或者是資金。技術開發促進市場中新的需求,技術變遷決定著企業產供銷流程體系和企業產業未來的發展,要想使企業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在競爭中占據更多的優勢,技術創新是根本途徑。
創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結果必然是管理創新,同時這種管理中也包括了對創新的管理。在 “數位經濟”時代,各種變化都非常大的一個時代,創新是最好的一種途徑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
管理創新,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時間很難的事情。創新不一定能夠成功,當時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創新。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企業先考慮做正確的事,然后考慮如何正確的做事。從某種意義上講,找準位置,既是戰略的選擇又是戰略的執行,同時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的體現。
參考文獻:
[1]芮明杰.管理創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54.
[2]海峰,李必強.管理繼承論[J].中國軟科學.
關鍵詞:監測體系;評價指標體系;防護林;社會效益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識碼:A
防護林是以發揮森林的各種防護效益為目的而營造的人工林,為我國森林五個林種之一,根據其防護目的和效能分為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固岸護灘林等。我國 “三北”防護林工程自1978年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的綠色長城”,其所帶來的效益一般通過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個方面來反映。目前,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監測與評價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方法,而社會效益的評價大多停留在定性階段,還沒有形成數量化的評價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防護林建設工程開展時間較短,學科內的研究大多著眼于工程建設的開展和林種的培育方面;另一方面是社會效益本身的界定和監測有難度,很難將防護林工程帶來的社會效益單獨剝離出來。
近幾十年全球經濟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對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的破壞。當前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國對林業的態度也由瘋狂開采利用轉向資源導向型。在這種背景下,三北防護林產生的巨大社會效益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本文對三北防護林的社會效益監測展開探討。
一、防護林社會效益的內涵
防護林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從表面上看,防護林防風固沙,改善了當地的自然條件,但從本質上來說,防護林對當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防護林的社會效益的內涵就是,對當地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及產生的宏觀社會效應,對當地實現社會發展目標和國民經濟發展目標所做的貢獻程度。而社會是由個體和不同的群體組成,因此對一定區域而言,防護林對不同群體和個體的效益總和就是防護林的社會效益。
結合我國國情和防護林建設區域的具體情況,防護林社會效益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農民個體經濟發展狀況;2、農村經濟發展狀況;3、當地社會進步。
二、防護林社會效益的監測
監測是評價的基礎,是保證評價結果真實可信的重要環節,全面系統而有目的地監測能夠保證所獲得的信息資料更充分,評價結果更具代表性、合理性和系統性。防護林主要是在農村開展建設,廣大農民是防護林工程中最直接的生產者、經營者和受益者。因此,防護林社會效益監測應以農戶為基本監測對象,同時進行宏觀社會經濟調查。
(一)監測布設。監測可分為農戶監測和項目區宏觀社會經濟狀況監測。農戶監測按目的、內容和方法又可分為典型農戶監測和樣本農戶監測。
1、典型農戶監測。典型農戶監測是選取典型,將監測區域內農戶按生活水平分為好、中、差三個檔次,每個檔次選擇典型代表進行監測,以便全面、深入地掌握監測區域內各個層級農戶的生產生活狀況。好、中、差的標準可按人均純收入、人均糧食產量、恩格爾系數等指標來衡量。監測內容有固定資產情況、消費與經營收支情況、林業收入占人均收入之比、產品分配情況、勞動力使用情況等。
2、樣本農戶監測。在項目區按隨機抽樣方法,對鄉、村、戶各抽取一定的樣本量,組成一個三階樣本。其目的是了解農村的生產生活狀況,以保證監測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項目區宏觀社會效益監測。一般以行政縣為單位,對宏觀社會效益的監測可以從可量化的社會效益和潛在社會效益兩方面進行??闪炕纳鐣б嬷饕?剩余勞動力轉移、義務教育普及率、產業結構變化率、恩格爾系數、耕地面積變化、糧食增產量、林牧業收入所占縣域經濟比重、農村社會服務體系進步情況,等等;潛在社會效益主要包括:旅游觀賞的價值、農民對防護林作用的認識程度,等等。
(二)監測方法
1、典型農戶定點監測。對被選取的典型農戶,進行長期、連續、定點監測。對典型農戶進行必要的培訓,定期指導,按固定表式連續做好記錄,當月匯總記錄成果。
2、一次性調查。采用問卷或表格筆錄的形式對項目區樣本農戶和宏觀經濟效益進行調查。以年為周期,每周期內調查一次,事先擬好調查問卷或表格的內容,進行逐戶調查。
三、防護林社會效益評價
(一)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防護林工程社會效益評價必須采用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指標的選取應以科學原理為依據,數據的獲取要保證來源的準確性和處理方法的科學性。
2、可操作性原則。指標的設計在保證科學合理的前提下,還要兼顧數據的可取得性和指標的可測性,避免指標浪費的情況出現。
3、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應該全面、系統地反映和度量防護林社會效益狀況,多學科、多部門、多領域協作,運用系統觀點和系統分析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社會效益。
4、相互獨立性原則。描述社會效益的指標間往往存在信息的重疊,因此在選擇指標時,應盡可能選擇具有獨立性的指標,從而增加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二)評價指標。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既能反映綜合效益,又能反映社會價值,既有助于總體規劃目標的實現,又能提出便于對照執行的具體準則。防護欄工程自開展以來,森林資源顯著增長、環境效益極大發揮,使得工程區糧食產量穩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區域經濟發展良好,當地社會整體狀況有了較大進步。為此,從農民個人發展、農村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三個方面建立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級評價指標體系。
1、農民個人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相當大的比重,我國同時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很長的發展經濟的道路要走,扶貧工作還要大力開展。而防護林工程的開展對于促進解決農民溫飽問題、幫助農村人口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個人發展方面可以選取如下指標:(1)好、中、差農戶數量的變化;(2)小康、溫飽、脫貧家庭數量的變化;(3)農村家庭恩格爾系數;(4)人均純收入;(5)人均消費水平;(6)糧食、果品等增產增收的變化。
2、農村可持續發展。防護林工程作為一項基礎工程,自開展以來充分發揮了防風固沙、改善環境的生態效益,奠定了農業發展的基礎,使得項目區生態環境得以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農村可持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土地生產率的提高。防護林工程開展之后,農地遭風沙侵蝕的現象得到緩解,農田結構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有了良好生態環境的保障,農業總產量提高,從而土地生產率得到提高。
(2)勞動力生產率的提高。由于改善了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總產值不斷提高,因此勞動力投入在生產經營中的效率也在不斷提高,體現了農業生產力本質上的變化。
(3)商品產出率的提高。防護林工程的實施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有了富余資金用來從事商品活動??梢哉f,防護林工程促進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向農業商品化經濟發展,這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3、促進社會進步。防護林工程的開展促進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當地社會進步產生著影響,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也逐漸旺盛起來。促進社會進步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道路、供水、供電情況的改善等。
(2)農村社會服務體系狀況。指對教育方面(義務教育普及率、受教育水平改善狀況)、醫療體系建設方面(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數量、農民醫保參保率)等的影響。
(3)就業狀況。包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情況、婦女就業情況、勞動力普及率等。
(4)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情況??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農業科技成果投入市場進行推廣運用,是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
(5)農民對工程的認識程度。包括農民對工程開展的認識,對生態環境改善的評價,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等。
(三)評價指標體系。根據以上選取的評價指標,通過德爾菲法匿名征詢、AHP定量分析二者相結合,建立社會效益層次化評價指標體系。(表1)
四、結語
我國防護林工程開展范圍廣大,各項目實施地區發展程度很不一致,而且社會效益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因素很多,因此本文設計的防護林社會效益監測評價體系只是從宏觀角度進行的初步探討,對于特定的評價區域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指標的篩選和補充。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指標.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9.
[2]龍勤,支玲,鄒平.退耕還林區域后續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應用研究――以云南省元陽縣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08.6.
[3]姚軍.淺談“三北”防護林工程效益監測體系建設[J].科技信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