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4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兒科護理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情景教學 多媒體課件 學習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5(c)-0194-01
職業學校的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面對陌生的專業理論,難免感到困難枯燥,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針對這種情況,采用情景教學法和多媒體課件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已成為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1 運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
情景教學法是以情景性認知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借助情景中的各種資料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讓學生將學習技巧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景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并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憑借自己的主動學習、親身體驗完成從認識目標到達到目標的全過程[1]。
1.1 運用好設問,引導學生的探索欲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存在一種潛在的好奇心,作為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提供病歷、展示疾病臨床表現后,把握好時機,巧妙的運用設問,把學生引導到對問題的探索欲上來。例如:在講解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時,開始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創設情境,使學生對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使學生對佝僂病的骨骼改變有形象生動的認知,再抓住時機提出對病因和發病機制的問題進行討論,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其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便可順水推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講解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情景中輕松自如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識,逐步突破難點,使之掌握教學中重點甚至難點知識,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2 情景設計要靈活和新穎相結合
情景教學法要設計的靈活新穎,講授時要啟發、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彼此聯系起來,讓學生主動學習思維的方法,使學生深度探求知識,對知識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講授腎病綜合征時,不是按序的把病因、病理、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簡單的羅列,而是創設一個情景,給學生展示高度水腫的腎病綜合征小兒的圖片,以圖片上的臨床特征為出發點,將臨床表現和病因、病理有機的聯系起來,抓住該病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引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為主,致使大量蛋白外漏。主要的臨床表現—大量蛋白尿,以此為中心推導出另外三個癥狀:低蛋白血癥、全身高度水腫、高膽固醇血癥,在治療中指出該病與免疫因素有關,所以糖皮質激素是本病的主要治療藥物[2]。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生對枯燥難懂的知識產生興趣,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可見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使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極大的提高了兒科護理學教學的效果。
2 多媒體課件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和學校硬件設施的配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式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使得護理教學模式有了長足的發展。護理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能使課堂講授變得更立體,教學內容更豐富,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2.1 多媒體課件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師生良性互動
多媒體技術能綜合、及時地處理多種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及授課要求,事先將授課過程設計編排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將板書、掛圖、錄像等集中到課件里,使內容豐富而詳實,節省了板書、幻燈、掛圖的時間,緩解了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識傳遞速度,加大了課堂信息量。同時多媒體課件在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的同時,隨時更新,穿插本學科新技術、新知識,從而增加學生學習興趣[3]。多媒體課件幫助老師節約了時間,使學生思路易于集中在課件內容的變化上,老師與學生思路上的一致性使得師生間可以形成良性互動,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更有的放矢,及時準確,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2.2 多媒體課件使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若沒有感性認識為基礎,學生只能紙上談兵。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臨床的實際標本圖片、患者的典型癥狀、體征直觀地展現在同學面前,提供了大量具體的臨床信息;對教學中機制復雜、難度大、實驗成本高、罕見和難以實體操作的內容,都可以通過教學課件中逼真的實物圖像、三維動畫模擬演示等,使學生很快地將理論聯系實際,獲得感性經驗[4]。學生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師還可以重復或節選播放,將實踐和理論知識分解并穿插講授,直到幫助學生全面理解知識點。
著名物理學家韋斯科夫說:“科學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公式、名詞,科學是好奇,是不斷發現事物和不斷詢問‘為什么’??茖W的目的是發問,他主要是詢問的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獲得。”因此,教師利用情景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法,把學生帶入情境或是實例的展示,讓他們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中探求新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匡萍.情景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運用技巧.
[2] 王瑞儒,馬中富.農村急診醫學培訓教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4).
[3]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的體會[EB/OL].
1.一般資料
筆者隨機選取2013級三年制高職兒科護理專業6個班,根據隨機數字表法,把學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個班。其中,觀察組有護理學生170名學生,年齡在16~19歲,平均年齡(18.3±1.1)歲;對照組有護理學生172名學生,年齡在16~20歲,平均年齡(18.4±1.2)歲。兩組學生在年齡、課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2.方法
在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材版本與課時等方面,給予兩組學生相同的授課。對照組由專業護理教師授課,在學校實訓室與模擬病房內進行護理操作技能練習與見習,不與患兒相接處;觀察組學生入駐我市第一人民醫院,安排經驗豐富的醫師、護士長及護士授課,并按照兒科護理工作的特點與性質,每周一、三、五安排護生到病房內見習。
3.觀察指標
教務處從試題庫中抽取試卷進行閉卷考試,并由同一組教師評閱試卷,并對兩組護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要求護理學生評價對教學方法的認可度,共發放調查問卷342份,回收率為100%。
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包處理所有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形式表示,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理論成績比較
觀察組的兒科護理學理論成績為(85.3±10.4)分,對照組的兒科護理學理論成績為(72.4±12.4)分,組間差異明顯(P<0.05,t=5.124),具有統計學意義。
2.教學評價比較
在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鞏固理論知識及提高溝通與合作能力等,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護理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兒科常見護理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三、討論
在進行兒科護理技術操作時,因為不能像其他學科一樣,由學生模仿患者相互練習,親身體會護理操作帶給患者的各種感受,只是用小兒模型進行練習,所以大部分學生練習時動作粗暴,將模型隨手丟棄,缺乏愛心、同情心、責任感。
2學生對工作崗位有畏懼心理
近年來出現了天價醫藥費、不交錢拒絕搶救以及醫務人員收受商業賄賂、拿回扣現象,更有患者家屬打護士的情況,這些嚴重扭曲的醫患關系,給醫療行業和醫務人員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使之出現了對工作崗位的畏懼心理。
3醫院在學生見習或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中的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復雜的過程,是醫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渡階段,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的橋梁,是將醫學生培養成為合格醫護人員的關鍵環節。兒科護理學作為一門特殊的臨床學科,服務對象是兒童,不論是病史采集還是護理操作都難度大、要求高、責任重。學生在醫院,尤其在綜合性大醫院實習期間,兒科作為小科室,臨床實習時間縮短,甚至有些醫院根本就不安排兒科實習。另外,醫患的緊張關系也使臨床見習、實習更加困難,帶教教師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夠提供給學生當場分析的患者也越來越少,不能滿足臨床見習、實習的需要。
4解決方法
4.1加大教學資源投入力度
“要想生產出一流的產品,就要有一流的生產設備”。兒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臨床學科,學校必須加大教學資源的投入,及時更換影音資料,使學生接受最新、最先進的技術,保證實驗器材夠用,使每位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同時,由于兒科護理學課時少,學生課堂練習時間有限,所以,可以利用課余和周末開放兒科護理實驗室,并安排專業教師對學生操作進行輔導,也可讓學生將某些實驗用品借回宿舍(如嬰兒模型、尿布、奶瓶等)練習,使課堂上學習的各項操作技術能得到及時強化,以彌補課時少的不足,使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兒科護理操作技術。
4.2豐富教師的臨床經驗
作為一名臨床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把課程講明、講透。為此,教師應該經常到醫院實踐,不僅要進行護理實踐,還要進行醫療實踐。一方面,通過臨床實踐,教師熟悉了臨床護理新技術,有利于教學;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典型臨床病例,為課堂教學積累豐富的、生動的臨床資料。同時,可以邀請臨床一線護理人員來學校開展講座,這樣既能彌補臨床資料的不足,又能使教師再做一次“學生”,提升自我。
4.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育模式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環境中。如今,科學技術在提高,教育手段在更新,多媒體教學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采用[2]。例如在進行更換尿布法的教學時,筆者先放錄像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演示整個操作過程,再讓學生分組練習,并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矯正,最后再次觀看錄像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增強了學生學習兒科護理學的興趣。
4.4對學生滲透關懷照護意識
護理專業學生絕大部分為女生,且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不懂如何去關心別人,不會主動維護別人的尊嚴,只會關注自我。美國護理理論家Leininger與Watson分別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本質”的觀點,創立了人性照護理論,強調關懷照護是護理學科的核心和精髓[3],是為了改善及促進人類健康而直接去協助、支持及促進個人或團體的一種護理行為[4]。如用模型進行“嬰兒盆浴法”示教時,教師不僅要強調關愛,還要體現出關愛,操作時要動作輕柔、注意保暖,清洗過程中注意左右手的交接要牢、要穩,在指導學生認真練習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愛護模型。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將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體現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懂得尊重、懂得愛護。
4.5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壓力
行醫必須有德,無德不能行醫。實習期間學生脫離學校教育,將會面對更為實際的社會現象和醫療過程中的不良風氣,思想會出現很大波動。教師要進入實習醫院,不失時機地幫助學生正確分析目前存在的醫德滑坡現象,用辯證發展和實事求是的觀點看待問題,正確評價社會,聯合實習醫院的帶教教師,適時開展如“假如我是患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護士”等專題討論,就現實問題與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思索和探討,使他們明白社會主義醫德的豐富內涵,明確其職責所在,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5]。
4.6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在我校2017級6個護理班中,以隨機抽樣方法,選擇兩個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2人,對照組39人。為了保證實驗的嚴謹性,研究對象此前均未接受任何關于兒科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
1.2方法
1.2.1標準化病人招募通過校內微信群、QQ群,向2018級大一新生招募標準化病人志愿者,并通過面試,篩選合格者。招募標準:(1)能根據SP角色需要,盡可能表現角色特點,嚴格按照病案展示細節,有適當的表演才能;(2)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能接受學生的檢查及詢問,在問診及體格檢查時專注,結束問診后能夠回憶學生表現,并將其記錄下來;(3)擁有一定的空余時間,可以參與課堂教學;(4)具有敬業精神并樂意接受此項工作。
1.2.2教學病例編寫根據《臨床診斷學教程》一書,教師根據不同兒科病例,編寫不同的劇本,并將其用于理論授課和實訓授課,每份病例包括病人的文化背景、職業、疾病狀況、治療進展情況、家庭情況、經濟狀況等。請高年資臨床護理專家和護理教育專家對劇本進行修改審閱。
1.2.3標準化病人培訓培訓時間為6周。首先由教師將編寫的病例發放給招募的標準化病人志愿者。SP志愿者預習病例,之后接受集中教學。第一階段:醫學基礎知識培訓;第二階段:講解問診技巧和內容,配合與評價學生的問診過程。第三階段:讓每位SP志愿者熟悉病例,扎實掌握1~2個兒科病例,培訓教師介紹該病涉及的疾病發展、臨床特征或操作流程,把SP志愿者分成4~5個組進行培訓。
1.2.4教學實施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實訓示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實驗組在常規教學基礎上應用標準化病人,具體實施如下:(1)在理論教學中,將標準化病人作為教學載體,通過體格檢查、詢問病史等方式,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注重臨床思維的應用和情感溝通;(2)在實訓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模式,每組安排一名標準化病人,讓學生分組進行情景模擬,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熟悉操作流程,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3教學效果評價
1.3.1兒科護理成績兒科護理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實訓成績、理論成績3部分構成,其各占15%、25%、6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態度、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醫學人文素養,每項占總成績的3%;實訓成績包括5項常規兒科操作成績,每項占總成績的5%;理論成績為期末考試成績。
1.3.2學生問卷調查通過自制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對42名實驗組學生進行SP教學效果評價,共發放問卷42份,回收42份。問卷內容包括:(1)對SP教學法的總體評價;(2)有利于提高教學吸引力;(3)有利于提高臨床溝通能力;(4)有利于培養臨床思維能力;(5)有利于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6)有利于提高團隊協作能力。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比較,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兩組兒科護理成績比較
兒科護理課程教學結束后,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時成績、實訓成績、理論成績以及總成績進行對比。實驗組的總成績、實訓成績和平時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兩組理論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實驗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用自制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對實驗組42名學生進行問卷調研,結果顯示,100.00%的學生完全認同SP教學法,92.86%的學生完全認同SP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學吸引力,100.00%的學生完全認同SP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臨床溝通能力,85.71%的學生完全認同SP教學法有利于培養臨床思維能力,71.43%的學生完全認同SP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90.48%的學生完全認同SP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團隊協作能力,見表2。
3討論
世界首例SP是由美國教授Barrows在20世紀70年代培養的神經科SP[4],之后SP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SP教學法被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運用于臨床醫學教學,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5]。1991年美國Stillman教授首次將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引入我國,然而直到1993年,華西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及九江醫學專科學校3校合作,在中華醫學基金會(CMB)資助下,培養了我國第一批SP[6-8]。在此之后,全國各大高等院校醫學相關專業陸續應用了SP,包括復旦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等。同樣在高中職教育中也有不少學校如蘇州衛校、韶關衛校先后開展了相關方面研究,并證實了SP教學法是可以收到顯著效果的。現如今標準化病人教學法被引入我國已有20年左右的時間,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相關體系。但對于我校而言,由于護理專業剛剛起步,這項教學方法至今還沒有被完全引入,尤其是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更少。
3.1有利于提高學生兒科護理成績
本研究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兒科護理總成績、平時成績、理論成績和實訓成績進行比較分析,發現接受過標準化病人教學的實驗組總成績、平時成績和實訓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平時成績包含出勤、課堂態度、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與醫學人文素養,SP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臨床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因此,實驗組平時成績高于對照組。實訓成績反映學生對于兒科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一味重復教師的示范動作,缺乏思考,對于某些操作只知該如何做,而不知為何這樣做,而在SP教學中,學生會根據標準化病人的引導,思考操作的準確性,在這種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會思考操作流程的必要性,鍛煉自己的臨床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這與所查詢到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9]。可能是因為期末理論試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化的,對于考查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全面性還是有所欠缺,而這方面的誤差可能導致SP教學法對理論成績的影響不夠明顯。
1 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濰坊護理職業學院護理專業三年制中專一、二班的學生,共82人。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隨機選取一班(40人)作為實驗組,采用循證醫學教學;二班(42人)作為對照組,仍采用傳統教學。兩組教學課時、內容、進度同步進行。
課程及教材 兩組學時和內容均按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要求安排,選用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第2版《兒科護理》作為授課教材。
教學過程
1)循證醫學教學法。實驗組采取循證醫學理念,充分利用醫院和學校教學資源,討論分析臨床典型案例,應用圖書館資源查找證據,評價證據,應用證據。具體采取以下步驟:
①授課教師提前一周以多媒體的形式提前讓學生認識、認知、認同循證醫學教學法,更新學生受教育觀念;
②針對兒科護理過程的疑難病案提出有關該疾病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等需要解決的問題,將學生分為5組,將事先準備好的病案發給每個組的學生;
③每個小組針對自己的病案,利用圖書館和網絡信息等渠道收集相關證據資料,并根據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評價文獻的標準評價收集的證據信息的真實性;
④小組內進行歸納總結,結合證據提出具體結論和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案;
⑤正式上課時,每個小組在課堂上針對自己的病例進行講授,同時其他小組可以提出問題,并可以提出建議;
⑥最后教師加以總結,簡短地從專業的角度對每個問題的知識點加以重點強化,擴展和補充,解決學生遺留的問題。
2)傳統教學法。采取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制作課件進行課堂講授。
評價方法 傳統考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要點的掌握,忽視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最終導致頭腦僵化,不能創新,嚴重影響和阻礙了創新性醫護人才的培養。新的評價指標從客觀性和主觀性兩個方面對效果進行評價,更注重學生對實際病例的分析能力、文獻檢索和證據評價的能力。
1)理論考試。全部課程結束后,期末進行閉卷考試。題型主要分為兩部分:客觀性試題(選擇、判斷、名詞解釋)占50%,主要考核學生對兒科護理學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主觀性試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占50%,測試學生理解、綜合分析判斷及應用的能力。
2)學生評價。問卷調查通過無記名方式在實驗組中進行,由滿意度、學習興趣、能力提高、臨床思維的培養等方面組成,征求每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每項內容均采用ABC三級進行評價。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學處理按照兩樣本均數比較的t檢驗方法進行。
2 結果
理論考試 實驗組學生客觀性試題考試成績與對照組成績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尚不能認為兩組學生在基礎理論的掌握上有差別。主觀性試題及平均成績兩組學生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
學生評價 問卷調查結果,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法給予了肯定,認為循證醫學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證據檢索和評價能力及臨床思維的能力。結果見表2。
3 討論
兒科護理學與醫學專業學生熟悉的其他醫學課程有很大不同,知識覆蓋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兒科患者年齡小、發病急、病情變化快,患兒往往不能自訴病情,不能很好地配合體格檢查,以致影響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故兒科護理學的臨床教學有其自身的系統性和特殊性,更迫切需要改進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盡管教師和學生都很努力,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且長期的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差,其創新意識受到抑制;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循證醫學模式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即“反客為主”,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而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即“變教為導”。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思想,進行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通過統計分析發現,采用循證醫學法教學組的基礎理論成績與對照組無差異,可能的原因是通過努力記憶,基礎理論知識易于掌握,教學方法的變革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影響不大。循證醫學法教學組在主觀題上成績顯著高于傳統組,可能的原因是循證醫學教學法可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對疾病的應對處理能力;而對照組缺乏自己分析、思考問題的鍛煉,應對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則相對較差。
通過對兩組學生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所取得的不同效果的比較來看,循證醫學教學法優于傳統教學法,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對現代醫學教育將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循證醫學取代傳統的經驗醫學是兒科護理教學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中國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不足之處:1)按照循證醫學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實踐訓練占用了學生太多的時間;2)學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缺乏;3)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技能,且花費時間很多;4)循證醫學教學法需要學生掌握熟練的英文閱讀和數據庫檢索能力;5)遠期的教學效果不清楚。針對這些新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臨床技能,為培養具有創新性、高能力、高素質的兒科醫護人員做好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小兒保健、疾病防治和護理,以促進小兒身心健康的學科,兒科護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護理專業學科,尤其是中職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基層醫院、社區衛生保健站等,接觸患兒的機會非常多,但本課程知識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課程涵蓋內容多,課時少,內容較抽象,學習有一定難度。筆者通過巧妙應用直觀教學法,提高了教學效果?,F將兒科護理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學法介紹如下。
1、語言直觀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構成教學法的基礎。教學語言分為教師語言和學生語言,其中教師的有聲語言起主導作用,它對教學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1)幽默的語言和夸張的肢體語言可起到激趣、燃情的作用。比如在講解小兒臀紅時,將病因、措施巧妙設置在婆媳之爭的幽默小品中,通過學生夸張的肢體表演、幽默搞笑的臺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化膿性腦膜炎的講解中,模仿嬰兒哭聲高尖,驚厥時的手足抽搐、面部肌肉抽動來講清年長兒和嬰幼兒典型和非典型的癥狀區別,給學生形象的認識,使原本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在歡笑中引發聯想,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形象化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描述可闡明抽象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講解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這一章節時,教師先描述疾病的概念,形象地把紅細胞的代謝生成過程比作造汽車,營養性貧血即是缺乏了造車材料———鋼板(鐵),故造不了許多車,路上少了車的景色———(血色素),車少了也就載不了多少人———氧氣,這時就會缺氧。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思考,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來形容新的知識———缺鐵性貧血的表現、護理、指導,使學生猶如目睹或親身體驗。
2、多媒體直觀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校信息網絡不斷完善,各教室都配備了計算機和網絡設備、投影儀,甚至是先進的實物展示臺。
(1)利用多媒體以文字、圖形、動畫、音頻和視頻交互的形式盡量直觀形象地模擬真實場景,使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例如,在講解新生兒護理時,以多媒體播放假月經、螳螂嘴、粟粒疹、正常兒與生理性黃疸兒的圖片,再輔以新生兒外觀特點和特殊生理反射視頻,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職業精神。
(2)利用多媒體中的實物展示臺展示講解模型的細節和操作的細節,如小兒頭皮靜脈注射。在實物展示臺上可放大實物讓學生看清穿刺方向、手法、進針角度,并帶領學生一步步操作,還可隨機讓學生上臺返教,激發了學生學習兒科技術的熱情,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3)自己創制多媒體視頻、圖像。如小兒臀紅的護理是臨床、家庭護理中非常重要、常用的一項兒科護理操作,但現有的教材和視頻資源卻缺乏該項操作的任何圖片和視頻。所以在教學中,筆者自己拍攝教學視頻,給學生以形象真實的感知。雖然隱去了操作者的頭像,但當學生通過細微的觀察,第一次發現視頻中是教師在操作后不僅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開心,而且也啟發了學生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主動出擊,沒有條件可以自己創造條件。
3、圖表對比直觀法
利用圖表對比可保證所講內容的完整性,也可揭示事物間的聯系與區別,使復雜的內容變得一目了然。所以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筆者自制了實用兒科護理知識簡表,例如,小兒各年齡分期特點及護理要點表、缺鐵性貧血和巨幼性貧血表、腎炎和腎病對比表、兒科常見傳染病對比表等。通過直觀的圖表比較,使知識更加系統化,使學生更方便地看出了疾病的變化和規律。
4、模象直觀教學法
人體護理離不開解剖、病理學基礎,兒科護理也一樣。模象直觀教學是利用模型、解剖標本等直觀地從多層面多角度展現兒童各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使學生在視、聽、觸的過程中明白兒童的各種疾病、病理生理的變化與護理的關系,使思維和想像更加豐富,所學內容更加充實、生動。
(1)如講解兒童顱內出血時,用帶有腦組織并可打開顱腔的顱腦模型和充好氣的一大一小紅氣球,讓充好氣的紅氣球代表一大一小兩塊血腫,引導學生大膽想像顱內出血可能造成的癥狀和危害性,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引發其獨立思考應如何觀察、如何護理,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善用身邊常見物體模象。如利用教室多媒體隨手可及的鼠標和鼠標線形象地比作下腔靜脈和心臟,教師只需將鼠標線折住,模仿蹲踞時下肢血管折住,即可讓學生輕松理解法洛四聯癥的孩子為何有蹲踞現象,從而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當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蹲踞時應該如何處理。
5、實驗、實踐直觀教學法
(1)化抽象計算為形象實驗。如第四章小兒用藥的劑量換算是臨床護理工作中一個重要的能力,它直接關系到患兒的用藥安全,是臨床每日必做的工作之一。例如,醫生為患兒開出的用藥劑量是阿奇霉素80mg,而阿奇霉素粉針劑的規格是125mg的密封瓶,該如何注射呢?雖然看上去不難計算,但當學生面臨實際藥物配液時,卻感到無從下手。為此,筆者設計了直觀的藥物實驗,先從簡單的需配62.5mg開始配液(學生經過計算以4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2ml),再到需用50mg(以5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2ml),然后再到需用80mg(以5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3.2ml)如何配呢?此時由學生分組親自操作。通過直觀的實驗,發現學生積極性高漲,動腦也快了。這時教師還會追加問題,可以用1ml注射用水溶解嗎?學生立刻往阿奇霉素密封瓶內注入1ml注射用水,很快學生發現不行,白色粉末溶解不了??梢杂?0ml注射用水溶解嗎?很快學生發現更不行,瓶子容量就不夠了。
(2)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觀實踐。兒科護理工作的成敗關鍵是與患兒的溝通,爭取患兒及其家長的配合。筆者教的中職護理班上的學生以獨生子女為多,他們習慣了“被照顧”,大多做事缺乏耐心,而與兒童的溝通常常是需要耐心的。因此,筆者在課堂教學地在講解緒論、呼吸系統疾病等章節中安排了參觀兒科病區,讓初次接觸本課程的學生直觀地看到醫院護士護理患兒的過程,特別是與患兒的溝通、與患兒家長的溝通等,通過視覺、聽覺等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在兒科護理中對職業素養的要求,繼而激發學生模仿、操練的動力。
二、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直觀教學法的體會
(1)直觀教學法可使學生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但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基礎,正確地組織直觀教學,能很好地抓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快樂地學習。
(2)直觀教學法雖然有效,但也存在不足,必須靈活運用、相互配合,若濫用或應用不恰當也會使學生厭倦,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因此,適時、適量、恰當是關鍵,在教學中還應注意各種直觀教學法的交替使用,根據學生情況合理設計書面匯報題以督促學生學習、感悟。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印象,增強記憶由于各小組都有具體的任務,學生除了要自己理解問題,還要負責向其他各組講解。所以各小組都對負責的問題做了充分的分析,并仔細推敲匯報材料,認真研究。這個過程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增強了記憶。
2、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提高了使用多媒體的能力由于各小組都要匯報所負責的問題,匯報過程也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過程。負責匯報的學生都有以下感覺:即使自己準備很充分,可是看到那么多同學看著自己,還是非常緊張,說話時語無倫次,詞不達意。這也說明學生需要表達能力的訓練,而這也正是一名護士將來從事臨床工作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
3、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由于PBL教學是分小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間如何分工協作也是學生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小組只分工不協作,僅靠個人力量很難圓滿完成任務。而小組中學生的能力并不相同,這更需要協作,以增加團隊協作能力。
4、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在PBL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課堂的主人,這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調動課堂氣氛。由于每個人都有表現欲望,并期待得到同學的肯定、認同,獲得成就感,所以每位學生都會將自身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二、存在的問題
1、案例選擇偏難或偏易均會影響學生思路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案例偏易,學生重視不夠,易流于形式;案例偏難,若學生時間不充足,基礎知識不扎實就難以實現透徹理解。所以,案例的選擇需注意難易適中。
2、小組中容易出現學生積極性不一致的現象在小組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跟其他學生合作,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任務,但也會由于自覺性、學習興趣等差異出現個別學生不積極,甚至沒有將精力投入到小組學習中的現象,而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收獲將會大打折扣。
3、小組匯報者的講授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影響匯報效果在匯報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狀態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匯報效果,有些學生因為過度緊張而只將匯報材料念一遍,沒有講解,致使講授效果較差,導致其他學生不理解或聽不清楚。
4、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實現課程預設目標個別小組出現匯報流于形式,對其他同學的提問不能很好解答的現象,這無論對于小組本身,還是其他學生都達不到預期效果,不能實現PBL教學的目標。
5、耗時較多據統計,采用PBL教學法學生平均所花費的時間較多,甚至是傳統教學法的幾倍。完成一次PBL教學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遠遠大于傳統講授式教學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學生壓力大。這也與目前我國主要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形式,學生習慣于被動式學習有關。
三、建議
1、案例要嚴謹案例是學生學習的導引,是根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設置的,要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確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來設定本次案例中要求學生學習的內容。并且在問題設置上注意難易適中,可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逐一呈現,以免一開始就題目太難,讓學生無從下手。
2、科學分組,保證全員參與在分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表達能力、表現欲望、學習成績等多方面的差異性,混合分組,將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強和較差的學生分散開來,保證每個小組勢均力敵,沒有明顯偏差。小組成員相對固定,但小組分工要經常變換,特別是與其他課程中的角色要有區別,例如,匯報人不能同時承擔多門課程的匯報任務,以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擔任每種角色的機會,不產生依賴感,全面鍛煉,以達到PBL教學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3、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構建相應的PBL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小組成員自評、互評,教師對小組整體評價及個人評價,小組間評價,最終效果評價等等,以評價學生在多個方面的表現,最終形成此次教學過程的評價。并利用評價體系約束、鼓勵、客觀地評價每位學生,增強其學習動力,增加小組榮譽感。
4、增強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整體調控、整體把握的作用,在出現跑題等狀況時及時干預。由于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注意調控而不是講授,不要過多干預,以免使PBL教學最終演變為傳統講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