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40: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發展的區位條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考點分析】
1.交通區位
(1)交通線
主要考慮社會經濟的需要,如資源開發與調配、促進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合理布局交通網、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鞏固國防等。
還要考慮自然因素,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等會影響線路的選擇,應趨利避害,減少工程量,如盡量選擇平原或河谷地形,避開陡坡、斷層、沼澤等不利地形。
此外,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條件的制約。
(2)交通站點
①長途汽車站:一般建在市區邊緣、城市交通干線附近或火車客運站附近。
②港口:自然條件——水域條件(航行、停泊條件,如水道的通暢、避風避浪、近岸水深等),陸域條件(地勢平坦開闊,有利于筑港等)。
社會經濟條件——經濟腹地廣闊,是影響港口興衰的最主要因素;以大城市為依托;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便于客貨集散。
③航空港:占地廣,要平坦開闊,利于跑道建設,飛機起飛也有凈空保證;坡度適當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機場建在與城市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利機逆風起降;霧和低云較少,大氣能見度好;航空港噪音較大,與城市應有一定的距離,并有快速交通干線與城市相連接。
2.城市區位
(1)城市區位因素
影響城市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氣候、河流;人文因素有資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軍事等,這些因素在不同時期,對城市的影響不同。
①地形:城市一般在平原,熱帶城市在高原,山區城市在河谷。
②氣候:中低緯沿海地區,氣溫和降水適中,氣候適宜。
③河流:具有供水、運輸和軍事防衛功能,一般河運起點或終點、河流匯合處、河口處容易形成城市。
④自然資源:礦產豐富區易出現工礦業城市。
⑤交通: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交通方便。
以武漢為例,地理位置:位于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中國大陸的中部。自然因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長江、漢江匯合處,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社會經濟因素:附近鐵礦、棉花資源豐富;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素質高;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現代工業發展迅速。
(2)城市內部功能區布局
城市各功能區的分布,主要受經濟和環境因素影響,如交通、地租、河流流向、風向等。其中地租取決于距市中心的距離和交通通達程度,河流的流向主要看地勢高低。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務區,這里交通便捷,人流匯聚;其余的商業區則位于交通干線兩側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還會出現幾個副中心,形成多核心模式。住宅區位于中心商務區和工業區之間,并且有明顯的分化:高級住宅區往往位于地勢高、上風處、環境優美的城市外緣,接近文化區,遠離工業區,而低級住宅區往往與工業區相連。工業區一般位于市區外緣,并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還需要考慮風向和河流流向問題,但無污染的高科技工業區,可考慮接近高教園區。
3.商業區位
(1)影響商業網點的區位因素有:自然環境條件、交通條件、商品生產能力、腹地條件。
(2)城市商業中心的布局。①商業街:市場最優原則——城市幾何中心處,人流、物流匯聚;交通最優原則——市區邊緣交通干道沿線,如大型超市或批發市場。②商業小區:建在居民小區內,滿足居民日常所需。
(3)商業城市的區位:①穩定增長的商品來源和銷售區,即服務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②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擁有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上海地處長三角,擁有商品經濟發達的廣闊腹地;水陸交通便利,促進了商品的集散。
【命題方向預測】
1.交通區位
以我國某重大交通工程為背景或展示某地區交通線路圖,來考查交通線、點等區位因素,并分析與評價該交通線或點的建設對沿線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等。
2.城市區位
根據圖文材料,分析城市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限制因素,考查城市內部功能區的影響因素及城市功能區的變化,總結城市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等。
3.商業區位
結合某區域圖、景觀圖或等值線圖,分析商業中心和商業網點的區位因素、進行商業中心的區位選擇,一般在選擇題中出現。
【常見錯因】
1.審題不清,張冠李戴
考查區位因素一般會在設問中有明顯的提示信息,這要求同學們做答時關注問題指向。例如,在回答交通區位條件時要辨別是問區位優勢條件,還是問區位限制條件。高考緊張的環境下,同學們很容易陷入固有模式,而不注重條件變化,造成要點缺失或方向誤差。
2.不能抓住關鍵,舍本逐末
解答問題最關鍵的是要從宏觀上洞悉出題人考查意圖,抓住問題實質。區位要素中有很多是一致的,其影響也是相似的。例如交通可以對農業、工業、人口、城市、旅游、商業等都產生影響,會使地域聯系擴大,利于各種商品的運輸。因此答題時我們要根據圖文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切中答案的要害,才能得高分。
3.不注重細節,一葉障目
解答試題的過程,實質上是信息處理的過程。高考題給出的許多信息中,有的是有用信息,有的則是干擾信息。高考注重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的考查,區位分析類問題構建區位分析模式,體現的是區域宏觀分析的方法。而在實際分析中,也要注重區域微觀分析,拓展試題信息,聯系題目問題,達到去偽存真的效果。
【典例精析】
例1下圖是東亞某沿海地區示意圖,圖中乙是傳統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推測甲城早期至近現代城市形態的發展變化,并說明原因。
(2)制約乙城港區進一步發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城是以裝卸、倉儲、造船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區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線和B線是連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選線方案,較合理的是_________線,理由是__________。
(4)從城市功能區合理布局的角度考慮,判斷圖例①為________區,理由是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交通區位及城市功能區的布局。圖中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匯處,早期以河運為主,城市應沿河發展;后期隨著鐵路的興建,城市沿鐵路拓展。乙城港口水位較淺,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積;丙城港口水位較深,同時有鐵路經過。A線經過山脊,沿線起伏大;B線沿線地勢平坦,工程量小。從甲城市的空間結構來看,①位于鐵路沿線,應為工業區。
【參考答案】(1)城市面積擴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鐵路線分布發展。原因: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對城市形態的影響。
(2)水位較淺,大型船只易擱淺;水位深,有鐵路交通線可深入內陸
(3)B B線地形起伏和緩,工程量小
(4)工業在城市;沿鐵路線分布,交通便利。
例2 2012年8月,甘肅蘭州新區上升為國家級新區。新區位于距蘭州市區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盆地內水資源比較充裕,有“引大人秦”工程提供的優質水。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二 蘭州新區現有土地類型面積比重和產業規劃示意圖
(1)蘭州市位于我國地勢第______階梯上,是西北地區重要的_______(交通方式)樞紐。
(2)蘭州城區主要沿黃河成帶狀分布,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蘭州新區選址是“跳出老城建設新區”,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
(3)蘭州新區現有土地類型中,面積最大的農業用地是___________;從工業區位指向看,電子信息產業屬________指向型。
(4)簡要分析蘭州新區選址秦王川盆地的理由。
(5)蘭州新區在園區規劃和產業引進方面,應注意哪些問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城市區位及城市新區的建設。蘭州為甘肅省省會,地處隴海、蘭新、包蘭、蘭青等鐵路干線交會處,是我國重要的鐵路樞紐。蘭州市區南北群山環抱,其限制因素是地形。老城區用地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讀圖可知,在蘭州新區各土地類型中未利用土地比重最大,而農業用地中耕地比重最大。秦王川盆地,盆地地形,有利于城鎮的建設與規劃;距老城區較近,有高速公路與老城區相連,往來方便;未利用土地多,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城市新區規劃與發展應該注意節約土地,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答案】(1)二 鐵路
(2)地形 緩解城區用地緊張;緩解城區的環境問題(或分散城市職能)
(3)耕地 技術
(4)盆地地形,地勢平坦開闊;有引水工程,城區用水充足;與蘭州城區有高速相連,交通方便;未利用土地資源充足,發展空間大;地價比較便宜。
(5)園區規劃: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或構建防護林帶等);節約用水;合理利用土地,少占耕地;合理規劃綠化帶、水域面積,美化環境等。
產業引進:合理引進關聯產業,構筑產業鏈,形成集聚效應;嚴格工業企業準入,防止傳統工業企業的過度引進;注重人才引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重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例3讀三個同等規模商業中心同周圍顧客達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線分布圖,回答(1)-(3)題。
(1)下列對圖示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
A.與商業中心的距離越大,達成交易的概率越大
B.不存在一個點和三個商業中心達成交易的概率都相等
C.相鄰兩個商業中心的服務范圍有重疊
D.三個商業中心的服務范圍完全相同
(2)圖中甲、乙、丙、丁四處達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
)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3)若在圖中新布置一個同等規模的商業中心,則最佳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農業的區位選擇,實質就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區位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自然條件有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水源、土壤、地形等;社會經濟條件有政府政策、交通運輸、市場、勞動力、科技等。
【例1】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
A.氣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
A.稻田 B.魚塘 C.果園 D.菜地花圃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的農業因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應為立體農業。第(1)題,立體農業的主導因素是地形。第(2)題,城市擴大后,郊區農業興起,將發展單產更高、效益更好的花卉、乳牛、蔬菜等產業,糧棉種植面積縮小。
參考答案:(1)C (2)A
規律技巧總結:本題通過示意圖考查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解答本題除了要正確讀圖,還需要分清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和主導因素,包括隨著城市的發展對郊區農業的影響。
二、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較快。由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某個區位因素的變化也會引起其他區位因素的變化。尤其是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的區位選擇影響也很大。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方面:人類可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社會經濟因素方面:城市的形成和分布影響市場區位的變化;市場需求的變化影響農產品的經營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例2】下圖中四地發展農業生產,改造的自然條件分別是 ( )
A.光照、水分、土壤、地形 B.溫度、土壤、地形、水分
C.熱量、水源、地形、土壤 D.光照、地形、土壤、水源
解析:玻璃溫室主要改善的是熱量狀況;坎兒井是對水源狀況的改造;梯田是對地形的改造;井灌井排是為了改造鹽堿土地。
參考答案:C
規律技巧總結: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的區位選擇影響也很大。此類題型往往需要結合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來解答。解題中,把握“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掌握好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作答即可,一般難度不大。
三、農業地域的形成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稱為農業地域。同一農業地域內,農業生產的條件、結構、經營方式、發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農業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結果。由于動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多種農業地域類型。如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西歐的乳畜業等。
【例3】讀右圖,指出乙、丙兩區的農業地域類型。與乙區相比,說明丙區農業生產的自然優勢。
解析: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發展的都是混合農業;與乙地相比,丙區發展農業生產的優勢主要在地形和河流兩方面,但由于處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關鍵詞:區位擇優城市演變空間結構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henomenon has hidden order and growth rule. Different geographic conditions, form different spati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use of the location according to law is analyzed kaifeng spatial evolution phenomena, find the spatial evolution the internal rules, in order to guide urban health,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space layout.
Key words: selected location city space structure evolution
區位確定了城市產生在什么地方,將向什么方向發展。城市在生長過程中具有與生態位相似的發展特性,即通過激烈競爭適合其發展的區位導致演化、共生,最終形成相對有序穩定的空間結構,城市空間增長都遵循著區位擇優的競爭原則。
一、區域層面上的城市演變
城市系統是外部條件和內部元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整體。在激烈競爭中欲求生存和發展,構成系統的個體需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潤和最優市場選擇最優區位,由此產生了空間結構分布的有序性、空間規模的等級性和空間變化的規律性。
在一定的區域內,城鎮的規模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具有整體性、分化性、中心性、層次性和動態性的特征,其空間布局也遵循某種規律。從城市發展史上看,古今中外城市的產生、發展都受到區位影響,特別在農業社會,區位的好壞是影響城市形成、發展的重要因素。具備城市產生的區域應具有廣闊的腹地,為城市提供充足的給養,支持城市的正常運行,而城市又為腹地提供各種貨物和服務中心。因此在“機械性中轉”和貿易需要中轉結合的區位,有助于進行交易的商業機構和服務設施的建設,由此逐漸發展為商業、交通、服務性城市。在工業社會中,工業企業為了實現更大效益,必須權衡在不同地方設廠的成本效果。
歷史上,交通的發展直接影響城市群落的興衰。戰國至北宋時期,因黃河之利開封逐漸興起,而后又因黃河之害而逐漸衰落。開封因隋唐大運河的開鑿成為聯系南北的交通樞紐,汴州地處要沖,汴州逐漸繁榮起來,長安、洛陽由興盛走向衰落;至五代開封完全取代了長安、洛陽的地位,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發展達到鼎盛;之后,黃河河道南移,開封成為徙決沖淤的最大受害者,對開封城的發展造成巨大危害。由于河道淤塞、水運網絡破壞,使開封逐步降為地區性政治中心。(如圖1)
近代隨著鄭州鐵路樞紐的形成,鄭州開始崛起,開封至鄭州僅30公里,在同一區域內出現兩個城市,相互競爭使開封更加衰落,開封逐漸被鄭州取代,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隨后幾次大的行政區劃調整,擴大了鄭州的范圍,經濟實力和發展空間此消彼長,開封的區域地位再次下降,形成“燈下黑”現象。
從空間演變的機制來看,開封城市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分別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古代,特定的政治軍事背景成為主導城市命運的首要因素,在近現代,經濟因素的影響逐步提高。
二、城市內部的空間演變
城市內部的區位優劣隨著城市發展在時間和空間軸上進行演替、變換。在時間軸上,產業變更,促使空間區位性質變化。在空間軸上,隨著城市規模與結構的變化,空間區位相對于城市整置也在變化。因此,城市內部的空間區位優劣更具動態性和不穩定性。不同的空間性質有各自的空間要求,如土地制約型、可達性制約型、中間制約型和均勻制約型等,這種目標的多元性增加了城市內部空間的復雜性。
從物質環境角度分析,城市的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投資環境。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礎設施的便捷;自然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氣候、植被的優越;以及建成區環境對其建設的制約條件少等構成了良好的空間區位。從城市整體來看,市中心和市區邊緣都是良好的區位,前者基礎設施好,后者制約條件少。從局部來看,道路交叉口、車站、碼頭、商業街附近是較好的區位。但需要具體分析,因為城市不同性質的空間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存,近似生物鏈的關系,它們各自有著自己不同的區位需求。
在城市內部,同樣受到區位擇優規律的影響。連霍高速從開封市北側經過,隴海鐵路從開封市南側穿過,使開封南北兩側發展受到限制。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只能東西發展。
解放前,開封基本在城墻內發展。解放后,由于大型工業在古城東側落戶,開發建設突破城墻向東發展,使東區成為發展的重點。80年代,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城市擴張,開發建設向東西兩翼發展,重點建設東區,在建設完善東區的基礎上向西發展。90年代,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張,繼續向東西發展,東區工業衰落,發展的強度降低,西區成為發展的重點(如圖2)。
新世紀,鄭汴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鄭汴融城,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引起開封新一輪的建設。由于互相競爭,開封與鄭州之間產業結構的相似性小,差異性大,具有較高的互補性。開封是古都,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巨大,服務業功能完善,工業和農業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基礎;鄭州是先進的制造業中心、現代服務業中心、物流和信息中心。從產業和功能互補的角度來說,開封鄭州互補共榮,互相吸引,開封向西發展,鄭州向東發展。汴西新區漸成新的投資開發熱點。
中原經濟區的成立,引起中原核心地區加速發展。鄭州作為領頭羊,在中心城市首位度、區域職能構建、國家中部樞紐城市建設等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隨著鄭州空港城的建設和中牟高鐵客運樞紐的建設,鄭州面向全國、對接國際市場的能力將大幅提高,拉動開封城市空間西進,對接中部門戶、占據有利地位、爭取發展空間。開封與鄭州之間的快速通道建設、公交和通訊同城化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開封市西部投資日趨踴躍。
三、綜合擇優,積極開拓新區位
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改善城市社會環境、促進城市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充分發揮競爭機制擇優區位,使城市空間有序化,充分利用資源的正面效應。另一方面,要通過設計、管理、政策引導等調控手段促進城市擇優區位的正常進行。城市的發展應綜合擇優區位,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注重社會效益和環境效應,注重歷史文脈的延續。
從城市空間演變的形式來看,開封市空間形態的變化表現出“自上而下”跨越式發展和“自下而上”蔓延式生長雙重動力共同作用的特征。城區空間形態呈現出以老城為核心,先后以東、西方向為主導延伸的總體特征。隨著開封城市的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急需緩解老城區的環境壓力;同時從歷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來看,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將更有利于地上遺跡的保護和未來對地下遺址的發掘。
通過分析發現,解放后開封城市拓展方向左右搖擺形成了對古城“圍城”之勢,不利于古城保護,也不利于新功能、新產業集聚。在當前開封城市發展方向必須有所側重,打破以古城為核心圈層式發展模式,向區域戰略核心地區挺進,接軌區域門戶,搶占戰略高地,改變內向發展模式,提高城市區域地位,實現開封復興。
綜合對當前影響城市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的限定要素和引導要素的分析判斷,開封空間發展重點是西進,形成與區域共同發展的格局。同時采取“中優、北控、東調和南改”的策略完善城市布局。
城市的生長過程是通過競爭選擇相適應的空間發展區位的過程,是對區位擇優、開拓與占有的過程,應通過開拓新區位,引導城市健康發展。根據城市交通條件的變化,周圍地區新資源的開發及某些大項目的實施等,開創發展新區位,引導空間發展方向。積極開拓、優化城市內部空間區位,促進城市空間演化與結構調整。
參考文獻:
[1]段進.城市空間發展論[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08)
[2]崔功豪 魏清泉 陳宗興.區域分析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6)
[3]李潤田 丁圣彥 李志恒. 黃河影響下開封城市的歷史演變[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6(06)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區位;基礎設施;交通;市政;環境;商業
引言
房地產項目由于具有不可移動性,因而受區位影響較明顯。房地產區位因素作為與房地產開發價值直接相關因素,也是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必須綜合考慮分析的問題。近年來,我國房地產項目建設開發迅猛發展,綜合考慮區位因素對于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的影響,從而優化項目開發決策,已經成為提高房地產項目建設的社會以及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對于促進城市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區位因素與房地產開發關系概述
房地產的區位顧名思義就是指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的具置,與項目開發建設所處的地理位置、空間位置相關,同時受到自然環境、基礎設施以及經濟活動等各項因素的影響。房地產項目在建成投入使用后,住戶的工作、生活等日?;顒拥榷际且詤^位為中心點,也是房地產購買客戶最為關心的影響因素,因此房地產的區位因素是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效益的關鍵影響因素。
由于土地除了自身的價值外,還存在著人類建設利用等經濟活動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因此這就導致不同區位的土地之間產生價值差異,也導致了房地產項目建設區位因素的出現。區位因素對于房地產項目建設開發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區位較好的地段由于土地的整體附加值較高,土地的升值能力也相對較大,因此這就導致了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成品的價格提高。(2)區位對房地產開發建設的成本投入影響較大。通常情況下,距離是中心越近,經濟越繁榮,交通條件越好以及公共基礎設施越健全的區位,土地價格也就越高,開發建設所帶來的成本投入也就越高。(3)區位因素可以對房地產開發建設類型產生較大影響。對于區位條件好,地理位置條件優越的地段,由于成本投入高,因此房地產開發商對于土地的開發利用效率也就越高,通常情況下多為開發高層建筑以及商業活動中心。而對于區位條件較次,由于土地價格相對較低,因此多開發為多層建筑、廠房或者是別墅等。
2、公共基礎設施對房地產區位的影響
公共基礎設施是保證城市功能正常發揮的主要承載者,也是保證城市社會生活以及經濟秩序正常的基礎保障。隨著城市現代化的不斷開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影響區位條件的主要因素,基礎設施是否設置得當以及能否發揮作用,直接關系了區位條件的優劣。通常情況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給排水體系、能源供應體系、公共交通體系、景觀環境體系以及通訊與救護體系等多方面內容。高校、齊全、配套的公共基礎設施體系是區位條件優秀的基本特征,也是影響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的基本因素.
3、城市市政條件對房地產區位的影響
市政設施是否齊全以及是否配套,直接關系到居民能否正常的工作生活,也是房地產開發必須考慮的區位因素之一。水、電、暖、氣等管線的設施是否齊全,通信、電纜的敷設是否全面,相關管線的維修保證是否及時,如果基礎設施不全面增設基礎設施的投入等等,都是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需要考慮的。由于市政基礎設施作為居民生活工作的基礎條件,基礎設施的設置水平也是關系到房地產消費者是否選擇購買的因素,進而影響到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的效益水平。
4、交通條件對房地產區位的影響
交通條件主要是指房地產開發建設區位內的人、貨物的流動與運輸條件,也是房地產區位因素的基本條件之一。城市內部房地產開發建設的交通條件主要包括市政道路、地鐵、輕軌、穿越城市的主干線道路等內容。由于住戶的工作或者是學習不可能僅僅局限在房地產開發建設的范圍內,必然存在著城市內部點與點之間的流動,而交通條件就是實現城市內部人員與貨物流動的基本條件,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水平不斷加快,對于便捷、快速以及安全的交通條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房地產開發建設實現社會以及經濟效益的基本影響條件。
5、周邊環境對房地產區位的影響
影響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的周邊環境主要是指房地產建設開發區域范圍內的景觀環境以及綠地環境。景觀環境以及綠地面積,是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主要評價指標,尤其是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周邊的綠地環境,則直接關系到了地價水平以及房地產的銷售價格。居民購買房產用于生活或者是工作,勢必希望能夠身處于優雅的環境之中,周邊地區的自然環境、生態條件、景觀設施以及經濟文化條件,均是消費者綜合考慮的因素,也是提高房地產項目建設水平的關鍵。因此,在進行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區位因素的影響分析時,必須綜合分析這些區位影響因素,進而調整房地產開發建設的規模以及類型,通過全面的分析調整創造最適宜的人居環境。
6、各種綜合配套設施對房地產區位的影響
影響房地產開發建設區位條件的配套設施主要包括區域范圍內的休閑娛樂設施、教育培訓設施、醫療保健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等幾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居住以及生活條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范圍內的配套設施也成了購買房產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最明顯的特征為,越是靠近學校的區域,低價以及房價也就越高,其整體銷售量也明顯高于其他同等區域。因此在房地產項目進行區位分析時,就必須將開發建設區域內的教育設施、醫療設施以及娛樂設施水平列入評估范圍,盡可能地保證開發建設區域內的各項配套設施齊全,能夠滿足住戶的生活、娛樂以及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的要求。
7、區域的商業經濟繁榮程度對房地產區位的影響
房地產開發區域的商業經濟繁榮程度反映了該區域設計經濟活動的人員、資金以及商業信息的整體聚集程度,是城市經濟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能夠直接影響到房地產的區位價值。通常情況下,房地產開發區位價值隨著距商業經濟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降低,區域范圍內受到的商業經濟中心的輻射作用也就越小,自身區位價值提升的空間也隨之降低。因此,在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城市商業中心(CBD)對區域價值的影響,根據自身經濟實力以及投資規模,合理的進行房地產項目投資建設。
8、結語
區位因素對于房地產建設開發的影響作用是非常直接的,同時也是影響房地產開發建設效益的關鍵因素,對于房地產開發的價值以及房地產的價格水平具有決定作用。因此,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明確房地產建設區位的內涵實質,明確房地產開發建設過程中區位因素的作用記住要內容,進而比較分析各類區位因素,綜合確定房地產開發建設的規模、類型以及建筑功能,提高房地產開發建設效益,為住戶提供優雅舒適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胡志斌 基于GIS的綠地景觀可達性研究:以沈陽市為例 [期刊論文]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1).
[2]李雪銘.李雙建.徐叢春 基于Surfer7.0的城市居住小區區位條件評價研究 [期刊論文] -經濟地理2004(5).
1.從外部看——地域形態
地域形態是指城市地域的輪廓形狀,它的形成與所處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平原地區的城市形態較為規整,山區城市形態受地形、地貌條件的限制,不同地區差別較大。當然,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對城市形態也有影響。
2.從內部看——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指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聚集而成的區域,每區以某一功能為主,兼具其他功能且連片分布,無明確界線。主要有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文化區、行政區、綠化區、公共活動區等,其中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是城市常見的三種功能區。
3.城市的空間結構模式
各個功能區必須有效組合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才能更好地發揮城市職能,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必然在空間上組合形成各種不同的城市內部結構模式。主要包括同心圓模式(圍繞單一核心向外擴展)、扇形模式(功能區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擴展)、多核心模式(圍繞不同核心發展)、未來“田園城市”(以人為本,兼有城市和鄉村特點)等。
【城市化進程】
1.從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來看,城市化水平隨時間的變化可表示為一條稍被拉平的“S”形曲線。
2.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城市是人類對環境影響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區,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表現在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方面,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具體分析如下表:
【交通運輸線(鐵路、公路)建設的區位因素及發展變化】
1.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項目 水路 鐵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運量 大——————————————————————小 運量大、損耗小、平穩安全、易管理
運速 最慢 較快 較慢 最快
運價 低——————————————————————高
靈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連續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成本 投資少 投資大、占地廣 居中 投資大 投資大
2.交通運輸線(鐵路、公路)建設的區位因素及發展變化
交通運輸線(鐵路、公路)建設的區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因素的影響已減弱,社會、經濟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技術因素始終是保障因素。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據題目材料信息和題目題干的提示來確定答題要點。
3.交通運輸站點的區位因素和選址原則
⑴汽車站
區位因素:①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小,但要求地面開闊平坦、位置適宜;②數量、密度、規模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選址要求:城市交通干線兩側,與市內干道系統和其他對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聯系的地點。
⑵航空港
區位因素:①受地形、氣候、地質、水文等影響較大;②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人流、物流頻繁地區最為有利。
選址要求:占地廣,要求地形平坦開闊,利于跑道建設,以及飛機起飛有凈空保證;坡度適當的地形,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質條件,保證地基穩定;機場建在與城市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利機逆風起降;為了保證飛機起降,不應布局在霧日和低云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較大,與城市應有一定的距離,并與快速交通干線相連接。
⑶港口
關鍵詞: 地理教育 經濟問題 可持續發展
一、幫助學生理解區位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地理區位的認識
地理區位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特定的地理位置,主要涵蓋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交通位置、大洲位置等;二是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人類的經濟活動可以視為區位的合理選擇,就是充分發揮地區的區位優勢。
(二)區位因子與區位條件的認知
區位因子或稱為區位因素,是指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區位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1.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對于自然條件的理解為:(1)氣候條件:氣溫、降水及它們的組合狀況、光照條件、氣溫的日和年較差等。(2)土地因素:一是土壤的自然特性如酸堿性、肥力對農業的影響;二是土地的數量和價格機制對經濟活動的影響。(3)地形:主要涵蓋地形的類型和整體地勢特征,如人類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都是處于地勢比較平坦的平原。(4)河流:河流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城市、農業、工業、交通等有著重大的影響,對于河流的認識,主要包括水文和水系特征的分析等。(5)資源: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等非可再生資源對于經濟活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2.交通運輸:它是地理空間的聯系的紐帶,進行區位選擇時,運費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運輸區位選擇的影響地位越來越重要。
3.勞動力因素:勞動力的數量、質量、價格是影響產業區位的重要因子。
4.市場:主要包括市場的規模(決定市場是否廣闊)、市場與產業的位置和距離(影響運費)、市場的結構(商品的種類)、市場戰略等。
5.其他因素:科技的發展、政策的調整、環境要求的提高等因素的變化對于現在的區位選擇影響越來越重要。
(三)區位的選擇
我們在選擇區位時,應根據具體的經濟活動和具體地點,仔細考慮當地影響區位活動的各種因素,如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市場、交通、勞動力的素質和數量、政策等社會經濟因素,以使區位活動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獲得經濟效益。
二、學會剖析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涵蓋面比較廣,難度較大。高中地理教學主要針對在三大產業中面臨的問題,這個方面的教學一定要緊密結合我國的實際,根據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三大產業在高中教學方面需要重點解釋如下:
(一)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問題
(1)農業結構不盡合理,結構比較單一,往往存在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問題。
(2)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較低。
(3)農民的素質普遍較低,農技人員比例少,科技成果轉化普及程度低。
(4)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缺乏龍頭企業,產業鏈短。
(5)由于城市化發展,耕地資源呈快速減少。
(6)水利工程建設滯后,農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農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低下。
(7)農產品營銷體系不夠完善,對市場的把握能力低,農產品品牌意識薄弱。
(8)化肥、農業的大量使用,農業的生態環境惡化等。
2.對策
(1)調整農業的結構,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基礎上,構建當地特色農業基地。
(2)對農業資源進行整合,擴大農業的生產規模,加大機械投入,提高機械化水平。
(3)培育一批帶動作用大、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進而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農村的發展。
(4)加強農技的推廣應用和農民的技能培訓。
(5)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推廣普及沼氣等清潔能源。
(6)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災害保險的推廣,提高農民抵抗災害風險的能力。
(7)加大農業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的保護,嚴禁亂占耕地。
(8)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導,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確保我國的糧食供應。
(二)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大部分地區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產業鏈比較短,對上下游產品的開發能力不足。
(2)經濟薄弱地區企業的規模較小,生產工藝比較落后。
(3)對資源的利用率比較低,多高耗能、搞污染企業,節能減排壓力大。
(4)科研開發能力弱,缺乏核心的技術和設備;高端人才的培養、管理水平、經營理念有待提高。
(5)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偷排、亂排現象較多。
(6)地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用工短缺現象突出,產品價廉競爭力下降等。
2.對策
(1)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等。
(2)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的力度,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嚴格控制高耗能,促進污染企業的發展,推動節能減排的有效進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必須做到達標排放。
(4)做大做強企業,鼓勵優勢企業合并,擴大企業的規模;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5)政府做好引導,鼓勵中小企業的協調發展。
(三)第三產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問題
第三產業在高中教材中的介紹較少,主要是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這方面對學生要求相對較低,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問題:
(1)我國國民經濟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發展相對滯后。
(2)結構不合理,缺乏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服務業。
(3)市場消費能力不足等。
2.對策
(1)加強制度創新,完善市場機制,保證第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2)政策上加強對第三產業的扶持。
(3)積極發展經濟,推進城市化進程,拓展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
(4)發展教育、醫療等基礎行產業,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等。
三、認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保護兩者相互影響、彼此依托,正確處理好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保護之間的關系是我們走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發展經濟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在發展過程中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違背了經濟發展的本意,這樣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環境保護成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當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制定長遠的經濟發展規劃和戰略,構建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倡導綠色經濟;加強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琦.中國農業發展中的突出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 土地價格 因素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地區經濟的發展按照地區經濟的總體目標來實現,重點發揮區域優勢。自上世紀90年代,地區經濟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方針下得到迅速的發展。在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歐盟組織跨出成功的一步。也正因為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中取得的成功,使得歐盟組織下的成員國成為無論從經濟還是國力上,都稱的上是強者。我國自與東盟建立貿易往來后,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在順應時代的經濟發展趨勢,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模式,全面推動地區內的經濟協調發展。在迅速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前提下,對區域內影響城市土地價格的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對作用于城市土地價格的因素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為土地市場的區域性統一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據。
一、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全面闡述
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成員國之間的類似人為的限制以及影響經濟活動進行的障礙進行消除,使各國的市場能緊密相聯,成為一個整體的經濟活動。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要趨勢,也是和經濟全球化相輔相承的存在。經濟全球化就是: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將在這個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里相互參與,從而得到他們想要的資源,讓他們的優勢可以有效的發揮出來,實現發展國家經濟的目的。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很多,實行的范圍也很廣,所以在利益的協調方面是個難題,實現經濟全球一體化難度很大。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之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在區域內的經濟差異小,對區域內參與經濟合作的組織協調容易,從而使其發展迅速。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既存在對立,也有統一。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內部表現了經濟自由增強,這一點讓世界經濟的自由與開放也得到了體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其發展范圍上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說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增加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開放性,才能使區域一體化經濟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并且也能促進自身的發展。
二、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城市土地價格的影響因素分析
我國與東盟在通過貿易與投資的結合上,形成“引進來”到“走出去”的產業模式,全面提升了我國產業合力,實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與東盟成員國形成了在貿易結構不同的產業梯次轉移體系,這將更好地解決區域內各國間相互間競爭的問題。特別是我國不斷發揮國有中資公司資金雄厚以及企業對外聯絡廣泛的優勢,強化外資投資和外資承包工程,并且與東盟國家緊密聯合起來,推動我國土地資源開發,實現國家之間的資源共享。除此之外,也要通過不斷的引進外資,鼓勵我國企業資產重組,提升產業結構,這對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核心影響因素――我國城市處于東盟區域核心位置
核心影響因素在影響城市土地價格中,主要表現在城市的區位條件和區位環境兩個方面。一個城市的區位條件和區位環境是城市地租形成差異的物質基礎,也是影響城市土地價格的重要因素。我國是東亞大國,在東盟的地理區域位置中處于核心地位,這樣的區位條件與區位環境給我國城市土地的價格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隨著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我國城市中,有距離市場活動中心較近的地塊,由于處在城市的經濟中心,對信息的獲得有便捷的途徑;又或者處在交通便利的優越條件下的地塊,節省了高額的運輸成本,對企業的效益有所幫助。在城市規模的大小、經濟和資本集中的程度,勞動關系等因素的制約下,以及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使我國城市土地在區位條件和區位環境上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在東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城市土地價格的形成受到了城市土地區位條件和環境的重要影響。
(二)外部因素――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改變了我國城市的土地需求
對于影響城市土地價格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現在對城市土地區位的條件和環境的改善、城市土地需求的改變等方面。而我國城市由于受到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土地價格的條件與環境,以及土地需求等。如果對城市的區位條件進行改善,加強周圍的綜合配套設施或者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都將為土地的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而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我國城市土地價格的影響正是做到了這一點。與此同時,在城市中,房地產對開發投資的地塊因情況的不同,對地價的影響也表現的不同,尤其是我國加入東盟經濟組織以來,其對住宅地價的影響表現最大,對開發工業的地塊影響則很小。
三、結束語
在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建立區域一體化的土地市場經濟是必經之路。城市土地價格在受其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還受城市人口狀況的影響、政府的調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城市的開放度的影響。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城市土地價格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城市的內部因素,在實現土地區域一體化,對城市土地價格的調控具有一定意義。除此之外,對于工業用地市場進行完善,在體現區位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加強城市在工業用地中的市場化程度。
參考文獻:
[1]黎一暢,周寅康,吳林,等.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空間差異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版).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