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40: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生; 效率; 效果; 質量;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7-025-001
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方互動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才能真正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改變以往“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應注意:巧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中設疑,引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氛圍和質量。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抓住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因為英語知識的傳授和技能訓練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接受信息、思考、理解、應用和反饋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在課堂內完成,因此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應該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就怎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談談本人在教學中的體會。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現代的中學生,自我意識增強,他們需要理解,需要尊重,有個性,有追求,自尊心強,思想活躍。后進生的普遍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在情感、情緒、意志方面有自我為中心的表現,教師就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誘導、啟迪、疏通、調節和協調師生關系。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教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教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
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興趣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所以,師生之間在課堂教學上可以平等交往,同時教師從主講、主問變為主導,學生可以較充分地發揮其主體性和自主性。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求知、積極問答、共同討論、相互啟發激勵,充分發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習興趣。在活動內容上,注意階段性和綜合性的結合。注意新舊結合,既有利于新語言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對已學知識、技能的鞏固提高;在活動要求上,注意主體和客體的結合。在活動中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基礎,又要考慮教學內容與目標要求、教學條件等因素,使活動的實施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相結合,體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活動形式上,注意繼承和創新的結合。隨著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學研究的深入,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課堂活動形式。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豐富學習內容和拓寬語言運用的渠道。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最佳選擇,它的生動、直觀、形象的優勢展現有聲有色、身臨其境的真實畫面,多方位刺激學生思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層教學與輔導
實施分層教學與輔導,可以保證有效的知識掌握。每個學生的天賦、品格、智能和體能狀況都不盡相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發展的多元化等因素決定了學生發展目標的多元化。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1.精心設計教案。在教材的處理上應根據運用性、有效性和簡便性的原則,進行合理取舍;在內容上,盡可能把一堂課安排得適量又緊湊;方式上,力求新穎靈活,有講解,有問答,有對話,有朗誦,有聽音仿讀,有即興表演等;方法上,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情景法,聽說法,暗示法,翻譯法,對比法,歸納法等相應的有效方法。備課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可采用“多元一體”教案,這種教案形式上只有一個,但一個教案之中含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多種教案。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創設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既要注重整體,又要注重個體。設計小臺階、多層次的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覺得自己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2.分層教學上課。分層法的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每節課都要使班上最差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也使冒尖學生能發掘學習潛力。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提出問題時,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3.力求精講多練。避免“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使他們由被動變主動,化消極為積極,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要講究三個“度”,即授課要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速度,要盡量減少冗長的解釋,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操練活動,以訓練其語言表達及應用的能力;4.講究教學技巧。教師講課時要注意變換語氣、語調、音色、音量,教態力求自然大方,使學生愿聽、樂學。另外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盡量讓學生感到老師格外親切,容易接受,學生上課時也就不拘束緊張了;5.開展學習競賽。課堂教學也可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競賽,掀起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潮。如問答時,讓學生如同六十妙智力競賽那樣去搶答;教新單詞時,讓學生根據所示的音標爭先拼讀,然后由教師正音和領讀??傊箤W生始終處于情緒激昂、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之中,提高教學效率。
五、課內外相結合
一、融洽師生關系,提高親和力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學生”,這充分說明師生關系對于教育的重要。
作為教師,我認為人生的最佳狀態就是讓學生喜歡,喜歡聽你講課,喜歡你的課程,當然也包括喜歡你本人。這是親和力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的體現,這種現象能夠使孩子親其師、信其言、行其道,從而提高教育質量,這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
1.多發現學生的優點、多表揚
作為教師,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點滴進步,在學生敢說、敢做的氛圍中,適時地給予適當的表揚,幫助孩子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吹綄W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答對了,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Great!Well done! Good job!Wonderful!等語言。
2.個別學生要個別對待,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因為人們所處的環境不同,形成的思維習慣也就不同,對待有問題的孩子不要歧視,要幫助他們設法完成任務,使他們也獲得成功的喜悅。即使孩子回答錯了,也不能只是說No,而是要使用委婉的表達方法。在英語課上,當學生答不出問題站在座位上時,我會說:I’m sorry.Please sit down!Listen to the others.特別是那些內向的孩子,他們的性格、行為習慣有時要特別一些,對待他們更要有耐心,幫助他們找出問題及形成的原因并加以教育。如我班有個學生叫徐曉倩,她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一遇到老師叫她朗讀或回答問題就非常緊張,一緊張就說不出口,于是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搭橋的方法來使她開口,每次請她回答問題時,我就請優秀生先回答,然后請她重復答案。進行單詞、句型操練時,也采用同樣的方法,而且每次她講完英語,我都會用“嗯,有進步”“好”“聲音再大些就更好了”來鼓勵她。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練習后,我再請她獨立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每次當她回答后,我就請全班同學拍手來鼓勵她。漸漸地,她的自信心提高了,并敢于開口說話了。經過反復培養,她克服了膽怯心理,提高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每學期英語考試的成績都能達到優秀等級。
3.教師應該是“心理治療者”,要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重點幫助學習困難生,找出困難的原因,分析消極因素的影響。對學習上比較有困難的學生要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視。對待他們我利用一幫一、小組合作或開小灶等形式進行幫助,團結協作,共同促進。特別是利用托管時間幫助這些同學朗讀單詞、句子、課文。我覺得朗讀對那些英語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幫助是較大的,他們能熟練的朗讀句子和課文,對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和語感的培養很有效果。
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性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原因,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愿望。抓住了“興趣”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就會樂學、會學、學有所獲。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通過多年的實踐,我深切體會到:創設豐富活潑、童趣盎然的英語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go shopping,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Can I help you?等句型,課前我讓學生觀察商店及營業員、顧客的買賣情況,并布置學生每人帶一樣物品,可以是文具、玩具、服裝等,并且要貼上標簽,寫上物價。在教室里把幾張課桌排成貨柜,分類放上物品,使課堂變成一個“微型商場”。在基本掌握新句型后,就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輪流爭當營業員和顧客,在已有的英語基礎上,圍繞新知識點,用英語交流進行模擬購物。又如:當學生在學習了I like...Me,too.等句型后,我讓學生自愿組合成幾個小組,通過做Survey,What do you like?I like...等句子進行問答,相互了解同組學生喜歡或不喜歡哪一種水果或交通工具等。
2.寓教于樂,組織趣味性的學習活動
愉悅的課堂、歡快的教學氣氛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無意注意,而且在無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識技能效果更佳,達到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如在教學單詞expensive,cheap時,因為比較抽象,單詞卡片上只有“昂貴的”“便宜的”,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好說明單詞的用法,我用自己的衣服作為教學材料,My coat is cheap. It costs 15 yuan.My trousers are expensive.They cost 179 yuan.這樣學生就非常感性地體會到什么叫expensive,什么叫cheap,既復習了以前學過的知識coat, trousers,數字15,179,又為下一課的學習解決了一個難點cost。學生們非常喜歡這樣交流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他們感覺非常真實。而且他們自己就說出很多他們認為很貴或很便宜的東西,如A car is expensive.A house is expensive.A pencil is cheap.A magazine is cheap.等等。
三、梳理所教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
每上完一個單元,我總把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如語音、單詞、詞組,使學生形成一個明白的知識體系,便于復習。如新標準英語第七冊基本上都是過去式的學習。我把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這四種句式進行了歸納整理,使學生知道各種句式之間的轉換關系,形成了一個對過去式這種語法現象的知識體系,同時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動詞過去式的幾種變化方式,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要求學生在課外與老師、同學打招呼、交流時盡量用英語來表達,不斷培養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甚至可以采用中英文夾用的方法進行交流。例如,有一次,我在檢查衛生時,進了學生男廁,我班于晨同學正好看見了,就問我:“Miss Cheng,are you a boy?”我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就回答:“No,I’m not.”他又說,“You went to boy’s WC.Why?”我回答說“Because I want to know it is clean or dirty.”雖然可能說的不是很地道的英語,但是學生們敢于用自己學過的英語來交流,對于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常發生的身邊事能自覺用英語來表達,彌補了我們學習英語缺少環境的不足,也培養了學生自覺地、積極地、獨立地、創造性地參與活動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后作業的布置分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兩個部分。布置課后書面作業時,我先對題目中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給予必要的解釋和說明,以免學生花費時間卻做錯了??陬^作業的布置和完成,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最為直接。學生如能認真完成,對平時回答問題和參與其他課堂言語活動都有幫助。我特別強調口頭作業的重要性,在家長會上跟家長也說了,請他們在家里配合督促學生聽錄音跟讀課文,注意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在課堂上,每節課我也拿出幾分鐘來檢查幾位同學朗讀,做到堅持不懈,盡量使每一位同學都能讀一遍??傊?,保持各類作業按質按量完成等良好習慣,這是提高英語學習質量的保證。
五、勤反復,溫故而知新
小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遺忘率高,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復習。因此,每當上新課前,我總是先復習上一堂課所學的單詞、詞組,接著,新舊知識緊密聯系,轉入新課的教學。在以往的新授中,學生對語言知識已有了豐富的感情經驗,快節奏、勤反復的環節就在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概念化,并組合成新的知識結構。如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I did...由特殊疑問句到陳述句,然而“Did you...yesterday?一般疑問句又可以成為新授內容,回答Yes,I did. / No, I didn’t.與特殊疑問句形成對比,在對比中分清。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成功的歡樂是一個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的確,當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濃了,他們英語學習的質量就提高了;而當他們取得了好成績時,又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英語; 教學質量; 教師; 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3-0199-01
一、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沿襲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的主角是老師,課堂教學主要以講授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很少有實踐機會。這種教學模式的結果是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偏低。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英語教師應打破傳統教育理念,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應該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轉變為主動索取知識,不斷提高學習與實踐能力的主體。教師是這一轉變過程中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并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時間和實踐機會。教 師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上,應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同時,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讓課堂教學交際化,提高學生的課題積極性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以“學以致用”為教學指導思想
英語教學應遵循“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從重“知識”向重“運用”轉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是社會交際需要和實踐的產物。而語言的學習也只有在交際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這一語言,也就是說運用是語言學習的歸宿,同時又是語言學習成功的保證。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的基礎,但知識并不等于能力, 知道并不意味著會用。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精講多練,一個動詞、 一個短語、一種句型要通過學練結合、考練結合、練用結合,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 通過以語言知識的訓練為手段, 培養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學的實踐反復證明,要提高英語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用法”與“運用”的關系,要認識到“用法”作為“運用”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不一定能保證“運用”,而“運用”則可以促使“用法”的掌握。
三、堅持 “互動型” 的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方法應堅持“互動型”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是以語言學習規律為基礎的,它把學生從被動引向主動,從消極接受引向積極參與。語言知識盡管有助于語言能力的培養, 但語言知識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轉化為交際能力。教師應從傳統的主導地位向指導地位轉變, 課堂教學應從傳統的 “單邊灌輸型”向“雙邊交互型或多邊交互型”活動轉變。通過平等參與和學生的主角效應,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聽讀, 提高學生的接受性技能; 通過說寫,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技能;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課堂教學的整體活力,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要積極扮演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需求,設計、組織、安排豐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其次,教師要善于營造語言環境以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要能為學生創造機會,營造最佳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通過語言的學習與應用, 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和語言技能。最后,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外語活動,培養學生外語學習的興趣。如:開展英語角、英語技能比賽、小品、看圖說話、英語故事會等多種活動,促使學生動腦、動口、 動眼、動手,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讓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去攝取課內教學無法獲取的知識。
四、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
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現存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英語教師隊伍人數少,水平參差不齊。英語教師隊伍在整個英語教學質量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英語教師水平,健全考核激勵制度,激發英語教師的激情,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學校要完善對英語教師的考核機制,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為了提高英語任課教師的積極性,應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做到獎罰分明。教學管理人員在對教學情況摸底評估的基礎上,給予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一定的獎勵。對于那些學生反映教學效果差的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及班主任會及時地與他們溝通,明確指出缺點,讓教師他有所改進,以達到學生滿意的水平。
計算機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于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擴展課堂容量,優化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以及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課堂教學在一定條件下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雖然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如果使用不當,則事與愿違,將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是每一位教師應該研究的問題。本文就多媒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1.多媒體為“輔”,教師為“主”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多媒體技術只是為了產生預期教學效果使用的一種輔助手段。如果教師盲目地依賴多媒體,或者把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那么教師就會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只起到圖片展示和解說員的作用,而起不到主導作用。作為英語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的英語交流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人與人之間的自然語言是最具有親和力的,師生之間課堂上互動性的交流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多媒體僅僅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種工具,盡管它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的教學活動。如果盲目地依賴多媒體,只注重人機對話,就會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另外,多媒體只是教學活動的外在形式,不能替代教學內容。如果課堂上喧賓奪主,學生上課時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體效果上,而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學習和記憶,就背離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初衷。
2.注重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
使用多媒體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所以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一定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在設計課件前一定要分析教材與教參,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明確教學目的,切忌把書本知識照搬到屏幕上,否則多媒體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另外課件的內容一定要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利用各種技術,如對文字、聲音等進行處理,對知識進行歸納,使其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課件的設計要以“正確”和“簡單易懂”為目
標,不要過分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與動畫效果,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多媒體的使用要靈活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過程,富有創造性、開放性、復雜性和多變性。因此,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絕對不能將整個教案、教學步驟、設計的問題和答案都一一在課件中羅列出來,而應該留有變通的余地;要重視課件的靈活性,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交互作用增加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顧操縱鼠標、演示課件,只充當播放員和解說員的作用,而要根據學生的表情反應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地展示媒體,特別要注意媒體的呈現順序和呈現時機,以便能逐次展開教學內容,還可以適時對課件內容進行刪改。
4.注意多媒體運用的頻率
使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教師應抱定一個目標: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境語言點,是為了“活化教材”,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學會用英語思考、用英語表達。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語言訓練的時間,控制多媒體使用的量。教師不能誤認為多媒體用的越多,學生參與率越高,所教授的語言材料就越易于讓學生掌握,效率也就越高。事實上,多媒體的運用過于頻繁,學生在課堂上的無意注意就會過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就會過大,結果減少了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影響了教學效果。
5.注意各類教學媒體的結合應用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等于說,多媒體可以替代其他一切教學媒體。實際上,傳統教學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多媒體無法完全取代的。例如,板書具有即時、自由、靈活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程和變化靈活應用,其形式可以是文字、符號、示意圖和圖畫等。教師在黑板上加注符號時,可以根據講解的需要以任意形式靈活地按次序疊加,而不會使學生迷惑不解。這種板書的方法在分析句子時特別有效。因此,只有把多媒體和傳統教學媒體結合使用,才能取長補短,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現在大多數學校都存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某些所謂的“新課堂”仍明顯帶有師生劇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動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稱的課堂教學在本質上仍沿用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從教師方面講,我們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這就要求我們深入鉆研教材,鉆出自己的獨到之處。吃透重難點,找準切入點,培育生長點,激發創新點。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思維特點及身理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學生學習這一知識從哪里起點,思維在哪受阻,用什么樣的方法打開思路,克服思維障礙。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生才能自己發現問題,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讀讀、議議、辯辯中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在不斷積累英語知識的前提下,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切實提高英語成績。
從學生方面講,我們的學生學習習慣好么?代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在總結教育與習慣時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教育就是幫助人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一語道破了教育與習慣的本質問題。所以我們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入手。例如:預習、復習、動手、思考等習慣的培養。
所以我們日常教學中要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切實的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一、讓課堂書聲瑯瑯
朗讀是一種愉悅身心的藝術審美活動,而“審美的要源在于感受力”,聲情并茂的朗讀植根于朗讀者對作品所反映的意、理、情、趣、蘊的深切靈動的感受,即閱讀作品時能透過文字符號感覺到符號所代表的客觀事物從而感悟作品。古人非常強調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讀的重要性,朗讀是英語學科重要的特點,朗讀是創造性的藝術活動,這種創造不僅體現在能動理解感受作品上,更體現在能用聲音傳情達意,引人入勝。在課堂中的朗讀要讓學生讀準詞音,讀出節奏,讀得有情味,讀得有美感,從而得到讀的樂趣。讓學生在朗讀感受英語的樂趣,在朗讀中輕松的掌握英語知識。
二、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積極探究,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因此,成功的問題情境應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出的難度適中,問題情景清晰,能引起學生共鳴。英語作為一門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有很多的素材是可以供教師挖掘來作為問題情境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過程中,教師可以多渠道獲得信息,從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媒體上尋找素材,及時捕捉科學前沿的最新信息,從豐富的生活中尋找材料,從教材中挖掘內容,充分運用這些素材來設計好問題。
三、讓學生注重體驗
體驗是在對事物的深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情感并生成意義的活動。其內涵只有在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創造性的解讀之后,才能被品味、領悟出來。教師要注意挖掘文章與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激活原有經驗,喚醒生活體驗,讓學生與課文產生共鳴,達到“課”有盡而“情”未了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芙蓉區燕山學校: 胡雙一
學習評價是教學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實施首先是確定教學目標,其次是教學手段(包括選擇教材和教法),第三是評價機制。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就要根據目標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教材和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否成功要靠評價機制做出判斷和反饋,評價的結果又用來驗證教學目標制定的是否科學。因此,這三者的關系相互制約,共同作用,從而產生高質量的教學。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科學的評價方式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為了有效地發揮評價機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正面導向作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必要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
一、兩種有效的評價方式
1、終結性評價
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終結性評價 (如期末測試、結業測試等)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教學效果,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測試是一種重要的評價工具,包括考試和測驗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代表教育評價發展史上的前兩個階段,對人們的評價觀念和實踐操作具有深刻的影響。在我國,人們普遍將測試狹隘地理解為書面考試,強調試題的題型和模式固定化,強調答案客觀唯一。這不僅是對評價理解的誤區,也是對測試理解的誤區。一說到測試性評價工具,人們常想到冷冰冰的考試試卷或測驗量表。然而,在新的評價理念下,測試性評價工具應該是形式多樣的、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并且能夠有效地激勵和促進學生發展的。為此,在設計測試性評價工具時,一方面要從學生的角度出來,使試題具有精彩的創意;另一方面,要對測試的結果進行仔細的分析,并與其他評價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形成性評價
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參與程度,在雙人活動和小組活動中的合作精神,學習中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意識以及在學習進程中學生的智力發展、綜合素質以及價值觀的形成等,這些都是學好外語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是無法通過定量方式測定的,也無法在終結性評價中反映,因此,我們需要一種能夠讓學生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正是這樣一種評價方式,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形成性評價可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定或評分等評價記錄方式。無論何種方式,都應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教師要根據評價結果與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二、采用多樣化評價形式,建立“學習檔案”
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的評價,它可用來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結論和判斷,或者用于證明和選拔;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潛力,改進和發展學生的學習。形成性評價不單純從評價者的需要出發,而更注重從被評價者的需要出發,重視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強調評價中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視師生交流。在形成性評價中,老師的職責是確定任務、收集資料、與學生共同討論、在討論中滲透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共同評價。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以測試和非測試的方式以及個人與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鼓勵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水平,我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建立了“學習檔案”,具體做法如下:
1、 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日常評價與定期評價相結合
有許多孩子,并不是因為笨而學不好英語,往往是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老師沒有及時給予科學的評價,使他們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失去了興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及時通過動作、神態、語言等方式,給予激勵、喚醒、鼓舞,這就是對學生最好的評價。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孩子們每處小小的錯誤,用老師博大的胸懷去愛每一個孩子。這樣,孩子們才能向小樹苗得到雨露滋潤一樣茁壯成長。重視評價的即時性和發展性,作為過程評價的內容體現在課堂內外的各個方面,評價結果的積累效應體現在日后學習的態度、表現中。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
日常評價是指對學生日常學習記錄,包括作業記錄、課堂表現記錄、測驗成績等。作業記錄除記錄家庭作業的成績(多用等級)或評語外,每學期我還分階段收入幾份學生認為比較滿意的作業樣品,如英語手抄報,英語剪報,摘抄及英語標簽等。并且要求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說明為什么選擇這份作業,它是如何完成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好的學習方法進行反思和交流。課堂表現記錄主要是我對學生完成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記錄,如在答問、朗讀、游戲、比賽、會話等活動中獲得的分數、等級等,并定期公布階段性結果。這樣學生可以拿自己的表現和優秀生進行對比,促進自己不斷進步。定期評價屬于總結性評價,一般在每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將結果記入檔案中,目的在于不斷反饋、調控和改進教學效果。定期評價只有與日常評價相結合,才能對學生的評價更全面和更公正。
2、 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針對活動內容、形式等方面展開自評或互評,指出別人的優缺點,反省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使小組成員人人進步。
引導學生自評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評價的客觀程度。學生之間的互評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多方面。通過評價使學生體會到努力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從中受到啟發。為了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引導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3、 知識與能力評價相結合
重視實踐能力,注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懂得很多英語知識,卻不會表達的學生,這樣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我們不能只憑分數來評定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壞,應當將知識與能力評價相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評價。為了培養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能力,我在學生的學習檔案中設立一個“表演節目活動記錄”,因為英語節目表演正是對學生應用英語能力的檢測方式。除了平時的課堂表演,每學期我還組織一至兩次全員參與的表演節目的活動,如英文歌賽唱、詩歌朗誦、短劇表演、英語角等活動。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圍繞學習的重點自定表演內容。表演的時間既可在課堂上,也可在課后。每年“六一”,我請全校的英語老師當評委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定并設立獎項。我還為學生的活動留下了錄音和照片,一并收入學習檔案之中。如此一來,學生便積極主動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我對學生的評價也更全面了。
4、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相結合
校內評價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英語能力、身體素質等全校內評價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英語能力、身體素質等全面素質的綜合評價。這些可以在學生的學習檔案和綜合素質報告單上體現出來。校外評價是校內評價的延伸和繼續,它強調檢驗學生素質的高低,而不應只看分數和升學率。通常是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評價與建議,記錄檔案中不僅是對學生的促進和鼓勵,也能引起教師的思考與改進。對于已畢業的學生,我們的校外評價還延伸到中學,通過中學反饋的情況,看學校教育的社會效應,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三、科學有效的評價方式的導向功能
通過建立“學習檔案”這種評價方式,充分發揮了評價的導向功能,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為學生發展服務,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發展過程;
3.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提高了自信心,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4.增強了合作意識,培養了他們合作學習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5.通過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增強了參與意識。
1.精心備課,因疑施教
講評課的備課過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真分析試卷;二是仔細分析學生答題情況,掌握學情;三是確定合適的講評方法。
1.1 試卷分析。首先要對試卷中的各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進行歸類統計,掌握知識點在試卷中的分布情況,判斷試題的難度,給試題作出總體評價。第二分析試卷中各類題的命題思路,弄清命題者的意圖,了解是從哪個角度去考查某個知識點,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手段設置了某個知識點,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手段設置了障礙、干擾、圈套等。第三分析同一知識點還可以用哪些方式或從哪些角度去進行考查。
1.2 分析學生答題情況。閱卷工作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認真的統計分析,可以利用“需講題目統計表”來幫助完成。弄清以下情況:學生的總體水平,每題的通過率;學生的解題思路(正確的或錯誤的);學生的得失分情況;哪些錯誤是普遍性的,哪些是個別性的。根據這些信息,哪些題目該重點講,哪些題目可以略講,哪些是可以不講,一目了然,這樣一來,保證了試卷講評的針對性。
1.3 確定評講方法。針對學生的答題情況,不同的題型、不同的測試目的,確定靈活多樣的評講方法,使學生走出答題的誤區,從而促進他們對語言使用規律的理解和掌握,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做單項選擇題,可用到識別法、排除法、變換角度法、暗示法等迅速做出正確選擇。
例如以下三道單項選擇題:
(1)How beautifully she sings! I have never heard .
A. the better voice B. a good voice
C. the best voice D. a better voice
此題中How間接地提供了一個被比的對象。如果改為I have never heard a better voice than she has .就容易選出。句中的條件隱含在前一個句子中。
(2)Is this book he likes best ?
A. which B. that C. how D. the one
此題考查定語從句。難就難在疑問句中。如果改為一個陳述句 This book is he likes best. 就不難選出。但在疑問句中,學生很容易把book當作先行詞,會錯選A或B 。
(3)It was not until 1920 regular radio broadcast began.
A. while B. which C. that D. since
此題涉及三個相似知識點:not… until的強調句;which / that引導定語從句和It is/ was… since 結構。出題者利用三者的相似處,選編此題,增加了干擾因素。
上述三道題,一要讓學生了解做題的方法,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補償教學,拓寬視野
對學生普遍質疑的問題進行了重點講解后,怎樣才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本試卷中所講評的知識點?實施補償性教學是試卷講評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設計補償性練習是最可行的有效手段。教師要精心設計與講解的試題相類似的補償練習,或重新變換角度另設計新的練習,或以“滿分卷”的形式進行重考,進行必要的補救,對知識加以拓展和延伸,切實達到以掌握知識為目的。評講課結束后,為進一步鞏固講評成果,教師要求學生準備一個錯題集,結合講評內容,將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加以整理,進行記載,以便今后復習查看。
3.重視解題指導,提高應試能力
教師進行試卷講評時,絕不可以逐題泛泛而講,而應根據不同的題型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引導學生多視角地分析問題,增強其推理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及對錯誤的免疫力。要讓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以免在考試時束手無策,產生畏懼情緒,影響臨場發揮。
例如,在解答完型填空題中,教師應大力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引導他們充分利用試題本身及上下文中提供的已知或內含的信息。看下面的一個題目:
… The dog seemed to enjoy his mushroom and officers then began to eat their meal , saying that the mushroom had a very strange quite pleasant taste.
A. beside B. but C. and D. or
這里兩個關鍵信息是“strange和pleasant”。它們之間是轉折關系,故選B。若把pleasant改為terrible , 轉折關系隨之轉變為并列關系。這時答案C才符合題意。再如閱讀理解題中的詞意猜測題:
(1)Influenza is sometimes called flu or a bad cold. (根據上下文可以猜出Influenza是bad cold的同義詞,意為“流感”)
(2)Suddenly they became the parents of quintuplets , four girls and a boy .(根據逗號后的解釋可以猜出:quintuplets意為“五胞胎”)
像閱讀理解題中其它推論題、要旨題、判斷題、得出結論題等,教師務必要講出它們的閱讀技巧,真正讓學生做到每次閱讀,都爭取在知識上、或技巧上有所收獲,久而久之,他們的做題能力才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