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40: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農產品背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市場營銷”是個人和群體通過創造并同他人交換產品和價值以滿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市場營銷決定應該生產什么產品,,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制定什么價格,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出售產品或做廣告。
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包括:分析機會,決定市場,市場進入決策,發展市場營銷策略,實施市場營銷活動。
農產品市場營銷就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欲望而實現農產品潛在交換的活動過程。農產品營銷是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者個人與群體,在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流程中,實現個人和社會需求目標的各種產品創造和產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動。農產品營銷的主體是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個人和群體。農產品營銷活動貫穿于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交易的全過程。農產品營銷概念體現了一定的社會價值或社會屬性,其最終目標是滿足社會和人們的需求和欲望。
二、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現狀
1.農產品市場建設發展迅速。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不斷發展,類別多,其中包括糧油市場,蔬菜市場,水產品市場,肉食禽蛋市場,干鮮果品市場,農產品市場,數目基本穩定,交易額穩步上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在經歷了十幾年高速增長和規模擴張后,現正逐步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之中,流通規模上臺階,市場硬件設施明顯改善,商品檔次日益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日趨看好。
2.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覆蓋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農產品集中產區,基本形成了以城鄉集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構筑了貫通全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大動脈。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費的生鮮農產品80%-90%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力發展,對于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鎮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發
揮著積極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賣場等為主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勢頭迅猛。超市作為一種現代新型營銷業態在近幾年開始涉足農產品銷售領域,成為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里的新成員,與傳統的集貿市場在零售終端展開了激烈競爭。傳統農貿市場的“我獨尊”的銷售地位正倍受擠壓。另一方面,南京、廣州、武漢、上海等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行“農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農產品營銷網絡,使之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4.農產品營銷中介發展活躍,各種農產品購銷主體:個體戶、專業戶、聯合體不斷發展壯大。依托這些活躍在城鄉各地的農產品營銷中介組織,使得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和大市場實現了對接,改變過去產銷脫節的尷尬局面,有效地緩解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他們的出現帶動了上游生產基地的發育壯大,帶領農民走向市場,幫助農民致富,對地區農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農產品營銷創新
(一)農產品市場經營觀念的創新
農產品營銷創新的先導為了實現諸如利潤、銷售增長率等目標,農產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與農產品儲運、銷售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經營活動。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應當以什么樣的理念為指南,應當如何處理企業、顧客、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成為任何企業或生產經營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一個企業的市場經營觀念,也稱營銷管理觀或市場營銷觀。它是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向的指南,也是為經營者在組織和謀劃企業的市場營銷時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概括了企業的經營態度和思維方式,貫徹于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全過程之中。
(二)農產品營銷戰略與策略的創新(即營銷組合的創新)
在傳統的農產品運銷觀念指導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要依靠農產品的儲存與運輸、推銷與促銷等手段來實現擴大銷售。農產品市場營銷觀念則通過協調市場營銷即圍繞目標市場需求的變化,綜合地運用各種營銷戰略與策略,并加以優化組合,不斷創新,通過比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來實現企業增長和利潤的實現。
第一,應該充分重視戰略性營銷,用好“市場探查”、“市場分割”、“市場優先”、“市場定位”等戰略性4ps組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源于對農產品消費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細研究,通過市場研究,尋找潛在需求,捕捉市場機會。根據一些細分變量來分割市場,進行比較、評價,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自己為之服務的目標市場,針對它的需求特點開發適宜的產品,制訂合適的價格、渠道、促銷策略,實現產品的既定目標。
第二,充分利用好“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戰術性“4ps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個具體策略,形成各自的亞組合。如產品策略中就包括諸如產品組合策略、新產品開發策略、包裝策略、品牌策略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績效的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在于這四大策略的靈活運用和不斷創新,而且在于靈活運用和有效組合每一個亞策略,形成動態優化組合,協調一致為顧客需求服務。
第三,要積極應用“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比較利益低下,資金緊張,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一般難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促銷,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這兩個策略。一方面,積極利用政府力量,獲得宣傳支持,引導百姓消費,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改善與社會各界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形象,獲得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通過公共關系達到宣傳促銷目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可以利用報紙、電視臺等大眾媒體以及其他社會機構為農產品營銷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四、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
㈠農產品營銷的新產品開發策略
農產品和任何事物一樣,有著出生、成長、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業不能只顧經營現有的產品,而必須防患于蔚然,采取適當步驟和措施開發新產品。它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任務。新產品開發過程一般包括新產品構想的形成、新產品構想的篩選、概念產品的形成與檢驗、經營分析、制出樣品、市場試銷、正式生產投放市場。新產品開發成功以后,還需上市成功,這意味著新產品被消費者采用并不斷擴散。
新產品開發是從營銷觀念出發所采取的行動,因此首先必須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試銷對路的產品。沒有市場的產品,對企業而言再新也沒有意義。消費者對奇形異彩農產品需求,使一個產品多種式樣,成了新的消費動向,如烏骨雞、七彩龜、黑小麥等農產品雖分別屬雞、龜、麥類,但因為其顏色特別,藥用價值較高,不僅市場銷路好,而且經濟效益高。因此,新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變化。
㈡農產品營銷價格策略
農產品價格的制定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定價,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所出售的農產品價格沒有決策權,如我國曾長期實行過的釀糧棉油國家統購統銷價;另一類是農產品經營者定價,依據農產品質量、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決定其價格。農產品定價目標與程序以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產品是否具備定價權力為前提條件。在市場經濟下,為了刺激顧客的消費行為,通常要對基本價格作適當的調整。如價格折扣與折讓,即實行讓利。抓住顧客的心理進行促銷定價。通常利用節假日和換季時節進行所謂的“大甩賣”、“優惠酬賓大減價”和“買一送一”活動,把部分產品按原價打折扣出售,以促進銷售。
㈢農產品營銷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等要素組合而成的,用于體現某個銷售者或某鐘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并使之與其他銷售者的產品和服務相區別,借以促進銷售的記號。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并不僅僅表現在農產品的識別功能上,雖然農產品的質量性能和企業的市場信譽能夠首先通過品牌傳導給消費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場影響力,是它帶給消費者以信心,它在帶給消費者物質享受的同時,還帶給消費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這種特殊功能構成了品牌農產品所特有的市場競爭力。任何農產品加工企業都不能忽視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創馳名品牌是解決農產品賣難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品牌是高價格的基礎,馳名品牌會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品牌是產品競爭優勢的基礎,馳名品牌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費者,留住老消費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夠提高企業營銷計劃的執行效率;品牌是促進產品擴張,促進貿易的有力杠桿。
⒈以名創牌。對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實行商標注冊。創牌既是為了宣傳,擴大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品牌。
⒉以質創牌。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生產、提高產品品位。
⒊包裝創牌。美化農產品外表。
隨著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農產品包裝將成為必然趨勢?,F在發達國家的農產品是一流的產品,一流的包裝,一流的價格。而我們國家的農產品則是一流的產品,三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新加坡進口的中國果菜與美國果菜包裝有明顯的差距,他們是印制精美的標準包裝箱,而我們的則是蛇皮袋、麻袋之類的原始包裝,價格差距可想而知。
⒋加大創牌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
除了企業和農民自身的宣傳,地方政府也要積極做好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擴大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如我省碭山縣財政出錢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專門宣傳“碭山酥梨”這一品牌,效果顯著。
⒌做好名牌保護工作
提高商標意識,提高品牌質量,注重品牌保護。龍頭企業一方面應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商標注冊,求得法律保護;另一方面應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信譽,提高產品質量,珍惜和維護品牌信譽。
㈣農產品加工化策略
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業生產中植物性產品和動物性產品為原料,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外觀形態或內在屬性的物理及化學過程;同時也是通過一定的管理技術處理,使其由初級產品轉變為制成品,連接農業生產與居民消費的經營過程。目前,農產品中直接能夠進入生活消費及工業生產的種類并不多,因此,農產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產業。農產品加工作為農業產業的延伸和農產品價值增殖的必要過程,是每一個經濟體不可缺少的環節。農產品通過加工增值的例子,比比皆是,農民投資辦加工企業不僅獲得了農產品的增值部分,同時也獲得了加工的收入。80年代,江蘇省興化市不少鄉鎮的大蔥賣不掉,爛在田里,倒進河里,造成河水污染。近幾年,本地農民先后投資辦起了十多家大蔥加工廠,加工脫水蔥、方便面調料出口到韓國和我國臺灣等地,全市大蔥面積由萬把畝猛增到40多萬畝,每年增收幾千萬元。可見,農產品的加工也在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我們不能忽視它。
㈤農產品促銷策略
農產品促銷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傳遞產品信息,幫助與說服顧客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使顧客對企業產生好感和信任,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從而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農產品促銷有廣告推廣、人員推銷、關系營銷、營業推廣四種形式。在進行農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把促銷策略靈活運用,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培養一批忠誠的顧客群。
㈥農產品營銷渠道策略
我國農產品流通業的現代化水平、管理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導致渠道效率較低,與市場經濟成熟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損耗嚴重使蔬菜等農產品在流通過程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鮮包裝措施,容易腐爛變質,這使得農產品的采購量和實際銷售量之間存在較大的缺口,據有關資料顯示,蔬菜中毛菜到凈菜一般有10%-20%的損耗,這也加大了農產品的成本。物流成本過高導致農產品價格抬高,勢必影響農產品向外地市場的擴散。農產品是否能及時銷售出去,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營銷渠道是否暢通。營銷渠道的暢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證農產品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使我國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平衡。因此,農產品營銷渠道的選擇策略,不僅要求保證產品及時到達目標市場,而且要求選擇的銷售渠道銷售效率高,銷售費用少,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值鏈有待延伸,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開拓發展空間,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少渠道環節,通過內部關聯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穩定并降低市場價格,有助于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于保護生產者利益和消費者福利也有著積極意義。
2.改造升級原有的渠道組織,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對當前農產品流通的主要載體——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批發市場在交易方式、管理模式、服務功能等方面要進行完善和發展,提高流通效率,擴大流通半徑,使之滿足地區間農產品大規模流通的需要。農貿市場則要繼續推進超市化改造,改變過去農貿市場“臟、亂、差”和“食品安全無保障”的狀況。
3.加強對渠道體系的梳理和調整,提高渠道績效。政府相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對包括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在內的整體渠道鏈條進行梳理再造,消除農產品流通不暢的瓶頸制約,使得各個環節都能夠暢順高效運轉,提高其整體運營效率。
4.發展國際化營銷渠道,把國內的產品銷售出去,解決國內農產品賣難現象,。同時采取網上銷售、遠程運輸、窗口直銷等現代營銷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場。
㈦農產品包裝策略
在現代商品社會,包裝對商品流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包裝質量直接影響到商品能否以完美的狀態傳輸到消費者手中,包裝的設計和裝潢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形象乃至商品本身的市場競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節奏不斷加快。為適應這種變化,包裝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更好地符合消費者的生理與心理需要,通過更人性化的包裝設計讓人們生活更舒適、更富有色彩。因此在農產品的包裝上,我們要制定它的策略,因為選擇不同的包裝策略將得到不同的包裝效果。
1.突出食品形象的包裝策略
突出食品形象,是指在食品包裝上通過多種表現方式突出該食品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內部成分、結構如何等形象要素的表現方式。這一策略著重于展示食品的直觀形象。
隨著購買過程中自主選擇空間的不斷增大,新產品不斷涌現,廠商很難將所有產品的全部信息都詳細的向消費者介紹,這種包裝策略通過在包裝上再現產品品質、功用、色彩、美感等,有助于商品充分地傳達自身信息,給選購者直觀印象,真實可信,以產品本身的魅力吸引消費者,縮短選擇的過程。
2.突出食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包裝策略
突出食品用途和用法的策略是通過包裝的文字、圖形及其組合告訴消費者,該食品是什么樣的產品,有什么特別之處,在哪種場合使用,如何使用最佳,使用后的效果是什么。
3.展示企業整體形象的包裝策略
企業形象對產品營銷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很多企業從產品經營之初就注重企業形象的展示與美譽度的積淀。
4.突出食品特殊要素的包裝策略
任何一種商品化的食品都有一定的特殊背景,如歷史、地理背景,人文習俗背景,神話傳說或自然景觀背景等,包裝設計中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特殊要素,能有效地區別同類產品,同時使消費者將產品與背景進行有效鏈接,迅速建立概念。
㈧農產品綠色化策略
農產品綠色化營銷策略是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而產生的。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為實現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利益的統一,市場主體通過制造和發現市場機遇,采取相應的市場營銷方式以滿足市場需求的一種管理過程目前,各國民眾日益重視食品安全,環保意識迅速增強,回歸大自然、消費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已成為人類的共同向往。綠色農產品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改善生存環境。當今世界,人們對綠色農產品越來越青睞。世紀之初,我國己全面啟動“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的“三綠工程”。我們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奏響綠色主旋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畜和蛋品。我們要把握機遇,發展農產品的綠色營銷。
1樹立綠色營銷觀念,
不僅是營銷部門,整個企業都應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綠色營銷觀念,從農產品營銷戰略的制定到具體實施過程中都應始終貫徹“綠色”理念。
2搜集綠色信息,
在營銷過程中,企業要及時收集農產品的綠色市場信息,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實性和可行性,發現和識別消費者“未滿足的綠色需求”,結合企業的自身情況,制定和具體實施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3制定綠色計劃,
農產品綠色營銷計劃是企業開展農產品營銷活動的依據和在營銷過程中的環保努力方向。
4開發綠色資源,
在農產品綠色營銷過程中,對于農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
5生產綠色產品,
6應用綠色技術,
在農產品營銷活動中,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研部門為依托,大力開發以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和促進人類健康為核心的農產品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技術體系。
7產品包裝綠色化,
農產品包裝綠色化策略有節約和簡化包裝、摒除有毒包裝、采用可降解包裝、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等。
8采用綠色標志,
在農產品的營銷活動中,選擇具有權威性的符合目標市場要求的綠色標志十分重要。
9制定綠色價格,
綠色價格意味著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免費的,產品的價格需要反映環境資源的價格。由于綠色產品在環保方面增加了投入,因而成本一般高于普通產品成本,這樣,在正常情況下,它的價格要高于非綠色產品價格。
10開發綠色促銷
綠色促銷包括綠色廣告、綠色公關、綠色人員推銷和營業推廣。
11開辟綠色渠道
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其流通各個環節中必須保持其產品的“綠色”。
12弘揚綠色文化
13.引導綠色消費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出現在市場當中,這樣的形式直接標示著社會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就現今的發展形勢而言,大部分的企業已經開始注意長效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物流行業也是如此,近幾年來,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開始慢慢興起,帶動整體的農產品物流發展,但是在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其興起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所以在發展中存在著一定的制約因素,基于此,本文針對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及其制約因素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相關策略,以期通過本次研究,對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的發展起到相應的參考幫助作用。
關鍵詞:
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制約因素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經濟效益直接影響著我國整體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我國市場中的發展空間很大。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中除了供需關系以外,最重要的便是農產品物流企業。企業的競爭能力與農產品物流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目前,針對于農產品物流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單單針對于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方面的研究卻相對來說比較少,本文在匯集了相應的文獻資料后,進行綜合性分析和研究,對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及其制約因素進行探究。
一、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都以優美著稱,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旅游業也在近些年飛速發展。我國作為旅游勝地,必然應當充分利用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對于我國農產品來說,其最主要的特點表現為極具當地民族特色,各種特色產品都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并且我國地勢復雜,氣候多變、物種繁多,新鮮水果四季不斷,同時盛產多種資源,支柱產業中的煙、糖、茶、咖啡等產品遠銷國內外,奇花異草香飄萬里,擁有多種名貴中草藥。同時我國依靠便利的交通環境能夠確保農產品的流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農產品的發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正是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我國的農產品物流行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但是在時代背景的要求下,需要實現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形式的改革,針對這樣的改革,一些金融機構提出了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項目業務。所謂的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實際上指的是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面向農產品綠色物流業的整體運營的過程,對各種形式的綠色金融產品進行開發和應用,進而避免農產品物流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達到對農產品物流整體運行環境的優化以及對相關物流資源的合理化應用,對農產品綠色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運動進行有效的調動和應用。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現金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進而帶動整體的農產品物流行業經濟化發展,由此可見,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的重要性。
二、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管理職權邊界定位不明確
首先,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管理職權邊界尚不明晰,容易造成重復管理,協調難度大等問題。目前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存在著管理職能發揮不足的問題,為了建立在法定職責之外找到有效的解決路徑,做出相應的努力,但是因為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管理職權邊界仍然處于模糊狀態,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交叉問題,產生職權定位不準,邊界模糊,甚至對國家整體所指定的宏觀調控政策產生了影響,嚴重的干擾了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經濟的發展模式,導致局部利益不平衡,該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國家整體金融環境的發展。與此同時,重疊性的職權管理中,如果對相應的職權體系分責不明確,就會導致國家整體的金融機構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主觀性的政策弱化問題,容易引發管理盲區的出現,嚴重的削弱了管理的實際效果,對金融機構的經營產生影響。其次,管理體系涉及單位眾多,容易出現管理漏洞和管理盲區。這是因為在設置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管理機構時,除了設置了相應的中央以及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管理邊界存在一定的交叉問題,并有可能引起不同邊界之間出現職權模糊,因此,為了提高執政效率,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會利用本身職能,在內部建立細致化的多重管理部門,但是,相應的管理體制又沒有完全建立,從而導致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管理漏洞。
(二)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管理職權與能力不匹配
當前,在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管理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集中表現為,相應部門的管理權利和責任之間存在不匹配的現象,但是管理權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因此相應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的金融機構并不僅僅具有直接的管理責任,而且自身卻擁有相應的風險處理職能,但是卻容易引發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體系中會出現金融風險問題,在對金融風險進行處置時,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的地位經常處于被動性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各級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政府與金融管理部門之間缺乏異有效的協調機制和配合機制,如果金融市場當中出現金融風險,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為了維護維護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經濟的發展,會“被迫”性的上陣,但其處理風險的能力又相對不足。此外,隨著國家城鄉區域經濟的發展,化解金融風險的代價逐漸增大,但是,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因各自的財政能力不同,在維護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經濟發展穩定時,又不得不針對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問題拿出相應的管理方案,造成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管理的問題,這就給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管理水平有限
從目前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經濟發展程度來看,雖然不同的地域經濟都根據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實際發展狀況成立了相應的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但是其自身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相應的問題,這主要表現為金融管理內容中對資產的質量管理程度不高,其中的相應的內部治理結構并不完全。
(四)缺乏約束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行政干預的管理體制
現階段,國家還沒有制定一個可以對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出現信用過度問題的行政干預體制。在執行中央金融調控政策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因能力有限,不能及時配合中央政府的工作,且不利于深入層次的化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金融風險,并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的抑制了金融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宏觀調控的實際效果。在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家會根據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國家針對某些薄弱的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配套相應的資金管理項目,完善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的項目資金所消耗的時間周期均較長,其中存在較大風險問題,如果一些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利用政治手段出現了過度融資問題,那么就會干擾正常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的發展。
三、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制約因素的解決對策
(一)明確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管理職權邊界
在明確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管理職權邊界時,應該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定相應的職權邊界區分,從而維護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的穩定,促進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業務的發展,在此基礎之上建立以維護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業務穩定發展為目標的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管理體制,進一步分清政府的管理職能,此外,還應該根據金融機構的特點,制定地區性的金融發展規劃,從本質上推動地區金融及業務的合理化發展,并配合中央與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業務之間的關系,保證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對風險的承擔,最后,應該強化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的職責。
(二)明確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管理權限
金融管理體制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項目,在發展與改革過程中應該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系統的考量,在此過程中應該堅持整體與局部的整合,在金融管理權限的劃分上,還應該保證全國金融市場的統一與開放,既要保證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發展的保持其應有的特殊性,還應該引導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事業在可控的范圍內運行,促進其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為基礎,堅持專業部門的建設,實現垂直管理與橫向管理的有效結合,在此過程中盡可能的避免管理體制問題的發生,進而避免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管理盲區。此外,應該堅持金融發展過程中對風險的防范,如果守不住金融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底線,那么距應該在維護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金融過程中維護金融業務的穩定。
(三)提高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管理水平
整合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部門管理機構,提高其管理水平,尤其加強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中不同的金融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通,將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中的優勢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的優勢有效結合,以此技術為基礎條件,建立信息管理的流動,提高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金融管理的功能構造,最大程度的增強管理的協同性。(四)建立健全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行政干預管理體制在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與中央政府管理體制環境中,建立健全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的行政干預管理體制,雖然目前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行政單位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政府行政干預機制,但是,該項舉措是推動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行政機構逐漸走向健全的必要路徑,也是推動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行政干預機制的必要手段。因此,應該根據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機構行政單位與中央金融行政單位所制定的管理體制建立適合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發展的行政干預機管理機制。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的收入增加,農產品營銷業的發展也勢如破竹,在這種情況下伴隨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所以如何在目前的環境中保持較高的利潤,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謀求發展的同時,完善自身發展策略也越來越受到經營者的重視。隨著綠色物流配送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和迅猛發展,快速地改變著原有經濟格局,以及傳統的經濟運行方式和增長模式。農產品綠色物流業也逐漸的引用這種模式。將綠色物流配送和農產品運輸有效的融合,對于我國的農產品產業發展來說具有非常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劉巍,曹萬瑤.黑龍江省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4,01:28-30.
[2]陳治國,李紅.中國農村金融對農產品物流傳導效應的實證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61-67.
[3]陳治國,李紅.中國農村金融變遷與農產品物流發展動態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96-103.
[4]楊蕾,張義珍.農產品物流金融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以冀中南經濟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3,08:4282-4284.
關鍵詞:綠色農產品;營銷;PEST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4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4-0056-01
一、 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分析,P指政治環境(Political System),E指經濟環境(Economic),S指社會環境(Social),T指技術環境(Technological)。這四項因素是衡量企業所處背景和經濟實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中對于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也適用PEST分析法來進行產業內營銷影響的宏觀分析。
(一)P政治環境
2001年黑龍江省頒布了我國首個地方性綠色食品法規,即《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2013年黑龍江省政府為了推動綠色食品市場推廣頒布《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市場推廣工作方案》《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2014年6月,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關于綠色食品營銷渠道建設的指導意見》。
(二)E經濟環境
黑龍江省始終將耕地保護、農村土地整治作為重點項目狠抓落實。截至2013年,黑龍江省立項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達721個,新增耕地面積174萬畝,增地率居我國第一位,土地總規模達2067萬畝,累計資金投入量高達167.98億元。其中“兩大工程”實施的子項目達205個,整治規模達881萬畝,新增耕地面積為68萬畝,總投資資金量達99.01億元。
(三)S社會環境
一是人口環境。營銷市場的發展受人口、購買力的影響。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的營銷不僅針對本省內部,更多的是銷售到省外市場。截至2014年5月,我國大陸總人口數量達13.6億人,黑龍江省人口數量為3835萬人。伴隨著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在市場的認知度被提高,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是人文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也偏向健康、營養、環保的綠色消費,這有助于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市場的開拓。根據我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報告得知,被調查的人中73%認為開發綠色產品非常必要,他們支持環保事業,在他們看來綠色產品有助于改善環境狀況。根據我國消費者協會市場調查資料得知,76%~84%的消費者愿意主動購買綠色農產品。綠色消費的觀念使得傳統的消費觀念,以及不關注社會環境利益的觀念得到改善,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環保意識大大加強,環保作為一種新的消費觀念,逐漸被我國公民所接受,這為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營銷提供有利條件。
(四)T技術環境
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綠色農產品營銷的發展。新型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方式能夠減少產品流通的環節,降低了銷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網絡營銷將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緊密的聯系到一起,通過無紙化貿易、信息貿易、電子廣告、網上采購等方式,將產品銷售到消費者。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具有全球化、個性化、價格公開化、渠道直接化等特點。
二、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營銷對策
(一)提高綠色營銷觀念
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營銷企業應該樹立綠色的營銷觀念,這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生產經營中將綠色營銷的意識傳承下去,將綠色營銷的觀念貫穿到經營的全過程,從原料農產品的定價、包裝、宣傳、服務到銷售都需要進行綠化。同時注重培養綠色企業文化,使企業在全社會樹立起關心社會、保護環境、對消費者負責的公眾形象,提高本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拓展綠色分銷渠道
營銷渠道的通暢對綠色農產品企業的營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綠色農產品的營銷渠道依據中間環節方面分類能夠分為零層營銷渠道、一層分銷渠道、二層分銷渠道。企業綠色農產品零層營銷渠道是指綠色食品企業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最終消費者,主要通過綠色農產品的銷售部門、專賣店等實現農產品的銷售。零層營銷渠道是從產銷一體化的方向著手,促進生產與銷售的有機結合。黑龍江省在進行綠色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應注重發展多渠道的營銷方式,做好售前宣傳、售中使用、售后咨詢的配套服務。
(三)提升品牌影響力
黑龍江省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較高,因此相關部門在進行綠色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應加大宣傳,提高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這是進行綠色農產品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黑龍江省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得到增強,綠色食品產業日益融入三農工作,成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內容,實現現代農業建設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因此打造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知名品牌是必然選擇。
(四)增強品牌競爭力
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整體品牌形象良好,但知名大品牌數量不多,這極大影響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造成產業效益整體水平不高。面對日益競爭的綠色食品市場競爭環境,黑龍江省相關部門應深入發展綠色食品產品,打造具有特色的產品品牌。這需要黑龍江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發展綠色農產品,打造龍江綠色農產品知名品牌。
參考文獻:
[1] 李崇光.農產品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概念;意義
引言
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戶更加注重農產品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因此,為了盡可能地提高農產品產量,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往往會施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導致生產出的農產品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質,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同時,過于依賴化肥和農藥還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綠色農業技術的推廣對于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而言就有重要意義。
1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與推廣意義
1.1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
眾所周知,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并不是簡單的生產出綠色農產品,而是指一種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的種植技術。近年來,在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對農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數量向質量轉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對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依賴程度比較高,使得部分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不滿足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同時,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我國工業的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有些工業廢料被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污染了農田,導致農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超標[1]。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強調的是綠色環保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毋庸置疑,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必然是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能夠更好地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1.2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意義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現已經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不僅是人民群眾和國家相關部門深切關注的問題,同時嚴重困擾著人們的生活。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保證農產品的種植培育在安全環境下進行,生產出綠色、健康、無公害的農產品供人們食用,同時,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強調采用綠色健康的種植技術,盡可能地降低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施用量,有效減少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和有害物質含量;提高農業經濟性,現代人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品質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對于許多人而言,寧愿花更多的錢,也要追求健康、高質量的生活,因此,超市中雖然相較于普通食品,綠色食品的價格更高一些,但人們仍然青睞于綠色食品,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生產綠色、健康農產品,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保護環境與資源,雖然我國各類資源豐富,但由于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占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地區已經出現了能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枯竭的現象,再加上工業和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使得人們可用的綠色、無污染的空氣、水等資源越來越少?;谶@種情況,大力應用與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能夠起到有效保護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作用,并且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在強調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非常注重資源利用率,由此可見,綠色農業技術的推廣,綠色農業生產發展,有利于自然環境與資源的保護,對于農村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農村資源的充分利用,改善農村經濟條件[2]。
2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策略
2.1建設示范基地
對于大多數農戶而言,要想應用和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建設示范基地是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在創建綠色農業種植示范基地過程中,農戶可以全面、直接地都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進行了解,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觀學習,真正認識到運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與重要意義,從而在今后的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更有信心、更主動地去運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此外,綠色農業種植示范基地的建設,為廣大農戶創建了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促使農戶種植技術水平的提高,在讓農戶全面、深入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同時,也讓他們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與傳統農業種植技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我國相關農業部門應該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并加以研究與創新,使之符合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同時,應該加大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培養出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人才,為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人力資源保障[3]。
2.2制定有效的惠民政策
相較于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屬于一種新型的技術,對于大多數農戶而言,該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不了解該技術的優勢,因此,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仍然青睞于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而不愿意去嘗試運用新型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擔心新技術的應用會降低經濟效益。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各地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惠民政策,激發農戶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應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制定獎勵與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農戶采用環境友好生產方式,激發農戶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應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促進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有效推廣的同時,還有效提高了農戶的農業種植技術水平。除此之外,各地區還應該充分發揮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人員的作用,要求技術人員深入基層,給予農戶技術方面的支持,使農戶盡快地掌握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并將該技術與傳統農業種植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有效應用與推廣[4]。
2.3與綠色種植企業合作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應用方面,綠色種植企業比一般農戶,在種植管理、風險控制和農產品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我國相關部門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應該加強與綠色種植企業之間的合作,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擴大綠色農業種植面積,提高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規范性,提高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價值[5]。
2.4加強宣傳力度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尚未得到廣大農戶的全面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該技術的影響力較小,知名度不高。因此,各地區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戶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認識,不斷改變傳統的種植理念,提高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同時,通過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認可度,增強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認可,為綠色農產品的銷售提供群眾基礎。
摘 要 近年來,隨著關稅壁壘的不斷降低,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受到的限制也越來越嚴格。各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應運而生,“綠色壁壘”就是目前最為盛行的一種。本文闡述了綠色壁壘形成的背景,分析了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最后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綠色壁壘 農產品 出口研究
農業歷來是世界各國在國際貿易中重點保護的領域,基于農業在各國的重要地位,在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貿易自由化談判議程中一直未把農業納入其中。在經過艱苦的多輪談判之后,WTO多邊貿易談判簽訂了農業協議,該協議允許各國政府對農業給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必須采取對貿易扭曲程度較小的政策。同時也規定為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可以作為例外,各國有權對有關進口實行限制。發達國家對構筑這類限制表現出了驚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各種形式的壁壘應運而生,WTO關于保護人類健康與生態環境的一些例外條款正被濫用。由于農產品的生產、消費和處理與環境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綠色貿易保護主義對農產品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于綠色壁壘的存在,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可以比較容易就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而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卻因難以達到發達國家的環保標準而被拒之門外。這種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的國際環保標準對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出口極為不利,使得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出口能力受到了極大地削弱。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環保水平比較低,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貯運、組成成分等存在諸多不利于環保的方面,在這種新的貿易格局中,我國農產品處于了一種極為不利的競爭地位。
一、國際貿易中綠色壁壘的形成背景和現狀
綠色壁壘是貿易壁壘的一種,又稱為環保壁壘。綠色壁壘是指一個國家以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保為理由和目標,憑借其科技優勢,通過立法或制訂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法規,為限制外國商品進口所設置的貿易障礙;另一方面,綠色壁壘也是指一個國家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借口,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目的,對外國商品進口專門設置的帶有歧視性的或對正常環保本無必要的貿易障礙。
隨著環境問題的演化升級,環境保護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同任務與各國的基本政策,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權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本國的環境和國民健康不受國際貿易的損害,因此也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國際競爭造成一些限制和障礙。發達國家在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領域主張自由貿易,享受其帶來的利益; 卻在競爭力較弱的領域,如勞動密集型產業領域實施貿易保護。這種行為對正常的國際貿易造成了破壞。
二、綠色壁壘種類
綠色貿易壁壘的發展迅猛,涉及的領域廣泛,種類繁多。主要有:
(一)綠色關稅和市場準入
這是綠色壁壘的初期表現形式,表現為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對一些污染和影響生態環境的進口商品加以限制。如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規定,所有在美國出售的魚類都必須來自經美方證明未受污染的水域。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對一些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出口產品頻頻提取環境補貼和進行環境傾銷調查,對一些污染環境或影響生態環境的進口產品課以進口附加稅,或者限制、禁止其進口等。
(二)綠色標準和法規
一些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條件的壟斷優勢,通過立法手段,對環境中污染物水平及其排放源的限量域值制定苛刻的強制性技術標準,通過行使境外管轄權來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入。這些標準都是根據發達國家生產水平和技術水平制定的,對發達國家來說是可以達到的,但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很難達到的。
(三)綠色衛生檢疫制度
基于保護環境和生態資源,確保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制定了嚴格的衛生檢疫標準。由于各國環境和技術標準的指標水平和檢驗方法不同,以及對檢驗指標設計的差異性,從而使衛生檢疫標準成為綠色貿易壁壘。很多發達國家往往要求比較高的標準,超過了環保需要,發展中國家很多產品因達不到標準而被禁止出口。
三、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一)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因素
(1)適度的綠色壁壘通過貿易手段可以真正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如禁止或限制瀕危動植物就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禁止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可以保護進口國的生態環境等。
(2)綠色壁壘能促進技術進步和農產品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綠色壁壘是技術進步的產物,通過不斷提高環保技術法規的要求和標準,能夠鼓勵具備較高技術水平和能達到較高標準企業的發展,淘汰低環境標準和不合格產品,促使優勝劣汰,有利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二)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消極因素
(1)綠色壁壘影響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市場范圍。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而這些國家與地區正是環境保護行動較早、公眾環境意識強、環境標準嚴、環保技術先進的國家。他們在質量和技術標準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環境保護體系也越來越健全,而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
(2)綠色壁壘造成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量的下降,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農產品大多是食品,由于其先天的特殊性,國際市場的環保要求極為嚴格,而農產品恰恰是我國目前環保最薄弱的商品。如今許多工業產品都無法完全做到把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都置于“綠色”監控之下,讓環保意識更為淡薄的農村做到無疑難上加難。
從總體而言,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所產生的負面效應遠大于正面效應。雖然綠色壁壘有助于國內開發綠色食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有利于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但它的設置超越了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發展的現狀,對各類不同水平國家的產品規定同樣的市場準入條件這顯然會讓發展中國家感到巨大壓力,造成國際貿易的不公平競爭。而且這些規定過于復雜、經常變化,進口國很容易就行使自由裁量權以實施貿易制裁。
四、實施綠色戰略,突破綠色壁壘
盡管從實際情況上看,綠色壁壘的產生對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21世紀是綠色的世紀,綠色潮流已經勢不可擋。因此應對綠色壁壘,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態度和策略:對不正當的綠色壁壘,可通過WTO的貿易爭端機制來解決;對正當的綠色壁壘,應采取積極的態度去適應,制定實施綠色策略。
(一)觀念綠色化
在我國過去的發展過程中,經濟總量的增長主要是通過增加資源投入和消耗來實現,注重的是發展速度的提高和總量的擴張,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和資源的代價。在農業生產上,則是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產量,把增產建立在農用化學品的投入上,造成了農業資源的消耗和農田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環境。在政府和農民的這種短視下,忽視了環境影響的宏觀效應和長遠效應,阻礙了可持續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綠色意識,增強綠色觀念。
(二)產品綠色化
綠色農產品是指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或危害極小、符合特定的環保要求并有利于資源節約與保護,就是能在達到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的農產品。因此,在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的同時,必須以綠色種植、綠色加工、綠色運輸、綠色營銷等各個環節為基礎,實施產業化經營,從而保證產品的穩定優質。
(三)管理機制綠色化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機制的優良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從企業角度看,綠色管理不僅要求企業樹立綠色觀念、開發綠色產品,還需對所有產品和服務重新進行構思、生產、定價、促銷的策劃。同時政府作為整個行業的管理者和引導者,對行業內綠色機制的建立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引導廣大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對有害產品進行自覺抵制等。政府應建立如綠色制約機制,綠色激勵機制,綠色管理體系等。
參考文獻:
[1]莊麗娟,李大勝.國際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的制度效應分析.中國流通經濟.2006(10):54-57.
[2]姜紅.綠色貿易壁壘的經濟效應分析.碩士學位論文.杭州:浙江大學商學院.2005:27.
綠色貿易壁壘作為一種以環境保護為借口而興起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對農產品出口具有雙重影響。首先介紹綠色貿易壁壘的內涵,并較為詳細地闡述相關的理論要點。然后在分析河南省農產品貿易現狀、主要市場、出口的貿易方式后,對河南省農產品發展中如何規避綠色貿易壁壘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綠色貿易壁壘;農產品出口;國際貿易;影響;對策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主要相關理論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內涵綠色貿易壁壘也稱環境貿易壁壘,從其意義上說,它是指那些以維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關國際貿易活動的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及其相應的行政措施,以避免這些貿易活動可能導致的環境污染,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
(二)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及原因談起綠色貿易壁壘,也許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剛開始其實并沒有“綠色貿易壁壘”這一專業名詞,其相關的概念都被包含在技術貿易壁壘之中,所以綠色壁壘其實是技術貿易壁壘的一種形式。綠色貿易壁壘作為一種非關稅壁壘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于各國[2]。從其背景來看,以下因素加快了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
1.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迫切需要改善環境。隨著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存和健康,從而引發了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思考。國際社會關于環境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世貿組織也在相關文件中指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3]
2.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已不能滿足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需要。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受到重創,為了重新崛起,西方各國開始考慮實行貿易自由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GATT和WTO的運行,關稅壁壘不斷降低,非關稅壁壘也受到了限制。發達國家為了限制一些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開始尋求新的貿易保護,貿易壁壘應運而生[4]。發達國家工業的迅速發展,產生的經濟污染也給環境問題帶來傷害。這些問題的產生使得國際社會不得不開始關注環境問題。其中WTO和GATT在對外貿易中也對環境問題做出了相關規定,這些環保浪潮的興起促進了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生產力水平的差距是綠色壁壘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憑借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的主導優勢,由此造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對外貿易問題上尖銳化。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快速發展的經濟,不得不考慮從別的國家獲取資源。另外,發達國家為了保持其在國際貿易中的領導地位,便讓檢驗不合格的進口產品限制在本國市場之外,因此使得綠色貿易壁壘迅速在國際市場中發展開來。
二、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總體現狀
(一)河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河南省作為傳統農業大省,但農產品出口量在全國來說并不大,而且相對于農產品出口大省山東省來說差距較大。2006—2013年,河南省農產品出口額呈增長趨勢,但相對于全省總出口額來說河南省農產品出口額占全省產品總出口額比率并不大,2006—2013年均未超過10%,這種趨勢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綠色貿易壁壘引起的。隨著河南省政府和企業對農業的扶持,農產品出口速度呈快速增長趨勢。其中在2014年,河南省共出口農產品達93.1億美元,出口總額再創新高。至2014年河南省新增8家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總數已達17余家,位居全國第二。從出口種類來看,主要集中在香菇、蔬菜及其制品、果汁、禽肉等少數優勢產品,而產量居全國前列的小麥、棉花、油料等出口量很小[5]。
(二)河南省農品出口的主要市場河南省農產品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地區,在這些地區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市場[6]。從2011年情況來看,河南省出口到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農產品分別達到7.12億美元、1.47億美元和1.13億美元,所占比重分別為66.25%、13.7%和10.51%,三大洲占河南省農產品總出口額的比重達到了90.46%,而新拓展的市場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0%[7]。而三大洲都是綠色貿易壁壘比較盛行的地方,由此看來,河南省農產品還需向非洲、大洋洲等洲際國家開拓市場,加快農產品出口。
(三)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隨著河南省近年來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河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但以傳統貿易方式出口的農產品比重仍然高于其他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對技術和人才要求較高,而河南省生產技術相對比較落后。但隨著河南省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強,加工貿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發展,已逐漸成為農產品出口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來,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產品的出口額增長迅速。出口額由2008年的15多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28多億美元,并且超過了傳統貿易方式。
三、規避綠色貿易壁壘,擴大農產品出口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要改善河南省農業生產技術,不得不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培養一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并研制出一系列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另外,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在河南省并不普遍,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不能形成統一的出口市場,限制了河南省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二)廣泛建立農產品行業協會,應對綠色壁壘農產品行業協會是由同類農產品供應鏈中的眾多市場主體為實現共同利益和可持續發展而自愿組成的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社會團體[8]。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農產品行業協會便紛紛要求進入中國市場,為本國農產品開辟國際市場,由此可見,農產品行業協會對農產品的重要性。河南省目前雖然也建立了農產品行業協會,但目前只有4家,鄭州市2家,南陽市1家,濮陽市1家。所以,加快建立農產品行業協會的步伐,對于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轉變農產品出口貿易方式,向加工貿易發展目前,河南省農產品的出口貿易主要是傳統貿易方式。因此,農產品出口不注重對環保質量的檢測,很容易因為農藥殘留超標不符合出口國家的檢測標準而遭到出口國的綠色壁壘限制。而且出口初級產品的利潤也較低,所以轉變農產品出口方式,促使農產品出口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標準的加工貿易發展,對于擴大農產品出口、規避綠色貿易壁壘十分必要。
(四)適應市場化潮流,開展綠色營銷現如今,綠色營銷已經成為一種人們比較關注的營銷方式,也更容易使消費者接受。因此,開展綠色營銷也成為出口企業應對綠色壁壘的一個有效手段。企業可針對貿易國特定的綠色壁壘,積極進行市場調研,探索相應的綠色營銷方式,研發綠色產品、綠色包裝,樹立綠色形象,形成一個綠色營銷體系[9]。在推廣綠色品牌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加快農產品出口的步伐。
(五)做好ISO14000國際標準認證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標準化專門機構,它在國際標準化中占據主導地位[10]。ISO14000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編制的環境體系管理標準,在制定環境標準時綜合考慮了其他國家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使標準能在國際社會中普遍適用[11]。因此,實施ISO14000標準是對外貿易的“綠色通行證”。而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的市場大部分是歐美國家,所以河南省企業必須提高農產品出口質量檢驗標準,使農產品獲得ISO14000國際環境認證,這樣才能使河南省出口的農產品檢驗能夠通過發達國家嚴格的檢驗標準,順利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參考文獻:
[1]王紅梅.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貿易與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2]嚴艷榮,劉成群.綠色壁壘對我國花卉產品出口的SWT0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21).
[4]桑玉芬.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胡紅月.河南省食品農產品出口現狀[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
[6]何學松.后危機時代綠色貿易壁壘對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江蘇商論,2012,(2).
[7]車.河南省農產品出口市場研究[J].中國商貿,2010,(4).
[8]丁長琴.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0,(5).
[9]呂玉花,毛健.行業協會對提升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作用[J].經濟導刊,2010,(6).
[10]李晶.陜西紡織器材行業標準化戰略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008年初,山東省政府出臺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黃河三角洲地區地域范圍;次年,國務院批復了《規劃》,標志著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山東區域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認為,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首先是生態農業,用工業化的模式開發黃三角的生態農業,大規模生產綠色農產品。重視并發展健康無污染的綠色農產品,對促進高效生態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黃河三角洲發展綠色農產品生產的可行性思考
1. 區域生態環境是發展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的基礎。黃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河流、海洋與陸地交融在一起,生態完整、資源密集、基礎條件相對成熟。國家也高度重視黃河三角洲的可持續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經濟?!兑巹潯分型瑯又赋?,黃河三角洲土地后備資源豐富,人均未利用地為0.81畝,高出東部沿海城市平均水平約45%;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便于深化國際國內區域合作;自然資源貯備豐富,生態系統及產業發展較好,具備大規模發展生態農業及特色產業的基礎。
2. 綠色壁壘是發展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的推動力。山東省是全國的農產品出口大省,出口總值連續九年位居全國第一,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達185個。但在近年的國際貿易中,山東省農產品受到了主要出口國家綠色壁壘的限制,并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綠色壁壘,它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某些國家以保護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為由,通過制定復雜的環境保護條例、法規、標準和產品生產及包裝要求,實施嚴格的檢驗檢疫制度和審批程序,對進口商品設置的一系列的貿易禁止和限制的非關稅壁壘措施。一方面,發達國家為了鞏固及提高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基礎地位,保護農業成為政府的一項重要的長期政策。另一方面,隨著國際社會對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關注與日俱增,促使各國政府出臺各種更高更嚴的安全衛生標準及綠色技術標準,使得發展中國家在短時間內無法達到新的要求。綠色壁壘的出現,對山東乃至全國的農業經濟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綠色農產品的開發及推廣勢在必行。
3. 綠色消費是發展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的必然趨勢。在我國,綠色消費時代已經悄然來臨。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依靠農藥、化肥成長的傳統農產品逐漸被市場淘汰,消費者在如癌癥、白血病等惡性疾病頻發的環境下,對食品及農產品的選擇日漸重視。同時,消費者越來越講究營養健康,口味回歸綠色自然化,也追求多樣性。因此,無公害農產品、有機糧食、特色作物、野生天然型作物受到青睞。根據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的消費者市場的調查,雖然數據顯示大部分消費者因教育背景、收入、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對綠色農產品的認知程度相對西方國家較低,但是知曉綠色農產品并嘗試購買的消費者在逐年增加,其消費市場已初具規模。
二、 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存在的問題
1. 區域范圍內未形成綠色農產品一體化經營模式。綠色農產品一體化經營指的是以市場為導向,按照產業關聯度,將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方面實行一體化經營。依托于生態和生物技術體系,既注重環境監測,又強調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還要重視后期成品的加工、銷售、包裝、貯藏、運輸的各類制度及標準的執行,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一體化經營的意義在于它能有效地克服農民生產經營效益低下的局面,又促進了生態農業及綠色農產品現代化、專業化、規?;藴驶?、高效化地生產和發展。黃三角區域發育時間短,成分簡單,生態系統脆弱,同時農業人口相對較多,生產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缺乏普遍的組織與支持而處于自發狀態。目前農村中基本的農產品生產單位是農戶,仍然以小生產的地位與現狀維持生計,其生產仍較為分散、孤立。因此,綠色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小和效益低的問題非常突出,不利于黃河三角洲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
2. 綠色農產品生產中存在短視行為,未形成標準化生產。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近年來可以說已經有了較大提高,大部分農民能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和規范進行生產操作。但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整體的認知能力依然普遍低下,知識水平不夠高,因此在生產中經常因為經濟利益而出現短視行為。常常因為少數的不良行為在國內及國外市場造成惡性影響,帶來的負面效應波及到其他農民乃至全國范圍的經濟收益。此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相比,我國農業生產技術較低,農村承包責任制下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模式,作物種植的隨意性很大,大范圍推廣農業標準難度大,費用多,推廣效果差,很難形成標準化生產,也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在市場銷售中缺少競爭優勢。
3. 綠色農產品推廣缺乏品牌意識,無系統營銷規劃。我國消費者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品牌消費意識, 憑借品牌來判斷所購商品的質量和性能。黃河三角洲因發展時間較短,在農業市場上沒有形成綠色農產品的規模生產及銷售,無行業內龍頭企業。企業及農戶缺乏系統營銷規劃和戰略指導,品牌宣傳不到位,在產品、價格、渠道以及促銷手段的實施上較為隨意。甚至有些企業濫用綠色食品標識,濫竽充數,在市場中造成了較壞的影響,直接破壞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購買信心。品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整體發展戰略與競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如此,將會影響整個黃河三角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 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對策
1. 政府應采取措施大力扶持綠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
發展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在未來的市場需求中所產生的經濟效應與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如果通過政府推動,實行產業化經營,首先會規范綠色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農戶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會逐漸拋棄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理念,按照標準科學合理地用藥、用肥,規范自身的農業生產、加工行為,從而促進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和品牌的建設。其次,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從單一化過渡到多元化,隨著綠色農產品生產與推廣以及技術的提高,產品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從而更能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提高我國生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破除綠色壁壘的阻礙。最后,綠色農產品進入到產業化經營也有利于解決農村人口就業問題,整體提高農民收入,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黃河三角洲區域內各級政府應充分認識到,發展綠色農產品及生態農業是今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推動作用,實施優惠政策及金融扶持,同時正確引導農民和企業更新生產及營銷觀念,使其真正認識到標準化生產及產業化經營的好處。
2. 引導綠色消費潮流,培養消費者主動購買意識
根據對中國消費者購買綠色農產品消費行為調查中可以認識到,大部分消費者都聽說過綠色農產品,但認知程度很低,對綠色農產品了解不夠,概念模糊。消費者主動購買意識不強,購買過綠色農產品的消費者大部分是因為商場的宣傳、別人的推薦以及導購人員的推銷而購買的。要擴大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企業在目前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利用各種渠道加強宣傳,提高綠色農產品的認知度,引導綠色消費潮流,樹立綠色消費理念。同時黃河三角洲政府部門和公眾媒體也有責任幫助企業及農戶積極宣傳,培養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促進消費者產生主動購買行為。
3. 加強綠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巧妙運用營銷組合推廣銷售
提高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競爭力還需大力發展品牌戰略。品牌可以代表一個企業的整體經濟實力,甚至成為整個黃河三角洲農業的象征。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發展的瓶頸在于區域內的生產未形成規模,仍以分散、孤立的農戶小生產為主,產業組織化較低,行業內無龍頭企業,缺少具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采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農產品企業的成長,應重點增加農業科技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農村環保投入;對企業實行以優惠貸款為主的金融扶持政策,爭取短時間內樹立龍頭企業,促使龍頭企業與農戶結合成密切經濟共同體,帶動市場繁榮。其次,在企業層面,也可善用營銷組合策略,在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方面發揮競爭優勢,打開綠色農產品的銷售市場。
產品方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推動技術創新,在生產中重視成本節約,保護環境,降低污染。技術創新及引進重點應關注生物生態技術、種植技術、病蟲害預測及防治技術,以及涉及產品流通等各技術環節。同時,企業應不斷檢測市場需求,進行產品改革及新產品開發,產品應嚴格按照國內及國際標準生產。
價格方面:綠色農產品價格大約高出傳統農產品價格的40%左右,這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比較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黃河三角洲區域拓展市場,可首先考慮使用滲透策略,在綠色農產品進入市場初期,暫時降低利潤的賺取,采用低價格高宣傳的方式推動消費者嘗試綠色農產品,待消費者逐漸了解綠色農產品的優勢從而增加購買數量時,企業可再次調整價格策略以獲取適當利潤。
渠道方面:綠色農產品的分銷渠道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如“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集種植、加工及銷售于一體。也可采取區域總經銷或多家經銷的方式,在給定的區域內選擇一家或多家銷售商負責農產品的銷售。同時,也可利用網絡的優勢,進行網絡直銷,降低銷售成本。隨著消費者細分市場的增加和更多的渠道可能性,綠色農產品企業也應轉變營銷理念,考慮建設復合渠道分銷系統,即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營銷渠道去接觸更多的消費者市場,增加市場占有率。
促銷方面:積極吸納或培養專業營銷人才和推銷人才,利用其專業知識系統推廣綠色農產品市場。加強對綠色農產品銷售信息的搜集,針對市場上目標群體有的放矢的傳遞信息,注重信息的反饋,及時改進產品開發方向及重點。短期可適當運用價格促銷手段,達到進入市場的目的;長期可考慮運用各種媒體廣告,視產品不同生命階段而改變廣告策略。同時,在政府參與下,可組織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展銷會,借助政府力量進行集體宣傳,吸引區域外購買。企業及農戶也可走出去,參加外省市甚至其他國家的各種展覽會、交易會,擴大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的影響范圍及銷售。企業也應注重公共關系營銷,在適當時機通過新聞媒體,或參與公共事件等方式宣傳綠色農產品的優點,引起公眾注意。
總之,黃河三角洲地處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傳統農業比重大,生態系統脆弱,因此,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的發展既面臨機遇又遭遇挑戰,只有在堅持“生態”和“高效” 發展戰略下,進行綠色生產、綠色加工、綠色營銷,才能更好的提高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形成規模生產,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發展農業經濟,必將為實現黃河三角洲的騰飛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崔宏偉,馮偉田,王立冬.黃河三角洲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經營及對策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10, 22(4): 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