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學生教育德育: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不光是讓學生掌握全面深層的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學生就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生理發展仍然不成熟、可塑性強比較強,也就是說,如果有正能量指引、引導著他們,他們就會走在成才的道路的上,而一旦被社會負能量感染、或者是放任他們在社會中不聞不問,那么當他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時就很容易被社會的不良風氣所感染,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上。中學生德育教育問題勢在必行,而且十分緊迫,我們首先來分析中學生目前在德育方面的一些表現:
一、中學生現狀令人堪憂
1.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屢見不鮮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例如某女生由于是留守兒童,從小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管,那么到了初中,感覺自己“翅膀硬了、能夠自立了”,經常出入網吧,隨后被社會不法分子盯上,自認為是遇上了社會上的“大好人”,殊不知已經做了社會不法分子釣魚的魚餌。與社會不法分子合謀拐騙了不少未成年少女去偏遠地區,在違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被捕之后,該女生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見,德育教育的疏忽,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
2.日常行為極不規范
在中學校園里我們經常會聽到學生胡侃,三五人成群結隊“結幫拉派”、社會上的“行話”、網絡上的俗語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其中也不乏女生。更有少部分學生有小偷小摸的行為,如在人多或經營店主不注意的情況下會偷拿正在出售的商品,他們本身并不是買不起這些商品才導致偷竊行為的發生,究其原因,在他們看來:反正沒人看見,不拿白不拿,別人也拿了,我不拿的話,豈不是吃虧了?這種歪曲思想的形成,正是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造成上述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此問題在農村表現的更為明顯),學校對德育教育的不重視等。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呢?下面來闡述我的幾點建議:
二、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我之見
1以班會為基礎,增進德育意識
班會課,我們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我們認為好的班會課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智慧的結晶、師生或學生之間情感的交融、學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黃金時段。但我們發現有的人缺乏這種意識,班會課成了“自習課”,成了傳達布置工作課。我們可以把班會課變成學生們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形式可以是多樣式的,例如,學生們平時上課已經厭煩了說教式的課堂,那么在班會課上就可以采用多媒體的形式,用真人真事現實說法,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影像,讓學生們各抒己見,這樣在無形中給學生灌輸德育意識。
2努力抓好后進生的轉變工作
后進生通常是指學習不好或無心學習的學生,而這二者之間,如果少了德育教育指引的環節,二者變成了惡性循環,及越是學習不好便越是無心學習,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家庭原因:如農村家庭中的留守兒童、缺乏家庭關愛,學習的主觀條件不足,又如家庭父母離異等造成的學生感到無人親近,無心上學;二是學校的原因,學生可能在不同的課堂多次受到教師的批評、同學們的嘲笑;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產生了失落心理;三是學生個人原因,學生自身就沒有大的志向,感到讀書沒什么前途,不想學習,結果就破罐破摔。為此,我們要注重對后進生的德育教育問題,要經常鼓勵后進生積極上進,努力抓好后進生的轉變工作。例如,他們做了好事,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要多親近和關心他們,與他們促膝談心,對他進行理想、前途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和促成他們對學習感興趣,充滿信心,迎頭趕上;要堅持建立學校和家長聯系制度,共同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及商討解決的辦法,抓住后進生的心理和特點,共同做好轉變工作。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現狀;教育措施
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國”。他說:“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钡轮?,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依靠道德的力量來治理我們的國家,法治與德治之所以相輔相成是因為二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法律是主要的治理手段,但不是萬能的;道德的涵蓋面、輻射面以及它在社會生活中對人的言行舉止的自律作用,無疑要比法律大得多。道德是照亮人全面發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是賦予人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力量,沒有高尚的道德,就沒有高尚的人。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應抓好中學生的德育教育。
目前,在校的中學生基本都是90后。他們生活和成長的的時代與以前大不相同。改革開發后的經濟轉軌以及市場經濟中出現的一些不同價值觀等,都會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道德觀念產生著深刻的影響,這對我們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從總體情況看,目前中學生道德狀況的主流是進步的,是上進的,是愛國的,能夠做到講文明,講道德,是一個良好的群體。但由于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現代中學生在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 中學生特征現狀分析
剛剛步入青春期的中學生身心發展正在從幼稚向成熟蛻變,隨著網絡媒體飛速發展,新知識、新事物接受渠道多元化變化,當前中學生已不再是一味聽從教師、家長、大人的教育和指導狀態,從一些現象分析呈現以下的特征。
1.1 以早戀為代表性的青春期叛逆。中學生剛剛接觸社會,接觸相對獨立生活,尚未有自我規劃、控制的能力,在咋脫父母管制的情況下,面對異往問題,是既追求向往又要固守本分,在這種兩難抉擇中稍有不慎就形成早戀。目前早戀問題已是影響學生學業的一大障礙,據觀察外向、虛榮、文采型的學生,以及學習成績差、缺少家庭溫暖和身邊環境不好的學生容易早戀。
1.2 中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明確。主要體現為自尊心強、報復心理強,不聽話、倔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模糊而又只以為是。中學生年齡階段是人生中對周圍世界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變的開端,這個年齡階段學生會有忽然之間成熟了許多的感受,從此對人生觀雖然有新的定義但又不太明朗,懵懂之間還是說不太清楚;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去嘗試理解周圍的世界和事物,但往往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現象,沒有能力深入理解;當然對價值觀的理解大多數也是從課本課堂上學習的,正真自我的深刻解析和定義還是模糊地。
1.3 道德、紀律觀念不強。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強、自私冷漠、麻木等。從對人類自我約束的范疇上講,有兩條是必須得一是紀律,二是道德。紀律規范了人得行為準則和要求,紀律依規定以外的范圍自然要依靠道德約束了,就拿公交車上讓座來說,沒有一條紀律要求必須讓座,這就要靠自覺,利用道德去約束了,其實現實中公交車上遇到該然讓座的時候很少有人讓座,這就體現出一種就自私冷漠和麻木以致道德缺失。對于紀律規定,更是不以為然,比如遲到缺課等現象屢禁不止,更有些學生以違規多少次為榮。
1.4 消費觀不合理。主要表現為盲目攀比不懂節約。由于我國國情決定現在的中學生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因此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都對孩子全力付出,致使他們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之外,還形成了互相攀比的心里,從而一定量的零花錢,和各式各樣的玩具等學習之外的東西成為同學之間炫耀的資本。這種局面的結果除了養成了他們大手大腳花銷外,還有就是根本不理解大人工作養家的辛苦,更不用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道理。
2. 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措施
2.1 國家應建立完整的道德教育網絡:(1)國家建立準確的道德教育理念,即政府明確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什么、怎么進行等。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國家加大投資,建設了許多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基地”、開辦“青少年電視臺”等。(3)國家應通過各種手段,把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做到政府牽頭,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來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
2.2 重視入學教育 。對于新人學的學生來說 。因為學 校環境 、教師 、同學 、課程以及管理方式的變化 ,會 有一 個適 應過程 ,抓住這個適應過程搞好學生的入學教育 ,就會有一 個良好的開端 .產生事半功倍 的效果 。一方面 ,可 以讓 學生 明確學校的制度和要求 。另一方面 ???以幫助學生完成角色的轉換 。同時 ,教師要利用這種角色轉換 ,施以合理 的引導 ,幫助學生完成角色定位 。幫助學生確立學習 目標和人生 目標 。
2.3 緊抓心理健康。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者不可偏廢。處于青春期 的中學生往往情緒不穩 .意志薄弱 。極易受外界因素影 響。所 以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要做 到:增強學生的交往能力 ,培養 豐富 的情感和健全 的人格 ,使其有較強的 自制力和 良好的社會適應 能力。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 ,不僅僅是紙上談兵 ,重要 的是結合社會實踐 ,聯系中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 ,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 ,正反兩方 面施加影 響 ,提 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學 會 自覺調節情 緒、培養堅強 意志、鍛造 良好性格等 ,培養健康 的審美 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講究科 學的育人方法 ,創造 性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 。
2.4 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是道德教育的搖籃,是最基礎的道德教育的發生地。個人無論從生理形成、心里發展以及技能的學習和積累上,都要緊密的依靠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對青少年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關心孩子們的成長,培養他們優良的道德品質,促進他們道德素質的提高,這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1.教師要以生為本,建立學生自主建設組織?!笆陿淠?,百年樹人,成材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人才培養,以德為先。”作為教師,要與學校的德育教育相結合,進行班級的德育教育活動。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班級是學校的縮影,根據新時代的德育教育工作理念,教師要提出“德育工作,學生自主,教師主導,全員育人”的德育工作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在這個原則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建設的作用,讓學生在德育工作中自己教育自己,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設的主渠道——課堂中獲得自我提升,并在日常生活中與時代同步,順應社會發展潮流,遇到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讓班內的德育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教師要準確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德育水平,將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個自治小組,選擇思想品德優秀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生同步,激發學生向上向善的品格。
2.通過扎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強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師要通過扎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培養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小組自治以及班級自主管理。在班內實行班干部管理制度,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強學生在復雜環境中的辨別是非能力、行為約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總結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師要充分相信班干部,引導學生對自己準確定位,讓每一位班干部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做好調控,引導班干部將班內問題處理在萌芽階段。教師在開展班內集體教育活動的同時,也要準確結合班內的具體情況組織班干部進行教育活動的組織,幫助班干部準確梳理班內問題,將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工作開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做到心里有數。
二、搭建平臺,讓學生在自主自治中走向成功。
1.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平臺,成立班級自治委員會。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獨立自主的平臺,將學生的做人提上班級自治管理日常。教師要讓班內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健康發展,就要為所有的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教師要讓每一個孩子平等地參加到班級事務的管理當中,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因此,教師要懂得放手,要適時發動學生進行班級管理,讓班內每一個孩子都能參加到自治委員會中來,能夠擁有自我鍛煉的機會。如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在合作小組的基礎上,可以實現小組長輪流負責制,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小組自治中來。同時,教師可以選擇小組表現好的成員,讓他們輪流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讓學生從自信走到自主,從自主走到自立、自強。
2.對班內學生自治管理,教師要在班干部的輔助下收放自如。班級自治管理,不是讓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班級自治管理,不僅是班內的德育教育問題,還包括班內的紀律與衛生、學習問題。首先,教師要在班干部的輔助下掌握班內每一天自治管理的現狀,對班級自治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解決,進行疏導。對班級自治中出現的好的經驗,教師要能夠進行表揚。對學生能夠獨立處理的管理問題,教師要做到“放”,對學生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收”,讓學生在教師的收放中逐步掌握班級管理辦法。需要教師注意的是,班級自治管理是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的管理,即便是能力有些欠缺的孩子,教師也要給這些學生機會,讓每一個孩子在班級自治管理中都有自己的崗位。
三、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1.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確定每月的德育教育重點,讓學生自主設計德育教育內容。教師要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總體部署的基礎上,圍繞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以及集體主義的教育核心,結合本班的德育教育實際,進行不同層次的德育教育。教師要發揮學生自治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德育教育主題,或在教師的幫助下選擇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德育教育內容進行班級德育主題教育,以班會、小品等形式向同學們宣傳德育教育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德育工作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真正受益。如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或者學生發現班內有些學生不懂得感恩,學生就可以自主組織關于感恩教育的班會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感染,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質。
1 中學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正確認識學校德育,對提高德育的實效有莫大的幫助。學校通過傳播道德、體驗道德與實踐道德提升師生善解人意的德行。德行者,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總稱也。古人云:“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狈从^學校齊頭式的教育,不是立足于平等的教育,而是忽視了學生的德性發展。緣此分析,社會多元化發展使我國的德育顯得滯后,教育者對德育教育的認識片面,德育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也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德育教育實效性低的內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德育教育的認識片面、個性缺失。目前,學校教育中道德教育虛無主義觀念仍然存在,認為道德教育無非是勞民傷財,在做無用功,這說明在學校教育中對德育功能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學校教育中一直存在著道德教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沒有真正體現德育占首要地位的思想。因此,要逐漸轉變人們對德育功能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全面的德育教育觀,促使學校德育工作更有效率、更科學、合理。
1.2 德育教育目標脫離現實、過于抽象。在德育目標的確定方面,存在這樣的疏漏,①德育教育的目標乏力。以班級為主體,德育教育的目標往往是固定統一的,不一定適合所有的道德個體。②德育教育目標設計上過于抽象,脫離生活實際。過于理想化、政治化的德育目標,說教成分多,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太遠,可操作內容少,不易被學生所接受,起不到德育教育目標的激勵作用,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達不到育人效果。③目標的設定層次不清。在德育過程中,沒有處理好總目標和分層次的關系??傮w目標過于強調方向性,沒有分解成具體的過程性的達到目標,各階段目標層次不清,互相重疊,沒有遵循科學的層次目標體系,甚至與科學的德育層次目標體系恰恰相反,嚴重影響德育教育的效果。
1.3 德育教育內容滯后、缺乏時代感。我國目前的德育教育內容過于保守,統得過多、過死,缺乏時代感。德育教育內容由于側重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很少關注學生道德情感、品德、修養等方面,習慣于包辦代替,教育沒有內化為道德。而把德育誤解為道德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的記誦,不在意學生的道德體驗,這種知性德育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認知與行為的割裂。
1.4 德育教育方法過于單向、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缺失。選擇什么樣的道德教育方法,就選擇培養出什么樣的人。德育教育方法是將社會道德的規范要求、標準和理想轉化為教育對象主體的需要、準則和信念,用來支配受教育者的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德育教育方法要與教育內容和教育主體的需要相適應,教師必須不斷探求新穎、靈活多樣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決不能僅將學生簡單的視為只裝知識的容器,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在方法上往往為了應付形勢的需要,以一律的內容、形式去進行一律的活動。
2 提高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的途徑
基于以上對中學生德育的分析,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不太理想。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這要求我們要改變中學生的道德狀況,解決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減小社會環境對中學生德育的不利影響。
2.1 構建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德育模式。實質上是在德育實施過程中道德與德育理論、德育內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徑某種組合方式。德育模式的構建是否科學將直接關系到德育實效的最終效果。德育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構成這一系統的諸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它們的矛盾運動與協調發展推動著這一過程向預定的方向前進。我國基本上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純而又純的德育,許多教育者只看到了社會環境產生的對學生成長不利的因素,于是割斷了學生與社會的聯系,而所培育出來的學生步入社會后卻無法適應社會現實。在今天這種“封閉”的做法已行不通,隨著國際化的推進,社會的網絡化,我們必須改變德育教育理念,在真實的社會實踐中滲透德育,開放性地構建新的德育教育模式,立足于我國現實,繼承傳統,借鑒和吸收其它國家和民族的優秀道德成果,將其融入我國的道德體系中,探求提高德育實效的道路,為德育找到切實可行的出路,創造出符合我國國情和時展的新的德育教育模式。
2.2 創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道德的提升和養成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影響道德個體成長和學校德育的社會環境是多方面的,宏觀上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心理在內,微觀上又包含學校、家庭、社區、大眾傳媒等各種因素。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社會生活的整體性及存在諸多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因素,要求我們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為德育的有效實施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胡興松:《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1版。
[2] 許明曉:《WTO 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政治及其各科教與學》,2003 年,第 4 期。
[3] 陸道平:《轉型時期青少年道德品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想政治教育》,2006 年第 2 期。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學德育;策略
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無論何時都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培養中學生優秀的道德素質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在中學德育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導著中學生的思想和觀念,對于培養中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誠實、守信、孝親、禮義廉恥這些傳統的道德文化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永不過時的優良文化。中學德育教育中應該注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新一代具有正確價值觀和健全人格的中學生。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對中學德育教育具有指導作用
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千百年,具有豐富的內涵。中學時期是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德育教育中注重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更對中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有著重要指導作用。在傳統的經典故事“孔融讓梨”、“鑿壁偷光”“聞雞起舞”……中學生懂得了何為禮讓、勤奮;在百善孝為先中學會了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培養中學生健全的人格、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勤儉、忠誠、誠信、仁愛、謙虛、禮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內涵,指導著中學德育教育,引領著中學生不斷完善自我。
(二)能夠培養中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愛國的實例比比皆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無數先輩和前人用他們的行動教育中學生何為愛國、何為忠誠,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于培養中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讓中學生充分了解到愛國的內涵,樹立為國家、為民族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志向,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三)能夠培養中學生高尚的素質
高尚的道德修養和素質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中學生思想價值觀還不成熟,中學德育教育是培養中學生正確價值觀和高尚素質的重要課程,將中華傳統文化應用到德育教育中,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能夠有效的培養具有高尚素質的中學生。在德育課上充分向學生傳遞優秀的傳統文化,利用經典的傳統故事啟發學生,能夠不斷培養中學生的高尚素質和修養,避免中學生誤入歧途,形成錯誤的思想價值觀。
二、對學校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中學德育教育的建議
(一)提高對于中華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認識
我國中學德育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結合,但是并不深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沒有深入研究,對于中華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結合也沒有進一步探索,僅僅停留在表面。中國傳統優秀的文化對于中學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必須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性,深入探索其內涵,將其與當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充分結合,利用恰當的教學手法和模式提升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效果,充分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學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將二者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結合起來,運用傳統文化更好的引導中學生的思想和觀念,從而促進中學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積極開展中學德育實踐活動
傳統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的教育方式上,重理論輕實踐導致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時代的變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逐步走入中學教育的課堂。中學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在思想觀念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更要在實際行動中踐行理念。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在于中學德育教育結合的過程中,利用實踐活動能夠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深入,在實踐活動中深刻的理解并踐行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正確思想,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方能成就大的格局。學??梢越M織一些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活動,例如:九九重陽節舉辦敬老愛老活動,學校老師可以帶領中學生走進敬老院幫助爺爺奶奶做一些利索能力的事情,與他們一起聊聊天;舉辦大型傳統文化誦讀活動,選擇《詩經》、《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的傳統書籍,在誦讀中陶冶情操,品味傳統文化內涵,耳濡目染逐漸受到經典文化的熏陶,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培養良好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質情操。
(三)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傳統教育中一直對于中學生的課程設置都是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了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中學德育課程是近年來才逐漸受到重視的,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政府對于中學德育教育的支持和保障還不全面,導致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發展緩慢,加之師資力量的薄弱,導致中學德育教育發展緩慢。因此,學校與社會要不斷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學德育教育能夠有機的結合起來。教育部門可以積極弘揚傳統道德文化,學校也要將中學德育教育工作重視起來,社會各界創造良好的氛圍,共同學習傳統文化,不僅僅能夠提高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品德,對于全民德育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三、結語
傳統文化傳承千年,歷史悠久內涵豐厚,中學時期是德育教育的關鍵時期,對于中學德育教育來說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建議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弘揚傳統文化,將其與中學德育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能夠不斷提升中學生的思想品質,建立健全的人格,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學德育教育的發展。
作者:明信 單位: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張紹軒.儒家傳統文化與中學德育教育[J].西北師范大學,2004,(11)
1當前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不夠科學:
首先,目前的農村中學教育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德育教育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追求升學率和學生成績的提高仍然是農村中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其次,農村中學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比較單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仍然是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德育教學的內容仍然偏重于思想政治知識的背誦和記憶,教學效果不明顯。另外,農村中學德育教學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并且德育教學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德育教學水平不高。
1.2家庭德育教育的配合度不高:
首先,農村中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然很多地區已經基本上脫離了文盲極端,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家庭問哈程度仍然不高,家庭德育教育效果不好。其次,農村中學生的家長對德育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沒有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德育教育簡單粗暴,無法與學校的德育教育進行緊密的配合,無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3社會大環境變化對德育教育的影響:
當前社會環境十分復雜多變,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文化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加上各個方面文化的沖擊,農村中學生在價值觀選擇上出現了迷茫的現象,加上越來越艱難的就業壓力使得很多農村學生的上進心受到挫折,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1.4農村中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社會發展轉型時期對農村中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面對花花世界很多農村中學迷失了自我。加上家長對學生的寵愛以及比較安逸的生活狀態,使得很多學生缺乏社會責任心,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學生個體的發展受到限制。
2農村中學德育實效性提升的思路和途徑
2.1強化農村中學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強化農村中學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首先就要積極轉變過去對德育教育工作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觀念,要將德育教育工作作為中學教育的重點,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對農村中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教師隊伍中充分體現德育教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學校要健全德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管理制度和體制保障,充分調動學校德育教師的積極性,樹立相應的德育教育目標,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道路和方向。另外,要采取積極引進和加強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農村德育教學工作隊伍質量,注重專業德育教師人員的引進工作,提高現有德育教師隊伍的教學業務水平。最后,學校要對德育教師的工作價值給予科學的評價,提高德育工作的質量。
2.2創新農村中學德育教育方式方法:
創新農村中學德育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就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德育教學工作中,以學生的親身實踐為主體,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德育工作,杜絕“假、大、空”的教學思路。其次,教師與學而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要學會共同探索,雙向反饋的循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刺激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自覺的參與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另外,農村中學要注重校園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輿論、氛圍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從校園建設、校園環境以及校園輿論等多個方面采取措施,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讓學生在氛圍良好、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中不斷成長,獲得身心發展的愉悅,進而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給予良好的指導。
2.3家庭和社會要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
首先,農村家庭要做好德育工作的配合工作,從家庭教育方面努力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給予正確的影響,家長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學??梢酝ㄟ^家長會、家長意見反饋等于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共同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其次,社會要在農村中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學??梢酝ㄟ^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德育實踐教育中,并且社會要在各個方面為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促使農村中學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夠順利實現。
3結束語
在當下,素質教育正在各個中學如火如荼地開展,素質教育的開展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種趨勢,傳統的應試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中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踐和創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人才的需要,從而,素質教育的開展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方面可以更好地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點。素質教育使得學生能夠有更多的自己發揮的空間,它注重的是對學生的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是,當下素質教育的開展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這就需要在提高中學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方面全面地、認真地進行素質教育的開展,然而,德育教育卻是孕育其中的重要部分。
二、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
德育教育的工作在素質教育的開展中是一個復雜的工作,所以要想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第一,在軟件環境方面要使是教師工作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第二,在硬件環境方面要為學生教育的開展提供更好的硬件設備。然而,在當下所處的教育環境下這兩個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軟件環境方面是一些老師沒有經過一些相關專業的培訓,再就是在硬件條件方面沒有為中學生專門設置的設施。所以面對當下的德育環境所存在的問題必須要為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才能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這就需要學校在老師的專業素養方面加強培養,加強學校的德育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只有這樣為中學生提供更好的軟硬件條件才能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
三、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改變原有的傳統德育教育模式
中學生始終是德育教育的主體,要實現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的突破,從學生的本身出發進行切身教育。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中老師知識注重對課本內容的言傳身教,注重的是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方面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產生了一種固有的學習模式,這樣學生在個人的德育素質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他們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仍有很大的欠缺。面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素質教育的開展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同時,也使得素質教育能夠更好地開展,促進了社會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四、認識到德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的開展關鍵是要正確地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為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德育教育的真正核心是要對學生能夠進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指引,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方面能夠有更好的提高,讓他們能夠在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德育教育在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的教育環境進行改善,還對老師的專業素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學校的教育環境能夠更好地改善,因此,德育教育在中學生的素質教育中處在核心重要的位置,必須正確認識德育教育在中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
五、實時推行課程的改革,更好地拓寬德育教育的途徑
面對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課程方面必須要做出實時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拓寬德育教育的途徑。在學科課程方面要對中學生的學科進行實時的改變,課程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上能夠淺顯易懂而且能夠更符合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其次,在環境課程方面要對學生本身的德育進行培養,同時,也要加強對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德育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德育環境,才能讓學生能夠實時實地地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要加強德育教育中的活動課程的改革,這就需要學校及老師和家長能夠有很好的配合,學校和老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走向社區、走向社會,實現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合到社區環境、社會環境中去,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中學的自主性和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