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全國經濟發展形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出于穩定經濟發展大局的考慮,今年我國經濟的發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從具體的發展成就來看,我國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同時民生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經濟運行態勢良好。以下是當前經濟形勢分析特點。
第一,經濟結構得到持續的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初步核算,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三產結構比例為9.2:42.6:48.2。高新技術革命潮流和經濟全球化是實行經濟結構調整的兩個重要前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如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等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逐漸向高科技產業轉移,同時一些新的行業也不斷涌現出來,并在短時期內獲得快速的發展[1]。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縮小0.06。
第二,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生問題的解決。民生問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必須關注的問題。在我國,受人口數量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就業難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為改善民生的兩大難點,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6萬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而2014年,我國加大經濟發展成果向民生建設傾斜的力度,使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事業的建設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提高了國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項消費熱點繼續保持熱度。我國的消費結構中,網絡零售下的通訊器材如手機、電腦等是其中的消費熱點,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比上年增長49.7%。得益于產品的高速更新,這個消費熱點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就使網絡零售成為占據全國零售總額較重比例的經濟體[2]。除此之外,綠色食品、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的保護等綠色消費也在現階段獲得顯著的增長。
二、當前經濟形勢下的政策建議
1.繼續推進改革和創新
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驅動力乃是改革與創新。以往幾十年的發展經驗證明,改革與創新是國家獲得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而在當前政府以退為進的決策下,改革與創新的步伐更不能松懈,持續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必要。第一,政府要繼續推動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支配作用,并逐漸弱化政府的支配權,從而使經濟的發展擁有更多的民間力量[3]。第二,政府要繼續推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在當下,收入分配不平衡的解決要循序漸進,首要的是提高中等收入水平,為拉動國內消費提供條件。第三,政府要繼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創新為力量,全面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使每個人都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
2.加快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建設涉及到勞動力的轉移、經濟結構調整、環境資源、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內容,而這項動態化的建設正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第一,城鎮化帶來的人口流動使紡織業、服裝生產業、皮革制造業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獲得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從而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第二,城鎮化使人口的消費能力得到提升,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城鎮化水平與消費需求的增長呈正比,可見農村人口的城市化是拉動消費需求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在現階段以及下個發展階段,我國都要將推動城鎮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發展規劃。
3.加強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
房地產業是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在近十年經歷了由過熱到過冷的過程,2014年房屋新開工面積17959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4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全國商品房銷售額76292億元,比上年下降6.3%。就當前的形勢來看,房地產業受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已經趨向平穩發展。然而,地方政府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面臨著一個困境,即在房價必須得到控制的情況下,還要實現房產經濟的增長。而有些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后所獲得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調控成為眾多社會問題的引爆點。在這種形勢下,筆者認為,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要對房地產調控政策做一個調整,從改善房產需求入手,為房產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并推動高端住宅的市場化,加快保障房的建設。
一、正確認識縣域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
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既是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部,又是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的交匯點,也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銜接處。其地位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國富民的基石。我國的縣制萌芽于西周,產生于春秋,發展于戰國,定制于秦朝,興盛于當代。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縣級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地域實體。目前全國共有2000多個縣(包括縣級市、自治縣、旗),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0%多,縣域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縣域的社會總產值占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縣域GDP約占全國GDP的63%左右。同時,縣域經濟的主體是農村、農業和農民,農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只有縣域經濟發展了,農業的基礎地位才能鞏固,農民收入才能提高,農村社會才能穩定。
二是工業資源的基地??h域資源是國家資源的基本構成部分。土地、礦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資源大都集中在縣域。沒有縣域資源在國家資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沒有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食品業和輕工業,以礦物質為原料的重工業和新興產業等,大都依賴于縣域資源的支撐。同時,廣大農村為國家建設還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可以說,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生產要素主要源于縣域。
三是拉動消費的“超市”。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縣域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的提高,使縣域成為國內最大的市場。只有縣域經濟加快發展,農民收入和購買力提高,市場容量才會進一步擴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才會更強。
四是經濟發展的動力??h域經濟包括城鎮經濟、鄉村經濟、農戶經濟幾個層次。按經濟成分又可劃分為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外資、股份制和各種混合經濟。各個層次、各種成分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無論哪個層次、哪種成分實現大的跨越,都會對縣域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促動作用。
二、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形勢的變化,縣域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困難,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逐漸顯現。這些問題有的是共性問題,有的是個性問題,有的帶有普遍性,有的帶有特殊性。
一是結構調整步履維艱。從總體上看,縣域經濟結構仍處于低級化水平,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造成縣域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產品雷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色彩難以在短期內抹掉。由于政策、機制、市場等因素的制約,縣域經濟結構調整短期內難以有大的突破和質的飛躍。一些原來工業基礎相對較好的縣(市),由于產品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近些年在市場競爭中大都轉制或淘汰。一些過去的農業大縣,近幾年出現了“高產不難高效難、增產不難增收難、生產不難銷售難”的怪圈。
二是縣域財政十分困難。就多數縣(市)來講,普遍財力弱、負債多、包袱重、壓力大,突出反映在入不敷出,許多應當投入的投不了,許多該辦的事沒錢辦,財政支出需求剛性增強,需要財政支出保障的支出不斷增加,縣一級財政壓力很大,甚至有的連吃飯都難保,危及政權建設的經濟基礎。
據統計,2003年縣域財政總收入占全國財政總收入的20%多一點,但財政供養人口比例,縣域占到全國供養總人口的70%。
三是城鎮建設進程緩慢。從多數縣(市)來看,城鎮普遍存在基礎差、功能弱、發育不成熟、帶動力不強的問題,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環境建設的落后,對外缺乏吸引力,難以聚集資本和生產要素;對內缺乏帶動力,難以成為牽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使縣域經濟的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難以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難以使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延緩了農村城市化進程。
三、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縣域經濟發展的諸多困難和問題不是一日形成,而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一個過程,必須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扭住經濟中心不動搖,牢牢把握發展主題不放松,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增加財力、提高綜合經濟實力為核心,不斷推進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應著力在以下六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按照“區域調特、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業,以及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構筑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購物中心、鄉鎮級的商業服務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級服務體系。
二是要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從縣域經濟發展的走勢看,民營經濟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強的吸引力和極大的競爭力。因此,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走出一條挖掘民智,吸引民資,依靠民力,做活民營經濟的發展之路。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組織引導上,特別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帶中間”的思路和方法,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白ゴ蟆本褪嵌酱俸鸵龑б幠F髽I,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過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擴大富裕面?!皫е虚g”就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激促動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一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三是要把培育特色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從區域競爭的態勢看,特色就是財力,特色就是潛力,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經濟發達縣(市)的實踐也證明,發展特色經濟是成功之道。特色是品牌,是市場,是競爭力,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適應形勢,放大優勢,培植強勢,做亮特色經濟。特色經濟多是“塊狀”、“集群”型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人們稱之“一縣一業”、“一鄉一產”、“一村一品”,帶有鮮明的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因此,發展縣域特色經濟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規思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結合本地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在全國、全球經濟發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張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經濟發展的“坐標系”,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辟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
四是要把加快城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從城鄉發展的格局看,經濟騰飛的“龍頭”在城市、在集鎮。從我國的實踐看,沿海發達縣市,近十幾年來小城鎮發展很快,形成了一個個密集的城鎮群,不僅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而且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了縣域經濟的競爭實力。因此,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提升人氣,提增財氣,提高品位,做強城鎮經濟。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堅持軟件硬抓,硬件精抓,優化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盡快向城區集聚和重組,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
關鍵詞:新形勢;勞動經濟;成長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F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都飛速發展,并且越來越多的新科學技術被用在農業生產上,農業生產實現了現代化生產,越來越多的農民被解脫出來。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入城市中,參與到城市的各個行業中,農民工成了城市勞動經濟發展的主力,勞動經濟也越來越成為部分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分析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的現狀,并且相應的提出發展策略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現狀分析
要想更好的發展目前的勞動經濟,首先就得認清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的現狀,下面是對于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的原因、制約因素、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淺析。
(一)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發展的原因
在世界經濟危機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城市的下崗工人越來愈多,他們失去了謀生的飯碗,在飛速發展的高樓大廈之間蝸居著。其實不只是城市,農民的收入水平也直線下降,而且由于我國人口數目巨大,人均耕地面積不能滿足農民致富的全部需要,再加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農業生產越來越現代化,農民從農業生產中逐步解脫出來,如此一來,就有大量農民涌入城市謀求生存,在城市,處處可見農民工的瘦黑的身影,各行各業都有農民工工作的背影,農民工很大一部分促進了城市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
(二)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雖然新形勢下的勞動經濟迅速成長與發展,但這種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首先,工會與職工之間的緊張關系就嚴重影響著勞動經濟的發展,無論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就是團結合作,如果工會與職工之間存在矛盾,無論是工會工作人員,還是職工,都無法將工作做到最好。其次,工會不能維護好職工的切身利益,職工的利益無法被保障,職工工作得不到保障,何談經濟發展。還有就是勞動力的文化素質過低也直接影響著勞動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如今農民工的文化素質令人堪憂。
二、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發展策略
面對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的現狀,我們應該積極面對,并去改善這種現狀,來謀求發展,以下,我提出幾點對于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的發展策略,希望能給予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些許幫助。
(一)發展改革農村經濟的發展結構,使農民利益最大化
隨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村的農業生產越來越現代化,但農民的經濟收入卻不容樂觀,這是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結構不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改變。政府應該對應時代的發展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結構做出相應的改革創新,將農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是農民的經濟利益最大化,只有這樣,農民才能積極投入到農業經濟發展中,努力發展農業經濟發展。
(二)大力推行人口計劃生育,使人均占地面積增長
農民的經濟收入不容樂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國人口太過龐大,人均耕地面積太小,農民有心無力,無處投資,即使有心發展農業,也無處發揮。這就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執行計劃,但是我國人口還在不斷增長,政府應該大力推行人口計劃生育,對我國人口增長強力制約,以求人均耕地面積能夠滿足農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的發展農村的農業的經濟發展。
(三)工會應努力維護好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
工會有權利和義務維護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勞動經濟效益是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工會應該努力切實維護職工的勞動就業權益、收入分配權益、勞動安全衛生權益、社會保障權益等等這些職工的切身權益,只有職工的切身權益被有力保障,職工才能夠盡最大的努力將自身工作做到最好,才能最大程度的發展勞動經濟,這不也是工會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三、結束語
總之,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也是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因素,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各盡其職、團結合作,認真分析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的現狀,貫徹落實對應的發展策略,同時工會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適應與職工的關系,維護好職工的切身的勞動經濟權益,讓其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高上.當前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08).
[2]張謙.新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3(11).
[3]王藝.淺談當前形勢下勞動經濟的成長與發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5).
關鍵詞:經濟形勢 政策及措施 深化改革
一、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報告》2015年10月所的預計來看,全球經濟增長今年和明年分別為3.1%和3.6%,分別是低于的該報告在4月和7月所預計的數據,根據數據推測,世界經濟增長趨勢呈現下行。
要分析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形勢,主要就是分析儀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此,就主要是分析美國的經濟形勢與我國國內的經濟發展趨勢,以此為我國的后期發展提高理論和指導。
(一)美國的經濟形勢呈現下行趨勢
根據國際貨幣經濟組織的調查數據:美國在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比例為1.8%,根據2015年4月的預測為3.1%,2015年9月預測2015年9月為2.6%,而2016年則為2.8%,相對于的全球和其他經濟發達體,可見美國經濟在2015年為下行形勢,美國經濟對于經濟全球化的意義和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在貿易、金融以及在貨幣政策方面對全球的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然而根據數據可知,美國依然還在金融危機中,多多少少仍然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且美國的經濟走向高增長在目前也是困難重重的,美國經濟處于重要階段,但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和趨勢也是不可阻擋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對美國經濟發展一集經濟高增長產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會與美國在市場份額上進行競爭,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就比如在技術方面,中國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全球各國對中國設備需求量的增加就必然會對美國產生影響。
(二)中國的經濟形勢分析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占全球化的比重已經達到13.5%。在貿易方面:貿易規模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就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對創新的重視和國家政策的相應調節,中國的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已經到達頂峰階段,產能和供給已經趨向絕對的過剩。根據近幾年數據顯示,已經有在很多產業和行業已經出現了絕對的過剩情況。2014年中國鐵礦石的產量近15億噸,進口9.33億噸,在全球進口中所占比重很大,已接近70%左右,因此,中國的需求對于全球的產品銷售貢獻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中國市場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很多國家經濟發展趨勢和經濟政策的制定。如果中國的需求下降,則全球的經濟勢必會受到影響,在目前,中國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不會減退的,并且就目前這一趨勢也是不會改變的。
二、經濟政策及措施分析
(一)制度性經濟政策
第一,改革激罨制是保證人民建設積極性的根本舉措
首先,激勵國有企業的創新;國有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主導地位,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始終突不破體制的限制、思想的限制等。
其次,激勵科研創新;激勵科研,保護產權。積極提高人們的創作積極性,激勵獎勵制度的創新;
再次,激勵舉報,保護舉報者。對于經濟發展中的經濟違法行為,政府要從獎勵制度創新方面出發,積極激勵大家的監督與舉報。
第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首先,保護個人的合法收入,增加地方稅。個人稅可以實行全國聯網,這樣有利于消除個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其次就是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尤其注重打擊非法收入,加強法律制定,人民監督。
第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經濟建設解決后顧之憂
尤其是人們退休后的經濟收入保障制度;解決退休員工的收入保障,保證人們工作積極性,以及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建設過程中,因此,這對于我國經濟建設有十分重要作用。
面的目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又好又快的發展,采取向相相應的措施來應對經濟形勢。
(二)非制度性的經濟措施
第一,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互聯網、大數據等基礎設施建設。當前的社會發展已經在朝向的科技社會、知識社會。因此就要加強互聯網等的建設。提高服務業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推動技術創新,組織創新以及管理創新。加大互聯網與大數據的聯系與融合。
第二,政府加強經濟監督;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市場調節為主,國家宏觀調控為輔,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就要退出這個領域了,而是要把各種手段綜合運用,充分發揮政府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首先,加強相關法律的制定與運行的監督,確保政策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促進經濟良性發展;其次,在國家關鍵領域的發展中,政府在放權中要注重度和分寸的把握。但并不是全盤不管,也不是全盤監管,要根據時展特點充分的運用各種手段,充分發揮在經濟背后的作用;然后,就是加大懲罰力度,對經濟欺詐,及商業犯罪要加大懲罰力度。讓經濟犯罪,經濟欺詐毫無生存余地;最后,加強對全體公民的意識教育,加強權利意識教育、法律意識教育等,充分發揮公民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加強欠發達地區經濟建設,尤其是西部經濟建設。首先,加大資金投入,為西部經濟發展提供充分的資本;其次,加強欠發達地區的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為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后續力;然后,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尤其注重網絡交通的建立,加強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達地區甚至是與國際社會的聯系。
如今的經濟形勢變化只在一瞬間,面對極速變化的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我們要對經濟形勢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在正確判斷之后又要根據經濟形勢的制定出相應的經濟政策,以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宇輝,毛瑩.當前國內國際經濟經融形勢下中國貨幣政策的分析[J].宏觀經濟,2015.
區里剛剛召開了兩個重要會議,最近兩天。前天召開了區政府全體會議,研究確定了區政府將在全區人代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演講,昨天又召開了區委十屆九次全委會議,討論通過了《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11年的工作重點。今天,工商分局就緊跟區委、區政府的安排,召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認真總結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分析當前形勢,安排布置新一年的工作任務,非常高興。值此機會,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受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和區內外形勢,過去的一年里。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搶抓機遇,積極作為,堅持了經濟繼續增長和社會和諧安寧。這其中包含了工商分局全體干部職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從事的各類市場經濟主體的注冊登記和商標戰略的實施工作,直接關系著全區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轉方式發展。一年來,把開展取締無照經營專項活動和綜合治稅、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先后新登記個體工商戶近萬戶,新登記各類企業1千多家,使3萬多家各類經營主體通過了年檢;通過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和指導,使我區全國著名商標實現了零的突破,省市著名商標的數量在全市各區縣中實現了位次前移,這足以說明你對全區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從事的市場經濟秩序監管和消費維權工作,特別是食品流通、化危品市場、打擊傳銷、取締黑網吧、黑摩的黑中介、黑診所等監管工作,既較好的維護了全區市場經濟秩序,更對全區的社會和諧穩定和民生的改善發揮了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在保證全國糖酒會的順利召開、清理“十五小”企業、紅盾護農、整治醫療廣告、桶裝水、煙花爆竹、廢舊物資收購、煙草市場、學校周邊環境、物流業規范、處置人造毛皮廠群訪、養老平安擴面征繳、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幫扶就業再就業、非公企業黨建與文明誠信建設、對口支援新農村建設、人口普查、經濟普查、鄉村拆遷范圍內涉企問題的處置等等,都很好地發揮了區委、區政府的顧問助手作用。特別在一年中完成了這么繁重的工作任務,沒有發生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對工商分局的有效投訴,這就更不容易,更加見證了去年來參與工商工作會議時說的那句話,這支工商隊伍是一支鐵軍??傊?,區委、區政府對工商分局的工作是非常滿意的也代表區委、區政府向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全體工商干部職工表示親切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鄉村建設跨越提升、工業振興和社會事業全面突破的關鍵一年。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對于今年的工作布置,會前看過傳林局長的演講,貫徹落實上級安排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明確的措施和目標,對于各項工作的布置,區政府是贊成和支持的值此機會,再提三點希望:
更加主動地服務于全區發展。希望工商系統把思想統一到區委、區政府對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一是要認清形勢。找準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工商工作的結合點,把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普遍要求與工商工作緊密聯系起來,更高的層次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地服務于全區經濟社會發展。
更加全面地發揮工商職能作用。要以流通環節食品平安監管、反不當競爭、廣告監管、打擊傳銷等為重點,二是要突出重點。加強標本兼治的綜合治理,維護公平正義的市場經濟秩序。要依照全區建設創新型鄉村規劃要求,發揮部門聯動作用、深入推進商標戰略實施,著力加強對企業爭創馳(著)名商標的幫扶指導,不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積極履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牽頭職能,認真落實全區“十二五”民營經濟發展規劃。要進一步加快12315規范化服務進程,大力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教育,加大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力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保證改善民生上爭取更大作為。
更加注重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要結合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工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三是要夯實基礎。不時加強學習型隊伍建設,以更高的規范,建設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的工商隊伍。繼續開展好創先爭優活動,講境界、講爭先、講奉獻,激發整個隊伍干事守業、爭優創新的良好精神狀態。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一、對我國能源形勢的總體判斷――建設國家戰略能源基地的必要性
總體來看,我國是世界上能源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較低的國家。其“貧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點決定了我國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能源供求形勢不容樂觀的總趨勢。對此,國內能源界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在對當前能源形勢的判斷和對未來一個階段能源戰略的取向上卻存在著明顯的分歧。
一派基本觀點認為,“我國已經存在能源安全問題”,“能源形勢將日趨緊張”。其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家能源綜合戰略和政策研究”課題組歷經兩年研究后認為,“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今后20年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化,這對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造成非常大的壓力”;“特別是為保證2020年實現經濟翻兩番的目標,能源的供應形勢將非常緊張”。中國科學院能源研究委員會在一份向國家提出的《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能源形勢日趨緊張,優質能源需求增長迅速”。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新近出版的《2006中國能源發展報告》中也指出,“中國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越來越突出”,“能源短缺將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長期現實問題”。
另一派認為2001年以來我國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只是階段性的、地區性的和結構性的,是“能源短缺”而不是“能源危機”;到2007年,這種短缺將為供求平衡所取代;中國到目前還不存在“能源安全”問題。
那么,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
據國內不同地區、眾多媒體報道,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以及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工業結構的重型化,近幾年我國的能源供求形勢經歷了由緊張到短缺,再到嚴重短缺直至向危機轉化的過程。
2003年,全國有19個省市拉閘限電。2004年增加到24個,2005年進一步上升到26個。廣東、貴州、江蘇、湖南、重慶、陜西等10多個省市電廠用煤全面告急,部分地處南方的電廠儲煤量僅夠1天發電,就連坐擁煤海的山西電儲煤一度也只夠3天發電。
從2003年夏季開始,全國許多城市的居民即因電力供應不足而開不了空調,有的城市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都沒電了。深圳供電分公司客戶服務中心曾在一天之內接到8000多個停電報急電話,企業和群眾對頻繁停電投訴明顯增加。在全國性的“迎峰度夏”期間,不少城市對企業電力供應不得不采取“開四停三”或“開三停四”措施。為保證電廠發電,1年之內,搶運煤炭的問題兩次上了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
燃油同樣出現了全國性的緊張:廣東省出臺了限制用油的紅頭文件(單、雙日加油)。2006年春節期間,東部、中部部分城市的液化氣每瓶漲到90元以上,海南省甚至超過了100元。相對于能源需求迅速增長的,是供應能力增長的嚴重滯后。
煤炭:“九五”期間全國大中型煤礦的開工建設規模僅3370萬噸,僅為“六五”“七五”“八五”各時期的約30%。1998年到2001年,大中型煤礦的新增生產能力僅5000萬噸,加上老煤礦報廢和關閉小煤礦的影響,我國在此期間的煤炭實際供應能力遠低于此數。
電力:1998年以后我國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逐年下降,1999~2002年我國電力裝機的增長速度分別為7.7%、6.9%、6.0%和5.3%,遠遠落后于百分之十幾的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其中2002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僅為1433萬千瓦。
一方面是基于投資不足和建設滯后所形成的能源供應嚴重短缺,另一方面是基于產業結構變化和消費結構升級造成的能源需求驟漲,應該說這是“十五”期間我國能源供求形勢全面緊張的直接原因,研究部門以及國家對能源形勢的錯誤估計也是重要原因。
綜合考慮國內連續多年能源短缺和長期能源供應緊張的趨勢以及《京都議定書》生效、“清潔發展機制”啟動、能源形勢動蕩的國際背景,我認為國家已到了一個必須從戰略高度謀劃、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的時候了。而解決這一問題最現實的出路,就是秉承“節能優先,保障供給,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戰略,規劃、建設國家級的戰略能源基地。
二、條件與基礎――在內蒙古建設國家第一個戰略能源基地的可行性
綜合考察國內各區塊的資源規模、產業基礎,配套能力、環境條件和現實可能,我認為地域遼闊,資源富集。其中以煤炭、天然氣為主的能礦資源和以風能、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儲量巨大,儲存條件優良;能源產業基礎扎實、發展迅速;距東部大市場較近,運距較短;所接壤的俄羅斯、蒙古與我國睦鄰友好、交往頻繁,且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可資合作;深居內陸,一旦發生戰事不易受到打擊。內蒙古是建設國家戰略能源基地的理想選擇。
(一)內蒙古具有發展煤炭工業的獨特優勢
內蒙古煤炭資源極其豐富。且品種優良,種類齊全,易于開采。全區煤炭遠景儲量1.2萬億噸,占全國的23.72%,居全國第2位;保有儲量2239億噸,占全國的22%,居全國第2位。2005年煤炭產量2.56億噸,占全國總產量21.9億噸的11.7%,居全國第2位。在煤炭資源中,儲量1億噸以上的煤田有29個,10億噸以上的有18個,50億噸以上的有8個,100億噸以上的有6個。國家從“七五”時期開始建設的5大露天煤礦,有4個在內蒙古。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到2020年,內蒙古煤炭產量可達到8億噸,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
(二)內蒙古具有發展電力工業的優越條件
電力作為二次能源,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和人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從2003年開始,我國拉閘限電的省市連續3年超過60%,以至許多城市在用電高峰期不得不對生產企業實行“開三停四”的限電政策,不少居民家庭在炎熱的夏日甚至開不了空調。電力短缺和電力工業發展滯后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增長水平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內蒙古不僅擁有巨大的煤炭資源儲量、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可靠的生產能力,而且煤礦的分布絕大部分靠河近路,具備建設大型和超大型坑口、路口電廠的良好條件。近幾年,內蒙古電力裝機每年以500萬千瓦以上的速度增長。而且連續多年保持外送電量全國第1。到2006年底,內蒙古電力裝機將達到1900萬千瓦,進入全國前8。到2010年,內蒙古電力裝機將達到5000萬千瓦,成為我國最大的電力生產基地。
(三)內蒙古具有發展油氣工業的巨大潛力
從中國能源消費結構變動的趨勢看,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將大幅度增加。內蒙古境內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石油已探明的儲量達7億噸,遠景儲量為40億噸以上。位于內蒙古東部海拉爾盆地的海拉爾油田。探明儲量6億多噸,已被國家列為大慶油田的后備基地。二連油田作為華北油田的一部分,已形成10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該地區還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現已探明儲量1萬億立方米,遠景儲量4.2萬億立方米以上。世界級的大油氣田陜甘寧油氣田的主體就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盆地。目前,鄂爾多斯地區的天然氣已輸往北京、天津、石家莊等華北14個大中城市,另一條通向內蒙古包頭市、呼和浩特市的輸氣管線也于2003年投入運營。此外,從俄羅斯、蒙古國輸入的石油、天然氣過境內蒙古,其中一部分在內蒙古加工轉化可以節省運力、提高整體效益。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內蒙古的“煤制油”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國家投資250億元、年產500萬噸成品油的“煤制油”項目已經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開工;內蒙古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1000萬噸“煤制油”項目也正在鄂爾多斯市籌建。同時,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都開始制定和實施“煤制油”項目規劃。在不遠的將來,內蒙古的“煤制油”規模有望超過2000萬噸,屆時,內蒙古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制油”技術示范中心和生產基地。
(四)內蒙古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也有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
內蒙古是我國風能最豐富的地區。在全區1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6萬平方公里屬風能豐富區。全區年大于3m/s風速的時間在5000-6000h,大部分地區的風能密度在200w/m2-300w/m2之間,且具有穩定度高,連續性好的特點。其中10米高度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為1.01億千瓦,占全國風能資源量的40%,居全國首位。
內蒙古太陽能資源僅次于排全國第2。如在其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和戈壁上建設太陽能電站,按2萬千瓦,平方公里計算,用其中的10萬平方公里可開發光伏電量加億千瓦,相當于4億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是2010年全國電力裝機的近一半。
(五)內蒙古有著發展能源相關產業的良好套件
內蒙古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在全世界已發現的150多種礦產資源中,內蒙古有134種;在內蒙古已探明儲量的78種礦產中,有42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27種居全國前3位,11種居全國前2位,7種居全國之首。內蒙古因此被一些科學家譽為“中國21世紀礦產資源的戰略接續基地”。發展冶金、化工、建材等能源相關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可建設成為國內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六)內蒙古擁有建設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區位條件
內蒙古地跨東北、華北、西北。首府呼和浩特市距首都北京不到600公里,地處中國近西部并靠近中國多個生產加工基地、多個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地帶和多個大市場中心區域,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北開南聯、承東啟西的獨特區位優勢。目前,東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區的能源有相當比例來自內蒙古。在一個可以預見的時期內,華東、華中地區的能源緊張局面也要依靠內蒙古的能源供應來緩解。
以上情況充分說明,從能源資源儲量、能源種類結構、開發環境條件、產需運輸成本、經濟區位優勢等多個方面綜合考察,內蒙古的能源開發價值在全國無疑居于首位。在內蒙古規劃、建設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充分發揮內蒙古能源對國家,特別是東北、華北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無論是對完善國家當前的能源發展戰略和改變我國不盡合理的能源布局和增長格局、還是對內蒙古能源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以及內蒙古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三、對策建議――內蒙古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及其啟動與推進
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內含戰略能源資源、戰略能源技術、戰略能源生產和戰略能源供應系統,同時包括能源資源、技術、產品和生產、供應能力的戰略儲備。在功能上既要對較大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基礎性支撐作用,又要對國家長遠能源安全發揮重大戰略作用。與目前在建的13個煤炭基地和6個電力基地比較。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多元性、戰略性和規?;?、結構化、現代化特征;同時和上述煤炭、電力基地形成結構與布局優化、功能與作用互補、戰略與模式多樣的中國能源發展新格局。
(一)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適時調整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把規劃、建設戰略能源基地納入國家能源發展總體戰略。以此為基礎,把內蒙古戰略能源基地作為第一個國家級戰略能源基地,納入國家能源戰略規劃。
(二)盡快組織專家隊伍對內蒙古戰略能源基地的建設進行全面、深入考察和系統評價,著手編制《內蒙古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建設規劃》
(三)按照《規劃》要求配置國家能源資源和生產要素(水、環境、交通運輸等),保證內蒙古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建設需要
(四)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國內外各種力量參與內蒙古國家戰略能源基地建設
今天的會議是開年之后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的一項重要的、全局性的工作會議?!皟蓵敝?,市委、市政府作了專門研究,就是要壓縮會議,但有幾個會必須開,而且要開好,交通工作會議就是其中的一個。本來德新同道和我一道來,今天他在省里開會。在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往年全市交通系統取得的驕人業績表示衷心的祝賀!對全市交通戰線上的同道們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
我到*工作以來,最為關注的是兩件事:一是水利,二是交通。水利對于*而言,是發展的最大安全屏障。我多次說過,*的振興、安危,水利系于一半。在黨中心、國務院的直接關懷下,從1999年起,我們用了三年左右時間加固江堤、移民建鎮,總共投資18個億?,F在雖還不能說*歲歲安瀾,但至少能抵御1954年型的大洪水。當年*總理在*視察時聽了我們的匯報,笑著說:“我就是要聽這一句話?!爆F在*人民能夠安居樂業,經濟建設能有這么快的發展,千萬不要忘記是由于把水利這件大事辦好了。大家想一想,假如沒有這個先決條件,大水來了,年年受災,年年抗洪,哪有精力、財力加快發展呢?現在水利題目有效解決了,而另一個題目又凸顯了出來,那就是交通。從某種角度上看,*的落后實際上苦在路上。*的經濟落后、發展不快,不僅是我們本市的一個小題目,也是關系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上,是否拖全省、全國后腿的大題目。這幾年我們堅持抓解放思想、優化環境、擴大開放,在軟環境方面制約*發展的瓶頸
已經得到有效消除,干部群眾的發展意識、開放意識、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大為增強;相比之下,在硬環境上制約*快發展、大發展的
交通不暢題目顯得越來越突出。假如說計劃經濟時期,交通不暢對經濟發展制約作用并不明顯,那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開放開發的背景下,尤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一個地方發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通。無論是擴大開放、招商引資,融進長三角、呼應珠三角,還是發展產業經濟、旅游經濟都需要要素的加速活動,回根結底都離不開交通。況且,現在的交通是網絡化的交通,任何一個斷頭、一個空檔,都會對全局造成影響。比如,銅九鐵路建設的意義在哪里?盡不是由于*沒有鐵路而要修這條鐵路,真正意義在于連路成網,在全國、全省范圍內形成一個便捷的交通網絡。從全國、全省經濟發展的趨勢看,沒有這條鐵路,交通是不完善的,*真的成為“天塹”,只有沿江3000公里的交通命根子通起來、活起來,長三角才能順暢地往中西部輻射過往,珠三角才能順暢地呼應過來,這樣才能把整個內地經濟帶動起來,我們的經濟才能振興。
站在全局角度看*,這幾年經濟發展勢頭很好,特別是往年,各項指標首次全面超過全省均勻水平,預示著非常好的發展遠景,這里面也凝聚著交通部分的辛勞。但放眼周邊,放眼全省,放眼全國,放眼世界,我們的發展還很慢,出發點還很低,底子還很薄,還不足以跟別人比拼,只能自己跟自己比,盯著已確定的目標往比。往年全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全省人均GDP800美元左右,我市只有600美元左右,位置大大靠后。就是在省內,我們也是前有標兵,后無追兵。這種差距,將影響到我們能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能不能完成既定目標,能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衡量*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干部貫徹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標準。
加快發展,首先要加快交通發展。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發展要加快,交通要提速。這就對交通部分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賦予了更為神圣的使命,添加了更重的擔子。交通部分應清醒地熟悉到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同時也要充分熟悉到,在*這塊大地上從事交通這項事業非常光榮。憑心而論,*這幾年在交通建設上,花了大量的精力,也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績,但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松勁和懈怠。今天這個會,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認清形勢、同一思想、明確目標,把形勢分析透,把道理弄明白,把思路謀劃好,把工作做到位,自我加壓,負重拼搏,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確保既定目標順利實現。為此,對全市交通工作提出四點要求:
第一,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交通事業發展如何,反映了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態勢。要清醒地看到,交通的發展是很難跟上形勢發展需要的,永遠不能說超前,只能說適應。以前有些人以為修那么多路,假如沒有車流量、沒有效益怎么辦?現在看來擔心是多余的。比如*到青陽這條路,采用BT方式引進浦東路橋團體來做,沒有多長時間,項目經理就提出要進步公路的等級標準,再加高加厚30公分的水泥路面。為什么?車流量增加了,從1000多輛增加到近4000輛。不管怎樣,這是發展帶來的,這也要求交通部分的猜測要有超前性。出門見路,抬腳是路,現在我們確確實實強烈感受到要想發展必須大辦交通。因此,交通戰線上的同道們一定要有更強烈的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危機意識,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看到差距,承認差距,奮起直追,縮短差距,利用一切時間、依托一切資源、創造一切條件往加快*的發展。
第二,要堅持求真務實,牢牢捉住新一輪*交通大發展、快發展的機遇。機遇稍縱即逝。從現在開始包括“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將是*交通發展的壯盛時期。我們多年夢寐以求的一些大工程、大項目,有看在我們手里把它干成。今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與全省計劃目標銜接的基礎上,要爭取完成16個億。要全面展開高速公路建設、國省道及重要縣道路網改造、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建設,興起新一*路建設的*,推動我市公路迅速融進全國的交通網,使其盡快轉化為*市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加快發展的后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