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治理相關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APEC藍”成為2014年度的熱門話題,從而引發了人們關于治理霧霾、保護生態環境的反思。政治學科的教學與考試毫不例外地也必然會關注這個重大熱點。本文試圖通過編制的一道綜合性模擬試題,從不同角度去探討這一重大熱點問題。
關鍵詞:APEC藍 熱點問題 試題解析
覃遵君,男,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屬中學,政治特級教師,政府專家津貼獲得者。
一、熱點試題
“APEC藍”成為2014年度排名居首的十大科技熱詞。
材料一2014年11月,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為保障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中國環保部會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嚴”的相關措施,實行聯防聯控。比如,會議期間北京放假調休6天,北京、河北、天津等8個以上城市采取汽車單雙號限行政策,機關單位的公車封存70%;北京全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工地(搶險搶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省2000多家企業臨時停產、1900多家企業限產、1700多處工地停工;2014年11月6日起,實施最高一級空氣重污染應急減排措施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山東省,要求盡可能采取限、停產措施。
(1)結合材料,分析說明政府履行了什么職能?
(2)結合材料,分析說明中國環保部會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多項嚴厲措施聯防聯控,突出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什么觀點?
(3)“APEC藍”作為一個科技新名詞,作為一個理念追求和文化符號,對人們會產生什么影響?
材料二 “APEC藍”的背后,是人們對霧霾治理的期待,對重回藍天白云的向往。因而留住“APEC藍”成為全民關注、環境保護的熱門話題。
(4)有人認為,在治理霧霾時,采用工廠停產限產、汽車單雙號限行等行政強制措施,在APEC會議這種特殊情況下,可能行得通,能夠取得效果。但如果經常使用、甚至長期作出這種行政性規定,勢必會侵害企業利益和公民財產使用權。對此,你持怎樣的看法?
(5)針對北京地區霧霾治理、生態環境保護,請你從政府、企業和個人等不同角度分別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試題分析
這道試題突出了開放性、拓展性、綜合性、探究性等特點,既考查了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四個模塊的相關知識,又考查了分析、概括、演繹等思維方法,具有一定的難度。
設問(1)側重考查《政治生活》政府職能的相關知識。從提供的材料中不難抽象概括出,政府采取“史上最嚴”的措施,旨在治理霧霾,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顯然,政府是在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設問(2)側重考查辯證法的聯系觀,要求運用演繹的方法,即從抽象到具體(大前提——小前提——具體結論)的方法編制答案。從思路上應當明白,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是“大前提”;聯系的普遍性、聯系的客觀性、聯系的多樣性及方法論“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都屬于“小前提”;結合背景材料的對應分析都屬于“具體結論”。
設問(3)側重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相關知識,要求結合背景材料從“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為”和“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方式、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等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說明。
設問(4)涉及到公權力和私權力的矛盾問題,其實質就是法律法規與行政命令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但不管是法律法規,還是行政措施,都必須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因比,從政府的角度,可以運用《政治生活》中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的相關知識作為理論依據進行分析說明;從公民個人的角度,可以運用權力與義務相關知識進行分析說明。
設問(5)是全開放的,沒有指明知識范圍,難度較大。但是,設問指明了主體——政府、企業、個人。因此,可以圍繞“主體”選取和運用相關知識。
三、參考答案
(1)政府履行了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基本職能。優化生態環境、防治污染,都是政府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具體體現。
(2)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用聯系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北京的霧霾天氣、環境污染,與本地及周邊的工業排放、汽車排放、工地粉塵、天氣狀況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聯系,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嚴厲措施實行聯防聯控,才能在霧霾治理、環境保護上取得明顯效果。“APEC藍”的出現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3)從一定意義上講,“APEC藍”新詞成為人們創造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它不僅正在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交往方式等生活方式,而且正在影響著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人們在交流和交往中,熱議“APEC藍”,追求“APEC藍”,自覺為“APEC藍”而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的行為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新常態。
(4)政府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關注民生,尊重民意,不得損害人民利益,不能侵害公民的權利。在采用工廠停產限產、汽車單雙號限行等措施時,必須考慮企業和個人的合法的正當的利益。政府必須堅持依法行政,防止濫用行政權力,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在采用工廠停產限產、汽車單雙號限行等措施時,必須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能簡單地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強制推行。
論文關鍵詞:知識產權 治理多元主體 中介組織
知識產權首先是一種私權,市場成為知識產權的主要激勵主體。同時,知識產權又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征,政府必須介入知識產權的供應和管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國家公共管理模式因權力的單向性和一維性而走入困境,以開放協商、分散治理為特征的公共治理模式日益受到人們關注。筆者認為針對公共領域的公共治理模式同樣適用于知識產權領域。本文提出知識產權治理這一概念,提倡社會主體積極讓人知識產權產品供給從而形成多元治理機制,以彌補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認為應當明確界定多元主體的角色和功能,合理構建政府、市場以及社會主體三者的良性合作機制,以實現知識產權的善治目標。
一、知識產權治理概念
羅豪才教授認為:“所謂公共治理,就其構成而言,是由開放的公共管理元素與廣泛的公民參與元素整合而成?!遍_放的公共管理具備集體選擇優勢,公民參與擁有個人選擇優勢,將集體選擇和個人選擇進行整合的治理模式能兼具兩者的優勢。把這種治理模式引入到公共產掃領域中來,就形成了知識產權治理。筆者認為,所謂知識產權治理,是指在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過程中,基于多元化參與主體平等協商、良性互動而形成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知識產權治理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首先,強調多中心的治理,政府不是唯一的權力來源;其次,強調政府和社會的合作,不再堅持政府職能的專屬性和排他性;再次,強調管理對象的參與,希望在管理系統內部形成一個網絡,加強系統內部的組織性和自主性;最后,在治理手段上,政府摒棄單一的權力手段依賴,積極開發新的管理工具,以不斷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從治理的主體多元性特征出發來研究知識產權治理問題,這一特征也是知識產權治理的本質特征所在。這種研究不僅關注于多元參與主體,還關注于多元參與主體之間的合作。知識產權治理主體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政府主體,包括正式政府組織及政府授權的組織。二是市場主體,主要包括企業等基于利益驅動而從事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三是社會主體,主要包括知識產權中介機構、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等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社會組織。
二、實現多元治理的依據
(一)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市場失靈
市場機制對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市場機制不是萬能的?!笆袌霾⒉荒芴峁┥鐣枰乃猩唐泛头?,或者可能是以一種對整個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方式進行,市場機制自身并不足以實現所有的經濟職能。”這種市場失靈現象在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同樣存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市場壟斷。知識產權本身就是一種獨占權和專有權,是一種法定的壟斷權利,但在市場經營活動中,這種法定的壟斷權常常被濫用,濫用形式包括拒絕許可、搭售行為、差別對待、掠奪性定價、過高定價等行為,其目的在于限制或阻礙正常的市場競爭,最終會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第二,市場主體缺乏投資動力,導致知識產權產品供給不足。對于一些基礎領域和戰略領域來說,由于研發周期比較長,投資比較多,投資效益不確定,投資風險比較大,很多企業缺乏足夠的動力進行投資。這樣在市場機制就無法提供足夠的利益驅動力來帶動市場主體進行相關知識產權的創造。第三,知識產權保護目標的異化。由于專利叢林現象的存在,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組成專利聯盟實現內部的專利交叉許可,專利由最初的激勵創新的工具異化為阻礙競爭的工具。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基礎相對狹窄而較少得到機會與大型公司實行專利交叉許可,從而導致不公平競爭。第四,市場的不完全性。由于“跨國公司擁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術缺乏合理的定價機制;市場信息交流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交流的時滯及中間產品供給的不穩定”,技術產品價格難以反映出真實的市場供需,這源于市場本身的缺陷,因此難以依賴市場本身而得到改善。上述市場失靈現象的存在,表明知識產權產品的有效供給不能僅僅依賴市場,必須有其它力量的介入。
(二)知識產權領域中的政府失靈
有學者認為,政府干預可以有效彌補市場失靈。事實上,市場失靈并不能為政府干預提供充足的理由,政府本身同樣存在著失靈現象,市場做不好的事情,政府不見得能做得更好。美國學者沃爾夫認為:“在市場‘看不見的手’無法使私人的不良行為變為符合公共利益行為的地方,可能也很難構造看得見的手去實現這一任務?!狈从吃谖覈R產權領域,政府失靈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管理效率不彰。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一種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并存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這種機制下存在著多頭執法、政出多門、執法部門之問缺乏有效溝通等等弊端,降低政府知識產權管理效率。除了體制方面的原因,專利申請量大幅度提升、專利管理人員素質低下、專利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也導致知識產權管理效率低下。第二,決策信息缺乏。在信息爆炸時代,政府由于難以充分占有相關知識產權信息,從而導致決策失靈的現象屢見不鮮。第三,公共政策失效。政府在制定知識產權政策時,政策供給往往并不取決于市場需求,而是來自政府自身的判斷。由于政府的決策能力有限,往往憑長官意志決策,或被某些利益集團所影響,從而導致公共政策失效,政策與實際市場需求相脫節。第四,尋租與腐敗。在知識產權領域,政府的大規模介入同樣會產生尋租和腐敗問題。在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和政府采購政策等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公共政策方面,企業在爭取政府官員的政策支持過程中極有可能通過尋租活動以獲取較其它企業更為有利的資源。
(三)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要求實現多元治理
知識產權領域內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并存要求尋找其他途徑實現有效治理。隨著公民社會的興起,有學者主張引入社會中介組織來彌補政府和市場的雙重缺陷。需要指出的是,社會中介組織并不能作為公共產品主要提供者?;谫Y源不足、人才缺乏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它們只能作為有限的替代途徑。當前很多國家都在嘗試多元治理模式,比如歐洲專利局針對當前專利系統失靈的現狀,對2025年的專利系統提出了四種規劃方案:以市場為導向的灰色方案、以國家為導向的紅色方案、以社會為導向的綠色方案和以技術為導向的藍色方案。其中任何一種規劃方案都不可能單獨起作用,而是市場、政府、社會和技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充而協同產生效用。當前,社會主體的在知識產權治理的作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我國,知識產權中介組織不僅包括商會等行業協會還包括知識產權服務組織,如專利機構、商標機構等。這些知識產權中介組織在知識產權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的實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為了知識產權治理過程中促進知識產權合理流動和擴散的重要社會力量。因此,在當前如何發揮知識產權中介組織的作用,在政府、市場和社會主體之間構建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使三者在充分發揮各自作用的同時形成一個多元治理結構,是當前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戰略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多元治理機制的構建
(一)多元化參與主體的地位及其功能
1.政府的地位及其功能
筆者認為,當前政府在國家知識產權治理中應當居于主導地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識產權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有著日益重要的地位。我國企業在推行知識產權戰略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和公共需求,“這些公共需求無法或難以依賴企業自身滿足,因而不可能完全脫離政府”。正如俞可平教授所說:“政府無疑還是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代表國家的合法政府仍然是正式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國家及其政府仍然是國內和國際社會中最重要的政治行為主體,處于獨占鰲頭的地位。國家及其政府在社會政治過程和公共治理中依然具有核心的地位。”因此有必要積極維持和發揮政府在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的主導作用,當前任何削弱政府地位的企’圖既不可能,也不現實。
政府重要職能之一在于提供公共產品。政府在知識產權領域內提供的公共產品包括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改革和完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采購政策等各項相關政策等。在制度方面,盡管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但由于立法比較分散,并不能適應高新技術發展和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要求。因此政府仍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第一,繼續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并逐步與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接軌;第二,加強和改善知識產權執法建設,實現行政執法和司法模式的良好對接,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第三,提供資金,打造企業知識產權產業化所需要的技術平臺,如在大型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信息通訊等領域,政府直接資助以提供公共產品;第四,督促企業和各級地方地府積極推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第五,打造電子政府、數字政府,加強政府的信息化建設,以提供知識產權信息平臺;第六,組織科研攻關等。
2.企業的地位及其功能
企業是知識產權戰略中的核心力量。企業是市場經營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的主要主體。當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環境存在諸多問題,如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國際競爭能力較弱、市場機制尚未完善、企業整體經濟實力不強、相關知識產權政策有待于進一步改革、知識產權法律環境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產品的能力和動機非常有限。
要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能力,可以通過幾下途徑進行:第一,加強知識產權的組織管理,并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以形成自身獨立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由懂技術、會管理、精通知識產權法律和國際規則的人員組成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制定本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防御措施,專責把握技術研發動態,關注與本企業有關的國際技術的發展新趨勢,處理涉知識產權事務;第二,加大資金投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加知識產權的產出量,注重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體地位,使企業的知識產權體系化;第三,加強國際交流,開展國際合作與研發,建立技術戰略聯盟等;第四,加強產學研的合作,以促進新技術的產業化。此外,還要加強知識產權意識的培育和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培養。
3.知識產權中介組織地位及其功能
知識產權中介組織是提供知識產權產品補充和推動力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成了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將研發、推廣與應用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因此,要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評估、交易咨詢和訴訟等中介服務機構,提高服務水平、拓展服務功能。同時要加強對中小企業、風險投資企業的信息咨詢服務,突出專利事務所、商標事務所的職能,細化評估標準,推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向社會化、專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知識產權中介組織是知識產權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越是發達的地方,知識產權中介組織越是活躍。當前在我國,知識產權中介組織的功能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對這類機構和服務認識不足,沒有形成接受社會服務的觀念,企業習慣性地接受政府服務;二是社會自治能力不強,知識產權中介機構發育不成熟,本身支撐能力不強,不能充分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必須積極培育我國知識產權中介組織,增強其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的能力,并加強對其引導、規范和管理,使其成為知識產權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過程的重要力量。
(二)多元參與主體合作機制的構建 首先,推動政府、企業及社會主體的合作。這種合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政府積極主動參與到企業和社會主體的知識產權活動中來,為其提供政策支持,協調各方關系,必要時為之直接提供資金支持。這主要表現在:第一,制定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投資政策來協調企業與社會團體之問的利益關系,促進和加強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合作,推動“產學研介”戰略聯盟的建立。第二,政府通過采購行為,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提高其競爭力。在企業投資失靈的領域政府直接投資提供知識產權公共產品。第三,完善社會中介服務支持體系,大力促進孵化器的發展。第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等等。
另一方面,企業和社會主體可以充分參與到政府決策中來,企業、社會可以用其擁有的市場信息或專業知識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持。企業和社會主體可通過聽證會或座談會的方式,廣泛參與政府關于知識產權問題的決策過程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使政治系統的政策產出更具有合理性和回應性。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宣傳月活動
為進一步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充分調動社會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轄區內居民群眾社會治安滿意度,鎮綜治辦在區綜治辦的指導下,開展了綜合治理宣傳活動。
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橫幅、設立宣傳點、填寫調查問卷等形式向群眾宣傳保衛國家安全,促進平安城市建設創建、文明社區建設等,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權利和義務等相關知識,著重貼近群眾的工作、學習、生活,增強了宣傳效果,使群眾樹立了“國家安全牢記心中,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國家安全意識,開創了良好的法制環境,提高群眾對國家安全法的知曉度,為降低轄區內的民事、刑事發案率奠定了基礎,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5月13日,普安縣高棉鄉綜治辦聯合司法所、禁毒辦、派出所、衛生院、安監站、創衛辦等相關部門,利用趕場天開展以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和“平安高棉”建設為主旋律的五月綜治集中宣活動,助力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
宣傳活動采取現場有獎問答、懸掛橫幅、掃碼關注、電子顯示播放、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深入宣傳了中央《關于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的規定》和省委的《實施細則》,及普安縣“平安建設”、打擊“盜搶騙”、打擊非法集資、防處、特殊人群管理、鐵路愛路護路、見義勇為、禁毒、安全生產等相關知識,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意識和治安防范能力,司法所工作人員還現場講解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法律知識,提高了群眾的法律知曉率。
據悉,此次宣傳活動共向過往群眾發放《綜治宣傳月宣傳手冊》、《公民法律知識讀本》、《貴州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手冊》、《依法禁毒,構建和諧》、《掃黑除惡知識讀本》、《反知識讀本》、《禁毒手冊》等宣傳資料1500余份,懸掛宣傳標語3幅,電子播放宣傳標語21條,發放圍裙112條、扶貧手提袋210個、雨傘30余把、扇子100余把。(潘林合)
關鍵詞:礦區;地下水污染;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43
1 引言
風險控制就是人為地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把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以避免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難以承擔的后果。
2 政府風險控制對策
2.1 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懲處力度
采用法制手段倒逼礦業開發者進行一定程度的污染控制研究是一種傳統的對由企業造成的污染的控制措施。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對造成地下水污染企業的整治力度較小,某些地區甚至出現包庇污染企業的現象。政府部門應牢記“兩山論”,切實把為公眾提供良好的基本環境質量作為自己的責任,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懲處力度。
2.2 對地下水水質狀況進行嚴密監測
由礦產開采帶來的地下水污染,政府有責任滿足民眾的知情權,對地下水水質進行實時檢測,并向民眾公布相關數據。近年以來,媒體對于地下水污染的曝光越來越多,也反映出政府對地下水狀況的監控不到位的問題。對于礦產開采區,應針對其開采區域科學布設地下水監控站點,實時檢測,并做好向民眾公布的工作,PM2.5數據的可以作為最好的例證。
2.3 積極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徑
“誰污染,誰治理”是我國環境治理的基本原則,但除少數大型企業專門設立污染治理部門外,大部分企業并不具備對污染治理研究的能力,政府應積極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徑。政府自身對污染的治理也缺乏專業性,因此,可積極引導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將“誰污染,誰治理”轉變為“誰污染,誰買單”,既能降低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又能使污染得到專業性治理。
3 企業風險控制對策
3.1 礦產開采企業要樹立起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責任心
隨著人們對地下水污染問題的關注加深,政府對地下水污染企業懲處力度的加大,企業不能再“有恃無恐”,礦產開采企業要樹立起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責任心,加大對安全環保部門的資金投入,及時革新防控污染的工藝,采用最新技術防控開采過程中污染物的泄漏。
3.2 企業要加強對生產系統的監控
礦產開采企業要對生產系統實施密切監控,對污染物泄漏的現象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開采企業對現有設備工藝,要嚴格管理,對于易出現污染物泄漏的薄弱環節要加強監控,對于跑、冒、滴、漏,要加強管理,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進行消除或控制,防止地下水污染,取得環境效益。
3.3 企業內部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責任制
在礦產開采中,對于容易造成污染物泄漏的薄弱單元,要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責任制,實施專人專管,專人專控。企業領導要從思想上對地下水污染防治重視起來,把該任務與生產工作、安全工作等置于同等地位,對其進行必要的安排、評比、獎懲。
4 社區風險控制對策
4.1 社區要對地下水污染相關知識進行宣傳
社區的宣傳工作:第一,使民眾了解掌握必要的地下水污染的相關知識,提高用水安全意識;第二,排除或降低民眾對于地下水污染的恐懼心理,使民眾知道地下水污染雖有可怕之處,但并非不可治理;第三,使民眾增強維權意識,發現地下水污染的現象,要及時反應,與政府、社區形成聯動,及時控制污染。
4.2 社區要對所在區域內地下水污染相關情況進行調查
社區要對所在區域內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狀況進行調查,對周邊企業生產工藝中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風險進行掌握,對污染的特征進行研究,建立具有社區特點的關于地下水污染防控的檔案資料,方便社區宣傳工作,為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提供幫助。
4.3 社區要擔任起地下水污染防治中聯絡、協調的角色
地下水污染現象一旦發生,社區要積極擔任起聯絡、協調的角色,做好民眾意愿的收集和反映的工作,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掌握,為政府和企業開展地下水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
5 個人風險控制對策
5.1 增強個人自身對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識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不只是政府、企業等要采取相關措施,每個人都要從心里提高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識,無論是政府公職人員,企業工作人員,還是市井百姓,都要補上地下水污染這一“課”,真正使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做到全民參與。
5.2 增強個人良好環境享有權利的維護意識
在我國,許多法律都有對保護公民環境權益的相關內容做出規定,如《民法通則》、《環境保護法》等。目前,對于地下水污染,公民仍缺乏維權意識,這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為了加強對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構建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綜合防控體系,一定要增強個人良好環境享有權利的維護意識。
參考文獻
二、目標任務
全縣共舉辦短期培訓班190期次,其中:縣級培訓班40期次;鄉鎮級培訓班150期次;開展基層巡回講座500場次,制作電視專題節目、講座50期次,制作發放光盤1000張,開展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100期次,組織農民參觀學習10次;農民創業培訓達到1280人,其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培訓40人,農產品經紀人培訓40人,村組干部400人,農民創業培植培訓800人;全縣累計培訓農民達到10萬人次。
三、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主要包括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農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管理人員、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創辦人員、農產品經紀人等。
四、培訓內容
全縣農民大培訓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培養新型農民、技能型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為重點,根據我縣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縣域經濟發展、農業新上項目的發展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十三個方面:
(一)圍繞龍頭企業提升和農產品加工業壯大工程,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發展、各級扶持政策、龍頭帶動作用、利益聯結機制、農產品基地建設、打造產業鏈經濟、農產品安全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二)圍繞農業品牌創新工程,抓好品牌農業、精準農業、標準化生產、無公害生產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三)圍繞規模養殖推進工程,抓好畜禽水產規模養殖、養殖小區建設、規模養殖場建設、由分散養殖向規模養殖轉變的機制模式、各級扶持政策、集約高效養殖、循環生態養殖、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相關知識。
(四)圍繞設施農業拓展工程,抓好先進適用農業保護地設施建設、設施蔬菜、果品、花卉生產技術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五)圍繞生態農業推廣工程,抓好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沼氣建設、秸稈氣化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六)圍繞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工程,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節水灌溉、科學用水機制模式、測土配方施肥、土地復墾、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良田建設、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水土保持、生態治理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七)圍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工程,抓好農戶分散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經紀人隊伍建設、農產品市場建設、農產品流通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八)圍繞土地流轉加速工程,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政策法規、機制模式、發展方向、規模經營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九)圍繞綠化玉田持續攻堅工程,抓好綠化玉田持續攻堅行動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十)圍繞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抓好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為進城務工農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免費的引導性培訓。
(十一)圍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程,抓好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培訓。
(十二)圍繞災害防御及應用處置建設工程,抓好農業氣象基本知識和農村氣象災害、雷電災害防御知識培訓。
(十三)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針政策培訓。
同時,結合全縣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發展,抓好種植業、養殖業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植物病蟲害防治、動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開展農業農村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五、培訓形式
(一)舉辦培訓班。舉辦短期培訓班,就單項專業知識、專業技術進行系統培訓,讓受訓人員做到牢固掌握、熟練運用。
(二)開展基層巡回講座。在鄉鎮、村舉辦專題知識講座,讓受訓人員掌握知識要點和技術要領。
(三)開辦電視專欄。在縣電視臺開辦農民科技培訓專欄,制作科技講座、信息傳播、典型示范、產品宣傳等相關專題節目,擴大農業科技普及范圍。
(四)光盤教學??h、鄉兩級購買、制作光盤,下發到村和重點農戶,通過觀看光盤讓受訓人員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術。
(五)廣播板報。主要利用村級廣播和板報,結合當地主導產業和農時季節,有針對性地播放、刊登相關知識和技術,提高當地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科技水平。
(六)典型示范。積極引導已有的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等成功典型參與全縣農民科技培訓,充實師資力量。同時縣、鄉、村圍繞相關產業,在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積極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帶動,充分調動廣大農民信科技、學科技、用科技熱情和積極性。
(七)現場指導。縣、鄉農業主管部門安排農業技術人員或聘請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廣大農民開展現場技術指導。
(八)技術承包。縣、鄉農業主管部門安排農業技術人員或聘請農業專家,對種植、養殖等重點場(戶)開展技術承包服務。
(九)參觀學習??h、鄉、村三級要組織村干部、農民、龍頭企業管理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辦人員等到外地先進典型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拓寬思路、靈通信息,學習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
六、時間安排
縣農民大培訓活動共分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09年1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全面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組織、制作計劃、安排課程、組織師資、編印技術資料、確定場地等。
(二)培訓階段(2010年1月1日—2010年4月15日)??h、鄉、村三級全面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大培訓活動,圓滿完成各項培訓任務。
(三)總結階段(2010年4月16日—2010年4月30日)。全面總結培訓階段開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收獲的經驗以及對今后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打算和建議。
七、相關要求
一是制定分村培訓計劃。各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要按照縣達培訓任務,確定培訓內容(一般一個村明確一個主導產業、三個培訓專題),制定培訓計劃,于12月31日前報縣農民大培訓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是編印培訓材料??h直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組織本單位技術骨干編印技術明白紙,編印后由各鄉鎮發放到參訓農民手中。
三是實施培訓。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按照培訓任務、培訓時間和培訓內容組織農民參加培訓,每次培訓不少于3小時。
四是建立培訓檔案。每個培訓班次(一般一個村一個班)建立一套培訓檔案,內容包括:培訓通知、培訓講課材料、培訓現場全景照片3張以上(要求同一張照片有時間、地點、會標、講師及參訓農民)、參加培訓農民的培訓臺帳。
五是靈通培訓信息。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分別明確專人負責培訓臺帳內容的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培訓臺帳,明確專人及時向縣農民大培訓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農民培訓信息。
八、保證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縣成立由縣委常委、副縣長、農工委書記周慶巖同志任組長,縣委農工委常務副書記宋成太、縣政府辦副主任劉向陽任副組長,縣農經局、畜牧局、林業局等縣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縣農民大培訓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培訓活動的總體指揮調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培訓活動各項具體事務的協調處理。各成員單位要在縣農民大培訓活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通力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全面開展全縣農民大培訓活動。
二是強化培訓力量。一方面,要強化師資隊伍。縣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農民大培訓講師團,講師團人員主要通過聘請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專家,抽調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技術人員,選拔農村鄉土人才、種養能手、龍頭企業管理人員、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創辦人員等多渠道產生。另一方面,要整合培訓資源??h直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現有教室、場地、設施等培訓資源,使其充分發揮作用,達到大培訓活動要求。
三是強化宣傳發動??h直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充分利用會議、廣播、電視、報刊、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科技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傳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活動的重大意義,宣傳先進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營造廣大農民群眾信科技、學科技、用科技、傳科技的濃厚氛圍。
目前,一些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認識和理解,尚存在一些不夠清晰的地方。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這屬于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因為人們對于新生事物的認識,需要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思考和實踐過程。結合個人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習,在兩個方面談談個人體會,期望能給教師朋友們些許啟迪。
一是應把握好知識教學與素養培養之間的關系。核心素養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下所孕育出來的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學科知識和技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從這個概念來看,知識是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素養培養并不是忽視知識教學,相反對知識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理課程目標是素養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掌握,應通過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是應處理好素養與情境之間的關系。學習是個體與情境持續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和創生意義的過程。情境不是學習了學科知識或技能之后,檢驗掌握程度的試驗田,而是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逐漸形成,學科知識和技能不斷結構化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石漠化這一內容時,就知識教學的角度而言,也許將石漠化的現象、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內容講解清楚即可,最多再列舉實例進行說明,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知識。但是,就素養培養的角度而言,應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并依托情境設計問題鏈條,通過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以發展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
情境創設:取貴州畢節石漠化治理的真實情境,經過加工整理,形成如下情境的描述。畢節通過開展山、水、田、林、路等石漠化綜合治理,創造出“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栽植物、坡改梯橫耕聚攏系帶子,坡地種草和綠肥鋪毯子,山下搞鄉鎮企業、庭院經濟、多種經營抓票子,大田大壩改造中低產田土、興修水利、推廣農業科技種谷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
題設計:結合貴州的區域特征,分析其石漠化嚴重的原因;“五子登科”模式為什么能夠較好地治理石漠化?貴州畢節難道不能大面積退耕還林,讓巖溶山區全部披上綠裝嗎?從人地協調的角度,討論“五子登科”模式的重要意義;模擬實驗,探究“五子登科”模式治理水土流失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