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用監管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有望在今年數月后加入WTO,包括金融監管在內的一系列行政行為將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步伐。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結合我國金融監管的實際,有必要運用市場手段通過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來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系。
一、國際上運用信用評級進行金融監管的趨勢及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
2001年1月16日,巴塞爾委員會經過長期和醞釀,了新資本協議草案第二稿,在全球范圍內征求意見。根據巴塞爾委員會的安排,新資本協議將在匯集各方面意見并全面修改的基礎上于2001年底正式,初步定于2004年實施。巴塞爾協議在全球銀行業風險管理中具有主導性地位,新資本協議草案延續1988年巴塞爾協議中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以信用風險控制為重點的風險監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提出的銀行風險監管的最低資本金要求、外部監管、市場約束等三大支柱的原則,對銀行風險管理的整體思路、作了新的與規范,在許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創新。新資本協議中建議利用外部信用評級來確定銀行的風險資產。同時,更強調監管當局對銀行風險的準確評估和及時干預。該協議認為,監管當局的嚴格評估與及時干預是銀行風險管理的第二大支柱;監管當局要準確評估銀行是否達到最低資本需要,評估銀行資本水平是否與實際風險相適應;監管當局要評估銀行內部評級體系是否可靠;監管當局要及時干預,防止銀行資本水平低于實際風險水平。這些規定均強化了監管當局職責,硬化了對銀行風險管理的監管約束。
實際上,對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評審分級在國際上早已成為一種慣例。穆迪已為全球超過1000家銀行發出評級,其中包括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銀行。一些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當局將信用評級運用于金融監管之中。其主要目的,一方面評價金融機構的業績。多數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當局都有各自獨立的評級方法和標準,且每年對其監管對象進行評級。監管當局對金融機構的評級出于監管的需要,為評價金融機構的經營業績,都采用對商業銀行業績打分的方式進行評級。由于這種評級是以各項指標的標準為基準的,因此,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具有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商業性評級機構的評級指導金融機構的投資和經營活動,以提高資產質量,限制不慎投資經營活動。主要是利用信用級別限制被監管的金融機構的投資范圍;根據信用評級決定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將信用評級與信息披露結合起來;將評級與市場準入掛鉤。
由此可見,通過對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評級,完善我國金融監管手段,不失為一項較好的政策選擇。
二、建立金融機構資信評級制度的意義
1.建立金融機構資信評級制度是建立金融管理制度的基礎,對于我國金融業今后的至關重要。信用評級制度的建立,是中央銀行管理金融機構的基礎?,F代化的金融業意味著中央銀行以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為依據,對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進行監管,并推動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茖W、嚴密的信用評級制度使中央銀行有可能向全提供先進有效的金融服務和管理,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樹立中央銀行的權威并強化中央銀行的監管職能。
2.以建立和維護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制度為基礎,配套建立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可將人民銀行內部各處室的工作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地在央行內部溝通信息,避免重復勞動,提高中央銀行的整體工作效率。傳統的計劃管理體制是條條塊塊的行政式分割管理,信息很少橫向流通,管理人員只對自己的上司負責,而無需考慮與其它部門的關系。但市場化的金融管理則強調的是信息管理、公開化管理。管理人員的職責不再僅僅對上級負責,更多地是要向社會負責,建立金融的資信評級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僅為將來金融機構以不同的成本在市場上籌集資金創造了前提,而且為將來的利率市場化提供可能。
3.以信用評級制度為基礎,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的信息匯集功能以及對全國和區域經濟的宏觀指導功能。中央銀行若將金融機構和企業經濟的信息在金融系統內部和社會上公開,就可以真正地樹立起中央銀行的權威,有效地控制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如果有哪個金融機構發生了違規操作,中央銀行就可以依法降低該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使其喪失業務經營上的諸種優惠和便利,進而從經營機制的角度上促其自發地杜絕本機構違規行為的發生。通過建立金融企業資信評級制度,就可以將央行的監管工作從事后的被動跟蹤轉變為事先的預防引導。若將金融機構按照信用等級進行分類和排隊,利用信息公開化杜絕大部分因違規操作而產生的金融風險,并根據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制訂監管工作的不同重點和方法,將大大提高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從而縮短我國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金融監管差距,進而提高我國的金融監管水平。
4.建立金融機構信用評級制度,還將有助于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無論是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還是中國的金融機構進軍國際金融市場,都將因此而受到促進和推動。建立中國特色的金融業資信評級制度有助于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也有助于外國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健康發展。自80年代以后,全球范圍內流行的金融自由化潮流就已將金融市場信息的公開化推廣為國際公認的準則。一家上市企業的健康程度,一個金融市場的健康程度,甚至一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程度,都同信息公開程度有關。近年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趨勢也表明,較為完善的監管體制總是提高了信息的公開程度,也就是更細化了信用評審分級制度的指標體系。在中國金融日益對外開放的今天,信息公開化是我國實現金融體系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基本前提,通過借鑒發達國家國際金融市場的信用評審標準以及信息公開的標準,從法規框架上使我國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的信用評審體系歸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體系,從而達到借助發達的國際金融市場,規范和發展我國區域性金融市場的目的,并為規范離岸融資業務創造條件。
三、我國資信評估業的
資信評估機構是被評對象的信用狀況,并公開信用風險獨立分析觀點,提供公眾信息服務的機構。它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被評對象未來信用狀況的定性判斷;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投資者和監管部門。資信評估機構建立起良好的信譽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國外的資信評估業主要是適應市場上投資者的需求而產生的,而中國的資信評估業與中國的金融市場一樣,是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批準或許可)發展起來的,資信評估機構的設立和業務范圍主要由央行批準,資信評估對象主要受央行監管,1993年至今基本暫停了資信評估機構的設立審批。我國投資風險的承擔機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不強,對評估結果的需求不足。正由于我國資信評估業不是市場推動產生的,而是在其市場規模較小的情況下,由政府部門推動下開展起來,但把資信評估作為一種市場監管手段來運用才剛剛開始。1993年以后,隨著原有的資信評估機構在整頓脫鉤中不斷減少,目前只有不到20家,但大多規模較小,運作不規范,評估對象比較單一,業務量小,業務穩定性差,競爭激烈,導致資信評估業市場秩序混亂,評估的好壞不是根據實際評估情況,而是根據支付費用的高低,在國內眾,多的資信評估機構尚未有一定評估機構在市場上建立起自身的信譽,且其服務對象主要是被評對象和業務主管部門方面,幾乎還沒有真正為投資者服務。從需求來看,信用評級機構發展的基礎是投資者對資信評估結果的需求,監管部門對評估結果的使用將對評估業的發展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從供給來看,信用評級機構應有較高的獨立性,它不受股東的、評估對象的壓力和政府的干預,擁有較高的可信程度。這兩方面在中國都難以得到滿足。鄭百文這家公司是在上市前后存在大量做假帳的企業,而且“鄭百文”現象并不是孤立的現象,像以前的瓊民源、大慶聯誼、東方鍋爐、紅光都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進人證券市場,而且像鄭百文上市以來的虛構利潤、報表做假,都和一些中介機構有關,牽涉到的有上市發行人、審計機構的集體違法。因此,沒有規范的資信評估機構不可能有良好的信用評級制度。
四、有關政策建議
1.統一認識,在日常監管的基礎上輔之于信用評級管理。在原有的現場和非現場監管的基礎上,引入信用等級這一新形式,有利于防止人為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干擾,從而使監管得到強化,也有利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外資銀行的監管,對此應形成共識,加強宣傳,從而推動信用評級制度的建立。
2.中央銀行探索依靠專門的信用評級機構進行金融監管。由于中央銀行不能直接對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評級,可委托國內現有的規模較大、信譽較好的評級機構進行評級;另一種是通過引入國際知名評級機構的經驗、人才和體系,從高起點組建合資的金融信用評級機構。兩種方案各有利弊,第一種方案盡管可以盡快付諸實施,但“后遺癥”太多,不利于中央銀行獨立監管,而第二種方案盡管難度較大,需作大量工作,但可以保證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也有利于中央銀行通過該機構獨立發揮作用,因而第二種方案可能較為適宜。
3.界定信用等級的劃分標準??山梃b國際上的經驗,科學劃分信用等級。以定性為基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堅持獨立、客觀、公正而又科學地進行評價。金融機構信用評級的主要分析項目可分為:外部環境分析、經營管理狀況分析、業務及其風險分析、資產質量分析、籌資能力分析、清償能力分析。其主要涉及以下:(1)金融機構經營管理與業務水平。(2)資產質量與財務狀況,包括資本充足率、貸款收益率與穩健程度、財務穩定性、支付能力等。(3)外部環境,包括行業發展狀況、發展情況、政策法規的變動、外部支持因素等。(4)值得注意的突出:是否存在支付危機,是否有違規違法行為,高級管理人才的變更,大的政策出臺對其有無大的,是否存在道德風險問題等。可參照國際信用評級慣例,信用等級的設置采用三等十級制,即AAA、AA、A、BBB、BB、B、CCC、CC、C、D,對每一個信用級別分別規定具體的標準。
一、我省建設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主要過程
我省的企業信用監管工作,起步還是比較早的。**年間,為解決合同當事人間互不信任以及合同履行率較低,合同欺詐比較普遍的問題,組織開展了以合同公示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合同信用工程。20年,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信用浙江”的要求,我們組織實施了“百萬企業信用工程”。通過實施“百萬企業信用工程”,全省有30個市、縣、區人民政府確定由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牽頭開展企業信用建設工作。
去年,在以往開展企業信用工作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開展企業信用工作,應和實現工商監督職能到位相結合,應和工商監管職能創新相結合,應和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相結合,應有利于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為此,我們提出了以市場主體為對象,以經濟戶口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手段,以信用評價為杠桿的建立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思路并付諸實施。今年,根據總局關于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的要求,我們進一步從明確征信范圍、科學制定評價標準、細化信用監管評價等級、合理設置信用監管類別和內容、完善經濟戶口系統、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企業信用監管體系。一是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將業務工作中形成的各類企業信用信息及時錄入經濟戶口系統,逐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及時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二是建立企業信用監管評價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本著與工商行政管理業務相關聯、數據可采集、可量化運算的原則,確定了能全面反映企業信用狀況的50多項指標作為企業信用監管評價指標,并設計了相應的數學模型;三是開發企業信用評價軟件系統,由計算機從企業信用數據庫中提取數據,自動對企業進行信用評價,形成評價結果;四是制訂《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辦法(討論稿)》,對企業信用監管的定位、主體、職責、原則、體制、內容、等級、實施、管理以及評價結果的應用等方面作出了較為系統的規定。在今年7月底召開的“企業信用監管體系論證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我們設計的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該體系定位準確、目標明確,能夠滿足現階段對企業監管的需要,建議將企業信用監管體系付諸實施,并在實踐中加以總結完善。
二、業信用監管體系的主要內容
企業信用監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法定職能為依托,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引入信用管理理念,通過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反饋、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勵、限制、懲戒、教育等手段,對企業實施市場進入、存續、退出全過程監管,促進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到位的制度。工商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主要內容是,圍繞一個核心、基于兩個基礎、抓住三個環節、發揮三大功能、建立九項制度、實現兩個目標。
企業信用信息是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核心。企業信用監管就是圍繞企業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加工和應用而展開的。
經濟戶口和信息化建設是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兩個基礎。信用監管的實現,必須以信息化建設的網絡聯通為平臺,以經濟戶口的完善為基礎。
征信、評價、監管是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三個環節。征信就是要采取各種有效途徑,全面掌握企業的各種信用信息,為企業信用監管創造條件。評價就是通過制定評價標準,對企業、個體工商戶、市場經營戶實施評價,確定企業分類,為企業信用監管提供依據。監管是信用評價結果在工商監管過程中的實際運用,與傳統的依法監管互為作用,形成依法監管和以德監管并舉的監管模式,是工商執法監管職能的拓展和深化。
信息共享、監管聯動、監管重點選擇是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三大功能。是指企業信用監管的。工商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建立,能實現全系統的信息共享;形成工商監管的聯動機制,使違法失信企業一處失信,處處被動,合法守信企業處處守信,步步主動;加大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對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重點行業、重要商品、特殊經營行為等加強監管,不斷提高監管效能。
企業信用監管體系應建立的九項制度是,一是征信制度,是工商部門采集、整理、記錄、維護企業信用信息的活動。二是信用評價制度,依據企業行為規范和信用能力等信息,運用評價軟件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自動的綜合量化分類,作為企業信用監管的依據。三是信用反饋制度,將企業信用狀況和信用監管措施等情況告之企業的一項制度。四是信用提示制度,依據工商監管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利用企業信用監管等級和其他信用信息,經濟戶口系統自動產生提示內容,提示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在日常監管中,對相關企業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應的措施。五是日常檢查制度,根據企業信用監管評價結果和有關信用監管提示,結合企業的行業特點、經營特點和其它監管要素,有效組織開展對企業的日常檢查,實行動態監管。六是信用激勵制度,通過企業信用監管,賦予信用優良企業以信用資產,推動企業信用自律。七是信用約束制度,對違法失信企業采取相應的約束措施,予以警示,并鼓勵、指導其重塑信用。八是信用修復制度,原信用監管等級較高的企業,因非主觀故意因素,造成企業信用監管等級降低,但在一定期限內主動采取整改措施,糾正失信行為,消除失信行為帶來的不良后果,重建企業信用的,可以消除原指標對企業的不利影響。九是信制度用披露,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主動公開企業的信用狀況,或者根據社會公眾的申請滿足其查詢企業信用狀況的要求。
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兩個目標是,從工商行政管理出發,其目標是發揮我們的整體優勢、綜合優勢,實現工商監管職能到位;從企業信用社會化要求出發,其目標是促使更多的企業成為信用企業。
三、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實際運轉
1、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一個豐富、充實的企業信用數據庫,是實現企業信用監管的前提和基礎。收集企業信用信息,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業務工作中形成,這類信息比較客觀、真實,可信性強;二是通過政府的指令或者與有關部門的協議,相關政府部門之間互相提供企業信用信息;三是由企業主動申報。從實際情況看,通過辦理工商行政管理業務而收集企業信用信息,是主要的。我們要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將工作中形成的各類企業信用信息及時錄入經濟戶口系統。對企業主動申報、有關部門主動提供的信息,要及時收集、錄入,保證企業信用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豐富企業信用數據庫的內容。同時,鼓勵企業自行申報信用信息。
2、實施信用監管評價,給企業貼上信用標簽。信用監管評價是企業信用監管的核心口我們所說的企業信用監管評價,是以經濟戶口數據庫為依托,運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方法,按照企業信用監管評價標準,對企業在一定期限內遵守法律法規和依法經營情況作出的綜合性評價。企業信用監管評價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企業實施信用監管的基礎,是開展信用教育、賦予信用資產、實施信用激勵和信用約束的依據。企業信用評價實行客觀、統一、公正、效能的原則。企業信用監管評價的指標體系、數學模型和計算機軟件,由省工商局根據評價的要求制定、開發并修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統一使用。
3、實施信用反饋,形成企業講信用的氛圍。向企業反饋信用評價情況是企業信用監管的重要環節。將企業信用監管評價結果,反饋給被評價企業,有利于企業了解本身的真實信用狀況,給信用好的企業以動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信用狀況;給信用不良的企業以壓力,使其努力改變信用現狀,提高信用等級。企業信用監管評價報告主要記載被評價企業的信用監管評價等級、含義和代表顏色,各項得分情況,日常監管類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提示等內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結合日常監管,逐步擴大信用反饋范圍。
4、賦予信用資產,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過企業信用監管,賦予信用優良企業以信用資產;鼓勵、指導有違法失信行為的企業重塑信用。結合企業信用監管工作,聽取企業在生產經營、合同、商標和廣告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為各類企業提供信用管理的指導和幫助,幫助企業改進經營管理,提高依法經營和信用管理水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的各類社團組織授予企業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廣告經營信用單位、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等信用資格,或者認定知名商號、著名(馳名、知名)商標、知名(著名)商品等信用資產的,企業的年度信用監管等級應在A級以上。對于年度信用監管評價等級為AAA級的企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的各類社團組織可以認定為企業信用建設示范單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于年度信用監管評價等級為AAA、AA級的企業,可給予年度檢驗免審查的待遇。
5、開展信用教育,提高企業信用意識。企業信用建設的目的,是促使每一個企業都能夠依法經營、誠實信用。因此,對企業進行信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的主要做法是,依托開業登記,建立從業教育制度;依托各類協會,建立專項教育制度;依托辦案,建立針對性教育制度。教育的內容主要為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和商業道德。組織企業發起“誠實立身、信譽興業”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樹立守法經營好、社會信譽高、商品質量優、道德意識強的守信典型企業活動,促進企業文明生產、誠實經營。實施企業工商聯絡員制度,對工商聯絡員開展法律法規培訓。
6、矯治失信行為,維護信用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企業信用監管評價等級,對企業實行不同的監管方式。將監管等級按監管力度的大小不同,分為A監管、B類監管、C類監管、D類監管。工商巡查、責任區監管,應根據監管類別的不同,分別確定巡查方式和巡查次數,合理分配監管力量,提高執法效率。
四、實施工商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以經濟戶口為基礎的信用監管工作平臺基本搭就。近幾年來,我們堅持統一、系統、效能原則,以有效的職能人員配置和完善的規章制度,充分發揮經濟戶口對于企業信用監管的基礎性作用。依托經濟戶口系統,開發了企業信用監管評價功能,使得信息數據錄入、評價結果生成、內部信息共享等工作在統一的軟件平臺上順利運作。在此基礎上,消除了網絡布局的盲區盲點,修正了個別地區網絡技術不協調的局面,打通了影響經濟戶口網絡一體化建設的各個關節,初步形成了經濟戶口的網絡一體化。
(二)以工商業務流程為主要手段的征信系統初步形成。我們著重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制定信息采集錄入制度,對各業務機構在企業信用信息收集方面的職責,做出明確要求;2、摸清“家底”,將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檔案重新整理,充實登記、年檢信息,日常監管信息和行政處罰信息;3、明確分工,加強協作,確保企業信用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
(三)以綜合量化為主要特征的企業信用監管評價體系基本建立。去年,我們嘗試運用綜合量化的方法,建立企業信用監管評價標準并對企業進行信用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將企業分為四等六級進行分類監管,為企業貼上信用標簽。今年,又對企業信用監評價標準作了進一步完善,為更好地實施企業信用監管提供依據。
(四)以企業信用監管評價結果應用為重點的信用分類監管制度正在實施。信用監管是信用監管體系的實現手段。全省各級工商部門在企業信用監管方面作了一些積極的嘗試。一是實行信用反饋制度,把信用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被評價企業,讓企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這有利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倡導誠實守信,依法經營的風氣。二是建立信用監管提示制度,利用企業信用監管等級和有關信用信息啻由經濟戶口系統自動產生相應的信用監管提示建議,提示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在日常監管中,對相關企業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應的措施。三是將企業信用監管評價與開展企業信用教育結合起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定期對那些信用不良的企業進行依法經營、公平競爭、誠信服務等教育,加強對企業有關合同、商標、廣告、企業登記事項的指導。四是把信用監管和日常檢查結合起來,實行動態監管。根據企業信用監管評價結果和有關信用監管提示,結合企業的行業特點、經營特點和其它監管要素,將企業分為四個等級、四種顏色進行監督檢查。
五、建設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若干體會
(一)經濟戶口是建立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基礎。“經濟戶口”是企業信用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使企業信用監管發揮評估、指導、監管作用,必須以“經濟戶口”為依托,豐富、充實企業信用數據庫,并確?!敖洕鷳艨凇睌祿耐暾?、正確、及時;否則,企業信用建設就是空中樓閣。
(二)信息化是建立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前提。在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離不開信息化,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同樣離不開信息化。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在省市縣之間應有廣域網,以便企業信用信息的集中、交換和查詢。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必須開發企業評價軟件;實施企業信用評價必須有一定的企業信用數據,而且必須存在于企業信用數據庫之中,否則,企業信用評價工作難以開展,企業信用監管難以實現。我們已經實現從省局到基層工商所信息傳輸的網絡化,實現現有各類應用軟件的統一和整合,涵蓋企業全面、全過程信息的新的經濟戶口軟件已經推廣使用。爭取盡快實現省局能夠隨時調用、隨時查詢全省縣級以上工商局的企業信用數據,各縣級以上工商局相互之間能夠查詢企業的普通信用數據。實現省、市、縣經濟戶口數據庫數據的即時、自動交換與匯總。根據實際情況,在技術、法規及制度上研究、解決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和披露方面遇到的問題,保證企業信用信息的安全利用。
強化企業監管 實施金信工程
完備的信用管理法律體系是誠信社會規范發展的基礎和必然要求。與國外發達國家完善的個人信用法制建設相比,我國市場經濟還處在初步完善階段,信用法制建設滯后,我們應該把企業信用管理作為當前建立信用管理系統的目標和方向,這也是國家構筑金信工程的核心內容。
一、企業信用監管的現狀
建立完善的企業信用監管體系是一項嶄新的課題,但目前存在三個問題。
1.國家法律法規理論指導不足。(1)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運行中,國家政策、政府管理、法律環境、行業標準、征信手段、評價方法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理論和長期的實踐,而我們僅僅是從政府一個部門的企業登記和日常監管入手開展工作;(2)企業信用涉及商業銀行、征信和信用調查、資產評估以及信用評級、信用保險和信用咨詢等一整套市場運作流程,而我們僅僅提供企業是否違法的客觀記錄,并對少數嚴重違法失信企業提供網上查詢;(3)信用管理是涉及多部門的系統工程,應有完善的相關法律體系并規范操作,而我們只能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司法”對違法當事人的限制性規定做參照,因此急需制定相關法律,包括公開披露違法失信企業時出現的不當行政的法律救濟措施。
2.企業信用管理制度不全。我國加入WTO后,一系列的國際貿易規則,不僅要求我們遵守國內的法律,同時還必須符合WTO國際公法的要求。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以誠實信用為前提,以嚴格履行合同為保證,這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企業生存必須遵守的底線。然而許多企業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合同管理與質量管理乃至企業發展的關系在理性上認識不足,管理方式、組織形式不適應現代市場交易要求,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少企業缺少專門或兼職的部門管理合同,有的兼職人員不懂合同,沒有實現合同管理電子化、網絡化,一些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合同臺帳手工填寫,隨意涂改,合同文本使用不規范,合同主要條款漏項,企業間相互拖欠嚴重,給企業經濟利益和誠信帶來負面影響。
3.社會信用管理意識不強。當前,一方面由于全社會對合同管理認識的差異,特別是廣大消費者對合同知識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現實經濟生活中合同交易又極為廣泛和普遍,使得利用合同進行的違法事件不在少數。個別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地區、企業、個人盼望資金、好項目的心理,在引進資金、引進項目、發展種養殖業和高科技項目上利用合同進行欺詐,使地區、企業、個人蒙受損失。
二、實施金信工程的對策
面對信用管理的現狀,如何適應入世的需要,我們應從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高度出發,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理念、方法,重新審視工商部門合同監管職能,建立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在工商行政管理職責范圍內發揮四個功能,即:企業信用信息的披露功能,教育培訓企業誠實守信的引導功能,規范企業信用行為的監管獎懲功能,對企業授信不當、不履行承諾等產生的信用風險予以防范或救濟功能,在實施金信工程中做到“四著并舉”:
1.補充完善信用動態數據庫,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按照《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一方面對合同行政監管信息要及時錄入,同時協調系統內其他職能科室、分局涉及企業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保持企業相關信用資料錄入的及時性、連續性,對嚴重失信違法的企業在登記注冊、申報馳、著名商標等方面的限制要落實到位,對重守企業的激勵措施要不折不扣地兌現,取信于企業;要建立相對獨立的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個人信用數據庫,作為企業信用數據庫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企業信用與企業負責人個人信用的聯系,使企業信用有明確的責任人,才有人真正對企業信用負責;另一方面要主動與相關政府部門、司法機關聯系,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信用信息收集機制,結合實際,落實信息共享的具體操作事宜,要向企業宣傳建立信息系統的作用、意義,幫助企業開展征信服務,制定企業信用信息有償查詢的內容、程序和方法,形成動態數據庫。
2.培育發展信用企業,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爸睾贤匦庞谩闭J定活動,是金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表現形式,它與當前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目標相一致,也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要求。以我縣重守企業評定現狀為例:一是全縣共有重守企業299家,占全縣企業總數的10%,比例較低;二是全縣重守企業中國家級2家,省級3家,市級55家,縣級239家,等級檔次有待提高。我們應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努力推進“重合同守信用”活動深入開展,加快各地企業信用體系的建立。要通過輿論宣傳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誠信風氣,增強企業參加重守認定活動的積極性;要主動向地方政府匯報,請他們召開專門會議,認真排查,支持已命名的重守企業參加上一級的認定,未取得的企業要引導他們積極創造條件報名參加認定;在日常監管中要注意發現、培育重守企業,加強信用培訓,加強指導規范,幫助企業爭創,力求多發展;對申報重守認定企業,要嚴格標準,認真把關,廣泛征求法院、銀行、稅務、司法等部門和企業客戶對其信用的評價意見,登報公示征求社會意見,確保質量;對被命名表彰的企業要利用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既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又抓住典型導向拉動作用,吸引更多企業加入重守創建隊伍中,打造企業信用平臺。
3.查處企業失信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褒獎信用企業,弘揚誠信正氣,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規范合同行為,查處失信違法行為,更是我們的法定職能。為此,我們一要通過集中整治,加強對建設工程施工、房地產等合同的行政監管,積極引導他們自覺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二要堅決清除假冒的重守企業,近年來,寶應曹甸工商分局先后查處了2起企業利用產品宣傳冊、互聯網冒用重守名義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三要嚴厲打擊合同欺詐行為,要組織干部集中學習、培訓,提高合同欺詐案件的辦案水平,并利用企業信用電子網絡,將有違法行為的企業確定為警示企業名單,在網上公示,向社會發出警示;四要建立企業激勵機制,將生產經營信譽好的企業確定為良好行為企業向社會,登記中開辟綠色通道,年檢中免實質審查,發展中重點扶持,改變“老實人吃虧”的現象,使誠信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4.加強以誠信為本的道德教育,打造誠信企業、誠信經濟的品牌。要在開展法制教育的過程中加大對《合同法》、國家工商局《關于對企業實行信用分類監管的意見》的宣傳,要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協會簡報、集中培訓、深入企業辦班的形式,提高全民尤其是企業負責人、營銷人員、合同管理員對《合同法》、《江蘇省合同監督管理辦法》的學習理解,增強嚴格按合同辦事的自覺性。今年來,寶應工商局還深入開展了“合同助企活動”,通過與重點服務單位簽訂協議,提供信用知識培訓、內部合同管理指導、法規咨詢、資信、大宗合同簽訂把關、合同爭議調解、合同仲裁、動產抵押登記、爭創省市級重守企業、查處侵權案件等十項服務,促進了企業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對企業授信不當、不履行承諾等產生的信用風險予以防范或救濟,引導企業在合同管理方面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三、對金信工程的再認識
構建企業信用監管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對此,我們在實施金信工程中應當處理好五個關系。
1.立足自我與爭取支持的關系。工商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成為企業信用建設的牽頭單位,建立企業信用數據平臺;要協調好與相關部門的關系,建立相互協作制度,運用我們擁有的企業登記基礎資料換取我們所需要的其他企業信用信息,豐富企業信用資源。
2.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建設的長期性與階段目標關系。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需要我們分階段實施。因此確定每個階段目標應該按照先易后難、先內后外原則開展工作,首先做好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其次做好制度建設,最后把企業信用建設向個體工商戶信用建設延伸。
3.信息化建設與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關系。開展企業信用工作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設,需要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但是信息化工作不能代替企業信用工作,企業信用工作也不能以信息化為滿足,應該以市場主體為中心,以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手段,相互促進發展。
王眾孚認為,健全信用監管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是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社會上有不少失信行為,特別是一些惡意失信行為,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信用監管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不健全,監督管理不到位,失信違規成本小。要切實扭轉這一狀況,必須盡快建立信用監管和失信懲戒制度,運用多種手段,依法加大信用監管和失信懲戒的力度。為此,工商部門將全面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大力推進企業信用分類制度,加強“金信工程”建設,創建“百萬守信企業”。
王眾孚告訴記者:“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有助于從源頭扼制企業失信行為。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地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成效明顯。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全面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他表示,今后,工商部門將依法加強企業登記注冊工作,凡依法應經審批或許可而未經審批或許可的,將一律不予登記注冊;加強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的監管,繼續完善“經濟戶口”管理,進一步深化市場巡查制,依法查處虛報注冊資本(金)、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行為,嚴厲打擊偽造、涂改營業執照以及超范圍經營等違法違章行為;積極探索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對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監管后延,重點檢查其是否已停止經營活動并進行清算,從而加大對債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今年以來,全國工商系統以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在全面、準確掌握企業信用狀況的基礎上,建立實施了企業信用分類監管體系。今后,各類企業將根據其信用情況,被分為綠牌、藍牌、黃牌、黑牌四類,分別代表守信企業、警示企業、失信企業和嚴重失信企業。工商部門將對綠牌企業予以重點扶持,給予年檢免審等優惠待遇;對藍牌企業實行警示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提示;對黃牌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實施案后回查、辦理登記和年檢時重點審查,向社會公開其違法記錄;對黑牌企業吊銷公告及公開違法記錄,對典型案件予以曝光。這一措施的推出,立即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王眾孚表示,工商部門將進一步完善企業信用分類監管體系。今后,他們將及時、準確、完整地記錄企業各種信用信息,同時實行企業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向社會提供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公開企業違法行為記錄,公布典型案件。
1.對次貸過程監管缺失。通過住房貸款經紀人的推銷,房貸銀行(MortgageBank)的信用審查和審批,一筆住房貸款往往就這樣完成了。但是本應在此過程中發揮指引作用的美國金融監管當局并沒有對次級貸款的發放機構、發放標準進行監管,危機發生前,依然沒有對其引起高度的重視,因此美國金融監管當局對次貸過程的監管存在缺失。
2.二級市場監管缺失。商業銀行通常會把貸款賣給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而后者通常會利用一些金融工具把這些資產重新打包,變成以貸款的債權做擔保的證券,然后把這種已經放大了收益的金融產品賣給相關的投資機構,從中或許手續費等收益。在這種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由于杠桿作用,使得資產的實際價值已經被防范,而同時由于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是較為復雜,就進一步掩蓋了其真實的風險信息,并將這種帶到了市場中,而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對于這種金融產品創新和衍生品的泛濫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對其進行干涉,同時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信息公布是不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顯示,因此監管當局也無法得到準確的產品信息。
3.信用評級公司監管缺失。從金融危機的發展過程來看,信用評級機構也成為了推手,危機前,其把大部分的次級住房貸款都給予很高的評級級別,而其后又迅速降低所有次級貸款的評級,加劇了市場的恐慌,存在著“利益相反”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信用評級的“公正性和嚴正性”。
二、金融危機后美國、英國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分析
1.美國“傘+雙峰”式改革的制度分析。金融危機后,美國政府也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了改革,此次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最終模式是在“傘”的基礎上吸收了“雙峰”的結構特點。新的監管體系具備了以下三個職能:一是從穩定整個金融市場出發進行的市場穩定監管;二是從加強市場規范的審慎金融監管;三是從投資雙方出發的商業行為監管。在這其中,市場穩定監管者(美聯儲)充當“傘+雙峰”的“傘骨”,兩個監管機構充當“雙峰”來執行目標型監管職能。
2.英國的金融監管政策改革分析。為了修改完善現行金融管理體系,英國了《反思全球銀行系統危機,重建國際監管體系》的報告,大膽地提出了全球金融監管系統重建建議。報告主要提出了如下建議:(1)加強國際協作以增強跨境監管的效率。(2)提高針對大型企業的監管標準。(3)提高跨國企業集團的監管效率。(4)重建國際監管體系。金融監管局為了解決國際監管準則的制定者和監管機構監管效率的差異和跨境監管力度的差距,希望通過在早期預警系統(EWS)、執行已達成的國際監管標準、國際協作監管、危機管理四個獨立而相互關聯的領域的國際協力合作來推動國際監管體制的重建。(5)國際分支和準入。
三、后危機時代美英經驗對我國金融監管創新的啟示
1.大力推進功能監管模式。當前,我國“一行二會”的監管制度盡管為我國金融市場監管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也顯示出其固有的一些不足。在混業經營的時代,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也沒有那么清晰,以往由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分類監管的模式已經不適合,要實現在混業經營模式下有效的金融監管,就必須大力推動當前金融監管模式改革,逐步把適用于混業經營的功能監管模式推出,從而更能有效防范風險,實現金融安全。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金融監管 金融風險
一、前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金融業創新的需要,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已經越來越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先后經歷了從網上銀行到第三方支付和P2P網絡借貸再到大數據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理財的發展歷程。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存在的問題,例如客戶信息安全問題監,管缺乏問題,來自黑客攻擊的威脅等等。由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依托于互聯網,所以信息安全問題不可避免存在。其次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迅速,導致缺乏監管體系,目前基本處于一個“野蠻生長”的狀態,長此以往必將造成嚴重的后果。本文將就通過對比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發掘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并相應提出解決方案。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點
(一)平民化
傳統金融機構對于參與金融活動的客戶設置了較高的門檻,以為了以可能的以較小的成本成交更多的交易額?;ヂ摼W金融大大降低了金融的門檻,提供給每個人參與金融活動的機會。以余額寶為例,每一分錢都可以進行投資,隨時隨地進行投資,隨時體現;還有阿里小貸、京東白條、螞蟻花唄、螞蟻借唄等多種多樣金融產品。這些互聯網金融時代產生的金融產品使得不懂理財知識的人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進行理財活動,使得那些無法從傳統金融模式中取得資金來源的小微型企業取得小額貸款成為可能,使得超前消費成為了一種簡單易行、基本上人人可以享用的消費方式等等??偠灾?,互聯網金融提供給了每個人、每個企業更公平的機會去享受更多金融服務的機會。
(二)便捷性
由于互聯網金融基于互聯網產生,絕大部分業務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只要有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業務辦理。這打破了傳統銀行只有在營業廳營業時間才可以辦理大部分業務的缺點,使得時間、地域不再限制金融活動的發生;而且互聯網金融模式使得排隊等待成為過去,極大地節省了客戶的時間,優化了客戶體驗。對于當今這個市場變化迅速的市場,每個企業都需要與時間進行賽跑,互聯網金融的便捷性方便了相關企業辦理金融業務,降低了市場變動帶來的風險。
(三)成本低
傳統金融模式由于機構的復雜性、業務人員龐大,所以企業成本較高。而互聯網金融基于網絡進行業務辦理,利用電腦處理大部分的業務,不需要遍及各地的營業廳,也不需要大量的業務人員,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只需要向消費者收取少量的服務費便可以維持公司的運營,實現盈利?;ヂ摼W金融的業務辦理費用低,且服務方便快捷,這有利于吸引消費者進行金融活動,促進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缺點
(一)依托于網絡,存在信息安全問題
金融業是一個國家經濟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金融業倘若出現問題,將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產生沖擊,所以金融業的安全是極其重要的。目前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信用體系建設仍不完善,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基礎的計算機網絡通訊系統和互聯網金融軟硬件系統等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信用體系建設仍不健全。互聯網金融基于網絡,不完善、不健全的信息以及通信系統不可避免會受到來自網絡上的種種危險。且我國互聯網金融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系統,所以容易受到來自產品提供商的制約,且所提品的安全性也有可能存在問題,最終有可能威脅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不完善,將會使得違約成本較低,且不利于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管理。
(二)監管缺乏
現階段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在沿襲傳統金融監管體系的基礎上形成的,不可避免存在監管體系的不完善。近幾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但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督管理并沒有跟上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節奏,監管體系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例如:監管主體不明確、監管范圍模糊、責任劃分機制不完善等。由此出現了部分網絡融資平臺的圈錢跑路行為、許多P2P網絡借貸平臺瘋狂發展及不斷倒閉也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風險和負面影響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必然會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穩定發展造成極大的制約,已成為不可以再忽視的問題。
四、研究啟示
我國必須加快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管理,以此來提高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效率。對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一定要與傳統金融模式區分開來,制定適合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體系,在保證金融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給予互聯網金融機構更多的自,讓他們去充分利用互聯網具有的優勢提升其核心業務,創造更多的價值。
為降低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我國必須進一步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及信用體系,建立較高的技術標準與安全標準,注重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相關技術等;加快推行網絡身份認證和電子簽名制度,加強注冊等級管理,完善金融信用評價體系等等。
政府應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支持與幫助,引導他們健康發展。通過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模式、豐富其服務內容,對與那些業務交叉沖突的內容進行整合,對于經營狀況較差的企業進行取締,對于發展狀況良好、前景廣闊的企業給予扶持等,以此最大程度保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健康良性運轉,避免因為互聯網金融出現較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杰.傳統銀行的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金融融合之道[J].北京金融評論,2014(04).
[2]陳一稀, 魏博文.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小微融資的比較研究[J].新金融,2015(02).
[3]孫杰,賀晨.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財經科學,2015(01).
關鍵詞:金融科技;風險監管;治理路徑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興起,金融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熱潮,科技賦予金融業以新的面貌。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下的金融創新,簡單理解就是“互聯網+金融”,利用科學技術服務金融業。金融科技正深刻地改變著金融業的發展形態,成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發力點。但是金融科技在為金融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暗含風險,一方面金融科技依然面臨著傳統金融風險的沖擊,另一方面在新的技術環境下,金融科技還面臨著新的風險。要推動金融科技的穩態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克服現有的監管難題,構建行之有效的監管方式和監管體系。
一、金融科技風險分析
金融科技依托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金融業態,改變傳統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實現普惠金融。但是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也凸顯了許多問題,沖擊著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
(一)操作風險
首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也離不開數據的支撐。在互聯網情境中存在大量的數據交換和處理,傳統金融監管的被動監管模式難以進行有效監管,極易出現數據造假和數據泄露問題。其次,普通消費者不具有相關專業性,缺乏專業的風險評估能力和金融產品的判斷能力,容易進行不合理的投資,給自身造成嚴重風險負擔。最后,金融科技依靠新興技術,企業本身可能面臨技術短板,無法有效對風險進行預測分析。
(二)信用風險
在金融業發展領域,信用風險是普遍性的金融風險類型,是由參與交易的乙方或者雙方實施的可能違背約定的行為造成的。造成信用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披露程度低,導致信息不對稱。金融就其本質來說就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金融交易以信息為支點,信息流動具有重要價值,但是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聯網信息數據魚龍混雜,難以分辨其準確性和真實性,如果對交易參與者不進行充分的信息審查,極易增加潛在的信用風險。同時,當前金融科技產品呈現出同質化傾向,信息披露程度低,普通民眾缺乏專業知識,風險意識低,交易時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導致金融科技潛在的信用風險持續走高。
(三)法律風險
在金融科技層面,各類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金融交易和金融服務發生了巨變,無論是傳統金融行業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其交易習慣和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或重塑。不斷涌現的新興金融交易方式和金融業態給金融監管提出了巨大挑戰,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難以實現規制目的。同時,一個金融交易行為可能涉及多種法律規則,如何進行法律界定和規制也是一大難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個人信息泄露日益嚴重,網絡金融詐騙層出不窮,金融服務提供者身份難辨,使得金融犯罪情形更加復雜,加之我國當前相關的金融科技法律法規缺失,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無規可依,更加劇了金融科技的法律風險。
二、金融科技監管面臨的突出性挑戰
(一)法律層面:法律制度覆蓋面窄
金融科技發展勢如破竹,更新換代迅速,法律的滯后性使其難以匹配金融科技的發展速度。當前,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由《保險法》《證券法》《商業銀行法》及《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及其規范構成,然而現存的法律規范是為了應對已存在的風險,是對已存在和過去出現的問題進行規制的規則。法律和規則的制定需要一個過程,現有的立法相對于新出現的金融科技具有明顯的滯后性。我國當前還未進行有關金融科技的立法,對金融科技的監管還處于空白階段。同時,金融科技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撐下得以進行,金融科技的運作過程也是信息數據的交換過程,在此情境下,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數據泄露、金融詐騙、販賣數據牟利等情況不斷發生,因此,在金融領域保護參與者的個人信息,防止金融數據泄露也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予以規制。
(二)技術層面:監管科技效用性低
金融科技的深入應用拓展了金融交易的人員參與范圍,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已經無法達到防范金融科技風險的要求。傳統的金融監管以制定全面具體的標準和細則為準繩,而金融科技風險的主要來源是新興科學技術,因此規制金融科技風險,必須對技術風險進行有效的約束。實踐中,對技術的監管總是落后于技術本身的發展,監管科技發展滯后導致了無法有效應對風險的頻繁發生。許多新的技術為科技監管提供了支持,但是金融科技同樣依托于新興技術,這就對監管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監管層面:傳統監管局限性強
我國現階段采用“一元多頭”的分業監管體制,形成有序的監管體系。但是在科技加持的情況下,金融業開始朝混業式經營發展,分業式經營體系不斷受到沖擊,不再適合對混業式經營的監管。同時,“一元多頭”的監管體制存在監管重合和監管盲區,容易導致風險隱匿的出現,已經不能夠滿足金融科技深入發展的需要。傳統的金融監管主要包括3種方式:一是公告監管,金融機構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方式向有關監管部門提供其經營資料;二是規范監管,國家制定規則對金融機構的經營事項、管理辦法、懲罰措施進行規定;三是實體監管,對金融機構的設立、發展、清算以及破產進行實時全面的監管。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主要是金融機構依法提交的各類實體經營材料和企業經營信息進行靜態監管、被動監管,但是金融科技具有快速性特征,在其支持下,金融市場的規模和交易速率有了大幅提升,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監管方式更具有靈活性和時效性。在金融科技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的金融監管手段急需改頭換面。
三、金融科技監管的有效治理路徑
(一)填補法律空白,建立完備的法律制度
1.樹立金融科技監管的一般規則。金融科技正處于快速發展和不斷變化的階段,對于金融科技的法律監管應適當地具有靈活性。首先,可以采用原則性的監管辦法。原則性監管較為靈活,能夠適應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變化,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臨時性的規制辦法,為規則性監管制度的構建提供指導。其次,對現有的法律制度進行修訂。為了避免法律重復出現的情況,可以在現有法律的基礎上增設有關金融科技風險監管的專門內容,以適應金融科技給金融監管帶來的變化。最后,制定新的法律規范,針對金融科技的全面深入發展,在立法條件成熟時,制定專門的金融科技法律,對金融科技風險進行全面有力地規制。2.多角度建設金融科技監管法律體系。第一,充分考慮科學技術在金融行業呈現的作用特征和價值,健全當前的金融法制體系,對當前金融法制體系中不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有關規范進行調整。第二,針對不同的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創新領域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和梳理,制定共通性的金融科技法律規范,并進一步制定細則。第三,針對特殊科學技術、特殊部門、業務制定出專門規定,有針對性地采取差別化措施,不斷提高金融科技領域法律監管的精確度。第四,加快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保護立法,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增設法律屏障。
(二)強化監管科技,充分發揮技術先進性
1.明確監管科技發展滿足合規性。監管科技是金融監管的新方式,是對傳統金融方式的補足,因此,監管科技的發展必須合法合規,應將其納入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并推動監管方式的進步。加強監管科技的頂層設計。從技術標準到管理和應用標準,全方位地建立起監管科技的標準體系,以保障其規范性、科學性。2.推動監管科技應用進程?,F階段,我國的監管科技還處于萌芽時期,為發揮監管科技的長遠效應,推進監管科技的科學化、合理化發展進程,可以采取試點應用的方式,通過優質范例帶動全面發展。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管科技應用部門,整合相關資源,進行監管科技的實驗工作,并進行追蹤記錄,對可行性進行確認,最后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推廣。將科技和監管結合,形成監管科技,對發展變化的金融科技進行有效地監管。
(三)改進監管方式,構建多元化監管體系
美國為控制系統性風險,對金融業進行了新的監管改革,全方位擴大了政府的監管范圍,將監管方式從分散監管向集中監管轉變,將金融監管的重點放在了全面監管上,改變了以往著重地方監管和個體監管的局面。我國可以學習美國的經驗,并根據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推動協同式監管的構建。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促進其他金融部門和監管部門之間的聯動,在各司其職的狀態下加強統一合作,并不斷提高監管效力和效率。除此以外,要加大對社會資源的充分調動,拓寬監管主體,形成多元主體的監管體系。在確保政府統一監管的基礎上,推動社會、行業、企業等民間主體共同參與,加快構建多元化金融科技監管體系。1.金融科技企業自主監管。一方面,在金融監科技管領域,被監管人往往比監管人對自身更加了解,外部人通常難以得知金融科技企業內部的特定信息。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企業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作為競爭對手,金融科技企業之間也會對彼此更加關注。倡導金融科技企業自主監管,有利于加強企業對自身的約束和自我監督,也有利于加強企業之間的互相監督。因此,政府可以賦予金融科技企業更大的自,提高金融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促進金融科技企業自律。2.行業自律。行業應當承擔起自身責任以應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英國為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和金融創新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我國可以學習相關經驗,成立金融科技監管組織,發揮行業的監管作用。現階段,可以由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牽頭,推動行業自律機制的構建,制定行業準則,進行投資者保護和信息披露工作,引導行業加強自律,審慎經營,實現金融科技行業的穩健發展。3.社會監督。金融科技涉及方方面面,與社會群眾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有關的金融監督部門應當廣開言路,不斷提高公民的參與度,拓展監督渠道,建立舉報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大眾積極參與金融科技的社會監管,并積極開展金融科技教育活動,提高社會大眾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金融監督意識。
四、結語
金融與科技的充分融合和深入發展給現行的金融監管體系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在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風險防控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和有效監督,成為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以法律為基礎,加強行業自律,構建適宜的監管體系,以“科技”應對“科技”,實現對金融科技風險的有效治理。
參考文獻:
[1]夏詩園,湯柳.金融科技潛在風險、監管挑戰與國際經驗[J].征信,2020(9):8-14.
[2]蒙杰.論金融科技風險的法律監管[J].對外經貿,2020(8):111-115.
[3]張凱.金融科技:風險衍生、監管挑戰與治理路徑[J].西南金融,2021(3):39-51.
[4]張永亮.中國金融科技監管之法制體系構建[J].江海學刊,2019(3):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