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學科評估
時間:2023-09-24 15:1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學科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而在8月15日中國青年報也報道了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201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簡稱ARWU)。該排名列出了全球領先的500所大學,中國內地共23所大學榜上有名,清華大學再次進入世界前200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6所大學排在第201-300名。
2000年香港大學開始在內地招生,內地與香港名校的生源之爭就此拉開了序幕,此后香港中文大學等其他港校的加入,更是使這場生源之爭不斷升級。而最近連續的兩個大學排行榜,再一次把內地與香港名校推到了風口浪尖。雖然參考指標不盡相同,ARWU更注重學術性而QSWUR的指標更多樣化,但QSWUR和ARWU兩個排行榜中排名較前的名校卻驚人的一致,即內地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浙江大學,和香港的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這12所名?;旧隙际蔷C合性大學,可以說各領域學科都有一定的實力,但根據兩個排行榜的學科領域排行來看,各個名校又都有自己的一些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下面,就讓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北京大學
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北大在數學與自然科學(簡稱理科)、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簡稱工科)、生命科學與農學(簡稱生命)、臨床醫學與藥學(簡稱醫科)和社會科學(簡稱社科)五大領域均未能進入100強,但在學科排名中北大的數學、化學、計算機和經濟學/商學均位列76-100名,物理學科的排名也接近100名,實力毋容置疑。而在QSWUR的學科領域排名中,北大在藝術人文(第18名)、工程技術(第34名)、生命科學與醫藥(第24名)、自然科學(第17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21名)均進入了50強,除工程技術外其余領域均為內地高校第一,展現了非常強大的綜合實力。
在教育部組織的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北大有18個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藥學。北大的師資力量也很雄厚,在這些重點學科中還有1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趙敦華(哲學與宗教學)、蔣紹愚(中文)、陸儉明(中文)、溫儒敏(中文)、閻步克(歷史)、鄧小南(歷史)、高毅(歷史)、姜伯駒(數學)、丘維聲(數學)、張恭慶(數學)、王稼軍(物理)、吳思誠(物理)、段連運(化學)、許崇任(生命科學)、祝學光(醫學)、王杉(醫學)。此外,還有北京市教學名師和校級教學名師,他們主講的課程也多為精品課程。北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90門,其中數學科學學院(6門)、物理學院(9門)、信息科學技術學院(5門)、中國語言文學系(8門)和醫學部(19門)較多。
優勢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藥學
清華大學
眾所周知,清華的工科是最強的,兩個大學排行榜也印證了這一點。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清華的工科進入了50強(第45名),而理科、生命、醫科和社科均未進入百強。學科排名中,計算機學科也進入了學科排名50強(第46名),而數學、物理、化學和經濟學/商學未進入百強。在QSWUR的學科領域排名中,清華的工程技術排名第十,是內地和香港這12所名校中唯一排在前十位的學科領域。在清華的21個一級重點學科中,清華工科獨占16項,包括: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清華工科的國家級教學名師也是最多的,共有11名,他們是:申永勝(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華成英(自動化系)、孫宏斌(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李俊峰(航天航空學院)、范欽珊(航天航空學院)、李俊峰(航天航空學院)、錢易(環境學院)、郝吉明(環境學院)、胡洪營(環境學院)、袁駟(土木工程系)、傅水根(基礎工業訓練中心)。清華的國家級精品課程也有90門,工科課程占了一半以上(48門)。以如此強勁的實力,清華工科絕對是中國頂尖工程師的搖籃。
優勢學科:上文所列的16個工科、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工商管理、美術
復旦大學
根據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復旦只有工科進入了世界百強(52-75名)。QSWUR的學科領域排名則顯示,復旦的藝術人文(第49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45名)進入了世界大學50強,工程技術(第98名)、生命科學與醫藥(第67名)、自然科學(第56名)均進入了世界百強,展現出較強的綜合實力。復旦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11個: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國家級教學名師也基本上分布在這些重點學科,他們是:陳紀修(數學)、陸谷孫(外國語言文學)、袁志剛(經濟學院)、范康年(化學)、陳思和(中文)、喬守怡(生命科學)、俞吾金(哲學)。復旦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38門,也基本分布在這些重點學科中。
優勢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
上海交通大學
與清華相似,上海交大的傳統優勢也是在工科。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上海交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52-75名),同時計算機學科也進入了學科排名的百強(51-75名)。QSWUR的排名中,工程技術排名第37位,在內地高校中僅次于清華和北大,而生命科學與醫藥(第124名)、自然科學(第114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127名)位于百強之外,藝術人文則未上榜。當然,隨著上海交大向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邁進,這些學科領域的發展后勁不容小視。上海交大9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全部與工科有關: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分布則較廣泛:洪嘉振(建筑工程與力學)、鄭樹棠 (外國語言文學)、樂經良(數學)、孫麒麟(體育)、王如竹(機械與動力工程)、林志新(生命科學技術)、郭曉奎(醫學)。上海交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20門。
優勢學科: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南京大學
南大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各領域均未進入百強,但化學學科進入了學科排名的百強(51-75名),高于北大的排名。QSWUR排名中南大較突出的領域是自然科學進入了百強,位列第85名,其余學科領域進入了前200名:藝術人文位列136名,工程技術位列163名、生命科學與醫藥位列193名,社會科學/管理位列131名。南大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8個: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國家級教學名師有10位:范從來(商學院)、盧德馨(匡亞明學院)、王守仁(外國語學院)、桑新民(公共管理學院)、左玉輝(環境學院)、沈坤榮(商學院)、徐士進(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周曉虹(社會學院)、劉厚?。ń洕鷮W院)、李滿春(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南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56門。
優勢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商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科大的工科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也進入了百強(52-75名),而QSWUR的排名中,中科大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表現突出,均進入了百強,分別位列第59名和第72名,而生命科學與醫藥則位列156名,而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管理均未上榜。中科大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8個: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國家級教學名師則有7名:陳國良(計算機)、李尚志(數學)、史濟懷(數學)、施蘊渝(生命科學)、程福臻(天文與應用物理) 、霍劍青(天文與應用物理)、向守平(天文與應用物理)。中科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13門。
優勢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
浙江大學
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浙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第52-75名),而學科排名中有兩項進入百強:化學(76-100名)和計算機(51-75名)。QSWUR的排名也顯示,浙大在工程技術領域表現突出,進入了百強(第68名),其余領域排名為:藝術人文199名、生命科學與醫藥206名、自然科學139名、社會科學/管理212名。浙大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14個: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 管理科學與工程。國家級教學名師有10名:陸國棟(機械與能源學院)、林正炎(數學)、楊啟帆(數學)、吳秀明(中文)、何蓮珍(外語學院)、應義斌(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何勇(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吳敏(生命科學學院)、劉旭(光學)、朱軍 (農學)。浙大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有64門。
優勢學科: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管理科學與工程
香港大學
在學科領域排名上,香港大學(簡稱港大) 在兩大排行榜上的差異較大。在ARWU中,港大的各領域均未進入百強,僅在學科排名上有化學(51-75名)和計算機(76-100名)進入百強;而在QSWUR中,港大的藝術人文(第25名)、工程技術(45)、生命科學與醫藥(第28名)、自然科學(第46名)和社會科學/管理(第23名)均進入50強,是一所實力雄厚而均衡的名校。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雖然在QSWUR中以上領域的排名港大均低于北大,但總排名卻是港大高于北大,這可能與港大的國際化程度很高有關。
由于香港地區院校不參與教育部組織的各種評估和評獎,因而沒有如內地名校一樣的國家重點學科等數據,只能根據以上學科領域排名及網絡資料推薦優勢學科。
優勢學科:建筑、法律、醫學、社會科學(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哲學及腦神經科學)、文學、化學、工程學(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計算器工程、電機工程、電子及通訊工程、訊息工程、工業工程及科技管理、后勤工程及物流管理、機械工程、機械工程/屋宇設備工程、醫學工程)
香港中文大學
在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76-100名),在學科排名中,中大有三個進入百強:數學(第50名)、化學(76-100名)、計算機(第30名,在12所名校中僅次于香港科技大學),優勢突出。而在QSWUR的排名中,中大的五個學科領域均排名百強之列:藝術人文47名、工程技術82名、生命科學與醫藥60名、自然科學90名、社會科學/管理38名,同樣是一所實力均衡而強勁的名校。
優勢學科:數學、化學、計算機、中文、翻譯學、新聞與傳播、專業會計學、社會學、法律
香港科技大學
根據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的工科排名第36名,為兩地高校之冠,其社科排名52-75名,使科大成為十二名校中唯一有兩大領域位列百強的;在學科排名中,計算機排名第21位,也是兩地高校之冠,而經濟學/商學也進入了50強(第45名)。QSWUR的排名中,科大的工程技術排名第22位,僅次于清華;生命科學與醫藥(第86名)、自然科學(第55名)、社會科學/管理(第43名)也實力強勁,藝術人文(第195名)則稍遜。因此可以說科大是一所工科優勢比較突出的名校。
優勢學科:工程學院、商業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理學院(數學、生物學)、人文社科學、會計、分子神經學
香港城市大學
在學科領域排名上,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的工科在ARWU中也進入了50強(第42名),學科排名中則有兩項進入50強:數學(52-75名)和計算機(第50名)。在QSWUR的排名中,城大的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管理展現較強實力,進入了百強,分別位列第79名和第72名,工程技術(第119名)和自然科學(第186名)也具有一定實力。
優勢學科:商學、法學、創意媒體、數學、計算機、社會工作
香港理工大學
根據ARWU的學科領域排名,香港理工大學(簡稱理大)的工科進入了百強(52-75名),數學(76-100名)與計算機(51-75)進入了學科排名百強。在QSWUR中,理大在藝術人文(第172名)、工程技術(第91名)、生命科學與醫藥(第225名)、社會科學/管理(163名)等領域均具有一定的實力。
優勢學科:酒店及旅游管理、輔助醫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眼科視光學、放射學)、工程、物流
【相關鏈接】:
這三所高校,在教育部的IT領域的專業排名中名列前茅。是中國IT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這三所學校是很多想要在IT行業發展和成長的學子首選之處。每年高考收分也是相當的高。下面中國名校自主招生網的老師就來簡單介紹這三所院校。
1、專業實力雄厚
既然是名校,那專業方面的實力更是不必說。在信息領域主要的一級學科共有4個,分別是: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四個一級學科覆蓋面廣、積淀深厚、發展迅速、熱門度高,是信息領域的核心學科,也是中國各大高?!绕涫荂9高校和其他985高校重點發展的對象,因而競爭極其激烈。
在2012年的教育部學科評估中,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簡稱“電子”)、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簡稱“通信”)、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簡稱“控制”)、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簡稱“計算機”)4個信息領域一級學科中“兩電一郵”排名相當可觀,其中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成電排第一,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北電排第一,其余幾個專業這四所學校的排名也都靠前。
電子科學與技術
以電子器件及其系統應用為核心,重視器件與系統的交叉與融合,面向微電子、光電子、光通信、高清晰度顯示產業等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在通信、電子系統、計算機、自動控制、電子材料與器件等領域具有寬廣的適應能力、扎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具備創新意識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及經濟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從事這些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及技術開發等方面工作。
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個基礎知識面寬、應用領域廣闊的綜合性專業,涉及無線通信、多媒體和圖像處理、電磁場與微波、醫用X線數字成像、陣列信號處理和相空間波傳播與成像以及衛星移動視頻等眾多高技術領域。培養知識面非常廣泛,不僅對數學、物理、電子技術、計算機、信息傳輸、信息采集和信息處理等基礎知識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學生具備信號檢測與估計、信號分析與處理、系統分析與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能力。
控制科學與工程
研究控制的理論、方法、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學科??刂瓶茖W以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為基礎,研究各應用領域內的共性問題,即為了實現控制目標,應如何建立系統的模型,分析其內部與環境信息,采取何種控制與決策行為;而與各應用領域的密切結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豐富多樣的內容。本學科點在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學科交叉和軍民結合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特色與優勢,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發揮了重大作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又稱為資訊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2、三所院校各有優勢
成電,坐落于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個國家工程中心,5個重點實驗室,5個協同創新中心,ESI工程類學科全球前100。兩電一郵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西電,簡稱“西電”或“西軍電”,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央部屬高校,直屬教育部、工信部共建,國家首批“211工程”,是“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111計劃”、共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個(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重點實驗室5個,3個協同創新中心,ESI工程類學科全球前100?!?0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中國電子信息領域、郵電領域的“2011計劃”牽頭高校),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高校之一、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之一,56所獲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重點大學之一,也是北京高科大*盟的重要成員。
北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工管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實驗室2個。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北京高科大*盟”成員,為首批碩士與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由教育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設有研究生院。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計算機教育。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技術與社會關系認識的深入,它逐漸演變為一個目標多元、內容豐富、方法多樣的現代教育領域,成為許多國家中小學的基礎教育課程??疾靽鴥韧庑畔⒓夹g課程的發展歷程,它大體經歷了“面向學科知識”、“面向學科工具”和“面向學科思維”的課程開發取向,每種開發取向也表現出不同的課程特征。
1.面向學科知識的信息技術課程
以學科邏輯為根據、圍繞知識結構組織起來的學習內容體系,即為面向學科知識的課程組織。20世紀70年代末,微型計算機的快速普及引發了教育學界的廣泛關注,為占得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先機,世界發達國家紛紛開設中小學計算機課程,程序設計成為當時計算機教育的主要內容。1981年,前蘇聯計算機教育學家葉爾肖夫(A.P.Ershov)在第三屆世界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作了《程序設計———第二文化》的報告,提出了“程序設計文化”的觀點,他認為“是否具有編排與執行自己工作的程序的能力是人們能不能有效完成各種任務的關鍵?,F代人除了傳統的讀、寫、算能力以外,還應該具有一種可以與之相比擬的程序設計能力”。該觀點反映出計算機程序學習的理念:希望學生通過程序原理的學習,了解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操作過程,以適應計算機時代的生活。受程序設計觀念的影響,我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初期也將“發展學生程序設計技能”作為主要教育目標。設計了掌握基本的BASIC語言,并初步具備讀、寫程序和上機調試的學習內容。從實施過程來看,程序設計課程為青少年創造了接觸和了解計算機的機會,推動了計算機文化的普及。但是,從學生心理發展和學習過程來看,脫離了具體生活情境、忽視學生自身學習特點、抽象地向學生灌輸計算機程序知識,無疑也是對青少年身心成長的一種摧殘。此外,面對不斷變化的信息化世界,計算機課程并不是要把每位學生培養成程序設計專家,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具有信息技術學科的思維方式,正確理解計算機、人與社會的關系。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獨特的學科思維就成為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所面對的新挑戰。
2.面向學科工具的信息技術課程
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日趨成熟,一些數據庫管理系統(如Dbase)、電子報表系統(如Visculc)、文字處理系統(如WordStar)開始安裝到微型計算機上,越來越多非專業的人員開始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社會對計算機應用的現實需求促使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從“程序設計”向“工具應用”轉型,學習內容從前期的BASIC程序設計發展為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基本操作與使用、計算機常用軟件介紹、計算機對現代社會的應用等主要內容。例如,美國東田納西州大學科爾教授在第四屆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發表的《面向職員的計算機課程》中將計算機教育的目標界定為應用者能夠在自己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中把計算機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使用,其教學內容應該包括文字處理、電子報表處理、數據庫、圖像處理等應用軟件的使用。這種“技術學以致用”的觀點有著其存在的合理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特別是對即將畢業尋找工作的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也非常希望學習一些實用的操作技能。但是從教育發展來看,基礎教育畢竟不能等同于社會職業教育,其最主要的任務還應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事實上,如果過于強調信息技能操練,忽視信息技術本身所特有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與應用策略,隨著信息工具的快速發展,“當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之前,他們所學的工具技能就已經落后于信息化社會的現實需要了”。
3.面向學科思維的信息技術課程
面向學科思維的課程設計強調學科知識與學科思維(DisciplinaryThinking)發展的結合,其目的是幫助學習者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學科思維方式,全面理解生活中的世界。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革新推動了全球信息化的發展。隨之,大眾傳媒擺脫了傳統的單向、線性、控制的信息傳播模式,進化為多元、互動、開放的信息化環境。信息受眾也從被動的“接受者”成為信息“者”。在此充滿新奇、變幻乃至誘惑的信息環境中,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就不應局限于信息知識掌握和信息技能操練上,甚至也不應停留于生活問題的解決上,而是更需要幫助青少年用信息技術學科思維方式理解信息世界,正確認識技術、個人、社會的內在關系,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因素。多元智能專家霍化德•加德納教授(Gardner,H.)在對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研究中指出,“只限于學科知識(Subject-Matter)的學習雖然可以暫時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但過于強調知識記憶也會導致學生喪失解釋新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教育設計方式,即面向學科思維”。美國教育技術協會在《學生教育技術標準》的修訂版中就反映了信息技術學科思維的理念,增加了“批判性思考”和“數字化公民”的指標,指出學生要批判性地選擇工具和資源,理解與技術相關的人、文化、社會的相關問題,安全、合法、負責任地使用信息和技術。面向學生思維發展的信息技術課程擺脫了“純技術”教育的狹隘觀念,從社會生態學的視角來理解信息環境中各要素的關系,希冀幫助青少年在“學技術”、“用技術”的基礎上,能夠從現實情境中,批判性地認識技術變革給信息環境帶來的整體影響,并應用學科思維解決信息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綜上可看出,信息技術課程開發的三種取向并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隨著研究者對信息技術課程認識的深入,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的發展。面向學科思維的信息技術課程是在繼承信息知識、技術工具課程取向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內在思維發展,希望學生能夠像“信息技術學科專家”那樣深刻地思考信息化世界。
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思維:本質與特征
加涅(RobertMillsGagne)在認知心理學研究中將認識領域的學習結果分為三大類,即言語信息、智力技能和認知策略。其中,認識策略是指學生學習后形成的對內控制能力,以及調控認知活動的特殊認知技能,是學生內在價值的學習結果。就學科教育而言,其認知領域的教育意義既體現在外顯的知識與技術學習方面,也反映在內隱的認識策略學習上。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在合理安排信息知識與技能、強調學生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應用行為時,更需要關注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處理問題的內在思維發展,形成利用信息技術認識世界的獨特思維方式,即計算思維、設計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1.信息技術課程需關注學生的計算思維
算法是應用于計算機中產生特定結果的一種精確、系統的方法。從技術實現來看,它直接體現著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過程。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工具的普及與推廣,算法思想已廣泛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與學習之中。2006年,卡耐基梅隆大學周以真教授(JeannetteM.Wing)在計算機科學協會(ACM)年會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學習者以算法為核心的計算思維(ComputationThinking),她認為“信息化社會的思維方式應是涵蓋了計算機科學領域中所采用的最廣泛的心理工具,是對問題解決、系統設計、人類行為理解的綜合能力反映。發展學生計算思維就是要‘像計算機科學家’那樣去思考信息化問題。當然,這些問題絕不只是應用于計算機科學領域,它適合信息技術所滲透的每一個角落。”顯然,高度信息化社會的思維方式已超越了傳統計算機環境中“為計算而思維(ThinkingforComputing)”的學術觀念,而是將其放在信息化社會大背景下進行研究,形成“用計算而思維(ThinkingwithComputing)”的數字化生存的普適理念,以“算法”為核心的、關注人機互動的計算思維已成為信息化社會中處理問題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2011年美國計算機科學教師協會(CSTA)研制的《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標準》和2012年英國學校計算課程工作小組(ComputingatSchoolWorkingGroup,CAS)研制的《學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課程》都將計算思維作為課程的核心內容。發展學生“數據抽象、模型建構、回歸驗證、數字實現”的計算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一種重要的內在價值。
2.信息技術課程需關注學生的設計思維
“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規劃活動,其目的是為事件、過程、服務以及在整個活動周期中所構成的系統建立一個高效的組織方式。西蒙(Simon)在《人工科學》中分析了“設計科學”的內容體系,認為設計不僅是技術教育的專業要素,更應是每個知書識字的人的核心素養。1990年,馬奇(March.S)和史密斯(Smith.G)等人在西蒙理論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設計科學的“概念、結構、模型與方法”,強調設計者要通過建立行為、形成知識、使用知識、評價知識來實現設計,并突出說明“構造與評價”作為設計科學特有的活動與思維方式。由此可見,設計思維(DesignThinking)正是設計者經過相應的設計活動或學習相應的設計知識后,所具備的擅長于設計的專業技巧,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表現在處理問題上包括有“現象分析”、“問題識別”、“事實表征”、“概念產生”、“方案形成”、“方案評價”的過程。從表現形式來看,設計思維更強調通過形象化、結構性的方式來表示設計進程中的模糊屬性,以此來明確所需設計的作品和研究過程的方案。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應用于人們的生存空間,怎樣區分復雜的信息現象、如何基于現實需要合理選擇技術工具,怎樣制定與驗證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這都是對信息化社會成員設計思維的考查。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發展學生的設計思維,也就有益于學生將所學習的信息知識與技能遷移于解決實際的設計問題之中。
3.信息技術課程需關注學生的批判思維
所謂“批判思維(CriticalThinking)”是指人們對于某種事物、現象和主張能發現其問題所在,根據特有的思維邏輯作出的理性思考。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Dewey)就在對個體反思研究的基礎上概述了“批判思維”的概念,認為它是反思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1990年,范西昂(PeterFacione)等人開展了“批判思維特征”的研究,研究報告指出,“個體批判思維的培養并不完全在于是否知道一個批判思維的概念,最主要的還應該是明確批判思維的度量標準和習性特征。基于此,他們提出了‘澄清意義、分析論證、評估證據、推理判斷’的批判思維分析維度和真實情境下合理運用批判思維的‘心智習慣(MentalHabit)’”。近年來,青少年接觸信息技術和媒體信息的頻度和時間迅速增長,也引發了“迷戀電視”、“沉迷網絡”等嚴峻的社會問題。媒體文化研究者波茲曼(NeilPostman)就曾尖銳地指出“教育的目的本應是讓學生們擺脫現實的奴役,學會獨立地思考。然而,紛繁復雜的媒介信息卻使得年輕人正竭力朝著相反的方向努力———為適應現實而改變自己,失去獨立思考的意識”。因此,青少年缺少了對信息及信息工具的批判意識與分析能力,將個人陷于信息技術固有的程序控制之中,也就很有可能成為信息技術的“奴隸”,為技術所“異化”。2008年,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分析了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工具中的現實問題,重新修訂“面向學生的教育技術標準(NETS•S)”,將批判思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標準,明確提出要“發展學生批判思維的技能,引導學生合理地使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作出信息選擇與判斷,解決具體問題”。因此,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提高學生對信息應用的自控能力是中小學信息科技教育的內在價值之一。
三、面向學科思維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框架與結構
面向學科思維的課程設計是知識技能學習與應用情境的結合,它不僅關注學生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同樣也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學這些內容、怎樣學習這些內容以及如何用這些內容進行專業交流,即發展學生“了解學科專業的基本目的,理解學科專業的知識結構、掌握學科專業的探究方法、懂得學科專業的交流方式”等四項基本能力。由此可見,面向學科思維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開發,既不能脫離“知識”而孤立地談“學科思維”,也不能忽視“學科方法”講普遍性的“思維方式”,而是在綜合分析學科結構、學生特點、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對學科課程的學習緣由、知識內容、探究方法和交流方式進行一體化的架構。
1.樹立科學、技術與社會(STS)三元課程觀
科學技術革命引發了生產工具的變革,同樣也使得整個“科學范式(Paradigms)”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換。在此過程中,如果人們缺少了對人、科學技術、社會一致性的思考,忽視技術生態“范式”的重新建構,就很有可能會引發人類生存環境的潛在危機。當前,社會存在的青少年“網絡上癮”、“沉迷手機”等社會問題,也時時提醒著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者“不僅要關注信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要幫助學生理解技術本身與社會發展的內在關系,通過批判性思維技能分析信息現象,作出合理決定,解決信息化問題”。STS課程觀以綜合、多樣化的方式描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將學生的個人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人、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一體化教育。正如亞格爾(R.E.Yager)指出的那樣:STS教育為學習者學習科學技術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社會情境,其中既包含了各個理論上的認識,也融入了其他方面的許多因素,其課程理念本身也就具備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特點。因此,承擔著培養數字化公民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就需要樹立STS的科學課程觀,從而實現知識學習、技能掌握、思維發展的統一。
2.融合原理、方法與工具三類知識
一門充分發展的學科課程應有其獨特的核心概念、邏輯結構和表達方式,以此反映學科課程的本體價值。中小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同樣需要明晰知識結構,辨清邏輯關系,融合課程本身所固有的原理、方法、工具三類知識。2008年,俄羅斯聯邦教育部重新修訂中小學“信息與信息交流技術”課程標準,從信息過程、信息技術和信息對象等三個方面構建知識體系。其中,信息過程的內容包括信息表征、信息傳輸、信息加工等;信息技術的內容涵蓋信息交流技術主要設備的原理特征、評價指標、應用過程與方法等;信息對象的創建與處理的內容包括多媒體信息化數字化、數據庫、編程和建模等,以此構成課程的知識技能體系,突出“計算(Computing)”在本學科的核心地位。再如,華盛頓大學LawrenceSnyder教授按照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研發的“通曉信息技術(BeingFluentwithInformationTechnology)”的內容要求,從信息技術技能、算法和數字化信息、數據和信息、程序設計等四個方面分析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容,將計算機和網絡原理知識、應用方法和工具特征融合到知識體系之中,發展學生的信息通曉能力。可見,當前無論國外教育研究部門還是專家學者,都希望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原理、方法與工具三類知識的融合,構建信息科技課程內容體系,明確核心概念,理順要素關系,通過引導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本體價值,發展學生獨特的信息技術思維方式。
3.滲透信息技術學科方法與探究過程
學科課程的本質特征既取決于它特有的學科邏輯體系,也表現在它獨特的研究方法和話語體系。斯卡特金(M.H.CKATKNH)在對學科結構的研究中指出,“科學的學科課程既要包括重要的學科事實、概念、法則、理論,也要反映出它探究方法、認知活動的邏輯操作和思維方式”。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同樣需要幫助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話語體系和探究方法,引導學生能夠用信息技術的學科方法和研究過程去理解信息現象,思考信息問題。1990年,艾森堡(MikeEisenberg)和博克曼(BobBerkowitz)博士在對信息技術探究過程和應用方法中發現信息能力不同于技術工具的操作技能,如果缺少了應用方法與策略的學習,這些特定的技能也不能為學生提供不同情形下的技術應用遷移,也就無法實現問題的解決。據此,他們開發出發展學生批判思維和設計思維的信息問題解決的Big6技能方案,將信息能力的發展貫穿于任務確定、策略分析、信息檢索與獲取、信息應用、信息生成、過程與結果評價的學習過程中。2013年,英國教育部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進行了改革,將“計算思維”和“設計思維”的發展作為信息技術學習的關鍵過程,要求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的方式,體驗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分析、判斷、加工、綜合、創新、信息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使用“結構分析”、“模型設計”、“程序開發”和“調試完善”的學科方法進行信息交流。顯然,這種具有學科特征的、調控思維的過程與方法,也正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非常看重的學習目標。
四、面向學科思維的課程開發: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構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得以建立與實施,同樣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傻瓜化”和“日?;?rdquo;,信息技術課程也面臨著重重困惑。一方面信息技術工具的普及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機械的操作練習也限制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本質特征的理解。實現知識技能與方法過程的統一,發展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的思維能力,就成為信息技術課程重構的關鍵環節。
1.建立信息技術學科思維的表現性標準
表現性標準(PerformanceStandards)解釋了在一定學習水平層次上學生應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是一種可操作性的、具有等級特征的標準體系。從應用效能來看,它既可以把抽象的學習目標細化為可操作性的具體要點,也可以表述這些具體要點之間的相互關系,保持學習目標的整體特征。在面向學科思維的課程設計中,為了能明確學科思維的具體學習結果,知道學習結束后所應具備的信息技術的學科能力,就有必要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表現性標準。例如,美國計算機教師協會(CSTA)制定的“學校計算機課程標準”,建議10年級學生要能夠“聚焦于真實世界問題,應用計算思維和批判思維完成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信息技術工具實現這些方案”。為了達到這種學科思維的要求,他們制定了與之相對應的表現性標準:分辨利用計算科學能處理的、難處理的、不能處理的問題;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能夠解釋啟發式算法(HeuristicAlgorithms)的近似方案;批判性地檢測分類算法,并執行原算法;通過模型和模擬分析數據來確認方案??梢?,建立一套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技術學科思維的表現性標準,既有利于師生對學科思維的理解,也便于組織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如同CSTA研究報告所言,“面向計算思維的計算機教育的表現性標準,不僅明確了對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期望,也建立了一個根本的等級體系,影響著教育管理者怎樣選擇、分配和利用教學資源。”
2.設計與表現性標準相一致的學科知識結構框架
學科思維之所以能對學科規律作出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一定程度上在于它是以學習者自身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沒有足夠的知識經驗,學科思維也難以很好地發揮作用。信息技術課程的重構也需要按照信息技術科學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科思維的表現性標準建構與之相對應的知識結構和內容框架。2012年,英國計算課程工作小組從“語言、機器、計算;數據與數據表示、信息交流與合作;抽象與設計;寬泛的計算情境”等方面構建計算(Computing)學習的知識框架。近年來,無論國外的專家學者還是教育研究部門,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構過程中都開始關注信息技術的本體內容,并將此貫穿于課程設計之中。借鑒國際先進研究成果和國內經驗,筆者通過分析信息技術自身的原理、方法和工具特征,梳理了其中的核心概念和內在關系,從計算、通信、控制等三個領域建構了促進高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思維發展的知識結構框架,將此融合于學科活動情境之中,為學生提供了解決信息問題的知識支撐。
3.組織信息技術學科思維遷移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
一、英語學科應用研究的實踐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司長馬立同志說:“英特未來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任務驅動、案例教學、資源共享、協作學習等一系列教學思路值得借鑒,我們的教育不再是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而是怎樣把信息技術與教育內容、方法、手段有機地應用在一起,實現基于信息技術手段和資源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學科應用,就是讓信息技術有計劃地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要求各科教師熟悉使用信息技術,自覺利用信息技術,有意識、按步驟地給學生提供適當的訓練機會,學會利用當前的信息環境獲取知識。計算機多媒體網絡作為英語學科學習活動表現在:師生發現、分析、討論、探究、闡述、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它與中學英語學科教學應用呈現出以下優勢:
1、創建語言環境,深切體驗感受
由于受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學生對英語的聽、說、讀、寫等方學習受到一定影響。創建語言環境,不僅有利學生能真實體驗語言的感受,還改善了學生的原有語言知識結構。在真實的語言環境里,學生自然會很快地掌握并利用知識。例如,老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多媒體制作生動有趣教學課件,并借助計算機多媒體設備自主地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英語教學。通過教學軟件視聽穿插、動靜皆宜,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逼真的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F階段還可以實現在網絡上在線面對面地學習,面對面的學習不僅大大改善學生學習語言的環境,還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綜合利用圖像、聲音、色彩等直觀、形象地再現事物的存在及其變化過程。
2、尊重個人意愿,自主進行學習
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學習氛圍,是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園地,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正是為他們提供了詳細系統的知識,機房操作更有助于學生動手、思考、推理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選擇所要學習信息、資料。利用網絡學生可以在線學習和學習交流,學習國外的文化、傳統風俗等等知識。
3、擴大交流層面,促進合作探究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還要多增加一個要素,這就是教學媒體。既然是一個教學系統,從系統論的觀點考慮,幾個要素就不是簡單地、孤立地拼湊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所謂教學結構正是這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是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
網絡已融入一定的人性化因素,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避免面對面,減少言談束縛,網絡教學中學生自由選擇愿意與之交談的人,可以是教師、同學、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教師在網頁課件的設計制作中都可以創設“討論區”欄目,進入欄目后,只需在互聯網或局域網的硬件環境下,采用通過發郵件、騰訊QQ、微軟MsN、聊天室等聊天工具,即可根據課文的學習內容談天說地、暢所欲言。計算機網絡教學賦予學生進行個別化或集體化協同合作,比如在交流中產生觀點碰撞、交融、剖析、接納,形成感情的共鳴,這打破了教師的傳統陋習。教師也可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在線及時準確作出調控、重組、優化,根據反饋促進教學,營造新型學習氛圍。
二、英語應用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在教育體制和創新人才的培養上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英語的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改革機遇。在這場新的競爭中,我們只有以健康的、充滿激情的開放心態去迎接信息化的挑戰,才能居于世界教育發展潮流的最前列。那么,實施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應用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師應向學生傳授有關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介紹較有用軟件的使用方法。由于網絡資源具有共享性,不受時空限制,教師可以通過電腦自己制作課件教學資源,或者通過網絡資源獲取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課件制作。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輕易地獲得大量信息,然而網絡信息又十分豐富又雜亂無序,有些不健康信息也很容易讓學生迷失方向。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如何使用網絡,教學生學會選擇有用資源,杜絕瀏覽不健康信息,避免沉迷于網絡游戲等等。
培養學生科學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但科學技術不是萬能的,信息技術同樣也有其局限性。要讓學生充分掌握信息技術以外的方法與手段,并將各種方法和手段的效率進行比較,加以綜合運用,讓學生掌握評估和選擇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迷信信息技術。各種各樣的媒體都是信息源,并各有優勢,應該教會學生充分利用不同的信息源,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 信息時代 高校圖書館 館員 綜合素質
高校圖書館作為普通高校文獻資源的職能管理部門,在高校的學科建設、教學科研以及學生素質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越來越強,對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也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高校圖書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發展。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和技術傳播紐帶,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現代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及服務要求提出了挑戰,也對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新特征
1、文獻資源數字化。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數字化采用的知識信息的結構和系統化,借助存儲介質新的全文存儲與全文檢索技術,能夠存儲海量的知識信息資源。全文存儲的新方式光柵掃描方式,能夠存儲大量全文文本,綜合利用現代各種技術手段,提高全文檢索性能和速度。因此,數字圖書館建設是現代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文獻資源數字化也是現代高校圖書館新特征之一。
2、業務處理自動化。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現代高校圖書館數字化的重要手段。我們正置身于知識爆炸時代,知識量非常巨大,信息交流非常頻繁?,F代信息技術能夠大量儲存信息資源,快速傳播知識,擴大知識信息平臺利用,促進知識和技術更新。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超文本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也為高校圖書館優質服務功能提供了重要技術手段。因此,業務處理自動化是現代高校圖書館重要特征之一。
3、讀者服務網絡化。讀者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業務工作的終極目的,讀者服務水平的高低可集中體現圖書館現代化發展水平。高校圖書館數字化的發展,為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從而引起了讀者服務工作服務手段,服務內容及其服務方式上的深刻變革。
4、服務模式學科化。高校圖書館需要為學校不同學科專業的師生提供專業文獻資源信息服務,而圖書館現代化、專業化借閱模式更能滿足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學科研要求。因此,高校圖書館要打破傳統的藏書模式,除舊布新,加強專業化借閱模式的創新,從而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借閱水平。需要加強學科專業資料的梳理和歸類,圖書館下屬各個部門如信息咨詢部、系統部、流通部、閱覽部、采編部等要密切配合,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學科專業化借閱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圖書借閱制度。
二、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現狀分析
1、圖書情報專業知識技能欠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要求所有館員要能夠在大量的信息中發現有用的部分,對電子信息資源進行評估、判斷、整合。高校圖書館所有從業人員并不都是圖書館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有些館員并不熟悉圖書館的業務,他們距離專業化要求相距甚遠。現代化的高校圖書館要求館員具有較強的管理和創新的能力,這對高校圖書館館員,尤其是那些非圖書館學專業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專業水平較低。高校圖書館中有很多重要文獻資料都是外文的,在館員外語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如果不能熟練查閱國外文獻,那么就更別提對大量信息的匯集、加工和整合了。此外,很多高校都與外國的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互派留學生以及訪問學者,不可避免有外國讀者的到來,那么一定的外語水平是與他們進行交流、提供咨詢服務的基本條件。一個圖書館合理的人員結構應由圖書館專業、計算機、外語等專門人才構成,專業人員過少,將使得更深層次的文獻信息加工工作難以進行。
3、服務意識不足。高校圖書館館員在人們印象里是一份相當清閑的工作,因此很多高校將急需人才及領導的家屬、子女等安排進圖書館工作,這部分人的學歷一般不高,或者專業不對口,沒有圖書情報專業的基礎,知識面較狹窄,攀比心理較強,組織性紀律性較差,優越感強,服務意識淡漠。此外,將圖書館作為“家屬就業安置地”也導致館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給工作的開展和管理帶來一定不便。
三、信息時代下高校圖書館館員素質要求
1、較強的計算機技術綜合能力?,F代高校圖書館館藏圖書的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圖書的編碼、借閱、網絡服務等功能均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因此,現代信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館員需要全面掌握與現代信息技術密切相關的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圖書館發展的要求。當前,高校圖書館館員計算機技術掌握的水平不高,導致信息檢索、信息共享等網絡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難以適應信息資源快速、有效的傳播和服務。因此,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素質是信息時代下對圖書館館員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建設高水準圖書館的重要保證。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學科的每一個領域之中,各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化學工程學科也不例外。目前,計算機已經深入應用到化工模擬、計算化學和化工制圖等化學工程學科的各個層面之中,對化學工程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推動作用?;瘜W工作者應該抓住機遇,在新時期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熟練掌握運用計算機,將其應用到化工設計、化學本文由收集整理計算中去,使化工學科能夠更快地發展。
化學工程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長期以來是以實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化學工程的研究中又增加了計算與計算機模擬的方法,它已經逐漸成為化學工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法。隨著電子計算機在化學工程中的廣泛應用,傳統的化學工程學科已逐漸成為一門集實驗、計算、理論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科研工作者就利用計算機解算化工過程的數學模型,使研究方法出現了一個革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化工過程模擬已經成為普遍采用的常規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化工過程的研究、開發、設計、生產操作的控制與優化、操作培訓和技術改造之中。
一、流程模擬
化工過程流程模擬或流程模擬是根據化工過程的數據,諸如物料的壓力、溫度、流量、組成和有關的工藝操作條件、工藝規定、產品規格以及一定的設備參數,如蒸餾塔的板數、進料位置等,采用適當的模擬軟件,將一個有許多個單元過程組成的化工流程用數學模擬描述,用計算機模擬實際生產過程,并在計算機上通過改變各種有效條件得到所需要的結果,其中包括最受關心的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和產品、副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等重要數據。
流程模擬就是在計算機上“再現”實際生產過程,由于這一“再現”過程不涉及實際裝置的任何管線、設備以及能源的變動,因此給化工模擬人員最大的自由度,可以在計算機上任意進行不同方案和工藝條件的探討、分析。流程模擬式計算機技術是化工方面的最重要應用之一。應用流程模擬系統不僅可以節省時間,也可節省大量資金和操作費用,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降低消耗。流程模擬系統還可以對經濟效益、過程優化、環境評價進行全面地分析和精確評估,并可以對化工過程的規劃、研究和開發及技術可靠性做出分析,并快速準確地對多種流程方案進行分析和對比。
二、單元模擬
化工工業處理的過程是以質量、動量和能量的連續流動為特征,傳統手段對這一過程的處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經驗以及一些宏觀參數表達的經驗關系式?,F代流程模擬技術中,絕大部分單元過程仍被處理為“黑箱”模型,對流動、傳質、熱、反應比較敏感的單元過程的設計、放大,需要了解有關質量、動量、能量流更多微觀和深入的信息,單元模擬技術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產生的。
在單元模擬過程中,單元內部的介質基本是多組分或多相的,傳質、傳熱、反應過程相互耦合。單元模擬技術通過離散方法求解這一耦合體系,以獲得空間和時間的速度分布、溫度分布、壓力分布、濃度分布、相分數分布等。單元模擬技術可以提供傳統手段難以獲得的大量信息,如單元過程內部所有參數的空間分布和動態變化,通過這些信息可以深入理解單元過程內部的機理,在發生異常時亦有助于分析原因。因此,它是一種低成本的調優手段,當結構形式或結構參數變化后,單元過程內部隨工藝參數和操作參數而變化的過程,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進行試驗,直接用于優化和改造手段,而且單元模擬的計算不是經驗性的,比較可靠,目前單元模擬主要用于化工生產的工程放大、優化設計、診斷及擴能改造、生產調優及控制四個方面。
三、反應動力學模擬
化學反應動力學是一門研究各種因素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和反應機理的科學,在根據實驗結果和對反應機理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它們對反應器的設計、最優化條件的選擇都是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
目前所采用的物理化學教材對一系列對峙、平行、連
續等復雜反應的動力學方程僅給出分離變量法或消元法等單一的數學處理方法,這種方法對于非常簡單的復雜反應可以求出解析解,但大多數化學反應的反應機理非常復雜,由于從反應機理得到的微分方程組,非常不便求解,因此借助電子計算機用數值解法,可以方便地求解從反應機理得到的微分方程組。
計算機模擬在復雜化學反應動力學的計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計算機模擬計算得到的結果可以預知反應過程中各反應物質濃度的變化,通過對連續反應最佳時間的計算可以控制反應時間以得到所需要的物質的最大濃度,通過計算平行反應和對峙放熱反應最佳溫度,可以控制反應溫度,優化反應條件,使生成產物的速率達到最大值,這些計算機模擬計算的數值可以為實際工業生產中工藝條件的控制以及反應器的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四、分子模擬
從分子水平來研究化工過程及產品的開發和設計,無疑是21 世紀化學工程的一個重要方向,計算機模擬研究已漸成為與實驗研究及理論研究相平衡的認識自然規律的第三種重要方法?;崃W數據對于化學工業過程的設計、操作以及優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熱力學數據一般通過三個途徑取得:即實驗測定、理論總結及計算機分子模擬。通過計算機分子模擬,可以較為嚴格地從流體的微觀相互作用出發,預測流體的宏觀熱力學性質。特別是在一些極端的條件(如高溫、高壓、劇毒)下,進行實驗是很困難的,計算機模擬則較易實現,并且比較經濟。采用計算機分子模擬方法,可以得到相當可靠的熱力學體系的徑向分布函數、宏觀熱力學性質以及輸運性質,這為我們建立與改進各種描述實際現象的理論或模型提供可靠的依據。
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化學學科中的廣泛應用,逐漸形成了應用計算機研究化學反應和物質變化的獨立學科,它以計算機為技術手段,進行化學反應方面的數值計算,這就是計算化學。
計算化學是理論化學的重要分支,是利用電子計算機、通過數值計算解決化學問題的一門方法學。計算化學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科學,它運用數學、統計學與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方法,進行化學方面的理論計算、實驗設計、數據與信息處理、分類、分析和預測。隨著化學儀器對自動化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化學實驗過程用人工進行控制相當困難,需要可靠的控制技術系統,因此計算機計算模擬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化學實驗技術。
計算化學以數值計算為基礎,用高級語言及其編程技術,解決化學中的數值計算問題,它將數學的計算方法通過計算機程序具體地應用于化學過程中,通常用來研究化學中一些常用的、共同的、較為常見的計算方法,是化學計算的核心。實驗數據的內插、函數擬合、線性方程組求解、高階方程組求解、解微分方程組、求本征值與本征向量等,它們均與化學中量子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平衡、化學動力學和試驗數據處理等密切相關?,F代計算化學技術的發展,已經能夠將各種化學性質與分子結構之間的關系定量地聯系起來,化學因此正從實驗科學邁向實驗、計算、理論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化學已經由多實驗少計算,演變為先實驗再計算,也必將逐步演變為先計算再實驗。
目前計算化學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中都有廣泛地運用,具體來說,計算化學要完成的任務主要有量子結構計算、分子從頭計算、半經驗計算和分子力學計算等量子化學和結構化學范疇,以及物理化學參數計算,包括反應焓、偶極距、振動頻率、光譜熵、反應自由能、反應速率等理論計算,這些屬于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及統計熱力學范疇。在計算化學中,數值計算是最根本的任務,其目的是將已知參數通過適當的數學計算得到一個預期的結果,這個結果可以和實驗結果相比較,也可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較,最終得出結論,用來指導化學實驗的實施。
化學工程設計具體的任務涉及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廠區布置圖繪制、車間布置圖繪制、設備裝備圖繪制、管道布置圖繪制、帶控制點工藝流程圖繪制、設備選型及強度校核計算等許多工作,如此眾多繁雜的工作,如能引入計算機輔助,將大大減輕化工設計工作的強度。
過去那種利用普通紙筆繪制化工圖樣、利用計算尺和計算器進行的各種計算將被計算機軟件應用所取代。計算機輔助設計制圖和普通制圖相比不僅具有繪制精確、圖面整潔等優點,而且還具有隨意修改、重復利用、按需打印等普通手工繪制無法具備的特點,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
進行化工工程圖繪制已經是21世紀的基本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能起到融會貫通所學知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文章詳細介紹了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實踐教學中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隊伍;實踐育人
0 引言
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在長期的人才培養實踐中,始終堅持“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實踐貫穿全程”的原則,把重實踐作為推進人才培養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理念,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著力點,培養了大批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復合型人才。學院持續跟蹤IEE/ACM的計算教程,強化系統概念,突出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實踐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堅持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貫徹理論實踐并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統一的思想,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堅持與高水平科研相結合,自主研發綜合實踐平臺,將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環境直接轉化為實踐教學條件,建成服務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的實踐教學支撐環境;堅持用“銀河精神”和“天河文化”凝聚隊伍,不斷創新實踐育人方法與途徑,拓展實踐育人基地,加大政策與制度保障力度,打造高水平的實踐育人隊伍。
1 構建體系化的實踐教學環節
在深入剖析國內外近20所一流大學計算學科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基于長期跟蹤研究IEEE和ACM聯合推出的計算學科教學計劃參考方案(CC1991、CC2001、CC2005、CC2013)所獲得的經驗,學院針對計算學科實踐性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的特點,構建了“4433”實踐教學體系,即:通過4個實踐教學環節環環相扣、4個實驗教學層次逐步提升、3個專業方面實踐能力融會貫通、3個實踐教學支撐條件統籌建設,來構建計算學科的實踐教學體系。按照“點面結合、循序漸進、綜合配套、全面培養、突出創新”的原則,將計算機實踐教學與能力培養貫穿于課程實驗、實訓、課外實踐和畢業設計等4個環節中。同時,加大課程實驗環節的比重,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優化課程實驗體系,使其具有層次性、階段性和系統性。將專業課程實驗劃分為基礎驗證實驗、課內綜合實驗、綜合課程設計和自主創新活動4個層次,全方位培養學生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與信息安全3個方面的工程實踐能力。通過基礎驗證實驗使學生加深對原理及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通過課內綜合實驗使學生實現對某門課程內相關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通過綜合課程設計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自主創新活動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學院在國內計算學科首創大規模綜合課程設計并單獨設課,按照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工程、信息安全專業方向面向技術類和指揮類學生開出15門綜合課程設計。目前,學院的教學實驗室共支撐69門課程的247個實驗項目,其中“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開出的學時數占實驗項目總學時數的73%,來自工程實踐和科研項目的實驗項目數為113項,占實驗項目總數的46%。
學院特別重視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學生申報各級創新實踐項目、參加各類高水平學科競賽。近3年共申報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項目31項(其中國家級25項)。通過不斷建設和完善實踐教學團隊、實踐教學環境和實踐教學管理3個支撐條件使整個實踐教學體系得以有效運轉。
2 實施個性化的實踐育人方法
根據不同課程,不同教學目的,不同教學對象的特點,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在實踐育人的過程中突出個性化,特別是在實踐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實驗組織與考核等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
2.1 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成為教學內容,開設本科研討課程
結合科學研究不斷充實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銀河與天河系列計算機系統、麒麟操作系統、銀河玉衡高性能路由器等成果的科研實踐,詳細介紹相關技術產生的背景、發展歷史和現狀,同時將最新的計算技術及面臨的挑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深切感受創新實踐過程,不僅加深了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創新實踐的愿望。
通過開設新生研討課和專題研討課,為學生提供在合作環境下開展研討型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體驗探究式學習方式。建設以軟件開發過程案例為代表的實踐案例庫。采用“問題—討論一引導一結論一延伸”的研討模式,結合實踐案例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片段,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向其他領域遷移知識的能力。
2.2 引進先進教學工具和先進教學理念。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以先進技術推動教學手段的改革,有效支撐課堂與實踐教學。通過引入iclicker等教學工具,實施教學中即時反饋、組合研討的互動教學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大班教學中難以開展互動研討的難題?;跈C器人和Android平臺不但豐富了嵌入式系統、人工智能和程序設計等課程的實驗教學,而且還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實驗興趣。
從2011年開始,學院聘請了加拿大Mantis Cheng博士來學院給本科生實施全英文實驗課程授課,從而引進了國際上先進的實驗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外文教材和實驗案例。目前聘請外教授課這種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形式已在學院形成常態。
2.3 以提升實踐教學的綜合水平為目標,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采取演示教學、分組比拼、模擬對抗等多種教學手段,豐富實驗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讓學生分組實習,并設置角色輪流扮演機制。例如,在“軟件工程課程設計”的實驗中,按照軟件工程過程分別設置了分析、設計、實現、測試、管理等不同角色并明確了每個角色的任務,每組學生輪流擔任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務,使每位學生能夠在開發過程中體會到軟件開發各階段的要求,充分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加深對軟件開發工程化的理解。在“網絡安全課程設計”中,將學生分為紅方和藍方,以及評估方。紅方和藍方分別自行設計各自的安全策略,評估方根據各種客觀數據進行評比。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學生在類似“玩游戲”的過程中深入體會到了網絡安全的各種技術手段,加深了對課程相關知識的理解。
3 形成團隊化的實踐育人隊伍
學院十分關注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形成了一支全員參與、專職負責的實踐教學隊伍。各施其責,落實到每個實踐環節。
探索形成一套建設高水平實踐育人隊伍的方法。以教學科研為事業舞臺匯聚隊伍,在教學科研實踐中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以銀河精神為共同價值取向凝聚隊伍,并不斷豐富銀河精神的時代內涵;以高水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群為共同的學術平臺提升隊伍,提高團隊的自主創新能力;以鼓勵想做事、獎勵做成事為共同的評價標準激勵隊伍,保持隊伍的生機與活力。近年來,學院建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絡工程2支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了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工程、信息安全以及計算機實踐教學等6支校級教學團隊,團隊成員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方式全員參與實踐育人,并通過計算機實踐教學團隊對教學實驗室進行統籌管理。
從實踐教學隊伍建設的層次看,不僅有專職的實驗環境管理人員,有承擔獨立實驗課程的教師,還有課程中包括實驗環節、以講授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師。不同類型的教師在不同的崗位上承擔差不同的職責,各司其職。同時,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開展相關的培訓,以提高其業務素質。
為發揮團隊對實踐教學的支撐作用,學院以課程為單位形成相應的實踐教學課程研究小組,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組、程序設計課程組、計算機原理課程組等。每組充分發揮組內老、中、青教師的積極性,開展傳、幫、帶,通過集體備課、試講等方式培養新教師,新的實驗課教學方法首先會在課程組內進行推廣,然后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成熟后再推薦給全體教師。此外,學院的督導組對實踐環節進行跟蹤檢查,有效促進了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依托高水平實踐育人隊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依靠集體力量,發揮集體智慧,全員發動,科學分工,精心組織,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整體優化實踐課程體系,以團隊模式建成了若干系列課程和精品課程,為學生基礎知識的構建與深化理解奠定了堅實基礎;依托團隊優勢,合理配置資源,承擔大型科研任務,構建先進的科研實踐體系,對實踐環節進行整體設計,確保實踐效果的整體提升。以聯合導師組的模式指導學生深入開展創新活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撐;發揮團隊學科交叉優勢,建設綜合實踐體系,建成良好的學術生態系統,為學生創新實踐拓展學科空間。
4 建成現代化的實踐育人環境
在學校的支持下,學院不斷加大實驗室建設投入,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學院教學實驗室的設備、環境和條件都得到很大改善?!笆濉逼陂g,學院還拓展了計算機技術與網絡實驗室,新建了信息安全和軟件工程實驗室,新建了高性能計算研究生創新基地。
在實驗室管理方面,學院設置了專門的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對實驗室進行全面管理。實驗中心的設備配置合理,數量充足,儀器設備性能指標穩定、故障率低,實驗條件建設達到國內同類實驗室先進水平,為實踐環節的高質量實施提供了保障。精良的實驗設備、高素質的實驗教學團隊,滿足了全校計算機實驗教學的要求。
實驗中心擁有豐富的網絡實驗教學資源。依托校園網建立了課程實驗教學平臺,所有實驗課程均在該平臺上建立了相應的網絡課程,開設了多個欄目,支持多樣化的交流,匯聚了包括實驗視頻、教學課件、參考資料、疑難解答等在內的豐富的實驗教學資源。“計算機體系結構”等7門國家精品課程都建立了相應的網站并可方便地訪問,其中包含了豐富的、高質量的實驗教學資源。為更好地支持網絡教學,實驗中心不斷加強網絡虛擬實驗項目的建設。例如,針對計算機網絡實驗的“計算機網絡教學輔助系統NetDemo 2.0”,可將主要網絡協議的原理、協議參數以及該組參數控制下協議中復雜對象的交互過程以靈活交互的方式和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動態、直觀地模擬演示,也可與實際網絡進行交互實驗。
實驗中心在校園網中建設有中心網站、實驗室管理系統、網絡教學平臺等信息化系統。實驗中心網站主要面向教師和學生提供與實驗資源相關信息,例如開通了機時預約、設備管理等項目以提升實驗資源利用率。中心的教師還將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典型實驗案例和視頻、設備使用案例和設備說明書等上傳至網站以提升實驗資源的信息化水平。實驗室管理系統由機房管理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兩部分組成,可以有效實施機房上課、集體預約、自由上機等多種模式的管理與多項數據統計。為方便課程實驗的實施,實驗中心還向授課教師和學生提供了MOOC教學平臺服務、網絡存儲文件服務以及多媒體教學網軟件系統,并配套提供了大容量網絡存儲。
實驗中心的資源管理采取開放共享模式,主要保障計算機專業和全校多個信息類專業的實驗教學。2010年以來,實驗中心共支撐69門課程247個實驗項目,服務全校不同學院的37個專業,其中15門實驗課程全部以“課程設計”的形式單獨設課,實驗開出率為100%,新增實驗項目75個,占實驗項目總數的30%,年平均實驗教學人時數達13萬以上。實驗'中心在支撐實驗教學的同時,積極參加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支撐多門課程在實驗室全程授課。另外,實驗中心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有效支持了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實驗中心的綜合效益。
5 實踐教學成效
5.1 創新競賽能為得到顯著提高
學科競賽可以作為檢驗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手段。近年來,學院學生創新競賽成績斐然。2010年以來,學生獲各種校級以上學科競賽獎460余項,其中獲國家級及以上獎220余項。在連續三屆由本科生組隊參加的“Super Computing”學生超算全球競賽中,2次獲得了“Linpack最高性能獎”。學院先后組織學生參加了5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依次有10支代表隊獲得一等獎,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
5.2 學生能夠勝任大型工程項目
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措施,學院充分利用承擔大型工程項目的條件,組織學生參與“銀河”“天河”超級計算機系統的裝機和研制任務。通過實踐,增強學生對科研的直觀感受,提升實踐能力,激發其榮譽感,提高了創新意識。許多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部分本科生還參與了超級計算技術的課題攻關。
5.3 本科畢業設計水平得到提升
在畢業設計的實施過程中,學院充分利用一流的實驗設備和環境,讓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能接觸到巨型計算機、大型軟件、高性能網絡設備、微處理器設計與開發平臺等先進設備,使學生能受到嚴格的工程訓練和科研熏陶,真刀真槍的科研活動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使畢業生有更廣的視野。通過將部分學生留在實習基地做畢業設計,使他們能夠針對實習基地的各類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及相關應用系統開展核心技術的研究與有關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以提高全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能力和先進計算技術與網絡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能力為目標,結合關鍵技術攻關和系統研制切實提升學生的實際研發能力,著力解決實習基地科研、生產和維護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6 特色與思考
6.1 文化特色:傳承了“銀河精神”和“天河文化”
堅持把“銀河精神”“天河文化”有機融入教學科研具體實踐,促使教職員工有效履行歷史使命。廣泛開展教學比賽、技能大賽和創先爭優活動,引導教職員工愛崗敬業,把弘揚“銀河精神”、建設“天河文化”落實到商標準履職盡責上。實踐育人團隊是一個需要奉獻的團隊,“銀河精神”與“天河文化”已成為凝聚團隊的精神法寶。銀河與天河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鮮活的創新實踐史。沒有創新不行,沒有實踐也不行。這一事實使實踐育人團隊深深地感受到實踐的重要性以及從事實踐育人工作,爭當和培養銀河傳人的責任與光榮。
6.2 體系特色:全面創新實踐?!?433”實踐育人體系
2006年,學院申報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踐教學體系研究”獲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支持。這些年來,以計算機優勢學科為基礎,創造性地提出并實踐了計算機專業“4433”實踐教學體系,統籌規劃計算機硬件、軟件與網絡3個方面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多方位、多層次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技能教學模式,為提高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計算機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以該體系為主要內容的《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規范》已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并依托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全國進行推廣,現已被國內多所高校借鑒或采用。2008年,“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與實踐”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12年,“基于系統觀的計算機系統結構綜合實踐體系及平臺建設”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6.3 科研特色:基于科研成果自主研發實踐教學平臺
依托優勢科研,構建以項目實踐為核心的實踐訓練體系,強化系統觀的養成。為提高學生在系統層面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支持知識學習與實踐體驗平行推進和迭代優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按照基于課堂的知識傳授與基于項目的自主學習2條主線平行推進知識學習與實踐體驗。以能力訓練的跟蹤、評價和考核機制為支撐,按照“體驗一分析一設計”3階段反復迭代提升,在實踐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復雜問題求解的思維能力。
以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依托高水平科研,自主研制計算機硬件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天河陽光”、軟件資源共享與協同開發訓練平臺Trustie、網絡綜合實踐教學平臺NetMagic、網絡輔助教學系統NetDemo、信息安全大賽競賽網站IScompetition。在上述平臺、系統和網站的基礎上,依托校園網和自主可控無線教學專網構建了服務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的網絡遠程實踐教學支撐環境,并提供遠程共享服務。該實驗平臺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展示,在全國性教學研討會上做主題交流報告,產生廣泛的影響。
7 結語
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一直是人才培養中的永恒話題,學院雖然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國際領先水平尚有差距。今后將進一步探索實踐能力培養的規律和特點,加強實踐環節設計,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