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農村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農村建設為了誰?這是一個主人的問題,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確,當然是農民,但深層次答案并不簡單。通過十二天的考察學習,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新農村建設群眾的思想工作必須做好,群眾要有積極性,在我們考察的一些村當中,有經濟實力強的,各種基礎建設村里全包,如遼寧的興城四家村、山東壽光的三元朱村,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非常強,建一個村部50多萬元,不用群眾拿一分錢。江西的石城縣大壩新村、益蘭花村,經濟較落后,資源困乏,但新農村建設有聲有色,有特點,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關鍵是思想工作做得好,農民參與積極性高。他們的做法是通過民間理事會解決新農村建設,做得很好。理事會成員由村中德高望重、奉獻意識濃、組織能力強的“五老”、村干部、黨員和致富能人組成。理事會出面與廣大群眾協商化解矛盾,讓群眾做群眾工作,真正讓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因此,我認為新農村建設重要的是教育群眾,因為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要改變群眾無政府狀態,目前我市農民(包括我鄉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有許多偏見,認為新農村建設,國家和政府要給群眾多少好處,一切都由國家和政府掏腰包,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解決這些問題,首要的問題要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等活動,讓農民真正認識到他們即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又是主體,通過建立理事會制度,使村屯很多事通過理事會來解決,堅持走群眾路線,既要尊重群眾意愿,又要有政府的主導作用,讓農民群眾無異議、滿意。
二、抓好新農村建設農民主體問題
農民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這是一個“誰來干”的問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最擔心的是自己會全部成為買單者。過去有不少類似“人民某某人民辦”的口號,新農村建設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為此,新農村建設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廣泛參與這樣一個指導思想。黨委領導就是要解決各級干部的思想問題,思想和思路必須統一。政府主導,就是抓各項工作的落實、著實、抓投入。農民主體就是農民自己的事自己辦,不能指望政府包辦一切。社會參與就是解決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錢的出錢。當然,發展生產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計讓農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須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錢,個別人滿意,而多數人不滿意,雖然政府在主導上有“雞”隨“米”走的情況,但“米”必須是引導性的,投米是讓農民主體作用發揮得更好,調動農民積極性,使新農村建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決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辦。
三、抓好新農村建設主導問題
政府的主導作用如何發揮?這是一個“怎么干”的問題。新農村建設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動新農村建設,政府責無旁貸,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主導作用的前提,必須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首要的問題規劃必須先行,根據各村屯情況的不同,經濟發展不同,做出既適合于本村,又體現出本屯特點的規劃,讓村民理解和把握規劃的科學性和超前性,不失時機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級政策。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要盡可能讓群眾早日享受到陽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決一件就先解決一件,享受改革帶來的好外,同時又不脫離實際,不改變群眾好的傳統生活習慣。
我們雖然沒有像“四家村、三元朱村”那樣的經濟基礎,所有的事由村里全部包辦,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按江西大壩新村和益蘭花村那樣完全用農民腰包里的錢辦自己的事,我們要多掌握國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國家的政策,多渠道、多方面爭取資金、物質和社會幫助,調動農民積極性,讓農民積極行動起來。
中央在新農村建設中雖然有大量資金投入,但我們的國情地域廣闊、農民人口眾多,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平均到每個人頭就不多了,積極引導農民參與,要切實把發展自還給農民,堅持既盡力又量力而行,引導、幫助和支持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用自己的雙手積極、穩妥、扎實地建設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政策變為農民群眾的福祉,切實把事情辦好,讓農民舒展疑慮的眉頭,不讓百姓吃虧。
結合實際,努力開創我村新農村
建設新局面
有幸隨市委、市政府組織的新農村建設考察團對江西、山東、河北、遼寧等四省進行了為期11天的考察,通過聽取經驗介紹,實地參觀,走訪農戶和座談討論,提高了認識,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工作信心,學到了寶貴經驗。同時,也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所考察村屯,既有比較富裕的村,也有經濟比較落后的村,但他們的新農村建設干得有聲有色。
回來后,我們村黨支部就考察情況進行了討論,一致認為,新農村建設必須克服“等、靠、要”依賴思想,必須更新觀念、主動迎上。做為橫道河子文華村雙河社作為市里的新農村建設示范社,我們準備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繁榮農村經濟,解決農民“錢袋子”。充分利用好現有耕地,進行科學種植,增加單產,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畜牧業,利用現有的資源發展養牛、羊、豬等;搞毛皮動物養殖:狐貍、貉、獺兔、貂等;鼓勵支持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創業,增加收入;利用現有的玉米皮資源搞藝術品加工(拖鞋、地毯、壁掛、兜、筐、各種墊件等),還能出口創匯,增加收入。要走一條在建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搞建設的新路子。
整齊的連排別墅、籃球場、音樂廣場、健身設施、假山亭臺……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建設村的生活條件著實令人羨慕,這里的優美環境、文體設施絲毫不比城里小區差。我們和正在散步的張大爺拉起了家常,他的兩個兒子均已成家,各有三百多平方米的別墅一套,“8個人600多平方!”張大爺不無自豪地說。也就是說,三、四口人的家庭,普遍可以住上三層高的連排別墅。在武進,這樣現代化的新農村隨處可見。目前全區14個鎮都通過了全國環境優美鎮的考核驗收,年內有321個村達到武進區“整治村莊環境、共建美好家園”專項行動整治建設標準,全區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優化,農村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早在1996年,武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開始了率先邁進農村現代化的實踐探索。近年來,武進一手抓城市化推進,一手抓新農村建設,以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為目標,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建立和完善了共建新農村機制,探索出以統籌協調為主要特征的科學發展“武進版本”,成為全國城鄉一體化先行區。
規劃引領,典型示范,實現“點亮面美”
武進堅持規劃優先的理念,在前幾年制定的新農村建設五年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制訂了《2008-2010年新農村建設三年行動綱要》,在經濟發展、生活富裕、保障健全、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六個方面制訂了全新的指標體系。還先后編制了《武進發展戰略規劃》等一大批重大規劃和鎮村規劃,尤其在4600多個自然村的基礎上,規劃確定了364個集中居住點,并與區鎮規劃、產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相銜接,形成了區、鎮、村“三位一體”的城鄉規劃體系。目前,已有190個村莊規劃通過區級論證,累計有387個村完成規劃編制工作,2008年實現了規劃全覆蓋。
武進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金剛介紹,武進以典型示范為先導,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實現了“點亮面美”,各示范村結合自身實際,創出和彰顯了各自特色。
武進區圍繞經濟發展型、村莊優美型、特色文化型、自然生態型等功能定位,梳理各類示范村的個性特色,確定了新建、拓展、完善、整治等多種建設類型,選擇橫山橋等5個鎮為新農村建設示范鎮、橫山橋鎮五一村等10個村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通過兩年快速推進,10村形成了各自特色。如長虹、楊莊兩村,依托重大項目建設進行整體拆遷、集中建設、統一安置,中心村建設快速推進;以東橋村為代表的整治型村莊,按照“不砍樹、不填塘、不平坡、不破壞歷史風貌”的要求,完善配套實施,展現了水清岸綠、整潔美觀的現代農村風貌;拓展型的五一村,在發展規模經濟、全力提升鄉風文明、全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領先一步,綜合實力名列“全國百強村”前茅;完善型村莊凸顯村莊特色,如殷村村保護開發惲氏庭院,把古典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還吸引了常州藝校、城建學校等大專院校落戶,打造成全國文化特色村。牟家村積極發展休閑旅游,挖掘生態旅游潛力,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橫林、洛陽等示范鎮按照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鎮域環境優美的要求,合理布局商業、居住等功能小區,增強城鎮集聚功能,引導農民向鎮區集中。橫林鎮建設農民安置區面積超27萬平方米, 2010年中心鎮區居住人口達6萬人,中心鎮區擴展到12平方公里。10個示范村共投入近6億元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集中居住率平均為36%,其中牟家村等5個村超過50%,農民人居條件大為改善。
優化環境,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數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雪堰鎮雅浦村再現了山清水秀的美景,吸引了許多游客。雅浦村不搞大拆大建,利用原有空棄地、河岸、道路沿線進行環境整治和道路村莊綠化,全村綠化面積達88798平方米,村莊綠化覆蓋率達48%。村民喝上了安全潔凈的長江水,用上清潔衛生的廁所。健身廣場、籃球場、電子閱覽室、便民超市等公共設施現代時尚,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武進為使全區農村呈現清新、秀美的美好景象,深入開展“整治村莊環境、共建美好家園”專項行動,啟動“128”(“十路”、“兩高”、“八河”)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強勢推進生態創建、村莊整治、農村綠化。常州市下達每年50個村莊整治目標任務,武進區自加壓力,自覺要求2008年所有行政村全面實現“三清一綠” (清垃圾、清糞污、清河塘、村莊綠化),每年有100個村、三年有300個村達到“五化三有”(即道路硬化、衛生潔化、河塘凈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有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有公共服務中心、有鄉村文化)目標。
武進集中財力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推進村莊整治改造上,每年安排專項資金3300萬元,對達到區“五化三有”建設標準的村實行以獎代補,對村莊建設規劃設計費、成片綠化、道路硬化等項目都制訂了詳細的補貼政策。對農業、水利、林果等涉農專項資金實行整合利用,各鎮(開發區、街道)也相應出臺了一系列相關配套補貼政策。
武進區農林局副局長諸東海介紹,近年來,武進圍繞“治理、限制、利用、調整、建設、減少”六個關鍵詞,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恢復了農村自然生態功能。同時發展花木、林果、蔬菜等優勢產業,今年夏季花木交易額達到40億元,林果業每畝收益平均達到5000元,好的有一萬元。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武進區逐步健全保障機制,提高群眾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目前,全區農村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累計已有21.97萬人享有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鼓勵農民通過參股、入股等方式參與農村集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經營,已建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892個,入社股東20.05萬人,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3家,帶動農戶3.6萬戶,土地股份合作社6家,入股農戶1067戶,當年可增收5000多萬元。
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村莊綠化美化、村組道路硬化等工作成效有目共睹。2008年以來新增村莊綠化面積近3萬畝,已有181個村新建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256個村新建了健身廣場310個,331個村新筑村組道路1859公里計583萬平方米,已布設公交線路61條,所有行政村均實現了公交通達。
村企結對,以工促農,形成共建合力
武進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從去年開始開展“千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按照以工促農、政策扶持、尊重意愿、注重實效的原則,引導企業在謀劃發展思路、發展農村經濟、興辦社會事業等方面與村結對共建。目前,武進全區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總數已超7萬,注冊資本超過5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122家。去年全區工業產銷分別為2538億元和2470億元。這為武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創造了較好的物質基礎和條件。
金剛主任欣喜地說,盡管不少企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但這項活動仍然得到了企業家熱烈響應。目前已有1688家企業與288個村結對共建,參與村莊整治、基礎設施、物業發展等項目1058個,企業協議資助資金達2.59億元,其中,資助資金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3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9家,最多的3000萬元(僑裕集團)。企業直接投資參與村莊環境整治,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拓寬了村級經濟發展路子,農民得到了更多實惠,企業贏得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武進企業家富而思進、富而思源,心中裝載回報桑梓的責任。這項活動順應了企業家回報家鄉的意愿,激發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熱情。開展“千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對推動村企之間從簡單的資金援助走向資金資助、項目投資、公益建設等全方位多形式合作,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如中國百興集團投資5000萬元與長虹村合作共建紡織城,建造標準廠房,推動了長虹村經濟發展,該村可完成工業產值16億元,村級年收入達2500多萬元。在開展“五化三有”專項行動中,321個達標村中,有80%是村企結對共建的成果。如江蘇武進建筑安裝總公司向湟里鎮崗角村資助200萬元實施“五化三有”工程,使昔日的經濟薄弱村成為全區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村企結對共建,創新了新時期“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機制,當前,活動已初步形成了“四項機制”:即項目化的建設機制,企業與村鎮攜手排項目、排進度、排資金,以項目定目標、定任務、定責任,通過項目一步步推向前進;高效化的投入機制,政府、企業、群眾共同監督新農村建設的投資方向,共同評價投入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群眾的滿意度;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企業介入結對村發展資源整合和市場化經營之中,帶動了新農村建設組織方式、運作模式的創新;社會化參與的合力機制,企業家們率先走在建設新農村前列,他們創新創業又不忘回報家鄉的感人事跡得到傳揚,并匯聚起共同建設新農村、建設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人物:
甘謝黨——農民(種植大戶)
艾教育——甘妻
董經營——縣招商辦主任
邁克爾——臺商
索菲亞——邁克爾妻
場景:甘家
董經營上場。
董經營:革命老區要發展,引進外資是關鍵。為了繼續保持咱們縣的領先優勢,我這個招商辦主任到處去化緣!這不,兩個老外剛到市里,就讓我給招來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到了我們這,甭管你是路過還是旅游,只要你停一停站一站,走一走,轉一轉,看到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好的政策,想不投資都難!老甘,老甘!
甘謝黨上場。
甘謝黨:黨的富民政策就是好,生活水平年年有提高,以前都說老區窮,現如今我們成了寶。從前嫁出去的閨女都不回門,現在一個勁兒的往娘家跑。以前親戚都不來往,現在又興起了尋親的熱潮!這不,就這月光我們家就來了五撥認親的,兩撥是東北的,一撥是西北的,還有北京和上海的。上星期來的那個說是我二大爺的小舅子的三姐夫的外甥,昨天那個更有意思,進門就喊爹,害得我讓我老伴審問了半天,好家伙,生活作風差點出問題!
董經營上前拍門。艾教育系著圍裙上場。
艾教育:(輕輕一推甘謝黨)有人敲門。
甘謝黨:(搖頭苦笑)肯定又是上門認親的。
艾教育:(疑惑)不是那個找爹的又來了吧?
甘謝黨:(擺手)那我就告訴他爹不在!
董經營:(敲門)有人嗎。
甘謝黨:誰呀,爹不在!
董經營:爹不在?開門,我不找爹,我找你!
甘謝黨:找我也沒用,爹不在!
董經營:(不耐煩的)老甘,開門!
艾教育:聽這聲音挺熟,不是昨天那小子,哎呀,是董主任,快開門!
甘謝黨開門。董經營走進。
甘謝黨:(上前一把握住董的手)董主任來了!
董經營:(握手)我說老甘吶,你搞什么吶,開個門這么費勁?還得認爹?
艾教育:不是,董主任,這不是尋親的太多嘛,都弄串了,快請坐?。〝[手勢讓座)
董經營坐下。
艾教育:(端上茶水)董主任今天怎么有空過來了,有事???
董經營:(點頭)嗯,有事。
甘謝黨:啥事兒呀?
董經營:(笑)好事!
艾教育:能有啥好事?不是又介紹人上門認親的吧?
董經營:(一拍大腿)你咋知道的呢?就是就是!
甘謝黨:(苦笑)哎呀,董主任吶,你就饒了我吧!
董經營:(端起茶杯)怎么的了這是?
甘謝黨:唉,這一段時間來尋親的特別多,我都納了悶兒,哪來的這些親戚?
董經營:黨的政策好哇,這些年咱們縣的經濟發展是突飛猛進吶,以前的茅草房現在都變成了小洋樓,以前吃了上頓沒了下頓,現在雞鴨魚肉生猛海鮮可勁造,咱們縣也出名了,不但在全市,全省,就是在全國也是數得著的。不是有這么句話嗎,人怕出名豬怕壯,沒有親戚也要攀上。嘿嘿,尤其是你,誰讓你是咱們縣的種植大戶,還是鄉土親友會的會長呢!不找你找誰?
................................
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令人堪憂。一些地方只重視經濟建設,輕視文化建設,農村文化建設問題沒有提上重要議事日程,財政投入少而不落實,公共文化設施總量偏少,原有的公益文化資產流失,陣地萎縮,隊伍不穩,有的地方文化工作嚴重下滑。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所在,黨的十七大報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著力抓好文化建設。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動先進文化占領農村群眾思想主陣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農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必將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農民的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些群眾中也出現了公德缺失、是非觀念模糊、價值觀變異等不容忽視的問題。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沒有農民文化素質的提升,就不可能取得新農村建設的成功。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提高農民素質的有效之舉,文化建設必須全過程地滲透在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中。只有文化建設抓好了,新農村建設才有后勁和活力;只有文化建設抓好了,農民的綜合素質逐步提高了,鄉風文明、社會穩定和諧的目標才能實現。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既是當前農村實現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原有的文化資源本來就嚴重不足,特別在鄉鎮以下的農村基層文化基礎設施、文化活動、文化教育更為貧乏,需要填補這方面的短缺;很多傳統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解體或走向消亡,適應新時期的文化還沒有發展起來,農村更急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因此,從社會轉型的角度看,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順應歷史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農村文化建設要著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更新文化發展理念,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組織領導。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摒棄狹隘的文化觀念,強化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的意識,深刻認識文化事業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委、政府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協調機制,明確要求各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著力構建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新格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宣傳文化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切實抓好對農村文化工作的宏觀指導、綜合協調及具體運作。群團組織要充分利用自身網絡廣泛健全的優勢,積極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特別是重點文化工程的專項監督檢查,以此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全面建設。
(二)抓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打造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格局。一方面,要抓好文化事業的發展,在政府投資的基礎上,抓好公益性文化陣地、載體建設。另一方面,還要將文化作為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要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將“大眾文化”、“通俗文化”與“時尚文化”相結合,將歷史文化、革命文化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大棗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格局。比如圍繞鄉土特色,著力挖掘并不斷創新傳統文化,在農村傳統慶祝方式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農民文化活動。在比如廣泛開展農民歌手大賽、現代舞蹈大賽、農民秀選拔賽、現代文明禮儀大賽及以緬懷革命英烈,弘揚革命傳統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成立了農民表演隊,農民籃球、乒乓球隊等等。
(三)動員各種社會力量支持農村文化建設。農村文化建設光靠農村自身的發展和政府的支持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來。要繼續積極探索“三下鄉”活動的長效機制,對重要項目和產品采取財政補貼,以政府采購的方式,直接送到農村。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捐助農村文化事業。重點捐助文化站、圖書室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公益性文化實體和文化活動。鼓勵社會力量通過依法成立的非營利公益性組織或國家機關向農村文化事業的捐贈,納入公益性捐贈范圍,按稅法的有關規定稅前扣除。積極組織開展農村文化服務活動,在“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計劃”中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的內容,鼓勵應屆大學畢業生深入廣大農村從事文化信息傳播、活動組織、人員培訓等活動。
(四)豐富活動載體,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群眾性文化活動對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要把豐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傳統文化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傳統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鮮明的農村文化,培育內容積極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風格清新質樸、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農村群眾文化。另外,還要著眼于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品質,把和諧村組、和諧家庭、和諧支部等和諧創建活動,同“十大杰出農民”、“十大杰出婦女”、“十大致富標兵”、“十大農民歌手”等評選活動及平安村組建設,廉潔文化建設等相結合,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吸引群眾參與,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引導農民群眾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家庭和社會,正確對待矛盾、困難、挫折和榮辱,塑造自強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步伐。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土地;利用;問題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號:10.14025/ki.jlny.2016.02.020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這與我國的各項產業的進步分不開,同時也是城鄉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體現。因此,要求城市建設發展的同時,農村建設和發展也需要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而從農村的發展程度和發展趨勢來看,土地利用的是否合理、是否科學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焦點。此文以吉林省的新農村建設為例,對土地利用問題進行剖析。
1新農村建設中土地利用的問題
1.1政策引用方面的失誤
吉林省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在農產品、糧食的生產方面擔當著重要角色,然而吉林省的一些農村土地并沒有做到以人為本、科學協調、統籌規劃的發展理念,使得農村土地的利用出現了浪費現象。僅僅追求GDP增長,對于土地本身的利用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
1.2土地投入減少
部分農民因過度使用化肥使得土地養分降低,為追求高產重度利用而輕于養護,導致土壤的質量逐年下降,耕地中的氮、磷、鉀等元素含量非常不平衡。
1.3耕地非農化嚴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農村興建各類產業。雖然國家會征用耕地占用稅,但是并不指對非農化產業對農用耕地起到相應的利益負擔,進而造成了不少耕地轉型成非農產業,再加上農村干部不具備長遠的思維,造成農村耕地減少。
1.4土地利用的違法現象
在部分農村出現未批先用,少批多用及農村宅基地擴建等現象,雖然國家各部門共同配合,齊心整治,但是效果并不明顯,而且諸多用地是在出現問題后進行補辦手續來逃避問題的,這也反映出土地管理部門中存在一些工作疏漏問題。
2針對農村土地利用問題的對策
2.1加強耕地的保護工作
一方面要求在農村耕地方面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從而確保耕地總量不會減少,耕地質量不下降,進而保護農民對于土地的經營權和承包權。對于耕地的水利設施進行改造,由大改小,保證田地的水供應同時提高耕地的防災減災能力。實施科學積極的農業標準,使得在節約土地、節約水源、節約肥料、節約藥物、節約種子方面做到最優,實現節約型農業;對于化肥的使用能夠做到科學合理,一方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對于土壤的養分進行科學調動;另一方面從生物學角度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從節約土地資源的角度對農村的建設進行規劃和管理,從節約、經濟的角度為農戶提供科學合理的住宅設計圖樣,引導農民合理建設家園。另外,從現有住房的基礎上進行設施和房屋的改造,從而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保證農村建設的需要及農民生活提高的需求。對于農村產業用地盡量設在荒地、山坡地帶,盡量減少此類用地對于耕地的占用。
2.2推動土地制度改革在農村的進度
農村土地市場化是通過市場作用達成土地資源合理配置的手段,推動土地制度改革能夠使農村閑置土地及其他類型土地更好的得到利用,結合土地承包制度及土地承包永久化以推動土地使用權的自由轉移買賣,對于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土地問題能夠起到積極的效應。同時也能夠穩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的各個方面,對于吉林省的發展現狀而言,這樣的方式對于諸多出外務工而家中閑置的土地來講就有了更多提供他人利用和改變的機會,進而對于推動新農村建設帶來利好效果。
2.3加強農村土地整理
新農村建設的土地利用需要對農村土地進行規劃和整理,對于一些零星的散地、道路、田地、溝塘等進行重新整理和布局,以使得農村的整體布局和規劃更加分明,農村的土地利用率也就更高,吉林省農村大多在冬季有大量的閑置未用土地,也存在多種土地浪費的現象,再如鐵路柵欄圈掉原為耕種土地的現象,從這個層面能夠發現,土地整理問題勢在必行,而且也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從而有效解決新農村建設的土地利用問題。
2.4建立農用地質量評估體系
新農村建設的土地利用存在多重問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沒有一個合理科學的土地質量評估體系,農用地質量評估體系不單純的只是土地的養分及礦物質含量評估,同時也包括土地的使用質量,利用一套科學合理的農用地質量評估方案制約農村用地的弊病和缺陷,從而實現農村用地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的可用性和科學性,為完善我國經濟發展提前做好規范化準備。同時結合質量評估體系對于農用地的各類補償和處罰也有了明確的章程,才能真正的落實政策,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戰略布局。
2.5優化農用地結構,提高農業土地綜合效益
在完善土地劃分和布局的情況下,結合農村農業發展的不同情況對地塊地勢能夠有效利用,結合土地投入的大小順序對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從專業化的角度和方向帶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優。
3結語
結合吉林省部分農村的土地利用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我們能夠發現,農村的土地利用情況仍存在各類問題,這也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通過不斷的調查和總結對于農村土地的利用情況作出實際的考量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結合以上建議和對策,希望對我國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得新農村建設在土地利用方面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以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整體進程。
參考文獻
[1]張玉華,劉東生.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韓國新村運動的啟示[A];循環農業與新農村建設———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選好配強社區班子:市公安局選派干部XX任第一書記,書記XX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在組織部門的關心下,配備一名大學生XX任書記助理,兩委干部年富力強,村級組織制度健全,支部及13個黨小組活動開展井然有序。
2、成立各類理事會:在新村建設、村莊整治、村村通水泥路建設中,成立理事會,改變過去“干部干、群眾看”的被動局面,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
3、成立廉勤委:在鎮紀委和監察室的指導下,對社區的資源資產、財務、人事任免等六大方面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村兩委工作按照既定方向和思路有序開展。
二、抓新村建設,促進環境優化:
2、村莊整治:三站老街投入200多萬元,對道路、排水、綠化、路燈、立面等進行全面改造,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三、抓基地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1、選準產業:建設新農村,不僅是住上好房子,還要裝滿錢袋子,生產發展是首要任務。社區兩委帶領群眾代表外出參觀、學習、考察,選準一條適合本村經濟發展的好路子——選擇投入較少、技術簡單的節水型農業,發展規?;?、集約化大蔥種植,堅持壯大“一村一品”,形成特色和規模效應,從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2、建立基地:以招商引資方式將肥西大蔥協會請進來,結合江淮分水嶺示范區建設,建立以種植大蔥為主的蔬菜示范基地,該基地并被確定為市婦女培訓基地和市農委蔬菜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
3、促進增收:基地建設一年來,在高劉發展會員260多戶,種植大蔥2000多畝,帶動本社區240多位農戶種植大蔥,計劃三年內在我鎮發展到萬畝以上。07年每畝產值1.5萬元,今年市場預測1.5元/斤,畝產值一萬元以上。
通過基地建設,調整了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解決勞動力就業,也為新橋機場順利通航提供良好的大氣環境,緩解了禁燒的壓力。
四、抓社區建設,促進為民服務
1、硬件設施:新的社區辦公樓21間,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設有辦公室、會議室、科技培訓中心、計劃生育服務室、全程服務中心、農民科技書屋、檔案室等。
科技創新在支撐新農村建設中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科技創新支撐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實施哪些路徑戰略?科技創新支撐新農村建設的對策有哪些?筆者結合寧遠縣的實際情況進行探討。
一、科技創新在支撐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科技創新是科研和技術創新的統稱,是人類社會具有高尚內涵的基本活動之一。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經濟繁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植根于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是實現“兩個轉變”的必然選擇,是獲得高質量增長的唯一途徑,也是發展新產業的有效途徑。三年來,寧遠縣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證明,科技創新在支撐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科技創新支撐,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幅增強。
經濟的發展要依靠科技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十一五”期間,寧遠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建設小康寧遠為目標,全面實施了“科教興縣,建設創新型寧遠”戰略,農村經濟社會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由于把“科技興農”放在優先位置,依靠科技進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科技對農業貢獻率達50%以上,農業先進實用技術覆蓋率達98%以上,良種普及率達96%以上。水利基礎設施得到了加強,森林覆蓋率達到59%。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農產品檢測體系和動物防疫體系初步建立,農業環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監控和治理,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由此可見,科技創新支撐,促進了農村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幅增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2.科技創新支撐,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強大的生產動力。
實踐證明,科技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科技立足經濟不斷創新,經濟依靠科技快速發展。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必須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利用科技創新積極發展現代科技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最近五年,寧遠縣通過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科學研究,大量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得到了廣泛利用,企業效益明顯,農民收入大大增加,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強大的生產動力。
二、科技創新支撐新農村建設的路徑
新農村建設的科技創新支撐,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眼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面臨的突出問題,著力突破制約新農村建設中關鍵和共性技術瓶頸,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
首先,要增加對農村科技的投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扶持。
目前,科技投入存在一些傾向,國家科技經費大多數投向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省級科技經費大多數投向高新科技項目,市級科技經費大多數投向市級單位工業、社會發展項目,國家、省市對農業科技經費投入不多,縣級科技經費嚴重不足,除給予工業和社會發展項目的少量投入外,真正投入到農村農業生產項目上的科技經費就微乎其微了。然而,農業生產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投入,只有增加科技經費預算,才能為農業科技項目提供資金扶持,更好地發展農業生產,為建設新農村服務。
其次,要大力開展科技引進推廣,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示范作用。
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必須大力引進、推廣新產品、新技術,讓新產品、新技術等科技成果惠及廣大農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大力引進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強化農技、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通過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重點培育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鄉(鎮)、科技龍頭企業,建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發揮示范作用。然后,以點帶面,總結經驗,穩步推進,全面推廣。只有加快科技引進推廣,才能更好地為農村種、養、加產業提供示范,從而帶動農村農業產業化更快更好地健康發展,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再次,要積極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證。
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必須以人為本,以人才為保證。各級政府要投入一定的經費,由科技、農業、農機、畜牧、水利、林業、勞動、職業技校等有關部門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充分利用現有技工學校、職業學校、農業廣播學校、農業推廣中心、農村網上遠程教育等渠道,采取專業技術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的辦法,著力培養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支持服務新農村建設。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文化素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證。
三、科技創新支撐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為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在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有效運用科技創新支撐新農村建設的路徑戰略和服務模式,筆者提以下四條建議。
第一、增加對農村科技經費的投入,為種養業提供引導資金。
投入科技就是投入經濟,把科技投入作為一種生產性投入,千方百計加大增量,逐步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經常性增長機制??h政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規定,將科技三項經費、科技事業費、科普經費等納入財政預算,并依法增加財政對科技的投入,確保規范使用。
第二、加大科技興農力度,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本任務是發展農村生產力,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建好科技示范基地??萍加嘘P部門都要建好一個科技示范基地。農業、農機、林業、畜牧、開發辦、烤煙辦等部門都要高標準辦好一個科技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加強引導,進行推廣。二是培育好科技示范戶。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培育一大批科技示范戶、養殖示范小區和家庭農場。三是抓好優質種苗工程。根據寧遠縣的實際情況,重點抓好千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千畝兩系雜交糯高梁制種基地、優質苗木基地、種豬場、種兔場、縣魚苗苗種場及牛羊品改站等優質種苗基地建設,搞好地方優良畜禽品種的選育、保護和利用工作。四是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和高新技術。因地制宜,引進名優特新品種,進行推廣示范。加快優質高產、節能增效、生態安全等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組裝、配套、示范和應用,突出抓好節水農業、平衡施肥、無公害生態農業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第三、開展科技培訓和科普宣傳,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
“十二五”期間,新農村建設的具體目標之一“農村青壯年接受科技培訓率達到70%以上”。要求到2015年,每個農村勞動力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正規的實用技術或職業技能培訓,每個中青年農民都能熟練掌握1至2門農業實用新技術或轉移就業技能。因此,大力組織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培養懂科學、用科學、會管理、善經營的產業型農民和務工型農民。同時,在農村要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要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