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8: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影像發展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治學精神:刻苦鉆研、善于總結
劉玉清的為人、做事、治學,一貫以“認真”著稱。無論是在校的求學階段,還是在漫長的工作生涯中,他總是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并注重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和不斷總結,發現問題后再查閱文獻以提高認識。這種學習、實踐、查證、總結的循環治學方法貫穿于劉玉清的一生,形成了他獨特而又嚴謹的治學精神。
讀片是放射科醫生的基本工作,劉玉清強調:每一次的讀片分析,都要認真、細致,稍有疑問就要追根究底,力求診斷意見清楚、全面,決不能有半點粗心和怠慢。因為這關系到對患者的全面診斷,還將影響對治療和預后的判斷。他認為,要做出正確、全面的影像診斷,不能僅局限于影像學征象的分析,還要客觀地探討其內在生理、病理學基礎,并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盡量作出全面的診斷分析。因此,放射科醫生除了掌握放射學的知識、技能外,還應不斷學習、了解有關的臨床及基礎醫學知識,必要時可直接檢查病人。劉玉清經常告誡自己和同事:“放射科醫生不是‘讀片員’,也不是‘操作員’,而是醫生!”他還總是引用一位國外學者所說的話:放射科醫生不僅是患者的醫生,也是醫生的“醫生”。
劉玉清在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經驗摸索中,注重分析實踐材料和經驗,并加以總結提高,這對豐富和發展其專業學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1957年至今,劉玉清、評論及學術演講等280余篇,主編專著8部,參編17部,作為負責人和主要參加者獲衛生科技進步成果獎8項(國家級2項,部級5項,醫科院級1項)。這些成就的取得,與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鉆研精神,以及勤于總結、善于總結的學術研究個性是分不開的。
醫德風范:愛崗敬業、真誠相待
劉玉清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認真負責,持之以恒。他長期擔任過放射科主任職務,在他的帶動下,科室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他本人也數次榮獲先進工作者稱號。1959年,他出席了北京群英會;1978年,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獎;1985年,出席北京市勞模大會……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劉玉清認真仔細地完成讀片和診療等基本任務,他始終保持對患者的熱情與真誠,態度和藹可親。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求診、求教者絡繹不絕,劉玉清對他們均一視同仁,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地真誠相待。當患者以各種“方式”要感謝他時,都被他婉言謝絕。他經常說,醫生的天職就是為患者服務。
劉玉清還非常重視人才培養,為指導青年醫師、研究生和進修醫師等竭盡心力,言傳身教,從實踐中培養、鍛煉了青年醫師們的各種臨床能力,也促進了學科的人才建設。他對教學工作嚴格要求,特別重視對影像學發展新趨向的把握,親自審核研究生和青年醫師們研究課題的各項進展。對于課題實踐的各個步驟,任何一個微小細節、錯誤,他都不會放過。劉玉清同時也以自己嚴謹的治學精神感染著青年一代,這包含著他培養青年醫師的良苦用心。1986年,劉玉清被評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學科建樹:開拓進取、不斷求新
20世紀50年代中期,劉玉清倡導與病理科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X線與手術切除肺、食管標本的“X線-病理對照”研究,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對照記錄,定期進行分析總結,該合作一直堅持至今。這對深化多種胸肺、食管疾患病理基礎的認識和提高X線診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教研資料,推進了科室學術建設,填補了當時國內此項空白。
20世紀60年代,為提高心臟X線診斷水平,劉玉清一方面將“X線-病理對照”轉變為“X線-手術對照”;另一方面,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意識到,對于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臨床、心電圖和X線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他逐步創建了以X線為基礎的“X線-臨床-心電圖”三結合的心臟X線診斷方法。這使放射科醫師能夠發現一些臨床醫師沒有注意到的診斷問題,糾正了某些不當的臨床印象,明顯提高了臨床診斷水平。這些以X線為主的全面分析方法,為創建心血管放射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后來放射科開展介入治療工作做好了鋪墊。
20世紀70年代,隨著CT的問世,劉玉清敏銳地注意到,這是放射學向影像學發展的新動向。1974年前后,他在國內首先提出了“醫學影像學”的學科新概念。1977年,他發表文章較全面地向國內評價了CT及其臨床應用的概況。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國際上,影像診斷學和介入放射學相結合,共同形成了診治兼備的現代醫學影像學。劉玉清于1985年率先向國內介紹了這一新概念,并在國內首次提出“介入診療已成為同內科、外科治療并列的三大診療技術之一”。同時,“介入診療技術及相關器械、器具的應用研究”被列為國家“九五”醫學攻關項目,并與防治重大疾病以及我國相關器械、器具現狀相結合,制定了15個攻關專題。劉玉清作為專家組組長,主持了專題的評審、中期評估和項目的總結、驗收工作。這一工作對推動和提高我國介入診療技術及相關器械、器具研制具有重要意義。
20世紀90年代,隨著影像學新技術的發展和傳統X線診斷及其各種造影檢查的成熟,逐步形成了具有多種成像技術的影像診斷學。與此同時,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展也促使我國的現代醫學影像學演進成為診治兼備的學科體系。劉玉清自90年代初即倡導、推動這一新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并多次撰文或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演講,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介入放射學的發展。劉玉清當時提出,應加強影像科室介入專業人員的培訓以及主要介入治療技術的規范化問題。他強調,介入放射學應為醫學影像科的組成部分,實現與影像診斷優勢互補,這將更有利于其發展。他還提倡開展影像學綜合診斷優選應用研究,即“各種技術綜合分析,優選應用”。針對心血管疾病,他提出“三主軸”(超聲、CT、磁共振)和“兩翼”(X線平片及相應造影和核醫學)的主要診斷進程,并應以患者診治的“實際需要”為原則。臨床和影像學醫師應綜合分析研究多種影像技術(新技術和普通X線檢查)的診斷性能(優勢及不足),從中優選出合理的檢查技術,向患者提供優質的影像診斷服務,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診治效益。1996年,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組織開展大型診療設備臨床應用規范化研究,由劉玉清負責醫學影像組,他將他的這一思路落實其中,促進了影像學及相關專業的發展。
本世紀初,劉玉清組織放射學(含介入)、超聲、核醫學有代表性的專家,主持召開了“醫學影像學前沿學術討論會”,著重探討了新世紀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和我國的戰略對策,并于2001年出版了專著《醫學影像學展望及發展戰略》,受到行業內人士的普遍重視。劉玉清提出,現代醫學影像學科作為一個科室必須診治兼備,由影像診斷(含CT和MRI)、超聲、核醫學和介入治療(含超聲、核素治療)等分支學科組成。同時對專業人員的培養又應劃分為神經、心胸、腹部和骨關節影像學等亞專業,各有分工,協調發展,以適應臨床學科如大內科及其呼吸、心臟、消化等分支學科的對等發展。因此,醫學影像住院醫師必須進行診、治兼顧的全面培訓,高年醫師則應有所側重、各有專長。他積極呼吁、推動組建“大影像”概念的新世紀現代醫學影像學科,進而探討向“宏觀(即生態環境、心理等)和“微觀”(即分子、基因水平等)方向發展的新趨勢。
綢繆為國:學科統籌、協調發展
1981年至1983年,劉玉清歷任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長、所長;1987年至1992年,任該院、所三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1984年至1993年,任兩屆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放射學會主任委員;1993年,被授予“中國醫科院、協和醫大名醫”稱號;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玉清院士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勤耕不輟,多年來對心胸放射-影像學醫、研、教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還為我國的醫學影像學學科結構建設嘔心瀝血。
關于如何組建我國現代醫學影像學學科,劉玉清認為,根據我國國情并借鑒國外經驗,可采取“兩步走”的策略:一是先組建“獨聯體式”的醫學影像學部,開展聯合性學術活動;二是逐步組建統一的醫學影像學學科。
在看到我國臨床應用研究與國外相比并無明顯差距,但是醫學基礎和實驗研究領域卻與國外水平相差甚遠的狀況后,劉玉清大力呼吁各個醫療單位和醫學院校、科研機構等積極創建、開展基礎和實驗研究基地,積極推進相應研究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各地區、各單位的專業、學術水平發展頗不平衡,設備條件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劉玉清極力提倡:向廣大城鄉基層居民提供有效且優質的影像學服務。盡管影像學新技術的應用率不斷提高,但普通X線檢查仍是影像診斷的基礎,在某些方面如胃腸道、骨骼和胸肺疾病的檢查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多年來,X線設備在我國鄉鎮單位已基本普及,因此,若能堅持提高與普及并重,針對影像學不同亞專業開展多中心的“影像學綜合診斷優選應用研究”,制定出適當的“規范”,減少不必要的、高昂的、重復的檢查,必將提高診斷效果和效率,直接造福于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鄉鎮居民。
國際交流:互動雙贏、學術“外交”
1978年至1984年,劉玉清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咨詢委員;1984年,受聘為美國哈佛大學放射學客座教授;1991年,當選為日本醫學放射學會名譽會員;1970年,擔任阿爾巴尼亞國立第二醫院放射學中心顧問。多年來,他致力于拓展國際學術交流,為使我國放射學躋身于世界放射學之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為國際放射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自1978以來,劉玉清先后40余次出訪美、日、澳、德、法、印、新、韓、馬等國,進行考察、學術交流、參加會議和講學,增進了與國外同行間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關鍵詞]超聲醫學 課間實習 優先
現代影像醫學的飛速發展,使得醫學影像新設備、新技術和新知識層出不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臨床需要,為此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摸索。超聲醫學是醫學影像學的一個分支專業,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又由于醫學實踐本身的復雜性、獨特性及組織臟器疾病的廣泛性等特征,決定了它是一種對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技術,這就意味著超聲醫學專業必須十分重視實踐。
一、現代超聲醫學發展趨勢
影像醫學的發展史可追溯至1895年,經過一個多世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一個強大的體系,其中超聲醫學的發展足以讓醫學界為之目眩,其診斷已從形態學邁向臨床治療,超聲介入治療正與腫瘤、微創治療、生殖醫學、外科不斷融合發展,使其在未來的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1]。超聲醫學已成為集診斷治療為一體的學科,與臨床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二、超聲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
超聲醫學從上世紀70年代進入國內,理論、臨床實踐均處于求知、摸索階段。近30年,國內臨床超聲診斷水平已逐漸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但高等醫學院校培養超聲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遠遠落后于國外知名醫學院校。目前國內仍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先上理論課,后實習。書本中對一種疾病的圖像特征描述均為文字形式,此種根據形態學改變對疾病診斷及鑒別診斷靠枯燥、單一的理論文字描述對超聲專業學生來說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出現了動起手來探查不到正常臟器,而認知正常臟器的形態更無從談起的結果。通過多年的超聲教學實踐,深感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當代世界的醫學教育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材不斷更新,在總學時增加不多,而內容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對于超聲專業學生教學模式改革即:優先進行課間實習并增加實踐課學時,后上理論課并減少理論課學時勢在必行。
三、超聲專業課間實習優先理論的實踐
(一)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模式
1.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興趣,優先開設實習課
超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較多的實踐機會,為此應調整課程設置,加強臨床實踐環節的教學,優先開設實習課,運用多看圖像和親自操作等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各種圖像在腦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便于學生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興趣,改變以往學生從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幫助學生以動態實時的觀察組織臟器的形態 為基礎,優先掌握形象思維,經過概括后形成解剖和病理的概念,再結合臨床資料分析判斷,推測出屬于哪些疾病的可能性,從而對抽象思維的理論內容“豁然開朗”。這樣就摒棄延用了幾十年的教學模式所有的弊端,即學生從未接觸過各組織臟器正常超聲圖形特征,就強硬接受其圖像特征的理論描述,而且單靠教師在課堂乏味、陳舊古板的滿堂灌的理論講述,放映的幻燈也是靜態圖片,使得學生腦子里一片混亂,肝脾不分,看圖片也是‘云山霧罩’,由此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覺得超聲太難學、難懂、難鑒別。由于對各組織臟器正常、異常超聲圖像特征的無法想象、不理解,學生光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考試一結束,一腦子理論全忘光,動起手來探查患者出現零圖像。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能力
超聲醫學強調的是實時、連續、多切面及動態觀察疾病的超聲影像學表現,超聲圖像的顯示具有多種方式,我們在日常臨床工作中積累了上百例常見病、多發病和一些疑難疾病的寶貴超聲影像及其相關醫學資料,為建立超聲醫學多媒體圖片庫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礎,使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有了有武之地。建立健全超聲基本技能操作影像庫及超聲基本技能操作影像示范教材迫在眉睫,通過教研室及超聲技能實驗中心對全身各組織、臟器進行超聲影像動態采集,后期編制,建立動態影像數據庫,讓學生認知動態影像;根據采集的技能操作影像,與國內各高校專家研究討論、統一標準、統一操作規范,編制相應的影像示范教材。這樣就形成了圖像清晰,影像直觀生動,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界面,從視聽多種感官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影像庫以疾病名稱、超聲特征、組織器官等關鍵詞分別分類,具備檢索功能,附有患者的一般情況、臨床表現等數據,輔以文字、聲音、動畫注釋。同時創建超聲醫學技能操作網絡教學平臺,充實網站材料,建立學院教學管理部門―教研室―科室三級聯系網。與國內知名院校及醫院構建聯合平臺,遠程協助,資源共享。培養學生充分利用網站教學資源,與教師教學互動。
(二)注重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
超聲醫學專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在實際的醫療工作中,每一個患者正確診斷都牽涉到各方面的醫學知識,對多學科信息的綜合分析、融合貫通,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集思廣益、開拓思路,進而得出正確結論,都是對醫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單純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已不能適應21世紀對高素質醫學人才發展的需要,也很難躋身于國際醫學人才的競爭,為此,應在醫學實踐上有豐厚的知識底蘊的后勁。
(三)加強科研素質培養
超聲醫學專業培養的超聲醫師既是該專業臨床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超聲醫學科研的生力軍[2],因此要在教學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這也是以往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要扭轉這種局面,學校、教研室和教師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對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先進成果和發展動態,開拓學生視野,循序漸進地激發其科研創新意識和科研興趣[3]。
(四)培養專業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素質的提高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啟發者,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故素質高、專業性強的教師隊伍建設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超聲醫學發展迅速,知識積累多,更新周期短,良好的思想品質、先進的教學理念,廣博的人文知識和深厚的專業素養是教師必備的素質,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進取,緊跟本學科發展前沿,將新技術、新知識不斷溶入教學,善于獲取新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不斷通過多渠道、多形式來提高自身素質的修養,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跟上現代教育時代的步伐。
現代醫學的發展使影像醫學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對超聲專業的教學模式及學生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改變,站在發展的角度,從學校培養學生的近期和遠期效果綜合審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落后于時代,超聲專業課間實習優先的教學模式改革正等待實踐的檢驗。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資助項目(L2010323)
[參考文獻]
[1]王萍.臨床醫學專業超聲醫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現代醫用影像學,2004,13(6):274-276.
[2]張萍.關于超聲醫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思考,現代醫藥衛生,2006,22(14):2247-2248.
[關鍵詞] CT檢查;泌尿系腫瘤;診斷;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8(c)-0189-02
泌尿系腫瘤(Urinary System,Tumors of)是指發生于泌尿系統任意部位的腫瘤,主要包括:腎、腎盂、輸尿管以及尿道腫瘤等。該系統腫瘤通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一般男性比女性多。近幾年來,泌尿系腫瘤的發生幾率在逐漸的升高,對于泌尿性腫瘤患者的的檢查方法有:磁共振、靜脈腎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尿路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and bladder,KUB)、超聲檢查、逆行腎盂造影(retrograde urograph)以及CT檢查等[1]。每一種檢查方法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為探討CT檢查在泌尿系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該研究選取該院自2009年1月―2013年4年以來收治的泌尿系腫瘤患者,對其采用CT泌尿成像檢查,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自收治的32例泌尿系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齡范圍21~65歲,平均年齡為(43±22)歲。所有患者均得到手術病理的確診為泌尿系腫瘤患者。其中有11例患者為血尿,14例患者腰腹部脹痛不適,5例患者體檢發現異常,1例患者外傷。
1.2 診斷方法
1.2.1 診斷方法 對32例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64層螺旋CT,管電流為165MA,管電壓為120KV,準直徑為0.635 mm×64 mm,機架的轉速為每圈0.32 s,矩陣為522 mm×522 mm,對其進行常規重建的厚度為4.5 mm,薄層的重建厚度為0.45 mm,螺旋距離為0.8 mm。對其進行增強掃描時,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進行注射的劑量為1.4 mL/kg的體質量,對患者進行注射的頻率為3.5 mL/s,對比劑在注射完畢后,采取同樣的速度進行注射0.9%的30 mL的氯化鈉(NaCL)溶液。對患者進行CT掃描,先行常規腹部平掃,掃描范圍膈頂到恥骨。增強掃描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動脈期):采用智能跟蹤自動觸發結束,數值為80 Hu,延遲5 s;第二階段(靜脈期):進行延遲70 s,第三階段(排泄期):等到靜脈掃描完成之后,立即讓患者離開檢查床,在排尿后,靜脈注射10 mg的呋塞米,等到10 min之后,繼續進行排泄期的掃描。
1.2.2 圖像的重建 采用重建的方法為仿真內鏡、多平面重建、容積再現以及最大密度投影法。對于動脈期、靜脈期以及排泄期的圖像都采用重建層厚2 mm,所有圖像傳到3D以及Inspase工作站中對其進行重建。在動脈期進行腎動脈的成像,靜脈期進行腎靜脈成像,排泄期進行尿路成像。
2 結果
32例泌尿系腫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腎癌,9例患者為腎盂癌,5例患者為輸尿管癌,4例患者為膀胱癌,3例患者為肌脂肪瘤。其中9例表現為腎盂移行細胞癌,腎盂的軟組織的實性占位,腎盂內充盈缺損,強化CT值的范圍為:25~35 Hu;5例輸尿管癌中,在CT中表現為輸尿管走行區有明顯強化的軟組織腫塊影,強化CT的范圍為:35~40 Hu,在病變區與正常的輸尿管交界地方都表現有輸尿管壁的輕度不規則增厚;4例膀胱癌患者中,在CT中表現為膀胱內充盈缺損以及膀胱壁的不規則增厚等,強化CT值的范圍為:35~55 Hu。
對32例患者進行泌尿圖像的重建:腎動脈造影:顯示有45支腎動脈;腎靜脈造影:9例腎盂癌患者中,就顯示有3例患者為腎靜脈內充盈缺損,經過手術病理證實為腎靜脈的癌栓。
3 討論
泌尿性疾病的診斷方法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靜脈腎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作為泌尿性疾病檢查的一種重要方法,然而,由于影像重疊以及密度分辨力度比較低,對于顯示腎實質病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能夠顯示腎盂輸尿管管壁的病變以及周圍結構的病變特點,更為重要的是難以顯示泌尿性的結石[2];尿路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and bladder,KUB)檢查方法比較簡單,不用任何的造影劑的泌尿系x線攝片,主要包括輸尿管、腎以及膀胱部位,它是檢查泌尿性陽性結石的最為簡單的一種方法[3];超聲檢查在臨床很多疾病中都有此應用,具有無創、經濟以及操作簡單的特點,在泌尿性疾病中主要診斷腎臟以及膀胱病變,但是對于輸尿管的管徑比較細,走行的位置也比較深,同時受到腸道氣體的影響,因此,不能夠用于輸尿管的病變檢查[4];逆行腎盂造影(retrograde urograph)在臨床中比較少用,主要是因為該造影存在尿路感染以及醫源性損傷的危險;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是CT發展史乃至醫學影像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采用薄層進行掃描,掃描速度加快,一次屏氣的時間僅僅需要7 s左右就能夠完成全腹的掃描,同時能夠進行軸位、冠狀位以及矢狀位的圖像重建,加上利用工作站的關系,能夠進行多種后處理,不受到腸道積氣以及積液的影響,特別是在泌尿系腫瘤的診斷中有著廣泛的應用[5]。
使用多層螺旋CT能夠明確的顯示泌尿系的先天性、占位性以及外傷性的疾病,在遇到腫瘤患者時,通過CT掃描,不僅能夠清楚的顯示其病變部位的形態、大小、血供外,還能夠顯示病變對周圍臟器是否有侵蝕現象或者是發現其他的臟器是否有轉移的等。泌尿系造影能夠直觀的顯示正常血管受壓、包繞、移位以及病理性的腫瘤血管等,從而為手術治療提供詳細的病例信息。據有關文獻報道[6],使用MSCT掃描先天畸形的敏感度以及特異性能夠達到100%,對于腎囊腫的特異性以及敏感性達到98%,對腎癌的檢查率達到92%,膀胱結石為99.8%,腎結石為99.98%。在本次的研究診斷中,通過16/64層螺旋CT掃描以及圖像重建與手術病理的符合率得到100%。
綜上所述,CT泌尿系成像能夠直接清晰的顯示腎臟、膀胱病變、輸尿管病變等,能夠作為臨床中診斷泌尿性疾病患者,特別是腫瘤患者,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Jorge, Huguet.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after cystectomy[J]. Archivos espa oles de urología,2012,65(2):227-361.
[2] 王曉梅,邊杰,楊紅.多層螺旋CT在泌尿系腫瘤術前一站式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8,30(2):135-137.
[3] 胡嵐亭,郭峰,王勝軍.PET/CT在泌尿系腫瘤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1(7):1951-1956.
[4] 林俊東,徐建成.臍尿管癌的CT診斷[J].放射學實踐.2008,23(5):531-533.
[5] Jangland Lsegelsj.Optimiz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 protocol, 1997 to 2008: effects on radiation dose[J].MMagnusson A.Acta Radiologica,2009,4.
【關鍵詞】 惡性腫瘤
【關鍵詞】 惡性腫瘤;放療;三維適形
腫瘤放療的理想境界是只照射腫瘤而不照射正常組織,但由于惡性腫瘤呈浸潤性和不規則性生長,放射治療很難達到以上境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改善了腫瘤影像學診斷,創造了腫瘤及其周圍正常組織和結構上的虛擬三維結構重建技術,改進了放射物理劑量的計算方法,使放射的形狀和強度更適合腫瘤的形狀和強度。最先出現的是三維立體適形放療(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繼之,又發展到逆行調強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IMRT是3DCRT的高級階段。然而,由于該項技術應用相對較短,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針對三維適形放療的熱點、難點問題,遵照循證醫學的原則加以綜述。
1 三維適形放療的理論基礎及發展史
適形放射治療概念的提出和進行臨床研究最早始于1959年,日本Takahashi博士及其同事首次提出并闡明了適形放療的基本概念以及實施方法。
Proimos博士及其同事獨立地提出了同步擋塊旋轉照射方法,同步擋塊法是將特殊設計的鉛擋塊安裝在患者和準直器之間,并且擋塊能夠隨機架或患者的旋轉作同步運動,保證擋塊投影的形狀隨時與照射的靶區一致。Green 于1959年首先提出循跡掃描的原理,并在英國倫敦皇家北區醫院建立了這種系統的機器和計劃設計的方法。所謂循跡法,就是依靠治療機和治療床的相互配合的支持,使得靶區每個截面中心總是位于機器的旋轉中心上,而射野的形狀和大小靠準直器的擴縮以及床的縱向運行得到。因此,循跡掃描法的結果,使得高劑量區的橫、縱方向上均與靶區形狀一致,顯然治療范圍即射野大小,僅由準直器限定,同時也由床的縱向運動范圍確定,而機架旋轉的速度和床的縱向運動的速度決定劑量的大小。繼Green的研究后,英國TEM工廠生產出60Co循跡掃描治療原型機,于1970年安裝在倫敦皇家自由醫院,并于1973年治療了第一例患者。
Umegaki于1971年在Varian C Linac6直線加速器上安裝一組多葉準直器,由一個旋轉的盤片進行模擬控制。多葉準直器提供了一種實用的適形治療方法,它是在常規治療準直器上的一種改進,使得射野形狀能隨靶區形狀改變,形成了三維適形放療。
2 三維適形治療的原則
①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由于腫瘤內有乏氧細胞的存在,必須采用分次治療的方法,才能得到腫瘤的相對增敏,適形立體放療也不例外。②由于分次照射可使惡性腫瘤的細胞同步化,適形放療只有分次進行,才能得到腫瘤的自身增敏,提高療效。③按照Brenner和Hall的觀點,任何一種放射治療方法的優化方案;都應該有長的總治療時間,以減少正常早反應組織,特別是皮膚和粘膜的合并癥;又要有短的總治療時間,一限制腫瘤的再增殖;同時,還要有較多的分割次數,以允許再氧合的細胞同步化的再發生,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護正常晚反應組織[1]。
對腫瘤的放療,理論上是應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最高劑量才能得到最好療效,有資料顯示,完全殺滅直徑為5 cm的腫瘤病灶,需要80~90 Gy甚至更高[2,3],但實際上,治療時間和所給劑量均受到腫瘤周圍正常組織耐受量的限制,臨床上需要的是在不增加正常組織放射合并癥的基礎上減少總治療時間,提高腫瘤劑量。因此,確定治療方案時應注意:①在決定分次劑量時,考慮GTV(Gross Tumor Volume)的大小,幾何保護因子的大?。?],以及PTV(Planing Target Volume)的范圍內有無重要功能器官和組織等,一般分次劑量應在4~7 Gy左右。②在決定分割方式時,需考慮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類型,是屬于早反應組織還是晚反應組織。如屬晚反應組織,則應每周五次,甚至更多,以得到縮短總治療時間,加速治療的目的。因為晚反應組織操作是否出現的相關因素是分次劑量的大小及總劑量,與總治療時間的關系較小。這種情況下延長總治療時間,(如每周治療2~3次),對正常晚反應組織保護作用很小,保護的只能是腫瘤。相反,如果腫瘤周圍是早反應組織,為避免早反應組織嚴重反應的出現,應適當延長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時間。因為治療速度過快會引起早反應組織的嚴重反應,勢必影響治療進度,反而影響療效。
3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質量保證
31 治療和照射野的驗證
311 照射野膠片:照射野膠片是最早用于照射野驗證的工具,它可以粗略地觀察照射野形狀或束流方向,觀察多葉準直器葉片排列方式是否正確。由于便于操作,價格低廉,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由于照射野膠片通常只能做回顧性分析,而且照射野膠片的分辨率太差,這些不足都限制了它在適形放療照射野驗證中的作用[5,6]。
312 電子照射影像儀(electrical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近年來,EPID已成為放射治療中監測照射野、重復性的主要工具,有逐漸取代照射野膠片的趨勢。隨著EPID的臨床應用,人們逐漸意識到,利用EPID進行照射野、驗證關鍵是改進處理照射野影像中變化信息的方法并研究效率更高的分析工具。一般來說,對EPID監測屏上的影像進行自動套準,會顯著改善誤差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使用EPID進行照射野、驗證既可脫機進行,也可聯機進行。通常脫機驗證發現的誤差只有在下次治療時才能得到糾正,聯機驗證則可以在治療前,甚至治療中隨時糾正誤差。Ten Haken等發明的傾斜滾動治療床使聯機自動糾正誤差成為可能。
313 兆伏計算機斷層掃描(MVCT)系統:MVCT是在高能射線治療條件下,聯機成像來進行照射野及驗證的工具。MVCT關鍵在于掃描機,其基本原理為:掃描機內含有的碘化銫晶體,經高能射線照射后,晶體排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數字由CCD攝像機拍攝并轉變成影像,經高速錄像的界面存儲在光盤中并可聯機放映,最后經校準重建后即可在三維方向上觀察,分析并糾正照射野和誤差。
314 錄像驗證系統:Johnson等[7]研究了聯機錄像驗證系統。該系統的硬件包括閉路電視鏡頭,監測器和錄像機,可用于錄像影像的獲取和歸檔,并實時放映經減影技術處理后的錄像系統,以多視角顯示誤差。
315 三維實時移動分析系統:Baroni等[8]首先對該系統做了詳細闡述。該系統由電視攝像機、移動分析器和處理單位組成,是根據光電學和近距離攝影測繪技術探測固定在皮膚上的標記物,通過將標記物的實時三維位置與模擬過程中或第一次照射時獲得的參考位置比較,進行患者的監測。
32 劑量驗證 有點劑量儀、平面劑量儀及膠片劑量儀驗證。
4 三維適形放療的臨床應用現狀
在常規放射治療的過程中,殘存的腫瘤細胞會出現加速再增殖,這是導致局部未控的主要原因[9],適形放射治療應用的理論基礎在于增加腫瘤劑量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無瘤生存率,進而可降低遠處轉移率;通過減少正常組織受照射量,可改善無并發癥的生存率。以下情況應用適形放射治療可能有益。①用常規放射劑量,但局部控制率差的腫瘤;②增加腫瘤劑量但不顯著增加正常組織的損傷;③腫瘤位于復雜解剖部位;④極不規則的腫瘤;⑤腫瘤的鄰近有放射敏感的正常組織結構;⑥小體積但需要高劑量照射的腫瘤。對放射治療極度敏感和極度抵抗的腫瘤不適用于適形放射治療。適形治療常用于以下腫瘤,對肺癌的治療,Mary等[10]用適形放療治療肺癌101例,腫瘤劑量74 Gy,全組平均生存期為203個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別為58%、45%和23%。然而,常規放射治療效果不理想,5年生存率只有5%~10%,且反應重[9]。Huzaka等[11]報道88例,放射劑量676 Gy,隨訪12~78個月,全組病例中位生存期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15個月和37%,優于超分割放射治療696 Gy和綜合治療的療效。對腦腫瘤,Keilchi等[12]用高劑量適形放射治療惡性膠質細胞瘤,患者基本能耐受,并發癥較少,但高劑量適形放射治療并不能改善其生存率。對肝臟和胰腺腫瘤:23例肝臟和胰腺腫瘤適形放射治療,21例同時用5FU,放射劑量50~55 Gy,3~5個野照射,隨訪14~22個月,10例生存良好,無明顯后遺癥。Lawrence等認為如果大部分正常肝臟不受高劑量照射,對局部腫瘤照射60 Gy是安全的。
轉貼于
5 三維適形放療新進展
51 影象學指導的放療(imaging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和適應性照射(adaptive radiotherapy,ART)
目前在多數加速器上可安上電子照射系統(EPID)設備,先進的EPID設備還可進行劑量分布計算和驗證。最新型的CT加速器也已投入臨床應用。呼吸控制系統也已有市場化產品,如將治療及與影像設備結合在一起,每天治療時采集有關的影像學信息,確定治療靶區。做到每日一靶,可稱為IGRT。在治療的前若干次治療中,每次行一次影像學檢查,并通過放射計劃系統研究其計劃靶區,然后綜合分析這若干次的結果,確定最終的修正后計劃靶區,可稱為ART。
52 多維適形放療(multi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MDCRT) 目前的3DCRT和IMRT已經做到了放射物理高劑量的立體分布和腫瘤的立體形態相適應,然而這僅僅考慮到了物理劑量一個方面。近年來醫學影像學已有了飛速發展,并介入了生物學、生理學,主要儀器有磁共振(MRI)、影像波譜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e image,MRSI)、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核素示蹤技術、基因顯像等。Erdi等[13]將FDGPET圖像與CT圖像融合,制定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3DCRT計劃,報道的11例患者中,7例PTV增大(5%~46%,平均19%),主要是因為PET發現了更多的淋巴結,4例PTV減少,其中2例是因為PET排除了肺不張。Pirzkall[13]比較了34例Ⅲ~Ⅳ級膠質瘤質子MRS與MRI(T1相及T2)勾畫放療靶區的差異,并與術中活檢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根據T2相MRI勾畫的靶區要大于MRS,但MES能更好地區分腫瘤壞死,能明顯的改變增量區的大小,將MRS用于制定放療計劃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并減少并發癥。總之,上述新的診斷技術已經有能力鑒別出在一個腫瘤內,哪一部分是高惡性程度,哪一部分是抗放射的,因而可以對一個腫瘤內不同放射敏感性的腫瘤細胞亞群給予不同的劑量,換言之,對高惡性的抗放射性腫瘤細胞亞群給予更高的放射劑量。從生物學方面達到適形,在物理劑量的三維適形基礎上生物適形,所以稱為多維適形放療。
總之,適形放療作為放療的一種高新技術,有許多優勢必然成為21世紀放射治療的主流,同時由于應用時間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的誤區,而新興起的循證醫學能較好的指導我們合理的應用這項新技術。在循證醫學的指導下必將使三維適形放療不斷改進,使之更加完善,使腫瘤放療展現出勃勃生機。
參 考 文 獻
1Brenner DJ,Hall EJ,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of intracranial tumors:an ideal candidate for accelerated treantment[J]. 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4,28:1039
2于金明,于甬華,郭守芳,等.后程立體定向放射治療ⅢB期肺鱗癌Ⅰ期臨床實驗[J]腫瘤防治雜志,2001,8(2):94
3于金明,李寶生,調強放射治療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J]腫瘤防治雜志,2001,8(2):183
4Larson DA,Flickinger JC,Loeffler JS. The radiobiology of radiosurger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3,25:557
5Lavertu S,Louis MG,Pouliot J,et alObservation study of electronic Portal images for offline Verificution[J].Radiother Oncol,2000,54:47
6Hesse BM,Spies L,Groh BA,et alTherapeutic portal imaging for radiaton treatment[J].Verification Phys med Biol,1998,43:1113
7Johsiom LS,Milliken BD,Haclley SW,et alMitial clinical esperience with a Videobased Patient Positioning system[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9,45:205
8Baroni G,Ferng no G,Orechia R,et alPealtime threedimentionaltion analysis for Patient Positioning Verification.Radiother Oncol,2000,54:21
9Baumann M,Appold S,Petersene,et alDose and fractionation concepts in the primary radiotherapy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1,33 (Suppl) 1:S35
10Mary VG,Nilesh L,Lain MG,et alEvaluation model in three dimensional treat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1996,34:469
11Huzaka MB,Turrisi AT,Lutz ET,et alResult of highdose ghoracic irradiation in corporting beam eye view dispa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multivariate analysis[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3,27:273
12Keilchi N,Yukimasa A,Takamitsu F,et alHighdo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influenced the patient of faiture but not improve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8,40:1142
新華網訊:”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有縣中醫醫院1509所,實有床位13.9萬張。2009年,我國76%的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科、中藥房,近30%的村衛生室以提供中醫藥服務為主或者能夠提供中西醫兩法服務?!毙l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會議上表示,通過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我國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
近年來,中央加大對農村中醫藥工作的投入力度,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能力建設。截至目前,中央已經安排33億多元對660余所縣級中醫醫院進行房屋設備改造和建設,辦院條件和就診環境明顯改善。2004年以來中央安排10億多元實施中醫特色??啤⑨樉?理療康復特色???、急診科、中藥房設備設施得到改善。此外,中央安排專項資金實施的中西部地區3萬多個鄉鎮衛生院建設中,強化了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同時,各地加大了對農村中醫藥工作的支持力度。陜西、四川、湖北等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縣級中醫醫院改擴建,陜西省對每所醫院投入達到280萬元;四川省對120所醫院進行了支持;廣東省2004年起每年安排500萬元,對1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進行建設;甘肅、湖南兩省分別制定了關于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建設標準等。
目前,我國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有縣中醫醫院1509所,實有床位13.9萬張,比2005年底分別提高了1.1%和18.2%。2009年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監測顯示,76%的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科、中藥房,比2005年底提高了4個百分點。
2.香河聯合體醫院在京掛牌成立
新華網訊:由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與香河縣婦幼保健院共同組建的香河聯合體醫院,13日在香河縣婦幼保健院正式掛牌成立。
香河聯合體醫院的成立可以在更多醫療技術領域內實現“聯合雙方”醫療資源共享、人才技術合作,最終達到互利雙贏的目的。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可以憑借自身快速發展壯大的經驗和優勢帶動香河婦幼保健院的整體發展,同時,香河縣婦幼保健院可以借鑒并依托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豐厚的醫療資源、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高精尖的醫技隊伍,在合作、切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醫技水平,確立自身在兒科界地位,為兒童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壯大再助新力。
3.阿富汗媒體報道我援和國醫院項目
商務部官方網訊:日前,我國援阿富汗共和國醫院項目正式向阿方移交?!栋⒏缓箷r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重點報道?!栋⒏缓箷r報》報道說,中方援和國醫院的落成不僅為喀布爾市民就醫提供了便利,也將惠及阿其他省份的疑難病癥患者。該報援引阿衛生部長法蒂米的話表示,阿方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有關援助國,為醫院將來可持續運營和管理提供幫助。并指出,中國在支持阿富汗醫療體系建設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方此次援建的共和國醫院是阿國內最先進的醫療機構。
4.天津市東麗醫院改擴建 打造區域醫療中心
天津網訊:《天津市2009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提出,要改擴建區縣級醫院,加快實現每個涉農區縣都有一所三級醫院。東麗醫院改擴建方案已經確定,將用3-5年建成本市東部區域醫療中心,醫院床位規模達到1000-1200張,同時給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今后,東麗醫院將成為一所數字化醫院,讓每位醫生都可通過醫學影像存儲傳輸系統及檢驗信息系統查詢患者檢查結果;每個患者都可以進行藥品價格查詢、住院費用查詢、病歷查詢。該院還準備將東麗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連在一起給患者建電子健康檔案。
5.天津市靜??h醫院改擴建工程奠基
中國建設招標網訊:日前,靜??h醫院改擴建工程奠基儀式舉行。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俊濱,市衛生局黨委書記王賀勝,縣委書記孫文魁,縣長陶潤立,市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建設,總經理張瑞森,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高鳳閣,縣政協主席倪福江,天津醫科大學常務副校長姚智,市發展銀行副行長宋海泉,市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范玉恕,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曹殿卿,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縣委辦公室主任張希峰,縣委常委、公安靜海分局局長李寶成等共同為靜海縣醫院改擴建工程奠基。副縣長張忠芬主持奠基儀式。靜海縣醫院負責人介紹改擴建工程情況,市、縣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奠基儀式。據悉,靜??h醫院始建于1950年,先后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改擴建。此次改擴建工程共分三期,工程預計總投資3.5億元,總建筑面積5.9萬平方米??⒐ず?新增病床1000張。一期工程外科住院樓預計2010年年底前投入使用。該工程的開工奠基,標志著靜??h醫院整體改造擴建工程正式開始。
6.河北灤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改擴建
商務部官方網訊:灤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是灤縣目前最大的民營醫院,坐落于新城勝利路,在1988年原皮膚病??崎T診部的基礎上創建而成。醫院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醫務人員22名,床位20張。該院“白癜風臨床研究課題”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唐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專利。目前醫院設有普通科和特色科兩大類多科室。隨著新醫改出臺,國家對創辦民營醫院政策進一步明朗化,對于民營醫院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將大大有利于促進民營醫院的飛速發展。如果抓住當前民營醫院剛剛起步發展的初級階段,建設一座規模大、設備先進、管理科學、服務優質的民營醫院,無疑是一項既利民又有長期回報的無風險投資項目。灤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張建新多年潛心中西醫結合研究,特別在中醫領域有較深功底,為人本分誠實,致力于本院的發展壯大,夢想成為灤縣獨樹一幟、與縣醫院和縣中醫院具有競爭力的民營醫院領軍者。由于醫院規模偏小,設備老化,現擬合資、合作新建或擴建該醫,一是在現灤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舊址重新建立高10層的新門診、住院綜合樓;二是選擇占地10畝的新址,重新規劃設計,建立新院;預計總投資1000萬元。
7.湖北五峰縣中醫醫院門診綜合樓改擴建工程順利竣工
五峰衛生網訊: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醫院門診綜合樓改擴建工程,經過6個月緊張有序的施工于日前圓滿竣工,并通過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公司、設計院、衛生主管局等部門對門診綜合樓進行了現場檢查驗收,驗收專家們認為該工程符合國家驗收標準,一致同意該工程驗收合格。門診樓改擴建自施工以來,得到了縣委縣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縣級領導曾多次親臨施工現場視察工程安全、工程質量以及工程進展情況。該工程總投資238萬元余,其中省預算資金160萬元,自籌資金78萬元,改擴建面積4000平方米。
改擴建后的門診綜合樓,全貌煥然一新?;野状钆涞耐鈮?素雅大方。寬敞明亮的門診候診大廳、布局合理的臨床科室以及嶄新的辦公設施,不僅為廣大患者提供便捷、舒適、溫馨和安全的就醫環境,也使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也提高了醫院整體形象。新的門診綜合樓竣工投入使用,這是縣中醫醫院建院發展史上一個新的篇章,也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加快中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新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