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8: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提高災害防治能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博州草原 生物災害 治理現狀 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S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7-0081-02
博州位于新疆地區西北部,地處準格爾盆地南緣和天山北坡西段,地質地貌特點十分的復雜多變,其中北、西、南三面被大山包圍,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博州天然草原種類繁多,地區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南部山區草地比北部山區草地干旱,西部草地比東部草地干旱。其中在博州地區存在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以及平地草甸,在該地區干旱荒漠性氣候是影響本地區草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博州地區草原生物災害發生與危害情況
首先,草原蝗蟲發生與危害情況。近年來,受氣候異常、草原生態環境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根據草原災害發生規律和近期調查數據,2014年,博州草原蝗蟲危害總面積26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130萬畝?;葏^的主要優勢種蝗蟲為意大利蝗、西伯利亞蝗、戟紋蝗、牧草蝗等;其次,草原鼠害發生與危害情況。今年春季,博州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往年偏低,草原鼠害發生期有所推遲。進入4月份,該州氣溫逐步回升,草原害鼠開始活動,危害逐漸呈現。2014年全州草原鼠害危害面積達75萬畝,嚴重危害面積為18萬畝,危害鼠種為赤頰黃鼠、大沙鼠、鼴形田鼠。
二、博州地區草原生物災害治理的現狀分析
首先,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從2007年開始,對該地區的畜牧獸醫體制進行全面的改革,在博州草原站內設立了治蝗辦。在縣級的草原站都設置了治蝗辦。雖然最近幾年對博州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應急指揮系統;其次,建立應急預案體系。從2009年開始,博州地區開始積極的編制了草原生物災害應急防治預案,對組織體系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有效地明確,并建立了完善的預警監控機制和綜合防治保證措施。但是,現階段該預案還沒有得到全面的實施,需要我們對預案中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之后,才能確定實施;再次,建立應急救援隊伍。目前,在博州地區已經積極的組織建設了由各級監測防治部門領導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多能的高效的防治隊伍,其建設規模比較大,內部分別設置了應急分隊和工作領導小組,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應急救災能力和專業技能訓練能力;最后,救援裝備和物質儲備管理。博州地區草原生物災害救援物資和裝備已經建設比較完善,其主要由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統一調度,并由博州地區草原站統一進行儲備、管理和統一集中使用。
三、博州地區生物災害成災原因分析
首先,蝗蟲和老鼠的繁殖能力強等生物學特性造成了博州地區自然災害的集中爆發。草原蝗蟲和鼠害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的生物學特性,當環境適合蝗蟲和鼠害發生之后,蝗蟲和老鼠的種群數量會迅速的繁殖和生長,當數量超過了草原的承載能力之后,鼠害現象就會發生;其次,自然環境是造成生物災害成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文中也論述了干旱和荒漠是對草原造成嚴重影響的主要制約因素。在博州地區,當春季雨水少,氣溫回升較慢時,蝗蟲卵的孵化時間也會時推遲,這時蝗蟲卵的孵化率比較低,蝗蟲災害的發生普遍較晚,同時對草原危害較輕,如果春季持續干旱,氣溫回升較快時,蝗蟲卵的孵化率較高,這時蝗蟲災害的爆發就顯得十分突然了,通常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將整片的草原啃食殆盡。
四、博州草原生物災害治療存在問題分析
首先,草原生物災害防治任務艱巨。博州地區草原遼闊,地形十分復雜,蟲害和鼠害的危害面積十分大,同時,該地區生物災害的危害種類繁多。在生物災害治理過程中,蝗蟲和鼠害的發生十分迅速,擴展速度十分快,發生的周期逐漸呈現縮短的趨勢,災害的發生頻率逐漸提升,給草原生物災害的防治帶來了艱巨的困難;其次,治蝗滅鼠資金嚴重不足。在博州地區生物災害治療過程中存在資金投入力度嚴重不足的現象,草原監測設備落后,防治機械陳舊,防治資金供給嚴重不足,不能有效的保證各種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下去;再次,基層的專業技術力量不足。在草原生物災害防治過程中,監測預報體系建設不健全,專業防治技術力量不足,對生物病害的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存在嚴重不科學、不準確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在進行草原生物災害防治過程中往往不能在最佳時間對災害進行防治,多數情況下都是事后的補救,這種防治過程中存在的滯后性往往都會錯過最佳的防治時間,會嚴重影響到草原生物災害的有效的控制;最后,草原生物災害研究力度不足。在對草原病害進行防治過程中,草原站對各類草原生物災害發生的特點和發生規律還沒有完全的了解和掌握到位,在博州很多地區,對草原預測預報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在進行蝗蟲和鼠害等災害的防治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
五、解決對策分析
首先,加強對草原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在工作過程中應該全面增強對草原生物災害防御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性認識,嚴格按照上級和有關部門的要求,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把草原災害防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層層落實防治工作的目標和責任。成立了由主管領導牽頭的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親臨現場督促檢查工作,業務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嚴格把關。應該通過對各個方面的協調及時的成立草原生物防治應急指揮部,并在基層下設辦公室,明確好各方的權利和責任,建立應急預防責任控制體系。各級領導要加大對其重視程度,組織措施得力,確保了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加強預警預報工作。全面加強對蝗蟲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以及種群數量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對災害動態變化的掌控能力,按照自治區治蝗辦的要求和相關測報規程,博州地區及早組織技術力量,深入一線,適時開展草原野外路線常規調查和固定監測點定期數據采集工作,極大提高了預測預報能力,為防治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在防治期間,博州各級草原業務部門堅持草原災情專人報告和24 小時值班制度,全面使用“草原生物災害信息系統”上報草原災害發生、危害和防治情況;再次,不斷提高草原生物災害防控的有效性。積極的開展草原生物災害綜合治理配套技術的應用研究,將工作的重點放在那些危害嚴重,害蟲密度大的區域防控上,積極的推廣應用多種災害的防治技術,從而全面控制好草原生物災害;最后,加強對資金和科學研究的投入力度。建立各級“防治保障資金庫”,加強各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力度,更新購置監測防治等設施裝備。加強地區間考察學習與技術交流,立項申報科研課題,加快成果轉化,推廣應用新技術,開展技術,集中培訓,提高防治科技含量。
參考文獻
[1]嚴杜建,周啟武,路浩,吳晨晨,趙寶玉,曹丹丹,馬烽,劉曉學. 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災害分布與防控對策[J]. 中國農業科學. 2015(03)
[2]龔紅花,烏圖那生,道理洪. 博州草原鼠害發生分布區域與防治的研究[J]. 新疆畜牧業. 2011(11)
[3]李慧.淺談塔城地區草原生物災害治理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當代畜牧. 2013(32)
[4]梁景之.生物災害的防治與社會變遷――青海省東部牧區的個案分析[J]. 民族研究. 2010(05)
一、地質災害的特征
我鎮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區村社,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另有少量崩塌和不穩定斜坡。
根據年初各村拉網式排查,截止目前,全鎮潛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共計8處,以滑坡為主,規模以小型為主,一般對村民危害不大,一般性地質災害點依然存在不穩定狀態,需要繼續加強監測和防治。
二、主要災害危險點分布
根據《省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和《省地質災害(補充)調查與區劃設計書》和各村社的排查,我鎮地質災害主要隱患點有8處。主要分布在村三組和二組、三組,地質災害主要威脅到耕地被毀或嚴重受損,房屋倒塌或成危房。
三、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1、村三組家房后滑坡;
2、村三組家房后滑坡;
3、村七組家房后滑坡;
4、村二組家房后滑坡;
5、三組方房后滑坡;
6、三組家房后滑坡。
四、地質災害的威脅對象、范圍
根據《省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我鎮村是我鎮地質災害易發區。我鎮地質災害威脅的對象主要是地質災害隱患點影響區域內的農戶、耕地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將直接威脅到我鎮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重點防范期
我鎮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季節性降雨情況密切相關,在雨水的滲透下,不穩定斜坡更易產生滑坡。地質災害發生的時段為5至10月,其中6至9月為地質災害高發期,因此我鎮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為6至9月。
六、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鎮政府成立以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鎮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二)全面排查隱患,認真落實制度。在汛期來臨期前,各村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再次進行全面排查,發現隱患及時做好防治預案,并將本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公示。將隱患點的具置、受威脅的人數、監測人員姓名、聯系電話等情況公布在地質災害隱患點所在處的醒目地方。
(三)建立專業隊與當地村民相結合的群測群防體系。大力宣傳和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監測科普知識,使廣大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救災意識。通過發放“防災避災明白卡”,明確村、組、戶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監測人、聯系絡人,確定預警信號,避災線路。采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隨時保持高度警惕,在雨前、雨中、雨后嚴密監測房前屋后各種變化,一旦發生險情,及時撤離。村組要組織相關人員加強地質災害險情巡查,發現險情要及時匯報,立即處理。
一、全市地質災害現狀及2015年地質災害防治概況
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為7347.25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72.69%?,F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99處(不含城區 14條地裂縫、5個地面沉降中心),直接威脅4932戶、20174人、15739間房屋的安全。
2015年,全市共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18起,直接經濟損失約218.2萬元,無人員傷亡;通過治理搬遷,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11處。
二、防范區段和防范期
結合2015年地質災害災(險)情、隱患點的穩定性狀況,預測2016年全市地質災害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一)重點防范期。
滑坡、崩塌主要防范期:510月,主要防范密集降雨引發的滑坡、崩塌地質災害。
泥石流主要防范期:69月,主要防范連陰雨、暴雨引發的泥石流。
地面沉降及地裂縫主要防范期:全年應密切關注因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縫活動。
(二)重點防范區域。
重點防范區域: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藍田縣、周至縣、戶縣、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航天基地和國際港務區。上述為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開發區。
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未央區:重點防范F1~F7地裂縫的變化對地表建筑的破壞,防范類型主要為地裂縫。
雁塔區:重點防范F7~F13地裂縫的變化以及抽取地下水引發地面沉降對地表建筑的破壞,工程建設活動引發的黃土崩塌災害,防范類型主要為崩塌、地裂縫、地面沉降。
灞橋區:沿黃土丘陵和黃土臺塬邊坡地帶工程建設活動引發的滑坡和崩塌災害,F1~F10地裂縫及延伸帶的變化對地表建筑的破壞。防范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地裂縫。
臨潼區:沿黃土丘陵和黃土臺塬邊坡地帶工程建設活動引發的滑坡和崩塌災害。防范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
長安區:沿黃土丘陵和黃土臺塬邊坡地帶工程建設活動引發的滑坡和崩塌災害。F14地裂縫變化以及抽取地下水引發地面沉降對地表建筑的破壞,防范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
藍田縣:北部的橫嶺黃土丘陵、白鹿塬邊坡、鯨魚溝及郭家嶺、游鳳嶺山區,南部的基巖山區、灞河階地和八里塬等地。防范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泥石流。
周至縣:108國道黑河沿線,馬召鎮以南地區,竹峪鎮、翠峰鎮、駱峪鎮、廣濟鎮、馬召鎮、樓觀鎮、集賢鎮和九峰鎮一線的秦嶺山前地區。防范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泥石流。
戶縣:澇峪河、太平河沿岸和秦嶺山前等地。境內的西漢高速、太平峪公路等穿越秦嶺的公路以及西成高鐵建設沿線的邊坡地帶。防范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高陵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航天基地、國際港務區:主要防范工程建設活動引發的黃土崩塌災害。
(三)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學校:灞橋區物業管理學校,長安區長安一中、西安旅游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長安師范附屬小學、東韋小學,戶縣紙房小學。
旅游景點:臨潼區驪山景區,長安區灃峪、常寧宮景區,戶縣牡丹園、澇峪、太平峪、朱雀景區。
古遺址、古建筑:雁塔區青龍寺,臨潼區華清池,長安區華嚴寺、興教寺、甘霖寺,戶縣金峰寺。
省級地質災害隱患點:臨潼區驪山滑坡,高陵區梁村崩塌。
(四)重點防范的交通干線。
鐵路:西康鐵路小峪至石砭峪段,西成高鐵建設沿線。
地鐵:地鐵在建與運營線路穿越城區地裂縫沿線。
公路:西安境內的京昆高速西安至漢中段、包茂高速西安至安康段、滬陜高速西安至商洛段、108國道、312國道、210國道。戶菜公路、太平峪公路、小峪公路等穿越秦嶺山區的公路,以及黃土塬區正在建設的公路、二級路網等。
(五)重點防范的礦山。
藍田縣湘子岔金礦、堯柏小寨石灰巖礦,周至縣馬鞍橋金礦、板房子鐵礦,戶縣郭家山白云巖礦、澇峪教場白云巖礦。
三、201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
(一)落實地質災害防災責任。
1.健全群測群防體系。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災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兩卡一預案(防災、避險明白卡以及防、搶、撤預案)制度。對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確定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監測人為直接受威脅的群眾,并落實群測群防人員補助經費。
2.制訂年度防治方案。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編制本區域201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于5月30日前公布實施;同時做好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工作,并于2016年6月底前。
3.強化部門防災責任。市氣象局負責提供天氣預報和雨情信息,與市國土局共同會商,聯合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市安監局與市國土局共同督促已取得采礦證、安全生產許可證,且采礦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在有效期內的非煤礦山企業,做好采礦區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市交通局負責組織國道、省道兩側公路用地內由公路建設及養護引發的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指導區縣做好農村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市建委、市城改辦負責加強對在建房屋建筑工程項目的基坑支護、降水、土方開挖等工程的監督檢查,督促建設單位落實相關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市市政局負責對公用設施附近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市教育局負責組織對學校校舍(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工作。市水務局負責水利設施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進行防治工作。市旅游局負責協助A級旅游景區上級主管部門督促A級旅游景區加強地質災害排查并采取防范措施。市文物局、市民委負責督促古遺址、古建筑使用管理單位,做好周邊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工作。市地鐵辦負責軌道交通保護區范圍內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西安鐵路局負責鐵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工作。省交建集團、省高速集團負責高速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工作。
(二)加強地質災害動態管理。
1.落實地質災害三查制度。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和市級有關部門,要在汛前開展地質災害排查,逐級落實防災責任,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災措施及專項工作方案;汛中針對強降雨區域進行地質災害巡查,及時發現險情并妥善處置,切實保障受威脅群眾安全;汛后實施核查,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調整防治工作重點,總結工作經驗,提高防災效率。
2.推進地質災害詳查。推進灞橋區、臨潼區、長安區、周至縣、戶縣等5個區縣的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工作,調查成果將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依據。
3.嚴格執行評估制度。對于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及地裂縫穿過區域進行的工程建設項目,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在用地審批中,加強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監督管理,嚴防工程建設引發、加劇、遭受地質災害。
(三)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加快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建設有制度、有機構、有經費、有監測、有預警、有評估、有避讓、有宣傳、有演練、有效果的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2016年,重點推進長安區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工作。
2.積極開展工程治理、搬遷避讓工作。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開展工程治理。對于因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原則,責成相關單位實施治理;對于因自然因素造成的突發地質災害,及時申請治理資金,組織開展應急治理。2016年,完成中省財政已下達的16個地質災害專項治理工程的驗收、備案工作。對工程治理難度較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與扶貧搬遷工作結合,納入本地區搬遷工作的年度安排,實現全市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應搬盡搬,徹底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威脅。
3.加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力度。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積極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具體演練次數為:灞橋區、雁塔區各5次,臨潼區30次,長安區35次,藍田縣15次,周至縣25次,戶縣15次,高陵區4次,曲江新區、國際港務區、浐灞生態區、航天基地各1次。戶縣、周至縣、臨潼區、長安區4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高標準十有縣,每個區縣培訓人數不低于1萬人,確保完成全市138次的演練任務及培訓目標。
(四)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
1.構建監測防治體系。國土資源部門要繼續實施典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專業監測工作,提高地質災害隱患點自動化監測水平,加強地熱水監測工作;逐步實施全市地面沉降、地裂縫監測工作,初步構建多部門聯合的地面沉降、地裂縫防治體系。
2.加強預警預報。國土資源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會同氣象、通訊部門,建立預警信息共享平臺和聯動機制,及時預警預報信息,特別是加強對短時局部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的。
3.提高應急反應能力。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24小時值班及速報制度,按照《西安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地質災害專用車輛、應急通信和專業設備。市地質環境監測站設立市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指導全市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地質災害24小時值班電話及傳真:86787052。
四、地質災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工作責任。
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人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要逐級簽訂地質災害防治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防災責任,確保防治措施落到實處。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在地質災害防范和處置中,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行政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加大投入力度,積極落實經費。
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增加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投入,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防、應急和治理等工作,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三)深化宣傳培訓,提高防災意識。
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開展應急處置和應急指揮決策能力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強化《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與地質災害防治基礎知識、防治管理基本技能的宣傳培訓。
(四)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有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領導工作,參照市級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職責,成立本地區地質災害領導機構,加強信息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做好本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水平。
附件:西安市2016年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特征一覽表
[關鍵詞]基層單位 地質災害 防治責任人 責任主體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2-202-1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異常,持續強降雨等因素導致部分地區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群死群傷事件時有發生。
問題一:對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把工作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有些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的工作存在“兩張皮”現象,說的和做的不一樣,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沒有通過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充分保障以及自己的言行,讓群眾體會不到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視。
問題二:嚴重依賴國土所人員實施日常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的理念雖已為人熟知,但地方人民政府中依然認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系統的事等錯誤的觀點。在日常的工作中,“等、靠、要”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缺乏普遍的參與意識,自己不深入現場靠前指揮,過多地依靠鄉鎮國土所人員,目標不清楚,責任不明確,人員不到位,治理措施不徹底,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上級部門督促的被動管理,沒有真正樹立起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問題三:單純地將“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認為是政府的責任,而忽視了地質災害防治人人有責和群眾在其中的參與作用。
大多數地方人民政府行沒有讓群眾充分體會到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視,不與群眾進行交流和互動,共同探討如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造成群眾對地質災害知識不了解,防治措施不清楚,更不具有防災避險的常識和能力,政府常常唱著單邊的獨角戲。
針對上述問題,個人建議目前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需要帶頭做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9個方面的內容:
(1)宣傳到位
在每年“4.22”地球日期間集中宣傳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日常利用電視講話、專題報道、報紙廣告、標語橫幅、LED顯示屏、散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向轄區群眾宣傳防治、避災、減災知識和國家有關地災法律法規,宣傳工作要長期堅持。
(2)排查到位
在汛期前,組織專業人員和層級負責人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徹底排查。如果有地震、長時間干旱和大面積洪災等災害發生后,改變了當地的地質結構和破壞了地質環境平衡狀態,應及時聘請有資質的勘查單位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對轄區內所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做到心中有數。
(3)巡查到位
在汛期期間,通過看現場、查資料、聽情況等方法,開展地質災害巡查是充分掌握地質災害現狀,掌握各地質災害活動規律,查找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完善各項防治措施。
(4)監測到位
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以定期監測和汛期強化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隱患點的主要活動情況進行監測,及時捕捉災害體的特征信息,有效監測其動態變化及其發展變化趨勢,以了解和掌握其演變過程,及時上報監測信息。
(5)預警到位
密切注意極端天氣變化,根據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遇有險情,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對受威脅的群眾提前主動避讓,成功預報是取得成功減災的前提,充分發揮預報預警系統的作用,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能力和防治水平。
(6)責任到位
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基層單位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任務層級分解,層層簽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目標責任書,做到“鎮包村,村包組,組包點”,確保責任層層落實到位。
(7)預案到位
基層單位要在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及時向社會公布,組織應急機構、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進行演練,并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8)應急到位
基層單位應急能力的大小體現了當地社會對災害的重視程度,應急處置能力是對災害反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是災害應急和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質災害發生時,基層單位是減災、救災的核心,是搶險救災的第一線,因此基層單位的應急處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減災的成功與否。
(9)保障到位
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重大,重在落實,一切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實施,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充分保障。只有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開展工程治理,不斷完善防治措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才能持續穩定推進。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面規劃,以人為本、全力搶險的原則,以突發性、多發性、群發性和影響持久、有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為重點,采取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切實增強抗御地質災害能力。一旦發生災害,做到統一指揮調度,責任分工明確,緊密協作配合,搶險物資齊備,撤離路線明晰,疏散安置妥當,千方百計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二、我市地質災害現狀及防治重點
我市地處魯西南平原,地下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水資源相對富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與社會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資源開發力度不斷加大,由此誘發的各種地質災害呈逐年遞增趨勢。根據我市地質災害現狀,確定防治重點如下:
(一)采煤塌陷區防治。我市地質災害以地面塌陷為主,尤其是采礦引發的采空塌陷最為嚴重。塌陷區主要分布于,涉及44個自然村。全市境內現幾乎所有大小煤礦都存在采空塌陷現象,以最為嚴重,壓煤搬遷村莊面積409.18公頃,土地塌陷面積2500畝,其中年新增2000畝。同時,因采煤造成土地塌陷而引發房屋斑裂的受災范圍和數量也較大,存在斑裂隱患的有的10個村,4200戶。
汛期采煤塌陷區可能誘發洪澇災害、地裂縫、房屋斑裂等致災地質作用,其危害性比較嚴重。必須完善監測網絡,建立群測群防體系和應急反應系統,制作永久性安全警示標志,對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災害隱患點進行勘察治理或搬遷避讓,對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工作進行重點檢查,盡量減少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同時,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水平,對延誤預警、預報,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二)矸石堆積區防治。全市境內現有煤矸石堆積山6座,主要分布于。堆積的矸石,除一部分用于煤矸石發電,作為新型建筑材料的輔料或填充塌陷地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堆積煤矸石無法處理。
汛期矸石堆積區由于天氣炎熱、氣候多變、雨水過多,煤矸石極易自燃、崩塌、滑坡,產生渣石流,甚至排放化學毒物、分解有機物,造成空氣污染,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必須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強化監督檢查,加大監測力度,落實防災避災工作措施,盡最大努力防治災害發生。
(三)資源開采區防治。我市礦產資源除煤炭外,主要有磚瓦粘土和建筑用砂兩大類。砂塘主要分布在小孟、新驛、顏店3個鎮。由于前些年磚瓦粘土和建筑用砂深層取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積水洼地的地質災害。
汛期期間資源開采區極易發生地質災害。為達到避災減災的目的,一方面市、鎮、村及礦山企業要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增強憂患意識,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對其礦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徹底排查,劃定易發區和危險區,制作安全警示標志,編制防災預案和應急搶險預案,確保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萬無一失。
(四)泗河險段區防治。我市境內泗河段繞市區流經4個鎮(街),全長26公里,河床因常年干涸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大堤因失修風化和受采煤塌陷的波及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汛期泗河險段區,河床需清障疏浚,泗河大堤部分堤段需加固維護,壓煤塌陷堤段需密切關注。要加大巡堤查險的工作力度,對險情險段進行搶修加固,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性洪澇災害的防御能力,確保汛期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三、工作措施
為有效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同時把災害降到最低程度,從落實責任、廣泛宣傳、完善制度、強化監管等各方面予以有力保障,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大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工作力度,使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率和損失量明顯降低,危害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點基本得到整治,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一是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由市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統一指揮,嚴格落實防災工作責任制,分級分部門分行業負責。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主要負責人對本轄區、本單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是做好災害隱患危險重點排查。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建立群測群防網絡,在去年認真填制“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的基礎上,今年要查漏補缺,堅持做到一點一卡、每戶一卡。市國土資源局要會同住建、水利、交運、旅游等部門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對汛期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重點調查;對存在較嚴重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的,制定責任明確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市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三是認真做好宣傳教育引導工作。針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等特點,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推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成功經驗,增強廣大群眾保護地質環境、防災減災意識,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抵御地質災害的能力。
四是建立完善災害防治工作制度。建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項措施,強化汛前檢查、汛期值班、監測和巡查工作力度,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設置專門聯系電話,加大巡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格實行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完善緊急預案啟動程序。遇有突發性地質災害立即啟動緊急預案,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要及時趕赴現場并做好緊急調查處理工作,同時按照上級規定及時上報有關情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鎮(街)、重點部門和重點企業要周密制定方案,切實落實好防治措施。市政府將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檢查,并將有關情況在全市通報。
關鍵詞:地質災害 概念 類型 防治
一、地質災害的概念及類型
地質災害:根據國務院394號令《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它具有兩大特征:一是必須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危害,二是必須與地質作用有關,二者缺一不可。
類型:主要由自然變異導致的地質災害稱自然地質災害;由人為作用誘發的地質災害則稱人為地質災害。按地質環境或地質體變化可分突發性地質災害與緩變性地質災害兩大類,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習慣上的狹義地質災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稱環境地質災害。按地質災害發生區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質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質災害,如地面沉降等。我們通常所講的地質災害主要為《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上明確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六大類。
二、如何科學應對當前地質災害防治的嚴峻形勢
我國為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地區,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數都是人為引發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事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好這項工作人命關天、意義重大,因此切實有效防治地質災害,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地質災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群測群防,做好預警預報工作
突發公共事件多發于基層,有效排查、監測突發公共事件風險隱患,及早防范、化解事件苗頭,是提高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基礎性工作。各級政府要緊緊依靠基層組織,充分發動群眾,大力開展防災救災基本知識的宣傳培訓,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公共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在防治中圍繞“從被動變成主動”這一要求,在預警預報上下功夫,創造“災前可預警、險情可處置、重點可治理”的主動防災條件,發揮其在預警預報中的重要作用,堅決避免事故發生。
(二)發揮天氣預報對地災預警預報作用
對由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的預防,雖然有天氣預報及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給人們提前告知,但由于天氣系統的復雜性,天氣預報及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準確率目前不是很高,即使以后科技發展了也不可能達到完全準確,有時天氣預報有大雨或暴雨而實際上可能沒有,而有時天氣預報為小雨或中雨而實際則下了大雨、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后面一種情況的出現,所引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來勢兇猛與突然,沒有及時預防或避讓,往往就造成較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因此,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的建設與維護工作,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開展實際降雨量監測,一旦發現實際降雨量將要達到地質災害發生的臨界值,立即通知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居民采取措施,及時預防避讓,減少損失。
(三)提高地質災害調查頻率和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并非不可預測,地質災害調查的主要目的就是發現具有隱蔽性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發生基本上沒有規律可循,不知什么時候會發生地質災害,這就要求我們相關部門必須進行地質災害調查,通過提高地質災害調查頻率,保證地質災害信息預報的全面性,同時還應當因地制宜,對于地質災害多發區,還應當配備其他的技術手段對地質災害進行預測,以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指在對評估區進行地質災害調查的基礎上,分析論證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各種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措施和建議,并作出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結論。加強對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估,切實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各項規定的落實,可以對多項地質災害種類涉及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縫等,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的勘查和施工項目,分析得出危險性評估報告,為進一步地質災害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避免了地質災害帶來的人員和財產的損失,或盡可能的將損失降到最少。
(四)建立地質災害動態監測系統
由國土資源部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對地質災害應當實行動態監測。目前,由于我國各個地方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并未在全國范圍內所有地方都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系統,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進行幫助、扶持。建立地質災害危險點和隱患點分類分級臺帳,通過動態監測系統的監測能夠及時發現地質災害的變化變形跡象,掌握其發生發展趨勢,采用全國統一的地質災害數據庫標準和基于GIS的地質災害監測信息系統,在災害發生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減輕地質災害對人民財產造成的損失。
(五)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內容可包括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地質災害的種類、防治、預報、報告制度,如何安全選擇村民住宅用地防范地質災害,在雨季如何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理,災害發生時如何處置及應急救災等內容。各地可按當地實際情況,適時公開進行專題學習和培訓活動,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張貼宣傳畫等效方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災減災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和搶險救災能力。
(六)要多渠道對地質災害防治投入,繼續加快地災隱患點治理或搬遷工程
各級政府和部門要發揮地質災害防治投入的多渠道,分步實施治理或移民搬遷,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有針對性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與水利建設防汛防旱相結合。庫區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必須投入專項資金,解決好庫區邊岸失穩的問題,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發生。二是與交通建設相結合。在交通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在地質災害多發的山區,一定要重視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加大防災工作的投入,若在選址階段,花費一定的資金,開展地質災害專項勘查評價,可以及早地避開災害隱患,及早地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防止造成的更大損失。三是與農村脫貧工作相結合。一些貧困山區,由于山高坡陡,地質條件較差,較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從實際出發結合山區脫貧工作,采取搬遷避讓的方法,是解除地質災害威脅的有效途徑。通過扶貧資金的渠道,優先安排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山村,分期分批整體搬遷、下山避災、重建家園,走出一條避災下山脫貧之路,取得“雙贏”的效益。四是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當前地質災害頻發,是生態環境失衡的惡果之一。因此,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遏制生態環境破壞,對于防治地質災害,減輕其危害,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三、結束語
一、工作目標與主要任務
(一)公路干線災害防治工作目標 (二)公路干線災害防治主要任務
結合近年來特別今年以來公路水毀、震毀的災害發生情況,依托路面大中修工程、危橋改造、公路災毀修復工程和安保工程實施工作,以增設和完善試點路段的災害防護設施為重點,推廣科研成果,采用成熟的工程措施,對公路邊坡、路基、橋梁構造物和排(防)水設施進行綜合處治,全面提高公路防災能力。具體包括:
1、全面系統的調查分析試點路段公路災害的成因,科學擬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2、加強日常養護管理,完善、修復各類排導設施,及時檢修防洪設施,以預防和減小自然災害對公路設施的損毀。
3、清理、疏通橋涵的泄洪通道,增設必要的調治導流設施,增強公路橋涵構造物的抗洪能力。
4、全面修復已損毀的擋墻、護坡、石籠、駁岸等公路防護設施。
5、整治或加固易發生崩塌、滑坡、滾石、沖蝕、沖刷、泥石流等災害損毀的公路上、下邊坡和路基。
6、順應洪水流勢,全面整治或完善試點路段的排水系統。
7、探索公路災害防治工程的處置技術,總結工程實施經驗,完善《干線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技術指南(試行)》(附后)。
二、工作步驟
干線公路災害防治試點工程涉及因素多、技術要求高,而且多數實施路段位于地形條件復雜的山嶺重丘區,實施難度大。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應按以下步驟,精心組織,周密籌劃,確保今年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
(一)調查摸底。收集、分析試點路段發生災毀的歷史數據,查明災害發生的具置、類型、規模,摸清目前公路設施的抗災狀況。
(二)工程設計。根據調查摸底結果和試點工程的規模、復雜程度等,按照有關標準、規范對試點工程進行詳細設計,并對設計方案作充分論證。
(三)組織實施。組織施工單位按設計方案完成試點工程施工。
(四)總結驗收。災害防治試點工程完工后,省級公路管理機構應依據相關規定及時組織驗收,并向部提交“災害防治工程試點工作技術總結報告”。部將根據情況組織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保證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實施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是交通部門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對于提高我國公路網絡的通行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做到精心組織、周密籌劃,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積極籌措落實配套資金。試點工作所需資金主要由有關地方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籌集,部給予適當補助。部補資金將納入安保工程的投資計劃下達各地。試點?。▍^)的交通主管部門應根據工程需要積極籌措落實配套資金,保證及時足額到位,為試點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三)精心設計,保證工程效果。公路災害成因復雜、影響因素多,整治工程技術難度大,試點?。▍^)應針對影響公路設施安全的主要災害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進行專門設計。設計方案應符合 nn40.com 有關技術標準、規范的規定,并充分體現“安全、經濟、環保、和諧”的勘察設計新理念。
(四)嚴格管理,確保質量。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切實規范和加強工程管理。應采用招投標方式選擇施工單位,并建立和完善符合試點工程特點的質量監管體系,確保工程實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