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8: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畜牧業市場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畜牧業,現代畜牧業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裝備畜牧業。用現代經濟管理科學管理畜牧業,具有優質、高產、高效、安全,技術密集、工業化程度高和生產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特征。
一、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必要性
首先,發展現代畜牧業,是加快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制約,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發展處于平穩增長期,而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現農業增質增效都具有重要意義。畜牧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主要表現在:一是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大。畜禽飼養總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長,發展勢頭較好。二是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XX年畜牧業為農民直接增收達到263元,XX年預計可達280元。三是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養殖業與種植業產值比為56.5:43.5,主輔換位,畜牧業在大農業中主導地位進一步確立。
其次,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改變傳統畜禽飼養方式的必然歸宿。傳統畜牧業受生產方式、組織化程度、生產者素質、市場發育狀況等因素影響,存在飼養規模小、疫病控制難、產品質量差、經營分散、抗風險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經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畜禽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大。與之相適應,發展專業化、大規模的現代畜牧業就成為歷史必然。據調查,全縣目前養豬農戶僅占總農戶數的46%,5年降低約19個百分點;全縣規?;i養殖已占飼養量的50%以上,規?;仪蒺B殖占總飼養量的70%以上,5年分別上升了約30和40個百分點。
第三,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建設“兩型社會”必須發展“兩型畜牧業”,現代畜牧業正是順應“兩型社會”要求,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畜禽健康,產品優質安全”的標準組織生產,推動畜牧業朝著“產業布局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相一致的生態養殖模式方向發展。目前,全縣60%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小區)對糞便實行綜合利用、做到了無害化排放。
第四,發展現代畜牧業,是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當前,大中城市逐步實行畜禽產品市場準入制,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就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發展現代畜牧業有利于推進畜牧業標準化的貫徹實施,增強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有利于規范畜禽產品養殖過程和食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控制,促進畜禽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相關管理者樹立質量安全意識;有利于推動我縣畜禽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增強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提高養殖效益,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關鍵詞 畜牧業;問題;對策;云南鎮沅;振太鎮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310-01
畜牧業是鎮沅縣振太鎮繼烤煙和林業后的又一大支柱產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部分,是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20多年來,振太鎮畜牧業得到了一定發展,畜牧業生產結構優化,生產方式不斷進步、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由落后的傳統養殖走向規模型養殖成為畜牧業發展的必然出路。
1 存在的問題
1.1 對畜牧業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農戶對畜牧業的發展研究不多,認識不深,力度不強。沒有深刻地認識到畜牧業在經濟中強有力的地位,常常把畜牧業作為種植業的輔業來對待,得不到重視。一些農戶還處于“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傳統飼養狀態,不能從本質上認識畜牧業帶來的效益。
1.2 飼料資源匱乏
畜牧業是以種植業的第一性生產為基礎的第二性生產,沒有第一性生產為畜牧業提供飼草、飼料原糧,就不可能有畜牧業的生產。目前,振太鎮的自然資源狀況,尤其是農業資源狀況不容樂觀。
1.3 科學技術推廣率低
畜牧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很多養殖戶科學育肥、科學防病的基本技能很低,對“高產、優質、高效”的畜產品培育技術和畜牧業資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不能在畜牧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1-2]。由于扶持措施不完善,科技人員的工作缺乏主動性,導致生產中科技含量不高,畜種改良工作進展慢,優良品種少,近親繁殖嚴重。此外,從事畜牧業生產的勞動人員素質普遍偏低,阻礙了畜牧業生產率的提高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1.4 草地資源利用程度低
主要表現在放牧方式落后,傳統的放牧方式,造成近處的草場放牧過度,遠處原始的草場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草場使用不當,只用不管;農、林、牧相互爭地嚴重,不該開發的山坡開發種植農作物,盲目的毀壞草地、草場,造成草場減少;優良牧草被排擠,給草食畜的發展帶來嚴重威脅。
1.5 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跟不上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得到較大改善,動物防疫的冷藏設施得到補充,免疫方式方法得到完善,但動物免疫模式單一,免疫效果沒有明顯改善。
2 發展對策
2.1 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打破保守思想,轉變陳舊觀念,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由自給自足的封閉經濟觀念向開放型轉變;由小而全分散經營向專業化規模經營轉變;由傳統飼養技術向現代化先進飼養技術轉變;由靠政府投資為主向多渠道融資轉變;由靠政府干預的計劃經濟向靠價值規律的市場經濟轉變。使干部、群眾實打實地看到畜牧業發展的希望,提高畜牧業在農業當地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體驗到用現代先進科技和設備所產生的巨大動力。啟迪人們用新的思維方式,先進的科學方法,適應市場的組織形式來發展現代化畜牧業,改造傳統生產方法,以質取勝,提升產品競爭力[3]。
2.2 走農牧結合的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
農牧結合的生態畜牧業是我國農區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合理安排糧食生產的情況下,種草養畜,以畜禽的糞便養地,走種養結合的農牧業共同發展的生態畜牧業之路[4]。開發優質飼草飼料,開發草食性畜禽,振太鎮約有1 333.33 hm2草山,可以建成人工草場,天然草場產量低,草地經濟效應未得到發揮,大力發展人工草場,種植青綠飼料,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是振太鎮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要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畜牧業,提高畜禽良種化,發展規模飼養提高集約化與專業化程度。在牛、羊、雞3類畜禽中,均有大的發展資源依托和良好的市場前景,羊的營銷及市場開拓局面已有重大突破,產品銷售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形勢。
2.3 加快信息產業建設,推動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市場信息在畜牧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及時、準確地市場信息是政府加強宏觀決策、指導農戶生產的重要依據,要具備準確的畜產品市場信息,根據供求關系價格,產品余缺等信息開拓市場,克服生產的盲目性,促進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以市場要求組織生產,為市場提供優良的名、特、優畜禽品種,加快畜禽品種改良步伐。振太鎮是多民族地區,全鎮19個村委會,308個村民小組,400多個自然村,村組分散,交通閉塞,廣大農民對市場信息獲取有限。因此,必須建立信息預警系統,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定期分析畜禽及產品銷售形勢、市場動態和走勢,提出畜牧業發展、生產經營應對策略;總結市場開拓的好經驗、好做法,并組織利用與推廣,全面提高信息服務質量[5]。
2.4 提高科技含量,強化畜牧業科技推廣
政府職能部門要分工負責,為農民提供良種,傳授科學飼養技術,解決資金、土地,培訓農戶,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政府加大投入、出臺優惠政策、扶持發展科學養殖,推廣應用現代新技術、新設備,提高飼養效益。在原來“八改”的基礎上,推行“三推、四有、一改造”的綜合配套技術。“三推”,即推廣良種、配套飼料、免疫綜合防治;“四有”即有金屬高床,有保溫箱,有防護欄、漏糞板,有自動引水器;“一改造”,即對不合要求的豬舍進行改造。加強對飼養戶的技術指導服務,健全飼養戶的技術管理,堅持消毒制度,提高群眾的科技水平。
2.5 建立“糧— 經 —飼”三元種植結構
2010年統計數據表明,振太鎮有農戶9 920戶,農業人口36 366人,可耕地面積4 746.07 hm2,每戶可耕地0.48 hm2,每戶可用0.2 hm2耕地種牧草。如:魯梅克斯可產鮮葉150~225 t/hm2,產干物質22.5~30.0 t/hm2,粗蛋白含量37%,采用優質牧草與作物秸稈混合喂牛,種666.7 m2牧草可供育肥1頭牛的飼料,每戶農戶1年種0.2 hm2,可出欄3頭牛,全鄉每年可多出欄1.8萬頭牛,今后在區域化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上,要按照各地養殖業發展特點,調整種植業結構,在總體布局上應走出振太“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的路子。
2.6 進一步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嚴格執行《動物防疫法》,加強免疫注射工作,使“政府保密度,職能部門保質量”真正落到實處,要因地制宜,以鄉(鎮)為單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唯一免疫模式;完善檢疫工作,對場地檢疫、進出境檢疫、肉品檢疫等嚴格把關,完善疫情監測網絡,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隨時掌握疫情動態;對治療用藥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施行,對違禁藥品嚴厲禁止,執法必嚴,以確保牧業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質量[6]。
3 參考文獻
[1] 鄭俊.關于大力發展農村生態畜牧業的思考[J].華北農學報,2005(S1):186-190.
[2] 李軍,倪建平,張忠明.入世后我國畜牧業形勢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對策[J].上海農業學報,2004(1):111-115.
[3] 劉振江.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11):3416-3417.
[4] 黃海.對內蒙古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S2):40-42.
畜牧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型產業。畜牧業的發展對于保障市場肉蛋奶類產品供應有種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內部控制理論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廣泛應用,畜牧業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顯示了出了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畜牧業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對完善畜牧業財務內控建立和健全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畜牧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一、現代畜牧業內控制度的建立
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尤其是農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畜牧業在全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目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取得了深入的發展,我國畜牧業中肉類產量達到了8千萬噸以上,產量居于世界第一位;禽蛋類產量和奶類產量也取得大幅度的提升,現在分居世界第一位與第三位。畜牧業作為為人民的生活提供肉蛋奶類食品保障的經濟產業,隨著需求拉動的影響,其成長速度也在逐漸加快。同時,作為依托種植業發展的下游產業,畜牧業對于提高農村地區經濟和滿足城鄉市場供應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牧業一直采用的是松散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的管理辦法,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在經濟高速提升、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出現了管理上的脫節導致的行業發展緩慢的狀況出現。內部控制的管理辦法是現代管理理念中科學有效的生產管理辦法之一,將內部控制管理理念引入到畜牧業的生產管理中有利于規范畜牧業的生產活動,促進畜牧業盡早實現產業轉型,走向全面發展、快速發展和健康發展的道路。
二、畜牧業財務內控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在逐漸加快,由于畜牧業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理念引入較晚,導致了畜牧業財務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畜牧業內部控制沒有形成制度體系
內部控制管理辦法作為一種現代企業管理辦法,在我國企業中發展的實踐還比較短。由于畜牧業同一般生產性企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一般企業的管理辦法很難直接照搬進畜牧業的生產管理過程中。因此,雖然在目前畜牧業的財務管理中已經逐漸開始形成初步的內部控制管理思想,但是目前內部控制還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在管理實踐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往往會導致財務管理部門各自為政,反而加大了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
(二)畜牧業財務風險預警能力偏弱
由于缺乏必要內部控制體系,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下,畜牧業還保持著傳統、松散的管理方式,導致了畜牧業的財務系統在應對市場風險時缺少必要的靈活性和敏感性。因此,畜牧業在管理上財務風險的預警與抵抗能力偏弱。隨著市場供需影響和價格因素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對于畜牧業的影響不斷增加,畜牧業在經營和管理中面臨的資金了財務決策上的風險也在慢慢擴大,因此,成立完善的風險預警干預機制是當前畜牧業財務管理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三)內部控制在畜牧業財務管理中的效率偏低
目前,大量的畜牧業的養殖經營依舊是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的分散性養殖經營狀態。這種經營現狀導致了經營環境的發展規模受到了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約束。在這種經營模式和規模的制約下,內部控制在資金管理上難以得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由于內部控制在生產經營管理上的缺位現象,畜牧業產品在生產組織上往往受到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的雙重擠壓,導致了畜牧業本身的生產利潤分配不均,阻礙了畜牧業可持續性發展和經營規模的擴大。
(四)財務人員內控意識與專業能力較差
內部控制管理體制的建立需要由管理思想先進、組織能力強和專業技術過硬的專業財會人員起到帶頭引導的作用。然而,目前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普遍財務人員專業水平偏低,具有專業從業資格證書的財務及管理人員低于35%,給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實現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同時目前畜牧業的經營規模和管理體制下,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和先進管理思想的在職培訓工作也不到位,造成了在崗財務人員學歷主觀能動性下降,對于畜牧業財務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票據管理、資金出納和結算等方面,不能夠掌握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上的作用。
三、完善畜牧業財務內控的措施
(一)推廣畜牧業財務全面內控體系建設
為了加強畜牧業財務管理系統內部控制建設,首先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在畜牧業財務管理中的建立健全與穩定執行。只有加強財務內控體系的完善,才能從組織結構的優化上完善畜牧業的財務管理制度。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加大,畜牧業要厚的長久穩定的發展,就要依靠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在出納、預算、核算、審計等各個會計崗位上確立,明確權責,落實規定,才能保障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真正在畜牧業本身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到實踐。在整體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健全和推廣之下,畜牧業才財務政策和決策方案可以得到有效、全面的監督,從而在財務基礎上保障畜牧業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改變原始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走向科學化、現代化、集約化的發展新道路。
(二)加強畜牧業財務風險預警能力
隨著市場經濟影響因素在畜牧業生產管理中影響的加深,由于畜牧業生產周期較長,盲目的市場跟風可能會導致同類型產品的大量產出造成的市場飽和。當市場過于飽和時,畜牧業產品的價格受到供需關系的影響就會大幅度下降,給畜牧業生產企業的財政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畜牧業在在管理中要突出內部控制在風險預警上的作用,通過加強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加強畜牧業生產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和銷售經營管理,從而降低畜牧業生產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的風險預警能力和風險發生時的反映能力和抵御能力。
(三)完善內部控制在財務監管中的應用
當前,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還處在起步的過程中,對于生產企業內部有限資源的有效配置與有效利用對于節約企業資本,加速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完善的財務管理內控監管制度是杜絕財務信息失真、舞弊現象出現的重要管理手段。內部控制的監管作用還有利于改變傳統畜牧業經營中財務上松散粗放的管理體制,在幼苗和飼料采購、養殖、飼育、銷售等多個方面對財務工作進行有效的內控監管,保障會計業務和處理的真實性、準確性,以保障財務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樹立全面內控意識,加強財務人員管理
從管理思想水平來看,我國畜牧業生產和經營在管理理念上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傳統養殖場在結構設置和崗位安排上對于內部控制管理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對于內部控制的能動作用就有著很大的不足。由于管理思想、制度和組織上內部控制管理意識的薄弱,導致了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往往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同時,由于財務人員管理意識和專業能力偏低,其工作辦法和專業技能同內控制度管理下的財務工作辦法也不能相適應。因此,加強人才的管理對于畜牧業實施內部控制管理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首先,畜牧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要樹立起明確的內部控制管理意識,在制度的保障之下,加大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引進工作和在崗財會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同時畜牧業的管理要依靠專業的財務技術型人才,再結合畜牧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下,將專業財務管理辦法同養殖企業的現狀相融合,以人才素質培養為保障,有效地突進畜牧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參考文獻:
[1]遠蘭如.畜牧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22:202
[2]何波.畜牧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剖析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04:187
【關鍵詞】 現代畜牧業 發展現狀 對策
畜牧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展畜牧業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政治問題。隨著我國糧食生產的迅速發展,我國畜牧業也必將得到迅速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來說至關重要,不僅關系到民生問題,也對政治問題有影響。
一、畜牧業發展的幾個問題
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衍生出很多問題,農業發展空間被大大擠壓,農業發展嚴重滯后,農業中畜牧業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像規模太小、品種煩雜,人畜混居、散放和散養、混放和混養、經營粗放。大多數鄉鎮存在著畜牧業投入不足、直接導致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加工存在隱患、影響畜牧產品質量因素多種多樣,長期存在、飼養環境和生產條件相對落后、重大動物疫病形勢嚴峻等棘手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農村規劃不科學,生活生產環境差
由于農村沒有系統規劃,多數家庭畜禽養殖戶養殖環境較差,很多地方糞便滿地,缺少蚊蟲防治,污水沒有集中處理,造成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惡化,也影響村容村貌。
2畜牧發展規模小,難集中發展
由于農民經濟能力有限,導致規模發展受限,浪費很多資源,沒有整合小資源,浪費很多公共資源,受計劃經濟體質影響比較深,畜牧業市場化程度太低。
3畜牧產品質量問題突出
在利益驅動下,很多養殖戶會采取不恰當的飼養方法和手段來生產劣質甚至有毒的畜牧產品。傳統養殖辦法無法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加之養殖戶比較分散,不好管理,更談不上整體出售。
4畜牧產品生產力低下,市場需求量大
畜牧產品是我國的優勢農產品,但由于傳統養殖方式存在缺陷,很多指標都達不到國際標準,更談不上出口了。
5疫病防治意識淡薄
農民大多采用分散飼養,而且疫病防治意識淡薄,很難有效防止疫情傳播,如果出現疫情,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6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很弱
傳統畜牧養殖業容易跟風,很少有能夠對市場做出科學研判,很容易出現價格大跌等風險,對于農牧民來說是毀滅性的。
二、結合實際情況,對發展現代畜牧業應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切實提高畜牧業發展水平。
1、科學布局,合理規劃,為畜牧業發展探新路
首先著眼于農村實際情況,摸清農業的具體規模,尤其是畜牧業的優勢和問題,農業管理部門協調統一科學布局,合理規劃,解決農民在畜牧養殖方面的問題,徹底從思想上重視,權衡利弊,制定出適合我們的發展規劃,注意落實,從科技、內涵、市場、資源、環保等方面重點考慮,找出畜牧業發展新路子。
2、工業反哺農業,農業向畜牧業傾斜
現代畜牧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政府在基礎設施投入基礎上,鼓勵大多工業參與到農業發展當中,用工業帶動農業發展,為農業提供經濟保障,利用政策鼓勵工業參與農業,讓畜牧業發展為農民創收,為全民奔小康奠定基礎。
三、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創新經營
政府引導,通過實地考察引進名優品種,新技術,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政府出資農民學習新技術,確保畜牧產品多樣性,利用新技術增收增產,淘汰落后的生產方式,改變傳統的畜牧產品經營方式,創新經營方式,尤其是引入“互聯網+農業”,簡化農業經營鏈條,實現資源整合,培養一批適應新型市場的新型農民。著力培育幾個大型龍頭畜牧業龍頭企業,凸顯經濟和社會效益,給農民增強信心,樹立一些農業發展典范,引導樹立現代經營模式,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政府幫忙開拓市場,對輻射面大,帶動力強的畜牧產品全村推廣。政府搭建交易平臺,解決農牧民的后顧之憂。畜牧業做好了,就是綠色循環經濟,充分利用好政策向導,著力推進現代綠色產業飛速發展,帶動當地經濟。
四、重視專業人才,提高畜牧服務保障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一項支柱產業,全面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不單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是提高地方經濟實力的迫切要求。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出路在于發展畜牧經濟,因為畜牧業不僅生產周期短,易于形成規模,而且最適于產業化經營,一旦做大、做強,其輻射力和帶動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如正大集團的肉雞生產、河南雙匯火腿腸加工集團,不僅從走畜牧產業化的路子名揚天下,而且也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也充分證明,社會越進步,人們生活水平越高,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就越大,其農業生產水平也就越高。發達國家的畜牧業占農業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畜牧業已經成為農業的主導產業。江西省2004年畜牧業產值雖然突破300億大關,但只占到農業總產值比重的33%,差距還是存在的,那么,如何抓住契機,把江西畜牧經濟做強、做大,是目前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重大課題。
1把握發展畜牧經濟的方向
1.1畜牧業作為“中軸產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發展畜牧經濟必須發揮當地優勢,順應市場需求,圍繞市場作文章。市場是畜牧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盤和指南針,必須按照市場供求關系,來調整畜牧經濟發展結構,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什么效益好就生產什么。要努力加強市場引導,讓農民在適應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搞好畜產品結構調整,實現畜牧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畜牧業既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又是一個與其它產業關聯度十分緊密的“中軸產業”,對種植業、加工業和其它產業有著承上啟下的、強大的、特殊的拉動作用。在種植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大力發展產業關聯度更高、比較效益更大的畜牧業,并以此促進農業產業結構提檔升級,是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走過的成功之路。目前,歐美國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一般都超過65%,荷蘭、丹麥則高達80%,這些國家以畜牧業為支撐,牽動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為此,必須重新審視畜牧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地位,以這個“中軸產業”為核心和突破口,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1.2畜牧業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效果明顯因為農民每年種植糧食、蔬菜只有2季,況且產量也有限,那么農民的收入也有限,而發展畜牧產業就不同了。從近幾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構成看,畜牧收入呈現增長趨勢。江西省2004年傳統的養豬業受市場利益的驅動,農民補欄積極性高漲,如農民養1頭豬獲毛利200~300元。
1.3實現傳統養殖方式向現代養殖方式的革命性轉變發展以生態畜牧小區為載體的規模養殖業,江西省2004年有46個縣(市、區)的主導畜產品產值超過了當地糧食作物產值,顯示全省優勢畜產品的區域化布局見成效。
2發展特色畜牧經濟
2.1以綠色為根本抓畜牧“綠色壁壘”已成為制約畜牧產品出口的瓶頸。作為政府要強化綠色理念,以綠色為根本,積極推進綠色生產進程。一方面,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盡快選擇一批具有發展前景的畜產品加工項目,抓緊調研論證、包裝,增強招商引資吸引力。要堅持能引進則引進,能聯合則聯合,能“借船出?!本汀敖璐龊!?能“借雞生蛋”就“借雞生蛋”,千方百計把國內外一些知名的畜產品加工企業引進來,把一些大企業、大財團的資金引進來,利用現成的綠色生產企業占領國際市場。同時,在資金、土地、產品宣傳及服務環境等方面予以優先扶持,盡可能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基地提升畜產品內在素質,大力開展綠色飼養、綠色生產。
關鍵詞:畜牧業;生態環境;生態畜牧業
我國畜牧業生產規模多集中在農村散養,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正是由于大部分的農村散養模式,管理落后、污染嚴重,這樣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影響。為了畜牧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生態化地開展畜牧業生產,既滿足了畜牧產品的供應,又不破壞生態環境。
1 我國畜牧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畜禽糞污不加處理和任意堆棄、排放的現象在我國普遍存在,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畜產公害”的發生,按糞便排泄量計算,l頭豬相當于2個人,而按BOD的排泄量計,則1頭豬相當于13個人(1只雞或1頭牛分別相當于0.6或6個人),按2002年山東省存欄豬2883萬頭、家禽65231萬只和牛1018.9萬頭計,三者糞便排泄量排泄量達14887.4萬噸,按BOD計則相當于8.27億人的排泄量。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包括糞便、污水、惡臭、粉塵、病原微生物、噪聲等,但主要是糞便、污水處理利用不當對大氣、水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畜禽糞污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機物、惡臭和病原微生物。
2 畜牧業環境污染成因
2.1 畜牧業由分散經營轉為集約經營 我國傳統畜牧業規模小,僅作為一種家庭副業來經營,所以污染影響不大。但近年來由于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國際市場對畜禽產品要求越來越高、飼草飼料資源的過度消耗、養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等原因,飼養方式由傳統的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畜牧業逐漸轉為集約化,大規模飼養場急速增加,進而導致了大量糞尿等排泄物的產生,且多數均未及時處理,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2 畜牧場地由農牧區向城郊區轉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蛋、奶等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為了便于畜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畜牧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造成了農牧脫節,家畜糞肥大量積壓,不能及時施用于農田而造成污染。
2.3 獸藥、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
3 發展生態畜牧業重要性
畜牧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明顯提高,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效地轉化糧食和其他副產品,可以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促進農業向深度和廣度進軍,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大力發展畜牧業,更多地吸納農業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農業資源,是新階段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發展生態畜牧業可以有效地促進養殖業、種植業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確保市場對綠色食品的需求。
4 發展生態畜牧業做法與途徑
4.1 觀念上的更新 觀念要做到三個轉變:從單一資源導向型畜牧業向商品資源結合型轉變,動物產業要參加國際、國內大市場,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從單一型生產畜牧業向節糧節草與多層次利用型發展;從傳統生產型生產向規模經營與傳統生產結合轉變。
4.2 系統科學與現代管理 生態畜牧業是動物產業為主的多學科綜合配套發展,需應用系統科學方法,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去指導,有宏觀區域決策、區域發展模式,還要有市場發展與養殖規模平衡優化組合。微觀上要有節糧節草高效轉化的實用技術系列,規范化服務系列,這些都離不開系統科學、生態科學與現代管理。
4.3 資源―生產―加工―銷售同步發展 在加強資源的開發同時,強調培育市場,根據消費市場的趨勢預測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擴大加工能力與競爭能力,爭取創名牌,闖市場,做到資源能夠轉化,產品能夠穩住市場,使生態畜牧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
4.4 普及“高效轉化”技術系列 生態畜牧業是能量和蛋白質的高效轉化型和減少飼糧浪費型,強調動物結構優化與環境平衡的同時,“高效轉化”技術普及也是關鍵。其一是減少維持消耗,加強疫病程序化,減少發病、減少死亡,淘汰劣質種源,推廣雜交改良和優良種源,合理搭配公母比例與年齡比例。其二,推廣普及配方技術系列,優化飼料配方,按飼養標準科學飼養,推廣二元、三元種植結構。其三,提高農民科學養畜技術水平,提高農民養畜市場意識,使科學技術能廣泛地普及。
4.5 推廣立體養殖模式 在我市畜牧資源豐富、畜牧業發展較快地區,逐步推廣“上層養雞,雞糞經過發酵后喂豬,豬糞尿制作沼氣,沼渣排入魚塘喂魚,魚塘淤泥回田用于種植糧食作物”多位一體的立體養殖模式,此種養殖模式在我國多部分地區已經取得了成功。
總之,生態畜牧業及其產品的發展是世界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對傳統農業提出嚴峻挑戰。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的畜牧業要“入關”,與世界畜牧業接軌,也必須打破傳統發展模式,走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否則,我們的畜產品不但進入國際市場受影響,國內市場的消費也將受到限制。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畜牧業長盛不衰的不竭動力。畜牧業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斷發展,使畜牧業發展與時俱進,同時展相同步。
加快發展畜牧業,提高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勇氣,研究創新方法。畜牧業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經營機制創新和思維方式創新等。
1體制創新
體制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基礎,推動體制創新首先要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努力在原來改革沒有觸及或觸及不深的舊體制的核心部分,不斷地培育、發展新體制因素,使之逐步完成向新體制的過渡。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經濟潮流中,舊體制很難適應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必須不斷改革與創新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因此,畜牧業體制創新是發展畜牧業的基本要求。
要理順畜牧業各種體制,繼續推進農村經濟所有制結構的轉換與創新,實現政府管理體制向符合當今畜牧業發展要求轉變,為畜牧業發展注入新的省略和動力,為整個畜牧業創新提供良好的體制條件和宏觀環境。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參與宏觀調控,從戰略高度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抓好畜牧業的薄弱環節,使其發展步入健康的軌道。同時,實行多種形式的體制改革,靈活多變,因勢利導,對不同地域不同的畜牧相關企業采取多形式的體制創新。
2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實現科技進步,促進畜牧業經濟發展的根本源泉。在現有制度和資源條件下,畜牧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畜牧技術創新。畜牧業技術創新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競爭力為目標,一方面要圍繞生產實際,及時研究開發新的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對現有實用技術的改進、發展和提高,把現代科學技術很好地應用到飼料生產、動物生產及畜產品加工等各方面中,使現代科技的發展伴隨著畜牧業的發展,來提高畜產品的科技含量。
技術創新的前提條件是科技人員的培育,只有不斷培育科技人員,才會有不斷的創新。人才培養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又要重視有利創新意識的應用人才,還要培養行業人員,這是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畜牧業不斷發展的基礎所在。
技術創新主要應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實施種苗工程,把科研、引種、繁育、經營等各個環節聯結起來,實行引、繁、推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二是高度重視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引進、開發和利用,以期獲得更好的效益。三是大力實施牧業標準化生產,這是保護品牌確保產品質量的有力措施。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畜產品技術含量,合理配置生產資源,使產品優勢變成規模、商品優勢,走品牌優質之路。
3發展模式創新
如果說體制創新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技術創新是依托,那么發展模式的創新則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F代畜牧業正朝著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因此畜牧業發展必須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全新的發展模式。
要改革傳統畜牧業,改變零星散養模式,發展集約化、規?;?、商業化、特色化的畜牲養殖業。可以考慮利用山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優先發展特色畜牧業,解決因畜牧業生產所帶來的城市環境污染問題。
要正確處理好當今和長遠的關系,摒棄只重當前利益不重后果的發展模式。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畜牧業發展中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設后拆除的模式顯然不符合新世紀畜牧業的發展規律。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有長遠的眼光發展畜牧業才是今后畜牧業發展的趨勢。正確理清當前形勢,不斷創新,才是良好健康的發展模式。
4經營機制創新
發展高效益畜牧業必須實現經營機制創新,重點在于:一是鼓勵、支持和發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帶農戶”等多種形式的一體化經營體系;二是大力發展培育農民購銷隊伍,扶植組建畜禽生產專業協會,結成農民利益共同體;三是加強開發畜禽產品精細加工,創名優品牌;四是重視畜禽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的載體作用,逐步實現生產與需求的連接;五是建立發展生產與連鎖經營、配送中心等相結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寬農民進入市場和畜產品流通的渠道。
5思維方式創新
一切創新說到底首先是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的更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才能實現現代畜牧業新的突破。轉變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轉變傳統的以畜牧業為低下行業的觀念。應具有新的戰略眼光,從傳統的觀念中解脫出來,拓寬視野,放眼全球,同世界接軌,走勇于創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