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8: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習嬰幼兒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政行業在中國市場上迅速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嬰幼兒早期教育市場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嬰幼兒早期的教育問題重視起來,而聘請保育員對嬰幼兒進行科學的護理和早期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就使保育員逐漸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職業領域。
(一)嬰幼兒保育員簡介
嬰幼兒保育員,顧名思義,即幼兒園、托兒所以及小學里負責照顧、照看嬰幼兒生活的人員。嬰幼兒保育員在嬰幼兒的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們在嬰幼兒的早期生活與教育中扮演著照顧者、教育者等多種角色,對嬰幼兒的身心健康、行為習慣以及個性、情感等各方面均會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二)嬰幼兒保育員工作職責
嬰幼兒保育員在幼兒園、托兒所以及小學等保育機構中,需要輔助教師負責嬰幼兒的保健、養育和協助教師對嬰幼兒進行教育等工作。
1.嬰幼兒保育員需要負責本班房間、設備、環境等的清潔衛生工作,需要做到按時打掃嬰幼兒生活、學習環境,并進行室內通風,保證嬰幼兒有個舒適、干凈的生活、學習環境。
2.嬰幼兒保育員需要認真做好水杯、毛巾、碗筷等的消毒工作,以及飯前飯后餐具及餐桌的消毒工作,并且做好每天的廁所清潔工作,保持廁所清潔無異味。
3.嬰幼兒保育員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安排好嬰幼兒的一日生活,做到教育與生活兼顧,全面了解嬰幼兒的飲食、睡眠等各項情況,保持嬰幼兒的儀表整潔等,認真細心護理嬰幼兒生活。
4.嬰幼兒保育員需要在教師及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嚴格執行園區安全、衛生保健制度,夏天做好防暑降溫以及預防蚊、蠅等工作,冬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時清潔嬰幼兒玩具。
二、保育員與家長及時溝通的重要性
在嬰幼兒保育員工作過程中,與嬰幼兒家長進行有效的、日常的、及時的溝通尤為重要,是實現保育機構與家庭之間共同培養嬰幼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意義非凡,而且,這也是一個優秀的嬰幼兒保育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嬰幼兒保育員與家長保持及時的溝通有利于嬰幼兒保育員與家長之間對嬰幼兒保育工作的相互理解與支持,有利于保育機構教育與家庭教育協調進行,共同促進嬰幼兒的全面發展,保證嬰幼兒早期教育與發展的正常、有序進行。
在嬰幼兒保育工作進行過程中,家長的理解與支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育員與家長相互溝通、互相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保育工作的進行。嬰幼兒保育員與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可以促使家長理解及支持保育機構的各項工作、理解保育員工作的艱辛,促使家長與嬰幼兒保育員就教學目標、工作任務及內容、作息安排等各方面達成一致,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更加有利于嬰幼兒的健康發展。
三、保育員與家長及時溝通的技巧
(一)建立健全溝通制度、拓寬溝通渠道
在保育機構中,需要建立健全保育員與嬰幼兒家長的溝通交流制度,拓寬相互溝通的渠道,定期開展相對應的活動,鼓勵家長多參加保育機構舉行的各項有利于保育員與家長相互溝通的活動,促使家長多渠道地了解嬰幼兒在保育機構的生活狀態、了解保育機構的日常工作重點,促使家長親眼看見嬰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保育員的照顧下學習、生活、做游戲以及嬰幼兒之間的互動活動,使家長全方面、多渠道了解保育工作,增加家長們對保育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二)保育員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語氣
在保育員與家長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語氣,在就嬰幼兒問題進行討論時,要多采用“您覺得…怎么樣”或者“我認為…更好”等委婉的、商量性的語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也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保育員的建議,以防止因語氣等問題導致保育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出現問題,而當涉及嬰幼兒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時,也不能一味地謙讓,必要時可以采用強勢的、十分肯定的語氣,使家長們相信保育員的一些有利于嬰幼兒發展的建議,以及對嬰幼兒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的意見不容置疑,只有合理地注意與家長溝通時的語氣,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基礎,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三)保育員與家長溝通時要有針對性
嬰幼兒保育員在c家長溝通時,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解答家長們的疑問時,或者在給家長建議時,要做到有針對性。對嬰幼兒出現的具體情況,或者家長的具體疑問給出具體的解答,針對各嬰幼兒的實際情況給家長提出寶貴的、有效的意見。每一位嬰幼兒保育員需要時刻觀察嬰幼兒的情況,做到了解嬰幼兒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以及優缺點等,以便于就嬰幼兒的具體情況可以給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及建議。要有針對性地回答家長的問題,使家長及時了解嬰幼兒生活狀況以及學習情況,使家長聽瞳保育員建議,使保育員工作得到家長們的肯定。
(四)保育員與家長溝通時要做到換位思考
在嬰幼兒保育員與家長溝通時,要做到換位思考,例如,在孩子生病時,家長會心疼孩子,而此時如果保育員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態度,甚至覺得家長是大驚小怪的話,會直接影響保育員在家長心中的形象,此時需要保育員做到換位思考,以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或者將嬰幼兒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去對待,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家長的心情。在與家長溝通時,也要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只有這樣才能拉近保育員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五)保育員與家長溝通時以孩子情況為主
在保育員與家長溝通過程中,要以反映孩子的具體情況為主,保育員需要借助具體事件,來反映孩子的日常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使家長感受到保育員對孩子的關注與關心。在反映孩子情況時,要做到就每個孩子的不同進行具體分析,切忌不可籠統地介紹孩子的近況,這樣只會讓家長感覺保育員是在應付自己,通過分析每個孩子的不同,就具體事情與家長進行交流,才能使家長感受到保育員對孩子的關注與上心。
(六)保育員與家長溝通過程中要注意維護家長自尊
在保育員與家長溝通時,難免會遇到反映孩子情況的事件,在反映孩子情況時,要注意維護家長的自尊,不可以用告狀的口吻說話,也不可以用一些過激的語言。當遇到需要反映孩子缺點的情況,要注意談話地點,盡量避開其他家長,進行單獨談話。同時,反映情況要采取“一表揚二建議三希望”的原則,從側面反映出孩子的情況而又不傷害到家長的自尊以及孩子的形象,盡量多采用“孩子在校園里特別積極,喜歡參加各項活動,非常值得表揚,要是……就更好了,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他會變得更加優秀,更加樂于助人”的形式來反映情況,既維護了家長們的自尊,又反映出了孩子們的情況。
四、結語
【關鍵詞】嬰幼兒;輸液;隱患;措施
1 門診患兒輸液的隱患因素
1.1 藥物因素(醫囑問題 藥品因素 )
市場上針對嬰幼兒的藥品種類繁多,新品層出不窮,醫生很難控制新藥品針對嬰幼兒的藥劑量以及配伍用藥會導致藥劑量與嬰幼兒的年齡與病情不符。藥物名稱和外包裝極度相似,醫生在書寫病歷開藥單時書寫藥物名稱字跡欠清晰會都會導致護士配錯藥物。
1.2 環境因素(穿刺問題 藥液外滲 社會環境因素)
在我國特定的國情下,目前獨生子女占多數,往往一個患兒就醫有多名家長陪護,門診輸液室患者及家屬人員多,環境噪雜,護士工作量大且被動,在護理過程中,家長反復詢問,并且對一針成功的期望較高,在多次思維干擾的過程中,護士壓力增大,影響操作的準確度,在未能如愿的情況下,家長對護士會產生意見,容易發生矛盾和糾紛。
患兒對注射的心理反應強烈,自我約束力差,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再加上家長缺乏醫學知識或擔心孩子哭鬧,會順從孩子做一些不允許的情況,增加了輸液過程中藥物外滲導致嬰幼兒局部腫脹的現象,以及藥物污染或其他意外。
2 門診患兒輸液隱患相應的措施
2.1 加強專業培訓規范操作流程
加強兒科門診輸液護士的專業培訓,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水平的同事要不斷的提高業務素質,加強與患兒以及陪同人員的溝通與交流,并能及時對緊急事件進行應急處理的能力[2]。護士在接到門診輸液單后,首先要核對藥物以及劑量是否相宜,并要注意藥物的特殊性針對患兒進行皮試。并核對患兒的姓名以及其他信息,以免出現錯誤注射。在注射過程中要與患兒的家屬以及陪同人員進行溝通,緩解患兒的焦躁情緒并告知家屬以及陪同人員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藥物反應[1]。醫院也可根據情況對輸液區進行特色服務,可以配備電視機、有各種兒童讀物,墻上還貼了很多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這樣可吸引患兒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懼感,使患兒在氣氛融洽,愉快而安全的環境中完成整個輸液過程。緩解患兒的恐懼,增加了護士與患兒的親和力[4]。
2.2 加強嬰幼兒的健康知識教育與宣傳
兒科門診輸液的健康宣教應采用家長教育為主,患兒教育為輔的方法。注射前應告知家長用藥目的,注意事項,用藥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特別強調不要擅自調節輸液速度及其危害,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注射過程中,護士巡視時,要幫助家長將患兒抱在注射部位肢體的對側,以防家長身體觸及針頭;避免將衣物覆蓋患兒的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輸液,以免發生藥液污染、輸液反應或其它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時救治等等。另外,采取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重點教育,使每位護士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認真執行醫囑,護士收取輸液治療單后,必須將門診病歷醫囑與醫囑單核對,包括患者姓名、年齡、藥名、劑量是否有誤,發現有疑問要及時與醫生聯系,待問題解決后方可執行。
綜上所述,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維權意識在不斷增強。護理安全措施不僅僅停留在對護理人員法制觀念的教育,以及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重要的是落實在平時的工作中。根據我院門診輸液的特點,制定了改進輸液室的設置與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強輸液編號和姓名的雙核對制度;做好輸液患兒的巡視工作,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恰當的運用護患溝通技巧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教活動[3]。取得家長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有效保證輸液的順利完成,提高護理質量及患兒和家長的滿意度,減少護理差錯事故及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凌云,陳朔暉,諸紀華,等.兒科門診輸液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28.
[2] 劉業惠,王元國.急診護士的心理健康分析與適應對策.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4):536 538.
關鍵詞:白族;嬰幼兒;齲齒;預防保健
中圖分類號:R78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5-0074-02
乳牙大多在出生后四至六個月開始萌出,萌出順序依次為四顆下切牙,四顆上切牙,四顆第一乳磨牙,四顆尖牙,最后萌出四顆第二乳磨牙。乳牙萌出后,家長容易忽視牙齒的保健,導致在嬰幼兒階段容易出現齲齒。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嬰幼兒齲的患病率2歲組為7.5%、3歲組為11.35%[1]。研究表明預防齲齒的最佳時期在嬰幼兒階段[2]。本文針對嬰幼兒齲齒的發生因素,以大理市白族嬰幼兒為例對齲齒預防保健進行干預。
一、嬰幼兒齲齒的概念
嬰幼兒齲齒是指在萌出時間不長而被齲壞的上頜切牙,通常發生在不容易被變形鏈球菌破壞的頰側面。
二、嬰幼兒齲齒的發生因素
對大理市白族嬰幼兒家庭訪談并結合國內外專家調查研究發現,嬰幼兒齲齒與喂養方式、喂養習慣、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經濟情況、主要齲齒菌、遺傳因素有關[3]。
1.喂養方式。喂養方式分為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三種方式。國際上存在對三種喂養方式與嬰幼兒齲齒發生的關系的爭議[4]。單純認為喂養方式與嬰幼兒齲齒有相關關系是不正確的??陀^喂養方式過程中還有主觀的喂養習慣存在。文雪[5]等專家認為抑制因子可能是母乳中含有的一種可以降低嬰幼兒齲齒發生率的物質,母乳喂養較混合喂養其致嬰幼兒齲菌在口腔內定居的時間可延緩,但母乳喂養只是一種方式來最大限度的預防齲齒的發生。
2.喂養習慣[6]。與大理白族嬰幼兒家庭訪談后發現主要不良的喂養習慣有斷奶時間晚、喂養時間過長、睡覺時含奶瓶或等。據國內楊丹、葛學軍等專家認為,國內產婦有喂養時間過長和讓嬰幼兒睡覺時含奶瓶或等不良的喂養習慣,而這類習慣與嬰幼兒齲齒的發生率呈相關性關系。當孩子含著奶瓶或睡著以后牙齒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嬰幼兒所食的都是含糖分較高的乳制品,其黏性比其他食物更明顯,在嬰幼兒進入睡眠以后,乳制品或者乳汁黏附在牙齒上,睡眠中唾液流量減少,吞咽率下降,牙齒受到酸性環境的沖擊減少,因此這是給予齲齒形成的一個很好的環境。
3.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經濟情況[7]。在大理市白族嬰幼兒家庭訪談后驗證專家所研究的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高低決定了對嬰幼兒牙齒保健的重視水平。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很少有關于齲齒的研究報道。家長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對孩子的牙齒健康情況越關注。在美國,中產階級以上的許多家庭非常重視嬰幼兒口腔健康狀況,在孩子一周歲以前會定時到牙醫處進行檢查。嬰幼兒吃完奶或者食物以后,都應該對其口腔進行清潔,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和經濟允許的家庭里,會去購買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的軟毛刷,在孩子出了第一顆乳牙以后輕輕的進行清潔,用專用毛巾對牙槽進行清潔。大理市白族嬰幼兒的大部分家庭都不注重在乳牙期發生的齲齒。他們認為乳牙總是會換成恒牙的,無需過多注重乳牙的健康情況,熟不知乳牙齲齒會給恒牙的生長帶來的壞處。
4.主要致齲菌[8]。許多細菌學家研究發現嬰幼兒齲齒的發生與變形鏈球菌有關,是一種微生物專一性疾病。變形鏈球菌是一種病原因子,除此之外,乳酸桿菌也是一種影響因素。在患有齲齒的和正常的嬰幼兒的口腔里都發現了變形變鏈菌和乳酸桿菌。但是患有齲齒的嬰幼兒口中的細菌數量是正常嬰幼兒的100倍。變形變鏈菌的定居時間越早對嬰幼兒牙齒的危害就越大。這種變形鏈球菌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是由母親傳播給嬰幼兒。途徑有親吻、經口喂養等。
5.遺傳因素[9]。在楊曉等專家的研究中發現父母中有一方或者雙方都患有齲齒的孩子其喂養齲的發生率高于無齲父母的孩子。在國內外其他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嬰幼兒齲齒的發生與血鋅、氟、鈣等有關系,而血鋅、氟、鈣等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遺傳。
三、嬰幼兒齲齒的壞處
乳牙是否健康會給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和未來恒牙的生長帶來影響。當齲齒發生,乳牙被損害以后提早掉落使得嬰幼兒的咀嚼功能下降,影響其消化功能、營養吸收,導致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其次,某些乳牙被損害提早脫落后,會打亂恒牙的萌出順序,繼而使孩子的恒牙排列不整齊甚至導致錯頜畸形;從而影響孩子的外形,導致牙周病的發病率增加。孩子會因為外表畸形而產生自卑等負面心理情緒,影響孩子健康的同時阻礙了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四、嬰幼兒齲齒的預防
1.喂養方式和習慣。在母乳喂養時,母親應養成給嬰幼兒定時喂養的習慣,乳汁中含有乳糖,定時喂養可以減少嬰幼兒齲齒的發生率。在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時,家長應養成定時喂養的習慣從而避免嬰幼兒含著奶瓶睡覺而增大了奶瓶齲的患病率。三種喂養方式后都應對嬰幼兒口腔進行清潔,最大限度的減少患齲率。
2.家庭護理。提高家長對乳牙健康狀況的重視。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父母親應在嬰幼兒萌出第一顆乳牙開始,為嬰幼兒進行牙齒保健,預防齲齒??梢赃x擇使用指套式牙刷清潔乳牙,或用無菌棉簽蘸生理鹽水為嬰幼兒清理口腔殘留的乳汁或輔食殘渣。在嬰幼兒的成長中應培養其對刷牙的興趣,盡早令他們自主刷牙。嬰幼兒牙齒在父母的幫助下進行自我保健的同時,還需定期到醫院進行牙齒檢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嬰幼兒的定期檢查時間為二至三個月[10]。
3.致齲菌的預防。致齲菌的傳播途徑是親吻,經口喂養等。父母親與嬰幼兒親近時應盡量避免親吻,或成人須在飯后清潔口腔減少口腔中的變形鏈球菌和降低其粘附性。在喂養過程中應避免經口喂養,減少致齲菌的傳播,最大限度的預防齲齒的發生。
4.飲食[11]。嬰幼兒于出生四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父母可以在輔食中添加有益于牙齒的食物。首先是魚蛋肉奶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其次是豆類和五谷雜糧。飲食中的甜食對于嬰幼兒而言是誘惑力極大的食物,在滿足嬰幼兒的同時也做到保護他們的乳牙需做到:首先,限制嬰幼兒的攝糖量;其次糖果盡量選擇糖分含量較低、黏性較低的種類;第三,糖或糖分的攝入盡量與正餐同時進行;第四,攝入糖分后,家長應主動為嬰幼兒漱口,為其清潔口腔;最后,在嬰幼兒睡前避免攝入糖分。在孩子乳牙萌出基本完成時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咀嚼食物,通過咀嚼食物也能夠促進唾液的分泌,使頜面部的生長發育良好,同時也是有益于牙周組織的健康。
5.醫院預防保健工作人員定期隨訪[12]。于宏專家研究發現南京市嬰幼兒齲齒大約占門診量的40%,嬰幼兒齲齒治療痊愈后因為家長不夠重視口腔健康,嬰幼兒齲齒的復發概率也較高。因此醫院預防保健工作人員對患有嬰幼兒齲齒的家庭進行定期電話隨訪,隨訪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喂養方式和習慣是否改變、嬰幼兒口腔的清潔情況、飲食的均衡情況、是否定期檢查牙齒等。研究發現,醫院預防保健工作人員的定期隨訪能夠有效的降低嬰幼兒齲齒的復發率,引起家長對嬰幼兒齲齒預防保健的重視,使嬰幼兒口腔情況得以改善。
對大理白族嬰幼兒家庭訪談后,針對嬰幼兒齲的發生因素給予相關的預防措施。嬰幼兒的乳牙成長與恒牙的健康是相關聯的,家長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相關知識,提高對乳牙的重視,從喂養的方式和習慣、家庭護理、致齲菌的預防、飲食等方面著手對乳牙進行保護,對嬰幼兒齲齒進行預防,為恒牙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醫院預防保健工作人員對白族嬰幼兒進行隨訪,可有效降低齲齒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張曉芳,等.嬰幼兒齲危險因素的研究近況[J].牙體牙髓牙周病雜志,2003,13(9).
[2]毛蘭萍,等.嬰幼兒期預防齲病60例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8,15(7).
[3]努爾比亞木?麥麥提依明,等.烏魯木齊市兩族兒童嬰幼兒齲患病情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2).
[4]張莉琴,等.嬰幼兒齲的病因及干預分析[J].甘肅醫藥,2008,27(2).
[5]文雪,等.母乳喂養對兒童牙齒健康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6).
[6]黃新文,等.家長對口腔健康行為的態度與嬰幼兒齲的關系[N].廣州醫學院學報,2007,35(1).
[7]何嵐.美國兒童衛生保健之所見[N].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22.
[8]張博學.愛護牙齒從早坐起,從小坐起[J].中國鄉村醫學雜志,2013,20(1).
[9]楊曉,等.杭州地區入托幼兒喂養齲發生情況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0,8(6).
[10]崔福實.關于嬰幼兒牙齒健康的討論[J].新西部,2011,30.
686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44-02
嬰幼兒是小兒神經系統與心理發育最迅速的階段,嬰幼兒的可塑性較強,發展潛在能力較強。在這一階段適當的刺激能夠有效促進小兒心理神經的發育,對小兒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基層兒童保健門診服務不斷發展,對嬰幼兒保健的研究不斷深入,本文通過對嬰幼兒保健中早期健康教育的臨床作用進行分析,探討嬰幼兒保健工作對兒童發育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參加我院兒童保健門診進行系統化管理的嬰幼兒50例,孕周為37-41周,胎兒出生時體質量為2500-3400g,在圍產期均未出現合并癥的高危因素。將首次體檢時自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務,并能夠根據指導進行保健訓練的嬰幼兒25例,作為觀察組,將其余進行常規體檢的嬰幼兒25例作為對照組,所有嬰幼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組嬰幼兒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入選時平均年齡為(38.8±1.5)天;觀察組嬰幼兒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入選時平均年齡為(37.3±1.2)天。兩組嬰幼兒的一般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差異不明顯,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嬰幼兒根據傳統的標準體檢模式進行體格檢查。對照組嬰幼兒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務,6個月前每個月1次,6個月至12個月每兩個月檢查1次,1歲至2歲每3個月檢查1次。早期健康教育服務的內容包括:①早期教育,進行系統化訓練方案的制定。由專業小兒保健醫生進行項目教學與動作示范,根據嬰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判定,對發育相對落后或延遲的方面進行針對性強化指導。②健康教育:為嬰幼兒家長開設教育課程,內容包括嬰幼兒、母乳喂養、嬰兒輔食添加與影響、早期教育、心理保健與疾病預防的內容。
1.3評價方法兩組嬰幼兒均在1歲時進行檢查,內容包括身高、體質量。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單位以χ±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數單位以x2檢驗,以P
2結果
兩組兒童1年后體格發育情況檢測效果比較。研究組嬰兒1年后體質量、身高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方法:對我院2011年10月到2012年7月開展的518例健康兒童預防接種護理以及不同階段的健康兒童的專科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實施健康兒童護理對兒童茁壯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518例健康兒童實施健康護理效果明顯。
結論:健康兒童護理是通過發現可能對兒童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不利因素,因而采取的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確保兒童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能夠沿著理想的成長軌跡發育。健康兒童護理對兒童正常發育和健康茁壯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健康兒童護理健康成長預防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76-02
健康兒童護理在兒童成長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兒童時期的護理有利于孩子在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我們在每個時期都對孩子進行安全健康的護理護理工作,這樣孩子才能健康茁壯的長大,身體才會強壯,學習才會有充沛的精力。
1資料
我院2011年10月到2012年7月開展的518例健康兒童預防接種護理以及不同階段健康兒童的??谱o理,健康兒童預防接種護理498例,嬰幼兒護理455例,學齡前期護理466例,學齡期護理457例。詳見表1。
2結果
實施健康兒童護理對兒童茁壯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518例健康兒童實施健康護理效果明顯。接受預防接種護理的498例健康兒童,在最大程度上預防了傳染病的發生。接受嬰幼兒護理的455例健康兒童培養了兒童的良好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學習、勞動、和衛生習慣,為入學作好準備,預防了傳染病的發生。接受學齡前期護理的466例健康兒童,預防了近視眼和齲齒的發生,端正孩子的坐、立、行姿勢,使得學習和鍛煉有規律,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3討論
3.1健康兒童預防接種。兒童機體免疫系統尚處在發育階段,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是傳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之一。按規定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是保障兒童不受傳染病感染的有效手段。
3.1.1健康兒童預防接種時應當詳細了解《兒童預防接種證》上的所有內容,明確疫苗接種次數以及接種的時間。對一些具有一定時間限制的疫苗接種,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預防接種,比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須在每年的5月份進行疫苗接種。
3.1.2對兒童的基本健康情況詳細了解,雖然免疫接種程序的安排是考慮到了兒童接種疫苗的最佳接種時期,但是疫苗使用說明中有明確規定的,兒童處于一些疾病狀態時是不能進行疫苗接種的。例如高燒發熱、急性傳染病潛伏期及恢復期、過敏體質(哮喘、蕁麻疹)、重癥的慢性?。ㄈ缁顒有苑谓Y核、心臟病、急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血液系統病兒)、嚴重化膿性皮膚病、嬰兒重度營養不良等癥狀或疾病均須暫緩接種。在接種前最近6周注射過丙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被動免疫,也應延緩活疫苗接種,這樣可以避免對所接種疫苗的干擾。
3.1.3明確兒童在接種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項,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執行,保障預防接種質量。接種后接種后觀察30min后,無任何異常反應,方可離開。同時,對家長做好離院指導,詳細講解接種疫苗后需注意的各個事項,避免兒童劇烈活動,注意適當休息,保持注射部位皮膚干燥、清潔。免疫接種的對象是健康兒童,兒童的每個階段心理不一樣,新生兒、嬰兒、幼兒、學齡兒童需要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為了使免疫接種者安全、準確地接種疫苗,保證免疫效果,其護理質量的作用至關重要[2]。
3.2不同階段的健康兒童的護理。
3.2.1嬰幼兒階段的健康兒童的護理。嬰幼兒時期是生長發育速度較新生兒時期減慢,尤其在體格發育方面。其活動范圍變大,接觸事物逐漸增多,智能發育較快,語言、思維和行動的能力增強,但識別危險的能力還是不足,因此應注意防止嬰幼兒出現意外創傷和中毒的事件。飲食已從乳汁轉變為飯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營養缺乏和消化紊亂。這個時期接觸外界較廣,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較低是傳染病發病率較高時期,因此防病是此時期的護理重點。
3.2.2學齡前期階段的健康兒童的護理。學齡前這個時期的孩子體格發育速度較慢,而智能發育比較快,求知欲強,能參與較復雜的動作,能夠學會照顧自己,語言和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應根據這個時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點,從小培養孩子良好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學習、勞動、和衛生習慣,為入學作好準備。學齡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強,但隨著接觸多,仍可能發生傳染病。
3.2.3學齡期階段的健康兒童的護理。學齡期的孩子體格生長仍穩步增長,腦的形態已基本趨于完善,智能發育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控制能力增強,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兒童發病率比以前要低,但要注意預防近視眼和齲齒的發生,端正孩子的坐、立、行姿勢,安排有規律的學習生活和鍛煉,保證充足的營養和正常的休息。
綜上所述,運用綜合保健護理措施對兒童進行護理干預對其早期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兒童時期的健康成長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心理生理的發育,采用科學方法養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護理得當,恢復起來就快[3]。疾病痊愈要靠身體的抵抗力,打針吃藥只是協助身體戰勝疾病。因此健康兒童護理可以預防和解決為大多數家長們所擔憂的兒童正常發育和健康茁壯成長的問題提供保障和護理的依據。采取的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確保兒童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能夠沿著理想的成長軌跡發育。健康兒童護理對兒童正常發育和健康茁壯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魏娜,管敏.健康兒童護理的有效措施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1年27期
中職教育 行為導向法 《幼兒衛生學》
《幼兒衛生學》是研究嬰幼兒生理解剖特點、生長發育規律、營養和身心保健的一門科學,是幼兒師范學校及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學科。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引入“行為導向法”,打破章節限制,圍繞“核心能力”培養設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并建立綜合性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優化幼兒衛生學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中職學生學習行為的特殊性
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是“九年義務教育不成功的部分”,是普通高中入學招生中的“剩男剩女”。他們文化基礎差,又沒有高考的升學壓力,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缺乏學習的動力,加之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專業課程學習上一般都比較吃力。而且中職學校的學生心理上還往往具有比較強烈的挫敗感。從小到大,中職學生在學習上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由于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使得他們逐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因此,如何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重新鼓起他們學習的信心,這是中職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中職學生在學習中的優點,如他們動手能力強,樂于實踐,喜歡接觸新鮮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愛思考,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有較強的可塑性,等等。
二、當前中職學?!队變盒l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衛生學》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它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提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但目前幼兒衛生學的整個教學現狀十分滯后,大多數從事幼兒衛生學教學的教師與幼兒園并沒有太多的聯系,他們并不十分了解幼兒園的現狀,不了解做一個幼兒園教師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知識、技能與能力。教學內容上基本是教師根據教材來照本宣科,教學方式上依然采取在教室里講授為主的老師站著講、學生坐著聽的“滿堂灌”形式。
要解決以上問題,引入行為導向教學法是最有效的。行為導向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圍繞某一課題、問題或項目進行教學,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教師不再是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而是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或主持人,學生不再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他們的專業能力,動手能力,社會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為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行為導向教學法基本模式
行為導向法是近幾年來從德國引進的現代的職業教育新模式,其目標層次是培養人的行為能力,方法層次是人的行為活動。這種教育以行為為目標,教學以行為為導向,教學是學生參與的全面的教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來進行學習的過程。
行為導向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為目標開展的教學活動,因此,對學習者來說,學習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即現在的學習是為今后的職業服務。教學活動的開展,通常是圍繞某一課題、問題或項目開展,是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討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為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做出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環節在內的完整的行為模式,使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將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個性能力,以達到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教學目標。
四、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幼兒衛生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幼兒衛生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必定昏昏入睡,不知所言。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全面掌握嬰幼兒解剖生理特點及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掌握基本的保育方法和技能,熟悉教育環境創設及教育過程中的衛生要求,做到保教結合;掌握營養學基礎知識,了解托幼機構的膳食管理;了解嬰幼兒常見疾病的有關知識和基本急救措施;了解嬰幼兒常見心理衛生問題及教育對策;對嬰幼兒的身心發展進行科學的評價。在幼兒衛生學課堂中引入行為導向教學法,運用案例分析法,模擬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現場觀摩法等靈活的教學技術,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自主學習,學生心腦并用,以“當事人”、“參與者”的身份,身臨其境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為此在教學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打破章節限制,合理設置“任務”。根據中職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以及本課程教學目標要求,把幼兒衛生學分為三大任務:基礎理論部分(包括第一章嬰幼兒的身體特點),針對學前兒童的生理特點,掌握他們的生長發育特點和保育要點,做好學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并為家長提出合理化建議;衛生健康部分(包括第二章嬰幼兒營養,第三章預防常見病,第四章預防傳染病,第五章常用護理技術和急救術,第六章嬰幼兒心理健康),明確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的基礎,掌握兒童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方法,掌握常用的護理技術和急救技術,具有檢測學前兒童生長發育指標的能力,并能做出正確的健康評價;幼兒園常規管理部分(包括第七章集體兒童保健),明確幼兒生活制度建立的依據和原則,并有能力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合理安排一日的生活日程。三大任務層層分解成具體的教學目標,包括要求學生理解的理論知識,掌握的技能技巧,培養的關鍵能力。這樣,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與實際聯系密切,目標容易達成。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愉悅感,學習有興趣,有盼頭,有干勁。教學中應根據任務,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內容,適當地增加教材中沒有的常識和技能,以適應新形勢下學生就業素質的培養。如組織幼兒開展“利用自然因素進行鍛煉”,遠視與近視,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基本知識和技能。
2.挑戰傳統教學方法,應用多種教學技術?!靶袨閷蚪虒W法”以學生行為的積極改變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活動更多地表現為隱性,而學生“學”的活動則躍然眼前,表現為自主性的學習活動。教學中,結合專業特點與學生實際,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技術。
(1)案例教學法。教學中有目的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如學習運動系統時,分析案例:早上,媽媽叫醒3歲幼兒芊芊起床,可芊芊還沒睡醒,媽媽趕緊拽她出被窩,沒想到,瑩瑩猛然哭鬧起來,用左手指著右胳膊說 “疼,疼死了”。芊芊媽媽嚇壞了,趕緊帶她去醫院看急診。芊芊的右胳膊怎么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請你給芊芊媽媽提出好建議。學習幼兒園設備衛生時,分析案例:陽光幼兒園準備為兒童訂做一批新桌椅,請你提出設計要求,并說明你建議的科學依據。課堂上,同學們有時獨立思考,提出獨特見解;有時分組討論,共同探討問題。應用案例教學法,學生能積極地、主動地學習,思維空間拓寬了,學習能力,決策能力提高了,培養了專業能力,養成正確的情感和態度,為今后職業做準備。
(2)情景教學法。根據教學任務,把教學過程安置在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提供更多實踐練習的機會。如學習學前兒童常用護理技術和急救技術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術和處理方法的相關技能,可以設計一定的情景,準備一些工具和材料,讓學生分別扮演救護者和傷員,進行現場的急救和包扎,并且邊操作邊講解操作要領。學習預防常見病時,讓學生扮演患兒,掌握對病兒的護理技巧。通過這種模擬操作,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重復練習的機會,隨時進行過程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更加牢固地掌握了相關技能,突出了專業課教學的實踐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現場觀摩法。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教育見習和參觀考察,驗證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并把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學習幼兒一日生活日程時,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跟班見習一周,參與保育工作,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學習兒童生長發育的評價方法時,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參與體格檢查,掌握測量幼兒的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的技能。學習嬰幼兒營養時,組織學生記錄幼兒園的一周食譜并進行分析。學習兒童集體保健時,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察并協助保健教師接待幼兒入園、進行晨間檢查,了解晨檢的內容及過程。學生以未來幼兒教師的身份參與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體驗職業角色,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處理幼兒園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參加工作打下基礎,能很快地適應幼兒教師的崗位要求。
3.改革考試制度,全面評價學生。以往幼兒衛生學的考試與文化課考試一樣,重視理論知識的掌握,輕視實踐能力考查,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這樣“高分低能”的考試導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教師的崗位要求,背離的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引入行為導向教學法,對現行的考試制度進行改革,全面評價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進行一次考試,要求學生人人任務達標??荚噧热莶粌H要檢查學生基本知識掌握情況,還要對專業操作基本技能要素、語言表達技能等方面的考核,真正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和素質??荚嚪绞讲扇」P試、口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進行綜合考核。評分方式的采用五級分制,把學生成績等級分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級別。技能考核時,邀請高一年級的五名同學作為評委小老師。在期末評定學生成績時,更注重學生的過程考核,平時的“任務”考試占70%,期末考試占30%。
《幼兒衛生學》教學中引入行為導向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師要深入幼兒園,了解幼兒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與崗位實踐的差距。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總結經驗,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代美霞.優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實效.職業技術教育,2008,(7).
[2]劉仲卿.淺談中職教學創新在幼師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職業教育研究,2009,(10).
[3]商繼宗.教學方法現代化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我院檢驗科在2004年引進鎢舟原子吸收光譜儀檢測鉛鎘。最初檢測時,雖然所有操作程序均嚴格按照出產單位的操作規程進行,但檢測結果有時無法合理解釋。2006年衛生部規范血鉛臨床檢驗技術,通過學習法規后規范了檢測程序,加強了質量控制,提高了檢測準確性,打消了臨床醫生的質疑?,F總結如下。
檢測前質量控制
采血室:采血室必須遠離鉛污染,要有流水洗手設備,房間四壁和地面要易于清潔。
采血人員:采血人員均經嚴格培訓并熟悉采血過程,知曉操作技術對血鉛檢測結果的影響;采血時戴乳膠手套或用肥皂搓洗雙手,用流水清洗干凈,雙手烘干。
被采血者:采血前用肥皂仔細搓洗雙手,特別是擬采血的手指,用流水沖洗后,再用經空白檢驗的紙手巾將手擦干,如果是嬰幼兒,護理嬰幼兒的成人也應同時洗手。依次用0.2%硝酸、純水、碘酒、酒精棉球清潔采血手指,自然晾干。
采樣:用一次性采血針刺破無名指指腹,立即轉動手指,使刺口向下,讓血液形成自然血滴流出,放棄第一滴血液,用做過空白檢驗的微量吸管準確吸取末梢血40μl,擦去管外余血,將吸管插入有鉛鎘專用稀釋液的離心管的底部,輕輕將血放出,并吸取上清液沖洗吸管3次,蓋緊離心管蓋子混勻,置于4~6℃冰箱保存。
檢測中質量控制
使用已校準的鎢舟原子吸收光譜儀和微量移液器,鎢舟使用次數<300次,溫控參數與鎢舟的使用次數相符和,打開氬氣瓶分量表在規定壓力內,鉛鎘元素燈的AA、BG值均可調至100~110之間,工作基線平穩,做日常保養、維護擦拭鎢舟上積碳,擦拭左右透鏡及觀察窗。
上機操作人員是經過培訓的熟練檢驗員,所有操作人員均熟知電腦和儀器主機的操作程序,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先將鉛鎘標準液和樣品放置室溫,然后充分混勻靜置,每次檢測前必須制備標準曲線,我科選擇方式二、四點定標,標準液濃度分別是0、100、200、300μg,應用的標準曲線信號與濃度相關系數r≥0.995,利用標準曲線推測樣本濃度時,樣本濃度必須在所做校準曲線的濃度范圍以內,不得將標準曲線任意外延。然后測定質控品,當質控品測定結果可接受時再進行樣品測定鉛鎘的標準液和質控物均符合國家標準物質的要求。
繪制室內質控圖,以每工作日實際檢測的質控物的不同濃度的檢測結果,分別標點制圖。我科參加了2010年衛生部臨檢中心血鉛室間質量評價活動,對接收的室間質控樣加入日常血鉛樣品檢測序列中進行檢測,以真正反映我們實驗室的實際檢測水平;根據室間質量評價結果,決定是否采取糾正措施。
要如實記錄原始數據,登記過的數據不能涂改。
檢測后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