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8: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二、行動目的
在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全市干部群眾防御地質災害的能力和群測群防水平,減少地質災害特別是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發生,努力減少地質災害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組織領導
為了搞好這次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行動,我局成立以局長鄧斌任組長,分管副局長張官明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組織宣傳培訓行動。領導小組下設宣傳培訓工作組、后勤保障工作組、宣傳報道工作組。
宣傳培訓工作組,副局長張官明任組長,市專家余顯明、文長明、唐華、謝志超為成員。
后勤保障工作組,張勁松任組長,吳華、鄧有清、謝志超為成員。
宣傳報道工作組,唐華任組長,陳竹曦、程林、蹇玉蘭為成員。(來源:文秘站 )四、培訓對象
集中培訓對象:全市各鄉鎮鄉、鎮長、分管國土資源工作副鄉(鎮)長、國土員、各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礦山業主、重點工程建設單位業主、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員。
片區培訓對象:我市11個片區(羅文片區由國土管理所組織進行培訓)群測群防員、村組或社區、街道干部群眾、農村黨員干部、各礦山業主、在校師生。
五、培訓方式、內容及時間安排
(一)集中培訓
時間:5月5日
地點:市人民政府三樓大會議室
培訓內容安排:地災防治知識宣傳培訓,到先農壇楊家梁地災點進行實地宣傳培訓。
(二)分片培訓
時間培訓片區
5月6日片區
5月7日片區
5月8日片區
5月9日片區
5月10日片區
5月11日片區
5月12日片區
5月13日片區
5月14日片區
5月15日片區
六、總結
5月15日進行總結,制作宣傳培訓行動工作總結匯報光盤等。
七、培訓資料
市國土資源局統一提供相關資料
八、工作要求
(一)后勤保障有力
各國土資源管理所負責宣講組的接待及培訓的召集、會議的組織等。培訓結束后,協助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對場地衛生進行清理,做好相關善后工作。
(二)宣傳報道到位
市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參與有關宣傳活動,安排專人攝像,并邀請市廣播電視局及時開展對行動的宣傳報道,力爭做好“報紙、網絡有文章,電視、廣播有聲音、圖像”,將宣傳報道工作做到位。
降水趨勢預測。根據市氣象局天氣預測,年我市主汛期(4-6月)降水量約為1000mm左右,較常年(多年均值為853.3mm略偏多,由于雨量時空分布不均,有降水相對集中期,局部地區有洪澇與內澇發生。
地質災害趨勢預測。綜合氣象部門降水趨勢預測以及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形成機制進行分析,預測年我市汛期降雨誘發地質災害的數量、規模及危害將略高于常年。集中降雨時段,當連續降水達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時,將出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或短時間(1日或數小時)降水150毫米以上時,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將大量發生。主汛期(4-6月)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
二、主要防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
地質災害防災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地要依照市政府下達的年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狀的要求,健全完善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制,重點防御鄉鎮要有地質災害防災工作領導機構,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要落實責任人。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是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部門,要在同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依照統一部署、分工負責的要求,與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堅持汛期地質災害巡查和值班制度
及時發現并解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新發生或新發現的地質災害及隱患點,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重點防御區域、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的城鎮、學校、居民點、交通干線、旅游景區、重要工程等進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復查。要及時組織專家調查,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落實防災措施。同時,及時向受威脅的群眾發放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增強他防災意識和救災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重點防御區域,重點防范期內,遇有災害性天氣或較強降水時,市、縣兩級國土部門要組織相關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堅持通訊疏通,及時了解和掌握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動態變化情況,及時妥善處置突發性險情或災害。
(三)堅持災情速報及應急調查制度
要健全完善市、縣、鄉(鎮)村(或礦山企業)和重點危險點的地質災害信息網絡,及時掌握地質災害信息。要堅持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各地各有關單位對出現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或隱患,須在4小時內,向市、縣二級國土資源部門和上級政府演講。市、縣兩級國土部門在接到突發性地質災害或隱患演講后,要及時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提出相關防災措施,必要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應急措施。連續集中降雨達80毫米時,要果斷撤離所有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人員。
(四)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根據我市地質災害的分布、規模及危害性等有關情況,年已將市鎮村石塘等22處危害較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列為市級地質災害重點防范點進行監測和預防。各縣(市、區)要加強地質災害實地調查,編制外地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縣級地質災害重點防范點,對市、縣二級地質災害重點防范點,要切實落實防災責任單位和監測人員。對一些可能誘發和加重地質災害的工程活動,要及時制止、糾正,同時要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對已經發生并造成危害的要督促責任單位負責治理。
要進一步完善縣、鄉(鎮)村、組、監測員五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重點防御區域和隱患點,由所在鄉(鎮)政府負責日常監測工作。各級國土、氣象、水利、交通等部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災減災預警系統平臺,及時向社會災害性天氣及地質災害的預警信息,為防災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
重點培訓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鄉(鎮)國土資源所長、鄉村干部和監測人員,要組織全市鄉(鎮)國土資源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評估、巡查、預案、宣傳和人員五個到位)宣傳培訓。增強地質災害監測基本知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板報、宣傳手冊、培訓班等廣泛宣傳,增強廣大群眾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把地質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通過學校、人口聚集點、隱患點和在建工程、礦山發放宣傳資料、講解突發地質災害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著力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共發放宣傳資料5000多份。5月18日—20日配合縣防震減災局組織了全縣鄉鎮干部和村干部進行了防震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培訓。通過集中宣傳教育,使受威脅群眾明白了所處位置地質災害類型、預警信號、撤離路線、臨時安置場所等內容,做到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轄區管理,確保責任落實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執行了轄區負責制,與鄉鎮所簽訂了《縣國土資源系統地質災害防治目標責任書》,各鄉鎮政府與縣政府簽訂《縣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分工,要求各鄉鎮、在建工程、礦山企業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預案,扎實推進我縣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情況
今年汛前、汛中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三次,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237處(滑坡218處,崩塌19處)。其中年至年7月以前的老地質災害隱患點177處(滑坡164處,崩塌13處),已納入動態調整項目,其中85處隱患點已納入避讓搬遷,42處隱患點已納入應急排危工程治理,其余50處隱患點落實監測預警;年8月年至年3月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41處(滑坡37處,崩塌4處);7月以來,我縣連降暴雨,排查出新增地質災害隱患19處(滑坡17處,崩塌2處)。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逐點建立了監測防治檔案,特別是對威脅人數較多、險情較大的災害點納入縣級重點監測。對每個隱患點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設立地災警示標志和警示線。7月7日上午縣局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題會,傳達落實省“7.4”視頻會議及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精神,安排國土所干部協同鄉鎮人民政府對全縣地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排查,將在建工程和礦山企業(重點為磚廠)一并納入排查范圍。向在建項目、礦山企業業主及施工單位發送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手冊、圖片,對在建項目、礦山企業的地災害隱患點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要求在建項目、礦山企業業主及施工單位及時進行整改并制定《突發地災害隱患應急避險預案》。
四、加強監測,扎實開展災害預警工作
每一個隱患點至少落實一名監測人員,并保持通訊24小時暢通。進一步明確縣鄉村三級防災責任人和重點隱患點的監測責任人。每遇災害性天氣,及時將預警信息傳達到監測人員和群眾中,今年共預警信息3000余條。
五、建立臺賬,加大治理工程項目和搬遷工程推進力度
為更好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我局建立了《地質災害隱患點工作臺賬》《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工作臺賬》、《地質災害防災避讓搬遷安置工作臺賬》三本臺賬,定制張掛《縣地質災害應急搶險管理體系圖》和《縣南、中、北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
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系統建設項目服務采購已掛網,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共計42個,其中競爭性談判20個,固定單價比選22個,已經進入招標程序。積極與鄉鎮政府及相關單位溝通,將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縣鄉基礎建設相結合,實驗中學應急避難場所項目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8月底竣工;已將石龍鄉政府后辦公樓滑坡等三處列入治理項目。
根據江府辦[]27號文件下達的避險搬遷任務,已將29個鄉鎮85個嚴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324戶群眾納入了避讓搬遷,現已完成263戶。地質災害搬遷工程嚴格按照災后重建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協同鄉鎮干部聯系搬遷農戶,協調解決其搬遷困難。建立了避讓搬遷安置工作臺賬,確保地質災害搬遷工程規范高效推進。
六、建立規范值班制度,加強值班監管
為全面了解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詳細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我局制定了詳細的汛期值班制。要求值班人員每天按值班抽查制度抽查一定數量的隱患點,即平時,抽查不少于10%(20個隱患點);天氣預報中雨時,抽查不少于20%(40個隱患點);天氣預報大雨時,抽查不少于50%(100個隱患點);天氣預報暴雨及以上時,抽查100%,詳細了解各隱患點監測人員的到位情況、隱患點變化情況及巡查記錄落實情況等。對發現監測人員未到位、電話不暢通的,查明原因并要求其整改;對發現隱患點險情發生變化的,迅速趕往現場查看,了解具體情況并聯系地災專家現場勘查,提出新的防治建議措施。
成立__鎮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
__
我鎮地質災害以崩塌、滑坡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根據全市地質環境特征、地質災害分布規律,結合2014年地質災害災情、隱患點穩定狀況和市氣象局對2015年降水量趨勢初步預測,預計今年地質災害發生頻度、密度和造成的損失將呈平緩增長趨勢,主要時段在4-9月份。
__
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實行統一領導,各部門、各單位各負其責的管理體制。國土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督促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城建、交通、水管、安監、教育、電力等部門和各村(社區)要按照職責分工,分別組織做好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
充分利用廣播、宣傳欄、課堂、會議等多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培訓和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各村(社區)要于4月下旬辦好一個地質災害預防宣傳欄,開好一個村組干部會議,特別要深入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做好安全警示牌,對隱患點周邊住戶進行宣傳和講解;要充分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絡的重要作用,通過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使處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做到“自我識別、自我監測、自我防范、自我預報、自我應急、自我救治”,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學校要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地質災害預防宣傳片的觀看,增強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提高防災減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立完善防范預警和應急處置措施,形成“政府統籌協調、群眾廣泛參與、防范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各相關部門、各村(社區)要認真落實汛期值班、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向社會公布鎮村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2、要檢查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各村(社區)避險搶險物資準備,確保交通、通訊、物資器材落實到位;要給群測群防責任人配備必要的監測設備和給予適當補助,對監測報警有功人員實行獎勵。
二、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要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宣傳資料、組織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開展群眾性認災、報災、避災知識的宣傳,廣大群眾要自覺增強防災、減災、避災的意識,提高其抗災自救能力。
三、健全村、組和監測責任人三級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加強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回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
四、設立監測點。落實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明確監測責任人,做好對地質災害點的常年監測,加強對監測點的動態監測和檢查,做好監測記錄。保護地質災害監測設施,不得侵占、損毀、損壞地質災害監測設施。
五、組織力量開展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初步調查,摸清地質災害種類、規模、危害程度等基本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
六、開展地質災害汛前檢查、汛期巡查,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明白卡》落實到每個監測人員或監測責任人,將《地質災害防治避險明白卡》發到每戶農戶或個人。明確統一地質災害報警信號;以鑼、哨聲等其他有效信號為報警避險信號。明確安全疏散路線和地點。
七、組織群眾主動避讓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已有險情征兆的地質災害點,要動員受威脅的群眾搬遷到安全區域;一時難以搬遷的,要落實專人實施24小時不間斷觀察、記錄和監測。做好應急轉移人員和財產的準備,在危險區邊界設立明顯標志,劃出危險區域,拉上警戒線,并加強監測。
八、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應當立即向鄉人民政府報告。禁止隱瞞、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地質災害災情。
[關鍵詞]基層單位 地質災害 防治責任人 責任主體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2-202-1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異常,持續強降雨等因素導致部分地區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群死群傷事件時有發生。
問題一:對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把工作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有些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的工作存在“兩張皮”現象,說的和做的不一樣,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沒有通過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充分保障以及自己的言行,讓群眾體會不到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視。
問題二:嚴重依賴國土所人員實施日常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的理念雖已為人熟知,但地方人民政府中依然認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系統的事等錯誤的觀點。在日常的工作中,“等、靠、要”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缺乏普遍的參與意識,自己不深入現場靠前指揮,過多地依靠鄉鎮國土所人員,目標不清楚,責任不明確,人員不到位,治理措施不徹底,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上級部門督促的被動管理,沒有真正樹立起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問題三:單純地將“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認為是政府的責任,而忽視了地質災害防治人人有責和群眾在其中的參與作用。
大多數地方人民政府行沒有讓群眾充分體會到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視,不與群眾進行交流和互動,共同探討如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造成群眾對地質災害知識不了解,防治措施不清楚,更不具有防災避險的常識和能力,政府常常唱著單邊的獨角戲。
針對上述問題,個人建議目前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需要帶頭做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9個方面的內容:
(1)宣傳到位
在每年“4.22”地球日期間集中宣傳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日常利用電視講話、專題報道、報紙廣告、標語橫幅、LED顯示屏、散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向轄區群眾宣傳防治、避災、減災知識和國家有關地災法律法規,宣傳工作要長期堅持。
(2)排查到位
在汛期前,組織專業人員和層級負責人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徹底排查。如果有地震、長時間干旱和大面積洪災等災害發生后,改變了當地的地質結構和破壞了地質環境平衡狀態,應及時聘請有資質的勘查單位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對轄區內所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做到心中有數。
(3)巡查到位
在汛期期間,通過看現場、查資料、聽情況等方法,開展地質災害巡查是充分掌握地質災害現狀,掌握各地質災害活動規律,查找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完善各項防治措施。
(4)監測到位
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以定期監測和汛期強化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隱患點的主要活動情況進行監測,及時捕捉災害體的特征信息,有效監測其動態變化及其發展變化趨勢,以了解和掌握其演變過程,及時上報監測信息。
(5)預警到位
密切注意極端天氣變化,根據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遇有險情,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對受威脅的群眾提前主動避讓,成功預報是取得成功減災的前提,充分發揮預報預警系統的作用,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能力和防治水平。
(6)責任到位
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基層單位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任務層級分解,層層簽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目標責任書,做到“鎮包村,村包組,組包點”,確保責任層層落實到位。
(7)預案到位
基層單位要在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及時向社會公布,組織應急機構、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進行演練,并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8)應急到位
基層單位應急能力的大小體現了當地社會對災害的重視程度,應急處置能力是對災害反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是災害應急和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質災害發生時,基層單位是減災、救災的核心,是搶險救災的第一線,因此基層單位的應急處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減災的成功與否。
(9)保障到位
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重大,重在落實,一切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實施,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充分保障。只有基層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開展工程治理,不斷完善防治措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才能持續穩定推進。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特征和工程建設活動強度,結合歷年汛期氣象資料,預測我縣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5-10月。7-10月為汛期,當連續大雨3天以上時,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發性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縣地勢相對平緩,強降雨發生頻率較低、降水量較少,地質災害較少發育,地質災害危害程度低。但受區域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的影響,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紅沙崗鎮區和西大窯礦區。遭遇強降水時,西大窯礦區和野芨里鐵礦開采區有可能發生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紅沙崗鎮的黃蒿溝、石井子溝、紅柳溝和西道溝等4條洪水溝下游是工業園區和牧民新村,將會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災害重點預防區段
根據《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依據地質災害發育的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現狀和人類工程活動等情況及危害性,選擇以下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
1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各采石廠和露天煤礦開采區為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汛期前要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制,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2地面塌陷災害重點防治區。西大窯和紅沙崗礦區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對已經發生地面塌陷災害的采空區要劃定范圍,設立警示標志,開展監測。
3泥石流重點防治區。紅沙崗鎮區和工業園區是泥石流重點防治區。要加強汛期降水監測,發現險情,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地質災害防范時段
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的重點防范期。
一)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縣的降水特點,確定7-9月為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
二)滑坡、崩塌。崩塌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降水誘發的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確定79月為主要防范期;人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復雜,全年防范。
三)地面塌陷??h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主要是地下采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采礦的強度、開采規模、開采形式等有關,礦區應加強日常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全年防范。
四、地質災害防治要求
一)災情速報。發現險情征兆或災情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立即采取相應避讓措施,并在1小時內分別向縣防災應急指揮部和縣國土資源局上報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人員傷亡及采取的防災措施。縣國土資源局應第一時間內向縣政府和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報告,及時啟動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
二)搶險救災。地質災害發生后,轄區鄉鎮和基層國土所在繼續監測有可能再次出現險情的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的同時,要立即組織當地群眾進行搶險自救??h防災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在接到災情報告后,根據災情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災,確保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靠實防治工作責任
各鄉鎮、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負責同志對本轄區、本行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進一步健全領導責任制和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專人負責制,科學編制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從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各項規定,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各基層國土所要推行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即對轄區內居民建房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簡單評估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人員聯系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地質災害防災宣傳材料和防災明白卡發放到位,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人員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精心組織,加強汛期巡查排查。
要繼續堅持汛前巡查、汛期排查、重點核查制度,及早發現災害隱患點,及時將其納入監控預警范圍,落實防災工作措施,切實避免突發災害造成重大損失。汛期內,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對轄區內學校、居民點、交通干線、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對納入防災預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嚴密觀測,不僅要逐點查看隱患點變化情況,還要檢查隱患點防災責任和防災避險措施的落實等情況。對人工建設活動形成的地面切坡,按照“誰破壞,誰負責”原則,督促業主依法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義務,維護好邊坡,防止和減少人為工程活動造成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建設工程可能遭受、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必須按照“三同時”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原則,加強監督管理,從源頭上減少地質災害的形成或發生。通過巡查工作,不斷細化防災預案,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扎實有效。
三)落實預案,抓好地質災害預防。
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防治預案,按照“預案進社區、預案進企業、預案進農戶”要求,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治預案,全面落實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防治措施,連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并發放到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交通、水務、建設、教育等部門根據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分別制定交通干線、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以及學校周邊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礦業權人要根據所在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制定本礦區防治方案,落實各項防治措施,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加強監測,完善群測群防網絡。
要進一步完善縣、鄉(鎮)村(礦)組(點)群測群防網絡,強化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對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的重點區域,要確定專門人員,嚴密監測并及時預警;要把日常巡查與重點防范跟蹤監測結合起來,日常巡查每季不少于1次,重點防范期巡查每周不少于1次,暴雨時期實行晝夜24小時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實現監測人員動態管理,針對鄉村基層干部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責任人、監測人,并加強對新增人員的培訓,確?;鶎臃罏墓ぷ饔腥斯?,應急搶險措施能落實。要開展以機構、人員、預案、監測、經費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創建活動,建立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落實地質災害監測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提高群測群防效率和水平。
五)加強宣傳,強化地質防災意識。
要加大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業務培訓,向地質災害監測人員、隱患區群眾普及地質災害監測方法和防治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救災意識。通過向防災責任單位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向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明確鄉鎮、村、社、礦山企業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監測人,讓群眾了解防災監測人電話、預警信號、避災撤離線路等。各責任單位要在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顯著位置設立警示標志,提高過往群眾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
六)完善制度,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按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進一步完善汛期值班、監測預報、汛前檢查、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應急調查、領導到場、妥善處置等制度,制定每個危險區(段)和隱患點的應急方案,明確預報預警方式、躲災避險路線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實到單位和人戶,做到應急工作責任、人員、措施“三到位”要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應急避險演練,確保一旦災害發生,能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建立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和應急專家隊伍,保證一旦發生災情或險情,能及時有效進行判斷,迅速做好應急處置。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和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點要及時開展應急調查,防止災害發生或災情進一步擴大。
七)密切協作,形成抗災防災合力。
國土、發改、建設、交通、水務、教育、氣象、安全生產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城市、公路沿線、學校、旅游區、礦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國土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發改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各類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城鎮規劃、建設的審批管理,及時制止和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章建設;交通部門要加強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隱患的防治;水利部門負責水庫(壩、渠)等水利設施地質災害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教育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并將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德育列入中小學生安全常識教育內容;安全生產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安全生產、尾礦庫(壩)安全檢查;氣象部門要做好氣象信息的收集,會同國土部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