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7: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間文化藝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間文化 藝術遺產 管理系統
民間文化遺產主要是指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民間的知識、文化、語言、風俗、音樂、禮儀、建筑等藝術形式,屬于精神消費產業的范疇。到目前為止,除了在某個地區對于某個民間藝術采取被動的管理與保護之外,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還是一個放任自流的狀況。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需要對其中的每個要素進行研究,采取相應的管理策略。
1、我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的現狀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民間文化藝術更是豐富多彩。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民間文化藝術工作者在收集、整理、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在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在傳承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隨著民間老藝人的年齡不斷增長,一些藝人已經相繼離世。因為沒有健全的傳承培養管理體系,一些民間文化藝術在逐漸的消失。比如:民間的多版套色畫布、木版年畫等藝術,由于老一代人的離世,又沒有繼承者來發揚光大,都有可能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其次,整體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收藏管理也不到位。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就陜西省來說,十一個市區當中只有寶雞市館中收藏有民間藝術文化遺產。而藏品比較豐富、品種較全的是省藝術館。再次,缺少專業的民間表演藝術的研究工作者。在我國的很多藝術館中,60%以上的藝術館都沒有專業的表演藝術研究人員。由于缺少專業人員進行搶救和保護,民間藝術的發展處在順其自然的狀態。
2、我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系統的構建
根據我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的現狀可以看出,放任自流的自然狀態不能對民間文化藝術遺產進行有效的搶救、保護、利用。隨著民間文化藝術產業的熱潮一波高過一波,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工作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由于民間文化藝術管理是個綜合性系統,所以要對系統各個要素進行分析研究。構建民間文化藝術管理系統的框架主要包括六個要素: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組織、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文化。要把這六個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整個管理系統的優化。
2.1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目標
建立在綜合系統基礎上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把我國所有的民間文化藝術管理活動都包含在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戰略規劃中去。就是在有關部門的戰略指導下進行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制定相應的管理目標,對于不同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根據其具體生存特點的不同,在相關部門大的管理框架之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計劃。比如,對于不可再生的藝術遺產怎么保護,對于一些民間創造藝術應該怎樣推動其發展等等。
從整個管理的框架來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目標不僅僅是一個大的綜合目標,還分為很多個小的目標系統,從而構成一個個的目標體系。這就需要在制定戰略目標的時候,對于各個遺產管理的不同狀況進行分析,制定出來的管理目標更加實用。
2.2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制度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制化管理是整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工作進行的前提。進行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使得管理活動規范、有序。但是事實上,可以作為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參考的法律相對缺失,在民間文化建設上沒有足夠的法律規范。法律的不完善就會導致我國民間文化遺產管理工作不到位。所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
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屬于精神文化的范疇之內,具有關聯性和多元性的特點,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就需要考慮到人們的精神世界,把精神方面的利益放在最前面,遵循寬容性原則,有利于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的創新,從而產生經濟功能。于此同時,還有注意不可再生民間文化藝術遺產,要根據其特性實施相應的保護措施,在開發的時候要以不破壞其資源為前提條件。
2.3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組織
進行合理有效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就要有合適的組織來實施管理措施,有關部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就民間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來說,傳統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相對比較分散,很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逐漸的趨向產業化和綜合化,所以,傳統的管理機制已經成了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發展中的障礙。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要不斷的強調監督和檢查的功能,從而保證民間文化藝術產業能夠協調發展。所以,對于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組織來說,現行的文化機構以及事業管理部門可以重新進行精簡,對于那些傳統管理機制沒有到位的地方進行改進,加強盲區管理,增加相應的管理機構,使民間文化藝術遺傳管理機構更加的系統化。對于文化資源管理進行統一的配置,提高各個相關部門對于文化產業的管理功能。
2.4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方法
建立系統化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就要用系統思維的方法去解決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系統思維方法是一種相對科學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要建立總的目標框架,在這個總的目標中逐個分析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不能跟傳統的管理方式相比。傳統的管理方式只是單純的計算經濟效益,還有的是計算生存風險等,考慮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要對各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分類、評價,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可以采取模型技術,從而把人為的干擾因素排除在外,這樣才能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
2.5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信息系統
合理有效的管理來自于系統的應用,只有良好的信息系統的運用才能更好的實現管理目標。在對我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進行系統化管理的時候,要認識的進行信息的收集,建立一個全方位的信息網絡。除了整理我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的現狀信息,還要在認真整理與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系統化的民間文化藝術遺傳管理的理論,為管理決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幫助。
2.6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文化
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是在民間流傳的,屬于大眾化的藝術創作,它的發展需要發動公眾的力量。因此在進行面見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的時候,要不斷加強民俗文化的建設,從而提高社會公眾對于民間藝術的認可度,營造生發民族文化認識的人文化境。管理文化的形成,要把重點放在建設和引導的力度上,制定出民間藝術管理規劃,營造其發展所需要的環境,把民俗融入百姓的生活。同時利用現代化媒體對民間文化藝術進行宣傳,增大其在公眾審美模式中的影響力。除此之外,要積極的培養傳承民間文化的人才,可以舉辦培訓班,也可以鼓勵民間老藝人招收徒弟,相關部門要對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管理制定相應的措施,建立專家隊伍監督實施。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了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針對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建設民間文化藝術遺傳管理系統,對于系統中的要素進行逐個的分析、研究,為相關部門組織實施民間文化藝術遺傳管理活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翟紅霞, 李敏. 陜西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 2) : 60- 65.
[2]胡攀.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滿足文化消費需求[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10( 3) : 97- 100.
一、文化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同經濟全球化一樣,文化全球化對任何民族文化的發展都利弊兼有,機遇與挑戰并存,清楚地認識文化全球化所帶來的矛盾與問題對保護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文化全球化的過程漫長而復雜,民族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應時刻保持其獨立性和完整性。文化全球化是文化融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文化之間、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會相互碰撞、摩擦,甚至發生激烈的沖突。
第二,文化交流中的主動與被動、文化傳播技術的先進與落后,都會產生文化不平等現象。而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等文化強權思想依然存在,文化全球化會出現文化入侵或文化殖民主義的現象。
第三,文化全球化促進了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但不排除一些文化糟粕對民族文化的先進性產生不良影響。無疑,文化全球化會給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帶來沖擊,但全球化過程又具有客觀存在性。為保護文化的民族性而逃避全球化進程既不合理也不現實。文化全球化進程不是拋棄文化民族性的過程,而是整合創新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性。陜北民間文化藝術雖然還未完全納入文化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但毫無疑問,這一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民間文化已經在逐漸走向世界,走進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面臨文化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以及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始終將保護民族性作為發展陜北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原則,在與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影響中,始終堅持文化的先進性。
二、陜北民間文化藝術對外傳播的路徑選擇
明確了文化全球化與陜北民間文化藝術之間的關系以及文化全球化所帶來的矛盾和沖擊有利于陜北民間文化藝術對外傳播路徑的正確選擇,有利于在文化全球化中發展并保護陜北民間文化藝術及其民族性。
第一,政府應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宣傳力度,為陜北民間文化的全球化發展提供平臺。據筆者考察,盡管目前陜北民間文化的對外交流日益增多,但總體上發展比較滯后。互聯網是打破地域障礙的主要渠道,但以陜北民間文化為主體的網絡宣傳平臺較少,對外宣傳模式單一,并且比較被動。安塞腰鼓和陜北民歌是陜北民間文化的代表,在國內外均享有較高聲譽,但除了這兩項藝術形式外,農民畫、陜北剪紙、道情戲、陜北酒曲、石刻、泥塑等其它藝術形式的發展卻比較落后,甚至面臨斷代失傳的困境,更別說在文化全球化中占得一席之位。而這些藝術形式同樣是陜北民間文化的重要代表,是陜北深厚文化歷史積淀的表現。因此,政府部門有必要加大投資力度,增加對外交流平臺,以民間文化傳承人或團體為單位建立雙語門戶網站,加大宣傳力度,打破制約陜北民間文化對外傳播的地域和語言局限性。
第二,加強文化產業建設,構建合理發展模式,并保持陜北民間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樣性。文化產業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推動力。文化產業的興起和發展逐漸將文化以及文化服務物質化、商品化。民間文化是使民族凝聚為一個共同整體的一系列共享的意義、信仰和價值,有其特定的時空范圍。雖然在文化產業化之前,文化交流早已存在,但文化作為思維模式、地方風俗、思維慣式無法大規模傳播。文化產業將文化的意識態勢轉變為文化產品、文化消費,使文化傳播得以開展。目前,陜北民間文化藝術的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品較為單一,文化產業市場發展不規范,深刻地制約了陜北民間文化的對外交流和傳播。政府應通過立法、制定相關政策的方法,規范文化產業的發展,鼓勵文化產業良性發展,從文化花錢轉變為文化賺錢。推動目前仍屬少數人搞文化產業的局面到一大批人經營文化的轉變;推動發展民營文化產業,變文化業找政府為找市場,并培養具有專業素質的文化產業營銷人,引進文化產業市場化的優秀人才,為打造良性發展的文化產業市場創造機會和平臺。于此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文化產業化發展可能會對陜北民間文化發展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去民族化或單一化。陜北民歌是農耕文化的產物,是勞動者在地里山坡創造的歌唱藝術,但隨著全球化、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創造陜北民歌的勞動者也逐漸離開土地,走向城市。失去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陜北民歌面臨發展的困境,歌曲內容單一,缺乏創新性,在各大演出比賽中總是老調重彈,使聽眾產生審美疲勞。然而,開拓創新并不意味著一味迎合大眾審美,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應著力培養推出民間文化的繼承人和傳承人,將保持民間文化民族性作為重要原則,開發新的歌唱內容以及歌唱形式,避免這一藝術形式迷失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
第三,發展民俗文化旅游產業,提高文化旅游資源知名度,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旅游產業是文化發展全球化的推動力之一。目前,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的開發是陜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要加強陜北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開辟新的發展路徑。旅游業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產業,是繼石油、汽車工業之后的第三大重要經濟產業。近年來,陜北地區旅游業發展也呈上升態勢。延安地區對外開放的重點旅游景區已達35處,包括國家5A級景區1處、4A級景區4處、3A級景區7處,有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7個,省級旅游強縣2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旅游專業村60個,鄉村旅游專業戶2000戶?!笆濉逼陂g延安市接待海內外游客1720.5萬人次,“十一五”達到4158.33萬人次,比“十五”增長2.42倍;旅游綜合收入“十五”期間累積達到64.97億元,“十一五”期間累計220.44億元,比“十五”增長3.39倍。然而,這些數字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延安市的紅色旅游以及一年一度的“黃陵祭祖”,諸多其它形式民俗文化游則形同虛設,未起到真正傳播陜北民間文化,發展旅游產業的目的。來延旅游的國內游客數量遠遠高于國外游客,而后者對民俗文化旅游更具濃厚興趣。文化旅游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向游客展示內容豐富、歷史積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開發新的旅游路線,繼續加強紅色旅游,力爭打造出“服務質量高、文化內涵高、旅游資源知名度高”的陜北民間文化旅游產業。
三、結語
關鍵詞:民間民俗;群眾文化;傳承文化;發展文化
在現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徜徉在科技的海洋。人們不再像以前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娛樂全靠看演員面對面表演,或者只有上集市上才能看到雜技表演者的表演?,F在許多娛樂都可以通過一部小小的手機實現,人們的娛樂方式也變得多樣起來。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些文化寶藏來不及登上時代的大船,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該文就民俗文化和群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展開探究,呼吁大家保護民俗文化傳承民俗文化。
1民間民俗文化不斷地發展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每個時期的文化發展水平,就體現了當時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說文化和經濟基本上是掛鉤的。一個時期的經濟水平如何,完全能夠從文化發展水平看得出來。比如,在和平年代,文化發展水平基本比較高,因為和平年代大家都吃飽穿暖,溫飽問題解決了,就會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了,那就是會想著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再比如,在戰亂的年代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這個時候天天打仗,飯都吃不飽命隨時可能會沒有,誰有閑余時間去提高文化呢?由此可見,了解了前人傳承下來的民俗文化,基本上就可以窺探過去古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把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傳承下去。
1.1傳承民間民俗文化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
群眾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共有的文化。有文化的產生就必須要有傳承,要不然這個文化就會失傳。而群眾就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承作用。只有通過群眾的口耳相傳,代代流傳,有許多古時候的民間民俗文化才能夠被傳承下來,呈現在當代人的眼前。群眾文化大多都是大家共有的文化,而傳承民間民俗文化就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離不開群眾文化的作用,但是傳承也有失誤的時候,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難免會出現誤差,但出現誤差的傳承依然能夠讓我們窺見當時年代的輝煌。
1.2傳承民間民俗文化是發展群眾文化的必經之路
中華上下五千年,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古人們不知道給我們積累了多少文化的精華,可是現代人似乎已經習慣了快餐文化,對古人留下來的民間民俗逐漸遺忘。中國好好的傳統節日不去過,反而要去過外國的節日。還有多少人記得“小年”這個節日?大多數“00后”估計只知道外國的平安夜、圣誕節。而我們中國有許多像節日一樣的民間民俗文化漸漸被人遺忘。說起中國畫、工筆畫,又有多少人了解,大家現在所熟知的大概都是水粉畫、油畫之類的繪畫技巧吧。還有關于技藝方面的,有許多民間老藝人,因為找不到靜下心來學習技藝的弟子,而導致手藝失傳。大家也許看過“變臉”的雜技,只覺得好看精彩,又有誰知道這個技藝也快要失傳?還有用復雜手法制作出來的油紙傘,古樸又美麗,但是又有多少個人關注過它復雜的制作過程?現在民間民俗文化在漸漸沒落,要想發展群眾文化,就必須先傳承民間民俗文化,傳承民間民俗文化是發展群眾文化的必經之路。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的確很艱難,但是萬事開頭難,做好第一步之后接下來的就都容易了。而發展群眾文化的第一步其實就是開展娛樂文化活動。畢竟娛樂文化活動最接地氣,最容易將群眾聚集在一起。而且現在大家最感興趣的活動估計也是娛樂文化活動??梢韵葟睦夏耆巳胧?,可以以廣場舞或者打太極的活動將老年人聚集起來,然后慢慢將傳承民間民俗文化的思想漸漸滲透到老年人當中,老年人應該會更容易接受傳承民間民俗文化的思想,畢竟許多老年人也是從封建社會走過來的,對許多民間民俗文化可能會了解得更加全面。然后再由點到面,再慢慢向中年人、青年人以及兒童傳播民間民俗文化,發展群眾文化的思想。娛樂文化是最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彼此熟悉起來。所以開展娛樂文化是一個很好的打入群眾內部的切入點,是一個發展群眾文化的絕佳辦法。娛樂文化的開展能夠有效地將傳承民間民俗文化的思想滲透到群眾中去。
1.3在傳承中創新是群眾文化發展的動力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群眾文化也不例外,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征,即民族性和民主性。因此,在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切不可將這兩大特征丟失,否則將不再具有文化意義。且在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同時,要不斷地對其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使其快速地傳承下去,達到又好又快的效果。
1.3.1發展群眾文化中的繼承從字面上也不難理解,群眾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有著某種特定的聯系,群眾文化來源于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又寓于群眾文化之中。因此,群眾文化還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傳承性。受社會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傳統的群眾文化的發展較為緩慢,或者說舉步不前,甚至可以說呈現出倒退趨勢。另一方面,群眾文化還有一個相對的特征就是獨立性,簡單理解為即使經濟體制瓦解甚至滅亡,群眾文化中優秀、突出的部分仍然可以被傳承下去。由于人們過度的依賴于電子科技產品的使用,導致民間民俗藝術文化嚴重缺失,久而久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就會變得很淡薄,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以及未來的每一代人,他們的生活中充斥著科技產品的味道,民俗文化的發展將更加困難。且我國文化發展的方式又過于單一,對兩者文化傳承的積極性不高,無法完全融入進去。再者我們在傳承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文化衍生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一味地淘汰,也要適當的做些借鑒。例如,在商周時期,人們會舉行一些祭祀活動,雖然現在這種文化已經不存在了,但也說明了我國的文化具有多樣性,我們應該保持理智的態度去看待這種問題,做出正確的審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1.3.2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創新文化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是無數的積累、創新和揚棄的過程。因此,群眾文化的創新,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是內容的創新。內容是相對穩定的,也是容易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從組成元素中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是形式的更新。形式是復雜多樣的,同時是思想交流和表達的渠道,要求我們要學會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更新。而無論是從本質內容上還是表現形式上,都要保證兩者的辯證統一性。
2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方式
2.1通過旅游業來發展民間民俗文化藝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娛樂項目的建設。不難發現,旅游業在近幾年的發展十分迅速,已成為人們工作之余必備的娛樂項目了。尤其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鄉鎮旅游是一項高度放松的活動,讓他們在身體得到享受的同時,精神上也得到很大滿足。筆者想絕大多數人喜歡旅游的原因無外乎是欣賞美景,而這恰好為民間民俗藝術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渠道,所以,民間民俗藝術文化相對濃厚的地方就更適合發展旅游業來傳播當地的文化了。但是,凡事都要掌握適度原則,過猶不及,雖然要發展商業化,但是也不能過于商業化。要在保證當地居民收入的基礎上,更加地注重文化的傳播,而不是商業的發展。
2.2適度整理、加工及規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于民間民俗藝術文化和群眾文化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看它相似的、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缺陷的一面。而對于兩者文化,我們不僅要了解其精髓所在,還要了解其缺陷所在,然后通過合理地挖掘、整理,將其發展傳承下去。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民間民俗文化中優質的部分,要進一步整理和挖掘,而那些不太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則可以淘汰,推陳出新,將民間民俗文化與群眾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促進民俗文化的發展。
2.3依靠民俗文化資源,造就地方文化品牌
所謂民俗文化也就是蘊含著傳統的文化,是對過去精神和文明的一種別稱。而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科技飛快發展的時代,人們生活節奏飛快,如果想要將這些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下去,首先要保證它能與時俱進,因此,我們需要在特定的時代、文化背景下對它進行創新,加入一些與時俱進的元素。不難發現,在近些年,我國的GDP總值上升得很快,也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改變都將民俗文化的發展推向低谷,使它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創新才能讓其繼續傳承下去。民俗文化既然作為一種文化而存在,其創新當然也不只是簡單的加入一些新元素就可以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其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將現代工藝和技術融入進去,這樣才能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接軌,變成一種群眾文化,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隨后才能延綿不斷地被傳承下去。例如,我們可以將民間藝術品發展為工藝品、在鄉俗風情較濃重的地方開發旅游景區、將民間文化列入世界文化范圍內以及利用網絡來發展民俗文化等。雖然群眾文化是財富的源泉和保障,但民間民俗文明才是群眾文化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將民間民俗文化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才能將群眾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以此來造就地方文化品牌。
一、我國民間文化的審美特點
要想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應用我國民間文化元素,首先要對我國民間文化的審美特點和形態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負責現代舞臺美術設計的相關工作人員只有對我國民間文化有所了解以后,才能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將我國民間文化元素應用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其實民間文化藝術主要是一種由我國最淳樸、普通的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和環境所創造出來的簡單易懂的文化藝術,在民間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和弘揚。同時民間文化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種民間文化藝術與大眾眼中較為優雅高貴的文化藝術有所區別,民間文化藝術具備更鮮明的人文色彩和民族特點?,F如今,民間文化藝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因此,深層次地探究了解我國民間文化藝術十分有必要。
民間文化與其他文化形式既是相同的,又具有自身與眾不同的審美特點,全面了解和掌握民間文化的審美特點,有助于將民間文化元素更好地應用于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就一般情況而言,民間文化的審美特點可以從四個方面體現出來:其一是自發性,自發性是民間文化尤為典型的審美特點。主要是由于民間文化具有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創作和調整的特點,因此概括出自發性的特點。在一些比較高貴優雅的文化藝術中,將藝術性作為精神追求,其表現形式較為系統化,規范體系更是嚴謹,但在民間文化中與之相反,不受規章制度、條條框框的約束和限制。我國勞動人民創造民間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消磨無聊時光,使得自己的業余生活更具趣味性、娛樂性,所以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體制對其進行規范約束,從而將民間文化自發性的審美特點完美地展現了出來。其二是傳承性。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經五千年流傳至今,足見其頑強的生命力和極強的傳承性。人們主要通過兩種形式傳承和弘揚我國的民間文化,分別是“言傳身教”以及“口口相傳”。其三是趣味性和實用性。我國民間文化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民間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在實際勞作的過程中為了愉悅自身所創造出來的。與此同時,勞動人民將自身的思想感情也融入民間文化中,民間文化能夠將勞動人民的情感完美詮釋出來,所以其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其四是程式化。民間文化的程式化審美特點主要是指勞動人民在創作民間文化時采用的是極為常見且簡單易懂的形式,因此社會大眾很容易接受和認可這種文化審美形態。
二、民間文化元素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各個民族的思想感情、精神信仰以及審美品位是我國民間文化的靈感來源,民間文化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能夠傳承到現在?,F階段,在我國舞臺美術設計中將多種民間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包括皮影、刺繡、剪紙、雜技、蠟染、雕刻等。在新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于文化藝術的審美品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基于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到我國民間文化元素與眾不同的魅力。
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將民間文化元素應用其中,對于提升現代舞臺表演效果有極大的幫助,能使現代舞臺美術更具我國民族特點,美術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有助于陶冶觀看舞臺表演的人們的藝術情操。負責設計現代舞臺美術的相關工作人員將民間文化元素融入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方案中,充分展現出一個藝術家的藝術態度,從中探尋符合自身設計需求的文化藝術形式。除此之外,負責設計現代舞臺美術的相關工作人員在布置舞臺時將現代化科學技術、材料資源與舞臺美術相結合,營造出簡潔、淳樸、自然的表演氛圍,使得觀看者在觀看現代舞臺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氣勢磅礴的美感。將民間文化元素運用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能夠有效地激發人們對于大自然、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為遠離自然環境生活于城市中的現代都市人民帶來與自然近距離接觸的體驗與機會。現代舞臺美術設計師在實際設計現代舞臺美術的過程中,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心去感受和發現其中需要調整的地方,突破慣性思維的約束,充分展現出主觀意識和感受,進而在實際表演過程中激發觀看者的想象力,為觀眾提供無限想象的機會和空間。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應用民間文化元素的經典案例有:舞劇《霸王別姬》、歌舞劇《云南映象》、歌劇《蒼原》等。
與此同時,現代舞臺美術設計師也將大量的代表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的傳統圖案應用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之中。傳統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文化內容對我國民間文化影響頗深,因此代表民間文化的傳統圖案具備生動、形象、優美、簡潔的藝術特點。在傳統圖案運用中對于形態上的相似度不是很重視,更加注重傳達出具有趣味性的內心想法,大多都是以手工方式制作出來,并且具有鮮明的娛樂性,因為傳統圖案形態普遍都很抽象?,F代舞臺美術設計師可以借助民間文化中的傳統圖案貼近實際生活的審美特點,采用夸張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將其融入在現代舞臺美術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從而將新時代背景下生活的人所具備的審美標準和思想感情全部展現出來。現代化的民間文化圖案是以傳統圖案為基礎的,結合新型多元化構圖形態,從而促使民間文化圖案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品位。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我國民間文化中的傳統圖案應用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不再按照傳統單一的舞臺美術設計模式制定現代舞臺美術設計方案,對表達個性化思想提升重視程度,使得現代舞臺美術設計在做到與時俱進的同時,還可以弘揚和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民間文化藝術獨特的魅力?,F代舞臺美術設計師通過這種設計理念將現代舞臺美術內容變得更具層次感,使其內涵更加豐富,將現代化舞臺形式和設計師自身獨特的個性想法結合起來,通過現代舞臺美術設計表現出來??偠灾?,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民間文化元素有極大的作用,主要通過傳統圖案等文化藝術形式展現出來。
關鍵詞:民間文化 創意產業 健康持續 發展
河北是民間文化遺產大省,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濃郁的民間文化環境。作為黃河中下游平原大省,這里孕育了絢麗多彩、形式多樣的民間文化。2006年,國務院批準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其中,河北省有39個項目進入了該名錄,位于全國第四,其中包括武強木版年畫、豐寧滿族剪紙、曲陽石雕、蔚縣剪紙、衡水內畫等。在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中,玉田的泥塑、定瓷傳統燒制技藝等被收錄其中。隨著商品經濟的沖擊,我省民間文化也面臨著中國問題,一些民間文化正面臨著消亡的境地。
一、河北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大多數民間文化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目前,我省的民間文化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雖在個別地區已見成效,但更多的地區及其藝術品種仍停留在自娛自樂、自生自滅的階段。受商品經濟的沖擊,藝術文化只是掌握在傳統老藝人的手上,正在面臨著后繼無人、即將滅絕的危機。
2、新興文化產業后勁不足
與國內一線發達城市相比,河北省創意文化產業開發不足,區域間嚴重發展不平衡。影響民間文化的開發與傳承。由于保護機制的不健全,缺乏知識產權意識,造成了同質化嚴重現象愈演愈烈。
3、民間文化品牌意識差
在我省,大部分民間文化藝術家是靠自己的一些手藝來維持日常生活,比如我們在街邊看到的吹糖人、捏泥人藝術家,僅將其作為一種手藝,作為養家糊口的謀生手段。
二、河北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面對這種現狀,如何充分利用文化創意,促進河北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產業鏈條,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民間文化與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轉化為文化產業
國務院總理提出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加強創意、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健全激勵機制,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活躍知識產權交易,為保護和鼓勵創新、更好實現創意和設計成果價值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加大執法力度,提供法律保障, 積極健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法律保障體系。
1、強化政府在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服務職能
對于河北民間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分級進行開發與保護,明確從省級到縣級各級職能。開展招商引資,為民間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注入市場資金。可以借助政府的名義,為河北民間文化資源與著名商場、旅游場所、貿易中心牽線搭橋,促進民間文化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和經營,為河北民間文化品牌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2、重點發展河北民間文化特色品牌
根據地域特色,重點培育民間文化特色品牌,以龍頭品牌帶動全省民間文化的發展。目前有這種意識的是民間文化還要當屬焦式剪紙文化,現在焦式剪紙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股份制公司,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并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同時也使得蔚縣剪紙品牌享譽國內外,發揚了剪紙藝術文化品牌。因此,在河北民間文化品牌的發展上,鼓勵民間文化藝術帶頭人興辦民間文化公益企業是非常有必要的,充分挖掘民間文化的歷史底蘊,大力發展一批特色民間文化園區,充分發揮創意文化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有力抓手的作用。
(二)民間文化實施品牌經營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品牌機制已經廣泛深入各個領域,因此,引入市場與品牌對于民間文化的創意產業鏈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多角度滲入,打造文化消費品
市場主導,才能春風化雨。開辟新的營銷渠道,規避民間文化不為人知的弊端。因此,為更好地做好河北民間文化產業的品牌建設,必須以企業發展為主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將民間文化與現代工業產業經濟發展相結合。研究科學的河北省民間藝術文化發展之路,需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消費產品,合理規劃,充分運用,從而為河北省民間藝術文化創新道路提供新的支持,凸顯依附在產品中的文化價值,既發展了民間文化,又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利于河北省民間藝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高樹品牌,做好品牌推廣工作
做好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及傳播。統一由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進行整體品牌策劃與宣傳,首先做好文化品牌定位,優化民間文化資源。宣傳中注重介紹河北民間文化藝術中豐富的地域特色,建立民間藝術傳媒產業。大力吸引社會專業團隊,將我省各地民間文化進行優秀資源整合,使得民間文化品牌經過專業化的加工后形成地域特色,再借助各類媒體的宣傳,比如電視娛樂教育型節目,積極學習他省的產業化發展之路,樹立民間文化品牌形象,打造專屬我省特色民間文化品牌,推廣我省民間文化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3.事件營銷為河北民間文化造勢,吸引更多關注
對于企業或者產品,通常會借助策劃組織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來吸引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各地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藝術和節日,比如傣族的潑水節等等,這些節日與當地的民間藝術文化緊密結合著。因此,我們的民間文化也要適時地舉辦民間文化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借助各種事件營銷手段來實現民間文化品牌聲名鵲起,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我省民間文化品牌,全力打造成國際品牌,保證民間文化可以得到持久恒遠的發展。
4.創新革新,創意產業的關鍵在于文化創意
河北省擁有眾多知名的文化藝術品牌,如武強年畫、衡水內畫、定州瓷器、曲陽石雕、承德木雕、滕氏布糊畫、玉田泥塑、廊坊風箏、磁州窯陶瓷、固安柳編、易水古硯、唐山陶瓷、唐山皮影、勝芳花燈等。文化藝術貴在創新,而創意文化的發展能否成為新的經濟動力引擎,其關鍵也在于文化創意。隨著人們現代審美的發展,在民間文化品牌的打造過程中要求我們對民間文化進行全方位的整理、審視、改造,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和市場經濟規律,利用現代高科技和營銷手段,挖掘民間文化的內涵。民間文化有它的特殊性,屬于小眾文化,其發展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密不可分,如何把創意地將民間文化資源深化開發轉化為大眾文化消費品,被社會普通大眾接受,這是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的關鍵所在。
三、總結
河北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必須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以品牌的形式贏得市場吸引消費者和欣賞者。健全的民間文化創意產業鏈的形成仍然需要各部門多角度配合,并且與現代各行業相融合,通過產業化運作的形式促進我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打造我省民間文化的核心競爭力?!?/p>
參考文獻
1、花建《文化產業競爭力》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2、鄧達.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與知識產權[J].管理世界,2006,(8)
3、邱靜.談創意產業發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4、張婷.民間藝術自發地轉型創意產業園[J].鳳凰周刊,2006,(11)
5、朱曉清.文化創意產業的特點和發展條件探討[J].新視野,2006,(3)
為了切實解決我旗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和發展遇到的新情況和存在的新問題,為此,旗人民政府將在全旗范圍內實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系統工程(以下簡稱“保護工程”)。
一、實施“保護工程”的必要性
1.實施“保護工程”是傳承中華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民族民間文化源于各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是中華民族保持對祖先的記憶和歷史延續性的獨特展現。其民族性與大眾性特點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血脈相承,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給先進文化帶來了強勁的生命基因,增強了吸引力和感召力。
2.實施“保護工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振奮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維護我國文化的戰略措施。
二、“保護工程”的總體目標、方針和原則
1.總體目標
通過“保護工程”建設,到2020年,使我旗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在全旗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制度和保護體系,努力形成自覺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氛圍,基本實現民族民間文化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網絡化。
2.保護方針
“保護工程”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處理好搶救、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在確保我旗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促進搶救和利用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統一。
3.實施原則
“保護工程”的實施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長期規劃,分步實施,明確責任,形成合理。
三、保護對象和方式
(一)“保護工程”的對象主要是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包括:口述文學和語言文學,傳統戲曲、曲藝、舞蹈、音樂、美術書法、雜技、剪紙歲日節令、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民間信仰、民間知識、游藝、傳統體育競技、蒙藥制作技藝、蒙古族木制手工藝、皮匠手工藝及使用,傳統種植、蒙古族服飾服裝、馴馬技術、蒙古族打獵方式、銀匠制作技術、氈子制作技術、蒙古族條子編制技術、具有考古意義的遺址等,與上述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材料。
(二)基本保護方式
1.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全面普查、確認、登記、立檔。
2.在真實記錄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并妥善保存。
3.通過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對原生態文化保存較為完整并具有特殊價值和濃厚價值的文化鄉鎮,進行動態的持續性保護。
4.通過對傳承人的資助扶持和鼓勵,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機制,對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宣傳、弘揚和振興。
四、主要實施內容
(一)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制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年度計劃。
(二)建立健全阿旗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
(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珍貴瀕危的有具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系統的搶救和保護。
(四)建立傳承人的認定和培訓機制,通過采取資助扶持文化傳承人(傳承單位)等手段,鼓勵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五)依據有關條件建立生態保護區,命名為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鄉鎮。
(六)合理開發和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推動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融入現代日常生活。
(七)通過各種渠道,普及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意識。
(八)建立健全“保護工程”組織,建立起責任明確、運轉協調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九)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協會,培養一批熱愛民族民間文化、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精通的人員和具有奉獻精神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者。
五、實施步驟
(一)實施時間
“保護工程”的實施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普查階段。在全旗范圍內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普查,摸清家底,制定“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并進行搶救;第二階段,全面開展和重點保護階段。在普查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第三階段,補充完善和健全機制階段。逐步建立健全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機制,對不完善的地方加以完善。
(二)第一期階段目標
1.普查:制定民族民間文化普查方案,由文體廣電局統一組織在全旗范圍內調查摸底、確認、記錄工作,建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目錄清單。
2.制定規劃:制定“保護工程”階段性計劃和長遠規劃,再據此制定“保護工程”實施細則。
3.建立名錄:研究制定有關標準規范與申報辦法,促進各鄉鎮建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為申報市、自治區及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作好準備。
4.建立傳承機制:命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鄉鎮,撰寫調查報告并落實工作。
5.宣傳展示:舉辦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成果展覽、藝術展覽和藝術品展覽,積極對“保護工程”進行廣泛宣,增強全民的保護意識。
6.建立數據庫:成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協會”,旗文化館建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檔案資料數據庫,同時,根據現有條件編輯出版“旗民歌演唱集”。
六、組織機構
七、保護措施
(一)加強宣傳。要加強對“保護工程”的宣傳,采取多種形式,對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進行廣泛宣傳,增強全社會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制定細則。各鄉鎮要結合本地區的實施情況,依據旗政府出臺的保護方案,制定本地區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實施細則。
文化生態學認為,“人類是一定環境中總生命網的一部分,并與物種群的生成體構成一個生物層的亞社會層,這個層次通常被稱為群落。如果在這個總生命網中引進超有機體的文化因素,那么,在生物層之上就建立起了一個文化層。這兩個層次之間交互影響、交互作用,在生態上有一種共存關系?!?3)這種共生共存的關系不僅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同時也影響了文化的產生、發展,以及文化的創造。文化生態學雖然以生態學的理論和概念為基礎和方法論,但由于人既是自然的產物又是社會化的產物,深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所以要把文化放到整個環境中去,來考察它的形成、發展以及變異的過程,即人如何適應環境,并產生了不同的文化類型和文化模式。某種文化類型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是自然環境的產物,同時又受到文化自身因素的影響,而并非是自然環境和物質活動單方面的產物。自然環境影響了文化的創造活動,同時社會文化的、價值觀念、道德倫理、風俗習慣等又影響了文化的發展,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另外,由于社會制度、組織形式等也為文化的產生、發展提供了不同的社會環境,影響了文化的創造,所以文化生態學主張從自然、社會、文化的整體結構、作用及相互關系來研究不同社會、民族文化發展的特殊形態和模式。
由此來看,文化生態學是一種綜合、整體、全面、動態的社會文化研究,而不是孤立地考察文化因素的某一項內容或某一方面,只有把各種復雜的文化因素聯系起來,才能夠說明環境因素對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影響,才能夠說明不同的文化類型和文化模式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如果孤立地考慮人口、居住模式、親屬關系結構、土地占有形式及使用制度、技術等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及與環境的聯系?!?4)文化社會學家司馬云杰先生為我們列出了一個文化生態系統結構模式圖,以說明文化生態學研究中文化受自然環境以及各種文化變量之間的關系的影響。在這一模式圖中,從人類社會依次往外推,各種文化因素相隔越近,對人類的社會化影響越直接;反過來,從自然環境往里推,文化因素相隔越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也就越密切,相互影響也越大。因此,文化生態系統“是指影響文化產生、發展的自然環境、科學技術、生計體制、社會組織及價值觀念等變量構成的完整體系。它不只講自然生態,而且講文化與上述各種變量的共存關系?!?5)
可以看出,文化生態學依據各種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來解釋文化的產生、發展及其特征,是一種聯系的、綜合的觀點,是對文化的整合研究,無疑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方法論意義。特別在現實的情景下,文化生態學理論對現代文化的反思有助于人類、自然及社會的整體協調發展。文化藝術的創造活動取決于許多不同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環境、文化傳承、種族社會、經濟技術各種綜合因素都對藝術的創造產生影響,這些因素既非一成不變,也并非獨自影響藝術的創造,藝術作為社會的產物,它的文化生態是完整的,因素是綜合的。藝術社會學家阿諾德•豪澤爾(ArnoldHaus-er,?—1978)曾經將影響藝術創造的因素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的、靜止或相對靜止的因素;另一類是文化的、社會的、可變的因素,這兩類因素對藝術創造活動的影響同樣重要?!叭绻覀冞^分強調自然的力量,那么我們就把文化結構的產生看成了‘神秘的自然過程’。
假使我們過分強調意識的作用,那么我們就會創造出某種沒有內容的怪物來?!?22)他指出,藝術創造活動的所有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都是在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賴中發生作用的,而不是依賴于部分“獨立的變項”和“不變項”,它是相互依賴的變項之間互動的結果。我們認為,用民間藝術的生存環境來解釋自身的創造、發展與傳承是一種更寬泛的研究視角。民間藝術的存在、發展與自然環境、價值觀念、信仰觀念、社會制度、道德倫理以及經濟技術形式等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的。這些因素既是民間藝術生存發展的基礎環境和背景條件,它影響、制約了民間藝術的創造;同時這些因素也是民間藝術體現的重要內容,民間藝術的發展反過來又對這些綜合因素有所影響,而這些綜合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也是互相聯系,組成一個系統完整的整體。丹納以自然界的生物現象來講述文化藝術的發展規律與自然界的生物規律有相似之處是有一定道理的,之所以不能直接轉借,是因為文化藝術的人類學研究與自然界的動植物學研究有著本質的不同。
雖然人類與動植物一樣都是自然的產物、自然的一部分,但人類又同時是社會化的產物,自然生物世界與人文社會世界既有本質的不同,又有各自的發展規律,因而藝術的產生、發展和轉化不同于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和消亡。丹納所說的環境也并非全面的,而我們所探討的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環境及其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全面的、整體的、相互聯系的,同時還是開放的、動態的、發展的。對于傳統民間藝術來說,由于其特殊的社會環境因素和經濟技術條件,文化藝術創造活動對自然的依賴是顯著的,環境因素對藝術創造的影響也是強烈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等因素的發展,自然環境對民間藝術創造的影響也在減弱,這也是歷史的現實,但這種變化以及對自然界的控制,對藝術的生存和自然的影響是否是一種進步和必然是既令人深思又需要及時作出判斷和決策的。民間藝術既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態,同時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物化形式和形象載體,它是在傳統民間社會生活的背景下和民間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它不僅是民間文化的產物,更重要的還是民間文化的內容和組成部分。民間文化的造物觀念、價值觀念、信仰觀念、社會組織結構、經濟基礎形式以及對自然的認識都對民間藝術的產生、發展及存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或者說文化的規約。民間藝術的性質和特征是傳統民間文化的重要體現,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民間文化的性質、特征。
那么對民間藝術的研究就是對民間文化的研究,而對民間文化的研究反過來更有助于我們從民間藝術的基礎或本質上來認識民間藝術,二者是水融、不可分割的。對民間藝術文化基礎和本質的研究,不僅可以更深入、更本質地把握民間藝術的創造活動和發展脈搏,而且可以更為全面、整體、系統地認識民間藝術的存在形態和發展方向,因為民間文化是民間藝術生存發展的背景和生態基礎。民間文化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是民間藝術得以健全生存的基礎,而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的失衡則意味著民間藝術生存環境的失落。探討民間文化生態系統各要素的特征及其之間的關系,不僅可以更全面整體地認識民間文化,協調民間文化各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以謀求對傳統文化優秀內容的繼承和可持續發展,對民間藝術來說,民間文化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可以為民間藝術的創造和發展提供優良的生存環境和傳承基因。民間藝術的歷史發展也充分證明了民間文化生態系統的全面協調為民間藝術的創造和傳承提供了優良的土壤,與自然條件、生產技術相吻合的各種豐富多彩、形制各異的民間生產工具、生活器具,與自然環境協調統一、體現了民眾智慧的民居及相關建筑,反映民間信仰觀念、價值觀念的祭祀供奉神像及其用品,具有實用功能和社會意義、文化內涵的各種民族民間服裝鞋帽及其裝飾,還有審美意識強、文化功能突出的剪紙、年畫、皮影等等,莫不是民間文化肥沃土地上結出的果實,而各種民間藝術品類及其內涵的衰微或演變,正是由于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的演化或轉變。
我們不能一味地為民間文化的現實境遇吟唱挽歌,而更應該考量民間文化各生態要素之間的變化與民間社會、自然環境及民眾自身之間的整體關系,以把握民間文化生態系統發展變化中的協調性。只有這樣,才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民間藝術的創造活動及其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認識民間藝術創造的文化生態基礎,從而有效地傳承民間藝術,這才是一種全面、系統、整體的民間藝術研究。對于民間藝術來說,文化生態論不僅是一種理論基礎,同時也是一種方法論,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和分析現實社會背景下的民間藝術、民間文化的狀況。
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研究同一切理論論題一樣,它不只是緣自自然生態、文化生態理論的啟示,更重要的是在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下以及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對民間文化與民間藝術現實境遇的認識與理性思考。隨著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和科技文明的巨大進步,人類在充分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環境問題又為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由此,現代生態學的發展不僅超越了傳統自然生態學的內容,拓寬了生態學的研究領域,而且由自然科學向人文社會科學滲透或結合,產生了諸多邊緣性或綜合性的學科,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結合起來。從自然界的水土流失、水資源枯竭、空氣污染、草原沙化、臭氧層空洞、地球升溫、植物變異、動物瀕危、洪水泛濫等自然生態的惡化和災難,到人類情感的疏離冷漠、心理的障礙、倫理道德的變異、精神的空虛、物欲橫流、文化粗俗、浮夸功利等人文生態、精神生態、文化生態、藝術生態的失衡和無序,人類不僅呼喚自然生態的倫理觀,同時也呼喚文化生態的健全,人們既意識到自然環境的危機,也在感受精神的危機。對于中國民間藝術來說,品類的消失、技藝的失傳、功能的庸俗、內涵的膚淺也同樣像自然生態一樣,在遭受著自然與人為的破壞,要留住傳統的藝術,就要守護民間文化的生態,培養健全的文化土壤,正確對待民間文化的傳統,才能使民間藝術得以健康地傳承,并獲得文化藝術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