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7: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鄉一體化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據現階段規劃體系來看,既有宏觀,又有微觀,兩者之間又存在中觀的系統。既有綜合性,又有專業性,這些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規劃在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內起著重要的作用。實現國家的城市化(或城鎮化)的快速增長必須重視城鄉結合地帶的有序控制和科學規劃,變無序的混亂、自發狀態為有序的合理組織狀態[1]。
1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涵與外延
內涵與外延是刻畫概念的2個方面。內涵是本質,外延是范圍。城鄉一體化是針對城鄉結合部,即城鄉交融或城鄉連接的地帶。這是一個帶有較為模糊性的地域范圍,它是沖破行政界限而因城與鄉內在聯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帶)。因而它的外延也必然是不確定的,確定的是內部關聯度較強的分野。因此,城鄉結合部,既不同于城市總體規劃的郊區規劃范疇,因為郊區規劃是被動式的輔規劃;也不同于鄉村規劃,因為鄉村規劃面對的對象是鄉村內部地域。按照區域規劃的某些理論,也很難明確地解決城鄉結合部的具體問題。如人口布局、勞動力布局、流動人口管理、產業布局、交通設施、倉儲設施等方面[2]。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今天,因各種流動的不斷加強,承擔這些流動的載體建設客觀上要求科學預測與規劃。筆者將城鄉一體化規劃的概念擬定為:對城鄉結合部具有一定內在關聯的城鄉交融地域上各種物質與精神要素進行系統安排稱之為城鄉一體化規劃。
2過去處理城鄉結合部問題的途徑與弊端
一般而言,區域規劃是對一定地區范圍內進行科技、經濟、資源、社會、基礎設施協調發展的總體規劃。但在實際操作中,并未對城鄉結合部地區(或地帶)進行專題研究。如果將城鄉一體化規劃納入進去就會對區域規劃的內容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對各級城鎮體系規劃而言,如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以及鎮(鄉)域村鎮體系規劃,是依照行政區劃的體制而劃定地域范圍,并未針對城鄉結合部地區(地帶)做出明確性的展開研究。因為過去的規劃序列層次缺乏這一現實及長遠來看都非常重要的規劃類型,所以給予城鄉一體化規劃明確的地位須早提上議事日程。如果不將城鄉一體化規劃成為獨立的研究課題,則不利于規劃的完整與系統性的建立,造成實踐中的規劃空白點產生及矛盾的解決滯后等問題會更加突出。一般而言,傳統及現實規劃中城鎮體系規劃是針對市縣域內各種聚落群體的空間組織部署。但實際應用上僅側重在對市縣域集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為一體的市區(或縣城)的性質、規模及發展方向的宏觀論證與規劃,而對近郊衛星鎮并未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如總體規劃中的郊區規劃,只是以服務于市區(或縣域)為主要任務,而沒有從“融合”、“一體”的角度刻畫城鄉結合部的深刻內涵與外延。對于絕大多數的城鄉結合部,都存在著人口流動與管理、產業布局確定、發展方向定位性的預測、基礎設施的需求量等諸多的問題,而且與傳統行政意義上的區域規劃相比,其更具有活躍、動態、變動等因素。在規劃的宏觀安排上及戰略的選擇上具有極大的變化特點。為此,如不進行總體上的科學合理部署,一方面可能產生滯后的結果,另一方面可能產生阻礙城區的進一步發展或影響市區(縣城)的發展。同時,對農村地域的推動也將不利。
可以預見,城鄉結合部的區域類型在國家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今天,必以其強大的活力而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發揮重大的作用,應該及時有效地給以足夠的重視,并及早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3城鄉一體化規劃在規劃序列中地位的認識
城鄉一體化規劃由于其規劃的對象與一般的規劃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專項規劃是明確的。但共性的存在又使其必須在規劃序列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一是它的規劃對象是一種區域(地域)。這就決定了它屬于一種區域規劃的類型。但又由于規劃對象的范圍確定性差,而模糊性強,在界定規劃對象(即一定范圍內的區域)時,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界定規劃對象的范圍,這需要引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做前導性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行政意義上的省域、市域、縣域、鎮域、鄉域等區域規劃,也不等同于因自然因素所制定的某些江河流域專題規劃。因此,也決定了該項規劃的先決條件是劃定城鄉結合部的范圍,因此,與傳統規劃程序有別。二是城鄉結合部地區的各種物質與精神因素與廣義上的區域規劃總體上一致,但由于該區域的要素流動性較強,是一個各項要素均活躍的區域,因此它應該在理論指導和方法論指導方面有自身的需求[3],這可以進一步地探索與研究。三是基于上述2方面的認識,可以設想,城鄉一體化規劃應該說是一種區域規劃的變種。因此,它應屬于區域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
4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與方法
規劃內容:規劃范圍的界定、規劃的依據、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的期限、規劃所采用的理論與技術方法簡介、城鄉結合部的現狀調查及研究、城鄉結合的宏觀區域環境分析、城鄉結合部的總體發展戰略、城鄉一體化規劃(經濟發展規劃、社會發展規劃、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基礎設施綜合規劃、居民點體系規劃(等級規模結構規劃、職能分工結構規劃、空間地域結構規劃)、措施的操作建議、可行性的分析與研究)[4]。城鄉結合部的宏觀區位分析圖、城鄉結合部的規劃范圍界定圖、城鄉結合部區域現狀評價圖、城鄉結合部發展方向方案圖、城鄉一體化規劃總圖、城鄉一體化規劃專項規劃圖、(經濟(產業)發展與布局圖、人口和勞動力發展與布局圖、環境評價及控制圖、資源可持續利用意向圖、居民點(聚落)體系規劃圖、城鄉結合部基礎設施布局圖)。
規劃方法:在系統分析總原則下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位分析、定時分析(縱向與橫向、定性與定量、定位與模糊、近期與遠期、宏觀與微觀、現實與理想、總體與階段)。
5參考文獻
[1] 王洪躍,張雄.湖北省城鄉一體化評價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6):397-398.
[2] 梁永平.珠江三角洲城鄉一體化與教育發展模式的構建[J].現代教育論叢,2001(5):33-36,50.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規劃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lanning to do some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lann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lanning subjec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advice.
Key word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今天的中國,處于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和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與此同時,隨著社會轉型的加快,社會競爭加劇,社會分化加速,社會危機易發,人口、資源、環境、貧富差距、效率公平、民主多元等自然和社會矛盾亦日漸凸現。這其中,城鄉二元對立的矛盾日益成為各種社會矛盾的焦點問題,也是諸多社會矛盾的根源所在,突出表現在城鄉經濟發展不合理、城鄉基礎設施不平衡、城鄉社會保障不均、城鄉建設無序、生態環境惡化等方面。這種城鄉分割的二元機構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生產力的發展,并日益成為制約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消除二元經濟結構,促進城鄉互動,實現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1]。
1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基本原則
1.1科學規劃原則
城鄉一體化規劃是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為了實現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協調城鄉空間布局、地域職能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性部署。把握城鄉一體化規劃的本質首先需要對其科學性加以認識,城鄉規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涵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學科等諸多領域,具有多學科交叉的典型特點,此外,城鄉一體化規劃也是建立在對城鄉發展演變深度分析基礎上,對城鄉未來發展的一種科學預測與引導。因此,科學規劃的原則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現狀,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統一步驟,逐步推進。
1.2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指導思想,對于提高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科學性、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并深刻影響著城鄉未來的發展走向。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可持續發展注重長遠與未來,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一種發展模式。就城鄉一體化規劃而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就是要立足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充分考慮各類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再生能力,注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秉承集約式的空間增長理念,適度控制城鎮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尋求一種具有其自身發展特色的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發展模式[2]。
1.3以人為本原則
堅持城鄉一體化規劃的以人為本原則,就是要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群眾需求當作發展的根本動力,尊重民意,群策群力,時時處處著意于營造和諧適宜的人居環境,優化區域、城鎮空間形態,以健全的生活服務設施配置、積極主動的各方參與,來滿足廣大群眾多樣性與多元化的生產生活需求。城鄉一體化規劃,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編制、實施、評價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需要以社會民意為基礎,以科學方法為指導,在體現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履行各級政府社會服務、統籌城鄉建設的政府職能。
2城鄉一體化規劃主體框架的構建
2.1城鎮與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方面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另一方面,前者又是后者重要的實施途徑。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新農村建設戰略的實施首要就是考慮如何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與新農村建設都是通過特定措施,調整城鄉兩大區域的資源配置,通過市場機制,使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有序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城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最終目標與過程是一致的。因此,加強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創新農村管理機制,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組織機制和工作機制,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村人口城鎮化,意義重大。
2.2 區域產業發展升級
區域產業一體化的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基礎和依托,可以為城鄉一體化提供強大經濟支撐?,F代經濟學理論認為,區域的發展(區別于增長)的主體動因是新興產業的不斷出現,夕陽產業的及時淘汰。換言之,產業結構的調整于優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現代區域發展的過程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于升級的動態變化過程。區域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區域發展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產業結構的升級可以促進城市化模式以及區域形態的有序演進,反過來,產業結構的發展升級也離不開區域空間擴展、城鄉職能體系調整等城市化過程中諸多方面的支撐與拉動??傊?,區域產業發展升級與城鄉一體化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內在關聯。
2.3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
基礎設施是支撐和保障社會經濟活動運行的基礎性結構要素,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A設施不僅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供電等生產性設施,還包括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體育、文化、金融保險等社會公用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A設施作為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城鄉建設發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支撐,更是城鄉各種網絡要素進行流通的依托和保障。因此,要重點做好城鄉交通、供水、供熱、供電及垃圾處理廠、商貿市場、休閑廣場、工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使之成為城鄉一體化空間良性運作的有力支撐,并對空間優化起到促進與引導作用。
3結論
總之,城鄉分割的二元機構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生產力的發展,并日益成為制約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消除二元經濟結構,促進城鄉互動,實現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水源置換;城鄉一體化;管理吳橋縣
自2005年至2015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共建設農村聯村集中供水工程(以下簡稱農村水廠)25處,1000m3/d以上(千噸萬人)農村水廠14處,供水規模1.825萬m3/d;200~1000m3/d農村水廠11處,供水規模0.60萬m3/d;總投資9379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356萬元,地方投資4023萬元,解決了23.5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并安裝一戶一表,按表收費標準。
1供水工程
1.1城區與農村供水區別
1.1.1城區供水工程現狀吳橋縣現有地下水廠設計供水能力1.0萬m3/d,供水點3處,深井8眼,深400~600m,現日供水量7500m3/d。城區供水管網直接延伸到桑園鎮及宋門鄉、曹洼鄉、安陵鎮的部分行政村,入戶水為合格的飲用水。城區地表水廠在建規模近期為3.0萬m3/d,包括城區、桑園鎮,還有宋門鄉、曹洼鄉、安陵鎮的部分行政村。遠期為6.0萬m3/d。1.1.2農村供水現狀吳橋縣現有農村水廠25處。供水主管道均通至各村村口,與村內管網相連,管道水直接入戶。但入戶水為地下水,含氟量高,只能作為洗衣、洗菜等日常生活用水,不能直接做為飲用水。目前村民日常飲用水為經過降氟處理后水質合格的桶裝水。
1.2水污染現狀
吳橋縣境內主要河流為宣惠河和南運河。宣惠河為水功能區,現狀水質為水質劣Ⅴ類水體,目標為Ⅳ類。地表水不符合工業用水和生活飲用水標準,不能作為飲用水水源。地下水主要分為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淺層地下水埋藏相對較淺(50m左右),與當地大氣降水或地表水體有直接補排關系的潛水或弱承壓水。由于其埋層淺,未經深層巖石過濾,水體極易被工廠排放的污水和農田殘留的農藥污染,不適合飲用。深層地下水(埋藏150m以上),其水質較好,適宜作為飲用水水源,但含氟量較高,需進行降氟處理。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設計
吳橋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水源置換為重點,在加強現有供水工程管護、維修、擴建,保障供水能力的基礎上,將南水北調地表水廠與農村水廠連通;充分利用優質地表水源,替代高氟水、苦咸水等劣質水源,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群眾飲用高氟水、苦咸水問題??紤]當地鄉(鎮)村及人口分布狀況、城鎮化發展趨勢、區域內外可利用水源、地形條件等因素,與當地城鎮發展和水資源中長期規劃等相協調;結合南水北調水、黃河水,規劃到2020年,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2.1水源置換工程
2.1.1水量供需分析2.1.1.1供水水源吳橋縣現狀地表水供水水源:①南水北調水,每年供水628萬m3;②引黃水,每年購買2000萬m3灌溉用水及500萬m3生活用水,用來彌補農業和生活用水不足。2.1.1.2城區需水量預測根據吳橋縣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參照我國類似城市給水設施概略性需水指標,依照GB50013—2014《室外給水設計規范》,按綜合生活用水量、工業企業用水量、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量、管網漏損水量、消防用水量,對城區需水量進行分項預測。(1)綜合生活用水為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河北省地區中小城市最高日生活綜合用水定額為150~240L/人•d。據統計城區每年實際用水量437萬m3,實際用水人口8.4萬人(城區、常住、部分村鎮),實際每天平均用水量143L/人•d,故確定綜合用水指標現狀150L/人•d。(2)由于各行各業用水定額比較復雜,根據SL429—2008《水資源供需預測分析技術規范》,需水預測采用預測工業增加值乘以工業萬元增加值需水定額計算??紤]工業生產工藝逐年完善和改進,工業用水量預測可按每年耗水定額下降1%~5%計算。根據(2013~2030)《吳橋城鄉規劃》國民經濟發展目標,2020年年均工業增長增加值率8.5%、2030年均工業增長增加值率7.0%。(3)除城區地表水廠主要供給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企業用水外,澆灑道路、廣場和綠地用水由吳橋縣污水處理廠的中水供給。(4)管網漏損水量按綜合生活用水和工業企業用水量之和10%計算。(5)未預見水量按綜合生活用水、工業企業用水和管網漏損水量之和10%計算。(6)結合縣城具體情況,按同時發生2起火災考慮,一次滅火用水量35L/s,火災延續時間2h。則消防1次用水量504m3/d。消防用水應存儲于清水池中,一般情況下應保證不被動用。消防用水不計入總用水量。綜合以上,城區需水量,2015基準年為2.033萬m3/d,2020年為3.659萬m3/d,2030年5.916萬m3/d。2.1.1.3農村需水量預測農村人均最高日生活用水指標按80L/人•d計算,則現狀農村人口需水量1.65萬m3/d。依據(2013~2030)《吳橋縣城鄉總體規劃》,2020年,城鄉總人口33.2萬人,城區中心人口達到14.0萬人,則農村人口19.2萬人,需水量1.538萬m3/d。2030年,城鄉總人口39萬人,城區中心人口達21.7萬人,則農村人口17.3萬人,需水量1.384萬m3/d。另宋門工業園區生活用水0.3萬m3/d,則農村飲水安全需水量現狀1.95萬m3/d,2020年1.836萬m3/d,2030年1.684萬m3/d。2.1.1.4供需平衡分析吳橋縣已建城區地表水廠近期規模為3.0萬m3/d,遠期規模擴建到6.0萬m3/d。水量供需平衡如表1。通過表1可知,現狀城區地表水廠水量供水能力有富余,但也只能滿足部分農村需求;近期2020年加上原有地下水廠的1.0萬m3/d,滿足城區用水要求;遠期2030年6.0萬m3/d的規模,僅滿足城區用水要求。為提升農村供水質量,實現供水城鄉一體化,故農村飲水安全需擴建城區地表水廠1.6萬m3/d。2.1.2城區地表水廠擴建規模通過對城區和農村飲水安全水量供需平衡分析,2020年需水量差額1.495萬m3/d,2030年需水量差額1.6萬m3/d。按遠期農村飲水安全需水量考慮,城區地表水廠擴建規模1.6萬m3/d。2.1.3管線連通工程規劃吳橋縣現狀農村飲水安全為城鄉結合,其中縣城自來水管網延伸覆蓋行政村數50個。本次規劃將25處農村水廠統一由城區地表水廠供水。為實現供水城鄉一體化,現有水廠管線連通工程數25處,連通管線長112.28km,投資7340萬元,新增受益人口20.66萬人。
2.2城區地表水廠擴建工程
吳橋縣農村飲水安全水源置換工程需擴建城區地表水廠,擴建規模1.6萬m3/d。擴建水廠工程占地面積1.76hm2。水廠供水工藝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常規處理方法。廠區擴建工程由凈水車間、清水池、送水泵房、污泥處理設施、加藥間等附屬建筑物組成,建筑物面積3800m2。
2.3管線連通工程管材選擇
目前我國生產使用的大口徑輸水管材主要有鋼管(SP)、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球墨鑄鐵管(DIP)和PE復合管(PE)。2.3.1鋼管(SP)鋼管雖然具有管材重量輕、強度高、管道接口精度高、供水安全性好、對各種地形和地質條件適應性強、運輸及施工相對較容易的優點。在采用適當的內、外防腐和電化學保護措施以后,管道使用壽命亦可達40年以上,其缺點是該管材綜合費用較高。2.3.2預應力鋼筒混凝土壓力管(PCCP)預應力鋼筒混凝土壓力管(PCCP)同時兼有鋼管和混凝土管的優點,管道承插口采用鋼板冷加工成型、公差配合,加工精度高;插口密封采用雙膠圈,密閉性能好;可隨安裝、隨試壓,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其缺點是管材自重較大。2.3.3球墨鑄鐵管(DIP)球墨鑄鐵管是選用優質生鐵,采用水冷金屬型模離心澆注技術,并經退火處理,獲得穩定均勻的金相組織,能保持較高的延伸率,故亦稱可延性鑄鐵管。球墨鑄鐵管均采用柔性接口。由于其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延伸率,而且具有較好的韌性、耐腐蝕性、抗氧化性、耐高壓等優良性能,故被廣泛運行于有壓輸水、輸氣等。其功能與價格比是其他管材無法替代的理想管材。2.3.4PE復合管PE管近年來發展很快,是典型的柔性管。具有內壁光滑不結垢,水頭損失小,耐腐蝕,重量輕,加工和接口方便等特性。易于施工,減少開槽土方量,可不設剛性基礎,而以碎石、黃沙代替。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工時和施工費用。綜上所述,本輸水工程設計的推薦管材為球墨鑄鐵管與PE復合管組合的形式,即正常敷設段管徑d>DN300采用球墨鑄鐵管,管徑d≤DN300采用PE復合管。
2.4管網水力
2.4.1管道糙率在輸水管道計算中,對管徑計算影響較大的是管道糙率系數的取值。2.4.1.1球墨鑄鐵管球墨鑄鐵管內壁采用了與焊接鋼管內防腐相同的水泥砂漿襯里方式,其管道內壁糙率與鋼筒混凝土管內壁糙率相近。根據CECS10:89《埋地給水鋼管道水泥砂漿襯里技術標準》中規定,鋼管采用水泥砂漿襯里后粗糙系數n值應不大于0.012。由于本輸水線路局部阻力損失按照沿程阻力損失10%進行計算,則粗糙系數取值確定為n=0.0122。2.4.1.2PE復合管由于PE管材水力條件好、內壁光滑,不結垢,水流阻力小,其糙率系數在0.008~0.01。本次計算n=0.010。2.4.2水力計算管道總水頭損失應該等于沿程水頭損失及局部水頭損失之和,局部水頭損失按沿程水頭損失10%計算。管線沿程水頭損失計算公式式中Hi為沿程水頭損失(m);L為管道長度(m);V為均流速(m/s);C為謝才系數;R為水力半徑(m);n為粗糙系數;Q為設計流量(m3/s)。根據計算,最不利管線城區地表水廠~陳揚農村水廠損失25.3m,最不利點末端預留水頭5m。
2.5管道埋深的確定
本工程區域最大凍土深度44cm。管頂覆土深度主要取決于冰凍厚度、外部荷載、管材強度、管道交叉及土壤地基等因素。根據穿越工程的具體情況,經綜合考慮并計算,輸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1.5m。
2.6水質化驗室
按照“縣級統籌、合理布局、資源共享”的原則,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依托縣自來水公司水質檢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擴建,建立縣級水質檢測中心。在地表水廠配套水質化驗室1處,以提升工程水質檢測水平和檢測能力,滿足農村供水工程的常規水質檢測需求。日常水質檢測項目為42項,頻率為半年1次。為保證飲水水源長期運用,進一步健全水質衛生常規監測制度,完善農村飲水水質監測網絡,在有條件的村鎮供水廠開展水質自檢工作。每個供水站需配套6參數常規水質(pH、色度、嗅和味、混濁度、肉眼可見物、余氯(CLO2)檢測設備。對于專項檢測供水調度中心與衛生部門配合進行水質檢測,做到資源共享。
3結語
(1)該工程規劃實施后,吳橋縣實現供水城鄉一體化,解決473個村、23.55萬人的飲水水質問題。(2)通過規劃實施,建立縣、鄉鎮兩級水質檢測網絡。(3)通過水源置換,地下水開采大幅度減少,每年壓采地下水521.4萬m3,逐漸緩解吳橋地面沉降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省吳橋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R].2016.
[2]戴乙,王立明.海河流域農村地下飲用水源污染研究[J].海河水利,2007(4).
[3]岳恒.農村飲水安全基本現狀分析[J].水利水電技術,2006(8).
[4]羅華,趙天榮,付榮生,等.農村集中式供水狀況及飲用水質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8).
[5]戴梅,鄭樹森,楊鳳棟,等.海興縣飲水安全規劃與設計[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1(1).
[6]劉建強,金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技術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5(11).
[7]徐瑛麗,俞雙恩,王建文,等.濱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5).
關鍵詞 集中與分散;城鄉一體化;村莊布局;鄉村發展;區域規劃
中圖分類號 TU9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3)04-0147-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4.024
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安排和城市偏向發展戰略是導致我國城鄉差距拉大的根源之一。在長期的城市偏向制度下,鄉村的社會經濟發展始終滯后不前,城市化的加速發展使鄉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導致城市人口膨脹及其人地矛盾激化,同時也使鄉村人口萎縮及其人力資源薄弱成為制約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從而使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出現惡性循環的現象[1-3]。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鄉村的建設和發展出現了新的發展態勢,鄉村人口從分散和偏遠的地區向城鎮和居民點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集聚與整合[4-6],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較大提高,城鄉差距拉大的趨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逆轉,這為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國內有關鄉村發展的相關研究表明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時期村莊整治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對村莊的整治和鄉村的發展都予以密切關注,但研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傮w而言,研究農村空心化的問題與對策、農村土地整理的方法與模式的文獻居多[7-8],而對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鄉村人口遷移的特征和村莊布局規劃的技術要求的研究相對薄弱,本文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時代背景出發,基于適度集中與相對分散的視角對新時期鄉村人口遷移特征和村莊布局規劃的技術要求進行了實證研究。
1 新時期鄉村人口遷移的時代特征
1.1 城鄉一體化發展對鄉村人口遷移的影響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新城規劃;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內涵是確保各項資源在城市與鄉村兩個空間單元之間的均等分配,具體包括產業一體化、經濟一體化、社會一體化、生態一體化和空間一體化。新城處于城市空間單元與鄉村空間單元的過渡地帶,是城鄉空間一體化的核心突破口;同時新城受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及鄉村地區影響制約,是城鄉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節點;新城作為中心城市人流溢出的空間載體,同時吸引著鄉村人口的流入,是城鄉社會文化的融合交匯區;此外新城承接中心城市產業職能,對接鄉村產業需求,是城鄉產業發展的供需對接區;因此新城建設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選擇。
1、背景
新城往往伴隨著中心城市人口的外遷和用地的擴張,盡管各個新城在功能、形態上存在差異但是新城規劃的初衷都是相似的,即使其成為新的地區增長點或經濟新的復興地,英國最早的新城就是為了疏散中心城市人口、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而產生的。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各種城市、社會問題是促使新城形成的內在因素,工業污染嚴重、人口密度大、住房質量低、衛生環境差、城市建設用地無序擴張蔓延,這些問題矛盾在原有空間單元內無法解決,此時新城應運而生,成為解決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良方。
新城最早是以衛星城的形式出現的,受霍華德“田園城市”的啟發,在大城市郊區或附近地區新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城鎮,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產業;在空間上,新城不論距母城遠近,均應以綠帶包圍,與母城在地域上相分隔,并有交通相連。之后經過昂溫(R. Unwin)、帕克等人的改善和優化,新城從最初的臥城逐步向半獨立、完全獨立式發展?,F已形成具有較大人口規模、便捷交通聯系通道、完善產業職能、高品質公共服務的完全獨立的區域增長點[1]。
目前,我國已步入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大城市面臨著中心城區人口擁擠、布局混亂、土地配置效率低、交通擁擠、環境惡化、公共設施短缺等問題,普遍存在著城市化與郊區化二元并存的特殊情況,作為“城”、“鄉”空間的過渡地帶,新城迎來了建設,大城市紛紛興起新城規劃以此來擴展原有城市空間,向外疏散人口、轉移產業,緩解中心城的壓力。
2、實踐案例
(1)美國哥倫比亞新城
哥倫比亞城作為新城位于華盛頓和巴爾的摩之間的哈佛縣境內,規模相當龐大,占地約6000 hm2,共有24個會所,2 500個行業,5萬個工作崗位,24所中、小學校,4 所大學和1個社區學院。為建設“有活力”的社區,規劃構筑清晰的“新城—小區—組團”的三級結構體系(圖1),延續地區歷史,強調“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階層”的人的共存空間,實現社區人口構成的多樣化,增強居民的社區感,被公認的美國最成功的新城開發項目[2]。
圖1:哥倫比亞新城圖解圖2:2001版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圖
(2)北京新城建設
為整合區域經濟格局、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北京市提出了“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市域空間發展戰略構想,其中將重點發展位于東部發展帶上的通州、順義和亦莊三個新城,控制人口規模為70-90萬,并依托現有衛星城和重大基礎設施將建設成為相對獨立、功能完善、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務設施發達的健康新城,并成為中心城人口和職能疏解及新產業集聚的主要地區,形成規模效益和聚集效益相結合的“中心城-新城-建制鎮”三級區域反磁力系統[3]。
(3)上海新城建設
1959年上海市為分散一部分工業企業,減少市區人口過分集中的現象提出建設5個衛星城,并規劃12個新衛星城;2001年規劃11個新城,每個新城規劃人口20-30萬人,并提出上海郊區“一城九鎮”的空間格局(圖2),以加快郊區產業集聚、促使郊區人口集中,增強郊區城鎮對中心城區的“反磁力”[4];之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建設“中心城-新城-新市鎮-中心村”4級城鄉體系。夏麗卿認為上海市新城已出具規模,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等已優于中心城,已經成為上海城鎮體系重要組成部分[5]。
通過對新城規劃相關理論和實踐案例的梳理,可以看出新城是區域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城通過轉移承接中心城市的部分人流和產業職能,拓展了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圈,并作為傳輸帶或傳輸鏈條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作用于中小城鎮并伸入鄉村地區,采用“中心城帶動新城、新城帶動中小城鎮、中小城鎮帶動廣大鄉村腹地”的方式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3、新城發展動力機制解析
新城位于中心城市與鄉村地區的過渡地帶,是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在空間上的必然延伸,新城(城市副中心、新市鎮、新區)是大都市發展后續力量的重要載體,總的來說新城主要受三重作用力共同作用,一方面是來自于中心城市的輻射吸引力,這是新城產生、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一方面是來自鄉村地區的外部推動力,鄉村之所以一直是區域發展的弱勢單元,源于其落后的生活環境、就業環境和服務設施,缺乏內在凝聚力,表現為鄉村內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外消散,而新城作為地區新的增長點由于其便捷的區位優勢必然是鄉村能流匯集的首選之地,因此來自鄉村地區的外部推動力是新城快速發展的主要助力;另一方面是新城自身的內在生長力,新城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載體,內部充斥著各種流的相互作用力,這種內在的、復雜的、動態的流運動促使新城呈螺旋狀上升趨勢,促使新城的生長和發展(圖3)。新城在這三種作用力下規模不斷增長擴張,功能不斷提升完善,城市結構不斷優化完整,同時城鄉體系不斷健全,逐步實現一體化。
圖3:新城動力機制模式圖
4城鄉一體化導向下新城規劃的發展模式
根據新城產生的主導作用力的不同,可將新城發展模式分為以下幾類。
(1)承接轉移產業主導型發展模式
這類新城產生的主要目的是舒緩中心城市的問題和矛盾、承擔部分城市職能,根據采取的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產業園區依托型、大學城依托型、城市結構優化型、城市功能置換聯動型等。其中產業園區依托型、大學城依托型是從區域層面對中心城市的功能空間調整的結果,新建產業園區或者集中設置科研教育院校,分離出部分城市職能,并依此作為雛形單元向外擴張,不斷完善配套其他功能空間。城市結構優化型是中心城市調整內部用地,化零為整,重組空間結構的結果。城市功能置換聯動型主要是中心城市面臨轉型期,需進行功能結構升級轉型,而將原有產業及職能轉移、過渡到新城,實現新城與中心城市的錯位聯動發展。
(2)鄉村城鎮化發展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鄉鎮企業為依托,以鄉村城鎮化為路徑、以農業產業化為催化劑,通過構建地區產業體系,借助“離土不離鄉”的城鎮化模式,將新城作為生活、工作、物資集聚的中心區,逐步形成功能多元、規模合理、產業多樣的新城體系。在實際規劃建設中應大力培養鄉村增長點,通過鄉村的外部推動力促使新城發展,為新城注入發展動力。
(3)資源依托型發展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依托于新城的資源優勢,包括旅游資源、農業資源、礦產資源等,相應的形成旅游新城、現代農業新城、資源型新城。其中旅游新城憑借地區豐富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大打“旅游品牌”來吸引人流,加快交通、住宿、餐飲等服務行業發展,通過與中心城市差異性發展,迅速實現新城“蛻變”,例如北京市亦莊新城、京津塘交叉地段的河北廊坊、西安曲江新區; 現代農業新城是依托地區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及設施農業基礎,采用現代化農業管理技術,實現農業規?;?、現代化、科技化發展,如楊凌;資源型新城主要是依礦產資源而興,這一類型的新城往往存在著產城融合及城市功能轉型的問題。
5總結
新時期,以大城市-新城-一般城鎮-鄉鎮為核心的區域城鎮體系空間格局已經成為普遍的認知,新城作為加快區域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節點,其重要作用已經顯現。只有科學的、全面的了解新城發展的動力機制,準確把握新城規劃的發展模式,才能更好的、更高效的緩解和分流大城市的壓力,才能更好的與中心城市及鄉村地區協調融合,構建等級層次明確、職能分工合理的區域空間格局,才能促使區域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穎,孫斌棟,胥建華.探索國內外五個特大城市新城發展共性,引導上海新城建設.城市研究[J].2012:104-109.
[2] 楊靖,司玲.馬里蘭州哥倫比亞的新城規劃.規劃師[J].2005,21(6):87-90.
[3] 王亞鈞,呂佳.新城規劃: 構建城市空間新格局.北京規劃建設[J].2011:43-44.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規劃;設計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城鄉關系正努力從城鄉發展的沖突階段向城鄉一體化階段轉變。在這個轉變階段的過程中也需要對各大城市進行近一步的規劃和內在的升級,同時還需對廣大農村土地進行合理的利用和開發。要以協調城鄉關系為核心,以城市和農村的現實狀況為基礎,因地制宜的進行合理的建設規劃設計。
一、 當今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現狀
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一種綜合性建設,不僅要建設好大、中城市,還要完善和努力發展小城鎮和農村。如今我國對大、中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已經達到成熟的階段,有關部門和相關從業人員已經著手對大、中城市的交通、社會秩序、住房及基本公共設施的配置近一步完善和發展。但是隨著城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農村人口遷入城市,再加上我國對小城鎮和農村的規劃管理不完善勢必會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由于小城鎮和農村沒有踏上正式規劃建設的軌道和正規的設計程序,因此會出現許多無規劃的私人建設。除此之外,由于農村人口大量轉移城市,許多耕地閑置無人規劃和開發,居民住宅年久失修既浪費土地資源又影響農村生活的整體風貌。建設者的無序建造也會使農村的交通變得混亂不堪,交通問題直接影響小城鎮和農村的發展建設。
小城鎮和農村有許多建筑都沒有經過專業人員的檢測和審核,其中不僅存在許多的安全隱患,更是我國規劃建設管理上的缺失。小城鎮和農村地區因為沒有具體詳細的建設規劃設計,就會出現公共綠地少、排水渠道不合理、電路保護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總的來說現今的城鄉一體化建設總的問題就是我國缺少對小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的具體建設規劃設計,并且政府對城鄉建設的監督與管理的力度也不夠。
二、城鄉一體化的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 就國家的方針政策而言,落實城鄉一體化建設設計規劃是完成我國“十二
五”規劃的基礎。在黨的十報告中指出:“推動城鄉一體化,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城鄉發展一體化則是解決此問題的根本途徑。”所以我們應大力加強城鄉一體化的規劃建設,尤其要著重加強農村建設,通過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土地規劃的各方面的建設,拉近城鄉的生活水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
(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規劃設計是指導城鄉建設的理論依據。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對落后的農村進行現代化的改革是必然的要求。農村建設要緊跟城市發展的腳步,這樣才能逐漸拉近城鄉的距離,實現全國整體化前進的道路。
(三)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漸提高,所以居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質量都有一定的標準。通過合理的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逐步提高與完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建立起一個設施完善,宜人居住的生活空間。
(四)城鄉一體化的建設規劃設計只有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城鄉現狀的設計方案才可以更有效的促進我國城鄉建設的發展。通過有關部門和相關負責人走進城市和農村進行實地的檢測和考察,徹底的了解現今城鄉建設中所存在的不足,制定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才能為人民創造出更好的生活空間,才能使我國城鄉健康的發展。
三、城鄉一體化思路下的建設規劃設計的實施
(一)在貫徹落實以城鄉一體化思路下的建設規劃設計的前提就是提高相關部門及部門領導對城鄉建設的重視度。各個部門負責人,可以通過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和交流活動來相互學習與借鑒工作經驗,爭取建立一支專業的工作隊伍。這樣就大幅的提高了城鄉建設的專業化水平。
政府也需大力宣傳城鄉一體化建設思路及其內在的意義,這樣充分的調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城鄉建設的積極性,也就能保證我國城鄉建設的發展道路順利的進行。
(二) 合理的規劃和布局是設計方案的重要部分。應時刻聯系我國城鄉發展的現狀并分別抓住城市和農村建設的關鍵點,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我國的城鄉建設。
首先,城市的關鍵點在于,城市的人口膨脹問題。由于農村人口大量遷入城市,
使城市的人口容量逐漸趨近于飽和狀態。通過把這個主要的城市問題作為城市規劃設計的出發點,以解決它所帶來的諸多負面問題為主要規劃設計的內容,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城市現狀的建設規劃設計方案。
其次,農村的規劃和建設是城鄉建設的重要部分,通過以解決農村人口減少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為規劃設計的內容,以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要目標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
(三) 城鄉一體化思路下的建設規劃設計方式必須要以拉近城鄉距離為主要目的。
可以通過合理的行政區域劃分,加強城市與農村的交通連接,保證農業生產,保證人民生活環境這幾個方面進行規劃設計。
(四)城鄉建設的規劃設計要通過專家的嚴格的審查、論證,還要經過規劃管理部門審查和相應級別政府的審議批復后,才可以進入實施階段。對城鄉建設的規劃設計方案應有嚴格的審批標準,根據我國城鄉的現實狀況可以初步得出城鄉建設規劃設計應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緊跟黨的方針和路線,以“十二五”規劃為目標,以十報告中所指出的城鄉一體化為主要的指導思想進行編排和規劃設計。
2、城、鄉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改進必須要在設計方案中體現出來。
3、城、鄉的建筑物必須規劃的整齊,使城鄉的整體面貌和生活環境以及交通的問題得到解決。
4、水、電等管線問題既要做到走進每家每戶,又要做到安全美觀。
5、在規劃設計方案中還需體現每個部門所負責的專項內容,便于管理。
四、結束語
城鄉建設一直伴隨著我國的發展,通過城鄉一體化的指導思想,在城鄉建設中逐漸拉近城市和鄉村的距離,可以使農村資源與城市經濟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城市和農村的發展。搞好城鄉建設也就等于滿足了人民對于物質、精神水平的需求,這樣才有利于我國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激烈競爭的時代里,充分體現社會主義以人為本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李兵弟.城鄉統籌規劃:制度構建與政策思考[J].城市規劃,2010,34(12):24-32
[2]宋思曼.城鄉統籌:創新與發展―重慶市城鄉整體規劃及其實施機制探索[J].城市規劃,2010,34(3):44―47,56
關鍵詞:周村區;城鄉一體化;實踐啟示
統籌城鄉發展是中央、省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出的重大決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破解農業、農村、農民工作難題的根本出路,是推動城鄉共同繁榮的根本舉措,是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共同繁榮的根本途徑。區(縣)作為連接城鄉的結合點,集政治、經濟和社會功能于一身,是城鄉統籌最直接的操作平臺,也是實現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的重大突破口。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有百年商埠之稱的周村區在這方面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近年來,周村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譜寫了一曲城鄉共榮的新篇章。
一、規劃先導——加快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區域相對集中,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全區城鎮化率達到65%,具備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利條件。近年來,周村區積極樹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理念,加快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
樹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理念。周村區深刻認識到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是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先導、前提。為此他們堅持城鄉規劃一張圖、發展一盤棋、區域全覆蓋,城鄉一體、科學構建城鎮框架。按照“融合中心、一主兩翼、三級聯動、統籌發展”的總體思路,圍繞“主城區、中心鎮、中心村(社區)”三個層級,將全區統一規劃為1個主城區、2個中心鎮、22個中心村和29個居民點,構筑緊密銜接、布局優化、統籌發展的現代化城鎮體系。融合中心,是指主城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按照”東新、西古、南商、北工“的總體布局,完善設施、提升品位、做大規模、壯大實力,全面融合中心城區,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和承載力。按照規模適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要求,以產業支撐推動建設發展,全面提升城鎮綜合實力和承載服務功能。
以“兩區三村”建設為載體,統籌規劃城鄉社區建設。把統籌城鄉發展與新型城鎮化、農村社區建設、農村住房改造建設等相結合,全區統一部署,加強規劃引導,全面整體推進。計劃3年時間,投資20.36億元,完成全區2個棚戶區、6個老舊工礦居住區、9個城中村和12個城郊村改造任務。目前“兩區三村”改造建設全面推進,全區開工建設5個項目,完成拆遷面積7.2平方米,開工建設安置房面積9萬平方米。預計到2012年年底,全區城鎮和農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35平方米和38平方米,城鄉居民生活居住條件將得到切實改善。周村區已被表彰為“全省農村社區建設示范區”。
周村區的實踐探索啟示我們,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是先導,是前提。工作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特別是要先構建起適合本地的城鎮建設體系,在此基礎上,才能搞好其他方面的銜接規劃,才能增強規劃的統籌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四兩撥千斤”——“兩區三基地”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架起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橋梁
產業聚集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物質基礎,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以產業發展為支撐。近幾年,周村區堅持“一二三四”總體發展思路目標,以“傳承商埠文化、激活商埠經濟、打造幸福周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此總的指導思想下,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突破以往城鄉行政界限和政策“壟溝”,勾畫出了“兩區兩帶兩基地”的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以“兩區三基地”的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這個“四兩”,巧撥城鄉一體化這個“千斤”,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架起了一座金色的橋梁。
“兩區三基地”的構思主旨。周村區的“兩區三基地”就是為了突破以往城鄉分割的行政界限政策“鴻溝”,把過去以鎮和辦事處為“點”零散布局的相關聯產業,統籌規劃成片狀和帶狀的產業聚集區,實現資本、人才、信息、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跨越城鄉、高效配置、集約發展。
“兩區三基地”的實施?!皟蓞^”即西部老城區、東部新城區,唱好“雙城戲”,深入推進以周村古商城為核心的西部老城區優化提升,改善周村人民的生活居住條件;充分發揮孝婦河濱河區域優勢,加快推進東部新城區規劃擴建?!叭亍奔幢辈肯冗M加工制造業基地和南部現代物流基地、王村高檔耐材基地,突出抓好309國道市場物流產業帶發展,建設大市場、發展大物流、實現大增值;目前,309國道串接起的物流產業帶上已崛起了全國最大工業用不銹鋼市場,中國家具行業十大商品交易市場、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多功能機床銷售維修服務中心、輻射華北地區的中國周村輕紡科技城等一大批市場,年交易額達100多億元,從業人員近4萬人。北部先進加工制造業基地和南部高檔耐火材料生產基地。兩基地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00多家,壟斷了周村企業的半壁江山,業已發展成為我國對外出口耐火材料的主要基地和重要的精密機床制造基地。在“兩區三基地”的發展戰略實施的同時,周村區還注重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力實施“優一壯二活三”方略。進一步調優調精農業、調高調強工業、調大調活服務業,推動產業加速向“集約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加快培植壯大絲綢紡織、機電設備、輕鋼結構、精細化工、耐火材料、沙發家具6大特色產業集群,努力推動周村老工業區實現新的轉型發展。著力構建以先進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農業為基本框架的現代產業體系,以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帶動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布局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