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15:31: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信息化行業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評價體系;影響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70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24-00-02
過去國內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推進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建設”,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關注效果評價。這種轉變是由于企業信息化建設向理性轉變,企業逐漸把信息化評價視為企業整個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企業信息化評價工作存在的意義在于幫助企業判定具體建設目標的實際實現程度,促使企業決斷趨向客觀與科學,杜絕“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
所謂“企業信息化”,其本質就是指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挖掘信息資源使用的深度和廣度。而其具體的建設過程主要由4部分構成,即計劃、實施、評價、改進。在這一循環過程中,信息化評價作為典型的效果分析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構建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意義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政府、信息技術供應商、企業。
對于政府而言,負責信息化的相關部門能利用該評價體系對企業的信息化,信息化成熟度進行測評,精準把握企業信息化運轉狀態。
對于參與信息化的企業而言,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能促使企業明確自己的具體建設目標,幫助企業進一步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另外,企業可利用企業信息成熟度評價的評分計算出自身信息化水平和其本身的戰略之間的契合度,并以此作為參考,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這一評價體系能使企業真正明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發現企業制度鏈條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整體經營水平。
對于互聯網技術供應商而言,這一評價體系有助于他們掌握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加強信息技術研發的針對性。
1 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1.1 國內企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國內企業在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場壓力越來越大?;谶@樣的現狀,企業已經能體會到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業的發展運營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既可降低其在人力和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砝碼,又可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資本優勢,幫助企業在競爭環境中建立新的壁壘。
目前,國內對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開發較少,水平較低。以整個企業為使用范圍的信息系統是需要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作為指導的。而目前國內行業與行業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這就導致我國的企業信息化水平也出現了明顯差異: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企業信息化程度較好;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地區,企業信息化程度較差。此外,行業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也對企業信息化發展狀況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2 當前企業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統一的行業標準,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針對企業信息化,國內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法律法規,這種現象導致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面對發生的糾紛難以尋找相關的依據進行取證和認證。
2.2 信息機構種類貧乏,相關人才缺乏
信息機構種類貧乏在我國國內企業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問題,這種機構建設上的問題進一步導致信息技術人才流失十分嚴重。
2.3 重大信息工程建設滯后
目前大多數企業擁有不少的信息技術設備,也培養和儲備了一些屬于本企業的人才資源。但是物料資源管理(MRP)、資源制造管理軟件(MRP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企業資源管理軟件(ERP)的使用和推廣還有待發展。
3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構建
3.1 構建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原則和方法
目標明確,量體裁衣。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建立的目的在于利用這套評價體系評判各個企業當前信息化成熟度狀態。
簡潔明了,客觀科學。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指標選取應避免繁雜。只有通過簡潔的指標來展現企業實際的信息建設狀態,企業才能更好地掌握整個評價體系的精髓。
立足企業,使用方便。該評價體系選擇相關指標時,應考慮到指標取值與相關企業間數據的可得性。
與時俱進,動態更新。像所有的科學技術一樣,信息技術的更新,發展十分迅速。國內企業信息化一定是以當前的信息技術狀況為依托的,因此信息技術出現任何進步都會導致企業信息化的轉變。
健全法律法規,加強人才培養。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策引導扶持與人才儲備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應不斷健全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監督行業發展。此外,企業也應重視人才培養,建立人才庫,為未來發展提供保障。
3.2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構建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構建流程
3.2.1 明確企業實際,選取適合企業運行特點的評價坐標
當前國內企業之間信息化水平的差異較大,因此企業在推進自身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從企業本身的實際狀況出發,有目的地推進自己的信息化發展程度。在選取具體的評價體系指標時,指標應具有全局性和綜合性,各項指標間應彼此關聯而又互不重復。比如,重慶市在構建自己的有關制造類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時,雖然需要將國家以及地方政策法規列入考慮指標中去,但是由于針對整個重慶市而言,市內企業的政策環境是完全一樣的,在指標選取的過程中,他們就刪掉了政府政策這一指標。這樣的做法使其指標體系更加簡單明了,針對性也更加明顯。
3.2.2 梳理企業內部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構建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體系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建立的做根本目的還是幫助企業評估其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效果,發現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提高投資效率以及投資效益。所以在選擇其評價指標時,其可操作性就成了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只有整個指標體系是可輕松搜集和使用的,這個評價體系的建立才是有意義的。
3.2.3 構建二級評價體系
在建立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本身的動態與變革也是必須考慮在內的。比如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企業大多使用CIM技術,但是隨著信息及時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技術選擇使用ERP技術來替代當年廣泛使用的CIMS。而評估體系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依舊要發揮自己的作用,這就對其指標選擇的動態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基礎是麥克利蘭設計的勝任特征模型。這一模型創建之初是用來評價人對工作勝任程度的評價方法。在對信息化基礎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后,通過下面兩個二級指標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來完善評估企業信息化的成熟度,一是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明確信息系統應用的功能和應用邊際。
首先,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一次性投資之后,我們可建立一個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平臺。依據企業信息化的具體需要,企業就可把這個指標分為3個三級指標,它包括硬件平臺、網絡平臺、軟件平臺。
其次,明確信息系統應用的功能和應用邊際。信息系統的應用應著重顯示在信息活動后,在靜態之下信息化系統的應用情況。可從以下3個三級指標來進行評估:系統應用的廣度,系統應用的深度和系統應用的安全程度。這三個指標依次作用于明確信息系統應用的功能和應用邊際,需要注意的是,應用廣度著重考量的是系統整體的使用狀況;應用深度強調的則是系統自身的使用協調程度;應用的安全程度則重在體現企業內部應用的實際保障情況。
3.2.4 最后完成整個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構建
在依次完成上述幾個步驟之后,完成了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整體構建流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企業往往更注意信息系統應用之后,系統是否安全。盡管在廣義上來講,信息化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安全問題。所以本文所討論的企業信息化中,主要把企業信息化整體的安全狀況看作信息環境制度優化。而和信息化基礎關聯密切的局部安全情況則單獨探討。應用深度以單個系統而言,它反映的是信息系統在企業內部使用中得到保障的狀態。
4 企業信息化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4.1 內部因素
4.1.1 企業員工因素
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就是企業各層員工。這里所說的員工并不僅僅指企業的部門,它所涉及的范圍包括從高級領導到普通職員的每一個人。企業員工對于信息化的認識以及其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都將影響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效果。
4.1.2 企業信息化的管理部門與相關計劃因素
企業的信息化是需要非常嚴謹、客觀,科學的論證與規劃的。因此,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影響因素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企業信息化是否成熟與其負責機構是否專業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這一機構在企業信息化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協調其遇到的種種問題。
4.1.3 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企業信息系統的建立與運轉是一個長期工作,它對企業的人才水平,資金力量,物質狀況有著一定要求。沒有這三個因素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有力保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可能走向成熟。
4.1.4 企業本身管理狀態因素
所謂“企業信息化”,顧名思義是需要依托企業進行的。所以,一旦企業本身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企業信息化的實際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信息化是需要企業的各個部門相互依托的,所以部門之間的合作開發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業信息系統的使用效果,而這種使用效果最終將影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
4.1.5 信息化具體操作因素
信息技術項目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種風險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企業缺少科學的信息化手段,必將導致其最后的成功概率降低;此外,其信息的標準化對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面對這各種各樣的選擇方案,如何判斷哪一個方案最有利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也十分重要。所以在選擇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影響因素時,其具體操作狀況絕對不可以缺少。
4.2 外部因素
4.2.1 政府相關政策因素
政府的各項政策對于當前國內企業的發展影響很大。而企業信息化自然也是離不開政府的導向和政策幫助的。特別是對于規模比較小,資金力量不夠強大的民營企業而言,政府的扶持與幫助對于增加其信息化建設的信心很有必要。
4.2.2 市場環境影響
企業信息化與整個企業所處的市場發展環境息息相關。當整個市場發展態勢比較好,不同企業之間以良性競爭為主時,企業就會將更多地注意力放在自身發展上,不斷完善信息化建設,以更好的姿態面對市場挑戰。反之,企業則會忽略技術層面的建設,而將更多精力放在節省成本上。
4 結 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家企業離開信息化都是沒有辦法完成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改造運營模式,重構企業內部結構的。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對于我國企業而言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構建,以及企業信息化相關影響因素等方面,對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構建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其中,在對企業的信息化成熟程度評價體系的架構過程中以下幾大因素必須進行慎重考量,包括:企業員工因素,企業信息化的管理部門與相關計劃因素,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企業信息技術建設的著力方向,企業本身管理狀態因素,信息化具體操作因素,政府相關政策因素等。
主要參考文獻
[1]馮莎.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城市地理,2015(4).
[2]周海.如何評價制造業企業信息化成熟度[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7).
[3]吳亮,李霞.建筑業管理信息化成熟度研究及應用:建筑業管理信息化選型之“道”[J].中國新通信,2013(23).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 國民經濟 社會信息化
一.引言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其信息化是實現整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又是國家信息化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先鋒,其信息化進程是影響整個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最重要因素[1]。我國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以來,經濟建設正飛速發展。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其信息化應用水平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企業信息化實質上是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物料移動、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交互等業務過程數字化,通過各種信息系統網絡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各層次的人們洞悉、觀察各類動態業務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2]。
二.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
1.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在思想意識方面,隨著體制改革,市場化壓力的逐漸增大,企業已經深切地體會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實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信息技術一方面減少了企業的勞動力和管理成本,為企業開展競爭創造了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也加強了企業的技術和資本成本,使信息技術成為企業競爭的新的壁壘。但是,在實際操作方面,效益好,競爭激烈,具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業,信息化的需求較為強烈;效益不好,競爭領域相對狹窄以及大多數的小型企業,信息化需求相對不太強烈??傊?,企業競爭環境越復雜,競爭壓力越大,對企業信息化的要求越高;而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又決定了企業在信息化發展方面的投入保證程度以及其實施效果。
目前,我國對企業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較少。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是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模式,對于這種面向整個企業應用的信息系統,沒有先進的管理理念作指導是行不通的。由于我國行業、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比較突出,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有一個明顯特點: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業、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而存在較大差異。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和經濟發展水平及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對較高;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和經濟發展水平及市場化程度低的地區,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對較低。
2.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人員的信息觀念、信息意識落后
有些企業的高層領導在企業信息化初期,對信息技術抱較高期望,希望通過企業信息化獲得較高效益,但看到投資費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見明顯提高便喪失信心。不能用長遠眼光來看待問題,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可持續發展。還有一部分管理人員雖然有豐富的經驗,但往往只看重自己的主觀認識,不愿主動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管理手段。
(2)信息機構不健全、復合型人才缺乏
據中國企業家系統調查顯示,截至2008年10月我國大型企業建立信息機構的比例為25%,各類企業總體平均比例為28%,信息機構不健全在我國企業中還很普遍。信息技術人才的匱乏成為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瓶頸,既懂生產管理又能熟練計算機操作的高素質信息人才較少,加上企業的人才管理培訓和激勵政策不到位,企業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流失嚴重,這種狀況對企業信息化發展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
(3)信息化行業標準不統一,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尚未形成
企業信息化發展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支持體系,以保證信息資源的利用和電子交易的雙方能按照共同的規則進行經濟、政治等社會活動。由于我國這方面的統一標準不完善,法律、法規政策的不健全,使全社會在信息化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和糾紛等難以取證和認證。企業內部產品編碼、管理編碼等技術標準、規范不統一,造成企業內部"信息孤島"無處不在、系統不能集成、資源不能共享的局面,嚴重制約企業信息化發展和應用[3]。
(4)企業信息化管理重組落后,信息資源基礎薄弱
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而進行的更高層次上的管理重組,我國大多數企業投入較多資金進行信息化發展,但是更多的是注重設備上的投資和技術上的更新,而忽視了與此相應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轉變。有的企業信息資源基礎不統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較單一,缺少靈活性,使得信息來源不夠全面,傳輸渠道不夠暢通,更難以對采集的信息加工處理,使得資源潛力無法充分發揮[4]。
三.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1.提高信息化意識,加大資金投入,重視人才培養
政府與企業都應提高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與重視程度,企業人員良好的信息觀念、敏感的信息意識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先決條件。另外,足夠的資金投入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物質條件,企業應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保證企業信息化發展足夠的資金來源。同時,政府與企業要做好企業信息化人才培訓工作,對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實務操作培訓以及企業管理的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信息化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保證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2.加快政府引導和法律、法規政策支持
政府首先要制定有利于企業融資的金融政策,一方面應鼓勵企業自籌資金,另一方面也應為其信息化提供信貸的優惠政策。同時適當削減計算機軟硬件關稅,以減少企業購置費用,降低企業信息化成本;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促進人才向中小型企業流動。再次,加快立法進程,早日與國際標準接軌。最后,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以及信息服務機構的建設,為信息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制度保障。
3.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立,制定科學的企業信息化戰略
信息資源共享是企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企業應利用高性能、大容量存儲設備和安全可靠的、功能強大的,便于網絡查詢的應用系統,將政務類、經濟類、教育類等可集中的數據集中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中心數據庫,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奠定基礎。企業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只有這樣信息化才有可能推進企業的發展,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如果沒有信息化,企業的改造、重構、現代化的進程就會怠慢,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會成為大問題。實現企業信息化發展是提高中國企業市場適應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是引領和改造傳統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也是打開企業財富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參考文獻:
[1] 高惠潮.企業信息化建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J].集成電路通訊,2011(04):47-50.
[2] 梁濱.企業信息化的基礎理論與評價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 張振平.企業信息化戰略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關鍵詞:施工總承包企業 信息化管理 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5-0038-02
一、施工總承包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程管理理論與實踐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一些較為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隨著建筑市場運作模式與國際接軌進程的深入,中國承發包模式也逐漸呈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施工總承包外,還包括設計采購施工/交鑰匙模式(EPC/turnkey)、設計―建造總承包模式(Design―build,DB)、建造―運營―移交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BOT)、代建制等。
盡管中國建設主管部門在積極推行設計采購施工(EPC)/交鑰匙總承包、設計―施工總承包(DB)等工程總承包模式。但是工程總承包在中國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問題尚待解決。施工總承包模式依然是國內建筑市場主要的承發包模式。施工總承包,國際上稱為“設計―招標―建造”(Design―Bid―Build)方式,在國際工程項目中最為常用。世行、亞行貸款項目和采用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的項目均采用這種傳統模式,中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總承包模式基本上參照的是世行、亞行和FIDIC的這種傳統模式。
二、施工總承包企業信息化管理現狀分析
(一)需求現狀
馬斯洛(Maslow)“需求層次論” 指出人類的需求遵循某種特定的金字塔層級。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只有在層級中處于低級的需求全部或大體得到滿足之后,高一層級的需求才會得到關注。企業對于信息的需求也遵循著由低到高的層級遞進。有的研究人員將企業信息需求分為五個層級:通訊需求、運營需求、分析需求、知識需求和簡化需求的金字塔層級。從中國施工總承包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基礎設施、人員IT技能水平、企業管理模式和水平等企業現狀因素差異,存在不同的信息化應用需求層次。如:數據處理電子化、信息共享網絡化、業務監督信息化、信息處理智能化等需求。
(二)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1.軟硬件情況。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十五”期間對中國全部二級及其以上資質的建筑企業信息化現狀進行了調查,根據其結果,中國二級及其以上資質施工企業一人一機占40%,二人一機以上占60%;二級及其以上資質企業尚未連通任何網絡的占17%,已經聯網的占83%。其中具有局域網的占79.5%,廣域網占13.6%,因特網占46.6%,企業間聯網的只占6.8%。從調查結果來看,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已經具備了開展信息化的硬件基礎環境。另外,在中國互聯網應用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施工企業的互聯網應用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應用系統建設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3年調查表明,89.3%的企業建立了財務管理數據庫,各類企業都重視財務系統的建設,數值的離差不大;建筑業中53.1%企業已經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但是建筑業的企業在具體業務應用系統建設上遠低于平均水平,已經建立業務應用系統的僅為12.5%,為各行業最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調查樣本顯示二級及其以上資質企業中67%擁有辦公自動化系統,93.2%擁有專業軟件,21.6%擁有管理信息系統,30.7%擁有項目管理系統,4.5%擁有決策支持系統,6.8%擁有企業資源規劃系統,2.3%擁有知識管理系統,6.8%擁有大型數據庫系統。盡管由于機構不同,調查樣本及問卷的設置等有所不同,使得兩家調查結果不太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施工總承包企業中,都在使用專業工具類軟件。
3.現狀總結。在建設主管部門、學術界、軟件開發商等的大力推動和宣傳下,中國施工總承包企業認識到了企業信息化建設重要性,在信息化軟硬件、信息化組織機構、信息化培訓等內容上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在中國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己經具備了良好的企業軟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業務系統建設落后于其他行業,建成業務應用系統比例很小,構成了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瓶頸。
三、施工總承包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的難點分析
1.工程建設行業本身特點。工程建設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施工總承包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生產周期長的一次性的復雜工程項目,各種計劃的準確性差,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低,突發臨時性事件較多,不適應信息化管理的獨特特點較多。所以許多其他行業適用的信息化思想和技術不能直接應用到施工總承包企業,需要研究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的特殊需求,突破其他行業不存在的應用難題。與國際工程行業相比,中國工程建設行業還具有許多中國特色,如,監理制、概預算與工程量清單計價共存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獨特的分部分項概念、形形的地方標準等。所以,許多國際上通行的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產品也不能直接應用到中國施工總承包企業,還必須適應這些中國特色。
2.各企業具有不同的需求層次。每一個具體的企業對于信息化的需求狀況存在很大差異性,中國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的需求現狀又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1)需要實現企業業務部門和下屬項目的辦公自動化,滿足信息共享和數據傳遞網絡化、自動化的需要;通過集成到辦公自動化平臺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定期填報成本、資金、物資、進度、質量安全等業務報表,取代人工紙質報表,滿足企業對項目/分公司業務結果進行網絡化監管的需要。(2)需要把企業項目管理業務如招投標、合同、物資、機械設備、成本、分包、勞務、質量技術安全等關鍵業務的管理過程納入信息化系統進行監督處理,建立企業項目信息管理系統。(3)需要實現原始基礎數據自動匯總處理,完成對公司數據的上報;公司領導決策層隨時能查看系統自動對項目部原始數據進行實時統計分析形成的各類報表、圖表,進行決策支持,糾偏糾錯,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對業務處理過程需要設置自動控制,如物資采購進行量價控制、物資出庫限額領料、成本核算對比分析控制等,能實現事前、事中控制;實現完整的項目成本管理系統,實現成本分析、成本預測、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閉環管理等。至2007年底,中國共有34 071家施工總承包企業,其信息化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其信息化需求也是參差不齊。
3.不同類型項目有不同的特點。不同類型項目從投資主體、承發包模式、規模、工期、施工技術特點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不同工程類型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企業項目管理模式也有不同的特點。項目自身的管理模式差異也決定著信息化的模式差異,從事不同類型項目施工的企業的信息化需求也就存在著不同,所以進行施工總承包企業信息化研究和開發建設要重視這種差異,提供個性化信息化解決方案。而且,中國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往往具備多項施工資質,從事多種類型工程項目施工,企業內就存在不同項目管理模式需求,這進一步要求即使是同一家企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也要能適應不同類型項目的管理模式,滿足多樣化的信息化需求。
4.各種各樣的行業和地方標準。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往往在全國各地都承攬施工項目,必須面對中國各行業各地方都有各自施工標準的現狀。中國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需要建立不同行業的各省市的眾多版本的企業定額數據庫、材料編碼庫、市場價格庫、工程技術資料數據庫等,以適應各種各樣的行業和地方標準。
四、施工總承包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需解決的問題
1.建立業務模型、信息化模型。建立施工總承包企業的業務模型和信息化模型,是開發施工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和前提。由于缺少現成的業務模型和信息化模型可供中國施工總承包企業信息化建設參考,目前實踐中一般采用實地需求調研,為每家施工總承包企業建立業務模型的方法。由于中國施工總承包企業存在多種企業施工項目管理模式共存、不同類型項目特點及管理模式迥異、各地存在多樣的地方標準和存在不同的信息化應用需求層次等特點,同時中國工程建設行業存在許多與國際慣例不同的獨特行業特點,施工總承包企業業務復雜多樣。而且系統開發人員往往不熟悉施工企業業務,而施工企業業務人員不了解系統開發。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業務建模的工作量大、周期長,而且難以保證質量。這就急需建立可供施工總承包企業信息化建設參考的關鍵業務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統參考模型。
2.開發實踐性強的管理信息系統軟件。研究和開發能滿足施工總承包企業實際需求的、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業務應用系統是本文研究的最終目的。國內外有大量的施工企業信息化理論研究成果,但真正能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的相對較少。為檢驗和進一步完善施工總承包企業施工項目管理信息化理論,同時為其他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參考,需要進行示范性實踐應用。
所以,應根據實踐構建出能適應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項目需求的以成本管理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從而為中國大中型施工總承包企業最終走上管理信息化正規道路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申月紅.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建設部建筑市場管理司副司長王早生訪談錄[J].建筑經濟,2003,(3).
[2]建設部.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J].建筑經濟,2003,(3).
[3]周長標.大型施工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服務的技術管理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4.
[4]李政.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模式的優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4.
[5]李建偉,徐偉.土木工程項目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一、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態勢
(一)取得的成效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吉林省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根據對全省9個市州,包括汽車、石化、食品、醫藥、冶金、機械、建材、輕工等11個行業中選擇的有代表性的126戶企業的調查表明,企業在推進信息化過程中,更趨于理性,更加注重效益,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主要表現:
l、企業信息化進入加快發展階段。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被調查企業中58.2%設立了信息化機構,62.7%設立了信息化專職主管,47.8%制定了信息化規劃,45.6%建立了信息管理制度,53%制定了信息化培訓計劃。其中,大型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好于中小型企業。
2、企業信息化建設已達一定規模。在網絡建設方面,被調查企業中86.4%已接入互聯網;4l%已建立企業網站,正在建設的6.4%。調查表明,吉林省企業網絡建設不斷加快,網絡環境明顯改善。在應用系統方面,86%的企業已建立財務管理信息系統,32%已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統,22%已建立產品數據庫;50%以上的企業能夠做到經常更新內容;64%的企業已采取網絡安全措施,企業信息化建設具有一定規模。
3、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隨著企業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有94.6%的被調查企業認為信息化有助于改善企業管理,對降低企業成本、降低庫存、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履約率、擴大銷售、加快資金周轉有積極作用,企業整體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吉林省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在經濟與科技水平不夠發達,企業各方面基礎都比較薄弱的情況下進行的。從總體上看,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規模、層次和水平不高,發展也不夠均衡,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還比較緩慢。
1、企業方面的問題
(1)對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相當多的企業決策者對企業信息化認識不夠,投入不足,支持不力,甚至只把它看成純技術性問題,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難以快速推進。已成為制約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首要因素。
(2)對信息化建設投入嚴重短缺。許多企業在投入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只重視硬件購置,忽視軟件應用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致使企業的信息化裝備比較落后,拖延了企業信息化進程。
(3)企業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設計起點偏低,實施過程較長,軟件升級緩慢,系統間集成困難,難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島”,既給企業帶來了損失,也阻礙了企業信息化的升級換代。
(4)專業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少。相當多的企業人才匱乏,特別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致使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方式與企業的信息化需求不適應,制約了企業信息化建設。
2、環境方面的問題
(1)政策支持不夠,引導性資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國家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政策傾斜度不夠,缺少技術、資金、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和復合型人才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鼓勵性政策措施。
(2)相關的標準規范,法律和規章不健全。主要是相關法律法規標準不完善,信用認證體系不健全,行業編碼等技術規范滯后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由于企業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上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影響了企業與外界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加之信息市場上存在的無序化狀態和不正當競爭,也阻礙著企業信息化正常發展。
(3)關鍵技術和裝備過度依賴進口,安全隱患比較嚴重。主要是支撐企業信息化所需的關鍵技術和裝備仍存在相當大的缺口,過度依賴進口設備,導致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本增加且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安全隱患。
(4)行業管理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吉林省以企業診斷和重組為特長的咨詢機構很少,專業從事企業信息化工程實施或監理的機構不多,造成企業信息化項目質量無法衡量,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三)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吉林省企業信息化將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將呈現以下3種趨勢:
1、縱向升級。企業信息化將逐步從業務層、管理層向戰略層發展。即企業在建成基礎的網絡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處理系統,并積累大量數據信息后,為實現“數據――信息――知識”的增值,企業將關注知識管理系統、商業智能、戰略信息系統等高端應用層面。
2、橫向擴展。一方面電子商務使企業信息化從企業內部迅速向外部擴展,另一方面企業的競爭模式由“競爭”向“競合”轉變,使企業信息化建設要沿著價值鏈向上游和下游延伸,這些都要求企業信息系統實施橫向擴展,擴大覆蓋范圍。
3、系統協同。吉林省主要是信息系統之間的協同。目前,我省企業已建立大量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這些系統能夠滿足各部門和具體業務的應用需求,卻無法滿足對各獨立系統數據整合的應用需求,導致“信息孤島”。新的競爭形勢要求企業有快速的反應、流暢的流程銜接,迫切需要對各個“信息孤島”進行系統協同。
(四)發展重點
1、用信息化改造企業的運營模式,實現管理創新。通過企業內部信息網絡,對企業所有生產、經營和管理部門的信息進行管理。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綜合分析整理信息資源,增強管理者與管理對象之間的可知性和透明度;改造提升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企業物流系統和采購銷售體系,利用國際互聯網促進新技術的交流、推廣和培訓。
2、用信息化改進企業的生產過程,實現技術創新。主要是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計算機輔助工程、計算機柔性制造技術、數控技術等改造傳統產業,重點是改造企業的生產環節,加強生產過程的信息處理,實現程序化控制和生產自動化,推動企業的信息化。
3、用信息化改良企業的傳統產品,實現產品創新。主要是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專業的操作和控制系統,加快傳統工業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如在機械行業,通過提高信息技術含量發展機電一體化生產設備、生產線;在電子、醫療器械、儀器儀表等生產行業,通過提高新產品設計能力,推動產品的升級換代,用自動控制技術提升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用數字化嵌入式軟件技術提升消費品、工業品的智能化水平。
二、推進吉林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為了進一步落實“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舉措,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提高我省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采取綜合措施繼續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發展。
(一)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政府推進力度
吉林省企業信息化建設正處在發展初級階段,政府要按照“引導、規范、監管、服務”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從宏觀層面加大政策力度,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建議我省比照國家和一些先進省份的做法,率先在財政、銀行、工商、稅收及其它綜合管理部門制定出臺支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措施;鼓勵省內的基礎網絡運營服務商和網絡內容服務商,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更經濟的技術和信息內容服務;鼓勵系統集成和軟件開發機構,主動進入傳統產業改造的經濟主戰場,為企業提供亟需的應用軟件開發和關鍵技術的本土化工作;充分發揮各行業管理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作用,為企業信息化提供優質服務。
(二)以企業為主體、加大行業突破力度
企業是信息化的主體,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要始終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努力喚起企業決策者的信息化意識,真正實現企業信息化的快速推進。從國內外發展情況看,先進的企業信息化發展模式和經驗,在所屬行業內具有很強的帶動和示范作用,但不同行業的企業情況千差萬別,需要根據行業和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階段要求,分類指導。建議政府針對我省各個行業的發展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開展信息化示范工程。通過率先推進部分重點骨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示范帶動全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力爭在一些優勢行業,如汽車、石化、食品、醫藥、機械、建材等行業,重點抓好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生產、數字化裝備和數字化管理技術的應用與示范,發揮其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在企業信息化中率先突破、積累經驗、總結推廣。
(三)實行統籌規劃,加大政府調控力度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企業行為,但是企業信息化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情,它的廣度和深度反映著整個國民經濟的信息化水平。在實踐中,一些宏觀層面的事情,如“吉林省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不是企業自身能夠解決的,需要政府制定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為企業提供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并通過輿論宣傳使企業決策者充分認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遵循“統籌規劃、階段實施、循序漸進、逐步升級”的原則。建議由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盡快研究制定全省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明確指導方針、原則以及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并配以相關的政策,確保扎實有效地分階段逐步實施企業信息化。
(四)營造良好環境,加大政府服務力度
吉林省目前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比較薄弱,企業的成熟度也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谶@樣的基本省情,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建設,重視企業信息化基礎環境的建設,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
1、制定出臺相應的標準規范和規章。企業信息化強調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和程序化,以此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政府應盡快建立統一、權威、規范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議省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各類企業信息化建設技術標準規范、信息資源分類標準規范、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信息市場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必要的標準規范和規章。
2、完善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吉林省許多企業對信息化不夠重視或信息化建設沒能取得應有成效的重要原因是認識不足,既不清楚信息化到底能干什么,也不清楚如何建設。因此,應加強信息化基礎知識普及宣傳工作。同時,吉林省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嚴重短缺,滿足不了企業需要,也嚴重制約了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加強人才培訓已成為當務之急。建議有關部門利用現有大專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選擇若干個單位進行試點,開展確有實效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訓和企業管理人員信息知識與技能培訓;同時各級信息主管部門應把宣傳普及信息化意識、知識和技能列入工作日程,納入考核體系。
論文(設計)名稱
**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問題研究
論文(設計)
來源
論文(設計)類型
指導教師
學生姓名
學號
班級
一、研究或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國內電信設施的普及與完善為網絡商務交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世界經濟一體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給傳統的經濟貿易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貿易手段和經濟活動的開展已經難以滿足現今信息時代世界經濟的要求,電子商務應運而生。電子商務手段充分運用了現今的網絡條件,利用網絡這樣便捷的工具將企業經濟活動的各方面緊密聯系起來,企業可以在同一時間了解員工、經銷商以及顧客的情況并結合各方面信息及時反映到企業的生產活動中。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地自身的產品信息和企業信息,在網絡上了解市場狀況尋找商機,及時把握不斷變化的市場信息并將它迅速反映到企業的生產活動中,使企業的決策更加迅速準確。產品設計和資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們可以說電子商務的發展與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這是企業在現今的信息化時代決勝的關鍵。
當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在信息化過程中,中小企業普遍缺乏信息知識,缺乏信息技術資金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管理基礎薄弱。再加上市場環境不穩定,安全體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業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決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中的新問題,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二、研究或設計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部分電子商務發展較早的國家,如美國,在中小企業信息化經濟管理方面已有相當成熟的發展和改革經驗。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戰略應與商業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Levy
M
和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戰略,結合其電子商務發展程度提出一個合適的模型,使用這個模型來分析中小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戰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業戰略與信息化戰略與電子商務的匹配策略,總結了業務創新、組織創新與支持文化對企業整體績效的影響。同時,關注電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建立了公司戰略、信息戰略與電子商務發展實際戰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管理應用中,尤其是大數據、Saa
S、云計算等的企業應用時間不長,主要是近幾年的事,特別是電子商務和
IT
行業的發展不斷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實踐中來。溫麗麗(2016)認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認識信息化的重要性,對信息化管理中的誤解,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指出從基本條件、管理哲學、業務創新和人才這四個方面的因素影響整個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劉榮娟(2016)認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必然路徑。但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诖?,深入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胡紅一、鄭有(2014)、趙志鴻(2016)、李永寧(2017)等學者則針對缺乏資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業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途徑做了探討。
三、主要研究或設計內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二、企業電子商務與信息化關系探討
(一)電子商務概述
1.電子商務的內涵
2.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2
(二)企業信息化概述
(三)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化的關系
1.企業信息化是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
2.企業電子商務是對企業信息化各方面的整體運用
三、**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及信息化發展現狀
(一)**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概述
(二)**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1.**市中小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2.**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情況
3.**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技術應用情況
(三)本章小結
四、中小企業信息化模式發展策略
(一)增強領導者的信息化意識
(二)加大企業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業發展實際為基礎建立信息化網絡
(四)尋求合適的企業信息化模式,滿足企業信息化需求
五、結論
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于:以**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為例,探討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其一,經過學習,已經掌握了本篇論文寫作的基本知識;
其二,圖書館、互聯網等可以搜集到較多的資料;
其三,有導師的指導;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業實習過,可以獲得一手資料。
五、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選題、定題階段,及任務書下達(201X.XX.XX-201X.XX.XX)
第二階段:搜集資料、形成論文提綱、撰寫開題報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階段:撰寫論文,中期檢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階段:論文的評閱及答辯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階段:畢業論文資料的整理歸檔(201X.XX.XX-201X.XX.XX)
六、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七、指導教師意見和建議: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說明:1、論文(設計)類型:A—理論研究;B—應用研究;C—設計等;
【關鍵詞】電力企業;信息化;含義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247-01
電力行業是高科技技術集中的領域,電力企業擁有龐大的設備基礎,所以,在電力企業運營中,提出信息化建設是時代對電力行業的需要。電力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電力工業發展程度受電力企業自身發展水平影響。我國電力企業經歷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電力企業帶來巨大沖擊。電力企業要想在這種社會變革中始終處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前列,必須與現代化經營理念相結合。在電力企業中實行信息化建設,是新時期電力行業的必然要求,是建設電力企業硬件和軟件和必然要求。電力企業信息化已經經歷了產生和發展的兩個時期,未來經濟領域中,電力企業信息化必然為電力工業帶來巨大效益。
一、供電企業信息化的內涵
供電企業的信息化是指對供電管理企業的信息進行集中處理的系統,簡稱信息管理系統。供電企業信息管理系統負責對數據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送和加工使用。供電信息系統把管理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應用相關輔助設備,比如計算機硬件、軟件、通信設備等。管理人員要運用正確合理的管理方法對系統進行統一管理。信息管理系統是現代企業的產物,是現代企業對科學技術的必然要求。企業信息化系統對企業員工的要求比較高,系統管理人員必須掌握高等技術,可以隨時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統計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快速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有效增加企業經濟效益,讓電力企業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電力企業推向市場以來,曾經一度受市場經濟的制約,無法煥發生機和活力。供電企業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信息化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信息化并不只是計算機應用、網絡應用,信息化建設是技術水平和管理者素質的結合體。這兩方面必須同時提高,才能保障企業信息化建設穩步提高。供電企業信息化管理要全面提高,就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第一積極開發、第二靈活分布,第三數據輔助。實現供電企業信息化要注重企業管理工作的內部聯系,對工作予以規范和整合。在供電企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研究和實踐,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共同改善電力企業運行現狀。
二、供電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主要特點
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是傳統管理方式的重要發展,原有的供電企業管理理念已經不適應當今供電企業的發展。供電企業要想在新的時代有巨大的發展,就必須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供電企業信息化是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的。信息化讓電力企業發展更具高效性,更加符合時代特點。
1、供電企業信息化觀念不強。我國供電企業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在經營管理中,企業以安全生產為主,忽略了管理提高效益的指導思想。供電企業過度注重生產,把生產當成企業
的命脈,而且在生產中,過度強調安全性,把工作放在維持穩定上,而不重視企業發展。信息化建設就是要強調管理的重要性,通過信息化建設,把分散的企業改革部門聯系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2、企業信息化投入較少。我國供電企業總資產很多,但是,在基礎設施投入上,個別企業較低。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我國供電企業中有超過一半的企業沒有對企業信息化進行投資,對信息技術研究和設備投入不及時不準確。發達國家的信息化投資水平較高,我國在這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的認知。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是真正提高企業整體水平的關鍵,如果做不好這項工作,將嚴重影響企業發展。
3、信息化使企業協調統一。我國供電企業一直處于統一管理的形式,國家對企業實現直線約束,實行國家級管理、省級管理、地方管理三級管理,而各個地域之間的差別是很大,在一個省內還有多種管理方式。供電企業信息化讓企業的各級管理實現縱向和橫向的雙重管理。能及時發現企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企業就可以根據數據分析,對企業現狀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市場競爭中,就可以適時調整策略,隨著變換生產經營方式。
三、供電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供電企業信息化管理給供電企業帶來巨大變化,對供電企業傳統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戰。信息化是供電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信息化是供電企業適應時代的一個必然需求。在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我們的工作中心是通過改革讓管理更加高效,讓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成果明顯,使企業建立數字化系統,形成規范管理的運營模式。
1、以效率為目標的管理體制改革。我國供電企業的數據化管理比較落后,這就使工作流程和生產決策總是出現偏差,在生產管理中存在,個別人對工作不負責不認真,工作作風嚴重存在缺陷。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完全克服這個困難。數據化信息系統可以把工作的各項內容、各種計劃安全得很合理很及時,人員能夠在工作時候根據數據計劃進行實施,這就合理規避了工作時的許多矛盾,比如計劃不足、內容缺失、程序混亂。數據化信息系統可以提高管理方式的科學性,讓信息資源在科學指導下運作。管理體制改革是供電企業必須要經歷的過程,而且要長期存在,改革可以擺脫過去企業中的種種難點。讓改革處于企業發展的中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企業信息化改革把領導層問題和基層狀況有機結合,運用科學分析法解決企業運營中的各種問題。
2、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管理方式。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這個世界早已進入信息為目標的時期。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充滿生機與活力。信息技術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信息化管理讓企業領導有充分的決策數據基礎。可以集合最大范圍的信息為企業服務。企業在生產運營中,要做好各種計劃,這些計劃都要遵循電力行業發展的現實。要科學高效的完成生產與發展任務。信息技術為電力發展提供了統計和分析的媒介。
3、以人才培養為基礎的部門協調。信息化管理系統是企業部門之間進行信息共享,在工作中的線路設備情況、裝置電量情況等細致內容,這些資源要及時進行整理和歸類。這樣可以為決策提供良好的資料分析。供電企業是一個龐大的機構組織,機構中的各個部門都相互關聯、共同作用。我們在建立和完善供電組織機構的同時,要注重人才培養,因為員工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力量,所以,人才培養要與信息化建設同時進行,讓人才培養為信息化建設積累物質基礎。
經過多年改革與實踐,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供電企業中有重要應用。我們在提高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時,要充分做好技術領域的提高和轉變。讓信息化成為供電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馮永青,基于信息理論與技術地區輔助決策系統設計,電力系統自動化,2004
1.1 企業開展信息化可以使管理更加直接
信息化本身的過程就可以使信息從傳遞到決策的過程更加便捷,大大縮短了反饋的時間,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企業內部管理結構更加扁平化。信息化使得資源在企業內部得到共享,決策層與基層之間連接更為緊密。
1.2 企業開展信息化有助于實現傳統經營方式的轉變
在當今這個時代,現代的消費方式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的消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在家上網購物,傳統的零售業離不開供、銷、存等各個環節,而當今的消費時代,可將這一切環節都應用于網絡,它減少了銷售過程中的風險,也使得各個環節更加暢通無阻,同時企業開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銷售手段,讓顧客能從多個角度對產品進行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商家實現他們的銷售行為。
1.3 企業開展信息化是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的前提條件
企業開展信息化,有利于它在第一時間了解市場的行情,及時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可以做出符合市場規律的相應的舉措,在信息化的過程中,企業可以收集競爭對手信息、行業信息、產品信息,這些都是有利于企業在競爭過程中獲勝的重要資源。每個企業都渴望自身快速發展,企業存在的目標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信息化有利于這個目標的實現,它能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當今的社會形式。
2 推進企業信息化的重大意義
2.1 企業信息化是提高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
企業的信息化可以優化企業供應鏈和產業鏈,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有效地提高企業內部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這樣做的結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經濟效益。企業信息化是提高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它能提高企業市場反應能力,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當前的市場競爭。
2.2 信息化可以促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形成
沒有企業信息化就沒有企業現代化,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企業沒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信息收集和處理的程序,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被動的局面,很容易會被市場競爭淘汰。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我們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企業的信息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它是促使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保證。
2.3 推進企業信息化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推進企業信息化可使企業融入經濟全球化,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市場有利地位,根據市場形勢,企業可以完成產品的個性化生產,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融入全球的經濟格局;圍繞互聯網開展企業信息化應用工作,可實現企業的扁平化管理,提高資金周轉次數和使用效率,特別是在資金流、物流上可以實現實時監控與決策,這樣做不僅降低了能耗和庫存積壓,還能提高資金周轉次數和使用效率;以信息技術與設備為依托,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和數量,在能源上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同時也促進了信息技術與產業的結合,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
2.4 企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主要組成部分
企業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推進國民經濟的信息化。實現企業的信息化能有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國民經濟信息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領域信息化和區域信息化,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只有將企業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效保證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實現。
3 我國企業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 企業信息化建設缺乏整體規劃
企業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從企業角度來看整體規劃,規劃應與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二是從企業外部看整體規劃,企業信息化規劃應與整個城市信息化發展規劃相一致。在企業外部應構建一個通過公用信息資源,提高企業間有效溝通與資源共享,提高企業經營運作效率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公共信息網絡平臺,以企業信息化作為紐帶,把政務信息化和社會服務信息化連接起來。
3.2 未能充分認清企業信息化建設與企業自身業務運作之間的關系
從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歷程看不難發現,在以往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少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手段,企業需求才是根本,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盲目迷信洋貨,系統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業信息化系統與自身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徑庭,以至于實施后成效甚微。
3.3 企業信息化建設缺乏針對性
在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業特點、業務流程、管理特色的軟件公司協助企業推進信息化建設進程。有些企業采用拿來主義,照搬套用,方案論證過程中缺乏系統的需求分析,實施過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開發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統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實施效果不理想。
3.4 沒有明確企業信息化建設必須與企業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同步
在建立計算機網絡和開發應用系統的同時,企業的基礎信息資源的規劃和建設要先行一步,我們要把基礎信息建設擺在首位。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我們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只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業各種信息資源才能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企業信息資源的規劃、收集、整理必須與建立計算機網絡系統同步進行。
4 企業信息化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4.1 選準企業信息化突破口
從企業信息化突破口的選擇原則上講,信息化應該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為這樣數據才能取自于源頭,真實、有效。
從企業生產經營瓶頸突破。根據木桶理論原理,信息化建設選擇企業管理最薄弱環節、最需要解決的環節作為突破口,可以帶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上升。
從企業獨有優勢入手。每個企業在市場上生存,能夠適應競爭,一定有它獨有的優勢。從企業獨有的優勢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見效快,也為下一步企業信息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強整個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信心。
4.2 員工培訓應在信息化實施前
我們信息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在信息化過程中,具體的有兩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員工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理論基礎,以便于未來的計算機理論學習;第二,員工還要有一定的應用基礎,不能對計算機應用一無所知,在實際工作中要能跟得上企業的進度。
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將員工培訓放在信息化實現。
4.3 企業信息化建設與業務流程重組應互相推進
成熟的軟件代表著一種先進或標準流程,必然與企業現有的業務流程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別,這就涉及到業務流程重組問題。是先進行業務流程重組,還是先實施信息化,一直是困擾著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難點問題。建議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選擇先進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局部的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循序漸進地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即企業在運用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實施管理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從解決生產中的瓶頸問題出發,一方面著手對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基礎工作進行整合與提升,使之適應先進管理軟件的要求,這是實施企業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對軟件所要求的工作條件和環境,企業要結合自身情況對一時難以達到的部分管理軟件進行二次開發,修改某些難適用的部分,使之能與企業的現狀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把引入的軟硬件看作是“死”的東西,而是作為推動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企業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所在。
4.4 軟件的選擇至關重要
企業信息化建設對軟件的選擇不只是選擇產品,更重要的是選擇未來長久的合作伙伴。軟件選擇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步驟:①選擇商譽卓著、經營績效良好、經驗豐富的公司。②選擇的產品既能滿足企業長期發展成長的需求,又滿足未來多樣化的需求,質量要穩定,維護要容易。③選擇的公司擁有完整的售后服務機制,可提供滿足自己需求的服務。④選擇的公司擁有廣大的滿意客戶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戶。⑤盡量選擇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上線的方案。⑥在各方面的條件都一致的,選擇成本較低廉的解決方案。
5 企業信息化成功之路
5.1 企業內外部環境要求企業必須信息化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所面臨的信息化環境可概括為:外逼、內需、信息化意識逐步增強、客觀條件基本具備。外逼內需都客觀地要求企業重塑自己的神經系統,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撐企業本身的生存與發展。
5.2 冷靜面對企業信息化的常見問題
企業領導受外逼、內需所迫,心急求成,全力支持信息化。領導為信息化批了錢,給了人,信息部門喜出望外,粗粗調研,匆忙規劃,急速上馬,OA、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營銷系統、外部網站等等,硬軟件一同采購開發,想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信息化水平是常見問題之一。面對眾多的ERP廠商,多數管理咨詢商與ERP廠商明分暗綁,前咨后賣。對企業提出的模糊需求一概應允,先簽單后對付。企業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生搬硬套。把自己本來既能走又能跑的腳硬塞在那好看不好穿的鞋子里是常見問題之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本身在信息化方面失敗過,今天又看到別的企業失敗的殘局,就縮手縮腳,錯失良機是問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