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15:31: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農業電子商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作物的繁衍、生長與自然界的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其中包括大氣溫度濕度、土壤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條件、CO2濃度、水分及其他養分等。隨著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傳統農業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將先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對農副產品生產與流通進行全過程、智能化管理與控制,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智慧農業隨之產生。
一、何謂智慧農業
所謂的智慧農業,指的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的一項高新技術。智慧農業系統覆蓋了從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參數的采集,到利用知識推理和計算機技術進行參數分析,最終通過農業專家系統指導農業生產的整個生產管理鏈。
發展智慧農業的最終目的是增產增收、節約資源、作物多樣化、保障安全。并在保持水土平衡、調節氣候、改善地理環境,促進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使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穩固,農業生產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智慧農業的核心實質是基于物聯網技術,通過各種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及農產品生長狀況等信息,以進行遠程監控生產環境。將采集的參數信息進行數字化和轉化后,實時傳輸網絡進行匯總整合,利用農業專家智能系統進行定時、定量、定位云計算處理,及時精確地遙控指定農業設備自動開啟或者關閉。
(一)如何“精確”把關
很多地方在每年的春天,需要提前在大棚內進行水稻育秧,水稻育秧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灌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過農民長期積累的經驗來操作。不僅工作效率低,精確度也不夠。水稻育秧大棚監控及智能控制系統是通過光照、溫度、濕度等無線傳感器,對農作物溫室內的溫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強度、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CO2濃度等環境參數進行實時采集,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如遠程控制澆灌、開關卷簾等)。同時在溫室現場布置攝像頭等監控設備,實時采集視頻信號。通過傳感器對大棚環境指標各項數據的采集,統一集中到數據存儲平臺,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每個溫室大棚的環境情況,二是可以通過高清視頻查看秧苗的具體發育情況,三是可以通過閾值設置,實現自動通風、光照、灌溉等自動化管理。這樣用戶能通過終端,隨時隨地觀察現場情況、查看現場溫濕度等數據和控制遠程智能調節指定設備,在家里或外出游玩也同樣能夠知道稻子的嫩芽的生長情況。
1.溫室環境實時監控
通過終端遠程查看溫室的實時環境數據,包括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等。遠程實時查看溫室監控視頻,并可以保存錄像文件。溫室環境報警記錄及時提醒,用戶可直接處理報警,系統記錄處理信息,可以遠程控制溫室設備。遠程、自動化控制溫室內環境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如自動灌溉系統、風機等。農民可以直觀查看溫室環境數據的實時曲線圖,及時掌握溫室農作物生長環境。
2.智能報警系統
系統可以靈活的設置各個溫室不同環境參數的上下值。一旦超出設定值,系統可以根據配置,通過終端提醒相應管理者。可以根據報警記錄查看關聯的溫室設備,更加及時、快速遠程控制溫室設備,高效處理溫室環境問題。可及時發現不正常狀態設備,通過終端提醒管理者,保證系統穩定運行。
3.遠程自動控制
系統通過先進的遠程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讓用戶遠程控制溫室設備。提供客戶終端,客戶可以通過終端在任意地點遠程控制溫室的所有設備。例如施肥、灌溉、通風等。
(二)智慧農業能帶來什么
舉例說明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農業生產方面產生的功能效應。某縣農民發現某種農產品非常暢銷,于是蜂擁而上,第二年該農產品產量大增,可是大量滯銷,給農民不但沒有帶來利益,反而帶來大量經濟損失。真的是產品過剩嗎?顯然不是,是農產品流通環節出了問題,農民不知道市場在哪里,只能依靠流通環節的中間商,中間商為了謀求最大利益,犧牲的當然是農民的利益。
使用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可以開拓農產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打破地域空間限制,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降低流通成本,解決農產品賣出難問題。
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夠縮短生產和消費的距離,既發揮迂回經濟的專業化分工的效率,又縮短迂回經濟條件下的生產和消費的距離。電子商務的優點主要表現在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生產周期、增加商業機會、減輕對實物基礎設施依賴的24小時無間隔的商業運作等,因此能夠有效地克服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不利因素,對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
1.減少生產的盲目性。農業的市場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業信息傳遞速度緩慢、信息準確性差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生產和經營的盲目性所造成的。農業電子商務能夠減少乃至消除農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為農戶和企業及時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有利于企業和農戶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使農業的生產行為變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農業產業化中導入電子商務,企業通過網絡信息、處理訂單、安排生產、分配資源,供應鏈中的所有組織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從互聯網上獲得所需信息,減少了中間商環節,縮短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與傳統的營銷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環節減少,交易速度加快,從而節省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電子商務疏通了信息的傳輸,既提高了信息傳輸的速度,又拓寬了信息的傳輸范圍,便于買賣雙方聯系,降低了買賣雙方的搜尋費用。3.打破區域和時間的限制。農業電子商務打破了傳統交易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限制,依賴互聯網的交易網絡,使農業企業沖破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擺脫區域性市場的限制,進入跨地區乃至跨國的網絡銷售,有利于形成統一有序的大市場,使交易雙方的選擇性擴展到最大化。
4.實現農產品流通的規模化。在農業電子商務中采用網絡交易平臺,能夠將少量的、單獨的農產品交易規?;?、組織化。農民可能并不是以單個農戶或合作社出現,而是將農產品委托給配送中心而由其統一組織銷售,交易的一方是農民群體,另一方是企業,雙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夠得到充分保證。配送中心對農產品進行統一的質檢、分級,采取明碼標價,從而保證流通規?;^程中農產品的質量。
5.方便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農業電子商務將使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變得更為快捷、方便,更具有針對性,能夠讓農戶了解最新農業生產技術和社會發展動態,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利于促進農業新技術在農村的迅速傳播,有利于農業產業化不斷推向深入。
二、農副產品電子商務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互聯網市場領域中的一種企業對企業之間的營銷關系。它將企業內部網,通過B2B網站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絡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BusinessDevelopment)。
B2C(Business-to-Customer),是商家對顧客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吧虒汀笔请娮由虅盏囊环N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這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一般以網絡零售業為主,主要借助于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B2C即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由于這種模式節省了客戶和企業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別對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這種模式可以為其節省寶貴的時間。
C2C是電子商務的專業用語,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
O2O即OnlineToOffline,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這個概念最早來源于美國。O2O的概念非常廣泛,只要產業鏈中既可涉及到線上,又可涉及到線下。
隨著業務領域的拓展,商務模式不斷地創新發展,現在B2C加O2O模式也很流行。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核心關鍵技術
1.EDI技術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在工商業界中的應用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在當前電子商務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EDI應用于萬維網,EDI的應用將得到更廣泛的拓展。標準化EDI技術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在開發EDI網絡應用中,無需改變現行標準,只需擴充標準。
2.電子商務安全技術
安全技術是保證電子商務系統安全運行的最基本、最關鍵的技術。利用密碼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報文鑒別技術、防火墻技術、VPN(虛擬專用網絡)技術及計算機病毒防御等技術,在保證傳輸信息安全性、完整性的同時,可以完成交易各方的身份認證和防止交易中的抵賴行為發生。
3.電子支付技術
電子支付,顧名思義是指參加電子商務活動的一方向另一方付款的過程。電子支付包括電子現金、電子信用卡和電子支票等支付工具。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客戶通過計算機終端的瀏覽器訪問商家的Web服務器信息,完成商品或服務的訂購,然后通過電子支付方式與商家進行結算。
4.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管理信息的工具,數據庫技術滲透在企業各種應用中,無處不在。電子商務作為新型的商務模式,受到了數據庫技術全方位的支持,從底層基礎數據的存儲到上層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都涉及到數據庫技術,其中主要包括Web數據庫基本原理、數據倉庫技術、聯機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及數據層訪問技術。
三、加速智慧農業工程建設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實踐;發展對策
“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盎ヂ摼W+”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一、眉山“互聯網+”的研究背景
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了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標志著“互聯網+”上升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隨后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各省市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進“互聯網+”的行動計劃與措施。
隨著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互聯網+”通過對傳統行業的滲透與融合,正深刻改變著各個行業的生產組織方式、要素配置方式、產品形態和商業服務模式,也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目前,互聯網已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眉山地處西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后,應把握國家“互聯網+”發展機遇,加快信息網絡基礎建設,推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不斷提升產業規模與檔次,探索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踐,推進眉山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二、眉山“互聯網+”發展現狀
通過騰訊研究院的2016“互聯網+”指數報告,揭曉了“互聯網+”建設十大標桿城市,成都位居全國第6位,眉山位居全國第222位。通過大數據呈現眉山“互聯網+”戰略落地成果,成都位居四川第1位,眉山位居第9位,充分說明“互聯網+”在眉山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1.“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融合與發展
近年來,眉山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農村電商工作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成功培育了仁壽、青神兩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農村電商發展經驗在全國推廣。2016年洪雅縣又成功入選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2015年眉山火燒木家具、腌臘制品以及枇杷和不知火等產品單品網銷量全國第一,實物單店交易指數和家裝家飾網絡零售額位居全省第二,電子商務健康度和農產品網上交易額保持全省前三,電商網絡零售額保持全省前四,電子商務帶動創業就業人員超過30萬人。京東、蘇寧云商、IBM等一批省內外有名的電商平臺相繼入駐我市仁壽、青神和丹棱。2015年,眉山市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突破50億元,增速達到37.78%,分別高出全國和全省3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
2.“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與發展
2015年,仁壽聯手京東舉辦了首屆“中國仁壽?京東網上枇杷節”,嘗試“互聯網+農業”,創造四川首例農產品集體打包直供電商平臺模式。利用“互聯網+農產品/互聯網+扶貧”,整合本地特色農副產品、名優土特產進行網上銷售,提升了仁壽農副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農戶實現銷售收入上千萬元。三蘇柑桔專業合作社生產的“三蘇湖”柑橘產品通過“互聯網+”,成功入選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代表東坡味道果品走向全國。
3.“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與發展
“互聯網+”融入眉山以來,一大批企業加快推進了互聯網與工業融合,不僅讓產品遠銷海外,實現效益大提升,還依靠客戶反饋,在創新、轉型升級上邁出了一大步。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電商部,專人運營,成為業內在天貓上銷售機械產品的第一家。利用互聯網的便捷與迅速,倒逼企業迅速轉型,自我升級,使企業的運行透明化,加速了企業的運轉速度。聯合利華、金桐化學等重點企業信息化示范工作加快推進,為實現智能制造打下堅實基礎。
4.“互聯網+”與交通的融合與發展
如今出行更快更便捷,在網上高鐵票、汽車票、火車票、飛機票等都能隨時隨地查到票、買到票?,F場取票只需點擊網絡取票業務、掃描身份證,不到1分鐘,一張嶄新的車票便通過自助取票機打印出來,減輕了窗口“排長隊”的壓力。2016年,眉山市已加入智出行系列產品(網絡預約車-智出行?飛豬兒,定制巴士-飛巴士)兩項項目進行深度合作,將眉山市“智慧公交”不斷提檔升級,大大加速了眉山市智慧交通的進程。
5.“互聯網+”與金融業的融合與發展
目前,眉山市的很多y行都相繼推出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市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足不出戶就可完成收付款,網上銀行轉賬,在線購買各種理財產品等,日常購物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了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小微企業通過一些新的融資渠道,如天府貸、P2P網絡借貸平臺、首付貸等,融資成本低、便捷,開拓了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創新了“銀會合作”小額貸款新產品,解決了農技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眉山經驗在全國推廣。
6.“互聯網+”與旅游的融合與發展
2014年,眉山市被確定為全省第二批智慧旅游試點市。不少旅行社為吸引客戶,在微信平臺上打造公眾賬號,定期推送優惠活動,通過在移動客戶端做活動吸引來大量用戶,再將其細分、轉化成為潛在的游客。洪雅境內的七里坪國際度假區先后認證開通官網、微信平臺等,在微信平臺上第一時間、傳播景區的各類信息。游客通過景區微信平臺和手機客戶端,輕點手機屏幕即可在線查資訊、免費獲取語音導游服務,遇到問題還可以求助景區微博、微信得到幫助。仁壽縣黑龍灘風景區內的部分酒店除在官網上宣傳推介,還與攜程、去哪兒、途牛等旅游電商門戶網站展開合作,線上與線下旅行社結合。
7.“互聯網+”與醫療行業的融合與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有近100家醫院,上線了微信全流程就診,超過1200家醫院支持微信掛號。截止2016年6月,眉山市人民醫院移動智慧醫院已為2萬余患者提供了移動醫療服務。通過關注眉山市人民醫院微信可以提供掛號、門診繳費、住院押金等服務,避免現場排長隊繳費的場面。
8.“互聯網+”與公共服務業的融合與發展
如今,走進眉山市行政便民服務大廳,拿出手機掃描引導牌上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微信平臺,所有窗口單位的服務信息隨即出現在手機屏幕上。充分利用政府大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獲取涉稅信息,進行網絡抄報稅等。2015年,彭山區與電信公司合作建成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實現信息化經營。
三、眉山“互聯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互聯網+”給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
1.對“互聯網+”缺乏正確認知
部分企業和個人缺乏對“互聯網+”的正確認知,存在認知上的差異,在商業、零售、交通等服務行業有較高的認可度,在傳統農業和部分傳統制造業中認知度較低。有些企業和個人由于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對云計算、大數據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應用,不相信“互聯網+”的巨大力量和積極作用。而有些由于自身惰性和歷史慣性等原因,認為互聯網風險太大,不愿承擔革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成本。這些觀念將嚴重影響“互聯網+”的推廣和發展。
2.網絡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
據報到,截至2015年12月,成都市網民規模883萬,互聯網普及率61.2%,高出四川?。?0%)2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50.3%)11個百分點,所以成都的“互聯網+”建設位居全國第6位。而眉山互聯網用戶大概有200萬,互聯網普及率相對較低,有一些貧困村和偏遠地區,種植的農副產品和水果,由于網絡不通或村民不會網絡,導致信息比較閉塞,無法及時銷售出去。
3.政策制度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匹配
缺少促進數據流動與共享的政策,缺少購買云服務的財政支持制度,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不適應技術發展的需要等。有些快餐店小作坊生產、衛生不達標,仍在經營。網絡購物假貨問題嚴重,主要還是質量監管不嚴,配套制度沒有跟上。
4.電子商務發展不平衡
農村電商發展比較好的主要集中在農村綜合示范縣仁壽、青神、洪雅。眉山比較有名的農產品如枇杷、脆桃、不知火、獼猴桃等通過各種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促進農民增收。但工業品的電商銷售模式還沒有形成特色,眉山其他地區還需要進一步引進知名電商或打造本土電商,根據行業和地方特色,加快電商發展。
四、促進眉山“互聯網+”發展的對策
盡管“互聯網+”發展面臨諸多問題,但互聯網與制造業、現代農業、智慧城市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十三五”期間,眉山應積極發揮互聯網已經形成的比較優勢,把握機遇,采取積極措施,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
1.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眉山應加快推進與中國移動四川公司、中國聯通四川公司等電信運營企業的“互聯網+”戰略合作,共同加快推M眉山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促進“互聯網+”技術在眉山各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各部門、各行業建成并運行一系列各自領域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推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業的融合創新??焖偻七M光網城市建設,大力推動寬帶發展普及提速,實現農村光纖入戶,提高網民數量和互聯網使用普及率,將眉山建成“全光網城市”。著力建設4G網絡,實現4G移動網絡全覆蓋,實現全市所有城區、農村場鎮及一類行政村100%具備提供千兆寬帶和4G無線服務能力。
2.大力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發展戰略
依托眉山華為大數據中心,將眉山打造為四川乃至全國的雙活數據中心,打造西部地區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園區。加強數據資源招商,打造全國數據集聚應用新高地。大數據園區集城市云計算中心、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展示、物聯網研發、軟件制造、創業培訓和大數據服務于一體,帶動一批電子制造企業、軟件測試封裝企業和信息服務企業落戶眉山。利用“互聯網+”運營專家的豐富經驗,發揮網絡基礎設施、產業互聯網技術、平臺、資源和人才方面的優勢,加大投資力度,打造“云上眉山”基礎平臺,構建電子政務云、工業云、電子商務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等,利用云計算數據中心,打造大數據平臺,實現大數據資源開放、互通、共享。發揮眉山云計算服務中心作用,加快云計算服務和大數據在公共服務、社會信用體系等領域的應用實踐。
3.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利用眉山良好的區位優勢,政府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京東、阿里巴巴、蘇寧云商、亞馬遜、當當網等更多知名電商企業長期入駐眉山,積極推進電商與產業、企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全省電商第二城。鼓勵知名電商與重點企業、專合社簽訂綜合產品網銷合作、農產品網銷、家居產品網銷合作等重大貿易項目。建設西南地區電子商務運營中心,以電商產業園為載體,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運營平臺為支撐,以電商協會為促動,以培訓網商為抓手,以整合資源為途徑,以雙創孵化為契機,孵化眉山本地電商企業和電商平臺。制定電子商務進農村發展計劃,農業專業合作社利用電商平臺,將眉山特色農產品泡菜、不知火、葡萄、嶄獺㈣凌說認往全國各地。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支持,實現經濟增長。
4.加快“互聯網+”與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強力打造“東坡味道”千億產業,不斷壯大泡菜、現代畜牧業、鄉村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建立“東坡味道”網上營銷平臺,培育和扶持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幫助眉山農業轉型升級,打造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強市,為四川省乃至全國農業發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范。將“互聯網+”的發展形態融入眉山工業企業的管理與生產,以“機器換人、電商換市”為路徑打造智慧工廠,實現產業成功升級。在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中積極探索,延伸新材料等產業的產品鏈條,依托毗鄰成都的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深入推進“眉山制造2025”創新創業體系,打造智能制造等行業支撐服務平臺。根據眉山產業布局,吸引“互聯網+”關聯性強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發揮投資拉動產業發展的作用。推動“東坡味道”系列產品,“眉山制造”工業產品和“東坡文化”旅游產品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利用“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
5.加強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根據互聯網在各行業的發展狀況,及時修改完善或廢止與“互聯網+”發展不適應的相關現行法規和政策體系,規范互聯網企業運作。加快制定數據資源管理、網絡商品交易等法規制度,加快出臺政府和企業信息化服務采購政策。制定出臺數據資源開放辦法、數據安全開放標準和數據安全保護政策,嚴厲打擊各種網絡侵權行為。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方面實現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推動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強化部門間協同監管,形成融合市場的監管合力,出臺互聯網金融等各項監管細則,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6.加強互聯網應用人才的培訓
依托我市高等院校資源,開設電子信息、軟件制造、智能制造等對口專業,培養具有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與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養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定出臺互聯網人才引進計劃,大力支持互聯網領域高層次專業人才來眉創業,并按規定給予政策優惠。借助眉山電子商務協會和電子商務孵化園,以知名電商為依托,通過“學?;A培訓+行業專題培訓+現場技能培訓”等方式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培養更多的電商管理人才。鼓勵政府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向社會提供互聯網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培訓,讓政府、單位、企業、個人都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真正擁抱互聯網。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
[2]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2015〕78號.
[3]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四川省2015“互聯網+”重點工作方案.2015年.
[4]馬云等著.《讀懂互聯網+》[M].中信出版集團,2015年.
關鍵詞:寬帶中國;智慧農業;4G 光纖;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TN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100
1 國家啟動了“寬帶中國”戰略
2013年8月,國家正式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3〕31號),標志著“寬帶中國”項目的正式啟動。該項目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緦崿F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帶進鄉入村,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50%,第3代移動通信及其長期演進技術(3G/LTE)用戶普及率達到32.5%,行政村通寬帶(有線或無線接入方式)比例達到95%,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公益機構基本實現寬帶接入。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發達城市達到100Mbps。寬帶應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動互聯網廣泛滲透。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2 吉林省政府啟動智慧農業建設
吉林省政府規劃設計了吉林省智慧農業示范應用項目,建設生態型、智慧型、效益型、特色型、開放型、安全型等“六型農業”,并于2013年9月正式啟動。該項目主要建設吉林省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中心)、四個產業物聯網技術服務系統和農業電子商務平臺、12316/12582三農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推進智慧農業項目建設,促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全面融合,實現農業的智能化生產、數字化管理和科學化決策,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到2016年,物聯網技術在部分產業的生產和加工領域示范應用,實現生產者、技術專家與信息化手段有機結合,促進農業生產節本降耗和增產增效;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實現“買全國、賣全國”?!稗r資下鄉”覆蓋全省,“農產品進城”走向國內大中城市,有效解決賣難買難;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以“三網”為載體的信息化服務手段實現農村地區全覆蓋,有效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
3 方案實施規劃
建設一套吉林省智慧農業專用的寬帶網絡,為吉林省智慧農業示范應用項目提供寬帶網絡基礎環境,為廣大農村基層用戶和生產主體提供高質量的互聯網寬帶接入,將智慧農業的成果和最新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農村生活中,加快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和農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到田間地頭。在農業生產上,為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提供科學化決策、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產;在農村生活上,為廣大農戶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服務,使其充分享受現代信息技術成果。
4 建設意義
以寬帶接入,網速提升為基礎而建立的農業信息化服務,必將在促進吉林省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農業經營等方面發揮極大的作用。
4.1 必將促進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
轉變傳統生產經營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強農民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4.2 將利用快速發展起來的網絡
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興的農村經營主體,走合作化道路,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規?;?、集約化生產水平。
4.3 應用農產品溯源和物聯網技術監管
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精準化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4.4 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機制的改革和推廣方式方法的創新
用信息化手段普及應用新技術、新成果,提高科技貢獻率。
4.5 可促進農村文明生活、科學消費
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同質享受城市現代文明成果。
4.6 方便農民生活
讓農民不出村、甚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網上辦事、充值繳費、就醫求學、求職就業、供求對接等服務,享受到寬帶接入、網絡暢通所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4.7 用信息化手段創新農村社會管理
促進各級政府和管理部門由管理型向服務型方式轉變,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5 實施方案
5.1 項目目標及主要內容
到2015年末實現玉米、水稻、設施蔬菜、人參四個產業物聯網示范應用,在示范點寬帶網絡實現100%覆蓋;選取部分縣區,重點建設村級信息服務站,實現農村家庭寬帶網絡100%覆蓋,網絡帶寬具備4M接入能力。
5.2 進行寬帶升級改造
5.2.1 農村用戶寬帶:單點通過光纖及無線方式接入
在覆蓋村通過基站PTN設備將寬帶上網業務數據匯聚到各地市核心網CMNET路由器上,帶寬設置不低于4M。各地市接入點IP地址規劃及帶寬由各地市網絡部門及設計單位自行分配決定。
5.2.2 物聯網數據采集點:單點通過光纖方式接入
光纖部分在接入點新增接入層PTN設備1臺,通過一個FE接口與客戶路由器相連;另通過1個FE接口與物聯網設備相連,利用數據專線與全省級服務器相連。
采用無線4G方式的接入點,新增4GLTE-CPE一端,通過一個FE接口與客戶路由器相連。另通過1個FE接口與物聯網設備相連,利用數據專線與全省級服務器相連。
5.2.3 信息服務站:單點通過光纖及無線方式接入。
省級節點新增匯聚PTN傳輸設備1端,與各信息服務站側路由器相連,用于匯聚各村信息服務站上傳業務,匯聚接口帶寬擬為100M,
5.3 推廣智慧農業產業物聯網應用
要推進物聯網在智慧農業建設中的應用。物聯網數據采集點是智慧農業示范應用項目建設的核心,通過在玉米產業的大田,水稻產業的大田、育秧大棚、加工廠,設施蔬菜產業的溫室大棚、加工車間和人參產業的種植基地、加工車間等布設多套物聯網傳感器和高清視頻監控設備,將實時的環境數據傳輸至省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進行處理,通過與產業相關的數據分析處理軟件,生成數據分析報告,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預警預報、決策指導、生產管理和信息查詢等相關服務。
5.4 開展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
農業信息服務站主要承擔著電子商務、公共信息服務、便民服務三方面的任務。在電子商務服務方面,信息服務站負責幫助周邊村民利用省農委電子商務平臺推薦審核的農資產品、生活日用品的直購、推廣、宣傳工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開展網上直銷;負責在平臺直購的農資和日用品由網店到農戶的物流配送工作。在公共信息服務方面,服務站主要為農民提供政策法規、市場供求、農業技術、價格信息等方面的服務;有條件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省平臺,積極為當地農民開展動植物遠程視頻診療咨詢服務、測土配方施肥平臺應用、易農寶APP手機應用、易農寶PC應用、物聯網平臺應用;積極宣傳引導農民應用網絡平臺、12582語音平臺、短信平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免費幫助農民查詢和各類需求信息。在便民服務方面,服務站可進行移動沖值繳費、小額提現業務、保險業務、醫療服務平臺就診預約等便民應用。
5.5 技術路線
對于覆蓋半徑超過500m的行政村,可在村中適合位置增設品接桿,補充覆蓋。品接桿的位置可考慮選在鐵塔400m距離左右,縮小信號邊緣范圍,鐵塔AP覆蓋區域的優質覆蓋。鐵塔與品接桿間可根據實際條件,采取MESH無線回傳、光纜等多種的方式靈活連接。
5.6 通信運營商網絡承建內容設想
提升全省農村地區寬帶接入能力,探索農村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模式,在產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區完成對下屬行政村的寬帶網絡建設,實現100%全面覆蓋,以及智慧農業項目中涉及到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物聯網數據采集點的網絡建設、升級改造。
各行政村、各村信息服務站及各物聯網監控點根據當地傳輸網絡情況,采用光纖+無線方式實現,具體方案如下:
采用光纖接入方式的接入點新增接入層PTN設備,通過FE接口與客戶路由器相連;用以提供寬帶上網業務,帶寬為4M;另通過FE接口與物聯網設備/信息服務站服務器相連,利用數據專線與全省級服務器相連。
采用無線4G方式的接入點,新增4GLTE-CPE一端,通過一個FE接口與客戶路由器相連,用以提供寬帶上網業務,帶寬為4M;另通過1個FE接口與物聯網設備/信息服務站服務器相連,利用數據專線與全省級服務器相連。網絡拓撲圖如下:
其他注意事項:
4GLTECPE使用依據為接入點附近已有4G信號覆蓋,若無,則需考慮采用光纖方式連接。
各地市設計院根據本網絡拓撲圖及當地用戶需求(有線、無線方式)進行本地接入點傳輸設計。
為了減少對公網IP地址的消耗,可采用私網IP,在地市CMNET上做NET映射,需確??蛻艚尤朦c內每端路由器IP地址要固定。
6 結束語
通過吉林省智慧農業寬帶網絡建設,一是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示范縣內重點進行網絡升級改造,提高寬帶網絡覆蓋范圍,建成覆蓋全省重點縣(市、區)農村和玉米、水稻、設施蔬菜、人參產業生產基地全覆蓋的寬帶基礎網絡;二是積極推廣寬帶信息服務應用,利用智慧農業的產業物聯網技術服系統、電子商務平臺和12582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對農村技術指導和農業信息服務。以寬帶接入,網速提升為基礎而建立的農業信息化服務,必將在促進吉林省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農業經營等方面發揮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吉林省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探討[J]. 經濟縱橫, 2004(2).
[2] 吉林省農委立足智慧農業建設推進信息服務進村入戶[EB/OL].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2014-06-04.
[3]伍玲.試論農業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與開發[J].情報科學,2004(2).
關鍵詞:農業機械;農副產品;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
1電子商務在農業領域應用現狀分析
從當前農業信息網絡發展能夠看出,現代化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然而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缺乏互聯網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商務的應用。農民無法更多地接觸互聯網,阻礙了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F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平臺缺乏完整體系,因此,極易出現不良事件,導致電子商務平臺存在安全隱患。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可知,農業機械屬于高投入交易活動,當存在網絡違法行為時,將極易影響電子商務的安全性,相應影響農業領域的發展。
2農業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1系統結構體系
從該電子商務平臺框架能夠看出,核心數據服務器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并且會覆蓋整個平臺系統的網絡購物模塊和安全管理模塊。以上模塊能夠支持企業物流應用模式的發展。在應用物流系統期間,其配送模式主要為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且采用與郵政企業合作方式,確保該企業能夠在物流系統中發揮作用。
2.2平臺關鍵技術
在應用電子商務模式時,核心技術包括信息安全技術、數據挖掘技術、XML技術、JAVA技術等。JAVA技術屬于最核心技術,在加工信息電子商品平臺中應用該項技術,能夠展示出平臺短租性能擴展的功能。在需要對現有服務進行擴展時,優化應用服務器功能時,通過應用JAVA技術能夠提升平臺系統的擴展性和安全性。XML技術能夠通過搜素能力,全面優化電子商務平臺系統。在實際應用該商務平臺時,支付安全問題是存在的最大應用難題,當農業機械或者農副產品交易活動中存在支付安全隱患時,將會使農民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維護平臺支付安全性,需要應用電子證書和數據簽名等方式。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對客戶瀏覽行為進行分析,準確定位商品銷售市場,對市場發展動態進行預測。信息安全技術能夠有效確保用戶電子支付的安全性,通過平臺中的支付功能模塊和安全集成認證模塊,能夠全面促進電子商務平臺的運行。當前,在電子商務平臺中,電子證書、數字時間戳和數據簽名屬于最常應用的信息安全方式。用戶在獲取認證授權證書之后,才能夠開展支付與交易活動。
2.3系統功能分析
通過該商務平臺能夠設備資源信息、市場交易信息等,確保其在農業機械和農副產品加工中的重要作用。還能夠促進地區與國際之間的交流,使我國農業機械和農產品逐漸走向國際。
2.3.1信息數據服務功能
應用該平臺的目的在于交流新技術和實用性技術。因此需要將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作為數據庫核心,隨時關于農業方面的最新技術,商品信息和企業產品數據等。
2.3.2商品管理功能
該項功能能夠對商品流通進行管理,確保商品信息查詢的智能化。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通過挖掘和分析數據,可以查詢和分析商品信息,對市場發展動態進行預測。
2.3.3在線交易功能
電子商務平臺的核心在于在線交易,能夠加強合同管理、業務商討和交易行為等。通過視、音頻等技術的組合應用,促進商務洽談的便捷性。
2.3.4支付系統
該平臺能夠確保認證體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客戶報表管理,支付結算和賬務管理等方式,能夠建立安全的商務環境。
2.3.5物流配送
電子商務平臺所具備的物流配送系統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直接運送商品和郵政網絡配送等方式。在實際應用期間優化組合不同配送方式,以此確保物流配送系統的個性化和智能化。
3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的實際應用
3.1促進農業信息資源共享
通過該平臺的應用現狀能夠看出,其能夠大范圍推廣農業新技術和智慧農業,使農民能夠共享農業信息資源。電子商務平臺作用的發揮離不開系統功能的作用,從實際應用效果能夠看出,該平臺可以促進農業新技術的交流,充分發揮出加工數據庫在商務平臺中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實現以上目標,農業主管部門在推廣和宣傳該商務平臺時,應當不斷優化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信息功能以及政策查詢功能等,以便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可深入了解和掌握農村市場商品信息和優惠政策,由此促進農業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發展。
3.2結合電子商務和傳統銷售模式
通過應用電子商務平臺,能夠有效結合電子商務和傳統銷售模式,因此在建設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時,應當充分展現出在線交易功能。在處理交易事宜和合同管理問題時,可通過在線交易功能中的音視頻技術實現,以此促進業務交流與溝通的便捷性。優化完善平臺支付系統,加強賬戶管理力度,不斷改進和完善老客戶報表管理,以此結合和組合方式,促進電子商務和傳統銷售模式的共同進步發展。
3.3促進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
電子商務平臺有助于政府部門對農業生產進行宏觀調控,通過信息數據功能和商品管理功能,可以充分發揮出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由于農副產品和農業機械會對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發揮產生影響,且數據庫技術支撐商品管理功能的實現,因此,電子商務平臺能夠對農業市場發展動態進行預測。通過此種預測功能,能夠準確把握農業市場的實際需求,還能夠確保政府部門掌握和控制農業行業的發展動態。所以,在農業機械和農副產品中應用加工信息電子商務平臺,能夠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3.4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
建立電子商務平臺能夠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優化和改進農業裝備市場的發展。從農業機械產業的發展現狀能夠看出,傳統農業市場的經營模式主要為集市場模式,在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之后,可以通過信息管理模塊,促進農業機械市場的信息化發展。在應用信息化技術時,通過該商務平臺,能夠確保農業機械生產人員掌握農村地區對于機械設備的需求度,向不同地區農民銷售不同的農業機械。
日前國務院下發的《“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推進“互聯網+”的11個重點領域,包括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600869,股吧)、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這也釋放出一個信號: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電子商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在消費互聯網之外,傳統產業借網轉型還依賴于產業互聯網的迅速推進。
眼下,傳統產業對電子商務的熱情不難理解。對于生產制造企業來說,將銷售環節上網實施起來相對簡單,對原有生產流程影響較小,卻又能在短期內看到“真金白銀”的收益。同時,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3.4萬億元,依然保持高速增長,電子商務市場的高度成熟對生產企業也存在天然的吸引力。
但是,產業融合不能僅僅將目光停留在電子商務。除“上網”外,“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意義,更在于其開放、平等、透明的特性,使信息和數據真正流動起來,從而產生巨大的生產力,通過打破信息不對稱,促進產業跨界升級,驅動傳統產業在業態和運行模式上“進化”??梢哉f,“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是全方位的,技術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和新商業模式的生成需要協同發展。
事實上,產業互聯網是個不小的范疇。以制造類企業為例,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滲透可以提升從產品研發到營銷模式的各個關鍵環節和領域的水平。比如,在研發中引入眾包、眾設等新型創新模式;在生產環節中推廣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發展柔性制造、數據制造、網絡制造、云制造等新型生產模式;在管理上實施精益運營管理、智能分析與決策等新型管理模式;在營銷上發展精準營銷、需求創造等新型營銷模式;還可以形成一系列新的包括在線監測、遠程維護等生產業,拓展制造業的服務價值鏈。
關鍵詞:農業;供應鏈;電子商務;發展
1農業供應鏈的發展態勢
1?1農產品線上交易規模明顯擴大
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逐漸擴大,并超額完成目標,就淘寶網而言,每年農產品交易量都會大幅度增長,在所有類型增長速度中占據首位,以此形成了農產品網絡交易良好局面。
1?2供應鏈明顯縮減
基于網絡經濟的農產品把一、二級批發和零售集中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農民或者加工廠自行購建電子商務平臺,直接自行銷售農產品。由此可見,整個農業供應鏈的長度被明顯縮減,農產品流通時間縮短,成本隨之降低,效率卻有了較大提升。
1?3生產經營模式更加有效
網絡平臺經濟的關鍵性特點就是基于平臺集中供應鏈的所有節點,實現信息在線實時共享。農產品電子商務既可以快速把產品信息傳輸給客戶,又可以將客戶所需信息及時傳輸給上游節點企業。網絡商業模式在農業電子商務中得到有效應用,即C2B,農產品供應商基于網絡平臺推出產品,消費者融資確定購買需求,銷售者根據需求進行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
1?4農產品物流行業發展迅速
農產品網絡交易量的擴大推動了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但目前農產品物流成本還相對較高。相關部門明確指出,構建健全的農村物流體系,實行快遞到村,推行農村綜合服務社、超市、快遞網點等各種基層物流節點建設,鼓勵物流企業快遞業務向農村延伸[1,4]
2農業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2?1信息化水平低
農村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化建設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即農民的信息意識較弱,資源狀況差,服務水平不高。大多數農村留守農民對網絡缺乏充分了解,對電子商務的認知與了解更是淺顯,這就直接阻礙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2?2交易平臺商業模式同質現象嚴重
大部分與農業相關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商業模式的同質化太過嚴重,缺乏較好的創新能力,客戶的轉化率成本太高,需要大力投資才能夠保持平臺運營的穩定性與有序性。我國農業類型的電子商務平臺的終端用戶是經銷商與農戶,其相當部分文化水平較低,尚未經過專業培訓,信息化素養相對較低,這直接影響著電子商務平臺的正常運營。
2?3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電子商務與政策、稅收、隱私權與知識產權等在法律上息息相關,當前我國信息化法規政策并不健全,各個行業電子商務規則也不完善。網絡交易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各種方式的行騙越來越復雜,釣魚軟件與網站一直存在著,直接威脅著網絡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電子商務。農業電子商務也不例外,其中假冒偽劣產品隨處可見,消費者投訴不斷增加,切實反映了電子商務監督管理法律的缺陷。
2?4物流運輸配送嚴重受限
因為農產品利潤太小,又具有鮮明的季節性,很容易腐爛,所以相當部分農產品需要冷鏈物流配送,物流投資成本大,從而導致農業電子商務的競爭力大大降低[5,7]。
3以農業供應鏈為基礎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策略
3?1構建獨具特色的供應鏈
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構建需要以完善的產業鏈作為基礎條件,其中主要包括農資供應、農業生產、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等,并充分吸收直銷模式的成功經驗,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業供應鏈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集成化合作,信息與銷售的扁平化發展,以提高農業的組織化水平,從而為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平臺設計奠定理論基礎。有機融合農業直銷經營模式與現代化農業供應鏈模式,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業供應鏈模式,以此實現模式創新。此農業供應鏈模式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其一,可以科學有效管理并共享信息,并利于構建農產品物聯網跟蹤與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其二,可以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其三,可以實現訂單農業;其四,可以實現農產品直銷模式;其五,可以實現農產品與農資的雙向互動流通,可以同時為多方提供數據庫的營銷與協同電子商務服務[6]。
3?2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訓
基于電子商務企業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以此促進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實施小規模網商發展,培養企業、農戶、基地、網店一體化的電子商務,以典型電子商務企業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強化農民的電子商務意識。同時,邀請科研機構與高校為農村提供電子商務培訓服務。
3?3完善現代物流配送機制
由于生鮮商品保質期比較短,對產品的新鮮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對物流配送也提出了較高要求。距離較近可以選擇自行配送方式,距離較遠可以選擇信譽好的第三方物流,以保證配送效率與產品的新鮮度為目標。條件成熟可以引進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整合鄉鎮一級資源,保證物流到農村,渠道多元化,構建冷鏈標準化示范點,建設獨具農村特色的農業產區冷凍庫,通過網絡平臺,有機整合倉儲與車輛等相關資源,實現智慧物流配送,促進電子商務與物流的協同發展,構成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流通格局[8]。
3?4實施農產品微信微博等微營銷
在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種微營銷,并結合各種搜索引擎加大宣傳,同時還要配置微信與支付寶等收付款軟件,以此構建社交化銷售模式。而且,微營銷的社交化特點促使小型賣家能夠實現客戶之間的零距離交流。微營銷的高復購率對于農產品而言十分關鍵,這就需要賣家加強重視客戶關系管理。通過微營銷,建立集品牌營銷、服務、銷售于一體的平臺,使得農產品銷售品牌企業與客戶關系管理體系相輔相成,相互依賴,以全面獲取客戶的相關數據信息,使得客戶關系管理有效性得到提升。
關鍵詞:物聯網;金融;數據;資源;平臺
隨著新型工業革命和中國制造2025步伐的加快,物聯網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并將推動經濟社會進入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時代。金融作為維系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與物聯網系統融合既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構建未來經濟社會全面智慧化生態體系的關鍵動因。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作為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遍布城鄉的服務網絡、龐大的中小客戶群體,與當今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時代金融背景相吻合;與物聯網的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需求架構相一致。郵儲銀行只有加快對物聯網金融的研究,逐步將金融服務嵌入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目標產業中,盡快融入物聯網開放式協同的生態系統中,才能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競爭力。
1物聯網金融概述
1.1物聯網金融的內涵
物聯網金融即在以信息科技為代表的生產力水平快速發展、人類對智慧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滿足以及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融合回歸的過程中,為物聯網構造的有機信息物理生態系統提供的嵌入式、多領域、多方位、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物聯網金融在智能生產、消費和智慧化服務的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直接參與實現財富創造與社會運行效率推進,服務實體經濟運行的金融需求。物聯網發展的巨大空間和金融本質決定物聯網金融必然會圍繞著社會經濟運行變革規律和金融基本規律進行。
1.2物聯網金融的表現形式
初期,物聯網金融體現在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信息交互基礎上融合。隨著物聯網實現物品網絡化、信息化,物品之間、人與物品和環境信息交換的深化,金融服務智能化、資金流數字化,金融服務將體現物聯網中物質屬性與金融屬性的高度融合,體現在金融服務方式+物聯網基礎上的金融發展演進和變革,隱含在社會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全過程中,進而服務于社會真實財富創造。相對于互聯網金融,物聯網金融通過物品的信息化傳遞,直接將金融服務切入智能生產、流通、消費的全過程,金融服務直接植入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1.3物聯網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
1.3.1自身因素物聯網金融的內涵體現在金融+物聯網的發展模式,其發展的自身動力因素包括:一是金融與物聯網融合的機制和程度;二是金融機構布局物聯網+金融的戰略選擇;三是金融在物聯網生態系統中服務社會真實財富創造的水平與程度。1.3.2外部因素物聯網金融發展空間和潛力也取決于物聯網自身發展深度、廣度及速度。物聯網發展的產業資本需求及其發展所衍生的龐大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奠定了金融+物聯網發展的有效需求基礎。在政府主導、產業市場需求、消費者需求以及金融內在發展動力的影響下,共同催生物聯網金融不可估量的發展潛力。
1.4物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未來金融可持續發展動力和價值創造存在于真實財富創造的物聯網發展生態之中。物聯網的發展直接決定了物聯網金融發展的前景和潛力,物聯網發展隱含的多元、協同創新特征,決定了物聯網金融將向運行模式多元化發展演進。1.4.1實現大數據金融體系金融服務生產的核心要素,就是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客觀性和完整性,信息本身直接影響到金融運行的效益、風險與成本。在物聯網生態系統中,信息以非結構化、結構化、離散化或連續化的數據集合形式呈現,多元化的大數據為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真實信息數據獲取成本。成功的金融運行模式必然是實質上的大數據金融運行機制。1.4.2形成產業鏈金融系統物聯網是整體經濟系統化協同發展的結果,是國民經濟中各種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全要素深度智能融合的體系。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降低產業、行業之間的交互成本,進而推動實體產業與虛擬經濟深度融合。物聯網生態下的金融發展將會形成基于產業協同融合的開放式金融服務供給鏈,圍繞實體產業的融通協同,實現生產、消費及財富管理等多元化金融支持。1.4.3構建智慧金融模式物聯網可以有效滿足智能化的生產消費需求,因此傳統金融必須與社會化網絡、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圍繞客戶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有效實現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四流合一”,促成任何場景、任何類型的金融需求在第一時間被安全便捷滿足的智慧金融新模式。
2郵儲銀行物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郵儲銀行作為一家大型零售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超過7.3萬億元,擁有4萬個覆蓋城鄉的實體網點,服務于5億客戶群體,培育了1.6億電子銀行客戶。通過SWOT分析可以看出,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機遇與挑戰并存。
2.1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優勢
2.1.1“四流合一”的資源優勢物聯網金融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特點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展戰略以及“一體兩翼”的業務架構高度契合。與同業相比,強大的集團資源協同優勢,加快電子商務、實物傳遞、金融板塊聯動發展,通過資源整合和數據共享,依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布局物聯網金融,形成自身明顯的發展優勢。2.1.2普惠金融網絡和客戶優勢郵儲銀行擁有4萬個遍布城鄉的服務網點以及超過10萬臺自助設備,5億客戶分布城鄉。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郵儲銀行可以充分發揮普惠金融網絡優勢,客戶認知度較高的品牌優勢,為物聯網生態系統客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2.1.3基于開放式架構的信息技術優勢與同業相比,郵儲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最先采用了基于開放式小型機集群、自主可控開放式技術架構,實現了大規模業務并發系統的高可靠運行?;陂_放式技術的IT基礎構架,為郵儲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基礎上升級發展物聯網金融,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2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劣勢
2.2.1客戶結構不合理郵儲銀行中老年客戶(40歲以上客戶)超過一半,80%的客戶位于縣域或農村地區,電子銀行開通率較低,對互聯網、物聯網的接受程度較低。相對低端的客戶群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郵儲銀行網絡金融的發展。2.2.2產品服務創新不足目前,郵儲銀行產品和服務依然基于將柜面傳統操作遷移到互聯網的方式,尚未在以互聯網思維重塑產品、再造流程方面取得突破。這也是與互聯網企業客戶體驗至上最大的差距所在。2.2.3信息技術支撐薄弱郵儲銀行與同業、互聯網企業相比,信息技術力量、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薄弱,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尚在部署階段;創新的體制機制也在建設之中,尚不能對網絡經濟時代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做出快速反應。
2.3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機遇
2.3.1外部環境從全球范圍看,工業4.0剛剛起步,物聯網在智能制造領域尚未形成規模。在國內,物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物聯網的綜合運用剛剛起步,其滲透性強、帶動作用大、綜合效益還局限于部分領域。郵儲銀行與商業銀行、互聯網企業處在同一起跑線,發展機會無限。2.3.2物聯網金融的成長性擁有了互聯網金融的經驗,商業銀行通過嵌入物聯網生態系統,基于全流程客觀數據信息獲取、高效傳遞和智能處理,將在更廣義的層面激發和滿足消費者、生產者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實現支付結算、信用評價、資金融通、風險控制等。
2.4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威脅
2.4.1同業競爭日趨激烈互聯網金融發展經驗表明,必須將互聯網金融發展上升到戰略轉型的高度,大膽嘗試新模式,采用新技術、采取新舉措,才能防止被同業超越或是被邊緣化。在物聯網起步階段,各商業銀行都采取更為積極的態度,主動擁抱新技術、大膽創新新模式,爭取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4.2跨界經營的沖擊互聯網、物聯網開放的特性弱化了行業間的壁壘,同樣降低了金融業的門檻,銀行傳統支付、信貸、中間業務等也受到來自互聯網企業、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訊運營商等異業競爭者的明顯沖擊??梢灶A見,物聯網時代,創新思維將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更大的挑戰。2.4.3產業智能改變金融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框架的物聯網,如制造業,從設備、產品,到倉儲、物流、消費系統與網絡數字技術的高度融合,從生產到消費涌現出信息化、智能化、透明化。行業、產業需要的金融服務更真實、更直接、更透明,當資金提供者可以直接參與物聯網產業金融需求時,作為資金中介的金融機構面臨的脫媒才是最大的危險。產業智能不僅變革自身,而且在改變金融。
3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前瞻性布局
3.1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可行性推進
3.1.1轉變思維方式,發揮集團資源優勢互聯網發展思維表明,企業不是以自身的資源優勢就能取得競爭優勢,而是以客戶的思維、極致的體驗推出的產品和服務才有生命力。只有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在金融需求的各個環節匹配企業的資源優勢,通過整合資源、創造產品、創新服務,深度融入物聯網生態系統,實現客戶定制產品,才能充分發揮郵政集團“四流合一”的優勢。3.1.2轉型服務網絡,提供物聯網金融信息支撐未來,郵儲銀行網點、郵政網點在提供傳統服務的基礎上,應成為物聯網生態系統的信息采集點、信息初步加工點、客戶智慧生活體驗點以及信息反饋渠道。只有加快網絡和網點轉型,按照物聯網新形態的要求實現傳統渠道的數據信息沉淀和有機融合,才能奠定郵儲銀行布局物聯網金融網絡渠道的優勢。3.1.3打造智慧網絡,重塑“寄遞翼”價值貢獻智慧化的速遞物流網絡,不僅構成未來物聯網架構體系內基礎實物傳遞網絡骨干,更是奠定了郵儲銀行圍繞消費、物流和商流的基礎數據信息捕獲與沉淀的數據傳輸的領先優勢。讓實物傳遞網成為物聯網金融的信用體系中介、物品流通的監管,從簡單的包裹傳遞變成價值數據傳遞的主渠道。3.1.4加快開放協同,實現板塊數據融合物聯網時代,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互換,更多的是復雜的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信息的交互,這就要求郵政集團旗下的“金融翼”和“寄遞翼”板塊數據開放協同,主動融入物聯網的信息生態系統中,才能捕捉價值數據,奠定未來物聯網金融業務的支撐體系基礎。
3.2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價值創造
3.2.1降低交易成本物聯網金融完全對接物聯網大數據信息系統,實時全面獲取標的對象的形態、位置、空間及價值需求轉換等客觀信息,并且通過信息共享系統以接近零成本的渠道傳遞信息,徹底解決傳統金融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金融信息資源充分有效整合,進而淘汰傳統金融價值鏈中冗余環節,顯著降低金融服務的生產和交易成本。3.2.2優化風險管控物聯網信息傳遞和共享,基本消除原有社會信用體系中信息割裂問題;云計算智能自動化處理信息,完全避免主觀信息判斷處理產生的信用信息失真問題。物聯網正在促使社會信用體系發生革命性的轉變,必然使金融風險管控理念和模式革新,凸顯物聯網金融發展的潛在價值。目前,該技術已在汽車行業、鋼鐵行業破冰,通過物聯網技術,賦予動產以不動產的屬性,以加強質押品的風險監控,大大降低金融資產管控的風險。3.2.3拓展服務邊界隨著物聯網向工業、農業、能源及全社會生產消費領域滲透,傳統產業升級、新型產業培育與發展及產業間的融合,商業銀行通過智慧化物聯網金融服務,為金融服務對象提供精細化、動態化、實時化的可視化管理平臺,全面引導和支撐金融服務向社會各個領域覆蓋和滲透。3.2.4打造智慧金融生產力發展與人類生產消費需求將會加速推動智慧社會的形成,從農業、交通、建筑、能源、教育、醫療和環境保護等多層次、多維度進行智慧架構,勢必對智慧金融的發展形成強大的需求和支撐。智慧金融不僅構成未來金融發展的主流趨勢和競爭優勢,更是未來金融發展的價值高地。
3.3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應用場景
3.3.1信用場景商業銀行通過嵌入物聯網生態系統,對接物聯網標準信息平臺,對貸款的目標產業或產業鏈的產銷存、資金流通、采購渠道、用戶反饋等信息,按照需求進行實時獲取和評估,實現信用授予的前期評估、期中跟蹤調整、后期預警或持續跟進等客觀化信用獲取,從而提高整體的風險管控質量。3.3.2供應鏈場景物聯網發展一方面需要銀行提供基于全生態鏈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銀行通過物聯網金融系統對接整體經濟生產消費系統,依據目標對象的需求和目標,精準實現全方位可持續金融服務供給?;谀繕藢ο笊鷳B鏈的智慧化金融服務,不僅有利于完善客戶信用和降低營銷成本,更有利于銀行通過搭載更多金融產品服務客戶并培養客戶忠誠度。3.3.3感知支付場景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移動終端與近場通信技術進化與融合,支付業務將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即時任意付需求。在智能卡、密碼形式的通信支付基礎上,物聯網發展將推動指紋、虹膜、聲頻和面部等生物識別技術成熟,支付將進入更為安全便捷的感知支付時代。3.3.4大數據場景物聯網系統生成的大數據,其價值不僅在于真實信用生成機制,還存在于銀行通過大數據進行產品協同創新,精準發掘市場和獲取客戶。物聯網生態下,基于大數據的生產制造及服務將成為真實財富創造的必然路徑,大數據將是未來真實財富創造的關鍵投入要素,也是商業銀行產品服務創新的依據和關鍵要素,同樣是銀行生存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3.3.5輕型化場景物聯網發展趨勢就是塑造智慧化的互聯互通生態網絡。傳統的物理網點將會基于功能化視角重新定位與塑造,以智慧化體驗為導向進行差異化重構;銀行管理模式也將被物聯網金融生態重塑?;诖髷祿W絡系統的輕型化運行模式將是物聯網生態下銀行運行的主要模式,是銀行輕資本模式發展的價值取向。
4郵儲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措施和途徑
物聯網金融是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業務的又一次變革,是跨界業務整合和流程再造的過程。為抓住物聯網金融發展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板塊協同優勢,打造具有中國郵政特色的物聯網金融平臺,推動郵儲銀行轉型發展,推動寄遞板塊智慧化升級再造,建議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4.1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
4.1.1整合基礎資源為抓住物聯網金融發展機遇,郵政各業務板塊應解放思想,摒棄各自為政的傳統做法,實現組織架構的協同一致,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統一目標、統籌規劃、整合資源,按照物聯網發展的生態系統要求,依據物聯網金融的客觀規律,重新實現實物流、資金流數據的共享,充分挖掘客戶行為、金融交易、實物傳遞數據的價值,通過信息流帶動實物流與資金流的整合應用,為物聯網金融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4.1.2完善數據平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已經成立了大數據中心,負責郵務和速遞板塊的數據存儲、挖掘和分析工作。郵儲銀行也成立了數據分析中心,搭建了大數據平臺,專門負責銀行業務的數據分析工作。經過幾年的數據積累,金融大數據平臺、郵務和速遞大數據平臺已經初步搭建。但是平臺數據基本是自身業務數據的積累,對互聯網數據以及物聯網數據的收集、處理還遠遠不足。必須從物聯網思維出發,重新優化和完善數據平臺,使其具備協同、接受、處理、融合物聯網數據的基本功能。4.1.3互換共享數據物聯網生態系統是社會生產消費各成員主體共同參與構建的結果,郵政企業、郵儲銀行只是生態系統的一小部分,不可能孤立實現自己的物聯網金融。必須學習借鑒互聯網企業的思維方式,打造物聯網生態下的企業運行模式,適應數字化帶來的管理變革。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與物聯網生態系統成員進行數據信息平等互換;必要時,通過付費等方式采集外部數據。未來,只有掌握海量的用戶和良好的數據資產,才能掌握競爭的主動權、發展的控制權以及生產力的前沿。
4.2戰略推進,打造物聯網金融信息平臺
4.2.1戰略投入打造平臺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看,金融服務的競爭已經從網點、資金規模比拼等轉化為平臺模式的競爭。同樣,在物聯網時代,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秉承開放、協作、共享的精神,通過加大投入建立平臺、打造生態圈,成為未來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郵儲銀行必須把發揮集團優勢、打造適合物聯網“四流合一”的開放平臺作為發展戰略。通過升級互聯網金融云平臺,搭建郵儲銀行物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物聯網金融模式下農村電子商務、速遞物流、國際包裹等協同發展的新模式。4.2.2特色優勢取得主動對內,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旗下的實體傳遞網絡和郵政金融網絡是國內任何企業都不具備的獨特優勢。首先整合郵樂網電子商務平臺、EMS速遞物流平臺、金融數據平臺,實現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在“互聯網+”時代,郵政實物傳遞平臺網絡取得主動優勢。對外,順應物聯網發展趨勢,加快將物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打造成開放式平臺。與阿里巴巴、速遞物流及眾多電子商務企業多年的良好合作關系,依托郵儲銀行及眾多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小企業不斷深化合作,提供覆蓋支付結算、財富管理及信貸融資等多維度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形成圍繞物聯網生態鏈、具有中國郵政特色的金融生態圈。
4.3創新思維,研發物聯網金融特色產品
4.3.1樹立“互聯網+”思維從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可以看出,未來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轉移到其是否能夠利用最新技術,實現產品、業務、服務創新,提供極致的客戶體驗。因此,對輕型化、社區化、智慧化網點建設以及區塊鏈金融探索研究,都是物聯網金融發展前期必要的嘗試。4.3.2加快物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郵儲銀行應不斷加大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應用,繼續發揮自身多年形成的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優勢,借力集團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速遞物流升級,圍繞中小企業客戶、農村電子商務客戶、跨境電子商務客戶,推出支付結算、信貸融資、財富管理等方便快捷、體驗良好的創新產品,建立特色鮮明的物聯網金融產品體系。4.3.3現代農業實現物聯網金融突破“三農”作為國家戰略的重點,也是郵政集團和郵儲銀行開展普遍服務和普惠金融的戰略定位?,F代化的農業從生產、配送、營銷、溯源全產業鏈開始信息化、智能化。郵政金融、速遞物流、農村電子商務應積極主動融入智慧農業的生態系統中,加快創新產品和服務,發揮資源優勢,實現物聯網金融突破。
4.4優化流程,打造智能化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