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會計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管理者對財務會計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企業都對財務會計管理認識不足,并沒有對其形成足夠的重視,甚至都沒有把財務會計管理納入到企業管理制度中。對財務會計管理的認識不夠,使得其在企業的管理中沒有發揮出應該有的作用。(二)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不健全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使得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還是得依靠領導者的經驗,這樣導致主觀性過強,容易出現不該有的失誤,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工作難度也會增大。現有的法律法規,比如《會計法》雖然從法律上給予了會計人員一定的保護,但由于會計人員生存環境、晉級升職和福利待遇都與企業的生存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當遇到國家與企業利益發生此消彼長的業務處理時,就有可能更傾向于維護企業利益的做法,或是置身于“頂得住站不住,站得住頂不住”的尷尬局面。(三)企業財務會計監督不力大部分的企業其財務會計的監督力度都不夠,無論在外部監督還是在內部監督上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財務會計的內部監督是通過決策者的意圖來監督,而不是準照會計法規來監督。企業的財務會計監督顯得形式化而缺乏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導致假賬、營私舞弊的現象時有發生。(四)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目前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綜合素養普遍偏低,無證上崗或不具備相應會計技術資格而上崗的現象嚴重。缺乏專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技能,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進而影響了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強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重視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工作,只要是想圓滿完成,我們都應該對其賦予高度的重視,這是工作順利完成的最基本的保障。因為只有重視它,我們才會絞盡腦汁的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當然企業也不例外。要想真正地提高企業的效益,企業應該高度重視財務會計管理對企業的作用,正確認識財務會計管理,尤其是企業的管理和決策人員更應該樹立正確的認識意識并引導職工重視財務會計方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管理機制。(二)不斷地提高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要想獲得更大程度上的進步,不斷地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是必需的,為工作的準確性以及合理性等提供了扎實的保障。詳細一點來講,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以及員工的工作現狀等情況制定一系列的員工培訓計劃,包括業務培訓、職業道德培訓以及拓展訓練等,從多個方面為工作人員素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機會,也為工作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實而有力的基礎。要嘗試建立起能夠調動廣大會計人員積極性的工作評價、人才培養以及選拔機制等,并且重點培養高級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將競爭氛圍合理地融入到工作進程中去,從而不僅大大地增強了會計人員的工作熱情和主動積極性,也讓財務管理工作的不斷創新有了更多的活力。(三)加快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有了新一輪的發展春天,加快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為財務會計管理的創新、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企業要將信息資源管理、網絡安全、技術標準、資產以及銷售管理等具體性的工作作進一步的完善說明,提高財務信息建設的可操作性和科學合理性,不斷地健全和完善財務信息管理制度。與此同時,通過財務信息化建設和管理,要使得政策執行力度以及財務信息透明化程度日益凸顯,不斷地加強企業財務方面的監督力度,使得精細化管理代替粗放落后的管理模式,更大程度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讓靈活、動態的財務信息系統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四)加強對企業的財務會計方面的監督為了減少或避免當今社會頻繁發生的財務會計方面的違法亂紀現象,為了維護企業的良好的形象,更為了企業的進一步的更好地發展,各個企業都應該積極思考,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來不斷地完善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方面的監督機制,加大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方面的監督力度。例如,在企業內部明確企業各個員工的責任權限,使各員工之間形成相互牽制、相互約束的關系;數目較大的投資或其他經濟決策都應該簽訂相應的相互約束的且具有法律效益的合約;公司應組織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的審查賬目,加大審查力度,設計相應的監督組織等等。企業應盡力保證企業賬目的真實可靠,避免違法亂紀現象,維護好企業的形象,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五)建立健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制度,重點應從以下幾方面下手:首先,企業要不斷完善財務部門內部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從而促進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其次,企業要不斷地完善員工的考核選拔制度,為員工提供更大程度上的發展空間和進步平臺,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的主動積極性,為企業培養和留住高級的財務會計管理人才;企業要不斷完善獎勵和懲罰機制,采用各種激勵手段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從而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效力;此外,企業還要不斷完善職工的考核選拔制度,為職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企業留住高級的財務會計管理人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還有,企業的管理人員要通過各種渠道最大限度地汲取員工的優秀意見和建議,對于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地進行解決和完善,為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創新提供了莫大的活力,也使得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邁上更高的臺階。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融合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向全社會滲透、影響全社會,這就要求作為管理決策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人員,應順應當下社會并不斷進行完善和改革。眾所周知,會計的主要職能為反映和監督,但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在全世界的高速發展,其主要職能正朝著管理與服務的方向轉變,且各國政府和非政府部門要求在權利過程中加強運用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增強管理效果。我國為激勵企業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提升內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激發管理活力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財政部在總結管理會計專項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別在2014年10月和2016年6月,先后推出了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國應基本形成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即指明管理會計工作的緊迫性以及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切實加快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充分發揮兩種會計體系的作用。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基礎
1.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是一種深度參與管理決策,利用恰當的技術和觀念,加工歷史和未來的經濟信息,制訂計劃與績效管理,提供財務報告與控制方面的專業知識、幫助管理人員制定并實施合理有效的組織戰略和可行的經濟目標方案,并幫助管理部門為達到其經濟目標而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決策。即對財務信息進行確認、計量、匯總,經過分析、編制、傳遞,使這些財務信息能夠服務于企業的內部管理與控制?,F代管理會計是一個強大的信息系統,是決策支持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財務會計是依據法定的會計準則,對會計主體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運用科學的方法確認計量,最后形成財務報告,并定期向各個經濟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的一種會計。財務會計是當代企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不僅需要向其利益相關者提供財務信息,還需提供與企業管理密切相關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并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升企業價值,使現代市場經濟得以健康有序的發展。
1.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現代會計體系的兩大基本內容。從邏輯關系上看,在管理會計產生之前,財務會計還未產生。從結構關系來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均源自現代企業會計體系這一母體,共組成了現代企業會計系統的有機整體,且兩者相互依存,相互約束,又相互補充。(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使用信息相同。管理會計能夠為企業內部管理者的經營決策提供有效幫助,其原因是其相關資料的多樣性。在實踐中,管理會計人員需要財務會計提供大量相關信息,例如能夠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財務報表一些憑證、賬簿及報表等。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分析整理,深加工和再利用。所以說,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基本信息來源相同。(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相同——企業價值最大化。首先,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服務對象均為現代經濟條件下的現代企業的經營活動及其有價值的表現,其次,它們都必須服從現代企業會計制度的總體要求,共同為實現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管理目標服務。所以說,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相同的。(4)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彼此制約又彼此促進。由于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進行再加工、深加工,從而指導、控制、組織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對財務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及時準確地提供財務狀況的相關信息;同時,財務會計的不斷革新也促使管理會計更快發展。所以說,管理會計的發展對財務會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加快了財務會計的進步與發展。
1.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相同的內在,決定了其融合是必然趨勢?,F代會計的實質是管理活動,這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理論前提。在職責上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的深入和加強,在工作內容上是對財務會計的深化,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企業經濟利益。在當代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者也成為了財務會計重要的服務對象,二者服務對象的融合,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創造了條件。
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技術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技術創新浪潮已蔓延至產業界。數據的價值正在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因素,它不僅提供了更多的行業機會,也是企業運營情況、財務狀況的重要分析依據。大數據技術使原本很難收集和利用的海量數據開始被利用起來,并進一步進行專業化處理,使之成為幫助公司進行管理決策的重要信息。大數據,特別是會計大數據,已成為為企業締造價值的關鍵資源。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廣大平臺上,會計大數據得以便利輸出,這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價值基礎
3.1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程度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是企業內部管理層,財務會計的服務對象是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顯而易見,企業內部管理層能夠采用更多的方法和途徑,對財務信息進行監控管理,加強其管理力度,這就使管理會計比財務會計的信息更可靠。這樣,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就會影響財務會計,使財務會計可靠性增強。另外,管理會計信息不僅包含非貨幣信息,還包含財務會計的貨幣信息,顯然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有利于兩種信息間的互相校正檢驗,防止錯報和會計人員的非法操作和舞弊,從而提升會計信息的整體可靠性。3.2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全面性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分別負責向企業外部和企業內部提供信息,則二者的融合,能夠滿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兼顧個性與共性的需求,使會計信息更加全面,從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4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具體措施
(1)建立更加全面、嚴格的企業相關會計制度,并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或相關專業組織。會計制度能夠規范會計核算,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這也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的前提。企業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適合企業自身情況的融合性會計制度,規范管理會計的職責。同時,應以財務會計為主體,保證其向管理會計提供信息的準確性。企業也應該細化管理制度,在內部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同時,要想促進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就應從制度上對其進行約束。所以我國應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嚴格管理會計師等級考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將管理會計規范化,從而保證企業進行高效的生產經營活動。(2)引領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會計觀,改變企業領導者對管理會計的認知。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會計工作僅限于報賬、算賬、記賬的傳統模式,會計人員被誤認為是記賬員,這種對會計人員的認識是有偏差的。在新形勢下,財會人員必須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和發展,轉換舊觀念,提升職業素養,主動約束自己,加強學習會計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時企業管理者也應加強對管理會計重要程度的認識,在企業內明確管理會計的工作計劃與目標,將管理會計工作進行細化分解,形成企業特有的文化建設。在大數據時代,我國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同時,市場競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良好的內部控制與內部管理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因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成為了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企業的機遇。在這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中,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審時度勢,看清問題的本質,解決問題,尋求突破,最終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有機融合,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與質量,使企業快速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雅瓊.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研究[J].財會研究,2015(8).
[2]余鴻.試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東方企業文化,2015(2).
[3]管符鈺.簡述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商,2014(16).
1、其客體是相同的。雖說兩者重視的要點是不一樣的,關鍵的體現在管理模式的更加的關注對主體今后的活動的分析,但是財務模式的則更加的關注對已經出現的要素的真實體現,不過它們分析的要素均是單位,都是把單位的生產活動當成是關鍵的探索客體來分析的。
2、資源具有同源特點。結合相關的信息概念,我們得知,會計本身是為了提升單位的所有事項的效益,強化管控力度而設置的一個以供應財會信息為關鍵點的經濟信息體系。也即是說其本質是供應對決策有益處的內容的一個體系。它們是會計的兩個構成要素,其供應的信息是不一樣的,關鍵的體現在如下的一些層次之中,比如它們的信息的使用人以及相關的貴的功能和及時性等等的一些內容不一樣,不過它們需要的原始內容均是從單位的運作活動中得到的,僅僅的是因為它們對于信息進行了不一樣的匯總處理,此時才使得最終的輸出內容是不一樣的。
二、關于兩者的差異
1、其重視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對于財務模式的來講,它將精準有效的體現單位的運作管控事項為關鍵的特點,它的信息是供應給單位的利益有關體的,而且將外在的使用人當成是關鍵體。它的活動的關鍵點是單位之前的事項,經由很多的處理工作來記載并且分析早已出現的各種事項內容。而對于管控模式的來講,它是為單位自身的管控工作者貢獻力量的,經由多項指標的分析為單位的決定活動提供精準的內容,所以它的活動的關鍵點是單位的今后,經由對單位之前的分析來預估并且管控和測評單位。
2、信息的品質特點是不一樣的。對于財務的來講,要切實的結合相關的規定和理念來開展處理工作,它的信息規定精準真實,它的確認要切實的結合相關的規定來開展,最后以財務會計報表及其附注等為載體向利益相關者傳遞有關企業過去經營的相關信息。對于管理會計來講,它不會受到相關的制度的干擾,它的措施的使用可以結合管控的規定來靈便的選取,比如自身的管控以及成本的控制等等,它供應的信息是從之前時期獲取的,是面對今后的,其不存在時間以及樣式等方面的干擾,它可以結合實際的規定來同英定量的信息,比對其貨幣計量特點來講,其可以供應很多的此類信息,所以,它的形式更為靈便,其涵蓋的內容頁更加多樣性。
3、工作者的活動素養規定不一樣。工作者要具有足夠的業務處理方面的內容,要了解所有的活動的處理步驟,要分析有關的信息編訂等活動,因為存在真實的準則規定,因此財會工作者要切實的結合規定開展信息處理工作,規定工作者要了解相關的法規條例,要確?;顒訃乐?步驟熟練。對于管理模式的來講,它不但要有穩定的財會知識以及管控水平,同時還規定要經由相關的軟件等開展分析工作,所以管控工作者要具有非常多的知識以及能力,要結合規定來分析有關的事項,要積極的處理,靈便的應對。
三、當前時期其融匯的意義
1、關于其外在的要素分析。通過分析會計的進展時期得知,兩者的分離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最近幾年,信息科技等不斷的發展,同時交易活動的進行,使得很多全新的事物出現了,單位面對的信息很多,財會在面對新的改變的時候表現出很大的壓力,首先在面對新要素的時候要切實的結合之前的規定來設置,但是其或許不是很先進,此時其實現就要經由非常久遠的階段了,此時供應的信息就無法確保精準真實的體現一個具體的經濟內容。對于管理模式的來講,它可以積極的體現出本身的靈便型,經由使用最新的處理方法等來分析有關的內容,切實的提升了信息的品質和相關特點,不過其所需的各類信息都是借助于單位平時的核算活動來開展的,脫離了財會的扶持,此時它就變成了沒有實際意義的內容了。
2、關于自身的要素。當前單位的運作工作的各個步驟之間的關聯很是緊密,過去的那種結合職能來區分的很多機構間的界限此時已經不是很明確了,此類活動間的融匯導致兩者必然會融匯到一起。同時,知識等要素在當前單位中的意義也更加的關鍵了,此類關鍵的要素在單位的運作管控以及投資決定中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此類要素經由財會是不能夠有效的體現的,要靠著管控會計供應一些其他的要素。
四、關于融匯方法
1、設置精準的會計觀。
1.1針對會計自身的分析。在我們國家的很多單位的會計,其功效還是停留在對單位的經濟活動來明確和計量等方面,其管控功效在過去的體系之后總是不能有效的展示的,單位的管控這要積極的變化對其意識,把它當成是單位運作管控的關鍵方法。
1.2針對工作者。在過去的時候工作者在單位中是單純的起到記賬意義的,其在很多人覺得只是單純的計算,單位對其規定也是緊緊的局限于了解規章內容,可以開展好基礎活動,此時,工作者的知識點非常窄,缺少參加到決定工作中的能力。要切實的設置管控體系,就要積極的提升工作者的能力,第一要引入優秀的工作者,第二要積極地培養人才,經由多項努力,來切實的提升單位的管控組織的能力。
2、兩者的融匯要緩慢的進行,不應該快速的發展,其融匯應該在單位自身生成一個精準的認知,要積極的分析它們的定義,要對其特點和功效有非常精準的認知能力,確保它們能夠在單位的管控工作中獲取發展。單位的管控人員以及財會工作者要帶動這些體系融匯的時候要緩慢的開展,在如今的體系的前提下穩定的確保體系高度的融匯發展,要想確保這個步驟得以有效的落實,就要不斷的開展。兩者融匯的不斷發展是由于財會思想以及措施在我們國家的單位中已經早就被認可了,在當前管理會計不是很堅定的時候低腰要設置綜合的管控體系,進而才是兩者融匯的內容。兩者的一起發展是說不管是在初始時期設置精準的管控體系亦或是落實兩者的融匯均是一個體系性的活動,要從體制以及組織和其他的一些層次之中綜合的設置規劃,身為緊密聯系的運作步驟中的任何步驟如果發生了不利現象的話都會干擾到總體意義的獲取,所以,要確保其融匯就要確保所有的步驟能夠有序的連接。
3、設置精準的會計制度。單位的會計制度的設置要以優秀的準則內容為前提,如今很多單位都設置了相關的制度,在平時的核算以及披露時期都有相關的準則來參考遵照,不過對于管理會計來講,它還不是非常合理的,所以,單位要不斷的設置管控制度,要明確相關人員的管控權限等,確保單位的管理會計可以設置活動所需的所有的資源內容,選取優秀的措施來為單位的決定提供精準的規劃內容。
4、組織機構要實現“混合型”到“融合型”的轉型。如今我們國家的很多單位都未設置獨立的管控機構,很多的財會機構擔負著預算以及核算等等的一些活動。這其中混雜著管理會計的部分內容即增加了財務會計的工作,又使得管理會計無法明確職責,無法有效的開展各種工作,應當考慮在現有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將財務管理,預算決算的職能分離出來,逐步發展成獨立的管理會計部門。會計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聯系,在建立起獨立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機構之后,要將兩種會計體系有機的融合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去。
5、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兩種會計體系的數據共享。財務會計的基礎數據的采集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填制會計憑證的過程,最終體現為各種分類明細賬的數據;管理會計的數據采集是根據工作需要對財務數據進行挑選的過程,其最終數據是通過技術統計、模型運算所得到的各種方案或者報告。顯然兩者的數據采集以及最終數據都有區別,但由于兩者的數據具有同源性,而且管理會計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對財務會計信息,因此,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合并原始信息源的方式來實現信息的共享。
5.1根據需要建立起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信息目錄。
[關鍵詞]農村;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問題;對策
1當前我國農村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1.1農村財務會計管理體制不夠規范
當前我國大多數農村選擇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都不夠規范,常見的管理模式主要有“村里的錢,村子自己管”、“農村會計委派制度”兩種。第一種模式有很明顯的弊端,使得村里的會計人員與村委會之間有一定的依附關系,很容易出現等惡劣現象出現。
1.2農村財務會計基礎性工作開展無章可循
農村財務會計基礎性工作開展不夠規范,主要是因為其本身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既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的時候也沒有相應的規章了可以遵循,最后會計在新賬與舊賬進行銜接的時候,也缺乏相應的機制進行約束,必然會使得一些賬目長期處于懸掛狀態,甚至形成嚴重的歷史遺留問題。
1.3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開展沒有相應的內外部監督控制體系
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開展需要內部與外部同時進行監督,才能使得其管理不陷于混亂狀態。但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會計人員進行財務管理時候隨意性相對較大,甚至不按照程序進行賬務處理。而一些領導干部對于這一現象的監督力度也相對較弱,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其往往置之不理或者敷衍了事,完全喪失了外部對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監督意義。
1.4許多干部對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認識存在偏差
農村一些基層領導片面認為,財務會計工作是會計自身的工作,與自己的管理沒有任何關系。這就會使得其本身不僅不了解會計人員制作的財務報表,更不了解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一些干部忽視會計工作,以身試法,完全忽略法律規定。違規對資金進行審批,或者進行公款挪用等。這些都會造成集體資產大量流失,同時也將自身置于違法犯罪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1.5會計選用的核算方法相對落后
目前農村地區大多數會計人員仍然選用算盤或者手抄的方式進行財務統計,這樣的方式將會直接影響財務處理速度與數據處理準確率,降低了農村財務會計管理的整體水平。
1.6農村會計從業人員整體水平偏低
農村財務會計從業人員隊伍不夠穩定,農村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以及缺乏相應的培訓,都會嚴重阻礙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低下以及難以勝任新的會計從業要求,必然導致農村財務管理面臨嚴重危機。
2改變當前我國農村財務會計管理模式應用現狀的對策與方法
2.1對農村財務會計管理體制進行完善和健全
針對當前我國農村財務會計管理模式應用現狀來看,要想改變之前提到的一些問題,首先就應該對農村財務會計管理體制進行完善與健全??梢灾鸩酵菩袝嬑芍贫?,這樣將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地區會計管理制度運行不規范的問題。而具體的操作則需要按照村里財務人員的實際狀況,對其進行選拔、培養、管理與考核。最終選擇出優秀的會計工作人員,并且將其與基層領導團體相分離。這樣的方式將會有效減少會計與村委會的依附關系,同時也可以有效減少現象的產生。
2.2對農村財務會計基礎工作進行完善
對農村財務會計基礎工作進程規范與完善,主要從四方面落實。第一方面需要結合農村近些年來的發展情況,制定出符合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政策,這樣才能確保農村財務會計人員在處理實際狀況的時候有章可循。第二方面要求在實際的財務管理過程中,嚴格控制資金流動,尤其需要注意現金的收入與支付。第三方面,當會計人員進行財務審核的時候,必須要將其原始憑證認真分析,決不可通過白條的形式進行入賬。最后一方面則要求財務會計人員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要求規范自身的從業行為。
2.3建立起內外雙重監督體系
會計管理人員應該對內部工作環節有所了解,且針對這些環節的重要性進行評估,進而進行重點監控,確保內部監控的落實。而外部監控主要需要財務會計人員進行財務公開,這樣才能使得人民群眾加入到監督隊伍當中,共同確保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在透明環境中進行。
2.4注重對農村干部思想意識的改變
注重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思想教育,使得其可以掌握《會計法》的相關知識。當干部參與到農村會計管理工作中時么可以做到有根有據,游刃有余。嚴格按照《會計法》的相關要求,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嚴格規范。
2.5提高農村財務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
農村財務會計從業人員應該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對于已經是會計工作人員的,可以通過對其進行培訓,從而使得更多從業人員考取資格證書。村內還可以定期為會計人員提供培訓機會與平臺,進而使得會計從業人員可以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到新的財務政策以及財務處理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會計審計能力與水平。
2.6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財務核算
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財務核算,要求財務會計會使用電腦等全新的現代化技術進行財務統計和錄入。同時改變傳統的手工記賬、算盤算賬形式,將其完全轉換為電腦操作。只有這樣,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作者:曾曉麗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海菱.影響農村財務會計管理模式設計和選擇的因素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0(21):130,136.
關鍵詞:財務會計目標;會計環境;財務會計職能;財務會計信息二、財務會計目標的確定取決于財務會計的客觀環境
從會計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來考察,會計依存于特定的環境,并同時反作用于環境;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會計環境不同,會計目標也不同;會計環境的變遷是會計目標進步與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因此,離開會計環境而確定會計目標是不切實際的。亨德里克森指出,會計環境對會計目標即根據邏輯導出的各種會計原則和規則都有直接影響,但并不是社會經濟的所有方面都與會計相關。經濟因素是影響會計發展的核心因素,它包括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類型與企業的組織形式、所有制結構、經濟管理體制、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公司治理結構等諸多方面。不論是“決策有用觀”還是“受托責任觀”無不以一定的經濟環境為依據。
“受托責任觀”的形成、發展與公司制和現代產權理論的產生、發展密切相關。在兩權分離并且擁有財產所有權的所有者和擁有財產經營權的經營者是在確定的經濟環境下,委托方關注著受托資源的保值與增值情況,委托方可以向受托方提出各種管理受托資源的要求。受托方如未完成既定的受托責任,委托方可以更換受托方。在“受托責任觀”看來,財務會計目標要求財務會計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會計主體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履行受托責任的情況,提供在過去一段時間里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以判斷管理當局的經營是否有效,因而在會計信息的質量方面強調客觀性;在會計確認上,只確認企業已發生的經濟事項;在會計計量上,堅持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
“決策有用觀”是在美國證券市場日益發達和規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有亨德里克森等,美國會計學會(AAA)、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也是“決策有用觀”的主要倡導者。“決策有用觀”所依托的兩權分離,是以資本市場為媒介的,在這種環境下,股東和債權人雖仍關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但他們更關注資本市場的平均風險與報酬,如果將潛在的投資者納入信息使用者的范疇,財務報表的信息應能幫助其做出是否進行投資的決定。這時,以幫助投資者做出是否進行投資的決策所必需的信息,如關于會計主體未來現金流動的時機、金額和不確定的信息,就成為會計報表的主要目標。從這一目標出發,在會計確認上,不僅應確認實際已發生的經濟事項,還要確認那些雖然尚未發生但對企業已有影響的經濟事項,以滿足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在會計計量上,認為會計報表應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動態變化,主張在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同時多種計量屬性并行;在會計報表方面,認為應盡量滿足全面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以滿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樣性。
不論是“受托責任觀”還是“決策有用觀”都是與一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決策有用觀”目前在美國占主導地位,是同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和企業運行機制分不開的。我國的經濟環境既不同于美國也不同于西歐,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政府在一定的經濟領域內仍起主導作用。
基于上述客觀環境,決定了我國財務會計目標的確定應立足我國的經濟環境。在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環境下,我國財務會計目標應以“受托責任觀”為主要目標,兼顧“決策有用觀”。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和資本市場逐漸成熟,我國的財務會計目標便以“決策有用觀”為主、兼顧“受托責任觀”過渡。
三、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范圍取決于財務會計的客觀職能
按照信息論與系統論的觀點,會計可以看作是一個信息系統,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因此,財務會計的目標可以說是財務會計系統運行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內容受到人們主觀期望的影響。所謂職能則是指一事物所固有的功能,會計職能就是會計自身所具有的職能,是客觀存在的。目標與職能的關系就是主觀要求與客觀存在的關系。會計職能是相對穩定的,而會計目標是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但是會計目標的提出不能超越會計的職能,而只能局限在會計職能的范圍之內。會計目標是會計職能的具體化,并受制于會計職能,沒有某項職能則不可能提出相應的目標。
目前,財務會計所具有的職能普遍認為有反映、監督、評價、預測、決策五項職能。其中反映和監督是基本職能。反映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記錄、計算、報告等環節,對企業已經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加工,形成全面系統的會計信息的功能。這些會計信息主要反映企業已經形成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化的信息以及費用發生、收入的取得和利潤實現及其分配的信息。監督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企業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的審查功能。會計監督通常是以國家政策、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計劃、預算等為依據,通過對企業經濟活動有關數據進行會計確認,將符合會計確認標準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提供反映計劃或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信息。除以上基本職能外,財務會計的評價、預測、決策的職能都要在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分析、比較、綜合運用才能實現。財務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它所能做到的,就是將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數據加工成會計信息提供給會計信息使用者。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說經濟環境是影響財務會計目標確定的最重要的外部環境,那么會計職能就是制約財務會計目標的最重要的內部因素。因此,財務會計目標的確定既要考慮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又要考慮財務會計本身的職能。
四、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程度取決于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財務會計目標是一定經濟環境的產物,體現為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觀需求和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客觀職能的辯證統一,但是“財務會計目標不會自動實現,只有通過良好的、必要的確認、計量、報告和傳遞的具體會計準則、程序和方法,最終通過有助于決策的會計信息才能實現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正是選擇或評價可供取舍的會計準則、程序和方法的標準,是對財務報告目標的具體化。它主要回答: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比目標更具體地指導財務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和信息傳遞?!保ǜ鸺忆种拒姟冬F代西方會計理論》第82頁)在財務會計概念結構體系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連接會計目標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間的“橋梁”,財務目標的實現取決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應具備什么樣的質量特征呢?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具體構建應從會計目標出發,以會計目標的要求為邏輯起點,以會計目標的實現為最終目的。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研究從60年代起西方財務會計文獻中就一直存在著,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1980年5月發表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2號指出:“對決策有用性應作為最重要的質量特征?!辈⑦M而提出:“會計信息要于決策有用,要具備兩種主要的質量,即相關性和可靠性。信息的相關性越大,可靠程度越高,越是合乎要求,那就是越于決策有用”?!跋嚓P性”是指與決策有關的特性,會計信息要能幫助使用者對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的結果做出預測,使其能與投資人、債權人和其他人士所作的經濟決策相關。相關的會計信息應同時具備及時性、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的特征:“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應能如實表述所要反映的對象,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可靠的信息應同時具備可驗證性、真實性、中立性的特征。
雖然“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的兩大重要質量特征,但在不同的會計目標下有不同的價值取向,進而形成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差異?!皼Q策有用觀”強調財務報告應提供有助于決策者形成對企業未來合理預期的相關信息,財務報告不僅需要披露當前利潤,還需要披露非財務信息以及前瞻性信息,強調“充分披露”,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笆芡胸熑斡^”強調事后信息,在訂立或執行契約時一般利用會計信息的反饋價值而不是其預測價值,強調歷史成本計量,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葛家澍,林志軍?,F代西方會計理論[M].福建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2]盧永華。關于財務會計目標的理論反思[J].會計之友,2003,(4)。
[3]張炎興。論不同財務報告目標下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J].企業經濟,2002,(1)。
[4]李江雷,任麗麗。論我國財務會計目標的重新構建[J].會計之友,2003,(10)。
關鍵詞: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
Abstract:Thestructuretypeoffinancialaccountingelementsistherelationshipamongelements.Basedonaccountingelements,itrevealstheregularityofenterpriseeconomicactivities.Withthedevelopmentofthestructuretypeofaccountingelements,therearedifferenttypesunderdifferenttheories.Anditsdevelopmentisrelativetoeconomy.However,thetypethatcombinesthestaticstateanddynamicstateisthemostsuitableforthedevelopmentofmodernbusiness.
Keywords:financialaccounting;elements;structuretype
所謂“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就是財務會計對象要素之間所具有的特定聯系方式和依存關系,它可以通過會計中通常所稱的“會計等式”來體現。
一、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的變遷
首先提出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思想的,是被稱為“現代會計之父”的盧卡•帕喬利。1494年,在其出版的《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中,他提出“一個人所有物等于其人的所有權總值”的基本關系,這成為以后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演變的基礎。
在西方,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的演變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稱為“資本等式型”,其理論依據是所有權理論;第二種稱為“資產負債表等式型“,其理論依據是企業主體理論;第三種是”試算表等式型“,它是因為“該式中的要素均是編制試算表的基本內容”而得名。在西方現行會計理論與實務中,最被普遍認可的是資產負債表型,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結構模式。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如促進從“資本等式型”到“資產負債表等式型“進化的,正是公司制企業的產生。
在我國,建國后由于多種原因,蘇聯的“資金占用=資金來源”的會計觀念長期左右著我國會計人員的思想觀念,并指導著企業的會計實務。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計劃經濟體制開始逐步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過渡,企業“資金來源”中的國家投資部分和銀行借入部分被要求逐步分離。依據經濟環境的變化,有學者提出“資產=負債+基金”的要素結構模式,該模式實際上是當時特定經濟環境中的一種折中選擇。1993年,我國在建立起以財務會計準則為核心的企業會計規范體系的同時,也確定了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結構模式。這一改變,不僅為適應市場經濟環境、滿足財務會計目標,也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基本協調。
二、不同理論下的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
1.所有權理論及其要素結構模式
從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可以看到,企業的“產權關系”問題特別是“業益”的界定成為決定要素結構模式的關鍵。
所有權理論以“業益”為中心,資產是業主擁有的權利,是“正資產”;負債是業主承擔的義務,是“負資產”;業主擁有的權利在減去其承擔的義務后,凈額代表業主擁有的企業凈值,即是“凈資產”。該理論確立的要素基本結構模式為:
資產-負債=業益
按所有權理論,收入表示業益的增加,費用表示業益的減少,收入超過費用形成的凈收益,直接歸屬于業益的增長,反映業主財富的增加。一般認為,所有權理論最適合獨資和合伙形式的企業組織。
2.企業主體理論及其要素結構模式
企業主體理論認為,企業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存在主體,其經濟業務等事務與權益所有者的個人事務應當區別開來。企業在其持續的經營活動中,其凈資產的占有、使用、處分等權利均屬于企業。該理論確立的基本結構模式為:
資產=權益(負債+業益)
在企業主體理論下,作為債權人權益的負債和業益具有相同的地位,因為它們都是企業資金的來源,故該結構模式的右邊,可統稱為“權益”。由于企業主體理論適合于現代公司制企業的要求,因而現行會計實務大多是以該理論為基礎的。
3.剩余權益理論及其要素結構模式
剩余權益理論認為,優先股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負債)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情況下屬于性質相同的特定權益,因而普通股股東權益應該成為會計關注的核心內容。該理論下的要素基本結構模式為:
資產-特定權益=剩余權益
該理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普通股股東提供更好的與決策相關的信息。
4.基金理論及其要素結構模式
基金理論不以所有權理論所假設的個人關系為基礎,也不將企業視為一個獨立的經濟主體,它是將從事經濟活動的單位作為會計處理的范圍基礎。該理論認為,資產是基金或經濟活動單位的未來期間的效益,負債是對特定或一般資產的限制,投入資本是使用資產的法定限制或財務限制。該理論所確立的要素結構模式為:
資產=資產限制
在基金理論下,特定服務行為的履行成為關注的重點,而收益的確定則成為次要的問題。因此,這種理論特別適用于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
5.會計學收益本質理論及其要素結構模式
會計學者對收益本質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對經濟業務的考慮,對非經濟業務因素則考慮較少。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實現盈利的過程,是通過經濟業務進行的,從而導致“費用”的發生和“收入”的取得。依據這種觀點,收益與收入、費用要素之間的結構模式為:
收益(利潤)=收入-費用
該理論下的結構模式主要是側重于利潤計算。并且,應注意的是只有“損益性費用”才計入當期損益。
6.收益構成理論及其要素結構模式
影響企業收益的因素多種多樣,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在不同期間獲得收益的來源或產生收益的原因都可能存在差別,而“真實的收益”信息是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都期望得到的。因此,如何使企業收益信息的披露更加符合“決策有用性”要求,成為會計學研究的重要問題,也由此形成了關于企業收益構成的以下兩種不同觀點:
一是本期經營收益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及其盈利,只有來自于企業當期正常經營活動的收益信息才能真正說明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及未來的發展潛力,因此,列入損益表收益的內容,只能是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收支,而不包括非常項目的收益或損失,并且只包括本期的收益。該理論下的相關要素結構模式為:
營業收益(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費用
另一種是總括收益理論。該理論認為,無論經營收益還是非經營收益,都是企業經濟活動的成果,全部收益的信息才能反映企業管理者的業績。收益的構成既包括經營活動收益,也包括非經營活動的收益;即有本期收益,也有非常項目和前期調整等。在會計實務中,各國財務會計準則大都傾向于總括收益理論。如我國會計準則所確定的相關要素結構模式為:
利潤=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三、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的重構
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是登記賬簿、復式記賬、編制報表等會計特有方法的理論基礎。確立要素結構模式,應該從企業資金運動及其經濟業務本身的固有規律入手。企業的經濟業務,包括了資金的進入、內部營運使用及退出。資金進入與退出企業,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發生變化,資金在企業內部的使用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投入資金和不斷收回新資金的過程,在會計上表現為費用和收入的變化。費用發生與收入取得過程,同時也是消耗舊資產、產生新資產的過程,它始于資產又歸于資產。因此,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對基本要素及其關系的揭示與表達,應該包括以下方面:
1.企業的經濟活動始于會計期初已有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因此,會計期內收入與費用發生前(即會計期初)的基本要素及其關系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靜態結構模式
2.期內經濟業務的發生,就其對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的影響看,包括兩類:涉及收入與費用的經濟業務(如消耗資產或產生債務而形成費用,取得收入而增加資產或償付債務)和不涉及收入與費用的經濟業務(如企業發生籌資、償債及分派事項)。會計期內基本要素的變化關系為:
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動態結構模式
這一模式是對企業經濟活動動態過程的完整描述。該模式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要素,均以變動的身份出現,如資產要素是指“資產的變動”,而不是期初數。而收入、費用要素本身屬動態要素,表現資金的運動形式。
3.企業特定期間的經濟活動止于會計期末已經形成的新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由于會計期末根據收入與費用相配比所確定的利潤實質上是報告期內除業主投入和業主派得之外的一切權益上的變化,因此,利潤表現為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正好等于期內企業經營活動中因收入和費用變動而導致的資產變化額。期末確認企業期內經濟活動而導致的所有者權益變動之后,財務會計各要素的關系復歸為以下形式(相比期初,數量已發生變化):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由于資金運動存在的動態特征,財務會計對象要素結構模式也表現為一種變動的模式群。在時間觀念上,基本要素結構模式群涵蓋了期初、期內及期末全過程的資金運動。在空間觀念上,基本要素結構模式群包括資金運動的靜態和動態內容。在期初,靜態結構模式表現資金運動的初始狀態,其揭示的數量關系是“期初數”,要素結構模式實際上就是“期初資產=期初負債+期初所有者權益”。在期內,動態結構模式表現資金運動的變動狀態,其揭示的數量關系是變動數,要素結構模式實際上就是“資產變動+費用發生=負債變動+所有者權益變動+收入取得”。在期末,新的靜態結構模式所表現的經濟意義與期初結構模式相同,但由于經濟業務在期內的發生,其數量上已發生變化,說明的是新的數量關系。
參考文獻:
[1]葛家澍,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
[2]邁克爾•查特菲爾德.會計思想史[M].文碩,等,譯.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9.
[3]魏杰.現代產權制度辨析[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7.
第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使檔案管理工作上一個新臺階。目前的狀況總的來說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往往是用到的時候強調檔案管理的重要性,過后又忽略了,檔案管理工作經常給別的工作讓位。殊不知有些資料具有原始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當時不及時收集整理,或保管不善,一旦遭破壞,事后是無法彌補的。因此各單位要加強對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的領導,領導要始終關注檔案管理工作,并親自過問檔案工作,解決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常抓不懈,保持一貫性和持久性,同時在人員編制和設施配備方面給予適當傾斜,為更好地開展檔案管理提供條件。企業根據國家法規制定企業檔案管理制度和檔案管理人員工作職責,使檔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責任明確,便于操作,進一步做到檔案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作為檔案員要認真學習《檔案法》《會計法》《保密法》及其他相關政策法規,接受上級檔案部門的指導,樹立和增強檔案管理服務意識,杜絕檔案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出現,扎扎實實做好會計檔案管理工作。
第二,提高業務能力,落實會計檔案管理責任。會計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應是業務多面手,是集多種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既要熟悉掌握一般檔案管理的理論及技能,又要精通財務專業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一名優秀的檔案工作人員,應該知識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經驗豐富、道德品質高尚、敬業愛崗,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創新精神。因此要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培養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檔案管理隊伍。崗位培訓是提高會計檔案規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徑,定期舉辦會計檔案管理人員的知識培訓,學習檔案管理法律法規和崗位操作技能,使會計檔案管理人員熟練掌握會計檔案管理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在加強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時,必須要求檔案員真正做到業務精通、愛檔如珍、兢兢業業、服務企業。同時,各職能部門也確定一名兼職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負責收集和管理本部門的檔案資料,形成檔案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證企業的各種檔案資料齊全完整。
第三,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設備,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會計電子檔案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產生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促使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采用計算機操作也越來越多,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中新問題將不斷出現,會計檔案管理人員必須認真研究新情況,不斷學習接受新事物,采用先進的會計檔案管理方法和技術成果,解決電子檔案歸集、保密、保存等問題。在傳統會計檔案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電子檔案管理制度,保證從電子文件形成、使用、維護、收集整理、歸檔,到保管、開發利用、鑒定等各個環節都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各崗位之間職責分明,相互間有一定的制約、監督作用,采取不相容職責相分離的措施。采用多種技術,通過權限設置、加密、防寫處理等措施,防止隨意進行數據恢復和拷貝,確保電子檔案的安全。會計電子檔案備份和恢復是保證會計數據安全、準確、真實的重要措施,管理人員應對會計電子檔案進行雙備份或多備份,并分地點保管,定期對歸檔電子文件進行檢測,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補救,做好數據維護工作。歸集整理會計電子檔案要注意同時收集技術文檔,保證用戶對會計電子檔案系統進行操作利用。采用全過程實時記錄系統,對電子檔案進行跟蹤記錄,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人員都有所監督,同時系統日志文件以文本的形式記錄下財務系統操作人員和操作時間,對保護會計電子檔案有重要價值,應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