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設美麗新農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據不少鄉干部反映,計生工作是最令他們頭痛的事情之一,問題不在于工作沒有做到位,而是群眾的傳宗接代觀念根深蒂固,例如多子多福、男尊女卑等,只要家里沒添男丁誓不罷休,任鄉干部怎樣好說歹說、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濟于事,即使被迫采用經濟上的重罰都不怕。還有不少群眾宗族、家族觀念濃厚,每遇重大事故習慣性地總是由族長裁定。雖然家族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成員自覺形成團結和自律意識,但是決不能凌駕于國家政策、法規和法律等之上。我們經??梢钥吹揭恍┑胤阶迦褐g的大小糾紛因為罔國家政策、法規和法律等于不顧,最后變成大小規模不等的械斗,不斷上演一幕幕的人間悲劇。另外,小富即安觀念的作崇導致不少民族群眾容易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這種觀念封建式的農耕時代是比較理想的,但是在現代化和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已遠遠不能適應時展大潮,進而使民族地區和群眾各方面發展與外界相比日漸式微。民族地區群眾如果不想方設法從根本上改變落后的社會觀念,提高自身文明素質,那么建設社會主義美麗新農村的宏偉藍圖將難以實現。
(二)社會制度文明
社會制度文明包括社會制度、社會體制、社會政策、社會法律等。客體是人為的、外在的、容易變化的。《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保?]社會客體文明是社會主體——人進行社會實踐的產物,說的再直接一點,諸如社會制度、體制、政策、法律等客體都是人創造出來的,只有它們為人服務才有現實意義。相應的社會客體制度、體制、政策、法律制定、頒布出來在特定的范圍內針對相應的人群具有一定強制性的,促使人們去遵守這些行為規范,如果越界就會受到制裁。在社會主義美麗新農村建設中同樣需要推行社會客體文明為其提供外在的保駕護航,把社會主體的社會實踐約束在“客體的籠子里”。當前少數民族偏遠貧困地區在社會客體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是社會保障制度有待加強。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維系社會和諧、人心穩定的根本。少數民族偏遠貧困地區因為經濟落后導致社會保障制度出現缺失。例如柳州市近幾年在所轄的幾個縣施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許多農民都參加了此項惠民工程,但是每個月領到的養老金還是不多,像經濟基礎較好的柳江縣參保農民每月可以領到55元的養老金,如果是失地農民則可以像城鎮居民一樣繳納養老保險,年滿60歲以后每月領到數千元不等的養老金。但是失地農民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的居住地基本上非常偏遠根本不可能成為“失地人”,所以即使參加了養老保險,等到60歲以后領到的錢也只能是杯水車薪。醫療保險制度近幾年來在桂中地區許多少數民族農村實行得還是較好的,例如融水縣從2012年9月起,實行新農合“50+0”住院醫療,即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下,參合農民在上述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繳納規定的起付線50元金額后,其基本醫療費用予以全額報銷,實行免費治療。但是,在一些政府財政收入較少的鄉村有時候就有點困難了,民族群眾一些小病還可以進入統籌,一遇到大病醫療費用報銷就非常麻煩,經常要花不少錢,跑不少路,折騰很久都不一定能辦下來。二是鄉規民約制度有待完善。鄉規民約是村民經過集體協商結合本村實際,自發制定的用于約束本村人員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臨時制度,里面既有只適用于本村人的規約,還有一些則適用于外來人。規約從道德和行為上對鄉民產生約束作用,保障了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少數民族鄉村還沒有制定出完善可行的規約,對于不少損害集體利益的行為緊緊根據過往的經驗做出裁決,另外就是所制定實現的規約與國家政策、法規相抵觸,往往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樣一種矛盾狀態。例如近幾年少數不法分子竄入村里偷盜牛、狗等,如果被抓住,情緒激動的村民經常把盜賊毆打成重傷甚至死亡,等民警趕到現場已經來不及,這個時候要懲罰打人者也是非常棘手的案子,一些不懂法的村民通常會制定攻守同盟使辦案人員無從下手,最后為了平息眾怒只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少數民族偏遠貧困地區社會主義美麗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加強社會客體文明,即加強社會制度文明建設是必須要求各方不斷努力推進的。鄉風文明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廣大的民族群眾生產、生活上沒有太多的后顧之憂,因此只有把社會保障等制度切實搞好了,使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大家才會安下心來投入到美麗新農村建設當中。另外,地方黨委、政府和法律機構除了應該經常深入鄉間開展普法宣傳外,還應該在鄉規民約的制定和實施上加強指導,要盡可能平衡法律和規約之間的關系,盡量不要制定出與國家法律矛盾沖突的規約。
(三)社會關系文明
社會關系文明主要是指民族群眾之間以及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能夠和諧融洽、和睦相處。當前少數民族群眾內部以及其他民族的關系總體上是良好的,大雜居、小聚居,民族融合團結的安定友好局面能夠長期穩定的保持下去。在大好的形勢下有時也會出現某些不和諧影響各族群眾團結的聲音,表現在:一是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在解放初期的一段時間本來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各方之間的部分利益多樣化、復雜化、尖銳化,根本上是經濟利益的糾紛成為主要矛盾,本來一些被冷處理的歷史遺留問題這時候又浮出水面,例如山林糾紛、土地糾紛、水源糾紛、礦產糾紛等。解決的根本出路還是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好各方利益,不要把經濟矛盾上升為民族矛盾。二是黨群、干群之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改善。部分民族地區干群關系的不和諧根源不在民族群眾,而是少數黨員干部出現了、形式主義等思想作風,不把群眾利益冷暖放在心上,越來越脫離群眾。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員干部應該時刻時刻堅持群眾利益至上,事無巨細地深入到群眾中去與他們打成一片,水融,這樣才能真正搞好黨群、干群關系。
(四)社會行為文明
人們的行為可以分為合法的和非法的、文明的和不文明的等??傮w而言,少數民族偏遠貧困地區群眾的日常行為還是比較良好的,主要是淳樸的民風熏陶,另外跟當地較為封閉,受外界不良風氣影響小有很大關系。雖然經濟不夠發達,但是村民還是具有較高的守法意識,違法犯罪行為大大低于外面地區,普遍的輕微違法行為主要涉及買、賭博等,特別是在農閑時間,進到村里經常可以看到群眾三五成群聚集在一塊,十有八九與賭博有關。賭博風氣的小范圍蔓延與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貧乏有很大關系。在“美麗鄉村”建設活動中,遇到群眾的不文明行為主要是亂扔亂放垃圾,導致村里村外垃圾成堆無人處理,臭氣熏天眾人捂鼻。政府在其中應該發揮領導、引導作用,加大各項投入,約束群眾的亂扔亂放行為,清理衛生死角,還村民一個優美環境,還要形成長效機制,實現從清潔鄉村向生態鄉村升級版的轉變。
(五)社會主客體文明統一是推動少數民族偏遠貧困地區美麗新農村建設的奮斗目標
制定出臺《2016-2018年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三年攻堅戰實施方案》,確定了用三年時間,圍繞“點、線、片、面”的布局來推進工作的總體原則。所謂“點”,就是把打造標準高、效果好的先進村作為“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使村屯面貌有一個大的改變,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整村整屯推進。所謂“線”,就是重點改善國、省公路沿線以及鄉村級公路沿線村屯,以治臟、治亂為重點,對沿線的圍墻、邊溝以及農戶的庭院進行改造,加大道路養護、綠化管護和環境管理,實現多條路徑的整體推進。所謂“片”,就是把全市19個鄉鎮按照地域分布劃分成示范片區,按照省辦片區建設的標準逐年進行打造。利用危舊房改造項目,重點對未改造的農戶房舍進行“穿衣戴帽”,加大柴草垛、破舊廁所清理和綠化美化力度,提高片區建設的層次和水平。所謂“面”,就是拓寬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面,整治農村環境由沿線村屯向偏遠山區和農戶庭院及室內延伸,通過集中整治和建立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環境管護的規范化、制度化。三年內,集中打造全域內的303個行政村、24條精品線路和6個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區,并創建50個美麗鄉村、打造1.2萬戶美麗庭院和3萬戶干凈人家。
二、多措并舉,新農村建設整市推進工作實現開門紅
市委市政府按照新農村建設三年總體規劃設計,制定并出臺了《2016年梅河口市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百日攻堅戰實施方案》,重點圍繞先進村、精品路線、示范片區和人居環境等中心工作來規劃和推進。在組織領導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新一屆班子的領導分工,重新調整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完善了市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主導、政協參評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制度。加大對新農村工作的組織領導,繼續實行由市委副書記和副市長分管,市人大副主任兼任新農村辦主任主抓,鄉鎮副鎮長擔任副主任具體負責的領導模式。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分管領導包鄉聯村負責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在建設標準方面:先進村主街路路面硬化率、邊溝硬化率和圍墻圍欄普及率都達到100%。村部和休閑廣場全部實行亮化,村屯內實現高標準綠化美化。規劃打造的精品線路兩側建設圍墻或帶地梁的圍欄,支次巷路的延伸部分建設鐵藝圍欄,村屯內的柴草垛全部遷出村屯外集中統一堆放,遷出的確有困難的農戶建設柴草棚廈實行封閉式管理。在資金保障方面:一是統籌政策效能資金。整合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農業開發、水利移民、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生態建設、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等各類涉農資金,優先安排農村危舊房改造、道路圍墻、改水改廁、綠化美化、垃圾處理等推進項目。二是制定“以獎代補”政策。2016年市財政列支1720萬元,主要用于先進村建設獎補、村屯環境管理、l生星級文明戶評比和標兵村村書記待遇。三是整合鄉鎮、村建設資金。2016年鄉鎮新農村建設年投入資金達到60%;先進村村集體年收入新增部分全部用于本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其它行政村村集體年收入新增部分的80%以上用于本村的新農村建設。四是集聚社會幫扶資金。深入開展“百個部門包百村、百家企業帶百村、百名干部駐百村”活動,通過與行政村結對共建,2016年共爭取各級各類幫扶資金2100萬元。在取得成效方面:2016年全市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億元,全部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共建設墻欄10.8萬延長米,修筑戶戶通水泥路254公里,硬化邊溝8.3萬延長米,硬化農戶庭院16.9萬平方米,安裝路燈967盞,建設文化廣場36處、37750平方米,安裝衛生廁所1592座,建設垃圾場105處、垃圾箱109個,購置垃圾轉運車27臺,清理柴草垛4394座,新建柴草棚944個,植樹99萬棵,栽種花草1432萬株,綠化公路總里程620公里,打造景觀點169處。
通化市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統領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力抓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市黨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班子共同協調推進工作機制。落實了市委常委聯系縣(市、區)、市級領導包點、部門幫扶、企業幫建的幫扶工作責任制,形成了“一村三幫”、“村企共建、村企互贏”合力共建新農村的工作格局,實現了高層帶動、上下聯動、全力推進的工作機制,促進了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上層次、高站位發展。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為新農村建設后續保障提供“造血”功能的動力源泉。全市堅持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糧食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精品畜牧業、高效特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等五大產業,實現了從“產業服務創收”、“入股合作分紅”、“產業集聚增效”等六個渠道的拓展與完善,有力促進了全市村集體經濟的整體躍升。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5%;全市發展農民合作社達4491家,家庭農場1314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28.5萬畝,完成22個鄉(鎮)、196個試點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農村經濟實現持續發展,村集體收入明顯增加,新農村建設的后勁和動力顯著增強。
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核心是讓農民過上幸福的新生活。為此,全市千方百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積極探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新方法。通過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調整種植結構,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使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有效提升。2015年,全市農業產業化基地面積發展到350萬畝,同比增長0.5%,帶動農戶22.1萬戶,占全市總農戶的66.8%;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470人,培訓農民已達到50.8萬人次;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17元,較上年增長4.3%?,F已形成了多元增收、多路進財的新格局。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全市行政村累計完成新農村建設項目20613項,完成投資416億元,其中,產業發展項目7885個,完成投資333億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8854個,完成投資64億元;社會公益事業項目3874個,完成投資19億元。累計改造農村危舊房6.1萬戶;建設農村水泥路2008公里;修建邊溝1466公里;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322處,受益人口110萬人;農村健身廣場、農村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農村環境也全面改善,累計投入農村環境整治及綠美化資金28.4億元,新建垃圾點6278個、衛生廁所8.5萬座;安裝路燈(含太陽能)2.3萬盞;種植綠化樹(小棵灌木)2719萬棵,綠化公路里程累計達到1834公里,農村面貌ㄈ灰恍隆
在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體推進的基礎上,重點圍繞“產業發展型、民俗特色型、旅游興村型和環境優美型”四種模式,有效地推動了新農村整體建設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市共評選出10個美麗鄉村創建示范點,打造出3萬個美麗庭院和4萬戶干凈人家。通過創建美麗鄉村、評選美麗庭院和干凈人家等活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調動和激發了全市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1 新農村建設彰顯生態文明建設價值
我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2011年末城鎮人口數量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但鄉村人口仍有65656萬人,比重達48.73%。[2]即使是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如果沒有農村的發展也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均衡發展。因此新農村建設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課題,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安吉縣尚書圩村作為一個貧困落后、交通閉塞的小山村,牢牢把握新農村建設機遇,通過生態建設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彰顯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價值。
1.1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 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整治多數農村“臟亂差”的人居環境,并逐步對自然生態環境予以恢復和綜合保護。尚書圩作為一個面積5.94平方公里、人口僅1140人的小山村,地理位置偏遠、經濟基礎薄弱。村民為實現脫貧致富,對本村6200畝毛竹林進行大規模的砍伐販賣,山林遭受嚴重破壞。這不僅損害村莊整體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與山體滑坡。而且砍伐毛竹的微薄收入也不足以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多數村民被迫到外地務工以維持生計,尚書圩村面臨著生態破壞與勞動力流失的雙重困境。尚書圩村在生態破壞的慘痛教訓中逐漸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農村發展的關鍵環節,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發展經濟。該村充分利用上級政策與資金扶持,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正式開展之后,尚書圩村牢牢把握政策文件要求,把“村容整潔”內化為村莊自然生態與人居環境的有機融合,使具有歷史內涵的人文景觀與優美自然環境相結合,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特色品牌。尚書圩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村莊發展的優先地位,有效落實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1.2 生態文明建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動力 農村發展建設往往以犧牲生態環境代價,只是把生態環境作為一種可短期開發利用的資源,沒有認識到它的綜合效益與價值。此類開發利用模式在短期內雖可實現一定經濟效益,但在資源枯竭之后往往走向停滯乃至衰敗。[3]尚書圩村在以往的開發建設中也經歷了這一粗放型的發展過程,村民飽嘗生態破壞導致的惡果。為轉變生態持續惡化、資源枯竭的困境,尚書圩村根據本村自然情況,確立了以生態旅游與生態農業為基礎的村莊經營道路。為打造美麗鄉村品牌,對本村毛竹林予以嚴格管護,嚴格落實生態公益林禁伐、承包林有計劃間伐的規定。為突出美麗鄉村建設亮點,通過征地補償的方式把中心村300畝水稻田改種為葵花園。尚書圩村所確立的這條以優良生態環境經營村莊旅游品牌的道路取得巨大成功,僅2012年全村接待游客達1.2萬人次,旅游收入約35萬元。從2008年創建美麗鄉村項目至今,尚書圩村累計吸收項目資金達1200萬元。尚書圩村的案例證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合理利用生態環境的資源與優勢,將有力地推進新農村建設,成為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4]
1.3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成效體現 新農村建設所要求實現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必須建立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之上,否則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最終會導致發展成果淪為泡影。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納入新農村建設主要目標當中,不僅成為評價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性指標,更應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成效體現。尚書圩村同樣經歷了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慘痛經歷,這一歷程使保護生態環境、杜絕破壞性開發成為了村民共識。安吉縣為打造“中國美麗鄉村”這一國家級品牌,不將經濟發展成為唯一考核內容?!按宕鍍灻?、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背蔀樵u價村莊全面發展的四大主體,樹林環境保護、村容村貌等36個詳細指標為村莊發展指明方向。尚書圩村嚴格按照考核指標要求開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把政績考核與政策項目引進相結合,使生態文明建設真正轉化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成效。
2 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分析
尚書圩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值得思考,但這并不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將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國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環境承載能力差、生產生活方式落后,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新農村建設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依舊任重道遠。
2.1 生產力落后成為制約生態環境改善的核心因素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耕地緊張、生產方式集約化程度低。這決定了我國農村經濟在發展中要克服先天條件的不足,不僅要推動農業走向現代化、集約化、產業化,還要注重合理利用村莊資源發展二、三產業,促進各產業協調發展。[5]在我國農村生產力落后、生產方式粗放的情況下,發展經濟遠比生態文明建設更受政府和農民重視。
2.2 生態保護機制不健全造成生態文明建設缺乏制度保障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僅依靠政府一項項的政策與項目來推動,必須形成生態保護相關的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構建各政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的聯動機制,并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當前我國環保立法仍較為欠缺,對其中政府、企業、個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沒有明確界定,難以形成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制約束力。在機構設置上欠缺專業的環境保護機構,基層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往往職責不清。這造成相關職能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立體管理保護體系。廣大農民也沒有被組織動員起來,成為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旁觀者。
2.3 農民生態環保理念落后使生態文明建設缺乏主觀動力 多數農民文化素質較低、環保意識不強,對于農民來說實現脫貧致富遠比環境保護重要。由于農民缺乏相應的科技文化知識,在農業生產中仍然采取較為落后的生產方式,通過增加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作為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以消耗資源、能源作為提高產量的主要方式。⑥同時農村普遍存在的生活垃圾污染是可以通過良好衛生習慣而得以改善的,但當前主要依靠環衛措施進行治理,成本頗高。環保理念的缺失使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缺乏主觀動力,廣大農民群眾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較少參與其中,甚至成為生態破壞的主體。
2.4 外來投資與開發項目加重生態文明建設的壓力 中國農村普遍缺乏資本,這使得農村各項事業難以開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長期面臨資金匱乏的難題。近年來,由于城市用地緊張以及環境污染問題,大量工業企業及其它建設項目開始搬遷至農村地區,為農村帶來了大量投資。此類項目由城到村的搬遷不僅帶來投資,同時也造成嚴重污染。污染企業搬遷至農村的價值取向在于控制成本、提高收益,農村有關環保制度的欠缺和環保意識的落后,使得企業對自身造成的污染往往采取回避態度,很少投入資金進行污染防治。因此農村對比城市,引進工業企業往往造成更為嚴重的污染,生態文明建設承受了巨大壓力。
3 新農村建設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路徑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我國農村地區的復雜情況,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現有條件與優勢,特別注重在農村生產發展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問題與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相結合,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推動力。
3.1 促進生產力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結合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持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發展生產力將極大地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充實村集體資產,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但是生產力的提高并不能直接轉化為生態效益,很多村莊生產力發展后反而使生態環境遭受更為嚴重破壞。這是因為在村莊生產發展中并沒有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規劃建設當中,很多村莊正沿著“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越走越遠。因此必須將生產力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結合,推進農村發展的集約化、產業化。
3.2 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性保障 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作為支撐,使相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一,必須進一步健全生態與環保立法,形成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完整法律體系。要推進對農村生態息息相關的農業法、林業法的立法完善,突出其生態價值與作用。第二,各地方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環保法規與政策,促進基層環保工作的開展。要根據本地區生態特色與資源狀況制定操作性強、適用度高的政策,針對生態污染問題形成有效治理方案。第三,嚴格貫徹落實相關法律與政策,使環保方案迅速轉化為環保實踐。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顧
(一)建管并重,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是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創建工作。以《市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1-2015年)》為統領,明確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和任務數,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實施,力爭年內培育美麗鄉村150個以上。二是打造連線連片示范區域。遴選9條自然景觀優越的風光帶,開展連線連片環境整治提升和基礎配套建設,著力培育上溪上新塘、城西何斯路、赤岸羊印、廿三里華溪等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美麗鄉村精品區域。赤岸鎮以雅端的古名居、神壇的紅色游為中心,積極打造集垂釣、采摘、登山、桂花系列農家樂、自行車俱樂部等為一體的“十里桂花長廊”休閑集聚區,目前相關項目已實施。三是繼續做好村莊整治工作。明確佛堂后塘等40個村為省待整治村,赤岸鎮、北苑街道和城西街道等3個鎮(街道)為整鎮整治項目,根據省要求的村道硬化、垃圾處理、衛生改廁、污水治理、村莊綠化五大項目要求進行整改完善。四是做好農村基礎設施維護和管理。制訂出臺《2011年農村基礎設施管理考核細則》,對各鎮街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情況進行督查,切實提升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專業化水平。
(二)創新模式,大力推進農房改造工作。1-5月,全市實施農房改造3939戶、竣工2385戶,完成分戶報批1633戶,建新房建筑面積55.2萬平米,拆除舊房3329戶,拆舊房占地面積21.5萬平米。一是穩步推進農村高層公寓建設。塘西、下里角塘、夏演等村高層公寓的主體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后申塘區塊等12個集中安置區規劃正在編制中,佛堂倍磊等19個村的高層公寓或功能分區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大力開展農村危舊房拆除。全市已啟動“空心村”改造21個村,相關鎮街已完成《未安置證明》文本制作,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其中佛堂鎮倍磊四村已經完成“空心村”改造細則的批復、改造規劃、建房農戶報名及押金收取等工作,1幢11層的公寓房已進入招投標;義亭鎮木橋村已簽訂危舊房拆除協議180戶,正在辦理舊房確權、細則制訂和規劃編制等工作;上溪鎮仇宅村已有45戶簽訂危舊房拆除協議,其中18戶放棄宅基地安置。三是實施異地奔小康工程。全市累計已完成下山農戶舊房確權1412戶、14萬平方米,預報名1384戶,已簽訂安置協議432戶,其中廿三里街道已落實建設用地指標45畝,擬以房地產開發模式開展建設。四是加快培育中心村。將佛堂鎮塔山、蘇溪鎮同春等8個村列為省第二批啟動建設中心村,目前正在編制中心村(社區)為重點的村莊布局規劃。
(三)整合資源,加快推進農家樂發展。上半年,全市農家樂經營點共接待游客77.3萬人,實現營業收入3111萬元。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出臺《市休閑觀光農業(農家樂)項目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對福勞爾觀光農業主題樂園、何斯路農家樂休閑旅游村等9個市級立項項目給予資金補助。二是推動轉型升級。積極探索公司化運營模式,佛堂“歡樂谷”游樂項目完全由工商資本投資興建,首期投入1500萬元,目前第一期項目工程已完成,進入試營業階段;成立由村級組織控股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動員村民自愿參股,促進了赤岸鎮前川村“馬溪漂流”、萊山村“激情滑草”、城西街道何斯路村“薰衣草觀光”等旅游項目的開發。三是加強宣傳推介。舉辦市第三屆農家樂休閑旅游節,組織義亭鎮西樓村紅糖專業加工合作社、萊山農家樂旅游村、瑤銘山莊等農家樂經營戶代表參加第四屆市名茶推介暨“清茗酬知音”萬人品茗及農家樂推介大會,累計發放農家樂宣傳資料近5萬份,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
(四)多措并舉,全力助推農民創業增收。一是開展農民素質提升培訓。會同財政局對我市農民培訓工作績效進行全面評估,調研出臺《市農民素質提升培訓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會同市科協和江東街道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班的指導服務工作。組織開展市第二屆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評選,共評出方國群、何產財等10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完成全市13608名農村實用人才在“三農”網上的信息錄入工作。二是抓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元旦、春節期間,組織發動全市黨員干部開展為低收入農戶“送溫暖”活動,共捐贈物資80.48萬元;完成2010年度低收入農戶奔小康成效統計工作錄入和全市低收入農戶(含低保、五保戶)上半年每月50元生活補助資金發放工作,發放資金304.995萬元;開展“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先進單位推薦工作,推薦后宅街道辦事處、上溪鎮政府和華麗特襪業有限公司、華川集團有限公司評選市先進單位,推薦浪莎集團董事長翁榮金評選全國扶貧開發先進個人。三是抓好扶貧工程項目實施。下達2011年度500萬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分配計劃,抓好7個鎮街44項扶貧工程項目的申報和啟動工作。
(五)創新創優,全面提升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創新創優、提質提效”、創先爭優和“雙十干部”主題活動,不斷加強農辦自身建設,提高新農村建設服務水平。一是注重調查研究。落實科室年度調研任務,專題調研新農村建設難點問題,草擬了“美麗鄉村”建設資金補助辦法和農村高層公寓建設工作流程。二是加大宣傳引導。與廣播電視臺合作,舉辦“美麗鄉村”電視演講比賽,進行“十一五”新農村建設成就專題宣傳、美麗鄉村暨新農村建設成就電視展播和美麗鄉村經典農家旅游線路宣傳;制作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成就宣傳展板46塊,編印《新農村建設》簡報7期、增刊2期、《農辦之窗》板報3期;參與編寫《年鑒》,完成《政風行風熱線》節目上線工作,制作《省城鄉一體化十大優秀示范城》??H羌訌娕嘤栔笇?。加大對農房改造、村莊整治和農家樂等重點項目的跟蹤指導,定期通報進展情況,確保重點項目和發展村建設穩步推進。編印《城鄉新社區建設辦事指南》和《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實務手冊》,舉辦全市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培訓班,組織開展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實務技能和新農村建設政策培訓,培訓人數達3000人以上,提高了政策執行力。
二、存在的問題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除了一些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困難,需加以重視和解決。
(一)配套政策亟待完善。美麗鄉村連片連線建設資金補助、多村連片集中安置的土地調整、集體土地轉國有土地的報批程序及流程、進入二級市場的方式等配套政策還未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項工作進度。同時,隨著城鄉新社區建設的推進,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高層公寓代建單位的性質、責任、準入條件、監管體系和取費標準等方面還不甚明確,建設模式有待于進一步探索等等。
(二)農房改造力度需加大。受政策體制機制和鎮街干部換屆等影響,今年農房改造進展相對緩慢。部分鎮街的“空心村”改造仍未啟動實施;下山脫貧工作進展不快,除廿三里街道外,其他6個鎮街用地指標尚未解決;全高層改造在資金籌集、工程監管等方面難以突破,工作成效不夠明顯。
(三)村莊整治品位有待提高。我市村莊整治建設仍存在亮點不多、連片連線尚未形成規模、示范村比例不高等問題,需加大規劃引導,提高整治品位。另外,換屆后部分鎮街基礎設施管理工作有所松懈,管理水平有所下降,特別是公廁臟亂、鎖門,垃圾房垃圾外堆、焚燒,衛生保潔死角多,綠化帶被侵占等一些“老大難”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四)休閑觀光農業(農家樂)發展相對滯后。近兩年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農家樂產業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從整體上講,仍以檔次低、規模小、分布散的農家餐館為主,休閑農業觀光點基礎設施薄弱,缺乏上規模、上檔次的農家樂精品項目,全市范圍內尚未形成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農事體驗、生態觀光、科普教育、商務會所等功能于一體的高標準農家樂經營場所。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2011年,市農辦將繼續堅持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抓亮點、謀突破、求創新,全面提升城鄉新社區建設水平,努力使我市的新農村建設再上新臺階。著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全面實施“美麗鄉村”創建工作。開展省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申報工作,完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補助辦法,編制2011年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規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對自然景觀優越的風光帶,積極開展連線連片環境綜合整治和提升,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造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美麗鄉村精品區域。做好農村基礎設施日常監督檢查,宣傳各鎮街好的做法,對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則以通報、圖片、視頻等形式予以曝光,督促各鎮街加大統籌力度,把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二)繼續推進城鄉新社區建設。結合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召開“空心村”改造現場會,促進多村聯建集中安置和人口集聚。加快推進高層(多層)公寓、功能分區等模式建設,加強調查研究,探索農村高層建設項目代建模式。年內力爭實施農房改造10000戶,竣工8000戶,其中實施“異地奔小康”1000戶,開展“空心村”改造29個村莊,拆除危舊房23000平方米。
(三)繼續加強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培育引導。制訂出臺農家樂連線連片扶持政策,提高補助標準,召開連片連線精品項目培育現場會,集中力量培育連片連線精品區塊,促進農家樂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扶持指導福勞爾觀光農業主題樂園、開心谷等重點項目,定期對各項目建設進度開展檢查、指導,確保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積極組織市農家樂發展村(經營點)申請創建省級、市級農家樂特色村(點),對等農家樂發展村,要從經營場地、接待設施、安全管理、食品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加強和改善管理,推進農家樂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一、指導思想
以“共建美麗家庭、共享品質生活”為主題,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以創建“潔化、序化、美化、綠化”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以提升婦女素質和家庭生活品質為著力點,發動婦女、教育婦女、培訓婦女、引領婦女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改變生活陋習,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達到庭院美、室內美、景色美、生活美、村莊美等“五美”的目標和庭院凈、居家凈、廁所凈、畜舍凈、儀表凈的“五凈”要求,帶動美麗村屯、美麗鄉村建設。
評選創建活動要堅持以下5項原則:
――堅持合力共建?!懊利愅ピ?、干凈人家”創建工作要依靠全社會合力共建,依靠農戶自主建設,形成上下一心、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廣大家庭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推動“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堅持婦女主體。創建“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工作陣地在家庭,主體力量是婦女。注重發揮婦女在家庭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深刻對接婦女需求,利用“婦女之家”活動陣地,結合“婦女之家”文化節,開展環保綠化、文化健身、素質提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大限度地發動婦女、宣傳婦女、組織婦女、吸引婦女積極參與創建,在參與中接受文明教育、提升文明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堅持家風引領。以廣大婦女和家庭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家風建設為重要切入點,將建設家庭道德文明和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統一于建設中,實現可持續創建。
――堅持效益雙贏。開展庭院經濟、庭院保潔、庭院美化、庭院文化、身心美化,將美麗鄉村農戶庭院建設成為鄉村旅游的景點、農民增收致富的平臺、農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點,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堅持探索創新。要將“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活動納入“美麗鄉村”建設整體規劃中協調運作。要在實踐中探索,注重突出地域特點,加強“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工作研究,善于挖掘創新體制機制的經驗做法,加大總結、推廣和宣傳力度,以提高“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工作水平。
二、創建目標
在全省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先進地區和一些重點村屯,選擇一批經濟基礎較好、家庭經營管理有方、庭院布局整齊美觀、綠化美化亮化到位、環境衛生治理達標的農戶,作為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對象,樹新風、改陋習,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申報準備階段(2016年1~3月)。廣泛開展“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活動大宣傳,各地新農村辦和婦聯部門要聯合制定適合本地的“美麗庭院、干凈人家”評選創建工作方案,提出創建計劃,明確創建目標和任務,確定具體工作措施。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組織填寫評選申請表。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2016年4~10月)。各地依托“婦女之家”,組建巾幗衛生保潔隊、巾幗衛生監督隊、巾幗衛生評比隊等隊伍,上門指導創建工作,開展家庭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徹底消滅衛生死角,清理庭院雜物,引導廣大婦女群眾更新觀念,強化環保意識,養成清潔衛生的良好習慣,實現庭院序化、美化和綠化目標。
第三階段:評選驗收階段(2016年11~12月)。各縣(市、區)新農村辦和婦聯部門聯合組織開展“美麗庭院、干凈人家”評選活動。積極組織實地驗收考核,明確考核細則,評選結果要進行公開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由縣(市、區)新農村辦和婦聯部門聯合下發文件,并授牌授匾。文件報省里備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各地新農村辦和婦聯部門要充分認識創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圍繞“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標準和目標,聯合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專人負責,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這項活動取得實效。
(二)群眾參與,廣泛發動。堅持開門搞創建,從創建開始就要深入群眾,發動群眾參與,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要充分發揮村級婦代會的作用,讓廣大婦女投身到創建的熱潮當中來,營造創建“美麗庭院、干凈人家”的良好氛圍。
(三)與時俱進,總結創新。在制定方案時,要圍繞當地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積極探索,與時俱進;活動內容要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效性于一體;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令群眾喜聞樂見,增強活動的吸引力;要定期進行總結,開拓思路,探索和創造新形式、新辦法。
(四)選樹典型,示范帶動。要對“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好家庭、好典型,進行評比選樹,加大推廣力度,不斷提高參與面,形成戶戶爭創、婦女爭優、農民受益的和諧氛圍。對評選出的“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創建示范戶進行掛牌表彰,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
會議就學習貫徹重要指示和總理批示精神作出部署。強調各地要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切實加強領導,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
會議充分肯定了浙江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成效、做法和經驗。主要有三點:一是領導重視,常抓不懈。2003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同志“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要求,高度重視、擺上日程,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起步,不斷拓展建設內容,堅持不懈推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開啟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篇章,不僅改善了農村面貌,而且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二是規劃先行,科學布局。堅持以編制村莊規劃為先導,分類明確村莊整治建設的定位,科學編制村莊布局規劃,分類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協同編制配套規劃體系。堅持規劃科學編制與切實執行相統一,不規劃不建設,不設計不施工,七分力量抓規劃三分力量搞建設。三是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堅持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相結合,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和農民主體的推進機制、投入機制,把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納入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拓寬社會參與途徑,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形成了支持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建立強大合力。
會議強調,浙江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各地要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保障農村居民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出行安全為基本目標,以垃圾、污水治理為重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會議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資金投入機制,把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逐步納入公共財政覆蓋范圍。要拓寬社會參與途徑,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努力形成支持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