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煤礦災害防治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現在隨著我國煤礦企業的快速發展,煤礦地質災害也在頻繁發生,煤礦地質災害不單單是發生在我們國家,在外國也會頻繁地發生煤礦地質災害。由于煤礦地質災害在各個國家頻繁發生,煤礦地質災害問題漸漸得到了國際上的聚焦關注,地質安全研究部門加大研究力度,減少煤礦地質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文章主要對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特征進行了研究,并對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煤礦地質災害的影響因素繁多,一旦發生不僅會帶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嚴重的還會阻礙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煤礦地質災害 特征分析 防治措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8(c)-0027-02
煤炭屬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起初人類發現煤炭時只是一味地挖掘使用,并沒有意識到要合理科學地開采。與此同時為了降低成本獲取最大利益,而罔顧開采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雖然在開采的產量上有所提高,但是在煤礦的開采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人員傷亡。煤礦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嚴重使煤礦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受到損害,煤礦如今又是嚴重短缺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長此以往必會給國家造成損失。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開始重視煤礦地質災害問題,并加大力度解決煤礦開采過程中地安全問題。
1 煤礦地質災害的現狀
煤礦地質災害主要是指人類在進行煤炭開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安全問題,其中會涉及到地質環境的惡化和生命財產的損失。地質災害分為很多種,煤礦地質災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卻也是自然災害中最為嚴重的。煤礦貯藏在偏遠的深山之中,開采難度極高,過度開采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水土的流失,從而會造成地質表層的塌陷和山體的滑落。煤礦開采而造成的地質災害已經數不勝數,開采煤礦時會進行深層排水,這樣會造成地下水資源的大幅度減少,嚴重則會造成水資源的大量匱乏。煤礦資源隱藏在偏遠的深山之中,強行開采必然會引發地殼的震動、巖漿側漏和煤氣爆炸。煤并不是開采即用的資源,需要經過復雜的生產加工,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生產廢料和有毒氣體,這些都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
2 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誘因分析
2.1 煤礦在開采過程中潛在的災害特征
礦山中煤礦的開采、廢料的泄露和亂石的堆積都會造成山體的滑坡,礦山由于重力的失衡會發生偏沉,這是導致礦山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有關煤礦開采記錄顯示,礦山開采工程中經常會發生山體的崩塌與滑坡,此類災害會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煤礦在挖掘初期,機械開采造成的物理性震動會破壞采石區的巖石層次,巖石層周圍的礦石頻繁出現裂紋、氣孔冒泡和地表地理位置的變化。以上列舉的都是煤礦開采過程中潛在的災害特征,此外礦山中礦洞的體積會越來越大,加上排水會影響地下水資源的流道方向改變。
2.2 煤礦在閉坑后采場潛在的災害特征
煤礦挖掘后也只是進行短期的簡化后期維護,此后長期的礦山隱患并不會得到治理,仍然存在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所以煤礦在閉坑后會存在許多安全問題。礦山中煤礦的開采、廢料的泄露和亂石的堆積都會造成山體的滑坡,煤礦閉坑后災害特征主要有出現裂紋、氣孔冒泡和地表震動。
2.3 煤礦地質災害的誘因分析
煤礦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嚴重使煤礦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受到損害,煤礦如今又是嚴重短缺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長此以往必會給國家造成損失。為了減少煤礦開采所帶來的傷害,地質探測專家仔細地將煤礦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總結起來。煤礦地質災害誘因繁多,有的是煤礦挖掘的過程中,比如說開采深度過度,從而使礦石頻繁出現裂紋、氣孔冒泡和地表地理位置的變化。其次就是閉坑后廢料的處理不當、廢水肆意排放、礦洞的擱置、地質結構復雜等因素,都會誘發煤礦發生地質災害。
3 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3.1 進行科學開采,制定防治計劃
煤礦企業應該及時制定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提高煤礦開采量的同時保障礦工的人身安全。首先要在開采初期進行科學開采,有效制定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礦山開采初期,經常缺乏具有科學性和指導性的開采方式,部分傳統的煤礦企業比較信賴于傳統開采技術。傳統的煤礦開采技術雖然簡單容易掌握,但是由于理念老舊經常會忽視礦工的人身安全,以及對環境的保護,進而會給煤礦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由此看來,要想有效防止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首先煤礦企業應該更新開采技術的理念,然后改革挖掘過程的管理方式??茖W的挖掘技術可以降低有害物質的產出,提高開采數量,同時保障礦工的人身安全和國家的財產安全。
3.2 注重瓦斯抽取,防治瓦斯超標
瓦斯就是俗語中的煤氣,瓦斯是在堆積成煤初期形成的,在礦洞中達到一定能濃度時,會危及到礦洞中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嚴重時會發生爆炸。瓦斯泄露是煤礦開采過程中最為棘手的問題,降低礦洞中瓦斯的含量迫在眉睫。首先要在開采的初期對空氣中的瓦斯進行測量,尤其注重洞中深處的瓦斯測量,嚴格防止瓦斯的含量超標。瓦斯的含量測量是礦洞安全檢測的基礎性工程,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建立完善的檢測體系,防治礦洞中瓦斯的嚴重超標。
3.3 做好測量工作,明確地質情況
礦山開采初期,經常缺乏具有科學性和指導性的開采方式,部分傳統的煤礦企業比較信賴傳統開采技術,做好測量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煤礦地質災害誘因繁多,有的是煤礦挖掘的過程中,比如說開采深度過度,從而使礦石頻繁出現裂紋、氣孔冒泡和地表地理位置的變化。對礦洞周圍環境進行仔細測量,會大幅度提高煤礦的開采效率,對周圍地理環境進行仔細測量,可以掌握礦洞里的具體環境質量。對周圍環境的掌握具體,也可以在煤礦地質災害發生時做出有效應對,從而可以大大降低煤礦地質災害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 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地質災害在各個國家頻繁發生,煤礦地質災害問題漸漸得到了國際上的聚焦關注,地質安全研究部門加大研究力度,減少煤礦地質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煤礦企業可以根據煤礦地質災害的相關特征,有效地避開災害的侵擾。煤礦企業應該及時制定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提高煤礦開采量的同時保障礦工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 董來啟,李峰,武艷麗,等.煤礦地質災害特征防治措施[J].科教文匯,2008(4):192-193.
摘要: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能源,多數埋藏在地下,在對其進行開挖的過程中,會改變煤層附近的地質環境,當對煤層過量開挖時會造成地質環境的異常變化,引起煤礦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嚴重時會損壞煤炭開采設備和對工作人員造成危險,因此,重視煤礦地質災害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煤礦地質;災害特征;防治措施
為提高煤礦企業在遭受突發性地質災害時的快速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相關條例要求,要加強煤礦地質災害防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以減少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降低生命財產損失為目的,預防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廣大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快礦井安全高效發展。
1煤礦地質災害的特征
1.1群發性
人們在開采煤礦時,難免會破壞原有地質環境,而煤礦地質災害正是地質環境對自身所遭破壞的一種反饋。煤礦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群發性,在某一時段或某一區域易集中發生。如當礦井某一區域發生自然災害后,在群發效應的影響下,通常會伴有更多,更大的災害。
1.2衍生性
地質災害的衍生性主要指發生一種地質災害后,時常會衍生出很多并發災害與次生災害,形成災害鏈。如煤礦頂板災害會造成地面塌陷,形成地裂縫,毀壞耕地,同時也會破壞地表建筑物,影響地表徑流等。
1.3持續時間多樣
有些地質災害如瓦斯爆炸、頂板破碎等都屬于突發性災害,災害發生時間短,破壞強度大;而也有一些災害持續時間長,漸發性強,如采煤塌陷災害、土地鹽漬化災害,因此煤礦地質災害持續時間具有多樣性。
1.4無法避免但可防御
當前受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的煤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仍然較多,在一定時期內避免地質災害發生很難。但就以往煤礦地質災害發生情況而言,只有地質隱患達到一定程度后通常才會發生地質災害,且地質災害的規律性較強,因此可采取措施防御這些災害,在我國煤礦科技飛速發展的影響下,這些地質災害在將來的某一時間一定可以得到控制。
2煤礦地質災害現象
2.1地表下沉
對于煤炭開采區域發生地表的下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當一些煤礦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對煤炭進行過量開采會造成煤層上方的地表下沉嚴重,甚至某些地方發生塌陷現象,結果會造成地表的建筑或農田被損壞而無法使用。塌陷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開采的煤層被過分挖空,同時采空區沒有及時回填,在原巖應力的作用下煤層上方頂板失去平衡,破壞嚴重,從而破壞延伸到地表產生塌陷。另外,對于在水體下采煤時,如果對水體處理不當,導致水體大量流入礦井內,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這也會引起地下水上方的巖層破壞,且可能延伸到地表引發地表塌陷。
2.2瓦斯
瓦斯作為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賦存在煤層內,當含量較小時不會產生危害,但是當在礦井內積聚到一定量時容易造成煤礦工人窒息或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發生。煤礦瓦斯的積聚有兩種方式:緩發性。對于瓦斯礦井,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煤層內的瓦斯會逐漸的外流,當通風系統設計合理、工作正常時,瓦斯隨風流被順利的排出,但是當出現通風死角或通風故障時,局部瓦斯會逐漸的積聚并達到對人體傷害和爆炸濃度,顯示出一定的緩發性;瞬發性。有些高瓦斯礦井在開采過程中會出現瓦斯噴涌狀況,不可避免的產生瓦斯濃度增大的現象,如遇火源會引發瓦斯爆炸事故發生。
2.3滑坡
對于煤礦開采造成的滑坡與自然災害情況下發生的山體滑坡是不一樣的,煤礦發生的滑坡主要是指對煤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矸石、建設廢料等)的不合理堆放對原有山體或植被造成影響和破壞,導致礦區周邊山體發生滑坡事故,這樣的滑坡是人為的結果。
3煤礦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
3.1強化災害宣傳、教育
為更好的防治煤礦地質災害,首先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足夠重視煤礦防災工作,應做好防災宣傳、防災教育工作,讓全礦井人員足夠重視防治災害,同時應提高礦井施工人員的防災、救災技能,逐步提升礦井防災,救災能力。其次礦井災害防治部門,也應實時深入調查研究礦井地質災害與災情,以便第一時間掌握災害實情,不斷更新災害防治方法與技術,同時應做好災害防御準備工作,以更好的防御各種地質災害。
3.2增強對地質災害相關問題的研究
應依據當地自然地質環境特點,對礦區地質災害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治理。對此,首先應系統性的調查監測礦區地質環境災害,把地質災害發生機理、規律找出來,以給災害治理提供參考。若遇到獨發性災害,應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共同攻關,仔細分析調研,努力制定一些針對性強,科學、合理的災害預防措施。
3.3嚴格落實國家相關法規政策
當前雖然我國已頒布了多條法規來限制約束自然地質環境的污染現象,破壞現象,但在實際實施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響,這些法規很難落實到位。對此,我們一方面應深入學習研究,仔細解讀這些法規。另一方面應以本礦井實際情況為基礎,有針對性的制定一系列生態恢復措施,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強化執行力度,充分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
3.4開展綜合化治理
綜合性系統規劃礦區地質環境治理,充分借助各種防災減災手段,改善礦區生產環境。強化地質環境評估,在開展礦山工程項目前,應先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評估,以協助礦區后期綠色開發。同時,為使礦井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達到最小,應把地質環境評估工作貫穿于整個礦井生命周期全過程,應從建井一直到最后報廢關停;建立健全地質環境監測體系。應以礦區多發災害點為中心,構建一地質環境監測網絡,進行“重點抓,全面鋪”,以實現及時有效預防礦區地質災害的目的;發展有效的防治技術??赏ㄟ^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農業措施的綜合系統應用,來有效治理地質環境。如復墾技術、矸石再利用技術、地表減沉技術等,以更好的支持礦區地質環境治理。
3.5合理開發資源,進行清潔生產
據以往經驗礦井發生的很多地質災害,都是由于資源開發的不合理引起的。因此,為實現礦井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各礦區在未來發展中一方面應重視統籌管理資源開發利用,另一方面應大力發展煤炭資源清生產工藝,適度、優化資源利用。具體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發展動力洗煤技術,固硫煤炭技術,不斷提升煤炭品質,從源頭治理污染;綜合質量礦區地下水與地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逐步優化礦井排水;綜合利用礦井三廢(廢氣、廢渣、廢水),發展循環利用技術。
3.6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疏散礦區作業人員
一旦出現了煤礦地質災害事故,礦區負責人需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通知上級領導部門以及消防部門組織相關救援人員進行處理,同時,迅速疏散事故區域工作人員,避免出現二次塌方或二次爆炸事故。在事故處理完畢后,需要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杜絕該問題的再次出現,保證煤礦開采安全。
4結論
總之,煤礦地質災害具有群發性、衍生性、持續時間多樣、不可避免但可防御等特點,我們應根據煤礦地質災害特點,積極尋找地質災害發生原因,研究地質災害防治方法。通過科學、合理的預防、治理手段,以有效控制各類地質災害,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董來啟,李峰,武艷麗,等.煤礦地質災害特征防治措施[J].科教文匯,2016(4):192-193.
摘要:煤礦地質災害影響深遠,對我國能源產業經濟影響深重,還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起著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防治煤礦引起的地質災害的現狀,并從災害的不同種類進行分析,給出防御治理災害的策略措施。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僅次于美國。其中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性日益增高,而其中占最大比例的當屬煤炭。在我國工業尚未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今日,煤炭業的發展可以說與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息息相關,一脈相承。黨的十指出,要將深化改革進行到底,這其中煤炭業的改革就是重中之重。煤炭開采日益頻繁的今天,地質環境所受影響已經立竿見影,環境保護等一系列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愈發突出,甚至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于是,逐漸有專家學者倡議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萍疾颗鷱土擞蓢野踩O管總局組織實施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近日,科技部批復了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實施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煤礦突水、火災等重大事故防治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2013BAK06B00)
1 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現狀
礦井地質災害指的是在礦床開采活動中,因大量采掘井巷破壞和巖土體變形以及礦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與自然環境發生嚴重變化,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破壞采礦工程設備和礦區資源環境,影響采礦生產的災害。煤礦地質災害屬于礦井災害中的一種,一旦發生煤礦地質災害,輕則破壞地質環境,重則危及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煤礦地質災害是由煤礦開采過程引起的。煤礦在開采時,開出煤炭,拋棄雜石,破壞水土,引起坍塌滑坡,同時在開采過程中由于過度用水,導致地下水干涸地表開裂,甚至引發地震,這些都是煤礦地質災害的表現形式。
我國是一個能源大國,7成以上來自煤炭,可見煤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超然地位。如不對煤礦地質災害加以疏導排解,將嚴重制約我國國民經濟向上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時不能只注重開采時受到的地面威脅,還應該加大力度防治井下作業的額外寫,從根本上控制從業人員傷亡人數,真正建設出一個安全大國。
2 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分析
煤礦地質災害分成很多種,各有自己的特征和緣由。
2.1 山體滑坡
煤礦開采必然將原石和煤渣分別堆積在一起,堆積起來的物資可以輕易改變整個礦區的重力場,有的會破壞原始礦山的平衡,進而誘導山體發生滑坡。滑坡所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財產損失是不能單純以數字來計算的。比如2014年9月3日21時12分,重慶云陽縣江口鎮永發煤礦山體滑坡中最后一名礦工的遺體找到,至此被埋的11人全部遇難。
2.2 地表下降
地表沉降也是煤礦地質災害中一種常見的災害現象,有的地區出現深坑,天坑,漏斗區域。地表沉降是因為在開采煤炭的過程中,工程將礦區巖石的應力場破壞,導致巖石破碎,地表位移。此外,由于地下被開采一空,地表水不停向下滲透,進行重新分布,水壓增大。如此一來,重新分布的地下環境遇到坡度便造成大面積的不均勻沉陷。近年來,我國多出地區相繼發生了“天坑”現象。比較著名的有河南山西地區的天坑。
2.3 瓦斯泄露
瓦斯又稱煤層瓦斯(gas of coalseam)、煤層氣。從煤和圍巖中逸出的甲烷、二氧化碳和氮等組成的混合氣體。瓦斯是在煤炭儲存層的縫隙中不斷壓縮的封閉系統中不斷形成的。當煤炭開采時,工程極易打亂原本礦山的應力場,造成礦山重力不平衡。封閉系統在巨大的壓力下,開始泄露瓦斯,一旦遇到明火,就容易發生大范圍爆炸、中毒、塌陷事故。2014年9月4日,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山區新久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該事故造成4人死亡。
2.4 礦井突水
礦井突水在煤礦作業中也是偶有發生的事件,它直接影響到該煤礦的經濟效益以及礦區人員的生命安全。礦井突水指的是掘進或采礦過程中當巷道揭穿導水斷裂、富水溶洞、積水老窿,大量地下水突然涌人礦山井巷的現象。1996默哀嗎8uie4日,太原市接連幾天大范圍降雨,引發了山體邊緣的坍塌現象,還時有滑坡和洪水現象伴隨而來,在洪水夾帶作用下,部分礦區出現了泥石流現象,堵塞了泄洪用的山谷,導致官地礦大面積遭災。546名礦區人員被困井下,礦區附近經濟遭遇毀滅性打擊,直接造成整個地區經濟損失超過兩億元。這一案例成為后來人學習防治地質災害的經典案例。
由于煤礦引起的地質災害具有不可控性,因此不但在開采過程中會引發事故,在開采結束后,也會留下災害隱患。這種隱患將導致上述四種災害的發生,一旦發生,在閉合的礦區土地上方的設施,作物等都會遭受經濟損失甚至安全得不到保障。
3治理煤礦地質災害的措施
3.1 提高全民對地質災害的認識,加大宣傳力度
只有將安全意識根植入每個人心中,這樣才能讓礦區人員在作業時顧及生命安全而規范作業;讓人民在生活中不一味的破壞環境大砍大伐;讓管理者在制定計劃時,因地制宜,不盲目盲從。加大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可以帶動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即將發生的災害做到撲殺、遏制甚至杜絕緩解。
3.2 科學制定計劃,合理進行開采
頂層設計決定了整個開采工作的高度,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從制度上規范相關人員的操作。煤礦開采工作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在獲得許可經營證后,遠離人口稠密地區、地質穩定性差的區域,科學設置安保設施,加強礦區內外的管理監督活動,規避只顧經濟效益不顧人民死活的采掘活動。
3.3 建設防御災害相關工事
以防代治是一項我們經常使用的防御措施,未雨綢繆,提高礦區防御工事工程的材料質量,增強地基牢固性,提高礦區民居抗災能力,加強建設防御工程,可以在災害發生時有效降低災害的破壞性,挽救礦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
另外還可以采用加強對災害隱患的排查工作,對礦區居民進行災害演習,建立良好的通風系統以防瓦斯爆炸等綜合措施來提高對地質災害防治的能力。
結語
我國地廣物博,造成了我國煤礦地質特征多變的特性。因此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特征,分別進行防御治理,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只有綜合治理,才能真正實現煤礦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羅曉靈.論四川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中的問題[J].四川地質學報.2014(03)
[2彭述剛,王巧,董少坤.基于決策樹的地質災害信息提取研究[J].大眾科技.2014(04)
[3]殷志強,趙無忌,褚宏亮,孫巍.“4?20”蘆山地震誘發地質災害基本特征及與“5?12”汶川地震對比分析[J].地質學報.2014(06)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類型;防治措施
0.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重大地質災害明顯上升的趨勢,其種類多、分布廣、影響大、造成的損失嚴重。礦山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的一個分支,是人類開采礦山而直接誘發的人為地質災害。而由于礦山的地質災害大都在深部發生,其勘查多采用遙感信息技術與物理勘查方法。
1.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查方法
1.1地球信息技術綜合方法
目前的信息技術主要是利用遙感集合“3S”技術,及時掌握地質災害可能的分布.發生地點與區域。如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對地質災害發生的高危點位精確定位,并利用遙感衛星進行疊加分析,預測災變發生趨勢。
1.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主要指應用物理手段,探測巖土圈層相關信息,確定采空區、斷層位移、磁場變化等可能的災害伴發信息,對地質災害進行提前分析與預測。地球物理勘查礦山地質災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電阻率法、視電阻率法、瞬變電磁法、淺層地震法等。這些方法是預測潛在礦山地質災害重要技術手段。
1.3環境化學勘測方法
在礦山地質災害預防過程中,人們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學勘查方法。例如對礦區環境污染的監測,化學探測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這種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確定污染因素、預測污染趨勢、追溯污染源、劃分污染區,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2.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繁多,按成災與時間的關系,可分為突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礦坑突水、瓦斯爆炸、巖爆等)和緩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采空區的地面變形、環境污染等)。但最常見的是以災害的空間分布和成因關系分類:
2.1巖土體變形災害
(1)礦山地面和采空區塌陷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地下以井巷開采的礦山。在礦山采空區,若保留礦柱不足,或因礦柱受損而失去支撐能力,就會造成地面塌陷。特別是那些礦體埋藏較淺,產狀較平緩的礦區(如煤礦),地面塌陷的現象更為常見。礦體埋藏相對較深的地下開采礦山,如果不能及時回填和崩落采空區,當其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大面積塌陷。此外,在巖溶分布區,還會因礦山排水疏干而導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僅破壞可耕地資源.建筑物,毀壞道路.水庫,還可直接導致礦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毀,或使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縫灌入坑內,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產。(2)采礦場邊坡失穩.滑坡與巖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開采如采剝失調、邊坡角度過陡等造成,這種災害多發生在露天開采的非金屬礦山和建材礦山。(3)坑內巖爆坑內巖爆又稱礦山沖擊,這是因礦坑周邊和頂底板圍巖,在受到強大的地殼應力作用而被強烈壓縮,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現自由面,即有可能產生巖石地應力的驟然釋放,導致巖石大量破裂成碎塊,并向坑內大量噴射、爆散,給礦山帶來危害和災難。(4)采礦誘發地震因采礦活動而誘發的地震,震源淺、危害大,小震級的地震即可導致井下和地表的嚴重破環。
2.2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
(1)礦坑突水涌水這是最常見的礦山災害,突發性強.規模大,后果嚴重。生產過程中常因對礦坑涌水量估計不足,采掘過程中打穿老窿,貫穿透水斷層,驟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導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員傷亡災難。(2)坑內潰沙涌泥這是常與礦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災害。當采掘過程中驟遇蓄水溶洞,常見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巖屑伴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斷層和地裂縫也常會使淺部第四紀沉積物隨下漏的地表徑流涌入坑內。其結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機器、人員被泥沙所埋,嚴重時甚至會使礦山遭受毀滅性的打擊。(3)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是礦山災害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因采礦、選礦產生的“三廢”物質,由于未經有效處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環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礦還會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鹽漬化、地下水斷流等。
2.3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1)瓦斯爆炸和礦坑火災這種災害最常見于煤礦。由于通風不良,使瓦斯積聚發生爆炸,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礦井被毀;礦坑火災除見于煤礦外,也見于一些硫化礦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熱,在熱量聚積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自燃,引發礦山火災。礦山火災的危害極大,而且還嚴重損耗地下礦產資源,如有的煤礦在地下已燃燒上百年,其資源損耗量十分巨大,使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農作物和樹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蕪,環境嚴重惡化。(2)地熱隨著開采深度加大,地熱危害不斷加劇。我國已有許多礦山開采深度達到800m以下,礦山因含硫量高,開采深度又大,地溫非常高。礦山地熱災害導致礦工勞動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有關礦山的正常生產。
3.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根據不同礦山的地質條件和地形特點及礦山的開發利用方案,以及災點的分布特點劃分不同層次的防治區,以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一般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
3.1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1)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建議作擋墻穩固邊坡,開挖后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建議做專門的工程地質勘察。(2)對于原有的災害點,做好邊坡加固和預防工作,盡量消除因礦山開采而誘發災害復發的隱患。(3)渣場棄渣嚴格作好方量及邊坡坡度的設計,作好擋墻設計,設置攔渣壩,防止泥石流的產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場,嚴禁隨意棄渣(特別在公路沿線)。(4)對于坑道開采,在坑道內一定要作好支護,做到邊開采邊支護,防止因礦頂坍塌.冒頂等而產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戶處要預防引起上部地面開裂。(5)作好坑道的排水設計,以防因礦坑涌水造成危害。(6)設置監測點,作好監測記錄與分析工作,確保在易于發生災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3.2次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在進場公路、礦山生活區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邊坡和一定數量的棄渣,可能形成邊坡失穩,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棄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滾石和飛石危害。
(1)科學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并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2)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3)開采結束后,將棄渣場扒平覆土,植樹還林,恢復植被。
3.3地質環境恢復方案及措施
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復植被和景觀,礦山須規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以恢復礦山生態功能。開采棄渣切勿胡亂堆放,必須統一堆放到開采境界線以外的礦山棄渣場內,在開采過程中,有計劃地將棄渣回填到采空區。棄渣場經處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種樹。
4.結語
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多,引發因素多樣,不同類型的礦山地質災害有著不同的形成機制和表現形式。針對不同礦區的地質環境特點,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礦山開采方案,并進行積極的地質災害勘查方法,做到將災害消滅在萌芽期。綜觀當前對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勘查技術方法和預防措施,查明礦山地質災害特征,預測災害體的發展變化,提出防治措施,為礦山防災減災提出合理建議。
參考文獻
[1]丁雅麗.唐山市體育場巖溶塌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實例[J].西部探礦工程,2012(1).
【關鍵詞】礦山 地質災害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引言
我國是地質災害的多發國家之一,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影響大、造成損失嚴重。礦山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的一個分支,是人類開采礦山而直接誘發的人為地質災害。我國是采礦大國,開采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導致礦山開采環境不斷惡化。近年來,重大地質災害明顯上升。
一、 礦業開發與地質災害
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對礦物的需求與消耗,這也為礦產開采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然而由于迅猛發展的中小型礦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礦山的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落后,大多無環保措施,加劇破壞礦區環境。開采環境明顯惡化,礦山地質災害問題日趨嚴重,潛在的致災隱患不斷增多,且隨時可能發展成災,造成人員傷亡、設備報廢、設施損毀甚至礦井關閉、資源浪費等嚴重后果。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 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繁多,按成災與時間的關系,可分為突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礦坑突水、瓦斯爆炸、巖爆等)和緩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采空區的地面變形、環境污染等)。但最常見的是以災害的空間分布和成因關系分類。
1.巖土體變形災害
(1)礦山地面和采空區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地下以井巷開采的礦山。在礦山采空區,若保留礦柱不足,或因礦柱受損而失去支撐能力,就會造成地面塌陷。特別是那些礦體埋藏較淺,產狀較平緩的礦區(如煤礦),地面塌陷的現象更為常見。礦體埋藏相對較深的地下開采礦山,如果不能及時回填和崩落采空區,當其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大面積塌陷。此外,在巖溶分布區,還會因礦山排水疏干而導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僅破壞可耕地資源、建筑物,毀壞道路、水庫,還可直接導致礦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毀,或使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縫灌入坑內,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產。
(2)采礦場邊坡失穩、滑坡與巖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開采如采剝失調、邊坡角度過陡等造成,這種災害多發生在露天開采的非金屬礦山和建材礦山。
(3)坑內巖爆 坑內巖爆又稱礦山沖擊,這是因礦坑周邊和頂底板圍巖,在受到強大的地殼應力作用而被強烈壓縮,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現自由面,即有可能產生巖石地應力的驟然釋放,導致巖石大量破裂成碎塊,并向坑內大量噴射、爆散,給礦山帶來危害和災難。
(4)采礦誘發地震 因采礦活動而誘發的地震,震源淺、危害大,小震級的地震即可導致井下和地表的嚴重破環。
(5)場庫失穩 場庫失穩主要是由于尾礦壩潰決崩塌繼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礦壩崩壩事故常給礦區居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危害,同時也給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和污染。
2.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
(1)礦坑突水涌水 這是最常見的礦山災害,突發性強、規模大,后果嚴重。生產過程中常因對礦坑涌水量估計不足,采掘過程中打穿老窿,貫穿透水斷層,驟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導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員傷亡災難。
(2)坑內潰沙涌泥 這是常與礦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災害。當采掘過程中驟遇蓄水溶洞,常見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巖屑伴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斷層和地裂縫也常會使淺部第四紀沉積物隨下漏的地表徑流涌入坑內。其結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機器、人員被泥沙所埋,嚴重時甚至會使礦山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3.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1)瓦斯爆炸和礦坑火災 這種災害最常見于煤礦。由于通風不良,使瓦斯積聚發生爆炸,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礦井被毀;礦坑火災除見于煤礦外,也見于一些硫化礦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熱,在熱量聚積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自燃,引發礦山火災。礦山火災的危害極大,而且還嚴重損耗地下礦產資源,如有的煤礦在地下已燃燒上百年,其資源損耗量十分巨大,使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農作物和樹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蕪,環境嚴重惡化。
(2)地熱 隨著開采深度加大,地熱危害不斷加劇。我國已有許多礦山開采深度達到800m以下,礦山因含硫量高,開采深度又大,地溫非常高。礦山地熱災害導致礦工勞動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有關礦山的正常生產。
三、 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根據不同礦山的地質條件和地形特點及礦山的開發利用方案,以及災點的分布特點劃分不同層次的防治區,以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一般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
1.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1)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建議作擋墻穩固邊坡,開挖后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建議做專門的工程地質勘察。
(2)對于原有的災害點,做好邊坡加固和預防工作,盡量消除因礦山開采而誘發災害復發的隱患。
(3)渣場棄渣嚴格作好方量及邊坡坡度的設計,作好擋墻設計,設置攔渣壩,防止泥石流的產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場,嚴禁隨意棄渣(特別在公路沿線)。
(4)對于坑道開采,在坑道內一定要作好支護,做到邊開采邊支護,防止因礦頂坍塌、冒頂等而產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戶處要預防引起上部地面開裂。
(5)作好坑道的排水設計,以防因礦坑涌水造成危害。
(6)設置監測點,作好監測記錄與分析工作,確保在易于發生災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7)開采結束后,對礦區進行統一規劃,計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恢復礦山生態功能。
2.次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在進場公路、礦山生活區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邊坡和一定數量的棄渣,可能形成邊坡失穩,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棄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 可能有滾石和飛石危害。(下轉第78頁)(上接第54頁)
(1)科學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并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
(2)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
(3)開采結束后,將棄渣場扒平覆土,植樹還林,恢復植被。
3.一般防治區防治措施 區內無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項目建設,主要可能因地表巖體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應嚴禁越界開采,減少人為擾動,做好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
4.地質環境恢復方案及措施 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復植被和景觀,礦山須規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以恢復礦山生態功能。開采棄渣切勿胡亂堆放,必須統一堆放到開采境界線以外的礦山棄渣場內,在開采過程中,有計劃地將棄渣回填到采空區。棄渣場經處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種樹。
通過上述地質環境恢復工作,減少水土流失,恢復礦山的生態功能,達到生態恢復與維護人類與環境和諧的目的。
[關鍵字]礦山建設 水文 影響
[中圖分類號] X171.1 [文獻碼] C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3-55-2
1礦山的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地質災害的原因
我國的經濟建設發展迅速,對資源的需求量一直比較大,我國的礦產儲量豐富,礦區的開采量也比較大,因為開采技術和開采方法的制約,礦山的建設過程中存在有較多問題,極易引發地質災害。
在傳統的礦山開采中,一般采取如圖所示的開采方法,以一條斜井靠近礦體,然后在巷道內對礦產進行開采。在許多中小煤礦的礦區內,因缺乏專業的管理手段,或采用了不適宜的開采方法,一旦巖土變形,或者地下水位發生突然的變化,都會對作為唯一出口的斜井造成破壞,從而引起嚴重的地質災害,危及到礦區的生產安全。在進行礦山開采之前,必須進行詳細的地質勘測,做好相關的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為礦區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2礦山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水文地質災害類型
我國是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因地殼運動活躍本身就給礦山的建設和開采帶來較多難題,在礦山的開采過程中,一旦不注意勘測水文地質環境,或者不進行有效的防護措施,發生地質災害之后,礦井關閉和設備損毀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也危及到井內進行開采作業的礦工的安全,礦山的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水文地質災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2.1由地下水位的突然變化引起的地質災害
在礦山的開采過程中,挖開的礦井接觸到地下的蓄水溶洞或者暗河的可能性比較大,會導致地下水直接涌入巷道,也有可能是泥沙涌入巷道,遇到透水斷層或者淺表的裂縫時,地表徑流會帶著一些沉積物進入巷道,這些水、泥沙和沉積物堵塞巷道會造成造成人員傷亡,掩埋作業機器,甚至會使礦山的發掘系統直接崩潰。這種自然災害具有極強的突發性,一旦發生往往波及面較廣,造成的后果也極為嚴重。
2.2由礦體內的易燃物質造成的地質災害
礦體內可能含有易燃易爆的甲烷氣體,隨著礦井的深度的增加,礦井內部的溫度也會在地熱的影響下不斷升高,含硫量也比較大,在這種惡劣條件下進行作業的礦工,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健康隱患,一旦因為通風不良,易燃氣體大量積聚之后發生爆炸,必然導致慘痛的后果。這種情況多見于煤礦,后果最為嚴重,但是具有較強的可預防性,在礦井的建設過程中做好日常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災害的發生。
2.3由巖土層變形引起的地質災害
礦區在進行一段時間的開挖之后,已采空的礦體需要進行支撐,在一些埋藏較淺的礦區,會因為礦山采空而導致地面塌陷,如果不能對采完的礦體進行及時的回填和崩落,最終會引起大面積的塌方,造成嚴重的后果。礦井開挖造成的地面塌陷在淺表煤礦中普遍存在,會影響到地面的建筑物,會破壞耕地,給礦區周圍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礦區的開發,需要對礦脈附近的巖石進行引爆,一旦事先的勘測數據不夠準確,起爆點的選擇出現偏差,致使巖石塊發生破裂呈噴射狀,會對礦井內執行作業任務的礦工造成人身傷害。
3對礦山中可能發生的水文地質災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不同地區的礦山因形成條件不同,有不同的水文地質特點,在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上,也各不相同,但是針對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也可以采取相應的有效防治手段。
3.1施工之前進行全面的勘測
在礦山開挖之前,必須對斜井或豎井的位置進行全面的工程勘察,預測好斜井內的涌水量,以及周邊的含水部分的水文地質構造,詳細繪制地質平面的剖面圖,并根據施工情況隨時修訂預測結果,按照嚴格的施工步驟進行施工,由上級主管單位進行規范驗收。對勘測過程中已知的含水部分,要綜合考慮其位置以及距離井巷的深度,提前進行導水工程的建造,在建造的過程中,根據涌水量以及工程要求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對礦山的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滑坡以及塌方,要及時對礦山周邊的不穩定因素進行勘察,結合當地的氣象水文情況,對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滑坡和泥石流做好預防。
3.2做好防治工程的設計
在進行礦山的設計時,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崩塌和滑坡現象,以及礦山附近的水文地質因素,結合危險事故的成因和發生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保證防治工程的工程質量。對易發生危險事故的重點區域,做好加固工作,避免因礦山開采導致的災害復發現象;對礦上的邊坡,要由專業的勘測人員進行及時的監控,注意相關參數的控制,一旦在開挖后出現變形,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礦山在進行成產之前,必須由相關的專家進行安全評價,對防治工程進行規范化的驗收,保證礦山的生產安全。
3.3施工中應該采取的工程防治措施
在礦山的開挖過程中,要實時地采取相應的工程防范措施。在礦區周圍要做好雨季的排水,在周邊設置合理的截洪溝,及時將礦區外部的積水排出,以免外部積水倒流入巷道造成事故;針對開采面的設計,要禁止從下部開挖形成傘檐,懸空的傘檐有可能崩塌形成事故,需要從上而下對礦體進行臺階狀開采;在礦區內的巷道,一定要注意通風,隨時監測巷道內的甲烷濃度,在超標狀態下進行暫時性停工作業排除險情;在巷道內進行礦體爆破時,要注意爆破點的選擇;在結束開采之后,及時清理巷道周圍的危巖,同時在破碎面周圍和高危地區設置警戒線,以避免人員損傷。
3.4施工中應該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
因爆破殘留的粉塵較多,導致礦區周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氣污染,礦山的開采過程中,也難免會對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又會直接危害到礦區的生產安全,以及周邊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所以在礦山建設中應該注意對水文地質災害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礦區開采的平臺和棄土的堆放,為了避免礦井涌水所采用的防治措施,這些都會對當地原有的生態地貌,以及當地的大氣降水和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在礦山周圍要種植植被,主要引進鄉土樹種,經濟實惠的速生植物可以有效發揮綠色植物的固土作用,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塌陷;瓦斯爆炸;預報;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is a branch of geology disaster, is human exploitation of mines directly induce the man-made geological hazards. Is mining giants in China, the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leading to mining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In recent years, the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s rises apparently. So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mine geology hazard is significant. At first, 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types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min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 finally in detail from four aspects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Key words: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collapse; Gas explosion; Foreca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
(一)巖土體變形引起的災害
1、礦山地面和采空區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地下以井巷開采的礦山。在礦山采空區,若保留礦柱不足,或因礦柱受損而失去支撐能力,就會造成地面塌陷。特別是那些礦體埋藏較淺,產狀較平緩的礦區(如煤礦),地面塌陷的現象更為常見。礦體埋藏相對較深的地下開采礦山,如果不能及時回填和崩落采空區,當其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大面積塌陷。此外,在巖溶分布區,還會因礦山排水疏干而導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
2、采礦場邊坡失穩、滑坡與巖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開采如采剝失調、邊坡角度過陡等造成,這種災害多發生在露天開采的非金屬礦山和建材礦山。
坑內巖爆
坑內巖爆又稱礦山沖擊,這是因礦坑周邊和頂底板圍巖,在受到強大的地殼應力作用而被強烈壓縮,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現自由面,即有可能產生巖石地應力的驟然釋放,導致巖石大量破裂成碎塊,并向坑內大量噴射、爆散,給礦山帶來危害和災難。
4、采礦誘發地震
因采礦活動而誘發的地震,震源淺、危害大,小震級的地震即可導致井下和地表的嚴重破環。
(二)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
1、礦坑突水涌水
這是最常見的礦山災害,突發性強、規模大,后果嚴重。生產過程中常因對礦坑涌水量估計不足,采掘過程中打穿老窿,貫穿透水斷層,驟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導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員傷亡災難。
2、坑內潰沙涌泥
這是常與礦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災害。當采掘過程中驟遇蓄水溶洞,常見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巖屑伴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斷層和地裂縫也常會使淺部第四紀沉積物隨下漏的地表徑流涌入坑內。其結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機器、人員被泥沙所埋,嚴重時甚至會使礦山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三)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1、瓦斯爆炸和礦坑火災
這種災害最常見于煤礦。由于通風不良,使瓦斯積聚發生爆炸,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礦井被毀;礦坑火災除見于煤礦外,也見于一些硫化礦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熱,在熱量聚積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自燃,引發礦山火災。礦山火災的危害極大,而且還嚴重損耗地下礦產資源,如有的煤礦在地下已燃燒上百年,其資源損耗量十分巨大,使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農作物和樹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蕪,環境嚴重惡化。
2、地熱
隨著開采深度加大,地熱危害不斷加劇。我國已有許多礦山開采深度達到800m以下,礦山因含硫量高,開采深度又大,地溫非常高。礦山地熱災害導致礦工勞動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有關礦山的正常生產。
礦山地質災害的誘因
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可歸納為兩種:一種是客觀上的原因;一種是主觀上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采礦活動
由于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采礦活動主要是幾種在地球表面和巖石圈范圍內。在進行采礦活動前,地球表面和巖石圈的地質狀況是平衡的,但在采礦的過程中便會破壞這種平衡。采礦是要從地殼的內部挖出大量的礦石和巖石,長此以往,地殼內部便只留下了千瘡百孔的空洞,使原本平衡穩定的地殼,變的不再平衡很穩定,地質災害得以發生。
2、地下水不平衡
采礦特別是地下采礦必須要排凈礦坑下積水和處理地層漏水,這又造成地下水的不平衡,進而導致地層的不平衡性和不穩定性。在采礦過程中,如果不按科學手段進行,濫采亂挖,必然會導致礦坑突水,冒頂,偏幫,瓦斯爆炸等災害的發生。
3、環境污染
礦業活動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一大因素。因為礦業活動不僅僅只是采礦過程,還包括選礦和冶煉加工,尤其是冶煉加工,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水和火來處理。這樣也必然會產生工業三廢(廢氣、廢水和廢渣)。排放出的三廢,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和水源造成重大的污染,嚴重危及人類的健康,從而也破壞了地殼的穩定性。
(二)主觀原因
相當長時期以來,地方和民營小煤礦等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它們與國營大礦山爭奪資源或單獨或寄生于國營大礦山之上,每個小礦山在大礦山上挖一個洞,宛如一個個瘡疤,極易發生瓦斯泄露和透水等事故。
近年來,礦山腐敗現象滋生,有的國營礦山也變相地轉為私人承包,不注意安全生產。他們只求增產,不顧礦工死活,欺上瞞下,謀取暴利,中飽私囊。這是礦山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
(一)做好礦山地質災害的預測預報工作
1、TSP方法
TSP203超前地質預報系統是由瑞士安伯格測量技術公司專門為地下工程超前地質預報研制開發的目前世界上物探方面最為先進的地質預報設備。TSP203采用回聲測量原理,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點(通常在隧道的左邊墻或右邊墻,約24個炮點布成1條直線)用小藥量激發產生。TSP適用范圍廣、預報距離長、對隧道施工干擾小、預報精度高,既可用于極軟巖層,也可用于極硬巖層的地質超前預報。預測距離一般為掌子面前方300~500m,有效預報距離為掌子面前方100~150m。
2、直流電法
直流電法屬全空間電法勘探,它以巖石電性差異為基礎,在全空間條件下建場。在地下隧道中進行電法測量工作,地下電流通過布置在隧道內的供電電極在隧道周圍巖層中建立起全空間穩定電場,該穩定電場特征取決于巖石的電性特征及其賦存狀態,測量該電場的變化規律,使用全空間電場處理和解釋,就可找到隧道周圍巖石中引起電場變化的水文、地質構造等規律,從而解釋判斷圍巖的含水、導水地質構造,包括斷層、溶洞、陷落柱、巖溶裂隙等。
(二)不同層次防治區的防治對策
1、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1)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建議作擋墻穩固邊坡,開挖后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建議做專門的工程地質勘察。
(2)對于原有的災害點,做好邊坡加固和預防工作,盡量消除因礦山開采而誘發災害復發的隱患。
(3)渣場棄渣嚴格作好方量及邊坡坡度的設計,作好擋墻設計,設置攔渣壩,防止泥石流的產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場,嚴禁隨意棄渣(特別在公路沿線) 。
(4)對于坑道開采,在坑道內一定要作好支護,做到邊開采邊支護,防止因礦頂坍塌、冒頂等而產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戶處要預防引起上部地面開裂。
(5)設置監測點,作好監測記錄與分析工作,確保在易于發生災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6)開采結束后,對礦區進行統一規劃,計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恢復礦山生態功能。
2、次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在進場公路、礦山生活區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邊坡和一定數量的棄渣,可能形成邊坡失穩,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棄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滾石和飛石危害。
(1)科學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并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
(2)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
3、一般防治區防治措施
區內無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項目建設,主要可能因地表巖體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應嚴禁越界開采,減少人為擾動,做好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
(三)加強宣傳
加強宣傳是當前開展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向礦山企業、人民群眾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提高礦山企業的重視度,有效利用人民群眾的監督反饋作用,提高全民的礦山地質災害預防和緊急自救常識,避免或減輕礦山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統計監測
加強礦區地質環境監測,建立統一的數據庫,為掌握礦區地質災害規律提供數據,為制定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據。建立監測網絡系統是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應在礦山地質災害易發區,利用先進的監測儀器和電子計算機建立監測網絡系統,對災害進行較準確的、超前的預報預測,及時采取防范措施。
結語
綜上,近些年來,礦區地質災害頻發,大多數都是由于不科學的采礦方法造成的。因此,應用科學的采礦方法進行采礦活動,是防治礦山地質災害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也要加強對礦山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在開采過程中加強監測與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防止礦山地質災害,促進采礦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志剛.礦山地質災害的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