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科學研究的類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病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結合點上的一門重要學科。在許多疾病如腫瘤的良惡性判斷中,病理學成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以及預后提供重要依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適應現代病理學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顯得尤為迫切,對整個醫學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類型
1.1科研型病理學研究生科學研究是知識發展的主要源動力,也是推動著病理學科發展水平的靈魂。研究生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科學研究和學科發展的主力軍。目前,科研型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與其他基礎醫學學科的培養模式一樣,先進行一年的集中授課,按照教學計劃進行理論講授。第二年開始按照導師指定的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最后獨立完成畢業論文,并發表具有學術價值的科研論文。通過科學研究,研究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先進的病理學實驗方法(如細胞培養、免疫細胞組織化學、流式細胞術等等),提高科研能力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世界觀。研究生期間,基礎醫學研究生還要進行本科教學,進一步提高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并為今后從事教學工作打下基礎。但此期間,基礎病理學研究生不進入臨床進行對疾病診斷能力的基本訓練。
1.2臨床型病理學研究生臨床型病理學研究生在完成半年的集中授課之后就進入臨床,在醫院學習疾病的病理學分類,掌握疾病病理診斷的程序和規范,通過一系列規范的病理培訓,使其獲得診斷病理學如外科病理診斷和細胞學檢查等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以及理論聯系臨床的能力,其目的就是達到初級病理醫師的專業水平,最終成為高級臨床病理醫生??梢哉f臨床型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病理學研究生教育中現存的問題
科研型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方向依然和其他醫學基礎學科的研究生一樣,側重于對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對臨床病理診斷能力的基本訓練,投入臨床病理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很少,甚至不了解臨床病理工作的一些原則和常規。這種培養方式使得很多研究生在畢業之后尤其是在就業方面受到影響。很多醫院在面試的時候主要注重獨立操作能力(如采集標本、切片、讀片等),沒有真正接觸過臨床的研究生很難通過這一關,這就造成了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的脫節。即使研究生在畢業之后不從事臨床工作,到醫學院校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并擔任教學工作,也存在很多不利之處。因沒有實際接觸過臨床,其知識都來源于教科書,缺乏實際操作,影響了今后的教學工作,從而教出來的學生也難以對病理學產生興趣,感覺這是一個枯燥無趣的學科,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并因病理學在各學科中的重要地位,各級醫療機構也越來越重視病理學專業人才,急需大量的病理學人才服務于醫院、服務于社會。因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日趨加大,一些臨床病理學研究生只想盡早參加工作,不想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這種想法就導致培養出的一些研究生成為沒有思想的干活機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教育和科研資源的浪費。病理學除側重從形態學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學、發病學以及形態改變與功能變化的關系。不僅如此,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產生了許多病理學的分支學科,它與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均有密切的關系。它們的共同目的和任務就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機體的生命活動,為診斷和防治疾病,保障人類健康服務。病理學所涵蓋的內容和范圍非常之廣泛[1]。故在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時,應努力提高基本知識和基本素養以及科研能力的培養。
3培養復合型病理學人才的思考
如今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研究生培養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的教學重點,高水平的研究和研究生培養也就成為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志[2]。醫學研究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病理學既是醫學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具有臨床性質的學科,故傳統的培養方式即單純的基礎或臨床培養模式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以及病理學科的發展。
【關鍵詞】教師;科研績效;指標體系;評價
隨著學術腐敗現象日益嚴重,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的高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模式正受到質疑[1]。以傳播知識、發展知識、服務社會為己任的大學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肩負重要使命。在這一背景下,醫學院??蒲泄ぷ髯龅煤脡闹苯佑绊懙结t學院校的發展,而科學合理的評價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績效,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和效率,有利于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激勵他們不斷產生新的研究成果,因此,醫學院教師的科研績效評價日益成為醫學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極為重要的一環。
評價指的是評價主體對評價客體的價值判斷過程。因此,一般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察評價問題,即由誰評價(評價主體),評價誰(評價客體),評價什么(價值判斷標準)。由于在醫學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過程中,評價主客體都比較明確,因此,本文將著重論述評價內容。
1 醫學院校科研活動特點和教師科研績效評價目的
1.1 醫學院校科研活動的特點 科研活動既包括對“科學”的研究活動,也包括對“技術”的研究活動。為區分這兩類活動,通常把對科學的研究叫做“研究”(Research),而把對技術的研究叫做“發展”(Development),簡稱 R&D[2]。按照國際上比較通用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分類法,將科研活動劃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三種類型[3]。對科學研究的分類有助于在科研評價中貫徹分類評價的原則。科學研究應具備一定的條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隊伍,必要的科研經費,完善的科研技術裝備,以及科技試驗場所等。
與其它類型院校相比,醫學院校科學研究活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從研究類型來看,一般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主;從研究領域來看,以自然科學研究為主,兼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從學科角度來看,以醫學研究為主;從科研隊伍來看,醫學院校的科研隊伍除專職科研人員和教師外,還有部分臨床醫生,因此,醫學院校的科研隊伍有可能在科研、教學、臨床服務三種職能間相互轉換。從項目組織來看,以個人自由探索項目居多,團隊協同合作項目相對較少。此外,學科交叉與融合在醫學院校也較為活躍。
高校教師的科研活動,在從事開創性工作的同時,也把學生帶到學科發展前沿,并把研究成果不斷地轉化為新的教學內容。這一方面推進了學科的發展,另一方面則直接訓練了學生,這是高??茖W研究的顯著特點[4]。自威廉·洪堡建立德國柏林大學開始,作為大學這個獨特社會機構最初始的功能——教學,在大學中的地位便日漸式微,并隨著科研與社會服務兩大功能的漸趨興盛,竟至被擠壓到高等教育的邊緣化位置,淪為大學教師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項“負擔性工作”[5]。因此,盡管科研活動是現代大學的標志之一,然而學校的一切工作在于培養人才,這也是科技創新和學科建設的根本所在,搞好醫學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工作,也不能忽略這一根本。
1.2 醫學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的目的及意義 教師科研績效評價,就是對教師所從事的科研活動和所取得的科研業績進行定量或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估。對醫學院校教師的科研績效進行評價,是與我國強調科技創新、高??蒲袆撔侣毮懿粩嗉訌娒芮新撓档?。對醫學院校教師的科研績效進行評價,能夠在科研資源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激勵醫學院校教師參與科研資源的合理競爭,通過競爭鼓勵科學創新,從而有利于優秀科研人才脫穎而出。需要指出的是,對教師的科研績效進行評價,是為了向其提供正確的支持或改進意見,為教師的科研工作創造一個穩定寬松的環境,激勵教師進行更有成效的科研活動,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2 醫學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應注意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2.1 側重于評價科研結果,對科研過程可以給予適當關注 科學研究的過程大體包括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撰寫并發表研究成果三個階段。由此,完成科研項目的過程也大致包括立項階段、實施階段和結題階段。目前的科研評價主要集中在評價科研過程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即側重于評價科研成果。評價“結果”的好處在于易于測量,如統計發表SCI論文的數量、影響因子、獲取科研經費的情況等。但是對于其他環節則一般未納入評價范圍,因為教師科研績效評價范圍廣、工作量大,廣泛運用可測量的、易于得到的量化評價指標,對于提高評價效率是現實的,問題在于,科學研究是探索性的,沒有取得預期結果的科研探索,其探索過程可能仍具有某些科學價值,對于這種情況,在評價指標體系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結果是過程的一部分,沒有取得預期結果,并不意味著科研活動過程沒有價值。發表了研究成果并不意味著研究過程的結束,研究者對某一個問題持續深入的思考與研究,可能獲得更大的學術收獲。對于此種后續研究,評價體系也應給予適當關注。另外,如何評價后一研究與前一研究的關系,也值得進一步研究。
2.2 重視考察個人績效,也要鼓勵團隊合作 當前,跨學科研究日漸活躍,一些重大科學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是團隊合作完成。我國醫學院??蒲锌冃гu價基本是以個體為單位的,當然對團隊的科研績效評價最終也是要落實到對個體的評價上。目前的科研績效評價比較重視第一完成人,而不太重視其它順序的完成人,也就是說,評價工作尚未足夠重視評價團隊中除負責人以外的其他成員的工作績效。在國外的科研團隊中,高級實驗員一樣可以發SCI論文,而在國內,很少看到這種情況。另外,評價體系應鼓勵與國外高水平學術界的合作,教師能參與世界一流項目的研究工作并做出成績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鼓勵科研人員多參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項目,也是遏制學術近親繁殖,擴大學術影響和知名度的有效措施。
2.3 處理好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關系 學術量化評價起源于上世紀初初逐漸發展起來的文獻計量學,由于評價指標的客觀性、可操作性強等特點,量化評價在世界各國都被廣泛應用。然而在我國,由于過度量化帶來的重數量不重質量、重短期不重長遠等弊端日益呈現,要求改革科技評價體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同行評價是常用的定性評價方法,由于同行評價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實現學術自治、學術自由的體現和保障,在西方大學中有比較廣泛的認可。但其缺點也比較明顯,即主觀性比較強,多人評價時結論較難收斂。隨著大學科研隊伍規模的不斷擴大,單純采用同行評價的方法評價教師的科研績效,存在效率和效果的問題。
2.4 從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角度,對科研績效評價的反思 大學的三大職能即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服務社會,三者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蒲泄ぷ鞯脑u價,除了要關注科研工作本身以外,還應該注意從教學或服務社會角度來評價。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吸納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發現提出問題、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傳授給學生一些學科的前沿知識。
首先,教師科研績效評價工作應當與教學工作相結合。錢偉長認為:“你不上課,就不是老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師。教學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备咝?蒲泄ぷ髋c教學工作相結合,是高校科研區別于其他科研的最顯著的特點[6]。因此,在評價科研績效的同時,還要考慮通過科研過程如何培養人。例如承擔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必要考察以下問題:通過此項目培養了多少學生,這些學生是如何培養的,這些學生參與到項目中的方式是否都僅僅是在做實驗記錄工作,培養質量如何,科研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如何評價培養出來學生的科研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思維縝密性、條理性等方面是否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工作應適當酌情與服務社會相結合。長期以來,我國的科技轉化率在世界范圍那都處于偏低的水平。有研究表明:我國高校雖然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在6000到8000項之間,但真正實現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還不到1/10。很多科研成果往往是被束之高閣,有多少科研成果能夠真正地造福人類,有多少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這些毋庸置疑需要評價。應該指出的是,有著巨大社會經濟效益的科研項目未必有巨大的科學意義,有重大科學意義的科研項目未必產生立竿見影的社會經濟效益,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舉世公認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現,它的成果卻并不是可以用經濟效益來衡量的。
3 對改進醫學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工作的一些建議
3.1 堅持導向性、公正性、客觀準確的評價原則 醫學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是對教師科研業績的綜合考評,事關教師的聘用、選拔、晉升等多方面,直接影響教師對學術研究等工作的投入、科研態度、科研價值取向,乃至職業生涯的發展。因此,所謂導向性指的是評價體系應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政策和醫學院校實際,明確什么是應該支持和鼓勵的。而公正性是做好任何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客觀準確指的是評價的指標易于得到,方便測量,從而使評價結果易于使人理解和信服。做好教師科研績效評價工作,首要堅持導向性、公正性、客觀準確的評價原則。
3.2 避免急功近利,做到長遠發展與短期目標相結合 當前科研的量化標準日趨功利化,成為教師績效考核、提升學術聲望的砝碼。但由于高校連年擴招,教師教學工作量加大,承擔著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因此,有些教師不顧學術研究的深度和質量,不顧長遠發展,急功近利,為了一時的利益而選擇應急之策,使得學術研究的整體水平不高。
3.3 評價周期適度 目前,我國醫學院??蒲锌冃гu價工作基本上是按年度的進行的??蒲腥藛T被迫忙著填各種表格,忙申報、評審、驗收[7]。國外也有學者認為評價造成的壓力可能讓年輕的科學家們不再冒風險從事新領域的研究甚至不再做研究,而從事創造性研究的科學家會發現自己面臨不公正的待遇[8]。按照科學研究活動自身的規律,一個科研項目的研究周期一般是2到3年。因此,筆者認為,科研評價應該周期適度。周期不能太短,頻率不能太密,否則就會對評價對象產生負面影響。
3.4 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 應盡量利用數理統計工具,構建多元化的科學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評價方法,如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灰色評價方法等,盡可能的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真實反映醫學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分配應科學合理,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醫學院校教師科研成果。
3.5 建立“元評價”工作機制 所謂“元評價”指的是對評價本身的評價,實施“元評價”是改進教師科研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醫學院??蒲泄芾砉ぷ髌毡槿鄙佟霸u價”這一重要環節。進行教師科研績效的元評價工作,建議著重考慮評價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評價工作流程的完善性、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參 考 文 獻
[1] 王建華.學術誠信與執著:科研創新的必由之路.中國高等教育,2006(23):28.
[2] 王樹恩,陳士俊.科學技術論與科學技術創新方法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3] 楊德廣.高等教育管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43.
[4] 錢偉長.新技術革命與高等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178.
[5] 博耶.關于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56.
[6] 冒榮,劉義桓.高等學校管理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1科學素養的鍛造
1.1科學精神的塑造
科學精神的內涵很豐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研究生培養中,科學精神的塑造也需要著重強調求真和創新兩方面內容。求真是科學研究的生命。求真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另一方面是百折不撓的決心。對此,導師的身教勝于言傳。很難想象一個急功近利,學術浮躁,缺乏對科學事業執著與奉獻精神的導師能夠塑造出具有求真理念的研究生。導師是否能夠在面對晉升、申請課題的壓力時保持一顆求真的心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研究生在執行課題甚至今后一生中是否能夠保持對科學的嚴謹。此外,作為導師要時刻關注研究生的工作結果。一方面要深入一線檢查實驗數據,另一方面對于過于理想的實驗結果要反復核查,甚至安排不同研究生進行驗證。創新是科學活力之所在,寬廣的知識面是創新的源泉。導師應該鼓勵研究生廣泛涉獵,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統計學、生物信息學等均應有所了解。作為導師要盡可能為研究生提供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的機會,通過參與各種學術交流能夠達到了解學術前沿動態、啟發研究思路、找到研究伙伴的多重目的,從而在根本上促進科學創新。在實踐中,導師團隊應建立與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機制,一旦成功邀請到高水平的專家開展學術交流,就應相互告知并積極參與,為研究生拓寬視野鋪路搭橋。導師還要通過建立平等對話的氛圍,采用啟發、討論式教學,鼓勵研究生對文獻,甚至對導師提出質疑來培養研究生挑戰權威的勇氣。
1.2科研能力的鍛煉
科研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筆者認為,在研究生階段應著重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鍛煉。
1.2.1學習能力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主要采用教學與自學相結合,并逐步向自學過渡。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鍛煉研究生獨立工作能力,為職業生涯打好基礎。作為導師,重要的是及時點撥學習渠道、傳授學習技巧。在資訊日益發達的今天,學習渠道不斷多樣化。包括教科書、文獻、專業論壇、網絡數據庫等不一而足。在傳授研究生這些渠道的同時,務必指出各種渠道的優劣以及初步判斷所獲得信息可靠程度的標準。例如,教科書能夠提供最為基本的信息,但時效性較差;最新文獻能夠反映學科發展動態,但是否準確、全面還需要時間的考驗;專業論壇是技術溝通的上佳渠道,但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對信息切實理解、準確判斷;核查同行工作的引用情況,精讀文獻圖表,考證課題組傳承,都有助于判斷文獻數據的可靠性。此外,要鼓勵研究生主動尋求與其他課題組的聯系,直接學習一手經驗。醫學領域正處于一個知識爆炸的革命性階段。作為導師,在督促和培養研究生不斷學習進取的過程中也要加速自己知識結構的更新。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是可以與督促研究生學習的過程有機結合的。研究生擔負起對新領域、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探索,而導師在其中把握住方向,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理想目標。
1.2.2邏輯思維能力科學研究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嚴謹的邏輯思維是科學工作者的基本素質。因此,研究生階段必須進行嚴格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邏輯思維能力鍛煉需要依存具體的載體。例如,可以通過文獻報告會的方式,使研究生理解體會并清楚表述本領域重要研究工作的思路。又如,可以通過課題進展報告會的方式,促進不同研究生、不同研究方向間的交流,相互理清思路、分析問題。論文和綜述的撰寫也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機會。筆者認為,由研究生獨立列出提綱,導師進行講評,然后逐步優化、豐富是一種較好的方式。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還需要伴隨整個研究生學習過程,對于低年級新生,導師需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解讀,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對于高年級學生,由于他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可以初步放手工作。但是對于較為復雜的,帶有理論性、節點性的判斷和抉擇必須經由導師把關,共同研討。而這一研討的過程也是研究生邏輯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1.2.3表達和溝通能力對于絕大多數成熟的科學家來說,其大部分時間是用于與人的溝通上。向政府或各類基金會爭取資助需要與人溝通;向同行介紹自己的成果需要與人溝通;與科學同道碰撞產生思想火花需要與人溝通;傳道授業同樣還需要與人溝通。因此,表達和溝通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科學工作者能夠企及的科學高度。這也是為什么需要在研究生階段下大力氣加強研究生表達和溝通能力的訓練。在實踐中,鼓勵研究生將每次向導師匯報、每次課題組內部會議、每次開題報告、預答辯都作為鍛煉表達溝通能力的機會,導師和導師組成員盡可能進行講評。導師還鼓勵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聆聽同行專家的報告,學習表達和溝通技巧。同時還要為研究生提供參加各級學術會議并做發言的機會。此外,專門開設報告技巧的課程也非常重要。通過這種課程,培訓研究生如何制作PPT,如何在報告中與聽眾進行目光交流,如何吸引聽眾按照自己的思路亦步亦趨,如何有技巧地批駁反對意見。這些實戰技巧對于研究生的在表達和溝通方面的成長都是寶貴財富。
1.3團隊合作能力
科學發展帶來了知識的爆炸,其結果是再也不會出現對各個門類學問都知之甚詳的全才。與之相適應,科學研究中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化。在這樣的前提下,科學研究的團隊意識日益受到重視。一個研究團隊是否能夠取得成績,越來越取決于這個團隊的合作能力的強弱。一個科學家是否能夠出類拔萃,越來越取決于他是否善于與人合作。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生階段就建立起團隊精神、合作意識。這種合作可以是課題組內部的,也可以是不同課題組間的,甚至是不同領域,不同單位間的。通過合作,增加產出,使研究生享受合作的紅利。只有讓研究生切實體會到合作帶來的效益,在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們才能將合作作為一種自覺的選擇。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導師要預見到,有合作就會有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矛盾,不但研究生得不到良好的培養,甚至整個課題組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在實踐中,在鼓勵合作的同時,要著重分析每個個體的不同需求,努力尋找最大公約數。例如,對于研究生,重點滿足其增強能力、發表文章的需求;對于專職工作人員,重點滿足其兼顧工作生活的需求。從而盡可能減少矛盾,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1.4科研基本功的學習
準確掌握實驗技能、正確記錄實驗過程、能夠獨立對單項專題進行文獻調研是研究生階段需要學習的科研基本功。研究生是否能夠準確掌握實驗技能、正確記錄實驗過程很大程度上依靠課題組的傳承。筆者認為,課題組配備穩定掌握基本實驗技巧的技術人員,編寫并逐年更新實驗手冊,導師經常對實驗記錄進行審閱將極有裨益。同時,鼓勵研究生主動尋求與其他課題組、其他同行的聯系,既能充實研究生自身,也可促進科室的發展。研究生文獻調研能力主要包括文獻檢索、篩選信息和文獻管理3個方面。在基礎課階段,應該要求研究生選修文獻閱讀討論等相關課程。在課題開展階段,導師應重點傳授相關搜索引擎,明確領域中重要會議、期刊和網站,尤其要傳授研究生略讀和精讀的技巧。
2培養從臨床需要出發發現問題的能力
醫學院校培養的研究生,盡管屬于科學學位類型,但與大多數科研院所以及大學培養的生命科學類研究生還是有較大區別的。首先,這些研究生仍然隸屬于醫學門類,將來面臨的最主要的研究課題仍然是醫學問題。其次,絕大多數科學學位型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學習的是臨床醫學專業,這就決定了與其他綜合性大學畢業的學生相比,在實驗原理、實驗技巧的掌握上存在著先天不足。如果不能在培養中揚長避短,很容易造成被動落后的局面。在實踐中發現,只有著力培養研究生從臨床的角度進行思考,發現和解決醫學相關問題,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優勢,避免人才培養中的趨同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導師在選題上就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避免為了好發文章在分子、細胞水平做無休止的探索。而且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科學學位型研究生到臨床輪轉,從而掌握臨床需求的第一手資料。
3培養與不同學科專業人員溝通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 醫學論文;選題;類型;體裁
撰寫醫學論文前,第一步首先是如何進行選題的問題。在選擇研究主題時,應遵循現階段我國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堅持醫學科研選題是為了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心健康這個方針。第二步就是實驗研究。第三步便是對實驗研究的材料進行收集、整理、擬定提綱。第四步,也就是論文的起草、修改、完成的過程了。下面對撰寫醫學論文的基本步驟、過程、方法進行簡略的講述。
1 研究主題的選擇
1.1 選題的方法
1.1.1 根據國家經濟發展選題[1] 國家在不同的時期,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或社會重大突發事件的需要,制定相應的科研計劃,下達研究項目。各部委、各省市、各部門同樣也會根據本地、本部門、本系統、本專業的實際情況或專業發展,制定相應的科研計劃,下達研究項目。這些計劃、項目,基本代表了國家、地區、系統、專業的科研重點,也是科技期刊年度刊發計劃的重點。所以,在選題時應特別的給予關注。
1.1.2 根據學科發展選題 當前,國內外醫學科學的發展正處于"挑戰"時期,學科的分類和劃分越來越細,也越來越專。然而,正是由于各學科間不斷的分裂-發展-重組,使得固有學科間的內在關聯性不斷地被分裂、演化,從而孕育出新的學科、新的理論。所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積累和學科發展動態信息的把握,對選題的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特別是選題的前沿性具有重要意義。
1.1.3 根據課題研究選題 根據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進行選題,包括科研結果與開題預測不一致或達不到預測結果??煽偨Y經驗,待查出原因后再進行選題。
1.1.4 根據臨床實踐選題 臨床工作是醫學科研選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努力從本學科實際出發,積極主動去用心觀察和思考,會發現許多新的好的選題。
1.1.5 根據文獻資料選題 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學科研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學科研選題。
1.1.6 注意選題范圍的把握 在選題的設計、論證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判斷能力,經常自覺地變換思維方向、角度、層面,避免囿于既定的思維方法。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選題的論證中,切莫求大求全,包羅萬象。如此內容龐博、規模宏大的選題乍一聽一看非常激動人心,但仔細一想,或在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難題、問題百出,難以實現,甚至主題被千絲萬縷的大而無當的問題所淹沒而無從著手。這一類選題,如果仍要硬著頭皮去實施,其結果頂多是個巨人帽子下的"拇指姑娘"[2],題目大,內容貧乏枯燥。所以,不可忘記在選題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發展狀況、最新成就。
1.2 選題的種類
1.2.1 調查研究性選題 在醫學科學方面,這類選題多運用篩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選擇地對被調查對象的事實材料進行收集,并通過整理、綜合、對比分析、判斷推理,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特異性的結論。例如流行病學調查、衛生學調查等。
1.2.2 實驗研究性選題 這一類的研究是利用某種特定的場所、儀器設備、藥物試劑、實驗對象,進行某種常規的,或特定的、既定的操作。觀察實驗對象產生的物理或化學效應,從而揭示某種事物或現象的本質,闡明某種事物的規律及其機理,獲得科學的、理性的認識。例如藥理實驗、病理實驗、臨床實驗等。
1.2.3 文獻綜述性選題 在某一領域、某一專業,或某一疾病、某一藥物的研究基礎上,對國內外這一領域、專業,或某一疾病、某一藥物已在國內外合法傳媒上發表的有關該問題的文獻的論點進行系統的復習和歸納、分析、比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與推理。
1.3 選題的步驟
1.3.1 提出問題,形成意念 信息是科研選題的成功之母,創新是科學研究的靈魂,科學性是科研選題成敗的關鍵。在臨床醫療、預防、科研、教學實踐中,要圍繞社會發展、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根據醫學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難題和無法解釋或無法解決的問題,勤于觀察,善于總結,在反思中不斷自覺形成一種探討問題的欲望和意念。也可根據醫學科學技術發展趨勢,抓住當前研究的熱點、難點、重點,并結合自己的專長選擇研究課題。
1.3.2 查閱信息,圈定選題 當初始意念形成和建立后,及時、準確地把握醫學信息是正確確立科研選題的基礎和前提。如何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最新的醫學科學信息呢?(1)要帶著問題廣泛查閱醫學書、報、雜志等,獲取有關文獻資料;(2)經常性地通過醫學信息網查詢和了解最新醫學信息,把握學科最新進展;(3)經常與科研、臨床、教學單位和部門聯系,獲取第一手信息資料;(4)加強與本學科、本專業學術組織的經常聯系,迎取高、精、尖醫學專家的幫助和支持,獲得正確的選題方向,圈定選題。
1.3.3 提出設想,建立假說 當充分了解和把握了本學科或本專業的最新科研信息,且在對擁有的大量資料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與評價后,便可以對得出的結論和/或問題提出解決的設想,建立科學假說。建立科學假說,必須具備四個條件[3]:一是符合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二是基于以往的科學;三是具有個人的實踐經驗;四是可被重復驗證。
1.3.4 精心構思,確立題目 課題題目是整個科研課題研究內容的全部概括,是指導課題研究的主題,貫穿于全部科研工作的主線。一個好的科研題目要體現出科研的三個要素[4],即研究因素、研究對象、研究效應。所以,擬定科研題目要簡明扼要、新穎具體,更要突出先進性、創造性,避免重復性和無效勞動。
總之,選題的途徑很多、角度很廣、方法各異,但一定要把握好選題宜小不宜大、宜簡不宜繁。尤其是缺少經驗的初學者,更應避免選擇難度大的課題,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小課題易操作,見效快,易出成果。只要耐得寂寞,潛心積累,不放棄閃現的靈感,一定會獲得理想的選題。
2 醫學論文的類型
根據醫學研究采用資料的來源,可分為原著與編著兩大類。
2.1 原著 據臨床研究性質的不同,又可將原著分為前瞻性研究和回顧性研究。
2.1.1 前瞻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亦稱為實驗性研究。它是研究者按照自己選定的方式方法,以動物或人體為研究對象,應用精密儀器或先進的檢驗技術為手段,以癥狀和體征為觀察指標的臨床實驗性研究,是作者應用臨床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撰寫出的論文。
2.1.2 回顧性研究 回顧性研究也稱臨床病例討論或分析,是就一定數量單個的病例,在經過了一定的觀察時間后,對其觀察的指標或結果所進行的綜合分析。
2.2 編著 是指通過已發表的間接資料,結合自己的研究資料和見解,把許多來源不同、分散、重復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材料,按照自己的體系編排成的文稿。編著可以使讀者花費較短的時間,了解某一領域或某一專題的發展水平。
3 醫學論文的體裁
3.1 原著體裁
3.1.1 實驗性研究論著 包括各種動物的研究;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某種新藥的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的實驗研究;實驗外科手術研究;腫瘤實驗研究;疾病病因或病原學實驗研究;免疫學實驗研究;衛生學實驗研究;消毒、滅菌的實驗研究等。
3.1.2 臨床分析 是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發病機理、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新的意見和建議;或是對一組相同疾病進行分析、對照,尋找共同規律。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選擇樣本時一定要選擇足夠數量的、具有代表意義的病例,并且使這些病例的抽樣誤差盡量縮小。樣本統計指標越多,則離總體統計指標越近,抽樣誤差就越小。因此,統計樣本越多,越能較準確地反映客觀規律的真實情況。
3.1.3 療效觀察 是應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效果、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分析、研究。包括某一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報告、微量元素與疾病的調查研究報告、新的疾病病種的調查研究報告。
3.1.4 病例討論 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或某些罕見的疾病,以及發表過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未有重復驗證的疾病進行的臨床報道,以引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并通過討論,提請臨床醫生吸取經驗、接受教訓,提高臨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正確思維的能力。
3.1.5 技術報告 主要是介紹醫藥衛生工作中的某些新的實用方法、新的技術革新、新的實驗程序或器械的改進等。文稿的實用性、技術性、先進性都比較強,對臨床的實際工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3.2 編著體裁 在醫學圖書中編著占的比重較大,例如教科書、參考書、專題書或手冊等;而在醫學期刊中的體裁主要有:專題講座、專題討論、文獻綜述等。
3.2.1 專題講座、討論 是圍繞某個專題或學科,在大量收集所需情報資料后經綜合分析撰寫成的一種專題學術論文。這類文稿雖然不全是或不是作者親自所做的工作,但他可以幫助醫藥衛生技術人員在短時間內了解醫學發展新動向、研究新概貌,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展望;可以及時傳播醫學科研和臨床實用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新醫藥衛生技術人員傳統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改善醫藥衛生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推動醫學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3.2.2 文獻綜述 主要以某一專題為中心,查閱、收集大量國內外近期的原始醫學文獻,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整理而寫出的一種文獻綜述文章。以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一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發展趨勢,并做出相應的學術見解和建議等。
參考文獻
[1] 陳映霞.淺談科技期刊的選題[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6,7(2):56
[2] 盧福成.選題設計需避盲點[J].編輯之友,1995,4:43
關鍵詞:生物學;研究方向;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4-148-03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s,we explored new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biological research student cultivation,then improved the training plan,formulated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 learning.Fortunately,we investigated research papers and projects of master graduate,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mproved after reform.The more research graduate students were trained for company.
Key words:Biology;Research direction;Training mode
生物學是交叉應用性學科,綜合了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等理論和方法,該學科涉及的領域包括信息學、醫學、生物學、化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內容廣泛。生物學研究生課程多、方向多是該專業的主要特點,研究生在學習中不容易準確給自己定位,對自己應該學習的內容和鍛煉的能力難以了解[1]。經過走訪調查,多數院校的生物學學科是按照二級學科的模式進行培養,這種培養模式存在可能的問題是,如果招生人數不足,將會導致二級學科培養方案中的課程由于選課人數不夠導致不能開課(一般院校要求5人以上選課才能開課),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培養計劃的制定,對學生的課程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該二級學科的發展。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本文對按照研究方向招生及制定培養計劃的改革方式進行了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物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及培養模式,改變過去按照二級學科進行招生及培養的弊端。按照研究方向進行招生和培養,能夠極大地整合現有研究生培養資源,無論是從科研平臺的利用率上,還是從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上,都能夠提高效率,同時還會對研究方向的特色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研究生提供基礎[2]。
1 國內外研究生培養方式現狀分析
隨著生命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生物類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發生變化,各個國家生物類人才培養規模也日益擴大,高等院校如何培養優秀高層次生物類專門人才,以適應生命科學與技術發展和社會需求,成為國內外高等院校教學管理者和研究者面臨的首要問題。
1.1 國外生物類研究生培養模式分析 當前全球各國的生物學學科不斷的發展壯大,這是因為生物學科與人類生存和生活息息相關,對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美國大學在研究生培養整個過程中,都會執行淘汰機制,包括各個環節招生錄取、理論學習、論文寫作等過程。美國大學招考研究生必須執行的標準:第一,招生對象的學術水平要有保證;第二,招生對象要具有管理者的才能;第三,招生對象的個人素質,包括要有責任心和道德感,能給人以信任感等。英國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廣泛,包括發展新知識、傳播文化、促進各個學科的發展、為社會培養研究性和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等都可以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目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廣泛導致研究生培養模式類型多樣,例如,“研究型”培養模式,主要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專業型”培養模式,不僅注重研究能力的培養,而且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型”培養模式,以課程講授為主,以研究能力的培養為輔;“協作型”培養模式,主要重視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3]。德國的研究生教學以產學研結合位主,注重把研究生的培養過程與社會需求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所以德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為研究型、教學型和應用型并存以及交融的多樣化趨勢。德國在研究生教育中積極探索,實現教學、科研和生產一體化,形成了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主要以項目管理模式為基礎,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適用性[4]。
1.2 國內生物類研究生培養模式分析 我國生物學專業近年來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在世界上居于首位,在國際學術期刊中發表的論文數量也達到世界前列,但論文的引用率卻較低。為何會存在這種現象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創新。首先,與其它一些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對培養的學生的要求是聽話,導師提出想法,研究生來執行。這樣的傳統使研究生有了極強的依賴性和惰性,喪失創新的原動力。其次,我國的研究生導師都要主持相關的科研項目,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內容,所以科研項目順利結題是每個導師斗艷面臨的現實問題。如何平衡完成科研項目與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是目前生物學研究生培養的一大難題。因此,生物學研究生教育必須改變現有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一定的范圍內,由導師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最終建立一種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2 改革措施
2.1 建立以研究方向為主的培養模式 生物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要滿足社會的需求,應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學術型研究生和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應有不同的考核標準,在校期間的科研成果不應再作為研究生畢業考核的唯一標準。通過對生物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適合生物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使學生能夠潛心于生物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做到學有所用,無論今后是讀博還是工作都能夠為其提供幫助。
2.2 合理制定培養計劃 以生物學一級學科為基礎,建立以研究方向為主的招生及培養模式,把研究生導師按照研究方向重新劃分,培養計劃根據研究方向重新制定,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報考,真正做到量體裁衣,激發學生的科研潛力,進而使研究生的培養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生物學高級人才,同時也能夠反哺學校,使學校的生物學學科得到持續發展。制訂新的培養方案是建立以研究方向為主的培養模式的關鍵點[5]。一是更新教學內容。研究生課程授課教師注重更新教學內容,將學術前沿知識領域呈現給學生。授課教師的方法改革,改變傳統的以老師講授為主,新的教學模式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二是轉變導師培養模式。在導師的指導下,針對不同研究生實際掌握知識程度和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靈活制定適合不同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對相同研究方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可以采取小組形式共同制定培養計劃,組成實際項目研究小組,在學習和項目研究期間互相配合,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使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
2.3 建立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 通過參考本科教學的評估辦法,建立監督機制,讓學生對授課教師進行打分,根據學生給出的成績對授課教師進行排名,以此對授課教師進行激勵與警示,促使授課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
2.4 聯系實際,“產學研”結合 對生物學相關的企業進行走訪調研,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按照企業的需求定制學生,真正做到培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在校期間,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培養學生業務能力同時,還需增強他們的溝通協調能力,做到與社會需求同步接軌。
3 培養模式改革效果的分析
我們在改革中以研究方向為主導,通過優化各個方向的課程設置,為研究生打了堅實理論和專業基礎;同時在課堂上及課下注重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專業外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本文對實施改革后2013級和2014級生物學研究生的情況、獲得研究生科學研究項目等指標分析如下:
3.1 情況 情況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體現,現在高校對研究生教育質量重視程度逐年提高,許多高等院校對研究生提出了的要求。我們在改革中以研究方向為主導,通過優化各個方向的課程設置,為研究生打下堅實理論和專業基礎;同時在課堂上及課下注重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專業外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我院生物學專業中2013級和2014級研究生共發表SCI收錄論文3篇,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5篇,省級學報論文8篇,相比2011級和2012級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其他專業高出18%。
3.2 研究生獲得研究項目情況 各級管理單位對研究生素質教育逐年加強重視,設立了不同層次的科學研究項目,以自主具有獨立科研思路的優秀研究生。本校設立了“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主要增強科研創新意識,著力培養研究生自主科研能力,提高培養質量。校級評選優秀的科研項目可以推薦參加“黑龍江省研究生創新項目的申請”,研究生創新項目用于資助具有獨立科研思路的優秀研究生。創新項目首先進行個人申報、各院系進行初評推薦、研究生院組織相關專家組評審并最終立項。我院生物學專業中2013級和2014級研究生共獲得省、校兩級創新項目6項,相比2011級和2012級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其他專業高出12%,相比同期其他專業研究生優勢也比較明顯。這充分說明了,在實施了以研究方向為主導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后,研究生的專業素養、創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4 結語
綜上所述,以研究方向為主的培養模式將會改變現有生物學學科所面對的困局,讓學生不再覺得知識晦澀難懂,而是讓他們更有興趣地投入到生物學的科學研究中,創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隨著生物學專業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推進,轉變生物學專業碩士生的培養模式,為生物類學生繼續深造提供機會,力求培養生物學高層次人才,以更好地適應改革形勢的發展和社會對生物學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導師與研究生積極參與,及時反饋改革成效,適時調整教育策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生命學院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學科建設為基礎,科學研究為重點,改革生物學研究生培養方模式,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加深專業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科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研究生整體素質,探索出了培養具備競爭觀念、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與國家研究生改革培養模式相呼應。我們在改革中探索出了適應我校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在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為其他農業院校生物類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曹樹青,江力,孫佳佳,等.工科院校生物類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2(26):123-127.
[2]劉新,侯麗霞,趙方貴,等.多元化培養模式提高農業院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44-46.2012(34):44-46.
[3]姜鵬,張璽,崔晶,等.病原生物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12):1150-1152.
[4]李西霞,王曉春.醫學檢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學科探索,2015(9):47-49.
1 我國護理學學位授予情況
1.1 我國的學位制度 我同學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學位分學上、碩上、博士_一級。圍家教育部1997年頒布的“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規定,授丁學位的學科門類為12類,醫學為其中之一。醫學門類一級學科有8個,即: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巾醫學、中藥學。護理學同內、外、婦JL等臨床學科一樣,屬于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
1.2 學研究生培養類型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8年下達“關于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囂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規定 學研究生培養類型分為“醫學科學學位”(科研型)和“醫學專業學位”(臨床 )兩種。醫學科學學位主要側重學術理論水平和實驗研究能力,目標是培養從事基礎理淪和應用基礎理論的人員;而 學專業學位主要側重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實際丁作能力,目標是培養高級臨床醫師、口腔醫師、 牛防疫和新藥研制與開發的應人才。
2 第二軍醫大學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及方法
2.1 培養目標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護理教育、科研和臨床能力,在護理專業領域學有專長的高級專業人才。該目標與護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養目標既有聯系又有 別。相對言,本科牛畢業后是面向大臨床的專業人才,而碩士生更強調專業特長,博1:生更側暈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2.2 招生學制 脫產學習和在職學 研究生學制有所不同。前者為3~4年,研究生入學需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考試科目為英語、政治、基礎課(內外科護理學、病理生理學)和專業基礎課(基礎護理學)。在職學 者入學考試科目為英語、護理綜合(內外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護理心理學),成績合格者6年內可申請在職碩士學位。
2,3 培養流程脫產學習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養時間內,須按期完成下列任務:第一、二學期制定培養計劃,參加學位課程學習;第三學期參加教學(臨床)實踐,繼續專業課學,完成預實驗和開題;第四學期參加教學(臨床)實踐,開始課題研究,發表文章,進行中期考核,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提前攻博;第五學期繼續課題研究;第六學期撰寫論文,完成畢業答辯。
2.4 獲得學位條件 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授予醫學碩士學位,獲得學位的條件包括:(1)學分積滿:科研型學位、專業型學位的學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類課程學分均不能低于規定標準;(2)答辯合格;(3)通過國家大學生英語6級考試;(4)。
3 提高培養質量的主要環節
3.1 建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教學汁劃的核心,因而構建科學的、富有護理特色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是提高護理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2004年,我們調整課程設置,力爭逐步建沒和形成體現護理發展主流、符合高層次護理人才知識結構要求的課程體系,開設公共必修課4門、專業必修課、專業課、選修課9門。鑒于部分專業必修課教材存在知識老化、內容簡單、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問題,我們編寫專業教材3本,其中《危重癥護理學》獲2004年國家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3.2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出高層次的跨世紀護理人才,就必須有高水平的導師隊伍。選好導師,發揮導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關鍵。
3.2.1 嚴格導師遴選和資格審杏,確保導師質量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必須嚴格研究生導師的遴選和資格審查。首先,導師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獻身護理事業的高尚情操和優良品德,有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其次,導師要求有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項目和研究經費;最后,實行導師資格的滾動管理,改革導師終身制,以保持導師隊伍的高水平,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2.2 加強導師培養,提高導師質量教育乃終身之事,并}一勞永逸。導師也要不斷接受教育才能適應指導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們有計劃地組織導師糾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交流和學習,以加強其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提高其綜合素質。我們提供的培訓途徑包括:(1)面上培訓:1—2次/年;(2)學歷教育;(3)出國進修:3—5人次/年,時間3個月至兩年。這些培訓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導師的視野,豐富完善了導師的知識結構,提高r導師指導研究生的能力。
3.3 規范課程學 存研究生課程學習當中,選課是關鍵,突出一個“用”字;學習是重點,突出一個“思”字;教學是保障,突出一個“精”字;考試是檢驗,突出一個“活”字。
3.3.1 選課開學一周內,導師根據研究生所學具體專業要求,以加深基礎、拓寬知識面、構建研究生最佳知識結構為準則指導研究生選課。選課在網上進行,不得隨意變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須變動已選課程,研究生需在開學1個月內提出書面申請,經導師同意。部(院、系)批準后方可到研究生院辦理。
3.3.2 教與學提倡研究型學習,鼓勵學員多參與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以提高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張開放性教學,實行教授負責制,授課形式多采用小班課、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
3.3.3 考試考試實行教考分離,形式靈活多樣,一門課程綜合運用幾種考試方式。常用的考試方式有: (開)卷、撰寫論文、口頭答辯、小組競賽等。學員即使免修某些課程但仍須參加該門考試;無故缺課時間超過規定學時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點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試資格。
3.4 嚴格培養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點的管理。從第二學年開始,管理主抓3個環節:開題、中期考核、答辯。
3.4.1 注鶯選題,使研究生邁好科研第一步 研究生在廣泛閱讀文獻,把握本研究領域內國內外現狀及發展動態的基礎上和導師商定具體研究課題。開題在護理學科內集中組織,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委員會成員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為外校專家。委員會成員根據開題報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報告從課題的科學性、先進性、應用性、可行性4個方面對課題進行評價,判斷研究生是否能夠研究該課題。
3.4.2 按期進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過程質量 考核的內容主要為政治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情況。考核的方法是由護理學科成立中期考評組,然后集中進行考核。考核程序為,首先導師介紹研究生簡歷、培養情況,并對研究生進行評價;其次研究生匯報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科研情況;冉次考評組在廣泛聽取意見和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對研究生進行評議。綜合評定等級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不合格者按照考評小組的意見進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評,若仍不合格,則終止培養或延期畢業。
3.4.3 認真把好答辯關,保證研究生終末質量學位論文答辯是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中最后和最鶯要的一個環節,把好答辯關對保證研究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把答辯關時我們主要守住兩個關口:申請答辯條件審查和答辯。
3.4.3.1 研究生申請論文答辯條件 (1)修滿規定學分;(2)開題通過,資料齊全;(3)中期考核合格;(4)專業課考試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論文;(6)論文盲審通過。論文評閱對論文答辯能否通過起重要的作用。為了客觀、公正地評價論義,保證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審核質量,我們聘請校內外在護理學上有較高造詣的專家評閱學位論文,并實行匿名評審機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請答辯的論文中隨機抽取并送外單位匿名評審。經評閱專家認真評閱審核后,未達到答辯基本要求的論文,要認真修改,經修改仍達不到要求則不予答辯。
3.4.3.2 答辯的組織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預答辯的基礎上,護理學科集中組織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5—7名成員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導師在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指定2名書面評審員,以進一步詳細審閱論文。答辯時采取導師回避制度。委員會成員提出各種問題必須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等。答辯結束后,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獲半數以上通過時,才能通過答辯。
20世紀60年代,美國一些著名大學先后開啟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設,相繼啟動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美國的生物醫學工程教育特點是在技術產業化需求驅動建立起來的具有其自身特性,且反映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前沿特征。各個學校的本科教育課程雖然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在課程設置上大致可以分為科學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關注領域課程、設計課程、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及其他選修課程等六類。不同學校本科課程的主要差異體現在專業選修課程及其他選修課程的設置上,各個學校根據自身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特點開設一些相應的選修課程,并培養學生在相應方向上的研究探索實踐能力。這是美國生物醫學工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點。
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發源于著名工科院校的信息技術類專業和力學專業,進而逐漸形成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育,后來,一些醫學院校在醫學物理和醫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相繼開展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育,于是在我國基本上形成了這樣兩種類型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上述兩類院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發展模式各具側重,遵循了共同的學科基礎,在培養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的應用層面上有顯著特點。相對來說,工科院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培養模式注重工程技術的開發和功能拓展,醫科院校則注重醫學與工程結合、工程技術在醫學中的綜合應用。
1.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思路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種交叉學科,交叉的學科基礎及其融合的緊密程度決定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水平,交叉的學科發展推動著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并且使得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研究領域變得十分廣泛,而且處在不斷發展之中。
1.1 學科發展軌跡
在中國,基于電子信息工程發展而來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主要包括生物醫學儀器、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與處理、生物醫學信息計算分析、生物醫學成像及圖像處理分析、生物醫學系統建模與仿真、臨床治療與康復的工程優化方法、手術規劃圖像仿真以及圖像導引手術及放療優化等;有基于力學發展而來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主要包括生物流體力學、生物固體力學、運動生物力學、計算生物力學和微觀尺度的細胞生物力學等;基于化學材料工程發展而來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學、組織工程與人工器官、物理因子的生物化學效應等。
1.2 學科發展特點
作為交叉學科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其發展的關鍵在于交叉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構建一種良好的交叉結構,對推動交叉學科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于生物醫學工程這樣的交叉學科的描述有一個形象的說法:交叉學科如同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起連接橋梁,如果在河兩岸沒有堅實的基礎,橋是無法建立好的,對于生物醫學工程這樣一座建立在兩個不同學科之間的橋來說,它的發展要求具有堅實的交叉學科基礎和交叉學科緊密融合深度。那么在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構建良好的交叉結構,需要選取具有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撐的主干學科進行交叉,凝練學科方向,不能大而全,過于寬泛。
目前,醫學儀器和醫學成像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和發展前景,應該成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重點發展方向。醫學儀器和醫學成像設備能有力推動醫療產業的發展。醫療儀器和醫學成像設備是現代醫療器械產業中的主流產品,在產業發展中起著主導和引領作用。其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經濟技術實力與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產業化驅動也是學科發展的一種動力,也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卺t療衛生健康事業的需求和生命科學發展的大趨勢,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應大力促進醫學儀器和醫學成像方法的學科建設,從而提升整個學科的發展水平。
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設離不開一流的學術研究和學術成果的應用。一流的學術研究不但能提升學科的發展水平,而且能開拓學科縱深發展,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而增強學科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學術研究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將確保學科建設的發展動力和趨勢以及學科發展的活力。
交叉學科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可替代性程度越高,交叉學科存在的必要性就越小。如何減小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可替代性的程度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需要提升學科的特異性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的學術研究主要包括應用理論研究和理論應用研究,應用理論研究主要涉及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所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開展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理論應用研究主要涉及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所需要解決的科學和技術問題,借助理工科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應用理論研究是理論驅動型的學術研究,理論應用研究是應用驅動型的學術研究。理論驅動型和應用驅動型是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學術研究的兩種主要模式。理工科大學具有良好的理論創新基礎和強大的交叉的學科背景,開展理論驅動型研究具有自身優勢。醫學院校具有豐富的醫學資源,面臨著大量需要應用理工知識解決的醫學問題,開展應用驅動型研究,將很好地實現與醫學的應用融合,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有力推進醫學的進步與發展。各自的學術優勢將有利于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特色發展,從而增強其不可替代的程度,實現學科可持續創新發展。
1.3 學科體系
作為一級學科的生物醫學工程,包含學科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且該體系離不開所交叉的學科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的支撐,此外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既要有學科自身的特色,又要具有可持續發展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這樣學科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要面向醫療衛生、生物科學所涉及的重大、重要技術理論問題及基礎應用開展學術研究。實現良好的學術研究定位,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
2.大數據時代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
守正創新是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人類已進入大數據時代,所謂大數據(bigdata),或稱海量數據,是指由于數據容量太龐大和數據來源過于復雜,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工具軟件對其內容進行獲取、管理、存儲、檢索、共享、傳輸、挖掘和分析處理的數據集。大數據具有“4V”特征:①數據容量(volume)大;②數據種類(variety)多,常常具有不同的數據類型和數據來源;③動態變化快,如各種動態數據,非平穩數據,時效性要求高;④科學價值(value)大,盡管目前利用率低,卻常常蘊藏著新知識和重要特征價值或具有重要預測價值。大數據是需要新的分析處理模式才能挖掘分析出其蘊藏的重要特征信息[6。
人體生老病死的生命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涌現的生物醫學大數據發生源,這種源源不斷的生物醫學大數據的檢測、處理與分析,將給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發展將帶動大數據處理技術的進步。生物醫學大數據廣泛涉及人類醫療衛生健康相關的各個領域:臨床醫療、基礎醫學、公共衛生、醫藥研發、臨床工程、心里、行為與情緒、人類遺傳學與組學、基因和蛋白質組學、遠程醫療、健康網絡信息等,可謂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生物醫學大數據中蘊藏了種種有科學價值的信息,研究有效的大數據挖掘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對生物醫學大數據進行關聯和融合計算分析,充分挖掘生物醫學大數據中的信息關聯和特征關聯和數據空間映射關聯,既能為疾病的預防、發生發展、診斷和治療康復提供系統化的全新的認識,有利于深入疾病機理研究分析,開展個性化診療。還可以通過整合系統生物學與臨床數據,更準確地預測個體患病風險和預后,有針對性地實施預防和治療。
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所面臨的生物醫學大數據主要包括多模態醫學影像數據、多種類醫學信號數據以及基因和蛋白質組學的生物信息數據。生物醫學大數據在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領域內有著廣泛深遠的應用前景,從三個方面應用將推動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
(1)開展多模態影像大數據計算分析。醫學影像學科的發展從早期看得到,到看得清,目前的看得準,未來的趨勢是看得早。只有看得準和看得早才有利于臨床早期干預,提高治療預期。醫學影像大數據計算分析在影像診斷、手術計劃、圖像導引、遠程醫療和病程跟蹤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建立新的醫學影像大數據計算分析模型和數值計算方法,挖掘多模態影像數據的特征數據和特征關聯,將會提供強有力的影像診斷分析手段,極大地推動影像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和科學價值。
(2)開展多種類醫學信號大數據計算分析。醫學信號大多直接產生于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信號,能在不同層面上表達生理和病理相關機制特征。融合多種醫學信號的大數據計算分析,能對生理病理過程進行更好更全面的闡釋,不僅能深入了解生理病理的狀態特征和過程特征,而且能實現個體健康監測和管理??梢院芎玫亻_展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推進系統化的醫學應用研究。實現強大的多種醫學信號數據的特征挖掘及特征關聯計算分析。大數據挖掘能夠增加準確度和發現弱關聯的能力,能更好地認識生理病理現象和本質。
(3)開展基因和蛋白質組學的生物信息大數據計算分析?;蚪M學、蛋白質組學、系統生物學和比較基因組學的不斷發展涌現了海量的需要計算分析的生物信息數據,已進入計算系統生物學的時代。開展生物信息大數據計算分析,可以拓展組學研究及不同組學間的關聯研究。從環境交互、個體生活方式、心里行為等暴露組學,至細胞分子水平上的基因組學、表觀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基因蛋白質調控網絡,再到人類健康和疾病狀態的表型組學等不同層面不同方向上實現大規模的關聯計算分析,可以全面闡述生命過程機制,挖掘生命過程特征及關聯特征。
3.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