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與城鄉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加,如何緩解壓力,提高生活質量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旅游作為現代社會的產物,在緩解緊張的生活壓力中獲得了飛快的發展。伴隨著旅游的發展,其用地范圍也在不斷低擴大,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旅游用地是土地利用的一種新方式,現有土地分類標準已經難以滿足旅游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土地尋租現象時有發生。城鄉規劃是由國家制定的標準體系,涉及到了一些旅游用地分類,對旅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下,完善的旅游用地體系是保證旅游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城鄉規劃對土地管理的要求
(一)嚴格規劃調整程序,提高用地標準
現階段實施的城鄉規劃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的法定地位。土地使用是城鄉規劃中比較重視的問題,因為用地性質在城鄉規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加強對用地性質管理,必須提高用地彈性,規劃實施中的調整頻率嚴格控制土地的使用,避免造成浪費。
(二)對城鄉用地協調管理的進一步加強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是城鄉規劃的立足點,打破我國傳統的二元發展模式,建立全新的統一化的城鄉規劃體系,是實現城鄉統一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樣,加強對城鄉用地一體化管理,要把統一的城鄉用地分類作為前提,城鄉規劃立足于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和諧社會作為主要目標。
(三)注重生態環保,加強生態性用地管理
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加強對城鄉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是城鄉規劃的重點,對自然與人文歷史文化資源、各種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城鄉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破壞生態,盲目發展而需要土地的行為,城鄉規劃是不允許的。
二、旅游用地的內涵
與傳統的其他用地方式不同,旅游用地是在旅游充分發展的基礎所產生的一種新的方式,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旅游用地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提法。一般來說,旅游用地是經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確定的各類風景名勝區說占用的土地。
目前國內對旅游用地的劃分還沒有沒有明確統一的界定,主要是依據城鄉規劃來進行研究。旅游用地概念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旅游的不斷發展,其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范圍不在僅僅局限在建設用地,而是延伸到各種農用地和未利用地,總之,只要是能夠滿足旅游發展需要的各種地形地貌,都可以看做是旅游用地。
三、旅游用地分類研究
旅游用地按照使用情況可以劃分為旅游建設用地和旅游非建設用地兩種,這種劃分方式是是以是否建設為劃分的依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對旅游用地進行統一的概念界定和專門劃分,以建設標準作為一個劃分的依據是一個可以采用的方式。
(一)旅游建設用地
旅游建設用地就是指在旅游開發過程中進行建筑物建設的土地,主要包括旅游專項用地、基礎設施用地、服務設施用地、加工業用地和管理用地。
1、專項設施用地。主要是旅游過程中用于游人游覽的用地,主要包括:人文景觀設施用地,如歷史遺跡、墓地、宮殿等;方便游客休息所占用的土地,例如游客集散中心、文藝廣場用地等。
2、基礎設施用地。主要有:旅游交通設施用地,例如對內交通、對外交通、停車場以及交通輔助設施用地等;其他旅游基礎設施用地,例如給排水、電力通信用地等。
3、服務設施用地。主要包括各種旅游服務建設所占用的土地,例如酒店、購物商店以及各種娛樂設施等。
4、加工業用地。主要有在旅游過程中對各種當地農牧副漁業進行加工所要占用的土地, 例如臍橙加工場所、當地旅游紀念品加工用地等。
5、管理用地。主要是對旅游過程進行管理所要占用的一些土地,例如旅游行政辦公大樓等。
(二)非建設用地。旅游非建設用地是指在旅游過程中,沒有進行工程建設所要占用的土地,既包括自然景觀占用地,也包括人文景觀占用地。
1、自然景觀旅游用地。主要包括:地文景觀、水文景觀、生物景觀等,例如山地、湖泊、樹林等用地。
2、人文景觀旅游用地。例如農田水利、水渠、農田等。
四、結語
論文摘要:城鄉規劃是一種空間戰略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調控手段。城鄉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鄉規劃需要堅持全面統籌發展的理念,從單純注重城市發展轉向更好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的互促共進,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一、城鄉規劃與城鄉統籌發展的關系
《城鄉規劃法》中明確提出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原則,將具有密切聯系的市、鎮、鄉和村莊納入統一的規劃,實施統一規劃前提下的管理,加強市、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保證一定空間距離范圍內的城市、鎮、鄉和村莊在資源調配、生活供應、設施共享等方面能夠實現相互依存、緊密聯系、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城鄉規劃需要堅持全面統籌發展的理念,從單純注重城市發展轉向更好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的互促共進,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規劃編制要關注公共利益、長遠利益和社會公平,完善城鄉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二、完善城鄉規劃編制、管理體系
1、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體系,應堅持以城市規劃為重點,以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為依托,整合城市總體規劃、建制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控制性規劃以及各種專項規劃,使規劃編制覆蓋到行政區域內的鄉(鎮)、村,構建科學、合理、合法的城鄉規劃體系,強化城鄉規劃對城鎮建設和發展的先導、統籌作用。
2、完善城鄉規劃管理體系,建立統一協調的規劃管理體系,按照“三規融合”的原則,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建立規劃的信息共享平臺,在此基礎上進行城鄉空間布局規劃,科學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強化全局意識,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時序,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土地供應計劃,有序推進城市建設;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點建設項目與城市、鎮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
積極推行“陽光規劃”,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公眾參與機制,擴寬公眾咨詢途徑,依法保障城鄉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使城鄉規劃編制能夠更好地反映社會大眾訴求。
三、城鄉規劃引導城鄉統籌發展
城鄉規劃是一種空間戰略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調控手段。城鄉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統籌城鄉規劃,實現區域產業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強城鎮的輻射作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好城鄉協調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并落實城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等規劃,是引導城市與鄉鎮之間實現一體化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城鄉統籌發展規劃,是通過城鄉規劃創造平等統一的新型城鄉關系,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營造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環境。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改善生態環境,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村活力和農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鎮發展空間。達到城鄉之間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階段。
四、城鄉統籌發展的規劃原則
1、以城帶鄉、以鄉保城
依靠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減少農民數量,鼓勵農民進城和在城鎮從事二、三產業,通過城鎮的發展帶動農村的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集約調整城鎮產業建設用地,同時強化農村作為區域生態基礎的特征,保障城鎮地區的良好生態環境。
2、空間集聚、劃定城鄉
以“三集中”為基本形式,依據城、鎮、村三級居民點體系的規劃,鼓勵各城鎮和農村集聚發展、集約經營。通過劃定城鎮發展邊界,明確城鎮和農村的地域范圍,保持農村特色風貌。
3、設施先行、區域共享
城鄉統籌的首要任務之一是首先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和聯通,使城市基礎設施能夠服務于農村地區,通過在中心村市政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優先配置,引導農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4、錯位發展、尊重文化
引導城鎮與農村的差別化發展,二、三產業向城鎮集中,農村地區僅發展第一產業以及利用其農業、生態、文化資源發展的第三產業,突出農村的文化特色。
五、城鄉統籌發展目標
1、經濟目標:形成城鄉互補與城鎮產業化的富裕城鄉
城鄉統籌的經濟目標是形成一個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體系。充分發揮鄉鎮企業和工業園區的優勢,實現城鄉之間的合作;又要以城市為依托、鄉村為基礎、集鎮為紐帶,形成既服務于城市,又提高了鄉村的自增力,使鄉村盡快地富裕起來,并形成城鄉結合、工農結合開放型的經濟實體。同時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聚是實現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關鍵。
2、社會目標:實現勞動力自由流動與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和諧城鄉
城鄉統籌建設需要解決勞動力轉移的關鍵問題,而吸納勞動力必須依托城鎮化進程,而由于空間發展機會的不均等性,因此要提高城鎮化的效率必須鼓勵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形成就業崗位與居住空間相適應的健康城鎮化進程。
公共服務設施均化等是城鄉統籌的另外一個目標。在制定城鎮化發展戰略以及新農村發展戰略時要對農村地區發展放到重點位置,城鄉統籌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發展的重視。規劃的實施需要各級政府制定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建立區域性的協調機制、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制度,從根本上改變各自為政的發展限制。另外引入市場化管理體制,城鄉統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多方籌集資金,可按照國家、集體、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多層次、多渠道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把城鄉統籌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向社會。
(4)空間目標:構筑內部資源與外部機遇相匹配的集約城鄉
城鄉統籌建設規劃核心在于高效的對空間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實現經濟產出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要鼓勵有條件地區率先發展,優先扶持那些具有戰略意義、交通便捷、水土等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讓具有全局性影響的產業項目率先上馬,充分發揮政府對市場的引導性作用,通過集中建設交通、市政等基礎性設施來引導產業發展,合理規劃布局城市和農村建設用地;城鄉統籌建設同時要兼顧現狀和長遠發展,要禁止或者限制不具備發展條件地區發展,促使國土開發空間的整體高效利用,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形成合理國土開發秩序,避免造成無序競爭和空間資源浪費。
(3)生態目標: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綠色城鄉
城鄉統籌建設要將生態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滿足自身需要而不損害自然環境。城鄉統籌建設要優先關注不可建設用地,優先劃定區域綠地、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禁止開發區域,控制戰略性、稀缺性資源,主動出擊應對快速城市化的無序蔓延,為城鄉可持續發展預留充足的生態空間;要優先劃定生態環境空間和布置生態環保設施,再合理布局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
同時要充分發揮鄉鎮的生態優勢就必須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農業上建立綠色農業生產體系,工業上實現循環生產、建立循環經濟體系,同時結合旅游資源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旅游等,建立鄉鎮的綠色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羅承勇.影響城鄉統籌的制約因素和協調發展對策[M].決策導刊.2007.第10期
關鍵詞:城鄉規劃;三年級設計課程;“職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發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將城鄉規劃學從原建筑學一級學科中拆分出來,標志著城鄉規劃學被正式提升為新的一級學科[1]。雖然城鄉規劃專業屬于工科門類,但是涉及的知識體系眾多,專業課程涉及工學(建筑學、風景園林、交通運輸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統計學、地理類、應用數學)、藝術學(設計學、美術學),以及社會科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門類[2]。城鄉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作為城鄉規劃專業的核心課程綜合了上述學科門類的相關知識,但是目前《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對于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的教學組織沒有提出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學校針對自己的辦學特色進行了學科定位和課程設置。
我國城鄉規劃專業多為五年制辦學,不少學校都是以三年級作為專業的過渡期,從之前的建筑學知識的學習轉向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習,因此研究三年級的規劃設計課程是很有必要的。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城鄉規劃專業的辦學質量,進一步做好城鄉規劃專業的本科教學工作,確定城鄉規劃專業的辦學特色,需要進行設計類課程的改革。當前社會對城鄉規劃專業的要求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城鄉規劃專業乃至整個行業都處在大轉型時期,未來的規劃方法和方式會和現有的規劃體系有很大變革,從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規劃轉向精細化的強調質的規劃,教育體系要靈活變革來適應未來的發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已畢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從“職研教融合”的角度出發來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鄉規劃專業三年級設計課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職”指的是學生就職,“研”指的是學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課程教學。
2 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辦學現狀
2.1 辦學簡介
河南理工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成立于2005年,學制為5年,畢業發工學學士學位證。當時所在學院為土木學院,2008年并入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2013年更名為城鄉規劃專業。該專業的前身是測繪學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鎮規劃??茖I。城鄉規劃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規劃管理、區域規劃等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設計及城市規劃設計等基本訓練,掌握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設置有人文地理學與城鄉規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發理學學士學位證。該專業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鎮規劃??茖I。2001年秋季開始面向全國招收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本科生,學制四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系承擔自然資源學、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規劃、村鎮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教學工作,致力于培養具備堅實的地理科學基礎和開闊的城市與區域經濟視野,較強的空間分析和綜合信息處理能力,從事資源環境評價、城鄉規劃管理,以及村鎮旅游規劃設計等領域的管理與技術復合型人才。
從上述介紹來看,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鎮規劃??茖I,目前這兩大專業分別屬于不同的學院,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盡管兩個專業在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鄉規劃專業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學與城鄉規劃專業,在專業定位和課程設置中避免出現雷同的現象,而設計類課程就是兩大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區別。根據筆者對于我國城鄉規劃專業通過評估的42所院校的調研,城鄉規劃專業所在學院有眾多模式,其中建筑與城規學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這說明了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兩大專業齊頭并進發展勢頭強勁,建筑學院模式緊跟其后,也說明了城鄉規劃專業對于建筑學的基礎依托。
2.2 學生就職狀況
2.2.1 已畢業學生就職總體狀況
筆者對已畢業的130名學生進行了統計,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發現就業狀況總體良好(06級學生沒有信息反饋,11級學生由于剛畢業信息還不完善)(表1)。其中轉行人數12人,占到統計人數的9.2%,從事規劃以及建筑行業的人數共計106人,所在的撾恢饕集中在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規劃管理局以及景觀設計院等。從學生就職的狀況可以為城鄉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的培養目標提供借鑒。
2.2.2 已畢業學生從事的項目類型
筆者對已畢業但仍然從事規劃行業的85名學生接觸的物質空間類的規劃項目類型進行了匯總,具體內容詳見表2。
根據已畢業學生從事的項目類型,可以為城鄉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體系提供一定的依據。
2.2.3 已畢業學生對于培養能力的建議
在設計能力方面首先應該掌握各個功能區的做法,如居住區、商業中心、站前區、濱水區、CBD、倉儲區、物流園區、交通樞紐等,多參觀,多思考。其次設計前應仔細研究地塊所在城市或地區的基礎資料,了解其文化內涵,提煉其城市特色,融入設計中,讓作品主題更鮮明,更有靈魂。再次應熟悉相關規范,關注規劃前沿,與時俱進。最近國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開放式社區、花園城市、美麗鄉村、大數據獲取及處理等。
在表達能力方面平時多加強手繪的練習,練習空間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種軟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辦公軟件等,并且要掌握與外界和甲方的溝通和斡旋技巧。
2.3 學生考研狀況
2.3.1 考研錄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7年來考研錄取率呈現波動狀態,在2014年達到低谷,2016年達到高峰,總體考研率為17.5%,具體內容見表3。
2.3.2 快題題目分析
快題設計是規劃設計的一種快速表達形式,是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規劃設計從文字的要求到圖形的表達。無論是研究生入學考試還是工作選拔測試,都可能采用規劃快題設計的形式。研究生初試考快題的高校有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沈陽建筑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廣州大學、湖南大學、蘇州科技學院、天津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清華大學、西建大、南京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16所高校。研究生復試考快題的高校有西北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建筑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等11所高校。
快題設計測試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此類快題在考試測試中更容易操作。具體類型包括: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心區規劃設計(商業中心規劃設計、文化娛樂中心規劃設計、行政中心規劃設計)、濱水區規劃設計、舊城改造規劃設計、旅游區規劃設計(一般會有山地)、公園景觀(城市廣場)規劃設計、步行街規劃設計(一般是歷史街道)、大學校園規劃、中學校園規劃、產業園區規劃、辦公園區規劃、物流園區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近5年來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快題題目類型詳見表4。
3 三年級規劃設計課程改革研究
城市規劃專業在學科設置上升為一級學科后,城市規劃專業涵蓋的范圍更寬更廣,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規劃專業也在日漸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專業特色[3]。不論城鄉規劃專業如何發展,其核心是不變的,即以城鄉物質空間為核心。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城鄉規劃專業是以土建類學科為背景,以設計類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以物質空間規劃為主,同時強調對多種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學與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在前三學期和建筑學專業實行建筑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到二年級下學期進行專業的選擇(建筑學專業和城鄉規劃專業)。因此城鄉規劃專業五年的設計類課程為從大一的建筑設計基礎、到大二的建筑設計、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規劃與設計以及大五的畢業設計。城鄉規劃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城市規劃設計系列課程作為城鄉規劃專業最重要的核心課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4]。三年級是城鄉規劃專業系統的由建筑類知識向城鄉規劃類知識的轉換,因此這個階段學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認知上會有很大的不同,筆者從已畢業學生的就職狀況和考研狀況綜合考慮,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學內容改革
三年級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以物質規劃和形態規劃為主,同時強調相關知識體系的結合。在教學內容上和二年級下學期的最后一個建筑設計相銜接,從單體建筑設計過渡到群體建筑設計,再過渡到對整體空間環境的綜合設計。以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和城市設計為主,每個學期兩個設計,每個課程設計56學時,具體內容見表5。
3.2 培養能力改革
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不能僅僅只是訓練學生的繪圖水平,應從多方面進行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三年級的規劃設計課程可以從設計能力、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綜合能力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改革,具體內容詳見表7。
3.3 教學過程改革
3.3.1 O計課流程安排
設計課程要特別重視過程控制,上課紀律應當加強,防止學生最終只交一套圖紙的情況發生。嚴格把控每一個過程環節,一草和二草按照時間交圖或匯報,并注重點評。設計課中的集中授課與點評時間應均勻分布在設計過程的每個階段。并且要注重設計課和實際的結合,要強調實地調研的重要性。具體可以細分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開題、調研階段,第二周的匯報、點評階段,第三、四周的一草、點評階段,第五、六周的二草、點評階段,第七周的三草、點評階段,并且一定要有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周,在這一周里學生可以專心的表現最終成果。
上學期:開題――實地調研――資料搜集――規劃先例分析(以快題的形式,注重手繪能力的提高)――資料搜集――方案生成(師生互動)――一草(交一草草圖)――二草(交二草草圖)――三草(生生互動)――出圖、制作手工模型――評圖、評模型――展覽――制作圖集、刻錄光盤――歸檔。
下學期:開題――實地調研――資料搜集――規劃先例匯報(以ppt匯報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資料搜集――方案生成(師生互動)――一草(師生互動)――二草(交二草草圖)――三草(生生互動)――出圖、制作機器模型――評圖、評模型――展覽――制作圖集、刻錄光盤――歸檔。
3.3.2 設計課過程監控
為了嚴格把控學生上設計課的紀律,端正學習態度,應做好平時階段的考勤工作,平時成績結合學生上設計課的出勤率以及遲到情況分別對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課的學習效率。
為了強化學生課程設計的過程性,避免最終熬夜突擊畫圖交圖的狀況,每個設計過程中間要求交草圖,草圖要求進行簡單的排版,要有設計思路分析、手繪草圖、設計說明、總平面設計等內容。并且嚴格要求調研報告、調研匯報、成果匯報、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質量[9~10]。
課程設計結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設計圖紙,正圖要求嚴格按照任務書要求來完成,要有認真的排版、分析圖、總平面圖、效果圖、意向圖等。
3.3.3 設計師進課堂
考慮到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科特點,設計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進一些設計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設計師教學、設計師答疑、設計師評審等環節。
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三年級課程建議邀請有豐富經驗的規劃設計師或規劃局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建議邀請至課堂的規劃設計師或規劃局工作人員針對規劃行業發展行情、規劃設計方法、規劃評審過程、規劃局工作職責等做專門講座。
4 結語
作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鄉規劃專業,在專業定位、辦學特色、設計課程的資源獲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學習“老八?!鳖惖某青l規劃專業。應從行業需求的角度考慮確定適合非“建筑老八?!鳖惓青l規劃專業的設計課程教學內容,豐富設計課類型,重視建筑與規劃設計方法的指導,加強對外交流。并積極探索學院和規劃設計院、建筑設計院和兄弟院校合作辦學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徐煜輝,孫國春.重慶大學城鄉規劃學科教學體系創新與改革探索[J].規劃師,2012,28(9):11~16.
[2]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間設計思維的案例教學實踐[J].華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產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鈺.城鄉規劃專業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潔,王麗娜,邵 俊.城鄉規劃學專業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楊梅煥,陳秋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法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劉葉城.鄉規劃專業快速設計課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樂.城鄉規劃專業快速設計系列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10]韓秀茹,燕 華.城鄉規劃專業研究性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青海大學城鄉規劃專業《景觀規劃與設計》課程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
一、三創教育的涵義
三創教育是指將創意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培養具有“三創”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教育模式。三創教育包含創意、創新、創業三部分,創意教育在于營造適宜產生創意的教學情境,探討實施創意性教學的有效途徑,建構創意性人才的知識結構和人格特點。創新教育即在教育觀念、體制、制度、以及內容與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創造一種既異于傳統教育又反映時代精神的新型教育。創業教育是在創意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技能和創業人格的教育。創新教育是創意教育的后盾,是創業教育的前提,而創業教育是前兩者的結果與實際應用。國外諸多國家已將三創教育提到戰略高度,甚至將其納入終身教育的行列,我國三創教育起步雖較晚,但也十分受重視,2010 年,我國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創新創業教育要融入專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二、基于三創教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實施路徑
1.多方聯動,完善專業實驗(實踐)教學方案
加強與政府及行業相關部門的聯系,廣泛開展城鄉規劃專業社會需求調研、師生對專業辦學意見及建議調研、同類院校城規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情況調研等相關調查研究,及時響應用人單位(企業) 對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特別應調整實驗(實踐)教學方案,加強實踐教學,實施交流互動模式,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實踐教學在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材和案例庫建設又是整個實踐教學的基礎,只有把教材和案例庫建設搞好,才能為實踐教學提供良好保證,也才能推動實踐教學更有效地開展。為此,首先制定實踐教材建設的總體思路,特別注重實踐教學教材建設與課堂教學的統一性、協調性;充分體現學生在校4年所有實踐課程的連續性、漸進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同時精選案例,建設規劃案例庫,為實施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2.加強對接,建立“城鄉規劃專業創業中心”
爭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建立“規劃設計創業中心”。該中心主要解決兩方面事情,一是組織專業競賽,參加創新賽事,設立學生創新工作坊,以賽促學營造創業氛圍;二是以該中心為紐帶,加強與相關企(事) 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師生直接參與地方經濟建設項目,采取項目引導教學模式,實現學校師生與地方建設項目零距離對接。即以項目為載體,讓學生走進研究室,主持和參與各種形式的科研項目、技術開發等,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探索新模式,深化專業頂崗實習
本院一方面圍繞煙臺市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申請旅游規劃專業資質,搭建“實戰式”實踐教學平臺。另一方面確定相關企(事)業單位為專業“實戰式”頂崗實訓基地,即采用“政―校―企”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圖1),完善實踐教學平臺,深入開展“實戰式”的實踐教學,做好學生的畢業設計,提高創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
三、以三創教育為核心的主要教學模式
1.交流互動教學模式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原有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中主要是一些驗證性實驗和考察式實習,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機會不多,其創意能力無法形成,不能適應專業發展和社會對人才質量要求,通過完善實踐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采用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可解決上述問題。
交流互動模式是以學生自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分為自我感知、合作深化和點撥提高三個階段。其中,自我感知階段包括明確目標和自主學習;合作深化階段包括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點撥提高階段包括點評提高和總結檢測。這種模式通過師生交流、教學互動,在互動中建構,掌握創意方法,形成創意能力。以旅游規劃實踐課為例,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結構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學生匯報總結。首先教師精選規劃案例,為學生打開討論和思考的空間。其次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閱讀分析案例及相關文獻,然后思考問題,探求知識。第三,將學生合理地劃分為小組,在自學的基礎上,開始小組討論,并匯報自學情況。第四,在小組討論后進行組際交流,匯報小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出規劃方案,最后各小組派代表展示規劃圖,講解自己的規劃設計,其它各組補充、質疑和評價,教師進行點撥,整理完善規劃方案。
2.項目帶動教學模式
城鄉規劃專業學生雖然在所參加的野外實習中得到了各項技能訓練,但大部分仍未能進入主動接受知識和訓練的狀態,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思想和行動的統一,尤其在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有待改進。為此,利用地理類專業服務地方能力比較強的優勢,利用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基金,實施項目帶動教學模式來加以解決。
項目帶動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是高年級本科生走進實驗室和教師的研究室,主持或參與各種形式的科技創新、技術開發、創業規劃等項目,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和主動實踐能力。通過項目的開展與完成使學生了解、熟悉項目各主要環節的要求和規范,為獨立進行相應創業活動奠定基礎。此模式的關鍵是引導教師積極承擔學生創新學分指導任務,并依托自身科研項目設立學生可以從事研究的項目,引領和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另外,實驗室和創新性實驗項目要向全體學生開放,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設備及技術支持。同時定期舉辦各類競賽、學術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
3.政校企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現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獨立操作的時間相對較少,以至于畢業后“后熟期”仍過長,不能很快進入工作狀態。通過采取政校企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進行頂崗實習,可實現從學校到社會的突破,解決人才培養難以滿足社會即時需求、缺少穩固的“實戰式”實踐教學平臺、缺乏雙師型專業教師等問題。
政校企三位一體是以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相關企(事)業單位交流與合作的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它切實把產業、企業、就業等基本要素融入學校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學生就業、地方產業發展和企業效益提升的良性互動,建立起一種“互相依存、共生共贏、相伴相生”的緊密合作關系。近幾年,我校政校企密切合作的特色日益鮮明,煙臺市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是政產學研合作的典型,于2011年由魯東大學、煙臺市政府及煙臺市圣凱規劃設計院共同組建而成。并于2013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旅游規劃設計乙級資質單位。該科研平臺成功開創了集“教育教學―科研創新―實際應用”于一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旅游研發模式,通過建立有一定資質的“實體”來辦學,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一體化,真正實現產學研的實質性聯合。
四、結論
對于城鄉規劃專業來說,教育思想的關鍵是要立足專業實踐的需求,注意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把應用環節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學生樹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觀念、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實際工作環境下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意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針對當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教育現狀,結合該專業特點,提出以三創教育為核心的分階段、分平臺,并采用不同培養模式的階段型遞進式培養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新思路。
立足于實驗(實踐)平臺,圍繞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所需城鄉規劃設計能力和城鄉規劃技術能力,通過建設完善的實踐教材和規劃案例庫,保證培養學生創意技術與方法的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
探討項目帶動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的方法和路徑。實施導師制,以教師承擔的橫向規劃項目作為支撐,讓學生參與其考察、訪談與研討等過程,幫助其掌握規劃技術、規劃調查與工作方法,最終形成體現師生共同智慧的創新成果庫。
貢獻,現將2009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城鄉規劃工作情況
1、通過了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完成并通過了××縣民族旅游文化風情的規劃。 3、認真組織編制完成了××縣城區建設用地容積率調整管理方案,上報并通過了××縣建設用地容積率調整管理方案,并于今年8月起執行。
4、加強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工作。堅持依法監察過程,控制與重點監察相結合,效能監察與效能建設相結合,及時調查解決了城鄉規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完成了實施方案、自查報告。
二、施工圖送審及備案情況
嚴格按照《云南省建設廳公告(第2號)》文件執行,加強對轄區內建設項目的施工圖的初審、送審及備案工作,對建設項目的施工圖沒有進行初審、查審的施工圖一律不許使用及辦理相關的手續。
三、參與重點項目工程建設情況
參與了××縣縣城永久性大橋的規劃拆遷及××縣國門中學的規劃測量前期工作。
四、存在的問題
1、需建立規劃編制后具體實施辦法。目前規劃工作重點往往停留在規劃編制上,而對規劃的實施保證關注太少,往往造成規劃編制與規劃管理的脫節。
2、需加強對鄉鎮規劃的管理。目前由于城鄉二元結構、農村土地制度等因素,城鄉差別仍然很大,表現在城鄉規劃建設上,二者差距也非常大。
3、江西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沒有出臺,給規劃管理工作帶來不便。
五、2012年主要工作計劃
1、嚴格規劃執法工作。一是規范“一書兩證”的審批程序;二是加大建設項目巡查力度,實行跟蹤管理,及時查處違規建設項目;三是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城鄉規劃法及執法宣傳,增強全民城市規劃意識,自覺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
2、規范個人建房行為。嚴格個人建房審批,強化資料審核把關,改善縣城城中村情況。
3、完成縣城江西片區的詳細規劃編制。
一、總體思路
依托我市西部山區旅游資源優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守發展、生態和民生三大底線,充分體現獨特的太行山水文化,促進旅游區整體改造提升,推進旅游項目建設進度,提升旅游發展質量,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確保旅發大會順利召開。
二、重點工作任務與分工
(一)建設旅發大會主會場及分會場
由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牽頭,以東太行景區為大會主會場,以七步溝、京娘湖、朝陽溝等重點景區為分會場。其中在東太行景區建設一個集辦公、接待、會議、餐飲于一體的綜合商務區;在七步溝、京娘湖、朝陽溝等景區,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提升接待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旅發委、行政審批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林業局、環保局、水利局、電力公司、活水鄉、管陶鄉)
(二)旅游區整體改造提升
1、重點景區整治提升。由市旅發委負責牽頭,按照《河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關于開展A級景區專項整治活動的緊急通知》要求,從景區環境整治、旅游安全、服務質量、市場秩序、廁所革命、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抓好A級景區整改提升工作。在為籌辦旅發大會營造良好的景區環境的同時,完成以下工作:
(1)東太行景區4A創建;
(2)古武當山景區4A恢復;
(3)七步溝、京娘湖、朝陽溝、十六溝等重點A級景區提檔升級工作。
(責任單位:各所涉重點A級景區、市旅發委、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活水鄉、管陶鄉)
2、完善停車場建設。由市旅發委負責牽頭,制定停車場建設計劃,實施A級景區和美麗鄉村停車場新建、改擴建工程,在停車場設計上更加注重生態化、智能化、特色化。旅發大會承辦前,完成以下工作:
(1)旅發大會主會場新建停車場建設;
(2)七步溝、京娘湖、朝陽溝、十六溝等景區停車場的改擴建等。
(責任單位:市旅發委、交通運輸局、行政審批局、國土資源局、活水鄉、管陶鄉)
3、加快標識標牌建設。由市交通運輸局負責牽頭,依托旅游專線、旅游環線、太行山高速(武安段),科學合理設置旅發大會承辦地旅游外部交通標識,完善景區“最后一公里”標識系統,推動旅發大會承辦地旅游標識標牌統一標準、雙向互設。(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旅發委、活水鄉、管陶鄉)
(三)加快建設旅游交通網
1、加快旅游路網建設。由市交通局負責牽頭,全面加快我市西部旅游交通提檔升級,構建適應全域旅游發展和承辦旅發大會的交通服務體系。實現“高速連接線連通域外、旅游快速線直達景區、內部小環線串連景點”,建立旅發大會承辦地通達便捷的旅游交通體系。其中包括:
(1)完成平涉線下天廟至沙洺段改建;
(2)加快旅游大環線(賀進—龍井)和旅游小環線(活水—柏草坪)項目建設;
(3)柏草坪至朝陽溝景區道路拓寬改造;
(4)完成下天廟加油站—前柏山村東新規劃道路(長約2公里、寬30米);
(5)朝陽溝—后柏山道路排險加固。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行政審批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國土資源局、水利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活水鄉、管陶鄉、賀進鎮)
2、加快景觀大道打造工作。由市交通運輸局和林業局共同牽頭,對旅游環線、旅游專線重要節點開展綠化造林工作,重點做好旅發大會觀摩線路周邊景觀、生態林設計、建設及美化工作。確保旅發大會承辦前呈現效果,實現旅游道路兩側處處皆景。其中包括:
(1)平涉線下天廟至沙洺段道路兩側;
(2)旅游小環線活水—柏草坪段道路兩側;
(3)柏草坪—朝陽溝段道路兩側;
(4)朝陽溝—后柏山段道路兩側;
(5)沿線驛站和觀景平臺周邊;
(6)平涉線沙洺段東側北至四里巖水庫壩下,東至河道岸堤,南至旅游專線,西至平涉線范圍內土地的綠化。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林業局、國土資源局、園林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活水鄉、管陶鄉、賀進鎮)
3、加快建設河道治理工作。由市水利局負責牽頭,主要對沿平涉線、活水—柏草坪(白云川)旅游環線河道進行綜合整治,沿河打造風景帶,呈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景觀。其中包括:
(1)宅清溝—白王莊河道水系景觀打造;
(2)閆莊村東河道水系景觀打造;
(3)石河灣河道水系景觀打造;
(4)盤龍山—下天廟河道水系景觀打造;
(5)七步溝路口—李家莊教堂段水系景觀打造;
(6)京娘湖—四里巖水系景觀打造;
(7)其他區域水系景觀打造。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活水鄉)
(四)實施美麗鄉村戰略
由市農工委負責牽頭,堅持“因村制宜、一村一景”,對旅游區道路沿線所有村莊進行改造提升,對旅發大會承辦地核心區域沿線所有村莊實施道路、臨街建筑、廁所、污水治理、垃圾一體化處理等旅游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干凈整潔、景致別致的美麗鄉村。在部分區域進行重點建設:
1、白王莊美麗鄉村建設及村內街道打造休閑小吃一條街;
2、宅清溝美麗鄉村建設、古村落打造以及宅清溝—白王莊沿河道V形或U形木步道修建;
3、石河灣美麗鄉村建設及村南修建月亮形公園;
4、口上村美麗鄉村建設及水利文化打造;
5、樓上村美麗鄉村建設及戲曲文化打造;
6、前、后柏山美麗鄉村建設及木步道修建;
7、朝陽溝美麗鄉村建設及知青文化打造;
8、柏草坪美麗鄉村建設及紅色文化、商幫文化打造;
9、寺峪腦美麗鄉村建設及原生態古村落打造;
10、后臨河古村落打造。
(責任單位:市農工委、文廣新體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水利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活水鄉、管陶鄉、賀進鎮)
以上項目建設中,由市財政局負責幫扶白王莊、交通運輸局負責幫扶宅清溝、安監局負責幫扶石河灣、礦山公司負責幫扶前柏山、冶金局負責幫扶后柏山、水利局負責幫扶口上。樓上、朝陽溝、柏草坪、寺峪腦、后臨河等美麗鄉村建設幫扶單位待定。
(五)打造建設特色旅游新業態
1、實施景觀燈光工程。由市水利局負責牽頭,依托四里巖、京娘湖2座水庫,開展夜間亮化工程,打造燈光璀璨的山水精美夜景。(責任單位:市水利局、電力公司、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活水鄉)
2、精心打造“古韻宋街”。 由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牽頭,依托京娘湖景區京娘文化以及游客中心前酒樓街道,統一規劃設計,打造“古韻宋街”,增強旅游吸引力。(責任單位: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旅發委、活水鄉)
3、發展休閑采摘旅游。由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牽頭,依托田鑫農場農莊原有采摘園,進一步擴大采摘面積,打造休閑采摘體驗旅游新業態;河道水系景觀打造和水系吊橋修建。(責任單位: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水利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活水鄉)
4、建設特色醋文化展示中心。由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牽頭,依托原“一支劉”醋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醋文化展示中心(醋博園)。(責任單位:市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活水鄉)
5、建設水利精神展覽館。由市水利局負責牽頭,在京娘湖停車場謀劃建設水利精神展覽館。(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活水鄉)
6、謀劃建設知青文化展覽中心。由市旅發委負責牽頭,依托朝陽溝濃郁的知青文化,選址建設知青文化展覽中心。(責任單位:市旅發委、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管陶鄉)
7、地博園改造提升。由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從提升太行地質文化入手,對地質公園博物館進行精細化改造。(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活水鄉)
(六)扎實開展旅游環境整治和建設行動
1、抓好觀摩路線沿線建筑風貌提升。由市工商和食藥監局負責牽頭,分別按照責任區域對旅發大會觀摩路線沿線(平涉線下天廟—沙洺段、旅游環線等)建筑物立面、沿街門店設施、廣告招牌進行統一規劃,完善和提升旅游服務功能。(責任單位:市工商和食藥監局、活水鄉、管陶鄉、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公安局)
2、抓好農家樂旅游服務功能提升。由市工商和食藥監局負責牽頭,對區域內農家樂的發展做一定的規劃,引導開發出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農家樂,規范農家樂的服務質量。(責任單位:市工商和食藥監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旅發委、活水鄉、管陶鄉)
(七)加快旅游建設項目土地流轉、項目規劃設計等前期急需完成的各項工作推進進度
1、旅游項目土地流轉。由活水鄉、管陶鄉牽頭,按所在區域分別對需綠化美化區域的土地進行流轉,為旅發大會觀摩線路周邊景觀、生態林設計、建設及美化工作提供土地保障。其中包括:
(1)沙洺村東北至四里巖水庫壩下,東至河道岸堤,南至旅游專線,西至平涉線范圍內土地;
(2)宅清溝—活水道路兩側(白云川)可視范圍內土地;
(3)活水村西大棚及插花地土地;
(4)前渠—門王莊—馬店頭兩側土地;
(5)荒莊—朝陽溝—柏草坪兩側可視范圍內土地;
(6)田鑫農莊附近下天廟和旅游小環線以北、奶奶廟以東區域土地;
(7)抓好洞天府景區建設土地調規工作。
(責任單位:活水鄉、管陶鄉、市國土資源局、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公安局)
2、加快沿線驛站、觀景平臺、橋梁建設。由市交通運輸局負責牽頭,抓好驛站、觀景平臺、橋梁等重點旅游建設項目選址、規劃設計、相關手續辦理以及項目招投標工作。
(1)平涉線沿線6個驛站建設;
(2)白王莊牌坊附近驛站建設;
(3)柏草坪岔路口附近驛站選址、建設;
(4)荒莊隧道—后柏山觀景平臺選址、建設;
(5)寺峪腦附近觀景平臺選址、建設;
(6)旅發大會主會場橋梁修建;
(7)前柏山村東橋梁修建;
(8)樓上橋梁修繕等工作。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活水鄉、管陶鄉、東太行旅游區管理委員會)
3、抓好旅游道路沿線環境整治。由活水鄉和管陶鄉負責牽頭,分別按照責任區域對大會觀摩沿線(平涉線下天廟—沙洺段、旅游環線等)以及旅游專線路界以外可視范圍內的環境進行整治,做好觀摩沿線沿途的違章建筑、殘垣斷壁、有礙瞻觀的建筑物包裝等。其中包括:
(1)陳家坪附近違建臨建;
(2)朝陽溝—柏草坪兩側違建臨建;
(3)前、后柏山道路南側等處違章建筑。
一、基本情況
21日在市規劃局檔案室系統學習了規劃科技檔案的整理及歸檔工作。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規劃局窗口學習。
位于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區長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長江,南接太湖,距上海、南京各150公里,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濱江港口城市。作為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文化昌盛,明清時就是蘇南的教育中心;改革開放以來,人在中國萬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超過中國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的高速發展為城市帶來了無可限量的前景,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在發展中也不可避免的會在新與舊、發展與保護之間徘徊。但同時,多年積累的資本與經驗也為未來發展模式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有能力在空間、能源、環境等資源日益緊縮的制約下獲得更大的機遇,實現城鄉的戰略轉型。
二、經驗和啟示
市的做法對我市城鄉規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總結其新形勢下的城鄉規劃工作實踐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一)強調集聚,要節約利用資源
以為代表的蘇南經濟模式發展過程中,城鄉工業發展齊頭并進、城鄉建設全面開花。要改變城鎮建設的分散狀態,促進人口和經濟向城區、鎮區、規劃的農村居民點集中,充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各類資源,促進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統一規劃和建設,資源共享,發揮資源與資金的最大效益。
(二)強調分工,產業發展有特色
行政區劃988平方公里,由于發展基礎條件各有不同,各地發展狀況也有著較大差異。中心城區已基本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及較為完善的三產服務功能,澄東片區已成為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財政經濟重鎮,澄西片區依托沿江開發形成了臨江工業基地,澄南、澄東南片區工業、現代農業、休閑旅游業協調發展的態勢明顯。實行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的集聚發展,城鎮功能應合理分工,產業發展應各有特色,減少盲目競爭,實行分工有序,從而加強全市或片區的整體實力,整體大于局部之和。
(三)強調生態,尊重自然環境
充分保護和利用山體、水系等自然資源,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尊重地形地貌,尊重生態景觀資源,使城鎮建設與自然環境良好共生,與自然生態系統有機互動。
(四)強調文化,城鎮風貌有特色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山水秀麗、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造成千城一面的景象,城鎮特色缺乏。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使地方的風貌特色、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優良生產生活習慣,得到有效的延續;在城鎮建設過程中要重視挖掘、保留和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遺存,防止地方傳統文化的斷層、傳統風貌特色的缺失將是今后城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五)強調功能,提高城鎮運行質量
市域非農產業人口滯留鄉村,城鎮化明顯落后與工業化,加快城鎮化發展是今后城鄉建設的當務之急。為吸引更多非農產業人口進入城鎮,必須加強城鎮公共服務功能的建設,充實和完善城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促進服務的高效性和方便性,提高城鎮的環境質量,加強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空間,提高城鎮內在運行質量。
在新的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在省城鄉規劃工作會議精神的促動下,該市抓住契機,全力以赴,通過兩年的努力,全面實現了市城鄉規劃編制全覆蓋。
三、幾點建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結合我市市情,提出以下幾點城鄉規劃發展建議
(一)高瞻遠矚,科學編制城鄉統籌規劃
組織編制《市城鄉統籌規劃》,規劃將城鄉全市域作為一個整體,整合城鎮空間結構,優化布局形態,協調產業分工,明確一、二、三產業的空間布局;合理框定近遠期城鎮用地規模,明確劃定城鎮外圍生態空間,維持區域可持續發展;統籌協調區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礎設施的落實,保證區域長遠穩定發展。此統籌規劃為各鎮開展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依據,使各片區之間、各鎮之間實現了規劃的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