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兒童英語教育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需求分析;英語教育;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5)11-0035-02[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14SB06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慧(1983―),女,四川滎經人,碩士,雅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現代外語教育。
一、引言
某高職院校試圖將培養目標從培養中小學英語教師轉為培養幼兒英語教師為主,英語教育專業改為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這是因為英語教育專業招生人數逐年減少,從2008年開設兩個班共60人到2014年的一個班28人,生源的減少使得英語教育專業危機感倍增。
生源減少的根本原因是,根據《教育法》規定,申請認定初級中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茖W?;蛘叽髮W本科及其以上學歷。因此,該校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不能申請認定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受到局限。具體表現為:1.該校英語教育專業的生源大部分來自農村,這些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回到農村教書或者參加“三支一扶”等支教活動;2.拿到小學教師資格證的畢業生須參加各縣市的公招考試競聘相應的教師崗位,競爭慘烈不言而喻;3.退而求其次的畢業生參加各幼兒園或者培訓機構的招聘活動,也頻頻遭遇紅燈。公立幼兒園青睞于幼兒專業技能更勝一籌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英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只能把目光投向私立的雙語幼兒園或者培訓機構,而這些崗位的不穩定因素頗多,所以最終投身其中的畢業生寥寥可數。如此一來,該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就很嚴峻,人才培養方案亟待改變。
那么,該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轉型是否奏效呢?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競爭力如何?
二、文獻回顧
(一)ESP理論
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外語教學法。Strevens的定義是“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目的和內容是由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實際需求所決定的”。(蔡基剛,2013)
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和學科相關的英語。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英語專業細分,比如商務英語、體育英語、旅游英語等,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梁雪松的研究(2006)指出復合型人才培養可具體分為三類:一是外語語言類,即學生的主修專業英語+其他專業;二是學生主修的理工類專業+外語;三是雙學位類,即專業本科+外語本科或外語本科+專業本科雙學位。
本著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該校沒有盲目地開設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專業,而是以英語教育專業為主,為當地尤其是郊區和農村培養英語教師。雖然從近幾年的就業情況來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學生沒有找到滿意工作,當地教育方面人才缺乏的情況依舊,但是該校并沒有放棄專業建設,正一步一步地探索。就目前的情況看,該校的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屬于第一類,學生主修英語,附帶學習學前教育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這一類的人才培養模式弊端不少,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不明確上。梁雪松的研究(2006)表明依照這種模式培養,今后畢業的學生既不是通才,也不是專才,易陷入“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的尷尬境地。
(二)需求分析理論
需求分析是了解學習者對學習的要求,并根據輕重緩急程度安排學習需求的過程。(郭志斌,2006)需求分析在課程設置中要解決的本質問題是培養學習者的教學能力,對該問題的認識將貫穿課程設置的各個環節。
從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看出,學前教育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課程只是形式,新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中,音樂和舞蹈64課時,美術48課時,這對于英語教育專業大多數沒有藝術基礎的學生來講最多學到些皮毛而已。此外,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這兩門至關重要的課程各只有48課時,提升學生幼兒英語教學能力的課程兒童英語教學法開設在第四學期,僅64課時。
在對該專業2013級的學生(40人)進行訪談后發現,絕大部分的學生對課程設置并不滿意,這樣的課程安排完全無法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對這部分學生做了進一步的問卷調查,60%的學生畢業后最期望的職業是小學英語教師,12.5%是公務員,12.5%是自主創業,5%是幼兒教師,余下學生沒有就業期望。結果表明培養方向的轉變似乎只是學校的一廂情愿。
三、具體措施
本文從該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入手,對轉型后的英語教育專業進行課程設置的進一步分析。
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
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初步掌握英語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方法,具有較強的教學活動組織能力及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的小學及幼兒園英語教師。就業方向初始崗位:小學、幼兒園和培訓學校的英語教學工作及其他相關工作崗位。
發展崗位:小學、幼兒園和培訓學校的英語骨干教師及相關領域的管理崗位。從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上表)來看,本專業強調同時培養小學及幼兒園英語教師,這是不現實的,同樣的一套課程體系不可能同時培養出適應小學和幼兒園教學的合格教師。小學生是學齡兒童,幼兒園的是學前兒童,這兩類兒童認知階段完全不同。近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靠感覺獲取經驗。在1歲左右,發展出物體恒存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圖式的功能。
2.前運算階段(前運算思維期,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征外在事物,會使用不具保留的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即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
3.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算思維期,7~11歲),了解水平線概念,能使用具體物質操作來協助思考。
4.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算思維期,從11歲開始一直發展),開始會類推,邏輯思維達到較高水平,開始具有抽象思維。
學前兒童屬于前運算階段,學齡兒童屬于具體運算階段,不同的階段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著不一樣的指導作用。 換言之,對這兩個不同階段的兒童應該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在培養方案中,本專業合格的畢業生應具有以下職業核心能力: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實踐能力以及兒童教育、組織、管理能力。這里提到的兒童并沒有區分學前和學齡。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
本專業采用必修課+選修課的模式進行課程設置。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專業課中的英語語音、英語語法、綜合英語、英語聽力及口語屬于英語專業的基礎課程,只能起到鞏固基礎的作用。其中綜合英語和口語課是重點課程,綜合英語在前三個學期開設,而口語貫穿四個學期。這樣的設置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這一目的并不明確,花費四個學期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專業課中還有三門新開設的課程:兒童英語文學閱讀、兒童英語教學法以及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用語。這給授課教師帶來了困擾。這些課程是針對學前兒童還是學齡兒童來展開教學呢?只有一學期32個課時,這些課程的價值如何體現?
此外,對某市四所英語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進行訪談后了解到目前對受聘教師最看重的是親和力和活潑開朗。這是一個人的性格外顯。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可以開設有助學生性格成長的課程。在學生步入社會的過程中,性格的成長遠比知識的堆砌有積極向上的推動力。
綜上,這次培養方案的改革只是名字上的更改而已,實質上并沒有改變現狀,課程的設置對于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并沒有起到真正的改善作用,建議專業相關負責人能夠從市場需求和學生需求出發,進一步調研,做出合理的決策。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專業英語及其教材對我國高校ESP教學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2).
[2]郭志斌.需求分析與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J].教學研究,2006(5).
關鍵詞:小學生 英語教育教學 創新精神 培養
一、小學英語課堂實現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性
學習一門英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相對困難的一件事情。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方式相對陳舊,英語的語言知識能力逐漸加重,進而導致的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英語厭倦等現象,都會導致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喪失信心。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實現他們學習英語的必要因素。創新是能夠促使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世界進步的最初動力,因此,構建一個創新型教育教學的基本英語教學模式是促進和推進我國素質教育以及小學生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工作中,基礎性教育工作必須要從小學抓起。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也加入到WTO的行列,英語的學習以及應用前景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小學英語課堂實現學生創新精神的具體措施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在創新方面的情志
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每一名小學生都不例外。小學生的情感因素可以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學習方面的興趣以及學習的最終效果。只有積極的、肯定的、樂觀的情感體驗才能夠進一步促使小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創新的教育教學才能夠真正的得以實現。
培養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創新思維能力,要在英語的課堂當中上創設出一種極為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寬松的學習氛圍,要保證尊重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賞識每一名學生,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以及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學生,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以及創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怕產生錯誤,敢于激發小學生求異的良好的英語學習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孩子們的“創造火花”進一步的迸發出來。例如:在英語課堂中教nose,ears的時候,教師們可以走到小學生的中間,輕輕地捏捏學生們的鼻子、摸摸學生的耳朵,使的小學生可以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親切感,并讓小學生置身于一種相對輕松的、愉快的英語學習環境之中。
2、創造語言情景,進一步培養小學生在創新思維方面的綜合能力
每一名小學生都是善于模仿的。小學生在進行模仿英語課文的語言時候,能夠在心理上獲得一種發現的樂趣,進而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感,這其實就是小學生們在心理方面的創新意識以及創造性的思維萌芽。教職員工應該進一步的努力的為小學生創造以及建設出一種可以進行英語實踐的現實情景,進一步的抓住課堂中以及英語課文中的重點句型,進一步精心設計以及進行相對應的英語練習,進而引發出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求知欲望,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一步讓小學生在進行英語運用的過程中,及時的把英語課文中的語言轉化成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語言。
好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師生交流,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課堂氣氛充滿交際活力,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把學生帶入了新知識環境之中,為發展創新思維打下基礎。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使認知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乃是主體參與的條件和關鍵。
3、加強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小學生對英語的思想認識
隨著全球經濟化以及社會生活信息化的不斷加速,英語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以及國際交往過程中都成為了一項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一門十分必要的外語,也就意味著我們在現實生活的過程中掌握住了參與社會發展以及自我發展的機會。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實現他們學習英語的必要因素。小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學習工作,應努力做好“創新”的啟蒙式教育并且不失時機地促進和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擁有良好的英語語感,進而達到小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學以致用,最終實現交際自如的目的??偠灾M一步實施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迫切需要。
結束語:
小學的英語教育教學活動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從多方面的角度去培養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創造思維能力,進一步促使小學生成為我國新世紀社會中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教職員工作為創新型英語學習的組織者以及主導者,應該進一步的主動的開拓進取。在英語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職員工應成為小學生所尊敬的師長,學生過程中合作的伙伴,英語討論過程中的對手,生活中交心的朋友,教職員工還應該根據課本中的對話進一步制定出符合我國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方式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密切關注我國英語課堂方面的動態生成,進一步發展我國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創新思維,進一步促使我國英語課堂中的創新教育在我國的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大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董奇,孫燕青;多媒體條件下兒童英語學習的效果與影響因素[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魯宗干;廣州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藍圖――新編《廣州市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簡介[J];教育導刊;198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