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教育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醫患關系的定義
狹義的層面認為,醫患關系中的醫方就是直接接觸患者并對其詢問、診斷和治療的醫生,而患方就是與醫生對應的,正處于患病狀態、求醫和接受治療的社會人群。但從廣義的層面上看,醫患關系中的“醫方”還包括整個國家的醫療衛生體制(如國家針對不同人群建立的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險、保障制度、醫療藥品、器械流通制度、新藥審批制度等)、醫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如衛生局、藥監局、社會醫療保險機構等)等更加宏觀層面上的內容?!盎挤健眲t不僅包含一般意義上的患者本人[1-2],還包括在患者的就診治療過程中一路陪伴、付出關心和提供幫助的患者家屬、親朋好友、同事、所在單位等一系列社會關系。
1.2醫患關系與社會背景
醫患關系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存在狀態,我國當前的醫患關系是社會轉型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現象,醫患關系的演變是沿著醫改市場化主線進行的,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欣欣向榮,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醫療衛生保健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醫療衛生現狀并不能滿足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供求不平衡,醫患關系緊張。而醫療衛生體制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因兩種體制的并存,也暴露出各種問題,一方面通過醫院的半市場化,醫療保險制度的半市場化、以及藥品和器械產業的完全市場化,形成了醫院運行機制的兩種邏輯:不僅有計劃經濟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傳統下的救死扶傷、革命的人道主義的第一行動準則,同時還具有市場體制下醫院應對市場競爭和追求利潤的利益考量;另一方面這種半市場化也重塑了醫患關系,形成了醫患關系的物化、異化,醫患信任弱化以及醫患關系緊張化的趨勢[3-4]。醫改的不成功導致醫患矛盾突顯。
1.3患者醫療素質、媒體引導等
醫患的矛盾可能是由醫生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患者造成的,這要實事求是地分析,不要盲目地片面地去指責醫生?;颊叩尼t療素質也需提高,患方對醫方產生強烈的不滿,并采取請媒體報道、聚眾圍堵醫院、拉橫幅、設靈堂、逼醫院領導及當事醫生下跪、索要高額賠償金、對當事醫生實施人身傷害、傷醫殺醫等等過激手段擾亂醫院正常工作秩序,醫患關系進一步惡化。媒體通過對我國當前醫療衛生行業不合理的現象、不規范的操作手段、黑幕等進行揭發,形成了一種有效的外部監督力量。一旦這種監督方向確實可信,就會在輿論上形成強大的壓力,促使當事的醫療機構和人員反省診療行為和管理漏洞,從而改進管理和服務;但是我們發現部分媒體為引起關注,出現調查不細致、措辭不嚴謹、態度不公正的報道,甚至熱衷于炒作醫院黑幕、醫療糾紛等負面新聞,使醫生的形象大打折扣,嚴重誤導了民眾對醫患問題的認知,促使了醫患雙方信任危機的產生以及營造了醫患關系的緊張氛圍。
2醫學教育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團體深度訪談、試卷分析等方法收集資料。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現有學歷、現有職稱、工作年限、執業(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農村常見病的處理和院前急救知識、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內容和項目、全科醫學教育的需求調查、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形式、影響鄉村醫生全科醫學教育的原因和阻礙鄉村醫生全科醫學教育的因素等。被調查者當場填寫問卷,當場回收,統計有效回收率,并對調查內容進行綜合分析。
2結果
2.1一般情況被調查的鄉村醫生共356人,其中男181人(50.84%)、女175人(49.16%),平均工齡18.86年,平均年齡40.56歲。本科27人(7.58%),大專147人(41.29%),中專139人(39.04%),其他(高中或初中)43人(12.08%)。有執業(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證201人(56.46%),無執業(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證155人(43.54%)。中級職稱37人(10.39%),初級職稱136人(38.20%),無職稱183人(51.40%)。
2.2鄉村醫生全科醫學教育培訓項目必要性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鄉村醫生能清楚地認識到參加全科醫學教育的必要性,接受全科醫學教育的態度是積極的結果顯示在全科醫學教育培訓項目必須性上,認為學歷培訓、農村常見病、多發病診斷和治療、執業(助理執業)醫師考試輔導、常見急病的處理和院前急救知識、臨床用藥、專題講座、職業院護很必要的比例較高,認為各項很有必要的為61.52%~91.01%,僅有0~19.10%認為全科醫學教育沒有必要。
2.3鄉村醫生全科醫學教育需求調查由調查結果可見,鄉村醫生中贊成短期培訓學習占73.88%(263人),半脫產學習者占12.92%(46人),贊成脫產學習和業余自學的人數較少,僅占總人數的0.84%(3人)和12.36%(44人)。贊成在高等醫學院校學習者占69.38%(247人),在市級以上醫院學習者占30.62%(109人)。2.4影響鄉村醫生全科醫學教育的原因356人中有217人不同程度存在妨礙因素,139人無妨礙因素,在存在妨礙因素的人中,結果顯示無時間和精力及缺乏規范化要求(26人,11.98%)、缺乏適宜全科醫學教育形式(86人,39.63%)和醫務繁忙(63人,29.03%)是阻礙鄉村醫生參全科醫學教育的主要因素。
3討論
關鍵詞:醫學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醫學生
醫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高度結合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其研究對象是人,因此,醫生不僅要了解健康與疾病的關系,而且要了解疾病的主體-患者,更要了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醫學已經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為醫學學科領域不可或缺的基石[1]。人們日益增加的人文關懷的需求與診療過程中臨床醫師對患者缺乏應有的尊重和人文關懷之間的矛盾,也使我國醫患矛盾越加突出,甚至出現一些極端事件。因此,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使其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人文素養是非常必要的。
1什么是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是指與科學素質相對應的人的基本素質。從教育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在教育過程中,個體將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各種理性意識、理論闡述和實踐規范,它包括對人的立身處世的現實規范,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價值追求的理論升華[2]。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教育活動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
2我國目前臨床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的臨床醫師的人文素質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分析大體原因如下。
2.1歷史的原因
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現在科技的發展以及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使得疾病的治愈效果大幅提高,這促使醫學生更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臨床技能的訓練,使醫生對醫學技術和疾病本身的過分關注而忽視了對疾病的主體——人的關注。導致醫學院校缺乏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了醫生缺乏對病人的人文關懷,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目前醫患糾紛增多的原因之一。
2.2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雖然開設了人文課程,但選修課比重在增加,課程設置向“小課程”方向發展,各校課程設置標準不一、結構不一、學時多少不一、課程門類不一,需要完善課程設置方案,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4]。時間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安排在醫學院校的低年級,這一時期的學生還未接觸到臨床實踐,缺乏對病患的理解,無法很好的理解醫學人文素質核心,更不可能將所學的人文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對人文素質精神在臨床中的作用體驗不深。
2.3師資力量不足
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施教者主要是醫學院校的教師和臨床醫生,任天波、張焜等[5]的研究發現臨床醫師醫學人文素質薄弱,缺乏醫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哲學辨證思維、綜合醫學人文素養、心理溝通藝術、法律意識等。因此,在臨床醫師教授臨床知識時不能很好的對醫學生灌以醫學人文教育,不足以引起學生注意。
3如何提高醫生的人文素質
(1)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升醫療團隊的人文素質水平。目前,針對我國醫療事故高發的現狀及我國醫學院校及執業醫師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薄弱和缺失情況,國家應該設立嚴格的醫療法規,不僅對提高臨床醫師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可,還有利于對醫學生的培養,從本質上重視醫學人文素質教育。(2)調整對醫學生的培養計劃,合理設置文理課程、豐富教學方式方法使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相結合,貫穿在整個醫學教育與臨床執業過程中。當前,教育界正在進行教學改革,醫學院校也在探索醫學教育的可行之路。針對臨床上執業醫師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設置更應該著眼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與醫學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既要有醫學倫理、醫學心理、醫學史及醫學法律等的基本課程,并滲透在醫學專業課程中。課程要求上,不能只作為考查課程,還應增加課時,提高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要求。而在教學方法上,應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到各種教學改革中,將對學生的人文情懷的啟發和思考貫穿在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甚至可以讓學生以患者的身份走入臨床,深刻體驗患者在就醫過程中遭受的種種不易。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文關懷精神引起醫學生的重視,使他們在學習醫學知識和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并形成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2)重構臨床醫師醫學人文教育模式、加強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培訓教師。任天波、張焜等[5]指出建立臨床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基地,重視臨床醫師的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對醫師的上崗應該提出一些新要求,把“雙證制”(醫師資格證和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合格證)作為醫療機構行業就業的必備要求,將是提升醫學人文素質的一個把關口。對醫師進行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是提高醫師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從業以后加強醫學人文素質培育,時刻不斷的提醒臨床醫師的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質提升,有利于強化醫師醫學人文執業的理念。提高臨床醫師的醫學人文素質水平,加強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能大大減少醫療糾紛,緩解社會矛盾。只有加強對臨床醫師的人文素質教育,培訓老師才能確實有效的提升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
4展望
隨著以人為本的醫療模式的建立,隨著醫療改革地不斷深化,以及醫學教育改革地推動,醫學教育全面發展,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培養高質量的醫藥衛生人才的必經之路。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也有利于緩解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事實證明只有“仁心”才有“仁術”。
參考文獻
[1]馬存根.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理念與實踐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3,8(6):31-33.
[2]王瑛.當代中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沈湘平.高度重視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19-121.
[4]崔明辰,劉國良,王福青,等.42所院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分析,中醫教育,2014,33(5):67-69.
[5]任天波,張焜.臨床醫師醫學人文認知缺失與教育重構[J].醫學與哲學,2016(37):76-78.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職業教育;中職醫學;優化
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最早發起于德國,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將操作技能融于職業教學的過程中。工作過程導向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教育,將工作過程教育直接引入課程教學目標,因此是目前最能提高學生工作認識的教學新方法。
一、工作過程導向下中職醫學教育現狀
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最重要的一點是重視職業過程教育教學在學校課程教育過程中的引入和應用。工作過程導向下的職業教學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為職業生產性活動服務。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的模式比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工作程序的教育。任何一個工作都包含一定的工作程序、內容、方式、方法,因此,在工作過程導向下教育活動更加符合職業設定的需求。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教學中,工作過程導向法的應用還處在初級階段。尤其是我國的中職醫學教育,還是普遍地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注重對中職類醫學理論知識的教育。一些學校雖然引入了工作過程導向教學,但是還是注重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教育,對醫學實踐的要求比較少,缺乏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的計劃性與目的性。
面對我國的中職醫學教育現狀,我們需要運用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方法改善中職醫學的職業教育現狀,充分利用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從而逐步建立專業的學科體系。
二、中職醫學教育現狀的反思和優化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中職醫學教育普遍重知識理論輕實踐教學,在教育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課程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職業醫學教育的內容條目化、項目化;教學模式局限化。
1.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教學普遍要求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方法也是基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而興起的,但是目前我國的中職醫學教育還不是很重視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實踐能力,認為實踐是實習的一部分,在課程教學中還比較偏重視對醫學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教學。
2.職業醫學教育的內容條目化
在我國目前的職業醫學教育過程中,教育教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醫學職業技能的理論知識上,將醫學幾大方面的體系明確劃分開來,通過抽象的理論教育來完成職業教育的目標及任務。因此,中職醫學教育中的教學內容條目化明顯。
3.教學模式局限化
我國目前的職業醫學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很多教學主要是依照書本中的醫學體系進行,不能很好地貼近我國的醫學職業實踐。
三、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下中職醫學教育的優化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優化中職醫學教育,不斷引入工作過程導向法,通過改善改革教學方法培養中職學生的能力。由于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更加注重實踐教學,按照工作的過程及順序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減少基礎醫學課時總數,提高對基礎醫學新知識的教學。
同時,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知識灌輸型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加大醫學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教學內容能夠與工作實踐結合。重視綜合基礎實驗及訓練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強學生的醫學護理教育。重視實驗實訓教學,真正從實踐出發,以工作為導向,培養學生職業技能,使學生通過臨床實踐的教育更能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
因此,我們要不斷增加中職醫學院的實踐醫學教學課時數,讓醫學實踐和基礎理論知識的課時比例達到1∶2,讓學生能夠從實踐醫學課堂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同時,不斷優化組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課程,刪除以往重復且陳舊的醫學驗證實踐課程,讓位給實踐探索項目,增強中職醫學課程的探索性、綜合性及實踐性。真正從工作過程的導向出發,緊密結合工作實踐,突出學生的實踐技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更好地讓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以及我國中職醫學教育現狀的反思,我們要改變醫院教育中不合理的部分,更好地將操作技能融于職業教學的過程中。工作過程導向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教育,將工作過程教育直接引入課程教學目標,是一種提高學生工作認識的教學新方法。我們要改善教學的模式,突出實踐課程的學習,加強實踐探索課程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工作過程出發,緊密結合工作實踐,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從而更好地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 成績 問題 解決措施
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起步晚,且發展過程中起點較低,縱觀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歷程,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也走了許多彎路。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高等兒科醫學教育也迎來了很多機遇,但是也面臨很多挑戰。兒科醫學教育應該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讓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 。本文將主要介紹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的現狀,總結歸納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并根據具體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現綜述如下。
一、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建立兒科系已經有40年的歷史,也從建國初期的4所院校發展到75所,并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師資團隊和體系,為培養我國兒科醫生,貫徹計劃生育國策作出了很多貢獻。盡管我國兒科醫學教育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與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衛生事業改革的需要仍不適應。近年來,為了保證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臨床上對兒科醫生的要求更高。他們要求看好醫生,解決住院難,看病難的呼聲也在日益增高 。社會上對兒科醫學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規律認識不足;兒科醫學教育的結構不合理,層次偏低,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兒科醫學教育規模發展與現有辦學條件不符。再加上兒科醫生任務重,風險大,卻經濟效益低,極大地影響兒科醫生的積極性,造成兒科學專業生源減少。
此外,許多大學生刻苦鉆研業務勁頭下降,愛傷觀點淡化,也對年青醫學生產生負反應。近年發現兒科系學生缺乏較扎實的成人內、外、婦科基本知識。現行的課程設置對培養面向基層具有全科特點的醫生來講,知識面比較狹窄,與世界醫學教育接軌,局限性較大。
當前兒科醫學教育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將促使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進行深層次改革。兒科醫學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適應市場經濟的程度,取決于學校本身辦學的質量和效益。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衛生改革,也為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
二、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認識不到位
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為專門的辦學機構,從總體上來說,其教育理念、辦學理念是先進的,它們能夠認識到兒科醫學教育在高校中的積極意義。但是,也存在著一些高等院校對兒科醫學教育認識不足。它們依然僅把本??平逃?、研究生教育等普通高等教育作為辦學職能的全部,而看不到兒科醫學教育應有的作用和地位。學校很懂領導和教師對高等院校兒科教育發展存在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只要把本科、研究生教育抓好就行而以兒科教育為主的各種非學歷教育搞不好則無礙大事,即使不搞也無所謂。
2.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管理不到位
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思想觀念以及地區條件的限制等,我國兒科醫學教育發展還不平衡。部分高校雖然開展了兒科醫學教育,但兒科醫學教育的組織機構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完善,缺少相應的管理措施;或者沒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在管理過程中甚至出現混亂情況。此外,學校兒科教育體制不完善,發展過程中職責不明,從而導致兒科教育管理上沒有統一的模式,更談不上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并出現管理上的脫節,甚至出現部分院校濫設點、濫招生等現象 。
3.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投入不到位
目前,兒科醫學教育在發展中存在的不足,雖然有一些主觀方面的原因,但客觀方面的因素我們也必須正視。經費欠缺,投入不足,嚴重制約著高校兒科醫學教育的發展。各級衛生部門、各醫療衛生單位沒有很好地建立費用分擔機制,多渠道解決兒科醫學教育的資金投入問題。政府沒有切實承擔起對人才培養的責任,增加對兒科醫學教育的引導性投入;單位沒有發揮兒科醫學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沒有把兒科醫學教育作為增強單位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從投
入上向兒科醫學教育傾斜;社會各界籌集兒科醫學教育資金、投資兒科醫學教育的數量很少,沒有建立健全兒科醫學教育資金籌集使用的良性循環機制。
4.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課程設置不到位
兒科醫學教育相關類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滯后于其他醫學類專業。 教學組織的各環節都不同程度的還留有傳統學科體系的印記,主要表現為:課程體系框架較多的沿襲本科課程體系,學科體系較濃,以崗位需要為原則設置工作項目化的課程框架尚未構建,高職高專的自身特色不明顯。課程體系的主干不夠明確,這與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不夠清晰有直接關系。缺乏與高職教育相適應的配套教材,許多課程借用醫學類的本科教材或只是本科的壓縮版,體現衛生高職高專的特色教材較少,尤其是缺乏系統、實用的實驗實訓教材,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崗位需要,缺乏職業特色。
三、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的策略
1.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過程中要更新觀念,全面推進兒科醫學教育。尤其是我國自身發展和對外開放腳步的加快,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兒科醫學教育多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培訓需求。此外,廣大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要與時俱進,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兒科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需要” 。此外,我們還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兒科醫學教育的認識。一方面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兒科醫學教育委員會、有關高等院校、有關學術團體等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對他們宣傳一些兒科醫學教育相關知識,使它們充分認識到兒科醫學教育是一門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學科,讓他們認識到兒科醫學教育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樣也是“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措施。
2.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要完善制度,強化管理
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要完善的規章制度,要不斷地推進兒科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因此,高校需要有一整套健全的兒科醫學教育規章制度。(1)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學校自己的兒科醫學教育實施辦法,對兒科醫學教育的組織管理、內容形式、考核評估、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等都做出明確的規定。(2)強化對兒科教育的科學管理 。
3.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加大投入,保障經費
高等學校要想發展兒科醫學教育,就要在政策導向上大力傾斜,在硬件建設上舍得投入,在教育經費上給予保障,保證兒科醫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1)建立費用分擔機制,學校應該多渠道解決兒科醫學教育的資金投入問題。(2)積極爭取各級衛生部門、各醫療衛生單位對兒科醫學教育的引導性投入。(3)在當前條件下,學校是自身進行兒科醫學教育的經費來源的主渠道,要把兒科醫學教育作為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從投入上向兒科醫學教育傾斜,并將兒科醫學教育經費列入預算,保證??顚S谩?/p>
4.我國高等院校兒科醫學教育發展中優化專業設置,創新教材建設
優化專業設置,開展廣泛的社會調查,動態適應市場需求,為專業建設調整提供決策依據,專業建設調整的目的就是要兒科醫學教發展能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動態適應社會人才需求。同時創新教材建設,針對兒科醫學教育技能要求的變化,在現有教材基礎上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編寫出具有鮮明特點的實用性教材以培養職業能力和素質為重點,以崗位調研為基礎,整合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序化教材內容,以行業專家為主體或吸納行業專家參與教材編寫工作。注意教材的整體設計,將傳統內容和現代內容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積極引進新的兒科醫學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注重教材體系的整體化,同時突出兒科醫學教育特點,進而編寫高質量的兒科醫學教育教材。
四、結束語
我國進入21世紀之后,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隨著人民群眾衛生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衛生服務模式的重大變革,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問題,高等兒科醫學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其教學目標、對象、內容等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必須合理、有序、有效地讓幾個方面的有機結合起來,根據高等醫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和諧發展,從而實現高等醫學教育大眾化、終身化,最終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宏偉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愛萍.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及其推廣的相關問題和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6-7.
[2]王宗海,向焱彬,馮愛娟.根據《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析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存在不足[J].醫學教育,2008,(12):1188-1189.
[3]周琦,張蔚,陳嬌,等.婦產科教學中CPPT模式初步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45-46.
[4]劉忠,康玉唐,羅汝珍.重振人文精神 走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健康之路[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6(17):2700-2705.
【關鍵詞】導師制;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模塊設計;實踐
繼續醫學教育是一種連續性、全員性和終身性的基本醫學教育制度,是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補充專業知識、拓寬領域視野的重要渠道,是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舉措[1]。醫務人員是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石,其業務水平是醫療衛生機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命脈。根據國家繼續教育信息化行動戰略的部署,分析我院繼續醫學教育活動開展以來的問題與不足,深度剖析原因,以需求和任務為導向,以導師制為基礎,初步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框架并組織實施,不斷推動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快速發展。
1我院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1缺乏正確導向,思想認識不足
根據目前國家對醫務人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學分要求,多數醫務人員參與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動機是為獲取繼續教育學分,忽略了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是更新專業知識、獲得新技能和提升業務水平的有效手段[2-3]。在國家政策性的剛性要求下,缺乏參與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正確導向,終身學習的意識不強有待加強。
1.2臨床業務繁忙,工學矛盾突出
由于臨床工作的緊迫性及高壓態勢,醫務人員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有限。在醫院集中組織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學習時,部分員工無法做到脫崗學習或因臨床工作突發狀況被迫終止學習,嚴重影響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1.3缺乏系統培訓,內容形式單一
缺乏科學系統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培訓方案,部分培訓項目之間內容重復,針對性不強,脫離臨床工作的實際需求,打擊學員學習的積極性[4];傳統的授課培訓形式、培訓方法與手段單一,缺乏創新,未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手段。
1.4缺乏效果評估,監管力度不夠
各臨床科室舉辦的理論講座、技能培訓等流于形式,活動開展不規范、考核不嚴謹。培訓結束后,培訓內容、培訓學時、培訓考核成績等信息記錄不全,缺乏有效的全過程監管機制[5]。培訓結果不易評價、考核記錄不夠詳實,無法獲取數據進行原因分析,不易實施效果評價,無法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6]。
2導師制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模型的構建
2.1以需求為導向,設計管理平臺模塊
以本院數字圖書館平臺為建設基礎進行拓展延伸,借鑒文獻經驗、歷經專家討論、聽取技術公司建議,經院周會上集中討論,初步擬定以導師制為基礎的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模塊(試運行)。管理平臺分三個模塊:導師管理、培訓項目管理和培訓課程管理。醫院為每位職工設定個人賬戶,采取電腦端和手機客戶端通用的靈活方式登錄管理系統,瓦解工學矛盾與時空壁壘。
2.2以任務為導向,界定管理平臺角色
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以任務為導向,界定了醫院教育科、導師、職工三個角色。教育科管理部門負責平臺日常導師申報、培訓項目與課程的審批。對導師履職情況和培訓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和過程管理,對年度實施的培訓項目和培訓課程進行數據分析,從而進行醫院繼續教育工作的持續改進。導師通過平臺,可以網上申報培訓項目及培訓課程。培訓項目按層級分為院級、部門級、科室級,按性質分為資質類、權限類、業務類。導師根據培訓內容選擇相應分類,填寫培訓項目的詳細信息并進行申報,由教育科審核通過后在培訓周期內完成培訓。職工通過平臺,一是可以結合自身專業需求選擇正在進行的培訓項目和培訓課程報名,通過參與培訓、學習、考核和申請學分的過程,成為導師制的學生參與繼續教育活動;二是滿足副高以上職稱的職工可申報導師資格,成為導師制的導師。
3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過程管理
3.1培訓項目的導師制管理
導師身份確認后結合學科專業,由導師掌控醫院或科室層級的培訓項目進程,起到“以點帶面”,傳幫帶的作用。在平臺導師通過疑難病例討論交流、技能操作多媒體視頻資料上傳等多渠道方式增強職工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7-8];在教學活動中,導師根據職工具體情況,給予個性化指導,提高職工業務水平,了解本專業前沿理論和技能發展的新方向
3.2培訓內容的小班制管理
師生按1:10比例組合,實行“小班制”管理。即每名導師最多帶10名“學生”。職工根據個人業務需求自由選擇導師進行報名,超過10名職工報名的培訓項目系統將自動終止其導師招生資格?!靶“嗍健钡慕虒W管理模式有利于師生間充分地討論和交流,師生協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集體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3培訓課程的彈性化管理
導師的培訓項目一個周期內只允許申請一個,但每一個培訓項目下可申請多次培訓課程,培訓次數不能少于12次。職工報名成功后,線下可根據培訓課程公布的時間、地點靈活地參與同一培訓專題下不同的培訓課程,確保每個培訓專題深入培訓,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使職工真正學以致用。
3.4培訓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培訓項目及課程全部實行線上申報、審批,簡化工作流程。培訓過程中,各導師申請的培訓課程會自動生成動態二維碼,職工通過二維碼簽到、在線電子考試、電子評價等形式參與課程,教育科監督各導師培訓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培訓結束后,教育科通過平臺導出全院所有導師和職工的培訓數據,包括導師開展的課程、完成學時、考試成績及評估結果、培訓職工名單等信息進行分析反饋[9-10]。
3.5培訓結果的質控化管理
培訓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平臺即時通報完成情況。導師掌握本科室的培訓進程和培訓質量。對培訓學時不足、培訓項目未及時完成、培訓課程未按時開展、培訓質量差的科室扣除本項績效考核分值,同時每季度進行網上通報,以督促各科室達到繼續教育完成率和覆蓋率的指標。對考核不合格的職工認定學時無效,需重新選擇導師的培訓課程進行學習,直到成績合格為止。醫院定期組織專家綜合評價導師培訓項目,頒發繼續教育學分。對滿30學時以上的導師培訓項目,專家從職工的思維理念、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工作提升、管理能力、考核成績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賦分,確定評價等次,按照一般、合格、優秀等次分別給予導師和學員登記學時學分。頒發學分對激發導師的教學熱情、推進繼續醫學教育改革、改進教學模式、提高職工參與度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1-12]。
4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優勢與不足
4.1集約培訓資源,實現過程管理
集約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培訓資源,實現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優化繼續教育活動流程,導師申報、項目申報、課程批準、課程開展和培訓效果評估有序進行;在過程管理中,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考核成績等信息全程記錄;在效果評估中,考核結果、數據匯總、繼教完成率、覆蓋率等一鍵導出。通過優化流程、過程管理、效果評估的信息化管理,對平臺數據進行分析管控,從而達到持續質量改進的效果[13-15]。
4.2破解時空壁壘,緩解工學矛盾
導師在平臺定期公布培訓課程,包含培訓內容、時間、地點并提前上傳課件和考題,對于因故不能按時參加培訓的職工可通過平臺上傳的培訓課件自主學習,達到規定學習時間考題會自動彈出進行考核。職工通過平臺在線學習,學習時間相對靈活,緩解了工學矛盾,破解了時空壁壘,固定場所學習變成了移動場所學習,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參與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4.3培訓分層管理,信息有效整合
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啟用,將院級、部門級、科室級舉辦的培訓項目、課程、學員名單、學習效果等信息進行有機整合,平臺中詳細記錄個人、科室、醫院三個層面繼續醫學教育的軌跡,避免出現混亂的管理狀態。平臺的啟用對員工培訓制度的完善、醫院職工培訓信息的檔案管理工作都起到助推作用。
4.4平臺試運行階段存在的問題
平臺在試運行過程中尚不穩定,尚需業務公司提供技術支持。職工總是出現“綁定用戶信息錯誤”、無法登陸,登陸后課件無法查閱、無法在線答題等問題,延誤培訓進程;平臺的運行框架和邏輯使用順序尚需優化。綜上所述,目前我本院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運行已在醫院管理中初顯成效,豐富了我院繼續醫學教育的管理手段、優化了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流程、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參與度。醫院未來將結合醫院工作需要,持續改進管理平臺,不斷優化使用模塊,提升繼續醫學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推動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雄.現代教育技術與繼續醫學教育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5):1-3.
[2]張春玲,王旖旎,呂競,等.探析如何有效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8):97.
[3]王勇軍,陳明雄,夏瓊瓊,等.淺析基層醫務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現狀與對策[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3):4-6.
[4]王誼雯,季學磊,朱峰嶺,等.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開展情況及新模式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22):3571-3572.
[5]楊,高明月,梁陶媛,等.三甲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8,46(6):754-756.
[6]王雄.現代教育技術與繼續醫學教育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5):1-3.
[7]孫文民.“互聯網+”背景下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5(43):186-187.
[8]王金月,于婷婷,盧菲,等.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9,15(14):116-118.
[9]傅曉明.醫院圖書館服務繼續醫學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3-5.
[10]梁艷.網絡時代綜合性醫院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基本現狀及改進措施[J].科教文匯,2018,(12):79-81.
[11]賈璟軼,王慧卿,張聰,等.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管理現狀與發展前景[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24):3849-3851.
[12]邢冉,王亞軍,馬新明.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院,2016,20(8):63-64.
[13]金春榮,王磊.在三級綜合醫院做好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體會[J].醫學教育管理,2016,2(2):446-448.
關鍵詞:康復醫學;現狀;實習基地建設
我國康復醫學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較之國外,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遠遠不足,為了盡快適應社會,推動我國的康復醫學教育的發展,加強康復醫學教育勢在必行。
一、康復醫學教育的必要性
1.康復醫學的概念
康復醫學是醫學學科的一個新分支,主要涉及利用物理因子的方法診斷、治療和預防殘疾和疾病,研究使傷病殘患者在體格上、精神上等得到全面康復,幫助他們恢復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歸到社會當中。
2.康復醫學的發展迫在眉睫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疾病的結構發生了改變,逐漸變化為以“慢性化、障礙化、老齡化”為主體的情況。據統計,2013年我國殘疾人約有8500萬,而60歲及以上人口為1億70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9.3%,2050年將達到38.6%。因此為了提高殘疾人、老年人和隉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其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負擔,康復醫學的發展迫在眉睫。
3.我國康復醫學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目前康復專業技術人才的現狀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求,因為康復人才的短缺,導致許多患者難以達到預期康復效果。例如,部分醫院對神經科的患者不能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導致不可逆的損傷,致使后期康復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國現有的康復工作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低,專業化水平不足。在我國,康復醫學教育依然存在師資力量和辦學規模、資金投入和辦學規模、教學基地和辦學規模等不相適應的問題。
二、加強康復醫學教育的幾點建議
1.提高專業辦學層次,加快康復醫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康復醫學專業的老師數量不足,所以許多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的老師是從其他臨床科室或教研組調過來的。他們中間有一部分可能只是經過一個短期的康復醫學培訓或者進修,缺乏對康復醫學知識全面、系統地掌握,所以必須加速開展康復醫學專業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另外,也需要從高等醫學院校康復專業應屆畢業生中挑選一些優質人才來充實教師隊伍。
2.增強醫學生的康復醫學教育
我國康復醫學教育發展滯后,專業人才嚴重缺乏,調查表明,經正規院校培養出來的康復人才不足干人,而且學歷層次主要集中在中專、大專,以及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學歷少之又少。因此,應該加緊康復醫學專業人才的定點培養。各高等醫學院校應開設康復醫學專業,培養康復醫士或康復治療師;各中等學?;蚵殬I技術學校應開設康復治療專業或康復技術專業,培養各種康復治療士或治療技士。此外,還應該在各醫學院校的其他專業開設康復醫學課程,讓廣大醫學生接受康復醫學教育,增強康復意識,為工作后開展康復醫療工作奠定基礎。
3.加強康復醫學的臨床實踐
康復治療需要的不僅是精湛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掌握好醫患之間溝通的能力。只有深入臨床實踐,才能不斷提高康復醫師與患者的溝通技巧,才能夠體會到患者的康復需求。首先要獲得患者的信任,使他們配合訓練,其次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的選擇和風俗習慣,最后在臨床康復教學實踐中應該有目的地進行培養,使他們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