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山洪災害防御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山洪是一種自然災害,嚴重危害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對于山洪災害的預防問題亟待解決。為了降低山洪災害帶來的影響,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提高防洪標準、增強群眾防災避災意識以及調整人們的活動方式等手段來實現。下面,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的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山洪災害防御的問題。
2、山洪災害的基本特點
山洪災害主要表現為泥石流、崩塌、滑坡、溪河洪水等,其危害性是極大的。山洪災害主要有以下的特點(見表1)。
表1 山洪災害的基本特點一覽表
山洪災害特點 具體內容
季節性強、頻率高 山洪災害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汛期,在主汛期其山洪災害尤為明顯
區域性明顯、易發性強 山洪災害發生地主要集中在山區、丘陵區,在暴雨中心區也極易引發山洪
來勢迅猛、成災速度快 在山丘區因為地勢陡、溪流密集,使得降雨極易轉化為徑流,徑流流速大、快,極易形成洪災
破壞性強、危害嚴重 由于山洪災害伴隨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會導致公路中斷、房屋倒塌,其危害是極大的
3、山洪災害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山洪災害的成因時,筆者以林西縣為例進行了分析。林西縣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較為突出,且夏季降雨較多,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5.9%,因此是洪災的易發季節。筆者通過分析林西縣近三年來各月平均降水量(見圖1),知道林西縣從6月份開始雨水明顯增加,7月、8月水量增加明顯,9月后的降水量明顯降低。其他在1月到5月,10月到12月的降水量極少。說明林西縣的降水量是極為不均的,這樣在降水量較多的7-8月就極易發生洪災。
降水量/mm
月份(此圖改一下1-5月份降雨量在50mm左右,6月份30mm左右,7-8月份260mm左右,9-12月份50mm左右)
圖1 林西縣近三年各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圖
3.1氣象水文因素。
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林西縣在汛期的降雨量較為豐沛,且在汛期的強降雨天氣持續時間較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林西縣局部地區由于強降雨而形成地表徑流,流速快而強,從而引發崩塌、泥石流甚至是山體滑坡,造成極為嚴重的災害。
3.2 地質地貌條件。
地質、地貌條件對山洪災害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如在一般的谷深、坡陡等地區。這些地區切割深度大、地質構造強烈,山體邊坡的穩定性較差,一旦遇到大量的或者長時間的降水,就會形成地表徑流,從而導致山洪災害的發生。
4、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存在的不足
4.1 非工程措施建設投入不足,建設緩慢
多年來,林西縣對監測預警系統等非工程措施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其山洪防御方面的投入也較少。雖然政府財政安排了一定數額的資金用于非工程措施建設,但是其建設的速度較為緩慢。另外,林西縣對于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宣傳、培訓以及物資儲備等方面的投入也嚴重不足,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順利進行。
4.2部分群眾防范意識不高,自救能差
林西縣是山洪災害易發地區,但是部分群眾對山洪災害預防的重要性認識仍然不足。他們大多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在自救與互救方便也表現的極為欠缺。另外,還有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收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加上宣傳力度的不足,進一步導致群眾對山洪災害的突發性、破壞性認識不足,防御意識淡薄。
5、提高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山洪災害防御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要想提高山洪防御工作的實效性,就應該針對其不足指出,制定出一些針對性的對策。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5.1 提高群眾的防范意識
山洪災害的防御工作應該堅持“以防為主,以避為上”的原則,在加強山洪災害防御的基礎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提高全民防災避災意識,從而提高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實效性。如通過新聞媒體、培訓班、宣傳圖冊等方式,加強對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宣傳,讓山洪防御工作深入人心。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人們的眾防災避災意識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5.2 抓好預案體系建設
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預案體系與群眾的關系最為密切,直接決定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抓好預案體系建設是極為重要的。建立一個高效率、負責任的山洪災害防御組織,制定一份合理、完整、詳細的山洪災害防御預案能夠有效地防御災害,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6、結束語
總而言之,山洪災害防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林西縣與山洪災害斗爭多年,總結出了一些寶貴的經驗。首先需要大力開展宣傳培訓,提高群眾對山洪災害的防御意識。其次要抓好預案體系建設,真正落實山洪災害防御責任體系。在山洪災害的防御工作中,我們只有采取一些列措施,才能盡量減少山洪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周鵬,周殷婷,姚幫松,李恢峰. 基層山洪災害防御問題及建議[J]-湖南水利水電2013(1)
2、2010年全國洪澇災情[J]-中國防汛抗旱 2011(01)
3、白超海. 湖南省山洪災害防御實踐與思考[J]-中國防汛抗旱2010,20(4)
4、張淑玉. 山西聞喜縣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淺析[J]-中國防汛抗旱 2011(2)
關鍵詞:防御 山洪 預案
中圖分類號:Q14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編制目的
山洪災害是指山丘區由于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為了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提高突發性暴雨山洪的應對能力,避免山洪造成群傷群死事件的發生,最大程度的減輕災害損失,結合我縣防汛工作的實際,制定本預案。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頒布的有關地方性法規、條例及規定;
有關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巴彥縣突發山洪災害的應急搶險及人員轉移。
自然情況
水系分布情況。巴彥縣過境河流有松花江,境內河流有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泉眼河、小柳河、豬蹄河、拉三太河、大荒溝、黃泥河、龍泉河、小金河、小銀河和雙林河等14條。除松花江外,較大的河流有4條: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 巴彥縣易受山洪災害有7個鄉鎮16個村屯,影響3106口人。
區域內的氣象、水文條件,暴雨洪水特性。巴彥縣地處中高緯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度至2.6度。歷年平均降雨量為550―565毫米;降水量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各季特點是:春季4到5月份,40年平均降水量為65.6毫米;6到8月季節水頻繁,平均降水量407.2毫米。
經濟社會情況
我縣劃分為18個鄉(鎮),包括1351個自然屯。全縣有187069戶,68.8萬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19人。`巴彥縣易受山洪災害有7個鄉鎮16個村屯。
全縣幅員面積31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0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8.31萬畝。全縣國內生產總值41億元。人均收入3700元。全縣以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加工業、飲食服務業、勞務輸出等為主。
災害損失及山洪災害成因
我縣歷史山洪災害情況,山洪災害類型及易發區及典型山洪災害。我縣山洪災害的主要類型為暴雨洪水,一般由較大強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發山洪,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將受到嚴重威脅。幾年來,雖然沒有山洪爆發,但是受山水沖刷和侵蝕,土地流失相當嚴重。
山洪災害的成因和特點。造成我縣山洪災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我縣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來采石、采沙、燒窯取土、伐木等建設與生產活動,對土地植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三是化肥、農藥對植被破壞相當嚴重。
防災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影響,以及長期以來人類重用輕養,植被草場嚴重退縮,水土流失在區內程度不同的發生,流域上游山區,降水豐沛,土地條件差,植物種類單純,極易形成暴雨徑流,造成坡面沖溝,地表徑流帶泥土隨水入河,由于治理資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單一,不能很好地發揮整體效益。
二是防洪設施少,缺少整體堤防工程規劃設計,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是防洪意識差,防洪標準低?,F有的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嚴重,防洪投入資金整體規模偏小,投資嚴重不足,籌措渠道窄。
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劃分原則
危險區是指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區域;一旦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的破壞。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安全區是危險區人員的避災場所。安全區一般應選在地勢較高,平坦或坡度平緩的地方,避開河道、溝口、陡坡、低洼地帶。
危險區
根據區域山洪災害的形成特點、氣候、地形、地質條件及人員分布情況以劃分了危險區。
安全區
根據區域山洪災害的形成特點、氣候、地形、地質條件及人員分布、歷史洪水淹沒情況以確定了安全區。
安全區基本情況
安全區總人口 55000人,土地面積255000畝,可容納轉移人口12000人。
職責和分工
防汛指揮機構工作職責
縣級防汛指揮部統一領導和組織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各部門各負其責,實施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縣級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鄉(鎮)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的工作職責
鄉(鎮)防汛指揮機構在縣級防汛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縣體組織鄉(鎮)和村組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并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等。村級山洪災害防御工作負責本行村內降雨監測、預警、人員轉移和搶險等工作。
明確工作職責
監測組:具體負責監測雨量、水利工程、危險區及溪溝水位等信息。
信息組:具體負責對氣象、水文等各部門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時負責災情統計,匯總上報。
轉移組:負責做好受威脅群眾按預定的路線和地點轉移的組織工作,要一個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同時確保轉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員安全。
安全保衛搜救組:負責防汛搶險轉移秩序和社會治安,督促撤離, 搜救被困群眾。
后勤保障組:負責臨時轉移群眾的基本生活和醫療保障。
調度組:負責水利工程的調度運用,搶險人員的調配,調度并管理搶險救災物資、車輛等。
應急搶險隊:在緊急情況下聽從命令進行有序搶險救援工作。
信號發送員:在獲得險情監測信息或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后,立即按預定信號報警信號。
監測通信及預警
山洪災害雨、水情臨界值確定
參照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降雨情況,根據我縣各地的暴雨特性、地質地形條件和前期降雨量等,確定本地區可能發生山洪災害的臨界雨量值。
根據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溪河水位情況,分析確定本地區可能發生山洪災害的溪河水位值。
實時監測
監測內容:轄區內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監測要求:各部門要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轄區內降雨、水位等信息進行監測,以群測群防為主,專業監測為輔。氣象、水文部門要加強短期天氣分析、水情分析和預測預報工作,對可能發生的暴雨山洪災害性天氣,要及時報告,用最短的時間,通過電視、廣播、電話、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通知指揮部。一旦降雨量和過水量達到臨界值時,以便及早做好人員安全轉移和防范工作,爭取抗災工作的主動權。
監測系統的設立:摸清監測系統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現有監測站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布設測站或簡易設施。
通信
通信方式
根據縣實際和防御山洪工作的需要,發生山洪災害時,縣、鎮、村、屯之間的通信可采用電話和專用警報系統等方式,屯內戶與戶、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可采用專用警報系統和鑼鼓號等方式。
通信網絡建設
縣、鎮、村、屯以及各觀測站、監測組、信號發送員之間的通信,在現有通信網絡的基礎上,均設置固定聯系電話。各村、屯聯系電話為現用電話號碼,一旦換號,要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和人員。
預報預警
預報啟用時機:根據暴雨天氣預報,當預報或發生的降雨接近或將超過臨界雨量值時,將暴雨預警信息;當出現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時,將泥石流、滑坡災害預警信息;
預警方式:當災害預警信息后,各村應利用廣播、鳴鑼或用手提喇叭的方式向群眾預警信息,并向鎮、縣防汛指揮部報告災害情況。
預警啟用時機
1 當接到暴雨天氣預報,相關行政責任人應引起重視。當預報或發生的暴雨接近或將超過臨界雨量值時,應暴雨預警信息。
2 當上游水位急劇上漲,將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應即時向下游預警信息。
3 當出現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時,應泥石流、滑坡災害預警信息。
4 水庫及池塘發生潰決性重大險情時應及時相關信息。
預警及程序
根據調查、監測、分析,按臨界雨量、水位、山洪災害征兆等,及時警報。其預警程序和啟用條件如下:(1)在一般情況下,山洪災害防御預警信號由縣防汛指揮機構,可參照縣―鎮--村―屯―戶的次序進行預警。(2)如遇緊急情況,如局地突降暴雨、滑坡、山洪超過臨界值或水庫潰壩等,村委會可直接報告縣級防汛指揮部和鎮防汛指揮機構,并可直接預警信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預警工作,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預警工作。
預警方式
我縣發生山洪災害的強度分為三級預警,即:黃色為Ⅲ級,橙色為Ⅱ級,紅色為Ⅰ級。
(1)黃色(Ⅲ級)警報:當24小時內降小到中雨,預報降雨強度可能接近或達到臨界雨量,來水流量有可能達到臨界水位值和臨界流量值時,而且降雨可能持續,預報將可能發生山洪災害時,啟動山洪預警系統,進入防災狀態,發出黃色警報信號。
(2)橙色(Ⅱ級)警報:當24小時內有中到大雨發生,預報降雨強度可能接近或達到臨界雨量的1-2倍,來水流量達到臨界水位值和臨界流量值時,而且降雨可能持續,啟動山洪預警系統,進入緊急防災狀態,發出橙色警報信號。
(3)紅色(Ⅰ級)警報:當24小時內有大雨或暴雨發生,預報降雨強度超過臨界值的2倍,來水流量超過臨界水位值和臨界流量值時,而且降雨可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啟動山洪預警系統,進入特別緊急防災狀態,發出紅色警報信號。
6轉移安置
6.1 轉移安置
6.1.1 確定需要轉移的人員。
發生山洪災害時,根據危險區基本情況,我們要按照預案選定的路線迅速將山洪災害可能危及的區域內所有人員轉移到安全區。
轉移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人員后一般人員的原則。轉移責任人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措施。因地制宜挖好排泄山洪渠道,防止屯內積水以至危及房屋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轉移安置路線的確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則。汛前擬定好轉移路線,汛期必須經常檢查轉移路線是否出現異常,如有異常應及時修補或改變線路。轉移路線宜避開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帶。在遇到特大山洪時,要做好相關重點村屯的群眾轉移工作。根據人員分布情況,轉移以組為單位。
制作明白卡,將轉移路線、時機、安置地點、責任人等有送信息發放到每戶。制作標識牌,標明安全區、危險區、轉移路線、安置地點等。
工作要求
一旦發生險情,工作組和村委會應及時向鎮、縣防汛指揮部報告,同時應急搶險隊立即投入搶險救災,緊急情況下可以強制征用和調配車輛、設備、物資等。發生災情首先將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如有人畜傷亡,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清理、掩埋人畜尸體,對緊急轉移的人員作好臨時安置,發放糧食、衣物,同時作好衛生防疫工作。
搶險救災
搶險救災準備
關鍵詞: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工作
一、基本情況
奉化市地處浙東南沿海,寧波市區南面,距寧波市區28 km。介于東經121°03ˊ~121°46ˊ,北緯的29°25ˊ~29°47ˊ。東瀕象山港、隔港與象山縣相望,南連寧??h,西接新昌縣、嵊州市、余姚市,北與鄞州區相鄰。東西相距約70.5 km,南北相距約42 km。本市轄5個街道,6個鎮,356個行政村,2011年全市總人口483937人。全市陸地面積1268 km2。地貌構成大致分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奉化市境內有兩大水系,大部分屬奉化水系,屬甬江流域;小部分屬莼湖水系,也稱港灣水系,為獨流入海(象山港)小河流。奉化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縣江、東江、剡江。三江流至東北部平原地區支流縱橫,河網密布,水流貫通,有水閘調節。莼湖水系包括莼湖、松岙、裘村等鄉鎮的溪流,源短流急,自北向南,單獨流入象山港。
二、山洪災害防御現狀及存在問題
奉化市每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山洪災害發生,最近10多年來,對重點水庫及小流域安裝了自動水雨情測報系統,改造了防汛數據采集和預警中心,對7個鎮(街道)進行了山洪災害防治及防汛預案的編制,國土部門也對地質災害進行了普查。同時,還興修、擴建、改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措施,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山洪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為因素影響
人類活動進一步加劇了山洪災害。由于歷史原因,山林破壞嚴重,加上不合理地開發山丘土地,致使水土流失加??;違規開發占用河道,致使河道過水斷面變窄,河道行洪能力下降;開挖坡腳、削坡取地建房建路,破壞了山坡原有的穩定性,且無任何防護措施,造成山體失穩,加劇山洪災害。在09年“莫拉克”臺風中,溪口鎮巖頭村一小時、三小時、六小時降雨分別為56.8毫米、131.2毫米、192.3毫米,造成房屋沖塌、道路沖毀,4人死亡,造成該村直接經濟損失1300余萬元。
(二)保護工程欠缺
奉化地處浙東沿海,特殊的地形和地質結構,給山洪災害的形成創造了條件,遭強降雨后容易失穩而導致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滑坡的產生,原有堤防工程防洪標準低,加上年久失修,河道過流能力不足,當山洪暴發時,洪水無法及時下泄,而山區村民往往依河建房,成為受山洪災害威脅最大的區域。1988年7·30洪水,奉化的西南、西北地區在11個小時內驟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西南片、西北片平均降雨分別達到420毫米、337毫米。致使西南、西北山區多處山洪暴發,造成13人死亡,堤防、房屋等沖毀,經濟損失達1.2億元(當年標準)。
(三)監測、預警等非工程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
由于山洪災害范圍小、破壞強度大、預警時間短等特性,靠現有的監測系統,往往還是無法全部監測局部性、小范圍的強降雨,為此需加強小流域監測系統建設和預警系統建設,從基層建設,從點到線、從線到面考慮,強化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提高全民防災避災意識,有效防御山洪災害。
三、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設
根據國家對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奉化市作為全國第二批小流域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縣(市) ,投入600余萬元,開展以建設監測預警系統、強化群測群防體系、完善防御預案、宣傳防御知識等非工程措施為主的項目建設,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一)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1、山洪災害防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預警平臺
建設了市級和鎮級山洪災害防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預警平臺,實現了實時雨水情、衛星云圖、基礎信息、預警、應急響應、系統管理等功能。建立了水雨情和水利工程等數據庫,實現了省、寧波市、奉化市三級平臺兼容和數據共享。
2、視頻會商系統高清改造
對防指視頻會議中心和計算機房進行了改造,主會場大屏幕改造,配置了交換器和電力保障系統。實現了從村—鎮—奉化市級—寧波市級—浙江省級高清視頻聯接。
3、水文監測站點建設
在全市40個山洪災害易發行政村(44個自然村)建設安裝46個的簡易自動雨量站和46個河道斷面的水尺和水位警告標志,柏坑、大堰、石門等重要山洪防御點自動水位雨量語音報警站6個,重要屋頂山塘水庫建設自動水位報警站27個,實現降雨、水位變化自動監測和報警。
4、實時視頻監控系統建設
對剡江、縣江、東江等重要河道斷面安裝了視頻實時監控5套,與亭下、橫山2座大型水庫視頻實時工情監控聯接,配置了單兵巡查設備,若發生應急情況,可以將實時情況以視頻方式傳送到指揮中心的大屏上。
5、報警設備建設。建設LED氣象信息預警屏48處,將災害天氣信息及時通過LED屏進行預警,為群眾的安全轉移贏得時間。每個山洪災害村都配備手搖報警器和銅鑼,對人員相對集中的重點村安裝了6套預警廣播,有關責任人配置了PDA移動預警終端,在降雨或水位達到山洪災害預警值時及時報警,組織人員撤離。
(二)強化群測群防體系
市、鎮、村三級建立了防御組織責任體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采取市、鎮、村、組干部層層包干負責,制作安裝轉移圖44張,危險區警示牌44個。向危險區的每戶村民發放了山洪災害防御明白卡,明白卡上印有轉移對象、聯系聯絡方式、注意事項等。并落實“四包、七落實”崗位責任制。汛前,每個村(居)、每一戶由誰負責,轉移到哪兒,怎么走,什么信號、由誰都要一一明確,落實到人。遇情況,要確保群眾安全有序轉移。
(三)完善防御預案
對全市受山洪災害威脅的16條小流域所涉及的7個鎮(街道)、40個行政村進行了全面普查,劃定山洪災害危險區和警戒區,確定危險區人口3013人,房屋3360間。對各村河道斷面進行水文計算和分析,確定了準備轉移和立即轉移兩個等級,以及臨界雨量、臨界水位在內的預警指標。并編制了各防御區域的洪水風險圖和撤離路線圖。編制完善了市級防御預案1個、鎮級防御預案7個、村級防御預案44個。
(四)宣傳防御知識和開展預案演練
市防指對各鎮(街道)防汛信息員和小流域山洪預警員進行業務培訓;通過LED氣象預警屏向公眾宣傳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制作并發放宣傳折頁3000份、宣傳光碟60張,市防指組織各鎮(街道) 農業鎮長(主任)、防指成員單位、部分村的防汛責任人,在莼湖鎮河泊所村進行了小流域山洪災害防御預案演練, 現場有600多名群眾觀摩了演練。預案演練過程制作成教育片,分發到有關村進行宣傳教育。
四、工作建議
1、加強責任制落實
山洪災害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而直接面對防御工作的是基層,由于鎮(街道)的防辦人員都是兼職人員,再加上人員調動頻繁,業務不熟悉,工作連續性差,對山洪災害防御的重點、弱點掌握不全,缺乏深度,難以發現事故的隱患。所以要根據人員調整情況,對新任職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使其盡快了解山洪災害工作情況,確保責任制落實。預警員是險區人員是否能及時安全轉移關鍵崗位,必須要加強對山洪災害預警員業務培訓。
2、加強山洪災害防御宣傳和應急演練
山洪災害具有成災快、破壞性強、危害嚴重的特點,因此加強宣傳、培訓和演練對提高基層防汛人員的搶險救災能力、群眾的避險意識的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進一步豐富宣傳方式,通過宣傳冊、宣傳展示板進村等形式,廣泛開展山洪災害防御宣傳,確保防御預案、避災方式深入民心,做到人人心中有數。加大演練和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預案演練,重點是演練搶險組織工作,演練應急撤離方案,使防指各成員單位通過演練提高協調配合能力,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更加到位。
3、加強對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成果后期維護
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已基本能實現管理各類預警信息、分析和展示預警信息、和傳遞預警信息三大設計功能,在運行和使用中要不斷完善,充分發揮作用。這次建設后,我市各地共有測站百余個,站點密度非常大,后期的維護管理和資金保障壓力將會很大。要拼棄重建設輕管理思想,保證山洪災害非工程建設的后期維護費用,建管并重,使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建設項目真正為防災減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服務。
五、結語
我市屬于山洪災害多發區域,不僅點多,而且面廣,因為它的突發性較強,破壞力較大,預報預警難,防御難度大。山洪災害防治可以使人員傷亡降到最低,這是防治所要實現的基本目標,防治措施的重點是在防的基礎上進行的,防與治相結合,站在非工程措施的基礎上,充分地結合工程措施。通過今年汛期運行,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成項目在汛期所發揮的防災減災效益是比較突出的。
參考資料:
[關鍵詞]山洪災害 小流域 影響
[中圖分類號] X915.5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7-406-1
0引言
對于山洪災害而言,通常是因為在強降雨的情況下而引發的一種自然性災害。山洪災害是我國一個重點的災害問題,它的發生會給人民群眾帶來巨大的生命及財產損失[1]。
對于小流域山洪災害來說,致因諸多,主要包括受地形條件影響、受水源條件影響、受植被條件影響及受社會經濟條件影響。
面對山洪災害,便需要在認清其特點的基礎上,對其有效防范對策進行探究,這樣才能夠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進一步為我國災害的安全防范工作的完善提供保障依據。
1山洪災害對小流域的影響分析
1.1小流域山洪災害特點分析
小流域山洪災害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具有很強的破壞性,由于是在山丘地帶,因為大多數溪流及河流較為密集,且山高坡度,因此使當地居民分布在較低的平地,這樣便會使洪水在很短的時間內過境,進一步造成巨大的災害及損失。
其次,小流域山洪災害具有可預見性小及突發性強的特點,在山丘地帶一旦發生山洪災害,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洪水暴漲暴落現象[2]。
除此之外,小流域山洪災害在分布上具有廣泛的特點,同時發生也較為頻繁。
我國夏秋季節雨水較多,同時由于我國人口居多的地方,無論是地形還是地質,均顯得較為復雜,這就導致洪水及泥石流等災害分布較為廣泛,并且發生頻率較高。
1.2山洪災害對小流域造成的影響分析
小流域在發生山洪災害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大型水利樞紐攔蓄洪水,那么突發的洪水便會一發不可收拾,從而禍及村莊、房屋,導致沿河地帶房屋倒塌,并且沿河地帶的農作物也會遭遇災害,最為顯著的便是田地被山洪沖毀。
小流域在發生山洪災害的情況下,往往處于連降暴雨狀態,這樣無論是農田還是魚塘,都會被沖毀,從而導致農作物被大量深埋在泥土當中。
除此之外,還會對當地的水利及交通設施造成破壞,在公路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無論是人們出行還是交通運輸,均會受到阻礙,輕則造成經濟損失,重視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總而言之,鑒于山洪災害對小流域的諸多影響,采取有效的防范對策便顯得極為重要。
2防范小流域山洪災害的有效策略探究
2.1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構建,并加強宣傳工作
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規制度作為參考標準,進一步策劃出有關小流域山洪災害的防御策略[3]。通過大力宣傳,提高居民的山洪災害安全防范意識。與此同時,積極主動與相關政府合作,做好各項監督檢查工作,以此使山洪災害的防御工作更具有效性。
2.2做好小流域山洪防御工程設施建設工作
小流域山洪防御工程設施建設工作的完善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能夠使山洪災害的發生實現有效防御,進一步使災害損失得到有效減輕。同時,需做好水利建設工作,加大成本投入,使山洪防治工程能夠充分抵御突發性的山洪災害,進一步為居民的財產及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依據。對于山區,由于經濟比較落后,通常情況下河道護岸存在標準低下及質量差等問題,因此需要做好加固措施,以此使防洪避災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2.3構建小流域山洪災害預警體系
構建小流域山洪災害預警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樹立“自防自救”的安全防范思想。在降雨期間,需對雨水情況進行嚴密觀測,并做好山體滑坡等災害的巡查工作,通過預警設備在發生暴雨及臺風等情況下及時發出預警信號,以此使人員獲得第一時間的撤離,進一步降低人員生命及財產的損失。對于村單元而言,需對村里的危險地段加以明確,以此為人員的撤離工作的完善提供保障依據。
2.4保持水土的綜合治理
做好保持水土的綜合治理工作,便需要從減少地表徑流及增加降水入滲程度入手,需要小地形得到有效改善,并把坡地向平地改進,與此同時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4]。在降水抵達地表之后,則會被地表的植被受攔截,進一步所流域的降雨便能夠發揮沖緩作用,進一步使洪水的匯流時間得到有效延遲。對于部分流域,可采取梯田林草策略,使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有效改善,進一步使流域植被的覆蓋率得到有效增加。這樣,在蓄水保土能力得到有效強化的基礎上,塌陷、滑坡等現象的發生便能夠得到有效減輕,從而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水生態保護基金的構建工作,與此保證旅游業及漁業收入的穩定。在提升科學管理水平的基礎上,使保持水土的綜合治理工作得到全面完善。
3結語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認識到山洪災害會對小流域造成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還會給遭遇山洪災害的居民帶來慘重的生命及財產損失。因此,做好小流域山洪災害的防范工作便顯得極為重要。然而這是一項較為系統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完善,比如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宣傳;做好小流域山洪防御工程設施建設工作;構建小流域山洪災害預警體系;保持水土的綜合治理等。相信做好以上這些,小流域山洪災害將能夠得到有效防御,進一步為我國災害的安全防范工作的完善奠定良機。
參考文獻
[1]毛顯后.李懷志.貴州省小流域洪水預報系統開發與應用[J].貴州氣象,2012,04:33-36.
[2]樊建勇.單九生.管珉.徐星生.江西省小流域山洪災害臨界雨量計算分析[J].氣象,2012,09:1110-1114.
關鍵詞: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中圖分類號:B845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山洪災害作為我國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山洪災害的防治工作和措施,一直都是相關部門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要想全面的發展山洪災害防治措施的建設和管理的工作,那么就必須要綜合了解山洪災害的特點和影響,正確的理解非工程防治措施在山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防御作用和避災措施,通過科學合理的應用、合理的規劃好山洪災害的防治措施、完善山洪災害的防治系統,從而有效的提高山洪災害防治中的預警功能。
1.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災害防治的作用
1.1、防御作用
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主要就是通過檢測預警系統,實施的收集當地控制點雨水情和工情等信息,從而有效的達到對雨水的情況變化的掌握,重點區域重點進行監控,開展和完善防御預案、強化強化群測群防體系、宣傳防御知識、提高全民防災避災意識等非工程措施建設,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改變山丘地區山洪災害日趨嚴重的局面,在極短時間內緊急轉移大批的人員和財產,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第一,強化山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管理體系,根據山洪災害防治地區的地質環境和經濟條件,建立準確、高效的監測、預警、通信和預報等監控措施,確保在山洪災害的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和群眾疏散工作,將山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第二,制定科學的山洪災害防治預案,為有效開展山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處置保障。第三,有目的的培養群眾山洪災害防治意識,宣傳山洪災害的防治知識,提高群眾在山洪災害中的自救能力,能有效確保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非工程措施的建設和管理在山洪災害防治中的具體應用,能有效提高山洪災害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將山洪災害的破壞降到最低。
1.2、避災方法
山洪災害易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問題,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山洪災害的治理措施較為困難,為了保障人們的生活,在災害發生中,一般采取移民搬遷的形式,確保人們在最快的時間里,獲得正常的生活質量。在工程措施治理過程中耗費的財力、物力、人力巨大,但防御效果不明顯,為了幫助群眾避開山洪災害多發區,最佳的非工程措施是移民搬遷,最大限度的控制山洪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根據實踐得知,只有將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應用到山洪災害防治工作中,才能確保山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山洪災害防治技術的發展,提高山洪災害防治措施的效率。
2.引發山洪災害的原因
山洪災害成因主要為降水量集中、持續時間長,加之受災地區荒山面積大,植被稀疏,保水能力差,每逢普降大雨匯洪成災,導致山洪暴發。具體分析如下:
2.1、突然降雨。我縣地域全部都是山地丘陵,該地區自然條件復雜,并且降雨較集中,當7月和8月份突然降雨時,雨期通常較長,則為山洪的發生提供了條件。
2.2、特殊地形。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溝壑縱橫,海拔高程落差大,山峰巖石,表面支離破碎,土壤土層薄,蓄水能力差,源短流急,極易導致山洪暴發,造成山洪災害。
2.3、溝道阻塞。由于地質結構原因,土壤松散,連續降雨飽合后,易傾泄淤積大量松散物,也是造成山洪災害的主要原因。
2.4、人為因素。有些群眾房屋選址不合理,一些房子建在溝口、山腳、陡坡下,甚至行洪河道內,還有一些房子通過開挖坡腳、削坡取地修建;不經批準隨意開礦、挖窯,隨意棄土棄渣,不同程度加劇了泥石流、山洪災害隱患。
3.山洪災害防治實施的非工程措施
3.1、確定預警指標
預警指標分為準備轉移、立即轉移兩級指標。
(1)雨量預警指標。降雨是導致山洪災害的最主要因素,臨界雨量是實時山洪災害預報預警業務中診斷山洪災害是否可能發生、并及時采取相應預防措施的關鍵性指標。臨界降雨量是指可能導致山洪災害發生的一定時段的最小雨量。參照雨量預警指標為參考值,系統建設后需根據雨情、水情、災情資料積累不斷修訂,以適應特定區域預警需求。以誘發山洪發生的臨界雨量為預警的基本指標,實施預警指令需依據基本指標和流域前期影響雨量(土壤濕潤程度)因素綜合確定。當小流域不同時段面雨量接近臨界暴雨值時,各縣山洪預警中心應向流域內居民準備轉移的指令。當小流域不同時段面雨量到達臨界暴雨值時,各縣山洪預警中心應向危險區內居民立即轉移的指令。
(2)水位預警指標。水位預警指標分為水庫水位預警指標和河道水位預警指標。水庫水位預警指標參照各水庫的防洪預案執行。河道水位預警指標:山洪災害危險區小流域內,缺乏實測歷史水位資料,目前水位預警指標難以確定。為此在各縣小流域選定下游有重要城鎮,工礦企事業單位,且人口相對密集的水位預報節點,進行歷史洪水位調查,依據各調查點的山洪災害成災情況,確定歷史成災水位為立即轉移指標;結合當地水利工程在歷史成災水位上適當降低,作為準備轉移指標。
3.2、預警內容及方式
(1)預警內容。預警內容主要包括:暴雨洪水預報信息;暴雨洪水監測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達到臨界值;水庫及山塘水位監測信息;可能發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監測和預報信息等。
(2)預警方式。根據監測、預報、調查、分析,按臨界雨量、水位、山洪災害征兆等,采用多種方式,及時警報。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設置預警信號、報警信號。按照發生山洪災害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確定不同級別預警信號所對應的預警方式。預警信號城區可為電視、廣播、Internet網絡、電話、傳真、移動通信、短信;鄉(鎮)及村級則可采用廣播、電話、鑼鼓號、報警器、短信等方式通知民眾,具體預警信號的形式可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自定。
4.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與管理的具體應用
4.1、提高山災害防治的技術監控研究
為了全面發展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要提高山洪災害非工程建設的技術研究,促進山洪災害防治監控技術的發展。第一,合理劃分山洪災害的區域,根據山洪災害的地形、地質條件和氣候變化規律,分析山洪災害可能會發生的地區、程度、類型、影響和范圍,正確劃分安全區和危險區,進行災害監控區的重點規劃,合理分配監控設備和人員,確保山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監控質量;第二,正確調整預警指標,預警措施是為了盡可能第一時間疏散人群,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和預警指標的設置,會出現誤報或謊報的情況,這樣會催生群眾的麻痹心理和厭煩情緒,因此,正確調節預警指標,提高對山洪災害的預測能力和監控技術,是強化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必要手段;第三,加強對山洪災害的預測研究,提高山洪災害的準備工作,確保山洪災害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當前我國的山洪災害預測技術有待發展和完善。
4.2、規劃小流域的山洪災害監測
為了完善山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適當開展不同地區的山洪災害防御評估,有利于災害防治工作的相互交流、相互促進,還能有效引導山洪災害防治地區建房設施的質量,確保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對突發性災害的預防能力、搶救措施和修復工作進行科學的研究和探討,促進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和管理的發展。對小規模流域的山洪災害進行評估,結合地域地形的特點和雨季的變化,加強山洪災害的預警,為山洪災害的搶救工作提供更多的時間,盡可能的減小山洪災害造成的損失。
結束語
對于山洪災害中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根據地勢的情況,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防雨措施,并且提高預警系統。根據2010年編制的《山洪地質滅(災)害防治專項規劃》的基礎要求,對山洪災害的防止進行系統化的防治措施,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建立健全長遠的防治系統和防治措施,在山洪災害中全面實施非工程的措施,全面加強山洪災害防治的建設和管理的工作。
參考文獻
[1]蒲自平.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與管理[J].科技致富向導,2014,12:297+322.
[2]孟東勇,秦亞麗.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探討[J].江西建材,2014,06:82.
【關鍵詞】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應用
中圖分類號:B845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彭陽縣位于寧夏東南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總土地面積2528.65km2,總人口26.5萬人。境內海拔在1248─2418m之間,年平均氣溫7.4―8.5℃,年降水量350─550mm,但在區域、時間上分布不均,在區域上主要是南多北少,時間上主要集中在6-9月份,約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1%-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極易形成洪澇災害。全縣有地質災害險點78處,涉及12個鄉鎮50個行政村2678人,其重險點19處。有記載造成較大損失的就達70多次,1996年7月27日,彭陽兩日降雨量達到135毫米,黑牛溝山體滑坡,造成25人死亡。近年來,范圍不等、程度不同的山洪災害每年都有發生,對當地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
一. 系統的建設原則
彭陽縣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監測及預警系統,按照水利部“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運行環境、統一安全保障、統一數據中心和統一門戶”的要求,結合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和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整體推進。實施中根據項目的特點將任務進行分解,其中群測群防體系和預警系統設備安裝項目由彭陽縣水務局負責實施;采集站點、信息匯集平臺、軟件部分及預警系統由水利廳信息辦結合信息化建設統一實施。項目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嚴格執行“四制”管理。項目建成了覆蓋山洪災害防治區水雨情監測站網、監測預警平臺、軟件以及縣、鄉(鎮)、村三級防御預案,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無縫覆蓋”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提高山洪災害防治區全民防災避災意識,有效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
二.系統的主要構成
彭陽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監測及預警系統主要包括在彭陽縣水務局及彭陽縣境內相關鄉、鎮、村建設安裝的信息采集系統、信息匯集平臺、軟件部分、預警系統、群測群防、氣象部分及山洪災害普查危險區劃定七項內容構成。
1.信息采集系統。建自動遙測雨量站35處,自動遙測水位站10處,簡易雨量站27處,人工水位站2處,視頻監測站4處;
2.信息匯集平臺。設立機房和視頻會商室,配套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計算機、攝像機等設備。配套視頻會議系統1套,IP語音電話系統30套,1臺47寸液晶電視、1臺80寸液晶顯示屏;
3.軟件部分。開發并集成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軟件系統1套,數據中心數據庫1套,三維GIS平臺軟件1套, Orcale 11g 數據庫軟件1套, 1:5萬DEM數據及矢量圖層擬采用數字寧夏平臺數據,實現資源共享;
4.預警系統:配套1條20MSDH專線,短信預警設備1套、1套電話傳真預警設備、13臺傳真機、鄉級、村級無線廣播90套、電動防空警報器12套、12臺5kw汽油發電機,手搖警報器82套,銅鑼232套,
5.群測群防:編制縣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1套,12套鄉(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82套村、大中型企事業單位預案,發放宣傳冊、明白卡3.2萬份,制作光盤61套,警示牌、宣傳牌290塊,開展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培訓844人次。
6.氣象部分:配套6要素氣象站設備3套,建設及3臺臺式計算機、1臺傳真機、1臺激光打印機的購置安裝及前期站資料共享升級改造;
7.山洪災害普查及危險區劃定:對彭陽縣進行普查,劃定危險區82個,涉及全縣12個鄉鎮82個行政村232個自然村。危險區內有住戶10466戶,房屋17332間,人口總數46978人,確定預警指標。
三.系統運行情況
根據項目監測站點建設性質和專業技術力量等因素,自治區水利廳等部門聯合印發《寧夏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自動雨量站、自動水位站、視頻監測站的運行維護管理由自治區水文局負責;簡易雨量站、人工水位站、會商設備、網絡硬件設備及軟件、預警設備的運行管理維護由彭陽縣水務局負責;氣象部分建設內容由固原市氣象局負責。
為檢驗各系統的運行情況,2013年3月29日,彭陽縣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彭陽縣組織武裝、公安、農牧、水利、交通、衛生等22個單位及320名群眾,在彭陽縣紅河鄉紅河村組織開展了山洪災害應急演練,演練指揮部設在彭陽縣水務局視頻會商室,指揮部下設監測、信息、轉移、調度、保障和應急搶險6個小組。同時在紅河鄉紅河村設立臨時指揮部。演練活動以紅河鄉紅河村災害險點為情景,虛擬該險點發生連續強降雨造成山洪險情,監測人員將測報的降雨、水情以電話等方式傳遞給村預警人員,由村預警人員立即將信息報臨時指揮部,臨時指揮部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將信息上報到彭陽縣指揮部和山洪災害預警平臺??h指揮部通過監測預警平臺獲得的水雨情信息,同時根據監測報告和氣象部門提供的降雨資料,綜合分析、會商后,確定預警級別及預警范圍,然后預警。預警產生后,通過預警平臺向相關人員預警信息,并宣布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和應急預案。村預警人員通過手搖報警器、喇叭和鑼鼓預警信息,組織群眾撤離、搶修道路、搬運物資、救治傷員、安置災民、開展疫病預防,整個演練過程持續1個多小時,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各系統得到全面檢驗。
2013年7月7日20時至15日14時,彭陽縣境內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均超過140mm,白陽鎮24小時降雨量達到134.5mm。災情嚴重,縣防汛指揮部啟動了防汛三級應急預案,通過山洪災害預警信息平臺,及時預警信息,提醒相關人員加強防范。同時加強水庫運行調度,將防汛物資裝車,搶險隊伍和搶險機具隨時待命出發。由于預警信息及時,未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存在問題
一是后期維護資金缺乏,難以保證各設備的正常運行;二是鄉村管理使用人員年不固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弱,操作不規范,設備的維護與應用跟不上,造成設備不能正常工作。
全縣防汛抗災工作已經進入非常時期。今天,縣委、縣政府專題召開全縣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會,主要是貫徹落實省、市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研究我縣山洪地質災害防御措施,切實做好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剛才,靈官殿鎮介紹了防災避災的先進作法和經驗,水務、國土部門通報了我縣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情況,還觀摩了靈官殿鎮雙河口村山洪災害緊急避災演練。等會,縣委周書記、艾縣長還將作重要指示,大家一定要認真領會精神,切實抓好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認真領會省、市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會議精神
6月17日,省委、省政府在瀏陽市召開全省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座談會。省委張春賢書記在會上強調,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要求、措施和責任,確保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抓緊抓好、落到實處。總的要求是堅持“一個原則、兩個確?!保词冀K堅持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則;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杜絕群死傷;確保水庫(電站)、尾礦庫安全,不垮一庫一壩。6月22日,市委、市政府在洞口縣召開了全市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會議,市政府郭市長就綏寧“6·9”洪災講了十個方面二十個問題,并部署安排當前的防汛抗災工作。市委童書記做了重要講話,要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不垮一庫一壩,杜絕群死群傷”的防汛工作目標,堅決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與僥幸心理,結合本地實際,著力抓好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各級各部門務必抓好“六個落實”,即責任落實、防災落實、測量落實、預報落實、保障落實、整改落實。全縣上下一定要認真領會省、市會議精神,尤其省委張春賢書記和市委童名謙書記的講話精神,對照我縣的工作目標與任
務,結合各自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
二、正確分析我縣目前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未發生一起造成人員傷亡的山洪地質災害。應該肯定,全縣上下對防御山洪地質災害越來越重視,科學防控,積極應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時間氣象部門幾次預報有強降水過程,我縣雖然沒有大的強降雨,沒有造成大的損失。我們希望風調雨順,但必須有備無患。如今年6月24日,簡家隴、水東江鄉及三都、黃家壩水庫等地持續一個多小時強降雨,其中簡家隴最大三小時降雨96毫米、楊家沖老百姓房子水浸四行土磚高,沖垮了一些山塘,淹沒禾苗、西瓜,造成了一些經濟損失。幸好只有一陣子,雨就停了,如果時間再長,那么就會造成很大損失,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已進入主汛期,到了險情和災情易發、高發的時候。因我縣防御山洪地質災害基礎不牢,隱患大,所以,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山洪地質災害隱患較多。目前全縣重點山洪防治區就涉及26個鄉鎮,103個村,其中市級重點村48個。存在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125處,其中崩塌1處、滑坡85處、泥石流4處、地面塌陷4處,巖溶塌陷1處。主要分布在兩市鎮、牛馬司、界嶺、砂石等礦區以及靈官殿、石株橋等花崗巖分布區。二是尾砂壩安全問題突出。我縣有邵東鉛鋅礦尾礦庫、高橋鉛鋅礦尾礦庫、金眾礦業公司尾礦庫、華泰龍公司渣場四座尾礦庫,大都存在著壩體穩定性不強,巡壩、放礦工人業務素質不高,無觀測設施,無應急救援物質儲備等安全隱患。目前,我縣已進入主汛期,強降水天氣時有出現,對尾礦庫安全構成極大威脅。三是水利工程現狀不容樂觀。據統計,全縣126座水庫中存在不同程度險情的有56座,尚有23座沒有通防汛公路。中型水庫干渠及引水渠共有險工險段132處,特別是三合、爐前、天臺山三座水庫的引水渠,不但難以發揮防洪減災作用,而且已成為安全度汛的重大隱患。四是報警設備缺乏與落后。全縣48個山洪地質災害易發村僅有17個配備了高音喇叭等報警設施,其它31個僅配置了銅鑼、口哨等簡易報警設施。五是防汛器材物資配備不足。特別是屬鄉鎮管理的小型水庫防汛器材物資儲備嚴重不足。六是非法建房、構筑現象時有發生。在水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內非法修建建筑物、構筑物。如黑田鋪鄉大塘村劉富軍擅自在左沖水庫溢洪道管理范圍內非法建房,嚴
重影響該水庫的安全運行。七是基層群眾防災避災意識不強。山區群眾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災害認識不足,防災意識淡薄,自救互救能(本文來自中-科軟件園*,轉載請注明!)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也加劇了山洪災害損失,與水爭地、與山爭地現象普遍,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解決。
三、扎實做好山洪地質災害防御的各項工作
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省委“堅持一個原則,做到兩個確?!钡目傮w要求,緊扣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不潰一庫一壩,杜絕群死群傷“的防汛工作目標,結合實際,突出重點,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宣傳發動。防汛抗災工作必須廣泛動員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要進一步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普及和教育培訓,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將防御山洪災害的基本知識宣傳到村、組、戶,將防災、避災、救災常識送進機關、學校、工廠、礦區等,切實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意識和避險自救能力。要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基礎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各級干部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各級干部特別是鄉村領導干部和黨員骨干的應急反應和組織指揮能力。新晨